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0 16:33:46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近年来历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绩与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该科试题难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现就这一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性衔接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点。

一、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现行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很机械。

显然,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的学习。而目前的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而高三学习则特别紧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

1.能力培养目标缺乏层次要求。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一个大纲。它没有对不同年级的教学提出能力的分级培养目标,而只有笼统的要求,教师有纲可依,但无章可循。

2.会考的导向有违大纲的目标。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无法摆脱会考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目前会考有两点处理不当。一是能力要求没有体现,且框得过死(如初中会考)。二是高二会考虽有能力要求,但与高考能力要求相比相距甚远。事实上,高三一年的功夫也不可能缩短这段差距,使能力培养一步到位。

3.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此外,由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连续讲授世界史,没有新鲜感,也淡化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令人担忧的基础年级历史学习现状留给高三年级的是一个“烂摊子”。选修文科的有不少人是在“混科”。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也造成高三教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教学。

二、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衔接

为缩短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距离,扭转两段脱节现象,笔者认为在阶段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毫无疑问,知识体系为能力的载体。无论是历史观点的形成,历史结论的认定还是阶段特点的归纳,都必须依赖丰富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而后得出。怎样才能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呢?

首先,摆脱会考的束缚,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构筑知识体系。由于会考是属于评估性的考试,而高考是注重能力的选拔性考试。故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不能受制于会考这一阶段性目标,要提高起点,瞄准高考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引导学生以线索串联内容要点,形成基本历史知识的“经纬网”。基础年级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的较零散,在记忆方法上多采用机械记忆,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识记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授新教材之前,先提醒学生看目录,勾勒内容框架,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主要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此为主线,以下并列运行三条线:①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日益遭到破坏。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因素产生。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并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和途径。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急剧变更情况下而产生的近代思想和文化。上述四个方面构成该册教材内容主骨架。起初让学生了解纲目,教学中联系纲目教学,结束后再用纲目统领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前后联系。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可切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上半期中西方政治发展的特点等。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经纬网”上。

其三,教育学生注意知识的分类和分层。学生头脑中掌握大量的史实后,要进行初步的整理,按方面归类,按级分层。在归类的过程中,体现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联系(如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另外,要告诉学生注意区分哪些属现象,哪些属本质,哪些是表现,哪些是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

更多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的文章 >>1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计划

初一政治学科教学计划

2011上学期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1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三历史;复习课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平台,让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目前,此方式已不断实践在各科教学中,所以高三历史教师应尝试运用此学习方式,让已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高中生在合作探讨与交流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生成性问题,其他小组或教师点拨后深化学生们对于高三历史教学内容或习题的理解。

1.合理选择小组合作成员,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体验。首先教师需根据学情划分小组,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形成小组,然后再给分派高考重难点任务。如此学习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更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高三历史小组教学教育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体系去加以实施完成,所以教师需明确地规定小组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使小组成员之间也可进行相互监督与促进,小组之间也要有竞争以保证高三历史教学质量与成果。

然而在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需向学生明确小组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即是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得到能力的提高。由于小组学生的合作方式、参与度、以及集体讨论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需预设适合小组的教学计划,让小组交流能够贯穿课堂始终。若学生自身认识到小组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对此方式感兴趣、对所设问题认真思考、积极与他人交流,这就会让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复习中外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教师可先明确重难点,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对各组布置任务,如任务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到清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任务2.中国现代政治制度: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的新变化、处理港澳问题的制度等等。任务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任务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美法德的政治制度。借助任务驱动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并解决问题,这比传统课堂更多了一份气氛。

2.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到位并且有相关任务后,那么如何提升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有效合作就是一大难题。由于学生的性格、习惯的个别差异,不少组员并不乐于参加合作讨论。此时教师可在教学中穿插或深入剖析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幽默内容活跃课堂小组交流气氛,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还可用一些历史讨论素材中的史观来调动他们的自主性,逐渐增强谈论氛围,为合作解决问题做准备。另外,小组活动或问题需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最好是趣味性与探究性较强的层次性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由此也可激发他们参与小组讨论与交流的积极性。

此外,虽然提升高三学生主体能动性很重要,然而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不容忽视,即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必备的要素之一。虽然高三生本就对历史知识的贯穿性、纵向了解相对较为全面,在学习小组中,高三学生就会更易通过交流、辩论、分享、探讨等学习交流过程逐渐提升合作意识,并在此中逐渐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原因,既利于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学习知识,也利于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此提升学习效果,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所以教师需不断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对小组任务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掌握。各小组明确任务后开始讨论起来,组员也开始翻找相关内容并能大胆说出所想,积极合作探讨所安排的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整个班级气氛顿时更加活跃。

3.透教材、知热点,提升整体教学的成效

由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将涉及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会易于获得较多丰富知识,进而利于学生形成较高的历史学习与运用技能。所以教授高三历史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设置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握好高三阶段的教学良机,全面制定教学计划,使小组互助式教学策略得以长久贯策实施下去。

教师不仅要钻研课标,弄透教材,还要关注时事热点,让他们掌握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知识,以保证高三历史教学质量与成果。

例如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时空轴并以此为主线来复习这段历史,明确重大时间、事件后让他们合作完成时空轴。一组选出、国民大革命;另一组可选择中共诞生、南昌起义,也有的组可选择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也许还有的组可选出解放战争等等。在他们讨论与展示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在时空轴上就很明显,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竞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不仅有乐趣,又增进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在点拨后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抓住重点、逻辑组织语言。比如让大家谈谈年内大事,由学生自主搜集、组内协作,以大事年表形式在下节课展现,看哪组完成的既准又好?相信下节课的展示会各有特色,他们在若干次的前期准备与当场发挥的训练下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总之,高三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中,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及交流的方式进行思维与理念、表达的训练,由此提升其对于历史基本知识体系的完善、语言及情景应用能力等。此外,还要结合历史高考热点以及对相关重难点进行探讨并适当剖析,最终提高高三历史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教师篇

当前,教育部正研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和运用?面对全国卷试题的特点,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而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高于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高考的效能就在哪里。

因此,备考一轮复习,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储备,教而有道,才能立足于正确的备考方向。

1.对照考纲明确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或考纲中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再现和整合,也不是四项基本能力的点到为止,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思路和措施,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提升复习质量的基础。

如衡水中学备考中的如下目标就可以很好指导教师的目标思路。

史实――对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

史通――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做到纵横贯通。

史论――对历史知识的说明和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

史出。

2.制定合理有序的教学计划

计划不仅仅是进度表,应是时间、知识、能力的有效统一,才能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效果,掌控学生学习进度和程度。

如2015届高三备考中青岛市城阳区教研室历史学科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配档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形式主义。

3.熟识历史学科素养,全面指导一轮复习

统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各个学科,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比较隐性。大多数题都不只是考查某个单一的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运用和考查,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

(1)历史学科素养内涵。

(2)2016年考题学科素养对照。

(3)例题解读五个学科素养。

课堂篇

1.优化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可以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复习方式,由线及点先单元再每课,再由点到线由课到单元,并适度淡化三轮复习界限。在一个知识体系下展开复习,再对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小专题总结,更便于学生把杂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升化。

案例 如必修一 第一单元在进行基本复习复习过程后,可以适当进行小专题链接。

(1)通史链接: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

(2)横向链接:

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希腊时期的比较。

②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2.深化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复习、考查的重点知识,一轮中不仅要识记、区分、理解主干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深化。

案例 必修二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第一步 学生自主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步 材料解析: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 多视角认识近代经济机构的变动。

第四步 主干知识延伸: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特c和认识。

第五步 经典考题针对性训练。

如此,既可把握基本知识点的线索,又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3.拓展、延伸知识空间,增加、研读史料教学

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空间和视野。青岛即墨一中孙培升老师在介绍经验时提到,一轮复习中进行了史料研读课,不是训练材料解析题,主要是剖析材料和训练材料意识,效果显著。2016年高考中的田庄题他们在备考中已经涉及,当时对田庄、义庄等进行了材料拓展,学生做田庄题基本没问题。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改革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南通经验,把南通的经验落到实处。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二、目标与任务

1.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考试改革研究。

加强对高一新课程的教学调研和指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今年市历史学科的重点调研课题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我市高中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学分认定方案。解决历史老师的切实问题。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教师评价方案。根据新的教改形势,完善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办法,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研究学生的历史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研究高中新课改形势下的历史学科高考改革趋势。

2.继续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高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做到提前备课,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借鉴目标教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完成各类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与落实。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搞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继续带领骨干教师扎扎实实搞好各科的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始终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近年常规教学工作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定进展,但对比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市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空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带着问题设计教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

4.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教师涌入高中教学岗位,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室将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任务,帮助学校切实落实导师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加强相应的考核措施,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此外,历史学科组将根据实际,组织校际间横向的联系与交流。

5.继续学科队伍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好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讲座、研究课,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尽快成熟,成为骨干。

6.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探索。

邳州市教研室以“初中历史教学网”为网络平台,在进一步充实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添加和建设。发挥网络优势,将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典型案例、课标精神、新教材特色、进展情况、外地经验、培训动态等上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问题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教学的尝试,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成果的互通共享。

三、主要工作

1.高三一检考试质量分析

2.布置高三第二轮复习意见

3.教学视导

4.徐州市二检试卷命题

5.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

6.高三二检考试及分析

7.高中教学研讨会

8.历史评优课

9.高一、高二期末考试命题

10.高考复习信息的采集、学习、介绍

11.初一、初二期末考试命题

12.中考的有关工作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细观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如今高校对学生的素质和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高考的体育生。他们的高考不只是考体育专项,还要考文化课。可是这些体育特长生由于平时需要进行专项训练,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历史,这就需要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史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取得进步。

一、 高考体育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在我国,几乎每一所高中,无论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都有一定比例的体育生存在,文科班的比例居多。他们有时候会被看作是一伙特殊群体,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认为他们只要体育好就可以了,其实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文综的学习,其中历史学科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体育生高考前的历史学习状况。

(一) 课堂上简单听,课后复习少甚至不复习

许多体育生在高三时,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项训练中,对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听,尤其是对文综。他们认为,像历史这样的科目,课堂上简单听,有点印象,只要在高考前努力背就可以了。课后时间,他们更是不会去翻看历史书,这样往往造成积压的知识太多,背不过来,到最后甚至不乐意去背,考试时凭感觉和印象去做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取不到理想的成绩,因为文化课的分数低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老师也只能跟着遗憾。

(二) 复习内容太多,产生厌烦感

体育生在高一高二时,往往都是不怎么学习的,都等到高三的最后阶段去冲刺,等到高考复习时,每一科都有大量的知识要复习,在专业课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复习都很累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只攻击语数外,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复习历史,都是等到高考前再去背。这样一来,到最后阶段会突然感觉到历史知识很多,学生会变得没有耐心,最后对其产生厌烦感,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是学生自信心的丧失与高考的失利。

二、 高考体育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原因

导致高考体育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自身基础差。体育生自身的基础差是造成学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其自身基础薄弱。当复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综合与扩展时,他们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后干脆不听课,错过很多重点内容,使得考取得成绩不理想。

第二, 教师不重视。由于体育生平时重训练不爱学习,大多数教师对他们也不是很重视,只是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保持纪律而已,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让体育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不重视,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即便乐意学习,也会因此使得积极性备受打击,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放弃的念头,到高三的最后阶段,会导致教师难交,学生厌学。

第三, 教学策略不得当。这是导致体育生学习效率低的关键原因,学生自身素质的薄弱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教师教学策略得当与否确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懂得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教师,教的容易,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不懂得运用教学策略的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也吃力,尤其对于体育生这样的特殊群体,如果不懂得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 高考体育生的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的实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特别是针对高考体育生的历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体育生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重视基础知识

体育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较差,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体育生的基础与特点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只有帮主体育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逐步提高。

(二)认真钻研高考

认真研读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从中研究高考规律,把握高考方向和趋势,做到准确、有效指导学生复习,不做无用功。[1]体育生平时除了大量时间需要训练外,还要进行语数外的复习,所以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历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高考的《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如何知道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重视回归教材

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尤其是体育生的复习,一定要重视教材的讲解与分析,体育生除了教材外,往往不会有其他的参考书,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严格依据教材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高考虽然不是直接考课本内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问题的变化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所以,对教材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四)重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高考考的不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背诵,更重要的是考解题的能力与学科间综合的能力,所以,学生解题能力和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收集习题,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来提高自身能力。

以上四点,在对高考体育生进行历史教学时,都是需要主要注意的方面。除此之外,了解学情,加强沟通,端正学生的心态[2]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许多体育生都没有自信心,没有耐心,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端正心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只要这样,历史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复习实效;计划;知识体系;学生参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4-01

一、制订复习教学的全盘计划

高三复习仅有八、九个月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五本教材内容的复习,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本学年的教学计划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我认为传统的三轮复习不失为最稳妥的方法,当然不同阶段的教学要各有侧重。

三轮复习教学中,第一轮教学可以说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具体的做法:第一,在全力抓好世界史、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上。坚持把每一课讲透讲细,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第二,根据高考的命题走势把握重点。第三,在一轮教学中,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不宜过早进行跨学科综合。

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阶段,要精心选择考点,关注新视角。具体做法:一是参照新课标的专题模块设置专题。二是以热点问题编制新专题。但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非“时政热点”,而是现实社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以及国际关系中乃至学术研究领域影响至深的问题,近几年来,针对现实问题常见的测试思路是:以追寻重要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演进轨迹,为立意中心,分为不同时段来命制历史试题。至于新视角,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可以找寻到这样几大视角:现代化(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等。

三轮复习中,两条线平行进行。一是,教师要打破并整合教材,制定详细的看书计划,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回归教材。二是选点复习,精讲精练,避免全面出击。选点的依据是选择《新课标》中的常考点和《高考说明》中变化或调整了的考点。

二、构建知识体系,重视课堂实效

根据专家的建议,也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历史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四块。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也有它固有的结构。经过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还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

2、理论系统化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中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逐步地对教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在理论教学时,切莫搞片面性,陷入形而上学。要使学生明白,郑成功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3、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 复习课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因此,能力立意的课堂,一定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深度参与不是表面的气氛热闹,而是学生的本质参与。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好有价值的材料和设计好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吸引到课堂中来,吸附到材料与问题上来。 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必须鼓励学生课在堂上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充分暴露从已知过渡到未知之间的主要障碍,才能真正发现学生学习之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加强训练的规范化

训练的规范化,包含四层意思:其一,形式的规范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其二,能力要求的规范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其三,讲评的规范化。它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其四,答题的规范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

总之,“教无定法,教贵得法”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我们作为陪同高三学生一起冲刺高考的教师,要完善高三复习教学的策略,尽力在高考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一份较为圆满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严先元.《课程实质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12-01

一 历史教材教学现状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对于高考,考试范围主要是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三本书加任意一本选修。教材内容以专题史出现,对原有的高中教材进行了强力度的整合,大大区别于原来的高中教材和现在的初中教材,编排更为科学。但是在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特别差,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就特别差,其作为是以初中教材为基础整合后的高中专题史教材的接受能力就更差,这给教学带来了潜在的困难。

2.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的教材几乎每一堂课都设有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课中练习题几个环节,特别突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中解析与探究要求学生的能力水平更高一些。这个环节和历史高考中的材料题相似,有益于提高学生读取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高考实战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太差,这种能力的练习,很多普通高中高一基本不涉及,高二分了文理班级之后能有一点点提高,高三才开始大量地接触和练习,才开始靠近高考。

3.学生的课堂纪律

普通高中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稍差于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其余大部分都是初中的落后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性特别差,另有一小部分是学生想上学、但是家里不让读书、没等毕业就会辍学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这样的生源,历史老师负担很重。

4.学生的分数

目前以某普高高三文科生为例,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满分100分,单科成绩最高分可达80分以上(但只是极个别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尖子生分数在60分以上,而班级平均分数则在34~50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属于应付了事、不学习,从而影响了班级总分。

二 从教学组织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1.前后桌小组学习法

在教学初期,笔者发现很多班级的纪律都不太好处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组织。后来笔者发现爱学习的基本上都靠前排就座,不爱学习的通常是坐在最后面,并且爱好学习的扎堆,不爱学习的也扎堆。为了更好地管理,笔者以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常每组四个人,轮流担任小组长。小组的任务是组织纪律、组织学习,根据老师的课堂要求,搜集学生的意见等。尤其是在提问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有时看上去会不公平,以小组方式提问就减少了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且组与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特别利于学习环境的改善、纪律的监控。

2.五带全班教学组织方法

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摸索着创立了五带全班教学组织方法。这种方法针对的是习题课。特别是阶段单元过关测试以及高考真题习题环节。主要内容是每次遇到考试课,事先不给答案,随机从小组抽出五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写出自己的答案。单元测验通常有二十五道选择题,五位同学分别把自己的答案对应前面的同学写出来,这样老师当面给出答案,每一道题的错题率、正确率一目了然。然后老师再根据错题率给大家讲解习题,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一对一带全班教学组织方法

这是一种普查学生知识点把握程度的好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大胆应用了这一种相对耗时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习题课特别是材料题,解题时事先不给答案,随机抽查学生提问,学生讲出自己的答案并给出理由,如果答对了,就要为班级的其他同学解释他们的错误答案,如果答错了,就由老师进行解释。这是一对一的解题,可以更好地、真实地让学生的学习水平显现。其他同学还可以从中找到共鸣。但这是一种相对耗时的组织方法,但是后进生,甚至是不爱遵守纪律的学生特别喜欢,只要持之以恒,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结束语

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有悲有喜,对于初中基础知识薄弱的广大普高生而言,历史教师的负担更重,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面对新课标教材,知识的对接难是首要问题,其次是教学力度,把能力的训练难度提升完全放在高二下学期、高三冲刺阶段是不够科学的,教学计划有待调整。高中生处于萌动期,纪律性较差,这又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文中从教学组织方面探讨了对策。历史教学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捷径,教育本非一朝一夕之功,重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持之以恒,历史教学才有可能进步。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8篇

一、造成中学历史学科现状的原因分析

1.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使历史科客观上成为“副科”。中学阶段各门学科理论上都应当是基础学科,但在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被忽视的,只有高三文科及初三才出现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在现行教学计划中历史课课时少,一般为两至三节,使得历史教师上课班次多、任务重,加上高考、中考分数比例,使语数外三科成为宠儿。

2.功利主义的社会潮流,忽视历史是必然的。当前我们正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目标之一。历史课作为意识形态学科,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直接价值并不大,使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历史无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古老的历史学科受到了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3.历史学科地位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通过研究国外教育史表明,历史教育呈下降趋势,因而各国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都比较重视历史教育,提高了历史学科地位。如:美国把历史课作为中学核心课程之一。

4.教学观念的滞后和教学手段的单调,加剧了历史学科的困境。面对今天信息化的社会,许多历史老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观念陈旧,加上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一支粉笔),历史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毫无新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面对现实,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对于历史教学的现状,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自暴自弃。如果不痛下决心进行改革,任其发展下去,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都是一场灾难。

1.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历史,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历史,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政功能。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古人十分重视史学的致用功能,特别是资政功能,所以唐太宗留下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千年古训。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实现其“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政治目的。二是教育功能。历史学能给人们以巨大的教育,这是历史学最普遍的价值所在,体现了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功能。它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规律与前途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关系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等。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英国学者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外国人提到中国,说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而我们的中学生甚至不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当他们唱着国歌时,对“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还能体会这句话的分量吗?所以素质教育更离不开历史。

2.改革历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一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1)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历史。历史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学生应站在当时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而不应以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讲岳飞抗金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岳飞在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下应该不理朝廷的十二道金牌继续前进,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岳飞手握重兵,应取南宋政权而代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岳飞是用封建思想培养出来的将领,忠君报国就是他的人生宗旨,所以他不可能谋反。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感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错误甚至于奇谈怪论。(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讲吐蕃与唐的关系时,让学生扮演文成公主、唐太宗、松赞干布等人,围绕“求亲和文成公主入藏”表演历史短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知己”,更要“知彼”,要有“法”,有“新法”、“多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历史老师一般任课班次多,每班课时又较少,师生接触机会不多,如果讲究“师道尊严”,板起面孔说教,高高在上,不仅不受学生欢迎,反而会加大师生距离。因此我们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4.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素质;第二,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质;第三,具有人文素质;第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即具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历史教师才能与时代同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反思

考试试题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工具。好的试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明白考试的考点。在平时教学中,试题是由老师或专家学者来组织命制。在2015年高三历史教学中,笔者对几个模拟考试试题经过自做反思后写下了以下文字。

例1:(2014湖北百校联考,3)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 )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

B.雅典司法审判中严重缺乏事实证据

C.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D.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的信息,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此题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陇东中学 201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之一。对于此题解析有部分学生并不认可。学生认为陪审员仅仅凭借诉讼人和亲属的哭诉进行判案,说明陪审员采信了哭诉和诉讼人的言论,那么哭诉和诉讼人说的就能足够证明被诉讼人可以轻判吗?显然不是,这不正是反映了审判程序缺乏严格程序吗?

对此笔者的解释是,陪审员的确采信了哭诉和和言辞,也就是说陪审员被打动了。那么陪审员在判决时仍然依据法律判决,只不过处罚比较轻而已,之所以轻就因为哭诉者言辞打动了陪审员,陪审员依据自己感动来选择了轻判,这体现出宣判的随意性或任意性,但不是由于审判程序而带来的。

例2: 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3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试题解析:D项中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此项目中错在了“独立”二字。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就是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导致联邦政府软弱无力,不能有效管控地方。制订1787年宪法就是要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发展资本主义。而州权主义就是宣称州权至上,甚至可以宣布脱离联邦政府或对联邦政府宣战,这就违背了宪法制订的目的。而且建筑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独立之意。“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根据1787年宪法,我们知道美国权力中心是总统而不是议会。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议会中心。A项中“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材料中无从体现。因此只有三权分立和制衡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答案。

从这次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中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多次出错就是因为对这些重要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做题中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今后高三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反思自己,教学中教师总是自以为自己大概清楚这一概念,其实是多次听说过这个名称或对这个概念知道得很肤浅,所以教学中就忽略了考虑学生是否真实理解。这种的想法在教学上的表现就是讲解点到为止,并不结合素材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或者是在实际给学生讲解时,不能条理清晰地讲出道理。学生在做题上就表现出凭借感觉做题,讲评时就表现出漂浮或存在对答案的现象。在这次历史考试中,如果学生彻底弄清楚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概念,就不会出错。对教师而言,通过此次考试,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自己先弄清楚概念的内涵、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在讲课时就会游刃有余,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内讲解。

教师组织考试试题时,一定要精心挑选试题。试题选项分歧容易引起教师理解重大分歧的、材料所展示的情景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不是新教材中的,不要选入,这两种试题都会给学生误导,会使学生感到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全,为了应付考试参看其他资料。这样会加重学生心理焦虑和学习负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构建专题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我们在必修一中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这一单元分三课,分别讲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在学完这三节课后,一定要组织学生回顾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哪些(资本主义的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联邦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原因(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掌握了权力;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力;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为其提供了影响和借鉴;启蒙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封建势力的衰落;广大人民对于建立民主制度的努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体现出制度的多样性;建立的过程的曲折复杂性;制度建立后都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唯物史观等多种史学观点解读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历史问题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借此引入史学研究新成果。

比如,鸦片战争从文明史观解读,就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尖锐冲突;从全球史观来说,就是古老中国与近代欧洲联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革命史观来说,就是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进行反抗外来侵略和探索民族出路的开始。从现代化史观来说,就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重视学生做题方法的培养和解题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备课思维水平,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做题中深化和理解知识,归纳中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框架。这些问题设计最好以典型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每次考试后和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对历史学习下了苦功,感觉考试成功保险系数不大的同学,要注意对其心理的疏导。考试后对那些学习有希望,但做题方法欠缺的学生进行方法指点。

不断学习专业教学文章,从中汲取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高三教学中,笔者订阅了《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在每期的杂志中,我特别关注该杂志中有关高三教学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反思。这些专业书籍上的文章无形中成为我教学的指导。

重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绝不是大家专门就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研讨。由于各个老师是跨年级进行历史教学,教学进度不一样,所以老师不可能熟知自己以外的其他老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处理。所以要真正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和设计,在备课组会上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与其他老师分享,同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供大家探讨,形成一致的认识。

引导学生重视错题的纠正。高三学生在做历史试题时,往往在很多地方就是两个选项中不能排除那个对自己干扰最大的。这个时候就要借助老师的讲解,在师生的沟通中,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点。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10篇

教育事业的进步,让人文精神教育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高中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凭借。人,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处理自己相关的社会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认清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责,才能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最终的目标。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方法的开发,努力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的切身职责。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帮助。

关键词:

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学活动;困难;培育

前言

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民族整体人文素养水平。高中历史学科具有天然的人文性,结合历史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文观,是提高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一种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较高的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能够正视国家的历史,才能让文化为人所用,为社会服务。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困难

(一)缺少明确的人文精神培育目标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进行提高,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没有清晰的人文精神教育概念,在理解并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没能制定好具体的教学规划。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落实人文精神教育的表现。忽视人文精神培育目标的建设,影响了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质量。

(二)教师人文精神教育意识不足

教师的人文精神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成果。虽然我国已经针对教育实施了多次改革,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能得到更新,仍然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束缚。这些老师认为人文精神培养与高中历史教学无关,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教师对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力度不足,不利于高中历史人文课堂的构建。

(三)历史课本人文精神教育内容开发不足

找不到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存的问题。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具有人文意义。但一些教师只关注考试题型,在分析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时,只考虑近几年的考试热点,忽视教学内容人文性的开发。如此一来,历史课堂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了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从改变自己做起,改变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具体如下:

(一)建立明确的人文精神培育目标

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人文精神教育,就要明确具体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兴趣,是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直接的动力。教师要针对高一、高二、高三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分析学生的特性,建立最科学的教学目标。比如,在高一阶段,学生刚刚接受全面且细致的历史学习内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科学习的自信。让学生抱着探索之心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开发,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建立起最基本的历史使命感,初步形精神。在高二与高三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与发展观,从而形成高尚的品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建立健全的人格,才能让学生的个性更受欢迎。

(二)提升个人文精神水平

教师个人的人文精神水平,对于历史课堂中人文精神教育的落实有直接影响。学校要重视高中历史教师的德育工作,让教师意识到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公正、友爱,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要坚持师生美德的原则,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培育思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育,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与自己变得亲近起来,才能使其信服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工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去观察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师生交流去分享喜悦。教师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水平,才能让课堂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

(三)深入开发人文精神教育内容

在教学之前认真钻研历史教学内容,发现其中蕴涵人文精神的内容,才能找到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载体。一直以来,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过于关注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规律,讲究历史知识体系的建设,同有关注历史内容中所包含的时代与民族精神。这就使得历史教学内容中许多人文性质的闪光点得不到重视,无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民主与平等、责任与宽容意识难以形成。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格外重视人文精神相关内容的开发,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中的人文内涵。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孔子的知识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孔子的学术观点、特色,更要对其学术观点进行细化。以《论语》的载体,让学生了解更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从中发现君子应当具备的人格与修养。在历史课堂中向学生传达更多人格修炼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启发。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自我修炼的水平,是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育更上一层楼的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力度,让历史学科返璞归真,才能推动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结合。明确社会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需求,积极地将时代因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人文价值观。积极开拓创新,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价值。

作者:冯莉 单位:衡水第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沈锋.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J].才智,2014,33:97.

[2]王建岭.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27.

[3]李姣丽.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分析[J].亚太教育,2015,23:183.

[4]靳振玲.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5,34:72.

[5]熊三倩.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77-278.

上一篇:中班上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