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13:25:43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 分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是高职学校在教学中的最直接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文字、文件、图片、录像、声音、软件等不同形式的资料的总和。高职档案教学管理主要的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制定学校关于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对全校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全校的各类档案和有关资料;负责编辑档案参考资料,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对全校乃至社会开放档案资源,提供利用服务,开展档案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1、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分类

1.1教学党群类档案

是上级机关颁发的关于党务工作的文件材料,校党委会、常委会、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书记校长碰头会、总支书记会、分党委书记联席会、党政中心组学习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及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校党委召开的工作会议文件材料党委工作计划、报告(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包括经验总结),党委负责同志在校内的重要讲话稿和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发言稿,反映校党委领导任职期间重要活动的有关材料,表彰奖励有关材料,党群系统启用和作废印章的文件和印模,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报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及批复,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重要执行经验介绍、调查材料、会议记录和统计表,党员申诉、复查、撤消处分形成的材料,有领导重要批示和有重要查处结果的,请示、批复、通知。

1.2教学行政类的档案

上级机关颁发的关于行政事务的文件材料,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机关领导等视察、检查本校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题词、录像、照片等)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复制件或副本,有关全校性工作的调查材料和经验总结,本校与外单位开展合作交流所形成的记录、纪要、协议等文件材料,高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的审批、管理文件材料,没有刊号的非正式出版物及各种文件汇编、规章制度汇编、论文汇编等。

1.3教务类档案

教学制度、教学改革、规定、办法、条例、总结等重要的,部门关于教学工作制发的文件材料,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的文件材料,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成果评奖材料,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及考核材料,上级机关关于学科、专业设置与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校关于学科、专业设置与实验室建设制发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介绍、新生录取名册等重要的。学生学籍变更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关于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表彰、奖励师生的文件材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学金),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报告、总结等材料,毕业生分配、就业规定、办法等重要的,学校关于教材工作制发的文件材料。自编、主编教学指导书、实习指导书、习题集和参考材料,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材料,,毕业生派遣证存根,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计划、报告、总结等材料。

1.4教学科研类档案

科研行政管理文件材料,上级有关科研工作方面的文件,科研成果管理文件材料, 科研经费管理文件材料,课题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测试、观测、调查、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含关键配方、工艺流程及综合分析材料),数据处理材料,包括计算机处理材料(如程序设计说明、框图、计划结果),配套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拷贝等,鉴定会材料(鉴定代表名单、会议记录、鉴定意见),科研成果报告表,科研成果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成果宣传媒体报导材料。

1.5教学仪器设备类档案

物质工作、设备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调查材料校仪器设备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批复、长期经费分配方案,有关仪器、设备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等开箱记录及装箱单、验收记录,索赔来往函件及结果文件技术改造和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

2、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2.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要在高职学校中加强宣传,普及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增强学院领导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提高全校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档案工作要与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2.2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本部门招生、教学、科研、设备等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并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和整理、保管、移交工作。兼职档案员应积极参加学校档案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档案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2.3加快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高职学校建设工作,对高职学校加大了教学方面的投入,建立一些的基础设施,保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配备了很多的计算机,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加快了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了不少的现代化设备,加强的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利用,采用成熟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最大的限度发挥了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作用。

2.4加强档案资料的检查

档案资料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切实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鼠、防高温、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气体“八防”工作,千方百计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高职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4,(7):33-33.

[2]王飞.高职院校院系(部)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档案管理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121-122.

[3]杨洁.规范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z1):184.

[4]田琼.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档案时空,2010,(6):38-39.

[5]张文君.浅谈如何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管理[J].职业,2012,(14):156-157.

[6]石英.浅析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和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学咨询,2010,(28):106-107.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在校长室及分管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xx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责任意识,规范常规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努力提升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建现代职教体系,在多元化办学层次基础上,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多元化、多途径的学生评价机制为着力点,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以学分制为切入点,实施有效教学。力求教学生态有明显改善,努力在省市级教学管理检查视导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对各系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做好教学管理中的巡查、抽查、专业系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二级管理系部课务的指导,做好各系课务安排、教学进度安排、调代课安排工作的检查督导,规范与课务相关的一切安排,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做好日常检查与反馈工作。继续坚持做好调代课制度、信息员制度,做好每学期的三次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布置及批改和实践教学的情况),做好一次各系的推门听课检查及反馈工作,结合提升课堂质量的系列活动。继续编写教学简报,对各系及全校的调代课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3、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加大对各系、专业团队、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指导工作。本学期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与交流。由于双桥门校区上学期刚开始使用相关表格,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表格的填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教研活动的形式,给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争取尽快让所有老师规范各类表格的填报。

4、根据本校的二级管理结构,组织教学团队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

一年一次的研讨与修订工作。由我处牵头,各系参与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工作进行梳理,对于系部和校级职责明确,理顺各级各部门责权利。对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工作流程,科学管理。将新增及修订制度按照学校规范出台。

(二)以学分制改革为引领,深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开发

1、继续做好重修课程的方案制定及执行,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重修方案,将过程性学习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在原有的评价模式基础上形成以阶段性学习及考试为主的新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双桥门校区重修工作的指导,学分清算工作的指导。

3、结合省中等职业学校学测方案与xx市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各系做好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上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专业课和文化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开设的研讨。

(三)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在多层次办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现有"3+4""5+2""3+3"五年一贯制高职、三年中专、普职融通班等多种办学层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不同层次教学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每一节课的实施情况。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

2、发挥二级管理优势,做好第一轮3+4转段考试复习迎考工作,以优秀成绩彰显我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效。加强对"3+4"班级的指导,做好13级"3+4"班转段升学工作,指导、督促各系做好转段准备工作,保证转段的顺利进行。

3、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升学、报名工作。今年普职融通将有两个校区三个合作班级参加单招考试,双桥门校区有两个单招班升学,在本学期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报名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科研素养

1、继续做好xx中专首届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学期将进行首届xx中专课题的开题工作,在上学期重点课题开题之后,进行普通课题的集体开题。为教师的教科研搭建有力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做好各级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省级第二期职业教育四个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第三期课题的申报工作。指导做好xx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滚动课题研究工作,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提升教科研水平。

3、做好校2015年度论文评比活动总结工作,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公布获奖名单,组织优秀论文在全校做交流,并推荐至《xx终身教育》杂志发表。

4、完善已有的教科研管理平台中的论文管理和课题管理功能,与学校OA办公网衔接。搭建教师科研业务管理平台,初步建立教师科研业务档案,将教师科研业务相关数据数字化归档管理。

6、进行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及相关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一年教师规范教案撰写培训,针对入职三年教师课题申报与课题研究相关培训,并组织系部对入职两年教师进行相应的技能过关考核及测试。

进行"教科研工作量"的工作调研和宣传

7、为更好的适应高职学校的发展要求,积极调研、初步形成有关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认证体系,做好教科研工作量的相应的宣传,确保下一学年度能开展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申报与认定。

(五) 进行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1、结合省、市级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工作,组织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竞赛,做好相关辅导及申报工作。

2、组织校级研究课交流活动,该项工作将与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与备课

组的优秀课例备课评比相结合。为各系各教研组搭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全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结合省市信息化大赛的赛项,在教学中继续推进网络空间教学,促使老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做好招生专业设置的调研、汇总工作,做好学校形象宣传的策划,提高生源质量,保证三年中专、五年高职、3+3中职与高职衔接、3+4中职与本科衔接及5+2高职与本科衔接等多个办学层次的招生质量。招生规模稳定保持与2015年同步。

2、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实习指导、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第一次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双区的两个系部也是第一次实行系部管理,加强系部之间的经验交流,指导各系开展就业实习工作,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工作。结合此工作,进一步开发校企合作的单位,拓展学生实习的就业面。做好五年高职的派遣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结合省联院工作,做好省就业指导、跟踪与实习管理平台的建设,数据采集使用工作。

3、学籍及单招报名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优化纸质学籍和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省、联院学籍管理系统的统一,严格依据各种规范申请表格更新每月的学籍异动表。

做好单招、注册入学、转段及专转本的报名、技能考核、体检、考试、填志愿等工作。

(七)其他工作

1、图书馆及教材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严格从正规渠道征订教材教辅,及时向师生提供教材簿本等服务,保证教学及相关教研、课外活动等正常开展。做好新书上架工作,向全体师生进行开放。结合中职及高职的要求,做好配套课务的教材征订工作。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新晨

3.6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4]鲁克成.打造你的心理优势——提升生存品位的心理训练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教育 调研 现状 对策 建议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quo strategies suggestions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 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 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4] 鲁克成.打造你的心理优势——提升生存品位的心理训练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探索;规律

一、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与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生产性、技术性、操作性特征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

一般讲,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但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职业分布做出相应调整。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对培养新生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在劳动组织结构中,非技术劳动者与技术劳动者、一般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发生了重要变化,非技术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逐步减少。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我院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准备将高职专科提升为高职本科,本文论及的就是高职本科的办学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三方面挑战:第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经过几年连续扩招,学生规模有了很大发展,整个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第三,高职院校自身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面临着沦为二流、三流大学的困境。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要参与竞争,要迈向综合性技术型院校,就必须拓宽思路,大胆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这从战略高度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这些客观现实和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指明方向。这就是以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和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诸项工作形成有机整体。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摆脱在改革中普遍面临的困境,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目前,高职教育工作重心“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已告一段落,现正进入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做强”。“做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多年来,我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并显见成效,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保持100%,成为全省就业标兵单位。

二、本科高职教育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高职专科教育提升为应用型高职本科,是一种质的飞跃。应用型本科是高职教育的较高层次,“高等性”是其定位基准,“职业性”是其鲜明特色,它既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又别于高职专科教育。与一般本科比,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征,培养的学生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能创造性应用知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与高职专科教育比,虽同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但人才要求不是同一规格,技术水准不是同一层次。高职专科人才侧重一线岗位的生产操作技术应用,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则能在一线岗位从事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职业素质更好,理论基础更厚,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能力更强,适应面更宽,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有继续攻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良好基础。

高职本科教师要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原有专科高职教学的思维模式,树立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理念。一要增强“本科意识”,增强动力,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学历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要达到本科教学的任职要求;二要增强“应用意识”,打破传统本科教学的条条框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专业管理、技术开发和研究应用能力,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有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能力。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专科高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由以教学和实践为主,向教学、实践与科研并重方向转变;由立足国内、面向全国,向兼顾培养国际化人才方向转变。面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挑战,广大教师要在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同时,大胆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本科高职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源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增强办学竞争力。

没有新目标,就没有新提升。随层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应是一线高技能应用型工程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学历层次的高等性和职业能力复合型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生产、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

(二)师资队伍达到“三师化”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教师为本,这是国家教育部治理高校的一贯方针,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争共识。一个学校初创靠校长,治校靠教授,教师是支撑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古今中外所有高校,无不把延揽人才作为学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新办高校,务必要增强人才建设的紧迫感,一定要以求贤若渴、兼容并包的胸怀,以超常的热情,付出超常的努力,采取超常的举措抢抓人才。一要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数量快速增加,职称、能力、素质要明显提升。要重视引进硕士生、博士生和各类急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二要在坚持专业教师“三员化”、公共课教师多面手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继续提升教师学历、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照“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本科教师要实现“三师化”,即专业教师要集“三师”于一身:是讲师能教好一门专业课,是实验师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实验,是工程师,能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通过课堂练兵、实验磨练和工厂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渠道,加快“三师化”建设步伐,提升“三师化”质量;新引进的专家、教授,帮助其增强应用意识,为他们创造参加工程实践的条件,促使其由理论型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转变,成为最高层次的“三师化”教师;三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养师德、铸师魂、练师功、磨师技活动,广大教师要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四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统一到应用型本科教学平台上来。

(三)大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

专业和学科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专业建设是一项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它是从教学角度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学科则是从学术角度,通过学科研究来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专业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学校实现跨越发展进程中,务必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树立专业学科建设主导意识,推进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地方院校应是当地文化的研究中心和社区发展思想库,应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源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应是当地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生力军和动力源。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要强化四个意识,即主动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改革意识。广大教师要通过研究论证,改造老专业,发展新专业,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只有如此,本科高职教育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竞争。一个教学质量低劣的学校或许在短时期内存在,但最终将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务必要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工程”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第一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工程”“三级管理,系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管理。项目申报要关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需要,严格申报程序。第三要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项目从开题到结题,是一个改革、建设、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创造新成果,积累新经验,任何项目不能申报批准就了事;第四要严格经费管理。经费属项目所有,非同于其他荣誉性奖励。学校配套资金要保证到位,奖励惩罚要泾渭分明。实施奖励要在结题之后,视其项目建设的情况据实而定。

各级领导和管理单位,要把智慧用在对教师项目申报的指导上,把精力用在项目管理上,把心思用在改革创新上,把个人功劳镌刻在项目成果上。要建立有效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质量。

(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学院自身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领导和教学单位要增强科研意识,加强领导,按照“方向明确、团队作战、强化服务、多出精品”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一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规划,明确主攻方向,规范科研管理,在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同时,重点加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二要加强对办学定位问题,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及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三师化”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实行经费倾斜,提供工作保障,力求催生一批既源于学校实践,又指导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科研成果;三要改变单打独斗局面,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对重点课题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发挥整体作战效应;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五要加强科研工作队伍建设,采取自培或引进等多种办法,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六要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六)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口畅,才能进口旺”,不断加大“一把手工程”力度,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务必理清思路,改进方法,把就业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学会就业,懂得创业,学会规划职业生涯。只有如此,才能拓宽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要突出教材的校本特色。吸取现行教材精华,编写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自编教材可分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三部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教学,力戒空泛说教,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二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艰苦创业和创业教育是本科高职教育的传家宝,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请成功校友作报告或扶持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层面,要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构建“六个结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第一,把创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第二,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第三,把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为增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把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心;第五,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第六,把创业教育与实训、实习结合,培养操作技能,发挥个性优势,展现个人特长,提高创业能力。同时让学生借实习之机,了解现代劳动,体验企业文化,开拓创业思路,孕育创业心向。

三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充分利用社会人力和智慧资源,加强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彻底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一本教材,一个老师讲到底”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就业指导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融入社会,使学生的就业思想、就业定位及职场应聘对策等,与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为就业应聘打开绿色通道。

四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订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采取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人生的美好设计,既有中长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不仅有具体措施,且有评估,备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过程,就是职业人生的模拟过程,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堂生动深刻的情境教育课。就业指导课老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组织全校性大赛,掀起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高潮,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促进优质就业,成功创业。

(七)实训基地要教、学、做融为一体

工厂化产品生产,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源泉,没有工厂化产品生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只是空谈。为实现教学、实验实训和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使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本科高职一要坚持“优化中巩固,巩固中发展”方针,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二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势,建立有条件的专业大学生创业室,实行典型引路,体验创业;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施,提升档次,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四要基地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承担专业教学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实训任务;实验中心要整建制归系管理,直接为教学服务;这将有利于教、学、做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服务功能。

(八)强化教学管理

没有规范的教学管理,就没有理想的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增强管理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学会向管理要质量:一是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实验中心、实训基地、计算机管理中心等部门与教务处的管理关系,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教学服务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坚持规范管理。各教学单位,也要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仅使整个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要加大执行力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研究,探索应用本科教学管理新经验,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四是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严格管理,严格督导,充分发挥管理与督导作用,推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水平;五是教学管理干部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善于发现新问题,不断为教学工作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教学和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1.配合主任制定好本学期经济管理系的整体工作计划

2.重点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积极落实各学科推进课改的教研培训计划,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并在期末进行总结和反思。

3.抓好本系部教师科研工作,配合科研处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4.配合主任搞好本系部各教研室的各项自身建设工作和常规业务学习,切实提高研训员的自身素质。

5.配合主任抓好本系部新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

6.配合学管主任搞好学生日常管理和德育培养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目标:1、优化原有专业,争取开辟新专业;

2、重点课程提升建设水平。

任务:1、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本学期底)

2、按高职理念建设三门重点课程,迎接中期检查。(12 月上旬)

措施:

1、设置合理的专业。从市场出发,依据人才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开发新专业,并对可行性进行论证。

2、优化老专业。目前我系现有三个专业,部分为传统的老专业,本学期我们将从课程改革着手,加大调研力度,根据社会的新变化对之进行优化,以课程的优化促进专业的优化,使老专业更加适应人才市场的新需求。

3、召开各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及相关人士,结合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我系学生的特点,修改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构建“平台”+“模块(项目)”的课程体系。在平台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强化专业特色,进行专业细分。

1 2 3

5、做好《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和《推销与谈判》三门重点课程的后期建设、检查、验收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双师素质”。

任务:1、开展优质观摩课,并进行集体研讨总结;(10月下旬)

2、派遣老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3、派遣老师带队顶岗或寒假顶岗。

措施:1、制订计划,对照落实;

2、督促鼓励老师顶岗实习。

三、常规工作

(一)教研工作

目标和任务:

1、每一位教师本期要申报一项校级课题;

2、明年准备参加职称评定的老师至少要申请一项省级课题;

3、鼓励教师争取在省市级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措施: 1、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落实到人;

2、加强教研室团队研讨。

(二)课程教学工作

措施:

1、准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辅以制作的课件和收集的音、视频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保证和提高在课堂中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2、听系内、系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 2 3(½ÓÉÏÒ³)¡¡

£¨Èý£©°à¼¶¹ÜÀí¹×÷

Ä¿±êºÍÈÎÎñ£º

¸ãºÃ°à·çѧ·ç½¨É裬Á¦ÕùÔÙÉÏÐĄ̂½×¡£

Á¦ÕùÆÀÉÏУ¼¶ÒÔÉÏÓÅÐã°à¼¯Ìå¡£

´ëÊ©£º

1¡¢¶ÔѧÉú˼Ïë¹×÷ºÍÈÕ³£¹×÷ÒªÈÈÐÄ£¬ÕÆÎÕѧÉúµÄ˼Ï붯Ïò£¬²¢¶ÔÎÊÌâ½øÐм°Ê±ÓÐЧ½â¾ö£»

2¡¢Ð­Öú¸¨µ¼Ô±¸ãºÃ°à¼¶¸÷ÏîÈÕ³£¹ÜÀí£»

3¡¢Óë¸÷λÀÏʦ½»Á÷¹µÍ¨°à¼¶ÖÎÀíµÄ¾­Ñ飬ÕÆÎÕ×÷Ϊ°à¼¶µ¼Ê¦µÄ¸÷ÖÖ·½·¨£¬×öÒ»¸ö³ÆÖ°µÄ°à¼¶µ¼Ê¦¡£

ËÄ¡¢¸öÈËѧϰ½øÐÞ¹×÷

1.¶ÁÁ½±¾×¨ÒµÊé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牢固的理论知识是技能操作的重要前提,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便更好地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专业知识的巩固(1)加强各种护理知识。护理学基础是整个护理程序中的重中之重,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护理同等重要,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必须熟悉各门临床护理课的内容,将所有的相关问题弄清楚,才能胜任工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加强各种护理知识的具体方法有三种:第一,工作中碰到问题时或工作之余反复学习书本知识,大量阅读,“温故知新”;第二,将常用的技术操作重点做好记录,可以制成小卡片,随时学习,有利于记忆;第三,在闲暇时间进行思考,以便更牢固地掌握知识。(2)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现在的知识更新很快,1~2年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已经不够用了,因此,高职护理生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资源,通过网上查询、图书馆查看科技期刊、近期学术活动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核心,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知识、护理美学、礼仪等也不可缺少。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样的反应,高职护理生需要对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生态环境等知识有充分了解,并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自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自我修养,应该对高职护理生提出坚持自学的要求。学生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

技术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娴熟的技术操作是医院及社区卫生用人单位最为欣赏的能力。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本技能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护理实习工作。因此,高职护理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常用的护理基础技能操作培训包括:(1)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实验课做示范,让学生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各种穿刺等各项技能操作练习,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操作规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课下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宿舍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等一般测量的练习;(2)在临床见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在操作中做到动作轻柔、定位准确、应变力快、判断力强、数字精确、敏感度高,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技能的操作。学生除了课上练习外,还应该在临床各科的实习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做到胆大、心细,虚心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评估能力的培养

健康评估是通过收集、分析、综合患者的资料对病人的健康状况作出的正确判断。收集资料是护理计划书写的前提,通过交谈、观察、体格检查获取资料,对病人的健康状况、病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价。护理计划是实施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件,高职护理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分析后进行书写,做到字迹清楚,语句通顺,数据准确;同时还要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计算机文字录入能力,以便能更快、更合理、更准确地书写护理计划。

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与患者(成人、儿童)和家属进行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是一种技能,是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够在临床中很快进入角色,高职护理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与同学、周围人群进行交流,同时,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各种情感因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这种技能

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叙事能力等都比成人差,因此,跟儿童沟通与成人沟通存在着很多差异。在与儿童患者沟通时,高职护理生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表情、适当的动作、和谐的手势、亲切的抚摸、多样化的游戏等方式得以实现。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高职护理生可以通过有意、无意的谈话、耐心地倾听等方式进行,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使患者家属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成人患者中,除了昏迷、语言障碍等的病人之外,大多数人可以进行正常交流。因此,在护理成人患者时,高职护理生更要注重病人情绪、情感等心理变化,可以采用正面交流、通过病友、亲属侧面打听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病人的各种状态,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护理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护理生还要与同学和医护人员和睦相处。在医院病房和门诊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医护关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有些学生在实习时存在不正确的想法,认为自己将来要当一名护士,实习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其实,每个护理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双重性。首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分子,其次才是一名护士或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需要学习。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应倡导合作精神,与同学及医护人员和睦相处,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使用文明用语、虚心学习。

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思考,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难病历,教师不应立即给出答案,学生也不要急于询问答案,应该先进行自我分析、认真全面地思考,查阅教科书、权威性的杂志及参考资料之后,找出答案并反复推敲、综合,再结合教师的意见,逐渐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做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每天面对的是病人,遇到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心理上要有所准备。一方面要关爱病人,以病人之痛为己痛,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一旦出现不愉快的事情,要勇敢地面对,认真做出分析,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到沉着、冷静、不焦、不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口角。我们相信,通过教师的帮助及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并且用心去关爱病人,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

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从学校进入医院,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高职护理生首先要对医院的布局、病房的设置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走访一些医护人员,在对日常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细致地了解后,对自己的工作计划作出合理安排,使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

处理急症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绝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最惧怕的就是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遇到紧急状态不知如何处理。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很快,处理及时就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高职护理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假设急症出现的种种情况,将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后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开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拓创新精神是对学生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学习中,高职护理生既要虚心求教,又要敢于对一些传统的技术操作进行改革创新。高职护理生在进行技术操作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经过认真思考、科学设计,然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新技术明显优于传统技术操作,在征得护士长及教师的同意后才能试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时,高职护理生还应该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把自己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科研能力,并且能应对各方面挑战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生在临床实习时,也要树立科研意识,密切与其他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合作,做好材料的搜集、整理,协助科研工作的开展,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论文关键词:高职护理生能力培养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管理工作增强

一、高职图书馆加强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的管理制度亟需改善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图书馆无论在管理目标方面还是管理手段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人员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馆内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实现一致,而呈现脱节。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从而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即服务于广大读者,服务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职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有利于创新高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节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要

高职图书馆的经费并不富裕,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可以使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高职图书馆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纸质图书资源结构较为混乱。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在业务指标当中,专业图书采购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最近二年推出的纸质专业图书与国家示范性校建设专业每个应在2000册以上,每年图书流通率应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些标准的设置都不利于图书经费的使用。因此要求图书馆管理部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措施,转变观念与认识,使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引入高质量的专业图书,使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才能帮助高职院校获得健康发展。

(三)明确工作目标,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首先要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思考一年中的工作任务,要能有效控制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改革与创新工作三个重点。只有做好常规工作才能履行工作职责。把握好重点工作才能做好一年的工作,而只有实现创新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明确工作任务以后,要求馆领导在推行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校的所有人员都可以监督馆领导的工作,有利于全体馆员认真效仿,才能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才能顺利达到建设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励馆员的发展的需要

与高职院校的工作相比,高职图书馆的基础工作较多,工作人员都处于第一线,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工作缺乏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员工不具备竞争意识,缺乏责任心与事业心,不追求工作成绩,认为干好干不好都一样,工资和福利都不能少。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高职图书馆事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学校内部人员都可以管理图书馆,都可以在图书馆管理中出谋划策,可以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促进图书馆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有利于实行图书馆内的竞争。

二、加强高职图书馆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当前高职图书馆已经全面引进入网络技术,在采编工作、期刊工作、流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职图书馆还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采编工作、期刊工作、流通工作更好的发展。不但如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还需制订规范的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要想建设电子期刊与电子书库,还需进一步依靠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利用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下,高职图书馆可以增加电子馆藏,使图书馆的电子书库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利用图书馆的电子书库得到更为丰富的电子图书。

(三)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高职图书馆还需重视传统图书馆的作用,因为当前的高职图书馆不只是服务于那些使用网络的读者,当前还存在一部分不能熟练使用网络的读者。所以,高职图书馆不能淘汰传统图书馆的做法,在继续应用一些传统做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数字图书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来进一步充实传统图书馆,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但在此需要重视的是在传统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高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加快读者在应用图书中的查询、借阅与归还行为,享受更加丰富的读者体验,提高阅读质量。

三、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求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科学制订工作流程、努力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复合型图书馆,认真做好高职图书馆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工作,高职图书馆才能在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晖.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03).

[2]时念群,赵炳富.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扩招,高职青年教师的比重加大。青年教师思想解放、精力充沛、勇于创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不可否认,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学校各级领导应把师德建设当成学校教育改革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人事部门要结合学校和青年教师的实际,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强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教育管理和典型引路,积极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事部门在青年教师考核、晋升、评优等工作中,要具体体现教师敬业爱岗、锐意创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依法执教、恪尽职守等师德要求。要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二、抓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上好第一课

为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人事部门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给青年教师上好第一堂课。通过开展教育教学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法研讨会,进行教学观摩、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服务与支持,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在培训合格和试讲合格后上讲台,以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以“双师”素质为重点开展青年教师师资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有关规定,人事部门要制定适合高职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人事管理部门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使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专任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坚持培养、引进和培训并举,鼓励教师多渠道接受继续教育,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国内外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教学和职业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育人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

四、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为促进青年教师积极钻研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新的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供锻炼的平台,不断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应与学校教学部门联合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把教学竞赛结果纳入青年教师的考核目标,提高青年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通过教学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适应新环境、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师应用和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加强相应信息技术的培训,为青年教师自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奠定基础。

五、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资培养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支持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资助项目。人事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验收以及考核奖励等活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人事部门与科研部门联合制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计划,投入专项经费,设立校内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青年科研团队,凝聚力量,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引入产学研结合模式,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六、实施青年教师师资培养综合工程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完善的建设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人事部门要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为青年教师营造“合理流动、有序竞争、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注重向教学一线的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各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等工作,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兼顾。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和“安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主干课程培训计划”,做好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教育

过去,我院试行研究性学习曾经备受争议,“本科生又不是研究生,写论文还不是抄!”这种观点目前仍存在,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创新”,如何理解“科研能力”的内涵与功能。

(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使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具体包括:创造激情、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二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等。三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体。智力因素包括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智力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独立性、冒险性、个人精力、好奇心、洞察力等一系列人格特征,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 经过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深入发掘“科研”意义,至少包含以下几点:(1)敏锐的问题意识。好的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当前本科教材多是对学科成熟理论和知识的汇编,注重体系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但由于时过境迁,其对社会问题的解释力必然有所下降;且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也会对其带来挑战和冲击。由此产生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为学生科研提供了极佳的素材。(2)清晰的逻辑思维。发现问题仅仅是一种意识或灵感,接下来思维过程才是认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关键。显然,科研工作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而由科研活动所培育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本科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3)独特的分析视角。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结论不同;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去切入,效果迥然。限于理论基础和生活阅历,本科生做科研难以完成大的项目,但若在分析视角上求新、求异,则可为学科发展带来新灵感和新思维。(4)严格的学术规范。如果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乎“揠苗助长”,学术态度的训练则为当务之急。纵观近年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论文格式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除了态度原因外,未进行专门的训练也是重要原因。而刻意培养“学术规范”,旨在通过对论文(课程论文、竞赛论文、学年论文以至最终的毕业论文)表达形式的严格要求,打造学生“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和职业素养。显然,这些能力可以通过“科研”程式来训练和培养,其意义却不限于“学业”,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事业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二、“研究型”学习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科研化方面,我院有着优良的传统,“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成果获2005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科研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对其进行梳理,至少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取得的成绩。成绩代表过去,但却赋予现在前行的力量和宝贵的经验;二是存在的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深入发掘当前学生科研活动和教学科研化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奠定基础。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会计教学科研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累累硕果:(1)学生科研成绩显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数学建模”、“挑战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中获得部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2)围绕学生科研和教学科研化所进行的探索屡获殊荣。1997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年,《基于差异化战略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和《以自主学习、协作竞争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两项成果,分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二)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本科生为主,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1-3年级本科生中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3份,有效回收率84.3%。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为107份,占42.3%;大二、大三学生分别为65人和81人,分别占25.7%和32.0%。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1、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基本认识

(1)本科教育最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表1):

(2)“科研能力”应该包含(表2):

(3)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最重要的目的(表3):

(4)“科研能力”培养对于本科生“核心竞争力”提升(表4):

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本科教育最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认知的回答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和创新能力,说明“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关于“科研能力”构成的四个选项设计,均获得了很高的认可率,其中,“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分最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渴求;对于“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目的”的认知中,多数学生将“提升个人能力”列为首选,而没有选择更为直接的“赚取学分”和“增加就业砝码”,可见,相比较参赛的结果,学生更关注实践的过程;而关于“‘科研能力’培养对于本科生‘核心竞争力’提升重要性”,选择重要的没有超过半数,且随年级的增长递减,说明相对于学生的期望值,我院科研活动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2、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1)大学期间是否制定了公开发表过篇学术论文的目标(表5):

(2)是否已经参加过学院(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科研活动(表6):

(3)参加科研竞赛(财会论坛、开拓杯),一般会提交几篇论文(表7):

(4)在参加科研竞赛时,您的选题来源于(表8):

(5)在参加科研竞赛时,您的写作资料来源于(表9):

(6)在参加科研竞赛时,您通常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完成论文写作(表10):

问卷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未制定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目标,且该比例随年级增长而增加,说明学生普遍对“科研能力”培养无全面认识和明确规划;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多数学生来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还是“望尘莫及”的事;绝大多数学生(89.3%)已经参加或打算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研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问及“参加科研竞赛(财会论坛、开拓杯),会提交几篇论文”,多数学生表示会提交一篇,而少数表示会提交2篇以上,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问卷还涉及到科研论文完成情况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关于选题来源,指导老师制定的比例仅占12.3%,多数学生自己确定研究题目,甚至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就选题问题同指导老师协商。问题同样存在于参考文献的获取,仅有11.5%的指导老师为其指导的参赛论文提供了参考文献;来源于“网络”的选择高于“图书馆数据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尚不具备良好文献检索能力,但该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有所缓解。而关于论文完成方式的调查,也仅有27.7%的学生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3、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组织的基本评价

(1)在参加科研竞赛时,难度最大的环节是(表11):

(2)结合自身的实践,影响本科生做科研的瓶颈是(表12):

(3)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表13):

(4)学院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表14 ):

根据调查问卷,绝大多数学生(71.5%)认为“在参加科研竞赛时,难度最大的环节”是寻找创新点,其次是确定研究框架(28.1%)。而关于“影响本科生做科研的瓶颈”的回答,多数学生选择了“缺乏专门的指导,不知从何下手”;进一步比对不同年级的选项,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随着年级的增长,“专业知识不扎实”的选项递增,表明专业学习对科研活动的支撑力度不足,教学和科研活动存在脱节。关于科研活动组织的基本评价,多数学生选择了“基本达到预期”,且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反映出我院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基本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对于“学院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超过半数的学生提出了“专业老师指导”和“对参赛作品进行评价反馈”要求,为进一步改进活动提供了启示。

上述问卷表明,我院对于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缺乏专业指导;学生科研还没有纳入到统一的学校科研管理之中等问题。

三、协同视角下科研能力培养“路线图”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参照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笔者提出基于一般本科院校实际、通过差异化战略实施、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图。旨在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为当前改革与实践提供新观点、新思路。

上一篇:德育科研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数学科研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