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18:52:10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1篇

一、思想认识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行动上追求落实,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年轻教师学习,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外出听课学习,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一年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课后交流辅导,开校级公开课和示范课两节,同时在管理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力求使学生学有优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本年度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评教满意率列班级第一。

三、其他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在学校各处室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主要完成了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准备工作、南京市“五室”合格学校的验收、学校办学水平千分考核和其他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更加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四、主要收获

参加了区未来校长发展学校研修班培训,参加了区高中语文名师班的学习、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和【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理解关爱激发潜能》被区教育局评为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个人课题《激励性评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运用研究》被立项为区级课题,同时被立项为市xx年年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个人被评为街道“优秀共产党员”,辅导学生作文两篇在校报上刊登,学生仇丽萍获市第七届《好家长》杯作文比赛区二等奖,学生王晓慧获省第七届高中生作文大赛区三等奖。

五、不足之处

工作头绪多,有些事做了但没精做、细做、深做,工作主动性和投入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会努力、勤恳并重,做人、做事并举,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尽可能得到提高。

自评等次:合格。 201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暨述职报告 小学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2012年初中数学教师工作述职报告 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小学校长述职报告范文 盟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述职报告 2012年小教高级职称述职报告 2012年述职报告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2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一年来,本人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博客文章102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网友认可,找到了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受到同道网友的追捧,全年网络点击超过8000人次。年底,酝酿成立“新自我新教育”教研博客圈。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3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xxxx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xxxx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一年来,本人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博客文章102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网友认可,找到了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受到同道网友的追捧,全年网络点击超过8000人次。年底,酝酿成立“新自我新教育”教研博客圈。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4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市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一年来,本人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博客文章102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网友认可,找到了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受到同道网友的追捧,全年网络点击超过8000人次。年底,酝酿成立“新自我新教育”教研博客圈。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5篇

第一,课程选择的地方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选修课程评价缺乏系统性;第二,选修课程的校本特点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性难以很好地协调,导致评价方式形式化;第三,选修课程教学目标功利而单一,导致评价方式单一,与必修课的评价缺乏区分度;第四,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阶段的实时状况和变化的成因。归结起来,问题的实质有二:其一,照搬必修课考试的评价方式,呈单一性;其二,评价办法不系统且无法实施,无操作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选修课程的评价在教师教学上主要注重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业上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态度和成果水平。当然,这两个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笔者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效果评价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多维评价课堂教学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总任务:“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区分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任务呢?笔者认为,必修应侧重文章的细读及知识和能力点的细化与运用;选修应侧重专题探讨和个性化解读,通过拓展阅读积淀语文素养,重在自主阅读与探究,读写并举。

1.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1)能根据学生需要开设校本选修课

选修课内容比必修课更深、更广、更活,教师应努力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选修Ⅰ,应培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和二次开发教材的能力;针对选修Ⅱ(校本选修),应努力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程。例如我校语文组结合四川成都的地域特质,开发了“文化”系列校本选修课程:1.《文化源――中西神话比较》;2.《文化根――蜀文化》;3.《文化韵――丹墨溢香锦官城》。

(2)教学内容应丰富而基础

课标指出,要防止单纯地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既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的补习课和备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生硬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但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根据个人专长或喜好大量抄袭大学选修课,给高中生灌输专业术语,在讲授内容上向“高精尖”靠拢。另外,由于国家只规定了选修课的教学范围,实际教学是以“选修模块”进行的,灵活度大,师生的自主选择权放大了,教师可以任意择取或抛弃选修内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做法显然欠妥,一方面,教学质量难以把握,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尊重;另一方面,专业性教学不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特点,选修课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拓展与补充,并非空中楼阁式课程,它同样承担着基础性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追求基础、丰富拓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组织教学。

从这一层面来讲,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1)寻求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多样教学方法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个性化发展”,许多教师将此奉为圭臬。无论什么内容的课,但凡是选修,都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殊不知很多课实际上呈现出“无目标的自主、热闹的合作、浅表的探究”等“虚伪的开放”。选修课堂的开放是必要的,但应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个体钻研、合作探究,是规范有序的。根据不同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的差异性,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侧重知识查阅和梳理的,如《中外人物传记作品选读》之《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可指导学生利用《学案》查找资料,完成学案《杜甫的长征》;侧重发挥想象和联想的,如《现当代散文鉴赏》,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创作,进而组织实践活动,将学生原创的散文作品拍成电视散文(我校举行了“野草之旅――成都七中首届原创电视散文大赛”);侧重思辨或推理的,如校本选修课程《文化根――蜀文化》,可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引入研究性学习,以小专题的形式完成论文;侧重文化经典欣赏与体悟的,如《选读》,可鼓励学生撰写《学后感》,开展“读书报告会”等。

因此,选修课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可单一化。

(2)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选修模块的人文特征比必修更为鲜明,但实践中常有教师一味拓展,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大谈人文思想,频繁使用“生命关怀”“精神家园”等词进行“泛人文教育”。这样的教学显然有失偏颇。应该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虽有浓郁的人文特征,但它与必修课程一样,都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它同样承担着基础性的教育任务。因此,在选修模块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应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多元评价学业效果

新课标要求“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但现有的评价方式多属参考性质,缺乏指导力度。因此,对选修课的评价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操作办法,一个正向的评价行为,明确评价在师生进一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才会认真教,学生才会认真学,教学时间不充裕的选修课的质量才有保障。结合我校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建议。

1.评价原则

(1)多元化。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②评价客体多元化:包括三维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手段、课程开发、指导形式等,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参与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③评价方法多元化:包括课堂观察、平时作业、论文报告、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考试成绩等,也可采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学习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在形成性评价中可以重点关注关键要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进行评价,避免因关注的要素太多而导致评价繁琐且重点不突出。

(2)差异性。新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评价“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要“因课制宜”,突出不同系列的个性。选修课是最具地域特色和校本特点的课程,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其评价应指向每个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征。以《中外人物传记选读》为例,针对教师的不同优势,我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前课、正课、后课”结合、大课小课结合、走班教学与行政班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的新模式,每位教师深入研究一篇传记,以大课或走班教学形式作专题教学,其他内容则由本班教师以行政班的小课形式教学,既能体现教师个性,又使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收获。

(3)激励性。基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应在选修课学习中挖掘并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实施评价时,要确保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激励作用,能激发学习兴趣,深入作品沉静思考,同时,评价结果还要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能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质疑且勇于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审美情趣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2.评价方式

基于评价原则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也相应多元化:

(1)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一方面根据量化考评数值给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的定量评价,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描述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的模糊性和信息不完备等缺陷,可采用问卷、听评课、课堂观察、作业情况、小组分工合作状况等途径实现。

(2)外部与内部评价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外部评价主体。针对教师而言,外部评价包括研修室、校领导、教育同行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针对学生而言,外部评价包括同学、家长、社会等。内部评价可以弥补外部评价的矛盾抵触以及评价方案不成熟所导致的负面效应,更能调动教学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3)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习的动态生成是选修评价的一大原则,重视过程也是提高语文选修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既要“拿得出”(师生均有教学成果,如学案、读书报告、论文等),又要“学得好”(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优异),还要“有文气”(语文素养获得提升),师生共同参与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学习,提高课程质量。

(4)阶段性与持续性学习能力跟踪评价相结合。学生通过在高中阶段对选修课程的学习,习得了一些技能,获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显性成果表现为课程研修的成绩(多样化的成绩),这是阶段性的,但还应关注成果的隐性部分,即兴趣的培养、思路的拓宽、知识的增加、方法的掌握、探究的体验、意志力的锻炼、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性格的改变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将来的持续学习能力,为学生在知识汲取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选修课程多维多元评价机制实质是督查机制、激励机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旨在弥补必修课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6篇

一、研修活动的设计

《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张铁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提出,教师教育应当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开展。成人学习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成人如何学习,如何依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去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习与教育活动。成人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对象都具有本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却都认为,成人学习面临普遍的工学矛盾,实际上是把成人的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忽视了成人的实践经验所具有的知识价值。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因此,针对在职教师设计和实施的专业学习活动必须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已有实践经验的资源价值,聚焦一定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建构并获得有价值的研修成果。

因此,我们依据上述原则,回应来自海南与山西两省积累了多年经验并做出了突出业绩的优秀教师与校长“希望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师发展引领者”的客观需求,对研修活动进行了全程设计。我们设立一个假设,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真实的主题研修过程,汇集来自所有参与者的相关体验与想法,不仅参与者本身可以获得对于教师研修的体认,也能够有助于为他们开展教师研修的后续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作为研修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所做的就是依据研修主题设计脚手架式问题链,引导大家进行参与互动式分享交流,并汇聚大家的智慧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二、研修过程的互动讨论

海南一组代表(海南中学数学教师 贾天友):《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一书中《儿童视角中的为师之道》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教师,我们都特别希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首先就要心中有学生,去了解学生是怎么看待老师的,按照学生的希望来要求自己。联系到今天的研修活动主题“让我们共同体验教师研修的力量”,我在思考,怎样通过研修让我们的老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张铁道(主持人):其实,这篇唤起你兴趣的文章背后有一个故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50多个国家开展了“孩子心目中的好老”主题征文征画活动,并出版了一本小画册。我在1997年的时候看到了这本画册,立刻就被孩子们对教师的真实需求和热切期待打动。我想,如果让老师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他们自己,看他们的职业,应该非常有震撼力。当时也做了几次培训,效果也不错。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中国学生的参与。2003年元月,我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卷首语《让我们倾听儿童的心声》,邀请各地老师组织少年儿童将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用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名中小学生的儿童画和文稿。我们从这些儿童作品中发现,学生对于老师及对于学校教育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他们更加需要并珍惜的是老师和他们之间的充满关爱的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其中,确实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微信头像――那是北京市延庆县永宁小学11岁的安泽同学画的一张老师的脸。老师的两只眼睛里分别有一个开心的学生、一个郁闷的学生,鼻孔里也有学生,上、下嘴唇之间还标有“好好学习”“I love you”(我爱你们)的字样,形象地说明好老师应当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悉心感受他们的情感需求,并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实际上体现了孩子们对于好老师的希冀。

这项尝试让我们获得很多发现。大多来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叙事和图画,好像都与学科教学没有直接关系,却是最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事件。我们借助儿童视角开展的教师研修实践也表明,引导广大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体察他们的教学服务及其成效,进而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是我们深刻理解自身教育服务工作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评判维度,也是教育管理者和专业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行动突破口。

海南二组代表(海南中学政治教师 叶小):看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一文后,我有了很深刻的体会。

第一,教师研修是有规律的。如文中所说:“成人唯有将亲身体验进行分析,并加以理性化,学习的内容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因此,要做好教师研修,首先要了解教师研修的先进理念,掌握教师研修的规律。第二,教师研修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很重要的是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求。我们只有找到教师需要什么,在教学当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了解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定制研修计划,组织教师研修,帮助教师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修也才是有效的,才能被老师所喜欢。第三,教师研修的形式要敢于创新,要通过相互的分享、交流去推进。例如,书中流动教师培训队案例,就是研修形式的创新,深入到农村贫困学校开展研修,成本低,又非常有实效。还有,教师研修要注重分享,通过分享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研修活动结束后,还应该督促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借此也能够了解教师研修的成效。我的问题是,教师研修要非常关注教师的需求,怎样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呢?

张铁道:非常感谢您对教师研修的认同。我来分享一个自己在海南的实践故事。2004年,我随教育部专家小组到海南考察学习高中课改实施情况。我应用研修方法在三所中学与高中学生开展了系列专题座谈会。我们从每一个班级选取一组同学参与座谈。我问学生们:“在高中课改刚开始的时候,你们在学习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怎么教,你们就感觉到特别开心,特别受益?你们现在有什么困惑?比较课改开始到如今,你们感觉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学生们针对这些他们熟悉的问题,向我反馈了很多真实信息。其中,谈到他们特别喜欢的老师时,也是十分看重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之后,基于三所学校的高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完成了一个来自学生视角的课改成效研究报告。我们当时的调查结果有力地证明:海南的课改做得很好。其实,如果能够继续跟进,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提炼:在高中课改实施将近一轮的背景下,海南的教师在哪些方面做得特别好,赢得了学生赞许?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特别是将其中学生提到的教得特别好的老师的做法和学生提到的困难和困惑梳理出来,并组织教师们研究如何改进,那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其实,借助研修方法诊断需求、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到一个课堂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对象对于问题的回应做出判断。我曾经到北京一所学校进行调研,在听取校长报告学校情况、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座谈,并对学校进行反馈之后,我利用中午的半个小时和来自初二、高一和高二3个年级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今天到你们学校来,印象特别好。你们能不能说说学校让你们感觉特别骄傲和自豪的是什么?”他们都纷纷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好,老师对我们非常好。”我接着问:“请你们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一门课和你们最喜欢的老师?”其中一个组就讲:“我们特别喜欢政治课。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讲,‘同学们,我可给你们约好了,你们哪一个都别想在我这门课上落下!’我们心里说,为什么呀?结果没想到,这位老师讲得非常好,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全班的同学政治课都学得非常好。”还有一个组说:“我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先前一堂课只有一个项目,现在老师给我们四个项目来选择学习。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个项目。我们非常开心。”我又问:“那你们觉得来学校以后有哪一件事让你们特别难忘?”初二的同学说:“我们特别难忘的是学校组织我们去林县。”我明知故问:“林县有什么难忘的呀?”他们说:“老师,你可不知道,我们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到林县去。坐了一天车,晚饭刚吃过,大家的手机就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奶奶问路上安全吗?妈妈说外头的饭好吃吗?爷爷说你们啥时候回来?……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走到哪里,家庭的关爱就跟到哪里……”

我看前面三个问题都铺垫得差不多了,就接着问:“目前学校做得很好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如果学校只需要再改进一条,那会是什么?”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们学校学生太多了,做操时胳膊都伸不直;吃饭分三波去吃,仍然挤得不得了;上厕所排队,排到上课铃响了还没有排到;图书馆一个星期只开两个小时,能不能多开一点时间……座谈结束之后,我就把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馈汇报给学校的领导,当我讲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校长就忙着要求记录下来,还解释说马上就进行改进。

以上实践说明,如果能够围绕一定主题,基于对象群体的既有体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一组问题链,就能有效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垣曲一组代表(山西省垣曲中学物理教师 吴宝军):您在书中对教师研修强调了三项原则:一是务必注重教师的实践;二是务必持有学生的视角;三是务必了解理论并努力付诸实践。我的理解是,第一,注重教师的实践,就是从教师的需要入手,从实际出发。第二,从学生的视角,就是以人为本。第三,每一个老师必须有持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在《探索教师研修20年》这篇文章中,你提供了一个教师研修路线图,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的问题是,教师研修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教师不愿意参与研修,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张铁道:我借用书中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北航附中教师的研修实践》这个案例来回答你的问题。当时,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刚刚启动,我自己也需要有深入学校深入了解实践的机会,于是就应时任北航附中校长罗滨邀请深入该校连续做了五次专题调研与研修活动。

第一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我们怎样走过高一”,旨在判断首届高中新课程的高一学生已有的实际学习体验,将其作为评价学校新课程教学现状的尺度和制定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参照。我们把高一年级四个班的W生分成四个组:开心组、感动组、郁闷组和困惑组。讨论“回顾高一时光,哪些是我们最开心、最感动、最郁闷和最困惑的事?”每一个组分别重点分享一个主题的体验,最终各组的反馈就构成一个整体的结果。我们发现,2008年度高一学生最开心的是“军训”“选修课”“外教课”“社会实践”;最感动的是“军训”“联欢会和主题班会”“汶川大地震”。而最郁闷的是他们的学习,最困惑的是学习方法。来自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在场的高一年级组的老师们感到十分惊讶,也促进了他们的深刻反思。教师们感到,他们并没有完全领悟课改的理念。如果重新再教高一,他们会加强教研,精简教材内容,增加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来自高一年级教师的这些经验,为即将担任新高一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现实背景和行动导向。

第二次研修活动,我们针对学生普遍需求开始关注学法指导。第三次研修活动,我们又以新一届学生的入学教育实践及其成效为案例,研究高中阶段入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四次研修活动,我们尝试从学生视角讨论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改进。第五次研修活动,我们总结高中语文组关注学生需求、改进教学的探索,并推动学校其他学科依据学生需求,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动计划。一个学期下来取得显著成效,而后又推广到全校所有学科。

上述实践显示,诊断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后续跟进则是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没有对于实际需求的揭示,行动就没有针对性;没有执着的跟进,就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预期结果。

国兴一组代表(海南省国兴中学语文教师 李占民):书中的《团队研修: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实践》一文,正好契合我们来北京考察学习的任务。在我们常规教研工作当中,最常态、最重要的但也是最薄弱的就是教研组的研训活动。在北京的学校里,教研组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请您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如何改进教研组团队研修的工作?

张铁道: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困惑很多基层教师、教研员的实际问题。我曾在甘肃和北京从事教研工作二十多年。我认为,我们的教研需要在新时期重新定位。许多教研员因为曾经是优秀教师或身受基层教师期待,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以我为标准,向我看齐。但这种理念已经不再符合现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教研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能的基层教师。为此我认为,教研员需要掌握两门教育学,一门是少年儿童教育学(即我们熟知的教育学),一门是回应教师学习需求的成人教育学。只有掌握并自觉应用成人教育学,教研员才能自觉尊重教师的既有经验,引导他们相互借鉴并做出实践改进。另外,由于教研员的工作头绪繁杂,所以很难实际跟进一个项目或聚焦一个特定群体,因此也为开展有效的问题解决、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以上这些,或许可以丰富我们对教师研修的性质、定位、特点甚至规律的基本认识。

(二)研修策略

开展教师研修的前提是依据任务或主题进行需求调查,再基于需求调查的结果,规划与设计研修活动。以今天的研修活动为例来思考活动的设计特点,我与大家分享了很多案例,尤其是研修活动中如何设计问题链。问题链很重要,不仅要让大家觉得有话可说,还要让大家说得有价值,而且还要让大家的说和说之间有互补性、建设性。

怎样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研修活动?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归纳出来四个层次16个字的总结:一是“巧在设计”。要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活动必须要有利于能力成长或者问题解决,并善于去做细化的设计,有步骤、有细节。二是“重在实施”。精心地实施活动设计方案,使大家充分地参与、聆听、互动讨论。三是“成在后续”。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研修活动设计得不错,实施得大家觉得也满意,但往往会由于后续没有跟进,不能产出相应的成效。研修成果也是至P重要的因素,决定着参与活动的教师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成果就是对于我们想做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的一种理性的记述和表达。四是“落在资源”。比如,我们进行需求调查,之后就可以形成调研报告。再比如,我们今天的研修活动,也将会形成汇集大家的反馈的成效评估报告和体现集体智慧的团队研修报告。来自大家对于教师研修的视角、观点、建议所构成的团队报告,将成为一份对于大家今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资源。

(三)成效评价

评价的主要教育价值不是比较高低,而是要通过评价促进研修活动的改进。大家提到,关于成效评价,既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比如教师的论文、获奖等,还有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内在理念的变化,最终反映在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变化及其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上。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指标。

成效评价最关键的指标是对象的体验,对其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座的各位学科带头人,如果我们带的青年教师受益了,有成就感了,那么我们的研修工作就有成效了。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七条关于优秀教师的标准:第一,具有坚定的教育职业追求,喜欢教师职业;第二,具有较为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第三,具有全面的学生知识,能够读懂学生的需求;第四,积累了实际可行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善于依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并从中获得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第五,善于进行研究,研究自身和他人的教育实践;第六,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心态;第七,具有个人魅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后续跟进

后续跟进的目的是将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带给教师有价值的职业进步和专业成长。各位学科带头人所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不仅在于自己要身为表率,更应努力帮助在工作站学习的老师获得有意义的能力成长。

能力成长是一个行为干预和愿景引导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达成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学科带头人,我们是特定群体的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我们要善于依据特定的主题学习或培养任务需要规划专题课程,把自己不断的成长和所带教师团队的成长,变成一种课程实施过程。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如何推广优秀成果”的专题讨论。大家都知道,目前,推广先进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表彰优秀教师,请他们去做示范课、做报告、出著作或者带徒弟。但是,这往往很难达到激发更大范围成功实践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赋予的目的。我们认为,推广成功教学经验也需要课程规划和教学过程,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学习,即“知晓”“会做”“有成就”。由此,你不仅可以明白“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能付诸自身教学实践;更能从取得进步和成效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事实表明,真正的学习必须能够带给学习者以能力成长的体验,否则,就不是有价值的学习,也就不可能持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不懈的动力去体验自己的职业幸福,才能够变成教师一直拥有的、不断推动他前进的成就感。这是我们作为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处于相对成熟阶段谋求造福他人和丰富自身的双赢策略。

(五)组织者的角色与能力

教师研修组织者需要为参与者创设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给力的学习体验。组织者既是同伴学习的促进者,也是高效的学习者。实际上,我们今天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式学习策略。之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阅读,我们在现场开展多重交流,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微信同步交流。之后,我们还会征集大家的学习体会,开展成效评价,并进行基于本次活动的专题资源开发。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教学成功有四门必修课程:一是学术性课程,主要是对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实践类课程,把所学专业知识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并从中逐步积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三是人际交往课程,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善于倾听,善于交流,善于合作;四是研究性课程,把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人际交往学习以研究成果的方式,言之成理地表达出来。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 记叙文写作 开题报告写作范文 北京论文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当前国内外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论文和专著可谓不计其数,但其中专门涉及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运用不同视角提高其写作能力的著作并不多见。事实上,指导学生通过变换不同视角展开文章,能够非常有效地改进文章的写作效果。而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的确还有待加强。

而在所有的写作视角当中,把“拟人化视角”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提出并加以研究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其中更是缺乏对具体方法和技巧的系统阐释和讲授。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加强,且十分必要。

二、本课题概念界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概念界定

所谓“拟人化视角写作”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即“拟人化”和“视角”。所谓“视角”是指作文的叙事角度。所谓“拟人化”是指:选取的视角是人物以外的事物通过将人物以外的事物拟人化,并以“它”为叙事角度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所谓“提高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是指:丰富学生刻画人物的角度。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我们试图通过提高学生“拟人化视角写作”的能力,来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指导学生借助“拟人化视角”写作的技巧,更为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解决自身记叙文写作当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意义:

一旦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拟人化视角”来进行写作,可以有效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研究的重点

选取最恰当的事物作为叙事角度展开对事件的记叙。

第二,研究的难点

运用“拟人化视角”更为生动地记叙事件的具体方法。

2、理论假设

⑴借助“拟人化视角”刻画人物形象,能够使视角更加新颖。

⑵学生正确掌握“拟人化视角”刻画人物形象这一写作方式,可以有效丰富其在记叙文中的写作手段。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实验对象、研究途径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

2、实验对像

高中二年级学生。

3、研究技术路线

(1)第一周:展开写作实践,了解目前学生在记叙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实际能力;

通过学生的作文和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在写人类记叙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第二周:课堂指导,明确问题,传授“拟人化视角写作”的具体方法。

(3)第三周:展开写作实践,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反馈信息。

(4)第四周:归纳整合所收集信息,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吴昊,北京育才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宣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脱产研修班三班学员,/ktbg/近三年在高三教学中致力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异,多次做区公开课,撰写多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参与多部教辅材料的编写。

六、本课题预期主要成果

1、结题报告一篇

2、学术报告一篇

3、公开课一堂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8篇

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强化自身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切实探寻教研工作有效路径,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致化,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一)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课程理念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素质为重”的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常态课堂,聚焦学生学习,通过落实常态教学视导,走近师生、走进课堂,发现和培育“轻负担、高质量”教改典型,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校和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育人课堂”。积极探索有关学校建立片级“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参与联盟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它们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2.加强中考复习研究与指导。加强对2015年中考考试纲要、中考新题型和我县毕业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研究,在厘清不同复习内容的特点与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考试要求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复习教学,研究如何优化教师复习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全面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精心组织学科高中考复习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研讨的研究性与针对性。

(二)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测

1.探索合适的学业评价方案。研究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学科评价方案及学科学业质量检测方法。积极发挥考试的测量与评价功能,认真研究命题科学,切实贯彻先进的课程理念,努力发挥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全面提高命题质量。认真做好考后数据分析,及时反馈分析结果,把考试数据用实、用细、用准,以充分实现考试对教与学的诊断、指导功能。

2.建立教学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关注省内外教学质量监测先行试点地区及学校的先进做法,积极开展实践探索,进一步改进我县教学质量监测的运行机制与技术平台,做好每个学段之间的学业检测衔接研究和各学段过程性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着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创设多种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发挥教研评比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策略,通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教学反思评选、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专题培训、读书活动、巡回示范教学、送教到校、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2.夯实三级教研机构。健全县域教研工作网络,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片级教研中心工作指导意见》,规范县级、片级和校级教研工作,着力构建三级教研联动机制,推进教研方式的转变,教研重心的前移。强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校提供新的研究、交流和展示平台。

3.建立教研科研激励制度。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研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定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研、科研成果奖励方案(试行)》。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18条(修订稿)》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估细则(修订)》,开展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与评估工作,规范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推动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2.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引导走向精致化、高效化。推行分级分层把关策略,落实教学常规考核制度和评比制度,引导完善“学校—教研组”两级或“片级—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常规检查体系。强化对教学常规管理和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五)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1.加强对课题申报和研究过程的指导。坚持从严审核课题立项申请,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作用。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通过课题研究指导组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2.突出研究应用价值。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方针,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选题导向。积极营造“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学”的良好氛围,引领学校和教师为改进自身实际工作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扶持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和推进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倡导的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小微型课题专项研究工程,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做好研究过程管理。依据《市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督促课题组将开题论证、中期进展及成果报告、结题成果报告、成果鉴定及后续研究按计划规范实施;配合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创建《市教科研立项课题电子管理档案库》,使课题研究过程有序化;根据课题立项批文及结题时间实行关键时间节点提醒及督查制度,尽可能为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力争立项课题顺利结题。认真做好全市第三批优秀教科研校长、主任、教师评选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六)推进教研信息化,拓宽教研工作平台。

1.加强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开展好网上教学研究、教学指导、观课议课等活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培育教育信息化运用典型。积极发掘和培育教育信息化运用典型,并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力度,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评选活动。

(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进各项创建活动

大力推进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争创工作;组织开展好2015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和第十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认真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积极开展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结合“中华诵”经典诵读、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小学生规范书写大赛活动,大力推进全县“经典诵读”、“诗词进校园”和“书法进课堂”工作。

(八)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建立健全教研员的研修机制。坚持教研室的理论学习和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建立教研员研修机制,积极搭建教研员专业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教研员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开展专题研究,举办学术讲座,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不断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着力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密切与省市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工作联系,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研服务水平。改进和优化教研活动的方式,加强活动的研究性、研讨性、探索性和教师的参与性。

三、教研活动安排

一月至二月份:

1、完成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小学各学科的命题工作,做好初中和小学期末质量检测考试安排及市、县抽测学科的阅卷和成绩分析工作。

2、总结2014年度教研工作,谋划2015年度教研工作。

3、召开全县县直学校教科室主任会议,布置教科研相关工作。

4、继续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

5、召开全县美术、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座谈会,布置2015年美术、音乐学科教研工作。

6、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思想品德、小学科学、中小学英语、中小学音乐教研员会议。

7、组织参加全市中学数学、中小学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8、参加并指导2014年省、市级课题开题工作。

9、组织书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申报。

三月份:

1、组织参加第九届皖江高中语文教育论坛,2015年皖南五市数学、皖江五市英语、皖江四市历史、皖江三市物理、皖江七市化学、皖江四市生物等学科高考研讨会。

2、开展2015年全市中学生历史、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

3、启动2015年度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4、联系和协调待结课题的结题相关事宜。

5、启动2015年全县美术教师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6、组织社会人员及特岗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7、组织观摩稼祥中学初中生英语情景剧大赛活动。

8、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视导及调研活动。

9、参加2015年度全市教研工作会议。

10、组织2015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11、成立县级课题研究指导组。

12、开展全县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工作。

四月份:

1、组织参加2015年皖江五市政治、皖江四市地理学科高考复习研讨会。

2、组织参加全市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研讨会和全市第二届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

3、组织参加全市小学音乐、初中英语、初中信息技术、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4、组织参加2015年全国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市级初赛。

5、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学生书画作品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

7、组织参加各学科中考研讨会。

8、开展全县初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9、组织泾川幼儿园对全县教学开放日活动。

10、配合市教研室开展小学、幼教教学调研活动。

11、组织参加市—亳州市幼教一日教学观摩活动。

12、对全县再研课题进行督查和进度调研。

13、联系落实部分市级课题结题工作。

五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视导及调研活动。

2、组织参加全市幼儿园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3、完成中小学各学科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县级初评工作,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评选。

4、组织参加高中生生物学联赛复赛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小学品德、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初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6、参加全县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7、组织参加省“清华英语”、“一起做作业”等课题研讨会。

8、组织举行2015届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

9、组织城关二小对全县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

10、开展全县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工作。

六月份:

1、组织中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检测工作。

2、启动第四届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3、开展全县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评选活动。

4、组织2015年全县初中地理、生物学科结业考试。

5、对部分省市级课题中期开展督查、指导。

七至八月份:

1、做好中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检测阅卷和成绩分析工作。

2、组织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学科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动。

3、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

4、组织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联赛初赛及阅卷工作。

5、组织参加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

6、组织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参加暑期培训活动。

7、开展全县小学生科技小制作,学生历史小论文、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工作。

8、组织参加全市化学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九月份:

1、举办全县音乐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

2、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3、启动2015年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4、启动2015年“红星杯”少儿书画大赛(赛区)的评选工作。

5、组织参加全国高中数学、高中物理奥林匹克联赛初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联赛复赛活动。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批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7、组织参加全市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

8、开展第二次在研课题研究进展督查工作。

9、组织参加全市高中英语、高中生物、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

10、组织参加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

11、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2015年年会。

十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组织开展全县初中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

3、协助市教研室做好全市初中、小学、幼教典型课例巡回示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举行全县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中学物理、高中化学、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资源和专业整合培训活动。

7、组织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市中学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8、组织全县中学生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

9、开展2015年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10、组织开展全县初中体育教师说课比赛。

十一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开展第二届全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3、开展部分农村中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调研活动。

4、完成2015年全县美术教师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初中体育教师说课比赛。

6、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小学“七彩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7、组织参加全市幼儿教师、音乐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

8、组织参加市数学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市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

9、组织实验小学“送教下乡”活动。

10、组织参加区域网络化学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对部分中小学开展常规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

2、组织开展全县初中物理小制作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全县理化生学生小论文评选活动。

4、开展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5、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6、组织城关三小“送教下乡”活动。

7、对部分待结课题开展材料审核工作,并联系结题鉴定工作。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9篇

记者:在一篇传记小文里,您提到是父亲将您塞进了教师队伍,“父亲”在您的职业生涯选择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被塞进了教师队伍”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王吾堂:可以说父亲的启蒙教育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我父亲上过三年私塾,十六七岁的时候曾在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当过几年工友。工友的地位虽然低下,每月只有五个大洋,但对于只读过三年私塾的父亲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因为他除了给先生们提茶打水以外,可以抽空学习。三年多的工友生涯,他不仅复习了私塾学过的《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等,还十分牢固地背过了四书、五经,读完了《国语》《国策》《左传》和一些诸如《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之类的小说。

我八岁那年,也就是我上小学的第二年,父亲因砍柴不小心伤了脚,因治疗不及时发炎,以至溃烂成疮,卧床不起达半年之久。这对于我们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一个学习的转折点。因为在父亲卧床半年的时间里,他督促我重学了小学一年级没有学好的课程,教我背下了《百家姓》《三字经》两本启蒙读物,还教我读了《四书》《左传》和《国策》中一些篇目,每篇要达到会背会写。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五年小学所识的很多字就是在那半年里认下的,这半年多的“家塾”读书建构起我大脑词汇库存的基本材料,形成了我基本的语言感悟能力,使我成为小学老师的红人,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此后几年的小学和初中学习,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优异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几乎年年是“五好学生”和“三好学生”。

父亲的启蒙教育是我热爱语文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我当语文教师的原因。我当语文教师完全是阴差阳错的。当年报考中专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当教师,几乎没有人选报师范专业,但年迈的父亲为了养老而偷偷地改了我的志愿,我才被录取到了师范学校。但上了师范以后,因为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尤其是现代文学桂仲斐老师、古典文学史东发老师、写作概论王志学老师、教育学赵旭老师等,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厚的学识素养竟然培养起了我的语文兴趣,使我爱上了语文,也建构了我基本的教育理念,以至在我多次遇到改行从政的机会时,也没有放弃对语文教师的职业追求。

记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您一直倡导“大语文教育”观,您能详细阐述一下“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吗?

王吾堂:“大语文教育”的主张是张孝纯提出的,并总结为“一体两翼”的基本结构。通过研读张老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对“大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教育环境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语文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篇课文的封闭教学,而应该把语文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听广播,还是社会交往中的听话、说话、写话,都可以有意识地学语文、用语文。

其次,教学目标应从单一走向丰富。就一堂课来说,课堂的目标应该是既集中又多元。集中是指目艘明确,是明确理解什么,是学会掌握什么,是掌握运用什么,都应该达到可检测。但同时学习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必须掌握的“有为”目标上面,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副产品,也就是“无为”目标,那就是在实现主目标的过程中附带着渗透不刻意追求却能自然而然地使课堂教学增效的一些教学副产品,如兴趣培养、德育渗透、人文兴趣等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

再次,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就是要做到:把课堂语文教学同校园语文、家庭语文、社会语文、网络语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语文教育体系;实现文、史、哲三统一,注重德智体美劳相结合,重视基础性,突出人文性;实现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的三维统一;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语文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语文”的相互配合;加强语文素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发展,诸如读、写、听、说、思之间的协调发展;追求语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和层级化;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学和谐统一;重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

记者: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感到很茫然,那种感觉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爪”。语文学习有没有什么方法可循?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王吾堂:与数理化相比,语文学习不是由陌生到熟悉,而是由熟悉的陌生到熟悉的熟悉;不是由未知到已知,而是由知之肤浅到知之深刻。因此,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

由熟悉到熟悉的逐步深化。语文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远远低于数理化学习。数理化老师的任务是将我们由知识的陌生境界带领到知识的熟悉境界,由知识的未知境界带领到知识的已知境界;但语文学习则未必要老师把我们引领到全新的或者陌生的知识境界,因为我们所要学习的语文课程都是熟悉而陌生的内容,都是无须老师讲解也能读下去并能有一定理解的内容。这里所谓的“熟悉而陌生”的意思,是指我们学习的对象哪怕是一篇从来没有读过的陌生文章,但其承载内容的语言文字基本上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文字。许多学生对语文不大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以为无需老师指点也能读懂,岂不知自己“会读”并不等于“读懂”,岂不知“读懂”并不等于“读得深刻”“读得有创造性”。所以,我们学习语文课程,尤其是学习现代文课程,其基本要领就是要追求深刻性地创造性地阅读,一定要追求在似曾相识的“熟悉”的内容中读出“陌生”的未曾有过的人生新悟和新意,而决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会读”层次,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的理解。

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学养、学识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考查,许多人的语文成绩不大理想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应做到三个字――“序”“实”“则”。

所谓“序”,就是循序渐进,按照年级阶段掌握基础知识,按年龄特征阅读符合自己兴趣的课外书籍,按自己阅历提高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所谓“实”,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不浮光掠影,不一知半解,把初中到高中尤其是高中的每一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成语,以及教材自身所包含的阅读要领和写作技能扎扎实实地理解和掌握。所谓“则”,就是规范和标准。语文学习好像没有标准,但我们应该给自己确定一个长远的和阶段的标准及规范,例如小学应掌握多少汉字,初中应掌握多少成语和熟语,初中和高中各年级应分别掌握哪些多音字、哪些病句类型、典型例句以及高考哪几个考点能力等,都应在分解、有序、扎实基础上做到有“标准”的掌握。

记者: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语文考试中分值最大的,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可是大部分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不已,而您的学生对作文却十分钟爱并多次发表或获奖,在教授作文方面您有什么秘诀吗?

王吾堂:指导学生提升作文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热爱写作。这对于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写作基础差,不太喜欢写作的学生则是比较难的。

举一个让后进生爱上写作的例子吧。几年前有一位姓莫的学生,学习不太认真,成绩平平,不爱写作,每次作文都要催几次才能交来,但交来的作文也是难以卒读。于是,我就给他推荐一些可读性比较高的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科幻世界》。但过一两周我检测他阅读效果的时候不是很理想,或者未读,或者是泛泛而读,一问到我认为好文章的具体内容他都回答得似是而非。有一次我给他一期《读者》,指定3篇文章让他精读,最好背下。其中有一篇题为《两匹马的屁股与导弹发射架》的文章,写的是古代两匹马屁股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车子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而古代马车轮距又决定了近代火车的轨距,现代火箭发射架在工厂制造出来以后要用火车运送到发射地。于是,火车的轨距又决定了火箭发射架的宽度。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恰好是以“惯性”为话题,这位考生将《两匹马的屁股与导弹发射架》的标题改为《历史的惯性》,并将内容稍加改动,结果被流水阅作文的老师给了很高的分数。我在试卷讲评时在全班宣读并评讲了这篇作文,令这位学生非常高兴,但就是没有说这篇文章的来源。课后我对这位学生说:“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会套不会套。但要会套,首先要阅读,没有阅读从哪儿借鉴呢?”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写作,更爱上了语文,语文成绩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指导学生发表作文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将每次作文中的优秀习作进行加工,或深或浅,或精或粗。加工之后再加上评语,然后由我推荐给相关杂志或报纸,一般都能发表。第二个途径,就是将学生优秀作文或二类作文作为我自己指导写作的论文中的例文来发表,如我在自己写的一篇《续写作文指津与示例》的作文指导论文中就选用了学生作文中的两篇优秀习作。

关于学生作文获奖方面,语文老师一有机会就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并对学生的投稿进行修改和加工,以提高获奖的概率,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一次征文只要有人获奖就能激励一大批学生的写作兴趣。

记者: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最终却常常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衡量学生到底是不是学好了语文。您J为有什么标志能说明学生学好了语文呢?

王吾堂:有关学生学好语文的标志我总结了五点:

第一,识记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学好语文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拥有一定的语言词汇,具体而言就是掌握现代汉语的2500个常用字,熟悉1000个次常用字,并大体掌握由常用字衍生来的5000条词汇和1000条成语及熟语。

第二,识记一定量的人文知识。语文既是工具课,又是一门兼具多重性质的课程,它与生活密切相关,更与历史、地理、政治和一切社会科学,乃至与一切自然科学都具有一定的语言联系。因此,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拥有比较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

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生字生词不能一眼滑过,而应记录下来,弄清读音、意义和用法,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对于精辟的名言警句、精彩的写景片段等记录下来,琢磨其意,意会于心。其次就是良好的观察习惯:遇到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就仔细观察其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既注意背景又注意细节,然后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次是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于现实中一些颇具争议的现象和问题,敢于触及和思考,思考其前因后果,探求其解决办法。思考时能多角度思考,探求时能多想几套方案。

第四,具有良好的言语习惯。言语习惯就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众语言的良好习惯。一切语言运用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既需要也蕴含着多种风格的语言,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不同背景、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以及说话的不同目的、不同要求,把自己日常交际语言表达得规范、清通而得体。

第五,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敢于把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感悟写出来,不管这种思想是否成熟,也不管这种感悟是否深思熟虑,一定要有写出来的勇气;其次是要借助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和课外学过的优秀作文的技巧,尽量把语言写得形象一点,把结构设计得精巧一点;再次要有坚持写作练笔的习惯,因为写作毕竟是一种实践,写作实践就是要练笔,读得再多,想得再好,不动笔墨是不可能提高习作能力的。

记者:作为“王吾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您是如何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呢?

王吾堂:我所主持的市级和省级两个名师工作室,经过为期三年的运作和活动,形成了一套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这个模式就是运用“一读四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所谓“一读”,就是“开展教师读书工程,奠定教育理论基础”。“读书工程”的开展,是为了解决理念转换和理论基础问题,工作室统一购买教育名著,通过“阅读导引”“自主阅读”“沙龙交流”“读书演讲”等形式,将教师个人阅读与集体分享相结合,达到积累阅读体验、丰富教育思想、改进教学理念的阅读效果。两年来,我们先后阅读了马英志的《影响中国教师的30部名著》、肖川的《教师成就希望》、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与学生智力发展》、陈向明的《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等8本教育名著,使联合体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品位得到了提升。

所谓“四式”就是“引领式专家讲座”“问题式课题研究”“主题式课例研究”和“复合式命题研究”,就是在行动研究的意义上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四种形式可以单独开展或单独指导,如专家讲座与研讨、课例设计与实施、课题实验与研究和试题研究与模拟等,也可以将这四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开展活动。

我指导过的诸多徒弟或同行中,有的是指导其论文写作;有的是指导其课题研究;有的是指导其解读文本;有的是指导其教学设计;有的是指导其高考复习的方法,甚至是具体到一个题的具体答案、解答方法等;有的则是指导一句话的理解、一个字的正读等。

记者:作为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和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您经常给省内外的同行作讲座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呢?

王吾堂:给省级骨干教师或省级国培班教师作培训讲座,或是受人教社委派到外省市作新教材培训,或者应邀在省内外作高考报告、教学改革报告、校本研修报告等,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相长”,讲座稿的准备促进了自己的进步,从理论到实践,这种进步不亚于聆听一场高水平的专家讲座。

例如:2010年暑期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派我到宁夏银川给自治区高中语文作“高中语文新教材问题与对策”的讲座,当时人教社高中语文新教材刚刚使用了一轮,这个培训任务促使我对新教材5个必修模块和11个选修模块进行了通读和部分精读研究,使我更全面地把握了人教社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编写意图、教学指向,尤其是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并针对自己和同事在过去三年的新教材的执教中所感受到的问题和经验,我撰写了《着眼能力 守正出新――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给自治区全体语文教师作了两场8课时的新教材教学培训,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和赞誉。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学本课堂理念的系统设计:

从模式构建到标准制定

何谓学本教学?为什么要提出学本教学?如何实施学本教学?这是沙坪坝区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首先必须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一)学本教学的理念确认

“卓越”即“卓而不同,越而胜己”,是一个描绘理想的词语。所谓“卓越课堂”其实是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我们认为,“卓越课堂=过程的优化+结果的优质化。”

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简称“学本课堂”或“学本教学”。“学本”不同于指向教育对象的“生本”,而是更进一步指向了教育对象的学习实践活动。用佐藤学的话说,“学习是学生人权的中心内容,是希望的火种”。“学本教学”的价值追求就是学生学习权的普遍实现。“卓越课堂”虽千姿百态,但“学本”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立足点。经过广泛深入探讨,全区上下达成共识:学本教学的构建,要将师生关系重新定位为“平等、尊重、信任、民主”的关系,彰显教学的四大特征(即主体性、生命性、互动性、生成性),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学本教学的模式建构

模式是理念与行动之间的“桥梁”。没有模式,如同搞建筑没有“施工图”,再好的理念也是空中楼阁。学本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先学后教,互助展评”,根据学校、学科、学段、课型乃至学情的不同,可以创生百花齐放的程序变式,实施和而不同的教学程序。只要能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学本教学四项基本原则,呈现“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等五种基本课堂形态即可。学本教学坚守“以学习为本,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致力于追求开放包容、以校为本、师生自为的区域教学文化。区域内各学科、各中小学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教学模式建构行动。既体现了区域学本教学价值取向,又彰显出学校的文化个性。

(三)学本教学的标准研制

我们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学本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学本教学评价指导标准按照“通用标准+学科标准”架构组织研制。“通用标准”是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基本标准,由“四维三学”构成。“四维”指目标、过程、效果和特色四个维度,“三学”指自学、互学、展学三种基本学习形式。

从整体的分值分配来看,“过程”维度属于“重中之重”(占60分)。“三学”缺一不可:自学是前提,互学是主体,展学是提升,是跨越。我们给展学的赋分最高(占30分,相当于自学、互学赋分之和),因其最具综合发展价值,需要大力倡导。围绕着学生的“三学”,给教师教的行为设置了若干相应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在通用标准的统领下,组织研制了24个学科标准,实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成为国内少有的系统化、本土化新课堂评价标准。并逐步实现课堂评价标准的校本化。

二、学本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

从规划引领到系统重建

从来就没有脱离教学内容而孤立存在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转型必然是连同教学内容调整和变革一起进行的。从“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学习权”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我们十分强调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适切性,提出了“学本课程”。

(一)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

“学本课程”就是指满足学生需要、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其在内容选择上顺应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生活世界及内心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路径上尊重学生知识建构和情意发展的规律,将学生学会、会学与乐学熔为一炉。

为了推进课程学本化,我们启动了中小学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举行了为期近两个学期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主题高级研修班,对象几乎涵盖全区中小学所有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区教委出台了《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随后,会同高校课程专家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编制的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点对点论证、指导。2015年1月起,各中小学的课程建设开始正式实施。

(二)国家课程的学本设计

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这个桥梁和中介加以处理之后,才能转化为实施层面的课程。而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传统处理方式是通过教案、习题编制来实现的,极容易形成“教本”思维。我们通过学本资源的联合开发,把传统的“教案”转换为“学案”,以此助力教师备课的转型。

学案重在学习问题的设计――把课堂学习过程设计成指向问题解决的一连串活动。研发团队坚持“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原则,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问题、课堂检测”四个部分,组织开发、逐年修改并免费提供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的导学资源――“导学精要”,将其作为学生课堂学习支持系统的重要文本载体。

在“导学精要”的编制过程中,强调突出“重难点”和“主问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余地。通过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课题研究”“主题研修”“送训下校”“现场诊断”“导学精要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探索运用策略。部分学校还开发了符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导学资源。

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中小学引进外地课改实验项目。2013年底,指导高滩岩小学率先引进“自主识字”实验项目。随后,逐步在沙坪坝小学、森林实验小学、新桥小学、大学城一小等一大批小学推广。这些学校一年级80%学生识字量达到2000以上。此后,“数学文化”“公民教育”等优质课程也先后在沙坪坝区域性推进,不仅丰富和优化了国家课程,更增强了学校干部教师课程建设的意识、能力与自信。

(三)校本课程的学本开发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基于学校特色打造、校长个人情趣和教师特长发挥的考量较多,而如何满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要的考量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参与性尤显不足。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必须转换视角。

我们在指导学校制定和落实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本立场,以过程评价促深度课改,把关注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摆在首位,将着眼点和落脚点锁定于学生的学,鼓励学校构建多样化、可选择、乐参与、广收获的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10月,区教委会同区教师进修学院以片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学校课程建设展示评价活动。各片区先后开设会场,所有校长对本校阶段性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报告。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人员逐一点评诊断,提出改进意见。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正行走在基于学本立场的校本课程建设路上。树人景瑞小学的“兰韵课程”、高滩岩小学的“七彩课程”、71中的“和美课程”、凤鸣山中学的“艺体课程”等,都在校本特色中凸显出了学本意蕴,在区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学本课堂行动的本土创新:

从研修转型到区域推进

有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范式,是否就能自然生成新的课堂文化呢?在我看来,学本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质是一场以教学转型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研修转型是教学转型的前提,全员练兵是行为转化的条件,评估导向是系统变革的指针。

(一)研修文化的转型与重构

我们与学本课堂行动计划同步启动了研修文化重构活动,目的是以教学转型促进教研转型,以教研转型引领教学转型,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深度推动区域课程改革。

研修转型就是要构建“研修行一体化”的区域研修文化。这用顾泠沅先生的话来说,教师一方面“听了未必接受”,另一方面“接受了未必会用”,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体化的,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才能学会。只有“研修行一体化”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的研修文化重构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进研修内容从“研教”向“研学”转型,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怎么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导”。二是推进研修方式从“单研”向“群研”过渡,将全区86所中小学组成13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校际共同体,并在其下组建各类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加速成长。三是推进研修方法从“经验”向“实证”转型,以市级课题“区域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研究”为龙头,下设区级31个规划课题、16个专项课题、1000多个成长课题,引导教师探索自学、互学、展学操作技术。四是推进研修手段从“传统”向“现代”发展,为教研员人手配备一台数字摄像机,鼓励运用摄像等媒体技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进行“微格分析”,为教师行为改进提供更直观、更鲜活和更专业的教育引领。五是推进研修机制从“规范”向“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新的研修机制,持续强化干部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六是推进研修成效从“求知”向“笃行”延伸,以“行为改进”为聚焦点,推行体验式、活动式、拓展式培训,三年来共利用寒假、暑假开办130多个修班,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

(二)评估机制的创新与优化

区域推进学本课堂行动,离不开评估机制保驾护航。区域层面以学校专项工作评估和区级教学质量监测为突破口,做到“双管齐下”,规范并引导中小学的学本课堂建设行动。

学校专项工作评估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具体负责。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学期初制发评估方案,评价内容分解到区教委每月下发的重点工作之中(每月一次推进会、每月几项重点工作、每月一场“学本课堂大讲堂”,体现思想引领与难点突破结合的工作特点),采用实地查看、网络评价等方式,通过专题评估与资源网向各共同体和学校及时反馈情况。二是注重结果评价。对全区13个校际共同体、26所中学、54所小学进行结果评价,把评价分数与等级、特色与问题编印成全区“学本课堂”评估报告,将其反馈到每一所学校,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既注重过程评价的反馈矫正,又强化结果评价的激励导向,让评价产生强大的驱动功能。

教学质量监测紧密结合学本课堂建设需要,在监测的内容与方式上力求创新。从2014年开始,区域教学质量监测对象为学校自行上报的某个年级的若干学习小组,监测形式分纸笔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其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由小组成员在自学、互学、展学三大板块的表现予以确定。监测结果纳入对学校以及校际共同体的综合评价考核范畴。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导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立并完善校本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三)学本课堂的历练与展评

在《沙坪坝区中小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我们设计了“3+2”推进步骤,即前3年转型升级,全面达标;后2年巩固提高,再上台阶。我们注重校际差异,把学本课堂分为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三个层次,前三年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

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关键是教师的全员行动和专业发展。我们认为,教师参与任何一次孤立的研修活动所获得的发展,远没有亲身参与一场“真刀真枪”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有效。为此,我们构建了区域教师发展运行机制,采取了过硬的策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树样板”,举行优质课竞赛;后两年“补短板”,举行过关课展评,过关课展评考核不合格,则下岗接受培训再考核。按照三年整体计划:2013年为全区各学科的优质课比赛;2014年为语数外三科之外的各门学科教师“学本课堂”课堂展评过关考核;2015年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师“学本课堂”的展评过关考核。

2013年9月至12月举行的“学本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沙区教育史上创造了时间跨度最长、参赛学科最齐、参与学校最全、参加人次最多、观课频率最高五个“最”。2014年9月至12月举行的 “学本课堂”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共有1317名教师参加,区教委随机抽取35%的教师(约471名教师)参加了共计36个科次的区级现场过关课展评考核。上学期针对语、数、外学科的公开课展评活动,全区近2500名符合要求的教师报名参加了“大练兵”。我们随机抽取的从小学到高中270多名教师正在或即将在13个场地参加区级展评课。

自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以来,沙坪坝区连年保持重庆市区县教育综合考评第一;2013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县)评估认定;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013、2014连续两年以30%的增幅攀升,2015年再增长5个百分点;2015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67节课获市级特等奖,占比20.2%;105节获市级一等奖,占比11.6%。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的生命活力,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探索区域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策略,真正将学本理念落实到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断促进学校课程自主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教师课程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充分发展。

上一篇:初中语文暑期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优质课观课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