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0:36:11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29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培训团队又迎来了全国46名教研员以及104名初中体育骨干教师。10月21日,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和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园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等出席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建芬主持。

开班仪式上,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致欢迎词,祝学员们培训期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且能学以致用。他指出,小学科要做大文章,并对体育艺术学院一直以来承担的各种培训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作了“培训方案的构建与解读”,帮助学员们指明了培训框架,理清了学习思路。

150名来自全国的体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训课程涉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拓展训练、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无主题研讨”,主办方还为培训学员提供了观摩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到北京50中学分校进行初中武术教学研究课的听评课、北京石油附中观摩多种类型的初中体育常态课现场教学,在北京育英学校让培训学员异地做课、参与北京市东城区的“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新职教师展示”研讨活动等,让学员亲临教学、教研现场,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员在参与观摩教学、听评课及研讨活动的过程中,与当地教研员、教师相互探讨,共同交流,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项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创新实施能力”为研修主题,聚焦体育学科培训创新核心要素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专题研修;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能正确引领、准确把握体育新课标实施、学生体质增强的开拓者和培训者。

培训采用三维一体学教研训、任务驱动专题研修、聚焦问题实践运用、注重质量学练的培训形式进行,将专家核心讲授与学员实际参与,针对性的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真正从思想上感受培训理念、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互动现场交流会

2012年10月25日下午,“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职前职后现场交流会在金华市第二中学报告厅举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通海校长;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学学院吕关心副院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体育教学》杂志社主任王子朴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敦务处科长刘燕飞等领导出席了交流会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国培计划2012”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主持了本次现场交流会。参加本次现场交流会的人员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骨干教师、浙师大在校本科生、浙师大研究生等120余人。

首先,吕关心副院长对举办本次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吕副院长说,职前职后教育互动交流是浙师大国培计划“角色互换”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符合体育学科特色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各位国培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从教学一线走出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让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展示的公开课进行现场评课与交流,不仅能使职前教师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他们指明今后前进的方向与目标;同时职前教师的公开课也为国培学员提供了一个诊断、交流、评价的机会,这个机会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年轻教师、新人职教师的“传、帮、带”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接着,王子朴教授对职前职后交流会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这次国培学员层次高、素质高、学习积极性高,而上公开课的职前教师胆识高,能面对120余人的场面较为顺利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对于本次互动交流会,王教授认为对于职前职后教师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之后,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的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并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多媒体设备运用以及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浙师大高中体育“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说,本次展示的职前教师公开课是大学职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个交流会对于我们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给高校职前教育提供了大量来自各省市教学一线的线索,而且也为高校职前教育水平做出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术科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邵教授还指出,这次交流活动对于职后教师的评课能力也是一个提升,他要求各位国培学员认真总结本次评课的经验,在仔细观察与记录年轻教师上课的基础上,善于提炼与汇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评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对年轻教师的上课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也能对年轻教师有一个实质性的指导。

职前职后互动交流会采用的模式是:职前教师(本科实习生)公开课展示——职后教师(国培计划高中体育骨干教师)课后评课

职前职后互动等,它是“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01-01

新疆于2011年开始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其中选项教学是广大教师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说它是亮点,是因为选项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是按行政班开展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要学。而实施选项教学,操作起来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但把兴趣相同的同学聚在一起上课,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达成。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收获,现将打破年级界限进行篮球选项教学时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在这与大家分享。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根据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师资、场地和器材等)和调查学生的兴趣项目的结果,确定在篮球选项教学实施打破年级界限,不同年级进行选项教学的尝试。模块教学班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年级班级,容易造成考勤环节出漏洞,出现个别学生可能每一节课都上不同项目的现象,产生消极影响。制作出各模块教学班学生点名表并认真考勤。在做好以上工作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分理论和实践。理论传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提问,学生回答,而且就一节课,讲不透讲不全。一本书一节课不可能讲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改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不是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我个人认为理论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为什么从事篮球运动?(2)学习内容是什么?(3)如何获得相关的你想要的篮球知识?也就是解决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途径问题。我尝试采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演示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分为身体素质练习、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基本战术。身体素质练习要解决跑得快、跳得高、投得准、有对抗、能持久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竞争性的明显特征。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最能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一个竞争对手,看得见的对手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引导学生良性竞争,没有摩擦制造摩擦,让身高相同、速度相近、甚至身体素质相差很远的两人成为对手。这时不管是做折返跑、摸高练习、俯卧撑、负重跑效果都很好。但也有失控出现打架吵架的时候,这也是引导学生良性竞争,遵守篮球规则,控制情绪建立友谊的大好时机。这一阶段较好的组织形式有个人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男女混合对抗赛,但一定要有观众,轮流对抗都可以。根据课的内容灵活选用,不可一种方法用老了。篮球基本技术看起来内容多,概括起来就是运球、传球、投球、突破、抢篮板球,里面夹杂一些身体对抗。这些全是个人能力,做得好,可以赢得比赛的胜利和队友的信任,做得不好,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进入这一阶段最需要的是对比,提醒学生今天有什么进步,也就是同学们的俗话今天又学了一招什么?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强了吗?什么课堂组织形式可以达到好的效果?能展现学生进步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最好的课堂组织形式。我采用四种阶段展现:(1)实验新学的或自创动作或组合;(2)实践新学的或自创的动作或组合;(3)实战中运用;(4)调整后的再展示。课堂组织形式有: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展示分为小组内展示(单挑)、班级内展示(教学比赛)、校内展示(校篮球赛)。小组内的评价班级内的评价也要同时跟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同学。其实大家都挺在乎自己学到什么的同时得到同伴的肯定。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只要有一个同学会其他同学很快就都会这个技术了,而且速度很快。篮球基本战术包括:长传快攻战术,区域联防战术,全场紧逼战术以及一些局部的掩护挡拆策应配合等。战术的实施离不开队员的默契配合,离不开队员间的团结合作。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默契,默契不会自己就跑出来,需要反复练习磨合。讲究团队合作与竞争,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小组间的教学比赛。在学练技术、战术的过程中,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打破年级教学除了点名之外,就不要强化以前的行政班概念,教学过程中也不要批评学生,高年级不如低年级同学的水平,评价要围绕教学内容走,达到什么水平给什么评价,身体素质要和同质或相近的比,技战术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让学生每上一个台阶都有收获,并且自愿不停地上台阶。学生可以在不同系列中选修不同模块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多个模块获得相应学分,还可以选修某个系列的某个模块获得多个学分。最后建立以高年级有志于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发展的学生为骨干,低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打破年级的选修模式,如此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

[3]陈春.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学生报名程序与调控[J].体育教学,2008,(1):25.

[4]朱万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3.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选项;模块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走班制实践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cqjwgz2008);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研究”(课题编号:FHB1205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91-03

从2010年秋季起,重c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实施,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研机构加强了对高中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2015年1月,由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组织重庆市体育教研员暨高中体育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高中体育新课程培训;2016年组织开展了重庆市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和高中体育名师工作坊研修等项目;同时,围绕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庆市教委每年均组织了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研究,以推动重庆市高中课程改革。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研来自重庆市40个区县共56所高中学校,其中市级重点高中39所,区县级重点高中4所,一般高中13所。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参与问卷的体育老师来自2016年重庆高中体育名师工作坊。总计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问卷发放时间为2016年11月1日~10日。

2. 访谈法

对参加2016年重庆高中体育名师工作坊和重庆市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的实施情况。

3. 数理统计法

用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到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认同度的调查

从表1调查可知,实施高中体育课改以来,在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学习下,体育老师均比较认同高中体育课改理念,基本能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

2. 实施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方面的调查分析

(1)高中体育选项模块教学的实施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施选项模块教学。看一所学校是否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只要看其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实施选项模块教学或实施选项模块教学的程度就可大致看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状况。

由表2可知,重庆市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情况还不理想,能基本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开展选项模块教学的比例为69.64%,没有实施的学校达到30.36%,有近三分之一学校没有实施高中体育课改。在已经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模块教学的学校中,能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学校仅有12.5%。

(2)重庆高中体育选项模块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重庆市普通高中学校在模块选项内容的设置方面,除了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的模块设置之外,绝大部分学校模块选项内容的设置都集中在球类、韵律与健美操和武术项目上。其中球类系列中以篮球项目设置的学校为53所、足球49所、羽毛球39所,设置韵律与健美操的学校有23所。从调查情况看,比较吻合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现实,水上项目与新兴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少的原因是大部分学校没有相应场馆或缺乏相应师资。而表4反映出各校设置项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有11所,占19.64%,考虑到调查学校重点中学和城区学校较多,选项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比例应该会高于调查所占比例。

(3)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模块教学组织形式情况。在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模块选项教学组织形式有3种:一是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二是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三是班内选项教学。

由表5统计结果显示,重庆市普通高中学校有30.36%的学校采用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内选项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而采用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模块教学的学校仅占7.14%,有36.6%的学校采用班内选项教学的组织形式,其他没有实施选项模块教学组织形式的占32.14%。通过访谈了解,采用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模块教学组织形式的学校一般是把3~6个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按选项的项目打乱,重新组合编班,学校其他文化科的教学仍采用固定行政班教学,而3~6个打乱重组的体育选项教学班级必会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安排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知,选项模块教学组织形式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务安排息息相关,体育选项模块教学是否推行,间接可以反映出学校领导是否真正重视和推行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4)健康教育模块开设情况。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田径模块与健康教育模块是两大必选、必修模块。从表6可以看出,重庆市普通高中在健康教育模块开设且正常教学的占46.43%,而开设但没有正常教学和没有开设的情况占比达到53.58%。由此可见,存在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通过访谈得知,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是大部分体育老师对健康教育模块不够重视,一方面是理论教学资源不足,不善于搜集和整理;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健康教育模块的知识掌握不系统,驾驭教材教学有困难。

3. 影响重庆市推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各因素情况

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校领导的理念与重视程度”被认为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施的最主要因素,占71.43%。体育老师认为校长是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校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直接决定学校高中体育课改推进的进程;“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方面因素”占64.29%,排在第二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选项教学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方面要求较改革前有明显提高,加大硬件设施是搞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体育课改培训的力度与效果”占60.71%。体育老师认为课改培训力度和培训效果直接影响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解、接受与实施,而理解、接受程度又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体育师资匮乏,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排在第四位。说明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学校领导在配备体育教师人数、专业搭配上要做整体的思考和筹划。另外,体育课程资源不足也是影响体育课改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从表8和表9可以看出,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对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和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并不乐观,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中做得并不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学校还没有实施体育选项模块教学,说明体育选项教学在实施的力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空间。

(2)实施体育选项模块教学项目设置大多集中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和武术等传统项目,对于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因教师专业分布不均衡以及场地器材限制等原因,没有得到开展;多数学校在必修的健康教育模块开设方面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

2. 建议

(1)加强督导评估,加大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督导、评估力度,把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与学校各类评优及领导责任挂钩,加大奖惩力度。同时关注高中学校体育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加大人力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

(2)转变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应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建立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加强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体育教研员应组织高中体育教师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加强体育课程理解力、开发力和执行力以及课程规划能力的专业指导,引领体育教师树立良好的课程意识,积极推动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2] 陆静雯.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创新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4):83-86.

[3] 辛利,李林.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100-106.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培训对象主要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每省(区、市)平均500名。其中县以下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不少于70%,县以下高中骨干教师不少于50%。

——创新培训模式。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调动、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采取以“送培到地(市)”为主、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其中,省域外优质培训资源、省级优质培训资源和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原则上各占1/3。培训专家团队中,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计划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各省配合。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审核确定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全程监管。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遴选参训骨干教师,推荐高水平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专家。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二、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内蒙古等省区的3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东北师范大学对口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大学对口贵州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三、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培训内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中西部农村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学科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等10个学科。

——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中央电教馆具体负责制订教学方案、组织专家队伍、开发卫星电视课程和组织实施培训等任务。中国教育电视台具体承担培训课程播出任务。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负责当地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工作。有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培训学员遴选,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和学分登记等项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卫星电视课程资源开发、制作、播放和专家教学及辅导等,并给予项目县适当培训经费补助。各地对项目县予以适当配套经费支持。

四、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采取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2011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等省(区)高中学科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培训对象主要是2011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等省(区)起始年级的高中教师,约8万人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教学主要问题按需施教。培训学科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开发课程资源、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指导、监管和评估。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做好当地培训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开发、专家教学及辅导、网络平台技术服务等。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予以配套经费支持。

五、培训者培训项目

为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队伍建设,2011年遴选有关高等学校对5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培训内容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学习研讨现代培训理论,了解国外教师培训发展特点和趋势,探索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提炼典型案例。培训重点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教师培训内容的筛选与优化、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现代远程教育与组织,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

——遴选有关高等学校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及观摩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对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具体工作。

六、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为支持灾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组织有关高等学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帮助灾区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对象是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重灾区未参加过2011年部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其中为四川省极重灾区培训1000名教师,为甘肃和陕西省地震灾区各培训100名教师。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学校公共卫生及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等。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指导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培训进行监管等。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培训学员的遴选和管理等,配合做好培训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七、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遴选有关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对象为西部地区小学专职体育骨干教师600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600人。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中西部地区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其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运动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校学生合唱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培训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等。

八、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我们体育组成员参加了课题《高考体育专业训练策略与计划》,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高中体育创新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此基础上为了使训练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有所发展,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在体育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展开了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体育高考生达到体育专业的要求,体育教师探索、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已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做总结如下:

1.认真对待,稳步推进

2.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3.确立了参加训练的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主体的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以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成绩进行分析。

4.坚持训练有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注重训练问题的研究。围绕课题的研究,坚持集体设计、实施于训练、教学反思、师生评价的模式。

二。预期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2.进行数据跟踪各位老师在总结时能够全面进行总结,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能从问题中总结教训并作进一步改进,需要进一步细化从数据着手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即从学生的开始训练、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发现各个阶段的变化规律,这样更有利于改进训练手段。

3.对学生进行跟踪,从中发现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发现其中规律以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

4.第一阶段工作有困难的存在,也有收获的喜悦,下一步我们课题组成员将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相信在以后的时间当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会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成长,在总结、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体育教师课题研究阶段小结(二)

一、课题基本情况:

紫阳中学体育组2014年申报的体育类课题《高考体育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与研究》10月份通过了安康市教研室的审核。体育组和学校教科室随即召开开题报告会,安排部署相关事宜,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紫阳中学的体育高考近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体育组的正确引领有很大的关系,体育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但是,随着高考体育专业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训练资源,优化训练方法,为我校体育高考更快更好发展作出贡献。

课题组对每位成员做了明确分工,现就我承担的立定跳远和铅球项目训练的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 研究方法:

①、文献参考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陕西体育高考的四个项目,对于技术性要求并不高,主要还是偏重于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这为我们在训练中节省了很多环节,但是,它依旧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依然需要我们按照训练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来安排训练工作。通过文献的参考和网上的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对训练的认识。

②、经验总结法:根据往年的训练经验,以及平时在训练中的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修正和改进训练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调查分析法:对往年同期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并了解每位队员的训练基础,做好记录,分析队员发展的情况。把所有的资料都形成文字性材料,供以后的参考。

2、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训练。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安排,及时总结训练得失,不断超越自我,在训练中提升自我。

②、按照课题组的安排着重研究自己所承担的项目。

A、立定跳远的身体素质属性?

B、如何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C、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训练?

D、原地推铅球的身体素质属性?

E、影响铅球成绩的几个要素?

F、怎样才能提高铅球成绩?

G、如何有效训练?

3、初步取得的成绩:

①、基本认识到这两个项目的运动特点。

②、基本明晰这两个项目的内在关联。

③、这两个项目运动用时短,属于高爆发力项目,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其运动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同时要注意让队员了解该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引导自身的训练。比如立定跳远的全身协调用力,收腹举腿和伸腿落地。原地推铅球的超越器械以及加速的原理,出手速度的重要性等。

④、训练的有效策略就是把繁琐的多余的部分去掉,把有效的高效的方法汇总,有效的运用到我们平常的训练中去,这就需要各个项目的负责人最后在一起交流总结,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指南供以后的工作。

体育教师课题研究阶段小结(三)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对自己的课题研究(高考体育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体育训练)工作进行一次阶段小结。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既要进行日常教学又要肩负着繁重的特长生训练工作,首先,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就会更高,更具有专业性。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科学而专业的指导及自己的刻苦努力来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训练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训练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和训练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教学训练中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导兴趣

山区的学生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初中之前几乎没有正规的上体育课,更不要说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的身体基本素质差,接受新知识慢,消化知识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这就促使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 "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通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高考;训练;济北中学

前言:在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大趋势下,体育高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体育高考是进入大学的必经途径之一,体育高考生的水平代表着当地教育训练水平。由于较多的学生选择体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顺利进入大学,他们的基础不一,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如考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总结济北中学历年体育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为体育高考训练指导老师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组建师资队伍,选好体育苗子

教师是体育高考训练的直接组织和管理者,他们承担着学生训练的主要任务,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学生通过体育进入大学的梦想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体育训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①为此,济北中学建立了完善了师资改进措施。首先,济北中学建立了师资规划的相关意见,坚持标准,按需补充的原则,每年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逐步完善了济北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专项分布,当前济北中学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师资配备。其次,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如2011年选派刘士新等数名教师参加2011年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各个学员在培训中,认真听课,对相关的培训进行总结,部分教师被评委山东省2011年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先进个人。再次,建立一对一辅助成长;由于学校每年都会引进年轻的体育教师,为了让体育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建立了老教师辅导新教师的一对一的成长计划。

符·阿拉宾认为:"本经常考虑选材问题.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运动选材在高中体育高考中的地位十分明确。高中体育高考的运动选材不同于竞技运动的选材。高考体育学生顺利进入大学不仅要依靠超强的运动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高中体育高考的运动选材除了基本的运动技能之外,还要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因此,将文化成绩纳入选材的指标之一,是成功选材和训练的基础之一。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计划是对于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应对于训练工作的进行或行为所做的思考及具体安排。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多数在高二为了能顺利进入大学而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参加体育训练的期限多为一年时间,并且训练主要目的是顺利通过体育高考,训练的时间和目标单一。据此,我们对体育高考训练计划的制定,主要采取了单周期的年度训练计划。教练员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弱点区分身体训练计划的重点方面,如一名学生在力量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弱点,这就需要花费时间去克服,加强练习,弥补不足。②根据山东省体育高考的项目设置分数比例和考试规定,学生首先要进行完全部的体育测试项目,首先要通过专项的考试所以,教师在制定训练初,强化了专项的训练以确保学生完成全部项目的测试。根据近五年的考试基本情况来看,我校体育考生专项通过率达到98%以上,体育成绩上线率达到94%。

三、做好辅助工作,增设提高途径

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训练,训练的辅助工作对体育成绩的提高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发现训练的辅助工作主要有:训练后的放松、学生的营养、文化课的学习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③首先,体育训练是大强度的运动,运动后的放松有助于血液的回流,伸展拉伸将休息状态的肌肉组织拉长,减轻运动后乳酸堆积造成的肌肉酸痛感和僵硬,同时能加速代谢废物的消除,加快体力恢复。我们在制定训练内容的同时将放松训练作为训练的主要之一,适当安排静力拉伸放松、按摩放松、意念放松、沐浴放松、药物放松、睡眠放松等等。并由教练员提醒学生,强调放松的重要性,以引起考生重视。其次,在放松的基础上,补给大量营养元素更有利于身体恢复。有效的营养可以保持能量和限制肌组织的衰退,特别是大运动量和高强度训练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达到膳食平衡,为运动训练提供营养保障。再次,体育面临体育统考和高考双重考验,才能迈进理想的大学。为了我校在体育高考生从选材就关注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告诫学生不能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了文化课学习,要时刻调整状态,端正态度,把体育训练看作是学习之余的课外活动,抓紧每分每秒,提高学习和训练的效率。并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做相应的沟通双方协调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做好模拟、考中辅导,考出理想成绩

模拟考试是按照高考体育统考的要求,选择与考试相似的环境,使用考试的专用器材,考生需要充分重视和准备,进行类似考试的测试。为此,我校借助离山东师大交通便利的优势,每年在考前一个月的时间内,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如:在雨天场地器械湿、滑的情况下进行测验和模拟比赛,使考生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紧张体育高考的需要。这不仅仅能检测考生的训练水平,检测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短时间内寻求弥补的方法与措施,争取在体育统考中完美发挥。做好考中服务。充足的睡眠能保证考生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考生发挥出好成绩。由于考试与训练的环境有所不同,部分考生在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失眠和水土不服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以及饮食安全,我校根据考试的具体时间安排提前1-2天的时间带领学生入住考场,让学生尽快的适应考试场所的生活环境。在考中同意安排考试的食宿问题,以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饮食安全。针对部分考生因为担心考试而引起焦虑心理,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眠质量的下降的现象,随队教师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为学生减轻焦虑,以求安然入睡;适当的药物治疗,保证睡眠。

五、做好志愿指导,进入理想院校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正确填报高考志愿,将会如鱼得水,从而上个理想的大学。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36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达61.5%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其中15.3%的人表示很不了解,仅3.6%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可见教师在学生填报志愿中的重要意义。④为此我校在体育生填报志愿时,教师在综合分析当年考生综合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收集相关院校的具体招生政策:首先,参考山东省教育考试院所编发的招生计划书上的院校信息;其次,登陆校园网来了解相关院校的招生信息;根据考生分数所在区间和名次以及各高校在省内的招生计划,参考前几年各院校的投档名次,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所能入取的学校。在专业选择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各个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学习中的具体要求,结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给学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让学生再综合评价自己最后做出志愿选择。

参考文献:

[1]崔海富. 怎样带好高考体育训练队[J] 教书育人2005(02)

[2]苗爱芹. 对山东省体育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2)74-75

[3]朱殿杭. 体育高考训练七要素[J] 体育师友2006(03)

[4]曹仁清. 填报志愿要处理好四个关系[N].浙江日报,2007-05-29(3).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一、本课题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研究的条件

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部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

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

五、本课题的研究阶段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1)深入学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2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学科专家指导:杨国华(学科专家、市教育研修院体育教研员)贺永军(学科专家、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及实践活动指导。

(二)课题学术指导:潘景胜(教育专家、进修学校校长)、王元德(教育专家、进修学校党委书记),负责课题理论研究与实际运作的学术指导。

(三)课题负责人:

吴岩,课题组长、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及与总课题组的联络工作。

(四)课题组重要组织机构:

课题组下设体育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课题联络组和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四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教师培训组:邱军、王乾、王彦军分别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实验教师运动技能及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

课题实验组:

乡村:张建新、徐树仁、吉华、王作军、房起成、鄂润泽、仲卫军、张大伟等

城镇:杜明禧、李克军、李志刚、王宏伟、王志刚、郭永刚、胡翦飞,杨吉涛等

上述为各实验校(学区)体育教研组长、市县体育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在本学校(学区)的组织和实施。

课题联络组:杜明禧、姜永波、王亮负责课题组与各实验校(学区)及各实验校(学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

信息统计组:衣冠宇、白立威、周建。负责课题项目组网页制作、区域博客管理以及负责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领域目标;业余训练;人心;人才

前言

21世纪作为一个新型的时代,对所有人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体育人才也要全方位的提高,成为高素质、高素养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部分,学校体育首当其冲。本文就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现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实现五大领域目标进行了探讨。

1.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概念及任务

1.1何谓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一部分热爱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较好,又有某项运动专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的训练过程①。

1.2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学校业余运动训练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专项的技术、战术与知识,加强身体、技术、战术等全面训练,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提高对所从事的专项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总的来说是为了学生打好身体、技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基础。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群众体育骨干服务。

2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也沿着竞技体育的单一路线大步向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重视竞技体育的时候经常会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就会出现业余训练最常见的问题,即:学生文化科学习成绩下降,因为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多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思想上也更容易出现偏差,变得“中体轻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小到小学、初中,大到高中、大学,在学校里出现抽烟、打架,以强欺弱的违规违纪事件,而这类参加业余运动训练的学生最后就会被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

2.2产生此问题的原因

2.2.1训练理念的错误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授业者,学生的竞赛成绩出众,体育教师也万分光荣,但如果在开展业余训练的时候为了追求自己的名誉,只是一味的紧抓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便是训练理念的错误,也是造成学生“中体轻智”不良后果的根本原因。

2.2.2学生自身能力的薄弱

“贪玩”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作为十几岁的孩子,自控及抗压能力尚显薄弱,而面对着繁重的文化科学习任务,以及从早做到晚的作业,很多学生就会抗拒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一大因素。

2.2.3教练员自身素质

教练员是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训练的效果②。目前,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教练队伍中,大多教师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历,这与现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有一定的差距,难以达到培训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③。

3“训就人心,练就人才”,对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建议

通过翻阅资料,及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参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总结问题,究其原因。新课改下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不能再盲目从事,如何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新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作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执行者的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五个必须。

3.1认识自己的错误,纠正训练理念

学生接受业余体育训练最后的走向如何,都是由教练员所决定的。是继续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族,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教练员的训练理解是方向标③。所以针对以往错误训练理念造成的不良后果,教练员应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深切贯彻国家新课改的方针、政策,重视训练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德育、智力及社会适应等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3.2育人先育心,增加师生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要真正使一个学生得到好的教育,不出现思想偏差,首先要从学生的心入手,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智健康才是体育训练乃至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

对问题训练生,教练员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3.3家校紧密联系,文化、素科团结协作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成功与否,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教练员一个人的责任和任务,而是学生家庭、学校以及各学科的共同职责,只有学生家庭和学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得到了学生家庭的认同与支持,才更利于学生参加业余训练,只有家校紧密联系,才能时刻关注到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而只有文化、素科的相互团结,相互协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得到基本的保障,文化、素科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才能合理调配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使学生自己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以致文化学习和业余训练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4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良好的训练氛围,出真正的体育人才

完整的训练体制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21世纪的今天,我国作为竞技体育大国、强国,任何一项取得成功的项目,都有其自己的一套训练体系,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想要取得成功,也必须具备一套完整、健全的训练体系,良好训练氛围的营造,能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业余体育训练的快乐,只有完整的训练体系以及良好的训练氛围,才能培养处新型的体育人才。

3.5提高教练员自身综合素养

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教练员一方面是训练的执行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学习模板,大量的研究表明教练员的自身水平在学校业余训练中对于学生训练兴趣的激发有着显著的作用,教练员的自身水平越高,学生就越是崇拜,而就是这种崇拜心理,促进着学生更刻苦,更认真的训练。所以,教练员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钻研先进的训练知识和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德、智方面的能力,为人师表,言行端正,举止大方,确立自身人民教师的正确形象。

4.结论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本来就是一件很复杂、很繁重的事,而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对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对众多学校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访谈,结合自身参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经验,发现学校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参与训练的学生造成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广大的学校业余训练教练员提供借鉴。而要真正实现新课改对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所提出的目标,广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教练员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浦江县郑宅中学)

参考文献:

[1] 张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J].科技资讯,2009(7):44-46.

[2] 李良生.课余训练的概念与任务[J].研修专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2012(9):23-25.

[3] 吕坤.试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论文天下论文网,2011(7):71-74.

注解:

① 张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J].科技资讯,2009(7):44-46.

② 李良生.课余训练的概念与任务[J].研修专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2012(9):23-25.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治理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基础网络;法治化;社会化;多元化;学校化

中图分类号:G8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6-0051-04

AbstractThe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n American youth sports and athletic talent reserve development. Which characteristics was found: the governance model is legal; the management model is socialized; the infrastructure is diversified; the training model is scholastic. The paper made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Chinese youth sports and athletic talent development must be governed by law; training model should be diversified; a specialized, socialized and scholastic 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be founded.

Key wordsgovernance model; management model; training model; infrastructure; legal; socialized; diversified; scholastic

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以来,美国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竞技体育持续性的走强与其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密不可分,为了解美国青少年体育现状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于2013年9月组织了为期三周的全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干部赴美国专项研修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专家访问、专题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听取了美国奥委会、单项协会、青少年俱乐部、高中体育、大学体育、公园娱乐组织、基督教青年协会、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等18个机构20余名专家学者的报告与情况介绍。现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美国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优势与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1法制化的治理模式与启示1.1美国青少年体育的法制化治理模式 据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负责人马丁主席介绍:美国体育虽然采取以社会为主的管理形态,但是从国家层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与运动员文化教育。1972年通过的《教育修正法》作为国家层面法案,其中第九条对美国青少年体育的影响非常之大,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男女青少年之间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之比非常悬殊,为了促进女性青少年体育参与,第九条法案从消除教育歧视角度为高中及大学女生提供了大量的体育活动参与机会。截至目前,美国青少年男子体育人口达到四百万以上,女子达到三百万以上,在数量比例上基本达到了均衡。《美国业余训练法》于1978年由国会通过,1998年对其进行修正,并更名为《特史蒂文斯奥林匹克与训练法》。该法案目的是促进美国业余体育活动,保障业余运动员权益,解决单项协会的某些争端。该法案授予美国奥委会与其管辖的单项协会各项权利与职责,此法案为美国业余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美国残疾人法案于1990年获得通过,该法案并非专门为体育而立的。但其中有条款规定,任何部门、任何领域不得歧视残疾人,由此大大推进了美国残疾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该法案为美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提供了法治依据。1997年由美国政府及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联合制定了《青少年学校和社区终身体育促进规划》,该规划推进了美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2008年,由政府机构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了《美国人体育活动准则》,该准则第三章建议6-17岁的青少年儿童每天最少参与60分钟以上的各类体育活动。2011年,在美国政府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指导下,由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慢性病控制与健康促进中心、青少年和学校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推出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行动指南》,指南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南对社区、家庭、学校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上做了明确的职责规定。美国国会于1974年通过了《平等教育机会法案》、2001年通过了《一个都不放弃法案》,这两个法案主要目的是消除教育歧视、保障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异,虽然是面对所有青少年儿童的,但是对青少年运动员教育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年国会通过了《不通过不许参与法案》,即不通过规定教育标准的学生不允许参加体育、音乐等方面活动,该法案对保障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美国青少年体育法制化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体育法规,其中与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相关的有:1995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分析发现,对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有较强针对性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对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与美国的法案相比,我们下发的只是指导性意见,充其量只能算作体育行政规章,其约束力远远不如法律,这是显而易见的。从实践层面来说,这两个文件多为宏观指导意见,难以据其制定统一的细化配套政策并推广全国各地,文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大。 加之,我国受“应试教育”与“金牌至上”导向的影响[1],广大学生身体锻炼难以得到保障,相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也难以得到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大为不利。我国也有体育法,但是因长时间没有修正,在现有社会经济与体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体育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当然,我国教育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等,其中涉及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有《义务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对业余训练阶段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做了硬性规定,对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尚未正式推出和美国文化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参加体育活动的性质相似的相关法规。 借鉴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法制化的治理模式,顺应国际体育事务法治化的潮流,结合我党十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新提法与新论断,首先,要树立法治体育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体育,必须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其次 ,加快我国体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把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最后,体育与教育部门要联手依法规制广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员文化教育、运动员身体健康、运动员职业转换、反兴奋剂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广大青少年体育与教育工作者的法治操控能力。2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与启示2.1美国青少年体育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据来自美国奥委会官员Claudia Guedes博士介绍,美国采取以社会为主的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美国与青少年体育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为美国卫生与公共事业部、美国教育部。其中,美国卫生与公共事业部是美国政府青少年体育最高管理机构,其隶属部门总统健康咨询委员会、体育和营养咨询委员会制定政策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促进社区、学校青少年体育项目开展,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少年体育提供资金资助。教育部则制定学校体育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开展,为学校体育项目提供资助。美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具体工作则由美国大学生体育联盟、高中体育联盟等负责组织实施。美国政府没有设立像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一样的专门机构对体育进行管理,美国政府部门管理职能仅限于: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调查,调查报告,建立大数据,颁布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开展“政”“社”合作,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美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以社会管理形态为主。主要的社会管理机构如下: 国家青少年单项联盟。包括美国青少年排球联盟、美国青少年篮球联盟、美国青少年足球联盟、美国青少年橄榄球联盟、美国青少年网球联盟、棒球小联盟等组织,主要负责青少年单项运动推广发展。 国家青少年服务组织。美国创立了很多综合性的部级青少年服务组织,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能是为青少年提供运动计划,鼓励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主要包括基督教青年会、天主教青年组织、男孩女孩俱乐部、美国男孩童子军、4H俱乐部、营火男孩女孩等。其中,基督教青年会在美国拥有2468个运动员活动场所,会员达到两千一百万人,开展的项目包括夏季奥运项目、冬季奥运项目、游戏、体能健身项目、团体项目等。 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于1888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志愿者体育组织,业余体育联盟代表美国国家参与国际体育协会各项活动,协会每年组织各级别的体育比赛。 国家单项联合会。美国奥委会下设有50余个单项联合会,每个单项协会根据行政区划设立社地方协会,由地方协会对单项俱乐部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比赛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娱乐休闲组织。美国有很多的娱乐休闲组织,其中与青少年体育工作关系较为紧密的是美国娱乐与公园协会,该协会下设8个大区,每个大区管辖若干个州,每州拥有各自分会。公园协会主要职能是保护公园环境,发展公园娱乐活动,其中,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 学校体育联盟组织。主要包括全美高中体育联盟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美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为12年,在前9年即小学与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体育兴趣,为了防止过早的专业化训练,此阶段比赛较少,但是到了高中阶段,校内校际的比赛很多,美国高中体育联盟制定中学体育竞赛规则,但是比赛计划、组织管理等工作则由各州的高中联盟分会负责。根据运动项目与代表队运动员多寡,美国大学生体育联盟分为一、二、三级,大学联盟负责美国大学运动员训练、比赛规划与组织管理工作。2.2美国青少年体育社会化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反观我国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以政府为主体的集权管理模式。我国有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机构对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管理,另外还有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专职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下设青少司专门对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工作范畴涉及各级各类体校运动员培养、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发展工作与社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等方面。在体育系统主要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为了对口管理,各省市体育局几乎都设立了青少年体育处对本省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管理;另外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省市层面分别成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除了管理专业队训练竞赛工作,项目中心也负责该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 教育部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下设体卫艺司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管理。为了对口管理,各省区市教育厅设体卫艺处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归口管理。与教育部存在业务指导关系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对各级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进行管理,同时各省市设立分会对各地区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进行管理。两个协会虽然是社团组织,但是其工作角色与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延伸,离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治理框架还有一定的距离。 借鉴美国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社会化管理模式成功经验,我国要进一步深化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牢固树立从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战略思维,彻底改变政府一家包办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被动格局,要进一步撬动学校、社区、企业、社团等机构组织的资源要素,形成社会与政府共同参与、共同管理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局面。在政府职能转变中,体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放权,逐渐退身为宏观管理角色,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工作则交给社会与市场去做,如青少年赛事审批权的开放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要加快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人才培养行业协会实体化进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及全国学生体育协会要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事社分开,构建协会对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治理框架,最终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与社会行业自治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治理体系[2]。3多元化的基础网络与启示3.1美国多元化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网络 据美国春田体育学院校长Mary-Beth Cooper博士介绍,美国精英体育人才培养金字塔结构由青少年基础参与、高中与大学阶段专项提高、职业体育与奥林匹克精英体育三个阶段组成。 美国基础参与阶段有2150万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从男孩来看,参与比例从高到低的项目为:橄榄球(40%)、篮球(40%)、棒球(24%)、足球(20%)、跑步(17%)、摔跤(10%)、游泳(9%)、网球(8%)、定向越野(5%);从女孩来看,篮球(25%)、排球(23%)、垒球(17%)、足球(17%)、跑步(17%)、游泳(12%)、网球(8%)、定向越野(4%)、曲棍球(3%)。 基督教青年会青少年运动网络。基督教青年会在美国拥有2468处运动员活动场所,会员达到2100万,开展的项目包括儿童棒球、足球、击剑、美式橄榄球、躲球游戏、高尔夫球、体操、排球、滑冰、长曲棍球、马术、投球、武术、攀岩、网球、滑雪等。基督教青年会重点发展青少年篮球计划,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篮球参与机会;儿童体质健康项目也是协会的重点项目,在全国设立了速度灵敏诊所,经常组织青少年团体活动,并提供营养与烹调知识课程。 公园和休闲青少年运动网络。美国公园和娱乐组织遍布全国,利用公园环境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体育运动休闲项目。开展的项目有冰球、陆上曲棍球、足球、网球、长曲棍球、棒球、垒球、高尔夫球、接力跑、武术、芭蕾舞、篮球田径、游泳等,公园休闲组织由地方政府资助,吸引了美国大量低收入家庭小孩参与体育活动,其中,著名的网球明星大、小威廉姆斯威就来自此组织的培养。据华盛顿哥伦比亚公园与休闲局项目经理介绍:该中心拥有67片棒球场地、130片网球场地、30个室内体育馆。开展运动项目21个,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为Pop Warner、美式橄榄球和拉拉操,所有运动项目的目标是提高青少年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健康、提高社交能力。 美国业余运动联盟青少年运动网络。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负责人马丁介绍,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是一个遍布全国的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链为:国家办公室地区办公室俱乐部志愿者,主要职能是通过培训咨询与组织比赛促进美国业余体育发展,联盟管理39个业余体育项目,同时兼管59个地区的竞技体育运动。联盟会员从2000年40万增长到2013年的64万,很多运动员交叉参加运动,有的会员每年可以参加4个项目。业余体育联盟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地方比赛、洲际比赛与全国比赛,大多数比赛在迪士尼公园举办,用以促进公园经济发展。 单项青少年运动俱乐部网络。美国奥委会下设50余个单项体育协会,其中奥运项目28个,单项协会在大区、州与地方均有分支机构,每个地方协会拥有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单项俱乐部,据统计,全国青少年单项俱乐部超过21000个。据桑塔卡拉拉游泳俱乐部经理兼总教练John Bitter介绍,美国游泳协会有59个区域分会,拥有2800个游泳俱乐部,注册运动员35万,其中有1500个俱乐部是培养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的。北加州游泳分会是全国第三大分会,拥有120个俱乐部,其中有15个是培养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的,其他俱乐部都是以兴趣培养、项目普及为主。北加州游泳分会有注册运动员17000余名。

3.2美国多元化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网络对我国的启示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我国三线队伍相当于美国的基础网络层次。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形成了完善的三线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三线业余体校生源急剧减少、办学经费短缺,很多地方的业余体校已经名存实亡。参与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青少年数量减少,全国三线注册运动员数量不超过50万,选材面不断狭窄,严重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为了缓解矛盾,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提出了学校、社会共同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相关政策,之后,“体教结合”、“网点学校”、“学校一条龙”’、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新的办训模式不断涌现,但是受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体育课得不到保障,小孩课余时间被各种培训课程被占,广大青少年儿童体育参与得不到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借鉴美国多元化的基础培养网络成功经验,我国要下大决心改革两种评价制度,一是高考评价制度,只有把身体素质也作为一项重要评价内容,才能保障青少年儿童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金字塔底座才能做强做大。二是要完善竞技体育评价制度,只要“金牌至上”评价观念[3]一天不改变,那么,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就难以彻底改善,那么大量被淘汰运动员的出路及生存压力就会与日俱增,其因果连锁反应就是选材面继续变窄。其次,借鉴美国经验,我们要培育多元化培养主体,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首当其冲的是要撬动教育系统现有资源优势,构建学校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培养网络。近年来社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了一定发展,这种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培养渠道,政府要在财税、融资等政策方面加以大力扶植,让大家一起来做强做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网络体系。最终,构建专业化、学校化、社会化三轮驱动的金字塔人才底座。4学校化的培养模式与启示4.1美国竞技后备人才的学校化培养模式 美国有高中体育联盟,高中体育联盟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高中阶段运动员培养相当于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中专阶段的培养,是专项提高的关键时期,高中运动员年龄集中在14-18岁,处于9-12年级学习阶段。据加州高中体育联盟常务主任Mr. ROGER L. BLAKE介绍:美国高中联盟共有7600000名注册运动员。美国高中联盟秋季开展的项目有:越野跑、曲棍球、美式橄榄球、高尔夫球、体操、足球、垒球、网球、排球等;冬季开展的项目有篮球、冰球、滑雪、游泳、摔跤;春季开展的项目有棒球、高尔夫球、长棍网球、足球、游泳、网球、田径。 以加州高中联盟为例,联盟共有1527所高中会员。加州高中联盟主要目标一是提高学生运动竞技能力,二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包括发展个性、尊重他人,培养责任感、同情心、公平心等。加州高中体育联盟培养了很多获终身成就奖的教练和运动员,其中包括现任加州市长。加州高中分成4个区进行比赛,在加州男生最喜欢的项目是橄榄球,女生最喜欢的项目是田径。在加州每年只有2%的高中学生能进入大学运动队继续从事体育训练,其他学生运动员则分流进入大学从事文化学习。有时高中学生运动员水平很高,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国家队,从而参加奥运会,运动能力突出的运动员也可能直接参加职业比赛。 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管美国大学体育运动,从高中升上来的运动员继续参加大学校队训练,经筛选,美国大学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数量只有410000名。美国大学体育联盟分为一、二、三级联盟。其中,一级体育联盟的大学必须赞助7个男子、7个女子项目训练,或者赞助6个男子、8个女子项目训练,而且每个赛季学校必须派出各项目男女代表队参赛;一级体育联盟运动员达170000名;二级体育联盟大学必须赞助5个男子、5个女子项目训练、或者赞助4个男子、6个女子项目训练,同样每个赛季学校必须派出各项目男女代表队参加比赛;二级体育联盟运动员为64000名;三级体育联盟大学至少赞助5个男子项目、5个女子项目训练,其中必须包括2个男子、女子团体项目,同样每个赛季学校必须派出各项目男女代表队参赛,与一、二级体育联盟相比,三级联盟学校参赛场次较少,另外学生运动员不能获得奖学金。一二级联盟学生运动员都能获得全额奖学金。三级体育联盟拥有170000余名注册运动员。在美国大学体育中,只有男子篮球与女子篮球能带来盈利,其他项目都亏钱,大学体育经费来源主要靠赞助、电视转播。美国大学有超过40万运动员进行训练,但是到了职业体育层次只有15000名运动员参加,到了奥运会国家队层次,更是只有5000余人参加。4.2美国学校化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阵地是高中。我国相对应的培养阶段是体育运动学校,属于中专,是体育系统内特有的办学形式,2001年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政策出台后,其他行业中专层次的办学基本上已经消亡,但是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我国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金牌运动员均出自体育运动学校的培养。但是近年来,体育运动学校学训矛盾突出、文化教育薄弱、学生出路狭窄、生源数量下降、体育中专办学举步维艰,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我国高中也有业余训练队,但是学生以学习为主、也不在体育系统注册,不能参加体育系统组织的比赛,运动员自然不会被输送到专业队从事专业训练,高中运动员一般通过招生优惠政策进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训练,我国从上世纪80年后期就设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制度,目前,开展训练工作的高校超过200余所,项目达30余个,但是训练水平普遍较低,从学校一条龙培养出来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因此,怎样借鉴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化培养体制优势,发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功能,以弥补体育运动学校培养渠道的不足,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重大命题。 在“体教结合” [4]深化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专业化培养模式向学校化、社会化等多元化模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目前情况下,我国200余所体育运动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务院23号文件的要求,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将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系统。从长远来看,借鉴美国成功经验,要提高普通学校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提高训练效率,逐渐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向普通学校转移,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5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但是现代生活方式使得青少年体育活动减少,肥胖、视力不良、驼背等发生率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另外,在应试教育导向下,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人格教育显得不足,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形成期,人格教育工作不容迟缓,借鉴美国经验,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与人格教育不足较为有效的做法是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用体育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用体育来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青少年体育发展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参考文献:

[1]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9.

[2]莫纪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J].法学杂志,2014(4):21-28.

[3]王镜宇.“金牌至上”毒瘤,要靠谁来割除[P].新华每日电讯,2012-07-31.

高中体育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相似技术 合理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体育项目在教材的纵的系统中和横的联系上存在基本动作相同或动作结构相似的共同规律――相似技术。尽管它们在动作外形或动作顺序上有所差别,但我们仍可根据共同之处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组织教学,以加快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更快体验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成功感,促进运动爱好与专长的形成。

一、利用同类教材的共同基本动作安排教学顺序

同一体育项目存在同类教材,同类教材显然存在共同的基本动作。只要我们以共同的基本动作作为基础,根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先后安排教学顺序、合理搭配教材,就可以达到承上启下,新旧技能的衔接和积极转移的目的。例如,体操项目的前滚翻类教材,我以前滚翻这个共同的基本动作作为基础安排教学顺序: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头手倒立前滚翻手倒立前滚翻。这样以前滚翻为基础,促使各动作内在联系更加紧密,旧动作的条件联系成为新动作的动力定型基础,学生在巩固旧动作的同时容易掌握新动作。

二、利用异类教材的相似动作结构安排教学顺序

在同一体育项目中也存在异类的教材,而异类教材也存在相似的动作结构,不同体育项目的异类教材也存在相似的动作结构。由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进度表时,可把有相似技术的两个教材安排在同一个教学阶段,起到相辅相成、触类旁通的作用,使教学工作计划和课堂教学更实用。例如,跳远的助跑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故而在跳远教学前安排加速跑显然有利于跳远的助跑。跳远和跨栏跑的最后两步的助跑节奏基本相似,倒数第二步大,最后一步小。三个教材虽然不同类型,但存在“摆动腿高抬和助跑节奏相似”的动作结构。因此,把加速跑、跨栏跑和跳远搭配在同一个教学系列中,能利用原有的相似动作结构作为新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从而促使技能的积极迁移,显然有利于三者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相似技术作为诱导练习与辅助练习

在“导入”部分应用相似技术针对性地安排同类教材或异类教材作为准备活动和辅助练习,使动作结构、节奏、强度、速度与教材的专项练习相似,达到准备活动和巩固基本技术的目的。因此,在围绕教学目标选取和组合教学内容时,教师可根据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主教材,从同类教材或异类教材的纵向或横向上选取1―2个具有相似技术动作的辅助教材作为诱导练习和辅助练习。例如,在加速跑、跨栏跑、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等教材的一系列教学中,我在“导入”部分把原地或行进间的高抬腿跑作为专门性准备活动,把助跑触不同高度的标志物作为辅助练习,把健身操作为辅助教材。强化“高抬腿”、“助跑踏跳”和健身操的“提膝吸腿”等相似动作结构的连续,既能克服人体的生理机能惰性,又能使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多样化,有利于主教材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体验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成功感。

四、利用相似技术改进教学指导

由于运动技巧形成时,条件反射是在两个信号系统相互作用下进行的,人的运动技巧是在听觉、视觉、动觉和本体感觉等的强化下实现的。因此,利用相似技术进行教学指导,能加快新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指导,主要运用以下五种方法。

1.对比综合法。

启发学生对两个相似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对比和概括,使学生区别技能间的技术细节,找出共同点和本质差别,从而形成相似的运动表象,促进技能的积极转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例如,原地侧向推铅球与滑步侧向推铅球的对比;篮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高手上篮三者的对比。

2.分拆合并法。

让学生分别完成所学技能的单个技术结构,以促进动觉表象明确化,形成分化知觉,然后及时进行各环节的连接。例如,学习手倒立前滚翻时,先让学生练习靠墙手倒立,然后进行快速或连续前滚翻练习,最后进行手倒立前滚翻的完整教学。

3.替代示范法。

让教师或体育骨干给示范相似技术的动作结构或基础动作,使学习后进生形成相似的运动表象,达到无声胜有声、触类旁通的效果。

4.替代语言法。

教师点明另一相似技术动作的要点,收到一语顿悟、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铅球的左侧支撑动作后,学习铁饼的左侧支撑时,运用语言法:“与铅球左侧支撑相似”,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动作。

5.替代纠错法。

让学生通过相似技术动作的练习,加强身体素质和薄弱技术动作,以有利于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例如,通过后蹬跑练习来改进跑时屈腿蹬地的错误;通过高抬腿、原地纵跳屈膝等素质练习改正蹲距式跳远抬腿不高的错误。

五、运用相似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促进技能的积极转移。

两个技能越巩固则越容易产生相互的积极转移,相反,则容易产生技能间的消极转移。因此,在技术、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和巩固与提高的体育教学原则。

2.发展身体素质与掌握、巩固、提高动作的技术、技能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技术、技能的积极转移。

3.创设良好的主客观环境,以促进技术、技能的积极转移。

因为,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如果缺乏自信心和兴趣,或过于紧张、恐惧,或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妨碍运动技能的迁移。

4.正确对待技能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防止把技能教学变成“训练课”和“竞技运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运动专长放在中心位置,但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多与少、高与低,动作是否规范并不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与专长,才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

总之,相似技术教学符合运动技巧、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建立在运动技能积极转移的原则上。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和归纳,大胆尝试和认真总结经验,把相似技术合理运用于教学,以加快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运动爱好与运动专长,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上一篇:国培脱产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校长跟岗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