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特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6 11:18:06

高中特色教育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特色美术教育;教育改革;美术教育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

1 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1.1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教育要与社会与时代与周围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1.2 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1.3 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2 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注重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连贯性及相关要求,并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为美术高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2.1 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2.2 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在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中,我制定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教学思路。

2.3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4 通过研究型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2.5 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能力的涵育,是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6 针对历年来美术高考课目及学生报考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法则,关注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业倾向及经验判断进行个别调整。

2.7 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和追踪记录,课业考核;等级评定,逐层推进。它不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使考核的结果能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层次目标体系。

3 以情动人,追寻“乐趣”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尤其要有力的调动学生个体,包括他们的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如: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树立榜样,群体同“乐”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这样,整个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使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2篇

一、加强教学管理,实践“以生为本”的理念

13年11月下旬,我校教师集体到普湾高中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回来后学校进行了“变构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思想就是,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本正教育,通过跟踪调查,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小组活动积极了,同时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成绩也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果表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变构教学模式得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认可。

1.规范课堂教学流程,打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先生提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我们规范课堂教学流程,摸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由温故知新模块、互动探究模块和巩固迁移模块三部分构成,主要体现学、思、辩、导、练五步教学环节。在实施“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超出新课标要求的不讲。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前10分钟用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或对预习任务进行检查,中间25分钟用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释疑学生在对新知识的理解感悟中提出的疑问,最后10分钟针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着力抓好“五个落实”:落实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落实让学生在自己表述中内化知识,落实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实践,落实让学生在概括归纳中主动探究、主动参与。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以生为本”的变构教学的研讨会,在会议中各个教研组分别发言,讲授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参与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使本真教育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以生为本” 课堂高效推进

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我校总结出以生为本变构教学模式的管理经验: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教师每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月至少面批每个学生作业一次;三个“5分钟”,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隔5分钟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1次,每节课最后5分钟交给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为加强对“变构教学”实施情况的督查,学校经常开展“教学常规管理随检”、“校长点课”等工作,切实做到:备课要“透”,课堂要“实”,教学要“活”,作业要“精”, 辅导要“细”,考核要“严”。

3.挖掘思维潜能,提升“变构教学”教学效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保持课堂有效互动,激活学生思维需要,唤醒并释放学生真情实感,训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我校数学特级教师薛春才在“变构教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教学方式,在全校得到推广。薛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缺的不是题目,而是思维;缺的不是有潜力的学生,而是能让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的老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借助学生自身的能力、内在的潜能发展其学习天性,使之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管理,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我校多措并举,加强教师管理,鼓励教师多学博览,开展教学反思,建立考核机制,以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

1.构建“专业文化校园”,提高教师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为激励教师读书,学校出资为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杂志,同时为每个教研组也征订了相应的教学资料。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设“教师阅读之窗”,规定推荐书目,同时要求教师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实践写好教育随笔,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学科研讨会、专题辩论会等形式,交流教学理念,进行思维碰撞,分享成功经验。

我们通过创建“专业文化校园”,评选“读书型”教师,拓宽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2010年我校被认定为大连市“变构教学示范校”,也为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上指明了方向。

2.倡导“教学反思”,开拓教师的教育智慧

高效课堂的教学,不是教师行为的模式化,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寻找落点,引导他们进行教学反思,根据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等,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3.明确教学要求,拓展教师课程视野

我校从2007年起对教师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即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一份优秀教案、一堂生本教学公开课、一份优秀试卷、一篇教学论文、一份教育转化案例,并将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学校三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科教师,十多位教师在省市级赛课中获一二等奖,全校每位教师均有或获奖。

三、加强学生管理,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因而,我们努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和发奋好学的“尊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力”。

1.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育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郭思乐先生说:本真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我们要求教师视生如子,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挖掘地域文化,在活动中教育感染学生

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也曾发生许多战争,留下了许多烈士的足迹。所以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我们努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把个人成长与家乡和祖国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

3. 培养良好习惯,在构建学校特色中加强养成教育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弘扬学校特色,有利于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中拓展和丰富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使全校学生都适应“以生为本“的变构教学模式,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筛选学习资料等八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改革;趋势;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3-01

一、制约我国高色化发展的问题

1.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发展特色高中至少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某个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中的协调发展,二是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特色建设。无论是前者涉及到的区域宏观规划还是微观层面学校特色的引领,都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规范与支持。实际的情况是,尽管《规划纲要》提出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也正在进行改革试点,但除北京、大连、天津等地陆续出台了有关高色化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绝大多数地市对普通高中究竟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如何办出特色,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与引领等都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与鼓励政策。

2.推广引领力度不够。体现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使文化得以外显的过程,因此,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一个长期摸索并可能途经失败的过程。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抓高色化建设,必是评估当先,紧跟其后的是罗列各种指标来评估其发展水平。当然,能够以评估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高色化建设刚起步,还缺乏一定规范的背景下。

3.特色学校的数量不多。应该说,我国高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基本都创建了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项目,但有某个特长或优势项目并不等于就是特色学校.

二、普通高色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要形成高色建设的合力。首先,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通过政策、规划等方式加强高中形态、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对高色发展进行分类指导,使得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高中教育在区域的大棋局下找准坐标。对不同地域来说,尤其要做好办学规模、服务半径、布局方位上的规划。比如北京对全市289所普通高中就构建了7类高中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分类规划,让每一所高中校找到个性化发展的方位,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生态。还比如南京所有高中按4种模式分类,即高水平综合发展高中、高水平特色发展高中、高水平普职融通高中及国际高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本地区特色高中推进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目标,并组织实施。

2.要注重教学改革。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特色学校应该也必须通过课程来形成,丰富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特色建设的主要途径。世界各国特色高中的建设也主要是通过课程尤其是加大课程的选择性来实现的。我国高中目前选修课的比例仅为19.4%。当前,高中学校要特别善于从现实出发,利用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现有的教育框架内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课程特色及特色课程建设来带动整个学校的特色发展。尤其提倡高中基于地域优势或传统优势(科技、艺术、体育)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形成科技高中、艺术高中、外语高中、人文高中、数理高中、体育高中或其他技术类见长的特色高中,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高中发展格局。

3.要加强科研力度。目前,有关高色化建设,实践领域也有些初步探索,相关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对于究竟什么是高色化,为什么要特色化以及如何实现特色化等系列问题缺乏理论的支撑与论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大资助力度,支持开展有关高色建设国内实践与国际比较的系列研究。研究至少涉及3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有关高色化本身的理论研究,包括高色化的内涵,高中学校特色的定位与类型,区域内高色化建设的规划模型设计,高色形成的内在机理、高色发展的评价体系等;二是有关高色化发展的具体实施与实践研究,主要针对当前高色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发展偏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服务实践;三是关于高色化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外关于高色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相对比较成熟,其发展的经验有哪些,如何借鉴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4.要建立健全各方面机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扩大学校办学自。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包揽一切,学校没有任何自主发展的空间,是无所谓特色发展的。当前政府要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状况,通过运用政策、标准、人事、财政等多种间接手段,引导学校实现由行政主导型发展向自主能动型发展的转变,给予高中学校、校长以及教师充分的自和发展权,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特别要扩大和尊重学校在用人、课程设置、规划教学改革、财务预算等方面的权利,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多样发展、特色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二是改革评价制度,包括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也包括将学校特色发展纳入教育管理的视野和对学校评价的框架体系之中,改变以往只以分数来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的状况。

总之,我国高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都创建了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项目,但是呢学校具有某个特长或优势项目并不等于就是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形成一般遵循“优势项目―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积累。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地区特色高中推进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目标,并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具有特色学校,为我们社会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建设我们社会国家!

参考文献:

[1]朱益明.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

[2]刘宝存,罗媛.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改革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6).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4篇

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22―02

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赋予新时期学校建设的一项任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举措。结合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实际,笔者就建设普通高色学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普通高色学校,要在认识和理解上下工夫

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普通高色发展就是追求内涵发展,建设普通高色学校就是学校通过实现某个领域的卓越,带动整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首先,从时展来看,高中教育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当前,国家提出第二次战略转移,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形成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组成的人力资源结构,这样的结构反映了人力资源强国对人才类别多样化的需求,反映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这些都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人才。可以说,高色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其次,从学校发展来看,高中教育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提出办学特色时,首先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育要提供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这就给学校提出了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加之普通高中竞争的激烈化,过去那种“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把升学作为办学唯一奋斗目标的高中教育,是难以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需要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当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具有一定的质量档次时,要与时俱进,寻找新的“生长点”,显然,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就会激活整个学校向前持续、快速发展的活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再次,从学生发展来看,高中教育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特征,高中阶段要让具有不同优势潜能和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都能受到应有的教育,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为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创造好的条件。因此,从人的发展来看,需要学校突破单一模式,创造各具特色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建设普通高色学校,要在选择和定位上下工夫

学校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纵观国内外高色学校,在学校特色的选择和定位上往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提升为学校特色;聚焦学校已有优势,提升为学校特色;分析优秀教师专长,迁移为学校特色;依照校长教育理念、治学方略,内化为学校特色;延展学校独到的课程建设,发展为学校特色等。而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质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内涵发展问题,进而积极探索学校的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道路。所以,建设普通高色学校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校特色的选择和定位要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生长点”,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现学校的优势、认识学校的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开拓和创新,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选择发展方向,使学校前进有目标,师生努力有动力,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

一是要关注普通高色建设的立足点。普通高色建设要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师日常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只有这样,才实实在在,不会流于形式。

二是要关注普通高色建设的落脚点。推进普通高色建设是普通高中办学的手段、途径,不是办学的目的,而最终目标是提高普通高中的整体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因此,检验普通高色建设成败的落脚点是要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要看学生是否享受到了高质量、高品位的教育,是否获得了全面发展。

三是要关注普通高色建设的关键点。拥有一支高素质、有个性的管理队伍和一支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普通高色学校的关键。教师是生力军,教师素质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学校特色的形成,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创建特色学校,教师必须努力成为不断学习的有特长的人,教师团队要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

四是要关注普通高色建设的核心点。普通高色办学的核心是教学改革,伴随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有利于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成长的环境里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样既体现稳定的特性,重视了积累、积淀,又要体现创新,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三、建设普通高色学校,要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工夫

学校的特色,可以说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产物,它既凝聚着本校办学传统的精华,又包含符合时代价值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学校在特色建设中,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割裂开来,或注重创新而忽视继承,或注重继承而忽视创新,而是要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任何一个特色项目的建设都与学校原有的办学优势、文化积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是移植的特色项目,也不能与本校的办学传统完全割裂开来。学校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创建文化上有特色的学校。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所在,任何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就会对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成为学校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而没有时间的延续、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就难以有学校的办学特色,那些办学特色显著的学校,往往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持续打造的结果。

因此,特色学校建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在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上有新意;既要把学校优秀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经验吸收、融合到教育特色体系中去,又要在办学措施和办学途径上有创造,不被原有教育模式所束缚,敢于开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特色不断得到发展,才能使学校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的需要。

四、建设普通高色学校,要在策略和推进上下工夫

我校继承学校办学传统以及学校管理、科研优势,从2009年起就开始创建特色学校的探索,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特色学校的理论,弄清特色学校的内涵,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价值,并按照“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步骤,制定了《张掖中学创建特色学校方案》,指导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和目标。随后多次召开特色理论研讨会、特色学校建设报告会,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纵深发展。学校采取“课题带动”策略,抓住特色学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课题为中心,建立集体合作的研究目标,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对特色学校建设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首先,诊断校情,理念引领。我们从诊断入手,充分了解校情,分析学校的过去与现在,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并与教师、专家在交流与对话中确立学校的优势,找准了学校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生长点”。同时,以理念为引领,确立“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铸造品牌形象为目标”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思路,以期经过全体师生的长期经营,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特色。

其次,确定项目,整章建制。在找准学校发展优势及发展“生长点”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厘定、辨识、对比确定了管理、科研、德育、文化四个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项目。同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规划安排,以保障特色学校打造的顺利推进。学校把特色学校创建列入三年发展规划之中,制定了《张掖中学创建特色学校方案》以及系列特色项目的具体方案及制度,计划周到、制度健全、行动落实,学校特色建设获得了坚实可靠的立足点、生长点。

再次,抓点带面,延伸放大。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先对学校办学优势进行挖掘整合,确定优势项目,然后分管理、科研、文化、德育四个项目开展研究、实践、试点,逐渐延伸放大、全面展开,从而使学校特色的发展水到渠成。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5篇

>> 课改理念下普通高色办学的思考与行动 普通高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的反思与探索 普通高中责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普通高色化办学实施策略与启示 办高品质高中:文化承创视阈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实践 普通高中“潜能引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色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对农村普通高中艺术特色教育的探索 文化视野下城市复兴理论回顾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农村普通高色办学实施思路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探究 普通高色体育文化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的分析、实践与反思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标志与路径 普通高中班级激励机制与学生发展的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2-07.

[2]高 靓.蓝带优质学校协会:造就好学校的是文化而非成绩[N].中国教育报,2008-02-25(8).

[3]张东娇.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2.

[4]操太圣.在实践场域中发现学校变革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4.

[5]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08.

[6]苏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7):12.

[7]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4.

[8]郭刚军,赵义泉.论特色教学之规定性[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36-38.

[9]田汉族,高玉英.课堂教学生活:一种教育人类学的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11.

[10]张斌贤.菲律宾和印度中小学校长培训考察研究[R].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1997:93.

[1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 等 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06.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自主招生 特色人才 特色管理 运行质态 教学管理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新一轮招生考试改革的号角,尤其“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更加引人注目,明确要求自主招生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而应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何谓“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通俗地说就是“偏才”、“怪才”和“奇才”。这类学生不适合全国统一高考的择优录取,只能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获取全国重点大学入学机会。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新形势,那种经过几个月的“特殊培训”即可让学业优秀的学生轻松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中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构建适合自主招生选拔人才所需要的高色管理运行质态,优化和提升高色管理运行态质,就成为摆在高中学校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内涵

“任何事物,不管是石头还是生物,是人类社会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可以把这个整体看做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目的性”等。将高中管理置于系统论的视角,会发现高中管理的本质是以系统信息为中介,通过系统主客体“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实现系统主体对系统客体的“调控与协调”。[1]传统的高中管理系统主体是学校管理者,随着管理人本化的推进,教师与学生也被纳入管理主体之列;管理客体则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质量监控、环境创设等,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与学所需的环境。运行质态就是指系统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由于彼此相关联、彼此相适应而保持该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的形态与态势。高中管理运行质态的优劣直接决定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实施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自主招生生源对象主要是“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从根本上说,这类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发现,更需要为这类学生提供适宜其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为适应新时期自主招生改革的需要,今后高中学校必须加强对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学生的教学与管理。高中学校针对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学生的教学管理可称之为“高色管理”,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可称为“特色学生”,指导这类学生学习的教师称为“特色教师”,高中学校为特色教师指导特色学生学习的环境称为“特色环境”,高中学校从事对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进行教学管理的专职人员则是“特色管理人员”。这样,所谓“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就是指高色管理系统内的特色管理人员、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要素内部及其特色管理人员、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等各要素之间彼此联结、彼此协同、彼此适合而维持高色管理系统动态平衡发展的形态与态势,具有人性化、民主化、开放化、特色化以及协同性、适合性、主体性等特点。

人性化特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特色学生视为正在成长的人、需要成长的人和能够成长的人,将特色教师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执教的人,由此可见,人性化特色管理的本质是尊重、信任和挚爱。民主化特色管理摒弃权威意识,充分尊重师生的发展需要,由“管人理事”转为“治事理人”,杜绝武断。开发化特色管理一方面是指管理采用“散养式”,给予师生以充分的自主发展权、主动发展权和自我选择权;另一方面是指特色管理采取对外开放的原则,吸收家长、高校专家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色化是特色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指对特色学生、特色教师、特色环境给予“特别管理”,尤其对教师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协同性特色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家长、教师、高校专家等的协同与合作,构建主体协同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协同性,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生学习共同体;适合性特色管理一方面是指提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适合度,另一方面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关系和睦、相互适合。主体性是特色管理最重要的特点,教育的本质就是挖掘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尊重“人”的发展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高色管理机制,打造高色管理运行质态,优化高色管理运行质态,对特色学生予以特色管理,对特色学生予以特色教学,为自主招生高校提供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生源,是高中学校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现代高中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色管理运行质态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强调“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求“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新一轮自主招生改革恰好为普通高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自主招生联盟的解体,根据特色学生的特色和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系统论原理和对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打造高中新的特色管理运行质态,以特色环境、特色教师来实现特色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构建起“以过程为本、未来导向的‘散养式’开拓思维”高色管理体系。

1.组建特色管理团队,明确特色学生定位

为了给自主招生高校输送具有特色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彰显高中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首先要组建特色管理团队,由一名具有特色管理潜质的校级领导来主持特色管理团队的日常运行工作。特色管理团队的组建需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特色管理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功能高效、运行和谐。主要由高中资深教师、高校专家、特色学生家长组成,同时也要选拔具有管理潜质的学生加入特色管理团队;二是民主化原则,坚持管人理事的民主化,既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特色管理团队和谐运行的本质要求。三是以过程为本原则。“以过程为本”是指以注重整个教育教学本身的“过程”管理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淡化结果”。当然,高明的管理团队所实施的管理,以目标为核心,以未来为导向,注重过程的和谐与融洽,以有效的对话为方式,唤醒师生智慧的增长,激发师生的“醒觉性与尽责感”,“从而快速地将目标变为成果”,形成特色教学体系的“核心竞争力”。[2]

组建特色管理团队之后,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特色学生进行定位。调查发现,特色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化、独特性和主体意识,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求知欲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潜质,同时也具有低情商、高敏感性甚至性情孤僻或狂放不羁等缺点。因此,对这类特色学生的定位应着眼于该类学生的“特色”,在保证其完成高中学业任务的前提下,发现并发展其学科特长,认识并发掘其创新潜质,坚持“全面+特长”的培养原则,采取与之相适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促进特色学生的特色发展。将特色学生培养成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必须依据大多特色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性、探索性、坚韧性等特点,并注意个体学生的个别特点,“将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到底,做到因性别而教、因年龄而教、因能力和情感而教”。[3]独立性是指生命个体的思维与行动不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影响与干涉,具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有较强的自信心,不盲从、有主见、不迷信权威;探索性指的是生命个体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表现为胆大心细;坚韧性是指生命个体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做事“一根筋”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不怕失败与挫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特色学生的自控性与合作性需要积极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创新人才的要求。总之,组建特色管理团队为特色学生的界定和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明确特色学生定位为寻找特色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标准。

2.寻找特色学生生源,健全特色学生档案

特色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其实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如有些孩子从小就对发明创造感兴趣,经常把玩具拆开并且能重新组装甚至改进,这时候如果父母面对孩子对玩具的“毁坏”不呵斥或制止,而是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创造欲望,这个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特色人才。因此,对于特色学生生源只能靠“寻找”,而不能靠“选拔”。因为“选拔”重在按照特定的规则挑选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寻找”重在依照一定的标准来查找适合进行特色培养的学生。寻找特色学生生源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这类学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色管理团队不但要与高校联姻,借助高校专家、学者协助寻找特色学生生源,也要与本学区内的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联结,对于特色学生的入学条件予以特殊照顾,可以模仿高校自主招生的原则与方法,高中学校也要在当地招生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于特色学生予以自主招生,为特色学生提供升入高中学校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高中学校也要与社区联姻,及时寻找并发现适合进行特色培养的社会青少年,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所有公民提供适合其发展的高中学业上的必要而有益的帮助,是现代高中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在寻找特色学生生源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给特色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要建立并健全特色学生档案:弄清特色学生标准,分清特色学生类型,记清特色学生爱好,列清特色学生家情,查清特色学生性格,摸清特色学生兴趣,搞清特色学生发展方向,等等。建立特色学生档案,旨在深入了解特色学生的基础上研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4]本着以全面发展、特色教学、个性化培养为指导思想,借鉴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成功的做法,研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还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符合本校实际,二是科学地安排理论、实践、自学之间的课时比例,三是课程安排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未来特色人才比普通人才具有更强的“研发能力或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更强的可塑性,适应面更广”,因此,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应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5]可见,健全特色学生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为培养特色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也是实施特色教学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3.遴选特色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从事高色学生培养的特色教师,除了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之外,还应有一些特殊素质:一是热爱从事特色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善于指导特色学生从事特色学习;二是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最后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能够深入了解并满足特色学生的心理需求;三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胜任所从事的指导特色学生的学科教学工作;四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促进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认真负责,与特色学生、同事保持良好的协同效应;五是具有特色气质和特色能力,只有特色教师才能培育养成特色学生。高中学校对于特色教师的遴选,应当据此组建特色教师团队。同时,还要推行全员育人制,试行动态发展性导师轮流制,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管理风格。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开放的合作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为活跃的两大因素。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适合度,是衡量教学适合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而提高师生适合度的关键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应明确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协商性共生合作关系。其次,要深入理解支配师生关系的内在动因,师生交互作用是否处于动态平衡发展状态是支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内在动因。而“需要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点,信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前提,平衡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共赢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目标”,“师生通过以需要为基点、以信任为前提、以平衡为关键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6]最后,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唤醒者、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师生交互作用、交互影响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尤其在实施特色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尊重特色学生的独立人格,遵循特色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动态生成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随机生成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心存感恩的真挚的情感、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和高尚的师德去“征服”特色学生、去“感化”特色学生、去“促进”特色学生的发展。

4.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创建特色教学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中学校规模的扩大,“同一年级的班级增多,为了加强管理,学校出现了‘年级组’”,“年级组的出现,取代了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年级组工作与教研组工作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冲突”。[7]时至今日,高中学校普遍采用以年级为实体的组织管理形式,而教研组一度被边缘化,强调年级组在教育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和领导地位,显现出向“管理”要效益的强烈倾向,采行合适的方式促使年级组和教研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发展状态是当今高中学校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特色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应当由向管理要效益转为向教研要效益的轨道上来,强调教研组在推进特色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加强教研团队建设,这也是针对特色学生由特色教师实施特色教学的必然选择。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一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服务功能,淡化控制作用,为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二要优化教研团队组织结构,加强校际联结,聘请专家学者一同与教研人员对特色教学予以诊断把脉,提供教研团队的工作效能;三要转变工作运行方式,由定期举办教研会转为随机召开教学研讨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如开展学情调研分析、教情调研指导、教学问题诊断、特色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等等;四要注重对学生的“开拓思维”演练,注重特色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以提高特色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全面+特长”的特色学生为方向,遵循特色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特色学生的健康发展。

创建特色教学环境是高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特色教师对特色学生实施特色教学的重要保障。针对特色学生的管理,关键在于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作为“一种态度和选择”,“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而“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外在的关键资源,创造性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8]何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9]由此可见,创建特色教学环境,不仅要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更要推行“散养式”教育教学范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材料,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打造适合特色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

总的来说,伴随着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解散和推行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由特色管理团队会同特色教师、高校专家,根据特色学生的特点,依靠特色学生档案,参考特色学生家长和初中、小学班主任的意见,通过教育会诊,一同研制以“未来导向”为基本原则,以“全面+特长”为培养目标,对特色学生实施特色管理、予以特色教学,就能有效地促进特色学生的特色发展,也才能将高中学校引上特色化发展之路,造就将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专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今培,李学伟.系统科学发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沈军.管理教练:以成果为导向的价值管理模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 尹达,田建荣.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4] 朱健,刘巨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5).

[5] 肖洪森,陈海涛,陈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6] 尹达,田建荣.学校教育系统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7] 邱超.与年级组并存下的中学教研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31).

[8] 黄燕平,张璐.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力[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1).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7篇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刚刚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由此可见,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是一个战略性命题。因为特色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千校一面”问题的有效办法,更是提升普通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打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株洲市直高中学科基地建设扫描》,为我们解读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让每一所普通高中都办出特色、凸显个性,这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所谓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做第一,又争唯一”。近些年来,株洲市市直高中通过学科基地建设,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一流高中“既不在大,也不在全,关键在有特色,并善于把特色发挥到极致”。

株洲市率先在市直高中建设学科基地,有这样两个背景:一是株洲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企业办学曾占据城区学校的“半壁江山”。2006年前后,这些基础薄弱的企业办学陆续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如何提高其办学质量、打造其办学特色?二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种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譬如一部分老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内化为课堂教学习性与课堂教学行为,一部分新毕业的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否跟得上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形成,如何整合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等等。这两个难题成为摆在株洲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十分紧迫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市直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应运而生。

三年内投入4500万建设14个学科基地(每个学科建设一个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学校;每个学科基地确立一名可以跨学校、跨地区组织学科团队的主持人;学科基地建在哪?怎么建?一线老师说了算;学科基地不搞终身制,三年内没能有效履行学科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开发、拔尖人才培养的职责,没有起到立足本校、服务城区、辐射全市的作用,将被取消基地资格……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教育局、学校和老师三个方面创建学科基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株洲市四中的艺体特色、株洲市二中的科技创新特色、南方中学的学科特色、株洲市八中的办学思想特色、株洲市三中的教学模式特色、株洲市一中的活动特色,已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

推动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相信,如果全省各地像株洲市那样,扎扎实实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打造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必将在湖南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8篇

新年好!

2009年刚刚过去,2010年已经到来。在新一年开始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教师生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健康幸福!

回首2009,我们倍感自豪。在这一年里,我们成功创建了衡阳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在这一年里,我校被评为衡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在这一年里,我们创建湖南省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的步伐稳健有力:合唱《葡萄园夜曲》在湖南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汇演上获省一等奖并被确定送京参赛,健美操队获全国二等奖,体育健儿在全国、省、市三级比赛中都有骄人成绩;在这一年里,我们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在这一年里,有效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实施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已成为每一个二中人的共同追求。

面对2010,我们信心依旧。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教学质量:向师生要质量,实施有效教学;向常规要质量,实施科学管理;向学习要质量,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我们一定要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捍卫学校的尊严。

我们将众志成城创建湖南省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不断加强特色教育和投入,不断优化特色教育师资队伍,不断营造特色教育氛围,不断提高特色教育的质量,确保在年内挂牌为湖南省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将全面深入推进和长沙市一中的合作办学。长沙市一中是湖南顶级名校,近期,经过我们多方争取和长沙市一中的综合考察,我们已被长沙市一中确定为衡阳市城区的唯一一所合作学校,双方已签订合作协议。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长沙市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实时同步直播到我们的每一个教室,我们将享受长沙市一中的一切优质教育资源。借助长沙市一中这一品牌,我们的教育理念将得到提升,我们教师队伍将得到加强,我们的办学质量将得到提高。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9篇

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如鼓励大学在中学开设某些课程,以便为大学的某些课程和教育提供准备;也可以在特色化发展中,开设一些让有兴趣、有能力的高中生选修的高校课程,以便使拔尖创新人才有超常发展的机会;高校可以让专家到高中开讲座或开设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设计不仅支持了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的研究性学习,也会把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注入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之中。

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课程衔接能够给特色大学、行业大学和地方大学提供难得的机会。大学主动进入高中,鼓励高中的特色发展,这就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了人才培育环节的战略性盟友。尤其是地方大学,可依靠自己的地缘优势,把自己的触角渗透到高中,为地方高校开辟和建立人才来源基地。

大学衔接性介入高中评价

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课程衔接要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

目前,高等学校的录取仍然主要以高考的分数来确定,即使有一些自主招生也要由某种考试来确定。尽管引入了平时的表现、面试、校长推荐等方法,但社会对选拔公平的要求仍然使考试的权重过重。通过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改革评价方式和高考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通过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落实道德标准的权重和实施。人的道德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我们不能将这个素质变成空洞的标准,必须让其真正成为可评价的素质。既然我们一直强调“德育为先”,那么我们就要在评价和选拔过程中落实学生品德素质的评估与权重。大学衔接性介入中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减轻高考的难以承受之重,消解“一考定终身”的魔咒。高考录取时高校可以参考学生平时的成绩。

通过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譬如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特殊才能、创造力,等等。

高校帮助高色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学校可以主动出击,不仅帮助高色发展,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拔录取学生。

在社会需求的特殊人才的培养上,政府应该给学校更多的探索权利。譬如,第一,国家急需而人们又不太愿意从事的艰苦专业,如地质、探矿、石油、农业推广,在这些方面进行高考改革,给特色学校考生一定的优惠,公众应该不会有反对意见。只要签订协议,完成自己的义务,都可以到国家急需的艰苦行业为国家服务。第二,必不可少而又属于冷门的基础学科专业,如哲学、历史、天文学、考古学等,因为属于冷门且需要特殊的兴趣才能支撑持续学习的热情,这些专业也可以通过高中与高校的衔接发现人才。第三,需要特殊天赋或才能的专业,如数学、文学、艺术、体育等,这些也是能够用特殊的标准加以测定的,通过高中与高校衔接的培育与选拔也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高中特色教育范文第10篇

“特色班”成新趋势

2011年,广州启动高色课程建设工,并2012年以后的3年里进行了3次评审。全市123所高中,已经有79所学校获得不同层次的特色课程建设立项,其中2012年有9所获得重点立项,2013年有12所获得重点立项,2014年有15所获得重点立项。首届开放“特色班”招生的执信中学,以“元培计划”受到考生青睐。通过“导师+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的培养方式,进入“元培班”的学生从高中开始就有机会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此外,还有广雅中学集道德、人文、科技于一体的“博雅课程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等。江东说,广州高色课程建设重要思路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特色为引领,以课程为核心,以毕业生出口为导向”,旨在以特色课程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学校须通过5个环节实现特色班的招生,即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实施和招生,一般要通过一年组织实施和一年建设评审才能进入招生阶段。

“立项之后,学校有一年的时间组织实施特色课程建设,再参加验收。只有在验收中名列前茅的学校才能进入特色招生,并不是所有重点立项的学校都能进行特色招生。”江东说。“特色班”招生放在提前批之前作为独立招生项目。江东强调,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这个独立招生项目只能是学生选择课程,学校把填报“特色班”志愿的学生严格由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取,学校不可以选择学生。

特色班各具特色

除了执信中学、广雅中学的特色班,广东省实验中学的“南山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国防班”,都各具特色。“南山班”以著名专家钟南山名字命名,去年开始招生。该班通过与高校合作,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一名高校导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开设科技项目研究、国际英语、生涯规划、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与高校合作,让高校专家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研究中来,部分选修课由大学教授任教。人才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选拔,要求学生有某一领域的突出能力,每年计划招生30人。2013年广州有30所学校开设了特长班,淑女班、金融课、武术、皮革文化等纷纷走进课堂。

开设女生班,学生不仅学文化知识,还学家政、烹饪、缝纫、社交,并以旗袍作为校服,这是真光中学主推的“淑女教育”;花都区狮岭中学则借助狮岭的产业优势,将皮革文化引入校园;增城中新中学则引入武术教学,开设“尚武修德”课程。

“100元一次,100元二次,100元三次,成交!”将拍卖会形式引入校园,公开竞拍学校商品交易会的摊位,这一幕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上演。据悉,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实践需求,借助校园周边银行林立的优势,第十六中学在学校开设金融特色课程。“金融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理财观念,未来或在学校设立专修班、普修班分别进行实际教学。”学校教务处主任陈煦说。

一方面是特色课程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依然撇不开高考途径,两者之间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到了高三后,特色课程是否成“鸡肋”?陈煦坦言,特色课程的设置形式多样,对高三学子,学校或将安排更多实践课程,其实这是对高三生活的调剂。另一边,真光中学荀万祥校长则表示,“‘淑女教育’主推的是一种班级氛围。对于学生而言,高考只是一个点,习惯的培养却影响学生一辈子。培养她们自立自强、独特气质比高考重要。”

学生穿旗袍,上烹饪、社交、礼仪等课程,去年,真光中学香梅女班获得广州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引发社会上一些不理解的声音。经过一年建设培养,荀万祥在接受采访时淡定回应,香梅女班意在培养学生独立、自强、自爱的品质。据荀万祥透露,去年学校共招生848人,其中女生510人,通过校内面试选拔方式,最终从173名报名学生中,选出104人入读香梅女班。“我们不是做单一的性别教育,也没有封闭起来教育学生。”荀万祥坦言:相反,在女班的教育上,更突出了女生独立、自强教育,比如搬东西等重活,在一般的班级都是交给男生,在女班则要自己完成。校运会也是一样,女生都要独立完成。“经过一年教育,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超过70%的女班学生建议学妹选择香梅女班。”荀万祥介绍,香梅女班培养目标是要将她们培养成为女界之光。学校不仅引入了香港高中的课程、美国大学的课程,还和美国4所高校、香港4所女校签订协议。学校将邀请美国大学老师讲世界文化等课程,学生每个学年都有一周的时间到香港学习女校女儿秀课程。

特色班可独立招生

对于特色班,广州市教育局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学校的特色课程开设一年后,教育局在次年会对其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有可能允许学校提前招收特色班学生。”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侯静敏介绍,除了在高考录取中“受惠”,在招生中开设特色课程学校也将获优势。如2013年的特色课程,会在2014年进行评估,届时,通过评估的学校将获得提前批招生资格。同时,特色课程在高校招生中也会享受“甜头”,如广大附中开设的国防生班,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签订国防生代培协议,该班学生只要高考分数上了重本线,将获得优先入读签约学校的机会;此外,部队院校也会优先录取该校的国防班学生。

2012年,广雅、执信、广大附中、五中、增城荔城中学5所学校获得独立批招生机会,今年这一数据扩大至12所,广铁一中、二中、真光中学、象贤中学、南武中学、天河中学、三中等7所学校进入今年独立批招生。据了解,除了南武和三中暂定招生50人外,其余学校均计划招生100人,如此一来,今年7所学校在独立批或招600人。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招生原则,新生招生规模在12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可以招生2个班,即100个名学生;招生规模在12个班级以下的学校,招生1个班,即50人。

独立批次招生,意味着每个考生都有两次机会报考这些特色班。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今年已经取消择校生计划,非户籍考生同样能填报独立批学校的志愿。在录取分数线方面,参照去年的办法,各学校在独立批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不得低于该校在所在批次的投档线,如A校属于提前批招生学校,今年其在独立批招生100人,假设它在提前批的投档线为690分,那么它在独立批录取的最低分数不得低于690分。

特色班的担忧

孩子不走“特色”路,教育公平谁来保障?很多家长在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特色班”,而自己的孩子却在“原地”。看着别家的孩子得到更高质量,更优秀的课程,很多家长就会抱怨不断,担心“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家长的担心也是值得商榷的,但毕竟“特色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简单的说法就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这一面如果被放大,将来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社会的发展靠的是顶尖人才,而国家在中学阶段就开始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去发挖更多的优质人才,这种做法符合了科学的发展观。毕竟“特色班”的人才都是少数,少数人才能走这条“捷径”,而更多的学生还要通过正常的升学考试去进入好的学校,家长的担心可以“置之不理”。

“特色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位中学生就要教他们大学里甚至是研究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或者“拔苗助长”。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在形成中,在本应该感悟青春和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去冷冰冰的实验室做原理都懂的实验,这种做法不敢苟同。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担忧,对于在高一就贴上中大、实验、工学等标签,限定他们的发展太早。

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特色课程确实是普通高中的“一部好经”。从普通高中自身发展来看,它有利于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甚至能让一些“偏才”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从普通高中与大学的对接来看,特色课程建设部分实现了与高校资源的对接,有人称特色课程“旨在为高校自主招生发展方向培养人才”。但这部“好经”并不是今天才有。特色课程在示范性高中并不缺。广东省实验中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这样的学校,随手就可拿出上百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涉及各个领域,极富学校特色,但这些校本课程再有特色,也被人称为深藏巷子的老酒。如今的特色班之所以引起全城家长的关注,就在于特色课程已经跟中考招生挂钩。

上一篇:员工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平面创意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