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08 23:42:2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1篇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初步接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一些感性认知。通过对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建立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熟悉自来水厂工艺流程。这也是将书本理论和实际联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为期三天,周一在本校参观水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以及排涝站。了解校园水运营方式。周三是参观福州西区自来水厂,实习主要内容是自来水处理工艺。周五参观福州市祥坂污水处理厂,见习污水处理工艺。以下就各个实习单位进行介绍和总结。

2.1福建工程学院水泵房、污水处理站、排涝站

水泵房内有电源箱、消防供水设备和生活供水设备。主要有消防控制柜,消防泵,喷林泵。消防稳压控制柜,稳压泵。供水控制柜,供水泵(如果有高层,还有高层专用供水设备)

泵房排污控制柜,排污泵。以及消防水箱,生活水箱、稳压罐。

平时一般只要开动一台供水泵,稳压罐内气囊和水,通过充放气达到控制水压的作用。

污水处理站设有格栅机、曝气池、控制柜。格栅机用来捞取杂物,污水处理站临近宿舍楼,所以格栅机密闭用一个大管道排气,以免影响周围空气质量。曝气池采用活性污泥法用含有微生物的污泥来分解有机物。

排涝站设在河岸旁,排涝站有三台抽水机,根据水位高低自动调节开动台数,抽出的水通过水渠排到河里。

2.2福州西区自来水厂

2.2.1 福州西区水厂概况:

西区自来水厂福州鼓楼区洋桥西路260号,金牛山公园正门以西150米。水厂占地100亩,一期有16有滤池,三期总共有14个滤池,处理量各为30万吨每天,过滤面积分别为108平方米和121平方米,是福州最早的水厂,也是自来水总公司的前身,建于1956年。一期扩建于1991年,92年底投产,处理水量为30万吨,1998年和2015年进行了2次扩建,每次扩建15万吨,预计每天处理总水量60万吨,而实际日流量35 50万吨,每天供水量占福州市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全厂每天产生废水1万多吨,排放废水浊度1~2度。

2.2.2 水处理工艺

采用常规处理方式,处理的工艺流程: 混凝 沉淀 过滤 消毒

(1)从闽江上游取水,经一级泵把水提升通过两条管径为1.6米的管道输送,并在管道里添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合,怪过程须迅速,一般30秒内。

(2)输送到折板式反应池,水与药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大致停留18分钟左右形成絮体(俗称黄花)的沉淀,再通过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渣物、集水井收集上澄清液。

(3)把澄清液再次送到滤池(法国德利马工司设计的V型滤池),滤池中采用直径为0.95毫米、厚度为1.2米的单层石英砂过滤(滤池中还设有蓄水反冲洗,隔一定时间对石英砂进行冲洗,既保证了过滤速度也保证了出水的浊度,滤后浊度为小于0.1度)。工作原理为:原水经浑水渠进入滤池,自上而下流经颗粒滤料层时,水中杂质被截留,清水由配水系统汇集流出滤池,进入清水池。随着滤层中杂质截留量的逐渐增加,当出水要求不满足时,滤池需停止过滤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冲洗水经配水系统自下而上穿过滤料层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冲洗废水流入冲洗排水槽,再经浑水渠排走。为提高反冲洗效果在水冲洗前先用气冲洗。

(4)加氯消毒分三次。把氯气经过加氯机后往水中加氯,加氯点为沉淀池出水渠、清水池出水管、过滤后的水。沉淀池出水渠加氯为了防止后续的滤池的滤膜增厚。清水池出水管加氯目的消毒,过滤后的水加氯是防止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一般是过滤前加得比过滤后多,加氯机可设定为手动和自动,但是、指示器上out(开度)升高时,说明加的氯气越多,反之越少。

加氯系统分为滤前中间加氯和滤后消毒加氯。滤前中间加氯采用原水流量比例控制,最大加氯量为1.5ppm,采用增压泵和水射器联合方式投加在高密度澄清池后混凝池内。滤后加氯采用原水流量和余氯反馈复合环路控制,最大加氯量为3ppm,采用强力扩散器投加在滤池出水管入口处,强力扩散器是一种化学药品真空投加器,集合了真空输送、投加、快速搅拌等多种功能,直接安装在所投加的水体中,达到快速溶解混合效果。

(5) 通过上述处理后水即可达标,就可经二级泵房输送到市供水管网。二级泵房有6台泵,从国外进口,水泵扬程45m,流量350L/s,转数1488r/min,配套电机A motor 水泵基础周围留有排水水沟收集水泵滴水后排到泵房墙边集水沟最后排出泵房。泵房内还有真空泵一台,架空设置,3t型吊车。

水泵进水管DN600进水管上设置手动阀门,压水管DN500,压水管上设置蝶阀和微阻缓闭止回阀,中间设压力表。

2.2.3 存在问题

(1)由于闽江原水长期浊度较低,造成泥量的减少,原设计按高密度澄清池中预沉/浓缩池泥位控制排泥,由于污泥层不够密实,而泥位计得到的是虚污泥层泥位高度,造成排泥量太多,而进水污泥又需要较长时间补充,影响了反应池的悬浮污泥层浓度及处理效果。目前拟考虑在控制程序中增加泥位计反馈排泥的滞后时间,使污泥层的实际泥位达到设计高度后再排泥。

(2)原设计滤池反冲洗前先停止进水继续过滤,以降低砂面上水位,减少排水量,但由于反冲洗前滤砂层阻力较大,水位下降较慢,原设计仅按设定液位来启动反冲洗程序,造成单格滤池反冲洗时间较长(主要是反冲洗前排水时间较长),其他格滤池处于超负荷运行,影响出水水质及反冲洗排序堵塞。目前拟考虑在控制程序中增加反冲洗前继续过滤的时间控制予以解决。

(3)原设计中间加氯投加点设在高密度澄清池后混凝池中,而后混凝搅拌机材质为不锈钢304L,理论上可耐受5mg/l的加氯水,但考虑加氯水在池内浓度分别不均匀,搅拌机仍有潜在的腐蚀可能,为了安全及设备的稳定运行,建议与氯水接触的金属件应采用SS316不锈钢。

2.3 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

2.3.1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概况

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是福州市规划建设的第一个污水厂,是市区内河综合整治系统工程的主体项目。工程于1992年筹建,1995年底建成运行。

污水厂主要处理福州市西湖截污管、白马河以西及其支流大庆河两岸汇集来的污水,服务面积约560hm2,设计污水处理能力5х104m3/d,全厂主要设备和自控、仪表均利用芬兰政府贷款从芬兰YIT公司引进,工程投资约8000万元。此工程在国内是一个较早采用具有脱氮除磷A/O工艺和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的污水处理厂,也是国内较早采用盘式微空曝气和潜污泵技术的项目。污水厂具有工艺设计 先进、适用,总体布置合理紧凑,占地指标较小(0.68m2/m3污水)特点。最全给排水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结。

2.3.2污水处理工艺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组成,栅条斜放在污水流经的渠道内,可以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漂浮固体。

(2)水提升泵房自控

控制装置是由水位与流量传感器、调节仪表和操作设备等组成,采用重力提升法,以污水泵站集水池的水位和流量为控制指标,并根据由此发出的信号,自动运转污水泵。

(3)沉砂池

去除污水中的沙粒、煤渣等无机物,防止易沉固体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沉砂池的出水由底部进入配水井,分配水后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通过刮沙机将沉降在池底上的污泥刮集至积泥坑,以便污泥回流和浓缩脱水,并将池面浮渣撇向集渣斗,通过浮渣漏斗排出池外,以便进一步处理。

4)曝气设备自控

曝气系统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光滑而精细的多孔介质,而且做了代负电处理,微生物无法附着在孔道中生长,从而无法生长繁殖。

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物质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CO2。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有机物,而后才能被代谢和利用。废水由此得到净化。净化后废水与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分离,上层出水排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曝气池的运行状况决定了整个污水系统的处理效果,根据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5 ,曝气池混合液MLSS ,回流污泥MLSS等种种因素,须合理地控制各道工序。

(5)A/O生化池

A/O生化池是水处理的核心部分, A/O生化池尺寸为32.5mX4.9mX5m,有效水深6.3m。它是绝氧 好氧活性污泥除磷工艺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五个廊道,两段(A级、B级)。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进入A/O生化池,首先进入A级绝氧段,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这儿先释放磷,并且繁殖。当进入B级好氧段时,由于氧气充足,微生物大量吸收水中的磷和有机物,达到处理的目的。

(6)二沉池

它的作用是进行泥水分离。采用的是周边进水,出水辐流式的工艺。活性污泥通过吸泥管回收到氧化沟中,以保证氧化沟有足够的微生物浓度。回流污泥系统包括回流污泥泵和回流污泥管道。剩余污泥则经过剩余污泥泵吸出,进入剩余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泥水分离,采用旋转脱泥法,脱水后的泥作填埋处理。

(7)消毒站

经过以上各道工序后的水在消毒站的紫外线C杀菌后,它的水质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了,此时就可以排入闽江了。

我们上专业掌握专业课程知识但仅仅懂得书本上理论,而不懂得实际应用这是不行的,是称不上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我们学工程的人来说,就要大量接触实际工程,了解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巩固和提高。

这几天的实习中,我们了解到基本的水处理工艺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水处理构筑物有了一个更加系统、详实的认识。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报告(二)

假期又来了,这个假期我于X月5号至X月10号之间来到了金阳小区的建筑工地,进行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参观实习,并有幸观看到小区室内外给排水管道施工,在参观实习的过程中,通过现场参观、看施工图纸、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请教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特别是给排水管道施工,这次实习真是受益匪浅。

金阳小区室内外给排水管道施工:

一.室内给排水管道施工:

1、消防管道

室内消防管道的安装主要是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由于施工方不同,我学到了两种消防管道的连接方法:一种是卡箍连接,即将两根消防镀锌钢管的管口对正后,在上面套上橡胶圈,最后用卡箍卡住,锁紧卡箍两边的螺栓;一种是螺纹连接,即在开有螺纹的两根根消防镀锌钢管的管口处,缠绕聚四氟乙烯密封带,再用内开螺纹的外接,最后旋紧。

消火栓的安装是一大要点:消火栓口离地1.1m,允许偏差正负2mm;栓口朝外,并应安装在门轴侧;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允许偏差正负5mm;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由于施工的原因,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有些地方的消火栓箱的安装,将箱底紧贴地面,这样将手提式灭火器放在箱内就不符合要求。消防立管要用管卡在距地1.4~1.6m固定。

自动喷淋系统(金阳小区)的喷淋管都布置在梁下15~20cm。我在实习期间喷头还没有安装上去,因为此时刚做完系统试压,还要等冲洗合格后方可安装喷头。

2、给水管道

自来水给水管道采用UPVC给水塑料管,中水给水管采用PP—R浅绿色塑料管,连接方式均采用黏接。由于住宅楼所在地地势较高,1~3层采用中心给水管网供水,4~7层采用屋顶水箱供水。每幢宿舍楼又分为A、B幢。A幢屋面上设有一个中水水箱供整幢楼的4~7层冲厕用水,B幢楼上设有两个水箱,一个是生活水箱,一个是消防水箱(供整幢楼的消防用水)。所有水箱均设置在楼梯间正上部,由2根管道用2个浮球阀控制进水量,设带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网罩的通气管、溢流管和泄空管,水箱的长度无法测量,宽为3.3m,外墙高为1.8m,墙厚为22cm,内壁贴有瓷砖。由水箱出来的水经屋顶的横干管分配到各个立管,其中横干管距屋面约30cm,便于维修。

室内分户水表的安装采用支管嵌装。室内分户横支管距地约25cm,立管由两个塑料管卡固定,下面的管卡距地约40cm ,上面的距地约200cm。

室内给水管道要经过通水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可惜我没有看到是如何做通水实验,只能从书本上了解而已。

3、排水管道

排水管均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连接方式均采用黏接。雨水排水根据建筑物的形式而定。比如,综合楼群工程的公室采用普通外排水;住宅楼采用边沟外排水。

排水横支管在转角小于135度时,要在此处设置一个清扫口,用吊环固定横支管,且每个横支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处的下方,都要安装伸缩节。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2个45度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度完头。排水立管要每隔10m设置一个检查口,检查口应朝外,便于操作。清扫口和检查口在还没有正式安装时,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以免杂物掉入。

室内排水系统要做灌水试验、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用不小于2/3管径的球做通球试验,通球率要达到100%。

二.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

1、消防管道

消防管道的下管采用抬管下管,连接方式是卡箍连接。消防管外壁用防腐沥青刷1~2道。我有幸在实习期间看到自动喷淋系统埋地管道的水压试验。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先用堵头将试压管道两端赌注,接着向管中注水,等水充满时,水将放气管溢出,此时关闭进水阀,等压力表显示0.2~0.3Mpa时,用液式打压泵从进压管打压,压力达到1.2Mpa时,停止加压,并关闭进压阀。半小时后,若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值大于1.15Mpa,认为合格,或试压24小时后,压力之值在0.4~0.5Mpa之间时,也可认为合格。(此试验方法与规定的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实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保持不变,不渗不漏基本符合)。

2、排水管道

金阳小区排水管道是采用PE双壁波纹管。其下管方式是人工下管,控制高程是用水准仪来实现的,连接方式是承插式连接,连接时,管口和橡胶圈要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胶圈要平直、无扭曲,套好橡胶圈后,采用吊链拉入法: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好钢丝绳,在待拉入管子承口处放好垫木,用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拉动吊链,即将插口拉入承口中。

检查井是排水系统的重要部分。检查井在砌筑时要预留连接支管的空洞;每个检查井最好连接四根或四根以下的排水管;要做好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部位的防渗工作,最好用水泥砂浆分两次嵌缝,检查井的井底要设有溜槽,污水检查井溜槽顶约于0.8倍大管管径处相平。

很快,五天的实习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五天的实习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现就实习情况做如下总结: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工程;双语教学;思考探索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中应用双语教学的手段也就十分必要,同时也是满足我国的科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双语教学的主要内涵

由于社会整体建设的需要,给排水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当前,给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已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因此,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双语教学手段,并以此为前提,完善给排水双语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而达到提高给排水教学质量的目的。双语教学其中文含义可理解为: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它包括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保留式双语教学。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母语不应用于实际教学,学生可以依据此方式沉浸在弱势语言中。过渡式的双语教学在初期使用母语进行实际教学,中后期整体采用外语教学,最终阶段向沉浸式教学过渡。保留式双语教学在初期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在中后期逐渐使用外语教学,少部分使用母语教学。当前的给排水工程学科的双语教学是满足当今学科发展要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该教学手段中很多原创性科学知识最早以全英文模式发表,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信息给予快速补充。

二、给排水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工程与国际接轨

在给排水专业中引进双语教学可极大促进我国给排水工程与国际工程的接轨。在整体的工程建设中,给排水在土木建筑与环境科学的领域中地位很重要,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项目。通过双语手段的介入,我国的给排水工程项目将汲取优秀的外国经验,缩小与国际工程的差距。

2.满足社会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给排水工程双语教学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给排水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很多高校还在此基础之上融入了环境学方面的知识。英语是当今学术界使用的主要语言,给排水的双语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当前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进而使其掌握最先进的国际给排水工程技术。

三、给排水双语教学改革方案

在国外,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双语型人才。因此,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从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给排水科学工程的就业率很高,也就预示着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在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中应用双语教学也就十分必要,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影响巨大。

1.明确学习目标

对于给排水工程专业来讲,想要更有效地融入双语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实施双语教学方案。其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加深对教材整体的掌握程度,以此创建良好的运用英语语言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使用外国的语言,应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合理引进,使其教学内容与最终的教学目标真正与国际接轨。整体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英语语法的掌握,也不于发音与翻译,而在于其本身的内容与细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上的学习与交流。

2.完善双语教学模式

依照给排水的技术特点,应完善现有的教学大纲。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安排的基础上,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整体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因给排水工程有特殊的技术特点,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原版外文教材,并探究其实践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内容。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牢固、灵活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较广,对于该专业来说,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可有效地将我国的给排水工程与国际接轨,并增强我国给排水技术人才在双语方面的交流能力。总体上来讲,在该学科上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也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薇薇,陈士凌,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1):102-105.

[2]张敏,邵纯红,梁涛,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设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7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教学体系;平台建设

一、引 言

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80705)始建于1952年,2012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正式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并且专业首部专业规范正式颁布。早期该专业主要依附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课程设置方面,以传授水的“给”和“排”知识为主,在水处理方面的内容相对薄弱。但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行业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的服务对象不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扩大到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行业的任务从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相应的,作为为给排水行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高等工程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专业的科学基础已经相应地由力学转变为生物学、化学和水力学,并且不断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涵,也相应地转变为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这种变化促进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1]。

重庆三峡学院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本校2010年获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首批本科招生,是为解决库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水工程行业人才紧缺问题而开设。专业建设中,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变化,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开展的经验[2-3],在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二、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的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将整个实践环节划分为5个课程教学模块和3个课外拓展模块(见图1)。课程教学模块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拓展模块包括:技能培训与认证、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在课程教学模块中要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能力的发掘、培养和实现;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的培养目标则是对知识的强化、融合和贯通,对能力的提升、综合和优化。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图1 实践教学体系及知识能力培养目标示意图

三、构建“完整再现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和“全仿真”的水处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重庆三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设置水污染控制方向,经过数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水质分析实验室”和“水动力学基础实验室”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2010年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了“单元处理操作实验室”和“供水及排水管道系统实验室”,能基本满足教学实验的需求。2013年,获批中央支持地方建设项目经费400万元,用于建设“水处理实训中心”建设。该中心建设遵循两个理念。

1.以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为核心涵盖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

给水和污水处理是水的社会循环的2个重要过程,目前实验及实训比较偏重于污水,而由于工艺的复杂、给水厂的管理严格,难以找到合适的给水水源等原因,学生给水方面的能力培训很难实现。本中心的建设将传统的给水-用水-排水的顺序反置,即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作为给水处理系统水源,整个系统完全仿真了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见图2)。

图2 水的社会循环示意图

2.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全仿真化

本中心将通过典型水处理单元构筑物构成典型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利用计算机自动监测控制实验室的建设再现水处理的实际过程。采用真实、等比缩小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或处理设施,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典型给水、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在水质分析实验室将运行的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

该系统采用完全真实的单元处理过程,其实训过程与水厂的运行过程也完全相同,让学生既能认识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的组成形式和处理特点,又能通过生产实训,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行、操作、控制、监测和维护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四、进一步建设思路

随着中国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给排水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需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搭建各级各类教学平台,将专业教育与执业注册师接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给

水排水,2013,39(4):1-3.

[2] 张玲.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J].才智,

2012,(21):254.

[3] 龚为进,段学军,陈启石,刘海芳.给排水工程专业实

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53-02

A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Fen Liu Shengbao

(College of Water ang Litera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for students,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vital to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for student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or example,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ess practice unit,low process capability of teachers,single approach of exam,etc.In order to raise teaching resul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innova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cess capability 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 multi-link,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checking-up system.

Key Word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工程R档母叩冉逃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只有实现了理论认知向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转化,才能保证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实践教育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关键。

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参观实际工程,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并通过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实际工程经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激发其学习热情[1]。因此,该文对合理组织和管理专业实习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高校同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对企业方的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却没有多少经验。同时企业指导教师的薪酬难以落实,导致其对指导学生工作缺乏热情。

1.2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只能看不能动,无法对生产过程和工艺亲身体会,并压缩实习时间,对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工艺环节拒绝参观使实习流于形式。由于参观的生产企业如给水厂 、污水处理厂一般全负荷生产,构筑物内部的设计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参观得到了解,同时学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生产工艺的运行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目前的实习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为主,缺乏过程监控与考核,使得很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参观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实习内容一知半解,也不虚心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2]。实习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程度,更无法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提交实习报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部分学生甚至造假实习经历以图蒙混过关。

1.4 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须加强

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难免对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指导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加上一些学校在考核上重科研、轻教学,导致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企业培养基地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确保实习教学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学校应主动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用人需求,通过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如: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又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建设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在企业培养基地运作的过程中,要落实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薪酬待遇,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够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2.2 改革实习教学手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主要是集中参观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方式。集中参观实习一般为认识实习,开展于专业课之前,周期一般为1~2周,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感性认识。实习期间,可适当安排讲座,通过视频、PPT课件、三维仿真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了解与认识,例如:水厂的内部结构、运行特点、动态的水处理效果,结合参观实习,两厢对照,可以使实习更具目的性,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从而提高实习质量。自主实习一般为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开展于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学生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亦可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为分散实习,周期一般为3~4周,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为更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统筹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实习期间结合培养目标和企业具体工程条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度参与企业开发设计项目和生产的运行管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由于学生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全行业的深度了解,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2.3 完善实习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通过考核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实习效果,以便调整实习内容进行反馈,提高实习质量。专业实习考核可分成两部分、三环节,加强实习中的过程管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两部分指的是实习成绩分别由校内和企业指Ы淌进行考核;三环节指的是考核由学生记录实习日记、举行实习答辩会和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企业导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可以根据实习过程评价指标如出勤率、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结合实习内容难度给出公正且符合实际的过程成绩;校内导师可通过三环节了解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特别是答辩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陈述,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提问,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探讨,对开拓师生思路,增强师生交流有很大帮助,达到以考核促提高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工程能力培养

近年来,很多高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力量培养[3],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使之不仅能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还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加强教师与工程人员的交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增加其实践创新能力;安排青年教师在企业兼职,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积累相关工程经验;学校还应引进工程型人才,在考核上对社会服务、参与相关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增加工程型师资队伍力量;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帮一”的方式,以老带新,工程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其工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专业实习效果,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积极协作,共同努力,通过改革专业实习环节,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体系,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多方参与、分工明确、考核规范的实习制度,提高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积极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4-14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给排水;认识实习;教学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82-02

认识实习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抓好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1],认识实习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总体印象,了解给排水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鉴于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对认识实习的教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5]。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在认识实习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实习成效。

一、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场所容量过小。目前,我校具有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如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4个自来水水厂,桂林市排水公司下属的6个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实习基地仅能提供给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方面的参观内容。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实习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本校雁山校区图书馆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来实现。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施工知识,但是施工工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合适的施工工地并不容易获得。认识实习的传统实习方式是大班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由于实习场地的限制,能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实习时,队伍拖得很长,在队伍后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到讲解;而且在实习现场,生产设备的运行噪音很大,掩盖了指导老师或工程师、工人师傅的讲解声音,使得讲解的效果很差。

2.实习指导老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本专业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共有16人,其中所有老师学历学位均在硕士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但其中真正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寥寥无几,而真正有工程经验的老师由于行政工作的关系,也无法指导认识实习。因此,在实习讲解的时候,带队老师能在工艺、原理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对于构筑物实体缺乏了解,不能对照构筑物进行讲述,不能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实习基地的工人师傅由于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也不到位。这些都让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目的。一周的认识实习内容不是很多,指导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指导老师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就等着把学生带到实习地点,交给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进行讲解,参观结束后带回。在联系好实习单位之后,带学生去实习之前,带队的指导老师很少去详细了解实习单位、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向学生进行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在到达实习地点前对其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准备,到了现场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听不到或听不清讲解,甚至听清楚了也不理解。可想而知,实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3.学生的实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校给排水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也仅有一些模糊认识,大多数学生是冲着修学分去的。在实习的时候,学生很盲目,随着老师走完一遍工艺流程,期间拿手机照几张照片就完事儿了,不会多问一句这是什么,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甚者,远远地跟在实习队伍的后面,好奇地打量实习地的环境,完全没有将实习当回事。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备课制度,实习动员(安全、实习地点介绍)。课堂教学需要备课,实验教学需要备课,同样实习也需要备课。备课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一项教学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带好学生实习,必须备好课。以带队老师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熟悉实习地点的工艺特点、运行管理情况等。实习地点虽然不多,但是都能代表每个专业方向的现有工艺特点,由于实际的生产情况不同,其运行管理与课本上的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要熟记于心。②具体分析各实习地点的实习重点,工艺流程的哪部分应重点介绍,哪个构筑物应该重点讲解,哪个构筑物要详细解释,要怎么组织语言,以最简练的方式让学生弄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正式实习前进行的实习动员不再局限于实习安全教育,更多的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要实习的内容,如实习基地简介、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给排水设备结构示意图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实习,这样便可达到较好的认识实习效果。

2.与《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相结合,分阶段实习。《城市水工程概论》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有: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水工程施工与经济、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这与认识实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人认为将认识实习结合《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一起教学,将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做法是根据《城市水工程概论》上课的进程,在学习完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同时完成认识实习任务。这样可以将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用实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习时,学生会更具目的性,会带着问题去实习,让实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的专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为弥补这一缺失,可利用寒暑假或者利用工作之余,到具有良好关系的设计院或施工单位与工程实际进行零距离接触。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实际工程案例,使教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其有效运行。实习离不开良好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签订了一批实习基地的协议,但是真正起到具有实习基地意义的只有一半左右。要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有效进行,必须与实习基地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将实习要求与实习基地的条件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同时,实习基地建立好以后,要尽可能轮换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高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努力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达到认识实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Z].

[2]邵青,程晓如,方正,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1-242.

[3]林红岩,李芳,崔红梅,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2,31(15):261-261.

[4]张华,闭建红,陆燕勤,等.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5]武福平,李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网络化”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40.

[6]李圭白,蒋展鹏,范瑾初,等.城市水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与实践――以环境专业为例(2012JGB147);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2010B39)――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魏彩春(1978-),女,广东梅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推进工程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了实现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岗前教育成本,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育策略;产学研结合教育

一、前言

良好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合作共赢。通过产学研结合教学,综合利用企业、学校的不同优势资源,合理利用学校、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背景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不同教育环境与背景下得到不同层面的巩固和传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产学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升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企业、学生、教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不够了解、认识不全面等问题,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中的“产”“学”“研”作为三个独立主体开展教育教学,忽视其内在联系,从而无法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其次,学校专业、层次不同,产学研合作教育内容、层次与氛围、形式等也存在不同,因而开展产学研教育合作的内容与范围较为狭窄,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形式单一。再次,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目前,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可操作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与数学体系也有待完善,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没有恰当的利益分享机制,无法明确法律地位,无法合理的安排时间。同时学校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在企业实习中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也造成了企业的负担。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

(一)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实施过程中,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从政府层面着手,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规政策。鼓励企业、学校各方进行合作,规范各方的行为,建立合作共赢纽带。利用利益杠杆,建立利益分配保障机制,营造有利的教育政策环境,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第二,需要从学校着手,学校是合作教育的推动者,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需要从学校的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走合作教育之路,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第三,从企业着手,作为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需要勇于担当。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还需要建立健全体系、法规,根据学校、国家的支持进行工作,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教师教育执行力,帮助学生认识产学研教育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的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生产能力锻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在学生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锻炼情况的反馈,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锻炼的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比如,针对建筑给排水安装可以结合建筑环境以及设备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现场教学,感性认识结合理论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二,教师方面,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执行力,教师应深入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重点,扩宽渠道加强合作,提高教师教育执行力,避免教育的表面化与形式化。例如,在开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过程中,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用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执行力。

(三)改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

目前,学生对学校实习的重视度不高,主要以走马观花式实习方式为主,实习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实习,转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发挥实习的重要作用。改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延长实习时间,通过延长实习时间,了解、熟悉、掌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与工作,达到锻炼学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第二,需要明确实习内容,安排学生参与到生产环节之中,使学生了解核心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实习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等。

四、结语

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通过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拓宽实习渠道、改变实习方式等途径,跟踪反馈教育教学成果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顺利实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杭俊.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判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149-151.

[2]卢清华,李先祥,叶树林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39-42.

[3]何亚飞,刘平,蔡池兰.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6-60.

[4]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7-2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according to the CDIO concept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scheme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group, schem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concrete curriculum group measures, to explore an idea for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erve local economy needs.

关键词:CDIO理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课程群建设

Key words: CDIO concept;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55-03

0 引言

当前,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基于单科设置,各课程之间存在一定重复的知识,连贯的知识不能相互联系起来,教师固守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加之水资源短缺和水危机的加重,国家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投入日益加大,2015年4月针对水污染,国家出台了“水十条”,预计到2020年将投入4至5万亿用于水污染治理。给水排水工程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相应地,对给水排水工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1]自1952年以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从事给排水行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提出了CDIO理念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方案。CDIO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CDIO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根据建设部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2]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引入CDIO模式,将会为我们培养出具备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理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一定创新和科研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课程群划分的原则

对课程群进行划分,首先应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CDIO理念为指导,以给水排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立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确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体系为课程群建设的关键,这关系到能否达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应先确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体系,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群体系进行划分,使课程群的知识相对集中。此外,应围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教材建设、课程群相关教学研究等进行详细规划,以某个或多个方面的知识来确定群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理顺各门课程中的每个案例的设置,将相互联系紧密的课程划分在同一课程群内。

不同课程群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综合素质,因此应使课程群与实践训练关联,并使该课程群的实践训练体系化,所使讲授的知识结构化、层次化,已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1]这样不仅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群的知识及综合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原则,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群的划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公共和专业)、专业课、实践课及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CAD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学、工程经济;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测量、水力学、水文学和水文地质、水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工业水处理;专业课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专业选修课涉及各类特色课程。

2 课程群方案设计

2.1 设计理念 工科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正朝着综合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发展,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宗旨,各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群体系。

2.2 模式设计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原则,树立CDIO“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新理念,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实验、科技竞赛、科研训练、项目实训及创业孵化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3]

2.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全部的学习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时教师不必亲自上台,而是让学生先做预习,以小组分工的方式,轮番上台演讲,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展现他们对每周课程内容的理解思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理解的盲点或创新点。

2.2.2 确立“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在“做中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习过程由以前那种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变为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体现了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创造性特色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3]

2.2.3 采用高校教师与工程师结合的双导师制 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工程经验,所以聘请校外有实际工程经验的符合条件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可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指导团队,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依托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做到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 教学与科研相长,并建立适合于学科发展的、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

2.3 建设目标 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广泛,可能从事的工作领域包括与用水和污废水相关的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学、科学研究等,所以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各个院校应保持原有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群建设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划分已经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专业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从细节处深入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选修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丰富和拓宽的视野,更加全面地、多领域地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3 课程群建设具体措施

3.1 优化课程群体系 按照“以基础理论教育为核心,向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扩展”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进行实施。我们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CDIO理念,通过实际项目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结合起来。根据规模和范围将CDIO项目划分为三层次:首先是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理论和能力的项目;其次是包含一个课程群理论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最后是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而设的项目。

3.2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改革实习教学体系。包括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与地方企业合作,拓宽实习基地领域。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制定循序渐进的实习教学计划。第三,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选题,题目多样化,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专业范围内自由选题。课程设计侧重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侧重设计计算和工程绘图。

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实践效果和成果而言,改革之前是非常之少,改革后的几年来,专业实验室(中心)师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项,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奖励20项,如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依托实验室申请及完成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余项。科研教学成果也逐年显著增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 结束语

以CDIO理念为指导的课程群建设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导,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职业素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社会输送高品质、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优秀给水排水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娟.新时期地方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0,37(11):177-183.

[2]武晓刚,张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79-80.

[3]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郭明辉,王勇.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6-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47;TU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13604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等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亟需进行改革。

一、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x题重复

由于工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步骤、计算公式上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集中在给水工程(给水处理厂)、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大方向。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只是简单修改几个设计数据,便拿来作为新一年毕业设计题目,因此每年的设计内容极其相似。同时,由于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的电子化,使得学生之间的抄袭也非常便捷容易。

(二) 设计题目、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

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工程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如毕业设计图纸绘制深度不足,达不到扩大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标准。新的污水处理

厂设计出水水质普遍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乃至地表水IV类水的标准,而部分毕业设计还一直沿用原来的一级B标准,设计标准严重滞后。大量污水处理厂需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涉及升级改造的毕业设计题目却很少。在排水管网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对雨水管道设计思路和设计计算方法都有重大调整,而部分毕业设计还在沿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在给水工程中,原水水质普遍较差,而毕业设计仍按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进行设计;过滤工艺中V型滤池等新型滤池已普遍应用,而学生还在按普通快滤池选型设计。

(三) 选题难度不一

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向。因为专业方向的差异,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涉及的处理单元和单体构筑物多,新工艺新设备多,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工作量大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通过天正给排水等专业辅助软件绘图,并导出计算书,

与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相比,绘图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难度也大大降低。

(四)选题时间安排欠妥

一般在第七学期期末或第八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选题,而此时大部分学生在考研复习、考公务员、联系单位实习、找工作,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1],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

学生选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可能的就业去向或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选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目前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学生选题的随意性较大[2],真正考虑个人职业方向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兴趣,或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遵循要求低、易实现、易通过答辩的原则进行选题。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一) 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为参考设计选题

给排水专业工程技术发展活跃,实践性强,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和设计手册的内容和要求严重滞后。因此,在设计选题时,应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作为参考,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跟踪学习最新的工程设计思路。如笔者指导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从最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寻找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文献为参考拟定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法:一是切切实实达到了一人一题的要求;二是学生自己的设计计算与参考实例相互校核,能够避免出现大的设计计算错误;三是教会学生怎样利用文献资料;四是学生能够跟踪学习到最新的工程设计工艺和设计思路,如多模式AAO工艺、反硝化脱氮深床滤池、连续砂滤池等。设计此类选题需要注意甄选工程参考实例,同时需要加强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设计选题

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课题往往

来自科研一线或社会实践一线,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基本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选拔一些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过长,与学生正常毕业产生冲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专业领域,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如毕业设计结合生产课题“低温低浊度水的混凝”,对混凝剂的选择和适用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定选题,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设计此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避免学生仅仅成为普通的技工。

(三)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校企合作课题形式选题

目前本科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但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还是很肤浅,不能够把所学理论架构在实际工程上。毕业设计如果能够以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依托,能够以校企合作课题的形式来组织,则毕业设计选题就能够建立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满足课题的真实需求[3]。如笔者所在学校与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这些基地有污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标到一级A的改造、新建污泥处理工程、厂区运行的节能减耗等来自实践的课题。这类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参与真实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设计此类课题需要注意选题的难

易程度,避免选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以达到切合学生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四) 结合顶岗实习选题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安排有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该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工作(实习),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学生参与很多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要求学生从实习岗位的真实项目中遴选毕业设计题目[4],

既能保证选题真实可信,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对此兴趣也高,还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此类选题的毕业设计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工程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实习单位的工程人员一般实践能力较强,但可能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够系统的问题,学校教师应多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给予指导。

(五) 提前介入、早做准备

学生往往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实习等原因,Ρ弦瞪杓仆度胧奔浜途力不足,可以通过提前介入,早做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对前期课程设计进行组合、深化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已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训练。给排水专业在整个本科阶段有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设计均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而简化的工程设计案例。在课程设计阶段,其设计深度一般达到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深度,而给排水专业的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设计深度要求更高,能力训练更加综合。对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切分为不同的设计模块,将这些设计模块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或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则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然后通过“装配”“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

2. 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导师提议、学生自愿”的双向选课办法,科研课题主持经费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教师可申请承担该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承担采样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艺运行管理、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的科研活动。在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以前期工作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式的作用在于:一是对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和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给予课程学分认定,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二是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能够充实教师的科研队伍;三是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程序;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学科理论。

3. 以培育优秀为目标,鼓励提前申报项目

优秀毕业设计培育,即以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社会咨询服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项目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工程咨询服务、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般从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开始申报评选。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优秀毕业设计”称号,多名学生成果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

(六)改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以参加竞赛等形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设计

目前各类专业竞赛开展得较为活跃,如 “‘概念厂・水未来’――我心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校园创意设计大赛、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等相关专业竞赛。同时学校也在组织学生以项目形式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高,竞赛对专业综合训练要求较高,因此在选题时也可以以竞赛项目代替毕业设计[5],引导学生以创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以项目主人翁的态度完成竞赛项目,进而达到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对于替代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注意对题目的专业性和深度训练的综合情况等进行把关。

(七)以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进行选题

联合毕业设计主要有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两种形式。通过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达到多专业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协调、共同提高的目的和效果。

1.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一项实际工程,涉及专业多,内容复杂,一般由多个工种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以一个公共建筑为例,由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给排水、暖通空调、电力等)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模拟设计院工作流程,这样可以通过多专业学生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选题需要注意多专业之间的进度配合问题。

2.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一般是由多校一个或多个专业共同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设计任务。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地缘、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专业特色,在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可以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如在关键节点集中汇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阶段),其他毕业设计过程则由各个学校分散指导。

三、结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是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选题要遵循把握学科方向、深入实践、切实有效等原则,可以以最新的工程实例、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前介入、优秀培育、专业竞赛、联合毕业设计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僵化的毕业设计选题,深化毕业设计内容,加强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科学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范立南.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9(4):67-70.

[2]张彦平,李静.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2):159-161.

[3]舒赣平,卢瑞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6(2):105-112.

[4]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9):163-165.

[5]且娣妫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7):193-19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selec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major, such as the boundary of graduation project topics, the disjunction between graduation project topic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the blindness and randomness in selecting topics, and the series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based the topics on engineering examples or the subproject research topic, closing universitycorporation cooperation, beginning the graduation design as early as possible,selecting the good subjects and fostering the key ones, associating acrossspecialty students or different universities by one systemic graduate design task, reforming the forms of graduation design.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和探索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K1406,TJY1504。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7-02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2.改革实践环节的措施

2.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就工科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进行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多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开展哪一类实习基本有了固定的实习单位,这样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而是对实习质量不断完善和加强。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地区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可以到外地进行,这样对实习地点的落实相对前一项就复杂一些,因为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这首先要看接收单位是否同意接受;二是即使接受,能否解决吃、住、行等;三是还要看双方是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如果对方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那么实习经费是否允许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考虑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于专业实习就迎刃而解了。

2.2 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将“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积累放置在同等地位。改革以往考试形式,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1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程大作业组成;第二部分为实训操作成绩(40%),由给排水水暖管件安装操作技能成绩和分组比赛成绩综合评定;第三部分为理论笔试成绩(50%),即理论知识点的考核。

由于调研方案不同,实践报告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综合性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使专业课实验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模拟生动、形象地介绍以往采用演示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演示和验证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二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依托青海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公司,建立“后勤服务教学,教学依托后勤”的全新模式,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直接接触“水暖安装”、“水暖巡线”等实践性专业知识,并将此项技能贯穿到教学中,体现在期末成绩里;三是组织教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实验设备改进的重点放在《水质工程学》和《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上,对过滤实验、絮凝实验等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课程实践不仅是实践性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构成完整专业知识结构、达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整个实践活动是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际乃至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专业实践遇到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以往单一的集中实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超,钟桂辉,刘曙光. 波浪运动特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164-167.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资助项目(201213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课题组成员:王郑、黄新、荆肇乾、薛红琴、曹世玮、林少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专业,目前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过万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也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2001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独立招生,2011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给水排水工程学士学位授权点审核。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在资源、环境、生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办具有林业大学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重点专业。

二、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市政给排水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规划为抓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提升专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开放胸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奠定专业基础。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加强数学、化学、力学等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上以《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基础,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2,076学时,总学分为127学时,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5.5学分。其中,通识平台课内学时为66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468学时、选修课为192学时,课内学分为4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2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728学时和192学时,专业特色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368学时和128学时。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时从数量到对应的课程知识点涵盖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116个知识单元、485个知识点和429个核心学时的要求。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成《工程力学》(B)(64学时),将原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的《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给排水工程结构》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础》(48学时),将原三年级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调整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水质工程学》(1、2)(48学时、64学时)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开设《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水工艺设备基础》和《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R堤厣课程。在《水质工程学》(1、2)、《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和《景观水工程》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态水处理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尽量做到选用“十三五”出版的部级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教材,同时进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间出版的规划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促进他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双语课程、微课、MOOC等尝试,目前相关专业老师已经建设有双语课程《水力学》与《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水力学》微课,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科学考察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从单一的考试向综合测试转变。在课程考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测评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且要考查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能力、探求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师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别考查课程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效果、相关专业知识的计算能力、课堂参与情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通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不计入学生总评成绩,这样能避免平时作业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业的抄袭。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分课程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做到小班教学,使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在满足《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实验环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将《水分析化学》课程改为32学时的理论学时和32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分别计2学分和1学分(实验实训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对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水质工程学实验并入《水处理实验技术》(32学时),使用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质工程学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实际参与操作,强化水质工程处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方面。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专业基础课、重要专业选修课及专业特色课都在校内外建有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取水工程、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认识实习和实训实习的需要。

(三)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就能联系老师进行创新课题实验,对于高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引导下,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结合江苏省及学校每年组织的申报和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构建部分优秀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创新训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鼓励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原有课题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类的论文研究,学生尽量选择毕业设计,且毕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最好是针对具体工程(或者假题真做)。对于双向选择选题模式,备选题目一般应多于学生数的10%,确保一人一题。对于毕业设计,从图纸数量和说明书页数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学校规定排版格式基础上)。鼓励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进行带有交叉性质的毕业设计(论文)。

(五)课程设计方面。将《水质工程学》(1、2)的课程设计均设置为2周时间,加大课程设计工作量,如在给水厂设计中,就要求学生使用V型滤池,而不是使用教科书中讲述的普通快滤池,锻炼学生查阅设计手册和计算案例书籍的能力,从而使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课程设计分成《o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对于两类管网的计算提出具体的计算要求。在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完整的课程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适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优化,哪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课程的合并或者教学时数的减少,而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删减,应该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按照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38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由一位任课教师执笔,一位老师审核,再集体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修改后再进行讨论,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教学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效果达到大纲标准要求,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教学大纲里面进行了明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范文 下一篇:社会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