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6:23:08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范文第1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CN:12-139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妇产科学范文第2篇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妇产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 妇产科学 教学改革

妇产科是一门涉及面较广,整体性较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妇产科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科的认识,掌握其精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在实习中基本成为一名医生,为以后从事医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妇产科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在国家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内容的基础之上A,有机地编排了教学内容和顺序,并且改变了教科书章节的部分授课顺序,使其更贴近于临床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打破教材知识体系的界限,以症状、解剖为线索,使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在讲解上能够相互关联,使妇产科学课程的学习非常连贯,易于掌握。如: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内容相连;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早产相连;将正常分娩与异常分娩、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相连;把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相组合,将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相连等。[1]

2.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上节课对下一节课所讲授的临床疾病,结合临床病例,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结合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下一节课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上节课病例内容,先让学生分别来归纳出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等;强调思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思维逻辑,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2]

采用病案讨论的教学方法,结合基础理论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辩论,活跃教学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归纳讲授过程中,还将最新的妇产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对一些教学难点而又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不失严格、准确的前提下,尽量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

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包括观看手术录像、实地观摩手术、床边见习教学、导师制教学等环节,尽可能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

每次课都分配给学生相应的任务,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信息量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度、讨论参与的积极性也计入平时成绩;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准确情况也计入平时成绩。增加本课程平时成绩的分值。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以问卷式调查的方式来评判教学效果。通过对妇产科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使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及学习非常流畅、连贯,易于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病例和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辩论,活跃了教学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取向,为培养高素质妇产科人才奠定基础。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有所用,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妇产科专业的兴趣。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的妇产科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授、学生课堂听讲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计划学时有限。临床学科的疾病讲授涉及该病的多方面内容,要将每种疾病讲深、讲透,在有限的学时里是不可能的,而学生从未接触过临床,往往感到所学内容繁多、抽象、难记或容易忘记,以致提不起兴趣。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临床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同时将理论和感性知识结合在一起。结果是老师前面讲了,学生学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知识,教学效果差。

针对上述妇产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妇产科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打破教材知识体系的界限,改变了教科书章节的部分授课顺序,以症状、解剖为线索,使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在讲解上能够相互关联,使妇产科学课程的学习非常连贯,易于掌握。

(二)采用病案讨论的教学方法,结合基础理论提出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讨论的机会,增加个别指导的机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三)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妇产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超蔓;金松;陈曼玲;新时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探讨[J];海南医学;2010年12期

妇产科学范文第4篇

一、现阶段我国妇产科学男生教学中遗留的一系列弊端问题

1.男生普遍对妇产科学没有较强的学习欲望。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如今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的男生数量十分有限,即便是妇产科专业的男学生,将来毕业也下定决心不会从事类似职务。主要原因是这类人群内心上对妇产科工作产生一类抵抗心理,因为担心工作之中势必会遭到患者强烈质疑、反对,长此以往对今后个人发展不利;再就是男女生共同学习妇产科学过程中,一旦说男生现场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过于积极,难免会引起其余同学的嘲笑。上述众多因素交互式作用下,使得目前我国妇产科学愈来愈多男学生的学习欲望极速骤减,这类现象和当下时展需求已然产生强烈的冲突现象。2.妇产科学教学主体对于男学生关注度有待提升。截止至今,妇产科学教学期间,男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是低于女学生的,同步状况下教师亦认定妇产科学专业中的男学生从事相关职务的几率不是很大,所以便更加明显地倾向于现场女学生指导工作上,更注重女学生的学习实效。而经过妇产科内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过后,许多临床带教工作人员为了避免纠纷扩张,便开始选择进行男学生实习操作机会缩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不带男学生参与到有关实习操作活动中,最终只会令妇产科学专业的男生自尊心、自信心屡屡受挫。

二、新时期下进行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合理化改革的各类尝试性举措

1.引导妇产科学男生树立起科学化的学习理念。男生想要学好妇产科学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就必须凭借科学化的学习理念作为基础。尽管说妇产科学必然涉及到女性生殖器官等隐私,但是毕竟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彼此都存在深刻的关联和影响,各个临床科室业务往来也相对频繁,不管毕业后期到那个科室任职,必然会面对女性患者。所以男生掌握全面化的妇产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如此一来才能保证针对一切妇科疾病加以精确化诊断和妥善化治疗,避免以往误诊和误诊,以及严重医疗事务等不良现象的重复衍生。再就是妇产科本身归属于手术科室行列,相比女性医生来讲,男医生不管是在体力、心理或是操作能力上,都要更胜一筹,所以妇产科男医生将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为可观。单纯拿美国妇产科医生为例,当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往往都是男性,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我国知名的妇产科专家也都是男性。2.树立严格规范体制,强化带教人员对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工作的重视态度。相关院校有必要树立起严格的教师思想行为规范体制,借此强化带教人员对于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工作的重视态度,这可以说是促进男生学好妇产科学知识和掌握相关临床实践技能的保障。结合我国今后医疗事业发展趋势观察分析,社会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全科医生,就是说任何医生的专业和其余学科出现交叉的几率十分之高,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妇产科带教人员,理当树立起全面且科学化的教学观念,积极透过不同途径引导男学生学好该类专业知识。如在临床带教期间,应该在提升专业化带教意识的前提下,提前主动和患病人员沟通,力求获取他们的配合。一旦说发现不愿接受男生检查的患者,则需要带教人员在当下耐心地予以解释,阐明治病救人是每个医生的使命,尤其妇产科的男医生,他们不管是在实践操作或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要比女生强一些,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多地为男实习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长此以往,令他男学生可以持续提升学习妇产科学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意识,并且全方位锻炼各类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妇产科各类病患快速、全面化消除,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妇产科学男生教学期间,的确出现诸多挑战困境,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妇产科带教工作人员,务必要及时树立起科学化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刻领悟到男生学好妇产科知识的现实意义。之后针对男学生加以灵活教学和正确引导,使得该类学生学习妇产科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倍增,进一步确保为日后妇产科培养输送更多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俱佳的医学类人才前提下,为我国妇产科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做充分的准备过渡工作。

作者:蒋娜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范文第5篇

(1)生殖医学及生殖内分泌学

随着近代妇产科学的发展,生殖医学已成为这一学科领域重要的热点分支学科。生殖内分泌学是生殖医学中的重点,它以卵巢动情周期内分泌调节为研究支撑点,研究在卵巢周期调控下排卵、受精,及“窗口期”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交互作用,涉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机制,对提高胚胎质量及着床率具李大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附属妇产科研究所 上海200011E-mail:妇产科学领域发展态势分析有重要意义,通过着床前胚胎基因分析及诊断,可降低子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生殖内分泌学还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等)及其对生育预后影响的研究。

(2)围产医学

妊娠实际上是一种与传统免疫学原理相悖的“天然同种异体移植”过程,母-胎关系是其核心研究内容,母-胎界面各功能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在内分泌与免疫机制调节下,参与妊娠这一生理过程的建立与维持。除对生理性妊娠、分娩及产褥期进行维护与处理外,重点是解析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异常(如妊娠失败、死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病理机制并对之预防及处理。起始于第一孕期末、杜绝出生缺陷发生的产前诊断亦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是妇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卵巢肿瘤对妇女生命危害最大,其次是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对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的研究是妇科肿瘤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生殖器肿瘤与生殖内分泌相关,HPV感染直接参与宫颈癌的发病,环境因素与个体遗传背景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妇科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生殖系统炎症及免疫性疾病

生殖道粘膜微环境对于病原微生物具有免疫防御能力。生殖道粘膜免疫受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共生菌亦起重要作用。性传播疾病是一种生殖道感染及炎症。生殖道炎症包括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炎症。炎症过程及自身免疫性损伤参与多种非炎症性疾病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卵巢早衰等,甚至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生殖器官退行性病变一般由自身免疫损伤及其炎症所致。

(5)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畸形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包括子宫脱垂、生殖道瘘、压力性尿失禁等。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先天畸形需要基于生物力学进行手术修补及矫正。未来可基于干细胞及组织过程进行矫形。

(6)生育控制

控制人口数量及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避孕措施与不孕症处理均属于计划生育的基本研究内容。鉴于现有避孕方法存在副作用,免疫避孕可能是未来主要的节育措施。

二、妇产科学领域的国际热点问题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妇产科学领域近10年中受同行高度关注的重要成果(高被引论文)进行关键词的聚类统计,观察到若干热点研究方向,结合作者了解的研究进展,分别举例如下。

(1)从受孕到妊娠的分子机制

生育是保障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繁衍必不可少的途径。不孕症一直是妇产科领域重要的热点研究课题,涉及到生殖系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通过IVF-ET妊娠,子宫内膜容受性均是核心环节。优质胚胎与准备充分的“窗口期”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决定着床能否成功。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局部,特别是子宫内膜的细胞因子表达及其生物信息传递。胚胎一旦成功着床,则进入妊娠早期。早孕期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期间母-胎交互对话训导及形成母-胎免疫耐受,决定着此后的妊娠结局,即生理性妊娠,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失败。母胎免疫失调可导致胎盘浅着床、血管重铸缺失、滋养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这是很多胎盘相关疾病(如流产、子痫前期、胎儿发育受限等)的发病基础。因此,正常妊娠被视为成功的“天然同种移植”,揭示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已成为围生医学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

(2)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详,包括GnRH拮抗剂或激动剂在内的内分泌药物或手术治疗均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因此仍然严重影响着生育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属于生殖内分泌疾病,又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环境污染物与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功能紊互作用,介导免疫细胞及其促炎性细胞因子功能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在异位种植生长。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根治带来机遇。

(3)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卵巢癌又称“沉默的杀手”,由于其隐蔽的解剖学位置与容易忽视的早期症状,很难早期发现,且转移较早,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关键。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亦是研究者聚焦的热点问题。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早诊断、早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HPV感染仍然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尤其是HPV感染与个体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4)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处理

生殖内分泌疾病是一系列生殖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广泛关注的疾病有PCOS、围绝经期综合症等。除生殖系统外,这两种疾病均危及其他系统,如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炎症均贯穿于这些疾病的始终。

三、中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地位

将中国妇产科学放在世界背景下,我们可以基于以下3组统计数据来评估中国妇产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在2002-2011年的10年间,中国妇产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从42篇增加到432篇,世界排位从20名上升到第9位;表征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频次从世界20名之后上升到第13名;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的高被引论文在2002年仅有2篇,至2011年达到11篇,同年世界排名升至第14名。10年中中国妇产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总量共计55篇,大多数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在最近的5年。中国妇产科学无论是研究规模(论文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近10年来国际地位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差距显著。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滞后于SCI论文数量的增长是现阶段中国妇产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中国妇产科学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基本上是每年递增33.7%。按此速度发展,考虑到基数增大,增速放慢的发展规律,中国妇产科学有望在4~6年内跻身世界前5名。当然,我们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提高成果质量。成果质量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核心。中国妇产科学研究队伍和研究规模有待扩大。尽管妇产科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临床学科,为促进及改善中国妇女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妇产科同仁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医疗水平方面显得力量不足,特别是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其发展水平与研究队伍规模还远远不够。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学科带头人应当注重顶层设计,带领学术骨干,基于临床医疗工作重大需求及本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科学证据回答科学问题,通过转化医学服务于妇产科临床,以提升我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近年来,在中国妇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母-胎免疫调节机理、子宫颈癌发生及手术治疗、生育力保护及生殖健康等方面,中国发表了一批令国际同行瞩目的研究成果,储备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近5年来,中国生殖免疫学家在顶级生殖生物学刊物HumanReproduction、BiologicalofReproduc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基础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如JournalofImmunology、Blood上分别发表了10余篇论文,并被NatureMedicine、NatureImmunology、NatureReviewinImmunology等多次引用,拓展了妇产科学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重要学科的影响。此外,我国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科研人员关于PCOS发病因素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Genetics上,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Diabetes上,引起国际学术同行高度关注。众所周知,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是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英国学者爱德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殖医学及生殖健康在妇产科学领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及应用,还将会有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未来5年对配子产生、精卵结合、胚胎着床及早期妊娠等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将会诞生突破性成就。

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领域,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以及卵巢功能保护是未来妇产科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研究重点是解析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一旦在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将带来临床预防与治疗措施的进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围绝经期医学将成为妇产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围绝经期综合症,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脑记忆退化、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均需要联合相关学科协同攻关。妊娠期疾患危害母婴健康,且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不可忽视。未来将基于发病机制研究的系统客观证据,建立病理性妊娠早期预警系统,以尽早预防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同时还需要在妊娠早期进行产前筛查。现行产前筛查系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发掘新的标志物来加以完善。此外,还需要从政府层面制定政策,将产期筛查覆盖到每一个孕妇。此项政策关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提高的长期战略。生殖系统肿瘤研究需要从细胞生物学、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肿瘤微环境交互作用方面加大力度与深度。生殖系统肿瘤有其特殊性,生殖内分泌激素对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忽视这一特殊性,将会导致研究目标偏离正确轨道。基于生殖道粘膜免疫调节的研究,将带来生殖器官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技术进步。应当强调生殖道共生菌与粘膜上皮交互作用,构筑粘膜免疫防御调节,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随着免疫生物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免疫避孕有可能在本世纪应用于人类。在所有上述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贯穿其中,无时无地不在。提高妇产科临床诊疗水平需要借助于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实验室技术需要提高其准确性及可靠性,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影像技术,特别是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诊断。核磁共振技术已在妇产科临床中愈来愈显现出应用价值。内窥镜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妇产科学范文第6篇

1.1课堂听课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

妇产科学近年发展迅速,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更新较快,课本内容往往落后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且课堂教学有时间限制,教师只能讲述重点核心知识,学生想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仅靠课堂听课是远远不够的。

1.2妇产科学教学内容抽象、难懂

妇产科学教学内容抽象,许多内容如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分娩机制、产程观察处理等仅靠课本文字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而将理论抽象的东西采用三维图片和视频动态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3临床示教困难

妇产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需要临床示教和观摩学习,但很多教学内容涉及患者隐私,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进行临床示教越来越困难,只能通过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示临床图片和操作视频加以弥补。

2妇产科学教学网络空间的建设

2.1建设教学资料库

2.1.1文本资料

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电子版)、教师教案、教学参考书等。

2.1.2图像资料

包括解剖图谱、手术图谱、胎儿电子监测图形、腹腔镜宫腔镜下照片、大体标本照片、病理切片、B超和CT等影像学资料等。

2.1.3视频资料

包括三维动画视频、名师授课录像、操作及手术视频等。作者拍摄了妇科检查、产科检查、分娩、剖宫产、计划生育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学习。

2.2设立师生交流园地

师生可通过空间论坛进行在线交流,也可通过留言、邮件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也可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

2.3开展在线测试

每一章节后设有单元测试,所有课程结束后还设有综合随机测试,并配有试题分析,学生登录后可进行在线测试、查看成绩与答案分析。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随时进行自测,教师可以网上批阅试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妇产科学网络空间教学的应用与特点

3.1教学效果的直观性

在网络空间教学中,作者将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使许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直观展示,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分娩机制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既往学生普遍反应难以对理解分娩机制中的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等动作是如何连贯完成的,因此,作者在网络空间里特别制作了分娩机制的三维动画视频,课堂上再配合模型演示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3.2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上课前学生可以进入教学空间进行自主预习,课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提出临床中的某一个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学生要查阅资料,通过集体讨论,进行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这种集体讨论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3.3切实做到互动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很多学生对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存在畏惧心理,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敢提问,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记录平时成绩时无据可依。网络空间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师生互动的问题。学生课后可就没弄懂的问题在网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及时给予答疑解惑。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定期小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价。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到一对一的教学。

4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教师网络教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某些教师的医学专业水平很高,但计算机知识缺乏,无法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空间设计不够新颖美观,内容枯燥,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针对这一不足,本校多次组织计算机系教师及网络空间教学能手对医学系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如何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网络课件,如何设计个人空间,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空间教学是一场教学革命,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互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将继续探索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之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妇产科学范文第7篇

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培养未来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任。妇产科学教师帮助医学生,使其逐步过渡到没有教师的学习阶段。多年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记笔记、背笔记,应付考试现象严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病,即只强调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教师争分多秒地满堂灌,学生不遗漏地背,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不能进行主动地学习与独立思考,联系能力差。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妇产科学知识不断增长,教师应该分析知识的内容,用较少的时间把最基本知识(重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效地承受负荷,将较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上[2],更多地提倡学生自学。改变自学能力差,独立思考、工作能力低,创新能力更低的状况。要达到上述要求,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教学。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性事业,是从自己所懂的事物开始,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不能只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只有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的进展,并在智力上不断深化,不局限于本学科的小天地,这样其教学才能得到好评。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其需要各种类推、比喻和形象来建立起学生兴趣和教师理解之间的桥梁。教学上的程序应当认真计划、周密安排、不断地检查、修改,并同所教科目直接联系起来。通常教师传授学生的是须要记忆并加以回顾的信息,也改造和扩展知识。通过不断阅读研究新的信息,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性高度,在教学、学术水平上得到升华,更上一层楼。好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创造性思维地发挥,使其获得毕业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2强调情境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结合学习目标,将临床病例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教材等设施,使学生主动对疾病地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自我更新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和掌握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贯穿到从实习到整个妇产科学课程[3]。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学也是一种情感学习;教师展示出积极的态度,最终会使学生争取一个积极成功的妇产科学学习经验[4]。

3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新技术的相互应用

应重视妇产科学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交叉联系,在教学中要有一定学时安排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CT、核磁共振成像、内外眼儿科等讲座;不断更新知识,将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讲授给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科学发展。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辐射伤害,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MRI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断率,对早期肿瘤地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5],应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6],作为将来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应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已进入到妇产科教学工作中,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记录,精确表述妇产科教学中的某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难点,起到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将手术操作的重要过程进行录制,引入教学讨论,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7-8]。

4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

临床医学生最缺乏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训练医生重视临床科研工作,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科研实例,介绍临床科研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其主动参加到科研课题设计、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撰写科研论文中。重视基础医学科研,通过基础研究,将所获得的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对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新药物研发的应用性成果,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9]。

5重视临床实训室的建设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实际操作训练是妇产科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重视实训室的建设,不断添加和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式教学[10],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观摩手术过程,然后由学生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临床诊疗室、化验室及CT辅助检查的结果,对某项特殊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部分学生已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是妇产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11]。

6采用新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方法

医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医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适当的教育课程及高效的技能训练方法和相关的准确、有效的评估标准。其须要进行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评估标准的变革。借鉴北美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化病人(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经验[12],结合医学专科院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能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医学生真正得到包括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在内的全面培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目前专科院校正在努力地准备实行SP进行经典OSCE考试的条件,首先做到的是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前实施仿真型临床实践技能多站式考核,包括模拟诊疗站,内外妇儿科技能站、实验室检查站、医患沟通站等,创造出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甚至模拟医院等各种医疗环境[13],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医学生增强处理真实医疗问题的自信心。其次,要规范临床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操作,使每一个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技能操作相一致,避免不同学历层次或带教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做到能够正确客观评估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情况,达到考核评分标准的统一。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专科学校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培养不断创新的能力。

妇产科学范文第8篇

1病例讨论后的双重收获

1.1学生的收获

对没有附属医院的卫校,开展病例讨论课是“雪中烧炭”,作用甚大,教学效果甚佳。通过病例讨论课,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及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亦满足了学生接触病人的愿望,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每次病例讨论课结束后,学生都要当堂完成作业,教师批阅打分。另外,学生还要总结出本次病例讨论中自己的不足和收获,逐步找到自己的弱项,不断改进;总结出自己的成功之处,肯定自己,获得成就感。

1.2教师的收获

1.2.1教师通过评价,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在病例讨论课后,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对该病例诊断依据和处理措施的掌握情况,及时总结教学效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总结出病例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病例讨论课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1.2.2病例讨论要求教师严谨教学,总揽全局,与时俱进

教师的病例讨论课堂设计要科学严谨,围绕主体,做到有条有序。(1)教师要精炼概括出疾病的诊断依据及处理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2)教师要有总揽全局的能力,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还要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复杂问题。(3)督促教师经常查阅大量的医学资料,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妇产科学的教学内容,补充教案,不断从实践中收集适宜的病例,提高教学质量。

1.2.3建立病例库

每次病例讨论课后,教师应及时将收集病例归类并注明讨论提纲,逐步建立病例库,为以后开展病例讨论课提供丰富的资料。

2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疾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同时认识到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及具体措施。如在“输卵管妊娠”病例讨论之后,学生更加明确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阴道流血,确诊需要借助的常用辅助检查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及B超等,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手术。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巩固理论教学的效果。

3让病例讨论融入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中职卫校教学的主要途径离不开三尺讲台,但妇产科学的理论教学必须联系临床实践。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起来,做到彻底理解、加深记忆,应用自如。只有将病例讨论融入理论教学,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知识的灵活性

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典型病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后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组成合作团队,培养合作精神,利用已学知识,讨论、归纳、解决病例中的实际问题,并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和谐气氛

“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突出学生是主体,就要激发学生对妇产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病例讨论课上,教师用典型病例设计问题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宽松思考的舞台,避免“纸上谈兵”。通过互相提问、反问及辩论,在紧张而激烈的气氛中得出正确结果,给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最后,教师纠正补充,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

6规范病历书写

妇产科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 妇产科学 五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eliminary Study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urriculum Reform

FENG Ling, WANG Qing, HU Lijuan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Jingzhou, Hubei 43402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n this basis, explor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urriculum Refor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ve combinations, focus on students' capacity and quality,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ive combinations

为了适应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培养基层医务紧缺型的人才,针对高职高专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改进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1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医学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妇产科学于第二学年下半年开设。在开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妇产科学的兴趣、态度、目的、要求。

(1)兴趣:感兴趣为80.5%,只想了解为15.0%,不感兴趣为4.5%。(2)态度:主动学习为66.5%,被动学习为30.3%,不愿意学习为3.2%。(3)目的:认为就业容易为59.8%,就业一般为26.2%,就业困难为14.0%。(4)教学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扎实者为58.2%,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一般者为32.1%,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了解者为0.7%。(5)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通俗易懂的为80.5%,教学方法一般化为10.2%,教学方法没有要求的为0.3%。(6)本人学习出发点:为就业工作为50.8%,生理需要为38.7%,没有意义的为0.5%。(7)为什么来学医:自己主动为46.8%、父母要求为35.2%,其他原因为18.0%。

2 制定课程的整改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1 “兵马尚未动、粮草却先行”

针对学情开展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制定一套符合教改的整改课程体系是前提。教研室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并分工合作,以符合学生的要求为前提,符合教改要求为准绳,每人拟定一套整改方案,,开展示范公开课,各述己见,进一步剖析讨论、整改整合,制订出了符合教改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考文献目录、素材库等资料,为妇产科学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2.2 改变旧传统,增加新方法

传统式的教学是以讲解、提问、归纳、小结等方法为教学主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知识转播场所。在教学教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导学上下功夫,开展了项目教学、病患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灵活应用,促进“教”、“学”、“做”的互动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变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教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先行作用。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以自制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信息,又扩大了课堂教学量,让学生获取了更多更新的医学知识。

2.3 实行“五结合”,巩固知识“链”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情景与角色结合、学校与医院结合,这五个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一条紧扣教学的连环“链”。

(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回顾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增强学习的信心。(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临床病案,以问题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教学手段之一,此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能力与胆量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临床病案,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讨论,然后启发式讲解,总结式点拨。(3)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灵活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去,充分利用实验课,强化技能操作训练,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至关重要的环节。(4)情景与角色相结合:应用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传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学校与医院相结合:学校是理论知识传递的场所,医院是实践技能练习的基地,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无技能操作的实践教学,是不完整的医学教学。见习是了解医院的医疗环境,实习是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这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3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过去评估学生是以每学期1~2次的理论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妇产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学生的生源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前提下,也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方法,从职业素质、实验操作、病例分析(或课堂提问)理论考试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客观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效果。

(1)医师的职业素质与医德:以医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以“五心”服务为要求,以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衣帽整洁、实验操作形式等开展问卷或考核,量化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2)课堂的分析讨论与提问:运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讨论、回答问题,是评估的第二要素,课前预习提问、课末回答问题、或病例分析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的评分等均是评估学生的方法,只是要把评分结果纳入总评。(3)实验的操作技能与考核:实验操作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熟练,在学期实验课即将结束时,我们以《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实施考核评分,也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4)理论的综合考试与评分:每学期进行2次(期中、期末)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的比例分配,期末给予总评。把这四项的评分总合,综合分析判断,即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全面了解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妇产科学范文第10篇

1.1研究对象和研究分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及八年制学生,共计120人。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及八年制第二版《妇产科学》教材,由同一组教师授课。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组,即对照组,60人;另外一组为实验组,60人。两组间男女生比例、学制及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授课。

1.2.2实验组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将“产后出血”、“异常分娩”及“宫颈癌”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建立实验组学生“微信群”,在授课前一周上传视频到“百度云盘”中,分享“百度云盘链接”到“微信群”供学生学习。上课时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负责答疑解惑,提供针对性讲解。1.3效果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考试成绩两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①学生自我评估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及学习态度,每项分为3个等级(60~79分,80~89分,90分以上)。②考试成绩采用期末考试成绩。③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测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评估结果

对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及学习态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考试成绩

以“产后出血”、“异常分娩”、“宫颈癌”章节为例,考试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及病例分析题,满分为100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实验组考试成绩集中度在80~90分之间频数居多,教学效果一致性较好,实验组各专题平均成绩分别为87.9分、85.4分和84.7分;对照组各专题成绩分别为83.6分、82.8分和81.8分,实验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近年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融入到医学教学中,但因为妇产科学有其特殊性,许多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其教学。如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等模拟教学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基本技能训练收到良好效果[3],但标准化病人在产科临床教学中招募是非常不现实的,作为特殊群体,孕产妇无法成为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中难以应用标准化病人等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病人,造成教师课堂上空洞教授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模糊知识。当前妇产科学的教学模式多数为大班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只是应用了多媒体工具,教学方式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如“异常分娩”是产科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胎位异常部分讲解,用抽象的理论讲解胎儿在产道的旋转、下降等过程,教师讲得费力,学生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3.1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成功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告诉学生如何掌握重点知识,并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就是“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反之亦然”。1996年,由莫里等首次提出[4],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法,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课上”与“课下”学习,上课时,学生就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针对性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的重点、难点和问题进行回顾,并对一些遗留问题进行解答。研究表明,翻转学习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2000年,韦斯利·贝克提出了一个“翻转课堂模型”(modelofclassroomflipping),即在课下教师借助网络化的课程管理工具进行在线教学并呈现学习材料,而在课上教师主要与学生开展互动,进行深入协作[5]。这与既往的理念一致,贝克首次阐述了翻转学习的本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权威(SageontheStage),而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GuideontheSide)”。在形式上,翻转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逆转,而在本质上,翻转学习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过渡。一方面,授课视频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点播,既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另一方面,课上时间则充分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索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8]。较之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既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又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以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学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智力潜能[9]。该研究发现,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效率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应用于妇产科的教学。传统课堂总结为“先教后练”,强调的是“教”,而翻转课堂是“先学后练”,强调的是“学”。“教”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学”则是学生主动,教师辅助。两者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作为医学教育关键环节的临床课程教学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而妇产科学的教学困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突出。将翻转课堂融入妇产科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10]。尤其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章节,采用翻转课堂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该研究以“产后出血”、“异常分娩”及“宫颈癌”章节为例,分别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及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提示,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课堂为妇产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妇产科教学改革。

3.2妇产科翻转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教师及学生理念更新是妇产科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监控、讲授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翻转课堂是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其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面对面教学这两部分。要把这两部分的教学都开展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树立以BlendedLearning为标志的“混合式”教育思想,也就是要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教与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0]。学生也要改变既往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听、记的模式,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下学习与课堂互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还是一个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将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视频制作等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课前的准备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同时也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首先是微视频制作,由于学习者注意力保持时间大约为10min,5~15min的短视频迎合了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时长需求。设计良好的短小视频可以很好地突出重点、要点和难点,可以减小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从教师制作“短平快”的微视频知识点,到“翻转课堂”阶段的面对面,教师必须对课程精心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学生需要广泛阅读,扩展知识面,才能充分利用微课程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与妇产科教学,为妇产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外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内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用于妇产科学教学有良好的前景,但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尚需进行大规模的实践研究。

上一篇:pbl教学范文 下一篇:专业市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