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地区范文

时间:2023-03-22 00:35:09

风险地区

风险地区范文第1篇

(1)道路状况普遍很差,警察和军队沿途设置检查哨卡,物资运输过程会遇到很多不可控因素。例如中石油的阿富汗项目,生产所需设备和配件在恶劣道路的长途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时间延误,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严重影响到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威胁到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停止运转。

(2)由于战争或内乱的破坏,制造工业落后,生产能力极其低下,各种物资严重依赖进口。对于技术服务企业,各种配件和材料的消耗是巨大的,而这些物资几乎全部都需要从国内或者第三国进口,这就大大增加了海外物资保障部门的工作量,采购管理的程序也更为繁杂。

(3)公务员系统办事效率低,海关等机构信息化程度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清关速度,造成货物长时间在口岸滞留。例如伊拉克的巴士拉口岸,口岸装运条件差,清关程序复杂,货物几个月甚至半年不能入关。

虽然大多数国家过去是英美殖民地,法律体系及制度比较健全,但是由于长期战争或内乱,实际的法律体系已经受到很大的破坏,普遍存在着执法力度差,执法机构混乱,法律透明度低,这对于在当地注册了公司并进行经营的石油技术服务企业,在处理各种合同和法律事务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处境。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应当采取的对策:

1采取系统化的管理在应对社会安全风险

(1)工程技术服务合同的安保条约部分必须明确业主方为服务企业提供安保的责任和范围。由于业主方对当地更为熟悉,和政府以及当地安全部门关系更为密切,积极利用当地业主力量进行联防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2)自身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其一,聘请国内实力较强的保安公司配合当地的安保人员,对基地和生产区域进行多层次防御;其二,注重情报收集,多和当地部落或较有势力的家族沟通,了解安全动态情况;其三,本土化策略,同当地的劳务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挑选英语水平高的当地人进行培训,加大员工队伍本土化的程度,减少中方人员的数量。

2全面调研当地法律条款,加强法律风险意识培训

(1)作为在当地注册公司并开展经营业务的企业,应当对所在国家的外商投资法、石油法、招投标法财税法、海关法、合同法、劳动法和环保法等法律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聘请熟悉当地法律的高级顾问提供法律咨询,避免违反当地法律规章以及通行的惯例。

(2)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管理岗位的业务内容列出各种可能的法律风险关键点,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

(3)英语虽然是通用的国际语言,但是本地语言仍是官方语言之一,而且也是当地使用更多的语言,这就需要加强翻译工作,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务必翻译合同,以便能让合同得到顺利履行,减少对方违约的可能性。

3物资保障是工程项目的瓶颈,采取必要手段保证物资供应

(1)聘请有实力的货运公司负责进口物资的清关和运输。

(2)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水平,生产单位制定计划时应该考虑适当的冗余,采购部门根据计划提前采购,这样才能抵消物资进口,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延误。

(3)采取就近采购的原则,例如伊拉克,虽然大量的零配件无法在当地市场采购,但是临近的迪拜、科威特等石油产业发达的其他国家,相关物资丰富,相比国内,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都可以缩短。

(4))建立海外保障服务体系,在当地设立售后服务站,满足项目急需。例如,中石油下属的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在海外建立了钻井器材修理工厂,不但满足了自己的设备和工具的维修需求,也能为其他服务单位或当地公司提供维修服务,获取一定利润。

风险地区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洲 高风险 安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中石油紧跟步伐,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在2003年11月10日,中石油与尼日尔共和国能矿部签署协议,正式获得了Blima和Tenere两个区块的石油勘探开发许可权。随着该工程逐步顺利地开展,作者所在中石油管道局第六工程公司于2009年3月6日以总承包形式中标“尼日尔AGADEM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随后公司开始着手准备施工相关的各项工作。借此,作者将以在尼日尔工作为例,展开此项目建设中的安保管理经验。

国内强化培训

随着国际防恐安全局势的日趋加剧,中石油下发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所有赴海外项目的工作人员,凡超过30天的,未取得防恐安全培训证书的,一律不予派出。即此,公司开始组织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强化培训,培训共分为室内教育与室外演练两部分,主要涉及到:恐怖风险识别与应对,心理危机预防与压力缓解,国际通用手语,枪击、爆炸、劫持和绑架的预防与自救,抢劫、路遇临检等模拟与应对。借此,使员工初步了解并掌握海外防恐应急的基本技能,增强海外防恐安全意识。同时,公司为每位员工制作了管道局第六工程公司涉外应急卡(中英文),此卡上包括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公司、中石油驻所在国办事处及中国使馆应急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以备员工在突发事件下使用。

国外安保管理工作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作者所在工程处于撒哈拉沙漠腹地,在国际事业部提供的《海外社会安全形势周报》中,尼日尔的社会安全风险等级为较高(I级),存在遭遇恐怖袭击、绑架、民族宗教冲突、抢劫、盗窃等恶的可能,即此加强海外项目安保管理,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势在必行。

营地安保管理

公司在尼日尔AGADEM油田共需建设两个施工场站,即CPF站和FPF站,两站相距约50公里,特此公司分别在两个场站建设两个营地,以方便工程施工。营地的安全保卫工作具体为:

a)营地外道围墙采用约2米高的互联刺丝网圈围而成,内部使用集装箱组成实体围墙,营地周围约1米范围内挖约2米深的壕沟,在主营门前设置障碍,使车辆进出呈S型状态。

b)沿围栏设置闭路监视设备,24小时进行监控。且配备一间电台室,室内配有海事卫星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安排专人全天守候,及时收发业主与公司的最新消息,对尼日尔的社会安全形势进行动态管理,以此做好应对措施。

c)在营区四周配备武装安保力量,全天候值班,监视营区的安全动态,并及时与安保负责人沟通,做到动态管理。

d)在营区主门口设置值班室,安排中方人员和宪兵一同对进入营区的车辆及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出入记录,并对长途外出车辆保持实时联络;同时,该中方员工以12小时轮班制原则,全天候对营区进行监护。

e)严格控制中方员工和车辆的外出,如需外出需上报主管领导,得到许可并做好安保措施后方能外出,夜间严禁中方人员和车辆外出,且睡前需把宿舍门窗锁好。

f)营区内中方人员与当地雇工的住宿区分开设置,并聘请当地懂英语的人员统一管理当地雇工,避免在生产生活中因语言不通所带来的麻烦。

g)在门卫室门前及营区内部适当位置安装手摇式报警器,报警方式分为两种:连续按压报警和点式按压报警,并将两种报警方式的含义及突发事件下的规避措施编入新员工入场教育里,对全员进行教育培训。

h)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环境编制安保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人员出入管理。

i)与兵长结合,在距离营区一定范围内的主要路口设置检查站,对外来车辆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车辆及人员无问题方可放行。

j)与当地社区维持良好的关系,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对该社区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由于当地医资条件比较苛刻,公司偶尔派出驻地医生去当地社区问诊,并给予适当的生活物资,由此确立公司在该地区的形象,并适时从当地居民口中获得一些有利于公司的消息。

k)所在国及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公司都会带上礼物去士兵营区进行慰问,以此与士兵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保持与兵长的实时沟通,互取有力的消息,定期与兵长一同赴现场巡查士兵安保情况,对安保管理、现场布防及士兵现场安保状态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商讨,对员工与士兵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力争到达“任何问题或矛盾不存留,处理问题避其锋芒”,始终确保与士兵关系融洽,互利合作。

l)借鉴其他单位在施工所在国所发生的安保事件案例,取长补短,及时将互取的经验增添到公司的安保管理中。

m)加强现场防盗管理机制,在营区及物资料场主要部位增添监控摄像设备,并增加照明系统,并在物资料场设专职卫门24小时进行看护,同时与宪兵结合,联合加强营区的防盗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安保管理

3.2.1场站安保管理

CPF/FPF场站的建设为固定场所施工,而且两站都离各自营区比较近,人员的安保管理比较容易操作。场站四周配备武装安保力量对场站内的人员、材料、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24小时监护;场站门口设置门卫和宪兵,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严格落实场站出入管理规定,及时对出入场站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外来车辆及人员的检查,检查主要包括:驾驶室、车厢、车底、拉运的货物、人员等,并做好相关记录;严禁外来车辆及人员夜间停留在营区及场站附近过夜。

3.2.2野外施工现场安保管理

野外施工存在的安保风险系数较高一些,因为施工地点具有不固定性,施工人员零散,又因为沙漠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道路崎岖,植被较少,视野开阔,所以野外施工时公司安保管理的另一个重点部分。对此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员外出安保管理规程,规程中严格要求外出人员:必须在有武装士兵护送下方可出外施工,且必须保证护送士兵数量至少在2人以上(含2人),否则严禁外出;同时,外出人员需携带必备的通讯设备,包括:铱星电话、GPS、手台等;外出施工人员必须在天黑以前到达营区,特殊情况下需报公司审批,并增派兵力保护下方可。

公司驻所在国各地区办事处安保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有序地开展,公司在所在国尼亚美及迪法设立办事处,以供各项物资、信息、人员等资源合理地做到统筹安排。由于尼日尔的社会局势相对不稳定,绑架、抢劫、偷盗等恶劣的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公司驻所在国各地区办事处都进一步加强了人员的安保措施:人员驻地及办公区配备当地警察进行全天候保护,并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行详细的盘查;人员需有警察随行方可外出办事;驻地及办公区周遭配备监控系统,24小时对驻地及周遭环境进行监控,以此确保人员的安全;无特殊情况下,驻地及办公区大门需关闭;所有到尼亚美办事处中转回国休假人员一律不得外出,活动区域只限于驻地内部。同时,驻地人员与当地社区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适时从当地民众中了解一些该国家及地区的实时信息;与业主、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保持实时联系,及时向施工现场驻地及业主、大使馆传递信息。

突发恐怖事件应急避险管理

风险地区范文第3篇

一、落实责任

1、落实村(社区)主体责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基层社区、单位网格化管理,做到“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做好本辖区内的肺炎防控方案,指导做好辖区和单位类人员往来摸排和健康监测登记工作,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进行体温监测,尽早发现可疑病例。

2、推进联防联控协同防控。部门通力协助,及时排查来自高风险地区人员,提高社区摸排工作效率,快速追踪密切接触者。通过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广播等手段,播放疫情防范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范认识。

二、社区(村)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村)要建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村(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餐,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做到“两个一律”: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丰人员一律进行监测,在持有入丰前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的,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可有序流动;境外返丰人员(已在第一入境地点集中隔离14天人员)一律进行闭环管理进行登记,按规定接受居家隔离14天及三个月随访,做好“两个严禁”工作:严禁无防控措施的人员流动,严禁无防控措施的人员聚集。

4、所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丰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及隔离。隔离期间请与本地医务人员或疾控中心保持联系,以便跟着观察。

5、环境卫生治理:村(社区)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治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医疗机构物资保障供应与管理,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分级、分类、定额”的管理原则,根据社区或防控要求实施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任务和工作人数定额发放相应防控物资。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须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三、居民健康指导

风险地区范文第4篇

四大挑战

“冷战”后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传统的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全球公司。它们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调整了全球战略,完善了全球管理和治理结构,强化了全球责任理念,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球运营和竞争能力。相比之下,中国跨国公司刚刚走出国门,面临的是全球化时代新的竞争环境、新的竞争规则。中国跨国公司不得不从跨国经营一步迈向全球经营。

中国的跨国公司往往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投资战略。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进入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类跨国公司排名的跨国指数平均值约为60%;进入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排名的100家公司的跨国指数平均值高达52.1%。中国九家跨国公司入榜,它们的跨国指数平均值是24.5%。中石油的跨国指数还不到3%。这种情况说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全球市场份额占有和全球人才使用等方面,中国公司与先进的全球公司差距巨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清晰、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缺乏适应全球化经营的管治结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司的跨国公司股权结构出现了变化,海外股东逐渐增加,国际持股比例不断攀升。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很多跨国公司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董事会;在管理结构方面,不少全球公司已经从过去的中心辐射式管理调整到全球网络式管理。这种管理结构在集权与分权间取得了有效的平衡和协调,能及时应对变化中的市场。

中国的跨国公司基本上还是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管理,很难适应高度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责任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公司强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其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这意味着,企业不仅为公司股东负责,也为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环境负责;不仅为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社会和环境负责,也对海外投资目标国的社会和环境负责,即承担全球责任。

企业的合规、反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体现企业基本的商业伦理和文化,是企业的首要责任,是企业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的基础。

走向世界的许多中国企业,努力按照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标准开展业务,但是,也确有一些企业违规经营。有的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因财务账目作假而被迫停牌或退市;有的企业负责人因违反当地监管规则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企业涉嫌通过行贿获得订单,被世界银行列入“黑名单”;有的企业因为企业安全事故或环保问题,受到当地民众批评。

缺乏在高风险地区投资的风险管控经验。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的过程中接连遭遇突发事件。2012年1月27日,中水电29名员工被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四天后,又有25名中国员工被埃及部落武装劫持。连续发生的海外工人遇险事件,使得中国企业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的风险凸显。甚至一些重大项目也由于政治矛盾而被迫停止。中国最大的海外水电投资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缅甸的密松大坝项目,即由于缅甸内部政治形势变化而在2011年9月底被暂停建设。

类似事件大都发生在“受冲突影响与高风险地区”,此类地区往往资源丰富,经济却不发达,亟待大规模开发。这类地区具有投资机遇,但其政治不稳和冲突不断,又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过于依赖执政当局的支持,即只走“上层路线”,导致中国企业对当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了解和重视不足,对投资所在地区的公共关系处理不善,使得中国企业及其员工很容易在地区冲突和政治矛盾中受到牵连。在高风险地区投资有效地控制风险,这已经成为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亟待应对的重要课题。

成功之钥

中国企业面临上述问题多数是缺乏经验所致。中国企业真正大规模对外投资始于最近四年。时间这么短,变化这么快,对外投资遭遇诸多困难和挫折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如何正视面临的挑战,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和中国成功企业的经验,创新对外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实现了从“要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的观念转变。处在“要我走出去”阶段的企业往往是被动走出去,按照行政指令走出去或者随大流走出去;“我要走出去”的企业则是主动走出去,按照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走出去。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只有后者才可能成功。

经过访问调查我们发现,在急剧增加的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按照企业发展自身规律创新了对外投资战略、对外投资方式、对外投资理念等。这些企业的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企业如何从“积极走出去”的良好愿望出发,实现“成功走出去”的目标。归纳这些公司的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中国跨国公司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借鉴。

风险可控“走出去”。

不少中国企业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的投资遭受挫折。高风险地区往往具有很好的商业机会,但是,当地政府往往缺乏合法性或不具备代表性,缺乏平等的经济和社会机会,腐败盛行,两极分化。

风险地区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抓紧推进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严防疫情反弹加快推进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导航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疫情防控全面工作,街道主任牵头,各分管领导负责各包保的社区(村),各科室协同,各社区(村)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事务办,负责传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下发的文件精神,指导各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汇总上报数据信息。

(二)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认真研判疫情防控风险,研究制定本辖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能,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1)加强宣传工作。利用LED、居民群、朋友圈等各种媒介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水平和能力,动员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筑窂防控战线。

(2)强化主动排查。运用居民互查、亲友自查、单位排查、网格主查、行业补查、大数据核查、扫码筛查、机构补查、交通场站检查等方式,重点对境外返(来)柳人员、中高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排全查准,同时要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优势,发动群众,设立举报电话,避免漏管失控。

(3)强化社区(村屯)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手段。城市推行“单元长+楼长+网格长+物业+社区”和乡村“十户联保+网格长+屯长+行政村”管控模式,动员网格内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两代表一委员”、居民组长、志愿者等加防联控队伍,经培训后配合开展摸排、管控、宣传引导等工作。

(4)组建常态防控队伍。各社区(村)要建立和储备3-5人规模的防控工作分队,承担辖区内重点场所定期消刹、外来人员信息登记报送、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工作。

(5)社区监测报告。社区、小区要组织卫生服务机构,公安、物业、网格员等,主动巡查搜索,发现发热症状者,及时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进行诊断排查,并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强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示辖区居民加强家庭个人的自我健康监测和报告。

(四)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精准实施隔离管控。

(1)中高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应主动向当地社区(村)登记报备,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和“告知书”,对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的,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无法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12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或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各社区(村)要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跟踪健康随访满14天,并做好随访记录,在随访第7天、第14天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2)低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应主动向当地社区(村)登记报备,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

(3)境外返(来)柳人员。从俄罗斯返(来)柳人员执行21天集中单独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满后再跟踪健康随访7天并做好随访记录,随访第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从其他国家返(来)柳人员执行14天集中单独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满后再跟踪健康随访14天并做好随访记录,随访第7天、第14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

(五)做好应对准备

1、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联系县疾控中心组建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加强对社区和村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做好消毒处置工作和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落实完善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肺炎心理疏导工作组。搭建由街道和社区(村)工作人员、家庭医生、网格员等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社区(村)安排1名“两委”成员负责心理疏导服务工作,组建社区心理疏导服务小分队。

3、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让扫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市场管理。

4、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准备。由综合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就近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即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制度和责任人、防护物资设备有储备、医护力量有支持、留观室和转运有安排,

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一)中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1、防控区域划定。将病例发生地所在的社区或行政村,及与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的防控区域。当发生散发病例时,将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或与其周边相邻较近的社区或村划定为疫点。

2、人员流动管理。疫点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中风险社区(村)人员减少外出和聚集。

3、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有疫情的社区(村)所有小区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早必戴、扫码或持健康证明通行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

4、特殊机构防控。有疫情的社区(村)内养老院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对确有探视需求的,可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视具体情况稳妥安排。

5、公共场所管理。有疫情的社区(村)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等密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等通风条件较差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场馆部分区城。图书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6、医疗机构管理。疫情发生地的社区(村)内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村卫生室配合社区开展发热病人排查,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制度,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7、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地的社区(村)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其他区域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扫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二)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城范围。防控区城从有疫情的社区(村)扩大到街道。将疫点的防控范围扩大到社区(行政村),划为疫区进行管控。

2、人员流动管理。社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人员进出。高风险地区人员整持“非必要不出区”,确需离开属地的,地、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3、社区管理。辖区内所有小区实施管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4、特殊机构防控。养老院、看守所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取消所有探视。

5、公共场所管理。餐饮服务单位停止堂食;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斤、酒吧,KTV,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等密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等通风条件较差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场馆部分区域;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50%。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主动谋划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压实责任,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成效。

风险地区范文第6篇

根据11月13日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现将镇工作落实部署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提高防范意识

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以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及时调整镇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拟定《镇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镇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镇村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和纪律意识,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时刻绷紧防范疫情风险这根弦,抓紧抓细抓实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引导,提高防控意识。结合人普、医保征缴工作和各村居节日活动,利用电子屏、公开栏、微信群、一封信等方式,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大力宣传防控知识,及时疫情最新信息和工作动态,正确引导舆论,鼓励支持境外、市外来徽人员主动与村居联系报备,全面提升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镇纪委、督察组不定期开展疫情防控督查,持续抓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持续加强摸排走访,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强化人员管理。严格落实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网格化、全覆盖要求,包保落实到户到人,对辖区内境外、高中风险地区来徽人员进行实时排查摸底,严格落实工作日报和零报告。重点加强中高风险地区及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实重点地区返徽人员主动申报制,全面实行核酸检测,牢牢把紧疫情输入关口,做到闭环式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强化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村组干部、计生专干作用,切实发挥党支部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及时掌握外来人员动态,主动报告本辖区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信息,“一人不漏”做好健康管理。强化应急值守。严格工作纪律。全体镇干、村“两委”干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积极开展宣传和摸排工作,发现特殊情况立即上报,确保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检测。

风险地区范文第7篇

本文对新疆艰险地区地质勘查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提出了持续改进和变化管理的管理原则,并对地质勘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艰险地区;地质勘查;安全生产

新疆矿产种类全、开发前景广阔,为保障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新疆目前已成为全国地质勘查的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大约有400个地质勘查单位在新疆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其中大约320家为疆外单位,但地质勘查项目大多处于新疆野外艰险地区,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安全风险高,时常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如何保障地质勘查作业安全生产是地勘单位非常重要的工作。

1艰险地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1区域地理及气候概况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欧亚大陆腹地,全省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8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5400多公里。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154.4mm。新疆的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山地和平原高差悬殊,海拔7000m以上的高山共十座,乔戈里峰海拔8611m,是世界第二高峰,艾丁湖海拔-155m,为国内最低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1.2地质勘查不利因素

(1)交通、通讯条件极差。新疆地区人口稀少,大多为无人区,而地质调查项目往往都处于野外偏僻地区,荒无人烟,无移动通信信号,交通运输条件差,大多数区域无通行道路,部分山区只能通过步行到达,较重的机械设备只能拆卸分开后通过马、骆驼等背负到达目的地。

(2)作业条件差。作业环境变化多样,高寒山区、冰川、戈壁荒漠、干旱沙漠、湖泊、沼泽、草原、林区等各种地形地貌均在新疆可见。高海拔地区范围广阔,含氧量低,容易发生高原反应,而盆地沙漠和隔壁干旱少雨,基本无植被覆盖,气候炎热。

(3)恶劣天气多。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海拔的跨度大造成区域内气候变化复杂,极端恶劣天气较多。海拔较高的山区局地气候短时变化多样,且无法进行预报和预防。

(4)作业流动性大。区域内的地质调查项目大多面积广阔,覆盖区域大,地勘单位的地质项目之间距离远,面临经常转场和变换作业区域,流动性极大,给作业增加了难度。

2艰险地区地质勘查风险管控

2.1管理原则

(1)变化管理。地质勘查作业区域分布广泛,特别是不同的艰险地区作业条件千变万化,对地质勘查作业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一是艰险地区气候和天气变换多,二是作业区域植被覆盖及野生动物变化多样,如东疆荒漠地区地表基本无植被覆盖,而伊犁河谷植物覆盖茂盛,三是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四是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存在民族宗教矛盾、社会治安环境较差等问题,五是人员流动性大,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业经验欠缺,临时雇佣人员经常更换。正是由于地勘作业点多、线长、流动频繁,变化管理是新疆艰险地区地质勘查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变化”会使先前的危险源辨识不全面或无效,并产生新的危险。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艰险地区地勘作业时各主要环节的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抓好管控,开展针对性的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加强变化条件下的措施跟踪和落实,如人员变化时项目应组织学习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如作业环境或天气发生变化时,定期对异常变化进行观测并进行动态分析,加强生产变化控制,从现场施工措施及施工要求上严格把关,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变化的可控程度。

(2)持续改进。是要以PDCA工作法,通过全员参与生促使地勘单位和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PDCA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个阶段不断循环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是:计划阶段应分析艰险地区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和主要原因,制订安全措施;执行阶段是作业过程中实施安全措施;检查阶段检查并总结实施的效果;行动阶段进行对总结分析的结果加以处理,把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继续解决。

2.2地质勘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

(1)项目踏勘。艰险地区的野外地质项目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踏勘,收集工作区域的有关资料。熟悉作业区域地理环境,充分掌握工区海拔高度、山脉分布、切割深度、河流和湖泊、积雪和冰川分布、植被覆盖、野生动物分布;收集气候特征资料,包括历年的气温、降水(雪)、大风(沙尘暴)等季节特征和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探访交通路线,提前规划作业线路;了解前往区域的民族分布和风俗习惯和禁忌;收集作业区域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生情况以及作业区域医院等医疗资源分布情况资料;选择合适的宿营地。

(2)出队前准备。针对踏勘收集的资料和掌握的信息,编制地质项目的安全作业手册,安全作业手册应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地质勘查工艺流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内容,编制应符合生产实际。结合编制的安全作业手册对项目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每位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野外作业环境及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预防措施、个人防险自救方法等安全知识。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及应急物资。

(3)作业管理。根据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提前通过卫星地图等查看工区地形地貌,合理分配作业路线和任务,确保安全生产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很好完成任务并返回驻地。出工前召开班组班前安全会议,分析当天野外工作任务的特点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预防措施,提醒班组成员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好出工线路记录,记载施工区域、途经路线(点)、出发时间、预计返回时间等信息,确保应急时能查阅作业信息。

(4)日常管理。定期对地质勘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制定安全检查,并专人负责,检查隐患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责任人、时间期限、整改措施等。综合检查应一个月不少于两次,填写安全检查表,项目负责带队,兼职安全员负责实施。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布置、检查、交流、总结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结合本项目生产特点开展事故隐患的预测、预控等。

2.3艰险地区重点环节安全对策

(1)高海拔地区作业安全对策措施。高海拔地区空气中含氧量低,地质勘查作业时容易产生高原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恶性病症。因此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全面健康体检,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呼吸系统疾、消化道溃疡并胃肠炎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人员,严禁进入高海拔地区工作,年龄较大、身体肥胖者或体弱者也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作业。应提前熟悉作业区域,根据环境状况和地质勘查作业特点合理配备各类应急物资和医疗物资,每个作业小组必须配备一部可以与外界联系的应急通讯设备。作业时,作业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于工作中的危险天气、路况,要有充分准备并做好预案。合理选择工作方式和工作线路,根据前人工作基础、遥感资料、卫星图片等规划好野外路线,将野外的工作不确定性最小化,提高野外工作效率。车辆上下山必须两车一组,严禁单车上下山及作业,两车一般应保持在视距范围内。两人野外步行作业严禁离开,应始终保持同进退,严禁单人作业。

(2)戈壁荒漠作业安全对策措施。备足饮用水,并合理饮用。夏天高温作业极易引起中暑,要安排在早晚进行,并穿用夏季劳动防护用品;项目应配备人丹、藿香正气液和绿豆、冰糖等防暑降温物资和中暑药品。极端高温天气应停止野外作业,若有人员中暑应及时医治。发生沙尘暴时,野外地作业人员在大风来临时,应采取合理的防避措施,尽量隐蔽在坚固的避风处;需要通过由于地形、地物影响形成的“风口”时,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人、车不得在“风口”停留。

(3)车辆交通运输安全对策措施。野外作业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越野性能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需经过野外驾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驾驶员野外作业出车时应严格遵守派车单和长途车辆审批制度等,结合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工作特点,根据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和车辆类型,合理安排车辆运行路线、时间和里程,野外作业应避免夜间行车,以免迷失方向。车辆行驶在戈壁、沙漠、无通讯信号的野外作业时,应配备卫星电话、卫星定位仪或装设卫星导航仪,应带足干粮、水、防寒或防暑物品、油料、急救药品、备用轮胎和必要的备件,应事先确定行驶路线、联络时间、方式,确定救援预案等。驾驶员应保持车辆良好的工作状态,对车辆的转向、制定、底盘、轮胎等要做到勤检查、勤保养、勤修理,以保证随时出车的需要。出车期间,注意作息时间,确保行车安全,遇大雾、大雨、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行车安全禁止出车作业。

2.4通讯联络方案

新疆艰险地区地质勘查作业一般都在无人区,移动通信网络基本没有覆盖,保障通讯联络畅通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野外作业时通讯联络应采用多种通讯方式进行搭配,且符合冗余原则,一般可采用电台、对讲机、北斗系统和卫星电话等通讯工具。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现已在新疆地勘行业试用,系统由北斗指挥机、北斗个人终端和车载终端三部分组成,具备定位导航、短信传输和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可在野外作业中进行定位、通讯、应急救援等,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队部之间的互联互通,服务于野外生产调度、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全面提高了地质人员野外工作的安全保障。

3结束语

本文对新疆艰险地区地质勘查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识别,确定了持续改进和变化管理的管理原则,为地勘作业过程中的项目踏勘、出队前准备、作业管理、日常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根据高海拔地区、戈壁荒漠作业、车辆交通运输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对新疆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作者:刘强 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修订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2]汤海波.青藏高原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安全保障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1):100-102

[3]于文贵.地勘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2):71-73

风险地区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区评级;因子分析;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6-00-0073-04

一、地区评级定义与内涵

参照A.M.Best对国家风险评级的定义,地区评级是对区域层面影响金融债权保障力度的因素的全面衡量,包括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区域金融发展和行业发展环境等。其中任一因素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具体借款人的财务实力、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还款意愿。地区评级是对一特定地区的借款人所面对的但超越其控制的区域层面的信用风险的综合评定。

地区层面的信用风险,是跨区域边界贷款中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是由某个特定地区发生的事件所导致,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受到阻滞的金融体现。产生风险的“导火索”可能是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也可能是宏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或特定自然灾害等。地区信用风险不同于区域政府信用风险,但涵盖后者。因为,区域政府信用风险主要衡量给区域政府提供贷款的潜在风险,包括提供给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设施投资及政府发行的地方公债等。因此,地区评级是对地区信用风险的计量,即是着重对整个信贷环境、投融资环境或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其对优化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完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地区评级指标选取及方法

1、指标选取。

从理论上,地区信用等级的测度指标体系要求越全面越好,但由于受到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指标数据本身获取方面的限制,在实证研究中,只能有针对性地筛选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项。为了使建立的地区评级指标体系具有全面、客观、准确的特性,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著名金融机构或评级公司国别()评级及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将指标体系初步分解为定量分析指标和定性分析指标两部分,共71个原始指标。其中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经济发展能力、文化环境、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经济空间布局、区域市场发育程度、政府行政能力和区域开放程度,定性分析指标包括区位因素、法律法制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发展战略和参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等。

2、评级方法。

为尽可能保证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性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多指标体系的特点,对定量部分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定性部分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最终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现以因子分析法为主作一介绍。

(1)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是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和简化,即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该方法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来描述原有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代表各种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其数学模型为:

ε为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该方法分析的基本步骤为:

①确定原有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最基本的方法是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未通过统计检验,则这些变量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在SPSS11.5中,还提供了三种检验方法: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反映象相关矩阵(Anti-image correlation matrix)和KMO(Kaiser-Meyer-01kin)检验。

②构造因子变量。因子分析中有多种确定因子变量的方法,常用的是基于主成份模型的主成份分析法,下面简单介绍原理。

主成份分析通过坐标变换手段,将原有的p个相关变量xi作线形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i,可表示为:

③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经过主成份分析得到的因子变量是若干原变量的综合。因此,对因子变量的合理解释,可以进一步说明原变量系统构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统特征。

④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得分是因子变量的构造的最终体现。因子变量确定以后,对每一样本数据,我们需要得到它们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有了因子得分以后,我们对原有变量的分析就可以简化为对各因子得分变量的线形组合,即: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依靠决策者的经验,构造成比较矩阵,其中,引入标度表(如表1)来标定同级各因子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并合理给出相应权重。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活动中分析、判断和综合等基本特征。

表1Saaty标度表

(3)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采用层次式的判别方式,根据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逐次进行聚类。聚类的时候会涉及到两种类型亲疏程度的计量:一种是样本数据之间的亲疏程度,一种是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的亲疏程度。样本数据之间的亲疏程度主要通过样本之间的距离、样本间的相关系数来度量。

三、地区评级模型构建

数据来源于2004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其中,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金融机构不良率取自某商业银行2004年度各区域数据。模型构建过程为:

首先,将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

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根据变量的信息损失量都小于20%的原则筛选出60个指标,共提取9个公共因子,它们反映了原变量92.12%的信息。通过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矩阵,得到原始变量和公共因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采用各公共因子即主成份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权重,得到地区信用环境质量定量得分Si:

第四,原始指标权重的确定。

将因子得分函数代入地区信用评分方程,对各原始变量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原始指标的权重(如表2)。其中,对指标X4、X12、X17、X19、X23、X24、X25、X29和X51,当其计算时,应该取其实际值的负数。

表2定量评价指标权重

从而计算出2004年度中国各省区定量评价得分。

第六,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并从实际操作角度提出相应(如表3)。并据此对各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其对应定性得分。

表3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第七,得到地区评级总得分。经专家咨询和参考国内各商业银行的现行实践,在地区评级结果的计算中,定性和定量部分的权重分别为30%和70%。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得到2004年度我国各区域的评级得分,如表4示。

第八,对地区评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选用类间平均链锁法计算小类之间的距离,采用欧式距离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将各区域分为低风险地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地区、较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五类。从结果可看出,较高风险地区较为集中,为细化其内部风险含义,以更好地指导实际信贷业务开展,对该部分地区再进行一次聚类分析,将其分类三类,得到最终的地区等级分类,按照风险从低到高用数字1-7分别代替,如表4示。

表42004年度全国部分地区评级得分

四、结论

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借鉴区域经济学和国别()评级的相关理论,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了相应指标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地区评级模型,可用来指导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地区评级结果是客户评级和行业评级的主要评价内容,可为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区域信贷政策提供依据,为地区风险限额的确定提供计算基准,并且可作为信贷产品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对反映地区信用发展的指标选取受到一定限制,有待以后完善和优化。另外,该地区评级是对地区综合发展能力的一个静态评价,可考虑以后适当加入相关预测指标,从而能够动态地对地区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Bluhm, Ludger Overbeck and Christoph Wagner, An Introduction to Credit Risk Mode ling[M].CRC Press.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曹荣湘等.国家风险与评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张敦富等.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周智立)

风险地区范文第9篇

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不仅要学习全球投资和经营的战略,而且要学习和了解全球经营的新规则,通过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与投资所在国实现互利共赢。

跨国投资呼唤企业合规经营

大约10年前,在一些MBA的课程中企业主要责任还被确定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强调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在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责任是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责任体系,即企业的全面责任。最近几年,跨国公司更多的是在强化合规经营。因而强化公司责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潮流。

全球公司需要承担全球责任

这种新的企业责任理念形成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以及全球公司的发展。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从战争与革命时代向和平与发展时代转变,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三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冷战结束导致全球市场的形成。其二,以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支撑。其三,WTO运行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变化集中出现并且相互作用,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全面形成和快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有的公司股权也高度全球化,例如:诺基亚股权中80%以上来自芬兰以外的国家。全球公司形成了全球性的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转变。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一批跨国公司从过去的多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他们或者在全球最适宜的地点设置采购中心、制造组装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或者把价值链若干环节外包,或者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打造全球产业链。全球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

从中心辐射向全球管理网络转变。跨国公司的管理架构从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的结构转变为多中心多结点的网络管理模式。

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向全球责任转变。跨国公司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强化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全面的公司责任。他们不仅为总部所在母国的社会和环境负责,而且也为海外子公司所在地的社会和环境负责。

经过战略、结构和理念三方面调整,一批跨国公司转型为全球公司。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增加。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1994年到2010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

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的变化如下表:

注:根据历年《世界投资报告》整理,1994年资产栏数字是1995年的。

当一个公司超过一半的资产在海外、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超过一半的雇员在海外就业时,这家公司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就与一般跨国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差异。海外利益成为企业主要来源,海外经营成为公司经营的重心。海外经营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母国经营的重要性则相对下降。这种情况在瑞士、荷兰等国的跨国公司中例如飞利浦、诺基亚、雀巢、ABB等公司别明显。

事实上,拥有全球战略、全球管理和全球责任并且跨国程度超过50%的公司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跨国公司而是新型的全球公司了。正如IBM公司总裁帕米萨诺所说:“跨国公司……正悄然地呈现新的形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型企业将被人们透彻地理解成‘全球性的’,而不再只是‘跨国性的’了。”(引自帕米萨诺《全球整合的企业》,美国《外交》杂志2006年5―6月号)

全球公司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新阶段。全球公司通过在全球布局价值链,把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于全球市场而不仅仅用于发达市场,同时把新兴国家廉价劳动力开发出来为全球市场生产。通过全球范围的整合,全球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被开发出来,从而使全球生产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与过去的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责任理念得到提升。全球公司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在全球范围经营的全球公司开始承担全球的责任。

国际组织推动企业强化责任

多年来,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积极推动建立跨国公司行为规范,1976年出台了《OECD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近年来,该组织积极推进企业从事“负责任的商业行为”。“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是一个更为宽泛的企业责任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而且包括反对商业贿赂以及遵守企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在推进企业强化全面责任方面,联合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0年7月26日,全球契约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发起进入实施。全球契约提倡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贪污等四个方面的十项原则。

从强化企业责任到强化合规经营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强化责任的趋势出现了新的动向,强化合规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合规”一词是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它通常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遵守法规,即公司总部所在国和经营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2)遵守规制,即企业内部规章包括企业的商业行为准则;(3)遵守规范,即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合规是一个企业走向规范经营的系统化提升过程。广义的“合规”泛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包括全流程各个环节中合规。狭义的“合规”聚焦在反对各种形式的商业腐败。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英等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OECD等国际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加大企业合规反腐力度。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设立了第十项原则专家组,每年两次开会推进全球企业合规反腐。

OECD理事会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打击国际商业交往中贿赂外国官员的建议》;2010年2月18日,通过了《内控、道德与合规最佳行为指南》;2011年5月底,又推出新修订版OECD《跨国公司行为准则》,此次最重要的修改就是强化供应链合规管理。

美国1977年就制定了《反海外腐败法》(以下简称FCPA),该法一直被视为全球反海外腐败的先驱和标杆。近两年来通过创新执法理论和执法手段,美国相关当局强化了查处力度。

除了美国之外,近年来其他发达国家也加大了打击跨国腐败的力度。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类似FCPA的法律法规,不仅管辖在这些国家注册的公司,也包括在这些国家“从事业务”的公司,不管贿赂行为发生在哪个国家。在许多欧洲国家,海外腐败罪的处罚一般是5年监禁及对个人和单位处以罚金。法国和澳大利亚规定可以对个人处以10年监禁。日本规定对个人处以3年监禁和最高300万日元的罚金。

2010年4月,英国更是通过了反腐力度创全球新高的《反贿赂法》,该法案于2011年7月1日生效。法案将与贿赂有关的罪名分为三类:一般贿赂犯罪(包括与行贿罪)、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罪、商业组织防止贿赂失职罪。英国《反贿赂法》比美国FCPA的适用范围更宽。对于那些已经依据美国FCPA的合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控和保护制度的我国企业,也会面临新的合规性挑战。

跨国公司大幅提升合规内控治理规格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合规治理环境大幅收紧,各行业跨国公司对反海外腐败法合规问题开始备加关注。西门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8年以来,西门子公司完善了商业行为准则,为整个合规体系提供了框架,超过20万员工完成了合规培训。其最高执行委员会内新设立负责法律与合规事务的委员;建立强大的合规团队,目前全球拥有650名全职合规专员,而过去仅有不到100名兼职人员。合规成为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一项不可或缺的考核因素。西门子修订和增加了许多合规政策,涵盖了银行账户统一管理、现金控制、礼品和接待、并购交易中的反腐败、捐赠与赞助等方面;大幅加强了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合规管理,颁布了商业伙伴行为准则以评估潜在商业伙伴的廉洁度。

据我们研究所调查,现在大部分跨国公司都建立了类似西门子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在公司治理方面,许多跨国公司与CEO和CFO平行地设立了CCO(首席合规官)一职,CCO通常具有很高的级别和独立性,进入董事会,直接从属于董事长,专门负责预防、监督和处理企业违规行为和事件。

积极应对强化企业责任的世界潮流

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机构以及跨国公司在强化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基础上正在加大合规反腐力度,强化合规经营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我国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国际企业界这一动向,借鉴跨国公司合规反腐的经验和教训,遏制商业贿赂,净化我国的商业环境。

强化企业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没有产权清晰、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现代企业。从1993年制定第一部公司法算起,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和集团公司管理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中国公司在强化公司责任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中国企业全面的情况,我们就会感到,中国企业强化公司责任的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刚刚进入市场竞争的一些中国企业往往按照早期市场经济的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唯利是图、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早期的做法往往被一些企业管理者理解为市场竞争的规则。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中国普及和更新的时期。当时,股东价值最大化等企业价值趋向为众多企业所接受。应当肯定的是,重视股东价值是中国企业一大进步。但是进入新世纪,当跨国公司在中国推进包括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责任时,中国不少企业或者不了解什么是公司责任;或者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跨国公司在作秀;或者把公司责任理解为公益事业。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从强化企业社会环境责任上升到强化合规经营,对于这个最新的趋势不少中国企业还不甚了了。在一些行业,“潜规则”盛行。“潜规则”恰恰是合规经营的大敌。

2009年媒体披露力拓公司在华高管收受中国企业贿赂。这个案子固然暴露了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面临的严重腐败问题,同时也暴露了中国一些企业受制于“潜规则”而行贿的问题。有媒体根据力拓案的公开庭审资料,披露了一份多达20家、涉嫌向力拓员工行贿的中国企业名单。20家被指涉案的企业中,除了少数几家国企之外,大多为中小民营钢厂和民营贸易商。

力拓案显然不是孤案。从媒体披露的大量资料看,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地产建设和医药等领域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中国企业在强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外投资企业面临合规经营挑战

近年来少数中国企业在海外发生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一些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同样面临强化企业责任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1997年开始在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出任总裁的陈久霖,涉嫌主导公司进行石油衍生性商品操作,结果导致公司蒙受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却未依法对外揭露这项信息,还把部分股权卖给淡马锡等。2006年3月,新加坡初等法院对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作出判决:服刑4年零3个月,同时遭罚款33万新元。陈久霖所涉及的罪名包括:虚假业绩、违背上市公司董事职责、没有向交易所披露巨额亏损、欺骗德国银行和进行局内人交易。

据商务部网站的消息,2005年4月20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共同投资设立的BGRIMM炸药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46人死亡,另有3人在医院治疗。商务部以此案为例,要求境外中资企业,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随着全球反对商业腐败力度加强,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合规反腐方面的问题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最近,世界银行因涉嫌欺诈和贿赂而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承接世界银行资助项目的企业名单(包括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公司),被列入这个黑名单的企业有4家。被列入这个名单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显然处于非常被动和不利的地位。

随着对外投资增加,我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合规问题越来越突出,合规风险正在逼近。2014年4月以来,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几十家企业更是集体遭遇不断升级的诚信危机。据报道,已经有20多家在美上市企业被停牌或退市。

在高风险地区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新挑战

2012年1月27日,中水电29名员工被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31日又有25名中国员工被埃及部落武装劫持。在短短4天时间里,连续两起中国工人被劫持事件发生,给刚刚结束龙年春节假期的国人带来不小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员工屡屡成为当地政治和武装冲突的人质,使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陡升。有的地区虽然没有发生人员被劫持事件,但是由于当地矛盾激化,中国企业投资项目被迫停止。例如:缅甸密松大坝项目在2011年9月底停建;有的地方发生,例如:利比亚导致3.5万中国人员大撤离;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中国商人或工程技术人员被杀害的恶性事件。

对于正在积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以研究并积极应对。上述案例实际上都发生在“受冲突影响与高风险地区”。如何减少在受冲突影响与高风险地区的投资风险,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的问题已经引起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视。2010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牵头,组织专家根据跨国公司的实践编写了《在受冲突影响与高风险地区负责任商业实践指南》,其目的在于协助企业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采取负责任的商业实践,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并实现与当地互利共赢。

该指南认为,在高风险地区进行经营活动,任何规模的企业都会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困境。虽然存在挑战,但许多困难可以通过早期的积极举措得以化解。

指南认为,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侵犯人权行为;非法或不具备代表性的政府的存在;缺乏平等的经济和社会机会;系统性的对某公民群体的歧视;缺乏政治参与;对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收入的非妥善管理;腐败盛行以及充斥高度风险的长期贫困。

企业在这样的地区推进经营必须特别强调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例如:在开展经营时,指南建议:1.企业要将社区参与与对话作为测评和监控企业运营影响的重要元素,与当地社区建立有意义的和建设性的关系;2.按照现行标准建立争端解决政策和机制;3.将企业现有的政策以及具体挑战的解决程序向有关利益相关方进行通告;4.确保社区的广泛参与。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社区成员提出申诉的自由和安全,并使其了解其担忧将被及时地处理。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应该借鉴其他跨国公司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学习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这个指南,调整自己的战略以应对新挑战。

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往往资源丰富,经济却不发达,亟待大规模开发。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地区充满了机遇;由于受冲突影响风险巨大,因此在当地投资的企业不多,竞争烈度不高,对于企业而言有极大的诱惑力;再者,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往往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刚刚走出去的我国企业有不少在这些地区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达到130亿美元,而非洲不少国家和地区处于冲突和动荡之中。缅甸是我国在亚洲投资重点,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企业在缅甸投资达到20亿美元。上述地区或者因统治者与民众矛盾而发生政权更迭,如:埃及和利比亚;或者因部族矛盾发生内战,如:苏丹;或者中央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矛盾导致战乱,如:缅甸。因此,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往往出现在这些地区。

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面临的挑战是,为获取这些地区投资的机遇如何规避这些地区的高风险。

顺应世界潮流强化我国企业合规经营

“走出去”企业的不负责任的违规行为往往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而且直接影响企业在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因此,“走出去”的企业应当特别加强合规经营,反对商业腐败。

在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主要是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过去主要是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公司责任理念以及公司道德水准的竞争。先进的公司责任理念成为企业制胜的不可或缺的软竞争力。我国企业应该适应全球企业竞争的新局面,通过强化责任增强软竞争力。我们应当借助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的潮流强化我国企业的公司责任,提升我国企业的软竞争力。

强化合规经营

促进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强化对外投资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特别是强化企业合规经营,是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需要总结和推广强化责任合规经营的成功经验,需要建立和健全公司内部的合规体系,还需要加强合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高度重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意义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和英国反贿赂法等打击海外腐败的法规素称“长臂”法律,中国在英美等国上市的公司、英美等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代表处及其雇员,甚至通过英美银行转账的中国企业,如有腐败行为都会受到管辖。

我国有关政府机构应当制订中国海外企业合规管理指引,也可以制订中国企业反海外腐败的法规,引导企业在海外强化合规管理,遏制商业贿赂。

国外跨国公司早期对外投资往往不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甚至前不久一些国家还允许跨国公司在国外承接项目时通过中介提供贿赂。我国企业刚刚对外投资就要求承担全面的责任,要求严格的合规经营,确实令人感觉不公平。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都按照全球最高标准要求后来者。在这种情况下抱怨是没有用的,只能以强化企业责任和合规经营来应对新挑战。

金融危机之后,“走出去”的对外投资企业特别应当加强对合规风险的认识。国外跨国公司以及我国企业的经验表明,各个公司第一把手重视企业全面责任和合规体系建设对于企业强化合规是必要条件。

借鉴国内外公司强化合规经营的经验

除了西门子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强化责任合规反腐的经验,我国一批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不仅要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规经验,也要借鉴中国企业自身的经验。

中交股份公司下属一家子公司被世界银行认定在海外项目中有商业腐败行为而被停止接受该行项目。该公司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了《海外业务合规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以及配套操作流程指引,满足了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规要求。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海油全系统全面开展合规运营、廉洁从业专项效能监察,重点检查所属单位在依法合规运营方面、管理人员在廉洁从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总公司领导亲自开展“依法合规运营、廉洁自律从业”专题教育,进行专项效能监察动员。单位和领导个人按照单位合规运营对照检查提纲进行自查,并按规定填写领导人员2010年度廉洁从业报告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总公司、所属单位分别组织领导人员年度廉洁从业报告,开展廉洁从业承诺。总公司派出监事会人员开展巡视工作,检查指导相关单位进行自查自纠。通过这次监察活动,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了依法合规运营、廉洁从业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

中交股份和中海油等公司的经验表明,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强化合规经营,其关键就在于领导的认识与重视。

建立和健全公司合规经营体系

2011年5月28日,国务院《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被列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海油和中交股份等先进企业都把合规风险作为对外投资的重大风险加以防范。我国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合规经营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英、美国等发达国家反商业腐败的司法实践,都强调企业要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一旦企业某个部门或个人出现问题,只有在举证自身建立了“完善的合规管理企业制度”的企业才能免责。这个思路值得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借鉴。

特别关注在高风险地区投资的合规性

全球契约组织提供的指南是对其跨国公司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探讨在这些地区投资如何通过负责任的商业行为规避风险和与当地实现互利共赢。其实,在采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之前,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些地区投资作出正确决策。

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首先需要对当地投资风险特别是潜在风险有足够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不仅要从当地政府而且要从当地非政府组织和与政府对立的反对派或者地方势力了解情况。如果仅根据在台上的政府提供的信息做决策往往会陷入当地政治矛盾之中。非政府组织往往不为我国政府部门重视。但是在这些冲突地区,我们不仅要与政府打交道,而且必须与非政府组织打交道。只有如此,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信息。如果发现企业难以克服当地潜在的风险,就应当理性地决定不在这些地区投资。否则,盲目的非理性投资暂时可能获利,长远看则是风险巨大的失败的投资。

一旦决定和实施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一定要按照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准则做事。与当地政府交往尽力防范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做到合规经营;要与反对派、非政府组织以及地方组织交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要进行社会责任投资,为当地民众带来利益。总之,要努力做到与当地社会互利共赢,而不仅仅与当地政府或某些社会组织互利共赢。

在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投资对于各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问题,何况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还不大,时间还不长。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我国企业一定能够成功地走向世界。

王志乐先生简介:

王志乐先生现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第十项原则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协会外资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自1993年以来,王志乐先生先后完成了对德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新加坡企业在华投资研究。他以跨国公司作为研究重点,迄今共访问调查近百家跨国公司国外总部、100余家著名跨国公司在华代表机构以及他们的500余家在华投资企业,还访问调查了100余家中国著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此基础上,他撰写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及跨国公司合规文化等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风险地区范文第10篇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基本资料来源于《青白江区统计年鉴》;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来源于“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报告管理系统”。1.2方法。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的通知》,用两级指标进行风险评估。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每项一级评估指标由相对独立的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给出评分,各二级指标分数相加,得到一级评分。一级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其中人群免疫情况权重为5,AFP病例监测情况权重为3,输入风险权重为1)后相加得到总分。1.3风险级别评价标准。3项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后相加得到,总分分值<10分判定为低风险地区,分值在10~20分判定为中风险地区,分值﹥20分判定为高风险地区。

2结果

2.1基本情况。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东连金堂县,南邻龙泉驿区,西接新都区,北靠四川省广汉市,距中心城区17公里,幅员面积面积378.9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2016户籍总人口41.96万,出生率为10.01‰;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新生儿人数分别为3325人、4457人、4202人。青白江区是成都重要的商用车制造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境内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成南、成绵高速公路和国道108线3条主干线及省道唐巴路穿境而过,成青快速通道、货运—北新干线等多条入城通道15分钟可直达中心城区;3条出川国家干线铁路成渝、宝成、达成经过青白江,亚洲最大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国际铁路物流枢纽、西南地区重要现代物流基地和成都地区铁运唯一口岸平台。同时我区也有劳务人员前往新疆和地区从事经商、采棉、建筑等工作。2.2人群免疫状况。2.2.1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情况2014-2016年全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的报告接种率都达到了90%以上;2014-2016年开展的接种率抽样调查,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52%、100%和98.10%,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5.24%、93.81%和95.71%。以全区户籍新生儿数为分母,脊灰疫苗第3剂次(OPV3)实种数为分子,2014-2016年OPV3常规免疫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5.19%(3165/3325)、66.30%(2955/4457)、84.67%(3558/4202),3年平均估算接种率为80.76%。该项评分为2分(表1)。2.2.2百白破疫苗接种率情况2014-2016年全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都达到了99%以上;2014年全区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DTP1)实种3702人,2015年DTP1实种3383人,2016年DTP1实种3947人,以2016年DTP1实种人数减去2014年DTP1实种人数,得到的差值除以2014年DTP1实种人数,得到全区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变化趋势为6.62%,该项评分为0分(表1)。2.2.3AFP病例的脊灰疫苗免疫情况2012-2016年全区共报告完成调查了12例本地AFP病例,其中无“0”剂次免疫史病例,无未全程免疫(少于3剂次)病例,该项评分为0分(表1)。2.2.4麻疹发病情况2014-2016年,全区麻疹1~14岁人群发病率为依次为0,0.56/10万,0。3年平均发病率为0.18/10万。无麻疹暴发疫情发生,该项评分为0分(表1)。2.3AFP病例监测情况2.3.1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014-2016年全区报告本地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1.35/10万、4.37/10万、4.29/10万,全区整个监测系统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该项评分为0分(表2)。2.3.2样品采集和及时送达情况2014-2016年全区完成调查的本地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便采集率3年均为100%;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送达率3年均为100%,该项评分为0分(表2)。2.3.3高危病例全区2014-2016年无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高危病例发生,该项评分为0分(表2)。2.4输入风险。我区存在劳务人员前往新疆、、青海高风险地区从事经商、采棉、建筑等工作,该项评分为1分(表2)。2.5评估结果青白江区总分为11分,被判定为中级风险地区。

3讨论

由于成都市是省会城市,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流入的人口不断增加,存在着流动人口管理的复杂性;随着众多大型企业、公司的迁入,流动人口数正逐年上升。成都市虽然是内陆城市,但交通发达,位于双流县的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空港,每天有直通巴基斯坦(本土脊灰流行国家)等境外的航班,有来往新疆(新疆地区与本土流行脊灰国家接壤)的航班;位于成华区、金牛区的火车东站和北站,每天有乌鲁木齐市往来的列车,面临着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青白江区是亚洲最大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现代物流基地和成都地区铁运唯一口岸平台。同时青白江区也有劳务人员前往新疆和地区从事经商、采棉、建筑等工作。2011年新疆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后,我国建立了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研判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的相对风险[8]。2014-2016年,3年OPV3接种平均估算接种率青白江区仅为80.76%,低于90%,但报告接种率高于90%,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儿童流出较多,导致实种数小于新生儿数,另一方面接种门诊纳入管理的儿童数,统计存在误差。全区各级疾控和医疗单位高度重视AFP病例监测工作,每年的报告发病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消灭脊灰工作要求,整个监测系统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通过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活动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消除免疫空白,可以有效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后的传播[9]。各接种门诊要充分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对辖区内0~15岁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加强流动儿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确保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继续加强对AFP监测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实施与管理,及时发现、报告AFP病例和成人疑似脊灰病例,保持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一旦发现1例脊灰,应迅速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接种率评估,医院和社区病例的主动搜索,一定范围内实施应急接种等措施[10]。做好秋季幼儿园、学校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对无证、漏种儿童要进行补证、补种,并优先安排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向全区医疗单位通报国际国内疫情流行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AFP病例的意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开展脊灰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上一篇:成本分析范文 下一篇:风险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