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入学层次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的学生在中学时已养成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畏难思想无法消除,不端正学习态度,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学习,不仅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还势必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质量。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学生从厌学的心理环境中解救出来,认真研究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树立自信心。从讲授妇产科学第一节课开始,教师通过对绪论的认真讲解,使学生对妇产科学课程有初步认识和了解,明白在学习妇产科学中建立良好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当做使命和责任,而不能当成应付父母、应付教师的事,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自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而且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塑造。因此,教师要谨慎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平等、和谐、欢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乐意学习,快乐学习。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特别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友善的话语能鼓舞学生,温暖学生;相反,教师语言过于尖酸刻薄,话语中对学生充满挖苦、讽刺,对学生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而不是冷冰冰、近乎古板的师徒关系,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努力学习,妇产科学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3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针对学生诸多需要,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培养学识渊博、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提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实验、实训基础保障,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当学生的这些合理要求得到满足,才会有安全感,才会热爱这所学校,热爱教师,热爱所学专业,也才会对课程学习充满探知欲。妇产科学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性的情况,涉及女性最隐私部位的研究。学生对课程学习既好奇又羞涩,使得教学似有一块面纱笼罩,极具神秘色彩,学生有欲撩开这块面纱的好奇心理,又不知如何去做。面对学生这样的好奇心理,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改善条件,尽量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知的合理要求。比如,利用直观的视频教学,让学生观看生殖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使学生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带学生到医院见习,了解孕期保健的内容和做法,识别分娩先兆、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等。采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学习内容看清楚、学习懂,解除心中的疑惑,避免一知半解,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完成了妇产科学的学习任务。
4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功信念
学生在学习妇产科学时,希望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教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和成功人物。但妇产科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多,难记亿,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花时间、花精力、下苦工去学习,刻苦钻研,需付出大量精力和汗水。妇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成功动机需求,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培养符合自身特点的成功动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追求成功,避免从众心理,尤其不能空谈理想和成功,只有加倍付出,才能在妇产科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妊娠合并HIV感染治疗进展 李东至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保守治疗 黄凤英
Th1/Th2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 王琼
习惯性流产免疫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王越,牛秀珑
抗雌激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罗营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高桂琴
多囊卵巢综合征 戴为信
新书介绍
p21WAF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董丽
滋养层细胞侵入调控研究常用的细胞株与模型 庞战军
各种雌激素产品的药代动力学和疗效比较 陈云燕
冷冻技术及其在人类生殖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王克华,李娟,张琦,张梅心,江平
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与妊娠 韦德华
VEGF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 程淑,杨池荪
胎盘生长因子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徐平,藤红
妊娠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研究与治疗 贺知敏
细胞粘附分子与宫颈癌 熊艳,陈惠祯,刘少扬
第七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人状瘤病毒E6、E7原癌蛋白致癌的机制 徐波,胡丽娜,顾美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与宫颈癌 刘芸,陈惠祯,刘少扬
腹腔镜手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孙力,李庭芳,黄德珍
252Cf中子近距离治疗在妇科肿瘤的应用 郑秀惠,陈竹钦
抑癌基因PTEN与妇科肿瘤 高谨,王和
下期重点预告
VEGF系统与卵巢肿瘤 刘素英,丰有吉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黎海莉,吴小华,宋俊芬
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阮菲,刘少扬,陈惠祯
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梁华茂,江森
卵巢癌铂类耐药机理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洁清,李力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处理 张峻霄,曹缵孙
核因子-kB与卵巢癌 胡芳,马丁
胎心监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刘卫红,李笑天
早产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宁洪艳,沙金燕
血管生成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郝群,史常旭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性手术现状 朱艳宾,李淑贤,薛凤霞
卵细胞冻融及其影响因素 潘永苗,石一复,金帆
白细胞介素与胚泡植入 鲁海鸥,张宁,阎素文
抗苗勒氏管激素 龙雯晴,王伟民,喇端端
双胎妊娠异常胎儿的诊治进展 郭培奋,钟梅
胎儿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滕银成,汤希伟
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发育及其异常的诊断及处理 赵耘,胡永芳
新生儿免疫学研究进展 刘敬,孟繁妔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妊高征 柯丽娜,胡章和,曹来英
妊娠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王翠英,安振梅,魏松全
HLA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宋殿荣,刘映粦,焦书竹
阿尔茨海默病与雌激素替代治疗 金敏,黄荷凤
雌激素的心脏保护机制及其受体的研究 陈瑶,黄荷凤,金帆
RU486对子宫内膜增生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李亚,何福仙,钟刚
RVVC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晓梅,武三卯,骆志成
第七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 郎景和,谭先杰
Th1/rh2型细胞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陈勇华,郭凤婵
血小板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与妊高征胎盘血管病变 孟会,王晨虹
Hox基因与胚胎种植 吴瑞瑾,周馥贞
粘附分子与子宫内膜 朱丽华,黄丽丽,黄荷凤
异位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生理中的作用 钱坤,何福仙
腹腔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夏晓梦,方小玲,林秋华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曹冬冬,王振海,吴瑞芳
雌激素受体及其介导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卞倩,王心如
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研究现状 张桂香,赵学东,孙春荣
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基因多态性 金丽,黄荷凤,金帆
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刘辉文,邓小戈,廖二元
子宫肌瘤的性激素病因学研究进展 周梅,张兰英
树突状细胞与妇科肿瘤生物治疗 刘关娜,王敏
甲基化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欧春怡,牛铭钢
子宫胎盘部位滋养层细胞肿瘤 范嫏娣,王展宏,谭郁彬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与卵巢肿瘤关系的研究 龙娟,马丁
妇科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进展 康玉,徐丛剑
PTEN/MMAC1/TEP1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车艳辞,戴淑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念与定义变迁 高竞,乐杰
性腺外雌激素合成与作用 白晓霞,王文栋,陈亚琼
098 胎儿对分娩活动异常的适应性 戴志卓,韩志安
097 妊娠时的肝功能 陈沫,朱凤全
099 影响绝经后妇女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的因素 陈云燕,刘晓瑷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 安瑞芳,方静,曹缵孙
MMPs/TIMPs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 曾晓玲,周从容
细胞因子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关系 吕文杰,曹云霞
卵巢早衰的研究现状 钱赟,齐聪
HRT中子宫内膜的监测方法 陈云燕,刘晓瑷,金毓翠
影响NK细胞功能的因素与EMs关系研究进展 梁华,刘元姣,洛若愚
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
化疗及放疗对卵巢的影响及预防 吴郁,向阳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在妇科肿瘤研究中应用 陈亚侠,谢幸
纤溶分子标志物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研究 杨辰敏,侍庆,王学锋
甾体激素与乳腺癌细胞外基质蛋白酶 高雪梅,钟刚,何福仙
TGF-β信号转导与妇科肿瘤 葛秀君,李英勇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宫颈癌手术 丁晖,吴宜林,张志胜
一、现阶段我国妇产科学男生教学中遗留的一系列弊端问题
1.男生普遍对妇产科学没有较强的学习欲望。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如今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的男生数量十分有限,即便是妇产科专业的男学生,将来毕业也下定决心不会从事类似职务。主要原因是这类人群内心上对妇产科工作产生一类抵抗心理,因为担心工作之中势必会遭到患者强烈质疑、反对,长此以往对今后个人发展不利;再就是男女生共同学习妇产科学过程中,一旦说男生现场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过于积极,难免会引起其余同学的嘲笑。上述众多因素交互式作用下,使得目前我国妇产科学愈来愈多男学生的学习欲望极速骤减,这类现象和当下时展需求已然产生强烈的冲突现象。2.妇产科学教学主体对于男学生关注度有待提升。截止至今,妇产科学教学期间,男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是低于女学生的,同步状况下教师亦认定妇产科学专业中的男学生从事相关职务的几率不是很大,所以便更加明显地倾向于现场女学生指导工作上,更注重女学生的学习实效。而经过妇产科内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过后,许多临床带教工作人员为了避免纠纷扩张,便开始选择进行男学生实习操作机会缩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不带男学生参与到有关实习操作活动中,最终只会令妇产科学专业的男生自尊心、自信心屡屡受挫。
二、新时期下进行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合理化改革的各类尝试性举措
1.引导妇产科学男生树立起科学化的学习理念。男生想要学好妇产科学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就必须凭借科学化的学习理念作为基础。尽管说妇产科学必然涉及到女性生殖器官等隐私,但是毕竟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彼此都存在深刻的关联和影响,各个临床科室业务往来也相对频繁,不管毕业后期到那个科室任职,必然会面对女性患者。所以男生掌握全面化的妇产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如此一来才能保证针对一切妇科疾病加以精确化诊断和妥善化治疗,避免以往误诊和误诊,以及严重医疗事务等不良现象的重复衍生。再就是妇产科本身归属于手术科室行列,相比女性医生来讲,男医生不管是在体力、心理或是操作能力上,都要更胜一筹,所以妇产科男医生将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为可观。单纯拿美国妇产科医生为例,当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往往都是男性,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我国知名的妇产科专家也都是男性。2.树立严格规范体制,强化带教人员对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工作的重视态度。相关院校有必要树立起严格的教师思想行为规范体制,借此强化带教人员对于妇产科学男生教学工作的重视态度,这可以说是促进男生学好妇产科学知识和掌握相关临床实践技能的保障。结合我国今后医疗事业发展趋势观察分析,社会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全科医生,就是说任何医生的专业和其余学科出现交叉的几率十分之高,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妇产科带教人员,理当树立起全面且科学化的教学观念,积极透过不同途径引导男学生学好该类专业知识。如在临床带教期间,应该在提升专业化带教意识的前提下,提前主动和患病人员沟通,力求获取他们的配合。一旦说发现不愿接受男生检查的患者,则需要带教人员在当下耐心地予以解释,阐明治病救人是每个医生的使命,尤其妇产科的男医生,他们不管是在实践操作或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要比女生强一些,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多地为男实习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长此以往,令他男学生可以持续提升学习妇产科学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意识,并且全方位锻炼各类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妇产科各类病患快速、全面化消除,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妇产科学男生教学期间,的确出现诸多挑战困境,作为现代专业化的妇产科带教工作人员,务必要及时树立起科学化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刻领悟到男生学好妇产科知识的现实意义。之后针对男学生加以灵活教学和正确引导,使得该类学生学习妇产科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倍增,进一步确保为日后妇产科培养输送更多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俱佳的医学类人才前提下,为我国妇产科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做充分的准备过渡工作。
作者:蒋娜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妇产科学;教学模式;改革形式;方式探究
妇产科学是针对女性生理、病理、生殖调控等方面进行研讨的科学,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新概念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1]。为了推进妇产科学的发展进程,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妇产科学教学模式改革形式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以教学内容、方法为基点进行探究。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做好“三基”知识教学工作
“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统称。妇产科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进程中,此时教师强调的不只是临床疾患的诊断与医治方法,也重视其发病基理探究的教学工作,以此途径去使妇产科学与临床实践有机整合。新兴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培养与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其以相关疾病的医学基础知识为根基,组织学生借助基础知识推测临床要点,再由临床要点摸索其发病原理,实现妇产科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目标,此时学生对“三基”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切实的体会,学习热情度大幅度提升。
1.2导入新颖知识
具体是将国际上新概念与新技术渗入进妇产科学教学体系中。例如,对于绝经以后得妇女来说激素治疗取代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妇产科学内的关键课题,在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心脑血管病等方面有所成效。此外,妇科B超能够将妇科疾患诊断出来。介入性治疗方法渗透于妇产科临床,也是其教学模式改革的体现形式,例如对妇产科学实习生准确操作一些辅设施仪器进行指导,适时的将探讨课与手术观摩课导入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中。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妇产科学理论知识教学,还是在临床见习、实习环节中,都应该将妇产科微创治疗原理、方法、程序、禁忌症等相关问题告知给学生[2]。为了实现妇产科学教学模式改革这一大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树立与时俱进思想观念,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以新进展为衔接纽带协助学科知识落实改革与发展目标。
1.3重视医德教育
医德规范可以被视为医务人员意识与行为方式的基本准绳,也是社会对其提出的基本标准。高超医术与优良的医德是塑造好医生的基础性条件,但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对医院生良好职业道德塑造的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现代妇产科教学进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环节,从而使他们理性的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为了培养学生优良医德,教育者可以典型故事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将林巧稚优秀事迹;张珠丽教授敢于挑战艰苦环境,完成国内首次“试管婴儿”的伟大事迹。在前辈崇高精神的感染与召唤下,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德对患者健康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医德渗入的妇产科学教学体系中,学生树立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伟大信念与崇高理想。
2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启发式教学对填鸭式取缔方面,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教师将素质教育理念导入教学体系中,并借助整合妇产科学教学系统中诸多要素的途径,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其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动源,以文本、课堂、教师为基础,以塑造优质医务人员为宗旨。例如压缩理论课程授课时长,把“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妊娠合并症”等内容导入进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问题直观观察能力与应用理论知识能力。此外,在现代妇产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分娩机制”等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二是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标,这是新世纪临床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报告中做出的指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专题讲座”这一教学方法,例如基于病例讨论形式的教学查房工作定期开展,择选出3-4个具有代表性病例,以学生为主导,探究疾病的产生原因、发展形式、诊断方法与医治原则等,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首选途径,此期间他们自学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也得以优化。教学讲座的开展,也使学生及时了解妇产科疾患诊断与治疗的前沿技术与理念,从而优化妇产科学整体教学水平。
3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妇产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是任重道远的,新技术、新理念、新问题不断的涌现出来。为了培养一批批顺应时展的医疗人员,医疗教学事业改革应该是不间断的,从而为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成敏.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9):1422-1424.
[2]鲜恩英,边巴卓玛,格央,陈瑞华.妇产科学临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2013,(6):53-54.
在妇产科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于学期末再对班级共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20-23岁之间;女生占65.5%;74.4%的同学来自农村;74.7%、17.5%的同学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二)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妇产科学感兴趣的程度及对妇产科学难易程度的评价
98.3%的同学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内容所占比例排序为:生理产科学(32.8%)、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妇科疾病、妇产科学基础,病理产科学、计划生育;最难掌握内容中以病理产科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0.6%。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
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提高,认为专业外语得到提高的人数最少。
3.妇产科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99.6%的学生认为妇产科课程内容安排合理;85.7%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与内、外、儿科对比,72%(165/229)的同学认为妇产科课堂教学有以下优点:教师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大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态度严谨,条理清楚,富有激情;同时75%(172/229)的同学指出妇产科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个别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
1.对推荐课外书籍的看法
57.2%的学生认为需要推荐关于妇产科学新进展、妇产科学临床病例分析的书籍及教学视频。
2.对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比例的看法
5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专业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外语基础不好。
(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方法重要性排序
更多学生认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教学模型及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或科研经验,讲述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2.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或意见
88%(202/229)的同学对改进妇产科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加学生讨论及进入临床观摩的机会;
(2)增加课时,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三、对策初探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调查可知,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是生理产科学,学生也指出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分娩过程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授课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交流,针对每个疾病制定一个更好、更符合教学实际的系统授课方案,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与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妇产科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妇产科学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吸收状况,采用并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需求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关于妇产科新进展的书籍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新知识新的讲解,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多媒体、模型等教学工具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调查对象中有25.3%的学生未通过四级、专业外语能力提升较少及医学信息全球化的现状,教学中应加大专业外语授课比例。此外,课间增加病案讨论内容、小组讨论与教师指导等多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运用并推广开来。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大部分学生(74.4%)来自农村,对实施课堂提问看法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课堂提问是因为性格内向、易紧张、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发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采取多种形式如回忆式、启发式、混淆是非及加深记忆性提问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PPS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合作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选择(Project)、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组织研讨(Seminar)三步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广泛应用,可采取PPS教学法,于每学期中后期举行小组讲课,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学生的交际协作、口头表达等能力。总之,从学生对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比较内向、外语基础不好、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教学效果不一等),围绕21世纪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主持者、观察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而努力。
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培养未来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任。妇产科学教师帮助医学生,使其逐步过渡到没有教师的学习阶段。多年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记笔记、背笔记,应付考试现象严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病,即只强调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教师争分多秒地满堂灌,学生不遗漏地背,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不能进行主动地学习与独立思考,联系能力差。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妇产科学知识不断增长,教师应该分析知识的内容,用较少的时间把最基本知识(重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效地承受负荷,将较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上[2],更多地提倡学生自学。改变自学能力差,独立思考、工作能力低,创新能力更低的状况。要达到上述要求,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教学。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性事业,是从自己所懂的事物开始,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不能只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只有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的进展,并在智力上不断深化,不局限于本学科的小天地,这样其教学才能得到好评。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其需要各种类推、比喻和形象来建立起学生兴趣和教师理解之间的桥梁。教学上的程序应当认真计划、周密安排、不断地检查、修改,并同所教科目直接联系起来。通常教师传授学生的是须要记忆并加以回顾的信息,也改造和扩展知识。通过不断阅读研究新的信息,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性高度,在教学、学术水平上得到升华,更上一层楼。好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创造性思维地发挥,使其获得毕业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2强调情境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结合学习目标,将临床病例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教材等设施,使学生主动对疾病地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自我更新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和掌握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贯穿到从实习到整个妇产科学课程[3]。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学也是一种情感学习;教师展示出积极的态度,最终会使学生争取一个积极成功的妇产科学学习经验[4]。
3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新技术的相互应用
应重视妇产科学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交叉联系,在教学中要有一定学时安排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CT、核磁共振成像、内外眼儿科等讲座;不断更新知识,将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讲授给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科学发展。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辐射伤害,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MRI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断率,对早期肿瘤地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5],应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6],作为将来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应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已进入到妇产科教学工作中,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记录,精确表述妇产科教学中的某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难点,起到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将手术操作的重要过程进行录制,引入教学讨论,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7-8]。
4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
临床医学生最缺乏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训练医生重视临床科研工作,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科研实例,介绍临床科研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其主动参加到科研课题设计、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撰写科研论文中。重视基础医学科研,通过基础研究,将所获得的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对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新药物研发的应用性成果,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9]。
5重视临床实训室的建设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实际操作训练是妇产科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重视实训室的建设,不断添加和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式教学[10],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观摩手术过程,然后由学生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临床诊疗室、化验室及CT辅助检查的结果,对某项特殊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部分学生已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是妇产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11]。
6采用新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方法
医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医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适当的教育课程及高效的技能训练方法和相关的准确、有效的评估标准。其须要进行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评估标准的变革。借鉴北美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化病人(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经验[12],结合医学专科院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能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医学生真正得到包括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在内的全面培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目前专科院校正在努力地准备实行SP进行经典OSCE考试的条件,首先做到的是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前实施仿真型临床实践技能多站式考核,包括模拟诊疗站,内外妇儿科技能站、实验室检查站、医患沟通站等,创造出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甚至模拟医院等各种医疗环境[13],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医学生增强处理真实医疗问题的自信心。其次,要规范临床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操作,使每一个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技能操作相一致,避免不同学历层次或带教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做到能够正确客观评估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情况,达到考核评分标准的统一。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专科学校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培养不断创新的能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