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23:03:56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不少学者从体育学、教育学、文化学等角度对文化、高校校园文化、高校体育文化的定义、结构、内涵、特征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与阐述。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外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使人一目了然的,表现为校园的容貌,体育建筑及环境,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用品等。王爱华(2004)认为:要将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其他文化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崔学臣(2008)指出:高校在修建或筹建体育场馆设施之初应充分考虑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的特征和高校所处的地域特点、立足综合利用和开发,作出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为体育设施的长期使用、功能的更新改造奠定基础,节约后续资金;李辉(2010)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汪美芳(2011)强调: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卢聚贤(2011)点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是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刘吉峰(2014)指出:高校完善的体育建筑、运动场等物质设施,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设施的美感,从而促进大学体完美统一。以上所述:都是对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都强调了物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可见,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高校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包括体育教学运动技术,体制状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奖惩条例、学生健身锻炼的效果和欣赏水平、运动竞赛、体育的传统、制度、规范等。邱亮(2009)认为,为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高校体育规章制度,以其规范体育场馆的管理,引导学生的行为动作,以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开展。潘喜梅(2011)指出: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体育课程的制度创新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重点内容。体育课程是高校在体育学科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两个方面的要求。罗春(2011)强调: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规章制度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革,让它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以其规范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管理,引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胡波(2012)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层面,处于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包括校内外与体育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约束和规范学生体育行为的重要保证。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首先建立一整套完善、可行的校园规章制度,并能将其贯彻到实处,这样才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宋培海(2013)点明:要使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曾敏(2014)认为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深受“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体育事业发展的目的上及相应的措施都要体现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与发展的观念,在体育文化价值观选择上更注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上所述,都阐明了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高校的各项体育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3高校体育的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显现的,是无形、内隐并且不易觉察的,它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体育观念及信仰,主要突出在高校体育思想、观念、精神、道德风尚和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风气等方面。任莲香(2008)指出,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为宗旨,担负着培育人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任。CUBA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篮球事业向高水平发展的同时,更将一种奋斗、合作、拚搏、进取的篮球精神带入校园、推向社会,有助于高校体育精神的形成,可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桂银(2008)指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以及学生体育价值观等内容,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张志刚(2011)指出: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指校园体育文化的潜在意识形态,表现为校园文化整体氛围中形成的体育道德意识、作风口号以、团结协作、拼搏勤劳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再延续。秦华奇(2012)认为:大学要着重宣传中华体育运动员在大型国际比赛过程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为祖国争光的众多事迹,激起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高校还需要将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构建和高校学风紧密融合,正确引领学生们持续优化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欧秀伶(2013)点明: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建设重在丰富文化内涵,够体现体育文化精神。高校体育文化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个高校文化发展的精神载体和重要支柱。杜放(2014)提出:需要构建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发挥精神文化“培育人”“造就人”“启发人”的功能,让师生从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的视角去领悟体育文化的真谛。以上所做的研究都是以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有专门从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进行的研究,发现了高校在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大都因为场地、器材的建设问题,导致高校体育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也有专门从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研究的,高校几乎都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精神层面校园文化建设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而使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更加完善。还有一些研究探索了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要不断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社团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的作用等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研究展望

文献综述表明,学者们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却仍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必须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整体规划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运动技术和方法,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做的梳理研究都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某一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仅侧重于单一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是远远不能看到整体布局,也容易忽视其他层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多方面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今后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时,要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建设,引入新型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地方民俗体育及其一整套文化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应该成为高校体育工作重要的任务;高校运动会应该成为全校师生人人能够参与的活动。加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管理,提升教师素养,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校友会沟通交流,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打造出一些精品赛事,举办体育摄影竞赛、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实施体育明星校园行活动,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俱乐部和体育工作先进人物,引导学生阅读体育报刊、观看体育节目,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加强高校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如广播体育信息动态、体育海报、体育标语、体育雕塑、体育名人名言、建立校园体育网页以及其他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标语的独特作用,形成浓厚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5结语

以上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论述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其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此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紧密结合的,任何一个层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层面。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必须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才能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1高校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文化是描述

与社会有关的特殊社会现象的学问。文化的范围很广,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产物,体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反映在体育活动方面,从而形成体育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体育文化的概念表述难求完全一致,其分歧源于观察角度、认识的层面、界定的背景等。归总研究,体育文化首先是一种肢体文化,是人类在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人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主动、有意识进行的一种肢体锻炼活动;其次是制度文化,是在各类体育活动的发展和进行过程中,为了体育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再次是精神文化,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体育精神文化;最后是各种物化形式的文化,即以人类创造的物质形式而存在,蕴含体育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如奥运奖杯、火炬、吉祥物等[2]。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高校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文化相对于体育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它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3],它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的硬件建设、竞技体育水平、体育竞赛与活动的参与率、学校体育的人文环境等。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指体育运动技能理性文化之外的体育精神、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教育。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教育本体,贯穿到高校教育全过程,使这种以身体活动为原初载体的特殊校园文化渗透到教育各环节,让其在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造就品格毅力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它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环境氛围为依托、教师引导为基础、内化领悟为关键,具有依托性、复杂性、映射性、反复性等特征。

1.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的区别

高校体育技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根据技术、技能形成的需要,同时也强调体育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体育文化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如顽强拼搏、公正,团结互助等,它隐藏在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人文实践活动之中。体育技能教育是一种直接教育,体育文化教育是一种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它与体育技能教育的显著标志是:教育主体借助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竞赛、体育建筑标识、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信息资讯等显性载体,以及高校体育传统、师生的体育热情、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标志性的体育人物等隐形载体获悉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依托性。

1.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体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体育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体育行为及促进体育发展的现象。依照这一概念,高校体育文教育包涵了体育理性文化与非理性文化。鉴于庞大的内容体系势必造成研究的重复与表浅,本研究重在对高校体育文化中的非理性文化进行教育,也就是体育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包括意志品质教育、人格情操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道德、情意、规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育行为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健全人格,升华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衡量教育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否全面养成并渗透在社会生活中。

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特点

2.1依托性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托于体育课堂、体育课外活动以及一切促进体育发展的文化现象。高校体育文化教育通常在教授某项运动技术、组织教学练习及课外体育人文活动中施以,体育教学及活动情景是教育实施的前提背景。它是一种文化的传递,需要以体育人文活动为载体来实现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载体包括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运动竞赛、体育建筑标识、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信息资讯、高校体育传统、师生的体育热情、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标志性的体育人物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载体为体育文化教育创设了情景、创造了条件。体育文化教育之所以能依托于体育人文活动之中,是因为体育不是纯粹的身体改造过程,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除需要基本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身体素质以外的其它素质,如勇敢、果敢、顽强等;体育活动的开展,亦需要诸如顽强拼搏、团结进取、坚守规则等意志品质及行为规范。体育文化教育因体育教学活动存在而存在,与体育技术技能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育教育内容[4]。

2.2复杂性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教育内容体系的庞大、教育环境要素的复杂等方面。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集认识、行为为一体的教育,认识与行为的形成中包涵了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种形式,涉及到传授、点拨、说服等直接教育方式,以及暗示、感染、模仿等间接教育方式,这些复杂的教育方式,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潜心运用与悉心接受。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内容涉及了品质教育、情操教育、准则教育等3大方面,影响的是人类精神层面与行为层面,不仅教育形式方法多样,更需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适时贯穿。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环境涉及了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个方面要素。精神文化要素汇聚了大学体育理念、大学体育精神、大学体育道德品位及发展方向;物质文化要素重在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标示及建筑场馆中倾注人文元素、渗透体育文化内涵,提高物质文化品位,实现以“物”化人;制度文化要素涉及体育文化教育的管理思想、组织机构、评价办法等;行为文化要素主要在于对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师生体育热情的调动等[5],环境复杂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显著特征。

2.3映射性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2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开展,它对学校的校风、学风都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能综合地反映高校教育与发展的状态[6]。1)体育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学生有饱满的斗志、昂扬的激情,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公平公正的规则意识,这些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它与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能升华精神、完善品格[7];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意识。学生需要体育强身健体,更需要通过体育缓解压力、调整心情。在高校学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体育文化活动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减少因压力而带来的一些偏激行为,它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契合,能调适心理,形成健康的竞争态度;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能促进社会活动能力的增强。教育实践中参加各类体育人文实践活动是核心,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育精神的同时,开阔眼界、加强交流,提高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交往与处理能力,它与高校社会适应教育目标相辉映,促进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实现了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也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教育等相映射,共同构成了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尤其是它特殊的教育形式,弥补了其它教育的不足。

2.4持久性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持久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持久与影响效果的长久2个方面。文化素养的形成是长期培植与积淀的结果,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的形成,不仅需要施教者进行直接与间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还需要受教育者对教育进行选择加工与吸纳内化,首先从施教与接受过程看,就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复杂过程。再之,教育具有反复性,教育功效的形成需要外界不断地刺激,当遇到负面影响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8]。体育文化教育表现尤为突出,它本身是一项意识与行为于一体的教育,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当受到负面的体育文化因子影响时(如一场不公正的竞技裁决、一些不良的竞争表现、较为突出的不文明举止等),正在形成的某种好的意识极有可能动摇,它需要反复的、持之以恒的正面影响。体育文化教育的作用又是长久的,它是一种素质教育,当优秀的品格行为形成后,会伴随人的一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文化教育中,拼搏精神的形成,能使学生今后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富有进取与挑战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乐观的精神;体育情意的形成,能养成理解包容、团结协作、理性分析问题等行为习惯;体育规范的养成,能够以严格的准则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以规则约束自己。总之,体育文化教育无论是从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还是精神境界、人格修养等方面,教育影响持久且意义远大[9]。

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要素

3.1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传导者—教师

从体育文化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在实施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他们掌握体育文化教育知识以及技能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在传播教育信息时对接受主体的影响程度。教育者要明确自己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而且还要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育和指导。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它对学生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通常根据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平台的不同,灵活施教,没有硬性之规。直接影响需要通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关于体育态度、价值、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通过体验拥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涨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个性;间接影响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氛围及人际关系作基础,使学生通过良好环境的熏陶,感悟体育精神、体育情操、体育准则。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而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化修养,又决定了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

3.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学生

这里所指的接受主体为高校学生。高校学生这一时期心理和意识上有一般同龄人的共同特点: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富有朝气和幻想、可塑性强,但情绪、心理又不够稳定等;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较高的知识水平,较高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期望,较明显的求变、求新意识,情绪化的叛逆心理,非理性的标新立异等。他们对体育文化教育一方面具备接纳性,另一方面具备批判性,而且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从学习理论来看,高校体育文化的接受包括反映、选择、整合、内化等多个环节,大体可分为学习体验与内化提高2个阶段,学习体验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这个阶段对知识是广泛的摄取,可以谓之是表象的获得,真正要变为自身的品质,尚需内化过程。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会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教师的教授、引导是帮助促进学生摄取知识,而真正产生质变的是知识摄取与内化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体育文化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体育精神与意识形成的建构者。

3.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内容

教育客体就是体育文化教育的实施内容,这取决于体育文化教育实施目标和实施对象的需求。作为接受客体的体育文化教育信息,能对接受者产生多大的影响,能否内化为接受者内在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源于2个方面:1)信息反映现实的深度,与现实的切合程度以及其刺激的强度、重复率、新鲜度;2)信息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指体育运动技能理性文化之外的体育精神、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教育,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调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将教育的主要内容梳理为以下3个方面:1)以培养意志为目标的品质教育,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等,如顽强拼搏、挑战征服、果敢刚毅、沉着机智等;2)以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情操教育,包括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等,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灵魂净化、情绪振奋;3)以规范行为为目标的准则教育,包括思想准则、行为准则,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团结协作、尊重理解等。

3.4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2类载体—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

3.4.1显性载体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首先体育的精神教育隐藏在体育技能教育之中,同时也可利用体育课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无论是从教育文化还是从体育文化来看都是极为重要的[10]。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能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能加强人际交流与改进人际关系。体育运动竞赛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有力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认为,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成功所需要的责任感、成就导向和团队工作技能,能产生保持学校作为有活力的组织所需要的精神和团结,能给予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和表现社会所注重的技能和机会。另外,校际间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也可以使体育文化得到交流、教育内容得到互补与完善。高校体育建筑标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建筑文化的载体也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它的布局与建设对于整个学校的外部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凝聚了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与向往,展示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体现了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是高校对外展示体育观念最直接的外化形态,也是大学生体会领略体育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体育信息资讯指一切可以向学校体育事业提供信息的消息和资料,包括校内外的体育发展情况及其有关的消息、情报、指令、决策等。高校体育信息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它在校园中的存在形式也有很多种,如校园广播、校报、网站等,它们传播体育资讯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过程。

3.4.2隐性载体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大学生通过显性载体认识、体验体育文化,通过隐性载体感受、熏陶体育文化,再同样的经过选择整合、内化吸收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虽然最初的接受方式不同,但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高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为实现学校体育的共同目标,经过集体的长期奋斗,在体育教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相对稳定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它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的体现,反映着深层的体育思想观念,是被推崇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高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潜伏和弥漫在整个校园的各种环境因素与群体之中,形成一种浓烈的体育精神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师生的体育热情对体育文化教育的促进体现在2个方面:1)教师和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都自觉并积极地适应和遵从自身所扮演角色的规范要求,具有良好一致的目标、舆论标准、自觉纪律和情感体验,心理容易产生共鸣;2)高涨的师生体育热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学校体育文化的活力与朝气,它感染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心,这种感染力就是一种无形的体育文化教育载体。标志性的体育人物对大学体育文化形成起着引领与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高校中只有清华大学树立了榜样性的体育人物,清华的马约翰先生在该校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以“马约翰杯”命名的体育运动会在清华每年举行1次,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标志性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优秀的个体和优秀的团队2类,他们勇于拼搏、勇于挑战、不怕辛苦等品质就是校园体育文化最外放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举止表现了学校体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导向、约束、矫正、激励的作用。

3.5体育文化教育的环境

就体育文化的形态而言,体育文化教育的环境一般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3大类别,而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又分为3个层次:外层为受教育者通过各种传媒了解到的体育文化大环境;中间层为受教育者通过人际交流或偶然机遇,“看到听到”的环境,一般为制度环境;内层为受教育者亲历的,与受教育者有着直接、稳定的现实联系的环境。它类似1个同心圆,对接受者的影响和作用由内向外而层层递减。大学生通过亲历最内层接受环境而产生的感性经验,对他们的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最大,对体育文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以上物质环境包括体育活动场所与设施设备、体育图书音像资料、体育社团及组织机构等;制度环境包括体育领导机构、体育管理政策、体育规章制度准则、各类体育文化方案、健身方法指南等;行为环境包括体育价值观与态度、体育竞技与人文活动、师生体育行为等[12]。体育文化教育环境之复杂,不仅是因为构成环境的因素之多,而且还因为有些环境是抽象的,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无声的,甚至看不到即时效果,而正是这些无形的环境要素,对体育文化教育发挥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与作用。

4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一个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系统,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的显性载体与隐性载体、教育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是该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教师体育文化教育知识以及技能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接受影响程度;教育内容能否对学生产生影响并内化为信念,取决于内容本身的生命力;学生对体育文化教育一方面具备接纳性,另一方面具备批判性,他们借助教育载体,经过认识、体验、内化等过程促成行为的形成,其中由亲历的、最内层接受的环境所产生的感性经验对体育素养的形成作用最大。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1.1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

篮球运动对高校的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影响,体育基础设施是篮球运动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篮球体育基础设施,高校的篮球运动不可能兴起与发展,就不能为体育文化传播提供场地,因此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二是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影响。师资队伍的质量对学生学习篮球技能与知识具有关键的影响,如果高校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氛围比较浓厚,那么高校就必然会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高校的篮球技能水平;三是对体育图书音像信息传播的影响。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兴起离不开相关篮球知识的图书音像信息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与了解各种音像、图书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篮球理论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对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制度层面的影响

首先篮球运动促进高校体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学校的体育制度是保证校园体育运动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制度支撑,如果某项体育项目在校园内没有普及,那么高校构建此制度的动机也就不足,篮球运动的普及要求高校要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等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训练内容以及方式,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比赛制度等,同时还要制定运动员损伤应急预案等,这些都是体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与发展校园体育制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篮球运动有利于校园体育运动传统。校园体育运动传统是经过时间的沉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普遍性、重复性以及相对稳定性。通过广泛的篮球运动可以形成浓厚的篮球传统,篮球运动传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篮球运动传统可以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每当高校举办篮球比赛时,校园内的篮球文化氛围就非常浓厚,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进而也会带动一些其它体育项目,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1.3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

首先篮球运动提升了高校的体育风尚。篮球运动是将体格锻炼与人格磨练为一体的集体项目,大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体育锻炼的,而且还能够满足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学生在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益处后,他们就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一来参与高校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高校的体育风尚就会越来与浓厚;其次篮球运动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大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大学生的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篮球运动会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这就决定了参与者必须要有集体意识、公平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的意识才能保证篮球比赛的成绩。同时篮球运动比赛所体现出来的:拼搏、创新、竞争、协作完全符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当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篮球运动知识的提高、树立奋斗的目标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地作用,而这些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最后篮球运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一些学生长期的迷惑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且还可以通过观看NBA等国际篮球比赛等了解世界先进的文化或者当地的风俗,拓展自己的视野。

2篮球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2.1校园体育文化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为篮球运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氛围:首先校园内到处充满了体育锻炼的氛围,就会影响与带动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运动的乐趣;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为篮球运动发展提供平台。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篮球运动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体生活,还可以为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学校通过定期组织篮球比赛,可以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篮球热”的氛围,进而带动整个高校积极开展篮球运动;最后篮球运动的普及离不开宣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增加对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2.2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以其具有的竞技性、娱乐性、凝聚力彰显其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无论是篮球运动参加者还是观看者都会被篮球运动的氛围所吸引,就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这样一来高校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就会显著的提升,校园内的体育锻炼氛围瞬间就会变浓,因此篮球运动在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升体育风尚以及改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总之,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积极地促进影响,通过积极开展篮球运动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高校体育制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在大学校园形成。大学校园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在无形中接受与传播着体育文化,同时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高校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之一,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太极文化的概念、内涵:太极文化是以“太极”为轴心的集合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太极文化:由于太极的广泛性,太极基因可以渗透在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其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在各种事物中的不同表现,所以,只要是以各种形式表明太极的特征、特性、特质的文化,都是太极文化的范畴。狭义的太极文化:严格地讲,只有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并且全面展示太极的本来面目的文化,才能是真正的太极文化。太极文化的真正价值内涵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感悟人生价值,给人与社会带来和谐快乐。从两者的概念内涵可以看出: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和太极文化是一种相互包容关系,有其重叠部分;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涵盖太极文化,是一种从属关系,太极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丰富和补充。

2太极文化的功能决定其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主体

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太极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秀拳种。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通过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意气鼓荡运动,对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能够起到很好协调作用。研究表明,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关节、体内物质代谢等产生良好影响达到百毒不侵的效果。正是太极拳的这种功能,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校园内学生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课余时间,几个人打打太极拳,在切磋技艺的同时达到相互交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效果。通过太极拳所传达出的太极文化正在为改善着校园师生的健康状况,缓解职业病的发生,陶冶师生情操,起着积极地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它已成为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积极有效手段。

2.2教育性

太极拳讲求“礼”、“仁”、“德”,是要求每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首先要尊敬师长,相互尊重,练拳是为修身,要谦恭有礼,虚怀若谷,不好勇斗狠,要“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恰恰符合了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学的原则,促使太极拳成为忍者之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渗透到太极拳理,使其每招每式都成为太极文化的哲学依据,每一拳论的哲学含义在动作中有了落实,太极拳与哲学的结合也就上升为了太极文化。当今社会人们习练太极拳越发淡化其技击,强调其健身功能,当下太极拳更是一种以身体活动形式表达出来自我调整、修养和强身延年的文化过程,更是一种太极文化的修炼。这种文化的修炼蕴藏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体育文化精神,彰显了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和竞技观;这种文化的修炼蕴藏着许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尊师重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开拓进取”的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谐校园

太极拳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练拳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增加交往、扩大感情交流,从而增进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和谐氛围。太极文化已从多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美学、风俗、艺术、生活等意识形态中去,它不仅发挥强身健体、娱乐功能,还在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设精神文明校园,巩固和谐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看来了解太极文化的内涵,接受太极文化的熏陶,对于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太极文化所产生的效应,会使学校成员自觉地与学校融为一整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激励、进取、振奋人心、催人向上的整体合力,把校园建设的更加和谐美好。

3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太极文化,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其它文化所无可取代的地位。要想建设好高校体育文化就必须引进和加强太极文化的建设,究其原因:第一,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是我国体育运动的杰出代表;第二,太极拳历经提炼,形成了集哲、医、艺、拳、理于一体的“太极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好太极拳,还要深入研究、创新太极文化理论,要通过推广太极拳来推广我们的民族文化,以此来提高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达到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优化校风、校貌建设,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达到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建筑大多都是在新世纪之初,所以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完整的长期规划,在校园建设过程中,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办学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但是受中国传统思想和对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认识较低,导致了现有的场馆、场地和器材使用率都不是很高,有部分高等学校只是使用其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状态。学校对统一、有规模、有固定模式的单项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上基本很少。随着民办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学生和教师人数的不断增多,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要求和需求就会越来越高,由于普遍缺少统一的未来规划,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体育物质环境就显示出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2民办高等学校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力度不够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体育精神文化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完整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文明素质程度,道德情操以及精神面貌。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扬力度和传播力度都远远不够,基本都是在校园广播、校园画报上做一些简单的宣传,没有长期、有计划的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宣传和传播。传播的手段都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完整配套的宣传和传播体系。还有就是这种学校自身体育精神的影响和传播在学生的头脑里扎根不深,在学生当中没有深刻的意识和认识,所以只靠简单的文字和画报宣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改变现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能做到的,需要全校统一部署,协调安排,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相应效应。

3民办高等学校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体育组织机构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建设上还有很大差距,多数民办高等学校只是设定了基础体育教研室,没有在基础体育教研室的基础上又设定分支机构,进行工作分配的明确性。高等学校都设定了一名副校长专管校园体育工作开展,而在民办高等学校在机构设置时基本都是监管的形式,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由于组织机构的不够完善,也导致了体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完整健全的制度做保证,就不能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民办高等学校要想发展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机构和制度做保障,不断创新,积极开拓,坚持不懈,才能走出之前合作办学单位的影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4民办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民办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都普遍比较单一,除了一年一次运动会是必须进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过程中也都是组织比较单一的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活动,而且参加的学生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那一小部分人。类似学校每年都在固定时间,组织具有特色的传统项目,并且一直坚持进行的,现在民办高等学校里基本没有了。现有的体育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能引起其兴趣和注意力。学校在投入上在不能有所保障,就导致了这种课外活动发展不利的主要原因。

5民办高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层次分布不够合理

民办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大多数都是一老带多新的情况,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年龄层次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够科学合理。同时,民办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时,都有额定的基础课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都普遍较大,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之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研究中去,加上学校层次的投入还不够,就更加没有动力去倾尽全力去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6民办高等学校的运动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民办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更不用提体育尖子特招生了,而且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理念就把体育设为一项公共基础课,对于校园运动队伍的建设投入和管理都是很有限度的。从学生层面在看这个问题,除了少数体育兴趣爱好极高,又在初、高中有过运动训练经历的学生之外,很少有其他素质高的学生愿意主动去在民办高等学校里去搞运动训练,没有好苗,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队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学校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和制度保障,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有就是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奉献精神,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校园运动队伍的水平。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意义重大。在我国高校里,体育文化是基于校园文化而产生并不断发展,之后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主体是学生,主要内容是开展和举办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主要的活动场所和空间是高校校园,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体育技能。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外延独特,将高校素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智力培养融为一体,也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创造的高校校园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表现。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新颖而独特,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师生产生着影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角度,校园体育文化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其适应能力;立足于教育学的角度,校园体育文化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敢于失败的意志,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立足于教学角度,校园体育文化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端正体育参与动机和态度,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立足于学生自身,高校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爱好进行体育娱乐和体育活动。

2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地的高校对体育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开展举办了许多体育文化活动项目,这些项目的举办和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还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文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2.1高校体育文化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

当前,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重视,没有依据高校当地和高校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本校体育文化相关的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几乎没有高校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完全没有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政策保障及相对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必然导致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步伐缓慢,流于传统形式,极大地削弱了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力度。

2.2高校体育文化投入资金较少,缺少开展体育活动项目的扶持资金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缺少资金建设体育场馆、完善体育设施设备,高校体育文化项目的建设和开展仍依赖传统的设施设备,难以满足新型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凭借传统的基础设施和现有的体育设备很难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体育需求,对参与体育文化开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3在高校体育文化建

设过程中,内容相对单一,不重视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将体育简单的理解为锻炼身体,没有将体育运动理解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性格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成绩和身体发展情况作为教学重点,不能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和塑造体育道德。

3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措施

3.1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文化品位

只有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发展与建设的重心定位于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开展与广大师生兴趣爱好相符、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培养人才。对于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充实内容、提升文化品味,要依据高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状况和高校自身建设情况,重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帮助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建设与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不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3.2加大重视力度,构建体育文化机制

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施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制度层面确保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高校管理者与体育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建设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做到领导重视,才能确保顺利实施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体育文化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体育人文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要,因此要重点宣传高校体育文化,加大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3依据地方实际,打造特色体育文化

当前,已经有许多高校认识到举办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校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性。高校要依据地方实际,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例如,在我国的东北,高校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文化过程中,将冰雪项目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营造特色明显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好地发展体育文化。此外,为丰富本校的特色体育文化,还要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高校依据本身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对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和建设,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各高校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特色体育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逐步提高影响力,在不断增多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4完善体育设施,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必须完善高校体育设施设备。体育设施设备的先进可以确保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完善的设施设备、丰富充足的体育器材,是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实现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物质基础,影响着其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大体育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文化设施设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兴趣,培养体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4结语

高校肩负着传播体育文化的责任,具有建设和发展体育文化的义务,高校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体育文化的所有内容完全体现。高校体育文化树立了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明确高校体育发展方向,打造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完善高校体育设施,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本文作者:高勇杜永庆赵晓凤工作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对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自主发展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体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高校体育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迅速增长,高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而高校体育经费,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拨款的初级阶段,使得高校体育发展活力严重不足.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繁荣高校体育文化产业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的经济来源,高校体育可以摆脱以前那种“依赖式”的发展模式,变依赖拨款为自负盈亏,调动一切有助于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优化高校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基础的增强,可以促进和保证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体育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高校体育文化反过来,可以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受几千年来“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能和智育、德育相提并论[2],虽然国家领导人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三令五申,但同工不同酬、重智育、德育轻体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因素固然存在,但根本仍然原因是高校体育自身的发展不足,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高校体育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体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显著增强,逐步改变学生和整个社会对于高校体育的片面认识,最终提高高校体育的地位.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改善高校体育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够得以实施,高校体育同样如此.高校体育物质条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教学设备、体育雕塑等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8年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但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物质条件不足的问题仍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物质条件匮乏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成为高校和谐发展道路上的不稳定因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政府和高校自身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走高校物质条件产业化道路,依靠高校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力量.改善高校物质条件,政府投入和高校体育产业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后者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显著增强,最终形成以高校体育产业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全新格局.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丰富、体育习惯的养成、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等方面都必须以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基础[3].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繁荣,同样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体育文化资料的印制、课外体育器材的更新、体育讲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等都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经费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使高校开展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繁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可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是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人才、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塑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共获得4金5银2铜的好成绩,尹靖同学获得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孙文良同学获得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52公斤级散打冠军;素有“西北王”美誉的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连续十一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并多次在CU-BA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都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体育热潮.经济基础是高校竞技体育的血液,以太原理工大学男篮为例,其2003年的经费开支已经超过百万,没有经济支持,没有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开展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职责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题之一,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因素[5].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8月5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共54992人,仅占全国高校教师总人数的4.33%,教师总数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中正高职称2533人,仅占总人数的2%;副高职称15734人占0.5%,副高以下职称36723人.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高校体育教师均存在严重不足,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行政资金的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具体途径

成立高校体育产业集团199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先后成立了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迈上了社会化发展的道路.10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高校体育产业要想发展,也必须走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路子[6].高校体育产业集团要改变以往高校体育依行政部门拨款的局面,形成高校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高校体育产业集团应游离于高校的其他部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成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调研、开发和相关经营活动,同时必须为高校体育服务,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当然,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完善,但其适应了高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是高校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体育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高校体育的所有经费,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维护、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科研设施的改善等,将全部由体育产业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行政部门的拨款,同时,伴随着高校体育产业的高度发达,甚至有可能为高校其它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体育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啦啦操在各高校的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发展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丰富,高校体育教师都是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知识分子,其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所无法比拟的;其次,高校体育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021万人,如果按照每人消费100元计算,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左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三,健身人群相对稳定,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健身人群的流动性相对较小,有利于其稳定的发展.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组建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开设的健身项目,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健身需求,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文本”的思想.开展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大学生有强烈的体育赛事观赏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8强、女4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另根据CUBA组织机构的统计,第六届联赛比赛场次为2700场,观众人数达190万,电视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最后一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这说明,高校的体育竞赛表演事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校体育竞技赛事的经营,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商业比赛,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运动员和运动团队参赛,2009年8月8日国际米兰队和拉齐奥队之间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创下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如果我们高校也能组织这样的商业比赛,其经济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第二,承接国内外的专业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增加高校自身的知名度,而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第三,组建高校自身的高水平体育竞技比赛,使高校竞技形成“有自己的竞赛、有自己的明星、有自己的赛事文化”的全新局面,在这方面,CUBA联赛和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根据2005年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学校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课余时间的闲置率较高,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推动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开发,不仅能够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自身维护和建设的经费问题,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供需矛盾.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开发,应与高校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竞技表演事业相结合,使二者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高校体育产业,不仅仅大学生是体育健身和体育观赏的需要,还包括高校体育配套产业的发展,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食品、体育书籍、体育音响制品等体育产品的高校市场需求同样巨大.发展高校体育配套产业,一是建立大型的体育用品专门超市,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应立足于中、低档消费品为主、高档消费品为辅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有条件、多校区的高校还可以尝试建立体育用品连锁超市;二是与社会体育厂商联合,本着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以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在高校开设体育用品专门商店.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所以要想转变传统的观念,就要在以往的体育文化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技术性的条件下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文化不亚于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特文化。体育文化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校园文明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群体文化。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文化[1]。杨文轩和陈琦认为体育文化是为了顺应人们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2],而易剑东则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到达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它与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

3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环境的研究

3.1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中发现,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和校园体育文化节四个方面构成。(1)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使学生全面的学习体育知识。(2)课外体育活动也很重要,它不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往往这些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体育技能和技巧,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3)体育欣赏可以通过作品、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体育运动中的快乐。(4)校园体育文化节也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一大方法,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各种活动,即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2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

3.2.1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健康水平的外在条件,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是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正因为校园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才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

3.2.2高校体育文化环境与学生需求意识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学生们需求意识培养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需求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学生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

4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在横向有着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纵向可以发挥传承和创新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这即包括着横向的人与人之间、集体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也包括着纵向代际之间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学校体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它具有众多特点,其交流性和创新性就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得到新的发展。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的广播、操场、宣传栏等等构成了体育文化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体育意识。②学生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态度,行为和能力上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得到认可。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体育文化能够使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的熏陶,而学生们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来促进自己身心全面发展。

5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5.1发展中存在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型,高校体育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整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但有些学生的整体意识较弱,缺乏整体性。②设施不足,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校园内大多硬件设施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体育的需求。

5.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体育文化通过社会成员的精神作用得以实现其功能,要缓解目前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就要采取众多措施来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①加强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播体育文化的优越性。②重视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非常有利。③完善学校体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保证下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相关领导加强重视,完善体育制度、提供相对充裕的体育经费。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及健全的组织机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④建立高校体育运动队,以确保高校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⑤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学校应广泛依靠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社团活动,要把学生的热情保持下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我们在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时候要保持好高校校园文化的传统性,使得我们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高校也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发挥优势,强化体育文化,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是在高校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高校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结合体,也是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具有活力,最富有创意的文化,在这种体育文化的氛围下不仅能够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较好的体育观念、完善自我个性特征。还能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人才的塑造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可以说高校的教学活动以及各类科研活动感是整个校园的主体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有效推动下,势必会渗透到校园的全部领域当中。很难想象,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管理秩序混乱、文化层次不高、格调不雅的环境中,将会被造就成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意志坚强的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以此来使其与校园主体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这样便能够形成具有活力的高校体育文化,进而达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目的。

阳光体育环境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各大高校应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此来吸引学生走向自然、走向操场,沐浴在室外的阳关下,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锻炼当中。高校应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将高校体育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当中,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将体育锻炼视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宣传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施:其一,通过广播、标语、学报、校园网络等媒体宣传体育文化,使学生每天都在耳渲目染中了解高校体育文化;其二,通过体育文化渗透的方式进行传播。应在高校内的所有领域当中均涉及体育文化精神,如谈到学习,应谈论学习与健康、谈到劳动,就应谈论劳动与健康,利用的渗透方式将体育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深入人心,这样有助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

(二)改变传统校运会的形式,定期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文化节

以往传统的高校运动会,基本都是由单一的竞技体育项目组成,这种运动会形式,虽然也能够对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为此,应适当转变这一传统模式,可将健身、竞技、娱乐以及体育文化活动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体育文化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原本只面向少数具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运动会,转变为面向全体师生的体育文化活动,并由原本仅仅为了成绩和名次而开展的体育运动,转变为开发学生潜能的体育活动。这些功能的转变,可以使校运会变成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凝聚师生力量的平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明确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重点

就像每一所高校均有着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一样,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环境下,各高校也应以相同的方式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明确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而将这个重点放在群众性活动上还是竞技性活动上,甚至具体到各个特色运动项目上,各高校应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北京清华大学的跳水、理工的男足、华侨的男篮等均是这类名校的体育特色及品牌项目,这些体育运动也都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然而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以高水平的运动队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特色,为此,应尽可能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群众性的体育项目上。而无论高校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和建设目标,想要真正做好体育文化建设,就必须建设出自身的特色,这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人类高校体育文化产生和渐进发展的历史渊源,学界总结为典型的劳动起源论说、军事起源论说、游戏起源说、宗教起源说、教育起源说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五种起源论说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校体育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高校体育文化产生内涵要素至少包括锻炼、制度、精神与物化产品四个要点。由于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的使然,迫使人类在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其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进行有意识、积极主动的身体锻炼活动;在人类获取基本的生存条件后,人类为了所谓的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逐渐形成并制定多种制度;人类为了促进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强调深层次上的体育精神文化,用于规制部落或统治者群体在完成体育活动时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应该产生出多种物化形式的物质产品,用于彰显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比如吉祥物、标志物、火炬、奖杯等载体形式。高校体育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在于其创造性地集成了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体育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这是有且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社会活动。而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就是只有人类能够创造出多种文化系统,而这样的文化系统就囊括了体育。由于动物各种肢体活动和嬉戏都是其本能活动,并不具备文化意义,而人类创造的体育均源于后天学习,而并非遗传所及。其次,体育运动具备文化的多种特征。这些文化的主要特征诸如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阶级性等均可从体育运动中明确、清晰地得以印证。第三,高校体育文化拥有其赖以存在的活动形式、物态体系和精神标志。而其精神标志就必须包括运动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人类较为深层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核心内容,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理想的组成部分,比如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高校体育文化终将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主导标志。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

如前所述,高校体育文化在原始历史发展时期就与宗教、教育、娱乐、医疗、军事相伴而生,终究在人类近代历史时期才得以形成独立的形态体系,体育运动在己经孕育了相当规模和社会投入情况之下,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标志之一。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体育在其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其存在和发展都将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仅从体育运动的本身来看,体育运动是开发人的自身强健、自身潜能的过程。但从高校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给予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这就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原生态的价值所在。通常将产生于校园的高校体育文化称之为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尤为独特,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其它校园文化所不能取代的文化存在形式,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连同其它校园文化一道促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其它校园文化也通常依存于高校体育文化,从中汲取、借鉴、迁延某些其独具特质的元素。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和健全校园的文化,而且有利于师生自身的协调和发展。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首要价值在于能够不断改造和创造着环境。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也改造和创造着人类自我的个性生理环境,乃至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另一价值在于它是师生自身向“社会的人”回归的体现。尽管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方式视角审视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存在着强健自身、促使潜能力开发的属性,但如从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的文化视角审视校园高校体育文化,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则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回归(马克思语)。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内的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更是在于人自身的价值的体现,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校园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师生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促成了师生身心完美的实现,构建了师生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三、校园高校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主流,其素质教育的非智力成份由文化教育实现,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标是统一的,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文化所具备的教育性、竞争性、激励性等特质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竞争意识、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个性,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人的智力、体质以及品德才能的综合状况,是体现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质量和功能的基本因素,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全面培养具有强健体魄,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具有良好体育健身意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校园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校园高校体育文化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热爱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学情操,由此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坚持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充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印证。多种类型的运动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的提高,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由于人脑工作后会疲劳,适时、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完全休息,从而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体育运动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的独特魅力,校园体育赛事促使学生亲历竞争的残酷,有利于学生心理耐受力、抗挫折感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正视困难和战胜困难的较好途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人才的主要环节之一。轻松、富有激情的运动在带来快乐体验的同时,人的心理易于消除陌生感,易于找到思维共同点。而校园体育运动的多样化、赛事的曲折性、结果的不确定性等,都促使参与者及时调整心态,以备应急,而善于发挥团队力量、挖掘个人潜质、团结协作,团队成员间的互信、互助都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活跃元素。第三,校园高校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兴时尚体育项目的快速接纳与掌握,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活泼自信、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特性,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适途径。参与时尚体育项目可以促使学生保持年轻的心态、乐意接受新事物,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意识到创新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创新意识能够摆脱陈腐思想束缚,勇于挑战,不断战胜自我。充足的自信也会消除生活的恐俱,冷静的意识是自信的最好准备。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在享受赛事的喜悦和健美体魄的同时,增强着自身魅力,超越着自我,都会增强学生自信心,这为其步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传统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区体育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