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读书法范文

时间:2023-05-05 11:08:33

高效读书法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内 课外 储存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顺其自然

关于语文教学

一是立足于课堂

首先,我们要学会利用教学教材储存能量 就教材内容而言,初中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范本,要求初中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其文章的精髓,融会贯通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诗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给我们揭示了读书与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深刻内涵,要以课本为范本学会学习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方法,多读书读好书;教材是基础的基础,能够“诱惑”学生对“文学”这个属于“语文文化知识”的认识、阅读和热爱。

其次,我们要学会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储存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引导、训练和强化:(1)群体读书法:利用课内、课外“剩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集体阅读;当然为了达到其目的和效果可以让学生写出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心得体会;(2)交换读书法: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好书籍积极热情的推荐给同学们,进行交换、交流、学习和阅读,使学生产生共同的、浓厚的读书兴趣;(3)接力读书法:让全班、甚至全校学生进行个人与个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读书竞赛、作文竞赛、演讲竞赛等等全班、全校性的活动,促进和推广多读书和读好书的热情与热潮;(4)表演读书法:教师要选定某一段或某一篇让学生朗读,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精彩适宜的实现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意境、意义和深刻内涵;(5)限时读书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没有阅读过的文章,锻炼眼力、口功和思维,强化学习语文的能力与水平。

最后,我们要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储存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用运课内的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在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方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习兴趣,实施训练,达到全面发展,给学生一个思想和空间,既要强迫学生又要放活学法,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所读书籍和所学知识明朗化、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在一篇文章、一本书籍中步入新的高度和境界,博览群书、胸怀世界。

二是放眼课外

教材的所选文章虽然不是精华,也很有代表性,但毕竟数量有限、文体有限,那么放眼课外书籍,才能达到博览的目的、才能实现文以载道的理解和要求,使学生具备坚强厚实的语文知识、用运能力和具备合格的人格标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文化领域里,学生不能单纯读文章,还应该选择丰富多彩的课程,比如: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书法的、摄影的等等多学科的知识,造就全面的人才。

三是顺其自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体具有时代性,需要具有鉴赏力,才能发挥学习的价值;在课内课外的实际培养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诗词、散文、小说,浅显的、中等的、高深的,等等等等,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自己的“文化能量”,显示文化文学才能,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游于学习文化、接受知识的环境中。

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或多种方式方法从事语文教学,都要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为基础,效果为主,即:高效课堂和课堂高效,因为学校和课堂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才是实现教育与学习、达到有知识有道德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于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讲究讲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一年来的尝试、实践,我认为:

一是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难题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二是灵活形式,点燃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点燃学生创造性火花;

三是诙谐语言,实现兴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沟通思想和造就气氛的添加剂,能够使枯燥无味的语文学习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提高学生热爱文学和文学艺术的兴趣。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转变观念;精心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中学课程都是基础课,它注重于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多模式的课堂教学,通过“高效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从而达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创新型人才。

1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决定未来,因为受教育者是学生,是少年,是青年。国家的发展靠的就是青少年们。而新理论“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就是把课堂资源做到最大化,这里的课堂资源就是学生这个资源,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把学生这个资源开发到极致,所以在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主人公,课堂中每一位同学都有所干,都有所任:小组长,小班长,小课代表……每一位同学都是干部,都是领导,学生主人翁精神也便有了,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效果也就好了。所以,高效课堂理论的实质就是创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本着教师教,为的是不教,学生学习,为的是学得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样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以生为本”的课。

2创新理论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是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在这个课堂的舞台上不断大胆展示自己,勇于表现自己,教师只起提供、服务、引导作用,起过渡、衔接作用,起点拨作用,起画龙点睛作用。

有句话说:“课堂是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多方面的预见能力和解疑的能力,这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自身得做好相当充分的准备,你的学习目标,你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你的重难点,你的学情调查、问题总汇,都要有备而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动身”到“动脑”再到“动心”的发展,才能出现“忘我”的境界。

作为教师就得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则,让学生看到,只要他每天上课认真参与课堂学习了,认真做好课后作业了,就会有进步,取得好成绩,原来学习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这样逐渐培养出学习的好习惯,建立了自信心;特别是让学生使用学案,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任务,即使有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写完学案也会有一份成就感,而且在次日的彼此交流中,会使学生感到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所获得的收获,这样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新能力,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同。

3从学生实际出发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改革为的就是适应学生实际情况,能够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也就是说,老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怎样去点燃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看看我们传统的一些教学观念就可以知道:老师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下面听得是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效果怎能好?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之前提到的转变身份,老师身份与学生身份均需转变,其核心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外。第二点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教方式转变了,教学效果就转变了。具体操作时,可采取诸如:目标牵制、学习牵制、问题牵制、管理牵制、评价牵制等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不仅是身动,而且是心动,手动。让学生真心的互动起来。记得有人对学生“学习效果”做了一次“金字塔”构图。方式不同,效果明确差异:

①听、讲,效果5%;

②阅读,效果10%;

③声音/图片,效果是20%;

④示范/演示,效果30%;

⑤小组讨论,效果50%;

⑥实际演练(做中“学”),效果75%;

⑦马上应用(教别人),效果90%。

从对比中可看出我们的传统教学所取得效果不大好,而“新教学理论”――“高效课堂”所得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灵活多变,成效显著的方法,更可以综合运用许多方法。如语文教学中的四步读书法。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办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会孩子读书学习之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倡导以读为法,培养学生自学、善思、悟读的能力,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四步读书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深入学习文本,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已有经验产生对话,进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把学生领进文学的殿堂。

四步读书法的步骤是:初读知大意: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读知章法:理清文章脉络;三读细品味:细读文本,走进情感,领略语言文字之妙;四读有提升:通览全文,建构知识、情感体系。

四步读书法让朗朗读书声回归课堂,使读书学习形式呈现多元之态,大声朗读、快速浏览、细品慢读、感情诵读。期间,学生读读、写写、批批、画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悟中再读,思悟读相结合,最后达到读悟提升。这样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探究,学得充分,学得扎实,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

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是朋友,合作伙伴合作者关系。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更可在学生活动时也参与、引导、点拨,问题回答后多鼓励,极富亲和力地评价,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3篇

一、 “宽教育”的价值取向

1. “宽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学校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宽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确保自习课不被占用;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确保课堂上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留给学生,确保每周各类兴趣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留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始终把学习方法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倡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育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2. “宽教育”是“面向世界”的教育。小学教育必须兼及立足国情和面向世界这双重视域的特性。我们既要尊重教育规律的共性,又要尊重民族文化的个性,因为教育终归不仅只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人格的锻造。 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固本强基,开放办学”的学校发展战略。“固本强基”是指学校的主体发展,包括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这是学校的主体。固本就是要突出学校的育人之本,强基就是突出学校要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宽厚之基,这是目的。“开放办学”是指积极开展校际之间和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办好校内国际部,实现国际化发展。

3. “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本来就是一项未来的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谓基础,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他的价值不只是满足眼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社会的、个人的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现实的发展,更要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宽厚的基础。为此,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教育核心价值观。

二、“宽教育”的实践建构

(一)“宽”德育

如何构筑“宽教育”理念引导下的新型育人模式?学校按照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重学校文化引领,重活动渗透,重日常规范,重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厚德雅行”的人。

1. 活动主导,育心育行。核心方法:遵循小学生“行―知―情―意―行”的品德内化的客观规律,注重学生作为德育主体所具有的育德的内在需求,激活学生自身的内驱力,通过外部教育引导的作用(他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需求(自律)。活动路径:(1)坚持常规性德育活动。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德育主题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2)开展“诚信・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的诚信文明意识,做到说实话、办实事、讲文明、守信用。(3)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将“中国梦”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寻梦、追梦、圆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外兼修,一体共育。(1)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推进“共育”工程,构建高度融合的学校、家庭、社区共育平台。一是联合社区内的创益中心、青苹果之家、39度空间、心理咨询专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小学实践基地、爱心农场俱乐部等基地和智慧教育、鸿鸣教育、扬帆社工中心等专业组织机构,实施共育工程,建设学习型社区;二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推动家长义工队的建设,吸引家长直接参与学校大型德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2)建立学校全员参与的德育责任制度。学校将德育管理的重心下移,实行由级部主任、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的德育工作委员会,明确德育岗位和责任,学校德育处制订相应考核细则,年级自主管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保证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实现了学校工作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3)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家校密切结合能够给学校和学生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红利”。在学生家长义务参与学校教育服务的活动中,坚持在教育信息上与学生家长共享,在学生发展问题上与学生家长对话,在学校发展和孩子发展上碰到了问题互助。几年来,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了20多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为个别家长全天候提供咨询。学生家长也都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急学校所急,想学校所想。这几年,学生家长主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二) “宽”教学

宽教育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健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就是宽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学创新。“健康、高效”课堂是指适合师生身心健康、互动关系融洽、教学效率高、效果好的课堂。其核心是自主学习、互助学习、高效学习。“健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体现在“明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学习、交流互助反思、目标检测订正”四环节上,其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关注全体,注重差异。第二,落实课标,超越教材,进行科学预设。第三,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第四,关注细节,突出重点。第五,引导参与,凸现主体,增强学生信心。

“健康、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一,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充分发展。遵循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特点,关心每个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高效”的课堂是充满人性光辉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充满人性关怀,而且进行人道援助。第二,遵循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健康、高效”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提高综合素质;不仅高效,而且健康。第三,注重课堂生态环境建构。“健康、高效”的课堂必须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让课堂成为人为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的“自然森林”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健康、高效”的课堂是知识的生长地,是生命气息的焕发地。

(三)“宽”特色

1. 课外阅读考级化:人人成阅读之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仅靠语文课堂和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引导和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更为重要地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因此,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阅读考级的实践探索。系列化阅读考级活动包括阅读、背诵和习作方面的内容。阅读考级的具体内容包括课本中的诗文及读后感或读书笔记,也包括学生自行选择内容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考级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六个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和笔记字数作了不同规定,通过一个级次的考级后,经过申请可以进入高一级的阅读准备。学校为了配合学生阅读考级开展了“读书节”、每月评选“阅读之星”、每学期的“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每年评比“书香家庭”、定期进行“读书手抄报”展览、不定期的“课本剧”“好书漂流”“跳蚤市场”等系列的活动,助推阅读考级深入发展。

2. 音乐学习器乐化:人人会一门乐器。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步在课堂普及,并被列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器乐教学遵循三原则:坚持校本、师本、生本原则;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校本科研与课题研究并重的原则。在一二年级开展口风琴教学,利用音乐课堂,将口风琴请进音乐课堂。三至六年级开展竖笛教学,充实音乐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教材内容、曲目的安排,参照口风琴教材,并编写口风琴校本教材。给学生提供舞台,提供各种形式,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定期进行汇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为了满足个别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学校还专门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做兼职教师,开设了铜管乐、民族器乐小班,定期开课。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4篇

一、在阅读时,培养他们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让学生有始有终地深入情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如何培养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呢?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孩子的脑中。像学《武松打虎》文章时,我充满激情的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水浒传》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这时就让学生们尽尽兴,待有约一半多的学生欲言又止时,就给制止,然后就一起唱主题歌《好汉歌》,让孩子初步领略《水浒传》的主题,给他们介绍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

二、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及要求,指导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习一组课文前,先引导学生从“导读”、“预习”、“阅读提示”、“阅读向导”“课后思考练习”中把握住每一组课文及每一篇课文训练重难点及要求,寻找学习的思路方法。在学习每一组课文时,在第一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围绕该组课文的训练目标,要求及重难点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有效读书。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学习第二篇讲读课文就可稍加指导就能完成。阅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方法进行自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在学“读进去,想开去”这一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导读中“读通――读懂――理解――想开――交流”的学习程序。在学习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学习。

2、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不仅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对优先达标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训练,或让他们阅读课一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加餐。

3、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诗,就要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等,再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在理解时,提醒学生要结合注释,有时还要运用工具书。

三、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1)整体读书法。在读一篇文章时,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理清课文结构,从整体体会思想感情,从整体领悟文中道理,从整体上品析妙词佳句的方法称之为整体读书法。

(2)分散读书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分层目标或重要典型段落,有针对性地读书,解决问题。

(3)圈点批注读书法:就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疑难的地方用符号文字标标出来,写出自己的问题、见解、想法等,以便以后的高效复习。

(4)质疑问难法:是一种探求真知,向未知领域深入掘进的读书方法,它是从学生心中的疑问,调动其思维进行探究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使教学与重难点、学生实际更贴近,减少教学时间的耗费。

(5)情景再现法:就是将作者所写的人、事、物、景在脑中变成真实的场景与活动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受,然后再根据头脑中的情境进行复述或背诵的方法。它可以促进表象与文字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1、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这样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信任。这是让每一个学生有言敢发,敢说真话,从而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览课 误区 有效教学

一、阅览课的教学误区

阅览课是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语文写作教学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览课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时机,学校通过上阅览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的阅览课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①、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上阅览课当作是一种消遣,阅览课就是学生在图书馆里看书报,看了就走,阅览课成了“放羊式”的自由活动课。②、学生阅览不得法,没有阅览目标,选书不当、阅览课后没有及时的、有意义的反馈活动;③、一些教师对于阅览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开设了阅览课,等于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对阅览课缺乏备课;④、一些教师把上阅览课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难以发挥阅览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览的真正意义。⑤、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阅览课存在方法上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开展阅览教学。

阅览课的低效,导致其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它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渐渐在学校成了不可或缺的课堂;另一方面,阅览课效率低下,难见成效,使师生都感到厌倦。于是,如何开展阅览教学,如何提高阅览课的教学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阅览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为保证阅览课的有效性,必须细化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1)、课程设置:每班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为阅览课,按年级编排好各班到阅览室的上课顺序。让学生利用校内课上时间展开阅览、深入欣赏、品味作品,不增加学生课下负担。

(2)、课前准备:同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商定阅览内容。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对各类书籍认真筛选,确定学生阅览内容。语文教师在每节阅览课之前联系图书管理员将阅读材料提前准备好。

(3)、明确目标:为保证阅览效果,每节阅览课必须有明确的阅览目标,自由阅览课要有明确的阅览主题。

(4)、学生组织:将全班学生分组,4至6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阅览纪律及图书整理,要培训好小组长,带领本组完成阅览任务。

(5)、课堂管理:要求学生静心读书、专心思考,坚持写阅览积累,根据阅览目标完成阅览任务。

(6)、注重反馈: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阅览积累本,以鼓励为主,同时做好指导,辅导阅览后进生。

(7)、展示交流:教师要组织好阅览心得交流,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览成果,让学生获得阅览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形成阅览的良性循环。

2、阅览课的教学课型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阅览课的五种教学课型。这五种阅览课教学课型从不同的方面为阅览课的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1)读书方法课――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确保阅览课事半功倍。比如泛读与精读法,泛读目的是博采众长,而对于精彩片段必须熟读、读透;摘录式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自己足以借鉴的内容,把相关精彩内容摘录下来;评点式读书法,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阅读法。学生的年级不同,读书方法指导的侧重点也不同:七年级学生以精读法为训练重点,八年级学生就要注重提高阅览速度,以泛读训练为重点,而九年级学生的阅览就要突出赏析,以评点式读书法为重点。

(2)专题阅读课――我们根据语文书分单元分体裁编排的特点,从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作为阅览课阅读内容。比如讲议论文单元、戏剧单元、小说单元,就安排相关专题的阅览内容,将课堂与课外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做到了语文课堂和阅览课的里应外合。

(3)名著导读课――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恒心不足。名著导读课就成为了阅览课的重要课型之一。通过上名著导读课,教师引领学生宏观了解名著,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重点,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名著导读课可以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时的盲目性,名著导读课为学生亲近名著铺开了一条新路。

(4)阅读展示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览课上同样适用。阅读展示课是展示学生阅览成果的最好平台。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上进行交流,思维碰撞,阅读成果共享!阅读成果展示课最受学生欢迎。教师通过阅读展示课让学生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自由阅览课――虽然是自由阅览,也离不开教师的约束与监督。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要根据阅览主题开展阅览。老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推荐好书,提前印发了图书书目,标好本学期必读的篇目,以提高效率。二是要辅导阅读后进生,培训阅览小组长。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进行展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欣赏、点评,让学生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总之,打造高效阅览课,站在书上看世界,与好书结缘,与成功相约!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

[2]王志宏,《校园阅览课设置的意义》,2008年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6篇

听了洛阳市书法培训讲座,我感到书法教学的艰难与重要。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国粹,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与重任。

书法指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圆锥型)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人们常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自汉字出现以来就长盛不衰,历朝历代出现的书法大家不胜枚举。如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蔡邕、张芝,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虞、褚、薛”、“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清代的何绍基、吴昌硕等。他们留下的书法作品更是推陈出新,光耀汗青。作为炎黄子孙,当代学生有责任继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使书法得以传承。

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键盘的运用使手写意识变得越来越淡。对现代人来说,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已是不容易,更何况毛笔字呢?为了使书法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我觉得上好书法课已是迫在眉睫。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好书法呢?这次培训会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好书法应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这里的书写规范就是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分对临,背临,意临三个层面。对临即将范本置于眼前,须看一笔,写一笔;背临即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意临即临写范本时追求原作的意境和神韵。我想,小学书法教学可以先教会学生对临,然后层层拔高,一步步接近意临。

于是这两周的书法指导课,我下载了《九成宫醴泉铭》原帖,准备先从遵循书写规范开始。上课时我先把要临得内容放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然后引导着学生欣赏,同时强调间架结构和笔划特征,最后让学生照着多媒体临写。在临写时,用《米芾学书》的这段话提醒学生:“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这两次,尽管学生写的差强人意,但是我感觉自己在书法指导教学上迈进了一大步,自己的教学正在沿着科学的方法前进,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现在想一想自己学练毛笔字的情形,的确漫长而艰辛,更知学生学习的不易及鼓舞的重要。我想每天都练,多思多悟,坚持不懈的临帖应该是学好书法的要诀。我也要经常向学生讲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来鼓舞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加强自身书法指导方面的理论学习,来科学高效地教好书法指导课。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循序渐进 读书法 阅读教学

朱熹作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在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教育方法和思想上也有突出贡献。他提出的循序渐进读书方法不仅对古人,即使对现在的学生也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追求创新,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本文将就朱熹循序渐进读书法的内涵及其在当代语文教学的意义作粗浅的探讨。

一、朱熹循序渐进读书法的内涵

(一)循序渐进的含义

循序渐进读书法是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它是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积累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朱熹给“循序渐进”读书法以生动的比喻,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之小道理,终无至高处之理。”这就是说读书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选择书的时候,要从容易的读起,慢慢地再选较难的书读,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书要一章一章地读,一节一节地去读,逐字、逐句理解消化,同时还要选择最急需的、最适合自己的书去读;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和读书时间,有计划地去读一些书;读书不要贪多求快,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书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读,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就能登上知识的顶峰。

(二)循序渐进读书法的意义

“循序”是读书的方法,“渐进”是读书的目的,只有运用“循序”的读书方法,才能达到“渐进”的读书目的。读书的全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所以要按一定的章法进行,由不知到知,由知得较少到知得较多,由知得较浅到知得较深,达到渐进的目的。

朱熹认为只要是有价值的书籍,都是能给人以思想、睿智的。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则应倡导创造性的阅读。爱默生说:“当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励时,则无论阅读何书,每一页都会变得熠熠闪光,意蕴无穷,每一句话都意义倍增。……我们觉得作者的见识有如天地一般宽广无边。”十分努力的人一辈子也读不了很多的书,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就像西方虔诚的信徒用一生来读《圣经》那样,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读几本常读常新的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尔;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朱熹用十分形象的比喻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居敬持志”、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这都是如何读书的经验之谈。“读书须得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文字精审”。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归纳起来,朱熹在教学上提倡“循序渐近,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的方法。

二、循序渐进读书法对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意义

俗话说:“作事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所以,读书一定要讲究方法。在今天语文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高效、高速的发展呢?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借鉴朱熹老先生的“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具体方法如下:

(一)纵览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拿到一本书后,别忙于读下去,先大略翻一遍再说。浏览一下书的主要内容,看看内容提要、序文、前言、目录、书中大小标题、插画、图表、照片以及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对全书能有大体印象和概括了解。这时,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该不该读,有哪些新东西值得注意,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这本书重点讲的是什么,心里有数,读正文时就不至于感到茫无头绪。阅读一本书首先看内容提要、序文和目录,是必须养成的良好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在研读一本书之前,要把书浏览审查一遍,对全书有个总的、直观的印象,以确定下步阅读的重点。读者对一本书所属的科学领域了解得越多,这种预先的浏览给他带来的收获也会越大。

(二)发问

在实施这种阅读训练最初,教师应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论述的根据是什么,在论述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能把它用到别的问题上去吗?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某个结论还正确吗?需要作哪些修改?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在纵览的基础上提出,也可以在迅速阅读有关章节中提出。发问的目的是使阅读具有目的性,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成为有准备的、主动的评价过程。最后,我们要弱化教学的作用,逐步训练学生自行发问。

阅读就是一个从“质疑”到“析疑”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质疑。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问往往会促使大脑高度兴奋,产生一种“优势灶”,引起定向探研反射,从而加强注意力的集中,增强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阅读

这个步骤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这里是指特定的含义,即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要求反复细读,透彻理解全书,弄清每一个不懂的的词语和问题。对专门术语、重点段落、篇首及篇末的关键文字,更要注意,以便迅速掌握文章的精髓。做到有疑而入,无疑而出。可通过圈点、划线、划着重号、写批语、记读书笔记、做卡片等手段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四)复述或背诵

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阶段。读完书后,主动、及时地合上书本复述(或回忆)一下读物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发现阅读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当然,大部分内容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回忆,而只要概括出主要的内容即可。但是,对那些必须记忆的东西,如公式、外语单词等,则需要反复背诵记忆,并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五)复习

根据每次回忆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熟练程度,隔几天做一次有选择、有重点的复习。要掌握加强记忆、重复学习的时机。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一般说来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学习后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月后,分次进行。如此多次重复,犹如“水滴石穿”,何愁大脑不留下清晰稳固的痕迹?

研究表明,这种阅读法能综合性地体现出学习和记忆的各种心理规律的要求,其原理适用于各个领域已知的阅读。就青少年读者来说,它主要是课内学习的一种综合方法,使用此方法阅读语法、修辞、数理化等需要精读记忆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效果更佳。虽然是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方法,但就其本质而言,也不难找到“循序渐进”读书方法的影子,这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归纳起来,朱熹在教学上提倡“循序渐近,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的方法――朱子读书法,是作为一个理学家读书的切身体会,在我国教育史上特别是语文教学史上有重要的教育与实践价值,作为新时代的语文工作者,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一味地“放眼国外”,应该深层次地挖掘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赵瑶珍.朱熹的“切己体察”与“个性化阅读”.现代语文,2007 年 6期.

[3]朱熹论读书之法. 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3期.

[4]刘杰光.朱熹读书法.河北教育,1996年10期.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8篇

一、一个德育目标:立德树人

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把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他们终身、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性特点,从小处着手,将“立德树人”目标分解落实。一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即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二是培养学生该有的道德情感,如作为学生,就要热爱学习;作为班级成员,就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为子女,就要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作为公民,就要遵纪守法,恪守公德。三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意志,即高尚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应该追求什么,不攀比,有责任,敢担当。

二、两重核心理念: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实验二小这所百年老校始终走在素质教育的前沿。学校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德育体系,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两全”教育――“尊重主体,主动发展”的“两主”教育――以构建和乐校园为核心的“和乐教育”,实现了“关照全体――关注主体――关注精神内核”的三步跨越。学校将“和乐校园”的核心理念理解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源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三、三支德育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家长队伍

1.理顺德育思路,完善德育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主题的确立和德育品牌的创建工作。多年来,领导班子成员重视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理念和工作水平,铸就了一支协作高效、共融共通的德育管理队伍。学校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交流德育成果,理顺德育思路,确定具体措施,协调活动安排,真正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在德育品牌的确定和创建过程中,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对多年的理论成果和德育实践进行完善与提升,形成了以“和乐校园,幸福人生”为核心的五彩德育体系。

2.落实提升工程,丰厚师德师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德育高效实施的关键。一是开展“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师爱闪光”等主题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弘扬敬业精神;二是在教师中推行了“五读”活动:读教育专著、文学名著、名师实录、期刊杂文和人文读本,并通过“会前五分钟”“美文诵读比赛”“读书征文”等多种形式,创设交流沟通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三是学校多次邀请教育名家来校做报告,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开阔教师的视野;四是制定了“常态均衡,动态激励”的生态化管理体制,并引进家长评教和学生评价机制。

3.构建家校平台,汇聚教育合力

学校致力于构建“责任共担、和谐共育”的家校文化,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家教讲座;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每学年举行一次“家长看学校”的和乐教育展示活动;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或电访;每学年组织家长参加“教子一得”征文活动。并充分发挥“和乐家校联系簿”、网上家校、飞信的纽带作用与家长定期联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成才观,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四、四大特色教育

学校以“和乐”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融汇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艺术、体育、棋类、书法”四大特色教育。

1.“阳光体育”,铸就健康体魄

自2007年3月起,该校在全市率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学校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课间活动的内容。学校以从家长中征集的4 000多份案例为基础,汇编了《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课间游戏案例》。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校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师生们创设了“和乐”的锻炼、生活环境,带来了体质的改善,带动了学校体育成绩的提高。

2.乐在“棋”中,开启智慧人生

2000年,学校把中国象棋作为校本课程引进课堂,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国象棋》,配备了专任教师,还聘请不少象棋高手担任顾问。2009年,又把围棋引入课堂。现在,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千人象棋”大赛;活动室设立“楚汉棋苑”交流园地。该校至今已经培养了多名部级、省级象棋冠军;学校也先后被确立为“青岛市少年儿童象棋培训基地”和“青岛市围棋教学特色学校”。

3.“艺”彩纷呈,绽放快乐童年

实验二小以小燕子艺术团为依托,不断打造艺术教育特色。目前,学校有声乐、舞蹈、器乐、绘画、书法、棋类等28个社团小组,配备优秀的专业教师辅导,全力为孩子们提供特长学习的广阔空间。近几年来,该校累计有4 000多人次在各级艺术比赛中获奖;小燕子艺术团先后8次被邀请参加中央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出,并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参加对外艺术交流。

4.“书”韵飘香,修身育德立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书法的“育德、育智、冶美、修身、养性”功能,以“规规矩矩写字”为载体,把“习字教育”作为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一是通过设立每天15分钟的习字时间、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每月一次的书法讲座、每年一届的书法大赛以及三级考核制度,引领全体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二是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平台,如成立书法社团并安排专业书法教师进行指导,评选“书法小明星”和“小小书法家”等。

五、五彩德育主题

1.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行为美德

礼可导德。“和乐”文化的前提,是师生的礼仪教育。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啄木鸟”活动。学校成立了40人的文明啄木鸟巡访团和20余支巡访小队,在班级、校园、社区、家庭,查找陋习,对症矫正。二是扎实开展“四位一体”的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活动。把文明礼仪细化为10项内容、四个等级,实施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每学期评出文明礼仪小标兵进行奖励。三是深入开展童谣创编活动。目前已经出版了三辑优秀校园童谣集,通过传唱,让队员知荣明耻,倡扬文明。

2.实施感恩教育,培育仁爱精神

充分利用各种集会以及板报、校报、广播等媒体,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每学期都开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同学”系列感恩活动,将感恩意识印在每位师生的大脑中,将感恩教育落实在每位师生的行为上。感恩文化正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由150名教师组成的12个教师助学团队,通过开展“学科辅导、名师讲座、心理访谈、经济资助、学法指导”等助学活动,把爱心奉献给学生。

3.争做和乐少年,树立精神榜样

学校制定了《争做和乐少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实验二小和乐少年评比细则》,根据方案安排,组织开展了“读书小明星评选”“学雷锋小标兵评选”“才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乐”文化,培育“和乐”精神。

4.落实经典诵读,书香浸润童心

为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书香浸润孩子心灵,我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布置读书名言和学生自创的读书格言,营造书香氛围;每个班级开设小小读书角,校阅览室配备图书,班内设立“图书漂流目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利用读书节扎实开展“诵读经典,润泽童年”“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主题活动;扎实做好诵读测评工作,评选“诵读小明星”和“古诗大王”。

5.“和乐少年警队”,倡扬安全出行

学校成立了全市小学第一家少年交警队,聘请交警大队交警任教导员。少年交警队坚持“学习―宣传―训练―实践”四步结合,定期组织队员阅读有关交通方面的书籍、报刊,教导员定时讲课,每学期聘请市交警大队的领导做专题报告。校园里,小交警队员是交通法规的义务宣传员,周末时他们还有组织地到街头、社区发放交通安全材料;假期中,在交警的带领下,参加社会实践,从中体味交通法规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及违规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感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和乐育人”的核心是:传承二小百年文化底蕴,通过创设内外和顺、团结向上、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推进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合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主动全面发展。“和乐育人”一定能成为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张闪亮的德育名片。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9篇

一、阅读的乐趣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特(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二、古今名人怎样读书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巴金的读书生活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几乎融为一体。而读先于著,大致可以从他读书的过程看出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著作则是其丰硕的结果。 对于巴金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

高效读书法范文第10篇

那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呢?

一、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朗读的训练。用多形式、多样性的朗读代替单一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速读等都是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指出,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朗读是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也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艺术。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发挥其知识的重组和运用。

有声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加入听力,反馈给大脑,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有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或大声或婉约或细腻。有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自我,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其不同的看法,从而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当然有声朗读也能让教师检测学生对文章和对生词生字的掌握程度。一般学生在朗读时,遇到生词生字会表现处降低声音或者乱读的情况。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着重解释或者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他特有的好处和功效,例如范读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必对不懂得地方加以深究,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知识,多阅读些书籍报纸等;学生的分角色读是让多个学生参与朗读的方法,能让他们体会到人物特有的语气和心理思想;自由读是放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参悟,记忆更能为深刻。

当然朗读并不是一味去读,有些学生对教师所说的朗读没有理解,以为朗读就是把文章读完,所以连字词都读出来。这样就没有起到阅读的作用,只能说是死读。要掌握阅读的技巧性,朗读者应该正确处理语句的断和连,轻和重,扬和抑。准确掌握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对有声语言的设计和处理,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阅读可提升学生情商、可塑造内在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这个文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如果不好理解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既读懂了文章的意思,也激发了对文章的兴趣。投其所好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不会放弃或者厌恶阅读。

其次,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大声朗读、不发出声音的默读、提高阅读效率的略读和用最短时间掌握最多信息的速读。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反复读书法:好书不厌百回读;标记读书法:标记精读,加深印象;背诵读书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感觉式读法:让学生用“心”投入阅读;想象式读法:提升学生的想像力;推测式读法: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批判式读法:书不可尽信。

最后,就是让学生自己建立自己的阅读模式,了解自己,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并针对这些方法运用它。教师在生活中给学生多寻找些阅读素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如超越时间与地域的经典与名著、让学生成长的书、开启心灵之门的童话书、培养学生博学多才的历史书籍、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探索故事、激发想像力的科幻故事,等等。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需要培养的,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培养好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好好阅读。并且与父母合作,父母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平时要做好学生的阅读榜样。教师培养学生阅读时要注意:

首先读书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

其次,读书要专心致志,使用工具书和资料来帮助阅读。

再次,注重学生的读书姿势,让学生爱护图书。

最后,家庭每日持续阅读,为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定期做读档笔记。

四、引导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课外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灵活性和伸缩性。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环境和文章相似的地方去阅读;或者表演书中内容,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通过不断的朗读学习,充分掌握知识。

上一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下一篇:企业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