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02-28 11:25:23

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1篇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转贴于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笔者以为,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需要教育界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高校教材的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众多、专业面广,只有在整个教育界内组织成立权威的评比机构才能使教材的评比达到相对公平客观。另一方面,教材的评比需要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参与的,即教材的评比应当综合考虑广大专家、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专家和教师能够正确评价教材的学术水平,优秀的教材不仅应该正确阐述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校生可以确定教材的易学程度,优秀的教材应该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毕业生则可以确定教材的实用性,优秀的教材应当阐述与实践联系紧密、且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 教学质量 原因 对策

一、前言

高校的篮球教学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屡屡不被高校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简单讲解以及简单训练学生投篮。如此不正规的讲课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篮球在高校当中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篮球在高校教学当中受阻的原因,简单给出应对措施,为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高校篮球教学受阻的原因

在学校看来,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篮球,不如将浪费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可以为应试做好必要准备。如此条件和观念下的高校忽视了篮球教育,加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篮球为学生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不规范

因为一些教师的不专业,很多高校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简单地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或者转而训练学生简单运球,更有甚者,直接让学生自己组织打篮球。如此一来,学生不知道篮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该学到的篮球技巧学不到,大大削弱了对篮球的兴趣,一些学生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打一气的习惯[1]。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了解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篮球知识,并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教学和讲解,如此,学生更愿意主动接纳篮球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多多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调查来的信息,多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个性化的篮球教学,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教师将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经常接受学生的反馈,做到逐步改进教学技巧,如此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交流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制度和教师队伍,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可以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教学知识进行教学,避免教学散漫和教学课堂的混乱。学校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教学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奖罚分明,对于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质量好的情况下给予特定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教师进行嘉奖,还可以鼓舞其他教师,对其进行激励,使其在后期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2]。

学校不仅要在自身教学中完善,还要不时引进其他学校的篮球技术,随时与其他高校进行篮球交流,除了教师方面的交流,定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不定时地举行友谊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篮球兴趣。扩大教学范围可以使高校篮球教学发展更加迅速,提高篮球教学质量自然也不再是难题。

(三)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修养高,对学生的教学也就越加负责任,可以教授给学生的篮球知识也就越多。高校通过招聘、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另外,高校不仅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其道德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其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更细心,对教学做的准备也就更加充分。教师通过细心的准备,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自身尽心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看待篮球运动,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提升。

(四)改进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不断交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不再将篮球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规则之上,还随时弥补自身的教学空白;跟上网络的大时代,探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器材,对于篮球等教具进行定期更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篮球的重视。如此情况下的学生自然对篮球教学产生尊重的心理,能够随时端正其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四、结论

高校篮球正在不断地迎合时代的潮流,相信通过各个高校的不断提倡和变革,高校篮球一定能够在高校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篮球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峰.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04):55-56.

[2]李兴祥.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1(16):70-72.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3篇

1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教学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影响了高校发展的脚步。在如此的背景下,必须明确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1 教师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讲授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在教学过程过程,虽然老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他们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环境,选择有效的讲授方法,向学生传授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学生则在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下,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借助一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环境

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品德的养成,社会行为动机和适应能力的习惯,无不受教学环境的深刻影响。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室内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座位编排和班级规模等;二是心理环境,由课堂内部的心理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班风等。

1.3 课堂管理

课堂中的管理非常丰富,不仅涉及课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的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课堂气氛、课程内容、教学环节的设置等,每一个管理部分都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话题,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关系到教学效果能否实现。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各地高校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复制性并不强。出现此种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未能从根本上制定解决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客观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能督促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于改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所制定的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持续性和公平性。所制定的评价机制应站在长远和现实的角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意见,充分站在教师的角度,切实起到评价及督促的作用;二是激励性。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评价中所设立的奖励和惩罚应合理,更多的应突出激励,其评价内容不能单凭学生的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意义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2.2 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从教学目标达成性(学习收益)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如果把取得有效收益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实际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只有这两者融会贯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成立如“课堂会诊”听课小组,不定期的组织听课活动,从而全面了解课堂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以便教师扬长避短,督促其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在听课前制定好《课堂教学评估量化表》,“会诊”者根据量化表对上课老师进行客观评价,并于当天与上课老师交流,告之去优劣处,以便于及时改正。

2.3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高校附近总是分布有许多不良的社会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巨大的伤害,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而学校的内部环境,包括学风、环境布置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校效率。对于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强烈阻挡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部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设置文化长廊、文化交流角等,让学生时刻感受良好文化气息。此外,课堂环境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组织“优秀班级”评选活动,评选内容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成绩、班级文化等,将学生和老师均纳入评审对象,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4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教学管理,学校领导对教学的管理只是局限于外部的、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要求,而教师则通过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把管理体现得具体化、现实化。通过课堂管理这种直接交往,学生把个人的心理变化及理解反应信息反馈于教师,使教师能随时调整“教”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通过“管理”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比如目前课堂普遍存在玩手机、睡觉的现象,老师想杜绝这种现象,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有关制度和规定提出明确而严格的纪律要求,其次老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基,是老师的职责,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客观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玲珠.如何加强教学管理与研究[J].教书育人,2010(29):56~57.

[2] 梁建卿,徐明,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4):41~45.

[3] 何宝国.浅谈扩招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3):141~142.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学生评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基于发展性学生评价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1日

一、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既是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学校内部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赖以依靠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制度。比如,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相比,学生评教是一种覆盖面更广,且由教学主体――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随着学生评教越来越常规化,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学生评教理应在高校教师教学改进和学校有关工作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学生评教肯定其鉴定功能,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忽略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功能,不能及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改进。

(一)学生评教重结果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多年,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调节、反馈、激励等功能,但多数高校运用学生评教结果的过程中,高校大多过于重视评教结果的鉴定功能,对于鉴别的结果往往以奖惩这种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进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鞭策手段,其不符合人情味的鞭策手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高校管理者只是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未曾在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的不足,未曾给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二)教师扭曲学生评教的目的性。实践中,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直接评价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进行的,然而直接依靠这些评价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会导致激励扭曲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其成绩呈正相关,这使得教师有动机改变学生得高分的难易程度,造成分数虚高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最终会导致教师给学生高分――学生给教师高评价――教师“考试放水”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必然会使我们对学生评价大学教学质量产生质疑。同时,在具体评教活动中,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要求过严、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产生的报复心理导致学生评分偏低,致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甚至对个别学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有近38%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不够理性”,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其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阶段学生评教主要停留在“总结性评价”的阶段,虽有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但实际操作依然较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而忽略了评价信息的反馈。针对国内目前的重结果评价轻形成性评教的现状,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利害关系,必须尽快调整评教的指导思想、明确评教目的,改评教的“鉴定性”为“发展性”,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我国高校确立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并建立相关制度的时间不长,存在问题突出,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教学管理者应当及时对评教结果进行反馈,并提供分析和建议。评教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学生、管理者反馈,通过文献阅读,教师不是第一时间得到学生评价的结果,评教结果第一时间被教学管理者所得到,并被作为职称晋升、录用教师的参考依据,这样会降低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重视程度,认为学生评教的数据结果只是学校管理者维持自己工作繁忙的假象而已,这样很难让教师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更难使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教师,这个通知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评价分值及排名,教学管理者在对教师公布评教结果时,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设计的指标维度具体方面给教师予以反馈,除了定量评教的结果外,教学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将定性评教的结果如实地反馈给教师,定性评教的结果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诉求。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代会上的管理作用,增进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沟通。“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参与管理。构建管理者、教师互动平台,酿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为了更广泛、有效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构建名师委员会――教研组长――工会委员的三级干流网络,同时可以定期召开教代会,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把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学生评教的必要性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可以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生评教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同时,学校要重视同行评教,多次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沟通渠道作用,不仅是对教师权利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学生评教的诊断功能――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传统的学生评教的评教结果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其评价结果被扭曲为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这种评教结果的利用必然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当讲师级别的教师因为“一分之差”、“一名之差”被拒之副教授级别的大门之外时,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因此意志消沉,对教学失去兴趣,对未来丧失信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结果,使得评价的教育效应大打折扣,这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通常把教育过程的评价当成“黑箱”来处理。同时,评教结果只能反映评价目标的主要观测点,仅靠这些观测“点”来反映“面”和“体”的特征,难以全面,必须综合起来,加以理解。因此,在运用学生评教结果中应注意弱化其鉴定功能,强化诊断功能,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水平,在心理上排除了教师的不公平感,可以更有效地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注重真实性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真实性评价不再把学生评教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评教结果上,而是更加关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及其过程,更加关注教师各方面潜能的发挥和发展。作为真实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基于观察的评价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和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观察情境中记录和收集资料,并在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被观察者做出综合评价。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的评价,从而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观察到教师教学的不足与缺陷,以便教师可以及时改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学生评教[EB/OL].Hhttp:///2007/sfx/kyyd/

ShowArticle.asp White,L.J.Efforts b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to ass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sults of an inform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1995.1.

[2]学生评教[EB/OL].http:///2007/sfx/kyyd/

ShowArticle.asp Bruce A.Weinberg,Masanori Hashimoto,and Belton M.Fleisher.Evaluat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9.3.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即对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判断与评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管理更具灵活性,因而教学质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教学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同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一、倡导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一般是由教育工作管理者进行的。在这种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评价过程或结果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进行创新,需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汇集各方面的意见,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告一段落后,首先,管理者可以对每位教师的出勤率、授课内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再对教师做出综合性评价;其次,学校也不能忽视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教师一样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因而会对教学工作有着更加直观、全面的感受。因此,学校也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或邀请访谈的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观点,也考虑学生的个体感受,促使教学评价向更加客观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邀请教育专家、其他学校的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吸收更多专业性的意见,同时也给予了教师与同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两种较为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大多数学校通常只会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定性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反应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评价结果可能会不够准确;定量评价即通过数据来精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但其过程较为复杂,而教学活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的指标可量化而有的指标不可量化,因此,单单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就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此时,学校在评价时需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工作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尽量全面的评价。例如,有的教师在某一学期的授课量较少,其主要工作是学术方面的研究,此时就适合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倘若有的教师某一学期的授课量较大,那么就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将其授课的数量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整理成具体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

三、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教学质量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在专业能力、教学工作等多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优化改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要想得到教师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就应当让教师相信教学评价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工作也应当让教师自己参与其中,鼓励、引导高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助于促使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另一面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学校可以在评价前先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同时也能让教师有机会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除此之外,学校在完成教学评价工作之后,应该给予教师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平台,让其才华和潜能有机会展现、释放,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用,教学评价工作才能更有意义。综上所述,教学工作评价涉及到校园管理的多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作的改革创新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热情,积极听取多方意见,以科学的方式、

合理的决策推动教学评价工作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让教师也能够更加科学的教学、工作,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学生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格.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3):185-186.

[2]纪花.保障教学质量建立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84.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员素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02-01

1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提高教员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一主导作用是关系教育方针能否贯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位教师的个体素质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1.1 政治思想教育

必须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尤其在新世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1.2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包括职业素养教育、多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素养教育主要依靠各级教育行政和管理监督部门及其干部去完成。现代教育实践表明,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其它学科的基本素养。因此,应当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在职、半离职等多种途径参加第二学历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一个工作文凭和多个辅助文凭。岗位培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岗前和岗后培训,教育教学实习只是岗前教育中比较传统的一种而校本培训应该成为教师培养的沃土,采取“传、帮、带”,教育教学观摩,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把教师进修培训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使教师和教师联合起来,以此达到对全体教师的充分培训,并将这种培训的收获直接与学校的一线教学融合贯通。从而尽快使潜在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1.3 通过考核、评比施加外在压力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帮助与制约。对教师施加外在压力是指学校对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培养和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压担子;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聘任制、年终考核、述职、综合测评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教育,提高教师竞争意识。

1.4 建立教师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目前对教师素质状况没有制订出相应的评价制度,这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教师素质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二是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三是教学效果和信息反馈;四是是否具备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文化。

2 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基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教学效率偏低,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连读扩招,教学质量更呈下降趋势。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提高教学质量,高校院系必须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1 要重视发挥学科教研室的作用

学科教研室作为院系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必须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充分发挥好学科教研室的作用是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教研室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学科教研室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同时要充分发挥其教研职能,研究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此外,还应承担起日常教学管理的任务,在教学管理上推陈出新。

2.2 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课堂授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必须大力抓好,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扎扎实实进行基本功训练。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有限,如果学生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知识面必然较窄。日常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首先体现在严格依法治教,体现在按照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要求管理教学,符合专业规范。院系要狠抓教学日常管理。教学日常管理主要由“教”的日常管理和“学”的日常管理两大部分组成,院系要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和环节,抓好教学日常管理。为了保证“教”与“学”落在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应加强日常督导评估,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2.3 要大兴教研之风

很多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只重课堂教学轻教育教学研究,认为只要教课能使学生满意,就是好教师。因此,许多教师只是满足于上课,只是在教材、课件上下功夫,搞教育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情,更有人视教师搞教育教学研究为不务正业,认为他们没把精力用在教学上。很多教师就是在这种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背景中不知不觉走向了“教书匠”这条路,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法呆板。而教学管理部门也往往只是凭感觉和经验指导管理教学,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一旦出现新情况,就无所适从,乃至于瞎指挥。这种缺乏研究的管理与缺乏研究的教育教学,使教学越来越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院系领导要正确树立“科研兴(系),教研促教”观念,使重视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教研氛围,形成教研风气。

2.4 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教学管理的核心和真谛就是充分调动所有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上下同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良好局面。院系要根据教师群体有事业心、荣誉感的心理特点,拓展管理思路,从严治教,科学管理,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争做有高尚师德修养、广博文化修养、深厚专业修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教师的风气。

2.5 要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院系领导不能凭感觉、印象、经验评价师生,拟尝试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用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7篇

“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质量更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多年来,我校全面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新八字方针,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上下同心服务本科教学、一切工作围绕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全力提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攀升,办学特色日趋鲜明。

我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学校努力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全面、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促进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约束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之关键。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能更好地使教学工作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和调控之下,向着确定的目标有序地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有关政策并付诸实施;另外通过监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即通过监控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牢固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为保证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一直在开展对教学基本建设的研究和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我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了一个动态、多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一质量监控体系由学校、二级院(系、部)、教研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次上实施质量监控。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包括由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同行专家、学生网上评教及学生信息员队伍五个部分所组成。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组织、协调。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反馈各种信息,从整体上规划、执行教学质量的监控。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1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是高校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我校从质量建设、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入手,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情况,构建了质量监控体系框架,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教学管理文件,编制了《质量监控体系》文件汇编,制定和完善了沈阳化工学院教学听课工作规程、沈阳化工学院学籍审查工作规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沈阳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教学管理文件,并将教学评价从课堂延伸到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实践教学等环节。初步形成了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保证了质量建设的有序性,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学全程监控

学校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科发展且能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教学完成后监控三大部分。

四、结束语

我们坚持过程、效果相结合,强词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使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整个监控系统的建立使我院近年来在持续扩招,生源质量相对下降以及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发展,随着教学管理的完善而完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健全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继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处理好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积极性,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质量评估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以教学质量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8篇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

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笔者以为,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需要教育界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高校教材的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众多、专业面广,只有在整个教育界内组织成立权威的评比机构才能使教材的评比达到相对公平客观。另一方面,教材的评比需要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参与的,即教材的评比应当综合考虑广大专家、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专家和教师能够正确评价教材的学术水平,优秀的教材不仅应该正确阐述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校生可以确定教材的易学程度,优秀的教材应该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毕业生则可以确定教材的实用性,优秀的教材应当阐述与实践联系紧密、且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质量评价;EFQM评价模式

教学是每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因此教学质量则无疑成为了每一所学校最为关注的焦点。对于高等学府而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但目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多以事后评价为主,侧重于对结果的考核,这种评价模式集中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鉴定功能,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改进功能。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不但是高校的生命线,更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当前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高校各项评价活动中,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评价活动中的重点,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评价结果也成为教育决策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评价指标僵硬,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所采用的指标多为全校统一制定,制定统一的指标具有规范、简便、易比较等优点,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统一的指标并不能公平地反映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究其原因在于指标很难准确地反映各专业特点。同时,制定一个统一的指标的结果只能是使大家机械地以评价条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对非本专业的教学进行评价时,由于评委来自不同专业可能会出现生搬硬套评价指标的现象,其结果只能使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不同的专业都制定不同的标准,其实现难度较大,评价结果也较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因此,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时,应使得指标的建立由面向结果的评价转变为面向过程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机械,缺乏系统性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却忽视了评价的系统性。现阶段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首先对各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依据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然后两者相乘后各项汇总相加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采用上述原理进行评价,忽视了一个重要假设,即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可以相互代替,目前我们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所制定的指标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加以替代的,因此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非但不能有效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教学质量的片面认识。

(三)评价反馈缺失,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质量评价操作中,侧重检查与考核,强调评价工作的监督作用,却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在教学质量评价结束之后,对待评价的结果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使得学校各院系为了评估而评估,没有认真对待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尤其是在评价过程中,对得分较高的院系和教师应及时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于教师相互探讨、学习和提高;对得分较低的院系和教师更需要及时总结和改进,应组织专家、教授帮助其查找原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评价档案,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要进行分析、存档,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

(四)评价制度滞后,缺乏创新性

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教学巡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随着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替,上述制度在当前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使得原有的评价制度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对教学的创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逐渐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的角色,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不断对评价制度进行创新,使得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的建立

EFQM(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是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的简称,即欧洲质量奖杰出经营模式。EFQM致力于提高欧洲企业和各类组织的竞争力,EFQM吸取美、日等的优秀之处,为欧洲组织建立了企业杰出经营模式。EFQM设立欧洲质量大奖并颁发给质量管理优秀的组织,而且质量管理是这些组织持续改进的基本手段。即为EFQM模式。对照EFQM模式中的9项要素或者标准可以对组织质量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将EFQM模式用于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但可以保证对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而且更能注重对教学过程质量的评价。同时运用EFQM模式还可不断自我评定,找到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由于EFQM模式主要针对企业等赢利性组织的质量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因此将EFQM模式引入高校等非赢利性组织,尤其是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本文所应用的高校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如图1所示,主要有九个方面:教学目标、策略方针、学生管理、资源、过程、学校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其他相关方满意、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这九个方面又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管理部分和教学成果部分。

教学目标部分评价准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如何提出、指定、审核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实施前如何消除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可测量、可实现、具有相关性以及有时间限制。

策略方针部分评价准则包括五项内容:如何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活动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如何积极与学生、相关部门或者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如何认可学生等对教学质量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议;通过反馈信息如何建立改进策略;如何定期更新和改进教学策略方针。

学生管理部分评价准则包括,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发挥其各自潜力;如何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资源部分评价准则包括,如何有效、充分利用现有上课资源的,包括课堂设备、资料数据库的使用等方面;如何有计划的收集和使用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及社会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

过程部分评价准则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过程是如何被系统的建立、管理、修正和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采用和实施学校要求的教学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方法;根据上期评价周期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如何制定改进指标及改进方法;对于本期评价周期内的教学质量总结,如何有效地保留并提供给评价小组。

学校满意度部分评价准则包括:教学质量是否达到学校评价周期前的期望值;本院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学校相关部门或者院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部分准则包括:课堂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度。

其他相关方满意部分准则包括:学生家长对教学情况满意度;教师本人获奖情况;社会团队、政府部门对教师能力给予的认可情况。

工作成效及目标实现部分评价准则包括:是否实现前期制定的教学目标;工作业绩是否符合学校制定的相关评测标准。

从图1可以看到,教学管理部分保证了教学成果的取得,同时在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又可以不断地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和改进,所得结果不仅仅是对九个部分独立评价结果的简单汇总,通过建立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果之间的促进和反馈关系,使得九个评价部分系统的组合在一起。因此,运用高校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系统评价的过程。

三、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其应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一)组织保障

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下的组织方式,由于职能或者岗位角色的限制,在使用EFQM评价模式时,则无法清晰地对评价目标或者评价准则进行一致的判断,势必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因此,应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委员会。可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打破原有职位或者岗位的局限,在高校教学质量委员会领导下,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评估专家队伍。这些评估专家组成多个评估小组,对不同院系、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把评估意见提交给教学质量委员会,最后由高校教学质量委员会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定,并最终确定评估对象的教学质量等级。

(二)转变思想

在EFQM评价模式的应用环节,尤其是在评估专家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挑毛病”思想。在评估时,评估专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也要积极帮助评估对象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评估专家小组中有来自教学岗位的教授,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解决教学问题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要使得高校教学质量不断创新和改进,就必须在评价模式应用过程中树立起“以评促教”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思想。

(三)反馈改进

对于评价结果,应建立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制度。随着校园内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网上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可引入网上评测反馈,及时将上级、学生、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反馈到评价对象手中,同时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引入“现场访谈”方式,通过评估专家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发多种反馈渠道,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是应用高校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结束语

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驱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动力来源,因此,通过引入EFQM质量评价模式,提出了高校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转变了单纯面向结果的评价模式为目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全过程的质量评价模式,结合评价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策略,高校教学质量EFQM评价模式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剑华.EFQM模型中的领导作用和管理创新[J].中国质量,2003(8).

2、石文.对改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文益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

高校教学质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辅以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评估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之一[1]。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强调要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要求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的教学评估制度。

1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含义和作

用自我评估是指高校作为评估主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己组织的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检讨、自我调整、自我改进的过程,是学校师生员工对学校潜力与效能所做的自我分析,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和认识[1-2]。高校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是国家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3],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广泛性和深入性、真实性和灵活性等特点[4]。

2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研究现状

上海财经大学在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和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质量内部评估模式[5]。广西财经学院构建了“双五位一体”内部教学评估机制,开展自我评估系统方法的创新研究和实践[3]。燕山大学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学生参与、专家决策等“六种机制”构建的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6]。中南大学形成了以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核心,以专业评估、课程评估为辅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6]。上海交通大建立了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保证学校教学运行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7]。陈晓蓉[1]认为,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应包括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等,并在评估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原则。阮曙芬[8]提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主要包括评教师、评学生、评课程、评专业和评管理,并提出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水平和效率。史丽娟等人[9]设计了以量化评价为特征并和教师的教学津贴分配、年终考核及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王莉莉等人[10]认为高校应通过多种机制和手段,保障教学质量评估的常态化、数据化和低重心,多层次、立体化地构建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任文涛和纪花[11-12]也分别研究发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并提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3现行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3.1学校重视度不够

很多高校对于自我评估在观念上存在2个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对教学质量评价本身不重视;二是教学质量评价观念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13]。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把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当作是例行公事的行政工作检查,将其放在迎接外部评估的低层次水平上,缺乏自我改进的原动力和主动性。部分高校主要是由学校层面组织开展内部评估,二级单位和教师被动地接受评估,而且更多地停留在评估结论上,评估之后没有实质性的整改,使自我评估趋向于形式化[2],造成教师和学生对于自我评估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

3.2缺乏专业的自我评估机构

教学质量自我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健全的机构负责,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单独的自我评估部门,大多是依靠教务处、督导室承担自我评估任务,缺乏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精通教学与管理的校内外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广泛参与[13],导致自我评估工作不能深入细致地开展,难以保障内部评估科学、有效的推行[2]。自我评估结果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处理,使自我评估流于形式,违背了自我评估的本质,失去了实际意义。

3.3自我评估模式有待完善

自我评估涉及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其实施需要制定科学、专业的方案,明确评估的方式、方法、程序和途径[2]。很多高校的自我评估缺少自主性,从评估方案、评估组织、评估方式、评估结果使用等,无不仿照外部评估模式或者是其他学校的评估模式。评估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自身的风格,评估模式也没有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发展进行不断完善。自我评估成了外部评估的翻版,也就失去了自我评估的意义和价值,达不到自我评估的真正目的[4]。

3.4自我评估反馈信息得不到及时处理

自我评估的立足点是要通过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存在评估信息反馈制度滞后的问题,对反馈信息缺乏科学的处理方式,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不迅捷,仅仅将评估作为院系(专业)排名、奖惩或者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作为院系(专业)、师生发展的教育手段[4]。尤其是当评估结果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时进行妥协,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也流于口号。

4对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工作的建议

4.1提高对自我评估的认识

高校管理部门要提高对自我评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深入研究自我评估的本质,把握自我评估基本特征,认识到自我评估是学校各主体自我发展和提升的内在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者要放下姿态,搭建沟通平台,让师生平等地参与到内部评估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评估充分发挥其功能,成为院系、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明确存在问题和改进教学方式的服务性工具,让师生在教学评估中得到发展,也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持续提升[2,4]。

4.2建立高效的自我评估运行机制

应该在学校层次上成立自我评估办公室,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校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价工作,同时在院系一级建立分支机构配合工作。配备专业化的教学评价人员并规范制度,建立层级结合、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13],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自我评价系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建构有助于对话、交流的机制,通过沟通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内部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激发参与内部质量评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内部质量评估效能的提升[2]。

4.3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估模式

要建立适合高校实际的评估指标模式和评价指标,制定系统性的评估方案,同时应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和发展性[13],在教学工作中要对评价模式进行不断的建设与完善。自我评估形式要多样活泼,不必拘泥于特定时间、地点和对象。自我评估应该成为教学生活的常态,只有在常态的教学生活和管理中,自觉地将常态化活动纳入反思和评价的范畴,教学各主体的质量意识才能得到确立,教学行为才能更加自由自觉,质量也才能得到切实提高[4]。同时在建立自我评估模式时尤其要注意做好评估结果的反馈,并对改正过程进行持续性的跟踪,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建议方案。

5结语

自我评估是高校以师生为主体,以持续改进教曹荣安,等: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工作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是学校各主体自我发展和提升的内在需要。只要高校能够提高对自我评估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估运行机构和机制,同时把自我评估结果真正落实,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