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0:55:42

高级护理论文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护理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存在量化细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造成护理人员晋升困难或为了晋升在业务、科研、教学等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产生偏颇,进而导致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其中,仅1.8%具有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更是凤毛麟角,仅有0.1%,与医师正、副高级各占3.6%、12.0%,药师正、副高级各占0.5%、2.8%相比都有较大差别[3]。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多被充实到了管理岗位,加剧了临床一线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现象,制约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好医疗护理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宗旨,必须加快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晋升等等方面理论方法研究,充分调动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护理人员44人,有6人从事行政工作,实际参加培训38人,年龄38岁~55岁,平均年龄47.36岁,其中38岁~45岁11人(28.95%),46岁~50岁16人(42.10%),51岁~55岁11人(28.95%),均为女性;中专10人,专科8人,本科20人。可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参差不齐,在临床工作中承担责任不一,工作能力强弱不同,不能很好地履行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职责。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2008年由护理部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其他建议和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理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护理管理、人文知识、学历教育6大项12个方面的内容,每项按非常需求、需求、一般需求、无需求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求得需求均值。根据需求顺位统计,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不同年龄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见表1。

1.2.2效果评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护理部针对个人需求,了解她们培训后的情况并进行长达2年的跟踪、指导,尤其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科研创新、护理论文的撰写、授课技巧、护理管理方面的情况,在分层分级管理中,是否体现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优势及骨干作用。

2结果(见表2)

3讨论

3.1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各有所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虽然在医院护理人员中所占比例小,但却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她们在临床不同的专业科室,配合相应的医疗技术,其护理涉及不同的领域,并且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少数人有一定的科研、论文书写等能力,但整体水平欠佳。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情况,也决定了她们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有较高的要求,各有侧重,以满足工作和自身的需要。从表1可以看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护理新知识的培训排在需求顺位的首位,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护理最新知识、最新的信息,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该专业领域的前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而且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这种培训学习伴随着职业生涯的终身,故均将其列为培训的重点。排在需求顺位最后一位的是学历教育,由于多种原因,在职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即使有培训,医院选派出去脱产学习者也是凤毛麟角。非脱产的研究生继续教育也因其年龄因素和初始学历较低而使大部分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望而却步,没有选择或极少数人有意向,故此需求顺位排在最后。38岁~45岁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富力强,需要在护理各方面体现自身价值,完善人生,对所学内容均有需求,愿望强烈。46岁~50岁的护理人员除了在临床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外,更需要经验的总结,需要创新,需要交流及传授,故偏重于教学及科研创新。51岁~55岁护理人员则热衷于教学及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学历教育方面没有纳入培训内容中,这与他们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关。

3.2因需施教,形式多样,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GillFurze[3]认为,继续教育内容应同时满足个人所需(受教育者感知的需求,即工作经历意识到某项内容的重要性和对其教育需求和受教育者真正的需求,即客观缺乏的真正的应满足的教育需求,如病人需求)和组织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医院需求和国家的需求等)。表1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基于此,护理部根据其需求或愿望,完善了培训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因需施教,采取将护理人员送出去、专业教师请进来、院内有专业所长的专家教授授课、短期脱产进修学习、参与学习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讨论会、网络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就某一新业务、新技术能够以脱产和学习班的形式系统学习。参加讨论会和专题讲座时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建立联系,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既能在很短的时间更新知识,并且可很快应用于临床。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注重授课技巧的讲授,并进行预讲点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方面,除专题讲座外,以如何撰写护理论文为培训重点,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护理人员,由专家进行个人辅导。护理部对有在职护理研究生培训意愿的人员,为她们提供有关信息和渠道,鼓励她们参与在职非脱产学习及自学,并了解学习情况及进度,鼓励她们战胜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只有因需施教,不拘泥于形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升自身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

3.3培训效果显著,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训效果显著。表2显示,从2008年—2010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护理及交流逐年增加;担任主编及副主编,出版护理专著8部;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较2008年增加4项,参与多项科研任务;教学满意度明显上升。将培训后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安排到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如指导急、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制订,护理会诊,抢救危重病人的护理,护理事故的鉴定,指导护理业务、科研、教学工作等,注重层次结构和梯队建议,优化了专业技术队伍,有助于个人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为创建护理重点专科及护理示范医院打下了良好基础,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新晨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2.3.4“点、线”结合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作文章,也就是选题要小、叙事要深。是指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就其存在原因、解决方法、临床效果等详细分析,使写出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借鉴。同时,论文写作应在“线”上找突破,通过相关的论文“点”形成“线”。它将一个专题的多个方面分类研究、总结,形成高质量、系列化的,进而就可申报和形成科研成果。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论文;护理科研;学科建设;护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4-02

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研究工作基础和积累的有力佐证[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需求的增长,许多复杂的护理难题不断涌现。解决护理难题,必须依靠科学研究[2]。收集我院2000年~2009年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探索护理科研管理方面的成效与不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为统计源,该数据库是我国科技人员查找专业资料最常用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对科技论文进行科学评价依据的主要工具之一。

1.2 方法:在CNKI数据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界面“机构”项中输入“成都铁路中心医院”,选择年份从2000年至2009年,即可检索到我院自2000年至2009年各年度所的情况,检索日期为2010年6月30日。将护理人员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文献题名、文献作者、文献期刊来源等资料(不计增刊、副刊)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3]。

2 结果

我院护理人员320人。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76名,初级职称237名。中专以下学历96名,大专181名。本科43名。10年185篇,平均每年18.5篇。情况及相关因素见表1-3。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3.1.1护理人员数量不稳定。10年间成波浪型趋势。分析原因与晋升和护理部的要求考核有关,2002年有4位护士有资格晋升副主任护师,撰写护理论文占当年总数的45.45%。2009年有9名护士有资格晋升副主任护师,撰写护理论文占占当年总数的35.29%。7名护士晋升主管护师,撰写护理论文占占当年总数的33.33%,形成了两个时段的小高峰。说明我院的护理人员在撰写护理论文方面目的性较强,自觉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虽说我院在撰写论文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倾斜,报销版面费和按发表不同期刊类别给予不同的奖励。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起点较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方法掌握不熟练,写作困难,造成了多数护理人员写论文是为了晋职称,职称晋上后就不再发表文章。

3.1.2 护理人员历年在护理类专业杂志不多。发表在护理医学类期刊的文章占文章总数的10.28%,非护理专业类期刊占的数量达到了89.72%,由于2007年的统计源期刊目录中“护理医学类”的期刊只有10种[4],而其他医学类期刊有上百种。护理专业期刊少,护理队伍人员庞大,投稿人数多,质量要求就高,使护士投稿命中率低。我院的护理专业期刊发表数少,说明我院护士的高质量科研文章较少。而经验型和体会型文章占的比例较大,分析原因与护理人员缺乏科研知识和统计学知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士在临床开展护理科研及其应用科研的能力。故撰写的护理文章质量不高,科研和论著文章少,护理医学类期刊命中率低。

3.1.3 各科室数量、科室人数和作者群不平。手术室23人只有3人有文章发表。急诊科25人只有4人有文章发表,门诊20人只有2人有文章发表,外科和妇产科的作者人数较多。分析原因手术室的人员结构合理,已形成梯队,但护理人员科研意识不够;门诊辅助科室大多数是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护理人员;急诊科的护士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高级护理人员,队伍结构呈两极分化,是造成文章少的原因。外科、妇产科的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配置合理,因此发表的文章和作者群相对较好。但总体来看185篇文章,作者只有83人。目前,医院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一部分护理人员从未写过论文,还有一部分人写过却从未发表过论文,或发表过但文章数量少。据统计,5篇以上的作者不足5人,相对320名护士的队伍来说护理科研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努力解决。

3.1.4 我院护理人员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局限。医院承担护生教学60余年,在带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但是这方面的文章只有3篇,而整体护理的发展、护理程序的全面应用,需要更全面的护理研究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这方面却只有1篇文章。护理人员不善于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护理某一方面的的研究程度,综述文章篇数只有2篇。总的来说我院护理人员的知识涉猎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

3.2 对策:

3.2.1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仅科研管理人员要有管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横向联系各学科、自身组织管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护理管理者的作用[4]。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在护理科研上起好带头作用,自己有了一定的科研知识水平,才能指导护士开展科研,才能管理好护理科研。

3.2.2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开展读书报告会、护理查房、护理教学,组织护理论文交流学术会等形式,调动护士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制定奖励办法,培养科研人才和论文作者群。

3.2.3 实施科研论文目标管理。护理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将科研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根据职称和科研能力,要求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每年至少一篇以上,各科护士长要带好头,完成情况直接与护士长年终考评挂钩,使论文从量变再过度到质变。

3.2.4 进行护理科研专题讲座。护理部应组织全院护士开展专题讲座,请专家专题指导,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科研课题的设计、课题的来源及途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整理、科技论文撰写的结构、方式,以及在护理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撰写论文的质量。

3.2.5 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制定不同专科、不同层次的科研知识培训,同时还要增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重视专业与专业间优势互补,拓宽选题范围。要培养护理人员与时俱进的观念,了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动态,增强情报信息意识,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理论联系实际,对护理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医学情报信息,利用所得情报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基层护士情况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83-84

[2] 曹红梅,陈湘玉,谢玮伟.对我院11年护理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7-9

[3] 杨建南,汪学军等.成都铁路中心医院1989-2006年计量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22-123

[4] 谷润皋,冯宝华等.我院护理科研及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20-21

作者单位:610081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尔菲法;护理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创新是学术论文的本质、灵魂,评判论文的创新性是对研究价值的认可,更是对研究所做社会贡献的认可。现有的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社会科学类论文,而护理论文既包含社会科学类,又涵盖人文科学类,故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护理类论文。本研究拟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制定科学的、全面的护理类论文的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指标体系构建

在前期文献回顾以及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以“学位论文编写原则”[1]等文件为指导,参照“国际护理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2]等,初步拟定护理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

1.2德尔菲专家咨询

1.2.1确定咨询专家初步选取来自北京市、江苏省、山西省等11个省市、14所三级甲等医院、3所高校专门从事护理期刊编委工作的17名护理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护理专家纳入标准:从事护理类期刊审稿、编委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对本研究感兴趣,且愿意参与本研究。1.2.2确定咨询问卷结构咨询问卷由卷首语、咨询表以及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三部分组成。咨询表各指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即非常重要计5分,比较重要计4分,一般重要计3分,不太重要计2分,不重要计1分,同时设置修改栏以供专家提出意见。

1.3实施德尔菲专家咨询

2016年10月—12月完成第1轮专家咨询,2017年1月—2月完成第2轮专家咨询,两轮咨询均采用亲自发放或发送电子邮件进行。

1.4确定权重

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法[3],具体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4个步骤。并运用Satty1-9标度评分法[4],利用专家对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进行两两比较,利用两者高低构造判断矩阵,并且通过概率乘法原理来确定各级指标组合权重。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07和SPSS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咨询专家组成结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系数以及专家权威系数等指标进行专家咨询可靠性检验。

2结果

2.1咨询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2.2可靠性评估

2.2.1专家积极系数采用问卷回收率代表专家积极性,一般认为问卷回收率大于70%为专家积极性好[5-6],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100%,并且两轮专家咨询中有12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咨询专家重视本研究,积极性高。2.2.2专家权威系数(Cr)专家对指标进行判断的系数大于0.7,则可认为专家可信度较高[7]。通过计算得出本研究中专家的判断系数、熟悉程度、Cr均大于0.7,17名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值为0.92,可见17名咨询专家认为本研究筛选的创新性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2.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主要由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表示,指标重要程度赋值越大说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越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赋值越小说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越大[8]。本研究的指标重要程度赋值均>3.5,变异系数均<2.5。2.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一般使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来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W的取值为0~1,一般认为W值越大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好[9]。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有显著性,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取;若P>0.05,则认为专家意见的可信度差,结果不可取[10]。两轮专家咨询指标赋值的W及χ2值见表22.3确定权重经一致性检验,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均<0.1,表示矩阵的不一致性程度均在容许范围内。指标权重具体见表3。

3讨论

3.1构建指标体系的意义学科发展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主要是由科研学术论文呈现的,我国护理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1],如何保证护理论文的质量,坚持正确的论文评价导向,对推进科研水平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中国护理数据库正式上线,数百家机构提交了护理质量数据,基于这种网络平台的群体评价机制,更加应该建立论文创新性评价体系,以克服定性评价的主观性偏差问题,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3.2指标体系特点本研究指标体系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新论点、新论据、新结论,由表3可看出新论点占据最大权重,一篇论文的论点代表着作者的主张,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篇论文所有论证围绕的中心,更是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12]。二级指标中,权重系数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新方法、新对策、新理论。护理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护理人员发明的各种新的临床技术和方法逐渐应用于病人的护理中,为病人解决各种难题,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对于病人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逐步创造了更好的解决对策,更加省时、省力,既能减轻病人痛苦,又能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三级指标权重系数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对本学科已有的评价、护理技术、实验、研究等的方法进行局部修行,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护理研究中和新应用。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家认为护理论文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技术的转化[13],这对临床工作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给护士和病人带来货真价实的利益。

4小结

全面、客观的护理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了解学者的学术成果、学术贡献及其国内外影响力,并帮助科研机构审查学术水平,是对创新知识的有效管理,推进创新知识的传承、利用与发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手段[14]。本研究主要克服了目前同行评议以及科学计量学的两种论文创新性评价方法的弊端,制定护理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减少审稿专家的主观影响性以及专家的认知局限性,保证评价本身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既符合社会科学论文的评价标准(发现新观点、创建新学说、探索新问题等)[15],又结合了护理学特有的学科特点,可用于评价护理论文的创新程度,以促进护理学科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传播。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1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3.5基层医院护理科研与医疗科研有很大差距,从表4可看出,2010年、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科研立项5项(医疗24项,为护理的4.8倍),其中市科技局立项4项,市卫生局立项1项,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立项0项,可见护理科研开展数量少,与医疗科研的开展存在很大差距,这与护士学识、学历、科研能力的不足及对护理科研内涵的认识偏差,上级护理主管部门对护理科研缺乏指导有关,与谭成群等的调查相符[6]。应引起市、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给予及时的指导,加强医护合作,以医带护,全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3.6实施激励机制,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7],要把护理科研作为护理人员晋升的一项硬指标,对于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能撰写优秀论文的护士和已获得立项课题和获得成果者,给予奖励,以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院目前有比较完善的医疗护理科研奖励机制,包括有论文、科研立项结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2012年护理立项2项,结题1项,全院护理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5篇。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医院的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更好地为病人健康服务。护理科研的稳步开展,是保证护理学科前进的基础。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调查只是市属三所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代表性较局限,对护理科研的具体情况还涉及不深,这些都是将来进一步研究时应有所考虑和改进的。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国外文献库PubMed,国内文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并参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自行设计问卷。问卷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内容包括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专业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我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已毕业学生通过邮件问卷调查,同时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硕士生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对一些个案问题,对导师、研究生进行研讨、小组讨论,共组织1次导师讨论、2次研究生讨论,内容主要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等,并及时提炼主题。针对重要问题,对7位专家进行访谈,其中2位为护理教育专家,2位临床护理管理者,3位经验丰富(临床工作>1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者。

2结果

共发出问卷62份;其中研究生52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90.4%);导师11份,回收有效问卷11份。多数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表示现行的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上侧重并无较大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的临床应用型特点,培养临床护理专家、高级实践护士。研究生与导师均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侧重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等。专家提出应在课程上进行分类与细化,如糖尿病专科护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接受一定的管理培训,如人力资源管理等。座谈中导师组提出临床实践除各科轮转外,应注重主要方向科室的实践,并培养临床带教能力。研究生组提出应设置“双导师”或“导师组”制度,除本身导师,应安排临床导师指导实践工作。多数认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与评价应包含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个案护理等)、临床带教能力等。在轮转出科时应加设出科考试,包括个案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案例分析和专科技能操作等。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培养方向

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是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我院设立急危重症护理学、围术期护理、灾害护理、医院护理管理4个方向。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导师(高年资护士)结合培养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即“双导师”制度,这与熊琼等[2]提出的建立临床导师和学校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制”的带教模式内涵相符。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掌握临床护理教学技能,能对下级护士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专科领域的临床工作水平。

3.2课程设置

罗阳等[3]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围绕护理研究、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构建。我院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含专业课、选修课和专科新技术新业务。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高级健康评估、循证护理。专业选修课包括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中第一学期学习公共课及少量选修课,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课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3专业实践

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临床护理实践为主,辅以临床教学实践,入学3个月内与导师共同制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计划。这与陈亚梅等[4]提出的针对每个护理研究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观点相一致。护理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临床轮转的方式为主,包含护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所攻读专科实践12个月,密切相关专科共6个月。

3.4评价体系

包括课程考核、临床实践考核、临床教学能力考核、专业综合能力考核、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课程学分,3年内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部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不少于20次,读书报告不少于6次。要求临床实践时间为:专科和相关科室必须≥18个月(其中所攻读专科不少于12个月,与其密切科室≥2个,每个科室≥3个月),并制定了所攻读专科实践能力标准和多站式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方法。学位论文须与培养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护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组审核同意才能推荐答辩。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作者:王连红 罗倩 单位: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S].2010-03-18.

[2]熊琼,郭巧红,任小红.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4):72-74.

[3]罗阳,张静平,喻坚.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24(8):17-18.

高级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 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 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 )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 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 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 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 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学制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 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 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 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 获得学位条件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 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 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 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 能力。

3.3 规范课程学 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 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 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 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 (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 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 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 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 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 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 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 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4 2 培养临床护理专家问题 国外护理界培养的护理研究生大部分为专业型人员,而中国现在培养的护理研究生基本为科研型人员,其临床能力相对薄弱,从而造成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矛盾,造成培养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建议开拓渠道,与国外成熟单位合作,研究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培养过程、考核方法等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开展临床型护理硕士的培养工作,以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

上一篇:中华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西医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