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12 15:05:03

高中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梦想天堂

“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课堂将成为实现你梦想的天堂。”如果能让同学们带着梦想走进课堂,那课堂就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天堂了。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创建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美其名曰“开心课堂”。下面,就此谈谈一些观点。

一、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开心课堂新模式

那么,如何让学生编织梦想走进课堂,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这些梦想呢?这个不难,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为我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就可以创建出“开心课堂”的教学模式。

1、选拔选手,组建“亲友团”

“开心课堂”是属于竞赛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之前要求选拔选手。选手可以通过月考或历史阶段性考试来选拔,也可以依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筛选。总之,选手的选拔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要具有鼓励性。选手确定后,要求选手从班上剩下的同学中选择“亲朋好友”,组建自己的“亲友团”,这样,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各有所属,而且,选手的“亲友团”都是该选手的要好朋友,都是坚决支持者,这样在课堂竞赛中,他们与选手荣辱与共,参与课堂的热情也就很高了。

2、编织梦想

选手确定后,就要指导选手编织“课堂梦想”。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有许多天真烂漫的想法,如想出国旅游,想奔月,想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等等。这些想法,显然不现实,因此,它不能成为“课堂梦想”,“课堂梦想”应该是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可操作性。如“希望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带着同学们的掌声进入第二轮答题”,“能够拥有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记录下生活中开心快乐的点点滴滴”,“‘开心课堂’永远让我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等。这些“课堂梦想”的编织表达了他们小小的愿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这些“梦想”天真有趣,在课堂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快乐洒满课堂。选手的“课堂梦想”确定后,教师应将其制作成课件形式,以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这些“梦想”,这样使“梦想”具有直观性和诱惑力。

3、精心制作试题

课堂竞赛试题的选择首先要难易适中,富有挑战性,这些试题应该来源于课本,但要高于课本。其次,试题要具有多样性,试题的类型当然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但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歌曲材料,也可以是影视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历史史实,也可以以时事热点为载体。再者,既然是开心课堂,那试题的选择-还应具有趣味性。经过精心筛选的试题还应该将它们制作成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4、组织课堂,开心教学

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开心课堂”就可以登台亮相了。上课之前首先安排选手前排就坐,而其“亲友团”自然紧随其后。这样,以选手为核心,就将全班同学有条不紊地分成几组,于是选手间的竞赛也是成了各小组的竞赛了。在比赛中,可以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一张张展示出来,让选手答题,同时也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当选手答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其亲友团求助,这样可以形成选手与亲友团之间的互动,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选手连续答对三题,就可以实现一个课堂梦想。经过角逐,实现最多“课堂梦想”的那位同学为擂主,参加下一次“开心课堂”的角逐。

三、打造精品,原来历史课堂“大有可观”

“开心课堂”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试题的精选上,因此它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上。它可以是几个星期一次,或者是一个月一次。但前提是一定只要能把这堂课上好,上活,将其打造成为精品,成为历史课堂的品牌,成为学生的一个期待。

1、尊重学生愿望,体现人文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而“开心课堂”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快乐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又可以通过学习实现“课堂梦想”。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性,个性,体现了人文精神

2、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结论性内容较多,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部分老师认为历史课没有什么内容好讲,只须向学生灌输结论,他们记住该记的内容就行了。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老师们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3、推动平时历史课堂的教学

虽然开心课堂可能要每个月一次,但只要是精品,只要学生喜欢,它就能走进学生的心中,那就有很多同学的关注。他们关注自己的梦想,关注他人的梦想,关注擂主能否坐稳宝座,关注新选手会是谁,等等。而这些关注,本身就会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到历史课堂中,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就能够促进整个历史的教学。也就是说,几节的精品“开心课堂”可以辐射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起推动和带头作用。

“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课堂将成为实现你梦想的天堂。”这是一句我在“开心课堂”上提出来的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句“名言”。让同学们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这需要我们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2篇

一、历史感内涵解读

河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李振宏先生在《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这样定义和阐述历史感:“历史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整个社会风貌、心理习俗、意识形态、生存条件等汇成的时代气息,传送到史家头脑中的一个综合信息。它不是一种什么具体的意念, 而是一种综合的、模糊的,但似乎又能触摸得到的东西,是历史学家从广泛的历史资料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意境。”

根据以上专业的阐述,我认为我们获得的历史感包括历史时空感、历史敬畏感、历史眷恋感、历史认同感、历史使命感。历史感的主体是每个普通人而并不一定要是历史学家,每个人都可能有历史感,当然也可能没有,每个人获得的历史感有强弱之分,更有厚重和浅薄之别。适用历史感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的作品或者历史遗留的实体。比如我们会说司马迁有历史感,他的巨著《史记》有历史感,雄伟的长城和故宫有厚重的历史感。当然,作品或物的历史感必须要进入到人的视角才会有感受,所以说历史感是特属于人的。

二、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历史感的必要性

历史感是特属于人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可以谱写出它独特的历史画卷,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画卷是空白的,因为没有历史就没有国家、民族。任何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有他独特的道路,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历史感,因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以明智,没有历史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历史的,缺失了历史感熏陶的成长道路是黯淡无光的。

同样,历史感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课堂亦十分重要。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但当前中国的青少年一代身处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物质条件的优越以及各种思潮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对本民族国家历史感的淡漠与缺失。而历史感的缺失无论是对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要加强历史感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堂无疑是加强历史感培养的主阵地,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把青少年学生的历史感的培养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是因为历史感包含了对民族、对祖国的历史认同感,而且历史感与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脉相承。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素质。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感,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懂得肩负的历史使命,形成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三、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感的策略

国学启蒙经典《三字经》中对于如何治史有这样的论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其意为仅读史书是不够的,还要同时参考实录、十通、帝王起居注、历代奏议等具体的史料,就可以通晓古今,好像亲眼看见一样,也就不会以偏概全了。其中“若亲目”则强调了历史感的重要性,无论读史还是治史,都必须有“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的历史感。历史感从何而来?从广泛阅读历史材料,通达古往今来之史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很重视我们所说的历史感的培养的。

古人培养历史感的途径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根据以上对历史感的不成熟理解,我概括了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感的几条途径。

1.注重学生课前兴趣培养,提高针对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历史学科长期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大多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近年来清宫戏、穿越剧在各路媒体的热播及学生中的热议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并不缺乏喜欢历史题材的观众,也说明我们的观众和学生是富有历史感的。这给我们破解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感难题提供了思路:就从挖掘历史题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功夫首先要做足在课前,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历史题材的书籍、影视作品的监督与引导,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比如,教学内容中关于封建君主专制的评析,可以结合学生大多熟悉的《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热播剧来讲解。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相关影视剧或书目,再把自己的理解带回课堂,交流讨论。布置看电视剧任务的形式所达到的效果远比规定学生背几段书本文字好得多,学生对特定历史人物、事件、活动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有助于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2.加强课堂情境教学,提升有效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是概念太多、细节太少,史论太多、史实太少,充满了苍白的概念、脸谱式的人物和口号式的说教。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讲究“人性的”,也必定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应该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情境教学方法。

因为历史感具有主体亲历性的特点,历史客体本是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历史,我们就必须尽量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融入历史情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把握。学生身临其境中,可以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感悟历史。

此外,历史知识的既往性与连续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教学的形象化,尽可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场景,为培养历史感创造条件。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如让学生编写学校、某一街道或个人的历史,在历史活动中培养他们对历史既往性与连续性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3.挖掘课程资源,增强趣味性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历史课程的资源十分丰富。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感,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历史课堂这一主要教学阵地外,还要积极地走到课堂外,挖掘课程资源,大力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如指导学生写自传、家史,搜集老照片,开展历史主题的调查、采访,探寻历史古迹,书写校史、社区史,还可以进行历史小制作,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等等。通过这些极具趣味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和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很多学校的成功做法是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乡土历史”是一门很好的校本选修课,它能很好地丰富教学资源,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乡土历史是一种真正的“草根平民式”的历史,是一种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主人公的历史。乡土历史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中学生通过接受本土的如古迹遗存、风俗民情、乡亲传述等最亲切、最生活化的信息,体会个人在时间洪流与空间网络中的位置,从而感觉到历史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也都是历史中人,这就是他们所获得的历史感。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11-0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原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新课改需求为目标,对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新形势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想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就必须重视课堂教育。历史课堂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意义重大

就目前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一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导入课堂新内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掌握课堂上历史教学提问问题设置艺术,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陷入误区,或者做的是没有价值的无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有效的设计课堂问题,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毕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将问题作为作为学习动力,使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用问题来生成问题毕竟学习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就应该对历史课堂进行问题设计。

2.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方法

2.1 从主题出发设置问题。从主题出发设置历史问题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在以主题为依据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毕竟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有一个中心,教师在选择重点内容的时候,应该对每一课内容进行分析,最终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开展以主题为目标的活动。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就应该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并把握其中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民主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这一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太平天国》这一课为主,毕竟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的,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主提出问题:历史上中国农民阶级有什么特点呢?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点儿含糊,但是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提问,多少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生会参与到其中。教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讲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听讲,并从中找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讲完课程重点内容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及主要内容。学生会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归纳相应内容。

2.2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置问题。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绪很可能停留在的课前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中,就应该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相应问题,将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时,可以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课堂导入设计。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这首歌,学生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必然兴奋,会随着歌曲的节奏唱起来。在学生性情愉悦的时候,教师可以歌词为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对青花瓷是如何进行描述的,在我国古代,手工业除了青花瓷意外,还有那些?就你所知道的来谈一下。学生此时正在兴奋时期,脑中关于歌词中的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种问题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讲新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3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在对历史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素材出发进行相应设置。毕竟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外,还有其在课余时间掌握的知识,可能通过网络或是身边同学的谈论了解的事情。如果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不仅能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也能使其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这样可以将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简化成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同时也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之前,可以提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那我们现在正在享受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呢?教师以此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提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企业做一下调查,看其在经济全球化后,在生产和销售上有哪些变化?当学生经过相应调查和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对其进行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讲相关内容,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场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思考、讨论历获得历史知识的场所。教师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就应利用好历史课堂,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方法,以不断的满足学生需求。问题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释放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范小香.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J].考试周刊, 2011,(35).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构建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高中历史课是向学生讲授历史专业知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凝练的课堂教学用语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一、课堂角色互动

做好课堂互动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讲授和互动相结合,既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现代心理学研究: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要做好课堂上的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以来疲劳、厌学。历史本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要想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平时的不断积累,需要教师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信息量大,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师生双方都有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之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容易进行,而且效果倍增。如要讲到美国历史时,可以先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先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上小组探讨,这样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一手资料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

高效课堂的教师都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教师语言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呆板的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恹恹欲睡,而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语言组织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长期的积淀。课堂上只有45分钟,如何组织好这45分钟,需要教师课前备课,课堂上讲解,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背景,这种背景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在教师具备了这种文化底蕴后,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能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有了知识背景,才能在课堂上讲得出色,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45分钟的课堂展现其魅力。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素质素养的不断积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那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师,做好自己,唯有不断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深得学生的喜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要开公共课,就课前准备15分钟,听课老师很惊讶,他很平静地说:“我是用一生在准备这节课,我一直都在准备。”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是随时在准备着自己的课,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现代语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彰显个人教学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使教者乐道。

三、先进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要组织的好,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要讲述的和学生要学习的,对于教材讲解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掌握程度。研究教材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还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情。如果教师教法呆板,语言陈旧,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没有生气,学生的思维停滞,为了学习而在读书,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思绪早已到了教室的窗外。长久下来,对历史课就没了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分成小组教学,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可以采用课堂测试、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讲课等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要有一两种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用现代语境表达出来,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但要让学生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苦功夫,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学生才能沐浴在历史的海洋里自由吸收氧份。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锤炼自身的语言,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学生才能受益,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n堂教学任务。而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默现象,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

一、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具体分析

(一)农村学生的自身因素

相关调查发现,农村高中学生与城市高中学生在性格上有较大差异,城市高中学生性格相对开朗,愿意与他人沟通,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而农村高中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科学习信息,在历史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普遍会产生焦躁心理,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这也与农村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关,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较低。学生害怕给出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偏差较大,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普遍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些学生具有解答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表述不清,也会对回答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一定的照本宣科的现象。虽然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流于形式,或只在公开课上进行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也有调查显示,一堂45分钟的历史课,教师讲解的时间要占到30分钟以上。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十分不利,容易在教师单调的讲解中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习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含义,无法做到古学今用、活学活用。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师本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仍然是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控制课堂教学进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不符。而且教师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怀,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默认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这无形的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围墙,阻碍了师生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失公正的现象,通常更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都是导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

二、打破课堂沉默现象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要想打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的沉默现象,教师首先应在教学方法上作出改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丰富课堂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划分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挖掘知识。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改变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教学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教学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只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实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农村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生本教学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教师应尽快适应这一角色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核心。

(三)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师生配合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采取亲和友善的态度,注意语言、肢体动作是否得当。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历史知识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1]穆林云.农村高中艺术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J]. 英语教师,2015(10):95-96+107

[2]彭小君.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与分析[J]. 赤子(中旬),2014(18):156

[3]楼荷英.考生性格与其互动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3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交流;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

堂。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历史学习,从而高效地实现预期的历史教学目标与高效地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育学的方向。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课标的要求,并对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情况的历史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历史教学目标确定整个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课前认真准备导学案,导学案中除了要体现教学目标,还有课前预习、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的巩固练习、课后习题,并要留有课后反思等内容,上课前要求学生提前完成预习部分内容,并针对自己预习中的问题,课上认真听,并提出问题,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教学过程是关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高效学习呢?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有专家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效的历史课堂是促进每个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达到高效。它所要完成的主体是在课堂,怎样做到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自己变了,才能带动学生的转变,知识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班级以5~6人为小组,分成多个学习兴趣小组,然后根据历史教学目标,将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每个小组自己完成,在合作中学习,这样课堂气氛就变得非常活跃了。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这样,教学的主体都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肯定会先从历史书本以及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着手来解决问题,即自主学习;而组里肯定不会所有的问题都是同样的答案,这样他们组之间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即探讨交流;这个过程就与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同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探索,而老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课堂气氛虽然很好,但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呢?效果又如何呢?这个过程更重要,学生自己来展示其成果,对于简单的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的答案,就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而对于他们讨论、探讨才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相对好点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同时允许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答案,刚才仅仅是小组的讨论,现在可以变成全班的大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点拨、纠正,最好通过大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无形中就完成了历史课的任务。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用欣赏、夸奖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学生有了自信心,什么问题都是可以想办法来解决的。高效的课堂主体是学生,主体动起来、活跃起来了,高效历史课堂也就自然而然构建好了。

三、巩固练习、总结反思是完善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后,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才能知道课上的重难点是否掌握了?通过课后的练习,练习必须是在规定的时间里自己单独完成,才能知道掌握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掌握课上的知识,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过程处理得比较好,要

运用到后面的教学中;又有哪些需要再进一步推敲、设计的;在学生的讨论、回答当中又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或碰撞出哪些新的“火花”,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我们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自己,帮助自己,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这是关键、根本,更是进一步构建好高效历史课堂的必修课。

总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目标。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观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合作、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现高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7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这里的开端必须是良好的,是有利于事件发展的因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优质的导入,对于一堂新授课的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用一段精彩的导入,一方面可以达到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集中且具有目的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由于受高考的压力,高中历史课的课时安排,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导入环节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种因素,导致教师对历史课堂导入环节的漠视和忽略。为了抓紧时间,直接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这一事实,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低下,这显然不利于历史课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二、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积极看重导入环节的应用,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导入的方式,给予阐述。其一,温习导入策略。由于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着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在新授的时候,充分地对旧知识进行温习,进而激活新旧知识的关联。在学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就可以这样进行:在中法战争中,表面上清政府是没有战败,但实际上清政府战败了,法国最终达到了侵略的目的;再到后来,清政府与日本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受到全军覆灭的打击,紧接着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一系列的战争,把清政府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上,一场瓜分中国的灾难一时席卷而来。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的温习,也交代了新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学习中去。其二,典故巧妙引入策略。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进一些历史典故,可以通过对典故的讲述,进而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比如,我们接触到的“闻鸡起舞”“约法三章”“卧薪尝胆”“草木皆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这都是很好的典故故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引入这些典故,通过典故把学生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其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导入策略。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气活力。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充分引进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在导入环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的声频、视频、动画功能,能够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蒋家王朝的覆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剪辑出一些在三大战役中胜利时刻的视频,以及气势昂扬的音乐,教师通过向学生播放这些声频、视频资料,迅速抓住学生学习的激情,驱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四,谈话导入策略。在所有导入方式中,谈话导入是其中最为普通的一种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导入法进行导入,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式。当然,在谈话中,谈话的目的不在谈话的本身,而在于谈话是有所期待的。“有所期待”是我们谈话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进行中,应该积极地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内容进行谈话,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五,悬念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充分地设置一系列的悬念,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导入策略。因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悬念设计的目的有两点:一方面是可以迅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就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当然,对学生进行悬念设置,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置,且难度适中。问题设置不当,进而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但是如果太难,学生无法理解学习的内容,则又会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说:太平天国的发展,其势头本身是很迅猛的,比如在1856年的东征胜利时,其政权,就已经达到了全盛的时期。但是,在领导阶层,由于他们内部发生一件大事,导致其政权发生了急剧变法,良好的一片大好形势,突然间急转直下。那么,这件重大的事件又是哪一件呢?

三、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引用导入策略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灵活地运用导入策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驱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良好的导入,如同良好的桥梁,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很好地建立起一种联系,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良好的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准备动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导入环节给予正确地重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在灵活而恰当地使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策略,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入,该导入哪个地方,也应该明白。同时导入也要量力而为,注意对时间的控制以及逻辑上的连贯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导入策略,如温习导入策略、典故巧妙引入策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导入策略、谈话导入策略及悬念导入策略等,这些策略尽管不一样,其形式各异,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由休息状态转变为学习状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积极地应用优质的导学策略,才能够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来自于《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8篇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以教师讲为中心,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为适应新课改需要,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在不断探索,基于问题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既获得了生成性知识,锻炼了能力,又使得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关键词:

问题中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仅要为学生们讲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要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并发表见解,这样才能够培养高素质水平的高中生。

1.布置预习任务,课前先预习

为了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讲解前要为学生们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前先预习。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问题教学法也就能够在课堂当中得到更好的实施。同时在学生们预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求他们从中寻找发现的问题,在巡视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解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要寻找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要求学生们能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找出与文本当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好能够提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其次在高中历史课本当中,很多资料是没有涉及的,这就要求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多读史料,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学会用历史思维来分析甚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学陆和台湾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是否知道大陆和台湾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中发生过哪些故事,让爷爷奶奶为自己讲述历史史实。然后,教师还要让学生们自己搜集对大陆和台湾有影响的历史事件的图片,再结合教材中已有知识适当取舍并加以整理,最后,再网上搜索时事材料结合当前大陆和台湾的局势,进一步预想以后海峡两岸的关系走向,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2.合理设置问题,课上多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当中如果基于问题为中心,那么问题设置是实施问题教学方法的核心。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合理的为学生们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首先问题设计应该有指向性。也就是说每个问题要针对至少一个知识点。问题源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有能够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时刻围绕重点,让学生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牢靠的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西周的宗法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宗法制的定义你觉得它与分封制有何关系?这种问题都对照课本当中的基础知识点,会让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回想课本当中的基础知识,从而巩固基础知识。其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整体性。问题设计的整体性是指要能够将相似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讲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时候,关于西周分封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已学知识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再想象如果自己作为周王,如何有效的统治管理国家,如何分封土地,在分封的过程当中会有哪些问题会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有说明了什么?这样一个整体的问题有内在的关联性,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西周分封制。最好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们作为一个历史的探索者与研究者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比如在讲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课后,可让学生思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有何联系?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对旧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从横向了解历史轨迹及其之间的联系。

3.反思历史事件,课后会总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们反思历史事件,学会课后总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在宏观角度上能够温习课堂当中学习的历史知识,构建学习框架,以便日后的复习。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问某个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整体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们通过回想课堂当中讲解的内容知识点,对于刚刚学习的知识有所巩固。其次,在温习知识点之后,教师要为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是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进行升华。比如在讲完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前日本首相高层等参拜靖国神社,对于侵略罪恶表现出冷漠麻木的态度,日本的这种嘴脸令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愤怒。请问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发学生们关注当前的时事政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并且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又能够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时事问题,更理性地看待历史与现在。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教师要在课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课前先预习;在课堂当中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思考;最后,要让学生们反思历史事件,课后学会总结。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拓展历史知识,同时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基于问题为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水平,使得学生们在备考压力下发现学习历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明明.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素养的新要求[J].黑河教育,2012(6)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53

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是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历史思维的重要学科,学习历史,会让学生们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高中历史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得到增强,因此历史教师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为了使学生们对高中历史这门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门梳理世界发展进程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中外各国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同事件发生的原因。由于每个阶段各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因而学生们需要学会区分不同事件的不同性质。高中历史学习并不像学生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也没有一些学生们预想的那么艰难,高中历史就如同一条被迷雾遮挡住的河流,历史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们去芸层层迷雾,让学生们更好地追寻河流的源头。总的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但是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还不够,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对历史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以促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为此,历史教师需要摒弃旧式的教学观念,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鼓励教学必不可少。所谓鼓励式教学,又被称为赏识教学法,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们营造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和谐的氛围当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对待历史课堂的态度也会更加端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学生们最后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学习的效果不如预想中那么明显,这个时期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本身就比较大,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如果再面对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后果,学生们的历史学习热情就很容易被降温,甚至有些学生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身为高中历史教师,无疑是非常不愿意目睹这些情况的。为了减少这些状况发生的几率,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平常的历史课堂中鼓励和表扬学生们,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课程时能够有较强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们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教师的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教师除了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承担一部分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学校里面,承担教育工作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生们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安慰,积极地帮助学生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们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才会慢慢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任何人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当学生们面对挫折时,高中历史教师不应该漠不关心,而应该关心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以使他们产生抗挫折的能力,对历史学习保持热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能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适当引用情境教学法。历史是一门大学问,高中历史只是这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的小小一隅,要想使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更加有激情,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在新课开始之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在学生们寻找问题的答案时,历史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位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在听取学生们的答案之后,历史教师可以先不说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在接下来的课堂之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一些与当时社会有关的趣味小知识,让学生们融入到春秋战国的情境中去。随着课堂讲解的深入,学生们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系,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发展程度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候正是国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了,这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又为思想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高中历史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时带着问题进入情境中去,这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水平,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

二、贯彻爱国教育

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也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大致发展规律。同时,在历史课程中贯彻爱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高中历史能够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汉唐的兴盛,清末的贫弱,都能够给人们造成深刻的印象,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都说明了落后会挨打的道理。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紧抓学生们的爱国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促使学生们形成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这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10篇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优秀的历史课程,都要具备严谨的课程设计,明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知识的适当导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以上就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点,而相应的历史细节与历史故事,则是历史课堂中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堂互动,令学生积极地参与相关的教学,从而变得会学习、有能力。这样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技巧之处。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育互动学习

高中历史课程是当下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标的引入,对原有授课模式的改革也成为了当下最引人关注的话题。随着改革的到来,高中历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改革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新的思维与模式缺乏实际操作的验证,因此难免出现漏洞。所以在课程进行之前,将所要讲授的课程进行周密的设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其中的精华,可以透过历史事件感悟到其中的意义。中学历史对学生的人格与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可见历史课程对人具有导向、控制、激励等一系列作用。因此在进行课程之前,一定要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来准备材料,才能让课堂的主题更为突出,保证课程与实际的贴切。而明确了课程目标之后,才能构建整个课堂的体系。其次准备的材料也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涵盖性,多样化的材料,可以更好更具体地刻画历史,让历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最后通过系统的教学,才能让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与准确。

二、良好的课程导入是成功的开始

学生的学习都依靠的是兴趣作为动力,在历史的学习中,很多同学都具有很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历史,而是描述历史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可以感受到那些生动形象但年代久远的历史。历史不再是书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时,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一些历史故事来导入课程。这种课程的导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平稳地由故事进入课程。而由故事导入的历史课,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为课程的展开铺平了道路,使高中的历史课程可以从容进行,学生的成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历史细节来为课堂添彩

历史是一个宏观的学科,由于年代跨度很大,所以历史的学习仅仅只是其中的关键点。这些点的学习,很难清晰地刻画历史中最真实的场景。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适当且符合历史的细节添加来刻画书中描写的历史。好的历史课,肯定要伴随着很多的历史故事,因为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只有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刻画,才能让学生更为精准地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义。而这些细节,务必要做到形象、典型,让学生可以充分地透过这些细节了解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互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与运用,因此实践是最好的办法。互动式的课堂是让学生进行交流与理解的最好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来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理解与认知是无法与团队的知识相比的。同时互动的课堂对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容易被激发出来。而学生在思想上与行为上对课堂的高度配合,也将对他们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进行学习,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引导的体现。这么做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实现自我的驱动。这种学习方法的实施一般都在学习小组中进行,通过设立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可以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而且两人或者多个人为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可以互相交流知识与学习新的,对学习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另外组成学习小组还可以起到组员之间互相监督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

六、注重课程的结尾积极调动学生思考

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被教师所忽略的,一般都是让大家看看书复习一下而已。其实这些时间如果好好利用,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比如在将要下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就本课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也是让学生重新复习课本与内容的好机会,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在课下进行其他方面的探究与学习。很多人都说好的开头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那么一个完美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

七、结语:

高中历史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必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与设计。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可以进行展现并培养,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怀可.高中历史对话式教学的课型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2004,02:122-123.

[2]周济.问题设计在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67-168.

[3]郎文涛.走出高中历史课改的误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7:116-117.

[4]姜耀祥.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36.

上一篇:灌浆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职班主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