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12 03:51:11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突出思想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突出文化引领,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近年来,通辽市委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一是强化思政工作领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市委始终把高校思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委会经常研究相关工作,并把驻地高校主要领导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范围。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40余次,各级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报告33场次,有力促进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强化组织工作基础。坚持地方党委与高校党委协同联动,形成共建共管合力,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基层支部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优秀教师和青年学生入党。三是强化骨干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任用干部。制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县乡挂职、埠外进修、评选标兵等方式,努力打造高素质思政工作者队伍。

二、突出思想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一是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针对高校学生思想多元、思维活跃的实际,制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出台规范外请人员来我市授课管理办法,防止错误思潮渗透。全面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建立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社会实践“三三制”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力促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二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主题教育活动,组建120名社科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开展的“四进四信”主题团日活动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项目。三是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嵌入全程。立足我蒙古族人口最集中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驻在通辽的实际,坚持每年9月开展“守望相助 携手同行”教育月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高校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政工作抓手。切实强化蒙汉双语教育,并采取指定专业、专场招聘等方式,着力解决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三、突出文化引领,着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一是建好文明校园。制定文明校园创建行动计划,与文明城创建相融合,将科尔沁体育中心、图书馆移交内蒙古民族大学使用和管理。近年来,市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资金,积极改善驻地高校教育教学条件。二是树好新风正气。深入开展“德育先导 以文化人”主题教育,修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涵养师生良好品德。组织开展“桃李之星”“通辽好人榜”等推选活动,支持驻地高校社团创建正能量工作室,积极防范和非政府组织渗透破坏。三是守好网络地。制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规范高校网站建设,加强各类论坛管理,组建网络思政工作引导队伍,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正面发声。组织500余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加入“科尔沁书虫”微信阅读群,通过推广全民阅读,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风建设;途径

一、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

1.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先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学风则是一所高校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优良的学风能对学生起到感召、激励和教育的作用,其既是学校建设的灵魂,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2.健康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教师,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行为约束、社会辐射等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既能对优良学风建设起到引导作用,又能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

二、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伟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高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以及自觉遵守考风考纪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

2.改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教学区环境和生活区环境。校园物质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外部条件。提升教学区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生活区环境主要指寝室环境。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制订了《浙江省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标准(试行)》。经过连续5年落实文明寝室建设制度,中国计量大学寝室的硬件设施、文化氛围以及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在2016年文明寝室建设检查中受到了高度评价,以此有效带动了学风建设。

3.规范校园制度文化。规范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能保证校园内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正常运转,协调高校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的行为关系。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有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学校领导层与教师在

管理和教W

中倾注热情。中国计量大学在办学中,由自发到自觉地逐渐确立了“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有助于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道德与专业素质,进一步推动优良学风建设。

4.举办能力竞赛。高校通过举办各种能力竞赛,可以加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双向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据统计,在2014年―2016年间,中国计量大学举办了“挑战杯”系列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工程训练竞赛、机器人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航模竞赛等50多项学生能力竞赛,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学生超过了4万人次,参与活动的学生占在校生的70%以上。能力竞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使一大批具有良好科学研究潜质的学生和高质量课外科技学术成果脱颖而出。

5.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学生社团在高校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中国计量大学有MCU电子协会、极策推理协会、思威跆拳道协会、节能减排协会、钱江潮杂志社、Sky音乐社、Show蜜格调甜点社、心情手语社等学术社团,总数近90个。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不仅能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启迪思想,提高素质,升华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任芳.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客辅导员工作拓展作用

从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更加重视教育领域,不断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中开始出现BBS、博客等方式,在消息和学生互动交流中具备一定应用价值。博客是深度交流沟通的方式,合理应用在辅导员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效率。

一、博客的基本含义

现阶段,博客存在不一致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中定义博客是全程网络日志(web log),简称blog,是一种集体或者个人依据实际情况记录自身信仰、行为以及思想的网络形式。不少博客都具备过滤新闻的作用,还可以对在线资源进行收集,并且添加一定的网络链接和简短评论,还有的功能就是记录原始个人思想,此外,博客还具备一定的评论作用,可以在访问者和作者间建立互动关系。Toblog主要就是说在博客上链接资源以及发表文章的方式,博客中文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内容,但是博客中还存在视频、声音、图片等部分。划分博客类型具备很多方式,从内容方面来说,博客可以分为个人交流为主、依据专业知识位置、依据时效性信息为主的博客;从汇聚博客方式方面来说,可以把博客分为社区博客、群体博客、个人博客[1]。

二、博客对辅导员工作的拓展作用

(一)博客促进辅导员工作

博客是广泛被大学生接受的一种网络沟通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沟通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直接沟通。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对分类、汇总信息直接进行,学生能够拥有清晰、固定的信息来源,并且还可以防止实际应用中出现冲突消息的问题[2]。第二,增加沟通。辅导员工作时间有限,想要达到和所有学生都进行沟通,会明显的限制于时间。但是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定沟通,及时分享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虽然辅导员不在身边,也需要进行交流,但是建立的一种固定场所进行交流。第三,便捷沟通。利用博客辅导员可以有覆盖性的一些大家都关注的信息,通过共享信息,避免师生之间出现沟通障碍的问题。实际应用的时候,辅导员通过博客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能够迅速进入主题,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第四,拓展沟通。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基于此,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发表一些文章,避免空间以及时间的影响,确保能够更快速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五,交互沟通。博客属于开放平台,可以进行匿名留言,在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时候,博客能够促使学生更愿意表达实际想法和意见,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3]。

(二)博客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学生新动向

博客主要就是进行我展示,为辅导员了解和掌握自己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阅读学生博客,辅导员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并且在学生博客中辅导员进行适当的留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博客属于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博客上学生和辅导员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学习动力,有效提高彼此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在出现RSS网络浏览器以后,促使学生更加关注更新博客的情况,辅导员可以更及时了解,并且第一时间和学生表达和交流思想,为辅导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依据[4]。

(三)博客促进辅导员自我提升

博客不仅是交流平台,同时也是镜子,可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体现博客主人的素质和个人修养。辅导员在学生、同事之间建立开放性博客,是一种自我鞭策的方式,并且不断更新博客内容,就需要不断扩大自身学习面,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有效合理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思想。第一,博客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博客生命线实际上就是点击率,想要吸引关注,就需要辅导员具备规定的阅读群体,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更新博客,会慢慢丧失关注群体,因此,辅导员在应用博客的时候,需要不断坚持关注、坚持思考、坚持更新博客,不然就会大量失去博客群体,出现由于不更新博客造成的失落感。基于此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更新博客,应该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第二,辅导员应用博客可以促进自身发展。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都是比较琐碎的,写作博客,可以促使辅导员更加关注时代的发展,全面推进学生群体工作,并且逐渐提高积累经验和思考工作的能力,经过不断更新博客,辅导员可以感受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第三,大量学生群体出现在博客中,辅导员建立博客的根本目标就是学生,所以,辅导员不断更新博客可以激发学生交流意见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比较重视和关注的焦点,以便于在博客荷载能够引领学生群体,所以,辅导员工作中合理应用博客,可以凝聚学生群体,激发学生对工作、学习、生活关注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成长。博客能够形成事业平台,辅导员不断反思自身工作,相互阅读,相互交流工作意见,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得到辅导员对博客的认同感[5]。

结束语:

综上,博客可以不断扩展辅导员工作,是一种网络应用,可以充分体现辅导员自身特点和个性,网络虚拟化辅导员现实人物,在博客中辅导员通过自身感受来利用键盘来记录自身心路历程,为大学生建立多个思考的方式,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博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价值视角,影响学生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淼,赵玉英.试论辅导员博客的功能实现与拓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2):132-133.

[2]孙厚纯.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建立及功效研究[J].江苏高教,2011,01(5):112-113.

[3]庄立臣.基于博客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2-13.

[4]王永强.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8):29-30.D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Abstract: As society changes,functions of counselors are also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This paper proposes four functions of counselors inclu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daily management of education,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quality,to convey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four effective methods of work including open and transparent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 team theory, initiative guidance, manual of procedures.

关键词: 新时期;辅导员;职能定位;工作艺术

Key words: new period;counselor;function orientation;work ar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82-02

0引言

从1952年清华大学确立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制度已经走过58载岁月,随着社会变革和形势的发展,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已从原来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这单一职能,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行为规范、贫困生资助、评优评先、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心理干预、就业指导,以及学生急病处理等紧众多方面。辅导员面对兼顾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不同利益,千头万绪的工作使广大辅导员在忙于处理各种事务中,对自身职能定位产生焦虑,对如何完成好工作产生疑惑。思考职能定位,高效完成辅导员各项职责,对于广大辅导员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学生、完善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定位

1.1 辅导员工作职能探讨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陆续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精神,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文件和规定中也多次提及。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围绕文件和规定的精神,思政工作的理论界和实践者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等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辅导员的多角色定位和辅导员工作的多角色特征已经成为共识。有学者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和政治向导;大学生的情感挚友;大学生的成长的道德楷模和政治向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者;大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大学生学业有成的指导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师(刘薇,2008)。也有学者指出辅导员的多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心理治疗工作者等(董朝宗、2008)。

1.2 辅导员职能再定位在文件精神和众多先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如下4类:

1.2.1 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指导学生树立道德价值观念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1.2.2 教育日常管理包括入学教育、班级和宿舍管理、班风学风建设、评优评先、贫困生资助和管理、假期管理、就业工作等。此外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临时新增的各类工作。

1.2.3 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拓展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党员和干部;寻找和创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契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就业指导工作等。

1.2.4 学生利益的传达向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反应学生的利益诉求、意见建议。

第一类工作是辅导员最根本的工作任务。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小。第一,集中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课”教学来承担。第二,“去政治化”是当代年轻人的显著特征,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吸引大学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难题。第二类工作目前占用了辅导员最多时间,这些工作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由于学生群体、个体间存在立场、诉求不同,导致辅导员工作中常常遇到悖论,例如,在对待学生的发展差异上推动先进与促动后进的权衡;奖学金评定中济困与奖优的处理……这些悖论容易造成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误解和不信任。第三类工作是新时期大学生需要拓展的素质和技能。高质量的学生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导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由于家庭因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产生心理亚健康学生,需要辅导员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其心,解决问题。由于第二类工作占用大量事件,这部分工作很难做到精细化。第四类工作是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职能。但是目前学生意见在高校建设中往往被忽视,因此这类工作职能也基本上形同虚设了。

2辅导员工作艺术探索

解决管理和教育职能兼顾、教师和朋友角色平衡的问题,必须灵活转变角色,打破服务、教育、管理的三职能的界限,工作中同时考虑兼顾实现其他职能。本文提出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团队理论、主动性引导、工作程序手册化四种工作方法,旨在找出辅导员工作实践中一举多得的完成工作的有效路径。

2.1 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对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开放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学生中所谓的特权阶层,使学生产生不公平的心理落差。

透明公开的信息渠道,内容包括:①学期的工作安排;②月度工作安排;③一周工作安排;④反馈意见的渠道。学期工作安排在学期初给学生,内容包括本学期内既定工作内容。月度主要工作在每个月的月初给学生。内容包括学期任务的分解和新增的工作内容。一周工作在每周一给学生,预告本周内工作任务和完成进度。工作过程中用于反馈意见的渠道。开通信箱、电子邮箱等渠道,听取学生对工作内容的反馈,以合理安排任务优先和强度。方便学生统筹安排时间,并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认知度。对选拔评选类的任务,评审标准启用之前,在学生中进行意见征集,修订和改善原有的评审标准。并公布最终执行标准。预留修订和解释修改方案的时间、接受投诉的渠道以及明确公示评审结果。通过听取学生意见、解释工作思路,培养了学生“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加强了辅导员和学生间双向沟通,在事务性工作中实现了管理者、教师甚至是朋友的角色转换。

2.2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理论是目前管理学界较为盛行的管理模式。团队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相关知识、技能互补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在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知识和信息“对所有人开放,剥夺了各地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优势,他们的权威性也就瓦解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开拓新领域,启发学生寻找方法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辅导员看出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上的欠缺,但缺少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平台去提醒学生;许多学生组织、社团有优秀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活动创意、高昂的参与激情,但在活动组织上缺乏定位和目的。因此,辅导员和学生组织、社团就有了组成团队的基础。将一部分工作放权给学生团队处理,并且根据任务性质和难度的不同、学生团队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指导。例如,辅导员与学生班长组成团队,将班级管理相关的事务中的文书事务类工作交由班长团队执行。辅导员只确认目的和完成时间,不干预完成过程。验收工作时指出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包括电子文档处理的不完善、撰写电子邮件不规范这类基础的问题。确定班长团队能够独立完成文书事物类工作后,再下放一些如轻度心理亚健康学生干预等难度大一些的任务。定期举行由辅导员主持的团队会议,探讨团队成员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并通过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和阅读指导等方式,提升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基本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内容,交给学生社团中专门负责宣传的部门。辅导员参与程度有所提高,需要指导学生做好专题规划、内容安排、探讨相关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甚至对宣传材料的遣词造句进行审核。与原有的学生组织、社团相比,团队管理方式优点在于没有复杂的科层结构和过多成员,有利于团队内部沟通和效率提高,便于辅导员深度指导。以任务作为指导团队成员的平台,任务和指导从简单到复杂,实现了培养学生干部的目标、加强了学生管理,同时又完成了部分事务性工作,指导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2.3 主动性引导团队管理难涉及到一般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一般学生通常不是学生干部、不是“问题学生”、循规蹈矩、少有怨言或要求,因此与辅导员的距离也较远,很难被关注到。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工作中宜引导学生产生主动接触辅导员的意识。因此,辅导员在平时要有意识地不断强化自身的存在感,强化学生“有事找辅导员”的意识。通过公布邮箱、手机等联系方式、定期走访宿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进行工作意见征集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一般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中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并尽力提供帮助,拉近一般同学与辅导员的感情距离,加强一般学生对辅导员的认知,学生遇到自己难于克服问题的时候,才会很自然的寻求辅导员的帮助。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如果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主动联系辅导员,是动态跟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最有效方法。

2.4 工作程序手册化工作程度手册化是指,辅导员将各项工作,特别是诸多事务性工作进行分类,并落实成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的文本材料。如在学年中的特定时间开展的常规工作,有一定的程序步骤和一定的文档材料,将内容固化为简明易懂的文本,开展同类工作时,就能做到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特殊时期出现的临时性工作,例如疾病防控等,记录相应的工作方法,在类似的事件中进行借鉴;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提前建立好应急方案和步骤,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启动。通过将工作程序的手册化处理,能够工作执行时超前性、条理性和完整性,便于辅导员反思哪些工作可以放权处理,哪些工作是辅导员必须亲自干预的。使各项工作都能高质、高效地完成。

3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工作有其特殊的内容和平台,有其固有的难度和复杂性。辅导员工作量大、种类多、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广度和深度为以学生为本,更好兼顾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等关乎学生长远发展的工作,探索更加高效和艺术的工作方式,是广大辅导员必须坚持思考和创新之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第16号文件.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3]【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第1版.

[4]肖余春著.团队行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第1版.

[5]蒋玉.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伦理.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第1卷,第4期.

高校思政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17-02

1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情况

S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一家民办本科院校,全国最早四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本文作者在S学院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建设情况比较了解。通过问卷掌握了S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采取措施及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如何建设的对策。现将收集问卷归纳整理如下。

1.1 党政领导重视学生工作,实行辅导员“双重制”领导体制

S学院自建校起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成长引路人并配备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老师来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充分领会教育部颁布一系列关于辅导员方面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加强和改进S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S学院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学校设置专门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在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领导下实习辅导员“双重”领导制,S学院建立大学工体系,辅导员管理实习双重管理,学工部和院系共同领导。

1.2 建立比较完善辅导员晋升和职称评定机制

学工部和人事处共同牵头制定了辅导员行政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机制。在院(系)干得比较出色的辅导员可以兼容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兼任院(系)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助学贷款管理员。表现出色辅导员可以通过竞选担任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符合条件辅导员可以参加学校人事处和社政部牵头举办辅导员走上讲台试讲制度。

1.3 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实行二级院系考核体系,学生工作是学校考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实行学工部和院系共同考核机制。辅导员工作考核等级与辅导员工资绩效挂钩。学校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且对工作付出多业绩的辅导员进行奖励。

1.4 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

学校花费资金请专门公司根据S院校院情设计了辅导员工作平台,该平台建立完善辅导员资料库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学校定期举办辅导员主题沙龙,由学工部牵头,院系承办,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学工部和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共同参与。创建学工之家QQ群,让辅导员找到家的感觉。

1.5 制定适合校情辅导员培训计划

辅导员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学校由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牵头制定详实辅导员培训计划。印发S学院辅导员培训计划,在繁杂的事务性学生管理工作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阶段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工作侧重点定期召开辅导员沙龙。

1.6 辅导员专业地位知识体系

学校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就业指导、资助工作、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辅导员业务培训六大块。每一块学校收集资料汇总成册并专门召开辅导员业务培训。

2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

2.1 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不尽合理

对S学院目前87位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有近35%辅导员第一学历是专科生,这部分辅导员主要来自于S学院毕业留校和二次就业的。留校这部分辅导员在校期间是佼佼者和学生干部,他们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热爱母校。二次就业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再就业机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但这部分辅导员最大的瓶颈是学历偏低,尽管有不少辅导员通过夜大、自考、成考等方式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第一学历毕竟是客观现实,专科毕业和其他学历毕业多少还是有差距的。

87位辅导员大学期间就读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管类和理工类,有少数是艺术类,教育类和思政类只有为数少数。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背景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2%,具有人文类学科专业背景的占20.4%,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的占3.2%;财经政法学科专业占14.4%,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占30%,理工学科专业占25.3%,体育艺术类占2.5%。

2.2 辅导员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不利于工作的延续性

经对S学院辅导员构成分析,看出S学院辅导员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辅导员比较年轻,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比较接近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更容易理解。辅导员一般由年轻人组成,精力比较旺盛,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的超负荷工作量。但是,正因为辅导员年轻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辅导员能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自己的辅导员在年龄上和学生差不多,在心理上和人生阅历以及其他方面和自己基本上还是同一个水平的时候,学生有一些心理诉求可能就不会向自己的辅导员倾诉。因此,辅导员过于年轻化的队伍特点,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2.3 辅导员工作存在中心有偏差,理论研究水平偏低

高校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对学生的管理为主要工作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他们的身份是双肩挑的教师。可以这样说,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务都需要有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而大多数院系辅导员因学校人事管理关系又必须接受院系管理,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许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理论研究水平偏低,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大学导师和辅导员个人成长。

2.4 辅导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尽管学校出台辅导员工作意见文件但仍有部分辅导员认为个人职业生涯与晋升不明,工资待遇与工作量和压力不完全成正例,工作负荷过重。师生搭配比例过大,事务性工作与专业理论提升相矛盾,职责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尤其在辅导员理论水平提升上面院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工部和院系对辅导员考核机制很严,但考核主要停留表面数据考核偏多。

2.5 辅导员专业化标准不明确,辅导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学校通过一系列辅导员培训计划及辅导员沙龙,想提高辅导员工作和理论水平。但培训和辅导员沙龙针对性不明显,大家培训采取一刀切方式。因每个人接受能力有差别,故培训接受效果因人而异。培训之后跟踪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之后跟踪服务学校几乎没做,学校没有一套体系能真正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即辅导员专业化程度没有衡量标准。

3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辅导员职业认识需要加强

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从事职业,调研结果愿意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只有12.2%比例,80%以上辅导员选择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从事其他岗位工作。不愿意长期从事原因是认为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有工作倦怠感,辅导员工作事务性太多缺少专业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地位在校领导、同事、教师、学生心目中永远地位不是很高,甚至个别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能从事。

3.2 辅导员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渴望成才,追求成功是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辅导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学生,所以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一般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现出来,无视大学生的成才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瞎忙。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以教学为重,弱化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加之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事情,故辅导员有意无意中会弱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之辅导员任务德育工作没有严格考核体系,学校重视是表面的数据。因此,辅导员无形中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3 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辅导员考核没有做到完全定性和定量考核,即使有一些量化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太好执行。故辅导员考核只选择几个主要指标考核。一般辅导员所带班级没有发生重大学生人生伤亡事故,辅导员没有犯原则性政治错误,辅导员考核等级都会合格。S学院近几年只发生一位辅导员被学校辞退的,其辞退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个人在网上被学生举报造成极坏的影响才辞退的。这种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S学院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应用型大学目标。非专业化也导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吸引一些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就业,不利于提高高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树立辅导员形象。辅导员因来自不同专业背景这种优势也没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以主观的臆断来指导工作,仅凭主观的经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如一些校园恶性事件为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近期在某知名高校发生的同学之间因为个人生活上琐事造成投毒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恶劣事件等,高校如何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来开展工作值得深思。

3.4 辅导员创新精神不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价值观念易出现一些偏差。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变化及时吸收新鲜事物,准备把握全局和学生沟通。对学生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应有高度的敏锐度和灵敏度。但由于学校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一切围绕安全中心,辅导员工作又是事务巨细,导致辅导员整体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辅导员的创造性,易出现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局面。

4 如何实现辅导员专业化

4.1 根据辅导员个人兴趣差异和专业知识结构,架构辅导员合理分流的机制

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合理和严格辅导员选拔制度,但辅导员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各有差别。学校希望建立一支比较稳定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维系需要学校出台详细辅导员培训计划,使尽快融入到辅导员这个岗位。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在职培训与岗前培训、学习进修与短期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适时培训与定期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发建设日常实验和一批定期集中的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水平。通过养用结合,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和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

4.2 成立辅导员自己专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行业队伍专业化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一些行业组织如教育学会、书法协会、驾驶员协会等值得我们在S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加以借鉴。S学院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加大辅导员之间交流。但这种交流主要局限在定期由某一个院系承担重点交流辅导员工作层面,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要求,面对日益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成立S学院辅导员协会是S学院在新时期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辅导员协会可以在学校内部按照一定条件采取自愿报名和选拔方式建成,也可以联合其他民办高校共同组建。内容上可以通过研究申报辅导项目来充实辅导员业务,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可以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和组织开展理论探讨,筹办内刊等,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陶冶情操,劳逸结合;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并提升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协会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吸引力,争取所有的辅导员都有机会加入。协会应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的章程并聘有专家。

4.3 利用学校内部信息网络平台提供辅导员交流信息平台

高校作为文化志高点宣传阵地,S学院同样责无旁贷。学校有比较丰富的宣传阵地,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好宣传平台,校内有内部网站、有校内广播电台、有S学院报、有S高教等,这些平台比较好宣传S学院育人理念。学校网站有学工部网站及辅导员内部管理系统,S高教有专栏刊登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发表相关方面论文。这些栏目设置为辅导员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但是在具体交流平台个性化设置方面还需要加强。若网站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可以命名为“辅导员之家”,这样可以让辅导员更多地体会到家的温暖。辅导员可以在上面发表管理学生工作心得、撰写每日一语等等。

4.4 保障机制,待遇留人、政策留人

S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专门设立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要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科研队伍建设、学校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要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要将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表彰奖励体系中,统一表彰,按比例评选。尤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工作关系、福利待遇、人员选聘与录用等环节上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要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学校要有用于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构建辅导员交流学习的主阵地,例如,举办辅导员论坛、办辅导员学习专刊等。要加强辅导员的待遇保障,在住房津贴、岗位津贴、话费补助、业务学习补助等方面酌情给予关心。专业化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把辅导员培养成为思想工作、学生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化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考核、聘用、晋升、激励、流动等制度,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质量、高层次、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冯晓星.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7(6):17-18.

[2] 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37-40.

[3] 杨振斌.双肩挑50年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7.

上一篇:督导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平安建设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