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3 12:50:23

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实践 措施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今教育教学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化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化学教学如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

一、以探究性为主题的化学教学

为了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使得探究性实验化学教学模式迅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学生充当探寻者。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操作、决定每一个化学实验。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的规律,进而将这种规律又应用于生活,这样使得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得以学以致用。

化学课堂是化学知识传递的最好途径,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课后习题为补充,这是传统的最行之有效的化学教学模式。在经历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尝试了以演示实验为主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开放的实验性探究的改革性教学模式后,化学教学的认知水平有了提升,化学教学认识得到了升华。化学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和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高中实验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实验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应当考虑到高中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教师务必对教学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演示,并且在演示的基础上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际操作与理论讲解的差距,同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并且注重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总结。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与思以及思与行的有效结合,更好地促进实验的有效进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改革为主体的化学教学

化学这门科学,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初中化学是趣味化学,高中化学是推理性化学,大学化学才是深究性化学。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对化学有不同的认识,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终会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化学的特点。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创设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够深刻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相对传统意义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大大的提高。改革就是应当摒弃旧有的缺点,全面地革新教学模式,全面地将高中化学推上一个新的阶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基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力求生动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枯燥乏味的知识通俗化、形象化,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有效地借助诸如多媒体之类的工具来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例如,在讲授“酸雨的危害”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不良影响的视频或者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酸雨,了解酸雨,并且教师应当进行相关的知识总结,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地认识以及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完善实验设备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教学资源有着特别的要求,尤其是在实验设备以及教学资源方面。实验设备对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往往无法获得想要的资源,无法真正体会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快乐。

新课标要求学校完善自身的实验设备,并且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实验设备是一个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时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科研的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设计多种实验方案,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以及思维广度。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法和教学实验设备都有待改善,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是在实践中的浅显总结,希望所有高中化学教育者都落实新课程要求,为高中化学课堂的改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樊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 数理化学习,2010(12).

[2]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45).

[3]马晓青.论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J]. 数理化学习,2010(9).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无不深思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学生又在新课程下怎样去“学”?现结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应如何更好地去开展。

一、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二、寓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及时转变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制定教学方案,不要拘泥于教材,要“低起点,小步伐”。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设置实验或问题来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扮演课堂的主角。教学中相应地加强直观教学,就是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媒体组织教学。教师除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外,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进行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污染时,可播放现实生活中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及酸雨造成污染及危害等资料,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具备的环保意识。教学中还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如课本中的一些图表及科学视野的有关内容,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平

时应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信息,阅读有关资料,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指导。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参观、考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还应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使学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

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做一名开放型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结合平时教学效果,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四、开展问题教学

化学教学,其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化学问题解决是以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思想来设计教学的。它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构思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案,尝试解决化学问题。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教师的职责变成了疏通和引导,包括问题的提出其实都可以由学生通过组织讨论、开展交流来共同完成。例如,教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旧知识,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CuO和H2的反应实验来发现问题: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哪些?常用作还原剂的金属单质有哪些?开展问题教学要重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及把握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各个要素,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相关条件来提出相应的化学问题。例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对比、实验演示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测、质疑,自己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有耐心,循序渐进;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之前,要先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并规定界限;要避免把注意力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多种实验的方法,尽量提出多种方案,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实验材料的收集,开展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总之,教师因该加强高中化学中的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伯刚,马志.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困惑与建议[J].黑河教育,2009.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1.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及课时分配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高中化学课程有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即化学1.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2.强化能力训练是教学设计的宗旨

课堂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量、信息量,而重在抛砖引玉,进行能力培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习惯,获得不断自我教育、发展、提高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达到“自觉读书”的境地,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应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包括:(1)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掌握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4)培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做法

1.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因此,我制订教学目标时常会考虑以下问题:a.通过本节课要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b.同时还要巩固哪些知识?为哪些知识的学习作什么样的准备?c.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d.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不要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这样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2.教学过程的科学、高效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设计科学、高效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根本。下面是通常一节课的基本环节:

a.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如果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就会出现求知的内在动力。b.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c.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d.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e.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f.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运用以上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另外,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加强教研,提高教学艺术

不断进行教法、学法探究,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能讲课,而且要会讲课,上课时要善于根据学生表情,做出准确判断,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及时巧妙进行调整,层层设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利用知识的逻辑力量把学生推到一种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境界。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要经常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对他人的教材研究、教学经验、实验改进、学法指导、解题技巧等加以借鉴,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

4.用爱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教学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很好的落实素质教育。我校的宗旨是:把真情和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把欣慰和信心留给每一位家长。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作为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对学生充满热情,才能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尊重你、亲近你,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同时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前能对实验的进行精心的设计,就能使化学实验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性,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此可见,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如果老师愿意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探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0-01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这样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其自学信心,激发其自学乐趣。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此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3.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4.寓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5.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定:①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②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③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最后教师评定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2 开放实验室。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实验加以解决,培养实验能力。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5篇

一、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化学教学中,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差别很大,高一学生普遍感觉化学很难,如果不及时引导,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会感到特别的难,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没希望了,就会放弃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由浅入深,否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其次,对化学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很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没有重点的讲重点知识,或是把“难点”的当成了“重点”知识讲,这样会使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下降。

教学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并且两头兼顾,要掌握好平衡。教学要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课后还要因人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习能力强的要提优,学习差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潜能,制订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计划;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兴趣和潜能了解,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二、要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有多种的尝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据校情和学情的不同,要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在抓住教学大纲重点的前提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不同的教师领悟不一样的教学知识点,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起的是参考提示的作用,不再是纲领性权威文本,多样的学习和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给学生们展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很多模块,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而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高中化学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在教学中要注意注重整体把握,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与经验,通过化学实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三、要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化学实验功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熟练掌握,才能产生创新欲望和激发创新潜能。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强烈的视觉刺激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喷泉实验、钠与水反应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学科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加强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创造设计化学情景,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堂教学演示实验。不要仅仅局限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发现、探讨和解决问题。根据新教材中一些研究性课题和学生实验,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实验教学,多开展一些课堂演示小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等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现代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周密、深入地自我调节性思考。并把自己新的教学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增强自我批评和自我指导能力;有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增强,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比较系统的的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通过反思,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教学反思者,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本专业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6篇

一、严格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勇于探究的习惯、严谨实验的习惯、规范化学用语的习惯。卢梭说过:“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真理”。科学探究是贯穿于化学新课程的重要角色,化学实验探究则是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同时,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去锻炼学生是实验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学生实验或者是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实验的现象以及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该怎么样去表述出来,这为应付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化学自修课是主张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遇到不会的或者是较难的题目不是马上就去问老师或者是同学,而是应该先进行一番思考,要有自己的解题的思路,然后再和老师的思路相对比自己的有什么样的优点,又有那些缺点。即便做错了,也有很大的收获。

二、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所担任的是一班和二班的化学课的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我是从高一一直教到高三毕业。所以有很多学生比较清楚我的性格和脾气。高一时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就批评,造成很多学生看到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更有甚者一班的学生竟然送给我一个魔女的称谓,真让我大吃一惊,心里在想这样下去真不是什么好事。到了高二我就开始转变我的观点,不在对学生实行大棒政策,而改为内松外紧,平常和他们友好相处,还可以和他们玩游戏,打羽毛球等等,但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比如说上课的纪律,作业等决不能含糊。到了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认真的对待学习。尤其是二班的学生,和我非常的亲近,特别喜欢和我开玩笑,虽然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二班有几个学生对他们今年的高考成绩感到并不满意,所以他们选择了在奉节中学复读。国庆节中秋节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说:薛老师,双节快乐;甲流在流行,他们发短信说:听说奉师有了流感确诊病例,薛老师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别让流感和你太亲近了。每想到这些我的脑海中都闪现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把我看成知心的朋友,心中有一种感动更有一种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

三、多方面向优秀教师请教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刚从大学毕业,对于高中教材还不够熟悉,很难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要看书,把握书中重点难点,多向老“前辈”请教。高一时,早早起床,提前备课。请教刘正凡老师:教案是否安排合理,重难点是否抓住。每周坚持听课5节之上,高二和高三更有理化生组组长朱世保老师的谆谆教诲。平时在网上也有阅读名校教师的教学论文,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记得最清的是在高三的冲刺阶段我们从奉节中学借鉴了很多名校的有关习题,对于我有很大的提高。

四、高三教学工作应扎扎实实不能拖沓

在过去的三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的忙碌。因为在高三年级,化学进入了高中总复习的阶段。一个章节复习完了以后紧接着的就是考试,有的时候还不止一次,两次,甚至于接着就是月考。特别是对于课堂考试,我一般是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课堂考试。那么当天晚上就要把试卷批改出来,以保证明天上午课堂的讲解。由于题目复杂,数量多,学生书写不规范,所以很多个夜晚我是一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完成。当然我的幸苦也换来了学生们的抱怨,他们说每一次考试后,我们化学老师是最先打击我们的。我知道这是对于我的另一种表扬。更让我欣慰的是,通过这种课堂考试的训练,学生的做题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在高考的前夕,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这为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夯实了基础。

五、反应嗅觉灵敏及时领悟高考信息

重庆市的高考试卷采取独立命题的方式。在每年高考之前,重庆市都会采取全市统一的三次模拟考试,考试的时间分别是在当年的一月,四月和五月份,那么这三次的考试也别称之为一诊,二诊和三诊。它们是由重庆市教科院命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大型的模拟考试。所以这三次考试的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考试题的前奏,给我们一线的教师很多隐含的信息。比如说一诊试题中有关碱金属的题目,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考查的是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二诊试题中有一个选择项是关于纯碱和烧碱的区分,另外还有一道大题,那就是有关过氧化钠和金属铝的无机框图推断题;三诊试卷中曾四次出现有关氢氧化钠的性质,分别在选择题的第6,10,27题的第四小题和29题的第一小题。这三次考试都出现了碱金属这一章节的试题,并且都是有关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一些性质,所以我就推测在2009年的高考中,应该会出现有关碱金属的试题。当时我曾和我的学生戏言,2009年的高考关于碱金属要么出现一个选择题(有关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要么就会有一道大题(有关候氏制碱法和氯碱工业的),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就回来找我。当时我是凭直觉进行推断的,结果2009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26题就是有关氯碱工业的试题。这就说明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并不是不可琢磨的。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1 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1.2 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

1.3 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

2 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保持,忆是对事物的再认和回忆,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记忆上下功夫。关于记忆,我认为记是忆的基础,关键在于记。这方面,我觉得既要强调记忆得法,又不能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记忆成为积累化学基础知识的利器。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意识到记忆的复杂性、困难性,要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量让记忆远离枯燥,增强乐趣,从而降低记忆的困难度。

心理学认为,留在人记忆中的事物,依据其有无内在联系的特征,来源于两种记忆,一种是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另一种是机械识记,实际上就是死记硬背,单纯的用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化学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或谐音记忆,也不是所有知识点有内在联系。 所以我认为,化学教学中,不能偏废死记硬背。比如化学计量的物理量符号、公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空间几何构型等,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只能是死记硬背,没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提取和运用,更谈不上发挥和创造。所以在记忆中不可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将死记硬背的知识整理成专题,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布置他们背诵,并默写检查,效果非常好。如对于高中化学的常用公式、高中化学的必背化学方程式、必背电子式等都给学生印发以便背诵。

3 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

这里所说的有效知识,是相对于单纯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食而不化的虚假知识而言的,所谓有效知识,就是真正的知识,是经过融会贯通、彻底理解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手到自来的“自由出入”的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总量中有效知识的比例越大,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度也就越大,思维的内容、方式也会越丰富,智力水平会更高。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3.1 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一个人用一生的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物质全部学会,孤立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食而不化。如果通过典型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研究物质的规律,在学习其他物质时就可以按此规律在已有知识序列中嵌入新内容,这便是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比如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识后,教会学生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此规律进行迁移学习,提高能力。还比如,教会学生用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观点和规律分析化学问题。 再比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所有同一类有机物的学习。

3.2 教给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生长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这是知识迁移的更高形式之一。 如学习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后,则对干电池、蓄电池的构造原理等新知识自然会发芽、生长,电化学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可以派生出来。 再如,教会学生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则对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新知识也就会非常容易生长而成。

3.3 教会学生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可以说,对于任何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学会运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和创新实验,这也与高考考查的方向完全吻合。比如,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以研究物质的一般实验方法为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即按制备原理、分离提纯方法、元素分析、结构鉴定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一样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再如,我经常在化学解题中,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转化成实验的流程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用实验的观点和思维来理解知识、看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这样的做法,应该对于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基础心理学[M].沈阳:东北师大出版社,2007:229.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8篇

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讲其用途,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醋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

三、在习题教学中开拓思维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2.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8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机械学习上,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化学科学精神和绿色生态意识,懂得所学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以致用”。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的引入,可以将绿色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并用“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言行,这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绿色化学”的主要内涵

“绿色化学”也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环境无害化学”。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始至终都会采取污染预防措施和防治措施,以污染物的零排放为主要目标,对化学反应材料的选择也多是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从而使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科学的创新与发展。“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化学科学的应用价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化学科学教育与绿色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学生在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时,大部分容易受到高考功利思想的影响,所以对“绿色化学”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稳定的学习指导思想。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将其贯彻和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平时多针对学生开展“绿色化学”理念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转变对化学学科的传统认识,更加重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环保责任意识的养成。例如,在《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课的教学中,根据“绿色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延伸,不仅要讲一些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还要更多地涉及地热、乙醇、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学科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加快学生绿色意识的树立,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主动性。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程不仅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很多化学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现象的解释对化学实验的依赖性比较大。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也是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化学实验的教学流程更加科学,减少化学实验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的有效培养。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微格实验,即在满足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化,尽量选择使用小型的化学仪器,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进而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例如,在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时,可以本着资源节约、操作方便、低污染的微格的原则,利用少量的漂白液和稀硫酸在小号的培养皿中制取氯气,氯气直接被器皿中的溶液所吸收,避免了有害气体的直接排放,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要进一步规范化学实验流程,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因为安全意识不强、绿色化学意识缺失或不遵守实验流程而产生资源浪费、“三废”处理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发生实验事故。因此,在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实验材料,并且要及时对实验“三废”进行分解、中和、回收、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再次,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来完成一些高危实验。由于有些化学实验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实验过程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并且容易造成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此时,教师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演示性教学,不仅能够轻易达到“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实现资源的节约和“三废”问题的解决。

高中化学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 策略

一 教学目标差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维为主;且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而高中化学教育则是化学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在知识层次方面,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能力培养方面,由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迈进,思维能力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且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例1:2010年温州科学中考卷: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备“叠氮化钠”( )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 ),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____。

在(1)中,虽然初中生中没有学过叠氮化钠,也不知其分解产物,但题目已给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同学们只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在(2)中,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初中学过氮气,知道其性质稳定,钠单质的性质是高一才学习的,因此做本题时同学们不会从钠的角度思考性质,只会从氮气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较容易作答。由此可见,本题考查点侧重于理解层次。

例2: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卷: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性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________。

(2)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在本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而是提示由Na、Fe、N、O四种元素组成,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并结合定量计算推测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高中生知道生成的钠性质活泼,它与空气接触很危险,故题目又要求学生写出钠与氧化铁的反应。本题综合性很强,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仅有2本,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没有选择性和差异性。而高中化学教材共有7本,其中包括2本必修教材,即必修1与必修2,5本选修教材,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从知识层面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深广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必修1为例,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几种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几个全新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生首先将常见的物质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学习物质类别间的转换关系,紧接着是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的电离,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几乎全新的概念,并且这些内容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强,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它们成为了很多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而前两章所学内容又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如若没有学好,学生的成绩将从这里开始分化。

三 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较多的还是采用教授式的讲解方法。而且初中生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很大,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和监督。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逐渐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也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因而,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高中教师也不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

四 加强学法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于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是依赖教师。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用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在“要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高中生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进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五 结束语

上一篇:项目学习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务收支审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