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3:42:09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月31日至月2日奔赴市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旅游地理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3.07

旅游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1]。中国旅游地理学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地理学大发展中出现并获得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高等教育阶段,早在旅游地理学出现之初这门课程就在地理科学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中以必修、选修、或者主干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素质教育通识课等多种形式开设。在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2000年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要点已有所体现,但是直至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并于2004年秋季开始在38个部级实验区及个别省份进行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实验,旅游地理才作为地理七个选修模块之一第一次正式亮相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由课程本身的特性所决定,高中阶段开设旅游地理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旅游地理课程能充分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

总理2012年9月7日教师节前夕在《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认为当前教育中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这也是新时期地理教育遵循的目标。

根据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而旅游地理选修模块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智能与情感,兴趣与审美于一体。具体表现为: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旅游地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支撑其存在与发展的一些基础理论。如: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竞争理论等。其次,旅游地理是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完美结合。旅游中每一景点(观)中都蕴藏着丰富、深刻、生动的人文要素,在教学时善加利用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审美情趣和情感智慧的培养。这与当前新课标要求的地理教育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学会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提升其成为社会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一目标是完全契合的,是地理教育价值的完美体现,与地理教育发展方向一致。

二、旅游地理教学目标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相契合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表达[2]。

在新课标中,旅游地理模块基本内容涉及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等。在旅游与区域发展学习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学习和了解旅游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目标及意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这是知识的提升和技能获得的具体表现;在理解旅游规划相关理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熟悉的景区景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初步对景区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是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并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在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这一部分中,在对我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价值进行认识时,选取与学习者心理最相近的世界遗产学习介绍,如以四川省为例,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青城山和都江堰,被列入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有峨眉山—乐山大佛,选择一个跟学校地缘相近的世界遗产供学习欣赏,了解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现状,由此升腾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旅游地理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地理课程三维价值实现的过程,旅游地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相符。

三、适应于旅游地理“范式发展”的需要

国外旅游地理学自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端至今已处于成熟阶段。借鉴国外旅游地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旅游地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关的专著、论文和教材不断出版更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初见成效。但根据库恩的科学哲学“范式”理论:现阶段的中国旅游地理以国际标准衡量仍处于前范式阶段,而走向“范式”是学科成熟的表现[3]。只有继续推进旅游地理教育,为学科理论发展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旅游地理专门人才使之投入到旅游地理的实际应用研究与实践中去,才有可能今早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地理科学体系,实现向“范式”阶段的转变。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旅游地理课程不仅是实现中学课程设置与高等教育阶段课程衔接的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地理教育更好发展从而助力于旅游地理朝“范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旅游地理教学服务于中国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

21世纪,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5000多年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不仅文化底蕴深沉厚重,自然风光也瑰丽奇特。因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国旅游业发展令人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将成为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客源国。但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当所带来的旅游地破坏以及一些热门旅游景区的超负荷接待所带来的旅游资源破坏、旅游整体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要实现在21世纪实现成为亚洲旅游强国乃至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化的旅游国情,促进国民旅游素质的提高。普及旅游教育正是响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重要举措。

旅游地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发展的,旅游地理作为主要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每个中学生都是现实或潜在旅游者,通过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区域旅游资源的构成、类型与特性等自然科学知识,并对旅游成行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也有一个基本认知,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旅游爱好,提高旅游认知水平、审美的质量和旅游感受的旅游深刻程度。此外旅游地理教育还能使受教育者将旅游对象自觉放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上来,将旅游看成一种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的行为,在旅游活动中维护生态环境,做文明的旅游者,维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符合新课改下地理教育“给予学生终身有效、终身必备的工具和技能”等理念,说明了中学阶段旅游地理教学研究的展开具有实效性。

五、结语

旅游地理以一门完整的课程在高中阶段进行设置尚属先例,现今高中旅游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状态。已有的旅游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地理相关的特定方面展开研究,现阶段对旅游地理教材、教学内容及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探讨还有所欠缺,与课程发展趋势不符。在教学实践上,新课程改革自2004年起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四省区实验以来,至2010年止,全国所有省份都已实施,旅游地理作为新课改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受到重视。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包括旅游地理在内的七个选修模块的具体实施,各地可在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范围内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等择若干模块授课。如四川省在2010年开始也实行了地理新课改,但是根据该省所处地域实际情行仅选择了自然灾害与防治及环境保护这两个选修模块开设课程,因此,实际上旅游地理课程并未能在全国各省份普遍开设。此外在学校地理教育实践中,选修课程实施最主要还是受高考的影响,这使得旅游地理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定性。旅游地理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意在满足学生对其所处社会环境了解的需要并在美的体验中树立科学的资源与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对旅游地理教学展开更多的研究是促进高中地理教育价值充分体现,旅游地理学科走向成熟及中国旅游强国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15.

[2]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06).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落实完成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地理组共有14名地理老师,分三个备课组,开学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就明确了备课组长工作要求,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做到早动手,勤探讨,争取先人一步;所以,我们注重提高备课的质量,做到了发挥团体精神、集体的智慧,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落实到实处,做到了学校要求的“四定五统一”(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目标、统一主体教案、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练习)。每次备课活动都不流于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时注重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认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写出规范的课时教案,其中王婷、张维勇和侍卫松的教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案;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同时我们每节课都精心挑选练习,并对作业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状况良好;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2.加强高考研究和学业水平测试研究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认真分析高考和必修模块试题的趋向,以今年高考试题为样本,让新上过高三、没上高三的教师了解高考试题的特点,体会高考题的趋势,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

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判读、填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图象和图表分析综合地理事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包括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

3.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抓住每一节课,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堂上落实,提倡课堂前5分钟用于检测落实上节课所学知识,采取多样的方法,如默写、设问、练习检测等,尤其是默写效果比较好。强调教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当堂反馈。下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哪些地方非常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面临着新新课改的问题,尤其是老教师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换观念,付诸于教学行动,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发展还不够平衡。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一地理教学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初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当然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原因,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课堂调空能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完美。

3.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提高教研能力

俗话说的好,人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地理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强调知识的落实转变为既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将只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将单纯强调记忆转变为既强调记忆又注重思维的训练;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只重课本文字描述,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变“旁白”式解释为让学生的“感悟”、”思考”和应用等几个转变,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中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教学中尽力多搜集一些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素材。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地理教师的各项素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中的思考

1.向课上要效益,精讲精练,落实在课堂,有待强调课堂效益。

2.新教师的培养问题一定要提到日程上来,尽快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起来,要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要敢于压担子。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开眼看数学的世界—— 徐喜明

他早年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数学的爱恋日益增长。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数学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现在,他是龙城高中的中年骨干教师——徐喜明。

把数学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

徐喜明喜欢把数学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他坦言,在生活中,如果人们把遇到的每件事都当作一个数学问题来解答,不断努力地寻找原因,选择简洁而有效的方法,那么事情就会较好地解决。另外,他认为,世人都有情绪的波动,情绪不好,就易冲动行事,可是人们如果用数学的思维去审视与探究,便能更为理智地面对一切。

用数学问题解读日常生活

徐喜明很想把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展现给学生,但他深知,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是一些硬邦邦的没有情感的数字和图形。因此,他想方设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收获不一样的风景。徐喜明认为,高中数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它的抽象性,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于是,他把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用数学知识解读日常生活。

让抽象的数学不再不可捉摸

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数学已成为徐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觉得特别难。徐喜明告诉学生:面对立体图形,关键是找它的“顶梁柱”。初中学的是平面几何,高中学的是立体几何,而立体几何是如何构建的呢?其实就如同盖房子,房子需要支柱支撑,支柱支撑起来了,房子的框架就有了,而这些支柱就如同立体几何中的“顶梁柱”。只要找到“顶梁柱”(就是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垂线),那么角度和体积等问题就迎刃而解。听了他的讲解,学生觉得立体几何不再那么抽象而不可琢磨。

勤奋的数学教研组组长

徐喜明认为,学习数学就如同磨刀,需要不断打磨才会变得锋利。因此,他不仅在课上如痴如醉地教学,更在课后做大量试题。尤其是在每年高考过后,他都会把全国的20多套数学试卷完整地做一遍。已近知命之年的他,在解题速度与准确程度方面丝毫没有减弱。他说,做数学题时感觉自己仍然很年轻。

徐喜明是数学教研组组长,他与组里的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的方法,一起创建资源库,共同打造龙城高中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同样,他也将不懈地与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艺术世界,揽天下奇景于心间。

硕果颇丰的数学骨干教师

在教学的25年间,徐喜明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等荣誉称号,四次荣获“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深圳市龙岗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四次荣获“深圳市龙岗区优秀班主任”和“深圳市龙岗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说,这不仅是对他数学教学的肯定,更是对龙城学子的极大鼓舞。

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小方姐姐”

“小方姐姐”的由来

37岁的方静老师,学生们都爱叫她“小方姐姐”。面对这样的称呼,方静并没觉得有失师之尊严,反而感到亲切而温馨。2005年,30岁的方静有幸被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龙城高中”)聘为英语教师,刚进校就执教高三。由于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长相又比实际年龄显年轻,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爱学生的“干净纯粹”的心以及平易近人的性格,渐渐地,便有学生亲切地称呼她“小方姐姐”,并一直延续下来。

“小方姐姐”这一称呼折射出方静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深厚情感。2006年4月的某个晚上,方静的学生小立发来短信:“小方姐姐,要是我爸爸妈妈吵架不要我了,你就收留我吧!”小立是个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有时父母间发生一点矛盾,他就发短信给方静述说心事。当时,方静回复了几句安慰的话,从此小立对方静格外信任,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爱和方静商量。如今的小立已经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和方静的联系,且仍然称呼方静“小方姐姐”。2010年,小立和女朋友一同来看方静,并邀请方静夫妇一起喝早茶。当小立见到方静的那一刻,一声“小方姐姐”令方静感到特别幸福,她觉得这是自己作为教师的一份小小收获。

创新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方静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说:“从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目的来看,教师应成为一名雕塑家。”她认为,在雕塑家的眼里,万物都是宝,别人看不上的东西,经过雕塑家的手,便有了价值和生命,甚至成为稀世珍宝。如果学生遇到的每位教师都具有雕塑家的慧眼和因材施教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方静总是扮演着雕塑家的角色,精心雕琢着每个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方静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得益于她的“常反思”教学理念。方静认为,对英语教学来说,经常反思、反复总结、不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方静给学生讲解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诸多的生僻词汇令学生们昏昏欲睡。下课后,学生小明拦住她说:“小方姐姐,这篇课文好boring(无聊)哦。能不能讲别的?讲奥巴马?讲NBA?我特熟。”方静心想,这确实是个好建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不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吗?经过反思和总结,方静对英语教学做了一些改变:她引导学生每周观看一部中英双语电影,并写下观后感;她开设英语时事课,谈奥巴马的从政经历、论当前的金融危机、议索马里海盗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更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方静不仅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反思、反复总结、不断创新,还经常与英语界的名人大师交流学习。在“疯狂英语”的博客里就有李阳与方静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语录。

另辟蹊径、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令方静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在2012年的高考中,她所教班级的英语平均分高达131分,其中学生谢韵以总成绩70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元培班录取。

荣誉和感恩

方静自2005年进入龙城高中以来,在这个高度重视教师发展的大环境里,她如鱼得水,迅速成长。七年中,她先后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龙岗区师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七年中,她有五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如今已成为英语组教研组长。在谈到她的成长与发展时,方静感触颇深地说:“我在龙城高中的七年里,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成长与发展,这完全得益于自我超越的龙城精神,得益于学校重视教师发展的办学理念,得益于学校领导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心、爱护与支持。”

一厘米之差成就的名教师—— 宁发根

绝食,竟然是为了读书

宁发根,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荣获“全国化学竞赛园丁奖”“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奖”,现任龙城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面对今日耀眼的光环,这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二十多年的化学教师始终不忘成功背后的心酸经历,他深知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

宁发根出生在江西农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1985年,初中毕业的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但在体检过程中只因身高差了一厘米(当时身高只有1.44米)而落选。幸运的是,不久,他收到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在这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连30元的学费都交不起。经再三考虑,父母决定让他辍学。酷爱读书的宁发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说:“我抗争的方式就是‘绝食’,我整整三天没有吃饭,就是坐在那里哭。我的行为感动了亲戚和邻居,加上学校的校长亲自上门做父母的工作,最终父母改变了决定。”后来,父母向亲友借钱,终于圆了他的求学梦。三年后,他顺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就读化学系。

教学,怎一个好字了得

2003年8月,他通过招聘考试顺利进入龙城高中。在这里的近十年中,他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他的一个学生在博文中写到:“在教学中,特别是教我们班的胡大全老师和宁发根老师,讲数学和化学怎一个好字了得!”

宁发根是一位勤奋好学、不断钻研探究的教师。他说,要让学生学好,就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尝试“学案教学”,进入龙城高中后,在这个有着更开放、更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地方,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教学”——“合作讨论式”的化学教学模式逐渐成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被许多教师学习和采用。随后,在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中,宁发根又以“学案教学”为依托,创造性地提出“七段式”化学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学案为依托,依次进行考点解读——典例引路——方法点拨——巩固训练——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这七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时间。“七段式”化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龙城高中推广几年来,使全校化学高考的整体成绩逐年大幅提升。

不断探究与创新是宁发根一直坚持的教学作风。从“合作讨论式”教学到“七段式”教学,宁发根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也为“崇真尚本,自我超越”的龙城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读书,自我修炼的密码

二十多年来,读书学习一直是宁发根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他说:“读书,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更是自我修炼的密码。”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读书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走进新课程》《课堂密码》《教学与管理》等理论书籍便成为宁发根业余时间的“好朋友”。

另外,宁发根爱读书也与龙城高中浓郁的读书学习氛围密切相关。他说,“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的发展,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为此,学校不仅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各类书籍应有尽有,还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科目购买和推荐相关的图书”。他还说,“学校的一位校领导曾这样告诫我们:‘读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情怀,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读书,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升教师做人的境界、做教育的境界”。

热爱生命,热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林细红

林细红,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2003年调入龙城高中,现任该校生物教研组组长。在25年的教学历程中,他不断探究创新,始终把“热爱生命,热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作为职业信念和追求目标。

幽默风趣,贴近生活

林细红的生物课深受学生欢迎。有一个学生曾说:“林老师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听他讲课,我从来没有感觉过累。他很幽默。他总让我们感觉很轻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风趣幽默是林细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风格。他坦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这非常关键。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贴近生活是林细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另一种课堂教学风格。他说:“把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可触可见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全面发展,自主管理

谈到教学模式,林细红说,他在教学中只有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他认为,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思维,也违背教学规律。因此,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思路,灵活变通。另外,他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例如“学案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辩论法”“探究教学法”等。他认为,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生物科学的探索发展历程,在互问互答的讨论中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应变,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林细红采用以课代表为中心的班级学生学科自主管理的特色方法。通过培训课代表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教、研并重,勇于创新

作为资深教师,林细红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方面收获颇丰,他先后指导的刘莹、杨帆、李娅男等多名青年教师,如今都已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指导中,他不仅言传身教、亲力亲为,而且根据不同青年教师的特点分别指导,使其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例如,杨帆老师,他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他的教学风格就定位为风趣、干练而富有张力;又如,刘莹老师,沉稳内敛,她的教学风格就定位为典雅、亲和、细腻。

作为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林细红善于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他独立完成或指导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外,他还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全国首批新课程辅导教材的编写,创建了自己的教学网站“新课程学研网——生物”等。由他领导的生物教研组也被评为“深圳市示范教研组”。

“学会思考,学会生存”是林细红的教育格言。他说: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要创新性地进行教学探索,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把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生物学科知识的神奇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

“热爱生命,热爱学生”是林细红的执教信念。他说,作为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建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林细红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才能体验生物教学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生物学问题,生物学科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迎新课改春风的历史教研组组长—— 黄斌胜

大学毕业后,他去农村支教;悠悠十年间,他在江西担任历史教师;当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春风吹来,他落脚于深圳这座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城市,开启了教师生涯的新篇章。他就是龙城高中的历史教研组组长——黄斌胜。在学生心目中,他是最具教学特色的历史教师。

三方法——阅读教学,自主教学,口述历史

2004年,新课改在广东省试点,黄斌胜将其视为一种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新课改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历史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他首先在龙城高中做了一个关于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教学方案,并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解决历史学科上的诸多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他主张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他经常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师生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黄斌胜摸索出了口述历史的教学模式。口述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亲历、总结与反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学中适合进行口述历史教学的内容,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布置一个需要采访的主题,由学生在课下采访,收集材料,教师再将这些材料汇总,并进行认真批阅,最终将有价值的材料拿到课堂上跟全体学生一起分享。黄斌胜说,例如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就让学生去采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一辈革命者,讲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就让学生与身边的长辈交流有关的历史信息。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印象更加深刻,令历史教学更有实效。口述历史的教学模式,既激发学生去求证和体验,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发展。

两心得——“立体”历史,公民意识

有着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的黄斌胜,对于新课程标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罗列历史事件的模式,而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达到古今贯通、中外联系的新境界。平心而论,这包罗万象、妙趣横生的历史学科对高中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很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历史。另外,高中历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和理解历史知识,力求历史教学的鲜活与生动。

他还说,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使教学目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特别是有关公民意识方面的内容极具意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体到历史学科,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民族意识,使其成长为有益于国家的品质优秀、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把教学知识和教育做人密切地联系在一处,这就使历史教学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这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精神——追求进步,精益求精

黄斌胜在龙城高中奋发拼搏、迅速成长。只用两年时间,他就成为历史教研组组长,并多次参加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又过了八年,他的历史教研已然硕果累累。他说,他的成长离不开龙城精神。龙城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进步,这促使他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精益求精、超越自我。同时,让他在教学和科研上收获颇丰的是龙城高中的校报——《发展》。《发展》记载了龙城高中、教师教学的反思和经验,它是龙城高中教学精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成果只代表过去。如今,不满足于现状的黄斌胜又踏上了崭新的历史教学征程。他说,这既是让自我提升的最佳方式,也是对龙城精神的最好践行。

一位仰望天空的教师—— 罗明军

做仰望天空的教师

仰望天空就是要心怀梦想,要有目标有追求。有伽利略的“仰望天空”,才有自然科学的创立;有牛顿的“仰望天空”,才有万有引力定律;有哥白尼的“仰望天空”,才有“日心说”天体理论……罗明军说:“作为一名教师同样需要仰望天空,需要有梦想、有追求。做仰望天空的教师,教仰望天空的学生。”他认为,教师只有常常仰望天空,才能把握教育方向;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出一代真正具有“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

罗明军,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毕业当年就走上教师岗位。2004年以来执教于龙城高中,担任地理教研组组长。执教以来,他时刻不忘“仰望天空”,不忘自身的发展与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所带领的地理教研组蝉联2006年、2009年“深圳市优秀科组”,荣获“广东省天文奥赛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证书和牌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他积极转变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倡导高中地理“图式教学法”,并受到广泛关注。

教仰望天空的学生

龙城高中是广东省深圳市最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之一,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思想转变积极活跃。罗明军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有理想、有目标、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积极探索,严谨思考,成功实现教学方式的六大转变:变“纪律教育”为“目标导向”,变“复述巩固”为“模拟演示”,变“师讲生听”为“互动探究”,变“讲练结合”为“探讨交流”,变“教师总结”为“意义构建”,变“试题检测”为“自我实践”。六大转变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使学生地理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明显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经过进一步探究和总结,2010年,他又积极探索和倡导地理“图式教学法”。罗明军说,所谓“图式教学法”,即充分利用各种图形语言进行原理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图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地理教学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城高中是广东省首批部级普通示范高中,在建校伊始就投资百万配套了校园天文观测台,内有400毫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可对月亮、行星、恒星、彗星等多种天体进行观测,同时建有一座拥有现代化天象设备的天象厅。罗明军带领科组团队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天文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天文科普活动,有路边天文科普活动、天象观测活动、天文奥赛活动等。其中,路边天文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市民天文知识调查、天文知识展板介绍、指导市民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路边天文科普活动增强了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性。2009年7月22日,学校专门组织天文社团远赴武汉观测三百年一遇的天象奇观——长江日全食,活动中制作的《追寻日食靓颖,探究天文奇观》纪录片摘取了中国校园电视奖最高奖项——“金犊奖评委会大奖”。罗明军及科组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的一系列天文科普活动,既成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又作为第二课堂纳入常态化教学。

罗明军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栩栩如生,卓有成效,为践行新课程改革树立了典范。他说,国家目前虽没有把天文教学纳入考试范围,但探究天空奥秘是人人都想往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对浩瀚广袤的宇宙充满好奇和想象,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心、细心、真心—— 恽涛

有一种气质,他与生俱来;有一种情感,他难以言传;有一种付出,他无微不至。他就是2009年荣获“深圳市名班主任”称号的龙城高中教师——恽涛。当了19年班主任的他为班主任工作总结了六个字——用心、细心、真心,这就是他获得学生认可,成为“名班主任”的秘密武器。

用心教导学生

恽涛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学生应熟练地掌握。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适宜且颇丰富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分组探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理性分析、探索研究,最后师生各抒己见,彼此交流,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在恽涛看来,学习语文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文字之内涵需要领悟,而要具有较快、较强的领悟能力就必须不断阅读、大量阅读,所以语文是一门需要平日练功的学科,必须从高一就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没有修炼好阅读的功夫,那么到了高三,即使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见成效。基于此,他努力地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不断阅读、大量阅读的良好习惯。

细心抚慰学生

恽涛非常喜欢学生,他经常跟学生在一起。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爱好使他和学生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例如,他跟学生谈论电影、打羽毛球,这仿佛让他重返自己的学生时代,而学生也早已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无话不谈。

恽涛特别了解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教师的三重压力。而在高中这个极为敏感且有些叛逆的阶段,如果他们陷入某一困境,再加上人的懒惰心理,就很难重新走出来。而恽涛就是那个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细心地抚慰他们,极力引导他们走出来的人。他认为,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是最美好的事情,这种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

在恽涛所带的2012届毕业班中,学生小管曾因心理问题而屡次离家出走,其父劝说无效,找到恽涛寻求帮助。恽涛不仅和小管悉心交流,还建议其父带小管外出游玩,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消除内心的隔阂。后来,小管成功渡过了心理难关。在高考中,小管信心十足、超常发挥,最终考入中山大学。

真心帮助学生

恽涛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他希望自己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者。在2012年的高考中,恽涛的学生谢韵以700分的总成绩位列深圳市前五名,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成为龙城高中乃至龙岗区高考的一大亮点。其实,谢韵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恽涛的真心帮助密切相关。原来,谢韵爱好文学、喜欢电影,但十分反感高考作文的写作方式,认为其过于呆板、缺乏美感,她将心里的抵触表现在行动中,于是她的作文成绩直线下降。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恽涛,不仅对谢韵的心态观察入微,更积极展开行动帮助她重新认识高考作文。一方面,他与她聊文学和谈电影,从里尔克到博尔赫斯,从《罗生门》到《四百下》,在双方沟通良好、心情愉悦的基础上,恽涛从谢韵的一篇日记入手,使她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文学和电影的独到见解与高考作文并不矛盾,应该让自己的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完美体现。从此,谢韵端正了心态,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她写的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在之后的高考中,她的语文取得了125分的优异成绩。

到底是什么让恽涛这样用心、细心、真心地对待学生,把自己的一片赤诚献给龙城高中?恽涛说,在龙城高中这个敢于“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而进取的平台上,他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教育,用生命感染生命—— 李勇

“名誉利益是暂时的,职业幸福是永恒的。做幸福的老师,教快乐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追求。”这就是龙城高中教师李勇的人生格言。淡泊明志,厚德致远,应是对其教书育人风格的最好概括。

李勇,22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随后进入龙城高中。他说,龙城高中就是他的家。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也许是家的温暖、家的呵护,使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因为理解了爱的真谛,所以他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并形成自己的教育观——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游戏发挥正能量

李勇借用网络流行词“正能量”阐释了“用生命感染生命”的教育观。他说,人的内心就是个“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他的教育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正能量并赋予学生正能量,减少他们的负能量。他还说,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的心里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就愿意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会好。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大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在操场上,一听到这首儿歌,不用问,不用看,那准是李勇的班级在做游戏。在龙城高中,他的班级经常进行丢手绢这个特色游戏。通过游戏这样的集体活动,教师与学生都乐在其中,不仅增进了情感,更从中获得了正能量。

悉心关注学生的成长

李勇常说:“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事实上,他一直在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他悉心地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在龙城高中,李勇手把手培养出的学生张佳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张佳伟自幼视力低下,学习都需借助放大镜来完成。不过,这学生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李勇专门为他制订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并全力辅导张佳伟的数学,还在周末和寒暑假陪同他一起学习。最后,张佳伟不负众望,取得了全国数学联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后又以全省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全国数学冬令营,结果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作为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地教导自己的学生,这是根本,也是必经之途。在教学上,李勇推崇“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他说,教学首先要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尝试,思索探究,勇于发现,努力解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同样,李勇觉得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学会”,以教书为载体让学生达到“全人发展”。

铃声响起,学生拿着不同的学科课本,跑出教室来到各个不同的专设小课堂——这是龙城高中实验班竞赛课走班教学的一幕,李勇是班主任,同时负责数学竞赛辅导。他说,实验班除常规的课程外,每周还有九节这样的竞赛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兴趣爱好,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进行竞赛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不仅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大胆假设、踊跃表达,更提出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案,这种双向交流与探讨的教学形式,不仅促进了教与学的发展,更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开发。

李勇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在各级别的教学活动中表现较为出色,学生自然脚踏实地紧跟他的步伐,他们发自肺腑地说:“我们很享受和李老师一起学习的过程,那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李勇对学生说:“我们坚守爱的旗帜,你们勇敢地往前走,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园丁有爱,润物无声—— 罗燕

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写信是她和学生沟通的方式之一,学生写给她的信件仿佛就是她最大的财富,她因此而感到幸福。打开学生的信件,看她阅读时的高兴表情,旁人便能猜到她和学生的情感之深,那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情谊,更似家人之间的亲密。她就是龙城高中的班主任兼政治教师——罗燕。

给自己压力,迫自己成长

2006年,罗燕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就进入龙城高中。2010年,她被评选为龙岗区教坛新秀。她既年轻、爽朗、刻苦、用功,又有着一颗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执著之心。她曾郑重其事地对自己说:“人要强迫自己,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快速成长和有益发展。”正是由于这种有意识的自我鞭策和自我警醒,她才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她的真性情、敢担当、勇创新便呼之欲出。

平淡无奇事,精华在其中

班主任,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苦、累、烦的代名词。可是,年纪轻轻的罗燕进入龙城高中的第二年就当上了班主任。不过,她对班主任有独到的解读。她说:“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在与你共振,虽然有烦恼时刻,但也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一份浓浓的喜悦。因此,一个教师要是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那么其教育生涯就是不完整的。”

几年的带班历练使罗燕形成了自己的带班理念。她认为,理念是带班的先导,正确而系统的理念能将教师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经验积累,更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事情中提取精华。例如,在临近高考时,一些学生会觉得特别紧张,有的教师会耳提面命地叮嘱学生甲不要紧张、学生乙不要紧张,重复多次以后,反而会给那些本就非常紧张的学生造成更大且无形的压力。对此,罗燕会静悄悄给紧张的学生递个小纸条,巧用文字默默抚慰学生的心灵。她认为大爱无疆,教育无痕。

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沟通

当罗燕谈及与学生互动的时候,她表示自己对精神愉悦有着不懈的追求,因此她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她坚信,世界没有距离,沟通从心开始。她回忆说,刚毕业的她,对于事物追求完美,所以对学生要求较高,导致部分学生有厌烦情绪。为此,她还写了一封致全班学生的信,用文字将她的真实想法告诉学生。就这样,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悄悄开始了。慢慢地,班里学生有事都爱找她商量,她则全心全意为学生出谋划策,被学生们奉为特别知心的班主任。后来,班里学生不光有事找她,心情不好也找她聊。渐渐地,她也成了班里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独特的理念,大胆的教学

在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的同时,罗燕也是一位拥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敢于大胆教学的政治教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她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教学资源库,并告诉自己,资源库不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建立,而是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建设和完善。

在政治教学中,她坚信学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会让学生在课前做演讲,这主要培养学生把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热点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就这样,学生既熟悉了生活,又了解了国内外大事,还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分析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评论了多种社会现象,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学生的分析、评论和探讨不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向事物的本质挺进。

腾飞的起点,不断地超越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2010年上半年教育工作总结

(一)教育民生工程得到较好实施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春季全市104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实施义务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415265人,其中小学273012人、初中142253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12998人,全部为特教和初中学生。截止2010年5月31日,全市补助公用经费预算资金累计到位16888.38万元,其中中央10891.2万元,省级4644万元,地方承担1353.18万元,全市公用经费到位7814万元,到位率为46.27%。

认真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组织检查组定期对三县及我市中职学校的中职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真查阅各校的文件资料、资助对象审核、公示与审批程序、资金发放及免学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截止到2010年6月份,财政共下拨2010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389.39万元(含市属9所学校224.6万元,县属11所学校164.79万元),其中市级配套74.51万元,县级配套13.18万元都已到位。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严格按上级文件的要求,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改进助学金发放模式,实行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由拨到各校帐户改拨到市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由中心通过银行将助学金拨付到学生银行卡,保证国家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以校舍安全工程为重点的教育项目建设进展顺

1、全面启动实施校舍安全项目工程。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对全市校舍安全抗震鉴定工作进行了再自查。6月初我市的鉴定工作在省组织抽查中,全部验收合格。目前,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完成了数据采集、排查鉴定、规划编制等工作,并与11所市直学校签订了工程目标责任书,整体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2、完善三年规划,建立校安工程项目库。4月份以来,我市根据省校安办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三年规划,落实了09年、2010年年度实施计划,安排了2011的计划,按项目建设轻重缓急的排序建立了工程项目库,三类重点校舍全部安排在3年内,非重点校舍计划在5年内完成。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能有机联系,09年和10年项目实施严格遵守年度计划安排和项目库的排序。项目库已经通过省校安办的审核通过。

(三)均衡教育发展稳步推进

1、特色学校创建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蚌埠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修订)》以及小学、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五河新集中学通过了市级示范中学评估组的考核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市级示范中学;做好蚌埠二中、怀远一中申报省优秀示范高中和五河二中、固镇二中申报省示范高中工作,督促指导学校细化学校管理、深化办学内涵、规范办学行为,全面细致做好迎查工作,以学校创建为契机,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督查通报和月报制度,全面加强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各县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并定期开展本辖区内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检查。市教育局加强对假期补课和晚自习情况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晚自习和周末补课情况突击检查,对检查中部分学校存在的违规补课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上半年,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网上平台管理工作答复率100%,被省教育厅通报表彰。

3、招生管理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出台《2010年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学区划分,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全覆盖。制定印发了《2010年蚌埠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市普高招生方案,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今年,我市进一步提高计划内分解指标比例,省级示范高中拿出70%的计划内指标分配至各初级中学,并在均衡市一、二、三中生源上进行了尝试,首次进行三校联合自主招生,在初中毕业生志愿填报进行了分流指导。

4、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开展全市幼儿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推动了幼儿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强对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效益,制定并印发了《蚌埠市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2010年庆世博全国幼儿体操、游戏表演比赛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科学开展一日保教活动,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5、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并把省民生办分配的建设项目数,分解落实到县(区),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市各县区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各项目建设点不断完善留守儿童之家设备设施,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确保项目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6、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有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2009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通知》精神,市局成立督导组对县区党政干部进行督导。继续实行“教育经费倒查制度”,督促政府依法投入。由于今年各县(区)均把优秀等次作为工作目标,努力达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2010年追补教育经费达3144万元。其中,固镇县追补386万元,怀远县追补1623万元,五河县追补718万元,龙子湖区追补88万元,蚌山区追补189万元,禹会区追补16万元,淮上区追补124万元。

(四)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1、大力实施“德育提效工程”。市教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年初制订实施“德育提效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过程体验、反思实现内化、主题活动巩固的德育体系,全面落实以专题教育为重点的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届省文明城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创建工作;举行“辉煌六十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召开纪念91周年暨表彰大会和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举行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演讲比赛;与团市委、环保局联合在全市开展“绿色生活,有你有我”保护母亲河行动系列活动。开展“文明在行动,环境大整治”文明创建活动。

2、启动蚌埠市德育示范学校考评验收工作。考评验收工作成立两个考核组,分别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两家单位牵头。考核组专家按照《蚌埠市德育示范学校考评细则》的要求,对全市28家申报学校2008年以来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评。。

3、艺术教育形式多样。举办了蚌埠市创建省文明城市、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暨庆祝“六一”学生文艺调演,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优秀体育(录像)课评选并选拔优秀作品上报省厅参加评选。

4、继续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大课间活动,扎实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的创建。举办了2010年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平稳有序。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对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组织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加强对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命题、审题制度,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精心组织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五)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突出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市教育局联合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等部门于今年3月举办了2010年蚌埠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三县和市区11所中职学校共208名学生,参加了11个大项26个专业项目的技能竞赛。共评选出一等奖49名,二等奖69名,三等奖8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34名,优秀组织奖8个单位。在4月份举行的省级大赛中,我市代表队荣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总分列全省第四,一等奖数列全省第五。本次竞赛是我市历年来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中职学校良好的教学成果。

2、切实抓好中职招生工作。印制《蚌埠市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免费发给初中毕业生,蚌埠市属地的所有职业学校都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学校2010年招生计划、办学条件、招生专业、费用减免优惠政策及就业承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参加各区、县中考工作会议,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对初中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进行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优势进行宣讲,指导分流;各初中学校安排2-3个课时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分流指导。

(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1、顺利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加现场确认的方法。我市共有1049人在网上报名,经过市教育局现场确认,正式受理911人的申请,其中401人为高校应届师范类毕业生。5月中旬,市教育局组织对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510名社会人员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及专家审查,测试和审查分为高中、中专、初中、小学、幼儿园等5个层次及语文、数学、英语、机械制造等27个学科进行。经专家审查,市教育局依据教师资格认定管理系统生成的证书编号为合格教师办理了资格证书,并已全部发放到位。

2、开展了新教师招聘工作。(1)硕士研究生招聘。2010年局属学校计划招聘50名硕士研究生,应历届硕士研究生共350名报名,其中有来自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的170人,是历年来我市中学招聘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考生综合素质最好的一次。共有217名考生应考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笔试,各学科按招聘计划数1:5比例确定167名人员参加面试。各招聘学校分别组织了面试、体检和政审,共43名硕士研究生录取到局属学校任教。(2)本科层次教师招聘工作。根据市编制部门最新审批的用人计划,局属学校今年将招聘36名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师。目前已完成招聘的笔试组织工作,即将开展面试、体检和政审等工作。

3、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稳妥实施。2010年春节前,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我市各县、区经过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均已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4、市区中小学新编制重新核定分配下达。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市区中小学编制重新核定方案,市编办已经正式批复下达了市区中小学新编制。市辖各区结合新编制核定工作,进行了区属学校的布局调整;按照“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的三定标准,开展学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清理工作。

5、切实抓好“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上半年,市教育局开展“校长进入社区访问、教师进入学生家庭访问”(两进两访)活动,以开放的形式、真诚的态度践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使命,诠释育人是教师最基本、最核心职责的内涵。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综合教育网络。树立了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6、七中高中部教师分流工作全部完成。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综合考虑局属中学教师需求和2009年接收七中分流教师的数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对七中高中部14名教师进行妥善分流。截止目前,七中高中部和职业学校所有教师均已分流完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政府制订的三年分流任务。

7、慰问赴四川松潘支教教师。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从2008-2010年,我市连续三年选派教师赴安徽省对口援建的地震灾区——四川松潘县松潘中学支教,每年3人,共9人。2009年选派了蚌埠四中高中地理教师刘运良、蚌埠九中高中历史教师丁东、五河一中高中生物教师杨思想。今年5月,组成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慰问考核组,于5月底之前完成了对我市选派支教教师进行慰问和业务考核。

(七)学校安全工作扎实有力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我局在全系统开展了“安全年”活动,做到一月一主题,确保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上半年全国接连发生了多起针对学校、幼儿园学生的暴力安全事件,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深入动员,迅速开展排查行动,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保证了校园安全。

一是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实加强人防、物防,重点抓好学校门卫管理工作,同时协调驻地公安部门到校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和重点时段的巡查。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充分运用主题班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二是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进出学校人员登记,严防不法分子破坏活动。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门卫安全防范能力,市教育局为局属学校门卫统一配备了钢叉、防刺手套、橡胶棍和催泪喷射器等安全保卫工作必备的器材。三是规定学校提前开门时间,不得把提前到学校的学生关在学校大门之外,减少大批学生在学校门口滞留成群,减少安全隐患。四是加强与辖区公安机关的联系。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快安装监控设施,并与公安联网。五是在全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了安全隐患再排查再整改活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积极行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努力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教育系统自身建设有新气象

1、加强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宣传信息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蚌埠市教育系统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召开全系统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大会,与各学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宣传影响,树立了教育良好形象。

2、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市级第二批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评选工作,2010年上半年,全市有5所中小学被评为市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1所中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

3、做好政行风热线等工作,树立教育良好形象。2010年上半年共组织政行风热线广播上线5次,处理群众投诉、咨询20件,参加政行风面对面电视节目一期,受理日常群众电话投诉7起,化解了一些突出矛盾。特别是6月初完成的市纪委、市纠风办和市电视合录制的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专栏节目播出后,据市电视台专门统计,为目前同类节目收视率第一,观众反响热烈,较好的展示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良好形象。

4、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展示蚌埠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风采,教育工会组织基层工会教职工参与多次影响较大的校内文体活动外,并且注意在活动中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宣传、树立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201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推进基础教育稳步发展

1、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在各校自查整改的基础上,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成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市级特色学校创建;指导省级特色学校创建,督促指导开展省优秀示范高中以及省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促使我市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高位均衡。开展先进教务处评估认定工作,对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申报的学校进行评估认定。

2、认真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各项工作,做好2010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向社会公布全市各小学招生地段,做到地段全覆盖。严格控制择校,规范学籍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电子学籍,以校为单位建立专项招生名册,分类统计服务区内就读学生和借读生信息,保证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禁利用法定假日违规补课;严格收费管理,禁止收取与择校相关的任何费用和实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

3、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达标验收。努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定期督查考核。建立与市人大、政协工作进展通报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扎实做好涉及教育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力争全市公用经费到位率为100%。龙湖教师新村二期作为教育系统的民生工程,下半年加快建设进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下半年指导局属事业单位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正式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本单位的岗位总量,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行动态管理。岗位设置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岗位。

2、按照市人事调配的有关政策,对局属学校人事调配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局属学校编制和人员需要情况,完成2010年局属学校人事调配工作。

3、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省厅关于职称评聘的调研工作,完成2010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完成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切实加强市、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和领导,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市级统筹管理、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落实市级政府在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和统筹经费等方面的职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新突破。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现职业学校招生比去年增长5%的目标,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2、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学校类型界限,推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联合重组。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采取划转、合并、迁建等办法,力争组建若干所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上一篇:托管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