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范文

时间:2023-02-27 13:21:58

夫妻财产

夫妻财产范文第1篇

一、国外夫妻财产制概况

夫妻财产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如罗马市民法即采用统一财产制,妻子的一切财产归丈夫所有。万民法即采用夫妻财产分别制,但由丈夫管理妻子的财产。妻子的财产多是指妆奁,也即嫁妆。古英国曾采用过的财产制度为吸收财产制,即妻在婚前、婚后财产取得均为丈夫所有。目前,世界各国确立的夫妻财产制度各有不同,其中以分别财产制、共同财产制、约定财产制最为普遍。其中又以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为最普遍。一般各国采用上述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而以其他数种为约定财产制。

二、我国夫妻财产制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夫妻财产制的概况。中国的婚姻家庭关系长期依靠中国特有的儒家为基础的道德伦理约束,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纵观我国婚姻家庭法实践,我国古代直至清末财产均由男子行使支配权,并无独立的夫妻财产制。尽管在太平天国时期出现夫妻对财产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但它仅仅是主流思想中的昙花一现。(2)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概况。1950年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规定。在第23第一款规定“离婚时,除女方婚前财产归女方所有外,其他家庭如何处理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家庭财产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发展生产的原则判决。”当时这种夫妻财产制亦即一般共同财产制。这种单一的共同财产制对妇女地位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中国第二部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概况和不足。夫妻财产制确立于1980年的婚姻法,该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第31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了一系列有关夫妻财产制的司法解释,使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的简约规定得以具体操作,有效地维护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中国第三部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概况。2001年《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针对1980年的婚姻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规定。现行婚姻法和其二次司法解释中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都体现出其立法原则,如坚持男女平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护弱者;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符合中国的国情;保护交易安全。以上这些原则为基础的夫妻财产制,符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婚姻关系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仍然将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确定为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内容,同时又增设了夫妻个人特有的财产制,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的夫妻财产制的内容。

三、现行婚姻法夫妻财产制

(1)夫妻共同财产。我国现行婚姻法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在夫妻对其财产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情况下适用法定财产制。其中对夫妻共同财产明文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五种情况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将共同财产范围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在随后的司法解释又对夫妻共同财产作更明确的说明,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且生活困难的,另一方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和使用权。这体现出共同财产分割的新形式,不仅仅只是不动产所有权的分割,也可以是其他权限的分割。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具体规定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属婚姻存续期间所得或应得部分,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除此以外为个人财产。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立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些规定符合中国国情,更有利于保护弱者和无过错者,在实践中具有更强操作性。(2)夫妻约定财产。现行婚姻法规定约定财产的表现方式,选择范围,补偿规定,约定无效规定,基本建立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约定财产制是符合民法的自愿原则,是一种完全尊重当事人私益的处分权制度。对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应遵从“约定优先”,但应以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前提。约定财产制的肯定体现了我国对于婚姻契约性质的认同,按照契约自由的原则,有约定的从约定,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优先适用双方约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立法机关对于婚姻主体的思维转向,即从强调和保护婚姻整体向重视和肯定婚姻主体的个体性方向转变,这符合我国当时所推行并已经初步运行的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3)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现行婚姻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增设了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这直接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婚姻家庭领域所引起的种种变化,反映在夫妻财产关系上,就是充分保障个人财产的绝对支配权。夫妻个人财产是指法律规定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并由所有方支配,使用和处分的财产。在夫妻离婚时,夫妻个人的财产不必参加分割。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可以依约定产生,如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律规定。我国1980年婚姻法未对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作出明确规定。2001年对婚姻法的修改,首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根据我国婚姻法有关法定财产制的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在这一原则的规定下,同时也允许婚姻当事人对个人的婚前财产归属以及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属用协议的形式进行约定,即对婚前财产也可以约定为共同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也可以约定为各自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对其中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应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4)《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特定夫妻财产制。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主要对夫妻财产的权属划分和增值收益分配上作出了详细规定:首次明确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财产。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首次明确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

四、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规定尚存在的缺陷

修改后的婚姻法,特别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具有极大的进步性,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融合,克服了原有婚姻法的一些弊端,完善了法律体系,但也存在缺陷,在维护共同财产制方面需要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解释内容正确,但理论基础错误;解释立场错误。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夫妻财产关系正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有利于保护夫妻合法的财产关系,减少纠纷,这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符合世界的立法趋向。相信中国婚姻家庭法律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修订本)[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1

夫妻财产范文第2篇

订立协议双方:

男方:×××,1958年5月生,汉族,大学文化,××公司高级工程师。

女方:×××,1965年7月生,汉族,大专文化,××大酒店副总经理。

一、为了避免以后男女双方或其子女因财产问题发生纠纷,经男女双方协商同意,依照《婚姻法》等法律精神,特订立本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二、男女双方同意将各自婚前的主要财产列出、双方互相认可(并进行公证),以明确各自的婚前私有财产。

三、双方约定:婚前各自的私有财产,婚后产权关系不变。即双方婚前各自所有的私有财产,包括与他人共同所有的财产、债权、知识产权等,婚后仍分别属各自私有,不将其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四、双方同意:男方或女方婚前所欠债务,婚后仍由原债务人独自偿还。

五、双方约定:婚后(××××年×月×日以后)所购的家用高档商品及一般家庭生活用品属夫妻共同财产。高档商品由双方共同出资购买(出资比例另行协商)。

六、双方约定:下列物品不属于共同财产(永久归一方所有):婚后男方新购的书籍资料、手提电脑、摄影器材、专用工具等其他个人用品;婚后女方新购(包括男方为女方所购)的首饰、服装、摩托车、通讯工具等其他个人专用物品。

七、双方约定:男方或女方一方单独购买的国债、股票、等其他有价证券归一方所有,共同购买的归共同所有。

八、双方约定:婚后夫或妻因自己的不良行为、超前消费、盲目投资等单独行为所举的债务或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当事一方独立承担。但夫妻双方共同决策的除外。共同决策必须有书面材料证明。

九、双方同意:婚后各自的收入仍归各自单独所有和支配。即男方的工资、奖金、业余创收、知识产权收入、投资收益等归男方私有支配;女方的经营收入、房租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归女方私有支配。

十、双方约定:婚后家庭的日常必需开支(粮油、水电、煤气、固定电话等支出),由夫妻双方共同负担。其他支出另行商议。

十一、××(女方之女)的教育费用(至读完大学),主要由女方承担,男方适当帮助。

十二、男方全部私有财产将由×××(男方之子)继承;女方全部私有财产将由××(女方之女)继承。夫妻共同财产按《继承法》有关条款执行。

十三、其他财产事宜,均依《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精神处理。

十四、此协议签字生效后,双方有义务告知相关人员。

十五、双方互相认可、产权关系明确的财产如下:

(一)男方主要财产:

1.三室两厅住宅一套(建筑面积×××平方米,位于××小区××幢××室。购买价××万元)

2.××牌××型轿车一辆(购买价××万元)

3.××牌××型笔记本电脑一台(购买价×万元)

……

(二)女方主要财产:

1.门面房4间(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造价××万元,位于××新区××路××号,与其兄妹共有)

2.××大酒店20%的股权

3.××牌××型摩托车一辆

……

男方:×××

女方:×××

夫妻财产范文第3篇

一般采用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国家对于共同财产制的终止、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体例:一种集中规定如法国;一种不集中规定如德国。

(一)德国夫妻婚内财产分割

1.德国夫妻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条款《德国民法典》第四章“家庭法”中的‘婚姻’的第六节“婚姻财产制”下的第二目“约定财产制”中对婚内财产分割有所规定,见于《德国民法典》1471、1474、1475、1476等条中。婚内财产分割在《德国民法典》中根据不同的主体和情形有不同的规定:在由夫妻一方管理共同财产的情形下,分别规定了管理财产一方和不管理财产一方提起分割共同财产的诉由;在双方共同管理的情形下,规定了配偶任何一方提起分割共同财产的诉由。2.德国婚内财产分割后的法律效力《德国民法典》中第1449及1470中规定“当分割判决发生时,财产的共同制即被废止,对于将来,适用夫妻分别财产制。”而对第三人的规定则在第1412条:“夫妻财产制关系的变更和废止需登记于夫妻财产制的登记簿或告知第三人。”

(二)法国夫妻婚内财产分割

1.法国夫妻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条款《法国民法典》关于夫妻财产制分为四章节:“通则”、“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夫妻分享婚后所得的共同财产的财产制”,而有关婚内财产分割主要记录于“共同财产制”中,见于第1441、1443、1580条。2.法国婚内财产分割后的法律效力《法国民法典》第1445条规定:“宣告分割财产的判决,其效力追溯到提出该项诉讼的请求之日。”《法国民法典》第1446条规定了债权人的相关权利:“债权人不能主动提请夫妻财产的分割,但是如夫妻一方已提请分割财产之诉,债权人可以调阅相关材料,甚至可以参加诉讼,以保全其权利。如若宣告夫妻分割财产侵害了其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有权对分割财产提出第三人异议,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完善我国婚内财产分割法律规定的建议

(一)婚内财产分割的原则

我国《1993年离婚财产分割司法解释》规定了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坚持一些原则: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照顾无过错方原则;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虽然该规定是在离婚财产分割时提出,但是对于婚内财产分割也具有借鉴意义。因为这些原则不仅可以指导法院的判决、减轻司法执行压力,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夫妻配偶间的个人利益。

(二)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情形

1.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主体类型化我国在扩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中的“重大理由”的范围时可以效仿德国的做法,根据主体和适用情形的不同进行分类,并且对每一种分类的请求进行具体的说明,如:不管理一方提出分割共同财产的诉由是:管理一方无管理能力或滥用管理能力,并会危及到不管理一方的财产权利;管理方没有履行其协助抚养家庭的义务,并危及不管理方的权益。管理一方提出分割共同财产的诉由:不管理一方个人引发的债务过多,危害双方共同债务。双方共同管理财产,配偶任何一方提起分割财产的诉由:另一方没有与提由一方商量,便处理共同财产,以至于会危害到方的财产权益;一方不履行协助家庭抚养义务并且会危害到另一方未来的被抚养权利;一方因个人招致的债务过大,而危害到双方共同债务。2.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情形类型化在借鉴德国婚内财产分割主体类型化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增加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定情形类型化,如:(1)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我国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当夫妻一方失踪时,如另一方为共同财产管理者,则可能会损害失踪一方的个人财产权益。而失踪方是财产管理者时,失踪方的财产代管人也可能会损害另一方的财产权益。(2)夫妻因感情不和已分居一年。我国《婚姻法》第四条承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分开居住这一事实状态,但分居一年并不满足提起离婚诉讼的要求,因此应允许在此状况下,提出婚内财产分割,从而更好地保护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3)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其个人行为招致的债务。《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偿还,但经常有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外借债务并数额巨大,严重影响夫妻生活。如果依旧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制,夫妻共同偿还债务,对另一方的财产权利无疑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规定当夫妻一方拥有的个人财产无法清除其自身招致的债务时,另一方可以申请婚内财产分割。

(三)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效力

1.婚内财产分割的对内效力当法院判决分割婚内共同财产时,对于夫妻双方应产生法律效力,夫妻之间也不应再适用原先的共同财产制,而应转变为分别财产制,对夫妻一方所拥有的财产行使单独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并且对个人财产独自承担义务和责任,未经另一方授权不能处分他方财产。2.婚内财产分割的对外效力夫妻婚内财产分割后,不应影响损害第三人或是债权人的权益。应参照《法国民法典》中的允许第三人或债权人参与诉讼的规定,并应告知第三人或债权人夫妻婚内财产分割的事实,如分割夫妻婚内财产对第三人或债权人造成损害,应允许其提讼。3.婚内财产分割的生效时间根据我国国情,为了维护夫妻间感情的稳定,笔者认为生效时间应采用德国的方式,规定为法院宣告之日起。本文来自于《法制与社会》杂志。法制与社会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经济水平也逐渐提升,人们的婚姻价值也随着变化,越来越注重在婚姻关系中个人的财产权益。因此关于婚内财产分割的纠结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第四条首次认可了婚内财产分割这一行为,但却没有系统详细的规制有关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现实的需要,然而面对我国婚内财产分割的立法缺陷,笔者探究对比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关于婚内财产分割成熟的规定,提出了一些浅薄的建议,以期望可以对完善我国婚内财产分割制度有所裨益。

夫妻财产范文第4篇

完善财产约定法律效力规范设计

明确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对于实现夫妻双方缔结婚姻的目的,追求夫妻双方财产私权利益最大化、保护与夫妻双方有民事关系的第三方的私权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夫妻双方当事人做出财产约定的时间问题,上文已阐述,我国法律应做出较为灵活的规定。不论何时约定,约定一经成立,即发生法律拘束力,对夫妻双方都产生法律效力,夫妻双方应完全尊重协议、遵守协议,按照约定内容为权利行为、为义务行为。也就是说,凡是在婚姻登记前订立的的财产契约,应于双方婚姻登记之日起生效,凡是在婚姻登记的同时进行约定的亦应与婚姻登记同时生效,而凡是在婚姻存续期间订立的财产契约,应自订约之日起生效。财产约定一经成立生效就不仅对夫妻双方产生效力,对第三人也产生法律约束力,也就是具有对内对外双重效力。对于那些由于欠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即欠缺财产约定生效的形式要件以及实质要件的,或是由于财产约定欠缺合法性的,夫妻双方当事人有权依法请求法院撤销或者变更财产约定,或者直接请求判决协议无效。对于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问题,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做出如下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可以看出该条款只是对夫妻财产约定的约束效力做出了一个一般性规定,对约定的生效、撤销、变更、无效等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应予以完善。

完善财产约定的变更和终止规范设计

针对财产约定的变更和终止问题,各国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国家立法规定当事人双方达成合意后,经过合法程序,可以对事先约定的夫妻财产协议进行变更或撤销;有的国家则相对严格,规定夫妻财产契约签订后是不得变更和撤销的。而我国婚姻法确为空白,未有提及。笔者认为,我国应合理移植国外经验,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变更、撤销、终止方面进行补充,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我们说,所谓财产约定的变更,也就是指对最初约定的内容作部分改变或补充;所谓财产约定的终止,则是指将原先的约定废止使其归于无效,或者作出实质性变更,对财产作出新的约定。约定作为一种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被纳受到民法的调整范畴,既然《婚姻法》允许其成立,就应当允许原有约定在情事变化时得以变更或终止,这才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思,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自由私权。比如说夫妻双方出于自愿,协商同意变更或终止原有约定,法律就应允许其为此种行为。但是与此同时,应当明确规定变更或者终止协议的相关条件和程序。

立法技术上的两点具体设计

1.《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应改为:“……为夫或妻一方的财产:”第四项:“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应改为“夫或妻一方各自专用的生活用品;”第五项:“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应改为“其他应当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是基于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对于夫妻双方各自的债务清偿规定中就用到了“夫或妻一方”的表述,而不是笼统的表述为“夫妻一方”。表述因一方所负债务而应一方进行清偿时使用“夫或妻一方”,语言严谨,达意准确,更能体现“其中一方”的色彩。故第十八条在表述时,应改为“夫或妻一方”。

夫妻财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 夫妻财产契约

约定夫妻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双方以契约的形式确定财产制形式或财产分属的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夫妻财产契约。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中,约定夫妻财产制被充分肯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在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才运用法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均允许夫妻订立财产契约。

约定夫妻财产制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约定夫妻财产制产生的原因。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法学家梅因的“从身份到契约”理论指出,过去人们受种种的身份关系(包括行会关系、学徒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所束缚,人们的权利,特别是个人的人权、尊严很难获得保护。为了获得本来应该得到的人权、尊严,人们纷纷起来打破束缚:行会成员摆脱行会控制,自由与客户订立契约;在家庭关系中,子女不再从属于父母,妻子也不再从属于丈夫。从这时候起,兴起了约定夫妻财产制。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不想被束缚在家庭财产的共有牢笼之中;另一方面,订立夫妻财产契约,处分自己的财产,是夫或妻在家庭生活中人权和尊严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条件是:一、财产约定时,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当事人双方订立;二、双方必须是自愿,如果是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作的约定,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三、约定的内容要合法,不得利用约定逃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第三人的利益。约定内容不得超越双方。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主体和对象

夫妻财产契约的主体。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主体就是订立该契约的合同当事人,即缔结婚姻的夫与妻。约定夫妻财产制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主体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以男女平权为前提条件的。近代以来,民事权利主体意识觉醒,特别是现代以来女权运动不断兴起。因此,要在立法中体现男女平等,一体主义理论已经站不住脚。其次,是以女方拥有自己的财产为前提条件的。近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法律对妇女拥有财产的认可,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她们有了同男子签订夫妻财产契约的资本,约定夫妻财产制得以形成。

夫妻财产契约的对象。即夫妻财产契约中所明确或处分的财产。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两大类:一、静态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婚前个人债务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的偿还。二、动态财产。包括既得利益、预期利益、现实债务、预期债务。须注意的是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以及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产不得列入约定的范围。对于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的财产是否可列入夫妻财产契约中,学界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不得列入约定范围,其理由是夫妻财产契约是对夫妻个人财产或共有财产予以明确和处分,仅有使用权的财产显然不属于这两类财产,故不属于约定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夫妻财产契约,实质上是夫妻财产利益契约,并非仅仅是明确和处分所有权的契约,只要是夫妻利益分配的约定,就应属夫妻财产契约,只不过此时所约定的仅是使用权的分配而已。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作用和形式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作用。一、它顺应了我国社会和家庭出现的多种新经济形式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所拥有个人财产逐渐增多,夫妻便产生了采用多种形式处理双方财产关系的要求;二、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涉外婚姻,涉港、澳、台婚姻不断增多,我国法律增设夫妻财产约定制,有利于保护这部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为再婚夫妻妥善处理婚后财产关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丧偶者或离异者再婚的比例日益增多,法律允许夫妻双方签订财产约定,为再婚夫妻灵活处理财产问题带来了方便。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形式。关于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形式,1980年《婚姻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做出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逃避法律的约定无效。”2001年,新《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但该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如约定“妻子生育儿女时,双方经济收入才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此规定无效。约定作为一种双方协议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范围内,可依法成立,也依法变更或撤销。变更或撤销原契约,可以通过制订新夫妻财产契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事实行为实现。如夫妻双方曾约定工资、奖金归个人所有,但签订契约后,家庭一切日常开销均使用一方的工资、奖金。这时,可认为夫妻行为在事实上撤销了此前的约定。从约定终止的原因来看,可由于约定所附条件不成立而无法执行,也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撤销。

约定夫妻财产制和法定夫妻财产制

二者关系。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形式,有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之分,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定财产制,即配偶在婚前或婚后未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律规定当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它在某些国家也被称为正常的夫妻财产制或补充的夫妻财产制;而在某些国家只规定单一的法定制,如罗马尼亚、波兰等。约定夫妻财产制与法定夫妻财产制二者的关系是,前者法律效力高于后者,只有在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国际立法例。在法国,依据法定财产制,属于共同财产的主要是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或分别取得的财产。结婚前归双方各自所有的财产以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继承、赠与或遗赠而取得的财产,仍为各自所有。婚后一切具有个人特点的财产(包括权利)均属个人所有,而其他一切动产和不动产,只要不能证明属夫妻一方,则推定为共同财产。德国也规定了法定财产制度,依据此制度,结婚并不改变当事人双方对婚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处分权,但却可以在婚姻关系终止时要求均分婚姻期间财产增值部分。同时,法典也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约定来分配财产归属。可见,无论法国还是德国,都在法定财产制之上规定了约定财产制,且明确声明约定财产制可以改变法定财产制。

中国的立法情况。在我国,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该部婚姻法对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未提。后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11月3日作出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不但对于家庭中的婚前个人财产的归属予以明确化,而且还规定了夫妻法定财产制方面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到:“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由此可见,约定优于法定。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了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相关内容。同时,在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效力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对内效力。夫妻财产一经约定生效,即在夫与妻之间和他的继承人之间产生了约定财产的效力,夫妻双方均受此财产约定制约。婚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依财产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于当事人财产收益的分配也应该按照夫妻财产约定行使。婚姻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履行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相关规定,不允许擅自变更或撤销。确需变更或撤销的,应该由婚姻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后,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如果原约定夫妻财产制是经过公证机构公证的,应通过公证机关撤销或者变更。

夫妻财产范文第6篇

首先明确本文探讨的范围。(1)、本文探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包括依法构成的事实婚姻)终止后的财产分割。不包括解除同居关系、婚姻被宣告无效和婚姻被撤销时的财产分割。(2)、财产分割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分割,也包括债务的分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财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或称特有财产。包括夫妻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和法律规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一方的婚前财产除另有约定外,持续地属于该方个人财产,是新婚姻法对旧婚姻法婚前个人财产婚后转化的修改。另一类是夫妻的共同财产。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我国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制度的内容

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产分割指对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分割,广义的财产分割不仅仅指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分割,也包括对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的分割和夫妻债务的分担。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制度应当包括广义的夫妻财产的分割制度,即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分割、债务的清偿的规定,同时还包括子女抚养费的分担、家务补偿、经济帮助、损害赔偿的规定,即婚姻法所有关于夫妻双方之间财产分配和影响财产分配事项的规定。这些有关财产分配的规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制度。

关于财产的分割,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的含义基本上没有争议,关键是无形财产。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收益,当然也应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分割,其他的无形财产还有股权,债券,票据,保险等,这些也没有争议。还有人认为谋生技能也算是财产[1],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就未免有些牵强。谋生技能作为一种劳动能力,它依附于人身,并且很难用金钱衡量,用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的观点,劳动力是没有价值的[2],它只会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所以,把谋生技能也作为财产进行分割,是对财产范围的不恰当的扩大。

很多人认为夫妻离婚时分割的仅仅是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3],我认为不然。诚然,“离婚时,应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4],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分割共同财产,因为即使约定夫妻婚后财产各自所有,仍然有家务补偿,分担子女抚养费等问题,也就是说,个人财产在离婚的时候并不必然全属于个人,还有可能分出来给子女或者原来的配偶,不应否认,这也算是对个人财产的分割。所以,结论是,夫妻离婚时分割的不仅仅是夫妻的共同财产,还包括一部分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

此外,债务的清偿、子女抚养费的分担、家务补偿、经济帮助和损害赔偿也是财产分割制度的内容,因为这些都涉及到各方最终所分得的财产的数量。我国婚姻法第4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3条,第25条对夫妻债务的清偿进行了规定,确属个人债务的,由个人清偿,共同债务共同连带清偿[5]。婚姻法第37条、第40条、第42条、第46条对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家务补偿、经济帮助、损害赔偿分别作了规定。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述。

总之,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处理夫妻财产的具体规定,与人民法院处理夫妻财产的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原则、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原则——一起,构成了我国婚姻法的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制度。

三、我国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婚姻法的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制度的内容有了了解后,下面简单探讨一下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的存废问题。照顾无过错方原则,简称照顾原则,很多人赞成保留[5],也有学者主张废除,认为照顾原则没有存在必要[6]。我同意后一种观点,照顾原则应该废除。但与孙若军认为“过错不易确定,照顾原则难以落实”,因而主张废弃该原则不同,本人觉得婚姻法已经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过错方要承担损害赔偿,再保留照顾无过错方原则没有必要。纪要是有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又要在此基础上对另一方进行照顾,也有违公平原则,因为过错者已经承担了赔偿责任,不应再承受更多的不利。

第二个问题是家务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张素华女士“谋生技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法理分析”一文中有明确论述,即婚姻法第40条家务补偿的限定条件是“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在此情形下才能要求家务补偿,“如果双方约定仅针对婚前财产,或者约定婚后财产为共同所有的,则不适用该条的规定”[7]。张素华认为这样的限定是不合理的,“该条件的限制使得夫妻一方很难行使家务补偿权”[8]。本人同意这种观点。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的规定是比较完善的,并且可以构成一个系统的离婚财产分割制度。但是,这一制度中也存在着问题,存在着争论。

参考文献:

[1]张素华,谋生技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法理分析,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1月。

[2]马克思,《资本论》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刘洪,从现行的离婚财产分割来看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p17,2001。

[4]同上,p16。

[5]蒋婉清,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9,2005;刘洪,从现行的离婚财产分割来看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p38,2001;王晓云,析离婚夫妻共同无形财产之股权分割,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28,2006。

[6]孙若军,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法学家,2001年第5期。

夫妻财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非常夫妻财产制;婚内财产分割;立法思考

一、非常夫妻财产制综述

1、非常夫妻财产制的概念

非常夫妻财产制一般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出现了特殊的法定事由,依据法律的规定或者由申请人(包括夫妻中的任一方,夫妻中一方的法定人,债权人等)向法院提出分割财产但保存婚姻,由法院做出裁决,对夫妻的财产进行分割,实行夫妻分别财产的一种夫妻财产制。i 非常夫妻财产制是与通常夫妻财产制相对应的一种夫妻财产制度。虽然很多大陆法系国家都在民法典中规定了夫妻财产关系不正常时应适用特别的夫妻财产制来调整夫妻财产关系,但“非常夫妻财产制”并没有在各国立法与理论界成为统一法律术语,如德国在法定财产增加额共同制中,用提前均衡财产增加额之诉表示,在约定共同财产制用废止共同财产制之诉表示;瑞士用请求设定夫妻财产分离制表示;意大利用财产共同状态解除、请求财产分割表示。

2、非常夫妻财产制的性质

非常夫妻财产制的核心就在于适用的法定事由,综合各国规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夫妻一方破产;夫妻一方因个人行为而导致共同债务过多,严重危害夫妻另一方和家庭财产利益;夫妻一方有能力而不履行家庭经济义务,严重危害他人的被扶养权;夫妻一方滥用共同财产权,严重危害夫妻另一方和家庭财产利益;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而坚决拒绝协作夫妻另一方行使共同财产权;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而坚决拒绝告知夫妻财产状况;夫妻双方被判决分居或事实分居达到法定期限;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或事实失踪达到法定期限。由此可见,判断非常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情形的根本标准就是夫妻双方就共同的夫妻财产无法达成一致管理意见且一方行为已经严重危及或可能严重危及夫妻共同财产利益。

由上述适用情形不难发现,国家公权力之所以会介入到夫妻私密的家庭生活中,就是因为如果公权力不及时介入夫妻财产关系中,就无法阻止夫妻一方破坏财产的行为,只有将共同财产制变更为分别财产制才能保护财产所损夫妻一方的合法财产利益因此非常夫妻财产制是一种不以当事人约定而予以排除的,保护由于夫妻一方的恶意行为而致财产受损夫妻一方财产利益的法律救济制度。

二、我国的婚内财产分割制度

《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4条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2)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从其内容分析,该条的内容实质为婚内财产分割,即为了防止夫妻共同财产由于一方的恶意行为而不当减少或保护夫妻双方对财产的平等处理权,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法律规定的重大理由,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主张分割共同财产。ii

该条首次从法律规定层面有条件的承认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可以请求婚内夫妻财产分割。虽然非常夫妻财产制是以允许对婚内财产进行分割为前提的,但是这里的婚内财产分割与非常夫妻财产制还是存在区别。婚内财产分割只是解决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可以进行分割,并没有涉及财产分割后夫妻财产适用何种夫妻财产类型;而适用非常夫妻财产制后夫妻不仅对财产进行分割,而且夫妻财产制必须适用分别财产制。此外,由于我国法律首次允许婚内夫妻财产分割,无论是在适用情形还是在适用效力上都规定的十分简陋。但是,该条规定从顺应时展,解决婚姻关系存续期的财产矛盾角度上看,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三、我国非常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思考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非常夫妻财产制,尽管允许对婚内夫妻财产进行分割,如前所诉,婚内夫妻财产分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常夫妻财产制。为了既保护受财产损害夫妻一方的财产利益,又达到维持婚姻关系的目的,我国应该建立非常夫妻财产制。受篇幅限制,这里只对非常夫妻财产制的适用情形作出立法建议。

1、保留《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4条第一款的规定,即夫妻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适用非常夫妻财产制。

2、修改《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4条第二款的规定,将“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改为“一方负有法定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原规定只规定了负有法定扶养义务人患有重大疾病时,那么负有赡养、抚养义务的人生病时就置之不理了?显然无法在法理情理上均说通,原规定的“扶养”一词范围含糊不清,所以应该明确规定。当然,如果不同意支付医药费用一方也对患病之人有法定义务,绝不能以夫妻适用非常夫妻财产制为由,推脱其相应的法律义务,这仍需要具体法律制度修补该条漏洞。

3、夫妻一方无正当理由而坚决拒绝告知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状况。如果个人财产不足以满足其个人支出,就有可能私用共同财产。同样的,如果夫妻一人负责共同财产的管理,而不告知对方共同财产的使用动向,也给管理财产方留下私用共同财产的空间。当然,这种知悉权必须是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被剥夺的,并且已经可以肯定自己无法获得财产信息。

4、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夫妻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居,就给有意离婚一方留下了在分居期间轻易转移、隐匿、挥霍财产的空间,这种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又给双方一个安全的冷静考虑是否将婚姻继续的期间,应该将感情不和造成的分居纳入适用情形。

注释:

i 蒋月.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31.

ii 马宇.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 《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 第四条[J].法制与社会,2012(6).

【参考文献】

[1]蒋月.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马宇.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J].法制与社会,2012(6).

[3]薛宁兰.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问题若千探讨[J].法学论坛,2011(3).

[4]姚秋英.夫妻财产协议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夫妻财产范文第8篇

关键词: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D91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12-01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概述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

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中来夫妻财产关系的进行法律更值得一种制度。它的内容包括设立、变更与废止的问题,夫妻之间关于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的问题,并且对于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分类

依据现阶段我国婚姻法学界普遍观点,将夫妻财产制分为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个人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三种。这三种制度既符合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也是在实践运行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分类。

夫妻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对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所有,并且由夫妻双方对该财产共同管理的法律制度。夫妻共有财产制是实现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要求,夫妻共有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

夫妻个人财产制是指夫妻一方特有财产,即配偶的一方个人所有的专有的财产除夫妻共有的财产。夫妻个人财产制是《民法》的民事权利在《婚姻法》中的具体体现,对各方当事人的个人财产所有权具有保护的作用。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用契约或者协议的方式,对婚前和婚后财产的权利的归属、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并且对第三人债务的清偿及将来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做出的约定,从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范围。

从我国现阶段来看,由于拥有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因此,笔者认为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基础。

二、夫妻财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的不周全

目前,我国《婚姻法》第19 条规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适用本法第17 条或第18 条的规定。”由于此条的规定不周全使得夫妻财产制存在较大的法律空白,特别是当第17条和第18条发生冲突时,如何使两者达到平衡的状态,便成为司法工作者实践中的课题。并且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偏大将导致腐败的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将会增加。

(二)制度设计中存在缺陷

在夫妻财产制度中,第三人如果事先知道夫妻之间对财产进行了约定,便具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则不就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并且,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的举证责任由夫妻任意一方承担。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内容是什么,并且需要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第三人“知道”,对于这些法律就都没有规定。[张立男:《浅析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专题研究,2010年6月。]

(三)纠纷救济途径的不健全

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当夫妻双方在财产问题上出现纠纷时便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和矛盾,而法律除了规定采取上诉至法院之外就别无其他途径可走,这就使得当事人的合法救济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夫妻财产制度存在的完善

(一)一般意义上的夫妻各方分别管理

夫妻共同财产又可以称之为夫妻共同共有,夫妻应该是共同管理夫妻财产,但夫妻在共同的生活中面对财产类型是有很多的,假如由夫妻双方共同的行使对财产的管理权,对两方的生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建立在立法的时候应该将财产分类化,对于那些价值低的、并且不是非常重要的财产可以由夫妻中的单方即可行使。这样就对生活而言就更加的便利了。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应当建立相应的公示制度以及财产登记制度

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对第三人没有效力,因而是不能够对抗第三人的,这样就不容易实现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存在价值。我认为夫妻约定财产制重要的目的是实现公示话,以及让第三人明白责任如何承担。现阶段各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证方式,夫妻双方可以在意思表示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公证的方式来明确双方责任财产的范围,将夫妻建立婚姻关系期间所有的财产进行约定,亦可以将夫妻单方婚前的财产进行约定。二是登记方式,即在登记的时候将约定的内容登记在缔结婚姻的结婚证的备注一栏,把婚前的个人财产及婚后采用何种财产制度进行备案。第三人取得相关手续后可以进行查询。婚后也可由夫妻两方将约定财产的协议书以及结婚的证书交由婚姻登记机关备案,再由婚姻登记机关将结婚证上所约定的财产情况在备注栏中进行更改。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第二种方法更便于展开工作。

(三)关于夫妻财产纠纷救济方式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就夫妻财产问题产生纠纷的救济方式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由夫妻双方共同的协商解决,另外是由诉讼途径来解决。除此二者再无其他办法和方式,这往往导致很多纠纷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建议:首先,可以在民政部门内部增设相关的科室,用政府的力量来解决相关的纠纷。另外,可以成立相关的民间组织,比如,夫妻财产保护协会,这对解决夫妻财产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可以发扬自身的力量,针对存在的夫妻财产问题,对夫妻双方进行协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作者简介:王玉(1986- ),女,汉族,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0级民商法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联胜.婚姻法视野下的夫妻财产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2.

[2]梁婧.论夫妻财产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0,11.

夫妻财产范文第9篇

2.夫妻共同财产应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在无形财产应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上,婚姻法除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外,对无形财产中的其他权利未作明确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夫妻一方取得的文凭、执照、资格等所产生的利益,包括预期利益,应当纳入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3.对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应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分居期间所得财产的特殊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应把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认定为个人所有,属于个人财产。这不仅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更有利于实践中此类纠纷的解决。

4.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应兼顾到夫妻双方的利益。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益的归属,不应以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为判断标准,而应该以其中是否有配偶另一方的贡献为依据,以有利于公平保护夫妻双方的利益。

5.对“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的范围应作具体的规定。现实生活中“生活用品”的范围很大,现行婚姻家庭法对于属于夫妻一方个人特有的生活用品到底包括哪些应予以明确。对于结婚期间专属于一方的生活用品的购置,应对其价值作出一定的限制,并对这一用品是婚前所有还是婚后用共同财产购置的加以严格的区分。

6.具有严格个人性质的财产应作为个人财产。对一些具有严格个人性质的财产的归属,无论是经济性补偿还是其他形式的财产,除价值特别贵重外,原则上都应当归个人所有。

7.应允许婚前个人财产的孳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共同财产。按照民法的添附理论,投入一定财产和劳务的一方有权要求与原财产的所有人分享新财产中的合理利益。

(二)对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完善

1.完善约定财产制的内容。首先,应针对夫妻约定财产内容规定存在的疏漏,增补规定:夫妻可以对夫妻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及债务清偿责任等进行约定。其次,可以对第19条第3款作如下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但是一方为了共同生活而负的债务,则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负担。”最后,关于约定不明或未加约定的财产应推定为共同共有。

2.增加财产协议变更程序。夫妻双方要求进行变更财产协议时,必须按法定的程序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应允许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予以变更或撤销,变更、撤销夫妻财产约定的,同样要符合财产约定的法定条件。在程序上,变更或撤销应与原约定保持一致。

3.不限定约定财产制的类型。根据民法契约自由理论,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下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不设置夫妻财产制的类型,由当事人自行创造,在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者公序良俗的情形下,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自由,这样法律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生活。

夫妻财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

夫妻财产约定制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它不仅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当代多数国家在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时都是兼采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只有少数国家不采用约定财产制,实行单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典》第4编《亲属》第4节《夫妻财产制》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其夫妻财产制”,第1007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作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①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②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③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④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作的立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得以正式确定。但是,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不好掌握。

为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等。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种类

2001年《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据此,2001年《婚姻法》确定的约定财产制有三种: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或称部分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

1、一般共同财产制

一般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婚后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共有,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论夫妻各自婚前还是婚后财产,也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一律归夫妻共同共有,由夫妻双方平等地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只有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财产除外。2001年《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⑴、一方的婚前财产;⑵、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⑶、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⑷、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⑸、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一般共同财产因夫妻一方死亡、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议确定改采用法律允许的其他夫妻财产制而终止。而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一般共同制的终止,共同财产必须进行分割和清算。特别注意以下两种情况:⑴、在终止共同财产制时,如果当事人有债务负担的,应一并对债务作出认定和处理,不能忽略了对债务的处理;⑵、法律规定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特有财产,在任何财产制下均为个人特有财产。在一般共同制下,2001年《婚姻法》第18条所列的财产仍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并不纳入共同财产范围。夫妻改采用其他财产制度,这些财产依法还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2、限定共同财产制

限定共同财产制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这种制度与婚后所得的共同制的区别在于共有财产的范围不同。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中共有范围严格限制在婚后所得财产,婚前财产依法属于个人所有。而限定共同制下,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限定共同财产制的终止包括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夫妻一方因故死亡。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姻当事人双方可以依法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转改采用其他夫妻财产制度。夫妻自愿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后,应对共同共有的财产,包括共同债权和共同债务进行分割和清算。另一方面,夫妻一方因故死亡,依法也导致限定夫妻共同财产制终止。此时,被继承人的配偶应与被继承人的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协商分割与清算被继承人的遗产。

3、分别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这始于罗马法后期的“无夫权婚姻”,旨在保护夫妻双方的独立人格,是“夫妻别体主义”的产物。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分别财产制建立在夫妻别体主义基础之上,它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就反对夫权主义有积极意义。

分别财产制的终止包括夫妻一方死亡,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商变更夫妻财产制度。由于在分别财产制下,夫妻的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是分开的,一般不存在共同财产的分割和清算。但如果出现某项财产的归属不明的情形,则该项财产应被推定为共同财产,自然就需要进行分割。同时,如果夫妻一方对婚姻家庭作出特别贡献的,根据《婚姻法》第40条规定,已做出特别贡献的一方享有补偿请求权。但此补偿请求权只能在终止分别财产制时行使。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

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当事人,订立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1、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我国法定婚龄大大高于成年年龄,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障法》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所以当事人无论是婚前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或者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都不会涉及未成年问题。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时依法当然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同时,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不适应,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3、当事人亲自为的行为,不适用

夫妻是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是财产权利的享有者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与当事人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必须亲自实施,不得,其他任何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都无效。同时,因契约关系到当事人双方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订立与其社会、经济地位适格的契约。如中国移动公司安徽分公司的何某与其妻子李某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必须也只能由何某与李某签订,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洞察何某、李某的内心真正感受。

4、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只能成为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同时也包括其他部门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四、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

夫妻财产约定是婚姻当事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意思表示出来,因而约定的行为形式具有明显的法律意义。2001年《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该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采取书面形式,而不能采用口头形式及其他形式。

夫妻财产约定采用书面形式,就已满足法律要求,但是是否须经过公示程序则没有明确规定。从中外立法看,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需夫妻当事人双方订立书面契约,即对夫妻双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这里的“夫妻”应理解为缔结婚姻的男女两方,这一男一女只要缔结为夫妻,不论其是婚前还是婚后签订的财产约定协议均应视为是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如果限定在婚后,显然与立法旨意相违背。因为,法律之所以要确立和提高约定制的地位,目的之一是要充分尊重个人财产的自,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结婚时明确财产归属可减少纠纷。如果说,结婚登记前财产约定无效,只有结婚登记后财产约定才有效,那么在男女双方结婚登记后一旦一方不肯约定,岂不是只能实行法定共同制吗?财产较多的一方又如何维护其合法权益呢?所以,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主体中的“夫妻”是指在处理财产时为夫妻,而非在财产约定时为夫妻。

二是夫妻财产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且经一定公示程序始产生法律效力。因此,本文认为,婚姻当事人双方订立夫妻财产约定采用书面形式,应有公示程序要求,且以公证为准。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生效的条件,只有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才能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否则,夫妻财产约定只在婚姻内部产生效力,不对第三人产生效力。这不利于夫妻一方独立地与第三人发生经济交往。同时,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第三人查核更显必要;加之,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公证业务辖区至少有一个公证机构,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受理情况十分有利,可以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因此,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高度,从节省交易时间和成本角度考虑,切实促进民事交易的发展,《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应规定公示程序要求,明确公示的部门应为公证机构。如法国民法典规定,夫妻所有财产协议,均应有公证人在场,当事人对此协定均表示同意并且必须有公证人在契约上签字,该证书必须指明在举行结婚前交至身份官员,德民民法典也有类似之规定。我国澳门地区的《澳门民法典》也采用公证程序,规定选择婚姻财产制的婚前协议必须以公证形式确立,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夫妻双方的申请,依法证明申请人就各自的财产和债务的范围以及相关权利义务的归属达成共识而签订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应由夫妻双方或一方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公证机构管辖。对于已受理的申请,公证员应重点审查:①当事人的身份是否属实;②当事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是否真实、有效;③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约定协议是否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无欺诈、胁迫行为;④协议的内容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内容:①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住址、职业等;②财产情况,约定所涉及的财产(包括债务)的名称、数量、规格、种类、价值、状态等;③财产的归属;④共同生活期间财产管理、使用、维护、处分原则;⑤解除约定协议或解决争议的方法;⑥其他双方认为有必要的约定。

五、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1、夫妻财产约定对内的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即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夫妻双方都必须依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按照有效约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夫妻任何一方违反财产约定,都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夫妻双方必须严格执行财产约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确实需要变更撤销的,须经由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后,同样以书面的形式,且如原约定经过公证机构公证,亦要经过公证机构公证才能变更、撤销。

2、夫妻财产约定对外效力

《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在夫妻财产约定中,凡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第三人不知道该夫妻财产有约定,婚姻当事人的夫妻契约不得对抗第三人。即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债务不是自己欠的、夫妻有约定而不承担该债务。夫妻中未借债一方只要不能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的,均得以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先行对第三人清偿债务,清偿后,夫妻中不负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

至于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还包括知道该约定的内容,法律没有规定。但从首先保护无过错的第三人考虑,只有第三人知道财产约定时才对外产生效力。且“知道”的举证责任倒置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双方而非第三人。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第三人知道夫妻财产约定,比如在债权债务文书中注明债务方夫妻实行约定制,且注明了约定内容的,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及于第三人,该第三人不能要求夫妻财产约定的另一方承担债务人不能偿还的债务,只能要求债务人用个人财产清偿。

主要参考文献:

1、康峰:《试议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安徽公证》,2002年第1期

2、陈金根:《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几点体会》,《安徽公证》,2002年第3期

上一篇:家庭财产险范文 下一篇:法人财产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