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有财产范文

时间:2023-02-22 10:49:16

夫妻共有财产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夫妻;家庭;财产;区分

在离婚诉讼案件中,当事人一般主张的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事人除了夫妻共同财产,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家庭共有财产。在分割财产时一般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很少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权问题,而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根本不予考虑。这样,就在判决中无形的剥夺了子女的合法财产所有物权。因此,我们要明确夫妻财产共有和家庭财产共有的关系,切实保障个人的合法财产权。

一、夫妻共有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无相反约定,为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这就是说,男女双方通过合法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时起,至一方死亡或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为止的这一时期内,双方或者一方的劳动所得、受赠或者继承的财产,以及以其他合法方式所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有财产。在现实社会中,尽管有的家庭只在丈夫有工资收入,妻子只是料理家务,没有工作,或者妻子的工资比丈夫的低,都不影响妻子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平等权利。

夫妻共有财产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即不划分哪些是丈夫的财产份额,哪些是妻子的财产份额,双方对共同财产都有平等的管理、使用和处分权。只有在夫妻关系消灭时才能具体分割。

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具有以下特征:

1.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自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3.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为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当然,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这里讲的“所得”,是指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

4.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特别是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

5.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6.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遗产,按照继承法处理。

二、家庭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具备以下特征:

家庭共有财产必须以家庭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离开这一基础,家庭共有财产将无从谈起。

家庭共有财产必须是家庭成员共同创造、共同取得的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购置和积累起来的财产。

3.家庭成员各自所得财产在有约定的情况下方为家庭共有财产;不少人认为,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共同或各自所得的财产都属于家庭共有财产,这一观点是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类推而来,是有误的。认定某项财产是否属于家庭共有财产,着眼点在于是否存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共同所得的事实,因此家庭成员的个人所得非依约定不成其为共有。

4.家庭共有财产的权利主体可以是全体家庭成员,也可以是部分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应依财产的来源而定。将家庭共有财产仅定位于“全体”家庭成员共有是不准确的。

5.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无份额之分。只有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终止以后,才能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

6.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家庭成员之间另有约定外,对于家庭共有财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应由家庭成员协商一致进行。

三、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分

1.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发生财产纠纷。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对财产的分割问题上,就需要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从家庭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然后才能进行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而如何如何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同属于家庭财产,前者是以婚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所取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除非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之外。当然,这一财产形式,在我国,仅仅存在于男女夫妻之间。而后者是以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共有财产。具体来说,一个家庭是否存在家庭共有财产,取决于二个条件:一是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共同生活的关系;二是,家庭成员有无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可以进行约定,只不过,两者的约定形式有所不同。家庭共有财产的约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由默示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在我国农村,许多家庭中父母、子女、媳妇、女婿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同吃同住,劳动所得和生活支出由家庭统一支配,这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可以看成是被告家庭共有财产制的默示,而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在离婚之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在家庭析产时分割家庭共有财产,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交织在一起,以令财产的分割较为混乱和棘手。对此,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案件当中做出对争议财产性质的界定,只有将这部分财产的性质界定清楚,才能公平地分割财产。

2.子女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很少考虑子女财产所有权问题,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所有权。在离婚案件处理中,法院仅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对子女的财产没有过分割。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者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如郭明瑞的《民法学》教材就明确指出: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由家庭成员间的抚养义务和监护人的职责来解决。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妥当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民法的首要基本原则就是平等原则,每个人都生而平等,当然平等享有财产权,不能因为他是某人的子女或者未成年而剥夺其民事权利。

第二,每个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完全平等,财产权利方面一样平等。不能因为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人为地剥夺其权利能力,不应当也没有人能有这个权利。

第三,从财产来源看,家庭成年子女可能创造价值,应当成为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人。未成年子女同样可以创造价值,如演出、比赛获得报酬;或者获得价值,如接受赠与或继承而得到财产,为家庭增加财产价值。未成年子女同样可以符合家庭共有财产创造者的的条件,那么为什么就剥夺他们家庭共有财产所有者的资格呢?这显然是不适当的,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因此,我们要确定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共有财产所有权,在离婚案件分割财产时考虑给子女分割其应当拥有的财产。如果是未成年子女,那么其财产份额由其监护人代为监管就可以了。

我国《民法通则》内容较少,很多方面有待于细化和加强可操作性。《物权法》、《合同法》的实施使我国民法规范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中国民法要在体系上实现统一、完整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法理论体系,保证民法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反映中国民法典的成文法特点;在内容上要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民法理论观点,进行精密、细致的研究,建设科学的、系统的人身权法学、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继承法学、亲属法学、侵权行为法学等,全面展现民法理论内涵。本文作者所阐述的亲属法的一点内容,希望在将来的立法能够完善。

参考文献:

[1]快问[EB/OL]. .

[2]李开国.民法原理与实务[M].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农村离婚案件中,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法律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困难重重。从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特点出发,剖析农村妇女在离婚时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分割中面临的困境。针对现行法律存在的不足,在对我国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见解,希望能起到促进法律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离婚;农村妇女;共有财产分割;妇女财产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离婚诉讼的绝对数已经达到150.35万件。婚姻家庭关系不稳定已然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农村地区的离婚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我国以农业为本,农村人口众多。妇女权益保护的重心应当落在广大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上。与城市离婚妇女相比,广大农村妇女的财产权益在离婚时更容易受到侵害。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仍旧保留这带有封建色彩的旧俗和思想,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主外女主内”等等,这些都为农村离婚案件中如何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带来诸多问题。最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只着重解决关于城市离婚案件中分割房产等价值高昂不动产的问题。但在农村,土地才是夫妻离婚时分割争议的焦点问题。而且农村夫妻的共有财产带有浓重的男性色彩,妇女的财产权益属于从属地位。本文从农村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特点的和农村离婚妇女财产利益保护两个角度出发,根据中国现行法和法理,并参考和借鉴了外国婚姻法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规定,结合中国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对中国农村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进行了研究,为夫和妻之间复杂的财产关系提出一些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界定

(一) 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概念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离婚后对夫妻财产上的效力主要表现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处理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是以夫妻关系的建立为基础,当夫妻双方离婚时,共同共有的基础消失,双方应当对财产予以分割。《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有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离婚后,需要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当事人可以自行协议约定,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由法院判决分割。

(二)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范围

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范围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所得,依法由夫妻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有财产以及依约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由双方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财产,即夫妻共有财产。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共有财产包括以下内容:(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受赠的遗产,但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5)其他应当归为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1]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夫妻共有财产种类会不断扩充。在立法时存有一定兜底条款,可以规避对夫妻共有财产规定不全面而导致判决困难的情况。这使法官在裁判时可以自由裁量。

(三)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方法

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一般方法有:一是直接分割,为了保护财物的使用价值,在各自财物价值均等的情况下应采用直接分割。二是价金分割,将财物拍卖或变卖,对所卖得的价款进行平分。这通常是针对不可分割的财物或双方均想要(或不想要)的情况。三是价格补偿。对不可分财物还可以进行估价,由获得该财物一方补偿该财产一般的价格给另一方。[2]

当然离婚并不意味着夫妻共有财产的全部分割。虽然夫妻关系终止,共同共有关系的基础消失,但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对于某些不宜分割的财产,仍可约定由双方共同共有,分割财产使用权。例如,夫妻双方离婚期间其房产还未达到上市交易条件,双方可以分割房产使用权,共同享有房产所有权。等房产达到交易条件时在上市交易进行分割。

二、法律对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规定

近几年,农村离婚诉讼案件数量占农村民事诉讼案件总数的比例持续上升。从某地基层法院收集到的数据来看,从20__年到20__年来农村离婚案件占了该法院审理案件总量由28.1%上升至49.5%。因此为了更好保护农村离婚妇女权益,我国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希望从根本上保护妇女权益。

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财产权利。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犯妇女合法权益。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等应当受到保障。”第五十条规定了责任追究:“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要追究责任。”

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婚姻法》(20__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__年)、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20__年),根据情势发展变化,对婚姻法部分规定得比较笼统的问题,进行了修改补充。

然而《婚姻法》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老问题,例如法条调整范围过于狭窄,规定的内容过于简单,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旧没有涉及存在立法空白等等。这些问题带来了不少无法可依的难题。其中在关于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问题上存在很多忙点。这就导致了农村离婚妇女在夫妻共有财产分割时,往往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或规定过于笼统,农村妇女的财产权益没有达到预计的保护效果。[3]

三、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现状

农村离婚案件存在特殊性的根本原因是广大农村地区目前普遍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往往会涉及到家庭以及集体生产利益。农村离婚妇女在财产分割时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是由历史、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综合导致的。农村的传统家庭模式导致女性在共有财产权上处于弱势地位。在离婚时,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财产补偿权等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本文仅就农村妇女的这几项财产权利以及法律对农村离婚妇女财产权保护的现状作一分析: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全体家庭成员均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但是,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依旧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妇女享有的权益与男子享有的权益就产生了差异,特别是在妇女嫁出、婚入、离异的情况下。在农村妇女离婚案件中,女方即使提出分割土

地经营承包权的诉讼请求,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根本得不到保障。

1、 农村妇女很难享有土地承包权属

土地承包关系的相对人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农村承包土地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产承包经营的。不是以个人为单位。土地在分配时不会指明这块土地是谁的,只明确每户家庭有多少土地。[4]土地承包关系的确定往往是由家庭的男性户主代表家庭签订承包合同。因此农村妇女并不是承包合同的合同相对人。土地承包权对农村妇女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即使在结婚后,农村妇女也仅仅是在男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劳作。当妇女提出离婚时要求土地补偿费或继续承包土地必须先行明确其权属。但是在受理离婚案件的法院是无法对此类使用权归属问题作出法律裁判的。

2、 土地政策的僵化

我国对耕地的承包期由最初的15年到现在的30年。农村地方政府僵化执行土地承包政策。导致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受侵犯。有些农村约定,农村妇女结婚嫁到别的地方后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应收回,对本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和土地补偿费不予补偿等等。这些农村内部的约定俗成不仅与国家政策相违背,而且还大大侵犯了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5]在农村是以土地为基本且唯一的生活保障,农村采取这样的规定大大侵犯了农村离婚妇女的财产权益。

3、封建观念影响

我国曾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家庭父权制度,使得男性家长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家庭是以父系血脉进行传承,女方出嫁后就落户在男方,成为男方的家庭成。这是导致农村离婚妇女不能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历史原因。农村的家庭关系与城市家庭关系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有浓重的男性色彩。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代农村仍然采取这种家庭结合方式。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农村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她们是从属于男方的。妇女对家庭财产没有或者很少有发言权。观念上就对妇女的财产没有认同。农村的夫妻共有财产是以男性为主导,男性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6]而且我国《婚姻法》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作为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没有明确规定。农村约定俗成的做法使得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使得农村结婚多年的妇女在离婚后无田可耕丧失生活来源。

(二)宅基地使用权

所谓宅基地使用权,即公民对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划给其建造房屋的国有土地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在未建房前的权属表现形式就是宅基地使用证。受传统影响,在农村宅基地使用证上的名字往往都是家庭中的男性家长。女性很少享有在宅基地使用证上出现的权利。宅基地使用证的使用人通常都享有房屋的所有权。这种制度构建的缺陷造成房屋产权管理上的落后,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由此,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地位的农村妇女更难主张自己的房屋房产权益的实现。

1、农村妇女嫁入男方,落户在男方。在婆家的房屋所有权人是婆家的父系家长。即使婚后在宅基地上建房、翻建、扩建等宅基地证上的仍然是原来的宅基地证上使用人。虽然新建了房产生了新的产权,但是又没有文字权属记载,离婚时对房屋进行分割时,法院也很难对其权属作出裁判,双方各执一词,只能依赖法官自由裁量。

2、农村宅基地与房屋一证制和传统习惯损害了离婚妇女的房屋权益。知道现在农村房屋权属登记还属空白,民事诉讼举证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农村妇女不能举证,法院很难对其权属作出裁判。使得农村离婚妇女的房屋权益往往难以实现。

3、我国《婚姻法》对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中第十八条:“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这一立法的原意是在追求公平价值,但无形中损害了农村离婚妇女的房屋权益。我国农村的结婚传统是男方准备房屋,女方准备嫁妆,而房屋一般价值是升值的,但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嫁妆只会贬值,有的很快消费掉。最后无论女方付出多少,在离婚时,农村妇女都会面临无房可住的局面。

(三)财产补偿权

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限定了农村妇女的生活。她们很难知晓男方在外的经济收入。这使得男方隐匿、转移财产较为容易。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是在外务工人员的案件的百分比已由20__年的62%到20__年的82%。[7]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农村务农、照顾家人。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农村妇女在离婚时不知道夫妻共有财产的具体数额,其合法的财产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现行立法的缺陷加深了这一矛盾。在我国,财产登记制度不完善,税收制度管理不健全,夫妻共有财产的数额只有当事人知道。当离婚时,不知情的女方要求分割财产时,法院也很难判定。

在我国,离婚时财产补偿制度全都规定在我国现行《婚姻法》第四十条中。据该规定,在我国适用离婚财产补偿的条件有三:一是夫妻财产制上约定并采用了分别财产制;二是一方因照顾老人和子女、帮助一方工作等付出了较多义务,即配偶一方从事了更多的家务劳动;三是离婚时一方提出补偿请求。[8]在农村夫妻的财产一般都采用共同共有制。婚后男方会外出务工,妇女则留在家中务农,照料老人和子女。在离婚时农村妇女因为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很少提出财产补偿请求。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妇女的财产补偿权很难得到实现。

(四)《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未能解决农村离婚房屋产权等不动产权问题

20__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共有十九个个条款。重点内容涉及六大方面。其中与农村离婚案件密切相关的即涉及土地房屋问题的条款集中在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但是深入条文,分析条文内容时会发现这些条文主要是解决城市婚姻中关于房屋产权的问题。集中解决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以及贷款买房、父母出资买房、一方隐瞒另一方卖房等城市离婚案件中突出的财产分割纠纷问题。[9]

当前,农村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未曾改变,可以说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发生改变。长期被歧视的农村妇女往往在事实上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合法财产权益,甚至在离婚时对夫妻共有财产的合法分割权利也难以主张。

在农村结婚,一般都是男方提供房屋,女方提供生活用品。按照最新司法解释,该房屋应当是属于男方一方的财产,不在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内。根据常识房屋往往是升值的,而生活用品只会贬值。当农村妇女离婚时,不能要求男方分割房屋,只能分得生活用品。这对农村妇女是不公平的。对于这种情况,这次《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现行《婚姻法解释》(三)是通过物权登记来解决不动产归属问题的,仅仅是从物权角度解决问题。但农村离婚案件中涉及的土地、房屋问题是单单依靠物权法不能解决的。城乡之间的实际社会差别应当在立法时被充分考虑。

四、国外对于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综观世界各国,在其他国家,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认定也各有千秋,离婚时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也有不同的规定。

(一)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相关法律规定

1、法国

《法国民法典》第1401条规定: “共同财产的组成,其资产是指夫妻在婚姻期间共同取得或分别取得的财产以及夫妻凭各自的技艺所得的财产与各自财产之果实与收入所形成的结余。”

《法国民法典》第1476条规定;“夫在进行共同财产分割时,有关其分割的方式、维持财产不可分状况的请求、财产的优先分配、拍卖、分割的效力等事项,均受继承编中关于共同继承人之间分割财产的规则的约束。[10]

2、德国

在《德国民法典》中第四编亲属法关于婚姻财产的法定财产制是,即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经济地位较弱的一方可以据此享有婚姻财产增值补偿权。

《德国民法典》第1363条规定:“婚姻双方如果未已婚姻合同达成另外的协议,即为以婚姻财产增值共有的婚姻财产制生活。但是婚姻双方在婚姻当中取得的财产的增值部分,在婚姻财产增值共有制 结束之时互相补偿。”

《德国民法典》第1569条规定:“如果婚姻一方在离婚后不能自己负担其生活费,则该方可以依照下列规定向婚姻另一方提出生活费请求权。”[11]

3、英国

在英国,其法定财产制是分别财产制。英国有关夫妻分别财产制的规定从立法角度讲,不是从男女同等的角度为立法的切入点,而是仅从已婚女性的角度,通过赋予已婚妇女与未婚女子同样的财产权利和责任能力而完成的。

按照《已婚妇女财产法》的规定,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获财产的归属原则是:除法律另有规定除外,谁获得的财产,归谁所有。为了保障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之间共同婚姻生活的维持,法律规定夫妻住房及家具是家庭财产,属于双方共同使用。在离婚时,根据1967年《婚姻住房法》的规定,居住于婚姻住房但对该房并无产权的配偶一方,为经法院许可,另一方不得逼其迁移。

4、美国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有关婚姻家庭的立法权主要属于各州,因而其五十个州都有各州的婚姻家庭法。因而使其法定夫妻财产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既有继受普通法传统的夫妻分别财产制,也要继受大陆法传统的夫妻共同财产制。[12]

(二)借鉴国外经验浅谈几点建议

根据中国现行法和法理,并参考和借鉴了外国婚姻法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规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夫妻双方之间复杂的财产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考虑妇女对家庭隐形贡献

如上所提,农村中男性大多在外务工,女性在家从事家务。那么在离婚时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要将妇女对家庭的付出考虑进去。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是无形的,不可估量计算。在离婚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妇女对家庭的隐性付出。由男方对女方予以适当财产补偿。

2、完善婚后扶养制度

西方国家的离婚救济制度是基于夫妻双方之间的扶养义务而建立的。将夫妻扶养义务延续至双方婚姻终止后。充分体现西方立法的人文关怀精神。借鉴他国的立法经验,我国也应当正式确立离婚后扶养制度。但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确立适合我国的离婚后扶养制度。

五、完善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建议

据上所述,我国婚姻立法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的主要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该制度在我国已初具成型。 但是, 从具体内容上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分析, 以上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从现行法条中寻找依据,充分发挥法律的保护宗旨

离婚财产分割时,夫妻双方之间的财产利益,是法律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难题。两种利益,两种价值,需要法律在其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立法出发,明细立法。只有从根本出发才能保护农村离婚妇女财产权益。我国在立法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保护妇女权益,在现行法律中有大量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但是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这些条文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1、根据全国妇联20__年全国民众妇女保护意见调查报告内容显示,目前中国家庭中,家务活由夫妻共同完成的比例为40.1%,主要由丈夫做家务的仅为2.1%。除此之外,夫妻共同完成家务的,其中近一半的家务由妻子完成。从不同地域的家务分工来看,城市有50.2%的家务活由夫妻俩完成,而农村有41.1%的家务活由夫妻俩完成。另外,37%的城市家务活全部由妻子完成,农村这一比例高达49%。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女性仍然是家庭劳务的主要承担者。[13]

《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因此,在农村离婚案件中,主内的妇女完全可以依据此条款要求财产补偿。法官可以根据案情自由裁判,可以先行分割夫妻共有财产中的部分给农村离婚妇女,然后对剩余的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再分割。

2、《婚姻法》第二十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此条款就是我国可以设立婚后扶养制度的依据。在广大农村地区,男方是家庭的支柱生活经济的来源。一旦夫妻离婚,农村妇女就面临丧失生活经济来源的危机。农村妇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提供生活来源。因此就可以在离婚时依照此条款要求男方给付一定的扶养费来维持生活。

3、第四十二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农村,结婚时都是男方提供房屋,女方婚后搬入男方房屋生活。农村实行宅基地使用政策使得女方要想在离婚后获得自己的宅基地建盖自己的房屋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依据此款在离婚时要求男方共享房屋使用权。农村房屋都是自建的,完全可以将一户房屋拆分为两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农村离婚妇女的住房权益。

(二)法院针对农村离婚案件特殊性转变职能

由于大多数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有限,不能充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们习惯于相信法院,将一切交由法院处理,由法官充当自己的辩护人,分辨是非。她们不能充分的对自己的诉讼主张进行举证,往往因此输掉官司。法院在离婚诉讼中针对这一情况应当适当转变角色,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

1、将当事人举证与法院取证相结合,充分行使法院取证权。

法官应当在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情况下,还要依职权或依申请进行调查取证。农村妇女对其夫妻共有财产不清楚时,对其不能提供的证据只要向法院提供相应的线索,法院即视为举证。具体证据由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然后再由双方质证,根据质证情况,按照照顾妇女利益原则予以宣判。

例如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上,法院首先应当查清房屋产权的来源。充分考虑到农村离婚案件中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只要查明农村离婚妇女在婚姻存续期间存在有夫妻共同建设房屋的事实,即可认定夫妻双方对房屋共同享有所有权。将法律事实置于法律程序之上是对农村离婚妇女财产权益保护的特殊运用。

2、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正确处理离婚案件

在农村离婚诉讼案件中,法院应充分考虑农村婚姻的特点,在处理农村离婚案件中涉及土地、房屋的诉讼请求时,可以灵活运用现有法条,突破原有城市离婚案件判决思维,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处理结果。

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问题。农村离婚妇女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法院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特殊的夫妻共有财产,将夫妻双方视为土地的共同使用人。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问题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利益问题缩小为土地共同使用人之间的内部调整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离婚妇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力度。

(三)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村妇女诉讼能力

农村妇女自身诉讼能力提高是保护农村妇女权益的关键。因此在对农村进行普法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妇女婚姻维权的宣传活动。开展关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涉及妇女婚姻权益的法律法规的专题普法活动。定期进行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宣传讲座。采取多种方式,让广大农村妇女对农村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4]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夫妻共有财产的研究,以夫妻共有财产分割中农村妇女财产权的保护为视角,剖析我国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财产权受到侵害的现状。夫妻财产分 割是各国婚姻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我国遗留的封建历史问题、农村经济落后以及我国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在农村的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合法财产权益受侵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现行法和法理,并参考和借鉴了外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结合中国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对中国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提出一些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

[1] 马忆南,童元玲,潘丽等.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__.(2).5

[2] 官玉琴.离婚妇女身份法益保护问题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__.(5).46

[3] 叶厚隽.当前农村离婚现象和婚姻法适用中的问题考察[j].天中学刊.20__.22(4).42-46.

[4] 温清华.广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__.8.(4).34-38.

[5] 赵敏.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的私法命题[j].china land science.20__.25(3).59

[6] 张玉林.“离土”时代的农村家庭——“民工潮”如何解构乡土中国[j].20__.63

[7] 王雪娟.关于农村离婚案件的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与社会,20__.(4).93

[8] 王卫东.论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__.(3).23

[9] 杨立新.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运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__.(9).24

[10] 罗结珍.法国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54

[11] 郑冲.德国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91

[12] 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8

[13] 郑春燕.论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j].中外企业家.20__.(12).072.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3篇

(一)物权公示规则与夫妻共有财产的认定

物权公示规则是为了维护物权秩序和交易安全而设立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物权是具有支配性、对世性及排他性效力的权利,在现实社会中,以一定的方式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公开、透明,既可以明确物权人的权利并加以保护,也有利于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避免对交易安全的妨害。物权公示是指以一定的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知的形式展示物权存在和变动的情况。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

从婚姻法的情况看,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根据这一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婚姻关系成立后解除前,夫妻任何一方以各种方式所得的财产,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为夫妻共有,除非出现了特殊情况即夫妻双方对婚后所得财产为个人所有还是共有已有明确的约定。以此推断,夫妻在婚姻关系期间所得房屋,即使登记在一人名下,只要无特别约定或法律的特别规定,就应当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这一结论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认可。《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就明确规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由此看来,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似与《物权法》存在冲突。因为根据上述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采登记生效要件主义,不动产登记簿是确定物权归属和内容的依据。如此一来,未登记的夫或妻是否还能取得房屋的共有权就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对此。有人认为在《物权法》实施后,这种情况下只能认定房屋归登记名义人所有,而不能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但是,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不能这么绝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具体分析:

1、物权公示对夫妻共同财产内部的影响

(1)、若夫妻双方以书面的形式明确约定房产归一人所有并登记在该方的名下,则房屋属于登记名义人所有而不为夫妻共有财产。因为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房屋约定归一人所有,是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具有法律效力。

(2)、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也没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则应认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归夫妻双方共有。因为:a.虽然不动产登记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不动产的实体权利关系,但这并不能排除登记的物权与真实的状态不一致情况的出现。就此而言,依不动产登记簿确定的物权的归属,实际上只是一种权利的推定,一旦有反证证明登记发生错误,就应当登记从而重新确定物权的归属。b.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房屋,依婚姻法的规定,在既无约定也无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这是法律对此类财产权属的规定,是真实的物权状态。如果登记簿上仅登记为一个人的名字,就与真实的物权状态不一致,属于登记错误,而错误的登记不能作为判断物权归属的依据,对物权归属的确定仍应以真实的物权状态为依据。[i]因此,一方面,在夫妻离婚的时候,法院仍然应当将此类房屋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从而予以分割;另一方面,如果未登记的一方向法院要求确认房屋为夫妻共有财产,则法院一旦查明符合婚姻法关于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就应当对此项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2、物权公示对善意第三人的影响

将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并不意味着未登记一方的“隐性”共有权就会绝对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登记名义人擅自将房屋处分给第三人的情形,虽然登记名义人系无权处分,但由于登记具有公信力,第三人有理由信赖登记簿的记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将不动产或这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损失。”因此,一旦善意第三人完成登记,就可以取得房屋的物权(包括所有权、抵押权等)。未登记一方并不能以未经自已同意为由主张处分行为无效。只能向无权处分的夫妻一方请求赔偿损失。

因此尽管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原则仍然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但由于登记公信力的作用,这种情形对于未登记一方而言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为防范此类风险,未登记一方也应当使自已的权利体现在登记簿上。具体途径有两个:其一,其可以向登记机构要求更正登记,如果登记名义人书面同意更正,则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从而将房屋登记在双方的名下;其二,如果登记名义人不同意更正,则未登记一方可以向法院,法院一旦查明符合婚姻法关于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就应当认定房屋属于夫妻双方共有。胜诉方可持判决书向登记机构办理更正登记。同时,为防止在诉讼过程中登记名义人处分房屋,未登记一方可以先行办理异议登记。[ii]

(二)物权所有权规则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

物权法中对所有权的原则性规定是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且对私人所有的财产项目进行了列举,规定了严格的保护制度。物权法在第六十四条至第六十六条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但是,从婚姻法的角度看,如前所述,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大部分财产都认定为是共同所有的,把在一般看来得个人所得,比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和赠与所得等,都认定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这似乎和前述物权法的规定存在着法律的矛盾和冲突。对此,本文认为,婚姻法作为一种家庭法,对于夫妻财产共有的规定的立法的理由在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收益,首先应当满足于维系婚姻关系的需要,如扶养子女、赡养老人、家庭生活和满足消费等社会功能。因此,物权法对于私人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等个人所有权的规定与婚姻法里关于婚后所得共同共有的规定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不矛盾的这种认识也可能在具体案例里会出现一些法律冲突。如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个案例:一台湾投资者在海南投资设立一公司,在大连从事房地产开发。后投资一个多亿在大连开发了一个广场项目。在此期间,同一女性结婚。后经过五年离婚,离婚时涉及到他在五年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他在公司里边持有的在大连投资的一亿元的股权,女方是否应有他投资股权的一半。如果承认有一半股权的话,女方就能得到五千万的财产。但他们的婚姻关系只有五年的时间,对此,男方称:我的投资是我自己找来的,跟你没有关系,在大连的投资的资本金是在我们结婚之前我投进来的。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投资收益属于共同拥有。这样就会导致台湾投资者以他个人所有的股本金在大连的广场项目里投资收益的一半,即五千多万应当是属于女方的。对此,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这样的:判决男方拥有他在大连广场项目里边设立的公司的股权的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是别的投资者的。但是这百分之五十股权所产生的收益女方有一半。[iii]投资本身是个人财产,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间结婚,按照婚姻法的规定,投资产生的收益要按夫妻共同所有来分配。这与物权法的规定存在着冲突,但是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是一种特别法,应优先适用。另外,住房工积金这类财产收益,是物权法中确定的合法收益,是劳动者个人的合法财产。但依婚姻法的规定婚后的住房工积金是劳动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是特别法,所以在处理这类离婚案件的时候,住房工积金的归属要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处理。还有婚前的银行存款婚后所产生的利息的归属问题。依物权法,原物所产生的孳息的所有权属于原物所有权人,银行存款的本金是个人的,它所产生的利息也应该是个人的。但按婚姻法,存款本金是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婚后所产生的利息应是夫妻共同财产。[iv]本文认为,银行利息不能与劳动者的劳动收益相提并论,应该适用物权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储蓄存款利息应当归属于本金的所有权人,不论其是婚前还是婚后产生。

(三)物权共有规则与夫妻债务的处理

根据物权法102条的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另外,还进一步规定,在共有人的内部关系上,除共有人有约定的以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来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

夫妻关系是共同共有关系的一种,基于共同共有关系的夫妻共同财产,是共同共有财产。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夫妻双方共同平等地享有共有财产的各种利益,共同平等地负担由共有财产产生的各种义务。在夫妻共同财产中,不仅应当包括积极的财产,也应当包括消极的财产,即所负的债务。夫妻债务包括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个人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由此条推知,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由于共同生活目的,从事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夫妻个人债务,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前所负的债务,以及婚后与共同生活无关,为满足个人需要或为资助个人亲友所负的债务,或双方约定应由个人清偿的债务。”[v]夫妻虽为婚姻共同体的共同主人,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某些方面甚至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某些方面甚至密不可分,但是夫妻互为人格独立的个体,他们仍可以存在与婚姻无关的个人利益和责任。同时,为奖励夫妻各方多为婚姻作贡献,不做或少做有损婚姻共同利益之事,并对其个人行为负责任,保障第三人的债权安全,确有设立个人债务的必要。

在对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夫妻双方对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各债权人均享有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全部债务的权利,夫妻双方均负有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当债权人请求夫妻一方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时,被请求的夫妻一方不得以其内部所承担的份额为由提出抗辩。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这一规定强调了夫妻双方对共同债务负有共同清偿责任,使夫妻各方对共同债务的清偿责任更加明确,为债权人的债权安全提供了较为周全灵活的保障。此外,新《婚姻法》新增了第19条第3款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的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

由上可见,两法对约定的效力规定是一致的。夫妻内部的约定,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对抗第三人。如果夫妻一方(如男方)作为债务人,在发生债务清偿的时候,以夫妻之间约定财产都归女方所有,男方并没有财产权利,男方事先没有向第三人声明有内部的约定,当发生债务不能清偿的时候,不可以用内部的约定对抗第三人,这是维护正常交易的秩序的必需。依物权法公示制度,夫妻约定分别财产制,要向第三方公示,要事先告诉第三方夫妻之间已经做了财产分别制的约定。因此,夫妻约定分别财产的,发生债权债务清偿的时侯,第三人只能向夫妻中借债的一方追讨。

参考文献:

;[i]田韶华:《不动产登记制度与夫妻共有财产的认定》,人民法院网。

[ii]同上

[iii]龙翼飞,《物权法的制定对家庭财产关系的影响》,香港湾仔区高校联合会演讲,中国民商事法律网。

[iv]同上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4篇

本人于2009年9月购入一套商品房,支付了首付款30万元,并在银行以个人名义办理了贷款,该房屋的产权人为本人所有。2011年5月,本人与妻子小辛领取了结婚登记证,婚后仍由本人归还房屋贷款,现本人与妻子发现性格不合,经常争吵,现双方均同意解除婚姻关系,但我的妻子要求获得上述房产所对应市场价格的一半。我想咨询一下,我妻子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我们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

此外,我还想向王律师咨询一下,听说婚前买的房,只要婚姻存续一定时间(一般说是八年),就自动转成夫妻共同财产,现在到底有没有这种规定。谢谢!

求助人:小岑

A:小岑,你好!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依据上述规定,夫妻离婚对于双方财产的分割,一般而言,有约定从约定,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就夫妻共同财产或是夫妻一方的财产分割或补偿有约定的,按照彼此已达成的约定办理。若小岑你同意你妻子的要求,给予上述房产所对应市场价格的一半作为对她的补偿,这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但若双方协议不成,诉至法院的话,就当前的司法实践而言,人民法院一般将该房产判归房产的产权登记一方也就是小岑的名下,对于尚未归还的贷款也应由作为产权登记一方的小岑独自承担。

根据小岑的介绍,婚后该房屋的贷款仍由小岑支付,但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在夫妻双方未对夫妻共同财产有所约定的前提下,仍属于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

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的小岑对妻子进行补偿。法院补偿的标准一般为:以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该部分贷款所相对应该房产的增值部分为限,并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按一定比例进行划分。

其次,关于婚前购房,且房屋的产权仅为购房人的前提下,只要婚姻存续八年,就自动转成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也经常有人向我咨询。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此可见,除夫妻双方对该财产有约定外,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延续时间的长短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

王栋律师现为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专职执业律师,主要致力于公司事务运作、房地产、国有产权交易、经济合同纠纷处置、婚姻家事、法律基础培训等法律业务。在房地产方面,王栋律师作为主办律师为多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从土地开发、工程建设与管理直至商品房销售的全程法律服务。作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法律顾问,王栋律师负责了十多个高档住宅、写字楼、商铺、工业园区各类房地产的租赁、销售、物业管理的法律服务。在婚姻家事方面,王栋律师对于《婚姻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专项的研究,对于离婚及家庭财产分割的处理有着独到的见解,成功办理了数十起数额巨大,财产分割复杂的婚姻家事案件;并受邀作为上海法治频道《热点》栏目的嘉宾及报纸杂志的采访,对婚姻家事、房产纠纷等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受到了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好评。

Q2:王律师,您好!

我的儿子和儿媳妇于2010年3月登记结婚,婚后与我和老伴同住,但由于我们与儿子儿媳的生活习惯不同,经常出现矛盾。现在我和亲家商量,同意共同出资给孩子们买一套房,让他们小夫妻俩独立生活。但对方要求在产证上只写我儿媳妇一个人的名字,我想咨询一下,像这种情况,该房产是属于他们小两口的夫妻共同财产,还是我儿媳妇的个人财产?谢谢。

求助人: 徐先生

A:徐老先生,你好。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据上述规定,若婚后由你的亲家一方出资为你儿媳妇购买房屋,且产权登记在你儿媳妇名下的,视为你亲家对于你儿媳妇一方的赠与,该房产应认定为你儿媳妇的个人财产。

但若按照您的介绍,是由你们两家老人共同出资购买房屋的,除你们两家对该房产有约定(例如,该房产确定归谁所有)外,该房产无论登记在你儿子名下还是你儿媳妇名下,该房产均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但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本律师建议徐老先生在支付购房款时,最好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并保留相应的转账凭证、收条等能证明由您支付购房款的付款凭证。

Q3:王律师,您好!

我和我丈夫婚后买了一套房,并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权利人仅写了我丈夫一个人的名字。但他未经我允许擅自将该房屋卖予他人,并已经办理了产权登记过户手续,我想咨询一下,我能否撤销他们的房屋买卖合同,追回该房屋?

求助人:李女士

A:李女士,你好!

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依据上述规定,若该购房人并不知道该房屋是你和你丈夫的共同财产,且已经支付了该房产合理的对价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的,你再向法院主张追回该房屋,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但是,若你丈夫擅自处分你们共同共有房屋造成你损失的,离婚时你可以向你丈夫请求赔偿,该赔偿请求,法院应予支持。

此外,若你丈夫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你也可以在你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向人民法院提出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请求。

夫妻财产约定

《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若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共有财产;涵义;来源;认定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家庭共有财产”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概念,但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该项内容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即使在学术界对它的内涵、特点及相关法律问题仍然存在模糊的认识,以致往往和家庭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概念发生混淆,给家庭财产纠纷的处理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内涵、来源及认定标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

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积累。在学界,一般将家庭共有财产定义为: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这个概念由于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家庭共有财产的特点,因此被大家广为接受,但是要深入了解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家庭共有财产区别于家庭财产。在我国目前正式的法律文本中,只出现有“家庭财产”的字眼,没出现过“家庭共有财产”的字眼。比如:《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其实,这两者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在这里,“家庭财产”只是一种笼统的表述,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而家庭共有财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家庭共有财产既包括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也包括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虽然有的学者认为,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来源往往是部分家庭成员共同的创造或经营活动,并不直接承担保障家庭稳定存续的重任,其实质更类似于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但笔者认为,这样区分的意义不大,不管是全体家庭成员创造还是部分家庭成员创造,在法律属性上都没有太大差别,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只要能够确切地判断出这部分财产的具体归属即可,没有必要再划分为全体家庭成员共有财产和部分家庭成员的财产。

3、家庭共有财产不包括夫妻共同财产。虽然家庭共有财产包括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但它在内容上区别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虽然也算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但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取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有财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它只以夫妻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必须共同参与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以“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而且还要求他们都必须共同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当然,家庭成员的这种“参与”不一定是直接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也可以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是指对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

4、家庭共有财产间的共有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伙。根据《民法通则》第30条的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而家庭共有财产实际上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创造的财产。他们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权也类似于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所有权。只是家庭共有关系中,由于家庭亲属关系的存在和道德伦理因素的影响,人们一般不会像合伙关系那样用明确的合同来对这部分财产进行明确的约定而已。

二、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

明确了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之后,我们来探讨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由于现实生活中家庭模式的多样化,使不同家庭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看起来不太容易判断。实际上,不管是哪种模式下的家庭,按照理论上较为普遍的说法,其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都可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创造的财产;二是家庭成员共同继承或共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三是家庭成员个人取得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下面,分别对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进行探讨:

1、夫妻两人及未成年子女。这是一种最典型、最简单的家庭模式。因为当一个家庭内部只有夫妻两人时,家庭共有财产就是夫妻共同财产,没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当夫妻两人生出子女时,家庭共有财产的范围才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有所区别,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是指夫妻两人和未成年子女共同所有的财产,它一般来源于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接受赠与的财产。不过,这种财产通常情况下数额不会太大,而未成年子女这时又不能够为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做出太大贡献,所以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往往很少。

2、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当子女成年以后,他们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既可以和父母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家庭共有财产,也可以独立劳动单独创造个人财产。对于自己单独创造的个人财产,成年子女既可以把其中一部分赠与父母,作为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也可以赠与整个家庭,作为家庭共有财产。这时,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便逐渐增大。在整个家庭财产中,既有父母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又有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还包括父母或子女分别创造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

3、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和配偶。在这种家庭模式下,整个家庭财产的数额会进一步扩大,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财产之间的界限也会逐渐变得模糊,在现实生活中也最容易发生纠纷。实际上,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在理论上界限仍然非常分明,同样是包括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财产纠纷发生之前一般不会对每项财产的权属都约定得那么明确,而当财产纠纷发生的时候才会导致对家庭共有财产认定的困难。

三、家庭财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认定

在各种家庭财产中,房屋属于数额较大的一项财产,它在整个家庭财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房屋产权的家庭财产纠纷在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先看下面案例:

甲、乙两人是夫妻,结婚时与甲父母同住。婚后不久,甲、乙两人在县城以甲的名义买了一套新房,房款6万元。其中,甲、乙两人出资4万元,甲父母出资2万元。购房后,甲、乙两人搬进新房居住,甲父母也时常到新房居住。日后,甲、乙两人感情产生裂痕,对该房屋的权属问题发生争议。甲称,该房屋是甲、乙及其父母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投资、共同所得的财产,应属家庭共有财产。乙称,该房屋是在甲、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甲的名义购买,应属夫妻共同财产,不是家庭共有财产。

这种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广为存在,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家庭共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限?笔者认为,在本案中应将该房屋的产权确定为甲、乙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该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在本案中,甲父母对新房的出资刚好具备了上述条款中“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两个典型特点:一是房屋以(新婚)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名义购买;二是新购房屋主要为(新婚)夫妻居住。所以,该房屋应确定为甲、乙的夫妻共同财产。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按上述规定来判决的话,是否就意味着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出现错误了呢?其实不然。“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含义。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房屋的产权是以登记为准,而不是以居住为准。不管房屋的现实居住状况如何,也不管当初父母在购买房屋时的本意如何,房屋的产权只能归房屋产权登记人所有。所以,在上述案例中,即使甲、乙两人没有居住在新房内或者他们和父母一起住在新房内,都不影响房屋产权的归属。

这样一来,是否意味着对出资的父母是一种不公?其实,这只是一些人的误解。法律虽然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房屋的赠与属于一种数额较大的赠与行为,一旦赠与后子女因感情问题离婚产生财产纠纷,就会给赠与人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适用该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为理由撤销赠与。这样一来,为房屋出资的父母虽然不能作为房屋的共有人,但可以要求房屋所有人(即夫妻两人)返回赠与财产,这样同样可以保障出资人的利益。

四、家庭财产纠纷中其他财产产权的认定

在家庭财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确认可以房产登记为准,那么其他家庭财产产权的确认又该以什么为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1、家庭成员是否共同参与了这部分财产的创造。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夫妻共同财产只以双方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共同参与了财产的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要以“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共同参与了该部分财产的创造。这种“参与”是他们成为共有人的必要条件。当然,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提供体力劳动,也可以是提供资金,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等。

2、家庭成员是否为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即使某个家庭成员没有直接参与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但是如果他对整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也可以把他算做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比如,在农村承包经营户中,有的家庭成员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田间劳动,但是她在家中照看子女、料理家务,为其他家庭成员从事田间劳动创造了条件,这样她也可以被认为是家庭共同财产的共有人。

3、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个人意志是家庭成员在参与创造某项财产时的主观心理态度,即是否想成为该项财产所有人的一种意志。一般情况下,当某个家庭成员参与创造家庭财产时,就意味着他希望成为其中的共有人。但在有些时候,某些家庭成员虽然也参与了财产的创造,但是他们并不想成为这项财产的共有人,而是将这部分财产赠与给其他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财产的权属当然就要尊重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了。

总而言之,以上三点必须综合起来考虑,根据“家庭成员是否为该部分财产的创造或整个家庭作出了贡献”这个标准,附之以“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进行判断,就可以对家庭财产中的一般动产来进行认定,看其是否属于家庭共有财产。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立新.共有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9.

[2]徐汝兰,栾爽.浅议家庭个人财产与家庭共同财产[J].丹东纺专学报,1997.1.

[3]肖立梅.析现代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及不同模式[J].法制与经济,2009.1.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台我国l950年婚姻法和l980年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分析新婚姻法在夫妻产制度上的修改和进步.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法在立法价值取向上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指出该法在夫妻财产约定形式方面规定的不足.建议引入登记制度,增强约定的公示力.保证约定的有效性印确立性。

一、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架构设置

新婿姻法规定r夫妻共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和个人特有财产制三种财产制,三者共同构成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和l980年婿姻法柯1比,新婚姻法坚持了共有财产制.增设厂个人特有财产制,突出了约定财产制。

(一)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制

依新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在 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均属于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拥有平等的所有权。其中法律规定的共同所有财产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问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所得的收入:知识产权收益及未明确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这说明新婚姻法同前儿部婚姻法一样,首先将夫妻共有财产制列为基本的法定财产制。这是因为保护婚姻家庭和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婿姻法州整婿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夫妻共有财产制可以if{好的实现这一准则。具体而言,夫妻关系的本质决定r婚姻家庭的物质保障功能,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公民的物质生活保障还离不升婚姻家庭,所以要坚持共有财产制.以彰现这种保障功能。同时现实中妇女的就业机会和 经济 收入普遍少于男子,而且往往承担着较多的家庭劳动。如果打着男女平等的旗号强州夫妻财产分别所有制就会在实质上造成刈女方的不平等因此采取共有财产制也有利于保护家庭中弱势方的利益。

与前儿部婿姻法不同的是,新婿姻法明确限定r共有财产的范围。l950年婿姻法采取_『夫妻一般共有财产制.将夫妻双方的全部财产都纳入共有财产的范围;1980年婚姻法确立了婚后所得共有制,将共有财产的范围限定在婿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新婚姻法则通过列举的方式.进一步限定了共有财产的范围。共有财产范围的缩小体现出婿姻家庭保障功能的有限性或者说相对性.为婿姻关系中个体的权利留出_『更大的空间。

(二)关于个人特有财产制

依新婿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规定只fj]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为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该条增设了个人特有财产制,是新婿姻法一个突出的变化,体现了对个人财产的肯定与保护。

实际上1980年婿姻法中确定的婿后财产共有制已经体现出『l时个人财产的肯定.即承认婚前财产应为夫妻各方所有。但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婿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规定:共有财产包括一方或双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一方婿前个人所有但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的财产.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生活资料经过4年后可视为夫妻共有财产。也就是说.本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会因婿姻关系的延续而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这和婚后所得共有制的原则有所不同。从保护个体权利角度来看,《意见》的这些规定把本为一方所有的财产和一方因继承、受赠取得的财产纳入共同财产的范围.模糊了夫妻各自所有财产和共有财产的界限,忽视了对个体财产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违背了被继承人、赠与人处分自已财产的意志。因此引起民法学者的诸多批评。

今天,随着

二、对现行夫妻财产制规定的评价

(一)立法价值取向的变化

综合三部婚姻法来看,l950年婚姻法采取夫妻财产一般共有制,极力强洲了婚姻的保障功能l980年婚姻法采取婿后所得共有制并提出厂约定财产制,在保证婚姻保障功能的同时开始肯定个人财产权利。l993年的《意见》使这一倾向有所动摇,体现出趋势和现实的矛盾和协调。新婚姻法则明确限制共有财产的范围,增设个人特有财产制,完善约定财产制,鲜明地体现出对个人财产权利和埘意思自治的尊重与保护如前所述,夫妻共有财产制强凋的是刈婚姻家庭的保障功能,而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财体现对婚姻关系中个体财产权利和意思自治的肯定和尊重。因此从三部婚姻法规定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明娃感受到:在婚姻法立法中婚姻家庭的保障功能在逐步淡化,而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对意思自治的尊重则在逐步加强。现在不再是共有财产制一统天下,而是三种财产制互丰h补充,互卡h衡平.共同调整夫妻财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婚姻立法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的强调婚姻保障功能转到r埘保障功能和个体权利的并重上来,注重平衡保障功能和尊重个体的关系。同时现行婚姻法对约定时产制的进一步重视,对于满足观念与价值标准日益多样化的娇姻主体的需求,适应社会新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变化的原因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登记制度

一、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架构设置

新婿姻法规定r夫妻共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和个人特有财产制三种财产制,三者共同构成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和l980年婿姻法柯1比,新婚姻法坚持了共有财产制.增设厂个人特有财产制,突出了约定财产制。

(一)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制

依新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均属于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拥有平等的所有权。其中法律规定的共同所有财产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问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所得的收入:知识产权收益及未明确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这说明新婚姻法同前儿部婚姻法一样,首先将夫妻共有财产制列为基本的法定财产制。这是因为保护婚姻家庭和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婿姻法州整婿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夫妻共有财产制可以if{好的实现这一准则。具体而言,夫妻关系的本质决定r婚姻家庭的物质保障功能,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公民的物质生活保障还离不升婚姻家庭,所以要坚持共有财产制.以彰现这种保障功能。同时现实中妇女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普遍少于男子,而且往往承担着较多的家庭劳动。如果打着男女平等的旗号强州夫妻财产分别所有制就会在实质上造成刈女方的不平等因此采取共有财产制也有利于保护家庭中弱势方的利益。

与前儿部婿姻法不同的是,新婿姻法明确限定r共有财产的范围。l950年婿姻法采取_『夫妻一般共有财产制.将夫妻双方的全部财产都纳入共有财产的范围;1980年婚姻法确立了婚后所得共有制,将共有财产的范围限定在婿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新婚姻法则通过列举的方式.进一步限定了共有财产的范围。共有财产范围的缩小体现出婿姻家庭保障功能的有限性或者说相对性.为婿姻关系中个体的权利留出_『更大的空间。

(二)关于个人特有财产制

依新婿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规定只fJ]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为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该条增设了个人特有财产制,是新婿姻法一个突出的变化,体现了对个人财产的肯定与保护。

实际上1980年婿姻法中确定的婿后财产共有制已经体现出『l时个人财产的肯定.即承认婚前财产应为夫妻各方所有。但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婿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规定:共有财产包括一方或双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一方婿前个人所有但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的财产.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生活资料经过4年后可视为夫妻共有财产。也就是说.本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会因婿姻关系的延续而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这和婚后所得共有制的原则有所不同。从保护个体权利角度来看,《意见》的这些规定把本为一方所有的财产和一方因继承、受赠取得的财产纳入共同财产的范围.模糊了夫妻各自所有财产和共有财产的界限,忽视了对个体财产权利的保护,同时也违背了被继承人、赠与人处分自已财产的意志。因此引起民法学者的诸多批评。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拥有的财产在数锰和质量上都增长很快.尊重和保障个人财产权利相应变得日益重要同时在观念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个人则产权利要求开始复苏和膨胀。因此《意见》的{见定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新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及十丌关的司法解释纠正了《意见》的偏差,回归到对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这顺应了社会的要求。

(三)关于约定财产制

现代意义上的夫妻约定财产制源自西方,并得到大多数国家肯定。我国l980年婿姻法也明确提出了夫妻约定财产制,但其规定过于简略.实践中难以把握和操作。

新婚姻法第十九条埘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其中第(一)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j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丽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j确的.通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这说明:l、我国约定财产制中可约定财产的范围是广泛的,包括婚前财产和婿姻存续期问所得的财产。2、书丽形式是唯一的形式要求.只要双方达成书而议即可,不必经过公证或登记。3、约定的效力不仅可以排除法定夫妻共有财产制.也可以排除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制的适用,可见当事人的意志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效力上都得到充分的尊重。该条还规定,夫妻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如果约定归各自所有,则夫或妻一方对外负债且第三人知道此约定时,以夫或妻一方自己的财产清偿。这意味着,当第三人不矢¨道此约定时.此债务得以夫妻双方的财产消偿。这就明确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体现r对第三人的保护.

二、对现行夫妻财产制规定的评价

(一)立法价值取向的变化

综合三部婚姻法来看,l950年婚姻法采取夫妻财产一般共有制,极力强洲了婚姻的保障功能l980年婚姻法采取婿后所得共有制并提出厂约定财产制,在保证婚姻保障功能的同时开始肯定个人财产权利。l993年的《意见》使这一倾向有所动摇,体现出趋势和现实的矛盾和协调。新婚姻法则明确限制共有财产的范围,增设个人特有财产制,完善约定财产制,鲜明地体现出对个人财产权利和埘意思自治的尊重与保护如前所述,夫妻共有财产制强凋的是刈婚姻家庭的保障功能,而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财体现对婚姻关系中个体财产权利和意思自治的肯定和尊重。因此从三部婚姻法规定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明娃感受到:在婚姻法立法中婚姻家庭的保障功能在逐步淡化,而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对意思自治的尊重则在逐步加强。现在不再是共有财产制一统天下,而是三种财产制互丰H补充,互卡H衡平.共同调整夫妻财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婚姻立法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的强调婚姻保障功能转到r埘保障功能和个体权利的并重上来,注重平衡保障功能和尊重个体的关系。同时现行婚姻法对约定时产制的进一步重视,对于满足观念与价值标准日益多样化的娇姻主体的需求,适应社会新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变化的原因

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观念方而来讲,对个体权利的日益重视为这种变化提供r思想基础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育,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妇女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岔有r很大提高.男女均拥有自己的财产,这是1、人持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得以适用的必要前提然而无论是深层价值取向的转变还是体规定的变化.其最重要、最根率的动因还是经济的发展三部婿姻法体现的正是三个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现实。在制定l950年婚姻法时.中国刚刚结束内战.经济落后.多数人生活贫困,在生活上埘冢庭依赖性很强。因此立法上采取一般共有财产制,着重强调r婿姻家庭在物资匮乏时代列人们生的保障作用.这是合乎当时经济实际的。制定l980年婿姻法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家庭财产也有所增加,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个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有限的收入在支付日常费用后往往所剩无儿对多数人而言,只是解决r基本的温饱问题,谈不上有多少个人财产.保护个体财产权利和实施财产约定制的意义不大。同时,当时在观念上提倡集体利益至上,拦训家庭的统一性,个人权利观念淡薄.因此立法上时个体权利僻有所提及.但规定的{}{不完善。

进八90年代后,随着改节扦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房屋、汽车、甚至企业都逐步进入家庭财产领域随着家庭可支配财产范固的不断扩大,卡H关的纠纷也日益增加网时人们的个人权利意识也在日益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刈1980年婚姻法中的娇姻财产制进行修订变得日益迫切。同时从经济角度而言,经济的发展使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使人们在生活上对家庭的依赖度大大降低,这就减弱『l婚姻家庭的物质保障功能,坎肯定和保护个体时产权利成为可能所以说社会经济的发睫是产生这种变化的最深刻、最根本原因,这种变化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婿姻家庭领域的具体体现。超级秘书网:

(三)关于在夫妻约定财产制中建立登记制度的建议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夫妻共有财产;个人财产;投资人遗产

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基本公证业务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房产、存款、车辆、股票等继承公证外,一些新型的继承公证业务不断涌现。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就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继承公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况

个人独资企业是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格,从其获得登记之日起,就以独立的商号开展活动,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财产,利益、雇工和经理人员。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继承,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存在,有利于交易安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何认定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性质

(一)在没有夫妻财产约定的情况下,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是投资人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第十七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第十八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夫妻共有财产当然属于家庭共有财产,依照上述规定,除非投资人在申请企业登记时明确以夫妻共有财产作为出资,否则该部分出资应推定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二)在没有夫妻财产约定的情况下,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投资人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

1、根据《婚姻法》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设立企业、持有公司股权等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及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收益均属夫妻共同财产。

第一,夫妻一方婚前就开始进行的生产、经营、投资,及婚前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婚后获得收益,则该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第二,婚后以个人财产进行的生产、经营、投资及知识产权的申请,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相反的约定,由此产生的收益也是夫妻共有财产。

2、如果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个人独资企业的收益是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呢?

按照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似乎应该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但是这也与《个人独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夫妻共有财产当然属于家庭共有财产,然而依照个人独资企业第二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除非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夫妻共有财产作为出资,否则企业的资产(包括投资、收益、负债)均应属于投资人个人承担。这样就有悖于婚姻法的规定。因《个人独资企业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而现行《婚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4月2日修正施行,根据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所以适用《婚姻法》。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遗产的继承问题

(一)投资人遗产的认定 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所以笔者认为,投资人拥有的不是股权而应理解为因出资而享有的所有权。遗产内容应为被继承人对该企业拥有的财产及权益。

(二)独资企业投资人身份继承的限制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十六条的规定,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经营活动的人,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就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所禁止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人包括: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国家公务员等。所以即使是《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之一,只要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人员也不能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另外,如果合法继承人是未成年人,该未成年人在所继承的企业中的权利在未成年时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权利。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继承人继承期限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人有放弃的权利,但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要在遗产分割前作出。针对个人独资企业,继承行为要在继承开始后六个月内完成。因为《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是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吊销营业执照。”所以继承人应在六个月内继承完毕。

《个人独资企业法》与《继承法》的冲突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只能由一个自然人作为投资人,对于是否限定一个人继承,该法未作规定。《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不得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可见法定继承的人数不受限制。但从《个人独资企业法》的立法意图来看,该企业仅能存在一个自然人作为投资人。面对两部法律之间的冲突,公证员应当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明确告知继承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后果。

(一)一人继承 在继承人为一人的情况下,继承人所继承的企业的性质不会改变,也不会发生继承法与个人独资企业法冲突的情形。如果继承人的人数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他继承人放弃继承,仅有一人继承时,所继承的企业的性质仍为个人独资企业。至于各继承人之间对于放弃继承的补偿,可由其自行协商解决。公证处也可以为当事人之间的补偿协议办理公证。

(二)多人继承 如果继承人为两人或是两人以上,而且有两人或是两人以上的继承人不放弃继承,此时所继承的企业性质会发生何种变化呢?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要么变更为合伙企业,要么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依法变更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应当符合新的企业组织法所规定的条件。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9篇

【关键词】挥霍;认定;处分;比例;弥补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67-01

一、婚姻存续期间财产分割

在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下,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须以共同关系解体为前提条件。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的规定,使人们看到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的可能。在此之前,我国物权法就似乎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提供了一种可能。我国物权第9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我们可以理解为:夫妻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共有财产时可以请求分割。所谓“共有的基础丧失”指离婚,婚姻关系消灭。那么重大理由又是什么呢?

2008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家庭纠纷案件1286437件,到2010年,这个数字增涨到1374136件,案件集中在房产、亲子鉴定等相关问题。为了更好应对时下家庭纠纷案件所涉及到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婚姻法解释(三)》,并经审判委员会通过。我国《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2.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由此可见,重大理由为规定的1,2两种情形。

二、对“挥霍”的认定

(一)“挥霍”的通常理解

我们在上述解释的第一种重大理由中,可以见到“挥霍”一词,怎样的行为才称得上是法条中的“挥霍”呢?挥霍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为:任意浪费钱财、时间、感情等,指没有节制的浪费。但是这个日常用义并不能足以表达它在法条中的法律含义。

《物权法》第95条明确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婚姻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妇女权益保障法》强调夫妻双方“平等”享有财产权利,排除一方单独行使权利。由此可见,夫妻一方对夫妻共有财产平等的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那“挥霍”属于哪一种权能呢?

其中使用是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在不毁损物或者变更其性质的情况下加以利用。使用针对的是可重复利用的不可消耗物,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对于可消耗物如粮食、货币,其利用是处分而非使用,如消费粮食是典型的事实处分行为,而使用货币则是法律上的处分行为。行使使用权不消灭财产的价值,而行使处分权改变了财产的价值。鉴于“挥霍”的词义,我认为其处分仅仅局限于货币。所以,“挥霍”是对夫妻共同财产(即货币)处分权的过渡使用。

(二)对“挥霍”的认定

那当处分权的使用达到何种程度时,才应认定为“挥霍”呢,我认为应该符合四个标准。

1.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表示明确反对。(此处暂不考虑共同共有一方私自处分共同财产和一方不同意处分共同财产的效力问题)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一方对于夫妻另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表示支持,那么即使处分财产符合其他三个标准也无法认定为“挥霍”,是有效的财产处分。举个例子,夫妻双方均酷爱名画,夫花费巨资购之。妻因自身爱好相同,表示支持,或者知晓后漠视,则无法认定为“挥霍”。

2.夫妻一方处分共同财产数额所占其共有财产一定比例或多次累加后总额所占其共有财产一定比例。至于所占比例具体的百分比,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或者因时而变、因地而变。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状况;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经济消费力量。因此,每个地区、每个家庭在不同的时间段,认定“挥霍”的数额,即量上的规定应是具有针对性的,才能充分反应出“挥霍”对每个具体的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

3.所处分共有财产明显超越该家庭必要生活所需。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必要所需,共性中,也存着个较大的个体差异。当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明显超越了家庭必要生活所需,便是不适当的处分夫妻共有财产,没有实现物尽其用,是对夫妻共有财产的一种浪费。对于标准中“明显超过”的认定,每个地区设定一个标准,然后再根据地区中家庭的夫妻共有财产的数量,进行分档,每个档以地区标准为基准,进行上下调整。

4.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后,处分财产一方拒绝用个人财产予以弥补或者虽然主观同意,但实际个人财产不能补足其处分夫妻共有财产的,才应认定为“挥霍”。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有财产,虽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但处分者愿意用个人财产对其处分的夫妻共同财产予以等价弥补并能够补足的,可以不认定为是挥霍。弥补时限和补足方式可以由夫妻双方约定。在约定期限内又没有能够补足其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仍应认定为“挥霍”。

三、结语

夫妻共有财产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 婚姻法 非常财产制度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一、概述

在学界,以制度适用的条件不同,夫妻财产制可分为通常的夫妻财产制和非常夫妻财产制。通常的夫妻财产制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依法律规定 或依夫妻约定 而适用的财产制。其是基于夫妻关系正常状态下的制度设计,但该制度未考虑到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出现的诸如夫妻分居,夫妻一方失踪,破坏或恶意处分共同财产,拒绝告知夫妻财产状况等特殊情形中受损害一方的利益。在上述特殊情形下,就需要运用非常夫妻财产制度对夫妻双方中的弱者的合法财产权利加以保护。

非常法定财产制度(又称特别法定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一种,是相对于通常夫妻财产制度而言的一种财产制度,是在特殊情况下,因其中一方的财产或财产行为发生破绽,采用通常法定财产制度或约定财产制度较难维持夫妻的财产关系时,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当然适用分别财产制;或者经夫妻一方,或第三人的申请由法院宣告,撤销原法定或约定设立的夫妻财产制度而改为适用分别财产制度。 这项制度的实行在于保护婚姻当事人一方的合法权益,以免因他方的财产行为而身受其害,同时也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 在我国,《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开启了对非常法定财产制度的探索之路。

二、世界各国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度的实行

(一)德国民法典中的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度

德国的夫妻财产制,如无特别约定,采用法定财产制度。法定财产制期间,设立了非常情形制度。德国民法典中,第七百五十八条:对于共有财产由于一方管理失当危及该财产安全,可以提出分割财产请求。第一千三百八十五条:如果双方分居已经至少三年,则其中任何一方均可提出提前进行婚姻财产增值补偿诉讼。从中可以看出,德国的法定财产制中规定了多种法定的非常情形,在出现这些非常情形时,夫妻一方可以提起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诉讼。

德国民法典还规定了约定财产制。在夫妻双方约定的财产制中,考虑到在财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非常情况,德国规定了法院取代同意制度、无需同意的制度,对于严重情形,制定了撤销夫妻共有财产制度。这些制度既灵活,又具有稳定性。

(二)日本民法典中的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度

日本民法典中的非常财产制度相比较德国民法典而言显得简单许多,仅在第七百五十八条规定了非常情形,即夫妻一方管理他方财产,因管理失当危及该财产时,他方可以请求家庭法院允许其自行管理。对于共有财产,可以与前款请求共同提出分割请求。

上述国家的实践证明,非常财产制度的规定非但没有破坏共同共有民法体系的基本理论,反而对民法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维护了家庭的和睦,降低了离婚率。在不破坏共同共有人的共同处分权的基础上,它保护了共同共有人个人的合法权利的行使,对我国婚姻法的立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婚姻法解释(三)》中的非常法定财产制度

(一)《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

非常法定财产制度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姻法解释(三)》出台之前,我国在该制度上的立法是一片空白,如今,这片空白正在逐渐地被涂抹上色。

《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上述条文,就是非常法定财产制度的规定,也称为婚内析产。从法理上说,该条文解决的是婚内共同财产平等处理权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协商一致时,如何解决处理权的补充。重大事项不能协商一致怎么办?在《婚姻法》设立非常法定财产制度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没有办法诉请法院出面解决的,就像小两口在家里吵架,谁更强势,谁就取得家庭财产的处理权。这是靠夫妻协商来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公权力不介入,如果想让公权力介入,那就只能离婚。因为离婚时,夫妻双方就可以主张分割财产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当事人不想离婚,但一方的平等的财产权又无法得以实现时,那该怎么办?因此,新司法解释规定了非常法定财产制度,它允许婚姻关系继续维持,而将当事人共同共有的财产进行分割。这是对传统共有财产理论的一大突破。

虽然这一条文对传统的共有财产理论有一定的冲击,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共同共有制度基础之上的,因为共同共有所赖以存在的夫妻关系仍然维系着。既然夫妻关系存在,即共同共有关系存在,那么共同共有的财产就不能分割。仅在下列情形下除外:

一是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夫妻一方丈着夫妻财产共同共有而随意过度使用共有财产,给另一方的财产利益带来损害;或者一方擅自将共有的财产转卖给第三人。更有甚者,夫妻一方为了减轻自己的负债压力,故意将个人债务伪造成夫妻共同债务,以便用共同财产进行偿还。这些行为都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解释(三)》在共同共有的基础上设立了非常法定财产制度,即允许夫妻双方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分割共同财产,实行分别财产制。

二是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情形。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丈夫的父母身患重病,丈夫要拿夫妻共同共有的钱给父母治病,但妻子不同意。此时如果妻子坚决不同意,没有回转的余地,夫妻双方达不成一致的协议,那其中一方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分割共有财产,但婚姻关系不解除。

(二)设立非常法定财产制度的意义

1.使《婚姻法》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一致

《物权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共有财产。原《婚姻法》规定不支持婚内损害赔偿,这与《物权法》的上述规定相冲突。婚姻法的不支持婚内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不能分割为依据的,但《物权法》的观点很明确,共同共有财产在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分割,也就是说,婚内析产在《物权法》的规定中是被允许的。因此规定非常财产制度可以使两部法律在共同共有财产这一方面的相关规定协调一致。《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中的两款情形正是对《物权法》第九十九条的“有重大理由”在婚姻家庭领域的诠释。 有利于处理现实司法实践中 的纠纷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条规定:“因感情不合分居满2年的调解无效,准予离婚。”感情不合分居2年即是夫妻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这说明我国立法承认夫妻关系存在非正常状态,但在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法律对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夫妻财产关系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原婚姻立法虽然将这种夫妻关系非正常状态下的财产规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在审判实践中,主张权利的一方却常常因举证困难等,难以真正实现权利,不宜于解决纠纷。

而新的《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夫妻在财产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项,使得司法实践中的这些纠纷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法官在审理有关案件时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不再无所适从。 有利于保护婚姻家庭中的弱者

虽然夫妻财产制度适用于夫妻任何一方,但在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一方多为男性,妇女的经济地位整体上也低于男性,并且近年来发生的非法移转,隐藏,变卖夫妻共同财产的案件,多是夫一方对妻方财产利益的侵害。

对此情况,原《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另一方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对方要求重新分割共有财产,但这毕竟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弱者的利益往往只有在婚姻解体时才能受到保护,当事人为了寻求救济,往往只能选择离婚这一唯一的途径。从事前预防的角度来看,增设非常法定财产制可以从积极的赋权的角度让弱者知晓在夫妻关系处于法定的特殊时期时,可以主动及时地依法变更法定夫妻财产的类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对完善我国非常法定财产制的建议

虽然《婚姻法解释(三)》中的非常法定财产制的设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该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不是十分完善,存在以下不足:

1.适用非常法定财产制的法定事由不够完善

《婚姻法解释(三)》只规定了两种适用事由,但司法实践中仍有很多应当适用非常法定财产制的情形,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应适当增加适用非常法定财产制的法定事由。比如:(1)夫妻处于离婚诉讼时期;(2)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定期限的;(3)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对方处分共同财产的; (4)夫妻一方受他方的虐待、遗弃的,被虐待、被遗弃的一方可以申请;(5)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 未明确适格的申请非常法定财产制的申请人

笔者认为,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的申请人在一般情况下应限于夫妻双方当事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相关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申请。比如当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另一方独自占有夫妻共同财产,且不履行其作为配偶应尽的义务。此时,作为财产权被侵害方的父母家人,为了被侵害方的利益,可以申请实施非常法定财产制,也未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救济手段。

上一篇:离婚财产范文 下一篇:破产财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