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9:53:19

分步教学法论文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分步教学法、运用

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如何搞好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但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在吸收分步教学法等优秀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然后学生背诵的传统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即高中文言文分步教学法。与其他一些文言文教学法相比,可以说是既实用,又高效,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读音障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不无道理的。这一步下来,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要注意的是写作背景应包括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达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李密的《陈情表》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这些内容: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之后,李密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xiǎn)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这篇融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文。学生了解这些,就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学生2--4人一组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由于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所以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得更为深刻持久。另外,学生也得到一点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给了学生的自,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不能曲解误解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要通顺明白,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译文要尽量优美流畅,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首先要做到“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句子。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这个句子根据上下文我们就只能把它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吧?”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就很容易把它翻译成“这是李将军说他的吧?”其次要做到“达”和“雅”,这是从表达角度要求的。在翻译中,我们要灵活地采用“留、对、拆、增、删、调”这六种技巧。“留”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或翻译;“对”就是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拆”就是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增”就是增补句子的省略成份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删”就是删除文言文中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调”就是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达到了以上这些要求,翻译出来的文言文就会既准确又富于文采。

四、各小组推荐一人对讨论翻译时遇见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来。(注意: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要再提,以免浪费时间。)等到所有问题都提出来之后,教师再集中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从前至后的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解答,并对学生没有提出的,教师又认为比较重要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笔译。最后听教师通译全文,以使学生纠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需要背诵的那几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笔译。这样就可以把字音、词义、句意、背诵四者结合起来训练了。

五、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差别极大的词)和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按类让学生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特殊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也应由学生自己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而”这个虚词的后面如果是一个动词,那么它的前面一般也有一个动词,如果这个词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动词,这个词一般也活用作了一个动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中的“墓”就是如此。又如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把这个代词前置了。“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就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沛公安在”(《鸿门宴》)就是“沛公在安”。规律性东西的总结,往往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总结归纳写作特点。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教学问题,文言文的许多写作特点对于我们现代文的学习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文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去。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面面具到,而要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学习一个,就会运用一个。如荀子的《劝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就要学习他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特别是它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庄子的《秋水》就要学习他的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方法(给学生可以推广为以具体事例来说理的方法);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可以学习他的精美的描写和游记的写作方法。虽然在每篇文章中学生只能学会一点,但也可以积少成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七、学生背诵文章中的重点文段。文言文的背诵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语言变的精当简练,所以这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学生在完成前面几个步骤后,文章的大部分都可以背诵了。当然,也可以把这一工作放在前面完成,只要有利于教学。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古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主要介绍古文分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比较方便实用,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学古文 分步教学法 运用

如何搞好中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在吸收分步教学法等优秀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然后学生背诵的传统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即中学文言文分步教学法。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读音障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不无道理的。这一步下来,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要注意的是写作背景应包括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达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李密的《陈情表》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这些内容: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之后,李密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xiǎn)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这篇融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文。学生了解这些,就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学生2--4人一组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由于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所以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得更为深刻持久。另外,学生也得到一点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给了学生的自,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不能曲解误解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要通顺明白,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译文要尽量优美流畅,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首先要做到“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句子。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这个句子根据上下文我们就只能把它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吧?”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就很容易把它翻译成“这是李将军说他的吧?”其次要做到“达”和“雅”,这是从表达角度要求的。在翻译中,我们要灵活地采用“留、对、拆、增、删、调”这六种技巧。“留”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或翻译;“对”就是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拆”就是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增”就是增补句子的省略成份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删”就是删除文言文中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调”就是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达到了以上这些要求,翻译出来的文言文就会既准确又富于文采。

四、各小组推荐一人对讨论翻译时遇见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来。(注意: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要再提,以免浪费时间。)等到所有问题都提出来之后,教师再集中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从前至后的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解答,并对学生没有提出的,教师又认为比较重要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笔译。最后听教师通译全文,以使学生纠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需要背诵的那几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笔译。这样就可以把字音、词义、句意、背诵四者结合起来训练了。

五、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差别极大的词)和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按类让学生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特殊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也应由学生自己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而”这个虚词的后面如果是一个动词,那么它的前面一般也有一个动词,如果这个词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动词,这个词一般也活用作了一个动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中的“墓”就是如此。又如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把这个代词前置了。“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就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沛公安在”(《鸿门宴》)就是“沛公在安”。规律性东西的总结,往往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总结归纳写作特点。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教学问题,文言文的许多写作特点对于我们现代文的学习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文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去。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面面具到,而要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学习一个,就会运用一个。如荀子的《劝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就要学习他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特别是它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庄子的《秋水》就要学习他的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方法(给学生可以推广为以具体事例来说理的方法);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可以学习他的精美的描写和游记的写作方法。虽然在每篇文章中学生只能学会一点,但也可以积少成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言文 分布教学法 研究

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如何搞好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但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然后学生背诵的传统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即高中文言文分步教学法。与其他一些文言文教学法相比,可以说是既实用又高效,学生受益匪浅。

一、从作者生平中把握文章的主体

要注意的是写作背景应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达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李密的《陈情表》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这些内容: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之后,李密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xiǎn)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这篇融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文。学生了解了这些,就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也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学生4人一组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由于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所以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得更为深刻持久。另外,学生也得到了一点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给了学生自,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不能曲解、误解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要通顺明白,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译文要尽量优美流畅,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三、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分析

各小组推荐一人将讨论翻译时遇见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注意: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要再提,以免浪费时间),等到所有问题都提出来之后,教师再集中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从前至后地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解答,并对学生没有提出的、教师又认为比较重要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笔译。最后听教师通译全文,以使学生纠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需要背诵的那几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笔译。这样就可以把字音、词义、句意、背诵四者结合起来训练了。

四、查找规律,教师归纳总结

1.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差别极大的词)和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按类让学生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地纠正和补充。特殊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也应由学生自己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地纠正和补充。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2.总结归纳写作特点。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教学问题,文言文的许多写作特点对于我们现代文的学习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文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去。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面面具到,而要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学习一个就会运用一个。如荀子的《劝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就要学习他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特别是他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庄子的《秋水》,就要学习他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方法(给学生可以推广为以具体事例来说理的方法);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可以学习他精美的描写和游记的写作方法。虽然在每篇文章中学生只能学会一点,但也可以积少成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托福培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托福考试课程设计

1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首次被提出是在在 20世纪 80年代,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设定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语言交流借此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设定任务为教学前提并统领整个课堂,以参与、合作、沟通、交流、协作的课堂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在语言的应用实践中感知、学习、交流目的语。任务型教学法是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法在于“任务”,通过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并且在“任务”的统领下组织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锻炼同学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如下:第一,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所设定的“任务”,具有典型性及务实性的特点并且课堂操作性较强,根据课堂的主旨来提炼任务,同学们围绕任务展开语言交流最后进行语言点强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且提高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时效。第二,任务型教学法着重强化了任务实施的过程,在课堂中将任务予以分解并分步骤完成,以学生的交流参与为原则,进行语言表达的互换沟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并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使语言应用能力迅速提升。第三,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尤其关注他们的情感特征,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3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设计应用

托福培训类课程的根本性质语言学习基础上的应试类课程,其构成内容主要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区别于普通语言类课程学习的特性在于其特有的考试模式。因此,实现应试者语言功底和考试成绩的双赢,是托福培训类课程的两大授课主题。笔者在对托福培训类课程进行实践与调研后,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课程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下面以托福写作课程为例展开阐述:

新托福考试分为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两个部分。对相对要求较高的综合写作而言,它有相对固定的写作特点,具体变现为相对录音观点要么持质疑观点要么反驳了阅读文章,又或者就是支持阅读文章,因此只需要把相关描述质疑(或者反驳)与描述支持(或者加强)的固定语句背下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体的论述框架,同时运用优美的文字展开表达,那么获取高分是具有可行性的。结合以上新托福的写作考试的固有特性,在课堂上为了使应试主题更加突出和明确,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在制定任务前,我们首先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如下:好作文的三项标准:(1)全面有效的覆盖所有主旨,逻辑性强;(2)结构合理,内容的开展紧扣主题且论证得当;(3)语言准确,句式运用较为丰满。

在以上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课程设计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衔接,使得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明确应试主题的基础上掌握写作规程,从而学会语言的灵活运用。在任务前阶段,我们会用成功的考试先例对同学进行熏陶,通过对以往的优秀案例的了解分析使同学树立自信心,同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氛围。通过对任务前的分析过渡到任务细节的制定与明确,首先是阅读笔记的纪录技巧;如何总结阅读主旨,然后用尽可能简介的单词提炼主旨并速记下来;按照阅读顺序用尽量少的词语纪录重要的文章构架,和所有的细节性词语。其次是纪录听力笔记的技巧,听力的观点是相对统一的则直接o录,若听力的观点是提出了另外一种阐释,则提炼并纪录下这种解释的关键词。再次是将笔记要点扩展为句子的技巧,通过句式的灵活运用,长短句的巧妙安排,对提炼的要点进行句式的扩充。最后将主旨性观点,要点以及细节这三个信息要素按照论证关系进行文章阐述,即细节支持要点,要点支撑观点。英语句式有主从关系,为了突出重点表达内容,大范围的运用主句来体现听力和阅读的关键点。在以上应试技巧的支撑下,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文章构造:(1)阅读和听力共同探讨话题;(2)听力内容所持的态度;(3)阅读内容所持的态度;(4)听力和阅读的内在关系阐述。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所体现出来的弱项主要是语言表述和词汇量匮乏上面的问题:语言的连贯性,各种句式的灵活应用,词汇的选择,以及语言的规范性。会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单独设立词汇与句式的巧妙应用环节,然而,语言的深度应用离不开大规模的独立阅读,我们鼓励和推荐同学通过阅读海外书籍的方式强化语感,提高文学素养。通过课堂任务的分解与实施,同学们在程序与应试技巧上明确了如何操作,在任务后环节,我们将组织同学进行大范围的自主练习将应试写作内容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在托福培训类课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通过精炼主题明确课堂培训任务,并在任务的引领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主旨明确,逻辑性很强,既能使同学充分明确每个步骤的学习内容,又能充分突出同学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潜力,真正在强化语言功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应试技巧,取得优异的托福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慧.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97-98.

[2]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1(10):93-94.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孟家峰.托福写作类型与思路分析[J].英语沙龙:锋尚版,2015(10):16-17.

[5]吕倩倩.备考托福写作的几点建议[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4(11):10-12.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里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总有避轻就重的感觉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让我一意孤行地要来作这个论文,是因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这些肤浅的认识,一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二是来自于与同行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三是来自于对本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谈到的低效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变现状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如果把本文所谈到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作普遍性来论述,就会使本来光明的语文教学前景蒙上“黑暗”的阴影,并把我误当作《伊索寓言》里的苍蝇,狂妄而没有自知之明。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此浅谈一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价、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尝试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自学辅导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2)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问题迁移(由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新的问题)。

(3)分层递进式。课堂教学中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教学设计实行“四分”: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②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③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④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a层学生90分为优,b层学生85分为优,c层学生80分为优。

(4)点拨导引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拔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点拨教学的操作结构设计为“六步”:①吃透两点,摸清障碍(重点、难点、学生心理障碍);②认清方向,选准“口子”;③相机诱导,适时点拨;④讨论交流,理解消化;⑤双向反馈,总结提高;⑥迁移训练,举一反三。

以上四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依循层级,分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

“依循层级”,即在宏观上按能力层级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训练;“分步进行”,即在单篇阅读中按“通读,整体把握”,“精读,品味鉴赏”,“研读,扩思质疑”三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即在阅读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学习该年段应习得的能力。

语文教学近年来,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在九十年代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强烈指责,当看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孔庆东、摩罗、余及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我时常感到“观念的恐慌”与“本领的恐慌”,惟恐自己误人子弟,故也时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作一些反思和总结,每有体会,便总有赎罪的感觉。作此文,也正是有感于此,并以此就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2.《语文学习》2003年第4期、第6期、第9期2004年第1期增刊

3.《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9期、第10期;2004年第4期

4.《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幼儿心理发展概论》 运用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1]。当前,研讨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中外高校大力推荐和提倡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查找资料、研讨、实践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总结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按照研讨式教学步骤划分,可分为三步法、五步法、六步法、七步法等多种形式。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从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师生共同探索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并重;从以学习教材为主转变为以教材学习和课外读物学习并重;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并重[2]。总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笔者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选择了研讨式教学法中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一、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课教学中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背景

(一)什么是“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所谓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指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研讨、研究性的学习,包括指导选题、小组合作探索、小组分析交流撰写报告或论文、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讲评和总结提高等五个步骤,旨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3]。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运用的基础及必要性

本学期《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自考论文答辩的经历,有撰写论文的基础,有小组学习的经验。另外,学校图书馆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藏书比较丰富。这些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和物质条件。

《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专业理论核心课程。该课程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核心,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除掌握知识外,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教育部2012年2月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能力为重”。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掌握研讨式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参考湘潭大学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也分五个步骤进行,只是在运用过程中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学实际内容和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改善和变通。下面仅就本课程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研究常用的方法”这一内容,对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过程进行探讨。

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研究常用的方法”这一内容,教材集中介绍了观察法、调查法和自然实验法。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什么困难,关键是如何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科研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为此,笔者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及指导要点如下。

(一)第一步:教师集中讲授和学生查阅资料确定选题阶段

确定课题是“课题研讨”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确定课题,首先拿出一周时间,教师对课题进行集中讲授,使学生对该内容有所了解,并确定运用调查法进行课题研究。然后安排两周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明确以下问题:运用哪种调查类型,如何确定调查内容、主题、对象、调查手段,如何准备调查材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如何整理调查资料,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在此基础上确定选题,明确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

此阶段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课题的确定。教师指导与个别小组辅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确定的主题就自主性、量力性、价值性、目的性、独创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从本校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本组的调查研究,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学校发展等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改进建议。课题的切入点易小不易大,难度要适中,选题角度要新。为此,各小组对选题进行了反复研讨,多次修改,直到本组成员都满意为止。

(二)第二步:小组合作制订问卷实施调查阶段

各组确定选题之后,就要确定调查方法,明确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目的制作调查问卷。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组首先要进行试调查,然后修订调查问卷,再一次试调查,再一次修订调查问卷。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开始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校内选定特定的调查对象开展调查活动。经过反复研讨和调研,最后学生根据本校师范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报考免费师范生动机的现状调查研究”“教师职业素养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的调查研究”“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等研究课题并实施调查。

此阶段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要提早收集学生的研讨提纲和调查问卷,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必要时,请其他专业教师逐组进行个别辅导。要求处理好问卷与研究课题的针对性、调查的目的性、调查的有效性以及调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三)第三步:小组分析交流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

此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交流,开展讨论,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此阶段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一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要科学、细致,切忌主观臆断;二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明确调查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及方法。

(四)第四步: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

要求根据本组撰写的调查报告制作PPT,同时穿插一些本组研讨学习的图片。目的要明确,格式要规范,讲解要清晰。在操作过程中,每个成员分工明确。每组推选两人上台集中讲述,一个人操作PPT,一个人进行讲解,其他成员边听边记录,之后提出修改意见,并安排一名成员代表本组谈活动的感想或感受。

此阶段教师的指导要点是:对PPT的制作要进行指导,或者请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报告现场进行分数量化和语言评价,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教师适时进行辩论引导,做最后综述。

(五)第五步:讲评和总结提高阶段

在现场汇报的基础上,各组重新进行交流、修改和总结,小组每位成员上交一篇心得体会,小组上交修改之后的报告。心得体会要求是真实感受,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深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对课题研讨式方法的优劣做出比较理性的分析,既要从学生的角度谈得失,又要对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质疑、评价或提出建议。

以上整个活动实施时间周期为一个学期,占用课堂时间约三周左右,主要是集中讲授知识重点和全班现场汇报,其他时间完全由学生自由安排。

三、“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实施一个学期以来,感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师生共同探索为主;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从以学习书本为主转变为以书本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相结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实施效果具体如下。

(一)从教师层面来说

一是彻底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为从“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到研讨式教学方法奠定了心理基础。学生没有教师想象的那么无知,也没有教师想象的那么没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生进行课堂汇报时,在座的教师们都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原来这么棒,创造性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原来这么强。“课题研讨”式教学方法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的表现让教师感动:有的学习小组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反复查阅资料,向专业教师请教,锲而不舍的态度令人感动;有的学习小组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不配合的调查对象也不气馁;有的学习小组为了制作讲解的PPT,小组成员通宵接力加班,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感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二是促进了教学相长。“课题研讨”式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更加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手段,掌握研讨教学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学科及课程特点;同时提高了教师把控研讨环节、调节研讨气氛的能力,也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从学生层面来说

从学生的心得体会中了解到,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许多学生在体会中感悟最深的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成员分工合作,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团队就会受影响。

二是意识到了交流的重要性。有学生在体会中写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也要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就像调查过程中,我们要让别人填写问卷,就需要交流,交流时语气、态度要和缓,语言也不能太犀利。”

三是学会敢于面对挑战。有学生在体会中写道:“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觉得,有些事情只是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硬着头皮整理好思绪,有步骤地去尝试,也没有那么难,就如纸老虎一般。”还有学生在体会中写道:“要勇于尝试。在调查结束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开始的勇气,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到,可是在参与进来之后,能够不断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终点。我们都是好样的,我们也是幸运的,体会到了全新的体验。”

四是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有学生说:“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这是一次深刻的经历,它让我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珍贵以及做事要保持一个积极仔细的态度,要善始善终!这样的学习经历要比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趣,也使知识掌握得更实际、更具体,相信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是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其实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学到了一些东西,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从效果检测来看

为了检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选取一节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考核对象:共4个班,均为平行班,共210人。其中2个为使用研讨式教学法的班级,另外2个为未使用研讨式教学法的班级。

考核内容:为了保证试题的客观性,由未任教4个考核班级的专业教师出题并设置评分标准。考核试卷均匿名,由该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根据考核成绩,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考核结果如下表:

表1 不同教学法班级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教学法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P值

成绩 使用研讨式教学法 113 77.5 7.0 8.565 0.000

未使用研讨式教学法 97 70.4 5.1

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是否使用研讨式教学法的考核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t=8.565,P

总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涵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各环节都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强化了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4]。

四、“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发展概论》教学中的实践反思及建议

通过实践分析,要想顺利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时间保障

要给学生充分研讨、调研的时间。如有个班级第二组的学生在本组的心得体会中写道:“刚开始接触社会调查,我们都觉得这有些难,以前从未接触过,没有一点准备,有些压力,可能完成不了,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好在调查时间较长,给了我充分摸索的时间,也就逐渐不觉得难了。”

(二)化整为零

将任务逐渐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完成。有学生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开始觉得任务重,很难完成,但指导老师让我们分时间段完成,每周安排一个小任务,也就没想象中的那么纠结、那么难了。”

(三)目标明确

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原则,把控方向。如,制定选题的原则;确定选题的方向;指导各小组研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求同与存异要相结合;小组中个人意见与小组整体意见要相结合;竞争与合作要相结合;交流与质疑要相结合;既要注重别人经验的借鉴,又要注重自我的创新)。

(四)控制人数

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讨”式教学时发现,研究小组人数太多反而抑制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研究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将自己边缘化了,责任感也慢慢消失。根据国外同行们的经验,研究小组成员控制在4-5人为宜,小组成员太多会造成很多困扰和麻烦,反而会降低研究效率[5]。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05):140-143.

[2]王彤.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李桂红.“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实效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09):176-177.

[4]陈锦晓.“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1):53-55.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专业英语写作 应用及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许多的研究都给任务型教学理论一致的认可。国家教育部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然而,综观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发现专家学者们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问题,对于课堂活动的实践问题涉猎较少。既然课堂活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就有必要对这个变量深入探讨,使之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输入输出互动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有关知识和学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和合作活动;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授的;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学习者正是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了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了摄入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建构主义同时主张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内在的各种因素。另外一个理论基础是二语习得中的输入输出互动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关于学习者怎样在课堂中成功的习得语言。Krashen把学习分为潜意识学习和有意识学习,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只有在理解了稍高于他外语水平的结构所包含的信息的时候,才能习得这一结构。他认为语言输入是决定性的,而语言输出则是不必要条件。而Swain等人都发现语言输出也很重要,提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在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者从修中获得反馈,这样输入才能被理解,语言也就被习得。随着对输入输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学者们如Long指出,语言习得的关键不在于有足够的输入和输出。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Long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关键作业的是意义协商过程。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最理想的过程,也是第二语言习得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Long提出了互动理论。互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的过程是促进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做到这一点。研究者发现,任务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既需要输入,也需要输出,所以任务有利于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

二、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

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设计得比较完整的。他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Willis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前阶段、任务环和语言聚焦。在前任务阶段,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激活相关的词汇,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以及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任务环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完善语言的机会。在模式的最后阶段(语言聚焦),学生通过录音或文本分析其他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语言聚焦的目的是突出任务环阶段所出现的语言特征,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处理语言意义后集中到语言形式上,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

尽管有人认为Willis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同词汇教学法联系不紧密;它根据经验而设计,还未经过实验检测等,但Willis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二语或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并进行检测。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应用设计

以上阐述了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Willis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尝试使用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设计外语写作教学。

1.前期写作任务

教师提供有特定目标和意义的写作主题或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brainstorming);可以借助图片、手势及个人经历介绍与任务有关的话题和内容。任务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而且,不同的任务提供不同的意义和语言形式,激发不同背景知识的语言信息,给学生提供课堂上运用真实语言的机会。

2.任务环写作

首先,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分步骤完成任务,可以使用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表达。教师在这个阶段监控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用外语交流,但不要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报告的目的、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报告的方式和时间。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准备,并决定由谁代表小组作报告。在次阶段教师只充当观察者或帮手,引导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

3.语言聚焦阶段的任务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作文。除了讨论任务的完成情况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

四、大学英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写作课是一门能力训练课,不仅仅是通过理论指导来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实际书面交际能力。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应能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写作速度为30分钟300―400个单词,能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的毕业论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因此,提高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然而在国内,许多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主要还是注重语法结构,而非内容,对作文的批判着眼于用词、语法等。似乎写作课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而是帮助学生熟悉某些语法项目或某些词汇。因此,怎样使写作教学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变到形式、意义并重是目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本人在几年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与运用,所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专业英文写作课中的应用范例

任务:以“包饺子”为题材写一篇说明文。

任务目的:让学生了解包饺子的全过程,并把它写出来。

任务前活动:

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即讨论怎样包饺子。

2.教师向学生展示包饺子用到的一些主要配料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配料的名称。

3.教师以brainstorming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讨论包饺子用到的其他配料和工具。

教师向学生说明任务的步骤和要求,并给出小组讨论的话题:如:

(1)What is your purpose of writing?And who is your reader?

(2)How many steps involve in making dumplings?

(3)What ingredients will you use in each step?

任务环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执行任务。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说出自己对包饺子整个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2)各组准备以口头的形式向全班报告完成情况,报告中必须包括教师提出的要求,并由全班同学评选出完成最出色的一组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后活动:

(1)各小组代表到教室前面向全班学生报告他们制作饺子的过程。

(2)教师对各组的报告作简单的评价,如步骤顺序的安排,配料的分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学生使用的主要语言项目。尤其是学生使用得不正确或不太准确的语言项目。

(4)教师用幻灯向学生展示一篇有关包饺子的说明文,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写过程说明文应该把握的知识点。

这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1)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建议的能力。

(2)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分析的能力。

(3)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的能力。

通过本人对宁夏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任务型教学法之后,通过问卷、访谈及写作测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80%的学生认为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语境中,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尤其在内容方面,能做到言之有物、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

六、结语

上述研究表明:“任务型写作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能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任务型写作教学法包括了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它的目的不只是练习语言,还教会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既注意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创造。同时通过交流可使学生注意到形式和意义的平衡,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写作课教学达到意义与形式并重。

参考文献:

[1]Willis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C].华东师范学院,2003年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繁荣的现代教育培育出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现代教学法丛林。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由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催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法,各种教学法都具有其独到之处。对各种教学法优缺点的评价不能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现实教学条件约束和教学对象自身状况一概而论,更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盲目推行看似新颖、活泼、现代化的教学法而全然不顾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许多传统教学法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被反复运用,依然生机勃勃,例如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指引学生学习的讲授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涌现出来的网络教学,以教学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以及各有偏重的研究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众多现代教学法,因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安排灵活性上的种种优势,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欢迎。随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中还出现了各种教学法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态势,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同时运用了几种教学法,实现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互补。但仅就教学法本身而言无法判断其好坏,也无法保障教学目标实现。适宜的教学法就是好的教学法。为此应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出发,以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作为判断教学法优劣的标准。早到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特性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笔者提出的融会式分级教学法,正是顺应了现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以“因材施教”法为基础加以变通,其教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分级与融会两个方面。一是分级。所谓分级是指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知识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学习推进层次性要求而采取的层级式教学法。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了本科学习任务并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较为成熟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知识掌握的全面性、严谨性上还有待深化,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待培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该阶段的教学既要向学生教授更多前沿理论知识,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为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向更高一级科研领域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存在明显差异。从学科知识角度上看,科学硕士的学科知识、科研能力要求较高,属于学术型人才遴选,以及为更高一级科研工作做知识与能力准备的阶段。专业硕士则偏重于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偏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为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阶段。为达到上述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级式教学法能更为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更为合理地选取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也将更为客观、合理。二是融会。这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与运用的交融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相互支撑性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互通性三个方面。知识的交融性是指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是实践运用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谈不上知识的运用,即使是运用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情况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仍就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重点。但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将更加注重对学科知识来源的探究,通过来源追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知识的发展变迁中触摸知识的运用,在学与用的交融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以学助用,以用促学、促创新。现代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学习能力是学生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实际管理工作的首要能力,同时也是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提升的基石。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仅能较快地寻找到学习重点,系统掌握学科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而且还能利用其较强的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积累总结经验,实现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现代科研与管理工作并不是截然分割开来的。科研工作需要实际管理案例的支持,管理工作需要科研成果的指导,研究生在未来工作中都会涉及到,因此学生必需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管理能力。融会式教学法通过专业知识的分级与融会,多种教学形式交融,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拓宽学生未来就业可能性。

二、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设计与构建

了解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新生专业背景、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是实施融会式分级教学的起点。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是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海南大学目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中几乎没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经管类其它专业的学生,还有一半是非经管类的跨学科学生;科学硕士的这种情况要好于专业硕士,但学生的跨专业率也几乎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多数学生只学习过经济管理的一般知识,而从未接触过农林经济管理知识。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为达到培养目标,设计并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成为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核心。

(一)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首先将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个层次,明确各个教学层次的关系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指标,选择具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方面的关系从下至上来看,处于下层的知识是学习上层内容的基础。例如,硬核是学习主干的基础,主干是学习外延的台阶,并且硬核处于最下方,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必备内容。从上至下看则是,外延是主干内容的具体化,是对硬核的拓展,而主干将在学习中固化为硬核,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阶梯。此外,上述三方面教学内容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但不是简单的逐级向上关系,而是在相互支撑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使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级的层次。下面分别就三个层次内容的构建目标和依据展开具体论述。具体来说,硬核包含知识与能力两项。知识是进行专业学术研究必需的专有知识。能力则是指专业分析能力,具体指是否能从基本假设出发,瞄准论证目标,通过分步骤严格推导论证,得到最终结果的分析能力,同时还包含了对研究问题进行发散式思考的才能。因此,硬核内容的确定依据:一是从专业知识层面出发确定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必备的专业知识;二是从研究与应用能力出发的综合分析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是超越了专业知识范畴的通用能力。所以就专业知识而言,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的硬核教学内容明显有别于其它专业;但就能力而言,农林经济管理硕士与其它专业的硕士极为相似。学生在掌握了硬核内容中属于知识部分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进行主干学习了。从专业知识角度上看,主干具有明显的课程属性,表现为不同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中级宏观经济学主干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一是处于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位置,是学习该课程其它内容的起点;二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当前的专业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三是能反映研究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专业研究领域中最有可能取得新突破的研究点;四是与当前宏观经济领域中突显出来的主要经济矛盾密切相关,倍受关注。确定了主干教学内容,硬核中所要求的能力培养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平台。通过向学生讲解模型构建的出发点、过程及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论证的顺序性、逻辑性与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学术问题严谨论证的思维习惯,提升其理论模型发散式探讨的能力,在探讨中发现并拓展方向。外延由于完成时间较灵活,考核形式较宽松,通常被误认为是最不重要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在对外延的重要性进行合理评价之前,应先明确外延的教学目标。经济学在经管类硕士生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毋庸置疑,当前许多不同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学习该课程,形成了在同一经济学课堂汇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经管类硕士生的局面。但各个专业甚至具体到每个学生需求的具体知识不同,这就决定了外延学习的多目标性。从大的方向上讲,一是通过外延的学习,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模型生动化、具体化,学生能接触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运用实例。二是通过外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科研工作展开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论证本专业学术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大量学术性论文的阅读与具体案例剖析,使学生形成查阅参考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中发掘学科研究热点与空白,熟悉规范性科研学术论文的撰写格式,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指标及教学内容确定

明确了各层次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下一步就是要将教学内容选择指标具体化,并确定每一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考虑到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的不同,指标确定与具体教学内容选取也将有所不同。首先,硬核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的硬核选取指标极为相似,都集中在基础假设、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三个方面。所不同的是,科学硕士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硬核的选取重在知识深化,专业硕士重在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具体来说,专业硕士的基础理论学习是要使其养成从专业假设出发,按照专业思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科学硕士则是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基础知识。尽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假设与初级并无根本不同,但受层次上的限制,初级经济学中的假设往往直接给出,较为武断,有关理论与事实不相吻合的现象也没有给予全面系统的解释,使得学生常对理论是否有价值产生疑问。为使经济问题的探讨能在更为客观、合理的基础上展开,需要对已学假设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例如经济人假设合理性的问题。基础性分析工具是贯穿“中级宏观经济学”始终,并被大量反复使用的工具。没有这一基础性工具就无法系统准确地学习中级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考虑到专业硕士与科学硕士知识储备上的差距,专业硕士的学习重点是基础技术学习,以运用为目的学习分析工具,不做系统理论探讨。科学硕士则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数学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极值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问题的讨论与求解,理解动态均衡的内涵与求解方法。在分析方法上,无论哪类研究生都要掌握从合理的假设前提出发,通过科学逻辑推导得到结论的推理论证法,科学硕士出于研究上的需要还应做到各种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依照分级要求,两类硕士研究生的主干选择指标不同,科学硕士以研究中的使用频率、学科发展方向作为选择指标;专业硕士则以基础模型、体现专业性、实用性作为选择指标。选择指标确定后,两类硕士“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主干内容就明朗化了。例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索罗-斯旺模型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而且是理解其它增长模型的基础,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该模型还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中,有着大量丰富的模型运用案例,所以该模型应列为宏观经济学主干教学内容。再如,市场非完全性、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性与非递减增长等,都是近些年来宏观经济研究取得突破的方向,经典的新古典模型未能涵盖上述内容,AK模型则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高度概括,所以对AK模型的解析是科学硕士另一主干教学内容。相比之下,专业硕士的主干学习是为了构建学科框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因此,主干内容以一般性的宏观知识为主,重在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宏观供需模型、管理政策、农业与工业化专题、“三农”专题便成为了专业硕士的主干内容。外延较硬核和主干而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随专业研究热点、研究技术、实际经济运行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调整。科学硕士的选择指标是模型加深、运用拓展和热点追踪。根据这三项指标确定的教学内容,一是与基础模型密切相关的经典论文原文精读,如索罗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通过经典论文原文阅读,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研究成果,经典原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及语言上的要求也是学生的必学内容。二是国内外优秀专业杂志论文选读。研究生阶段可以把重点放在国内优秀杂志阅读上,避免要求过高而学生无法实现的问题,但论文阅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实现了解国内研究动态的目的。文章的选取要把握好与主干模型相关,体现主干模型变化与运用的原则,同时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体现专业研究热点的原则。专业硕士的外延包括获取当前农林经济数据,了解当前农林经济管理状况及具体管理案例等内容。学生通过数据文献查询,熟悉掌握数据来源、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培养自己日后实际工作中对数据的敏感性与重视度。管理案例剖析是专业硕士重要的外延内容,通过对不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对比分析,掌握各种运营模式的发展演变、管理绩效,探寻不同管理模型、运营方式的适用空间,做到学以致用。

三、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实施与考核

(一)组织实施

“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性决定了该课程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内容定方式,以方式促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综合考虑各层次教学内容的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阶段采用最为适宜的教学方式。对于硬核中较为稳定、规范化的内容,如基础性数学知识,仍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一定的课后习题式作业。目前研究生阶段课后习题式作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往往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和学生都应集中精力做科研,而研究生已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不需要再进行费时、费力而又刻板的课后习题练习。殊不知,这违背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原则,没有硬核支撑的研究将难以维系,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何况研究生还处于积累专业知识的阶段,课后习题是掌握知识所必需的。硬核中属于能力的内容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互动和学生课后阅读等。因为能力是多维的,单一教学方式不可能实现培养多维能力的目的,能力的评价也需要具体问题支撑,缺乏客观评价标准,也没有现成程序可以遵循。为构建学生坚实的综合能力硬核,分阶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可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第一阶段以课堂教学法完成研究思路、分析方法的讲解;第二阶段由学生完成课后阅读、相关作业,并要求将学习成果书面化;第三阶段针对学生提交的书面化学习成果进行课堂或课后的师生互动,保证整个教学都围绕着提高能力展开。主干内容的学时数最多,教学场所也主要在课堂这一较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感觉的场所中展开。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能自行阅读掌握的主干内容可采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还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合理安排后续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营造更为活泼的课堂氛围。外延教学形式最为灵活,通常采取学生课后阅读、自学和完成一定课后作业、研究任务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外延内容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外,容易产生外延学习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错误印象。事实上,外延之所以采取课外自学的方式,是因为通过前期的课堂教学,学生已经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现在需要的是个人在课外拓展性学习,针对研究课题选择性学习。应当指出的是,外延教学不是完全放任学生不管,及时督促、检查是促进外延学习所必需的,因此,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文献解读、案例剖析,并在期终考试中设置一定的外延内容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外延学习任务。

(二)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掌握学科知识之外还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发展方向不同考核方式也应有所差别。现有考核方式在评价学生能力上各有优势与不足。根据融会式分级教学思想,有效的考核方法是充分利用各种考核法的长处,优势互补,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试卷考核作为最常用的课堂考核法,在多样化考核中不能或缺。通过试卷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给予客观评价。科学硕士的试卷考核重在考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专业硕士则是知识的运用,分数权重上科学硕士要大。此外,还有重在即时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课后学习完成情况的其它课堂考核方式。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机提问,专题发言、讨论,这些考核方式淡化了考核的紧张气氛,赋予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度、发言质量等完成学生综合能力评判。这种形式的课堂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一般要小于试卷考核,但专业硕士的比重可以较高。课后考核以专题写作为主。为保证写作质量,题目应设计得较为具体,确保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题目通常由教师设定,也可采取学生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先提交题目,教师审核后再定写作题目的方式。由试卷、课堂评定、课后写作三部份考查构成的能力分级考核体系,操作上较为简便,时间上较易控制,且整合了三方面考核结果的最终成绩也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综合素质。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5-02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实际效果,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我们作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师,试图就这个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一、以网络化主体性教学法加强师生信息交流

网络化主体性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去主动获取信息,从而学习和消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网络是现代社会新的交流方式,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它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内容生动活泼,既有文字,也有图片、视频,立体感强,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因此,运用网络化主体性教学方法,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良好条件。

那么,我们如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网络化主体性教学方法呢?第一,教师要积极做好与课程有关的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提炼工作。我校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世界大学城就建立了《概论》课教学空间,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还有教学案例、视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解析、参考书目、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学习成果交流等资源。这些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自主上网浏览、随点随学和交流,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平台。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和分析网络信息。在《概论》课第八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学中,我们就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历史资料以及现实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信息资源库,将狭小的课堂空间扩展到社会的大舞台,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途径有效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思想状况。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网络既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天地,同时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复杂世界,既有真实的信息,也有虚拟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辨别真伪,从中吸取健康的营养,扩大知识面,也要防止上当受骗,避免负面因素的影响。

二、以讨论式主体性教学法强化师生互动探讨

讨论式主体性教学是与传统灌输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置主题、互动研讨,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我们运用讨论式主体性教学法,能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更多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深化思考、锻炼能力、提升思想素质。

譬如,我们在《概论》课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主义生态文明”教学中,就运用了讨论式主体性教学法。首先,设置了“十为什么着重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生态文明提出的客观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讨论主题。这些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能赢得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回应。其次,我们围绕主题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提出了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有的提出了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有的提出了土地流失、家园毁坏问题。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有具体数据和事例,生动形象,很有说服力。在这些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了“资源支撑不起、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生存危机、发展难以为继”的结论。教师接着引导说:“我们怎么办?”学生于是又展开讨论,从而得出了“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结论。教师又继续引导说:“什么是生态文明理念?十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什么要求?”这样层层深入讨论,学生就把教材内容逐步消化了。最后,就顺利形成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期盼,也形成了从自身做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因此,讨论式主体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运用讨论式主体性教学法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有时不知所措,即使有些学生站起来回答,也谈不到要领和关键。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布置,讲清楚讨论的目的和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教师也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从中选择一些准备充分的学生重点发言。当然,对参与讨论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鼓励性点评,然后进行系统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三、以研究型主体性教学法致力学生自主探究

研究型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技巧。学生通过特定专题的综合研究,能自主地建构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和能力。

我们在2015年《概论》课教学中,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每个研究学习小组为5人,在教师指导下分步实施。第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定研究主题。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有的学习小组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研究》,有的确定了《“中国梦”之“国家梦”与“个人梦”关系研究》,有的确定了《“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研究》,有的确定了《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战略的特点研究》。在选择研究学习主题过程中,还必须说明选择该主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步,学生自己分析该主题的研究动态,形成该主题的研究现状综述。第三步,明确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研究学习,形成相应的研究学习小论文。第四步,学生总结研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第五步,学生总结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最后形成研究学习成果报告。我们通过这种研究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想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得到拓展,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锻炼。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还不强。二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也不够,对主题的研究动态把握还不够准确,有些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撰写小论文。三是研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也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四、以实践类主体性教学法加强学生自主体验

实践类主体性教学就是依据课程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与实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个方式,能促进学生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增强对理论的认同。实践类主体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

譬如,为推动党的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现实、积极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在《概论》课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中,就运用了实践类主体性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学习十八精神・关注探讨民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教育发展、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安全稳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实践体验,然后以事实说话,用精彩文字展现和流露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和责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好选题,指导学生学会社会实践与调查,并对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和评价。在实践类主体性教学运用中,我们也发现了问题。一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力参差不齐。二是社会实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还不够。三是实践形式还不多。四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指导力不足。因此,要增强实际效果还有不少应努力的地方。我们要在以往实践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切实加强指导,使学生真正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实践,真正促进学生了解时代、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

参考文献:

[1]李阳,石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5,(5):109-112.

[2]谷军.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4,(2):49-56.

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系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61-01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1.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1 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1.2 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1.3 强调有序构建。物理教学的本质是通过传递人类探索物理世界的社会经验,构建学生一定的物理认知结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规律,体现各种经验要素所特有的学习规律,从而使构建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过程有序进行,完成有序构建。因为作为教学目标的物理认知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分步构建而成的。这是构建过程的有序,此外还要求构建结果的有序,也就是要注意提高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有序度。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做到:一要开放(包括课内外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二要交流(包括相互讨论和启发等),三要思考(包括对物理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等)。

1.4 加强范例教学范例,是具有典范性的例题。

1.5 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做得更好。

1.6 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物理仿真实验和远程教学实验 教育资源的缺乏是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 也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 随着 时代的发展, 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 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 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对公共教育来讲也要进 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通 过物理远程教学实验系统,学生利用校园网或 Internet 网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 远程教学系统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给学生提供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2.2 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 在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它不仅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 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 与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服务实验室中,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的 作用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实验中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在 Seminar 课中发表,讨论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创新点。

2.3 满足个性化教育 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建立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 打破多年来一个年级学生一张课 表的作法,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建立了 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和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实验中,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在老师的指 导下, 在网上选课, 满足个性化教育,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并行开设“物理实验技术系列讲座”,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 水平:对学生开设物理实验技术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 用,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4 强化物理学文化素质教育,开设“物理学史的启迪”课程。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物理文化教育素质和软件思维能力。学习前辈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索方法,避免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形式化理解和对物理概念的绝对化。在课程的选材上,重点突出著名物理实验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方式上采用"Seminar"方式及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3.系统教学法对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化工原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业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