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23:18:50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1篇

2013年,根据公司“两项建设”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集中学习,进行了个人自学活动,现将个人学习情况与收获,总结如下:

一、2013年度学习概况

主要学习内容。一是根据公司学习“两本书”的要求,利用自学时间学习了《工作重在尽职》、《领导者的高效执行力》两本书;二是利用在北京参加建安公司史志审稿的时间,购买学习了《朱镕基在上海讲话实录》一书;三是利用办公室订阅的《施工企业管理》杂志、公司分发的《中煤集团报》进行了学习。

学习方式。一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周五集中学习;二是个人自学书籍与杂志;三是根据公司及部门安排到大观园项目部生产施工管理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学习。

学习安排。利用工作暇余时间学习、利用节假日时间到项目一线学习,通过学习笔记、季度总结,记录学习内容,撰写学习收获,通过参与部门主题活动组织、参加项目管事务理把学习和实践相连,学以致用。

二、学习收获

一是学习让人静下心来,洗去铅华,稳实工作。 生活本身是平凡的,工作不只让生活了生存的依靠,更应能体现人生的收获,而学习就是让工作中收获人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学习让人在工作的繁锁中静下心,在文字的阅读中思考创新、提升、突破,在事例中收获提升新环境下工作的执行能力,在先前行走的人的经验中,提高后来者做事执业的效果。

二是学习是执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从教师到教育管理再企业员工的角色过度,人说“隔行如隔山”,但学习恰恰拯救了这一遗憾。特别是在项目一线的学习中,从党务工作到安全管理,到现场生产施工组织、再到技术管理,在专业性的提升的确不可能突然提升,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线的现场参与,恰恰让人体会到管理的相通与相融之处,也将个人管理思想与生产工作实际拉得更近了,也提升了管理在执行中的效果。

三是专业素养的夯实。从办公室工作本身来看,办文、办差、办会、办事主项工作必须要实现效果。对在企业管理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来说,文字表达的不能是艺术,应该是工作,是指导,文字必须服务生产、服务于企业。汇报材料、领导讲话、工作经验总结,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也必将回归到指导实践。通过学习和部门负责人的指导、现场交流的收获,让我收获到,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必须在专业上、写作上走群众路线,文字必须让人看得懂、想得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必须记住专业素养的另一个层级就是“真、实”,而非“假、空”,方能服务企业,助力企业。

三、关于学习的思考

一是不能“忙于事务,疏于学习”。一定程度上,由于受时间因素,工作量、工作强度过大,工作节奏过快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成了“短、平、快”。真学习,就是放下思想上的花架子、假秀才想象,不能因为时间而不学,不能因为为了学而学。所以在下一个年度,个人学习的执行目标性要明确,以取证为契机,检验专业学习效果,以参与一线管理的组织、设计、考核为契机,检测学习管理能力。

二是必须坚持学习提升素养、服务工作的理念。学习不是一个休闲,不是翻阅《读者》,陶冶生活。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对于提升个人思想习惯、职业修养、从业能力等综合素养来说很重要,另一个关键就学习的结果能够指导、帮助、服务工作。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目标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 个人学习目标管理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失败和模仿别人成功行为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1]。在生活学习中,要作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目标,然后开始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Brian Tracy)。由此可见,人的学习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且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其学习目标加以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目标管理理论或许能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启示。

1.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1954年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从本质上讲,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和下属坐下来沟通,共同协商设置总目标及下属具体分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绩效考评依据的过程或系统。

目标管理理论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个人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2]。因为个人作为团体的成员,在团队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根据个人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等)管理个人目标,促进个人发展。

1.2目标管理的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3],目标管理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调目标的导向性。(2)强调目标的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3)重在“参与式管理”,共同交流以确定目标。(4)目标管理以绩效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个体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

1.3学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企业管理领域,通过目标管理企业能够提高整体绩效。在学习方面,因为学习本身就具有导向性且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具有激励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完全由学习者控制的学习环境中,如:个人学习环境。通过对目标进行管理可以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引领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因此,学习目标管理可以理解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绩效为标准的管理过程和方法。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的制定(包括目标的分解、细化)、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

2.学习目标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有支持学习的环境。进入21世纪,学习者对知识的需要日益分散化、个性化、大量化,正式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得。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兴趣和需求的个人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2.1对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关于个人学习环境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Stephen描述个人学习环境是“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Van 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的系统,包括学习者建立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管理他们的学习(管理内容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有的学者则认为个人学习环境[4]“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引导,支持个人和专业发展”,“像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等等。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个人学习环境理解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选择工具聚合分布式网络资源和服务,在学习中自我导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合作,实现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新方式。

2.2个人学习环境的特点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正如Graham Attwell所说:“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像注重认知一样注重社交、像注重抽象知识一样注重具体行动的体验。并且学习与判断和探索紧紧纠缠在一起。”个人学习环境把对学习的管理从教育机构转移到学习者自身上,使自我导向式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成为可能;强调合作与共享,注重知识的创造与产出[4]。

2.3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影响

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进行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基础。而自我导向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难免会出现偏离预期学习结果甚至学习停滞等不良现象。为了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便于目标的操作实施,确保学习效率,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个人学习环境构建中有必要注重学习目标管理。

结合个人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我们认为个人学习环境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学习目标管理、知识管理、人际交流管理、评价管理。而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的工具主要分为:学习目标管理工具、资源搜索与分布、协作和共享工具、人际聚合工具、内容聚合、分布式资源聚合工具,等等。

2.4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构建需要学习目标管理,那么对学习目标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学习目标管理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目标管理工具。

2.4.1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过程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存在两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陈水清,2000)。协作学习则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交流。

对于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将其分为三个方面:

2.4.1.1目标的制定

需求是目标的起点,更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所在。它可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术、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个人要求[5];外部需求是外部赋予学习者的对学习者的要求。

对于自主学习中的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学习者需要对学习需求(可能是内部需求,也可能是外部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如,学习的时间要求等)合理分布学习阶段、评估学习目标实施的难度等制定总的学习目标,最后将总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分目标以便于操作实施,与此同时拟定目标评价的标准便于日后学习效果的评估;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学习群组内部共同交流分析、制定学目标与分目标及其评价准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个体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学习分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更加详细具体的小的学习目标及评价细则。

2.4.1.2目标的实施

在学习目标的实施方面,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习惯、爱好、能力等)在个人学习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网络服务利用其提供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自主的计划实施已设定的细化的具体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以笔记、总结或产品等形式对知识加以巩固、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共享新的知识。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在个人目标的导引下实施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在群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及相互促进,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4.1.3目标的评价

目标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成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其中,过程评价是指在具体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某一学习分目标后回顾其学习实施的过程,并将其与预定目标相比较,查找差距,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次补充学习,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或是要对原有目标加以修订,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而总结评价是在学习后以既定的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对其总的学习效果加以评定,从而给学习者提供参考信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继续进行相关的加强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采取的一般是自我评价,而协作学了自我评价外还有群组内其他学习者给出的评价,以及共同对总目标学习结果的评价。

2.4.2个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管理工具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是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工具,它可分为传统管理工具和信息管理工具。考虑到个人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目标管理,本文主要介绍在线目标管理工具――忙吧(www.省略)。

忙吧能向用户免费提供在线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工具,并且可以和Email,MSN/Gtalk等IM工具,以及浏览器(Firefox插件等)集成,帮助个人和团队提高工作和沟通效率。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能把每个大任务分解成能便于着手的小任务,督促自己及时完成。

(2)能用笔记整理思路,收集资料;撰写学习体会、总结等学习成果为以后评价做铺垫。

(3)项目分工协作,相互沟通;项目有任务分解,里程碑,自己的文档库,讨论区。

(4)便于通过IM工具进行管理,获得最近的提醒、获得最近的任务/笔记、创建新的个人任务、创建新的个人笔记等,对RSS支持良好,通过RSS可以你关心tag的内容。

学习目标管理工具固然能提高学习者的目标管理效率,但要实现目标的高绩效还需要学习者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3.结语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出发,将其与学习者学习相结合,提出对学习目标管理的理解,并从学习目标管理的角度,结合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特点分析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阐述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及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郑颖.目标导向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以中学数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2]樊宇明.个人发展也需要目标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45.

[3]邵兵,炫立平.目标管理理论新视角――心理契约理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34.

[4]尚佳.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8,(1):18-19.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3篇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教师应该以培养成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由于成人学生长时间没有接触学科知识,不免有陌生感,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给他们理清知识脉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讨论、问题、案例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成人学生,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成人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效率

对于成人教育,学生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有中断性,并且年龄较大,不能和正常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所以,教师需要发现成人学生的优点,对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进行整改。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但是各自的文化基础却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

一、讨论教学,突出实践困境

成人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强。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将学科知识和现实情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结合个人理解能力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情况。在教授农业种植知识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农业种植需要丰富品种、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一些改革措施成人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就让他们通过讨论然后疏通自己的心理。由于成人学生对农业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很难去承受改进品种和提高质量的任务。所以,教师让已经开展科学种田的成人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成人学生说:“我通过实行机械化和科技化,效益增加了很多。比如我种植的土豆,土豆的播种和收获我都是使用机械,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一个人能管几十亩,并且每亩的收益要比传统的种田模式高好几百元,所以说科学种田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之后,成人学生就开始积极讨论,有的问具体的播种、收获时的情景,有的问科技化种田带来的效益。通过成人学生之间的讨论,能改变一些人的思想,使他们不再使用传统的既费力又低效的生产模式。考虑到成人学生上课时间比较短,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每个人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讨论教学。而在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教学,培养思考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抛出问题,让成人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使他们在潜意识中有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在给成人学生讲“枣树秋季嫁接”的时候,教师给每个人都发了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去发现秋季芽接法、皮下接有什么优点?然后根据资料,总结出如何提高枣树苗的成活率?成人学生对于秋季芽接法、皮下接都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对于如何提高枣树苗的成活率,成人学生以前并没有总结出具体的方法,但是通过阅读资料,还是能发现一些措施,如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春秋栽植……最后教师陪着成人学生从确定最佳的栽植时间、起苗、包装、保护到及时栽植等方面一起总结,这样他们就能系统地了解提高成活率的措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了他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说,问题式教学给成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

三、案例教学,引导积极探索

成人学生比较能接受案例教学,并且实际的例子也具有真实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成人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结果,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更能形象地打动他们,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关于案例教学,教师举出的是江阴联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案例。联业公司有机农业板块拥有芙蓉合作社基地水稻良田2500亩、黑龙江东宁基地8000亩等。该公司联合东创科技以芙蓉合作社的2500亩稻田为基础,将企业打造成集环境智能监控、农产品生产追溯、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流程智慧农业系统。园区实行科技生产,教师根据园区的图片给成人学生讲解了设施的构造、水稻田的分布、泵站的安装、监控中心的智能化。杭州智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园区分成五大功能:大面积有机水稻种植区、有机鱼养殖区、温室种植体验区、露天体验种植区、水果种植区。成人学生听了后,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纷纷对这种模式表示赞许。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不会有理解不了的情况。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成人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实践性,产生了探求的欲望。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成人学生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而提升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开展成人教育,必须要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成人学生经过人生的历练,有更强的目的性,自我意识比较完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成人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成利.成人教学法探微[J].成人教育,2004(10).

[2]翁德胜.探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04).

[3]宋孝忠.传统成人仪式的教育意蕴[J].成人教育,2007(04).

[4]张云.教育首先要培养“健康人”———论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意义[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4篇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4.1%、10.2%、5.4%、3.3%、3.3%和2.7%。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4%,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3.1%和16.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5.7%、47.9%和36.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7.6%,非国有企业占82.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4.4%,股份有限公司占14.5%,集体企业占3%、私营企业占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5%,股份合作企业占5.2%。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学习,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个人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目前其获取经营管理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来自于亲身实践以及总结与反思。

与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相比,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获取知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等。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通过管理者向员工传授、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知识分享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规模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不同。总体来说,民营、规模较大、员工学历较高、培训费用较多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

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强于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对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有较大影响,其中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大。

调查表明,企业应重视学习,企业经营者在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要有效地将个人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加大员工学习培训经费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加强企业家成长与企业组织学习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重视文化教育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学习的现状

本次调查涉及了企业学习的两个方面: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一、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

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情况:一是个人学习能力;二是获取知识途径和读书情况;三是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熟悉程度。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分为九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九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个人学习能力强弱分为七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依次用数字1~7表示。得分越高,说明个人学习能力越强。

1.企业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经营者对自身九项能力的评价得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5.48,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反思能力(5.69)、发明能力(5.63)、获取知识能力(5.61)相对较强,选择能力(5.57)、执行能力(5.55)、推广能力(5.54)、发现能力(5.50)处于中间,传递知识能力(5.19)和知识管理能力(4.59)相对较弱(见表4)。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九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执行能力”与“推广能力”、“发明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以及“选择能力”与“执行能力”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企业经营者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亲身实践、总结与反思,同时对读书学习也较为重视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认为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按比例排列依次为:亲身实践(69.9%)、总结与反思(47.1%)、与人交流(30.2%)、参加培训(25.5%)、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21.1%)。这说明亲身实践和总结与反思是企业经营者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见表6)。

3.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比较熟悉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熟悉“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这两个名词。其中,很熟悉的占22.6%,较熟悉的占59.8%,不太熟悉的占17%,很不熟悉的只占0.6%。

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情况:一是组织学习能力;二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三是企业内部分享知识的途径。

1.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上弱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将组织学习能力分为九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九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组织学习能力强弱分为七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得分越高,说明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平均值为5.15,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执行能力(5.34)、反思能力(5.33)、推广能力(5.30)相对较强,选择能力(5.29)、发明能力(5.19)、发现能力(5.18)、获取知识能力(5.15)处于中间,而知识管理能力(4.71)和传递知识能力(4.47)相对较弱(见表10)。

调查还发现,企业组织学习的九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发现能力”与“发明能力”、“发现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选择能力”与“推广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与“反思能力”四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

调查发现,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收集外部资料信息(69.1%)、派人出去学习课程(63.1%)、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62.3%)、外出考察(58.4%)、聘请外部人员来授课(45.3%)、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

(43%)、通过合作联盟(22.9%)、聘请外部顾问(21.6%)、从外面招聘或挖人(21%)、聘请咨询公司做咨询(13.1%)、通过收购兼并(3.5%)。这说明,收集外部资料信息、派人出去学习课程和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3.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传统的途径,更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管理者向员工传授(75.8%)、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55.8%)、开正式经验交流会(48.1%)、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35.1%)、将经验形成课程用于培训(27%)、内部刊物交流(17.7%)、内部互联网交流(11.2%)。这说明,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管理者向员工传授和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和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影响企业学习的因素

本次调查了解了影响企业整体组织学习能力的三类因素:

一是企业特征,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规模、地区和行业;

二是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

三是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一、企业特征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综合学习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显著差异,非国有企业强于国有企业。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九个学习分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上都有显著差异,大体趋势是企业规模越大,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上强于西部的企业。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获取知识能力和传递知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的企业获取知识能力最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掘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传递知识能力最强。

二、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1.企业拥有高学历员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越高,组织学习能力越强,这说明企业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还发现,员工中大学本科比例不足5%的企业占40.1%,在5%~20%之间的占42.2%,在20%~50%之间的占12.7%,超过50%的占5%。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八成的企业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不足20%,企业应该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促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

2.企业增加对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企业对职工的教育费用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企业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年职工教育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7%,其中有43.7%的企业比重不足0.5%,38.9%的企业比重在0.5%~2%之间,12.9%的企业比重在2%~5%之间,只有4.6%的企业比重在5%以上。这表明企业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利于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

3.企业对培训较为重视,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应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实践(5.11)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较为重视员工的培训(5.67)、在培训时比较会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5.56)、培训既包含技术也包含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5.35)、在培训中较为强调解决实际问题(5.18)。但是,企业将员工的培训成绩与其晋升奖励结合起来(4.79)以及采用现代化的电子化学习系统(4.11)有待提高。这说明,企业虽然较为重视培训,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有待改善和加强(见表16)。

三、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企业的危机意识和企业的愿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1.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明显

调查发现,企业感受到较大的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感受最大的是外部竞争压力,认为竞争

压力大的比重接近八成,其次是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技术环境变化。这说明,我国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较为强烈。

2.企业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调查发现,企业的危机意识平均得分为5.79,属于较强的水平。其危机意识的四个方面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对未来发展的危机意识(5.99)、对外部挑战的危机意识(5.85)、对经营管理方面的危机意识(5.79)、对内部问题的危机意识(5.52)。这说明,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未来发展和外部挑战方面的危机意识,比对经营管理和内部问题方面的危机意识强(见表18)。

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

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本次调查在了解了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现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一是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二是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三是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

一、企业在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方面的现状

调查发现,企业综合创新成效平均为4.71,属于创新成效一般的水平。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平均为5.0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较强的为客户竞争优势(5.39)、运作竞争优势(5.05)和员工竞争优势(5.04),而财务竞争优势(4.69)相对较弱。

二、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四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

三、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四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

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1.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比组织学习能力强,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调查分析发现,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强于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差值为0.33。在几个学习分能力方面,经营者个人和组织的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传递知识能力(0.72)、获取知识能力(0.46)、发明能力(0.44)、反思能力(0.36)、发现能力(0.32)、选择能力(0.28)、推广能力(0.24)、执行能力(0.21)。只有在知识管理能力上,组织略大于经营者个人(0.12)。这表明,企业应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提升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而且经营者要善于将个人学习能力转化成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分析还发现,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学习分能力上相关系数最大(见表24)。这说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在同一学习的分项能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调查分析时把整个样本按照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与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成“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两组,得出两组间的企业创新成效、竞争优势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的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当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时,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六项指标都比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企业要高。这说明,相对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而言,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发展更重要。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5篇

这篇“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学习型,课题,成人,动力,报告,研究,学习,社区,

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ka010355。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经过充分准备,于2002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开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坚出席了开题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职成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崇文区教委等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会。课题主持人赖立作了开题报告,较为详尽地阐明了该课题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实施步骤,并提出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现将《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2000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相比之下,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在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2.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我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在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有关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他们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他们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了解、掌握他们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v 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v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v 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提出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 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 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 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 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

这篇“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学习型,课题,成人,动力,报告,研究,学习,社区, 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2.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 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3. 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 社区人口状况

v 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 社区文化状况

x 社区教育状况

y 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6篇

个人学年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做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

一、思想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做了认真的学习和笔记。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考核,在培训和考核中学到了很多。

二、教育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教育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收集学习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我深深地懂得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个人学年度工作总结二

时间似流水,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这一年,既忙碌,又充实,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将本学年的思想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在本学年,我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国际形式,认真学习时事政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7篇

现将《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和实施,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相比之下,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在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2.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我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在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有关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他们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他们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了解、掌握他们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研究建议。

3.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

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社区教育的评价

2.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社区教育的评价

3.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社区人口状况

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社区文化状况

x社区教育状况

y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8篇

2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xx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相比之下。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2.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有关研究表明。解、掌握他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v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v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v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提出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

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社区教育的评价

2.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社区教育的评价

3.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社区人口状况

v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社区文化状况

x社区教育状况

y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课中设计;学习支架

一、前言: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自从我区开展“坚持学为中心,尊重学科特质”的区域推进自主式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来,语文课堂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以导学案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最。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和兄弟学校的课堂观摩,教师们都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呈现许多让人欣喜的现象,如学生参与度很高,乐于讨论发言,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教师满堂问满堂讲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这样的课堂总让人有些无奈:使用了导学案后,教学往往很少有高潮,板块之间过渡略显生硬,课堂讨论只是部分学生侃侃而谈,按部就班的学习内容让师生双方都兴趣阑珊,尤其是合作小组中弱势群体的助力提升流于表面。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提升课堂实效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基本理念之三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同组异质、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展示,更应该是学习内容上的分组、分量、分质的展现。作为学习内容呈现的课堂导学案,就应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同组异质、同质结对、竞争合作”的特点进行合理有度的导学案设计。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里使用导学案的课中部分,教师的设计需体现支架意识。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普利斯里(Pressly,1966)等人对“支架”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的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在导学案课中设计时强化支架意识,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学习支架,即一个对学生解决问题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的设计,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学习支架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指南/向导、表格、图表等。

二、实践:强化支架意识,匹配学习类型

笔者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个人学习、同伴互学、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四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使用导学案,就必须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学习类型选择适合的学习支架,促使不同的学习类型都能得以有效地开展和提升,从而最大效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潜能。

(一)设计方法性学习支架,用学法指导推进个人学习

方法性学习支架指的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多以范例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明晰具体的学习步骤,理清思考问题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应是组内的个人学习。维果茨基认为至少可以确定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是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而导学案的课前预学问题往往就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设计,同时还要预测学生可能会达到的学习水平,也就是维果茨基认为的学生第二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因此,导学案的课中导学问题设计首先就应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通过方法性学习支架的设计,推进学生第二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设计此类方法性学习支架时:

1.体现典范性。通过范例呈现的方法性学习支架,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独立面对较难学习内容时能借助范例的指引,尝试问题的解决,从中提升学习水平。比如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根据学生对张岱笔下雪景的奇特之处较难感受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导学案里提供几种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具有典范性的赏析雪景的例句供学生参考,然后请学生自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角度写下对张岱笔下雪景之奇的赏析文字。这些例句的选择要兼顾赏析写景句子常见的角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体现课文写景的个性色彩,比如张岱写西湖雪景时的量词使用,观察视角的选择就别具匠心。

2.体现过程性。过程性指的是设计此类方法性学习支架时,应能呈现学生思考、解决学习内容的全过程,方便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调整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成效。比如在八上《诗四首》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提供的方法性学习支架是“读诗指南”:第一步,用横线划出景物和事件;第二步,用圈圈出景物的修饰语;第三步,用着重号点出流露出作者情感倾向的字;第四步,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根据上面的读诗指南,完成对《归园田居》的解读。教师通过课堂巡视,很快就能找到学生读诗时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对症下药。

3.体现选择性。选择性是指设计此类方法性学习支架时,应该遵从适度原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支架,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能力提升。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同组异质、同质结对、竞争合作”的原则分组,如果是6人小组,可以设定ABC难度不一的例句,方便组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

(二)设计反馈性学习支架,以修正补充延进同伴互学

反馈性学习支架其实是一种对个人学习情况的及时评估并予以及时反馈的方法。控制论之父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按照目标要求顺利地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教育学的最佳状态。然而,我们必须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其实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在同伴互学的阶段设计反馈性学习支架,一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二能发挥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优的势互补,三能帮助教师合理调度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开展。所以,反馈性学习支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评价方式,是上一阶段个人学习的全过程的点评、修正或补充,是方法性学习支架使用效度的及时反馈。因此,教师设计此类反馈性学习支架时:

1.突显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设计此类反馈性学习支架时要能直观展现个人学习时的模糊处、困难点,直接展现同伴互学阶段思考问题中的热点、盲点,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在八上《诗四首》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在个人学习时提供的方法性学习支架是“读诗指南”,与之匹配的同伴互学,我们设计的反馈性学习支架就是互评打分,用“好评”“待评”来评价同伴在“读诗指南”四个阶段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打分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互评打分结果通过实物投影,请打分者说明具体的打分理由。教师可以选择当事人或激励更多的打分者加入“读诗指南”的讨论。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借助发言人的“待评”意见及时捕捉到学生读诗的难点,从而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灵活调度课前充分的备课准备来解决学生读诗的困惑。

2.突显激励性。激励性是指设计此类反馈性学习支架时能借助同伴互学及时肯定学生个人学习的亮点,即正确的思考路径和恰当的分析表达,从中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激发获得进一步成功的新动机。比如在八上《芦花荡》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在个人学习时提供的方法性学习支架是“范例”,提供1句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请同学们依照范例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与之匹配的同伴互学,我们设计的反馈性学习支架就是符号点评。能给出2句及以上分析的画个笑脸,能明确点出环境描写作用的词语或句子请用红笔划浪线,环境描写分析正确的用红笔划线并打钩,能在分析中使用“渲染……的气氛”、“烘托……的人物性格”“交代……的时代背景”“推动……的情节发展”等类似总结性词语请红笔圈出并打。这样的符号点评不仅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个人学习经验的肯定,同时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路径。

3.突显预测性。预测性是指可以借助此类反馈性学习支架激发同伴互学的最大潜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哪些是学生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学习内容,进而为教师完善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比如在七年级上《羚羊木雕》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在个人学习时提供了《羚羊木雕》的原文《反悔》,要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指出哪些是成功的改动,并说明理由。与之相应,同伴互学时设计的反馈性学习支架是列图表,即同伴互学的2人,互相学习交流个人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筛选整合相关材料,合作绘制一张图表,能同时涵盖两人对原文改动处的意见。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处改动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学生之间会互相讨论或说服,争论无果就会在图表中加以体现。而图表说明暗含了一种分类归纳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借此预测学生对学习小说这种文体可能达到的能力层面。

(三)设计延展性学习支架,用学习链接促进组内合作

延展性学习支架用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引导他们关注重要信息,帮助学生组织和记录认识到的信息,具体来说是辅助整理信息、筛选有用信息、记录重要信息和组织信息。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知识“组合化”的过程中提供支持,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显性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组内合作阶段设计延展性学习支架,就是为了能更好的促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多样化的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以便在小组讨论交流阶段能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经过筛选整合形成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学习成果。延展性学习支架可以学习链接,提供各种课内外的与课文或作者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相关视频、音频材料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设计此类学习支架时:

1.关注指向性。指向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此类学习支架时应聚焦于一个明晰的阅读点,可以通过阅读贴士,引导学生对学习链接所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整合,促使课内学习内容的深化。如果教师经常喜欢使用学习链接型的学习支架,就要有意识地根据文体特征,梳理出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加以强化。比如在八上《湖心亭看雪》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提供的学习链接是2首写雪的诗,柳宗元的《江雪》和的《沁园春・雪》,同时还提供了这两位诗人的写作背景,给出的阅读贴士是“作品与个人经历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际遇往往在作品中有所流露,请特别关注这些文字流露”。在组内合作学习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文字流露”来讨论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一路留下的丰富而又细腻的“痴景痴情”了。

2.关注探究性。探究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此类学习支架时要充分考虑组内合作的形式,提供的学习内容应具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特点,借助组内成员间的讨论交流、筛选合并对学习内容形成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八下《明月几时有》的课中导学部分,在组内合作时我们提供的学习链接是两段音频材料,分别来自王菲与龚琳娜的演唱。请结合《明月几时有》词中的情感流露及相关写作背景,点评王菲版和龚琳娜版演唱风格上的差异。组员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由组长总结本组观点后进行组间交流。由于王菲与龚琳娜的演唱风格迥异但各有所长,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了词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才能对两个版本的演唱给出恰当的点评,而这些点评意见恰恰是我们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的诗词的魅力。

(四)设计生成性学习支架,以导学留白伸进组间交流

生成性学习支架是一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建构的活动形式。《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基本理念之四,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笔者以为“开放而有活力”表现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为生成性的课堂预留充分的空间;在课堂实施中,要根据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作为教师备课产物之一的导学案,设计生成性学习支架目的就是在组间交流汇报的阶段,特意设计一个留白的区域,以期待通过组间交流的学习方式填充完善,从而促使课堂生成的学习内容能落到实处。设计此类生成性学习支架时,教师要注意:

1.具有隐秘性。隐秘性是指设计此类生成性学习支架时呈现的方式要具有隐藏性和神秘感。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一旦进入组间交流的环节,往往已经预示着学习进程进入高潮阶段,经过了个人学习和组内合作,学生对学习内容已经相对深入和全面,亟需对学习内容再进行一个自我的归纳、提升和总结。而这样的归纳、提升和总结就将隐秘地呈现在生成性学习支架里。比如在病句修改、标点运用的课中导学部分,进入组间交流阶段,我们可以设计“比一比,试一试”的留白区域,但不出现具体的题目;又比如在句段作用的专项复习课的课中导学部分,我们尝试通过组间交流来归纳句段常见的作用,于是就设计了一张图表,但不出现具体的填空内容。这样的留白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适量选用。

2.具有趣味性。由于导学案会将学习内容提前告知,课堂上经常使用导学案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习兴趣。因此,设计一些形式新颖、表达活泼、充满趣味的生成性学习支架就是为了弥补导学案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八下《记承天寺夜游》课中导学部分,我们在留白区域设计了2个一模一样函数坐标,但不给出任何文字说明作为学习支架。在个人学习阶段使用第一个函数坐标,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以第一人称‘我’叙说故事,画心情曲线图,说理由。横坐标表示事情发展,纵坐标表示心情变化。”在组间交流阶段使用第二个函数坐标,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各组代表发言,完成一个你理解下的苏轼承天寺夜游的心情曲线图说明。由于学生阅读经验的差异,会对“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无与为乐”、“寻张怀民”、“盖”、“闲人”等具体行为或事件的情感理解上会形成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所以经过组间汇报的观点碰撞,每个学生会顺化、同化甚至异化自己的阅读经验,第二个函数坐标的设计就是为学生反思归纳自己的阅读经验而服务的。

三、反思:延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在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班级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使用导学案,若能在课中设计上强化支架意识,学生的学习成效会显著提升。因为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要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最需要的就是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精细化的辅导,而导学案课中设计所要呈现的学习支架,其实就是对一个学习目标的分解,通过一个个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习较弱者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由于“同质结对、竞争合作”的属性存在,小组所形成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会促使每一个组员都尽力而为。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发挥得最为显著。

然而在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使用导学案,学习成效并没有比预计的显著。这一直让笔者思考,如何在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里延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呢?笔者和同事进行多次课堂实践发现,如果我们能优化生成性学习支架,提升组间交流的质量,也许能触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更多效能。生成性学习支架作为一种助力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建构的活动形式,一方面要加速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一方面要应对更多新知识的产生。前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本文已有表述,这是一种通过生成性学习支架强化教师预设的教学,对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组间交流可能只是某个学习较好者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示,多数学生都已经具有这个水平,可触发可讨论的内容不多,于是课堂往往没有明显的高潮。而后者意味着学生要借助学习支架应对随机出现的各种新知识,这是能持续激发学习基础相对较好学生的兴趣和斗志的。要想组间交流能产生更多的非预设下的学习成果,就必须及时跟进组间交流,根据组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随机提供学习支架。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预留更多的生成性学习支架来应对组间讨论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正是设计生成性学习支架的难度所在,这也是进一步进行课堂实践与研究的方向,笔者将和有志之士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个人学习情况总结范文第10篇

学习制度化是促进学习深入持久的有力保证。十六大以来,##区委中心组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建立了多项学习规章制度,使中心组学习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一是建立学习组织制度,不断强化责任保障机制。由区委下发《关于成立区委学习中心组的通知》,要求区直副科以上单位都必须成立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心组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党委(党组)书记任中心组组长,分管副书记(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并确立“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同时,按照要求配备学习秘书,把组织机构名单报送区委学习秘书组建档备查。二是建立集中研讨制度,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区委中心组以身作则,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做到坚持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三是建立个人自学制度,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在认真搞好集中学习的同时,还要求领导干部安排时间自学,做好个人学习笔记,每个成员每年至少精读一本好书,完成三篇以上心得体会文章。四是建立学习交流制度,使学习成果得到延伸。通过学习情况汇报会、中心组学习现场会、汇编领导干部学习心得体会文选等形式,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五是建立学习宣传制度,不断增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性。##阳报、##电台、##电视台三家新闻媒体,开设理论学习栏目,刊播理论学习动态和理论学习优秀文章。六是建立学习考核制度,使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区委中心组学习秘书组对全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上报区委,作为提拔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之一。七是建立学习档案制度,使理论学习管理规范化。建立学习档案室,把中心组学习计划、集中学习考勤登记、学习记录、中心发言稿、学习情况综述、参考资料、个人调研文章、学习测试题目及分数、个人学结、个人学习笔记本及考核情况等,进行整理归档,统一保存。八是建立学习形式创新制度,不断增强学习效果。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学习需要,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搞活学习形式。[1]

上一篇:销售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月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