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

时间:2023-02-22 17:24:13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09-02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6])的实行,地税部门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监管不断加强,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不可否认,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征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准确稽核高收入群体个人收入,避免国家税款流失,已成为中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现状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1994―2004年间,全国个人所得税年平均增幅高达48%,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7%~8%的增长率。2005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首次突破 20万亿元,共完成 2 09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增收356.6亿元;2006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 600元后,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仍保持17.1%的增长,达到2 452亿元;2007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创新高,达到3 185亿元,增长29.9%,增加733亿元。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4年的1.6%迅速提升至2007年的6.44%,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可见,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税种。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大量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情况尤为突出。从2005 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收入比重看,工薪所得税占54 176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占1 412 % ,两者合计占68 196 %; 企事业单位承包、劳务报酬等其他项目应交税所占比例较小,约占3 141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非工薪的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没有足额缴上来。

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

(一)分类所得税制

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税务机关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高收入的作用。分税制容易使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逃税避税漏税,会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而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

例如,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4 4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2 0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元,稿酬收入为8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乙获得工薪收入为2 200元,要纳10元的个税。乙的收入只有甲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10元的个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容易导致税负的不公。

(二)源泉扣缴的不到位

目前,个人所得税制一直采取个人申报纳税和单位代扣代缴两种主要征收方式,而且以代扣代缴为主。由于,中国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具有多元化、隐形化特点,收入通常直接以现金支付,并不通过银行转账,税务部门无法如实掌握个人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状况。因而源泉扣缴只能管住那些代扣代缴规范的工资收入,而高收入者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红利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从而引起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三)高收入者纳税义务意识薄弱

在西方国家,“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观点,是被广泛认可和普遍接受的。而中国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吃税务。”两者的纳税义务意识形成鲜明对照。近年来,高收入者对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这种意识只是浅显的,主动的申报意识仍比较薄弱。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千方百计偷逃税款,以达到高收入的目的,毫无纳税义务责任感。

(四)税务执法惩处不力,偷逃漏税屡禁不止

依法纳税是国家公民的基本义务,对偷逃漏税行为必须依法惩处、有效打击,激励公民依法纳税。但目前税务部门的稽查力量较弱,不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高收入者进行专项稽查,而对查出的偷逃税行为往往以补代罚、以罚代刑,法律威慑力不强。加之对偷逃税处罚标准低,使偷逃者的收益有可能大于其受惩罚的损失,难以起到惩戒作用。

三、完善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措施

(一)实行混合税制模式

混合税制模式,即对某些应税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即在继续普遍实行源泉代扣代缴的基础上,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具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列入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实行综合申报纳税,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偶然所得等一次性所得实行分类征收,从来源上进行扣缴。这样税制模式,吸收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既对纳税人部分不同来源的收入实行综合课征,体现了按支付能力课税的原则,又将所列举的特定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体现了对某些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的原则。此模式与中国现行税制最根本的区别,是将劳务所得并入工薪、经营所得一同计征,是比较适合中国公民实际收入状况的。同时可防止税收流失。

(二)进一步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办法,即使是在公民纳税意识较强的美国,雇主代扣代缴仍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主要形式。中国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应进一步落实代扣代缴办法,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加强对扣缴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同时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责任进行系统的监督,在中国部分单位已鉴定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责任书”,但这仅是落实代扣代缴办法的第一步,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机制,对扣缴责任人的扣缴行为实施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对扣缴义务人拒不补扣补缴,法律没有也无明确相应的强制措施。在以后的税收政策调整中可以考虑增加对扣缴义务人的强制执行措施,这样不仅减小税务部门查补税款入库的难度,而且还增强了扣缴义务人的责任感和纳税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将和纳税人一样进行强制执行。

(三)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

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表明纳税人对税收法律制度的认可,是税收法律实施的重要支撑。只有纳税人具有良好的纳税遵从意识,能够自觉的按照税法的规定,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及时填写申报表,按时缴纳税款,税款的征收才能顺利实现,并有效减少税法实施过程中的摩擦,促进税收法制秩序的形成。因此,根据中国高收入者的具体情况,应对高收入者继续开展深入、持久的税法宣传。利用一切渠道,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税法宣传、辅导和培训。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让个人所得税法深入人心,提高高收入者纳税自觉性。同时也应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把纳税人的钱用好、用得有效才是变被动征税为主动纳税,从而逐渐养成纳税意识的根本途径。

(四)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高收入者逃漏税的税收处罚力度

从中国实践看,随着征管模式的转换,实行纳税申报和税务之后,税务稽查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强有力的税务稽查制度,是个人所得税申报得以高效运行的关键。强化税务稽查不仅要为稽查人员配备现代化的稽查手段,更要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稽查质量。同时要突出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检查,重点打击高收入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订假合同、假协议,少报收入少纳税,共同实施偷逃个人所得税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故意为纳税人隐瞒收入,进行虚假申报的行为。对一些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的偷税、逃税行为除经济处罚外,还应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高收入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总之,影响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税务部门征管力度的加大,相信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会更加完善,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管理问题会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健.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税务研究,2009,(4).

[2]张富珍.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的几点建议[J].税务研究,2006,(12).

[3]张明.中国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税制评论[J].税务研究,2008,(1).

[4]许娟. 浅议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法制完善 [J].当代经济,2009,(11).

[5]苏子微.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收入者 个人所得税 监管

众所周知,与许多国家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于高收入阶层不同,我国个人所得税60%以上来自于工薪阶层。这与经济学中的“二八定律”(20%的高收入者缴纳80%的个人所得税)相去甚远。因此,如何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与征收,提高其在个税收入中的比重,一直是我国税收征管的难题。2010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要求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个人所得税占GDP和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马斯格雷夫研究认为,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人均GDP呈负相关,而个人所得税与人均GDP呈正相关。2001年,我国人均GDP、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工资薪金税占个税的比重分别为1000美元、6.6%、4.1%;2009年这三项指标分别为3600美元、6.4%、63%。分析这三项指标的前后变化,可以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与GDP的关系与马斯格雷夫的研究结论严重背离,且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也大大低于许多国家(如表1)。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漏洞明显。

2、高收入者对个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较低

我国个人所得税增长迅速,收入从2000年的66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722亿元,增长4.6倍。但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一直徘徊在6%~7%之间,增长速度与其他税相比表现并不出色(如图1)。据研究,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形式主要是财产性收入,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从2005年开始,我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更是达到了56.2%,大大超过了工资性收入增幅。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高收入者的个税远未实现“应收尽收”。

3、高收入者税收流失依然严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根据美林公司数据,我国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数量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而2006年中国最高收入户实际平均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0.60%,意味着大部分高收入者并未依法足额纳税。富人的收入主要来自资本要素、资源要素、通过管理技术拿到高薪等等。单一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不富裕却成了纳税的主力,而主要不靠工资收入的富人却成了税收监管的“盲区”。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工薪阶层纳税占个税总额的比重超过了60%,而美国10%的高收入纳税人(年收入11.3万美元以上)却缴纳了71.22%的联邦个人所得税,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的个税,形成标准的“倒金字塔”税收负担结构。2007年,全国有26个省级地税机关开展了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代扣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4.1万户,问题率84.6%。如果按照个税占一国税收总额比重15%的国际标准计算的话,2008年我国个税流失应在4000亿元以上。

二、高收入者逃税的手段及原因分析

1、高收入者逃税的手段分析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数额较大,收入隐性化严重,收入渠道隐蔽多样,收入形式复杂多变,现金交易占到收入的很大比重。归纳起来,高收入者逃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次性的所得,申报时化整为零。很多高收入者的收入形式多样,各期的应税所得有所不同,没有固定的规律性。因个人所得税主要是按月计算缴纳的,高收入的月份会被课以较多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支付单位在扣税时便会有意的为纳税人将收入分摊到多个纳税期中,以达到不纳税或少纳税的目的。

(2)支付个人收入,变身为单位支出。有些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履行扣缴义务,变相将个人收入变为单位费用。即将应支付给个人的收入转换为以发票报销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形式,或采用提供旅游、消费服务的形式,或以交通费补助、住房补贴形式支付给个人,从而达到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3)收入改头换面,实现应税所得转移。单位以购物券形式发放补贴和奖励,以小金库给员工搞福利、买保险,公款负担个人的各种费用,个人的第二职业收入、灰色收入,私营业主在账面上长期不分配利润,暗地里却通过关联交易、关联借款等方式转移利润等逃避纳税义务。

(4)账外各种支付,脱离税收征管监控。通过银行多头开户、隐瞒收入不报,或通过设立账外账、收入不入账等方式将应付个人的收入在账外支付,从而逃脱税收监管,实现少纳个人所得税。

2、高收入者逃税的原因分析

(1)制度原因。第一,税率设计不合理。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是分类所得税制,在税率设计上过于复杂,有九级累计税率、五级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三种,另有减征、加成的规定,结构复杂、档次过多,加重了纳税申报的难度,也不利于税收征管。第二,费用扣除不够合理。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分项一刀切扣除费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具体纳税人的情况,导致费用扣除有失公平。第三,分类征税易被利用。分类所得税不但使收入单一的人负担重,也为不法纳税人分解收入、化整为零逃税提供了便利。

(2)环境原因。主要指个税征管的有利环境没有形成,配套措施不完善。具体包括:第一,纳税人流动性强。高收入人群中的许多人的职业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收入来源渠道也不是非常固定,税务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第二,现金交易大量存在。现金交易相关税收较难控制,为此,许多国家都有现金交易方面的限制和大额现金交易的告知制度,我国对现金交易的管理相对薄弱,给逃税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三,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普遍较弱,高收入者也是如此。第四,信用制度没有建立。在许多国家,失信的成本足以让逃税者望而生畏,而我国由于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逃税对个人信誉影响有限。

(3)征管原因。征管不利也是高收入者逃税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征管手段落后。计算机功能、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税务的计算机未能与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实现联网,信息未能共享。第二,代扣代缴制度存在漏洞。虽然法律明确规定相关的扣缴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扣缴单位不扣或少扣税款从而获益的情况。第三,对逃税的处罚较轻。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较为普遍,违法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第四,申报机制不合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申报实行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因对申报、扣缴等把关不严,对于许多应申报而未申报的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

1、建立高收者的个人档案,强化对人的管理

将以纳税人身份证为唯一标识,分户登记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个人收入和纳税情况信息,由税务机关监控,实现信息采集渠道的多样化。一是采集扣缴单位纳税申报的相关信息;二是采集个人自行纳税申报的相关信息;三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从其他部门获取共享的信息;四是税源管理人员独立调查获取的税源信息。有关个人的收支活动都要使用纳税编码,采用支票、信用卡等结算工具通过银行系统转账。这样,税务部门即可通过纳税编码及时监控高收入者的收支情况,使个人隐晦收入逃避纳税义务变得困难。

2、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对收入的监管

实践证明,应针对高收者的收入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监管个人所得税。对于财产转让所得,税务机关应对所管辖上市公司、开户证券公司的限售股个人股东持股数及减持、纳税情况展开调查,加大对转让所得的审核力度,做信息采集、约谈、完税的工作;对于利息所得、股息所得、红利所得,加强对股份有限公司分红、派息的税款扣缴工作的监控,将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向个人借款及支付利息,以及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情况作为监控的重点,跟踪和监控投资额较大的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对于生产经营所得,加大对个体工商业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中规模较大的纳税人管理,除对查账征收户进行检查外,还应将由中介机构纳税户进行核实,调整税款的征收方式。

3、培养自觉纳税意识,降低税收监管成本

从长期来看,纳税人自觉纳税是税收监管的终极目标。一般而言,纳税义务的发生及履行是多次、重复、周而复始的过程,高收者能否自觉纳税不完全取决于税收机关,但税务机关可能通过影响不自觉纳税的个人成本曲线,通过改善税收环境让更多的人依法纳税,从而使不依法纳税的人成为少数,这样就会减少监管和税务稽查工作,从而大幅度降低税收成本,减少纳税人的麻烦。税收监管有“促”和“防”两方面作用,“促”就是促使纳税自觉遵纪守法,“防”就是防止逃税行为的发生。如果依法纳税的比率很低,税务机关就会加大监管和稽查力度,从而使税收成本大幅攀升,纳税人的负担更重。因此税务机关要采取措施提高自觉纳税人数所占的比例,如降低税收负、简化办税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逃税的处罚力度等。

4、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社会综合管理

税务部门应重点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公安、文化、建设、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配合金融部门,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加快各银行间联网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规范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推行通过个人的银行账产发放工资,将各种渠道发放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及其他福利等各种形态的收入,依法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管范围;加强与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期货等掌握个人收入情况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沟通,为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各种经济往来和个人收入情况创造条件。税务系统应实现全国联网,各省区市地税系统之间尽快实行个人特别是高收入者纳税信息的联网。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共享制度,税务与重点消费场所、银行、保险、证券、工商、房产、出入境管理、海关、劳务管理、文化等部门建立个人所得税的信息共享平台和长效征管协调机制。建立个人所得税申报资料的自动比对(交叉稽核)系统。税务部门根据自动比对系统查出有不实申报再进行稽查。

总之,遏制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因为高收入者主要收入形式是非工资性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控税非常困难,必须逐步完善征管条件。需要改变监控的理念和思路,在培养高收入者自觉纳税意识的同时,构建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立体监控模式,逐步完善高收入者的个人信息,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发挥多部门合作的优势等。

【参考文献】

[1] 安雪梅、张宝忠: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6).

[2] 许娟:浅议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法制完善[J].当代经济,2009(21).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3篇

有网友据此认为:“中国只有2400万人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只有8400万人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全国还有13亿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也有网友质疑:“中国有钱人挺多的,怎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有2400万人呢?会不会有富人逃税现象?”这些说法准确吗?

焦点一:月薪3500元以上就要缴个税?

【回应】:3500元是指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收入,即工薪收入4545元以下不用缴个税

工薪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要先去除纳税人缴纳的“三险一金”费用(按国家有关政策,该费用免征个人所得税),然后再按新的减除费用标准扣除3500元。这样算下来,月工资收入4545元以下的人都不用缴纳个税。

“三险一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这几项加起来,法定的缴纳比例是个人工资收入的23%。按照新的标准算下来,月薪在4545元以下的工薪阶层都不用缴个税。月薪5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缴纳的个税也只有10.5元,减负率达93.4%;月薪10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须缴纳个税315元,减负率也达到了58.8%。

这次调整后全国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2400万纳税人的月薪收入应在4545元以上,而不是有些人理解的3500元。

焦点二:全国只有2400万人缴个税?

【回应】:个税包括11种情况,本次调整的是工薪收入等两项。高收入者和富人,领不领工资都要缴个税

这次个税法修改,主要调整的是工薪收入和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这两部分。那么,对于高收入者和富人,是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刘佐解释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相当宽,除了上述两项外,还包括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9大项。无论是律师代人办案,歌星演员演出,还是转让个人财产,或者买中了大奖,都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范围,几乎覆盖了个人合法获取收入的各个领域。年薪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公司高管,必须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有的演艺明星既在单位领工资,又有个人演出收入,那么这两项如果达到纳税标准,都要分别按规定缴纳个税。

焦点三:如何防止富人逃税?

【回应】:出台措施,对高收入者加强个税征管

对高收入者个税征管,主要是四大重点:加强财产转让等非劳动所得的征管;加强高收入行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奖金、补贴和股权激励所得征管;加强对个人从事影视表演、广告拍摄及形象代言等获取所得的源泉控管;加强高收入外籍个人所得征管。

在加强高收入者日常税源监控方面,税务部门通过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方便扣缴义务人履行全员全额明细扣缴申报义务,税务机关掌握的高收入者逐步增加,日常税源管理得到加强。同时,积极推进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人数逐年增加。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4篇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个人所得税调整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北京市政协建议,应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广东将向中央申请建立与地区物价水平、通胀系数相挂钩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浮动机制,提高广东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而在15日的搜狐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上,多位财税专家建议,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未必需要提高,但应与家庭整体负担和物价指数变化挂钩,决策层应考虑适当降低税率,扩大纳税群体。专家同时也指出,目前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极为有限,需从税制上加以完善。

【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日趋明显。税收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筹集收入,二是调节收入分配。但尴尬的是,对于个税征收来说,两个功能基本上都没有表现出来。

第一,个人所得税收入不高,2014年个税收入占总税收的比重为7.13%,此后一直徘徊不前,而2014年则下降至6.26%。

第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很少,在全国7.8亿从业人口中,只有60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约占从业人口的7.7%,在我国全部人口中有12.7亿左右的中低收入群体不纳个税。从这个角度说,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不合时宜。从世界各国个税征收情况看,还应降低个税免征额。因此,如果说降低个税免征额不现实的话,同样提高个税免征额也不现实。

第三,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合情不合理,应改为向家庭征收。目前设定的个税起征点为2014元,在物价较高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有损害中低收入人群利益的现象。比如,在这些地方的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只有2014元收入,而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确实对一家的生活影响很大,即使是家庭收入达到4000元,在物价和房供的压力下,生活也很艰难。因此,应及早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避免个税征收伤及低收入家庭。这是税务部门的当务之急。

第四,与个人所得税收入相比,高收入群体大量避税逃税,更让税务部门和税法税制“无地自容”。如,一些有钱的老板和高收入的演艺人员,都有避税逃税的行为。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国家税收,还影响分配的公平公正,甚至影响社会和谐。

【对策】

1.我们应改革现行税制,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对于勤劳所得应该采取低税率,对于资本所得和一次性偶然所得应采取高税率。即:一是个税免征额应与家庭整体负担和物价指数挂钩,实行浮动制度;二是对勤劳所得之外的收入实行高税率;三是对逃税行为实行高额罚款,强制提高税法遵从度。

2.切实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努力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由于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不一,所得形式多样,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难度日益加大。为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一是各级地税机关将结合本地区经济总体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和居民收入来源特点,进一步调查摸清本地区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人群,确定管理的重点。

二是地税机关要将调查摸底情况与日常管理情况对比,找到薄弱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强化高收入者的日常税源管理和监控。

三是对高收入者的主要所得项目,地税机关将根据不同所得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

四是地税机关将坚持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并收集典型案例,必要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促进高收入者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

五是切实优化纳税服务,方便高收入者依法纳税,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5篇

一、事件概述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个人所得税调整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北京市政协建议,应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广东将向中央申请建立与地区物价水平、通胀系数相挂钩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浮动机制,提高广东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而在15日的搜狐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上,多位财税专家建议,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未必需要提高,但应与家庭整体负担和物价指数变化挂钩,决策层应考虑适当降低税率,扩大纳税群体。专家同时也指出,目前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极为有限,需从税制上加以完善。

二、模拟题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个人所得税调整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有专家提出应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专家建议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未必需要提高,但应与家庭整体负担和物价指数变化挂钩,决策层应考虑适当降低税率,扩大纳税群体。谈谈你的看法?

三、参考解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视。在这个背景下有专家提议提高个税起征点,以缓解收入差距。对此我的看法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应我们应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不能“一刀切”。对于勤劳所得应该采取低税率,对于资本所得和一次性偶然所得应采取高税率。即:一是个税免征额应与家庭整体负担和物价指数挂钩,实行浮动制度;二是对勤劳所得之外的收入实行高税率;三是对逃税行为实行高额罚款,强制提高税法遵从度。

为此,政府必须切实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努力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由于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不一,所得形式多样,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难度日益加大。为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一是各级地税机关将结合本地区经济总体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和居民收入来源特点,进一步调查摸清本地区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人群,确定管理的重点。

二是地税机关要将调查摸底情况与日常管理情况对比,找到薄弱环节,采取措施不断强化高收入者的日常税源管理和监控。

三是对高收入者的主要所得项目,地税机关将根据不同所得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

四是地税机关将坚持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并收集典型案例,必要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促进高收入者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

五是切实优化纳税服务,方便高收入者依法纳税,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6篇

最近,我国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自今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按照这个规定,纳税人数由现在的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有网友据此认为:“中国只有2400万人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只有8400万人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全国还有13亿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也有网友质疑:“中国有钱人挺多的,怎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有2400万人呢?会不会有富人逃税现象?”这些说法准确吗?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佐接受媒体采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焦点一:月薪3500元以上就要缴个税?

【回应】 3500元是指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收入,即工薪月收入4545元以下不用缴个税。

“工薪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要先去除纳税人缴纳的‘三险一金’费用(按国家有关政策,该费用免征个人所得税),然后再按新的减除费用标准扣除3500元。这样算下来,月工资收入4545元以下的人都不用缴纳个税”,刘佐说。

“三险一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这几项加起来,法定的缴纳比例是个人工资收入的23%。按照新的标准算下来,月薪在4545元以下的工薪阶层都不用缴个税。月薪5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缴纳的个税也只有10.5元,减负率达93.4%;月薪10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须缴纳个税315元,减负率也达到了58.8%。

刘佐指出,这次调整后全国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2400万纳税人的月薪收入应在4545元以上,而不是有些人理解的3500元。

焦点二:全国只有2400万人缴个税?

【回应】 个税包括11种情况,本次调整的是工薪收入等两项。高收入者和富人,领不领工资都要缴个税。

这次个税法修改,主要调整的是工薪收入和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这两部分。那么,对于高收入者和富人,是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刘佐解释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相当宽,除了上述两项外,还包括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9大项。无论是律师代人办案,歌星演员演出,还是转让个人财产,或者买中了大奖,都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范围,几乎覆盖了个人合法获取收入的各个领域。年薪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公司高管,必须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有的演艺明星既在单位领工资,又有个人演出收入,那么这两项如果达到纳税标准,都要分别按规定缴纳个税。

焦点三:如何防止富人逃税?

【回应】 出台措施,对高收入者加强个税征管。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士表示,对于高收入者的个税征管一直是税务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国家税务部门加强了这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对高收入者个税征管,主要是四大重点:加强财产转让等非劳动所得的征管;加强高收入行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奖金、补贴和股权激励所得征管;加强对个人从事影视表演、广告拍摄及形象代言等获取所得的源泉控管;加强高收入外籍个人所得征管。

在加强高收入者日常税源监控方面,税务部门通过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方便扣缴义务人履行全员全额明细扣缴申报义务,税务机关掌握的高收入者逐步增加,日常税源管理得到加强。同时,积极推进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人数逐年增加。

加强财产转让等非劳动所得的征管方面,经国务院批准,从2010年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体现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同时,制定完善了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拍卖所得等高收入者财产性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措施,带动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累进税;单一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52-02

个人所得税是收入分配调节中的最终环节。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趋增大、贫富分化严重的环境下,利用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性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最重要的税种。

一、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及收入分配现状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最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在我国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累进税率,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从而达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的。然而,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这违背了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调节贫富差距的初衷。个人所得税制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没有真正发挥通过征税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功能。收入最低、财富拥有量最少的工薪阶层却构成了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税源,工资和薪金成为了个人所得税的主体。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点作用:(1)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2)扩大聚财渠道,增加财政收入;(3)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自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运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没有明显的效果。现阶段我国以3 500元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但3 500元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已经是很容易就能够达到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开支,在无法满足自身正常开支的情况下,还要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人们的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现阶段我国监督部门的监管不力,也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降低。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那些高收入者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少报漏报收入,从而避税。这种现象导致了“富人越富,穷人越难富”。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有力调节

所得税较之其他税收而言,更具有确实性和收入弹性,最能体现公平税负。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目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分配,可以通过提高扣除标准和通过调整累进程度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或增加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力度。提高扣除标准,实施更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控作用。

所得多的人因其纳税能力强,要多纳税;所得少的人因其支付能力弱,要少纳税或不纳税,或者不仅不纳税还要获得补助,从而实现对收入分配不公现状的调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是必要的选择,政府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用于帮助低收入者,以调节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逐渐淡化。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累进税率制,累进税率也许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而产生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因实行了累进税率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制从表面上看能够对富人征收较多的税,但较高的税率所产生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这种累进制税率仍然不能对高收入者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这与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管不严有关,不少高收入者将其收入通过其他途径转移到低税率国家,这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损失,也难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收入分配发挥调节作用。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对具有较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从短期来看,有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征税制度,会降低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既不利于高收入群体,也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因此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高收入者无限地补贴低收入者就一定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不公只能有短期的作用,并不能针对长期起作用。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还很有限,甚至局部都产生了反面的效果。而且,为了让个人所得税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使制度规定日逐复杂,导致纳税人除支付税收外,还要承担奉行费用,花费了额外的开支,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却是微乎其微的。

三、累进税制不可行,单一税制会更好

(一)累进税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累进税制表面上看貌似很合理,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误区。正当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可怕,如果社会不存在收入差距,那么社会将会停滞不前。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个人的能力、学识、努力程度、机遇等情况不尽相同,人们的收入情况也会千差万别。但收入差距即使再大,也不应该过分调节。

现今社会,人们所反对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是针对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收入的人。解决这类问题,只有靠政府部门严加管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严厉打击灰色收入。仅通过表面收入调节分配差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阶段,在中国实行累进税制尤为不妥。我国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其纳税主体为工薪阶层,或者说是靠诚实劳动及通过合理手段赚取收入的人。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并不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收入,而是那些社会腐败风气引起的所得到的灰色收入。但这些灰色的、不合法的收入往往不能被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想要利用征收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无法对不合理的收入课税,只是一味对合法收入征税,希望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这不但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拿着正当收入者的钱去补不正当收入者造成的空缺,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状态。多一块钱少一块钱对富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会在穷人身上体现更大的价值。富人把这部分作为税款缴出,政府再把这笔税款补贴给穷人,这样对于富人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而穷人的情况却会大大改善。

虽说如此,但累进税制对富人来讲是不公平的,过高的税率是对通过努力、辛苦工作的高收入者的否定,是通过剥夺富人的财产来调节收入分配。大多数富人的财产也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得他们的财富,而且富人大部分的财富并不是自己享受生活,而是用来进行再生产再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穷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间接地提高穷人的收入,逐渐缩短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这时国家对富人施以累进税制,非但不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而且还会影响富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动力。所以,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根本不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二)实行单一税是更优的选择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一直发挥不出来,这是由于累进税制的不良影响,如果改成单一税制,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实行单一税,会使整体的法定税负降低,但税收收入反而会增加,这是因为单一税制减轻了高收入者的避税动机,减少了税收流失。单一税制取消了大部分的税收优惠,进而拓宽了税基,税收收入增加,政府可以将更多的税款补贴给穷人,从而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单一税的免征额一般高于累进税的免征额,较高的免征额可以使大部分的劳动者不在纳税范围内,较高的起征点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另外有一些人的税收负担会轻微加重,必然影响他们的劳动供给,但综合来看,整体的劳动供给会大大增加,从而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对于富人来讲,对其征收单一税率的个人所得税,会使他们所承受的税率大大降低,因此会减少他们的避税动机。但不能说低税率就没有避税动机,所以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加强税收的监管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个人信用、个人财产登记,通过有效的监督手段管理税收政策的实施,从而利用单一制个人所得税更好地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参考文献:

[1] 刘尚希.按家庭征个人所得税会更公平吗?――兼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J].涉外税务,2012,(10).

[2] 杨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不公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吗?[J].涉外税务,2012,(6).

[3] 朱志钢.当今各国所得税改革面临的四大争论[J].涉外税务,2012,(4)

[4] 刘怡,缪思.构建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税收体系[J].涉外税务,2012,(2).

[5] 杨志勇.收入分配与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J].涉外税务,2009,(10).

[6] 叶青.从“富人减税”看个税改革[J].涉外税务,2005,(6).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8篇

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这是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人大常委会能够通过这一修正案,与以往相比,月收入3000元的人将少缴税10元到80元不等,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中低工薪阶层就不用再缴个人所得税了。但是,10元到80元的变化,在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方面能起到多大作用?

目前,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工薪阶层,已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税源。去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亿元,其中65%来自工薪阶层;而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高收入者,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20%。据专家测算,个人所得税修正案一旦通过,国家财政收入一年将减少200多亿元。即使税务机关加强征管,这项“亏空”全部由对高收入者的征税来填补,也改变不了工薪阶层的纳税主体地位。

另外,修正案通过后,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居民将不必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于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大中城市的工薪阶层来说,1500元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显然过低。去年,我国城镇职工的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每月1143元,由此确定了1500元的免征额。但我们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的职工人均负担消费支出早已超过了1500元。目前,全国有11个省市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实际已在1200元到1600元之间。可以想见,1500元免征额在上述地区的减负作用将是微乎其微的。

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否则他们将面临最高为偷逃税款5倍的罚款,甚至是牢狱之灾;同时草案还规定,代扣代缴单位必须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这就形成了对高收入者双重申报、交叉稽核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但是,上述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许多操作性的困难。目前,个人所得税改革最难的不是政策调整,而是征收管理。如果修正案获得通过,全国每1000名就业人员中至少有6个人需要自行申报纳税。然而,目前我国税务系统尚未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储蓄实名制尚未完全做到,建立纳税人统一编码制度还需时日,社会信用结算制度也不健全,再加上纳税人大量采用现金交易等,税务机关要想完全掌控个人收入信息,工作量和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法 征管 启示

最近,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法征管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向国外政府学点个税管理的具体办法,分述如下:

一、高收入者没有“宽免额”

在美国税法中规定了“宽免额”这个概念,相当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或“免征额”。在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宽免额”是不固定的,一般来说,美国联邦个税法规定的“宽免额”约为7500美元,这和美国最低法定年薪10万美元相比,几乎每个人都有缴税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税法实行的是“宽免额分段扣减法”,也就是说,当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宽免额”将全部取消。这样以来高收入者就没有“宽免额”,它使税收公平原则得到了充足的体现。美国的个税收入主要来源于占人口少数的富人。在我国2004年中,据统计全国个人所得税总额1737亿,其中65%来自工薪阶层;而占总收入额一半以上的高收入者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仅占20%,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实践中,已经违背了它促进社会公平、调节贫富差距的初衷,也和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完税事实相违背。正因为如此,我国才于2005年7月6日,下发了“国税发[2005]120号文”了《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公里规范等方面,系统而完善地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方式方法。直到2005年10月27日。现在免税额是2000元。由此可见成效显著。

但是,这只是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取得的初步成果,“高收入者没有扣除标准”还没有实现。

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之一是调节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美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方法中,高收入者没有“宽免额”的做法,就是他们为缩小贫富差距做出的努力。当然,他们努力的还不够,应该继续努力。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贫富差距也随之增大了,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一部分人花钱请人聊天、洗桑那、美容等消费的时候,另一部分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没有钱而交不出学费。如何调节这种矛盾呢?笔者认为:高收入者没有“宽免额”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该考虑到供养的人口数量

美国税法还规定,为每个孩子抚养费退税1000美元;德国的税法也规定:对于已婚家庭子女在27岁以下者但仍在上学、没有收入的情况,可以减税。这一点也值得我国借鉴。具体做法是:1.凡有独生子女或两个女儿的家庭,应该给其父母退税100元人民币;多子女的家庭不享受此项奖励,这符合我国的人口政策。2.凡有子女在读大学或硕士研究生的,可减免税额的50%;3.凡需供养无收入老人生活费的,可减税100元。这样做的好处是:(1)体现了独生子女的基本人口国策;(2)缓解了由于教育费用高、居民收入低而带来的矛盾;(3)从税法上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德国公司裁员的顺序依次是:培训期员工,单身员工,已婚无子女的员工,已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已婚有多个孩子的员工。德国人这样解释依次裁员”的理由:社会由家庭组成,若不保护家庭,如何让社会和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若不保护孩子,将来,我们怎么拿养老金?

三、把个税监管的重点放在高收入人群上

美国和德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都执行严管重罚的政策,但其重点监管的对象是高收入人群,而非一般老百姓。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国学习的。

在我国的文艺界、体育界、企业家阶层以及高官阶层都有着丰厚的收入,而由于这些收入大都是灰色收入,不好监管,所以,都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在个税征收办法中增加一条这样的规定:“全国居民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而账户上的存款增加额、高于全国工薪阶层平均收入的三倍时,按45%缴纳个人所得税。”

提高起征点,使广大工农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和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差不多的印度,由于起征点定得较高,因此97%的工农阶层是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其原则是“抓大放小,力求公平”真有点“劫富济贫”的意味。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也只值得我国学习。

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印度相差无几,印度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男性的个税起征点是10万卢比(约和人民币2万元);妇女的个税起征点是13.5万卢比(约和人民币2.7万元)。若男性个人收入在10万至15万卢比者,征收税率为10%;15万至25万卢比者,征收税率为20%;25万卢比以上者,征收税率为30%,由于起征点定得比较高,在这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里,只有3000万人具有纳税资格。这里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女性群体的个税起征点高于男性,充分体现了个人所得税税法向女性倾斜的政策。

综上所述,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征管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如果我们个税监管的重心放在高收入的人群上,规定个人收入达到一定限额时,所有的收入都要按一定的税率交税。那么,一些高收入者可能回利用税法有关捐赠者可免税的条款,拿出钱来,捐赠给弱势群体,以求避税。这样,有力地缩小了贫富差距。同时,低收入者中响应国家人口政策号召和供养老人的低收入者都可以享受到退税(或减免税)。这方方面面的改革都体现了一个问题,缩小贫富差距,逐步走向公平。罪恶;总而言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办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希望我们的人民代表和各级决策者们,能够从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政策中,汲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过速提高有用的办法或措施,以便使我们在国家富强的同时,人民生活也更加富裕。

参考文献:

[1]尚明:个人所得税外国怎么征收.会计师,2005年第12期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标准; 消费理论; 改革效应

一、当前个税改革提高了起征点及税率

个税改革是“十二五”富民优先的良好开端,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新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 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并调整个税工薪所得税率的结构,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于2011年9月1日施行。

这是自1994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第4次提高个税免征额,2006年免征额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 600元;2008年免征额从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2011年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这次修改涉及的减税额最大,算得上是近几年来个税改革中力度较大的一次,也是民心所向,但通胀不解决,物价直线上涨,工资涨的没有物价快,广大工薪阶层还是高兴不起来。但起征点提高也是好事,增加了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促进了高收入者多纳税,加强了税收征收力度,本次调整个人所得税还是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因素。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

(一)减轻了工薪阶层的负担

本次调整个税起征点、税率级距,主要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94%工薪族将得到减负。高收入阶层收入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都在这个起征点,提高起征点后可以减轻大量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财政部和税务部门统计,起征点为2 000元以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有8 400万人,将起征点上调到3 500元,约6 000万人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只有2 400万人继续缴税。

例:2011年8月8日某员工发放8月份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为6 800元,如果按9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 800-2 000)×15%-125=595(元)

2011年9月8日某员工发放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6 800元,如果按7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6 800-3 500)×10%-105=225(元)降低了370元。这样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将减轻,甚至根本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加大了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

高收入群体多缴税,富人多缴税。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关于《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的审议意见中明确表示,需尽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加强对企业所有者和非工薪所得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征管。这个方案比较好,它能够让绝大多数人在这次联动的调整中得到好处,同时对高收入群体适当增加了税收的力度。将现行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了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同时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了45%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 000元的高收入群体,从过去40%的税率推升至45%的税率;同时,这批人在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这块也没有得到好处,里外负担算起来,增加的其实不止5%。从这里可以看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从过去个税征收的情况来看,工薪所得主要实行代扣代缴,征收率相对很高,所以以固定工资收入为主的中等收入者,成为了个税缴纳的“主力部队”,而我国真正的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财产收入和其它隐形收入,因为其收入来源不固定,反而成为合理避税大户。那么,高收入群体,他们的税哪里去了?很多企业家,尤其是中小民企的老板,都通过“转移支付”来避税了。所以,本次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提出了对富人进行重点征管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提出了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将以前的单项申报改为双项申报,即将原来由纳税人所在单位代为扣缴个人所得税,改为高收入者的工作单位和其本人都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否则视为违法。《条例》规定,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这就形成了对高收入者双重申报、交叉稽核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实施条例中,高收入者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的个人”。

(三)缩小收入差距,共建和谐社会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消费水平的差异,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里最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收入进行二次平衡。富人和穷人是财富分配链中的两端,要缩小贫富差距,就是要从富人那里分割一定的财富,用来补贴穷人。在我国,穷人的税负比富人高,由于财产性收入很难征到税,所得税征税的对象主要还是工资年得,所以工薪阶层是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群体,只征个税不但没有实现从富人到穷人的“调节”,相反,这种财富的二次分配还处于一种“倒流”状态中。长期“倒流”下,只能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贫富差距仍将继续加大。有人称,中国富人的税收负担在世界上是最轻的,只有通过政府的税收强制手段才是完成“调节”的最有效方式。

国民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寄托在个税制度的归位中。税收制度对广大中等收入群体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用原理是“限高,促中,提低”,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因此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比例,降低其他税的比例,尤其是要对财产性收入严格征税,把累进所得税真正落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的今天,国家与时俱进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修改、制定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是对广大民意的积极回应,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贯彻落实,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它有利于从个人所得税征管层面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进行良性的利益博弈,形成均衡的利益格局;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鼓励公民诚实劳动,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效应――个人收入增加产生的效应

从现代社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须要起到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其税负分配应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即将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定位于我国社会中的中高收入者。而从我国社会经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已经逐步由中低收入者向中高收入者转变,通过个人收入的增加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协调发展。

(一)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分析

不管贫富,人人都要消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所以人们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正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居民消费率要上升。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消费率为48.0%,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

由此看来,中国目前的消费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此外,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的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仅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也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我国的居民消费意愿已经降至12年的新低。不仅如此,上述调查还显示,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比上季上升了3.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与上季基本持平,他们对未来收入预期还是比较谨慎。

(二)规则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关系分析

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中,特别强调规则公平与结果公平之间的关系协调,即通过有效的改革措施,保障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根本目标。规则公平是指对于税制本身进行科学的改革;而结果公平则是侧重于在个人收入分配份额方面的均等化。因此,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必须坚持以构建规则公平为主体,实现结果公平为目标的新型税制体系。

(三)收入分配公平的分析

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于个人收入增加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征税制度的改革,促使中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全社会的商品购买与消费行为,充分调动国内市场内需;二是对于中高收入群体进行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可以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保障各级财政支出的扩大,从而有效改善广大群众的整体收入分配状况,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的主要调控工具之一。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的方法,其税收收入效应较为明显,而且具有较强的收入调节作用。从我国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实施情况而言,坚持“所得多者多纳税,所得少者少纳税”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减少贫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结果。

个人所得税中关于税收支出的相关规定,在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对于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所谓的税收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或财政部门通过利用某些特定行为,以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的形式向特定的纳税人提供必要的财政援助,从而实现调节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中,虽然国内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降低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调节工具之一,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和方法已经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微观数据、分析工具匮乏的缺陷,从而影响到其所应发挥的实际效应。因此,在今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中,必须加强对我国实际国情的探讨,而且要借鉴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实现个人所得税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武辉,赵威.当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144-147.

[2] 李延辉,王碧珍.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收人分配的实证研究[J].涉外税务,2009(1):63-64.

[3] 黄洪,严红梅.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9(3):19-21.

[4] 唐婧妮.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与评价[J].湖南社会科学,2008(4):155-157.

[5] 徐进,刘华鑫.论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变化的调节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08(5):22-23.

[6] 周优.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9(1):44-47.

上一篇: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范文 下一篇: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