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范文

时间:2023-03-10 17:04:59

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个人财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共同财产的类型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怎样的权利、应负担怎样的义务,成为婚姻法必须明确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予以明确认定。

一、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所谓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依法可归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可分为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等。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把它概括为:(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称《解释》(二))第十一条对于“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作了进一步的阐明:(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金、破产安置补偿费。另外,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解释》(一)第九条 )除上述规定的以外,夫妻共同财产形态还可包括:房屋、汽车、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股权、债权、使用权等财产性权益;夫或妻一方或双方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以及一方或双方合法所得购置的财产,等等。

二、新形势下夫妻共同财产的特点

(一)内容新,数额大。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新。夫妻共同财产从以往单纯的金钱和实物发展到今天的股票、地产、知识产权等等有形或无形的财产,种类繁多,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分割时标的随之增大,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法院处理的难度也日渐增大。

(二)取证难。在离婚案件中,湮灭证据、隐瞒财产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当事人在离婚前,早已把有关的证据、财产毁灭或隐藏起来,甚至有的找人作伪证,写假借条,致使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财产没有多少。当前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当事人举证难和法院调查取证难仍是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资金来源复杂。目前虽然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职工靠工薪收入生活,他们在进行投资或购买住房时往往除了自己出资外,还向一些朋友借款,甚至贷款,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往往出资支持。这样就使夫妻共同财产筹措资金的途径也呈多样化。等到分割共同财产时,双方都各执一理,都主张是自己家里人和朋友出资的,使得法院在认定财产的性质时产生一定难度。

(四)社会影响大。新形势下夫妻共同财产由于具有内容新、数额大、法窜滞后等的特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三、我国现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缺陷及立法建议

尽管新《婚姻法》解释三对我国夫妻财产制进行了许多完善和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指出缺陷,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有所帮助。

1.知识产权利益归属不明确,应将可期待利益纳入共同财产范畴。新《婚姻法》第17条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2条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这一规定只解决了知识产权收益的部分问题,而对将来知识产权可期待的收益并未有涉及。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财产权与取得实际经济利益在时问上并不能完全一致。在通常情况下,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知识产权的取得,往往投入大量的夫妻共同劳动或共同财产,也离不开夫妻另一方的大力支持。当离婚时,这种财产期待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下,如将知识产权及可期待利益归于知识产权人一方所有,或“予以夫妻他方适当的照顾”,都是有失公平的。另外,如一方婚前取得知识产权,婚后取得的利益,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应归夫妻共同所有,这对取得知识产权的一方不利,而且也不尽合理。

2.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权问题规定笼统,立法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没有管理权的概念,更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试想双方在处理共同财产时总能意见一致吗?一旦双方意见不一致,甚至行使了管理权的一方最终侵害了另一方或第三方利益的时候,应如何处理?笔者认为,法律应对此做周详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由夫妻共同管理。夫妻一方不能管理或无意管理的,由他方单独管理。夫妻双方也可经协商确定由夫妻一方全权管理夫妻共有财产。共同财产的处分,由夫妻共同为之。管理人处分共有财产或者在共有财产上设定负担,必须经对方书面同意,否则他方有权主张无效。双方就共同财产的管理、使用发生争议的,任何一方均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管理方有重大过错的,应赔偿他(她)方因此而造成的财产减损。

3.现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缺乏非常态下的财产保护手段和有效的救济途径, 在特殊情况下应实行分别财产制。现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只规定了夫妻关系处于正常情形下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及夫妻财产权利的确认,但它不能解决夫妻关系处于非正常情况下的财产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提出一些粗略的探讨。在新形势下,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立法者应当完善夫妻财产关系的立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具有操作性,从而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及个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杜万华,程新文,吴晓芳.

[2]陈玉玲.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及其完善[J].东南学术,2005:6.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夫妻财产 分割 婚姻法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1 夫妻财产

夫妻财产指的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包括财产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制度及内容。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

(1)夫妻法定财产制。法定夫妻财产制,即法律确定的夫妻财产制类型。强制适用是法定夫妻财产制有别于约定财产制的突出法律特征。(2)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双方以协议之方式,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使用、收益和处分的事项作出的约定,以排除法定共同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2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立法完善

2.1 落实家务劳动价值应能更好的保护女方的权益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是指在婚姻存续期间对家务劳动付出较多的夫妻一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另一方从个人财产中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我国《婚姻法》第40条的家务补偿请求权的规定,是我国婚姻立法上的一大突破,但是,这种经济补偿存在缺陷:

第一,对于如何补偿家务劳动上,实践中,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致使司法实践中的补偿都是不了了之。“探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法律规定离婚经济补偿应以‘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为前提。换言之,夫妻双方不适用分别财产制度就不适用家务劳动补偿。而目前我国夫妻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数量很少,其直接后果就是极大地限制了这一救济制度的适用。而婚姻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流于泛泛,实践中难以对家务劳动的价值作出合情合理、具有说服力的评估,使法官具体操作不易运用。”

第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的个体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一旦婚姻终止,一方不顾夫妻感情,反目为仇,故意隐瞒财产,逃避对付出较多一方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对于这种情况,法律保护不足。

因此,应该修补现行离婚补偿制度,更好地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建立公平合理的婚姻存续期间贡献方家务劳动价值评估机制,实现夫妻财产分割的公平正义。

2.2 增加婚内共同财产的分割

我国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两个:一方死亡和离婚。我国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是基于离婚而分割财产的规定。基于一方死亡而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则是在继承法第26条规定的:“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而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也可能需要,而不仅仅离婚或者一方死亡时才会遇到。如果夫妻双方因约定终止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改用分别财产制,就会面临共同财产的分割。其实,我国也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将此情形作为分割共同财产的原因。所以建议将来立法或司法解释中能够完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因,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

2.3 短婚内继承、受赠的重大财产不应夫妻共有

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虽然在第18条规定,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但是,如果没有确定归一方所有,就是共同所有。这一规定也有失偏颇。如果短婚内,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归夫妻共有,离婚时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是对继承或受赠财产方的极大不公平。所以,我国就有学者指出:短婚内继承、受赠的重大财产不能一概夫妻共有。继承或受赠财产是否共有必须考虑结婚时间长短及财产价值大小,重大个人财产在多年后方可化为共有。

2.4 增加“知识产权的收益”的预期利益的分割

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实际取得的收益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才可以分割,但是当婚姻存续期间该知识产权尚未,无法明确是否可以取得财产性收益,此将不能形成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将无法分割。因此,这种排斥“期待收益”共享的立法,是有悖民法公平原则的。将来立法可以考虑增加知识产权收益的预期利益的分割。

2.5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过程中,防范一方不诚信行为的规定应更明确

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虽然增设了分割夫妻财产的保障措施,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规定过于简单。我国婚姻法第47条的规定,只是对离婚时一方的不诚信行为的事后补救措施,缺少事前预防措施。第二,规定不够明确。“离婚时”在解释上容易产生歧义。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对夫妻一方实施第47条所指的违法行为时,人民法院应不受实施行为的时间限制。第三,在举证责任问题上存在问题:其一,我国《1993年离婚财产分割司法解释》规定的:“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举证责任”,无论是个人财产还是共同财产,当事人只要主张任何一种财产,均须承担举证责任。一项财产既然被推定为共同财产,主张其为共同财产的一方当然不承担举证责任,只有主张其为个人财产的一方才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为个人财产。其二,缺少间接证据的使用。因为我国家庭财产构成日趋复杂,流转日益频繁,双方有意隐瞒的时候,很难提取直接证据。没有间接证据规则,不利于保护弱势方尤其妇女的合法权益。

2.6 无形财产应参与共同财产分割

按照我国现行婚姻法,人力资本这一无形财产并未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在工作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工作机会、劳动技能等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能力,是无形财产。

婚姻是双方彼此贡献的经济合伙,一方的成就、学位、执照、资格等包含了对方的贡献和投入,它应当是平衡法律上分割婚姻财产时的决定因素。虽然学位、执照、资格等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财产,是人力资本,是无形财产,评估会比较困难,但它对其持有者增加收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把它纳入财产范围,就无法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人力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即是一种财产,这恰与经济学上的“人力资本”的理论不谋而合。夫妻共同财产否认了人力资本这一无形的财产形式等于不承认配偶方的贡献和牺牲,使得离婚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残酷而无情的剥削和掠夺。

参考文献

[1] 王金勇.论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规定及其完善[D].厦门大学,2011.

[2] 裴桦.夫妻共同财产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20.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3篇

新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后财产可以约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实践中,夫妻离婚,涉及财产纠纷时,法院一般按共同财产平均分割,但会适当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

缺失保护女方权益精神

笔者一起离婚案,夫妻共有一套两居室私产楼房和一套承租的公有平房。因为双方一直闹矛盾,女方李某为了躲避男方张某的追打,有两年时间不敢回家住,暂住在亲友处。在2006年8月离婚时,张某不同意离婚,法院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2007年3月,李某再次要求离婚,张某表示同意离婚;可是在处理财产时,李某才知道,张某已经于2005年底把两居室楼房卖了,已经过户,并且,钱已经挥霍;鉴于孩子愿意跟父亲生活,所以,法院将公房判归张某继续承租,告知李某对楼房买卖及分割纠纷另行;并将李某的保险分红收入按一半判给张某二万多。

笔者认为法院的上诉判决极为不妥。

《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法律明确规定了离婚分割财产时,要照顾女方权益。可是上述的判决没有体现法律的这一精神,两间平方的承租权都归男方,不仅没有对女方进行任何补偿,还判决李某给付张某二万余元。这样的判决无论从法律上还是情理上都显然不公平。虽然律师极力说服李某上诉,当事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上诉的机会。

李某在离婚判决生效后,楼房买卖双方买卖协议无效。经过律师配合调查:买卖双方有亲属关系,买方是男方的姐夫,并且房屋交易价款仅10万元,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当时实际价值约20万);张某实际控制着房子的权利,将楼房出租给他人收取租金收益。律师把取到的证据提交法院,法院判决支持了李某的诉讼请求,张某上诉,中级法院也驳回了其上诉请求。

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在重大财产处理时,应当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处理重大财产必须共同商量,这不仅是道德的约束,也是互相之间的一种法定义务。否者,则侵犯另一方的权利。但是,夫妻之间的权利是针对夫妻双方的,仅对双方有约束力,善意第三人没有理由遵照执行。然而,本案是个例外,买方是利害关系人,不是善意第三人,无论从买方的身份或交易价款来判断,买卖双方显然是恶意串通,侵害李某的合法财产权益;所以,法院判决买卖协议无效于法于理都是正确的,是有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的。

由于张某离婚后很快与一个外地女人同居生活,并带来两个孩子,造成双方孩子不断冲突。李某和张某的女儿就经常一个人在外游荡,夜不归宿;李某担心女孩子出事,只好将女儿接到自己住处,与自己一起生活,并承租了房屋两居室,又到法院变更了抚养关系。

2007年12月,李某张某,要求楼房归自己所有。在法院通知送达程序过程中,张某百般阻挠,设置障碍,打电话骚扰谩骂李某,甚至威胁;拒绝接法院的通知电话,退回法院的邮件;最后,在李某的引领下,法院才将诉状和传票送达到张某的单位;在开庭时,张某拒不出庭,只给法院打来电话说脚受伤了,没有送来诊断证明,法院只好缺席审理。张某先是转移财产,后是阻挠妨碍法院的诉讼程序,是对法律的极端藐视,其不仅侵害了原告的权利,客观上也侵犯了法律的尊严,必须对这种行为予以惩罚。法律既然规定对这种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可以“少分或不分”,又鉴于张某的种种恶劣行为,所以,对其予以最严厉的惩罚是合乎法律规定的,无疑是对被侵害一方比较公平的补偿。

隐匿财产不分或少分

律师认为,第一次,共同财产已经转移变卖,承租的公房分给张某,没有对李某进行补偿,张某的承租公房一旦拆迁,也会得到几十万的补偿;即使不拆迁,也可以永久承租使用,而且,房子有两居室,有厨卫,功能齐全;楼房也是两居室,已经二十多年楼龄,虽然价值面积高于平房,但是,因为张某的卖房行为是属于隐匿转移财产,应该受到惩罚;况且,在过去的一年中,房价猛涨,争议的房屋市场价值已达到四十多万,如果按现价值评估给张某适当分割,那无疑将对李某明显不利,会造成李某巨大的经济负担。李某收入不高,还要承担孩子以后几年的全部生活和学习费用。所以,律师坚决要求法院将楼房判归李某,对张某不予分割。

法律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诉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建议法院将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判归一方所有,这在笔者的大量案件中还是首次提到。所有的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大都是平均分割,又部分对女方会适当照顾,但照顾的幅度不大,甚至很小。律师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极调查取证,引用法规准确,所以,特别期待本案能达到所预期的目的,使受侵害方的利益在法律的框架内获得最大的权益保护。

令笔者欣慰的是,法院采纳了律师的意见,判决支持了女方的诉讼请求。委托人李某喜极而泣,非常感谢律师,并亲自到笔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致谢。近日获悉,张某已经上诉,此案目前还没有上诉的最后结论,但是,笔者相信法律最终的公平和正义。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挥霍;认定;处分;比例;弥补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67-01

一、婚姻存续期间财产分割

在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下,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须以共同关系解体为前提条件。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的规定,使人们看到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的可能。在此之前,我国物权法就似乎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提供了一种可能。我国物权第9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我们可以理解为:夫妻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共有财产时可以请求分割。所谓“共有的基础丧失”指离婚,婚姻关系消灭。那么重大理由又是什么呢?

2008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家庭纠纷案件1286437件,到2010年,这个数字增涨到1374136件,案件集中在房产、亲子鉴定等相关问题。为了更好应对时下家庭纠纷案件所涉及到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婚姻法解释(三)》,并经审判委员会通过。我国《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2.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由此可见,重大理由为规定的1,2两种情形。

二、对“挥霍”的认定

(一)“挥霍”的通常理解

我们在上述解释的第一种重大理由中,可以见到“挥霍”一词,怎样的行为才称得上是法条中的“挥霍”呢?挥霍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为:任意浪费钱财、时间、感情等,指没有节制的浪费。但是这个日常用义并不能足以表达它在法条中的法律含义。

《物权法》第95条明确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婚姻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妇女权益保障法》强调夫妻双方“平等”享有财产权利,排除一方单独行使权利。由此可见,夫妻一方对夫妻共有财产平等的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那“挥霍”属于哪一种权能呢?

其中使用是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在不毁损物或者变更其性质的情况下加以利用。使用针对的是可重复利用的不可消耗物,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对于可消耗物如粮食、货币,其利用是处分而非使用,如消费粮食是典型的事实处分行为,而使用货币则是法律上的处分行为。行使使用权不消灭财产的价值,而行使处分权改变了财产的价值。鉴于“挥霍”的词义,我认为其处分仅仅局限于货币。所以,“挥霍”是对夫妻共同财产(即货币)处分权的过渡使用。

(二)对“挥霍”的认定

那当处分权的使用达到何种程度时,才应认定为“挥霍”呢,我认为应该符合四个标准。

1.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表示明确反对。(此处暂不考虑共同共有一方私自处分共同财产和一方不同意处分共同财产的效力问题)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一方对于夫妻另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表示支持,那么即使处分财产符合其他三个标准也无法认定为“挥霍”,是有效的财产处分。举个例子,夫妻双方均酷爱名画,夫花费巨资购之。妻因自身爱好相同,表示支持,或者知晓后漠视,则无法认定为“挥霍”。

2.夫妻一方处分共同财产数额所占其共有财产一定比例或多次累加后总额所占其共有财产一定比例。至于所占比例具体的百分比,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或者因时而变、因地而变。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状况;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经济消费力量。因此,每个地区、每个家庭在不同的时间段,认定“挥霍”的数额,即量上的规定应是具有针对性的,才能充分反应出“挥霍”对每个具体的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

3.所处分共有财产明显超越该家庭必要生活所需。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必要所需,共性中,也存着个较大的个体差异。当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明显超越了家庭必要生活所需,便是不适当的处分夫妻共有财产,没有实现物尽其用,是对夫妻共有财产的一种浪费。对于标准中“明显超过”的认定,每个地区设定一个标准,然后再根据地区中家庭的夫妻共有财产的数量,进行分档,每个档以地区标准为基准,进行上下调整。

4.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后,处分财产一方拒绝用个人财产予以弥补或者虽然主观同意,但实际个人财产不能补足其处分夫妻共有财产的,才应认定为“挥霍”。夫妻一方处分夫妻共有财产,虽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但处分者愿意用个人财产对其处分的夫妻共同财产予以等价弥补并能够补足的,可以不认定为是挥霍。弥补时限和补足方式可以由夫妻双方约定。在约定期限内又没有能够补足其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仍应认定为“挥霍”。

三、结语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5篇

夫妻离婚 荣誉物品被遗失

现年65岁的霍辰宇,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一名资深信鸽爱好者,也是无锡市信鸽协会会员。几十年前,他迷上了信鸽,从一名养鸽菜鸟成为圈内行家,每当有比赛,他都会放飞自己的爱鸽。

几十年的养鸽生涯中,霍辰宇获得大小比赛奖项不计其数,而让他感到比较自豪的奖项有:1991年,他的一只信鸽荣获江苏省信鸽竞赛2000公里级第一名,一只信鸽荣获该比赛同级第三名及雌鸽组(单项)2000公里级第二名;1994年,他的一只信鸽荣获江苏省3180公里超远程大赛第三名,他也因此获得奖杯和锦旗。

为庆祝霍辰宇赢得的荣誉,1994年9月,吴宇锋等十名无锡市信鸽协会会员贺赠霍辰宇一块长2.8米、宽0.6米、厚0.1米由书法家王洁桢书写有“翔迹举世”等字样的红木横匾一块。当月28日的《江南晚报》刊登了无锡市信鸽协会会员赠送“翔迹举世”的横匾一块至霍辰宇家中的新闻及图片。

霍辰宇对他获得的这些荣誉感到非常自豪,将上述获得的奖杯、奖旗、牌匾,以及当时刊登有关他新闻的报纸,都精心保存在位于杨市镇某村283号(以下简称283号房屋)的家中,每当有亲朋好友登门造访,他就拿出这些荣誉物品与大家分享。

霍辰宇虽然在信鸽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在婚姻方面却颇为周折。2004年1月12日,因夫妻感情破裂,他与结婚已30年的妻子陈丹萍签订离婚协议并于当日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离婚协议中载明:自1991年男方有婚外恋后,对女方感情逐步冷淡,夫妻分居十年。离婚协议上“财产处理”栏记载载明:283号房屋及所有家具杂物均归女方所有,男方放弃财产分割权。

虽然双方离婚,但双方只是在法律上对房屋的权属进行了约定,原有夫妻共同所有的物品仍存于该房屋内。为了彻底撇清双方的关系,2013年3月,陈丹萍以霍辰宇为被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283号房屋归陈丹萍所有。当月28日,经法院主持调解,陈丹萍和霍辰宇一致同意将283号房屋赠与女儿霍思雨,陈丹萍与霍辰宇均放弃对上述房屋的居住权。在案件审理中,陈丹萍曾向霍辰宇出具证明一份,内容为:“自2013年3月1日至今,283号房屋内未少物品。陈丹萍 2013.3.28”。

房屋的归属问题解决后,霍辰宇想起他参加信鸽比赛所获得的奖杯、锦旗、证书,以及同人们赠送的牌匾等荣誉物品仍然存放于283号房屋内,这些都是他的心爱之物,自然得取回,于是,他便向陈丹萍索要上述荣誉物品。可是,让他不能接受的是,陈丹萍告诉他,由于年代已久,这些物品已经遗失,无法找回了。

讨要无果 一对冤家上法庭

放在家中的物品,怎么可能平白无故遗失呢?霍辰宇开始认为是陈丹萍对自己有怨,故意不归还上述荣誉物品的,就多次找陈丹萍索要,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且从陈丹萍的行为表现来看,不像是在说谎,这让霍辰宇十分气愤,这可是他一生付出所获得的荣誉,怎么能说丢就丢呢?于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霍辰宇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一纸民事诉状将陈丹萍推上了被告席。

法庭上,霍辰宇诉称,本人与陈丹萍原为夫妻,于2004年协议离婚。在上世纪90年代,本人精于养鸽,多次获得省市级比赛的优异成绩,包括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远程和超远程比赛冠军杯四只,季军杯奖杯两只,亚军锦旗三面。此外,中国信鸽总会赠送奖杯两只。为庆祝本人赢得的荣誉,吴宇锋等十人还贺赠本人一块由书法家王洁桢写有“翔迹举世”等字样的红木横匾。根据离婚协议,本人与陈丹萍原共有的283号房屋归陈丹萍所有,上述奖杯和锦旗等在离婚协议中并未涉及,均保存在283号房屋内。2013年3月,陈丹萍就离婚后房屋权属确认纠纷向法院,诉讼中陈丹萍承认上述物品仍保存在283号房屋内,经法院调解,283号房屋赠与霍思雨,但本案争议物品的实际控制人仍为陈丹萍。本人认为,在婚姻存续期间,本人因养鸽竞赛而取得的优胜奖杯等,记载着优胜者的荣誉权,其财产所有权应当归本人,即属于本人的个人财产。现陈丹萍称上述物品已经丢失,故请求法院判令陈丹萍赔偿经济损失11600元。

针对前夫的,陈丹萍认为:双方的离婚协议中已经将财产分割完毕,因养鸽获得的荣誉系夫妻共同财产,已经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归陈丹萍所有,故霍辰宇的诉请不应得到支持。对于婚姻存续期间家中曾经驯养信鸽的事实确认,本人为帮助霍辰宇养鸽默默奉献,养鸽获奖应当属于家庭荣誉。当时家庭经济也均由霍辰宇掌管,但霍辰宇却发生婚外情,抛弃了本人,所以在2004年离婚时协议约定屋内所有的家具杂物均归女方,男方放弃所有权,现双方离婚至今已有九年,本人也无需再告知屋内的物品是否存在。在房屋权属确认纠纷案件中本人出具证明,是因为2013年1月霍辰宇曾经擅自闯入283号房屋,调换门锁至3月28日,证明系用于说明霍辰宇在此期间没有偷窃屋内的物品。综上,请求驳回霍辰宇的诉讼请求。

财产属性 两级法院下定论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6篇

当离异和再婚已经变得和结婚一样普通,当周围越来越多的财产分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成为很多法律咨询的热门。

其实在很多国家是没有“夫妻共同财产”这个定义的,所有的财产无论婚前婚后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供你的楼我养我的车,子女生活费也是按照协议的比例来均摊,即使有一天走到一拍两散,也不过优雅地拉起旅行箱潇洒说再见。不过在中国考虑到实际国情,妇女在受教育程度、就业、薪酬方面普遍低于男性,许多已婚妇女因怀孕生子、料理家务等原因使职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夫妻共同财产制鼓励夫妻同甘共苦,规范了夫妻与第三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护动态的交易安全。

女性在用心经营婚姻的同时,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夫妻共同生活积累起来的存折数字不光是经济上的财富,更浸透着女人的心血,值得任何一个女人谨慎打理。

案例:

婚前房产如何分割?

2001年8月,王先生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价值20万的房产一处,该房产登记于王先生名下,王先生于10月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同年12月,王先生与刘女士登记结婚, 2008年3月,王先生结识另一女友张女士,该事被刘女士得知后,双方感情日益破裂。2008年12月,刘女士至法院,要求离婚并分割该处房产。

GRACE分析:

在本案中,主要的争议焦点是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从房产证的取得时间及所有者来看,房屋应当属于王先生个人财产,但由于王先生采取的是按揭贷款方式,房屋虽然属于王先生个人财产,但刘女士享有该房屋婚后7年按揭贷款所缴纳的款项以及房屋购买后的市场升值的孳息主张权利,双方对此按照1:1的比例分配后,该房屋方可归属于王先生个人所有。同时,在实际分割之时,还应考虑刘女士是无过错方,按照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的原则适当多分。

GRACE支招:

还有一种普遍情况是在婚前双方共同出资支付首付,但房产证只落一个人名,这种情况更应该好好保存出资凭证(如刷卡交款凭证),同丈夫协商将自己列为房产共有人并到房管局办理产权增名手续,或者至公证处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虽然看起来繁复了一点,但只有通过法律认可的程序,到了万一产生纠纷的那一天,女性才不至于被动。

追回赠与,向第三者宣战。

张老板包养手下员工林小姐三年,其间为她买房购车80万余元,但纸最后没有包住火,张老板的妻子周女士以张老板“私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行为无效”为由,把林小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全部购房及购车款80万余元。

GRACE分析:

从道德层面来讲,林小姐这样的第三者是受到公序良俗所排斥的,但法律和道德不同,两者间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一样,均受法律同等保护。张老板私自将部分共同财产赠与给了林小姐,侵害了妻子周女士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共同所有权,从而导致张老板的赠与行为部分无效,因此周女士有权要求林小姐返还购房及购车款中属于她的这一部分,即一半诉讼金额40万。当然,也有一些特别案例,法院在判案时会按照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这种擅自赠与行为无效。

GRACE支招:

遇到周女士这样的情况,笨女人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聪明女人则会冷静理智地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资产和尊严。法律上提倡:谁主张谁举证,所以尽可能地多获得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银行转账单、对方电话详单,都可以帮助周女士在受到伤害之后合理合法地追回自己应得部分。

夫妻共同产业

刘先生于2002年开了一家汽车维修站,于2006年与欧阳女士结婚,并于2007年出资50万与朋友共设立了一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年底,由于汽车维修站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尚欠配件供应商货款60余万元,供应商遂将刘先生至法院,并申请法院执行刘先生在建材公司的股份,欧阳女士则以该股份为夫妻共同财产为由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经过审查,作出了对该股份中止执行的裁定。

GRACE分析:

刘先生的汽车维修站是婚前个人财产,维修站所欠配件供应商货款属于个人债务,应当由刘先生本人承担责任;但建材公司是刘先生与欧阳女士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入股的,其股份及盈利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法院执行刘先生在建材公司股份的行为侵犯了欧阳女士的合法权益。

GRACE支招:

也许有人会觉得欧阳女士这样将丈夫的债务拒之门外的行为太过自私,实则不然。用夫妻共同的股份去填补丈夫个人的债务无疑于杀鸡取卵。在保全自己和双方财务来源的前提下再共同出力偿还债务才是长久和明智的选择。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对一万对离婚夫妇进行调查后发现,没有实行约定财产制的离异夫妇中,发生财产分割争执的占59%,反之,进行约定财产制的离异夫妇,发生财产争执矛盾的仅占8.9%。我们总是在强调女人要独立,财务独立人格才能独立,却往往不重视如何打理夫妻共同财产,懂得打理夫妻共同财产的全职太太们不一定会在离婚时输得一无所有;相反,职场上辛苦打拼却忽视保护自己财产的知识妇女,却有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

法律界定:

1、夫妻个人财产:

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和其它夫妻个人的特有财产。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领取结婚证起,到一方死亡或离婚时止)所得的财产。(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3、夫妻财产的约定: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7篇

关键词: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离婚是指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不仅解除了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也终止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分割是与夫妻人身关系的解除相应产生的。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离婚案中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越来越新,认定和处理也越来越困难,它所体现出来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处理的好坏关系到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作为离婚的重点也倍受关注。

一、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

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有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这些规定紧紧地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联系。一方面强调了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另一方面,在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多元化的情况下,采取了尊重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意思自治。我国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处理判决。因此,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必须先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准确地划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是正确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前提。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依法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所谓的婚姻存续期间,是从双方领取结婚证开始到婚姻关系终止时的这段时间。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5.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1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类财产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和约定的财产。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离婚时,夫妻分割的仅限于夫妻共同财产。对属于全体家庭成员共有的财产应当首先分家析产,分出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部分,然后夫妻双方再对此加以分割。对于夫妻个人财产属于夫或妻一方独自所有不作为分割对象。

二、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基本原则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直接关系到离婚双方的切身利益,依照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应当注意贯彻以下原则:

(一)坚持男女平等原则

一个家庭中,夫妻两方的收入比例大多是有区别的,一般表现为男方经济收入高于女方。但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双方应有平等的权利,不能因为女方经济收入较低、没有经济收入而少分或不分给她财产。夫妻双方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离婚时,任何一方对共同财产都依法享有平等分割的权利。

理解这一原则,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夫妻共有财产是共同共有财产,对于这些财产,不问其来源,双方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其二,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权益决不意味着鼓励搞绝对平均主义。其三,夫妻双方在对其共有财产享有权利的同时,还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坚持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则

夫妻双方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但目前我国妇女的经济条件和男子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财产分割上适当照顾妇女和儿童的利益,才能保证妇女和儿童因分割财产所造成的生活水平下降和生活困难,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婚姻法更为注重保护子女的权益,这是由于父母的离婚会给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使下一代健康成长,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给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适当多分一些财产,以照顾子女的实际需要。这一原则意味着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一方面不得侵害子女和女方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视女方的经济状况及子女的实际需要给予必需的照顾。

(三)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原则

所谓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或过失,或过错程度大小如何,对于确定其民事责任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在混合过错、共同致人损害、受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就成为确定其赔偿责任的主要依据。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的照顾条件,须为一方实施了出于故意而为的过错行为,另一方未有过错行为,或虽有过错行为,但其行为只要是出于过失而不是出于故意即可。离婚案件,在财产分割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适当多分。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一方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婚姻法规定了过错离婚的法律后果,即让过错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这是对受害方的法律救济,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

在照顾的程度上,应根据有过错一方程度的大小和共同财产的实际情况由法官酌定,“照顾”只应向无过错一方作适当的倾斜,不能显失公平,更不能因此而影响有过错一方的基本生活。

(四)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原则。公平原则要求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离婚不仅终止了婚姻关系,还涉及夫妻及子女等家庭成员的利益,在离婚财产分割时适用公平原则,一方面合理分割夫妻现有的共同财产;另一方面还应清算夫妻的经济利益,例如,夫妻双方对家务劳动、扶养子女的付出,一方离婚后生活水平的下降,妥善安置离异后的患病方,等等。这就是要求我们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要严肃执法,实事求是,既要考虑案件的事实又要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从而体现我国法律的公正和严肃。例如在处理一方从事经商等营利性活动所涉财产时,应在认定这部分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基础上,对创造这部分财产的一方可以给予充分照顾。处理夫妻在分居期间所得的财产也一样,应确认为夫妻共同财产,但由于双方在分居期间经济独立且收益也没有用于家庭的日常消费,所以在分割时的比例可以根据双方创造的财产多少而不同。

(五)尊重当事人意愿,财产约定先于法定的原则

婚姻法是私法,该原则即是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反映。公民有权处分自己的财产,婚姻法规定了约定的形式、范围及对第三人的效力,这有利于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因各种原因的多种形式处理双方财产问题的需要,体现了夫妻享有的平等财产权利,有利于减少家庭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方法

(一)离婚案件中财产的原则分割方法

原则的分割方法,是指离婚财产分割的一般方法,即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的基本方法。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的原则方法,是均等分割,辅之以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来源等情况的适当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均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是我国司法实务一贯坚持的方法,即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之后,一分为二,平均分成两份。它的依据是婚姻法第17条第2款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和民法通则第78条规定。坚持均等分割的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律均等分割,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公平的后果。为此,在坚持均等分割的原则之下,允许在一些条件下适当地有所差别。夫妻一方在生产、生活上有特别的需要,或者财产来源有特别的情况除外。

在分割形式上,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形式:1.实物分割,即在不影响其财产的使用价值和特定用途下,对财产进行实际分配。双方各自根据其分割的份额取得应得财产。2.价金分割,即将共有物变卖,双方对变卖所得价金进行分割后各自取得价金。价金分割是在共有物不能分割或分割后有损其财产的使用价值和特定用途时使用的分割方法。3.价格补偿,即夫妻一方取得共有物,另一方获得相当于一半价格的补偿,取得价金。

(二)离婚案件中具体财产的分割方法

离婚案件中具体财产的分割方法是对各种具体的夫妻共同财产怎样分割的办法。对于这些具体的分割方法,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本文主要就以下几种情况探讨:

1.关于房屋的分割。房屋一般情况下在离婚时是最有价值的财产,有关离婚案件中的住房问题,一直是审判实践中比较突出且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还涉及到家庭其他成员,以及房屋产权等诸多因素。因而,解决好离婚后的住房问题,是保障离婚自由,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需要。解决离婚后的住房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2)保护房屋产权;(3)优先照顾抚养子女、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4)坚持调解和协商一致的原则;(5)照顾无过错一方。

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和审判实践经验,在处理住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房屋,由夫或妻个人所有;(2)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3)对双方居住房为一方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约定为一方所有的房屋,离婚时仍判归该方所有。(4)对已经房改的公房房产的认定。夫妻一方或双方以市场价或成本价购买商品住房,该住房产权属全部产权,分割财产时可以就该产权按照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在分割部分产权的住房时,应该明确个人和国家在全部产权中的比例,先析出个人产权部分,然后才进行分割。

2.离婚案件涉及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的分割问题。夫妻双方生产、经营性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作为出资人,以夫妻共同财产投资于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一切有价值的有形资产和各种权益。它包括以夫妻共同财产投资经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企业以及挂靠企业等所形成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如货币、实物(如房产、汽车)、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商业信誉或者其他财产权利等。

在离婚案件中对涉及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分割时,首先,要分清财产性质。由于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分清上述财产的性质,便成为准确分割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的首要前提。确定上述财产性质时,应以工商注册登记资料为基础,参照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审查企业的资金来源、实际经济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查明夫妻双方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影响程度,以及夫妻双方在共同经营性财产中所占的真实份额。其次,坚持婚姻法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与统一。对夫妻上述生产、经营性财产的分割,不同于以往对简单的生活、消费资料的分割,它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调整领域,涉及到与其他法律、法规的相互协调问题,尤其是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的协调。如果在分割时与上述法律、法规相矛盾,就会错判。最后,要注意维持企业完整性,不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总额。

分割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时,既要保护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企业的生产发展。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企业,在分割其所包含的夫妻共同财产时,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持续及与相关当事人(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尽量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破坏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为原则。同时,企业的注册资本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在分割夫妻生产、经营性财产时,要确保持股配偶一方所在公司、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发生变化。既要公平、合理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又要切实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3.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中股票及著作权的分割。在各类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尤其是股票和知识产权的分割一直是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也是法院审理时较难把握和处理的问题。因此,如何公正、合理的处理好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财产中股票及知识产权的分割是目前离婚案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股票的分割。由于证券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离婚案件中涉及股票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又因为目前法律规定尚未明确,并且这类财产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应特别谨慎。股票的分割应遵循“三个确定”来进行:首先,确定将要分割的股票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股票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在夫妻离婚时,股票就应当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夫妻一方或各方的股票是婚前已投资获得或在婚后各自以婚前的财产投资获得的,则应当认为是夫妻个人财产,不能分割。其次,了解股票的性质,确定其是否可以转让。对于社会公众股,如果是记名的,一般应分割给在股票上记名的一方所有,如果是无记名的股票,则应先由双方协商。对于内部职工股,由于其是限制流通的股票,只能以折价补偿的方式进行分割。最后,确定将要分割的股票的股价。股票所代表的权利具有不确定性,原始的股份投入并不代表其所享有的财产权利,法院在处理涉及股票及股票分割的离婚案件时尽量让当事人尽快地达成协议,以防止因双方当事人争执而难于操作,甚至因延迟操作股票而丧失重大收益。

(2)著作权的分割。著作权是作者或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字、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在著作权中能分割的只能是著作财产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予以分割的著作财产,应符合以下几项条件才可视为共同财产。首先,该著作权必须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其次,该著作权必须带来了利益(财产利益)。再次,该著作权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著作权,在夫妻离婚时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在加以分割时,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已经带来了经济利益的著作权,对这些经济利益可按一般财产的分割方法加以分割。对尚未产生利益的著作权,原则上不进行分割而由创造方享有。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秦秀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适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夏吟兰:《在国际人权框架下审视中国离婚财产分割方法》,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3]杨俊英:《谈离婚时的几项财产权利》,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4]林秀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滕蔓、丁慧、刘艺:《离婚纠纷及其后果的处置》,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何俊萍:《论公平原则在我国离婚财产分割中的适用》,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7]蔡华富:《夫妻财产纠纷解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8篇

而张建认为,房子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该平分,一人一半。

法院审理后认为,“房子属婚前财产,应归李萍一人所有。但是李萍应该归还张建的装修款,同时还应该返还婚后双方归还银行贷款的一半给张建”,并依此作出了判决。

律师点评:在对夫妻财产问题上,我国很多民众存在这样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婚前财产会随着婚姻的延续,一定年限后就自动转化为夫妻的共同财产,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或者法规有这样的规定。也就是说,除非双方婚前或者婚后对财产有明确的书面约定,否则,无论婚姻关系存续多久,一方的婚前财产都不可能转化为夫妻的共同财产。

本案中,我们重点点评一下法院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一个判决。首先,我国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的规定十分简单、清楚和明了,那就是依据《物权法》第十六条、十七条的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也就是说,通常法院认定产权人时一般就直接以产权证上登记的人名为准,除非产权证登记的产权人与房地产管理部门留存的登记簿不一致(这样的情况极少出现)。所以,法院通过第一步审查,首先确定了产权人是李萍。

其次,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只有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一般才可以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同时该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所以经过第二步审查,法院认定由于该房系李萍婚前购买且取得产权证,所以应视为李萍婚前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产生和延续而发生变化。对于这一案件事实的认定,体现了我国《婚姻法》对于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归属的明确规定。

最后,通过审理进一步查明,由于婚后张建出资对该房装修,性质上应为增添附属物。所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六条“非产权人在使用他人的财产时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没有约定又协商不成,能够拆除的,可以责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价归财产所有人;造成财产所有人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这样一个规定,法院认定房子装修增添的附属物由于拆除会损害房产的价值,因而折价应归李萍所有,李萍则应返还张建装修款20万元。应该说这样一个财产分割方案既遵循了法律规定,又照顾了案件事实,十分得当。

同时,对于婚后二人共同偿还的房贷部分,由于该部分财产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应为夫妻共同财产,由李萍按照实际还贷的数额取其一半返还给张建。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9篇

夫妻间的法定财产制又称补充财产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后没有对其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进行约定或其约定无效时,依照法律规定所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包括夫妻婚前财产、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夫妻债务的清偿、共同生活费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内容。只要存在婚姻关系,就必然存在夫妻间的财产法律关系。婚姻关系当事人要么选择事先约定夫妻间的财产关系,要么就直接适用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设置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夫妻在婚姻家庭共同生活中的经济需要,解决在夫妻没有对其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进行约定或约定无效等情况下的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定财产制的适用也是当事人对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选择。

修订后的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修订后的婚姻法在法定夫妻财产制上沿用了婚后所得共同制,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合并为共有财产,夫妻双方按共同共有原则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婚姻关系终止时才予以分割。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同财产的种类日益增多,除了从以往单纯的金钱和常见的家具电器首饰等实物外,股票、房产、个体商店经营权、知识产权等等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不断捅现,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既要综合考虑有形或无形财产的价值及双方的生活需要、经营能力,又要协调与财产有关的第三人的关系,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难度日渐增大。

2、共同财产的数额增大。以往审理一般的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只有一些家具、家电等生活用品,只要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即可。而现有许多离婚案件因夫妻共同财产涉及数额巨大只能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反而给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增加了难度,无法提高法院的审判效率。

3、登记时间与举行结婚仪式时间不一致,笔者在基层法院,90%的当事人来自农村,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男女双方只有在民政机关进行登记以后,双方父母才会选择黄道吉日为儿女举行结婚仪式。因此,按农村的风俗习惯举行结婚仪式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婚”。“结婚”的同时,女方父母要为女儿陪送嫁妆,结婚当天将该财产送至男方家中,男方父母也同样要为儿子购置结婚必备的生活用具。男女双方的以上财产均是在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离婚时该类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有些夫妻结婚时自己出资或向朋友借款甚至贷款,或他们与一方的父母共同生活,与父母共同出资购房购物,一旦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则夫妻财产与家庭财产的区分上经常会出现争执,打起官司时都主张是自己家里人和朋友出资的。有些人在婚前就有一些财产如股票,婚后双方共同管理,有收益也有亏损;一方婚前经营的商店婚后贷款扩大经营,有利润也有债务,等到分割共同财产时,双方都各执一理,使得法院在认定财产的性质时产生一定难度。

4、夫妻共同财产的举证、取证更难,湮灭证据、隐瞒财产(特别是异地财产)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当事人在离婚前,早已把有关的证据、财产毁灭或隐藏起来,甚至有的找人作伪证,写假借条,致使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财产没有多少,“共同债务”倒是越审越多。法院取证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5、法律规定滞后,处理起来难度更大。新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虽规定了哪些是属夫妻共同财产或属夫妻特有财产,但这只是原则上的规定,具体没有细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司法解释。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

离婚案件必须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法院首先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在无法确定为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时,应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1、在认定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公司股权时,对于夫妻一方婚前取得的股权和婚后以个人财产出资取得的股权,应认定为个人财产,离婚时归所有权人。夫妻双方婚后以共同财产出资而取得的股权,属于共同财产,离婚时要依法分割。

2、对个人婚前财产的孳息及增值在婚后取得的应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问题。对此,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孳息属从物,根据物权法理论,从物的权利随主物,主物是婚前财产,孳息也应认定为婚前财产,增值财产也一样。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孳息虽是从物,但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而且,许多孳息是婚后付出劳动才能取得的,如房屋租金的催收管理、存款利息的存取等劳动。第三种观点认为,婚后所得孳息、增值应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对存款利息,未经炒作的股票增值等婚后完全未付出劳动的,应认定为婚前财产。而对婚后付出了劳动的租金、经炒作后增值的股票等则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是正确的。对该问题的处理应区别对待,应以是否付出劳动为标准,来衡量婚前或婚后财产。

3、在认定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房屋归属时,法院应当根据房屋来源的不同在夫妻之间进行分割。对夫妻婚后购买的商品房,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此类房屋大都是通过银行贷款,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根据《婚姻法》解释的规定,法院不判决房屋的归属,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一方使用或双方共同使用。对于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承租公房或通过房改取得产权的承租房,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总的来说,应由承租人继续承租或判归承租人所有,但如果一方因对方原因未能取得本可获得的房屋承租权或所有权的,也可将房屋判归由非承租方承租或所有。

4、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问题,由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人身专属性不可能由他人包括权利人的配偶行使,因此,它不属于夫妻共同所得,只能归属权利人本人,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分割。而作为知识成果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一种财产权,则应归夫妻共有,既包括已得利益也包括期待得到的利益。所以在当前的离婚案件中,对所涉知识产权也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分割。

5、在认定与分割夫妻从事生产、经营所得收益时,对婚前就开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夫妻,一方婚后所得收益的归属问题,首先,应当考虑这类经营收益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依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将这种跨越婚前婚后两个阶段的经营收益定性为婚前个人财产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溶合。其次,应考虑经营在用途上的特殊性,夫妻通过经营所得的收益一部分用于维持和发展生产经营,对这部分经营收益,应根据经营者的情况而定。如果是由夫妻一方单独经营,或由一方与他人经营的,则应允许由从事经营的夫妻一方在生产经营需要的范围内拥有独立支配的权利。

三、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

1、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最高院1993年11月3日《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的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笔者认为不应再适用。因为新婚姻法第三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新婚姻法四十二条的解释,已体现了向弱者倾斜的原则态度,因此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不必将当事人对离婚有无过错作为分割夫妻财产的原则加以考虑。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分割原则,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的分割正是为了达到事实上的平等。

2、法律文书没有明确为个人债务的,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和追加执行当事人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第四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除法律文书确定其为个人债务外,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可以执行夫妻共同财产”。问题是该规定尚出于征求意见的阶段,还不具备现实的法律效力。本人认为,即使《征求意见稿》暂时没有法律效力,但仍有物权法、婚姻法及其解释可以适用。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3、法院应该以调解为基础。夫妻在分割财产时矛盾非常尖锐,一个案件审理的结果对社会影响也非常大。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就会使双方矛盾激化,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法院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心平气和地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从而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协议的自动履行。

夫妻共同财产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 夫妻共同财产 执行 夫妻个人债务

一、案件回放及问题的提出

2010年,马某等人申请执行与缪某的民间借贷案件共16件,涉案金额140万元。执行过程中查明,缪某已经外逃,除了与叶某共有的一套商铺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另外,缪某与叶某于2008年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商铺归叶某所有,但因按揭款未付清,所以未过户。上述债务中,只有一笔5万余元发生在他们离婚之前。

对此,执行员先依法查封了该商铺,之后叶某找到法院:“离婚时约定商铺是归我的,法院为什么查封?”执行员牢牢抓住夫妻共同财产这个突破口,向叶某说明:“虽然你们离婚协议约定归你,但是对债权人并没有约束力,而且商铺没有变更登记,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同时其中5万余元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你要承担还款义务。如果缪某不来配合执行,法院后续还要拍卖这个商铺。”在经过了几个回合的“交锋”后,叶某终于同意收购共同财产中属于缪某的部分,案件最终顺利执结。

结果表面上是圆满的,但执行员却觉得侥幸,案件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也值得深思:比如法院执行机构是否可以直接将查封的房屋进行拍卖?法院执行机构是否能够直接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处分?如果可以该如何操作?被执行人的配偶又是否有相应的途径寻求救济?如果不可以,是否意味着法院的执行就此陷入僵局?

二、实践中夫妻共同财产执行措施的述评

上述案情并不复杂,但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中的“老大难”。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对于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法院执行机构先行采取控制性的查封措施并无问题,但后续的执行是否必须等待达成分割协议或者经过析产诉讼确定被执行人应享有的份额之后方能继续执行?如果在采取了控制性措施后,共有人没有达成分割协议,而且也无人提起析产诉讼,那么法院能否对被控制的共同财产采取进一步的强制执行措施?对此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均无规定,导致了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不同:

(一)通过达成分割协议或者经析产诉讼确定被执行人应享有的份额后才能继续执行

这是现状下最具合法性的一种做法,但实践中少见。因为达成分割协议的情形一般在夫妻离婚时才会出现,但即使夫妻在离婚协议中对共同财产的分配作出约定,也多是约定共同财产归一方所有,较少有作出分割约定的。而析产诉讼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先例,但只是偶有见诸报端。

不过该做法并非无可指摘的地方。首先,前述问题依然存在,即如果共有人没有达成分割协议,而且共有人或者申请执行人也均未提起析产诉讼,那么法院的执行工作应当如何继续?其次,对于不能进行物理分割,或者分割会减损其价值的财产,如房产,单纯地确定被执行人应当享有的份额并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要执行被执行人的份额,还需进入拍卖程序,而一旦进行拍卖,单独地只拍卖一两个、甚至于半个房间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最后,申请执行人提起析产诉讼的合法性在《物权法》出台后是否完全没有疑义也变得有待商榷。依照《物权法》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析产必须要离婚或有重大理由方可,那么“偿还债务人财产是否能作为‘重大理由’的解释,从目前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来看还不明确,《物权法》第九十九条限定了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请求权只能是夫妻一方……债权人是否可以根据《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代为提起析产诉讼也成疑问。” 简言之,《物权法》并没有规定物上代位权,因此申请执行人在不具备请求权基础的情况下能否仅凭其享有的债权提起代位析产诉讼是存在疑问的。

(二)在对共同财产进行了查封、扣押、冻结后,进而采取划拨、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并从中执行被执行人所应当享有的份额

正是由于前一种做法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故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特别是房产、汽车等不能物理分割的财产,等拍卖、变卖后进行价格分割才是更为典型的做法。在此过程中,如果有被执行人的配偶或者案外人主张个人权利,则可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执行异议制度的规定处理。针对此做法,有学者认为,“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实现债权人的权利,尽量缩短执行周期、降低执行成本,是民事执行程序本职特征的反映。因此,从执行效率原则出发,法院执行机构直接对共同财产进行处分符合诉讼的经济性,而通过诉讼来分割财产则徒增讼累。”

笔者以为,在执行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赋予法院执行机构这一权力,无疑有利于此类案件执行工作更加便捷、迅速地进行。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04年的《关于变更和追加执行当事人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第十四条第二款就曾规定:“执行自然人个人债务时,对其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可以责成夫妻双方限期进行协议分割。在限期内未进行分割的,或者分割协议明显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由执行法院的执行机构作出分割裁定后执行相应的财产”,由此可见最高院对此类问题的倾向性意见。不过,现代法治社会公权力运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法无授权即禁止”,由于前述司法解释并没有正式出台,所以尽管支持法院执行机构可以直接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种种理由确也言之成理,但没有成文法依据,确有违法之嫌。

此外,实践中还有在查封后强行拍卖、变卖夫妻共同财产,并直接执行拍卖、变卖所得价款,而并不考虑份额问题的做法。其理由在于“夫妻共用财产是一个统一体,特别是在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法院不好直接分割财产份额。” 姑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合法性,单就完全忽视被执行人配偶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份额来讲,其合理性就值得怀疑。而且这种做法没有区分是夫妻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如此直接执行明显过于草率。

三、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执行问题完善的思考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执行问题的讨论应当是有前提的,换言之,讨论首先需要明确夫妻债务的性质,毕竟不同性质的债务的清偿规则不尽一致,否则笼统地论述夫妻共同财产如何执行是欠缺合理性的。

具体而言,如果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夫妻双方对该债务的清偿承担连带责任,无疑可以执行夫妻共同财产和各自的个人财产,此时需要将被执行人的配偶也追加为被执行人,但就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而言,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如果是夫妻个人的债务,那么理应执行被执行人的个人财产。但由于现实中很少有夫妻双方会选择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作出约定,所以导致了夫妻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在事实上的交织状态。具体而言,实践中可供执行的夫妻个人财产可能呈现出三种形态:“一是直接由被执行人占有或登记在其名下的财产;二是由被执行人与其配偶共同占有或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共同财产;三是属于被执行人夫妻共同财产,但被被执行人配偶单独占有或登记在其名下。” 因此,实际只有在夫妻个人债务执行中面对第二、第三种形态的财产时究竟应当如何执行,才需要去讨论解决。

笔者认为,强制执行贵在迅速,就执行程序的效率原则出发,应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因此,在规定了法院执行机构可以对共同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控制性的强制措施后,理应赋予其进一步强制执行的权力。但因法院对被执行人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系属公法上的处分,绝不能以保护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为名损害被执行人及其配偶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所以,对执行中夫妻共有财产的处分,为避免强制执行对其造成的影响,应当设置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并赋予被执行人及其配偶相应的救济权利。实践中应当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夫妻个人债务的执行过程中,只有当被执行人没有个人财产或者其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方可执行夫妻共同财产。在调查清楚被执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状况后,可及时对查明的共同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控制性措施,并书面通知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如果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将强制执行,同时征询被执行人及其配偶是否同意处置该共同财产,并根据其不同意见作出相应处理。

2.如果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同意由法院处置夫妻共同财产,可由夫妻双方达成共同财产分割协议以确定被执行人应当享有的份额,之后由法院对该共同财产进行处分。如果是银行存款等财产,则由法院按被执行人份额进行划拨;如果是无法物理分割的财产(如汽车、房产),则先对该财产进行司法评估,确定其市场价值。再告知被执行人的配偶享有优先购买权,征询其是否同意以该市场价值购买被执行人的份额,如果同意购买,就由其支付相应价款用于履行被执行人的债务。如果被执行人的配偶不同意接收的,则告知法院将依法对该共有财产经拍卖程序进行变价处置。在拍卖成交后,按拍卖成交价扣除被执行人所应当享有的份额后,其余价款返还其配偶。如果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同意法院处置但没有达成分割协议的,则按等分原则处理;如果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及其配偶达成的分割协议持有异议,则告知其可向法院提起析产诉讼,诉讼期间中止执行,待析产后根据法院裁判恢复执行。

3.如果被执行人或其配偶不同意处置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可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于一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析产诉讼,诉讼期间中止执行,析产后恢复执行,具体执行程序与前述情形类似。

上一篇:婚前财产范文 下一篇:银行理财产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