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1:45:04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 议论文 结构 规律 思维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考生在考场上写作的首选文体。可高考这么多年了,高三学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尤其是如何理性地、科学地安排结构使其更加富有逻辑条理性,还是没有真正弄清楚。不少考生写的议论文,你把第二段调整到第五段也没什么关系,把第六段放置第三段也一个样,把第四段改至第一段也可以……

因此,本文试从可让高中生具体可操作的一个角度来给高中生解读议论文写作的结构问题,让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原理以及结构规律,以期对高考考生有实质性的帮助。议论文的结构应分为六个部分:

(标题――点明主旨)

一、开篇――运用演绎论证方法,从共性到个性阐释直接切题。

二、展开――运用类比论证方法,从个性到个性阐释横向展开。

三、深入――运用层进论证方法,从现象到本质阐释纵向递进。

四、引申――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面到反面阐释对照剖析。

五、揭旨――运用因果论证方法,从原因到结果阐释本源探溯。

六、结篇――运用归纳论证方法,从个性到共性阐释照应收束。

这六个部分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是呈现出一种逻辑条理性的,是不可以随意调换顺序的。

为什么如此安排?我认为这里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结构原理以及相对科学的结构模式。我们只有弄清了原理,才可以让考生理性地进行写作;只有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结构模式,学生才可以科学地处理结构。

一、开篇――运用演绎论证方法,从共性到个性阐释直接切题

人类认识了一个一个的客观事物,慢慢地发现某几个事物有共同点,于是人们从这几个事物中归纳概括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原理。当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事物,觉得它与我们先前认识的某几个事物也存在着共同点,于是人们又可以运用我们先前掌握的一般原理来推理认识这一新事物,这就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存在于共性事物之中。议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命题老师给我们考生的作文题目,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一个作文内容对于大千世界、大万世界、大亿世界来说,它只是一个个别现象,一个特殊事物,我们要认识这一个别、特殊现象,当然首先就需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演绎论证开篇的道理了。

如,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谈了三个在不同情况下创造发明的材料,实际上它还是个别现象,那我们就可以从众多发明创造的富有共性的一般原理中来剖析这一个别现象:鲁班手被带刺的草划破,发明了锯;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了一下,就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宇通客车老总常苦于买不上火车卧铺票,就萌生了要造卧铺客车的念头。他们都是从偶然中悟出了必然的道理,因而他们才有成功的结果。作文材料中的三个人也是如此。我们从哲学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性角度出发,就可以推理出本次作文中三个人的现象是让考生谈偶然性中蕴寓着必然性、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的道理,进而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这就是运用一般原理来剖析推理个别现象的道理。

演绎论证开篇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开头、如何切入、如何引出话题的演绎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开始。

二、展开――运用类比论证方法,从个性到个性阐释横向展开

高考命题老师给的作文材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考场作文又不能只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甚而还必须揭示普遍的生活意义,这就需要考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由命题老师所给的材料横向展开,从个性到个性,找到生活中与作文材料相同的另外的现象来分析,以求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进而揭示出普遍的意义。类比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网上展开的深阅读浅阅读的大讨论。对这个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就可以联想到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专业方面都是深阅读,而在相关的知识领域就只能是浅阅读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深阅读和浅阅读是辩证的统一,怎么可以片面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呢?联系到生活的更多方面,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统一,对学生是表扬好还是批评好?对问题是正视好还是回避好等等,这就是类比论证。我们可以就作文材料一个问题展开到生活的更多方面,视野打开了,问题拓展了,普遍意义也就自然显现了。

类比论证展开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承接开头、如何横向展开进行联系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继续。

三、深入――运用层进论证方法,从现象到本质阐释纵向递进

人们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这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特点,而议论文更应该体现这种逻辑性。我们从一般原理推解一个个别现象,再从一个个别现象推解一类现象,然后再剖析这一类现象的本质性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了横向能展开,纵向能深入的逻辑特点了。层进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只有认识了这一个性事物的本质,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一个性事物。

如: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谈中国崛起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从演绎论证、类比论证一步步过渡下来:世界各个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一个过程――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凝聚民族奋争的历程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使命的担当。这就是一般原理。由此我们来推断中国的崛起,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是第一步演绎开篇。第二步,类比展开,我们可以再举以色列的崛起的例子分析,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崛起和我们中国多么相仿。第三步,到此我们就可以层进论证深入了:各大国崛起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求更为广阔而长久的生存空间,是为了更多的担当人类和平和发展的使命。这一层面已由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的现象罗列而进入到层进论证的本质揭示了。

层进论证深入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深入进去、如何纵向深入进行逻辑性递进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深入。

四、引申――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面到反面阐释对比剖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矛盾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利,也必然有其弊,这就是唯物辩证法。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学会对一个事物全面分析:既分析它的利,也要分析其弊;我们要分析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对利的分析能更显其利,对弊的分析能更显其弊。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合理地进行推理,使正确的越显其正确,使荒谬的越显其荒谬,这就是对比引申。而且,我们一定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达到凸显一方的目的。对比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如,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它是谈太平洋一个小岛上一群小绿龟的命运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对比分析:一群小绿龟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只小绿龟身上的结果会怎样?一群小绿龟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结果又会怎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依赖,依靠利少弊多,这群小绿龟的命运只能是死亡;而自立,自强利多弊少,这群小绿龟的命运必然是能继续生存下去。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学地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方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对比论证引申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全面剖析、如何正反向对比进行辨证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全面。

五、揭旨――运用因果论证方法,从原因到结果阐释追本溯源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是有其内在的因果联系的,我们在对客观万物的认识过程中,如果找到了它们的内在的因果联系,也就认识了它们产生、发展、变化、消亡的本质规律。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事物的运动的本质规律。因果推理告诉我们:任何个性事物都不是静止存在的。我们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束全过程进行因果剖析,因而也就可以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因而就可以揭示文章的主旨了。

如,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谈丛飞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华南农学院帮助贫困小学生的材料,这里我们看到了丛飞和华南农学院的大学生以及受助的小学生感恩回报的崇高境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材料中一些让人心寒的人和事。具有崇高境界的人是因为他们置自己的一切于不顾,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那些让人心寒的人所以做出有悖民族传统美德的事,是他们放大了自我,放大了自我的利益。因而我们要学习前者,摒弃后者。以上现象的本质是无己和唯己的问题,而无己和唯己的本质规律是追求物质和追求精神的根本境界的差异问题。学习丛飞和华南农学院以及小学校的学生,做一个无己的高尚的人,就是该作文的主题。

因果论证揭旨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追本溯源、如何从源头上探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结束的因果性思维的问题,进以揭示中心论点。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凸显主旨。

六、结篇――运用归纳论证方法,从个性到共性阐释照应收束

一篇议论文,有了由一般到个别现象的推理,再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推理,然后又有对一个一个事物的深入推理,继而又有对以上事物的对比推理,接着又有对以上事物的因果推理,最后就可以归纳推理收篇了。且最后由个别又回到一般,全文形成一个回环相扣的格式,这就叫自圆其说。归纳推理告诉我们:任何共性事物都寓于个性事物之中。

如,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谈网上阅读呈上升趋势、而图书阅读却呈下降趋势的材料,为此我们可以归纳为:虽然都为读书,可让人有喜有忧。人们还在读书,这毕竟是让人可喜的事。但现在读书潜心静心的人少了,受市场经济的喧嚣的影响的人多了。因而,我们通过作文材料中的数字的比较,就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倡导社会全民潜心读书静心读书。

归纳论证结篇这一结构层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如何结尾、如何收束、如何归结全篇、呼应前文的归纳性思维的问题。有了这一层次,议论文的议论方能作结。

纵观议论文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演绎论证开篇是解决由一般原理到个别事物推理的文章开篇的问题,类比论证展开是解决横向联系的类比推理的文章展开的问题,层进论证深入是解决纵向递进思维的文章深入的问题,对比论证引申是解决正反向对比推理的文章引申的问题,因果论证揭旨是解决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终结的动态推理的文章点旨的问题,归纳论证结篇是解决由个别事物到一般原理推理的文章结篇的问题。

下面我们可以从一则高考作文题目来系统解读议论文结构的六个部分。

我们举2011年全国高考辽宁卷的作文题来分析。辽宁卷的题目是说一个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一个学生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拿着苹果走到学生跟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不做声,一个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最后哲学家给大家看,原来是个蜡做的苹果。

演绎论证开篇――这个世界人们往往对一些事物抱有偏见,对位高、名人的一切深信不疑,而对位卑、普通人却常常不以为然。(由世俗的愚昧切题)

类比论证展开――由于盲目崇拜而对权高者所说的一切言听计从的实例古今中外太多太多了。(举例剖析)

层进论证深入――为什么会导致人们对权高者的一切盲目崇拜甚至哪怕是假像也奉若神明呢?这就是多少年来等级制度造成的恶果。(本质揭示)

对比论证引申――盲目崇拜的后果是假象横行,真相难现。铲除等级这一罪恶渊薮,人们才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利害对照)

因果论证揭旨――对位高者盲目崇拜是因为崇拜者有趋利的目的,因其趋利,必然就会让一种卑俗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点明主旨)

归纳论证结篇――摒弃卑俗的欲念,抛开荒唐的成见,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一切事物,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公平、美好的世界中。(归纳全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2篇

一、多数满分议论文,议论所占比重明显加大,以议为主,叙事只做佐证

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满分议论文而言,整体体现以议为主的特点,如果用比例来计算,议论所占比例几乎达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颠覆了“叙做铺垫”、“议论深化”的传统结构模式,体现出浓重的思辨色彩,绽放了理性思维的光辉。

例如2012年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接着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痛砭时弊:“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进而继续论述“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同时作者辩证地阐述了“忧与爱”的关系:“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有多深的忧就有多深的爱”,最后作者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

文章以议为主,叙事只是点缀性的,完全是为了佐证作者观点,体现了考生严密的理性思维。

这样的文章在2012年的满分作文中比比皆是,这一点和往年的满分作文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我们的考生在理性思维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仅整篇文章体现以议为主的特点,即使文章必不可少的叙事段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叙事高度浓缩,点到为止,很少展开。

为了对比,我们不妨先看看以前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们先看一段2005年内蒙古的优秀作文《抉择》:

“北雁南飞,雪花纷落,苏武遥望南天,那目光虽痛苦而坚定,虽无奈而睿智。面对匈奴的生死利诱,他没有学那李陵,他选择了拒降而全节,要知道,那该要冒多大的生命危险,他也只有一条命,但他手中的旌节告诉他必须那样做。一行征雁掠过西山的红日,大雁啊,请你把我的心带回长安吧!我没有变节!”

“是的,他没有选择错,那天边的孤月可以做证,那陇上的牛羊可以做证,那脱落的旌节也可以做证!”

这是2005年以“抉择”为题的内蒙古优秀作文的片段,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段以抒情的笔法叙事,叙写了苏武在匈奴的生死利诱面前的抉择,写得慷慨激昂充满激情,而第二段的议论则一笔带过,点到为止。这种特点可以说是2012年之前考生议论文的总体趋势,先叙后议,叙做铺垫,议论深化,叙多议少,至少叙议对半。

然而到了2012年,这种情况发生了质的改变。上面所举江苏的满分作文已经显露端倪,我们再看看2012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的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这篇文章前面的四个段落几乎都是议论,作者先引题,指出喝彩固然重要但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接着指出如果人人都喝彩,谁来奔跑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继而指出我们不能只是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我们也可以创造,文章的末尾才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只是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2012年的高考满分议论文,很多文章全篇都是议论,有的三四段严密的议论紧相联缀,有的两段议论紧相连接,充分体现了议论文以“议”为主的特点。

二、就段落结构而言,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议论比重明显加强

以往的议论文段落结构,前面叙事,后面议论;或者相反。2012年的满分作文似乎是对前几年议论文段落结构的一种颠覆,以议为主。大致是“议叙议”式结构。这样的结构,突出了“议”,突出了说理,突出了分析。

先看一段2012年广东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的段落。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段落起句论述“多少人困于自己的时代郁郁而终”,接着举李煜、贾谊的例子佐证,最后使用假设议论作结,如果他们能正视自己的时代,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段落结构突出了议论,着眼于说理。

再看全国试卷《感恩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的段落:

“感恩祖国,让国家繁荣昌盛。祖国是人民的依据,热爱祖国才能使自己生存更加安稳,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母亲迈向繁荣。钱学森,两弹之父,科学泰斗,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冒着生命危险,艰难的踏上回国的征程。几十年的辛劳,他谱写了一曲感恩祖国的动人篇章。原子弹、氢弹、导弹――相继诞生。看着祖国这条东方巨龙迅速腾飞,他们内心无比激动。如果没有钱学森,中国的国防实力怎能如此强大?天宫一号何以遨游太空?腾飞的巨龙何以傲视苍穹。感恩祖国,让国家繁荣昌盛。”

首句点明主题,为什么要感恩祖国,然后举例佐证,接着继续议论,因为钱学森这些人的胸怀祖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才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条东方巨龙迅速腾飞。结构也为“议叙议“式,重在说理,重在分析。

再看2012年广东满分作文《忧与爱》的段落: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此段先论述“一团和气”下的虚假的爱,然后列举的事例,只一笔带过,接着继续议论,指出不顾个人安危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如果叙事段落增长哪怕短短的几句,思辨的严密性也会大打折扣,段落因此也会显得松散臃肿。

再看下面这段2012年江苏满分作文的结构: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段落起句点明爱的方式不再沉重,然后举喜羊羊的例子,接着论述爱的诠释方式只剩下一种了。喜羊羊的例子只是粗线条的勾勒,并未展开,而说理的意味却有增无减。

三、多种增强议论比重的手法综合运用,使得议论的理性色彩、思辨色彩十分突出。

纵观2012年全国各地的满分作文,在议论过程中或揭示本质,或分析意义,或分析原因,或对比说理,或假设论证,或指出危害,总之,多种有利于增强议论比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考生作文的理性色彩明显增强。

如2012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那手,那人,那心》记叙了《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十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的生活的事迹之后,揭示了这件事情的意义:他为孩子们提供了依靠,引领他们走向了明亮、开阔的世界。

再如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优秀作文《那手,那人,那心》记叙了许多支教者离开支教之地时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以致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然后指出这些支教者做法的危害:他们只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日子……”

满分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叙述完“小悦悦”躺在路中央,十几人从她面前走过却无一人伸出缓助之手的事情之后,揭示出事情的本质: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渐渐麻木于利益,金钱之间,渐渐忘了去伸手,忘了手中的温度足以温暖人心。

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在叙述完“小悦悦”的事件之后,一针见血地揭示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还有从方式上去揭示的,如满分作文《多此一举的感动》,帮助别人,“多此一举”并不为难;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多此一举”只需主动参与。人人都“多此一举”,人人都行动起来,感动就会变成社会细胞里存在的一成不变的因子,你感动别人,别人也会感动你。今天,你“多此一举”了吗?

其他如假设论证,例如新课标全国卷满分作文《细节决定成败》在论述完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之后指出,假如铁道部不是像那个船主那么“粗心”,假如具体施工建设者能够像那位漆工一样,发现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能够主动、及时、“顺便”把漏洞补上,难道不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吗?假设论证采取退一步的说法,使文章的说理张弛有度。

即使是简单的引证法,也不再以简单的引用来显示文采,而是在引证之后,加以解释,以增加思辨色彩。如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满分《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然后加以解释“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例后解释,使所引材料不再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是更深刻地阐释话题。

如果仅仅从本质、意义或者方式等方面去论证,仍然显不出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少考生不仅仅局限于从上述方面去论述,更多考生在文章的末尾提出倡议和呼吁,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感召力和启发性,这才是思辨色彩和理性思维的深层次内涵。如新课标满分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引述了《论爱》里的语言“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不过是活着的墓穴。”之后,深情地呼吁“当爱与善念走远,社会不过是装满躯壳的坟场。伸出你的手吧!去温暖他人,去唤醒那些沉睡了的心,去让杂念堆积的冰山融解,去让道德在社会中重新燃烧。”,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和感召力。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3篇

一、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要有中心论点,且中心论点是唯一的。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论证,《察今》运用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六国论》运用假设说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使论证充分。

三、结构清晰

议论文的开头提出问题(引论),主体部分分析论证(本论),结尾解决问题(结论),整体上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常采用的结构有:

(一)并列式。

即在主体部分把中心论点化为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3),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化为三个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二)递进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主体部分先论证小草、乌龟、小河等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再论证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在论证这一分论点时,先举古代仁人志士屈原、司马迁的例子,然后举现代社会任长霞、袁隆平的例子,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这样,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对照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来引导”,主体部分先举德意志民族的纪念,修建集中营纪念馆,他们的纪念是理性的纪念;再举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美化侵略罪行,他们的纪念脱离了理性的制约,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

四、对事实的叙述不能太详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从头到尾详细叙述,要根据观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叙述。

五、要通过分析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使二者相统一

相同的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的分析。如,同样是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创作《史记》的例子,在2007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作者写道:“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中,作者写道:“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华夏儿女精神。”

六、论据的选取

(一)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善于把课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庄子的《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都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中,作者写道:“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楚王不是因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就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理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难瞑目。”所选取的论据都是出自所学课文。

(二)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

屈原、荆轲、诸葛亮、项羽等是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人物,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三)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也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 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取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梁万俊、桂希恩、明正彬的事迹作为论据;2006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用爱雕刻心中的天使》,选取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丛飞、洪战辉的事迹作为论据。

七、语言要力求优美、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枯燥、乏味是不能得到高分的,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对语言加以修饰,使文章带有散文气息。

(1)善用排比,富有气势。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1)的开头。

(2)善于引用,内容充实。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2)的开头。

(3)善写哲理句,增添文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4篇

高考记叙文不好写,所以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有章可循”的议论文。但是,好的记叙文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新鲜而独特的。在一大堆弥漫说理和思辨意味的议论文当中,一篇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情感美好的记叙文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拿到高分。

高考记叙文其实也是“有法可依”的。今天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扮美扮靓高考记叙文。

1.情节美

有情节的记叙文有明显的线索,文章各方面内容有一个安放的框架,不致流于空洞和唆,也便于考生在流转的情节中抓住一些有亮点的细节来打动读者。

故事的框架确定了,考生不易出现思维断裂,也无需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寻找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限于篇幅,高考议论文不会要求你展开复杂的情节,只要故事有变化、有起伏、不平铺直叙即可。

2011年湖南高考满分记叙文《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就是一篇立意新 颖、有情节的记叙文。文章以小蝌蚪寻找妈妈为线索,通过小蝌蚪询问大白鹅和小乌龟、遭遇小蜻蜓、经历大雨季等情节来逐步表现主题,寻找的过程是它们尾巴变小、消失的过程,也是它们的骄傲逐渐褪色、瓦解的过程,“井底之蛙”终于得见了天地之大,很好地表达了材料的主旨。2015年的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写了主人公春树的思想和生命境遇的变化过程。简单的文字,曲折而富有对比的情节,读来令人动容。

情节美还包括细节美。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形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状元凉粉》中有动人心弦的细节,比如,店主手臂上那些热毒疹、凉粉制作的艰辛过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你的女儿》里面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2.情感美

情感是记叙文的灵魂,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只有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打动读者。

好的文章应该是真善美的载体,记叙文表达的情感应该积极而明媚,诸如,关心、理解、爱护、同情、帮助、慈悲、善良、环保、勤奋、励志。一句话。必须传达正能量。

中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积极进取、充满希望。他们的文章也应该体现这种时代精神和生命特质、年龄特质。

高考满分作文《作别青春的云彩》《我想握住你的手》《有一种花叫不谢》《一季梨花一生情》《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神圣的尊严》《脉脉乡情》《冰糖葫芦》,只要一看题目,就知道小作者细腻的心思里饱蘸的美好感情。

《有一种花叫不谢》写了作者自己阅读经典时充盈而厚重、充实而幸福的美感;写到了对只有五岁,却用她微弱的力量为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非洲儿童撑起一片天空的凯瑟琳的赞美;写了对才女词人李清照的深切同情。文章字里行间流淌一种爱的东西,非常富有感染力。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一季梨花一生情》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了曾祖母多难沧桑的一生,表达了对曾祖母深深的爱恋,这爱恋又何尝不是对所有曾祖母一样的人的爱恋,何尝不是对故乡、对中国的爱恋呢?阅之感人,思之心动。

3.语言美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章的招牌和门楣。记叙文对语言美的要求甚至高过议论文。

记叙文的语言之美,体现在词语的调遣、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以及思想的有无、风格的独特与否。只有词语丰富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修辞新颖贴切、思想积极灿烂、风格诙谐独特,语言才会有美感,才会成为文章形式上的一道风景线。

中学生写作对语言的要求,常常被标签化、程式化,诸如,多用成语、巧用修辞、善于引用等。这些虽然也是打造“语言美”的手段,但这种纯粹技巧的运用容易拘囿学生思维,使文章僵硬苍白,所以好的语言还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思想。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一地梨花》是一篇文采飞扬的佳作。文中优美的句子随处可见,生动的修辞信手拈来,各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而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更是精当绝妙。真挚的情感配上优美的语言,相得益彰,使这篇文章极具感染力。

同样为当年高考满分作文扛鼎之作的《赤兔之死》,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言白话文的运用。通篇以流畅娴熟的文言白话文,准确而不着痕迹地加以引用,加上寓言的结构形式,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议论文;排比;意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46-2

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适当地修饰语言可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

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错落美: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丰富美:词汇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韵律美:整齐的语言琅琅上口;意象美:美的意象能够获得审美的享受;意境美:语言的好坏总是直接影响到意境的美丑。而在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中,“有文采”被定义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作为众多修辞手法之一的“排比”,则备受高考考生青睐,并被高频运用进高考作文中。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

近几年,议论文在高考作文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尤其是2010年,综观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作文题,不论哪一道题目,议论文都是适用的,有些题目尽管不限文体,但写议论文显然更加“讨巧”。虽然议论文强调说理,但我们有时完全可以适当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扮靓议论文的语言,使之生动活泼起来,给人以阅读的美感,从而让议论文有一种散文的况味,理性中闪耀出感性之美。在这里,我只想就一些议论文开头部分排比手法运用中的常见意象作一番探析。经过爬罗剔抉,在近三年众多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中,遴选出7个有关排比的颇具代表性的实例(节选):

【例1】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2009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力量》)

【例2】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2009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例3】我不记得,那时刚刚露半的太阳,是否斑斓了远处的小河;屋外带露的木芙蓉是不是绽开了绯红而羞涩的花瓣;水边的一丈红,是不是化成了缕缕的胭脂水……(2010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早》)

【例4】偶尔进入蚌中一粒沙,若无蚌之日日磨砺,也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尔遗于石缝一树种,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亦不能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正如――众只道是《格林童话》出版是偶然,却不知格林兄弟满心努力尽血汗!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是用“必然”的意志绘就;没有一种偶然的成功,不曾被“必然”的汗水沾染!(2010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偶尔?必然!》)

【例5】陡峭的悬崖上,也有挺立的孤松;寒冷的冬天里,也有傲雪的红梅;猛烈的暴风雨下,也有翱翔的海鸥;湍急的流水中,也有鲑鱼溯流而上的不屈……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恶劣,我们阻止不了时间带来的成长,我们回避不了成才路上的波折,所以,我们要求自己有顽强不屈的毅力和适应环境的勇气。(2010年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别让环境决定你的命运》)

【例6】如果说现实是一栋大楼,那么幻想就是大楼的根基,没有幻想,现实就无法越建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只苍鹰,那么幻想就是羽翼,没有幻想,现实就无法越飞越远;如果说现实是一个贝壳,那么幻想就是一粒沙,没有幻想,现实就无法合成晶莹的珍珠;如果说现实是一艘船,那么幻想就是帆,没有幻想,现实就无法乘风破浪,奋勇前行。(2010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现实是船,幻想是帆》)

【例7】落叶舍弃了青枝,便有了翩翩起舞的灵动;溪流舍弃了静谧,便有了波涛汹涌的宽广;雪花舍弃了高远,便有了美不胜收的晶莹。红梅的高洁谁敢说不是源于它舍弃了丽日春光而毅然选择“凌寒独自开”的执着;雄鹰的孤傲谁又敢说不是因为它舍弃了绿树琼花却固执地选择“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坚定!舍弃,有时真是一种美丽!(2010年辽宁卷高考满分作文《舍弃的美丽》)

以上佳作在文章开头部分均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而且不约而同地有着相似点,即排比中所选择的意象都与自然界相关。如例1中的“溪流”、“新月”、“苍松”,例2中的“松林”、“初阳”、“蝶翅”,例3中的“太阳”、“小河”、“木芙蓉”、“胭脂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不难找出。为何这些考生有着共同的指向性?固然这些排比可以营造形式的整齐美,增强语言的节奏美,而且用在文章开头部分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但就构建排比的自然界意象的选用,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自然界的意象能形象说理,人见之则有亲切感,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上述七个例子所用排比中的意象都是极为常见之物,读来通俗易懂让人欣然接受;其二,有些自然界中的意象若用得贴切,则给人带来清新脱俗之感,如例3中用的虽然是极其平凡的“太阳、小河”,但是因为作者在“谋划”排比的同时又运用了恰当的修饰语,使得这一组排比秀丽婉约,韵味十足;其三,自然界的意象因其深厚的内涵及广阔的外延具有通用性,适用范围较广,如例1中的“苍松”、例2中的“松林”、例4中的“迎客松”、例5中的“孤松”属同一意象,又如例1和例7中的“溪流”、例3中的“小河”亦属同一意象,再如例5和例7中的“红梅”、例6中的“苍鹰”和例7中的“雄鹰”也分别属同一意象。可见,有时文章立意的迥异并不影响同一意象的选择应用,因为这些意象有着不同维度的多义性,这也为我们构思语句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仔细梳理近几年的优秀高考作文,结合上述案例,总结议论文开头部分常用于排比的自然意象有:树类(如苍松、森林、落叶等)、鸟类(如小鸟、雄鹰等)、花类(如红梅、玫瑰、荷花等)、水类(如大海、湖水、山泉、溪流、浪花等)、风类(如春风、清风等),其他还如日(如阳光、落日等)、月、星辰、天空、高山、云、雨、草、雪花、甘露、沙漠、火、磐石、贝壳等等。但在行文中,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决不能为用排比而用排比,这样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属于虚伪的美丽。若用得不当,则极易使文本架空,令人不知所云,一堆废话。排比只是个形式,归根到底要为作文的主旨内容服务,让形式成为思想的载体,这样才能使作文自然合体,浑然天成。

首先,一般而言,议论文开头排比意象的选择根据需要可实可虚,如例1和例6中,在运用排比的同时还运用了比喻。例1把“微笑”具象化为“溪流”、“新月”、“苍松”,例6把“现实”和“幻想”具象化为“苍鹰”、“羽翼”、“贝壳”、“沙”、“珍珠”等等,这些意象均为虚写,其作用是形象化诠释议论文中的核心词“微笑”、“现实”、“幻想”。

其次,其他例句中的自然意象大多为实写,它们的意图是引出中心论点,相当于“赋比兴”当中的“兴”,担当起一座桥梁的功能。这些例句在排比中用了一系列自然意象的叠加后,基本上都水到渠成地导出中心论点。当然这些自然意象的组合,必须遵循它们的内涵与论点内涵一致的原则,决不能旁逸斜出,决不能滥用。以例5为例,所用的意象有“悬崖”、“孤松”、“冬天”、“红梅”、“暴风雨”、“流水”、“鲑鱼”,且这些意象两两为一组,共同构成了协调一致的整体,引出了“我们要求自己有顽强不屈的毅力和适应环境的勇气”这一中心论点。“陡峭的悬崖”、“寒冷的冬天”、“猛烈的暴风雨”、“湍急的流水”这些意象都体现出一种恶劣的环境,“挺立的孤松”、“傲雪的红梅”、“翱翔的海鸥”、“溯流而上的鲑鱼”这些意象都具备顽强不屈的毅力和适应环境的勇气的这种精神特质,这些自然意象的组合完全暗合中心论点。

此外,考生在高考考场上写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如果用到排比手法时,除了考虑使用这些自然意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外,还应该注意简洁,篇幅要适度,以免头重脚轻,喧宾夺主。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6篇

摘要:打造高考作文亮点,在立意境界、析理抒情、知识底蕴、手法运用上分别要有“高度”、“深度”、“厚度”、“广度”。

关键词:作文亮点;打造;“度”

高考作文要有亮点,如果没有亮点,文章很难脱颖而出,就谈不上得到高分了。纵观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它们都有不少亮点。亮点主要是指吸引人的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超凡脱俗之点,出彩、出新的激动人心之点。如何打造亮点?打造高考作文亮点要有“度”――立意境界要有“高度”,析理抒情要有“深度”,知识底蕴要有“厚度”,手法运用要有“广度”。

一、立意境界要有“高度”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在立意境界上都应有“高度”。“意”当存高远。所立之“意”,能反映显示题旨的主流本质、最大价值取向及思想品德要求。立意高远是写好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要达到立意上的“高度”,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挖掘题目或作文材料的内蕴,对文题的理解不能肤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道理,能给人以启迪。议论文的“立意高远”,主要表现为观点新颖而正确,立论宏大,立言不凡,境界高远。记叙文的立意应能够做到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揭示素材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展露健康高尚的意趣。如2010年重庆卷的“难题”,一获满分的考生跳出“自我所遇难题”的立意俗套,从“民族青年”这群体对象出发,揭示他们缺乏激情、豪气、壮志的精神状态,呼唤他们直面难题、攻克难题并做“让生命与日月争辉”的热血青年。此文立意新颖不俗,内涵丰富深远。湖南题为《早》的一篇满分记叙文立意也高人一等――“我们经历了漫漫的长夜与虚无的梦,想要一点点现实的温暖,一杯豆浆,一片阳光,一声鸟叫,或者你的一句‘早安’”,站在时代的高度,呼唤“早安”――呼唤温暖和关爱,抨击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再如广东题为《与你为邻》的一篇满分记叙文,作者站在时代与现实的高度关注了“高考移民”现象,发出“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的呼喊,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显得与众不同。

从高考优秀作文来看,在立意上如果能具有生命、环境、和谐、文化传统、科学发展和感恩等意识,境界就会高人一等,胜人一筹。

二、析理抒情要有“深度”

在“理趣”与“情趣”上应有“深度”――议论文的析理、散文(包括记叙文)的抒情都应有深度。析理的“深度”主要是指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使人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析理越有深度,文章就越有说服力,越有社会价值,作文也越容易得高分。议论文析理的深度,一是体现在主题的挖掘上。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要想析理有深度,首先就要求主题的挖掘要深,站在较高的高度上去认识事理;二是体现在严密的论证结构上。议论文有着严密的论证结构,文章形式上再怎么变化,也打不破这种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引论(提出问题)部分、本论(分析问题)部分、结论(解决问题)部分;三是体现在事理的深入分析上。议论文以议论为主,既然要议论,就要对事理作深入的分析,如不作分析,文章就是素材的罗列,不能称之为议论文。

前面提到的满分作文《难题》,在分析论证上就显得有深度。主题的挖掘的深度从立意上就可以看出。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严密的:从整体上看,全文采用的是层(递)进式结构――由“是什么”到“怎么样”,逻辑严密。从局部看,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头先总述难题――“如何找回青年的激情、青年的豪气、青年的壮志,已经成了难题”,然后分述――“是的,找回青年的激情已经成为难题”、“是的,找回青年的豪气已经成为难题”、“是的,找回青年的壮志已经成为难题”。这样的论述是层层深入,自然具有深度。在事理的分析上,本文也很深入。文章在揭示并分析了当代青年缺乏激情、豪气、壮志的精神状态之后,作者进一步指出:“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怎样才能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豪气与壮志?”然后引用一些名言警句,用诗化的语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青年们,看一看“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人生八尺躯”,学一学……品一品……悟一悟“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深入分析很到位。

议论文重说理,记叙文重抒情。抒情也要讲究有深度,不能无病,有时还要讲究一点含蓄蕴藉。前面提到的满分作文《与你为邻》,据说是今年广东省高考首篇满分作文,把阅卷老师感动得落泪。究其原因,主要是情真意切,抒情上很有深度。文章叙述的是“我”与同桌(安徽学生)交往及其因户籍问题不得不回原籍高考的故事,表达了“我”对他及其类似人的命运的担忧和祝福之情。作者揭露了一个现实的“高考移民”现象,用心去感悟生活,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剥笋的形式慢慢展开,抒发一种源自内心的感触,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感情真实、健康,有分寸感,情感抒发上达到了一般考生难以企及的深度。

三、知识底蕴要有“厚度”

底蕴,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也有“详细的内容”之意。在知识底蕴上要有厚度,一是指作者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思想、有修养,一是指文章要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叙事写景,说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展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一篇有底蕴的作文,肯定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的知识底蕴主要表现为善引古诗文词句、褒贬历史、指点江山、叙写风土民俗等方面,另外巧选句式、善用修辞,妙语连珠、凸现害智哲理也可看作是有底蕴的表现。《难题》一文还可看出作者扎实而丰厚的文学积淀。作者广博而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等名句,既准确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又较完美地彰显出文采。河南的满分作文《坚守心中的月亮树》除了善用修辞(对偶、引用、比喻等)外,还用了梭罗、庄子等富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素材,表达了要“坚守我的本真”的思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历史的厚重感。“底蕴深厚”,在2010年高考散文佳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四、手法运用要有“广度”

表现手法不能单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在手法运用上要有“广度”。议论文不能一味地只用例证,记叙文不能只是叙述,散文也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抒情,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多种手法。

议论文在论证上,除了常用的例证法外,还应有对比论证、喻证、引证等方法。《难题》除了例证、引证之外,还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如对比论证:温总理能做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体现出个年过花甲老人的壮志。面对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话,青年们难道不该羞愧吗?这一对比,突出了青年要“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豪气与壮志”并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修辞上除了引用之外,还综合运用了排比、反问、设问、比喻、对比等等多种手法,在表情达意和文采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散文这种文体本身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记叙文除了记叙之外,常用的表达方式还有描写、抒情,另外还可以有议论。《与你为邻》一文语言生动,运用了多种手法,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尽管是记叙文,但文章思维独特,逻辑严密,用剥笋的形式展开,抒情上很有震憾人心的力量。2010年高考记叙文佳作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7篇

一、结构框架整齐化

议论性散文形式多样,不像一般的议论文论证严密,环环相扣,但基本的结构和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下面介绍考场常用好用的两种。

1.“阳关三叠式”结构

“阳关三叠式”即论证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且三大部分结构类似的议论性散文结构,这种结构三大论证主体叙议结合,结构相近,构成三大排比段,可以形成排山倒海般的语势,强化论证效果。展开思路,可以围绕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角度拟定分论点。

这三段可以用并列式的分论点,如全国高考优秀作文《乱花渐欲迷人眼》: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辉煌璀璨。

也可以是层进式的分论点,如高考佳作《孤独与幸福》: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幸福的方法。

还可以是小标题,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飘香的时节》,以“菊之淡”“ 菊之傲”“ 菊之殇” 三个小标题,选取嵇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象征人物的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

2. “一线串珠式”结构

“一线串珠式”即按照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观点,将不同的人物材料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选择哪些材料入文,首先要进行缜密的思考,仔细遴选,可以选古今中外人事,也可以选取事物事理、典籍掌故等,关键是这些人物要一以为十,从不同层面阐释观点。

如全国高考佳作 《高尚不需要理由》选取王昭君出塞、林则徐被贬、勃兰特下跪三个中外人物素材,以“高尚不需要理由”的思想红线贯串全文,构成“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三个段落,叙事、说理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还可以用典籍掌故串珠,如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坐看流星划空时》,从文学故事和历史事实中挖掘宝藏,用薛宝钗、林黛玉、先秦诸子、李白、白居易、谭嗣同等人的事迹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二、形象材料理性化

议论性散文具有哲理性,一篇好的议论性散文常常能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地让读者体会出自然、宇宙、生活、人生等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意义。如何让议论性散文富有“理趣”呢?我觉得需要在文中锤炼三种句子。

1.观点句。就是在文章开头或主体部分段落开头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认识、感悟,领起一个层次,最好有高度,有文采。如江苏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的开头:

我久久凝视那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砰的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拒绝平庸”!

开头从形象到理性,明确地点出中心观点――拒绝平庸。

2. 分析句。在举例或者引用之后,必须扣住议题进行分析,直接讲道理, 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说明用例或引用的目的,把文章的事理说透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3. 总结句。在文章的结尾,用情理兼容的语句照应议题、文题、开头,与点题领起句自然呼应,总结文章主体部分内容, 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评价、感悟思辨,并提升到普遍性、类别化的高度,带给读者启迪与深层的思考。如2006年山东高考佳作《插上理性的羽翼当空舞》:

浮云也罢,庐山也罢,任凭它怎么神幻,只要坚信带上一双眼睛,带上一颗心,让感性的认识插上理性的翅膀,定会闯过重重高山的阻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让理性持着彩练当空舞,相信会“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这篇议论性散文的结尾照应文题,化说理于极富意蕴的“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的境界之中,把道理说得极富情感,文蕴丰足,意味悠长。

三、理性观点形象化

议论性散文以明理为主,但它比一般议论文更具形象性,讲究造境造意,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在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中,展现一幅幅画面,让人如临其境,聆听作者思想的絮语,感觉作者情感的起伏。请看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当我们回望唐朝时,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主旨“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通过这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意象可以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观点、理念。

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不像记叙性散文中的人、事、物的形象描写得那样完整具体、细致入微,它多是以例子作为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或津梁,因此,举例一般是概述、截取和引用等,看得懂就行,点到为止,简约为妙。如: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高考佳作《读感悟》

议论性散文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人一事中选取最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片段,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

四、语言表达文学化。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应讲究情、意、理的结合,既要有散文语言的华丽优美,又要有议论文语言的雄辩气势。可以从两个方面训练来增强文学色彩。

多用修辞。

比喻、排比、引用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比喻,形象生动,使语言活泼;排比,增强语势,使情感强烈,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引用,增强文采,使意蕴丰厚。请看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细读那一抹风景》:

常眺望窗外,品读那豪放的青山,读青读绿,读它的深沉巍峨,读它的俊俏雄伟,苍茫与静谧,和谐与宁静。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得意。于是便从这一刻,荡漾于心的,满是唐诗宋词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山的美丽与清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回归自然,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坡醉心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份奇妙;王维品尝着“空山不见人”的那份孤寂。面对沉默无语的高山,我们读出了文化与哲学,读山,便是独守一份心灵的澄澈。

作者为了阐述“读山,便是独守一份心灵的澄澈”的道理,运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一些“读山”的事例化为诗意化的叙述描写,横向铺排,显示出文章内容的丰富,作者引用众多的名句,并以自由多变的手法构造出充沛的论述气势,凸显了广博的内容和浓厚的文学色彩。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8篇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也是最稳妥的开头方式。即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阐明主旨,往往有干脆利落、立竿见影之效。

如:“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温柔与倔强》)

作者直接点出话题“温柔”与“倔强”,同时阐明二者对于自我的关系,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二、解释概念法

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开篇,鲜明而简洁。

如:“有人说,谈善容易行善难,我不赞同。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对象,我们随手就可以为之。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我们要学会时刻在生活中行善。俗话说“善有善报”,有善就会有回报,但我们行善不是为了刻意追求回报,而是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达,那一份快乐。”(2012新课标满分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者开头用“美好形态”解释了“善”是什么,驳斥了“谈善容易行善难”,阐明行善可以随手为之,同时引申出“善”的广泛性与普遍性,为接下来论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三、引用名言式

在作文开头引用名言警句或成语等,并且用这句话引出或直接作为中心论点。引用名言可达到言约意丰,加深主题的效果。

如:“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作者开头引用杜伽尔的名言,表明每个人对生活追求的原动力,进而自然引申出人们在追求这种原动力的决定权在价值观念,由名言带动观点,衔接流畅,表达严密。

四、先言他物法

开头先论他人对此问题或观点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或顺势一承,亮出本文主要观点,这样能起到水到渠成,引人深思的表达效果。

如:“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2014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作者先引入孔子对规则的观点表述,强调遵守规则的前提是人生领悟的境界,进而亮出观点,要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必须墨守规则。衔接得当,论述自然。

五、论据先行法

又叫故事起入式,一般是以一件事或一个故事作为文章的开头,进而引出文章观点的方法。这样开篇,形象生动,有的放矢,富有极强的论述针对性。

如:“马云开辟互联网时代之前,没人知道有这样一条路,大家苦苦摸索的或许是别的热门行业,后来马云开掘出了这样一条路,越来越多的人跟上马云的脚步,于是路渐渐宽广了起来,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的确,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杂草丛生或者泥水横流,每个人相同的迷茫怅惘,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于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引领众人开辟了一条路。”(2015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直接以典型论据开篇,借助马云开辟电子商务的论据,表明赢在起点,勇敢迈出第一步的观点,生动有力。

六、巧用修辞法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是扮靓考场作文开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考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开头,必然会生动形象,妙笔生花,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比喻生辉法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道理深入浅出。可使说理变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强理的感染力。

如:“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润物而无声,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带来的只有破坏。”(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

作者开头正面亮题,把善行比喻成春雨,接着反面设喻,把善行比作暴雨,阐明危害,用形象的比喻点明题旨,紧扣标题,生动有致,表达有力。

(二)排比点题式

排比手法的运用,好处很多,一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二是语言整齐,富有文采;三是文章富有气势,扣题简洁明快。但要注意紧扣题旨,不能为排比而排比,为文采而文采,以致以辞害义。

如:“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

作者用排比手法蓄势点题,把童真的遗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设问开篇式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说清你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点垢点。”也有人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2011年新课标全国2卷满分作文《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显得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四)对比引入式

运用对比引入式,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上下优劣,利弊得失,很快步入论述的主题。

如:“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你所拥有的,你所没有拥有的》)

作者开头运用对比,把标题两个相反相对的话题:拥有的和没有拥有的,得当罗列出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且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综上所述,好的议论文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考生在平时的议论文训练中如能熟练掌握多种开头技巧,必能在具体的题目中灵活运用,获得精彩开篇、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9篇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范文第10篇

一要:勇走“正”道放光芒

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一定的中心主旨的,如果是议论文则谓中心论点,如果是记叙文、散文或小说则谓主旨或主题。我们读文章,首先是从中明确作者的认知倾向,明确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或主题,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恨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这些都得明确表述。因此,写作时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题的正确与否显得特别重要。所谓“正道”,即正确的观点或健康积极的主旨。我们的考场作文立意要走“正道”,在选择材料时也要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具有正确导向的“正道”素材。如2013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何必惊扰美丽》中的两个选材可谓都是引人步入“正道”的优秀选材,一则为世外桃源不可惊扰,二则为不受惊扰的文学大师钱钟书成就事业之秘诀――深居简出,潜心于学。正是这两则具有正确导向的选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而助该考场作文赢得了满分。

二要:善于求“典”彰力量

现在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多倾向于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而议论文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因而写作议论文的考生越来越多。对于一篇议论文而言,材料的典型与否是作文能否成功之关键所在。所谓典型,一是所引用事例应是名人事例,二是此例应具有典型性,具有代表意义。如2013年四川卷高考优秀作文《熟悉》运用的一组事例就非常典型,文章运用了跳高冠军伊辛巴耶娃放弃熟悉的体操去从事跳高运动,中国圣人孔子放弃了从政的理想,一心从事学问研究等事例,论述了“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进而引出观点“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文章选材典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性。

三要:倾注“真”情撼魂魄

一篇文章要想打动人心,唯有一个字――“真”!考场作文切忌虚情假意,特别是任意编造悲惨的人生境遇,想要博得阅卷者的同情,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考生写作时要讲究“真实”,特别是选材的“真实”。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作文选材的真实呢?如果是写作记叙文或散文,记叙的人或事必叙事实,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体验描写出来,这样就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如果是写作议论文,选材时,要注意选择发表在刊物上的真实素材入文,也可以选择新闻报道的真实事例入文,对于一些材料细节,不可出错,如人物的姓名、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处理的进程,等等,都不能搞错。如2013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纸梯》最触动人们心灵的是其选材,一则是父亲为了女儿拜托老师的事件,另一则是因操劳过度而意外睡着的事件,这两件事看似寻常,却于字里行间蕴涵着女儿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真实的情感。正是因为其“真”,方才令人心动。因此,选材真实乃作文之灵魂,切忌道听途说,切忌想象臆造。

四要:努力求“鲜”立潮头

所谓求鲜,即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选材新颖这一要求呢?一是多读时新杂志,多了解最新国际国内新闻报道,不断地用日记的形式来记载它,评述它,这样方能加强印象,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二是换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将过去人们的习惯思维做一个逆转,反弹琵琶,敢于求新,树立一个既是全新的又是合乎事理的观点。这样能收到标新立异的艺术效果。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爱,为人之本》最大的亮点即所运用的事例与时俱进。文章选用的事例有最近两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和林俊德,还有前不久雅安地震中的“最美室友”黄昱舟,事例新鲜别致,使读者耳目一新。

五要:大胆出“奇”亮眼球

上一篇: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