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10 11:20:35

高中英语教材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英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4

1.浅析高中英语新教材

在当今时期,自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的英语教材多数为人教版的英语教材。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制上,编制工作者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是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基础,添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更加明确了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了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致力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稳步的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的规划上,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设计了五个教学单元,而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话题"为设计中心,然后在这个中心话题上开展一系列的听、读、写等教学活动。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规划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性以功能性,内容主要包括Warming UP(热身内容)、Prereading(读前内容)、Reading(阅读内容)、Congprehen-ding(理解内容)、Learning about language(语言计习内容)、Using Language(语言运用内容)、Summing Up(小结)以及Learning Tip(学习建议内容)和Reading for Fun,这样设计能够使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做任务"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英语教材的创新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好处:首先,这样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从侧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人文素质;其次,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需求,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三,这种"做任务"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第四,这种新颖的教材规划方法,能够在教材内容上广泛的添加教学素材,可以有效的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等。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人教版的教学教材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着许多缺陷,比如教材中某些教学单元的设计不太合理,衔接不够精密;各个教学单元的单词量大,但是目标词汇出现的频率却很低;教材中的听力内容,有一部分难度比较高,不适合在这个阶段学习的高中生;教材中内容的设计上比较繁琐,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2.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要对英语教材做到充分的认知,对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思想做到熟练掌握,其次老师要对课堂学习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整体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英语知识水平以及兴趣安好,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课堂的教学核心,以高中英语教材为教学依据,利用合理、科学、创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2.1 根据实际情况对英语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删除以及补充,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

在人教版的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当前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容略显单调、陈旧和乏味,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利用这些教材,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对英语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改编。老师在英语教材的改编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找教学素材,比如学生们关注的杂志、电视节目、网络信息等,适当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除或者添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一些单元的目标单词出现频率比较低,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在此环节,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增加目标单词的出现率。比如老师可以根据目标单词的逻辑性,让学生们利用目标单词进行自由对话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总体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的听力部分,信息量比较大,语速快,在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那些难度大、大部分学生不能够理解的听力部分删除,使学生的听力能力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根据课堂的教学需求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2.2.1 根据教学的需求,对教材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教学核心,而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基础,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老师必须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语法的分布比较分散,不能够让学生做到很好的了解,在此老师可以将几个单元内容的同类语法内容整合到一起,直观的表现在课堂上,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此类语法做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然后老师再按照英语教材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该类语法做到重复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的更加透彻。

2.2.2 根据教学需求,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灵活的调整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其中一大优点就是内容多、容量大,而学校高中英语教学任务课时的安排却是有限的,所以在此则造成了课时紧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进行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老师需要对高中英语教材做到熟练的掌握,然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思考,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改变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让高中英语教材更加合理化、更加科学化,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达到教材利用的最优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英语教材的合理利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创新、改编、整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使高中英语教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小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1年10期

[2]胡启明.解析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6期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2篇

1 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

1.1 注意初、高中要求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的衔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首先要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再次要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为了弥补高一英语基础知识的缺漏,应结合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旧知识又得到运用和巩固,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在抓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训练。对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在要求学生以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课堂上,教师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力,讲完课后,让学生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2 注意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高一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一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二是预习的习惯。英语课文篇幅的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搞好预习就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可以要求学生作预习笔记,即把所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这样既便于检查落实,又能对其进行指导。在预习方法上,可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等进行分项,即先要求学生学会能用英语词典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进行罗列,并能用这些词组、短语来造句,记录课文中结构严谨、用词优美的句子,读熟背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写;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释疑解惑,等等。

1.3 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高中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教学节奏要加快,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课文分析,也要改变初中英语课堂上惯用的纠音、释词、语法练习、句子分析的教学结构,而应该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创造性都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经常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学生就能进行各种有效的思维。

2 结合实际,追求发展,选择一种适合学生高考和发展的教学法

好的教材要有好的方法去驾驭,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教学中,我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三主一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三个为主”为核心理念,结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新观念与老传统相结合,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而在英语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2.1 积极使用任务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具体执行计划时,教师要参与、要指导、要组织,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对英语有亲身的体验,并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调查分析、综合概括,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总结用英语做事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经验,即主要词语句型的使用,也要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在学习方法、与人合作、探求等方面的体会。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是否积极参与为主要标准,不轻易以分数论等级。

2.2 深化“三为主”为核心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这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在组织教学、解释要点、具体举例时,能用英语,就不要用中文。英语课上中文的使用只能是少量的、有限制的。有些语法现象的讲解、个别难句的翻译,用中文的效果要比用英语的解释好得多。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记住,知识不等于能力,懂了不等于会了。要把对语言使用的模仿放在首位,而对语言的理论分析放在次要位置。也就是说,要教学生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不要总问为什么。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培养良好的感觉和使用技巧。英语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在英语课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否则,就可能出现学生对语法理论说来头头是道,但是连普通的对话也张不开嘴的现象。我们平常说的以练为主,也就是指的以使用英语为主。既然我们的英语课是以学生使用英语的实践为主,那么,这些实践的主人公――学生也就当然成了课上的主体。以学生为主,就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占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就是各项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仅仅是指导者、组织者、督促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主,就是各项活动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学生的需要,照顾到不同类别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主,就是要教师坚决抛弃“演讲者”的角色,以学生学会英语为己任,把机会让给学生。通俗地说,把英语课上成体育课的模式就对了。

3 扩展词汇量,突破重点词,注重词汇的语篇意识

学好英语,词汇是至关重要的。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重组教学;教材整合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如何实现从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转变,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适当地取舍,才能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一、教材重组与整合的方式与概念

1.教材重组与整合的方式

付娟娟指出英语教材的重组有三种方式:一是可以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层面上来诠释教材;二是从单元的层面重组教材和呈现理念,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备一个单元,通过增删及调整顺序进行,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容易接受的;三是从大纲的层面上,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群体,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和要求。

2.教材重组与整合的概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基于课标和教学实际,本文的重组与整合教学既包括宏观的对教材总体结构和内容的取舍和调整,也包括微观的以单元为单位的对教材进行改编、增加和删减。

二、教材重组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通常情况下,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和学习者真正所需要的内容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因此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具体而言,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2.教材与特定语言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不完全吻合之处。

3.教材与教师的需求可能存在不吻合之处。

4.教材本身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5.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设计围绕主题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

总之,没有完美的教材,教材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材不应该成为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

三、教材重组与整合的原则

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Grant列出了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的四个原则:①体现交际性原则;②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的原则;③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原则;④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程晓堂提出了五点要求:①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②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③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④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⑤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另外,笔者认为,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应遵循“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单元主题内容相一致的原则:①基于课标的原则;②基于教材的原则;③基于学生的原则;④基于单元主题内容一致的原则。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时必须注意每个单元的主体与内容的整体性。

四、重组与整合教学的实例

宏观层次的教材重组与整合主要是对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共有11册,分别为模块1-5的必修课程和模块6-11的选修课程。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学校的学生都没有在高中三年内学完所有的教材内容,这也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选择。

微观层次上的教材重组与整合主要以单元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对局部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调整,比如调整教学顺序,对太难、太易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替换等。

1.调整教学顺序

对教材内容顺序的调整,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课书内容的内部调整,也可以是几个单元顺序的调整。人教版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共分九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学习目标明确,但没有分课次,每个部分也没有标注顺序,这是为了方便教师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2.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教材中每个单元学习内容繁多,若面面俱到,不仅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会在学习上胡子眉毛一把抓,收效甚微。我们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该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简化复杂的环节,突出重点。比如,人教版Module 1 Unit 5的中心话题是“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第一课时包括Warming up,Pre- reading和Reading三部分。但是Pre-reading中有六幅图片和相应的一段话的介绍,如果每幅图都讲要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后面阅读文章的时间就不够了,因此可以从中选三幅图来讲,其他的让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再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本课首要任务——阅读。

3.充实教材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是指从其他的材料里选择部分内容补充教学,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人教版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s中的主阅读文章是关于唐山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的地震内容,比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日本大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英语水平不同,在教学中某些活动难度较高,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可通过替换、提示、转换等几种方式来处理难点。人教版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三个听力活动,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多都听不懂,这时,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当作阅读来用。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有些任务较难,比如,概括文章大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通过转换主观题为选择题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这样同样也能达到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研究者,也是教材资料的开发者,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把握对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Grant,N.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London:Long-man,1987.

[2]程晓堂,孙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凌彩虹.高中英语教学单元重组的尝试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大版 高中 英语教材 优缺点 适合

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囊括了政治、历史、地理、人文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掌握第二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不同信息,扩展自己的视野。另外本教材的结构具有系统性,独特性,与创新性,每个主题下面各包括三个话题:两个课文单元,一个挑战阅读单元。每个单元主题明确,内容清晰。

一、对重大版高中英语2总体框架分析

就这本教材而言,每个课文单元里面都包含有Topic, Reading, Listening, Grammar/Functions, Writing, Vocabulary, Further Reading 几个板块。而且这些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衔接,其阅读、听、说、写都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而展开。保证了学生在每个单元的阅读中接触新的话题,并学到一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还巧妙地让听、说、写这几项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巧通过本单元的话题为媒介而得到充分的练习,这是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所没有的。后面Further Reading部分的阅读,相对于课文阅读来说增加了难度,句型更复杂,单词量更大,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要求更高。这让一些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感受到了挑战。但是,同时让一些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感觉到头疼。这种区别作者在上课的时候便感觉到了同学们的不同反应,并认为,Further Reading上的内容宜难,但是不宜太难。

至于每两个课文单元后面的挑战单元,整体来说它的难度比前面的课文单元难度更高,这对于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挑战。像这类阅读对于好成绩的同学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成绩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压力。而且对于现在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来说,难度过高的阅读只会让有些同学在英语学习上知难而退。

二、对重大版高中英语2局部内容和结构分析

本教材在内容与内容之间设置上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上面一个小题目或者练习往往为下面一个环节作铺垫。这样,学生能够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新的语言现象。比如,在每一篇阅读之前都设置了一个Getting Ready,其目的是为了引入本单元的话题,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时也自然而然衔接到下面的Reading部分。让同学们很顺利的进入阅读的学习,探讨,及有关话题的思考。而Getting Ready本身也是一环扣一环,由易到难。例如:第六单元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的Getting Ready Part 1里面首先提出关于 “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y/why not” “I like/don’t like travelling because…”这几种语言现象的练习。在Part 2 里面它列举了几个国家的名胜古迹,并提出 “do you like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where do you like best?” “why?” “I’d like to go to…/I want to visit…because…” 等几种语言现象的练习。两个部分中的两种语言现象有着很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后面一种语言现象比前面一种更有难度,同学们在练习了前面一种语言现象后接下来练习并运用后面一种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其次,在语法点的安排上也存在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Language Focus里面不难看出。每个单元的Language Focus 在Word Power这一块首先是关于词汇概念的掌握,其次是应用,最后是鉴别应用。在能力要求方面并且层层递进,符合语言习得的科学规律。而每个单元的Grammar则由Studying the rule; Finding the rule; Applying the rule三个部分构成。即首先是举一系列相关例子让同学们自己从中发现各个例子中的不同和相同,然后从这些不同和相同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最后在习得这种规律的基础上应用此规律。即达到最终能够掌握并应用新的语法点的目的。每一步的安排都显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索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

三、对重大版高中英语2单词安排分析

最后,是关于这本教材的单词安排。从结构上来说这本教材的单词安排是比较有创意比较系统的。每个单元的单词都包括这几个板块:words for production; words for recognition; phrases and expressions.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可以很明确的对单词进行选择性学习和记忆。让学生很快分清重难点,把握学习的方向。但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普遍反映词汇量太大,虽然每个版块的词汇量都比较丰富,最后总合后的这个单元的词汇量便超出了以前的标准。而且初中的词汇量要求并不高,比以前减少了200个。此时高中的词汇量大量增加,这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增添了一种压力。学生们是否能够顺利接受这么多单词,接受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有待考虑。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3).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英语教材;跨文化意识;文化学得

文化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我们借以规范我们的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手段。每当语言用于交流语境中,它就在多方面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过去的英语教材内容更多关注语言形式,而不关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由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别强调交际能力。正如“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为了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我们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涉及到许多文化内容以及其中外文化差异,这就必然需要我们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下是笔者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3、2006、2007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至二册(上、下)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途径。

一、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含义

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谈到语言与文化的话题。针对“语言”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许多中外专家早已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们下了很多定义,在此不必逐一陈述。其中,下面的解释已经成为共识。譬如,语言是什么?语言最基本的含义是一套符号及其与那些被广大公众利用和理解的,与符号相结合的规则。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供人们分享的总的生活方式。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大文化”,即“成就文化”(achievementculture)和“小文化”,即“行为文化”(behaviorculture)。前者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指的是教育、历史、地理、法律惯例、文学、艺术、音乐等因素;后者指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其内含已经被扩大到指价值、信念、感知。Ⅲ其中“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按上述“大文化”和“小文化”的概念及其范围来划分,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包含“大文化”内容的语篇有:ACITYOFHEROES《英雄的城市》,文章描述了俄国城市圣彼得堡悠久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和历尽沧桑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THESOUNDSOFTHEWORLO~全世界的声音》,文章谈到全世界种类繁多的音乐形式,重点介绍了内含非裔美国人文化、歌词与旋律悲情而忧伤的布鲁斯音乐,还介绍了具有其他音乐风格的爵士乐、摇滚乐、希荷普、说唱乐,以及内含拉丁美洲风情、热情奔放的拉丁音乐;AMERICANCOUNTRYMUSIC《美国乡村音乐》,文章介绍了20世纪50~70年代流行于美国,多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价值观等为主题的乡村音乐;NEWZEALAND《新西兰》,LIFEINNEWZEA—LAND~新西兰的生活》两篇文章先后介绍了新西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民族、语言、自然资源等;LAUGHINGMATTER《引人发笑的艺术》,文章介绍了喜剧和美国喜剧演员达斯汀·霍夫曼表演的滑稽戏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声;THEMEPARKS《主题公园》,,FETORIDE《体验兜风》,两篇文章均主要介绍了集娱乐与学习为一体的中同大陆的中华民族园、中国香港的海洋公园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MOD—ERNARCHITECTURE《现代建筑》,文章阐述了建筑学关注的是人造生活环境的观点,同时以中国北京的太和殿与天坛、欧洲的大教堂、美国纽约的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北京2008奥林匹克体育场为例,分别介绍了传统建筑、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的不同构造与风格;ENGLISHPOETRY《英语诗歌》,文章简单介绍了诗歌的特点以及中国诗人杜甫、李白、王维,还着重介绍了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多恩、约翰·弥尔顿、亚历山大·蒲柏、约翰·济慈、威廉·华兹华斯、乔治·戈登·拜伦、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其作品;THEBRITISHISLES《不列颠群岛》,ENG-LAND,MYEⅣGⅣD《英格兰,我的英格兰》,两篇文章分别描述了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城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自然资源等;THEBIRTHOFMODERNPOETRY《现代诗歌的诞生》“,文章把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自由诗与中国诗人自居易的《悲哉行》进行了对比;IRE—LAND:THEISLANDINTHEWEST《位于西部的岛屿——爱尔兰》,文章描述了爱尔兰的历史、地理、气候、人口、语言、货币及其自然风光;DESTI-NATIONS《旅游目的地》,文章详细介绍了巴西美丽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奥地利南部的世界级滑雪胜地基茨比厄尔;THEAMERICANsouri4((美国南部》,文章描述了美国南部的苦难史以及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从一个在内战中被大火烧毁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的、繁荣的商业中心;THEBISONONTHEPLAINSOFAMERICA《美洲平原上的野牛》,文章描述了美洲平原上的生态环境、土著民族和当地濒临灭绝的猎物野牛;ROOTSOFCHI-NESECULTURE~中国文化的根基》。,文章介绍了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金沙遗址——古代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包含“小文化”内容的语篇有:TABLE^LNERSATADINNERpaRr'''',1~宴会餐桌礼仪》”,文章介绍了正式的西式宴会的礼貌规矩;THEBIRTHOFAFESTIVAL~一个节日的诞生》”“,文章主要介绍了庆祝非裔美国人文化历史的宽扎节;ALONEINANTARCTICA《独游南极洲》。。,文章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实性地自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美国老妇人为了庆祝自己的60大寿,独自到南极洲去体验了一次富有挑战和危险的旅行;BODYTALK《肢体语言》,文章介绍了各国的肢体语言因其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及意义;HAR—VESTFESrlVALS(丰收的节日》,文章介绍了印度庆祝大自然和丰收的“Onam”节,朝鲜及韩国庆祝丰收和祭拜祖先的“ChuSuk”节,中国庆祝财富和好运以及亲友团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的“中秋节”;ANIMALBODYLANGUAGE《动物的肢体语言》,文章介绍了狗、大象、海豚是如何通过它们特殊的肢体语言来给人类和它们自己传递信息的。

三、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对策

首先,纵观上述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后发现,教材中“大文化”语篇多于“小文化”语篇,目标语(英语)文化语篇多于中国文化语篇。其中具体表现为:1.反映“大文化”的语篇较多,例如历史民族文化、音乐文化、地域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建筑文化、诗歌文化等,而反映“小文化”的语篇较少,例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信念文化、语言文化等,尤其是有关信念文化的语篇甚少,仅有《独游南极洲》一篇;2.教材缺乏介绍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语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一些与所学语篇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对比学习,然后再去体会、欣赏中外文化。因“小文化”语篇较少的因素,教师还可以着重给学生拓展性地讲解一些有关“小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课文TABLEMANNERSATADINNERPAPTY《宴会餐桌礼仪》时,笔者让学生用列图表的方式去比较正式的西式宴会与中式宴会或聚会的礼貌规矩:在西方,为某人健康祝酒时,要举杯,但不要碰杯;在中国许多地方的祝酒习俗则是要碰杯,而且还要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但西方人一般只是啜一口等。教学课文THEBIRTH0FAFESTIVAL(一个节日的诞生》时,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代表非裔美国人文化历史的“宽扎节”之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中国节日的文章,课堂上抽查个别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些自己熟习的节日,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随后让同学进行提问或讨论,课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全班学生各自完成一篇以节日为题的书面作文。针对课文ALONEINANT-ARCTICA((独游南极洲》,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的同时,特别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那位老妇人在旅途中面临恶劣的暴风雪气候,还独自一人在帐篷里点燃蜡烛,放声高唱“祝我生日快乐”时的情景,启发学生去赞赏她那种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学生再进一步阅读到老妇人的雪撬出了事故,腿受了重伤,但为了生存她挣扎着从冰雪里站了起来时,学生便会自发地为她那种勇敢而坚强的生活信念肃然起敬。由于这是一篇较深层次地反映美国文化及美国人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文章,对于学生而言确实不易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对此,笔者给学生拓展性地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告诉学生美国民族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而那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大多具备了很多令人尊敬的品质,例如坚强、勇敢、毅力、乐观、进取心等等。文章中那位老妇人的故事正好反映了美国人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是:美国人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认为人的力量是无限的,适者生存,寻求表达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教学课文BODYTALK((肢体语言》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熟知的肢体语言。例如:每当人们把拇指和食指收圆表示OK的手势时,在日本,有人看见对方做这个手势,以为是金钱的意思;在法国,有人看见同样的手势,以为是零的意思;在巴西和德国,这个手势则表示不礼貌的举止;而在中国,这个手势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表达某事一切就绪;等等。

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1.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较多了解;2.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会恰当地用中国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如前所述,尤其是当笔者让学生口、笔头表达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时,很多学生不太清楚这些节日的来历或者某些相关的细节,尤其不知道有关中国人“过年”的民间传说与习俗。譬如:不知道远古时中国民问传说中的“夕”或“年”是一个凶恶的妖怪,它经常出来危害百姓,于是民间的千家万户在每年除夕前后才有了大扫除、放鞭炮、在门上贴红色春联的习俗,以此来表示驱邪消灾,辞旧迎新,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生们更不知道大年初一还有走亲访友的习俗,初二是全家人供奉神明和祖先的日子,而初五(tR叫做“破五”)则是敬财神的日子;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代表中国年的十二生肖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等。另外,大多数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笔头表达时,不会用中国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所谓“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人英语交流,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借译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例如,“幸运花结(goodluckknot)”,“窗花(redpaperdecorationsonthewindows)”,“剪纸(paper—cuts)”,“春联或红对联(redpaperorcouplets)”,“十二生肖(thecycleof12animals:rat,OX,tiger,hareorrabbit,dragon,snake,horse,ram,monkey,rooster,dogandpig)”,“燃放鞭炮(1ightingfirecrackers)”,“焰火(ifre—works)”,“年夜饭(theNewYearSEvesupper)”,“压岁钱(1uckyredenvelopeswithmoneyinside)”,“守/熬夜(stayingupallnight)”,“财神(theGodofwealth)”,“团圆日(atimeforreconciliation)”,“元宵节(TheFestivaloftheLanterns)”,“汤圆(TangYuanorYuanxiao,asweetdumplingmadeofriceflour)”,“傣族泼水节(DaiWater~SprinklingFesti。va1)”,“龙舟赛(dragonraces)”,“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1)”,“粽子(Zongzi,atraditionaldishofriceandfruitwrappedinbambooleaves)”,等等。对此,笔者适时向学生引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语篇,并要求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一些词句。

四、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途径

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英语是作为一门外国语来进行教学。外语及其文化的学得是由我国的外语教学条件所决定的,也即主要通过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课堂教学来决定。然而,在目标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摆脱汉语及其文化的影响,况且如果只学习外国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那么也就无法去谈跨文化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言学习中,要实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这一目的,必然需要依靠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需要教材中有充实的中外文化内容。其中,教师的主导应该体现在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包括明显的“大文化”内容和潜在的“小文化”内容)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要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比较、去欣赏、去接纳,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求同存异,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从而养成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一名优秀的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比学生更有远见,教授语言不能仅限于教语言本身。一门优质的语言课程,其内容应该远远超越语言课程的内容…。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表现为:课内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课外能够博览群书,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则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一些反映“小文化”内容的语篇,同时再多容纳一些体现中围文化及其中国英语的语篇。笔者通过对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学得途径是:1.教材编写中应增加“小文化”内容,尤其是多一些反映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信念与价值观的语篇;2.教材内容多容纳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的语篇;3.引荐或规定学生补充阅读有关文化内容的语篇;4.把文化内容纳入考试的范围;5.在学校教学设备及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让学生观看一些反映中外文化题材的影片;6.聘请中外专家到学校举办有关中外文化的专题讲座。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6篇

英语中的习语,不仅精炼幽默,而且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广泛应用于英美人士的日常生活交际之中。高中英语教材中多处涉及习语,笔者将它们分类,挖掘其中文化含义,并与汉语文化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与动物相关

1.力大如“马”

形容力气大,汉语用“力大如牛”,英语却用as strong as a horse, 喻意相同,却用了不同的动物作为本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呢?

这是因为马在英美等国家曾经是主要的战争、劳动和运输工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英国人更视马为宠物,忌吃马肉。又如eat like a horse(狼吞虎咽),a willing horse(孺子牛),a blac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的获胜者),talk horse(吹牛)等。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牛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它们耕地拉车,勤勤恳恳,受到人们的敬重。在中国的文化中牛更受青睐,有“汗牛充栋,九牛二虎”等大量与牛有关的成语,更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两种语言中还有很多这样本体不同、喻意相同的习语,如: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hare;兔子不吃窝边草-- 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bor’s hen roost. 兔死狗烹-- When the fish is caught,the net is led aside. 笨的像驴-- as stupid as a goose,等。

2.褒贬不一的狗

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关于狗的习语,但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含义却大相径庭。

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等,作为本体的狗并没有贬义,因为西方人把狗看作人类的忠实朋友。汉语里“狗仗人势、好狗不挡道”等习语则反映出在国人眼里“狗”的形象不佳。

又如猫头鹰(owl),在英美国家它是智慧的象征,人们用as wise as an owl来夸人聪明;而在中国,因为它夜间叫声凄惨而被当作凶兆,民间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方对某些动物身上所赋予的文化意义不同,因而造成了以这些动物为本体的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含义也相差甚远。

3.教堂里的穷老鼠?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表示一贫如洗。我国是佛教盛行的国家,很多寺庙所供奉的佛像面前都有点心、水果、香油等贡品,寺庙里的老鼠应该不愁吃喝的。如果学生们不了解一些英美国家宗教方面的知识,将无法理解这个习语。英美人士主要信奉基督教,教堂是虔诚的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他们不会在里面摆放食物,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教堂里的老鼠当然很“穷”了!

4.其他

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们学习有关动物的习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还列举了些关于动物的习语。有的出自《圣经》,是西方文化独有的,本身就体现了文化差异。如:当你不想透露消息来源时,就说a little bird told me;kill the fatted calf指设宴庆功,或款待某人。有的喻意和字面意思差别较大,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特殊含义的话,就会不知所云。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a white elephant(昂贵而无用的东西);swan song(告别演出,原意是天鹅临死前的美妙歌声);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恶心,反胃)等。

二、与人体相关

1.分工明确的“心”

汉语的一颗“心”有多种含义,不仅指心脏,还可指思想,感情,甚至还是大脑的代称。如:促膝谈心,一心一意,心高气傲,心灵手巧等。在英语中“心”则有明确的分工--heart, mind, head和brain。如:lose heart(失去信心), 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 word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肺腑之言); make up one’s mind(下定决心),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use your head(用心思考);no-brainer(不用动脑就知道的事,容易理解的事)。这可能与英语语言思维更缜密,更精确有一定的关系。

2.pull my leg--拉我的腿?

与前面谈到的动物习语一样,有些与人体相关的英语习语也有特别含义。如Are you serious? Don’t pull my leg.如果逐字翻译成“拉我的腿”肯定不对,正确含义应该是“和我开玩笑”!类似的不可望文生义的例子还有:all ears(仔细聆听),all thumbs(笨手笨脚),cry one’s head off(抱头大哭),win by a nose(险胜),from hand to mouth(仅够糊口),green fingers(园艺好手)等。

三、与食材相关

1.一块蛋糕

You are what you eat.不同民族的饮食不尽相同,与之相关的文化也有所不同。cake是西方人常吃的餐后甜点,故a piece of cake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 有趣的是,汉语用“小菜一碟”来表达同样的含义,也许是因为我们喜欢用一小碟咸菜来佐餐的缘故吧。

英美国家的主要食物是milk、bread、meat等,因此与这些食物相关的习语也都体现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覆水难收);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手段),meat and potatoes(最基本的部分)等。汉语中也有不少能充分体现我国人民饮食文化特色的成语和习语:“不蒸馒头争口气”,“无米之炊”,“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等。

2.父母眼里的苹果

苹果树在英美国家种植很广,据说著名科学家牛顿就是在苹果树下得到启示而悟到万有引力。One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百病不侵).the apple of their parents’ eye(掌上明珠),等idiom表明英美人士对苹果钟爱有加。

在汉语中却难觅苹果的踪迹,因为苹果并非我国原产,而是从欧洲移植来的,由于气候和技术等原因,古代的苹果口感并不好。那时人们爱吃的水果是:梨、桃、李、荔枝、枣等,有成语为证,如:桃李天下,囫囵吞枣,孔融让梨等。

又如:西方人喜欢生吃黄瓜,所以as cool as a cucumber的意思是十分冷静,镇定自若。再如马铃薯,是西方人常吃的食物,在英语中用来形容对某事容易上瘾的人,如a couch potato指喜欢躺在沙发里看电视的人,a mouse potato意思是上网成瘾的人。此外,a hot potato意思类似于“烫手山芋”。

学习一门外语,绝不仅仅是学习词法和语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我们要使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并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英语教材中习语的分析,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津高中英语》(第一至九模块) 译林出版社 2012年

2.《英语词汇学》 汪榕培,王之江 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8年

3.《英语世界》 2010年第6、7期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修辞格;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14

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教师认为修辞不是教学重点或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将其束之高阁。其实,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把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作为模块列入高中学生的选修课程。毫无疑问,了解和正确理解修辞手法是阅读的重要技能,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和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审美和鉴赏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我们不妨撩开修辞格的神秘面纱,一探其真实面貌。

一、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1. Life is like theatre, and theatre is like life. (SEFC 1B P21)

2. His hair was black and his teeth as white as snow, but his skin was yellow. ( SEFC 2B P15)

3. Mercy falls like the gentle rain from the sky upon the earth. (SEFC 2B P 68)

4. But relief soon spread through Rome like the golden rays of the dawn itself. (SEFC BIII P53)

5. So now Della’s long, beautiful hair fell about her shoulders like a cascade of brown waters. (SEFC BIII P85)

6. There she saw a wall of water that was quickly advancing towards her. (SEFC 1A P24)

7. As the oceans are the source of life on earth, the estuaries are our planet’s nurseries. (SEFC 2B P22)

8. Down flowed the brown cascade. (SEFC BIII P 85)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最为人所熟悉的是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如上1-5个句子使用了明喻,它把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且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者都在句中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 as…as, as if, as though等。而句6-8则运用了隐喻,它是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因不借助比喻词的帮助而显得更简练含蓄。其典型形式是A is B。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善用拟人,增辉添彩

1.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SEFC 1A P24)

2. The world is getting bigger, or at least fatter. (SEFC 1B P74)

3. Rio de Janeiro, Brazil’s second largest city, stretches itself lazi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Atlantic Ocean. (SEFC 2B P35)

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把人类的特点或特性赋予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的修辞方法。上面三个句子中,用人们囫囵吞咽的动作“swallow”生动地描写出洪水的肆虐,用“fatter”来警告人们不注意健康饮食的后果,用“lazily”来描写Rio de Janeiro悠闲地绵延在大西洋海岸,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恰用排比,气势如虹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is one of suffering: the suffering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who were killed or driven off their land by European settlers; the pains of slaves brought from?Africa by greedy slave traders; the death and poverty of the Civil War; the hardships of unemployment and civil unrest in the post-war year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many sacrifice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SEFC 2B P43)

排比(Parallelism)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成串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用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或沸腾的感情。上例中作者以五个相同的“...of”结构呈现出一幅美国南方所经历的辛酸悲惨的历史画卷,紧紧吸引住了读者的目光并令人深思。排比这种修辞手段在Martin Luther King脍炙人口的演讲名篇“I have a dream”中可谓运用到了极致。演讲高潮部分的“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和“let freedom ring from...”更是声韵和谐,铿锵有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征服了无数听众或读者,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四、夸张渲染,烘托意境

1. There is a world of music out there! (SEFC 1A P73)

2. Years of hard work, very little food, only a small cold room to live in and never, never a moment’s rest. (SEFC 1B P17)

3. Let me take you in my arms and say goodbye, I love you more than my own life, more than my wife, and more than all the world. (SEFC 2B P68)

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强烈的感情,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故意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给人以异乎寻常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Hyperbole)。用这种描写方法夸饰,可以使描述的形象更突出,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五、委婉含蓄,迂回避讳

1. Suffering from heart problems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Linnaeus passed away in 1778. (SEFC BIII P33)

2. At that time in the southern states, blacks 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 citizens. (SEFC 2B P28)

3. In the year 2000, he was invited to study in London and became the first visually impaired Chinese to study abroad. (SEFC 2B P52)

4. In this way he made a call upon the rich to have mercy on the people who were less well off. (SEFC BIII P195)

5. A large lady from Corfu wished to travel to Peru. (SEFC 2A P25)

委婉语(Euphemism)就是用比较含蓄、文雅或幽默的话语来表达人们所忌讳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的语言。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死”是人们最忌讳的话题,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委婉的说法,如“pass away, go to heaven, rest in peace, breathe one’s last, kick the bucket, come to an end, pay one’s fee”等等。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而修辞更是一门艺术,它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更富有感染力。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通过提高修辞素养,才能更好地拓展文化视野,增加英语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说话艺术和写作技巧,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对高中英语教师来说,谙熟英语修辞格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剖析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向高中生适当地一介绍英语修辞格知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道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1-3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纵观当代教育,人们对教材的态度已经由如何教教材转向如何用教材。用教材意味着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批判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为贴近广西学生的实际需要,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教材评价的意义显而易见。首先,教材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为某一英语课程或某一学生群体选择教材时做出正确的决策(程晓堂,2002)。当下,广西进入课改,统一采用新版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已经确定教材,教材评价仍然重要。其次,教材评价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取舍或调整(程晓堂,2002)。根据需求分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贴合某一特定群体的需要。教师在需求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教材进行理性的取舍和调整。再次,教材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老师对已经选用的教材进行再评价(程晓堂,2002)。看已经选用的教材在继续使用中是否还需要作适当的调整。第四,教材评价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吸收现有教材的优点,从而开发更好的教材(程晓堂,2002)。最后,教材评价有利于教材开发者正确认识自己编写的教材(程晓堂,2002)。

本文着重于分析英语必修一Workbook中的Reading Task,研究本教材中的阅读练习究竟试图通过何种设计来激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B.S.Bloom(1956)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B.S.Bloom(1956)曾将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进程分成六个阶段: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何安平,2001)。至今,B.S.Bloom的理论仍在影响着英语练习的编写和评估(何安平,2001)。

第一阶段的认识层次要求学生能重复有关的信息,即看懂文章后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信息。理解阶段则更近一步,在学生读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能解释、比较或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应用阶段需要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新的语境或场景中。分析则是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信息找出动机、原因或结论。合成是要求将信息合成以作预测或解决问题。评估是运用有关信息做判断或形成观点。

在B.S.Bloom的理论框架中,以上六类思考活动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识别事实,即要求在阅读中找到某些信息的存在与否,只需要读懂字面意思;第二层次为理解,即要求对事实作出解释、说明原因等,需要读通字里行间的内容关联;第三层次为应用,即要求能够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解释、举例说明,在相关场合应用并作出评价意见等,这便需要对文章的观点内容进行题外发挥。这个分类适用于阅读练习的分析(何安平,2001)。

英语必修一全册共含有5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均配有一篇阅读练习。全册共包括5篇阅读练习。各练习题的属类如下(题目详见英语必修一):

第一单元(共3大题,题2包含4小题)

1.(认识) 2.(1)(认识);(2)(理解);(3)(分析);(4)(应用) 3.(应用)

第二单元(认识)

第三单元(理解)

第四单元

1.(认识) 2.(理解) 3.(评估)

第五单元

1.(认识) 2.(评估) 3.(评估)

综合全部分析计算得出:总共14题,其中认识题为5题,理解题为3题,应用题为2题,分析题为1题,合成题为0,评估题为3题。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本教材适用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普遍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是从题目的设计可以观察得出,编者试图由高中伊始便均衡训练学生各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促其进步。然而,从题型的分布我们还是可以发现,编者偏重认识这一初级层次的能力。不难理解,这是符合高一年级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的。学生的能力是要一步一步来训练和发展的,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阅读文章的前提下,能够精确找出文中的细节以及理解全文才能达到之后的应用、分析、合成特别是最高阶段的评估能力。设计中,编者既注意了高一年级的实际学习能力,又关注了今后学习需要的发展,编者的考虑应该说是周详的。

但是,在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合成题型在该册练习中未曾出现,编者是否能考虑在改版编写时设计增加这一层次的认知练习,

使练习更加全面,也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此外,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关注到这一点,根据广西高中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思维水平的培养、发展,合理运用练习,适当增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及: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通过各方努力造就高素质公民。

参考文献:

[1]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9篇

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一、词语

1、the moon

直译:月亮

意译:玉兔(一东升);金兔;白兔;蟾宫(一折桂);月桂(一轮一);蝉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一《宋・苏轼词》);水镜,阴宗;夜光;素壁。

2、月亮

直译:the moon

意译:celestial body,heavenly body,planet,secondary planet,planetoid,orb ofnight,moon goddess,green cheese,sailor's friend,Diana,Luna,Phoebe,Cynthia;Cynthia;queen 0f heaven,queen of night(Shakespeare);queen and huntress,

chaste and fair(B.Johnson)

3、the sun

直译:太阳

意译:火轮(一飞出客心惊《唐・韩愈诗》);金乌(-西坠);金轮、红轮;红镜(炎炎一东方升《唐・李贺诗》;赤玉盘,玉弹(一丸-东飞来《宋・杨万里诗》);阳乌。

4、太阳

直译:the sun

意译:star of day,Day-star,diskorb;orb,sphere,fireball,ball of fire;eye ofheaven,luminary,treat luminary,light of the day,lamp of the day,source of light,Heaven's bright light,giver of light;old sol;Hells,Apolo,Hyperion,Mithras,Shamash;the god of life and poesy and light(Byron)

二、成语

1、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直译:一石二鸟

意译: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并两用儿。

2、to flog a dead horse

直译:鞭打死马

意译:白费力;徒劳;白搭;枉然;徒然;事后再作无益的议论。

3、a drop in the bucket

直译:一桶水中的一滴

意译:沧海一粟;太仓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足挂齿;不值一提:不起眼;渺小。

4、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直译:教猪吹笛

意译:对牛弹琴:做荒谬的事情: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三、谚语

1、A nod is as good as a wink to a blind horse.

直译:点头也好,眨眼也好,示意盲马,同样无效。

意译:犟汉难劝,狂人难喻。

2、The worst wheel of a cart creaks most.

直译:最坏的车轮最会嗄嗄响。

意译:(A)才学最差,叫喊最响;出力最少,抱怨最忙。

(B)熊猫不叫,叫猫不能。

四、句子

1、The mantle of your high of rice has been placed on your shoulder at a timewhen the world at large and this organization are going through an exceptionally criticalphase.

直译:(按原句型):正当全世界和本组织处于一个异常危急的时期中,这个崇高职务的重担落到了你的肩上。

意译;(改动句型):整个世界和本组织正经历着一个异常危急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中,这个崇高的职务的重担落到了你的肩上。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直译:Revolution emancipates productive forces,so does reform.

意译:Revolution means the emancipation on the productive forees,and so doesreform.

高中英语教材范文第10篇

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广泛,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旧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的。其中英语课文,包含的社会科学类的内容,譬如像friendship、English around the world、travel journal等课文涉及了情感、地理、旅游等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对这些英语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强化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更能了解到各个领域的一些常识和知识。同时,课文数量多和篇幅长,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课时去完成,这跟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精力造成冲突。

2.教材编排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分为以下板块,其中包括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章节的顺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这种教材的设计特点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做了引导性的铺垫。

3.教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在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不仅注重新词汇、句式、语法的使用,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强调英语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文章内容涉及一些名人事迹、古迹名胜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在文章中夹杂了大量的有关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内容,可以说,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化使用

1.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

虽然人教版的教材在内容上扩大范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但是由于实际的教学课时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可能做到对任何章节和内容都非常细致地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教材编排与实际情况的矛盾,从而去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和教学任务的情况,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将英语知识和要点有主次地传达给学生。譬如,在课文中出现的重复的知识要点,老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时省去重复的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课外能力的练习题不做硬性的要求,要求有精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完成就可以。而且在知识要点的提炼上一定要精准,能够在课文中选中较为精炼的句子、词汇对学生进行教学。

2.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

在高中英语的教育中,普遍出现的状况就是“哑巴英语”,学生的书面答卷的成绩都非常好,但是在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上却不尽如人意。譬如“compliment―complement;wait―weight”等,词义不一样,但是听起来却非常近似,正是由于很多老师把大量的课时用于分析词汇、语法、句式上,学生没有时间去练习英语听力,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发音掌握得不好。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教材听力部分,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养成训练听力的习惯,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词汇发音,找一些比较有趣的影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都会达到最佳状态。

3.采用多样化形式,完成课文阅读教学

在当下的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存在很多篇幅比较长,或者学生对内容比较陌生的课文,学生阅读起来比较枯燥,学习效率不高。而通常老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跟过去使用旧版教材也是一样的,学生个人进行默读,老师带领阅读,针对各个句式、词汇进行分析。针对新版教材,老师应该根据课文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文形式,进行课文结构分析,将课文的骨架提炼出来,学生对于课文要讲述的内容和观点的理解会比较快,也比较准确,这样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花费的实践也比较短。对阅读而言,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因此阅读教学时,可结合阅读材料的语篇内容及语篇结构,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或者是学生采用情景对话形式进行阅读,将书中的各个角色分布到学生身上,进行情景化的阅读,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总之,老师应该放开思路,在结合教材的前提下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人文拓展和升华

由于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老师应该抓住教材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知识拓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进行授课之前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教学方向,延展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教育。例如,在教unit 4 earthquake时,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雾霾等常见的污染现象,对学生进行词汇和知识的扩充。在讲述像天文、工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老师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升华,但是要注意对教学时间的把握,避免偏离教学主线。

5.结合语言文化背景,加深对英语课文的深层理解

《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说 “The language of a society isan aspect of the social culture.”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支撑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渗透英美文化教育。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涉及到其他国家的生活,老师应该经常渗透英语国家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只有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词汇来源、民间传说、节日来源等各个方面,学生才能真正地运用好英语,才能避免在句式、词汇的使用上出现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方案,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的开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充分发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设计优势,实现学生英语能力、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 下一篇:文明礼仪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