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案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07:23:22

个人案例总结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1篇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筛选典型案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相关分析与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辨别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其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将案例教学视为精品课程的要素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近几年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想通过案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纯理论讲授为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收者;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课堂上的引导者、指导者、调动者、观察者。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具体的案例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学习,成为受教育的主体,真正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较强的独立辨别能力与分析能能力来指导与提高其实践能力。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对于案例的筛选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体系,避免与授课内容脱节;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要适时恰当的进行身份的变换,分别以引导者、指导者、调动者、观察者的身份发挥指导、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处于主体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理论,针对具体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其间必然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偏差和讨论时间的浪费。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引导和控制,尽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控制,这样才能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

二、精心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都以案例教学的精心组织和实施为前提。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根据我个人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师精心选择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和难易适中的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在《税收筹划与》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所选的案例必须是个人或企业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宜采用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和人们生活较为接近,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进而对于最优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助益。但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是虚拟的,和学生了解的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就会认为缺乏现实意义,认为没有必要讨论,也就缺乏热情和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税收筹划与》授课学时只有48学时,在有限的48学时里,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上非常紧张。因此,教师在选择具体个人或企业税务筹划案例的时候,应根据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的全面了解,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和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相适应,尽量选择难易适中、篇幅较短、包含的信息量不太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充分有效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在案例讨论前几天把案例发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分析要求,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整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事先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中的个人或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尤其是企业的类型,以及所涉及的税种和税率,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地进行计算、分析;二是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和具体可行方案,各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从而选择一种最优、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所学知识与具体案例的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强调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此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三是对于讨论的观点及结果等需要学生进一步体现到书面材料的整理中,为参加相关案例讨论进行相应的准备与结题。

3.小组讨论和课堂集体讨论相结合

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在案例教学中采取的做法是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般5~8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整个小组讨论活动由小组长主持,并委派小组成员做好讨论的相关记录,要求小组中每位组员都要发言,不必强求意见一致,讨论时只要达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扩展的目的即可。教师应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只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参加课堂集体讨论,由各小组发言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依次对所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的引导和启发,使讨论的主题不断深入,进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4. 做好案例讨论的概括总结

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概括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总结案例讨论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念。总结可以采取当堂口头总结,即教师针对课堂上大家讨论的结果作口头总结。 还可以采取书面总结,即作为一次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再思考。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个人认为采取书面总结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总之,要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精心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蓓蕾,钱黎春,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汤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吴菁,徐振领,周慧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4]晏红,立足案例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商务谈判与推销课程教学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3(10);

[5]李赞成,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自悟学习的积极性[J],西江教育论丛,2013,(4);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社会学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教师的设计和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试图发现案例本身蕴涵的本质规律并对此加以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实现,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同时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有效参与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和整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要有序地开展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撰写案例报告等活动,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解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本文讨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社会学是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性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它综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产生和发生的机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并对预防、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强调应用性为导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应用性的特征,在教学实际中必须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并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理解个人所处境遇的原因,避免盲目性,使个体的行动更为合理和理性化,为奋力谋求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二)重实践。高职学生的文化根底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意识较强,对理论性的认知学习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应用性的东西,热情比较高,兴趣比较大,乐于参与。传统讲授式的方法易使学生对社会学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社会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基本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明确主要社会社会问题产生的机理,解决和控制问题的对策,掌握研究社会运行的基本手段,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教学内容体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社会总论、家庭、社区、社会与组织、阶级与阶层、人的社会化与行为导向、文化与制度、制度分论、社会化的制度化过程、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对策、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内容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社会问题分析,也有社会政策探讨。对每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较全面地了解相关方面的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对相关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思考,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高度适应性。运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与一般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序地开展离不开选择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这几个过程。

(一)广搜集,精心选用案例。搞好社会学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教学案例的搜集、编写整理和选择使用。教师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编选浅显易懂而且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举例说明来解释理论,点到为止,只是停留在现象分析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反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影响其对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案例。一是强调案例的时效性。如婚恋问题是当代中国青年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对当前非常火爆,收视率非常高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中男女嘉宾经典台词进行案例编选。从而对人们婚恋观的变迁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因为该栏目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学生也对此津津乐道,既贴近现实,又可以从中升华和提炼出理论,学生参与的兴趣比较浓。二是突出案例的针对性。案例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同时做到能够强化教学目标、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通过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实现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案例。如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社会学课程中,可以对网络问政现象精选案例,从而发起互动方式的变革引发行政管理方式创新问题的大思考。三是强调案例的典型性。选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中能体现出社会学概念或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接受和理解社会学知识。例如在讲个人的社会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狼孩、伤仲永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化的条件。

(二)讲技巧,精心组织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产生许多的新思想,学生们深刻体会到“1+1>2”,学会综合全面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步是由教师依据授课课题将精选的案例分发给学生,并提出对应的思考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后,搜集分析资料,并结合个人特点和案例需要组成随机讨论小组,展开自由讨论;第三步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观点陈述,教师进行活动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既可以是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小案例讨论,也可以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进行综合性案例分析。比如,对社会组织的教学中,教师以富士康十连跳自杀事件为典型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案例中富士康集团这一组织机构的模式、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与困惑进行探讨,即他们的集体焦虑源于什么?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三)重思考,分析总结案例。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从而进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一步是教师的分析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出的案例总结,进行分析,总结出本次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该案例或者相关案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实中理论问题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般的经历,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对报告进行细致的批阅,及时反馈结果,对于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每次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的成效

在案例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胆尝试,努力创新。案例教学法实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会学习,能学习”。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会学课程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社会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为目的,着力于培养学生跳出个人情境的即时性,将事情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上来加以思考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讲、“一言堂”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还有益于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树立济世情怀,提高自身素质,其作用不可低估。同时,学生通过分析评价他人、群体、组织、社会的种种行为和现象,将自身放在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中,既能更深切地感知现实,又能更好地理解个人的处境。因此,案例教学法在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4篇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恰当的案例选择是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时,要遵循的原则有:

1.针对性原则

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极其广泛,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分销渠道的选择以及促销、服务等,都是该课程的内容。在每一章节里,阐述的内容又有主有次,主次分明,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2.贴近性原则

由于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于平日生活中缺少接触的行业、企业及产品,同学们没有感性的认识,案例中所涉及的资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分析起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所选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3.启发性原则

现在很多案例对企业所发生的情况及做法进行详尽描述,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不多。因此教师在选用这类案例时,要做适当的删减,留有余地,以供学生进行充分地分析与探讨,达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真实性原则

真实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营销实践,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5.时效性原则

年代久远的案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学生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分析讨论的热情。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新近发生的、学生认知度较高的案例,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市场营销动态,激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分析,从而给他们有益的启示。

6.兼顾性原则

市场营销的案例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在选择案例时,兼顾国内、国外、外地、本地的案例,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不同大小、不同区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状况。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以下的工作:

①案例选择: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挑选案例时,要遵循前面所述的选择原则。选取的案例内容要跟教学知识点相吻合。

②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所选的案例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做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

③课堂设计:在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和案例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预先设计,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任务的设计。其中,组织形式的设计是确定课堂讨论是采用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的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包括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讨论多长时间、讨论到什么程度为止、若没有达到预设的讨论效果又该如何进行启发引导等等。

(2)学生的准备。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课前分析。

2.课堂组织

这个环节包括三个了阶段:

(1)案例的讨论。这是集中学生智能的阶段。学生经过必要的准备后,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表达自己的意见,陈述个人理由,再经全班集思广益,力求达成共识。

(2)集体交流。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学习体会的过程。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学生可做补充,或作辩论性的发言。当争论的程度很激烈时,教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

(3)观点的陈述。这是概括与总结的阶段。教师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将营销实践与营销原理进行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积极而大胆阐发自己的观点,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成绩考核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积极性密切相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课成绩评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陈述情况进行打分,以案例分析的能力为准则,按学生的表现打分,避免受平时印象的影响,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增强成绩评定的公正性,还可以选派学生代表和教师一起打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4.总结评价

在案例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对案例研讨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其参加下一次案例分析研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首先是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状况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要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鼓励不参加发言的学生增强信心,争取发言的机会。其次是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提高。

5.指导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个人分析及与他人讨论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案例分析报告是对一次案例分析课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的全面总结,一方面可巩固讨论成果,另一方面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梳理、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掌握营销案例分析的思路和解决营销问题的思维策略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大学生安全教育 应用方法

案例教学法侧重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德育知识和社会能力培养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精心选择案例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案例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编制出好的案例。我认为在选择案例过程中应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1.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筛选积累的过程,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因此我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收集素材,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案例要存在争议性。即案例本身能引起争议和冲突,引发不同的观点,这是刺激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措施。如果是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能得出共同观点的案例,就不存在讨论意义了。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有一定争议性的案例,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

3.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如果案例过于简单,结果一猜便知,则不仅会降低教学要求,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同时,对案例难易程度的掌握,有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教学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在熟悉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分析、讨论、总结这一过程,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特殊的应用条件与程序。我认为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有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第一个重要环节――认识案例。案例教学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透彻地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被学生立即运用于类似案例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达到为学生敲响警钟,提高安全意识的效果。

2.第二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方面,要使学生勇于发言、陈述观点。另一方面,要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围绕主题,有针对性。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提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与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等。

3.第三个重要环节――课堂总结。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评价过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参与度低的学生今后积极参与讨论,从中不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纳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课堂讨论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及总结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实施后,效果如何,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学生的收获如何,是作为任课教师要反思的问题。要通过学生课堂、课后的反应、收获及任课教师的感触进行总结与改进。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调查学生通过这门课得到的收获,了解学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更希望通过哪些案例进行讲解、讨论,让学生提出哪些案例更适合课堂的案例教学法,等等。对学生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给予肯定,并虚心接受与采纳学生意见。经过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拟定出更好的案例、思路,并在今后的课堂中灵活运用,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大,学得更轻松。同时任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上课时我们应借鉴先进的经验,加大《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教学法的比重,提倡互动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时刻提醒学生安全无小事。不仅要自己做到有安全意识,同时要把这种意识感染至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让大家共度平安一生。

参考文献:

[1]王红姝.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

[2]王纪中,等.案例教学法应用初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3]扬树新.案例教学法初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1).

[4]王明峰.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创新人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3).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6篇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迫切要求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案例要有针对性,问题要有层次性,讨论要有开放性,结论要有超越性,这是运用好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思政课;案例;问题;讨论;结论

案例教学可以运用有趣的案例来吸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给出的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为了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就要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的运用方法。

一、案例要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1]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应该从一个好的案例开始,好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既要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2]案例应该针对现实问题。好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这个感性认识就是实践,就是人们实际的生活。比较贴近实际的案例,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要针对现实世界,针对人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使理论的光芒照耀着实际生活,使实际生活散发着理论的光芒,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才能针对现实问题呢?第一,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细心的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第二,要扩展视野,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经历总是有限的,我们要从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上多看多想,多收集。案例应该针对理论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首先要吃透理论,吃透理论,就要彻底的理解理论。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要理解理论的内容,还要深刻反思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论等。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时,就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其次要融会贯通,不仅要吃透本次课所讲的理论,还要吃透本门课程的所有内容,使每一次课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本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重新审视理论和理解理论,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掌握。这样在寻找案例时,才能够挑选恰当的案例,使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针对某一个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针对所讲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案例应该针对学生思想问题。案例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这一方面要在掌握学生思想的现状上来挑选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案例的呈现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够针对现实,又针对理论,还能够吸引学生。案例的选择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合适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前提。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根据案例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掌握层次性。首先时间上的层次性,一个案例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理论而设计的,有的问题与本次课所讲内容直接相关,有的问题是根据这个案例提出,但是为下次课做准备的。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掌握问题的时间顺序。把与本次课直接相关的问题放在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与下次课所讲内容相关的,要放在后面。其次,提出的问题要从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从易到难,让更多的学生的参与对问题的思考。如果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有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可能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从感性到理性,逐级深入的剖析,引人入胜,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提出问题时要掌握层次性,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设计问题,还要照顾学生的层次。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可以从比较难的问题入手,学生基础比较差的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开始,总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三、讨论要有开放性

案例教学中在给学生呈现案例,提出问题之后,就是讨论环节。讨论的开放性是指讨论个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观点得到充分表达,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每个人经历和阅历以及教育背景不相同。在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每个人的个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包括每个人表达的方式,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充分体现。有的人的观点比较犀利,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温和,有的人的观点比较传统,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新颖,有的人的观点比较肤浅,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深刻,有的人的观点比较个性,有的人的观点比较随从大众,不管什么样的风格,不管什么样的思想,都允许学生充分的表达。讨论要具备开放性还必须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声音的激烈争执,相互交锋,相互碰撞。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当出现完全相反的观点时,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会相互争执,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当谈到人生理想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人的个人理想最重要,有人认为人的社会理想会重要,这时双方就会相互辩论,相互争执,相互碰撞。在学生充分的讨论、辩论、碰撞的过程中,思想相互交流交锋,一个思想就会变成两个思想,大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学生之间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加强。在讨论中学员共同启发,互相切磋,进行思维撞击,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讨论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说服他人和学会倾听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3]要保证讨论的开放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自由的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讨论的开放性才能得到实现。一个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教师,不可能会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充分的讨论。第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解释或者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的澄清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其他的学生更加了解该学生的观点。因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但尚未形成,学生的观点有时候自己都没有清醒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及时给予解释、复述或者提问,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反思,学生会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观点。第三,教师要鼓励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之间进行直接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论要有超越性

在案例教学中,经过讨论环节,就进入总结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教师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解开讨论问题的答案,给予一个科学的结论。结论要具有超越性,即超出本次讨论问题的范围,把结论与下次课所讲的知识联系起来。首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经过大家各抒己见的讨论或者针锋相对的辩论,教师要阐述和补充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结论,[4]给予总结。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共存在几种观点,分别是什么观点。让学生对进行过的讨论环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从教师的总结中深刻认识所讨论的问题。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根本分析,如何理解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析,如何认识不同的观点。其次,教师要给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任意给出的,而是根据书本知识精心设计的,为讲解和帮助学生理解以及促进学生思考服务的。学生讨论的问题与书本理论是息息相关的。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所提出的的问题已经经历了一番思考,并且也有了对问题答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给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得到答案的时候有一种满足了求知欲的快乐感,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教师给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可以把刚才自己的观点与教师所给出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从比较中,学生找到自己的结论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差别与距离,产生对科学理论和以及科学理论的创造者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并在这个学习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思考和研究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思辨和快乐。再次,教师要在作结论的过程中指出知识的前后联系,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把下次课所讲的内容与这个问题的结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

[3]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

[4]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3.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取原则 案例教学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节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不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而案例则是理解法律规则的基础。案例教学围绕着具体的法律案例来组织教学,从而使得抽象的法律规则变得具体化,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化,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符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规律,因为法律课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法律知识的层面,更要注重法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案例真实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法律概念、法律规定、法学观点和理论等等,比较抽象和枯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都很差。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生动、形象、直观,使抽象的法理变得形象,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使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习和理解。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活生生的案例,现实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能够理解和灵活准确运用法律知识。

3.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法律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4,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选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模拟真实问题,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学生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就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中蕴藏的教育作用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深八细致的分析,做出判断,这样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且训练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学会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5.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如何只有到最后考试时才知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要主动探索学习,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就是能力上的升华。教师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既要认真研究教材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样选出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教师还要随时对学生的管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认真准备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a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案例选取的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既要有中、小型案例,也要有篇幅较长的大型案例,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然后用去分析相关案例解决现实法律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把学习和运用统一起来。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遵循下列原则:

1.真实性。所选案例要力求真实、准确,不能胡编乱造,这样才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可以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可以选择在社会上反响比较强烈的事件,或者选择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中真人真事为案例。选择来源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体现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强,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在于案情与法律原理规范的联系性。要求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教学大纲,选择能充分体现教材内容并且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一致的案例。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研究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并领会法律原理、规范运用的条件和环境。例如,结合药家鑫案例学习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效果比单纯地讲授法条法理要好得多。

3.现实性。所选案例要尽可能是新近发生的,并且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这些案件或有耳闻,或有知悉,因而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容易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例如,酒驾八刑、新婚姻法司法解释、摔倒老人该不该扶等现实问题。

4.适应性。选择教学案例时还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等因素,如对初学法律的学生,一般要选用综合难度较低的案例,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和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学生,选用案例的难度要相应地增加,可以给他们提供综合难度大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案例也要注意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避免使学生越学越糊涂。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如何运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八的过程。

1.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同时设置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选择性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即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的疑问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积极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法律依据。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够解决简单的知识点,同时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互学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再把无法解决的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为集中讨论和集体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2.讨论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节。在每个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班级教学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

人一组,最多不超过10人,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并陈述个人理由,大家对不同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时一定要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本小组的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然后在全班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亦可做补充性发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及时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持不同意见和观点者相互争论,特别是各组学生承担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有时很激烈,教师一定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案件的处理结论应该是缜密推理的结果。也只有通过缜密推理所导出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

3.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虽然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这种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案例的,选择、布置、组织讨论以至最后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

案例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其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和发挥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归纳、点评和总结。教师要对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总结对于帮助学生以案说理、以案释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去思考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运用了哪些案例分析方法,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提高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完成了将所学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学习,使法律课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标。

4.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8篇

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寻找各种案例展示给学生,但在传统教学方法里,教师会直接来分析、解释这些案例。而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展示了案例之后,教师会抛出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总结他们的答案,然后分析这些答案里哪些正确,为什么正确;哪些错误,错误又在哪里。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在于鼓励他们去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以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复杂、教学实施很繁琐、只适用于专业性知识学习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对于案例的理解也不能仅仅狭义地以为是典型事件、案件。

其实,教师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事件、案件、寓言、书信、表格、名人名言等,也可以是个人成长设计、调查表、热点新闻、歌曲等。

比如在德育课中,课堂内容是“理想教育”。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案例,比如选一首流行歌曲,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关于梦想的故事,其实我们都在坚持。”“每个梦想都拥有无尽的能量。”让学生听完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然后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一堆答案:“好听、喜欢、励志。”这时候教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梦想可以拥有无穷的能量?”这时就会有学生回答:“梦想可以指明人们前进的道路,是人生旅途的明灯。”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抛出第三个问题:“歌手坚持了他们梦想的故事,那么你们有没有坚持,或者会不会坚持?”这时,学生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会!”

在这节课中,教师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仅仅是播放了一首音乐,然后提出了三个问题。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了“为什么要有梦想、要不要坚持梦想”这两个问题,然后经过相互之间七嘴八舌的讨论,他们就会得出“我们需要有梦想而且要坚持梦想”的结论,完全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没有枯燥的事件,没有深奥的问题,也不是高深的知识,不要求严密的思维,也无需刻意追求严谨的形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举出很多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或者不同做法的案例,要求同学体会“职业是什么”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答案就很多样化,有人回答“养活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要能体现个人价值,能带来成就感”,还有人说“最好是个人喜欢的”。教师在对待这些答案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不对、谁好谁不好,而应该更进一步归纳总结:“心态决定一切,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职业,职业就会以什么样的结果回报个人。”最后,可通过总结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当然,在简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因此教师提问后全班冷场。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点名让学生回答,并在每个学生回答完毕后给予鼓励,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被点名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回答不出来,教师也不予批评,而是告诉其他学生,这个同学不是想不出来答案,只是暂时没有想出来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故意调皮捣蛋,如在询问人生理想的时候说自己“通过打劫银行来快速致富”。这时候,教师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不能训斥他们,但也不能对这种答案置之不理,应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告诉学生正确的路应该怎么走,令学生在笑声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 高职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等,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2.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不是所有的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特点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就不合适了。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高职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等,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2.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不是所有的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案例。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特点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就不合适了。

上一篇:政府年终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作日志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