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品德范文

时间:2023-03-14 18:05:48

高尚品德范文第1篇

但从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赵烈文来保定候任,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接吏部来文实授易州知州,整整3年时间里,赵烈文前后两次在保定候任就去掉了一年,其他两年时间分别在磁州和易州担任知州。像他这种关系和背景出身的人,要谋得一个实缺都如此艰难,其他人如果不另想办法,不使用别的手段,要拿到一顶官帽子,想必比登天还艰难。

当然,赵烈文如果愿意跑官要官,也许早就谋得了州官实缺,只是他坚决不这样做,又有意拒绝曾国藩的特殊照顾,才出现了后来这种结果。

一、坚决不跑官要官

同治九年(1870年)冬天,直隶州赵州知州高维翰去世后,赵烈文的亲朋好友乃至跟他关系不怎么密切的人,都劝他赶快去省里谋取这一空缺。几个至亲好友甚至反复做他的工作,非要他去一趟保定不可。赵烈文却“以非素志所有”,因而“多饰辞以谢之”。意思是像我赵烈文这样的人,哪里做得出跑官要官这种事啊!所以除了感谢大家的好意外,真的没办法照你们说的去做。

有人于是又说:同你一道奏调到直隶做官的6个人,5人已经落实了职务,只你还挂着“”二字。你在磁州声誉极佳,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只要自己积极争取,赵州知州一定非你莫属。

据《曾国藩年谱》卷十一记载,和赵烈文一同奏调到直隶任职的有8个人,他们分别是道员钱鼎铭、陈鼐,知府李兴锐,知州游智开、赵烈文,知县方宗诚、金吴澜及员外郎陈兰彬。这里之所以说6个人,是因为同治九年九月曾国藩再回金陵担任两江总督时,将金吴澜和陈兰彬奏调回去了,这在同治九年九月二日的《曾国藩日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另外同治十年三月五日曾国藩写给吴敏树的信中又提到,李兴锐奏调到直隶做官后,虽然补上了大名府知府实缺,但同治九年十月他本人力请辞职,随曾国藩返回了江南(《曾国藩全集・书信》)。所以到曾国藩离开直隶时,当时奏调到直隶做官的8个人,实际上只剩下5个,其中4人安排了实缺,钱鼎铭甚至当上了直隶布政使,成了正省级官员。

这个人的话确实点到了赵烈文的痛处,他听后也多少有些动心。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开始犹豫了。原来当时的直隶总督虽是李鸿章,人事却归布政使管,一般情况下李鸿章不会插手过问。而当时的直隶布政使钱鼎铭,虽然早在安庆时,赵烈文就与他认识,后来又一同被曾国藩奏调到直隶任职,但他俩毕竟没有多少私交,只是一般朋友,如今去找他,怎么好意思开口要官当?万一碰了钉子,岂不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当然更主要的是赵烈文觉得钱鼎铭不会让自己做赵州知州,因为他从来没有给过任何暗示。这样一想,赵烈文就决定不去保定了,一切顺其自然,凡事听天由命好了。

到了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四日,已卸任磁州知州一个多月并即将离开当地的赵烈文得到确切消息,赵州知州已经名花有主,授给了一个叫存禄的候补官员。消息正式公布后,赵烈文的亲朋好友和原来的同事无不为他扼腕叹息。赵烈文却解释说:“存刺史(古代州官叫刺史)已经等了十多载,我才等三年,这次如果让我做了赵州知州,存禄岂不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得到一个实缺?你们想想他会多么伤心难过!再说我本来就无意谋取这一职务,所以大家不要为我感到难过。”赵烈文有个侄子根本听不进他的解释,痛心疾首地埋怨和指责叔叔太“懒散”。赵烈文“感其意诚”,只好“为之引咎”。

赵烈文离开磁州后,于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在天津见到了曾国藩原来的幕僚,现在天津做知县的萧世本(字廉甫),萧向他介绍了赵州知州的授职内情。萧说:去年冬天高维翰去世后,李相国(李鸿章)以为藩司(布政使司)必定会把赵州知州一职授给赵烈文,等到正式公文送来时,才发现布政使司向吏部报了存禄和赵烈文两个人。李相国非常生气,数次当着萧世本等人的面说:“赵某无论曾老夫子(曾国藩)谆托,即以其居官直隶,人恐做他不过,为地择人,亦应用之。今请部示,部中有不照例,肯破格邪(把存某和赵某一起报给吏部备选,向来依例办事的吏部岂肯破格任用赵某)?”说到这里,萧世本有点好奇地问赵烈文:你与钱公(钱鼎铭,字调甫)交情究竟如何?赵烈文回答说:“作事则在人前,不无凌越之咎;纳交则在人后,曾有菲薄之嫌。如是而已。”萧世本听后“为之深叹”。

李鸿章当时也在天津。此前一天赵烈文拜见他时,李鸿章除了赞扬他在磁州打井取得显著成效,还为赵烈文这次没有得到赵州知州实缺表示歉意。

10天后,赵烈文从天津到了保定。他本不想马上拜见钱鼎铭,后来得知钱鼎铭知道他到了保定,就不得不去见上一面。两人一见面,钱鼎铭就主动说起赵州的事情,并再三表示歉意。赵烈文却很大度说:“高维翰与存禄为争夺赵州知州一职,几乎闹到要去吏部控告对方这件事,同治八年我刚到直隶时就听说了。存禄为此又苦苦等了数年。现在高维翰去世了,我如果再同存禄争夺这一职位,就是争赢了,存禄又该怎么想呢?我又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呢?所以半年前得知赵州知州有空缺后,我的内心如古井无澜,一直十分平静,更没有找人托关系走门子。我的志向素来如此,请您不要为这件事心存芥蒂了。”钱鼎铭听后,激动地举起手来,说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接着,钱鼎铭表示说:“一定想办法尽快为你谋个职务。”赵烈文还是没有领情,说:“出来做官,固然是为衣食起见,但拿国家的俸禄,首先要为国家做事,还要于地方稍有裨益,这样才无愧于这份俸禄。如今到某地政务,时间多是一年半载,哪里能够熟悉民情,知道何利可兴、何害应除?如果仅仅为了糊口,到某地领份工资,这哪里是我的志向所在呢?”钱鼎铭于是又说:“那就委屈你同修《畿辅通志》吧!阁下才学,直省无之,虽有进士、太史,阁下可以无让。”赵烈文只是笑着表示感谢而已。不久之后,李鸿章也出面邀请赵烈文纂修《畿辅通志》,他才同意参与编纂工作,分纂《河渠》《金石》二略,于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开局于莲花池。

可能是大家都十分清楚赵烈文的特殊关系和背景,而他磁州知州期间的工作表现又非常出色,取得了良好声誉,所以人们都认为,只要赵烈文想谋取赵州知州,这一职位就一定非他莫属。后来赵州知州出人意外地授给了存禄,赵烈文的同事和朋友,便都认为是赵烈文主动谦让的结果。

这虽然不是事实,但又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这说明,在任何朝代,跑官要官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为一个官位斗得死去活来的现象,也是时常发生的。钱鼎铭既不想得罪赵烈文,又不忍心亏待存禄,最后矛盾上交,也是被迫无奈。

同治十年八月二十日,赵烈文写给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的信中,对钱鼎铭的做法不仅充分理解,而且用掏心窝子的话语向朋友私下倾诉,自己坚守的做人原则和为官操守是不会改变的:

赵州一缺,去冬即议论纷纷。烈向知高墨缘(高维翰)与存诚斋(存禄)之事,私心尝不直高,知爱中劝为省中之行,先事道地者案头之书,垂尽逾尺。既非生平所谙,且尤而效之,世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故设辞谢覆,迄未离官守一步。当事今日位置,其为欲存公道,或别有命意,非烈能知。要之于鄙心则甚凑泊,固无所谓牢骚之说也。补缺云云,诸公之翅(只)申之以盟誓,然天下事,致力则效可操券,坐俟侧势鲜弋获。烈江湖作达二十年矣,岂尚不知。自维半生斤斤,断无垂老而改弦易辙之理。

赵烈文信中提到的羊叔子,是指西晋大将羊祜。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羊祜与东吴陆抗在长江两岸对峙时,双方使者常奉命往来,陆抗送酒给羊祜,羊祜喝起来从不生疑;陆抗病了,向羊祜求药,羊祜把成药送给他,陆抗也马上服用。许多人劝陆抗慎用,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意思是“怎么会有用毒药杀人的羊祜!”赵烈文用此典之意为:高维翰与存禄争官做,我私下认为高维翰是做得不对的,既然如此,自己怎么好意思再做这种事情呢!

对于李鸿章、钱鼎铭等人事后纷纷做好人,并给自己戴了一大堆高帽子,在给曾纪泽的信中,赵烈文也有说法。他用俏皮的语言说:自己就像小庙中的一尊菩萨,只享受人间香火,无法品尝祭祀物品,也就是得虚名而无实利的意思。这个比喻自然非常有趣:

上游自合肥相公(李鸿章)以次,相待辞貌均为优异,奖语时逮。烈本性如小庙土地,享香烟而遗牲醴。

同治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到保定不几天的赵烈文,就听阳湖老乡恽桂孙(时任务关同知,系恽世临儿子)说过:直隶省“州县吏治素不讲求,专尚应酬。地愈冲,则缺愈美。直隶州以赵、定二缺为最,府缺以正定、保定二缺为最”。意思是说:在直隶做官,能不能取得政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会不会巴结上司,善不善于拉关系、走门子。另外,越是在靠近交通要道的州县做官越有油水,其职位也越抢手。在直隶州一级,赵州是最好的,其次是定州;在府一级,正定府排第一,省会保定府反倒屈居第二。

高维翰与存禄前几年为争夺赵州知州一职闹得撕破脸皮,差点去吏部控告对方,与赵州是直隶州中最美的肥缺无疑也有关系。

平心而论,这次赵州知州人事任命,不仅赵烈文的表现值得称道,而且钱鼎铭没有完全被官场人际关系和背景所左右,李鸿章事前也没有干预,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拒绝曾国藩的特殊照顾

赵烈文不仅不跑官要官,而且还曾婉拒曾国藩的特殊照顾。

同治八年九月十六日,赵烈文去见曾国藩,谈话中曾国藩突然提出“欲以一腴缺相处”,意思是要安排赵烈文去直隶最好的府州任职。

赵烈文是当年五月二十三日到保定候任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快4个月,现在曾国藩主动提出给他安排一个好的职位,此事想必有了眉目,很快就会落实,这对赵烈文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可赵烈文的最初感觉并不是这样。他觉得这是曾国藩对他的特殊照顾,不仅有违自己的志向,而且将损害曾国藩的声誉,所以当即表示推辞。

口头推辞还不够,第三天,他又非常正式地给曾国藩写了一份小启,用书面形式向曾国藩辞去这一“腴缺”。

小启全文如下:

前日侍坐,恩达微忱,会谒入不罄。师之屡赐提唱,实为烈赡生私计,既已深体渊衷,感沦肌髓。烈在田间,久忘荣进,惟愿得安耕钓,家业粗成。儒者治生,初无足讳,今勉循恩命,来直筮仕,情形似与昔殊。虽薄宦本以代耕,而先事后禄,未敢全蠲古训。又出处之迹,略异寻常,忆自曩年,即蒙专召,继以山公启事,络绎人间,四方观听何知,久已忘其浅陋。一旦见草,则说无复余情。众指尤严,不独烈纯盗虚声,兼恐上尘藻鉴,此烈昔年之屡致徘徊,今日之未容尊率者也。然袜线微长,是否足供驱策,毫无把握。所幸师之知烈,胜烈自知,私愿留省学习,时加察看,倘不致取笑方来,自当仰求栽植。否则区区之心,所望追随函丈,勤求教益,本愿既足,进退尚可,绰然不足以劳盛虑。秉性朴率,即对尊严,辞貌无饰,故饔飧鄙志,亦渎听闻。至生平辞受之间,私有无形之尺寸,此本不足言,而恃高厚言之者也。敢布胸臆,伏祈垂烛。

这份小启的大概意思是:烈文对当官原本就不怎么看重,只是难却老师盛情,才到直隶寻求仕途上发展。既然是来做官,首先就要考虑能不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老师对我的奖誉虽然很高,自己在社会上也颇有些虚名,但自己有多大本事,能不能胜任要做的工作,是毫无把握的。好在老师非常了解烈文,胜过自己了解自己,所以从内心来说,还是愿意继续留在老师身边,一边学习一边磨炼提高自己,等到有一天确实能担负一定工作了,自会主动请求老师安排一个合适岗位。

小启中写到的“山公启事”出自《晋书・山涛传》。山涛做吏部尚书时,对选拔官员十分认真负责,每当一个官位有了空缺,总是根据这一官位所担负的职责,衡量哪些人能够作为候选人,然后拟定一张几个人的候选名单供晋武帝选用。由于山涛对每个被推荐人的品行、才能都有一个总体评价,并将这一评价概括出一个标题,方便晋武帝一目了然地了解这个人的特点,因此时人把山涛上奏给晋武帝的荐书称之为“山公启事”。赵烈文用此典的意思是:老师不仅将我奏调到直隶做官,而且对我的奖誉非常之高,实际上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以赵烈文与曾国藩的特殊关系,有什么事情不能当面说清?再说相同的意思,赵烈文早已多次向曾国藩表达过,现在还需要如此正式地用书面形式提出辞呈?赵烈文此举是不是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曾国藩虽然不会这样看待赵烈文,但对他的这一举动不很理解,也是事实。九月二十四日下午,赵烈文来见曾国藩。一坐下,曾国藩就对他说:“足下昨复写此一段文字,正以举而不先为愧,乃更治苄埃你的过分谦让,岂不更加让我感到不安)?”

赵烈文马上回答说:“非也。虑相爱过切,以烈家计为急,越众见序,一则无以服人,二则非烈之素志。此行若以为尽外衣食,则不敢欺师;若以为徒事JU,则又不敢欺己。要之,内不失己,外不失人,庶荷栽植而无愧耳。”

从赵烈文的回答里,我们知道,他就是担心曾国藩对他关爱过切,才给自己特殊安排一个好职位,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既违背了自己的志向,又会让外人产生非议。他这次来直隶做官,要说不是为家计考虑,那不是事实,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家人吃得上饱饭,则又不尽然。只有既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又不招致外人非议,才上对得起恩师的栽培,下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面对这样的弟子,曾国藩除了表示赞许,还能再说什么呢?

可能正是考虑到赵烈文既想干一番事业,又不让人说闲话,后来他才高职低配,安排赵烈磁州知州。磁州是县级州,赵烈文是府级官员,曾国藩做出这种安排,目的就是让他到磁州这个地处冲要、事务繁忙、民情疲顽、民风强悍难治却能够历练政务和提高行政能力的地方磨炼自己。

也正是因为赵烈文不跑官要官,又婉拒曾国藩的特殊照顾,所以到同治九年九月曾国藩卸任直隶总督时,赵烈文还没有得到一个直隶州州官实缺。

三、赵烈文的官位最终还是曾国藩暗中运作得来的

赵烈文自己虽然能够坦然面对,曾国藩却深感内疚。

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曾国藩给赵烈文写信时,特意表达歉意:“去岁调来诸君,惟阁下未得补一实缺,深以为歉。”给赵烈文另一封信中,曾国藩又说:“奏调诸公,独阁下未补一缺。高才远韵,羁于鸡肋,而复有向隅之叹,歉负实深。”

好在接任直隶总督的是李鸿章,曾国藩与他交接工作时,便特意把赵烈文的事情作为遗留问题提出来,希望李鸿章能“为鄙人偿此款衷”。李鸿章满口答应下来。

半年后,曾国藩又给直隶布政使钱鼎铭写信打招呼:“惠甫磁州当已解任,能速补一缺否?直隶州县动辄负累,若使诸君不登债台,端赖阁下有以护惜之也。”

看到事情仍然没有进展,两个月之后,曾国藩致信直隶清河道道员陈鼐,再次过问赵烈文的事情:“惠甫磁州解任,若不能速补一缺,可否委署一处(若不能很快补上实缺职位,可不可以先让他某个职务),以免赋闲赔累?”

二十多天后,曾国藩给李鸿章回信时,又用近乎命令的口气对他说:“惠甫犹未补缺,务恳关垂,先饬署任,继予真除(先后实授之意)。”(《曾国藩全集・书信》)

后来直隶方面果然让赵烈文先做易州知州,然后实授。

如果不是曾国藩始终抓住不放又催得很紧,还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赵烈文的易州知州一职可能还不能到手。

赵烈文诚然是一个正直高尚又没有多大官瘾的人。他很反感跑官要官,也不希望恩师曾国藩特殊照顾自己,但事实证明那一套完全行不通。现实就是这么冷酷无情,他的官位最终还是曾国藩暗中运作得来的,此事真是具有莫大的讽刺意味。

同治三年四月七日,曾国荃有一次开赵烈文玩笑说:“君……虽高尚,无益。”那时曾国荃是说赵烈文“才识器局,规模已见,终有捉将官里之日”,也就是他不想做官也不可能。但在晚清官场,曾国荃这句话却要倒过来理解:品德高尚的人在古代官场上确实会处处碰壁。

(文中材料未注明出处者,均来源于赵烈文《能静居日记》,恕不一一注明)

高尚品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尚品德; 最高学位; 尊严; 师德; 新世纪; 通行证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祖国在一天天强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了,然而,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技术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人才的道德品格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个性。若没有品德作为基础,人有再高的的学识、取得再高的学位也是枉然,我记得法国的文学大师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交响乐之王”贝多芬则说得更明白:“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这些名言都在告诉我们:高尚的品德才是最高的学位,高尚的品德不但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而且是一个人成就伟业的关键,更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今天的国家经济发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可是,有的人却把做人的根和本丢掉了。为了钱,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干出一些的勾当;为了名利,他们可以剽窃、放暗箭;为了官位,他们可以奴颜媚骨,谄媚讨好;为了面子,公款大吃大喝;还有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件等,岂不知这种种不良举止,正在毁坏自己形象,败坏了自己的品行,甚至葬送了自己。这不正是失去了高尚品德这一根本的缘故吗?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养润饰了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没有教养,其余一切就会被人看成自负、无用或者愚蠢”。

近年来随着人生活水的日益提高,很多人走出了国门,去领略异国风情,但在这期间,就是一些人由于缺乏起码的道德品质,肆意踩踏草坪,随手丢垃圾,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吸烟……这些不良行为引起国际友人的反感:在新加坡,很多旅游点的标识牌都使用本国语写的,而唯独禁止语牌全是用中文写的:如不可闯红灯、禁止踩踏草坪、不能乱丢垃圾等;在法国,一位中国导游带团去旅游,再次去一家餐厅就餐,尽管大厅有很多空座,可是却被带到一个角落里,那里还立个牌子写着“中国人就餐点”,一问才知道,上次来就餐时由于大吵大闹,被客人投诉,他们无奈而为之。这些劣习,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使祖国的形象受到了损害,更有损于国家的尊严,可悲、可痛。古代学者颜元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尚礼则修身,心有礼则心泰,”可以说,只有人人都有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祖国才能昌盛,民族才有尊严,人民才能安定团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士廉者,从古至今数不胜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不在杨老板面前下跪的孙天帅……不正是因为他们的高尚品德表现出的铮铮铁骨,不仅保持了纯洁、维护了正义与真理,甚至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尊严,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传颂。相比之下,我想,高尚的人之所以高尚,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主要是因为它时时都与邪恶相抗衡、相斗争。今天,21世纪这个伟大的时代,更需要这种高尚、伟大、甚至完美的高品德的人啊!

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育,教育要靠教师,作为新世纪肩负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一重任的教师,首先必须是师德高尚具有人格力量的教师,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现代教育理念也提出了“立德树人”,要树人,立德为先,教育孩子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老师必须先具备高尚的品质,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其言行对孩子的感召力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垂范。近年来,很多发生在学院里的教师奸淫少女、猥亵案件正在告诉我们,师德的提高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培养的学生若德行不好,就是危险品,老师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所谓的教,不都是站在讲台上的,言行举止的潜移默化也很重要。一个缺失了高尚品德做基础的人才,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爆炸,其危害无法估测。立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首要任务。

相信在21世纪,高尚的品德才是最高的学位,高尚的品德才是最好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学习资料汇编》.黄陵县教育局县督导室编印. 2013.08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

[3]《教改新动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印.2011.06

______________

高尚品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塑品德 方法

品德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人生最高的价值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的品德与境界。品德决定一个人的成长的方向,只有养成优良的品德,认同和恪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位、有价值和品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有崇高职业理想、优良职业道德、精熟职业技能、严守职业纪律的称职员工。

一、培塑员工高尚品德的意义

1.培塑员工高尚品德,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把“以德治企”——培塑员工高尚品德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塑造过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将无形的道德人格熔铸于有形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之中。

2.培塑员工高尚品德,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题中之义。以人为本,重在育人,让员工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始终是第一位的,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职能。“百行德为首”。品德是一个人的品质和品行,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统一。

3.优秀品德、高尚情操,有利于员工成长、成才,是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员工强化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品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4.培塑员工高尚品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呼唤。可以说,企业好形势的维系和推进,需要人力资源来支撑和保证;企业构建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需要忠实积极的员工来执行、落实、厚积“薄”发。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正在呼唤政治素质高、品德修养好、作风过得硬的员工队伍。

二、培塑员工高尚品德的方法

1.加强学习。从员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和确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出发,搞好“六个专题讲座”,即“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要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着重讲清“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系统、生动地灌输和系列化的教育,引导员工切实掌握和确立欲立身,先立德,收获品德的人,必将收获整个人生等理念。

2.组织讨论,提高员工品德意识。开展员工“品德教育”,单靠专题培训是不足的,还需要广大员工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尤其是自我感悟来领会、消化,加深理解,入心入脑,解决灵魂深处的问题,培塑自己的品格,修正自己的行为,形成与专题教育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态势。

3.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岗位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干事、干成事。作为一位员工,首先要履行好岗位职责,全力以赴、认真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其次,要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加强实践。判断一个人品德是不是高尚,不在于他学了什么、说了什么,关键要看他做了什么。品德实践的范围很广、渠道很多,可以说渗透在每个员工的言行之中,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点滴培育,养成习惯,集沙成塔。就大处来讲,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首先,最核心的实践是敬业,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倾注100%的热情,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去做好,让工作富有创意和成效,享受工作的快乐。其次,最关键的问题是忠诚。恪守“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事业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领导在与不在一样,黑夜和白天一样,坏天气与好天气一样,不检查和检查一样。就小处而言,要从吃“工作餐”做起,从勤俭节约做起,从待人接物做起,从慎独慎微做起,从落实行为规范作起,这些方面都蕴含着“品德”二字,都是锤炼高尚品德的实践过程。

三、培塑过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虚事实做,保证效果。培塑员工高尚品德,看起来好像是务虚的,其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企业要立足于虚事实做,借助各种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在“发动、培育、塑造、训练、激励、导向”上用实劲、动实招、下实功、求实效,保证员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性提升。

2.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把具有高尚品德的先进典型推而广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标杆的作用传播示范、带动全局,推动工作,把“品德教育”工作搞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

3.全员参与,骨干带头。“品德教育”必须全员参与、全员受训,达到人人受益,不留死角。在“品德教育”中,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做,既是一个教导品格的过程,更是一个示范品格的过程。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技术、质量的竞争,转向了包括“德”在内的无形资产竞争。我们必须要看到,企业的产品是人格化的物品,企业的服务是人格化的展示,是包括“德”在内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载体,它向社会折射的是企业信誉、企业品牌和道德水准,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道德的引领和提升,使企业的“德”与经济行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不断增强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振华.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系

[2]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

[3]代金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道德建设

高尚品德范文第4篇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高尚的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令人深深折服。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记得有一次,天气突然变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好像第一滴水都能成冰,所有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在路上艰难地走着,我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忽然一个身影闪进了我的视线里。噢,原来是清洁工阿姨,她正冒着刺骨的大风拿着扫帚在马路上一丝不苟地打扫。可是她刚刚把垃圾扫成一堆,可那该死的寒风把它们给吹散了。可清洁工阿姨并不气馁,就这样来来回回一趟、两趟、三趟……终于给扫完了。清洁工阿姨却气喘吁吁,一颗颗汗珠从她的脸上滚落下来,浸湿了衣裳,可是她却还笑嘻嘻的。大家看到这感人的一幕,都纷纷称赞清洁工阿姨,连我也参加在当中,也在称赞清洁工阿姨。我想在以后我也要学习清洁工阿姨的那种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

啊,清洁工阿姨,您是多么伟大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六年级 孙育林

高尚品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文化;鹤;意蕴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91-01

鹤的文化意蕴在我国早已形成,近年来我国学者从生物、文学、体育等多角度对鹤文化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主要探讨鹤被赋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的品德。

一、孝

中国古人《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因为母亲去世,为母守孝,但一天来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前来吊丧,陶侃感到很奇怪,便跟踪他们,但见二人化为双鹤而飞去。原来是这两只鹤被陶侃的孝顺感动,特地来吊丧的。后来,古人就将鹤作为知孝的动物,而吊丧也称为“鹤吊”。

二、修身洁行

中国古人将修身洁行之士称为“鹤鸣之士”,隐逸之士,常常将其比作自身,以示清高超逸,最典型的人物当属宋朝诗人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养鹤种梅,有着“梅妻鹤子”的佳话。

三、知恩图报

最早涉及到鹤之知恩图报,因是两汉路乔所写的《鹤赋》。文中讲到,鹤知道自己备受宠爱,便高兴地鸣叫起舞来报答主人的恩宠。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讲述了关于鹤报恩的故事,一只鹤被戎人射伤,哙参收养它,并在治疗好创伤之后放走,后来,飞来两只鹤“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四、有抱负

《诗经》载:“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汉高祖刘邦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鹄,古代指天鹅,也指鹤),韦庄的词中有“争看鹤冲天”之句,都表达了人们对鹤的一飞冲天、胸怀大志性格的赞美。凡是有抱负有大志的文人志士,都以“鹤立鸡群”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展示超凡高远的志向。

五、忠贞有气节

中国古人认为鹤是“秉天地正气”而生,“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与贤臣的精神及处事原则相呼应。

《宋史・赵》载,铁面御史赵赶赴成都为官时,仅携带一张琴一只鹤,以示政简清廉,为宋神宗所赏识。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特意为此作了一幅画《赵公琴鹤图》。此后,明朝和清朝就赋予鹤忠贞、廉洁、有气节的文化意蕴。而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补服上的补子就是鹤,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鹤也被称为“一品鹤”。

在皇帝眼中,鹤的不畏艰辛和忠贞,象征着忠诚、清廉的可托之士,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官服上的吉祥纹图为一只鹤站立在潮头岩石上,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着 “一品当朝”;吉祥纹图为鹤在云中飞翔,象征着“一品高升”;吉祥纹图为鹤向旭日飞翔,象征着“指日高升”。

六、人际关系和谐

由于鹤属于单配制鸟,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结成配偶,便终身不渝,相伴一生,若一只鹤死去,另一只鹤就成了孤鹤。因而,鹤就成为和谐的夫妻关系、忠贞的爱情的象征。

扬州大明寺有一“鹤冢”,并有《双鹤鸣》石碑。碑文记载的是星悟大师养了两只鹤,其中一只鹤因为足疾死去,另一只鹤则“循绕哀鸣,绝粒以殉”。星悟大师便埋葬它们,并立碑以纪念,盛赞双鹤:“生并栖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相彼羽族兮,而贞烈其心,世之不义愧斯禽”。

汉代,有个高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其父兄劝其再娶,他的妻子听说后,悲伤不已,彻夜哭泣,牧子不忍心,于是操琴而歌曰:“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之舒情”以表心迹。因其曲辞为《别鹤操》,后来人们以“别鹤”、“别鹤操”表示爱情的忠贞不渝。南北朝诗人们就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妻之间恩爱离别的哀情,其中大多借女子之口来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

在中国云南东北部,民间称黑颈鹤为雁鹅,大山里的人们用雁鹅寄托美好的爱情,歌中唱道:“雁鹅飞过金鸡山,飞了一山又一山,雁鹅飞起脚杆长,不歇高山歇平阳。雁鹅爱的平阳地,小妹爱的有心郎。郎是远方来的鹤,来到这方不敢落,脚踩枝桠不敢站,话到嘴边不敢说。郎是远方来的客,来到这方只管落,脚踩枝桠随你站,话到嘴边快点说。”

此外,在中国古代,鹤、凤、鸳鸯、苍鹭和黄鸽分别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五种社会关系,其中,鹤象征父子关系。《周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当大鹤长鸣时,小鹤也随之鸣叫,象征父鸣子和的道德伦理关系。

七、结语

鹤的文化意蕴是由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造,并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广为流传的一种的文化现象,任何文化意蕴的形成都离不开文化地域和文化心理。鹤的文化意蕴的特殊性在于它中国文化圈孕育出的褒义的文化含义,鹤的文化意蕴之高尚品德,是中国古人从多个方面对鹤形成的精神凝聚,是历史的沉淀,是人们的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参考文献:

高尚品德范文第6篇

那是一个火辣辣的下午。我走着去书店的路上,道路两旁的行人很多。这时,有一个青年一边走一边吃着冰棍,地上随即多了一张冰棍的包装纸。那张纸随着风飘动,我看了一眼但没有去捡,心里想:反正不是我丢的我为什么去捡它?其他人也都看到了却没有捡的意思。清洁的马路上多了一张纸,它显得十分刺眼。但我仍自顾自地走进了书店。

进店后在选购书籍,我透过玻璃窗看到那张塑料纸仍随着风一点一点的移动着。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她十分艰难的走着、弯着腰、驼着背,风把那张纸吹到她的脚边。她低头看了看,又向四周环视了一下。没有一点犹豫什么话也没有说,她慢慢的弯下腰,艰难的用手拾起地上的那张纸,然后扶着身旁的树,一点一点重新站起来,步履蹒跚的走到垃圾箱旁,将那张皱巴巴的纸小心翼翼的放进垃圾箱里。我站在玻璃窗前,目送着老奶奶离开,那衰老的背影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在她的身影消失后,我才发现过路的人跟我一样,愣愣地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眼中流露出内疚、敬佩之情。我捧着书走向付款台,心中若有所思,我为自己而感到羞愧。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了那位老奶奶的品德高尚,就这一点值得让我们学习。相比之下我却看见垃圾不知道捡起,我为自己感到内疚,羞愧。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崇高的思想品质,伟大的精神真是无处不在啊!

指导老师:赵鑫

2011年6月14日

高尚品德范文第7篇

母亲1949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到1978年退休,漫长的30年中一直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早已是桃李满天下。还记得母亲80寿辰那天,来给她祝寿的学生都已经是满头白发、年过花甲的老头老太太了。她的一位叫冯兰英的女学生,激动地对大家说:她来的路上打了一辆出租车,当司机听说她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是去给老师祝寿的时候,感动地看着她的满头白发,说什么也不肯收她的车费。母亲从事的工作,不仅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而且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尊敬。我常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培养和铸就了母亲和学生们终生不渝的师生情感呢?

母亲教授时间最长的是北京一一零中学60届高中三班。从高一入学,到高三毕业,母亲一直是他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以后,每年的教师节都有这个班的学生来看望母亲。特别是一些退休后又回到北京的学生,常常十几个人一起来给母亲祝贺节日,使我家的客厅几无立锥之地。

母亲和这个班的同学感情最深了。这个班的同学说,母亲就像老母鸡一样,把他们护卫在自己的羽翼下,从学习到生活,处处无微不至地关怀。一位姓傅的同学,家里生活困难,没钱在学校里就餐,无论冬夏,每天中午都要往返走十几里路回家去吃饭。夏天了,艳阳高照,还穿着一件由棉袄改成的黑色布衫来学校上课。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让班上的生活委员到傅同学家中了解一下情况,然后亲自为傅同学向学校申请了助学金。当傅同学第一次从学校领了七元助学金时,才知道是母亲亲自为他办理的。正是有了这笔助学金,他才得以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

还有一位姓吉的女同学,因为家中突发变故,生活陷入困窘之中。她家与我家仅有一楼之隔,母亲便经常带上一些蔬菜去探望吉母,还请吉母帮助我家洗一些衣服,然后付给她一些报酬,以帮助她渡过难关。多年后一次高三(3)班的同学来我家聚会,谈起往事,吉同学悄悄对我说,她当时就明白张老师的好心,怕直接给钱她母亲接受不了,才让她帮忙洗衣服的。张老师永远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

多年后,这些学生毕业了,工作了,母亲依然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着他们。女生徐日理从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在同仁医院当了一名眼科大夫。1986年院里组织医疗队去非洲几内亚援助医疗,徐同学名在其中。当时她的大孩子刚刚上学,小孩子还不满5岁,丈夫虽在国内上班,一个人也照顾不过来,她虽然把大孩子送到长沙哥哥家寄养,但跨出国门,身处他乡,仍然牵肠挂肚,不能放心。她写信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不安和烦恼,母亲便写信劝说她从国家的荣誉出发,一定要完成这次光荣的援外任务。在徐同学援外的两年里,母亲每月给她写一封信,鼓励她,安慰她,这些被徐同学称为“精神食粮”的信件,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在母亲谆谆鼓励下,徐同学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务,不仅受到驻在国大使馆的嘉奖,还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援外医疗队优秀队员的光荣称号。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母亲就是一个这样近乎完美的教师。她不仅教学认真,常常深夜了还在批改学生的作文,而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长,引导学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那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高中生每学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我虽然不是高三(3)班的学生,但与他们同校同年级。记得我们在石景山钢铁厂,在北京冷风机械厂都参加过劳动,还下乡去顺义农村深翻过土地,去通县参加过麦收。甚至在大拆城墙的年代,去阜成门城墙上搬运过城砖(据说运到农村去盖猪圈)。一次劳动中,瘦弱的徐日理同学力不从心,扭伤了脚踝,母亲亲自带她去医务室治疗,后又几次带她到附近的人民医院去复查换药。从小缺少母爱的徐同学(5岁时母亲病逝)深受感动,便向老师吐露了自己的心愿,将来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从那以后,每逢下乡下厂劳动,母亲都让她担任卫生员,戴着红十字袖章,背着白色小药箱,为同学擦擦红药水、酒精什么的,培养她的兴趣。徐同学后来果然报考了医学院,成长为北京同仁医院一名出色的眼科专家。

临近高考报志愿时,班上一位姓贾的同学因为平时喜欢唱评戏,还参加过业余演出,便心血来潮要报戏曲学院。母亲找他谈心,说他文科好,嗓音好,劝他放弃戏曲学院,报考刚刚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贾同学听从了母亲的劝导,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后来成为辽宁台一位知名的播音员。贾同学说,多年后我才理解老师的苦心,那时的戏曲学院培养的大多是梨园子弟,外人能考中的概率很小。

母亲有时把他们班上一些写得好的作文带回家让我学习,其中就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傅同学的作文。后来那位傅同学终因家境困难,急于参加工作,没有报考大学。但母亲几次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他参加工作以后,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十几年间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后来成为《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执行副主编。退休后,他每年教师节都和在京的同学一起来看望母亲。一次,已然满头白发的他对我说:要不是当年母亲在班上念他的作文,还让他当语文课代表,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他也许不会走上文学这条路。

难能可贵的是,在毕业后的几十年里,高三(3)班的同学一直把母亲视为他们人生的导师,而母亲也一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他们看望母亲的那种充满敬爱的深情目光,母亲看着他们的那种充满慈爱的慈祥目光,竟使我这个儿子心里多少有些嫉妒。

一位姓巩的男同学,出身高干家庭,家境比较优裕,学习又十分刻苦,是那种不甘落后、争强好胜的性格。但在“”后首次职称评定中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他向母亲倾诉说,他上了7年科技大学,勤恳工作了20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在却名落孙山。人家出差可以坐软卧,他却只能坐硬席;人家出差可以住单间,他只能住多人间,心中十分不平衡。我在一旁听了也为他感到委屈。没想到母亲却说,你们单位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评职称肯定有难度。你还是要多想工作,多想贡献,不必太计较得失。那位同学虽然口头称是,但我心里觉得母亲有些不近人情,你起码应该安慰人家几句呀。想到自己出差时,母亲总是唠叨说:明俊呀,路途不远,能不坐卧铺就别坐卧铺了,能给国家省点钱就省点钱。心里觉得母亲过于正统,过于说教了。直到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各种捐款的票据:有支援灾区的、有献爱心的、有支援建希望小学的……每笔都在一二百元。钱虽不多,但想到母亲当时的退休金还不足一百元,还要负担我一个有残疾的妹妹,心里油然产生一阵感动,母亲那些教导我的话,都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她是那样教导我们的,她自己也是那样做的。母亲是一个表里如一、纯真脱俗的人。我久久凝视着那些票据,平时矮小瘦弱的母亲,突然在我心里高大起来,她不仅是一名完美的教师,更是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

高尚品德范文第8篇

这就是今天中国青年精神面貌主要的一面。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现今部分青年思想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应该加以克服。

有些青年过多地要求改善生活,计较个人的地位待遇。在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就发牢骚,讲怪话。有的人公开地说,他的级别不提升,他的积极性就发挥不起来。有些人在评定工资级别时,总是同这个人比,同那个人比。而爱在级别待遇上同别人比高低的人,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犯着一个毛病:对自己的优点看到的多,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够;对别人的缺点发觉的很快(当然,任何人对别人的缺点都有指出和批评的权利,并且应该这样做),有时甚至作了夸大,对别人的优点却又认识不足。这样的比会有什么正确的结果呢?难道这样的现象是健康的吗?

我们不否认,工资待遇是鼓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办法之一;但是靠工资、奖金刺激起来的积极性是不能巩固的,不能持久的,当着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会变得悲观消极,惶惶然不可终日,只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才能使人时刻看到远大的生活目标,永远保持蓬勃的革命朝气,才能使人具有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人们是不会忘记那些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他们也必然会得到应得的报酬和待遇。

有人说:“我参加工作多年了,今天还是一般干部!”言谈之下,不胜感慨,感到很不荣誉。什么是荣誉呢?荣誉应该这样去求取吗?荣誉不应该从生活待遇和工作职位的高低中去寻求,而是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坚定革命人生观,培养和锻炼高贵的品质所得到的自然结果。像伟大的青年刘胡兰、、,他们在革命阵营中:本是极其普通的人,但他们却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永垂不朽的光荣事迹,他们的精神是那样伟大,他们的品贸是那样高贵。正是他们,将要享受千秋万世的荣誉,他们的名字将永远放射着光辉!

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天才开辟了广阔无垠的发展前途,任何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都有发挥和发展自已的才能的机会。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一种劳动都是光荣和高尚的,在任何一种岗位上,都可以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做出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青年同志应该集中注意力于工作和学习,工作做的好,学习成绩好,试问谁有什么理由,又有哪一种势力能够把这样的人埋没下去,而不让他们前进并给他们以荣誉呢?即便真的有人在短时期内被压抑了,但火不是纸能包住的,它的热和光,终究是要发出来的。因此,现代的青年所要追求的,决不应该是所谓级别、待遇、名誉和地位,而应该是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和对祖国的贡献,这才是青年的光明大道。

还有些青年,存在着一种雇佣观点。有的人说,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如有一个绘图员,工作不积极,故意磨洋工,别的同志批评他,他反驳说:“你拿多少钱,我拿多少钱?”有的青年工人,为了多挣钱而弄虚作伪。青年是最纯真的,这种雇佣观点和青年的荣誉不能相容。

雇佣观点是剥削阶级社会的产物。在那种社会里,没有生产资料的人出卖劳动力,而别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剥削他人的劳动。雇佣者与被雇佣者处在对立的地位。今天的情形不同了。剥削现象在我国社会中已经基本消灭了。一切生产资料基本上分做两大类: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们为国家为全体人民劳动,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劳动。在这样的国家里的劳动者,如果再存在雇佣观点,就是从根本上误解了国家和社会的性质,也就是贬低了自已在这个国家中应该享受的权利(主人翁的权利)。

当然这不是说,个人利益和国家的利益(集体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一点矛盾,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这种矛盾是存在的,但它是暂时的,局部的,而且是非对抗性的,从根本和长远的意义上来说,个人利益和国家的利益(集体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一点,否则,我们的工作和劳动,便失去了正确的出发点。我们有些青年同志,正是由于对这一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减弱了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为全体劳动人民谋福利的责任感,而以落后的雇佣观点对待工作。

对于一个革命的知识青年来说,拿他的知识、智慧为人民服务,正是他应尽的光荣天职。试问你的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这里边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但是一个人离开物贸资料是不可能生活的。而哪一种物质资料不是工人和农民生产的呢?今天的学校都是国家举办的,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许多钱,在学校里读书,享受着国家的(人民的)许多优待,当我们的学业有了成就,获取了知识,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国家和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怎么能够以雇佣观点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艰苦朴素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风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良的传统。现在在一部分青年中,滋长着不尚艰苦朴素,而尚奢侈浪费的现象。(应该说明,这种现象,不独青年中存在,在我们许多非青年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中也存在着)。有些青年,在工作中害怕艰苦,不愿作繁重的劳动,生活上追求享受,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是革命青年所不足取的。今天虽然我们的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我们还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还有着重重的困难,我们要使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几十年内赶上世界先进工业国的水平,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国求我们全国党政军民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来从事建设工作,如果人人贪图逸乐,趋向奢糜,害怕到艰苦地方,从事艰苦的劳动,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怎能不断地取得胜利呢?我们子孙万代的幸福又怎样能得到保证呢?

在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尤其是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朴素作风的问题,着重地进行了讨论,并且问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都热烈地响应这一号召,正在有领导地开展着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铺张浪费的倾问得到了扭转,艰苦朴素的作风正在大大地发扬着。我们全体青年,在这一运动中,应该像在各种斗争中一样,站在最前列,成为模范。

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体力和精力最充沛的时候,青年具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大勇气。无数的事例说明,在物质生活上养尊处优,给青年带来的往往是害处而不是好处。青年应该不怕任何艰难和困苦,自觉地勇敢地到困难的环境中去锻炼。在物质生活上的奢侈浪费,不仅可能毁坏青年人的体力,而且可能引起政治上、精神上的萎靡和不求上进。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担当“大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担任繁重艰巨的工作)不经过艰苦缎炼是不行的。中国共产党一向注意青年的缎炼。党指示知识青年必须跟工农群众相结合,要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要他们经风雨(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见世面(群众斗争的大世面),为此,党曾把许多知识青年派到工农群众的最实际的斗争中去,要他们同群众共甘苦。正是这样,党培养了大批的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会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知识分子干部。

以上所说的各种错误思想,归根桔蒂,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在青年中的反映。由于我们革命胜利还不久,许多青年都受到过、今天也还受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我们必须大力克服这种思想。要在各种斗争中,经过学习和锻炼,使自己具有健全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对祖国作出贡献。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来作指导的。而每一个人又有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来作为他一切思想行动的总的指导。”(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今天的中国青年,不管你作什么工作,都应该具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任何人都是最基本的,最紧要的。

高尚品德范文第9篇

李医生:30多岁(李医生诊所主治医生)

老伯:50多岁(看诊病人)

病人甲:30多岁(年轻人)

病人乙:60多岁(老大娘)

道具:

听诊器一个

圆珠笔一只

药品道具袋一个

桌子一张

椅子四张

开水瓶一个

杯子一叠

一叠百元一张的大钞

场景:

黄昏,桔园小区李医生诊所

李医生:(手拿听诊器按住病人甲的肺部)这里呢,咳嗽的时候这里痛不痛?

病人甲:(猛点头)嗯,对对,就是这儿,平时只要一咳嗽这边就感觉钻心的痛。

李医生:(接连听过几个部位,收了听诊器,)你发烧咳嗽有多久了?

病人甲:(咳嗽)有一个多月了,怎么了?李医生,我的病很严重吗?

李医生:(笑笑)你别紧张,我刚才听了一下你肺部,有杂音,一定是烧起了肺炎,所以我建议你现在先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等结果出来之后我再决定给你药方。

老伯上场:(外面突然冲进一个急诊病患)

老伯:(手捂胸口)医生、医生,刚才我突然感觉头晕、恶心、胸闷、浑身无力,麻烦你先帮我瞧瞧。

李医生:(搬来椅子)别急、别急,先慢慢坐下来让我为你好好诊诊脉。

(诊完脉,又拿出听诊器连续接听几个重要部位,看看舌苔得出诊断为患上普通感冒)

李医生:(边开处方边笑笑安慰)老伯,您放心吧,没事,只不过有点感冒,吃上这几付中药就会好的。

老伯:医生我的病真的没问题吗?我看你还是帮我开几天吊针吧!

李医生:(摇摇头)不用了,老伯您的病不严重,只不过是普通感冒而已,不需要打针的。

老伯:(抓住李医生的手)不,我不放心,医生你还是给我开几天吊针打打吧!

李医生:(再次摇摇头)老伯,您目前的病真的不需要打针,只要吃这几付药就可以了,真的不需要……(李医生的坚持,一下惹火了王伯)

老伯:(站起身对着桌子一拍怒吼着)闭嘴,叫你开,你就开,少费话,难道说你怕老子没钱给你吗?尽是给老子开一些垃圾药品。(随手从包里拿出一叠100元一张的大钞往桌上一扔)喂!看见了吧!老子有的是钱,赶快开吧!

李医生:(倒了一杯开水,递上来)老伯,您别生气,来先喝杯开水消消气吧!您听我说,不是我坚持不给您开,而是我认为您的病真的不严重,它只不过是普通感冒而已,您真的不需要打吊针,是,我承认打吊针是会好得快些,不过吊针打多了,它对身体有影响,而吃中药的话不但对身体不会有影响而且还会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呢……

老伯:闭嘴(老伯甚是不耐地打断)少罗嗦,喂!你这个医生是怎么当的啊,要你开,你便开啊,真是的,罗嗦个没完,真是木鱼脑袋一个,怎么敲都敲不通的,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巴不得了,啊!(拍拍脑门,翻翻白眼)我的天呐,没想到这世上还怎么会有你这种鱼木脑袋的人啊。看什么看啊,赶快开啊!

病人乙语带讽刺的出场

病人乙:我说李医生啊,既然人家有的是钱,你啊就帮他重新开一张吊针单喽!哼!反正人家家里钱多的是,都不在乎钱的,你干嘛要帮他省啊?我看你啊还是帮他重开一张吧。

李医生:(笑笑)各位,对不起啦!恐怕要令大家失望了,我是不会重开的,因为这个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行医的宗旨,我认为这位老伯不必要重开,就不会为您重开的,既然你们都叫我李医生,也承认我是医生的话,就应该一切要听从我的安排,我的行医宗旨就是只要它能治好病的,它就是好药,不管它是便宜的也好,珍贵的也罢,而且为病人治病不是只讲究治标而不治本,我的宗旨是既要治好病又要能帮助病人固本培元,所以不需要打针的,就坚决不会为他打。

病人甲神情激动的上场

病人甲:(热烈鼓掌)好,好,李医生说得好,讲得太好了,太精彩了。(拍拍老伯的肩)我说这位大叔啊,您既然是来看病的,就应该相信李医生,他啊,可是一个不可多得好医生哦!又从来不会乱收费,人也特别的好,医术、医德都顶呱呱呢!现如今这社会啊,有钱是很好,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买得到的,像李医生这样好的医生实在是太少了,他啊不是什么鱼木脑袋,而是为人特别正直、品德高尚呢!而我们全家都是非常信任李医生的,只要哪儿不舒服都是找他看的病,我爸爸还常常开玩笑讲他是我们家的家庭医生呢!既能省钱又能很快的祛除病痛。

老伯:(指着李医生的鼻子)什么,让我相信一个鱼木脑袋,哼!除非哪天太阳打西边升起,哼!这儿不开有的是地方会为我开。老子有的是钱,难道还会怕没人为我开吗(怒气冲冲走了)

病人甲:(拍打李医生的肩膀)没关系,李医生,那老头无法理解你,我们全家都理解,而且绝对支持你。

病人乙:呵呵,是啊!是啊!李医生,那老头虽然说现在不理解你,不过我相信他今后会理解你的,再说了,你还有我们大家理解你呢而且都是百分百支持你。

李医生:(抹干眼泪)谢谢!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而且我也会一直坚持我的原则。

高尚品德范文第10篇

你,真的希望被冠于“小偷”“盗贼”的称呼吗?

我们来预测一下当真相被揭开时,你的下场会是如何。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你以为你赶得巧妙,不留痕迹,人不知鬼不觉。告诉你,人在做天在看。到那一天,你的一切作案手段就会被曝光,你就会成为全校甚至于这一带学校的知名人物。学校会把你开回家,即使不开回家,你在学校里也会过的很猥琐。同学们没人会和你说话,大有可能看到你就像看到便便一样躲开或向你身上吐唾沫也未可知。那你又能怎么办呢?你不可能去说:“我就偷了几千元,你管得着吗?”

如果一个人只热爱钱或名利的话,他永远不可能受人尊重,因为那是纯自私的,为了钱,他会不惜一切去争取。钱财的弊,绝对大于利,现在的money只会使过分迷恋的人堕落、沦陷。我想,你肯定不愿意被人唾弃,我也不想,毕竟我们是同学,我曾经说过,任何十一班的人都是我的朋友,你也是。所以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包括你被学校开除,离开十一班。

我们都是花季少年,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令人怀念的时刻,我们都不想在青春上留下黑色的一笔。你还是找老师坦白了吧,这不会丢人,这会使同学们敬佩你的,因为你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同学们还是你的朋友,十一班永远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老师都说过了:她要给你机会。

也许你有自己的难处,但没关系,在十一班这么久了,你应该了解十一班的风气气氛。十一班的同学都会帮你的。

你看到了吗?黑板报以专门为你留了一期。上面是每位同学想对你说的话。他们都那么恳切地希望你回头,同学们都没有怪你,只要你肯承认错误。

我,期待着你打败自己的混乱的思想,勇敢地面对错误。过后,我们还是同学,还是朋友。

最可怕的事莫过于行动中的无知,这句话我想对你说。

上一篇:思想品德鉴定范文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