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2-24 04:12:07

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1篇

小王所称的指南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该指南涵盖了高等学校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从目前高校负债情况来看,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应大力加强。”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王棣华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强高校负债内部审计迫在眉睫

“目前,高校负债经营的现状确实不容忽视。巨额负债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影响了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有引发破产的风险。”福建省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汉文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南的出台规范了高校的负债审计,对包括财务报表和与负债相关的会计记录、账龄分析表、银行贷款合同、贷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加强了审计力度。指南还列举了高校负债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风险、贷款利息成本过高的风险和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对风险大的贷款项目也加强了审批环节,减少了高校运营风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高等院校掀起了快速合并、扩张的高潮,但同时,也以创纪录的速度滑向负债深渊。有专家分析,目前高校总的负债应该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之间。

“现在国内高校大部分是国有的,大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不足的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民办高校因为没有政府财政兜底,负债情况更严重,因此制定指南,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非常有必要。首先可以监督国家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其次便于高校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最后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王棣华表示:目前许多高校负债比例较高,如果不是国家政策不容许国办高校破产,许多高校事实上在经济上已经破产了。民办高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目前已经有许多民办高校破产,因此,加强高校负债内部审计、减少负债风险,对保障高校正常运转作用很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海认为:“发展和完善高校的内部审计,是满足高校持续发展治理的客观需要。”他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部审计是高等学校治理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可以为高校提供建设性的服务,并且可以对涉及到各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为实现高校的目标作出贡献。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规范高校的收费,制止乱收费,杜绝小金库,对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

我国现代的内部审计事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年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37%,35岁-55岁占27%,55岁以上占36%;初级职称占46%,中级职称占34%,高级职称仅占2.7%,其它占17.3%。因此,高校内审工作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这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配备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内部审计人员质量就比较高,人员数量也达到了指南规定的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标准,但有的学校就不太重视,人员数量也不达标,审计质量令人担忧。”王棣华表示。

2005年审计署集中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统一的审计,全国91所部属院校查处违纪金额9亿多元。审计结果表明高校在转轨时期,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不尽如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很大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亟须加强,以适应目前高校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陈汉文言辞恳切地告诉记者:“机构不独立、编制偏少、人员素质不高、权威性不强、领导重视不够,这5条缺陷是制约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瓶颈。”

注重内部审计下的风险导向审计

据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透露,吉林大学从银行所借的贷款用在了自筹基建、征地、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支付贷款利息等方面。此外,吉林大学还用贷款组建了吉林大学科技园,同时,吉林大学还创办了一批企业。

高校一方面要发展,一方面又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基建项目工期长、耗资大历来是审计的薄弱环节,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面对高校林立的高楼,在大兴土木中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的举债经营?高校内部审计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指南的第二条给出了明确答案:“本指南所称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创造效益,服务学校、服务大局促进学校使用目标的实现,这是制定该指南的宗旨。高校虽然负债了,但扩大了办学规模,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多培养了人才,提高了人才素质,这也是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借到的钱,有相当一部分转化成了固定资产,像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储备土地。这些资产也是有价值的。所以,从这方面衡量,高校的负债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陈汉文告诉记者。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内部审计准则;高校;内部审计;转型;路径

0引言

基于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新内部审计准则于2014年1月起施行,新内部审计准则对审计功能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审计功能由“监督”和“评价”修改为“确认”和“咨询”,将审计目标从原来的“查错防弊”改为“价值增值”。新准则给高校内审工作带来了新理念,除了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内部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和评估,更加重视内审帮助单位实现高校管理目标,使高校内审在高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审计工作管理是实现高校管理目标的重要举措,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新功能和目标导向下实现转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1.1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和规范的审计机构

目前,高校在内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内审机构缺乏或不独立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也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部分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机构合并,审计工作属于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部分,或将内审工作设在财务部门,这都难以实现审计的独立性。还有部分高校出于独立性的考虑,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但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的审计职权,对高校内部工作的审计未做到公平、公正。甚至有部分高校内审机构人员由财务人员担任,无法发挥其内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但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忽视内审工作,造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实现独立性。

1.2缺乏高素质人才或者专业性人才

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导致内审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高校的审计工作往往是属于转岗和重聘岗位,审计人员配备差异较大,团队胜任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其中大部分内审人员属于财务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甚至不具备审计职业资格,仅凭经验上岗,从事只是简单的业务收支方面的事项,对于专业的审计知识缺乏,造成相关内审人员无法形成明确的分工,常常是有的审计工作多人负责,有的审计工作却无人负责,无法完成专业的内审流程工作,导致审计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失去审计原本的作用。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一些审计人员因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在发现问题时因部门利益及小集团利益的驱使和限制,放弃追查和揭露;或者害怕对方打击报复,以至于内审工作无法进行。

1.3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

高校内部审计涉及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维修工程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审计,但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工作层面上。审计目标主要为简单地以账论账,或者以查错防弊阶段,将财务数据的差异性、准确性作为审计要点,严重忽视了高校教育资金应用的效益性、合理性,审计工作深度不够,审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而且作用层次也非常低。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高校采用抽样审计法,但由于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职业素质低,仅凭主观臆断来确定样本规模、结果,容易造成审计误差,进而增大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在审计软件的应用上,部分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应用审计软件等工具,或虽然选用了审计软件,实现了电算化,但现有的审计软件还达不到高校内部项目审计要求,所以审计效率、规范审计程序方面仍比较低。

2新内部准则实施下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和目标的重新定位

2014年1月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组织价值和实现目标。新准则观念发生了变化,将原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改为“确认和咨询”,“确认”是指评估单位的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并对审计证据进行检查。而“咨询”是在检查评价的基础上,同时对审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单位内部部门协商确定,提出合理性建议。以高校审计为主体,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高校内审主要是通过“确认”和“咨询”识别和评估对高校目标发展构成的潜在风险,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查,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进行治理,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控制或减轻相应的风险。新内部审计准则还提出目前内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从传统的“差错防弊型”向“组织增值型”转变。新准则中介入内部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环节,着眼于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把单位的价值增值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最终根本目标,这是对审计目标的更高的定位。高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应该融入学校治理和内部控制中,更要作为高校内审的最终目标,才能使高校内审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性,这一目标实质上是明确了高校内审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这种定位能实现高校审计工作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3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和目标的路径研究

3.1发挥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要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功能和目标,内审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评估对高校发展构成威胁的潜在危险,据高校内部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风险水平进行控制,例如:在教学质量风险评估方面,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进行风险识别、计算、分析和评价,为应对和处理教学质量风险事件提供依据。在高校资金管理方面,根据本校筹资、投资和日常资金运营情况,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监控体系,对高校资金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管理依据。总之,发挥内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审计机构设置上,应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依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要求,在高校党委下设置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下设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的负责人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进行报告,这样审计工作可接受学校最高领导层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提交高质量的审计结论,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内审目标。

3.2创新高校内审方式,拓宽内审工作范围

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改变,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也应该改革和创新。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运用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外,更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将内部控制分析和审计风险分析结合起来。2014年1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框架和具体业务层次内部控制框架作了详细的规定,高校内审应该充分利用对其内部控制的了解,运用动态审计和连续审计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分析和评价。在分析、评价中改进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发挥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能,提升内部审计促进价值增值的层次和水平。审计内容上,由于高校资金来源广泛,高校资金的使用风险在不断加大,因此高校内审应拓宽内审范围,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如在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科研管理的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此外,高校内审部门应该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公务支出等方面实施审计,扩宽审计业务范围,真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3.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新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内审机构或组织应配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内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不但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具备各类业务管理、人事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法律管理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在内审业务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风险。新内部审计准则的功能和目标是“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这就对内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一是可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二是对现有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教育内部审计相关课题的研究。只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完成高层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作者:芦丽丽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旭枚.基于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实施的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4(17).

[2]葛晓冬.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的设计与应用[J].财会学习,2015(17).

[3]苏冬慧,贺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3).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3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高校呈现出历史性和跨越式发展,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观念、体制、人员、职能、方法等几方面对审计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创新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审计机构及其专职人员依法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和服务的活动。它是确保高等教育目标实现、依法治校、强化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同高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高校内部审计观念创新

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讲,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遵从审计内在的客观规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内部审计人员要从“经济监督”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走服务内向性的道路。因此,审计人员要消除“局外人”意识,要更多地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角度研究审计出现的问题,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的心态,在内审工作中实行服务形式多样化。

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内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谐一致,正确认识并全面履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使内审工作与高校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使内部审计管理、内审机构的“人、法、技”建设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向服务”,通过开展正常的审计业务,监督、评价本单位对国家法律、行业政策法规和本校有关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及时发现违背管理原则的活动,向管理者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帮助;为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提供合理保证,促使内部审计工作从以发现问题为己任向坚持标本兼治转变,使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创新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照此规定,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在校(院)长的领导下及校(院)党委或校董事会等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由于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如部分学校还存在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院)长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形式。领导体制很直接地表明了审计机构的地位与权威,一般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主管领导级别越高,则审计机构的地位也越高,越能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如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权威要相对高一些。目前,除部分高校独立设立审计处外,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而是与纪委、监察处合署办公,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性较差。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具体的审计项目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校级领导、被审单位或相关人员的干扰或影响,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独立性就成为高校审计人员特有的问题。

3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多个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管理、法律、经济以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理论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业务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内审人员应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法规运用能力、审计技术水平和现场审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监督和事后审计,仅有少数高校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审计等工作。大部分高校内审工作只局限于对高校自身预决算的编制、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很少介入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视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给高校违法违纪等腐败案件以滋生的土壤,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未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只强调监督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使内部审计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重视服务效能,实现面向对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通过“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座谈、商讨,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高校内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从而促进高校加强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创新

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大多数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跟上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但是内部审计无论在审计人员素质上、还是在审计方法手段上远远不能跟上财务管理信息的发展。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内部审计人员多数还停留在查错纠弊、手工审计、详细审计的业务水平上,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对未来效益的预测、对偿债能力研究以及对经济责任界定。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4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融资渠道多样化办学格局的形成,重新审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正确定位,及时制定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战略,使高校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已成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内审 必要性 可行性 思路

一、高等学校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和各种创收逐年增长,多种形式的集资办学、社会办学发展很快,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与此相联系,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数量、规模急剧增长;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由于办学、培训、咨询以及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对社会实行有偿服务项目增多,收费项目越来越多,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化。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评价、鉴证。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增强自我约束机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一个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其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因此任何单位的管理决策层都应十分关注和解决好这一根本性问题。据调查了解,一些高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和部门忙于日常事务,对依法治校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的业务工作开展起来了,但与之相配套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相对滞后;有些管理制度虽已颁布实施,但对其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对违规事项的处罚力度不足等。

(三)强化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需要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投资额在高校可控制资金数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强化基建投资审计刻不容缓,高校内审责无旁贷。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可望有效地遏制基建投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上述审计目的,结合基建投资管理的特点,此项审计应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内审机构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决策与评估,对其中不合规的程序及机制提出规范化要求,并重点做好对工程预算的审核,坚决剔除不合理的开支项目。其次,对大中型工程项目应实行定期或不定期预审,监督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拨款的一致性,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最后,全面审查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有无虚列项目、乱套定额、高拨材价以多计工程量等问题,对于不合格工程,坚决不予结算和办理验收手续。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的需要

建立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这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水平、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最有效的措施。高校内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高校审计工作的审计需要和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教育,熟悉我国有关方针政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明察秋毫,并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综合业务素质,变“财务型审计”为“知识型”、“决策咨询性、管理型”多功能复合型审计人才,从而提高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可行性

(一)政府职能转换使内部审计加强成为可能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对所属企业的直接管理将越来越少,加上事业单位的脱钩,政府部门内审机构对下属单位的审计事项将越来越少,但教育部门因为管理部门多,肩负着大量教育资金的管理任务,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较大,内部审计的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新形势发展呼唤内部审计工作相适应

高校内部审计开展以来,对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维护单位合法权益,健全自我约束机制,节约资金和提高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在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工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任务越来越重。改革的深入,学校办学自愈来愈大,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化,经费支出繁杂化,审计工作除了开展正常性工作外,内控制度评审、办学效益、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调查和咨询服务等任务越来越重;二是审计领域和审计范围越来越宽,表现在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审计、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审计、高校合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分设的审计鉴证及管理审计等;三是审计工作的定位点不仅仅是查错防弊,重要的是一审二帮三促进,突出为学校经济决策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四是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不仅要求个体素质优良,而且要求群体素质优化,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审计队伍,不仅要熟悉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了解高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增强宏观意识、管理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较强的调查、分析和表达能力。

伴随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审计工作新的特点以及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势在必行了。

三、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高校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水平,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样要求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首要任务是使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的改变,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内部职能部门协调等方面创造条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地位,加强审计力量,优化审计人员结构,为进一步开拓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另外高校内部审计开展比较晚,又是一项经常性的监督工作,有些领导和经济管理人员对其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此通过内审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需要领导扶一把。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内审部门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审计工作要倍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2.摆正位置,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要获得发展,关键取决于它通过监督、控制,为提高高校经济效益服务的能力。在新形势下,高校内审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选准内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帮助高校内部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实现最佳资源配置。内部审计应定位于为决策层、管理层服务上,选择那些领导关心、教职工迫切希望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内部审计只有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真正帮助领导解决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问题,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为更好地为高校经济健康发展服务,高校内审必须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全面审计就是消除盲区,全面履行审计职能;突出重点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要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在全面审计基础上把主要力量放在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

3.拓展审计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整体水平。随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是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人员权益,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保障,对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抓起。要通过充分的审前准备使审计方案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克服盲目性;依法审计、依法处理,保证审计工作行为规范、合法,克服随意性,防范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还要将事后审计关口逐步向事中事前转移,才能对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统一。再者,内部审计还要从过去单纯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中走出来,按照高校资金运行轨迹对学校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审计,要在财务审计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大额货物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逐步开展管理审计。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各类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认真分析,搞好审计调查,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各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深化改革,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促进高校内审的创新。在明确高校内部审计定位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到审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所以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即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敬业精神、神圣的责任感以及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廉政准则和职业道德。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及人员较少的现状,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改变用人机制,选派相应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2)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快速熟练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其审查能力、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3)开展高校间联审、互审工作,一方面可以克服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而内审力量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通过互相学习,可以起到增强业务能力的作用。

在内审人员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要勇于发挥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对新的审计业务挑战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出现新业务或特殊情况时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使高校内部审计紧跟时代的步伐与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凤旭.浅析高校审计的质量.山东煤炭科技.2004(3).

[2]高云.浅析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渤海大学学报.2004(5).

[3]王小芳,李曙光.高校内部审计探索.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4).

[4]刘宜.高校内部审计研究.硕士论文.2003.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释义.2003.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5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以组织价值增值为目的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实施了《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指南》,其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指南是在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肯定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工作的依据。201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从中可看出高校内部审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错查弊,而是通过审计,完善学校管理方法和程序,为学校经济决策出谋划策,搞好服务,作好参谋和助手,促进教学效益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学校组织价值的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组织价值增值:一是减少组织损失,二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在减少组织损失上,主要是对组织的控制进行评价与监督,以确保组织的控制可以防止组织价值遭受损失。在提供增值服务上,主要是通过咨询与服务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增加组织价值。

(一)评价与监督

评价与监督是高校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现代大学制度的财经法规为依据,对高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风险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帮助高校识别和规避运营风险,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高校内部审计的这一作用,可通过共同参与高校治理,评定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和学校内部方针政策,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真实、可靠的反映与高校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来实现。并根据评价监督的结果,提出改善内部治理和管理的建议,以保证其在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下的有效运转,从而减少组织的损失,为组织增加价值。

(二)咨询与服务

咨询职能是一种服务职能,旨在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其活动范围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协调和内部控制培训等。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前提,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学校工作的重心、领导关心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以实现为管理者完善高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性的意见,为领导层完善组织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部门提供内部控制培训。服务大局,改善和加强学校的治理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三、基于组织价值增值的高校内部审计完善路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大,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越充分。我所在学校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大的背景下,审计机构独立设置,形式上采取直接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主管审计,亲自审定审计工作计划,提出工作重点和要求,批阅审计报告,过问审计意见整改。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通过与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接触,使重要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从而使审计工作职责得到顺利履行,强化了审计效果,树立了审计权威。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才能有效的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切实为组织增加价值。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以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实施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具体审计制度和规定,同时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设计了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标准审计文书表格,不断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审计程序方面,我校重视审计环节的规范操作,各审计项目由2人以上组成审计组,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通知书,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采取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技术方法以及现场观察、询问、突击性盘点等方式,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会计资料、财产物质、会议记录等内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逐一核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进行三级复核,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报主管校领导批阅后送达被审计单位。由于注重在每一审计项目、审计阶段、审计环节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规避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认可,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最终实现为学校增值。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再造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根本保证。我认为,注重审计队伍建设,一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高校作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在不断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势下,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展,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单一的人才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结构转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熟悉会计、审计的专业人才,还要配备精通基建、法律、风险管理等人才。二要强化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为了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政策法规水平,高校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有关培训。近年来,我校每年都组织审计人员轮流参加辽宁省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同时还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与工作交流,通过学习与交流,使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补充和更新,经验和失误得以总结和提高,从而增强了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为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提供了高水平的技能支持。

(四)内部审计技术的革新

内部审计要实现为组织增值服务,实现功能拓展,就必须转变传统思想,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可以全面记录审计工作内容,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实现审计质量过程化控制。近年来我校利用工程造价审计软件、财务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审计数据库,并恰当运用数据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审计风险,保证了审计质量,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五)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

为了更好的做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当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拓展审计领域,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前瞻性,从事后的审计为主转化为以事中和事前审计为主,并且应该融入管理和治理层面。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紧紧围绕资金运行这条主线,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局限,涉足的领域涵盖包括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物资采购审计、资产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多个方面。并且我校强化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的服务职能,提供多项审计咨询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专业性的意见,从而实现完善高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增加高校价值的目的。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和增加高校组织价值的关键因素,应重视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功能,以促进内部审计与治理文化的良性互动,内部审计与高校组织价值的同步成长。

作者:李倩 王立新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J].财会研究,2012(22)

[2]张晓瑜.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访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校长[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3]吕向红.基于组织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11)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05- 02

近年来,在高校审计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委托完成审计项目。高校的内部审计外包通常是指高校将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或任务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实施。通常第三方一般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咨询公司等。

1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依据

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中没有强调实施审计的审计主体,即只要能为组织实现改善管理、增加价值的目标,内部审计服务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九条也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上述理论和政策为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提供了依据。

2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需求

(1)有限的审计资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审计需求。学校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需要跟进到哪里,需要监督的范围增加,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却没有实现同步的增长。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补助收入从2005年的320.51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715.59亿元;江西省高等教育经费的总额由2005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8亿元,5年内已经增长了一倍多;王青逯(2007)指出,2005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属46所普通高校,设有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24所,有内部审计职能的有22所;李学岚 等(2011)调查的辽宁省20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是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处级建制;有12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纪委等机构合署办公。可见审计部门在高校中属于较为精简的部门,审计人员较少。仅仅依靠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完成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即使完成也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审计人员的单一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需求。高校审计原来主要是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随着高校资金规模的不断增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上述传统审计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防范发展中的风险。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初期基本都是财会专业出身,专业单一,后期因高校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工程审计人员,但基本都属于单一专业的人才,而缺乏适应上述新的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员,短时间内高校难以培养出上述人员,由于编制等因素的限制也不可能通过全面引进上述人员来满足需求。

3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选择

一是主要考虑高校自身规模、审计机构的情况:在单位规模较小、未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很少或是兼职人员的情况下,宜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审职能;在设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以提高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质量。二是考虑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对于常规性的、开展较为成熟的项目,如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可以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对于涉及单位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项目,比如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可以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发挥内审与外包的协同效应。

4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一要把好社会中介机构的“入门关”。社会中介机构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外包的质量。在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时,尽量采用招标的方式,邀请更多的机构前来投标,扩大选择面。在考察中介机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别要避免在选择时一味注重事务所的规模,认为规模越大越好。要重点关注相关的行业审计经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于中介机构对企业审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体系,目前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审计理论和操作体系还不完善,未做过此类业务的中介机构往往套用、借鉴企业审计经验,不能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还要特别关注审计项目经理及团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项目经理和团队完成审计项目现场实施,是审计质量的第一保障。在实践中建议高校根据所要实施的审计项目规模分类招标不同的中介机构,形成中介机构库。

二要把好项目实施中的“过程关”。确定实施审计项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后,要及时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审计目的、范围、质量要求等关键指标,对于合作内审的项目,要明确内审、外审各自的任务、职责。在审计准备阶段要搞好审前调查,共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合同签订后实施项目过程中,即使是全部委托内部审计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客观性;及时进行社会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沟通、协调,把握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三要把好项目的结果――“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审计实施的最终成果,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在审计外包中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审人员更应注重复核是否抓住主要问题,发现的问题是否事实清楚、证据可靠;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另外,对于审计报告撰写的格式、语言也要严把质量关,中介机构往往按照标准格式出具报告,但内部审计报告往往需要向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报告,要使审计报告既让领导、专家看懂,又便于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按照报告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

[2]吴海华.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8).

[3]孙燕东.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7(7).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效率 素质

1.正确理解内部审计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教育方面的快速提高,资金的来源渠道不断的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多样化,高校内部相应的审计工作越来越多也越加的重要。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内容逐渐从财务的收支发杂很难到经济责任的审计、专项资金的审计、管理审计、预决算的审计、基建工程的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等多方面综合化的管理审计体系,审计工作的业务内容以及范围正在被不断的深化以及拓展。内部审计已经逐渐变成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对于促进廉政的建设、提高综合效益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这监督服务的职能。高校内部存在的审计工作一方面是在审计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和解决,为其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另一方面是通过决策层以及管理层的领导工作实现为其服务的目的,对内部审计时服务职能以及监督职能相互扶助二成的工作。究其根本,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不管是从服务角度或者监督方面都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服务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高校整体价值水平的目的。

2.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在质量

2.1建立良好运行的工作机制

顺畅工作渠道的建立施展开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必要基础,但是由于现在内部审计作为学校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其主要的工作也是围绕着学校中心以及领导安排展开的,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展开相应工作,这样的模式确山一定的独立性,对于建立出良好工作运行的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保障。首先要在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出相互理解的观念,内部审计的进行单位,以及被审的单位和部门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相互理解,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工作。内部审计的部门及与被审的单位应该进行密切的配合,审计人员与相关的当事人之间应该及时的额进行沟通并且讨论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期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的成因以及其解决的策略;其次是要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下昂管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内部审计是一种比较特殊进行监督服务的职能部门,在高校之中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在对于其他部门有着真诚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够完善这一审计工作,建立出良好伙伴的关系,才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大力的支持以及广泛的配合;最后要在工作中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作为基点。单位党委以及主管领导的上级业务部门对于审计工作的展开应该给与多方面的支持。积极认真完成审计工作的安排任务,努力的取得上级业务部门以及领导的支持以及认可,这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直接的动力。

2.2拓展审计领域,完善内审职能

从审计部门的文件下发知道审计工作的实施这一过程中,内部的审计不管在审计方法或者专业知识的选取上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最后形成有效的审计报告。在展开审计工作之前对于被审单位的相关特点应该做好准备,了解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单位情况,最后和被审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高校内部的审计力量比较有限,在审计组织的具体方式上,应该改变常规以查账为主的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将简单的汇总写成审计的报告模式,积极的进行审计分析探测方法的实际应用,在把我审计对象和被审对象总体的情况作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分析找到重大问题对应的线索最后针对性的去查深查实,做到重点突出以及全面的审计。同时利用高校的优势,加快内部审计的网络化建设,实现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数据方面的共享,实现内部审计手段现代化。过去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注重于财务数据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相关的会计资料,随着内部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职能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工作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效的结合,将精力主要放置管理过程各个流程的分析上,并且将重点放到审计的监控方面。

3.强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3.1改变审计观念,加强学习

审计人员的素质情况直接的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质量。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大多数是来自于高校的财务人员,其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广度以及深度在实际的工作中达不到应有的需求。所以,想要充分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的作用,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高校内部应该建立出一支业务精、苏志强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求其审计人员要熟悉相关的部级的法律法规,随时对于经济上的新政策已于了解,掌握审计、财务以及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从而改变过去的结构化的知识单一,业务老化的一些问题。

3.2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

对于高等院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存在着政策性较强,审计的风险较大等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并且要有严明的审计纪律,对于审计所核实的有关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认真的对待,严肃的处理。在工作中坚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诚实的向高校有关部门披露相关问题。另外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度,树立起对于经济舞弊进行揭露的意识,积极的配合高校在防御职务犯罪等方面整套体系的建设,并且促进高校内部廉洁的工作风。在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对于其政治素质也要给与重视,保证其爱岗敬业以及廉洁自律的品质。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努力成为一支技能优势互补以及专业知识互补的复合型人员结构的队伍。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更好的为高校进行服务。

结论:

内部审计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内部审计的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新的问题出现,审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应该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准备,高校内部的领导也要给与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让内部审计的工作真正的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丽青.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12)

[2]华永杰,林靖伟.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影响因素;创新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建成数量正以持续上升的速度不断增长,随着我国高校建立数量的不断增多,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内部的办学经费、教育投资也得到不断的增加,为此我国高校内部的经济关系也不断产生。在面对日益增长且复杂的高校内部经济交易关系时,如何有效地理清该类经济关系,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成了高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就建议首先要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入手,再加大监管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力度,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并完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不断发展。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念

在我国的高校组织结构中,审计机构是其中极具重要性的部门之一,其主要掌管的是有关高校与学生、教师、第三人以及其他外界组织机构之间所产生的经济交易关系。而高校的内部审计主要指的是高校在校内的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单位所属的财务收支中设置相应的审计人员与监管人员,使其依法独立行使相应的监督权、评价权以及鉴证权的活动。由上可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对高校内部所产生的一切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实现其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的自我监督与鉴证。实践证明,在高校内部建立相应的审计组织与结构,发展并实施相应的审计模式可以很好的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实施,更好的规范高校自我发展与自我创新,强化高校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自我管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一种高校在面对发展机遇所带来的各种挑战的最好防御表现,其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的不断发展。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的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在发展中已经实现初步的自我完善、自我改革与自我发展,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与应用中,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1、审计机构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审计组织与机构中所聘请的审计人员一般都是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执照的人员,而独立性却是注册会计师人员从事经济业务的主要核心内容。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发展中,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独立性:组织独立、人员独立与经济独立。事实证明,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中,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同时,内审机构的设立大部分会与纪检监察机构进行合并,这也不利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正常独立行使职能。2、高校内部审计投资的不足,经费的紧张在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中,由于审计部门属于高校内部的一个独立性部门,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独立行使职能,在高等院校整体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少审计部门的使用资金与经费投资较为紧张,不少审计人员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行使相应的权利,这会严重阻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持续发展,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研究完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基本发展现状及产生的相应问题之后,笔者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影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所参考的文献与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影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分别为:

(一)审计机构的设置较不合理

就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其都是与财务部门相连贯通,一起办公与使用办公场地的,久而久之,高校的审计部门也逐步开始着手管理有关高校内部的经济事务关系,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对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审计与监督,这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在长期的职务混乱的情形下,审计部门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会产生“自我审计、自我监督”的混乱现象产生,这也会对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带来有损公正性与公平性的不利影响。另外,在我国的部分高校内部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将校级的审计部门与纪委监察部门进行联合办公,其组织领导部门也建立在一起,这样极易对各自的职能发挥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下去,两者会在日常办公的过程中造成职能混乱,不明晰的现象产生,造成高校内部财务及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综上笔者认为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主要且最基础的因素即审计机构的设置较不合理,只有正确认知到审计机构的职能与发挥的作用,将其放置于科学的位置上才能更好的创新并促进我国高校审计模式的发展。

(二)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及独立性不强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审计人员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审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即其所具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检测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的重要指标,其一般指的是审计工作中的工作人员与参与人员与参与被审计的工作单位或者部门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或者是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不能违反独立办公的主旨。而针对当今高校的内部审计组织来说,不少审计人员并无专业的工作素养,其大部分都是被审计单位指派,受其指引,因此在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时必会受到此因素的不断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的监管部门中,相应的“少检测、漏监管、不全面监督”的现象尤其多,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发现相应错误,也会采取“躲避政策”将其完美地掩盖过去,这会对最终的单位或者部门的审计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最终结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三)高校内部的审计领域范围较狭窄

在过去长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中,其主要的工作重心与重点在于对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如想要的差错纠弊、摸清高校内部的采取底况,以及对高校与其他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遵循法律法规的检测与监管,这极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偏重,使其逐步偏向于相应的监督,而不是兼顾监督与管理双层面。事实证明,高校内部审计领域范围的狭窄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极易使其作用仅限于事后的监督与检查,不利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四、如何有效的创新并促进高校审计模式的发展

在如何有效地创新并促进高校审计模式的快速发展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加强对审计委员会的设置

一般来说,高校内部的审计部门是不同于社会审计部门,其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环境性。在较好的审计环境中,高校内部的审计部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的职能,尤其是在当今高校的审计投资与教育资金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审计科层组织的复杂进一步要求了内部审计必须在形式上实现其根本的独立性,并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作用。然而,在资金投入以及专业人才缺少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笔者建议我国高校可以采取分层管理的形式,积极建立相应的主管单位、财政单位以及各高校共同构成的审计部门或机构,以此来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积极加强对我国高校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监督,也是完善并促进我国高校审计模式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管

1、获取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的审计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领导的支持度决定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及取得的影响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管,笔者建议审计管理人员在不断学习有关国家财经法律规章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部门人员的组织与安排,积极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以此获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部门、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主体因素。而审计工作对专业性要求极高,所以对其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及能力的加强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与否,也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任务。

(三)加大对科学审计技术的应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审计部门人员能力的提升,更需要科学的审计技术进行指导。要提高审计新技术的学习,加强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审计信息化的体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断创新并促进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笔者建议审计部门可以积极地开发并应用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功能与系统的审计加护,以此来借助我国高新的计算机网络媒体技术促进我国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技术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并促进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完善与发展首先就是要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审计理念,获得领导层的支持与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并采取新型的审计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银泉.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4).

[2]周融.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商,2015(03).

[3]张皓洁.关于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4]石绪英,韩国强.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探讨[J].经济视角,2013(08).

[5]蒋书良.关于创新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2).

[6]李江.谈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创新[J].审计与理财,2005(04).

[7]吴波.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05).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3月月21日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初步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完善。多年来,内部审计为我国高校各项事业建设及健康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化,审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审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高校内部审计借改革春风带来的历史机遇,新世纪以来发展迅速,至今成为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但随着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高校同样面临深化改革、全面治理的严峻任务,内部审计工作在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一、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一)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滞化现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在经过高校扩招时期的大力建设后,近年来基本呈现稳定状态。随着招生规模稳步减少,高校正逐步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当前非教学人才在人事招聘中受到一定控制,年轻人补充到内部审计队伍不多。内部审计人才的补充主要靠高校内部转岗。整体来看,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呈现滞化现象,缺乏梯队发展,少数高校存在内部审计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隐忧。另外,从业人员大都来自会计人员转岗,专业背景比较单一,在审计实务中整体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信息化水平低。高校内部审计实务中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比较单一,数据统计、证账表审核还成为不少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而像分析性复核、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技术手段还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审计工作仍然主要遵循传统的审计程序,以现场审计为主、侧重于事后对结果的静态审计。另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主要运用单机版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理论创新不足,缺乏可普遍推广、可操作性强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内部审计实务指导意义不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理论研究时,面临经费短缺、科研项目申报困难等诸多问题;同时存在行业内部交流不足,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内审人员视野狭窄,理论创新能力不强。

二、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形势

(一)法规制度日益完善。与高校内部审计适用的相关法规制度近年来有较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2014年10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对强化审计工作提出了整体要求和实施途径。在此背景下,审计署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文件。如,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对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预算管理审计、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加强重点领域审计、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加强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等具体意见。行业准则方面,《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成为此次重点修订的准则。另外,与高校内部审计密切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方面,也是变化很大。如,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于201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的变化,主要特点是逐步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接轨,代表了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指导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着一轮知识更新、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迫切任务。

(二)审计要求日趋严格。近年来,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日益深入。2011年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对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明确要求。目前来说,各高校处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部分高校还实施了干部任中审计;二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得到了加强。如,《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有了明确要求;湖南省要求各高校必须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将之列入考核的范围;三是提出了绩效审计的新要求。无论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需要还是高校本身需求,绩效审计的开展势在必行,少数高校已经先行;四是目标管理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目标管理。审计意见及建议的整改落实已纳入到目标考核范畴,这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一方面规范、拓展了高校内部审计的新领域;另一方面也客观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及难度,对内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三)审计观念日新月异。经济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近些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已不再对之盲目抵制或敬而远之,而是试图了解它、接纳它、利用它。当前,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乃至被审计单位及个人都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对审计规范性、效益性及审计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既是对内部审计的信任,也为内部审计增加了沉甸甸的压力;另一方面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义为确认和咨询,内审人员需要迫切改变自身的审计理念,从监督者向服务者转化,从规范管理向增加价值目标转变,更好地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服务。

三、高校内部审计应对措施

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上述新变化,既是对高校审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新挑战,又是其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内部审计应抓住契机,从容应对新环境、新理念、新要求。

(一)打造学习型团队。新形势下,学习最重要。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新法规、新制度、新准则,熟悉变化的内容,尽快掌握、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高校审计机构要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及业务交流,要把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在内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加强团队协作交流,共同发展进步;要尽快审查、修改目前不合理、不合规的审计操作方式及流程,学以致用,提升审计战斗力。

(二)强化质量控制。质量即生命。高校内部审计要把审计质量摆在首要突出位置,视质量为生命。要以有效性原则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模式,健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完善以项目质量控制为重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依托,认真落实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监督、检查、考评和责任追究控制,适时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审计报告信息公开,引入、接受外部监督、公众监督。

(三)重视沟通协调。沟通协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审计方式、方法,往往在审计过程中被忽视。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沟通协调的重要性越发重要。现阶段高校及内部审计机构应重视审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及养成,建立完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沟通模式,以组织、流程推动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变。

(四)培养创新能力。新形势下,面临更加复杂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在不断提高,更需要审计人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提升效率和效益。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发挥所属高校人力、智力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审计人员开展理论及实务创新研究、应用,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康航毓.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4.

[2]龚晓利.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3.

高校内部审计范文第10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系统的本原属性高等院校是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高等教育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本质要求。要完成这个本质要求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做好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要完成这两项任务,从人员构成来看,高等院校除了需要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老师外,还需要适宜的高校行政辅助人员和后勤人员。但从系统结构性质来看,高等院校可以分解为运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两部分。从事科研、教学的老师和大部分行政辅助人员和后勤人员都属于完成学校正常产出的运行系统,而从事内部审计、纪检等监督性质的人员则作为监督系统而存在。因此,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系统其本原属性就是对运行系统进行监督,促进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二)人本审计观的提出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其能动的实现者是“人”。同一样的财物,交给不同人去处理,最后的结果却不同。但在传统的物本审计观下,认为物是核心,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对物的审核和监督,其实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本源。如,一个教学办公室购买茶叶满足日常需要。假设一公斤一年就足够了,但是经办人存在私心购买五公斤茶叶,远远超过需求。在物本审计观下,由于过分注重对物的审核,当确认购买之后的茶叶是真实存在时,审核就算完成了。这种审核并没有起到监督和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将审计的重点聚焦于人和人的行为时,问题就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就人的行为来说,主要涉及到决策行为和购买行为。围绕这两项行为其审核的内容包括:决策行为的合理性;购买行为的真实性;购买行为的合理性。而当将对物聚焦转移到对人和人的行为的话,那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效果就明显的反映出来。在这种围绕人及其行为的审计观下,其审计结论是关于行为人的评价,这不仅完成对过去事项的监督,同时可以对行为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为行为人未来遇到同类事项提供了建议。可以说,它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物本审计观导致的审计重心偏后、审计结论对事不对人的问题。这种以人的经济行为为审计对象,围绕人的经济行为设计审计路径、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观念,本文将其界定为“人本审计观”。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本审计观下的制度改进建议

(一)将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聚焦到人及其行为在人本审计观下,应把人的经济行为的正误、好坏作为最主要的审计内容和最终的着力点,改变过去传统高校内部审计中将财和物作为审计的主要对象和聚焦点。只要这样,才能抓住价值创造的本原,把握住审计的根本目的。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人本审计观的基本特征。

(二)以人及其行为为审计对象,将审计重心前移,丰富事前审计内涵早在2002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指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但在实务当中,审计重心依然是偏后的。当然与十年前相比,审计重心从原来的只是事后审计转到了事中和事后并重。在物本审计观下,审计重心之所以能够前移到事中审计。这是因为事中,物流和资金流就开始了,因此物本审计观下审计重心完全可以实现向事中审计转变。但是在物本审计观下,由于事前物流和资金流是相对静止的,聚焦于此的审计,自然缺乏内容。可以说这是物本审计观下的痼疾。但从控制论来说,事前审计应是最好的,纠偏能力也是最强的。因此,从审计的内在需要出发,审计重心必须前置。而这种效果的实现,必须抓住价值变化的本原和根本动因,即人。总而言之,以人及其行为为审计对象,将审计重心前移,围绕人和行为确定事前审计的内容体系是突破口也是高校内部审计观转变的核心制度建设的内容。

(三)改进内部审计报告的名称和内容,对人又对事内部审计报告是高校内部审计师完成审计任务,就其结果所做的总结。但是目前传统的物本审计观下,内部审计报告可谓作用有限。就其内容来说,其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审计对象“事”进行陈述,另一部分是关于内部审计自身责任的免责说明。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报告只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正是这种效果导致内部审计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笔者建议,应改进高校内部审计报告的名称和内容。将每一项审计报告总的名称指向经济事项的经办人和决策人,如“关于对张三、李四团队完成???课题的审计报告”“、关于王五采购粮油的审计报告”;将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通过“决策行为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组织行为分析”……行为分析等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审计内容和结论针对到或者说落实到每一个行为人。通过这些改变,不仅能够发现物本审计观能够发现的问题,而且可以对被审计人(行为人)履行责任的能力、决策水平进行评价和提供行为改进的建议,成为评价、使用、提拔、调任干部的依据,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内部审计本身应能够展现的功能。

上一篇: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