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3 18:20:12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范文第1篇

为了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既懂设计又懂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北京服装学院从1995年起每年从服装工程专业的理工类新生中,选取一部分学生接受四年艺术设计教育。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加人WTO,对大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要培养合格的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其外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项目研究中,我们注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专业外语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大学英语教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大讲特讲语法,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而学生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被动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艺工结合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形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学习特点,首先尝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精读课具体做法是:课前老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找出重点、难点;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大意,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话题,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辩论,要求人人发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小组讨论式学习的好处是学生敢于开口、运用语言的机会多;另外也锻炼了学生胆量,增加了勇气,提高了自信心。这时,教师主要是在小组间走动,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将讨论进行下去。课后教师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在听力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在语言实验室只放录音的做法,将听和说结合起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积极发言,有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O2级新生中开展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多媒体课程改革小组的教师根据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特点,在原有光盘的基础上,制作了一套适合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设计以互动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加入了音频、视频、互动练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感官的刺激改善了目前的英语课堂氛围。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语言环境真实,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开展教改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授学习策略,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学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联系起来,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积极性高、收敬大。例如,针对学生缺乏科学计划学习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周学习计划,让学生比较详细地列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这样既能做到学有目标、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调整、改进。这种策略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反映的词汇量小影响其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老师给学生讲授科学的词汇记忆方式,如分类记忆法,根据构词法记忆,根据同义词、反义词对比记忆,根据读音规则记忆以及联想记忆法,周期循环记忆法等,指导学生克服原先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方法,快速扩大其词汇量。

二、组织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我们知道,要学好一门语言是不容易的,那么要学好外语就更难了。

一是课堂学习时间少,二是缺乏语言环境,难得机会实践所学内容。因此,要想搞好艺工结合学生的外语教学,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也可以说是课内时间不足课外时问补的办法。根据我们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总结出以下可以借鉴的几点:1.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想解决的语言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形式活动。如我们将学生分为语法学习小组、阅读小组以及口语、听力练习小组及英语双周报编写小组等。2.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3.加强活动管理,与学生签定协议书,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坚持下来,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记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有语法活动学习小组和英语双周报编写小组。语法活动小组的开展是根据学生迫切想提高其语法能力的要求而进行的。该活动是根据学生自愿组合将其分成几组,每组4~5人,每小组推荐一人负责。教师制定和实施了以下指导策略:1.加强课外语法练习。教师每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语法练习题5O道(单项选择题),让学生按时完成。2.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习题完成状况,找出出错的原因。然后由教师进行集中分析和讲评。3.个人自习和集中讨论相结合。

每周先让学生针对所学教材中的泛读课文,做读书笔记,摘出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小组集中活动,大家一起复习这些语法现象有关的内容,补充读书笔记。4.建立学生周记制度。要求各小组长写周记,记录本周小组活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体会。教师每周召集小组长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给予指点。通过20周小组活动的学习,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改进学习方法,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水平,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英语成绩。

我们在2002级701~704班学生中第二、三学期进行了英语双周报编写活动。任课教师在每班随意抽取6名左右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两周编写一期英文报纸。活动形式主要是学生将所写的文章用电子邮件发给教师,教师给出建议后,学生反复修改。

然后由一位负责编辑的学生组织稿件,以报纸的形式出版。同时我们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编写的报纸,指出其优缺点,这样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英语双周编写活动锻炼了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并应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文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进行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在不增加课内学时数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和运用技能,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自觉性是两个关键因素。

三、开设专业英语课,保证学生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拓展,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开设的。我院从学生大三开始,在各系和各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使学生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我们在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采用《服装英语》为教材,突出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英语教学区别于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和专业背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专业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在注意抓好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要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更好地在专业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二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词汇上狠下功夫。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大量的专业英语术语,而且许多看似熟悉和简单的基础英语词汇,在专业英语中就可能有特定的专业合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掌握过去没有学过的专业英语术语,从外延上扩大词汇量;又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同一词汇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以及用法,从内涵上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温故而知新。

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翻译和听说能力。专业英语区别于基础英语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更加侧重于英语在每一个专业中的实际运用。这种运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需要有较强的翻译能力。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注意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除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大胆进行口头翻译外,还在课后布置笔译作业,教师进行认真批阅和集中讲评。第二,对听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不同于基础英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特点,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由于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与学生所学专业贴得较近,也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听说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教师课堂提问、讲解和批阅课后的笔译作业外,还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机会,调动学生围绕本专业的某一话题,用英语互说互听,培养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学习专业英语的浓厚氛围。

四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和利用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查阅和利用专业英语文献资料,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习和掌握专业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在艺工结合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服装方面的小专题,鼓励他们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并努力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

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

根据我院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的特点,外语系教师在抓好英语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申请研究课题,开展与英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活动,用科研来促进教学。

近三年来,我们申请到了北京市教委课题“艺术、体育院校外语教学改革探索”的子课题“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探研”和北京服装学院教改项目“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上述项目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撰写和发表相关论文8篇。仅在2003年l1月的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第10届年会论文报告会上,就有三篇论文被选中在会上宣读,这三篇论文已被收人大会论文集。通过科研和教学的互相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提高,这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服装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改革创新;现代服装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技工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

1 我国服装行业与技工学校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技工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

3、教学理念滞后。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几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3 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和企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参加实训的有利条件,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技工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5、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于是相应产生了分工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与形式能进一步多样化,大大提高就业率。

先进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盲目、低效的教学模式甚至僵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教学改革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柴伟民.谈服装一体化教学[M].中国教育报,2007,1.

[2] 齐志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2010(2).

服装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装 校企 合作

一、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可以起到互补的优势,而且还能够起到共同培养社会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作用,是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一种非常好的模式之一。我校服装专业是在扬州整个服装企业需求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针对这样一个大环境,我们认为专业的建设必须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对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对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与企业建立信息反馈通道,对专业进行定期考评及完善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这一方面,课题组给了企业有非常大的发言权。我们服装专业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详实的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研,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明确我们究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从这阶段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制定课程教学标准

在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方面,我们让企业专家把脉,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课题组两位企业人员为学校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给了关键的意见,在教学目标上,我们要入企业,准确定位课程涉及到的具体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了解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在教学内容上,认真分析并总结理论、实践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等问题,同时引进服装企业新工艺,新思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改变过去理论知识和技能分别独立考核、一次性期末考核的老旧模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考核双结合的方式。尝试将考核的主体变为包括专任教师、企业专家、项目小组等多元评价主体。在这方面,我想到前阶段看到浙江金融学院孔德兰教授提到,他们组织老师到行业、企事业单位调研;每年暑假或寒假,分发表格,20题左右,让学生带回家找单位填,然后他们提练岗位的核心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做法,给我们开阔了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我们也将会为之而努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课题组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对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推进学生就业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学校积极转变实训基地建设观念,一方面狠抓强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了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大量设备,另一方面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将学生送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去,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顶岗作业,校企深度交融,实现了有效地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目的。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即使是一些非常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做到将每个专业都办一个工厂用于学生日常的实训场所。因而,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以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用于更加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人力资源是职业教育十分宝贵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同时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或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发挥其技能专长,这将是学校“双师队伍”的最好补充和不可多得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支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积极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必须要尽最大所能的利用实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在此同时,鼓励专业教师为基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强化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生产,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等等。面对现如今职业院校 “教学名师,实践能师,育人高师”的理念,我想其中教学名师,实践能师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

总之,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是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双赢合作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举措。不仅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就业渠道,也为企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我们坚信,在我们的通力合作下,校企事业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戴教林等.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9. yUEvivi服装知识库-vivi服装学习

[2]周萍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范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

[3]王明伦.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6)

[4]做实顶岗实习思政工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国广州网, 蔡勤生2009。5

[5]马赛.工业设计与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6]毛春义.服装展示.湖北美术出版社.

[7]赖涛.服装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服装专业范文第4篇

一、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一般认为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环境、内容、过程),仿真于服装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融教于产、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应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安排,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统一。

二、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现状分析

目前,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一些学校已经行动起来,尝试进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统一,合作过程缺乏细节上的落实、管控,产教结合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为各自独立实体,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差异明显。尽管双方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都想各取所需,在涉及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又表现得消极应付,不愿付出。这种松散式的结合方式,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填充,致使合作上“同床异梦”,产教“结而不合”,不利于产教结合全方位推进。

(2)在服装专业产教结合过程中,缺少政府的参与,未能建立起“产教清晰、权责明确、互惠互利、管理科学”的制度保障机制,制约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牵手各方,强化、细化制度建设,这是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有序推进的制度保障。

(3)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学生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矛盾。首先,生产订单具有时效性,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实践教学,必然影响其生产任务的完成。其次,学生作为生手,尚不熟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使企业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这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自然不愿深入参与到产教结合中去。

凡此种种,都使产教结合模式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始终未能深入展开。

三、寻找产教结合契合点

目前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一般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办工厂模式、企业办校模式等。任何模式对于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来说都有其局限性。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互惠互利,制度保障。

(1)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由当地政府牵头,校企参与,共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决策指导机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结成产教联合体。成立企业参与下的服装教务部门,共同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大纲,以企业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形成教学共同体。

(2)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服装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在生产中学习、提高。企业不同部门骨干定期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来,互融互合,相互作用,统筹运作。

(3)实践教学。双方商讨在互利原则下共建实训基地,基地可在学校,也可在企业厂区,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产教结合,分组教学,开展实训。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基地可以在不影响实践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学校人力资源为企业做些必要的付出,也可作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的场所。

(4)二位一体,共同建立学生考评机制。校企两位一体,形成对学生考评机制的整体合力。共同制定考评细则,明确考评任务,学校要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考核,企业要侧重于学生的岗位技能考评,通过考评,正确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德才表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回报,学校参与社会短期培训,为合作企业培训一线基础性工人。企业可优先录用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应肯定企业为服装产业人才培养所作出的贡献,应给予相应的的补偿,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多的参与意识。

服装专业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加入后中国服装业面临新的挑战服装产业结构对服装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服装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局囿缩短学校教育与学生社会就业之间的距离

中困加入WTo以后,服装}_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级服装专业人才从近儿年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产卜的就业状况来石,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已小能完个适应中困服装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要,跟小上高速发展的服装}_业的步伐。有相当部分的学产卜毕业后小能很快投入到木专业的}_作中去,最卞要原囚是学产卜的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践经验为了适应}_作要求,学产卜还要再学习,或者进行电脑培训(卞要是服装软件的培训如C,八D.YDS等)、外语培训、服装打版、推版、缝制}一艺等技能的培训小仅要耗费时间、精力和费用,同时也囚此而失去了竟争的自信和机会。如何才能缩短服装教学与学产卜就业之间的距离?这是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服装产业结构对服装人才素质的要求

高速发展的服装工业小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史需要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兼各的高素质人刁-

1.思想道德素质:具各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

2、文化素质:文史哲、艺术、英语、计算机与网络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3、业务素质:具各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小仅能进行创意性时装设i卜同时还能适应工业化成衣产卜产的要求能熟练运用计算机C八D辅助设i}和辅助纸样设i}系统UhPDS(PatternDe-signSystem简称),能独立完成设计—打版—制作等一系列工作。

4、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指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良好的心态和与人交往的应变力。

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构想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囚此洲泛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应针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加以设置,着重培养学i}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学产}一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能达到自行选料、款式设计、打版放码及}_艺制作等专业水平。能胜任服装设计、服装答理、打版技术等高级职位。所以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在原有的基础上应有很大突破,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

1、公共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上应有突破

公共课即文化课。应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哲学原理、毛泽为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五门课程概称为政治思想教育课,课时在原来的基础还要缩短一此,而英语、语文、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时量要加大。同时还应增设市场营销与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专业课程在学时分配比例上应有突破

我校原有的专业课程为838学时,加上专业基础课程348学,总共时还小足总课时的60。而专业课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核心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就直接体现了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囚此应加大专业课学时比例,尤其是实践课教学。如c八n服装设计和c八n结构设钊课三年内合计才96学时,离“用鼠标推动服装科技”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利用服装C,八D代替人}-操作的企业日益普及,所以C八D课程应增加到212学时,甚至还要多。服饰图案和服装配色、服装设计三门专业课可以合称为服装设计,避免了设置的重复性,也加大了设计课程的学时,有利于专业发展。

3,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时段安排上应有突破

专业课程一般都安排在一、三年级,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这样产卜硬地将它们分开,势必造成教学环节的脱节和教与学的枯燥。可以将专业课贯穿整个三年的教学,以提高学产卜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将原来的实习时间(第六学期)提前至第五学期。理由有:<1)使学‘}一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参与实践;<2)学产卜通过实习,找到了自已的差距,以便能有时间带着问题再学习;<3)改变以往“放羊”的局面,学产卜能有时间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4)为拓宽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_个白分白

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这是教育教学的水恒卞题。北大副校民王义道教授说:“做教师总要讲究一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尽答它是从属的。有了基础和根木,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囚此教师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人才培养的有力措施。而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小能闭门造车,也小能一切照川,而要根据社会和实I}iJ、的需要,在教学中去探索、去创新、去总结。

1,课堂信息交流量实现白分白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储各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在竟争中能否取胜的根木保障。囚此让个体学产卜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信息交流量白分白的有效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是实现信息交流量白分白的有效途径。“走出去”—学产卜将自已设计的作品拿到服装企业去,让该企业的老板或设计师来评判,或制作出成品让市场来检验。这样让学产卜零距离与企业接触,一方面使学产卜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_另一方面提高了学产卜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产卜熟悉了企业服装产卜,扭运作的模式,为实习作了一个好的铺垫。“请进来”一一请企业老板、设计师(甚至是有实践经验的往届同学)到课堂来,介绍服装市场行情、市场营销实际操作的技巧、答理和品牌推j’一策划、指出学产卜日前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与企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做人等等。

2,课堂知识掌握率实现百分百

课堂教学以往都是采用“讲授练习—讲授”的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产卜“闭门造车”,学产卜设钊出的服装作品只讲究创意性而缺乏服装性,简言之就是“只好看,小好穿”(小实用)。让学产卜自已提出问题参与教学是实现课堂知识掌握率白分白的有效方法。爱囚斯坦说:学产卜自已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囚此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提问—角i问—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卞能力、避免“一言堂”。中科院院十述增元教授在7。年代末8。年代初就提出了“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提问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服装教学中应该多让学产卜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到以教师为卞导、学产卜为卞体、训练为卞线,努力实现课堂知识掌握率的最高值。

服装专业范文第6篇

一、服装cAD的现状及其特点

服装CAD又名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是一项综合性的,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网络通讯等计算机及其他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用于产品技术开发的工程设计。服装CAD的工作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人机交互手段,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目前服装CAD系统专用软件包含有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放码、排料、工艺设计等。硬件配置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工作站或微机;二是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或光笔、数字化仪、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摄象机等;三是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或热敏打印机,平板式或滚筒式绘图仪,大型裁床系统等。专用软件与硬件相配又构成独立的系统。

服装CAD系统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习惯上将服装CAD系统分为服装工艺CAD和服装设计CAD两部分。中国自1993年开始引入服装CAD系统,当时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研究所进行,大多数研究成果体现在学术上、论文上。90年代后期在“产学研”的推动下,我国服装CAD系统较快地进入CAD产品商品化、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现已在多所服装高等院校对服装CAD课程展开研究与实践。

由于服装CAD技术把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和设计者的逻辑思维及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许多服装企业在采用了服装CAD系统后,改变了设计环境,对客户的要求或市场变化能够作出快速的反映,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服装CAD逐渐的被企业所接受和推广。其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服装设计质量。计算机内可贮存大量款式、花型图案、面料组织、花纹图案的设计、款式和色彩的组合,其修改调用快,彩色画面的输入输出方便,大大丰富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质量比传统方式大大提高。其高超的设计绘制服装式样的能力,使设计师能采用一些过去不愿意采用的较为复杂而精确的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计质量。

2,缩短服装的设计周期。传统的服装行业从服装设计到批量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和经验的基础上,比如用传统方式设计一个款式要几小时甚至几天,而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只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可缩短二至五倍。计算机的快速反映能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缩短服装设计周期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减少库存。由于大量款式和衣片图形可存贮在计算机内或软盘上,因此可减少甚至取消大量的效果图、衣片纸样的存放,取代纸样库房。估算成本快而准,可进行估料、购料、做生产计划,减少库存成本和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给设计者带来更大的设计空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增加工作弹性及人均生产力。

5,节省占地面积。由于采用电脑打板、放码、排料以及生产线吊挂系统,可节省大量的空间。

6,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使用服装CAD系统,体现企业重视高科技的应用,提高企业声望,给企业注入更大的技术含量。

二、服装CAD的教学优势

服装CAD系统是成衣生产中诸多设计所使用的工具,是辅助企业提高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工具,是企业技术含量的体现。服装专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于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运用服装CAD教学其优势总结如下:

1,服装CAD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服装设计首先是为了满足“穿着”这一基本的功能属性,所以在服装艺术中创意是有限度的,即使是极具创意的服装,它依然要以人体为依据。服装CAD可以帮助我们高效、精确,快捷地完成从设计到成品这一过程。服装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服装CAD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最佳领域。

2,通过服装CAD的教学实验运用与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由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的模式,直观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自我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以较强的实力参与市场的竞争。

3,由于服装CAD诸多的优越性以及在市场的大力推广,服装CAD在企业的使用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服装行业对既懂得传统样板工艺,又掌握服装CAD技术的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这就形成了服装CAD专业人才更大的缺口,院校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供需关系。

4,开展服装CAD的教学给服装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专业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加强了院校教职工对服装CAD的科研进程,从而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反过来就有实力支持新技术,加速服装专业教育的进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和生机。使“产学研”的生物链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服装CAD教育的前景展望

服装CAD适应于当前快节奏市场及现代企业多款式少批量的生产模式,很多没有应用服装CAD的企业已强烈地意识到引进服装CAD软件的必要性。可见服装CAD的推广和发展的速度之快。在我国二维服装CAD技术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随着计算机领域多媒体、动画、虚拟环境、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沿着从二维到三维、静态到动态、近地到远程、简单工具到启发学习、智能、开放,标准和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其前景是令人振奋的。

服装院校承担着后继人才的市场供给培养和服装CAD开发所需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着CAD产品前瞻性开发的重任。在人才的基础培养中,要改革现有的软件熟练式教育,注重与专业一体的应用型培养,奠定人才深度应用的基础。同时对服装经验性的设计内容,多学科联合进行服装CAD需求的基础研究与实施,不断提高其智能化和自动化应用水平,注视国际学术新动向,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应用中挖掘新的发展方向。

服装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服装美学 “教与学” 教学方式分析 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2]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8.

服装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艺术教育;视角

人们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催生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服装表演专业应运而生。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院校,乃至一些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农学类院校也开设了服装表演的相关课程。这就足以说明这一课程本身在近些年来的热门程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服装表演专业与艺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

一、服装表演专业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

之所以要用艺术教育的视角分析当前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艺术教育与传统服装表演之间,存在以下两种关系:其一,二者存在共通性。所谓共通,即二者之间有许多因素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所谓艺术教育,其本身并不是针对美术专家而言的,而是针对普通群众的一种艺术修养施加,其利用美,对人们进行情操的陶冶,从而使得人具有基础的审美能力。而服装表演专业从开设的第一天开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服装表演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好的自身条件,甚至从审美眼光方面也要与常人有所差异。无论是身体身材、五官比例,还是服装造型、妆容仪表,无不体现出服装表演专业对学生的极高要求。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服装表演专业是基于艺术视角而言的,其也是艺术的体现与升华。其二,服装表演是对艺术教育的升华与丰富。在服装表演的过程当中,学生既是美的创造者,又是美的传递者。比如某国际大赛的形象大使,或者某模特大赛的冠军小姐等,其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美的感悟展现给更多的人。因此,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包括艺术史论,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或者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等。只有真正成为懂艺术的人,才能将艺术通过服装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将艺术教育视角融入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策略

1、将中西方的教育思想进行融合

将艺术教育视角引入到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当中,首先就需要将中西方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进行必要的融合。作为高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开设这一专业的目的与目标。许多学生片面认为,这一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而成绩不好往往是艺术类专业的热门人选。所以这就会导致高校招收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各方面整体素养不高,缺乏对该专业的准确定位。所以将中西方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利用美国DBAE艺术教育概念,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培训,然后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服装表演鉴赏类课程让学生进行必修。还可以将服装史、服装美学这类课程引入,让更多西方著名的艺术设计师理念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服装表演专业当中。

2、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注重课堂观念的认知

西方有一名重要的教育学家,名为约翰.亨利.纽曼。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过分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学习,将歪曲对于现实的理解”。其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对专业学习抱有侥幸心理,相反其要求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洞察能力。通过实验与体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感悟。这样的理念融入到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中,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验培养,比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制作成古代雍容华贵的礼服,也可以制作成现代性感优美的晚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操作技能,进而更好的将专业领域置于整体的学习氛围之中。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将自身所学过的知识触类旁通的应用到其他的相关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3、将艺术教育理念融入之后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

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开展的服装表演专业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有服装表演史、表演心理学、社交礼仪、模特表演学、服装设计制作等基础性专业课程。而将艺术教育视角融入之后,可以对原有的课程保持不变,并且在其基础之上加入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与能力。比如可以增加中西方服装评论、西方艺术发展史、平面服装鉴赏等。很明显这类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在学科的宽广度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与拓宽,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水平、鉴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4、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实现必要的改进。服装表演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本身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如果长期得不到外出实习的机会,学生的专业能力很显然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方法改进的时候,可以针对某一些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课,或者在服装表演课程过半之后,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然后在期末阶段分组设计出自己想要设计的服装类型,展示的同时进行表演。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服装表演大赛,让学生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参加比赛,用这种学生亲自参与,教师亲自指导,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而确保艺术教育理念融入之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较从前而言有所提升。

三、结语

众多高校都开始陆续开展服装表演专业,一方面其本身在近些年来处于热门的状态,另一方面各高校也都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渴求。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秉承艺术教育理念的原则,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同时,也真正将服装表演和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具有丰富内涵的表演与展示。

作者:陈玲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平平,郝丽.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视角[J].艺术教育,2015,01:164-166.

[2]花春.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音乐教育的特征和意义[J].艺术探索,2010,04:112+114+144.

服装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艺术生对口生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岗位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它更多强调了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综观20余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宜的地方。

首先,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在宏观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较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课程设置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源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单元模式设置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计划中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实习及实际训练操作占总学时的60%—70%,并坚持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岗位知识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按学分制的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在统一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单元基础课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专业岗位的不同方向。专业岗位方向的设置分为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方向。这样既可充分地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潜力,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中对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的设置

1.基础能力课程

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入校第一年,首先,重点加强文化基础及相关服装绘画基础教学。例如,大学语文、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素描、色彩及构成等课程。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在教学上实行与艺术生先不同而后同的分级教学。对口生在职高的三年中,进行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基础、服装缝制工艺等部分初级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对服装缝制工艺课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而素描、色彩、构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加强他们基础文化课教学和艺术基础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2.基础专业能力课程

艺术生的第一学年、对口生的第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针对基础专业课进行重点设置。如:设置了素描写生、色彩写生、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史论、服装机械原理、服装厂设计的课程,使学生从服装文化、服装市场、服装生产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专业岗位方向的划分与深入学习,提供了专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对口生相对艺术生又增设了专业素描、艺术概论两门课程,艺术生增设了服装技能训练课程。

3.专业岗位技能课程

艺术生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也是对口生的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的上学期,针对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岗位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课题组来设置课程。设置了男装款式设计、专题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衬衫茄克衫的缝制工艺、西装旗袍的缝制工艺、服装CAD、服装电脑设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服装设计与产品企划方向增开了影视鉴赏、服装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和视觉传达等课程。

4.专业岗位实践课程

艺术生第四学年上学期,对口生的第五学年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课堂中。在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中,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基本为7∶3。艺术生第四学年、对口生第五学年的下学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在专业岗位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5.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市场需求来确立。学生按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课题项目。课题项目的内容形式,可根据企业品牌的专营方向、定位及要求提品设计企划、款式开发、结构板型,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来设计成品,或向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调研报告。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真正使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市场的检验。有效地锻炼、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完成专业课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集中制定教学考试标准,集体评定等次。

参考文献:

[1]章建春.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33.

[2]沈美媛,侯凤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上海群益职校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3(12):25.

[3]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1):62.

[4]肖颂阳.论实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3):17.

服装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造成中职生源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中职学生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普遍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感,有些甚至抵触老师、抵触学习。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经验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服装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社会,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面对国外大量优秀的服装产品,很多服装企业非常需要一批在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广大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出更加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下面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中职服装教学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单调地进行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而且目前服装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应该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管理以及服装营销等多个学科的能力,但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多采取单纯的课程性教学,偏重单一的理论知识。这样由于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忽视了服装专业的具体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一旦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起来,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服装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企业需求,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中职服装教学存在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缺乏针对性。现在的服装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每个岗位都有独立的工种,这就要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能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第三,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性。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缺少对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具体研究,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使得整体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实际状况严重脱节。比如说在工艺的教学中,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或者是自动化的熟练操作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生产出一件件看似优良的复制品,这样就使得教学完全缺乏创新性,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思考

第一,要改善服装专业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课型和教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教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服装的审美观,从而方便对教 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还有学生自己尝试上台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服装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所学服装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服装专业教学更有生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样的,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被小视,因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能使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且教学方法很费时,效果也不好。如果把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实践、学习,给他们订立不同的目标,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采用阶梯式教学,完成一定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后,再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容易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四,加强校企联合,注重实践教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必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进行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则可以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分享经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更好的就业,所以教学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落实到课改上,企业的项目任务可以放到学校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完成后由企业来进行评判审核,同时要提供机会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接触和学习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培养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

第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迎合时代对潮流服装需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迅速提升,因此在中职服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一成不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让学生多了解现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思想,勇敢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开拓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迎合大众审美观的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去研究学生和教材,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进,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合理给他们安排课后作业,督促他们自己动手去完成,把他们培养成更优秀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

上一篇:专业教学范文 下一篇:服装专业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