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物范文

时间:2023-03-07 01:20:08

法治人物

法治人物范文第1篇

他在某些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钉子户,被封为“湖南较真哥”;他曾为了自己的房屋被拆四处上访,是地地道道的“上访户”;他还多次与当地“父母官”较真,先后打了一百多场行政官司,虽然官司败多胜少,他倒也坦然,他自己说,谁胜利都无所谓,关键是法律要获胜。

他就是“湖南较真哥”——张华。前不久,他在湖南省年度法治人物的评选结果中,以拆迁户的身份,当选为“2011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法治人物”。官方评语是:张华的做法,是现代法治社会化解矛盾纷争的理性选择与正确途径。张华的当选,也可说是当下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缩影。

被拆迁逼出来的“较真哥”

张华1976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毕业之后,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张华没有能够继续深造学习,于是开始了他的打工创业之旅。

2012年6月26日,在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一套三室两厅的普通居民房内,我们见到了这位刚刚以拆迁户身份当选为“2011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法治人物”的张华。

2003年,张华利用自己在外跑销售攒下来的积蓄,和父母共同出资在自己的老家开福区捞刀河镇新源村盖起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盖好的房子除了自己家居住以外,张华还把楼下作为商店营业,楼上装修成歌舞厅和旅社。这样一来,张华一家当时每个月的收入轻轻松松就过万元,这样的小日子让张华一家过起来实在惬意不已。

原本以为可以安心地过着小日子的张华,却怎么也想不到会有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2005年年底,由青竹湖国际商务社区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绿城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合伙投资的绿城·青竹园高尔夫别墅项目,开始在张华家所在的捞刀河镇如火如荼地建设起来。而张华家新建房子所在的区域,恰好就在别墅区的扩建范围之内。

小日子还没有过稳的张华一家就这样遭遇拆迁的命运。张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开发商谈判。“政府不是已经将土地卖出去了么,那么我就想自己掏10万块,从开发商手上把我家的房屋土地再买回来。只要不拆我家房子就行。”张华当时这么认为。

可是,房屋拆迁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容改变。无奈之下,张华认为自家房子是新建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补偿一点,可是也没有得到应允。

而早在2002年,由开发商投资的青竹湖高尔夫球场项目第一期工程已开始建设。当时,张华家的房屋,也是在工程建设的范围之内。那时,张华家的原住房屋就拆了一次,建房的地址就安置在了离高尔夫球场不远的一块空地上。他后来怎么也不会想到,新房子建成还不到两年时间,就马上迎来了第二次拆迁,这就意味着,张华家要再次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的建设让路。

一再的拆迁与让路,实非所愿。而第二次的拆迁,针对拆迁款,开发商只承诺对住房面积进行补偿,而对于相应的菜地、农田以及池塘等不动产没有任何的补偿行为,这让张华一家很是气愤。

“一个农民,没有了土地,你就剥夺了他的生产资料,那么他靠什么来生产和生活呢?”张华当时不无愤慨地说。

但是,面对强硬的开发商,“谈判”对于张华一家而言,显然筹码不够。由于双方始终未能就拆迁补偿和安置的问题达成一致,张华一家不愿意搬离自家的房子,因而拆迁的事情也就这样拖了半年。随着工程的迫近,不愿妥协的张华一家让开发商方面开始着急了。

2006年6月30日,长沙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长国地资腾(2006)第54号《限期腾地决定书》,限张华家在10天之内腾出被征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设施所属土地。

然而,由于在拆迁补偿问题上,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张华于是请了律师,以其父亲张念文的名义长沙市国土资源局至开福区法院,请求人民法院判令长沙市国土资源局撤销该项限期腾地决定书。

10月13日,开福区法院认定限期腾地决定书是不可诉国家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于是裁定对张华的不予受理。

张华不服,随后上诉至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对此行政纠纷案予以受理。11月14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了行政裁定书,认定“限期腾地”只是国家征地行为中的一个环节,不具有可诉性,依法驳回上诉请求,维持原裁定。

第一次打官司就以“依法驳回上诉请求”而告终,张华虽然请了律师,但是依旧无法改变腾地拆迁的命运。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开发商改变了原先的思路,开始实行“孤立”张华家房子的办法:他家房子周围的菜地、农田、池塘成了建筑工地的填土场。

填土,还只是开发商反击的序幕。随着工程的推进,临近张华家的建设工地水平面,高出他家房子整一个楼层。2006年8月,长沙的雷雨天气似乎特别的多,从天而降的雨水很快淹没了张华家房子的一楼。

紧接而来的是断电,让张华一家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之中。随后,电话线也被剪断了,这样一来,张华家的房子就如同一座矗立在黄土海洋中的孤岛。

2006年10月26日,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下发了强拆公告,责令张华一家在10月30日前,搬出所居住的房屋并腾出土地,如若到期仍不履行的话,将依法强制执行。当时,张华一家在与开发商协商的过程当中,双方发生了纠纷,张华的母亲因此被意外推倒受伤,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总不能拖着老人和我一起耗吧,毕竟父母年纪也不小了”。无奈之下,2007年1月26日,张华被迫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拿到了开发商“打发”的35万元拆迁补偿款。

被逼签下“城下之盟”,张华心里始终不服,他要为自己“讨一个说法”。

“较真哥”火了

法治人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法治人物评选;现实问题;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61-02

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中,各个地方通过“法治人物”的评选,积极宣讲法治实践,营造法治氛围,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能力水平,为推动依法治国,促进“四化两型”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法治人物”评选存在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各地方“法治人物”的评选从总体上充分体现了法治国家建设指导思想,树立了诸多典型的优秀的法治人物,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进一步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不得不承认,其评选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评选的标准不具体明确

各地方“法治人物”评选标准一般是以“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法治践行”以及“法治影响力”四个方面作为参评标准,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够明确、具体的地方。例如,“事迹突出”、“突出贡献”、“某些方面”、“较大的”这些标准属于不确定标准,难以具体明确。从“法治人物”评选的结果可以看到,每年“法治人物”当选的数量是有限的,一般最多不超过十人,而每年“法治人物”候选人却是远远超过十人的,没有具体的评选衡量标准,就很难在评选的实际过程中确定哪一位参选人事迹更突出、贡献更突出。而正也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评选衡量标准,评选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多依靠每个评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这样的评审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评选的不公正。

(二)评选程序中存在着一些不清晰的问题

从各个地方“法治人物”的评选程序来看,依次包括组织推荐、初评和公示、决选、,这五个步骤的依次进行促进了“法治人物”评选的顺利完成,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不清晰的地方。首先,初评阶段“法治人物”候选人的入围与否完全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掌握了控制权。其次,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若干入围的候选人具有很大的恣意性。实际情况具体指什么、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能否直接拥有全权否决权、这一步骤是否应当更加公开透明等问题都还不明晰,都还需要规范明确。最后,决选阶段存在着公众投票票数只作为参考是否合理、具体的参考标准和比例应当如何划分等等问题,亟待商榷考虑。

(三)法治人物评选存在着一定的倾向性

在地方历届“法治人物”的评选中,还有一种很不适宜的倾向,值得关注。地方“法治人物”职业背景主要集中普通群众、律师、高校教师、基层国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等方面,而其中基层国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这两类实质上都属于公务员队伍。诚然公务员在法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及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基层法律制度建设、构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长效机制和基层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很多地方将其获评的比例提至较高的程度,这一种倾向并不能充分反映地方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虽然各地方“法治人物”评选逐渐开始注意到这个倾向的局限性和不利性,并将目光渐而投放到群众法治意识观念形成和法治实践参与上来,并且也愈来愈重视专业法律人才对地方法治建设的特殊贡献,但是这其中同样仍然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对于普通群众而言要被评选上“法治人物”,实实在在是需要做出巨大的贡献或者对社会法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的,可对于公务员这个群体而言也许仅仅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么被评选成为法治人物的机会是远远大于普通群众和其他群体的。这明显的差别对待可能就会导致评选法治人物的预期目的无法实现,无法培养出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也将不利于法治中国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法治人物评选后存在着遗留问题

在“法治人物”评选出来之后,“法治人物”身上真实反应了地方法治建设存在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他们的事迹或许是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又或许是推动了某种问题的解决,亦或者仅仅是对解决问题的尝试,而同时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以及仍需后续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见证了地方法治的发展进程。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各不相同,但当个人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法律正义受到挑衅践踏的时候,他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维权,捍卫正义,揭露真相,体现着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些法治人物的遭遇成为公共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引来公众的积极声援,由此形成推动法治进步的滚滚洪流。这些事件成为培养公民觉悟和素质、推动法治的启蒙力量,激励公民积极为法治社会的进步付出自己的努力。但是,需要正视的是:法治人物评选出来之后,他们遭遇的有些问题或者相似的问题仍然存在、泛滥着,例如拆迁户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医疗安全问题等等。同时,法治人物评选遗留给我们的还有对落选候选人的关注问题。落选的候选人很少受到大众的关注,甚至说落选的候选人做过什么,他们的哪些事迹曾影响过我们的社会生活,在评选之后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淡忘,这主要因为主流媒体一般只对法治人物当选者进行大幅度报道,而很少有篇幅提及到落选的候选人。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当选的法治人物,也需要通过落选的候选人来看社会各界对法治的影响与努力,从而更好的见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法治人物”评选的完善对策

为了更好突显法治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针对“法治人物”评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一)评选标准应当进一步明确化

从各地方“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的评选文件中可以看出,评选标准以及评审机构的成员都不够明确,所以应该对其进一步明确化。在评选标准中出现的“事迹突出”、“突出贡献”、“某些方面”、“较大的”等这些不确定词语有必要进行明确定义,只有明确了其涵义,例如什么程度的事迹才叫“突出”、某些方面具体指什么、较大的程度如何,那么在实际的评选操作中就会尽可能减少随意认定,才能使法治人物评选在标准上真正有规可循,真正有利于“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法治践行”以及“法治影响力”的宣扬。

(二)评选程序应当进一步公开、民主、科学

从“法治人物”评选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知,评选程序存在一定的非民主性。在这里,建议加大公众的参与范围与程度,不仅是在最后决选阶段,还是在最初的初评和公示阶段都引入公众投票方式,使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评选无论是在什么阶段都采用领导、专家与公众按比例评选的机制,例如领导意见占10%、专家意见占30%、公众投票占60%,由此来决定法治人物的选出。这样的程序在一定程序上更能体现公众的意见,让评选更加透明公开,也让评选更具民主性、科学性,让评选出来的法治人物更实至名归。

(三)评选法治人物的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大

在一些地方“法治人物”评选的活动中,公务员当选的比例过高,这直接反映了“法治人物”评选的当选范围具有狭隘性,应该予以进一步扩大人物当选范围,使普通群众、律师、高校工作者等各个行业的群体都能更大范围的参与到法治人物的评选中来,使法治人物的评选真正具有民意性和公正性。法治人物评选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不是抹杀作为较大比例的公务员的贡献,而是恰如前文所说的对那些因为做好本职工作而当选上法治人物的人员当选的合理性进行斟酌。

(四)法治人物评选后期效应当进一步加强

在“法治人物”的评选结果尘埃落定之后,很多人就感觉任务完成可以撂担子了,其实不然。法治人物更多的是反映一种社会的热点、难点以及重点,从法治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地方法治国家的建设历程,可以看到法治建设的成果,而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不足,看到许多还亟需解决的问题,诸如暴力拆迁、公路乱收费、钓鱼执法、招聘歧视、医托横行等等现实问题仍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这些问题通过“法治人物”的评选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就需要借着这个由头,一步一步的深入去解决这些后续的问题,不断的推进法治地方法治中国建设。而同时对于落选候选人的关注也应该提上日程,在宣传当选的“法治人物”的同时,也要对落选候选人的事迹进行宣传与报道。如在落选人单位进行对落选人事迹的学习等,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法治建设的全貌,更好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建军,马治选.当代中国社会的维权行动――以维权类法治人物、案件和新闻为主要分析对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05).

[2]陈旭,王志高.影响性・创造性・示范性――江苏首届“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综述[N].江苏法制报,2012-09-26.

[3]王刚,蒋宜斌.让法治阳光感染所有观众[N].甘肃法制报,2011-08-03 (A05).

[4]戴佳.“十年法治人物”见证法治进程[N].检察日报,2010-12-05 (001).

[5]张彬.十年法治人物:共筑法治的力量[N].人民公安报,2010-12-05 (004).

法治人物范文第3篇

好学向上,当选人大代表,走上普法、为民履职之路

今年52岁的陈建教出生在石门县太平镇百丈丘村,由于家贫,只读完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回家务农。一年冬季的一天,只有十几岁的陈建教从冰封的深山经过,见一村民从山上摔下,奄奄一息,他见义勇为救下了这人。30多年前,青年积极分子陈建教被太平镇政府选拔到农科站任农技员。走上工作岗位的陈建教,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各种知识欠缺,在应付各种日益复杂的问题上,总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每年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法制日报》等10多种报刊,通过报纸学习文化、法律等各种知识。

1986年,担任镇农技站长的陈建教,当选为石门县人大代表。随后,他又先后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当上人大代表的陈建教认为,这辈子注定要与法律打交道了。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要履行好为民代言、为民请命的神圣职责。但他发现自己的法律知识严重缺乏,今后与法律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必须具备较好的法律功底,就要继续学习法律知识。每当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他都要认真研读,一旦遇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就对号入座找出法律依据,以便解决问题。为了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他于5年前报名参加了省委党校法律函授大专班专门学习法律知识,经过3年苦学,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

陈建教在太平镇担任农技站长和人大主席时,就创办了农民普法夜校,除了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外,还传授法律、法规知识。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农民朋友之所以吃亏、上当、受骗,基本的一点就是大部分农民朋友不懂法。同时,从他接手的许多案例可以看出,之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找他讨公道,与个别职能部门执法不公、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让农民懂法、守法,就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他的农民普法夜校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也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机关的高度评价。这些年来,先后有全国人大局、湖南省人事厅、浙江省义乌市人大常委会等省内外的一些国家机关、法人单位请陈建教去讲课,他都有求必应。他讲课有很强的针对性,“执法机关应公正执法”这一内容每堂必讲,在有关机关反响很大。

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小黑脸”网站,开辟有《代表工作》、《百姓呼声》、《重点建议》、《现场实拍》、《黑脸平台》、《本地特产》等栏目。“小黑脸”网站成了他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的阵地,同时也成了他宣传法律的窗口和平台。“小黑脸”网站的开通让各地的朋友和他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自“小黑脸”网站建立后,每天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人次以上的来信来访和网上留言。他除外出调查和处理日常工作外,只要回到石门,他就回办公室处理各种信件。

1992年,陈建教当选为湖南省第八届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的头衔为陈建教认真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依法履职。面对邪恶等非正义现象,在不少人选择沉默或避让时,陈建教往往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荣誉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越来越欢迎,从第八届起,他又连续当选为第九、十届省人大代表。

找漏洞,提建议,促使违规文件被否定

1995年5月4日上午8时,石门县法院行政庭公开审理刘凡松等37名农用车主联名控告石门县交通规费征稽所将1吨载重农用车按2吨收取规费的乱收费行为一案。辩论阶段,被告方称他们收费是合法的,依据的是1995年4月20日省交通厅的第159号文件,该文件规定从1995年2月1日起六轮农用运输车征费吨位按2吨核定。双方一时争执不下,法院宣布休庭。无奈的农用车主到太平镇政府找到陈建教,请他主持公道。听过介绍后,陈建教低头沉吟:交通征稽部门既然搬出了省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当算执行有据,但六轮车底盘上载重量的确是1吨啊!为什么按2吨收费?究竟谁是谁非?陈建教决定先把省交通厅159号文件弄清楚后再说。

于是,陈建教找来1995年4月20日省交通厅159号文件和其他与征收交通规费有关的文件研读。他发现省交通厅159号文件的行文日期是1995年4月20日,而文中却说 “上述规定从1995年2月1日起执行” ,哪有征收在前,行文在后的道理?后来,他又发现该文件与1994年6月21日省长签署的第31号政府令有抵触,第31号令第14条规定:养路费征收标准,由省交通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征收额度和本省公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应征车辆数额提出意见,经省物价局、财政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但省交通厅159号文件上的提法则是“经与省物价局商议”,将“审核”变成了“商议”,更没报省政府批准。

发现这些法律漏洞后,陈建教立即赶往省城,跑省交通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省长办公室以及省人大,终于弄清了省交通厅159号文件没经省物价局审核,也没经省财政厅审核,更没报省政府批准。同时,他认为省政府文件的法律效力明显高于省交通厅文件的法律效力,当两者相抵触时,应以省政府文件为准。于是,陈建教立即以省人大代表、省减轻农民负担监督员的身份,起草了《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否定省交通厅(159)文件的建议》,连夜分别寄给了分管副省长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后又到省人大常委会将这一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陈建教的建议引起了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省交通厅1995年第159号文件终于被否定了。

进村入户访民情,修宪建议得到全国人大重视,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成为现实

2004年3月1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之前,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的决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这就意味着乡镇人大换届将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同期同步进行。这一修正案包含了陈建教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积极努力的心血。

1993年以来,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不同任期 ,不能同步进行的弊端,引起了长期关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陈建教等诸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关注。2000年,有几位老同志找到陈建教,要他呼吁县乡换届同步。当时他想,换届选举是关系到全国人大立法的大事,如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这个情况,一个省人大代表不是越级了吗?为此,他系统地学习了《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等法律的条文。他认为,只有广泛听取民意,切实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代表职责,才能促进人大代表法律意识、代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回归,作为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共产党员,应该反映群众的呼声。

此后,他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并在他的“小黑脸”网站上,开辟了代表工作、百姓呼声、重点建议、现场实录、黑脸平台等栏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小黑脸”网站,他收集到了50多条关于县乡换届选举的合理化建议。

2002年1月15日,一份《关于农村换届选举频繁,能否考虑同步开展的建议》终于写成。建议内容除介绍农村换届选举中,由于频繁的选举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外,还引用了翔实的数据,增强了建议的说理性。最后,他建议:一、县、乡人大、党委换届能否由3年改为5年;二、农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能否与县、乡人大换届同步,考虑由3年改为5年。几天后,这份建议以特快专递送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何鲁丽,秘书长何春霖等领导的案头。

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给陈建教回复:您来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何鲁丽副委员长、何春霖秘书长等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已经批示由联络局研究、答复。从您来信中可以看出,您围绕农村基层政权换届选举问题,以太平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非常认真仔细的调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县乡人大和乡镇党委换届同步,涉及宪法、选举法以及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因而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您提出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加以研究,感谢您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注和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支持。

2004年,陈建教的建议成为现实。但陈建教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促成宪法修改,并非他一人之功,他只不过是为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尽到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一份责任。

为求司法公正,跨省建言安徽省高层领导,使侵吞当事人27万元执行款的法官落马

2004年7月20日,安徽省阜南县于集乡席老家村村民张子海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放陈建教的事迹后,千里迢迢来到石门县新关镇政府找陈建教。一见到陈建教,张子海就好像遇到了救星一般激动地说:“陈代表,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的事无论如何请你作主。”张子海边说边从挎包里拿出有关资料递给陈建教。陈建教热情接待了这位千里迢迢的不速之客,边递上茶水边安慰道:“你不要激动,有事慢慢说。”张子海指着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96)阜经初字第183号民事调解书,向陈建教反映该案主审法官薛某在审理、执行这讼案中,严重违法乱纪,侵吞27万元执行款的问题。

1994年7月,阜南县农民张子海承包了县委、县政府宾馆餐厅。1995年7月至1996年9月间,县委、县政府共欠签单招待费30.911万元,县委、县政府以资金紧张为由,拒付款项。1996年11月15日,张子海向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阜南县委、县政府欠款一事,当时经办该案的主审法官薛某,于1998年10月15日主持双方调解,并达成协议,由阜南县委、县政府分两次于1998年12月20日前全部还清所欠的全部债务。1998年10月15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双方当事人下达了(1996)阜经初字第183号民事调解书,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生效。在超过了约定的还款日期之后,张子海向薛某申请执行。薛某仅在1998年12月8日给他交付执行款3万多元,后来就再也未收到任何款项(余款还有26.725万元)。张子海多次催促薛某,但是,薛某每次回答都是:“阜南县委、县政府没有给钱。”后来经多方打听,张子海了解到阜南县委、县政府早就将所欠款项全部付给了薛某,当张子海拿着证据找到薛某,薛某才不得不承认,阜南县委、县政府已履行(96)阜经初字第183号民事调解书。 8年来,张子海为追讨此款,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先后请了3个律师,耗资13万元,虽然法官薛某承认了侵占的事实,但依然迟迟不肯还款。

陈建教听完情况介绍后,非常气愤,“司法机关竟有这样的黑心法官,这是对法律的践踏”。于是,他亲自前往阜阳市调查,调查结果与张子海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于是,陈建教给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省委副书记杨多良、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岳忠等省领导以及省纪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等领导写信反映了这一情况。

安徽省有关领导收到陈建教的的信后,在陈建教的请求信上给阜阳市委作出了批示,交由省人大、省纪委、省检察院、省高级法院督促调查核实。在安徽省有关主管部门的督导下,阜阳市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分别给有关部门作出批示,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纪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专案组,进驻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展开调查。结果查明,该案原来的主审法官、后来的执行庭副庭长薛某等人,果真侵吞了26.725万元执行款。2004年8月30日,薛某等人被阜阳市纪委 “”。 10月15日,阜阳市纪委将该案移送到阜阳市检察院反贪局。此后,这伙人共19人相继落马。

三次卧底长途大巴,促使湘粤两省警方联手打掉一车匪路霸团伙

2004年8月的一天,石门县皂市镇岩湾村村民林立找到陈建教,向他诉说了一年前因拒绝车匪路霸上车作案,而遭到绑架勒索的事。此后,又有一些石门卧铺车司机和旅客向他诉说遭到车匪路霸的抢劫、诈骗和敲诈勒索的遭遇。陈建教十分震惊,为了解事情真相,掌握第一手资料,陈建教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坐石门的卧铺车,先后三下广东。

三下广东,陈建教先后调查了22名卧铺车司机,走访了200多名被骗被打的乘客。据司机、乘客反映,前往广东的卧铺客车多数遭劫,有205人在车上被殴打,被犯罪分子设赌骗走现金174.4万元、手机563台、戒指296枚、项链92条,被骗金额达226.2万元,受害人达1435人。

陈建教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带血的呼唤:关于开展打击跨省车匪路霸专项斗争的建议》。陈建教的建议引起了湖南省委政法委和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广东省局《摘报》第一号,全文登载。2005年 1月13日,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在陈建教的建议上作出批示,要求对粤湘公路客运线上的违法犯罪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力量,严厉打击。紧接着,广东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先后两次作出批示。

法治人物范文第4篇

在从搬运工到律师的喜悦里,厄运却悄然来临

196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加格达奇地区阿里河林业局大院,一个胖小子呱呱坠地。父母期望他将来能在林业上有出息,因此取名王林。

1980年,17岁的王林随父母来到湖北黄石,次年高考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那年,黄石苎麻纺织厂招临时工,王林应聘到厂里当了一名搬运工,每天工作内容是:用肩膀背50多公斤重的印染布料,来回50趟,每趟要走1公里的路。王林一干就是5年,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搬运工。

为改变命运,1986年,23岁的王林瞒着父母,用自己的积蓄,报考了黄石一家大专院校的法律夜大班。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王林拿到了大专文凭,且顺利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

搬运工考上了律师!这一爆炸性消息在黄石不胫而走。1990年10月,黄石可达律师事务所将王林招至麾下。两年后,因业务过硬,王林升为所副主任,每年收入多达十几万元,还买了辆汽车。经人介绍,王林认识了他美丽的妻子――黄石一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樊静华。1993年国庆节,王林和樊静华结婚,次年,樊静华生下宝贝女儿王碧君。正当王林踌躇满志时,厄运却悄悄来临――

1997年6月开始,王林经常发烧,一开始王林以为是普通感冒,就去当地医院打针,可并不见效。一天晚上,王林吃完饭后脸色苍白,上厕所小便竟尿出了血尿。晚上9点多,王林高烧不退,妻子樊静华连夜将他送进了医院。医院初查后当即建议他们去省城大医院再次检查。

一个星期后,王林和樊静华一起去武汉查看诊断结果,主治医生把樊静华拉到一旁说:“你丈夫被确诊为精源细胞恶性肿瘤,俗称癌,已是晚期,现在医学上无法治愈,还有3年的存活期。建议边治疗边休息,尽可能让病人心情好一点,对延缓病情有好处。”

为了让王林配合治疗,樊静华将病情如实告诉了王林。王林用手轻轻地擦去妻子脸上的泪水,安慰她说:“不是还有3年吗?3年不短,我命大福大,说不准,到那时死神就溜走了。”

王林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忧,白天依然忙碌,下班回家,照样喝酒、抽烟、乐呵呵,强撑着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但当妻子、女儿睡着后,王林就常常难过得难以自控。没过多久,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这个183cm的大个子再次倒下,这次医生为他做了肿瘤摘除术。

一个周末,樊静华带着4岁的女儿去医院看望王林。王林将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思绪翻滚:“怎样才能让幼小的女儿得到更多的爱,让她记得她曾有个什么样的父亲呢?”

化疗期间,和王林同一个病房的有两个病友:一个是31岁、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化学博士,一个是40岁的大型企业当家人。他们都因和他患一样的病先后离开人世。病友的相继离开,给王林带来了很大触动,他在日记中写道:“既然做不了一颗恒星,那就做一颗流星吧,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给社会、给妻子和女儿留下一点灿烂的光亮!”

爱妻无声的支持,让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烧

“我能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什么呢?”想到这里,一个爱心计划在王林心中慢慢酝酿形成:组建法律援助中心,免费给那些没钱打官司的人打官司,帮助那些贫弱者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应有的尊严。

王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看妻子没有应允,他接着说道:“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与其坐着等死,不如从现在开始和时间赛跑,你能帮我圆这个梦吗?”面对绝症丈夫的请求,樊静华重重地点了点头。为了更好地照顾王林,樊静华辞去了工作,在自家附近开了个裁缝店。

结束化疗出院当天,王林就拖着病体,到律师事务所办理辞职手续,然后找到黄石市司法局,恳请局里给予支持,给他弄个办公的地方。司法局领导了解到王林的情况后,深深地被王林的精神打动了,在局里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在天津路一幢法律服务办公楼里,调剂出两间办公室给王林使用。

拿到办公室钥匙后,兴奋不已的王林拖着病体找到了他以前的朋友张翌――黄石天翌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说明来意,并请他帮忙简单装修一下。张翌认为法律援助是件吃力不讨好还赔钱的事,就劝王林别犯傻,但王林决心已下,竟待在办公室不走了。最终张翌被王林的执著所感动,马上派了装修队,免费把王林的法律援助中心装修一新。

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王林的民心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他把自家的电脑搬到办公室,还购置了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花钱在黄石闹市区制作并安装了一个巨型灯箱广告,上写:“物质财富的拥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正义的获得不能有先后之别,法律援助让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想象着不久后法律援助中心人来人往的情景,王林高兴极了。

广告牌打出去以后,一连几个星期,来电、来访者寥寥无几,大多数时间,王林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发呆。一天,他实在坐不住了,就跑到广告牌底下,拦住一个正在看广告的人问询,那个人说:“法律援助究竟是干啥的?真有替人打官司不收钱的好事吗?帮人打官司的人傻呀?说不定是个陷阱呢!”一席话说得王林恍然大悟。

一天晚上,正在听广播的王林灵感一闪,当即有了主意。他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给在黄石广播电台工作的一位朋友打去了电话,说明了法律援助中心面临的困境。

第二天,在朋友的引荐下,王林找到了台长,说愿意通过电台免费为听众提供法律咨询,但条件是宣传民心法律援助中心。台长一听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并马上叫来电台法制栏目的主持人商量此事。就这样,一档《与法同行》栏目在黄石广播电台诞生了,在每周一、三、五晚8点黄金时段播出。

从此,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王林总会拖着病体按时赶到电台,耐心为市民答疑解惑,宣传他的法律援助中心。节目播出几期后,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了王林患病之后不忘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3个月后的一天晚上,王林做完节目从电台出来后,一眼就看到了一名出租司机站在车旁似乎在等人。这时,司机说话了:“您就是王林律师吧,我是出租车司机,曾为自家的事给您打过电话,您的指点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我一直坚持收听您的节目。您带病不忘帮助他人,我要向您学习,以后我义务送您回家!”王林的眼眶湿润了,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从此,每周一、三、五晚上9点,一辆红色出租车会准时出现在市电台门口等候。

王林的民心法律援助中心开始被人了解,他每天要忙碌到深夜才能回家。看着丈夫不知疲倦的身影,樊静华心疼得直掉泪,但她不能去阻止,她深知法律援助贫弱者,已成为丈夫最后时光的生命寄托。她要做的是,每天监督丈夫按时吃药,以鼓励的笑容迎接丈夫的目光。

聚光灯下最美感言:有爱之家能创造奇迹

王林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块硬骨头。1998年8月23日,一位老婆婆进门就“扑通”跪在王林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

老人叫余翠荣。3年前,她的儿子被地痞流氓用枪打伤大腿,因体内残留铅弹,导致铅中毒,落下终身残废。肇事者不但没有赔钱,甚至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为了给儿子讨个公道,3年间,老人无数次往返于公检法等部门,不是遭到拒绝,就是被赶出门。王林义愤填膺,他握着老人的手说:“相信我,这个案子我管定了!”

王林来到了余翠荣老人家,刚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老人的儿子全身浮肿,正躺在床上,这幕场景让王林心酸不已。

就在调查刚刚有了进展的时候,王林遭到了威胁。那天,办公室里突然闯进3名彪形大汉,为首的说:“你就是王林?余翠荣那个案子你别管了,否则卸你两条腿!”王林淡然一笑:“我死都不怕,还怕残废?这案子我管定了!”对方被他的话镇住了,悻悻而去。

王林去公安局调查证据,公安局让他去找检察院,检察院又让他去公安局,像踢皮球似的,3次均无功而返。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王林突然接到了一个警察的约见电话,见面后,警察劈头就问:“你是真管还是假管?”王林没说什么,从包里拿出医院的癌症诊断书和律师证递给他看……

第二天,王林从这名警察手中拿到了确凿证据。当晚,王林奋笔疾书,给黄石市委政法委写了一封信,陈述案情复杂,请求介入。3天后,政法委召开协调会,决定由公安部门移送该案,检察院依法。法院的判决结果是: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赔偿余家5万元。在法庭上,余翠荣老人以及家属当场给王林下跪以示感谢。

过度的劳累让王林再次倒下了,当晚,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由于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再次手术。深明大义的樊静华把眼泪擦干,寸步不离地守在王林身边,精心照料。她明白:面对厄运,除了坚强面对,软弱和哭泣于事无补。

病情稍缓之后,王林又全身心投入工作,他说自己要分秒必争。

一次,王林到黄石港区法院办案子,看到一个神色忧郁的中年妇女在法院门口徘徊。他主动上前询问,对方却是聋哑人,难以沟通。王林办完事后将她带回办公室,又专门去市聋哑学校请来老师翻译,这才得知这个叫左亚芝的妇女,因不堪丈夫长期殴打,决心离婚。

几个月后,当王林陪同左亚芝到法院拿到准予离婚的裁定时,看着脸色蜡黄、疲惫不堪的王林,左亚芝握着王林的手哇哇大哭。那天晚上,王林在日记中写道:“你给一个饿肚子的人一碗饭,他会记得你给了他一碗饭;你给一个没衣服穿的人一件衣服,他会记得你给他一件衣服;你给一个弱者提供一次法律援助,他会记得你给了他一次做人的尊严!”

2000年6月初,第三次化疗手术后不久,因淋巴切除,免疫功能紊乱,王林经常腹泻不止,头痛发烧,尿血严重。恰巧此时,黄石发生了两名家庭贫困的儿童掉入污水池淹死的事故,可事故责任方相互推诿,孩子家属的权益一直得不到维护。

王林接到此案后,马上顶着烈日四处调查取证。6月14日,王林从目击证人那里调查取证回单位途中,感觉下腹部异常肿胀,他下车小便,血尿喷涌而出,他自己都惊呆了。回到车上,他虚弱地对车上的两名实习生说:“可能我的大限要到了……我走后,你们千万要为那两个小生命负责啊。”说完,王林疲惫地闭上了眼睛,泪水从他消瘦的脸颊上无声滑落。这泪水,饱含了他对生命、对妻子、对女儿、对梦想的无限眷念。

晚上10点多,一直守候在客厅的樊静华终于听到了王林的敲门声,她“腾”地站起来赶紧为丈夫开门。王林一进门就抱住樊静华,哽咽着说:“如果我走了,你要好好照顾女儿,将她培养成才!”

樊静华轻轻擦干丈夫眼角的泪水,坚定地说:“你说什么呢?我和女儿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说完,樊静华背过身,泪如决堤。

次日醒来,王林揣着几大瓶药丸和一大卷手纸,继续出门办案去了。

经过王林两个多月的努力,2000年8月,法院最终判决两名孩子的父母胜诉,两家人依法拿到了赔偿金,王林悬着的心安定了。也许是上天也被王林感动了,令人称奇的是,3年的生命极限已过了两个多月,王林尿血的症状奇迹般地变少了,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到医院一检查,肿瘤明显缩小,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患病以来的最佳值。看到化验单,医生连称:“奇迹!奇迹!”

那天,王林特地去照相馆照了张相以示纪念。

不久,中央开始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政府责任,要求各地抓紧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王林被黄石市司法局任命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2002年9月,已和癌症搏斗5年多的王林被请到《实话实说》演播室。通过节目,王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呼吁各级政府承担起法律援助的责任,给贫弱者以尊严,让所有公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沐浴阳光。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有观众问:“善良和爱心真的能战胜癌症吗?”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王林创办了个人法律援助网站――民心法律援助网(www.省略)。“财富的拥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正义不能有先后之别,希望未来法律援助制度健全,让人人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王林的名片背面这样写道。10年多来,王林免费为贫弱者打官司1800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3.6万人次,减免费500多万元,并先后为52名退休职工讨养命钱的集团诉讼案、大冶残疾夫妇涉嫌恶性爆炸案等10多起重大案件担任贫弱方人,95%的事项取得满意效果。

他一边为他人提供法律援助,一边救济揭不开锅的穷人,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这一切都离不开妻子樊静华的默默支持和奉献。

2008年5月,王林当选奥运火炬手。湖北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奥运火炬传递的是光明和友爱。他与命运的奋力抗争与拼搏,无不诠释着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奥运精神的精髓!”

2010年12月4日,王林和妻子樊静华被邀走进中央电视台。曾经的一名搬运工,不仅战胜了癌症,而且站在了亿万观众聚焦的领奖台上,接受了由亲自为他颁发的中国法制界最高奖项――“中国十年法治人物”的奖杯。

法治人物范文第5篇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全面启动了青年普法志愿者大型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结合不同人群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2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湄公河案专案组、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以及候鸟守望群体等入选2012年度法治人物。晚会还首次设立了“年度致敬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因为在重大舆论事件中坚持理性评论、恪守媒体职责而获评。

【知识链接】

一、为什么要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力开展普法教育?

1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武器,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感,使公民做到学法、守法、用法、护法。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使现代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为什么要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培养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是时代的要求。

2 通过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三、2012年度法治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 勇于维护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施正义行为、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向2012年度法治人物学习,勇于维护公平正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具有正义感的人。

2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2年度法治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向2012年度法治人物学习,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崇高品格。我们应该向公益律师佟丽华、候鸟守望者群体等2012年度法治人物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 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争做合格公民。

2 应积极参加各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2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之所以要强调学习宪法,是因为宪法()

①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是所有法律的总和③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隆重举行年度法治人物评选,至2012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②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已经实现③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公益律师佟丽华13年来向儿童暴力说不,成立了全国首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受民政部委托草拟了《儿童福利条例》……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90后学警李博亚在有人卧轨的瞬间,他冲下救人被火车碾压。他失去的是双腿,留下的是90后阳光之子爱的足迹、对社会责任的无悔担当。90后学警李博亚的事迹,告诉我们()

A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让给别人

B 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不应舍己救人

C 当他人生命在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D 李博亚这样对待自己的生命是不值得的

5 2012年12月4日,2012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最终揭晓:湄公河案专案组、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以及候鸟守望群体等人选2012年度法治人物。这说明()

A 只要履行义务,就能获得荣誉

B 权利和义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C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D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二、非选择题

6 从200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到2012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多年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始终把宪法作为重点,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

请运用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知识,说说我国为什么要把宪法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

7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候鸟守望者群体当选为2012年度法治人物。他们以实际行动保护候鸟,在颁奖现场和观众同举“拒绝野味,保护候鸟”的LOGO贴,呼吁对野生动物“不捕杀、不食用、不买卖”。

材料二:颁奖典礼上,在授予候鸟守望者群体的颁奖词中,评委们这样写道:“失落的羽毛,留给大地沉重的诘问。盘旋的哀鸣,唤起人间正义的携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候鸟守望者,守护的是一片美丽的天空,更是一种不能失去的文明。”

(1)请分析候鸟守望者群体当选为2012年度法治人物的原因。

(2)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8 2012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配合这次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某实验中学决定在全校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2)该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的文化广场向过往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3)该校团委组织一些团员出一期墙报,向全体师生宣传宪法知识。请你为这期墙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并对其作简要介绍。

(4)该校要出一期法制宣传专刊,假如你是这期专刊的策划者,请你围绕主题设计两个宣传要点。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C 5、C

二、6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7 (1)候鸟守望者群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能自觉、勇敢地同破坏生态环境、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2)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买不穿用野生动物制作的衣服、饰品;发现有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言之有理即可)

法治人物范文第6篇

《法治人生》(CN:65-1276/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法治人生》是一份“面向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法治类综合性新闻半月刊”,敬请作者在投稿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这一定位和性质。

《法治人生》(半月刊)是自治区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法治类杂志,由新疆日报社主管主办。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人生》进-步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法治人生》(半月刊)是自治区唯一-份公开发行的法治类杂志,由新疆日报社主管主办。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人生》进-步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力服务依法治疆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了法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从《新疆综治》《平安》《法治纵横》到《法治人生》,创刊24年来,这份杂志刊名几经变更,但作为自治区惟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法治类期刊,它的办刊方向不变,初心不改,一直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服务新疆法治建设。主要栏目:《视点》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进程,权威解读热点话题.传播法治理念。《警察故事》走近基层民警.品味他(她)们的酸甜苦辣。《人物》展现新疆各地政法、综治部[]涌现的典型人物、模范集体等。《文苑》刊登优秀文学作品打造有温情的法治文化园地。《以案说法》《律师信箱》用法治案例,讲述法治故事,以法说理,以案释法,服务基层读者,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法治人物范文第7篇

跨国缉凶的湄公河“10·5”案专案组:“不把糯康抓回,誓不撤兵”

【颁奖词】

跨国追凶,他们跨越的不只是距离和障碍。短兵相接,他们较量的不只是智能和胆量。这是一次法治力量的国家胜利,这是一次中国执法的世界亮相。湄公河案专案组,用胆识铸就金色盾牌,用忠诚为国家护航。

“最美学警”李博亚:“失去双腿,留下大爱足迹”

【颁奖词】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警察职责的召唤。拯救生命,义无反顾,是青春成长的典范。最美学警李博亚——失去的是双腿,留下的是90后阳光之子大爱的足迹。

候鸟守望者(群体):“美丽天空的守护人”

【颁奖词】

失落的羽毛,留给大地沉重的诘问。盘旋的哀鸣,唤起人间正义的携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候鸟守望者,守护的是一片美丽的天空,更是一种不能失去的文明。

寻亲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特长传递着温暖。”

【颁奖词】

他们像寻找自己的父母一样,为那些焦急的子女远走他乡。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那些走失的亲情一一寻访。寻亲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公民的志愿精神,用热情让亲人重聚在回家的路上。

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刑讯逼供就是对人权最大的侵犯”

【颁奖词】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推敲着理性的立法。在长途跋涉的调研中,他探寻着人性的执法。法学专家陈卫东,用学者的执着与坚守,为法治进步立言着说。

“三农”代言人毛丰美:“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代表”

【颁奖词】

他来自田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言必三农。他情系乡亲,在涉农政策立法中,据理力争。村官毛丰美,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他是最仗义执言,永远为农民说话的人大代表。

“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最辛苦却也最美好”

【颁奖词】

一个偶然,使他成为不一样的父亲。一个决定,让他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李亚鹏,把慈善作为自己的事业,把公益融入日常的生活,用六个春秋的持之以恒,批注了人生就是最崇高的作品。

公益律师佟丽华:“中国公益律师界的领军人物”

【颁奖词】

孩子的泪光,就是他的悲伤。对于这个最柔弱的群体,他总是靠得住的臂膀,公益律师佟丽华,为风雨中的花蕾驱散阴霾,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特别贡献奖——翟树全、李培斌、金淑萍:“传递温暖 守望幸福”

【颁奖词】

他们扎根乡村,埋头基层,他们澹泊名利,恪尽职守,乡村法官翟树全,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司法所长李培斌,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检察官金淑萍,法施于人,虽小必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着温暖,守望着幸福。

年度致敬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微博问政’的典范”

【颁奖词】

法治人物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法家;先秦;代表人物;法律思想

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4-0024-05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倡导“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家在当时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视法律、对法律最有研究、政治上最有作为、并十分注重政治实践的一个学派。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法家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先秦法家法律思想产生背景

自春秋以来,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旧式贵族在激烈的竞争中日益丧失自己的特权地位和优势,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而一些与原政权没有太近血缘关系的、凭着自己努力而获得土地的平民,构成了社会变革的激进势力,开始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实力和进取精神。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和激烈的政治军事竞争,这一阶层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广大人民(平民和奴隶)的愿望,强烈反对旧式的不合理的统治秩序,主张从政治、经济、法律各个方面推行新的制度。至战国时期,这些新兴阶级则已开始运用政权的力量在各个社会领域发展封建制度,对各种不利于封建制度发展的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在长期的实践中,新兴阶级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一整套政治法律理论。[1]15-16这些法律理论集中体现在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人的理论著作和政治实践中。他们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对社会全体成员都公平适用的“法”,要求用后天的人为功利代替先天的血缘身份,要求废除“为国以礼”的礼治,实行“以法治国”的法治。法治思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国民意识的第一次苏醒。

法家实现自已主张的渠道是直接发动或指导在各国的“变法”运动。[2]65法家的“法治”理论也正是在这种空前壮观的政治大变革中得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如果说,儒、墨、道家仅是在学理上建立起自已的学说,那么法家不仅是在学理上,而且是在残酷的政治实践中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他们对法的本质、起源、作用、法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立法、司法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二、春秋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法律思想

法家的代表人物比较多。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邓析是法家的先驱,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一般分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前期法家,是指战国初期和中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内进行改革这一阶段内的法家,代表人物如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以及齐国法家;后期法家则是指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内进一步巩固政权、并争取实现全中国统一这一阶段内的法家,主要代表是韩非。现就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一些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法律思想进行分析。

(一) 春秋时期法家先驱及法律思想特点

1.管仲及其法律思想特点。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即管敬仲,名夷吾,齐国人。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任为相。管仲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的犯罪预防理论。[3]56管仲十分重视道德规范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但反对空谈礼义廉耻。作为改革家,他深知经济繁荣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强调只有经济得到发展,人民得以温饱,才会提高道德水平,从而自觉遵守礼义法度。这种能够立足于发展经济的犯罪预防理论,在当时提出来是很难得的。另外,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他反对统治者随心所欲地制法出令,主张在制定法律时要根据民众之意愿,决定法律的内容。同时,他主张在运用法律惩罚犯罪的同时还要注意以赏赐的方法鼓励人民发扬礼义。此外,在行赏施罚上,他冲破周礼“任人唯亲”的“亲亲”原则,主张唯善可举。管仲的法家思想,对法律和法治的论述都比较精辟。

2.子产及其法律思想特点。子产(?——公元前522年),即公孙侨,字子美,郑国贵族。他从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执掌郑国国政。子产的思想特点是遵奉周礼,又提倡改革,折衷于礼、法之间,在个别问题上带有激进的色彩。子产注重制定和颁布成文法。他执政后,在整治郑国的混乱状态时,十分注意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并于公元前536年,把其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公布于天下,打破了以往奴隶主统治者“不为刑辟”的惯例,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限制了奴隶主贵族任意刑杀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人身权利,为后来的法家推行“法治”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子产主张以“宽”、“猛”两手治民。所谓“宽”,即强调道德礼教和怀柔的一手;所谓“猛”,就是强调严刑峻法、暴力镇压的一手。尽管子产在执政期间,很强调“宽”的一手,认为为政必以德,但至晚年,子产的思想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强调法制的作用,更相信严格法制,为政以猛,来达到“服民”的目的。

3. 邓析及其法律思想特点。邓析(?——公元前501年),和子产同是郑国大夫,但比子产晚去世二十年。邓析的思想与子产不同,他坚决反对“礼治”,主张“法治”,提出了“事断于法”的主张,这正是后来战国时期法家的基本主张。邓析反对“礼治”的态度非常坚决,不但反对顽固维护“礼治”的旧的奴隶主贵族,也反对子产。他觉得子产所铸刑书不能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竟自已私自编制了一部法令,并把它写在竹简上,称为“竹刑”。另外,邓析“与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民之献衣襦而学讼者,不可胜数”,[2]69颇有古代律师之味道。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创举。

(二) 战国前期法家及其法律思想特点

1. 李悝、吴起及其法律思想特点。李悝(约公元前445——前395年),魏国人。魏文侯在位时,李悝曾以“魏文侯相”或“魏文侯师”的身份主持变法,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吴起(?——公元前381年),卫国人,战国初期的军事家。他曾在魏国任官,后来任楚相,主持变法。李悝、吴起是战国初期两个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悝主张:要实行“法治”,首先就必须有法可依。李悝最突出的功绩就是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整部《法经》基本上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吴起在变法方面,则主张“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他主张逐步废除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精简“无用”官员,节省开支用于“强兵”等,并坚决主张“明法审令”,厉行“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敢苟同,行不敢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法治”,要求大家奉公守法,并贯彻法令效力。[3]61

2.商鞅及其法律思想特点。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出身于卫国国君的疏远宗族,名鞅,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故又称商鞅。商鞅有特色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①“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在法律起源问题上,商鞅第一个将其与确定土地、货财的所有权联系起来。②“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的变法理论。商鞅主张,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并向前发展的,法律制度也应该不断变化并向前发展。因此,在“法治”方面应当“不法古”、“不修今”,这一因时变法论成为后期法家韩非变法论的基调。③“壹赏”、“壹刑”与“壹教”理论。商鞅主张“壹赏”、“壹刑”与“壹教”,意思是赏赐只能施于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重点奖励军功。同时,君臣、上下、贵贱一断于法,并指出要取缔一切不符合法令、不利于农战的思想言论。实际上就是要用法家所主张的法令来统一思想,取缔其他各家,尤其是儒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实行文化专制。④推行法治的三要素:法、信、权,并强调“信赏必罚”,取信于民,从而达到禁恶劝善的目的。⑤“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主张如果像儒家那样主张轻刑和实行“德治”,势必助长奸邪而“以刑致刑”。他的这种建立在片面夸大暴力作用基础之上的理论和后来秦国灭亡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这一主张正是导致法家思想走入歧途的致命因素。

(三)战国后期法家韩非及其法律思想特点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的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同师于荀况。他见韩国削弱,曾多次上书韩王,建议变法革新,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作《孤愤》等十万余言。韩非在政治法律思想上仍以“法治”为核心。这虽然是先秦法家的共同特征,但韩非关于实行“法治”的理论要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深入;在怎样才能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也比前期法家更完备、具体;并在总结前期法家法、势、术三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韩非的“法治”思想,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另一部分是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方法 。韩非的“法治”理论,主要在于说明实行“法治”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为此,他提出了“法与时转则治”的历史观、“人民众而货财寡”的人口论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另外,韩非指出,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并重“法”、“势”结合的“抱法处势”,称它为“人为之势”。 韩非是在吸收、继承和批判前期法家思想以及先秦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其以“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律思想体系的。[6]123这一思想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上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故而形成了与儒家明显对立并带有显著功用色彩的“法治”思想的新派。

三、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较多,且又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他们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都坚持“以法治国”的“法治”,但在思想上仍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法律观

1.法家关于“法”的概念和性质。在法家兴起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都把“法”与“刑”等同起来,当时传统的说法是“刑、礼为治”,法的概念很薄弱。法家兴起以后,这种“刑”、“法”不分的观念才有所改变。法家认为,法是由官府制定、颁布的,各级官吏应依法办事,不能任意予夺。同时,法具有强制力。认为“法”是以刑为核心确定人们的财产地位,由君主或官府制定、颁布,各级官吏和所有民众都必须遵守的成文的行为规范。

法家从多方面论述了法的性质和特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类对法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法家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准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全体臣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家认为,法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所以应当具有普遍适用的平等性,刑罚应该不分贵贱等级,更不能因人而异。法家认为,法是公正无私的表现,“公”是法的灵魂,无“公”也就无法。人君立法、行法必须抑私奉公,而不能任私废公。在他们看来,法律虽然是由人君制定出来的,但既已制定出来,则人人必须遵守,即使是天子、国君都要立公弃私。其中,韩非完全继承了商鞅等人的立法废私的思想。他强调法的公正性,反对包括天子、国君在内的统治者枉法任私、玩弄法柄和权术。这在封建社会的初期虽然是起到限制和打击贵族特权的作用,但在“权制断于君”的社会,要君主放弃特权,实行“刑无等级”、“君臣贵贱上下皆以法”,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存在着“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神秘法传统。法家坚持法的公开性,其目的不外乎把统治者的意志强加于民,从上到下加强统治的法统,用“明白易知”的法令来统一人们的言行,以保证封建法令的贯彻执行。这种观点在当时确是一种进步思想,对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综上,法家对法的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等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法的一些共性,表明他们对法理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封建法律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2.法的起源。在法律起源上,法家都认为法律和国家一样,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上世、中世、下世和今世四个阶段,大体反映了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思想,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最初也曾经历过一个没有争夺的时代。因为当时人口少,天然的生活资料多,人们用不着争夺,因而也不需要国家与法律。以后,社会发展了,“人民众而货财寡”,于是你争我夺,社会秩序混乱。为了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就需要有国家和法律来“禁暴”、“止乱”。 这样,为了制止争夺而产生了国家和法律。商鞅和韩非的这种法律起源论是典型的“唯物主义”的法律起源论。

3.法的作用。在先秦诸家中,法家对法律的作用最为重视。他们认为法律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定纷止争。商鞅、慎到、韩非几乎用相同的语言论证了法的这一作用。所谓“定分”,即是明确名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只要名分明确了,人们就不至于争夺,社会就不至于混乱。二是兴功禁暴。所谓“兴功”,主要指富国强兵。法家认为,在“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的战国时代,要想国家安定保存进而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富国强兵,而要富国强兵,就必须重视农战。韩非甚至把被统治者比作虎,把法比作关虎的笼子,认为君主立法就是要惩办像柳下跖(春秋战国之际的奴隶起义领袖)那样的“盗贼”。所以对于君主来说,法律又是用以“齐众使民”的工具。

(二)推行“法治”的方法

1.立法原则。法家认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他们主张君主要集中掌握立法大权,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法家指出:法必须合乎“好利恶害”的人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统治者不可贪得无厌和立禁太多;此外统治者立法时,还须考虑天时,地利和风俗习惯等。

2.执法原则。必须使法令成为人们言行的唯一准则,是法家推行“法治”方法的第二个重要方面。为了使法令得以贯彻并为人所遵守,法家认为,首先要“明法”,即公布成文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改变以往“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其次,要“壹法”,即要求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内容、统一思想认识。坚决制止令出多门,要求法令要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主张法令应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再次,法家主张“任法”,即不任贤,不任智,废私议,有法必依,执法必信。最后,主张“从法”,即君臣共守法令,“刑无等级,法不阿贵”。法应有绝对权威,一方面要使法令高于一切,包括君主本人;另一方面,法令出,人人都必须遵守。

3.运用赏罚。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既然“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那么在治国中就可以用奖赏的办法来鼓励人们努力从事农战,用惩罚的办法来制止人们去做有害于农战的事情,所以法家认为行赏施罚是执行法令唯一有效的办法。具体原则是“信赏必罚”与“厚赏重罚”。“信赏必罚”即按照规定,该赏的一定赏,决不失赏;该罚的一定罚,决不失罚。另外,法家认为,社会舆论的誉毁必须与法律的赏罚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禁止人们犯罪。同时,法家是功利主义者,在犯罪和刑罚上,他们只看结果不看动机。可见,法家的刑赏论是建立在其人性恶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质在于重刑。

4.“法”、“势”、“术”相结合。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但他们认为,要推行法治,必须以君主的权势为前提,以国家政权为后盾。所谓“势”,是指君主统治人民的权力和权势。其中慎到主张,国君不必十分贤能,只要牢牢掌握权势,就能使臣民屈服,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贤能也无济于事。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势治”思想,认为英明的君主都重势、任势,并认为,君主贤能者少,中等才能者多。为使中等才能的君主治理好国家,必须“抱法处势”,即既要坚持法治,又要掌握权势。有势无法是人治,有法无势是空话,必须法、势结合。韩非从其人性恶出发,认为君、臣之间存在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即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使臣下奉公守法以实现“法治”,就必须有一套驾驭臣下的“术”。他在总结前期法家商鞅、申不害的变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术“不可无一”的“法、术”相结合理论。韩非在批评商鞅“徒法而无术”的同时,也批评了申不害的“徒术而无法”的错误。他认为,除了“法、势”、“法、术”的关系外,“势”和“术”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法、势、术各有特色,互有矛盾,但却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统一的条件就是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即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者都是统治者手中的工具,结合行使才能互相补充、互相作用,以发挥更大的威力。

(三)思想局限性

法家是先秦时期最重视法律的一个学派。法家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尤为可贵的是,他们把法律作为统一的行为规范,提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等具有公平、平等思想的法制原则,其中有些思想和原则不仅在历史上发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在当今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法家思想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首先,急功近利的短视。法家代表人物为了给封建制发展扫清道路,急于求成,往往过分强调法的暴力性、法的镇压职能。其“以刑去刑”的重刑主义过分夸大刑罚的作用,其结果是在一定时期内能取得成效,但不是长久之计,这无疑是导致法家学说走入歧途的一个致命弱点。

其次,缺乏思辨色彩。由于法家过分地留恋于“实”,其着眼点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没有从宇宙本源、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高层次的理论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他们(尤其是韩非)曾从道家那里吸取了批判传统“礼治”的勇气,又从墨家那里获得批判的武器,但一代法家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学说。他们太关注眼前的现实,而对本体论的探究无暇顾及。

再次,法与专制合一。法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了一个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将法与专制合一。这种以君主独裁专制为归宿的法律观以及“以刑去刑”的思想都是反法治主义的表现。由此可见,法家“法治”学说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法治的论述有着根本不同之处。所以法家的“以法治国”,从语义上说,即“用法来治理国家”,但谁来“以法治国”?君主而已,君主是“以法治国”以及以法治民、以法治史、以法驭权的权力主体。[5]37从实质上讲,终究是人治。

参考文献:

[1]张文显.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崔永东.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志冰.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上)[M].商务印书馆,1936.

法治人物范文第9篇

近年来,全国省、市电视台陆续开办了一系列法治类节目,它们既有普遍共性,也有自身鲜明个性和地域特色。江苏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紧紧围绕依法治国这一重大主题,通过多元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节目形态,以法治视角深入实际,观察生活,服务群众,通过对典型涉案事件或法治人物的充分剖析,发掘内在法理,传递法治精神。

一、江苏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的主要特点

1.类型多元,节目宗旨明确江苏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法治综合新闻类,如《法治集结号》《法治现场》《法治纵横》《七点看法》等;二是民生服务类,如《大梁说法》《民生新看法》等;三是法治案件故事类,如《法治档案》《法治进行时》等。虽然节目在内容定位上有所差异,但是目标宗旨趋同:聚焦事件,解读法与非法,弘扬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见证依法治国进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凸显法治教化功能。

2.立足本土,化解矛盾纠纷一些法治类节目立足本土实际,利用媒体在当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挥具有法律效应的调解功能。如:《大梁说法》设定了“彭城和事佬”这一全新的角色,以“有纠纷,有烦恼,就找和事佬”为定位,打造出“观众身边的法律顾问”形象。“和事佬”王传玉是节目聘请的8位人民调解员之一,他具备法律专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强,态度和蔼,讲的话入情入理,为调解成功奠定了基础。如《婆媳房战》,说的是媳妇与婆婆产生房产纠纷,“和事佬”王传玉上门做调解工作,现场达成协议,化解了家庭危机。主持人大梁形象敦厚,以徐州方言主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点评,贴近受众心理。《婆媳房战》结束时,主持人大梁评论道:“家庭的和睦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沟通、包容、忍让、商量,一切尽在其中,遇到问题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交谈,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这样就把处理事情的依据和道理说清楚了,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也符合栏目的定位。

3.以案说法,提升普法效果法治类节目突出以案说法,法寓案中,案生法理,举案真实,说法准确,案是载体,法是灵魂,通过讲述法治故事,提升普法效果。如:《法治档案》的《毒驾劫难》把禁毒这一重大的法治主题寓于一个家庭祸从天降的故事之中,告诫人们吸毒本身不仅是违法行为,它还会导致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增强故事的曲折性和吸引力,节目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电视元素,力求好看、耐看,提升了普法效果。

4.弘扬正义,礼赞先进人物部分法治类节目中经常有公检法人员的身影,他们或不顾个人安危,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或严谨侦查,科学取证;或威严从容地审理案件,彰显司法公平正义。如:《七点看法》设置专栏《最美警察》和《最美法治人物》,报道公安司法战线先进人物光荣事迹,展示群体风采,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时代引领作用,有利于法治队伍建设和公检法人员整体素质提升。

二、江苏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的主要问题

综观江苏省、市电视台法治类节目,其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1.定位偏狭,重刑轻民现有节目对“法”的理解失之于偏颇,选题过于狭窄,过多关注盗窃、抢劫、凶杀、命案以及刑事方面的大案要案,利用案件的曲折情节吸引眼球。如《垃圾池边的血手印》《少女畸恋引发悲剧》《14岁少女和她的危险男友》《小树林里的挟持案》《垃圾桶内的男婴》《污水沟里的秘密》等,标题透着血腥味,内容过于追求案情的刺激。其实,对民事案件的依法解决更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普法作用更大、效果更好,但法治类节目却往往较少涉及甚至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

2.偏重案情,忽视法理部分法治类节目侧重于案情叙述,有的案情扑朔迷离,而相关法律解析往往仅是一段结束语,成为一个点缀,有的甚至点评失当,由谴责犯罪变为同情犯罪,导致案件叙述和案件剖析严重脱离,使观众无法接受真正的法治教育。如《14岁少女和她的危险男友》中,少女莉莉与她的男友共同策划了绑架杀害同学案。案件侦结,剖析莉莉的犯罪动因,她自己归结是缺少家庭温暖,顺着这个思路,在节目结尾处,主持人草草点评:“令人痛心的是14岁的莉莉,14岁,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想,与其说莉莉是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还不如说是她父母的失职,把她给毁了。”仅凭节目中莉莉的自述就下这样的结论,把莉莉的犯罪归因于其父母,过于主观也过于简单,不但没有达到鞭挞犯罪的效果,反而有为犯罪分子开脱之嫌。

3.媒体越界,处置不当案件报道往往存在超前或者滞后的现象。超前可能干扰司法公正,滞后则无法引起观众收视兴趣。如某案件法庭正依法履行审判程序,节目却安排律师来发表看法,说案子应当如何判决;贩毒制毒团伙刚被捣毁、犯罪嫌疑人刚刚落网,节目就请律师来谈该如何量刑治罪。诸如此类的提前介入难脱“媒体审判”之嫌。还有一些节目在报道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不注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也有节目报道容易诱发犯罪的情节或言行,对犯罪过程、细节、手段和技巧做过细描写。

4.寻求刺激,忽视责任观众收看法治类节目有三种心态:满足刺激心理,案件情节越曲折离奇越感到刺激;利益诉求心理,带着目的看节目,希望从案件报道中了解相关内容,比如治安案件、房产纠纷、交通事故;社会责任心理,关心国家、社会的稳定等。法治类节目往往按照这三种心理动机进行内容选择和编排。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淡化案件过程,重视法理阐述,更多地针对观众的社会责任心理、利益攸关心理进行节目设置,不能仅仅满足观众的娱乐、刺激心理。这样,法治类节目才能真正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三、提升法治类节目质量的建议

一是增加法治含量。法治类节目不能止步于家庭纠纷、感情纠葛、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应对依法治国的路径有所彰显,启发人们在思想、行为层面形成自觉的合法性约束。法治类节目不能止步于信息传递、案件呈现,还应借助分析点评,彰显节目的理性色彩,提升节目普法功能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应该重视处于“罪”与“非罪”的争议性案件的报道与剖析,传播法理精神,澄清法治误区。进一步传播与法治相协调的诚信、友善、和谐的价值观,为社会输送丰富、多元、有益的价值能量。法治类节目本身也是法治精神的示范,其报道需要重视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力戒先入为主和有罪推定;避免侵犯司法行为的公权力,同时避免侵犯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遵从相关报道规定,规避越位评判;保护好相关人的隐私与合法权益。

二是倾注人文关怀。法治类节目仅强调法律惩罚犯罪功能的一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强调法律在维护和保护公民权利上的功能。法律无情,这是对违法乱纪者而言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法律是有情的,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关注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和性格色彩的多样性,有助于解析人性,剖析犯罪心理,直抵受众内心世界,起到惩戒、警示、帮助、教育的作用。同时应考虑受众需求,从题材选择、报道视角、立意呈现等方面体现人文情怀,从相关性、有用性、趣味性等方面强化节目与受众的关联度,给人们的生活以关怀和帮助,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和亮色。

三是注重新闻时效。及时触摸和忠实记录中国法治进程是法治类节目的责任与担当。不少节目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一些涉法涉案事件进行独家专访和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也有的法治类节目苦于“无米下锅”,常年炒冷饭,忽视了新闻时效性,节目效果打了折扣。

四是遵循传播规律。法治类节目应该遵循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积极适应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传播环境,形成传播优势。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日新月异,法治类节目除了与生俱来的故事性、悬念式、矛盾冲突,还应积极构建节目的功能,通过本土化、差异化、专业化定位,形成竞争优势,提高节目辨识度,避免同质化格局,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理念的有效传播。

法治人物范文第10篇

《谜砂》制片人――陈奕名

一说大IP,业内外已是一片疲软,一说大制作,实践证明,观众也不再迷恋。影视剧作品是否叫好叫座,说到核心,还是得看内容、看人物、看故事。在喧哗的古装、玄幻等青春题材的市场跟风之后,现实主义以及法治题材类型作品再一次因其惊心动魄的悬疑引力以及国家、民族的社会正能量的引导为观众所喜爱。

法治题材剧因其特有的戏剧性、故事性、观赏性一直以来都是影视作品创作的富矿,近两年《于无声处》《后海不是海》《湄公河大案》《任长霞》等优秀的法制剧作品为法治题材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最近刚刚二轮播出落幕,由李宗翰、李乃文、赵子琪等领衔主演的法治题材剧《谜砂》可以说再一次为新时代法治题材剧的发展长了气势,添了彩,受到业内外的一片肯定。据独播平台东方卫视的数据统计,在暑期档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该剧开播三日就以0.828的成绩登顶黄金档全国电视剧的收视冠军,之后一直稳居冠军的宝座,大结局还创作了1.432的高收视,平均收视率0.95,同时段收视排名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谜砂》确切地说应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悬疑大剧,是一部正义与邪恶较量,展现新时代警察的人物情怀和国家使命的振奋人心的经典大作。说它是大作,不是因为它成本大、咖位大、排场大,而是因为它是从内容到细节从幕后到演员用热忱和生命在诠释的一部正义之作。而与以往法治题材剧有所不同的是,《谜砂》并不是一部写实题材的作品,公安部宣传局副局长孙洁在去年法制题材研讨会上表示:遵循市场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寻找主旋律与市场旋律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公安题材影视剧主旋律的商业化表达,是现阶段法治题材剧创作要努力探求和把握的关键点之一。不得不说《谜砂》在这一点为法治题材剧树立了新标杆。

十年的沉积、十年后破冰

实际上,法制题材电视剧曾经历过从繁盛到低落的历程。早年的荧屏上,曾出现过《永不瞑目》《红色康乃馨》《英雄无悔》《重案六组》《西部警察》《红蜘蛛》等优秀作品。后来一大批以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为卖点的剧在荧屏上泛滥成灾。最终,这种畸形的结果召来一纸“禁令”―― 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自此,涉案剧沉寂十载。在国内电视剧没有分级的情况下,过于血腥、暴力的剧会给未成年人造成错误的引导。当承载着弘扬社会主旋律主旨的剧不仅违背了初衷,反而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也是该题材被限制的背后原因。

如今,在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作为法制生活电视化的体现――以法制为创作题材的电视剧迎来了新的希望,不少创作者也看准了这个新的契机,制作出一批优秀的法制剧,比如《于无声处》《后海不是海》《湄公河大案》《我是特种兵》等。这些优秀剧目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口碑,为业内有志做法制剧的同行带来了希望。

《谜砂》继承法制剧优良传统

坚守法制剧导向

《谜砂》的出现可以说是继承了法制剧的优良传统坚守了法制剧的导向。《谜砂》制片人陈奕名告诉本刊记者:“做《谜砂》非常曲折艰辛,说来也有5年时间了,当时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支持和扶持,我们是希望打造一部艺术性和市场性高度融合的新时代的法制剧作品。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前提下,《谜砂》有几个点是我们需要把握住的。比如该剧是以人带案,来弘扬新一代警察精神的。我们在描述案件侦破过程中其实重点是在还原警察生活,讲述人物成长经历,从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中审视公安干警的社会责任;比如剧目从头到尾都不会过度渲染犯案、破案等案件本身,更不会用血腥和暴力及破案手段来博观众眼球;比如,在刻画人物上,我们在服务于警察形象塑造的同时大量吸收时尚、年轻元素,让作品有生活趣味和时代感。既表现了人民警察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警察精神,又展现了充满活力、热血青春、服务人民的时代特点,尽可能地实现主旋律的艺术化表达,实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有机融合。”

除了在创作规律上大方向的准确掌舵,实际创作中可以说更是精益求精,精细打磨。编剧邓原四年前就开始走访。深入采访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公安检察系统的生活,采访中国的制药企业,采访中国最大的外国医药进口商,了解行家在里面怎么玩黑的,采访了接近两年,手里多了大把的资料,才进行写作。邓原更是坦言做法制题材剧要有强大的内心承受能力,而且要集合各种素材写出法治题材剧悬疑的魅力、情节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和提升。“正面人物历来都是最难写的,因为要展现主人公内心的强大和精神。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社会,对手的压力就非常复杂,而且利诱无所不在,作为一个正面人物会有很多压力挑战的集中体现,我觉得能够战胜贪婪的诱惑,能够付出生命,顶住各种压力,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人性弱点的光辉。这种光辉让我觉得有一种崇高的感觉,这一点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就能感染人。”

在大IP和大制作面前,《谜砂》无疑是不占优势的,但却创造了超高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源于编剧、导演、演员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倾心倾力。导演林楠说:“大咖们通常都给不出保证剧目正常拍摄的足够时间,不用大咖,是为了保证成片不受损耗,这样的坚守是《谜砂》突破收视的强大力量。”

3个男人,演活了3个角色

说实话,看完《谜砂》我都不知道是该敬佩中国警察的智慧和判断,还是怀疑自己的智商实在有问题。只能说编剧老师经过实践创作的剧本实在“太烧脑”,超高的逻辑思维和叙事能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谜砂》采用了一案到底的方式讲述故事,以齐雁南(李宗翰饰)和柯世兰(李乃文饰)的斗智斗勇为主线,见证了中国警察和新时代高智商毒贩之间的邪恶较量。同时加入检察官林冰(赵子琪饰)对齐雁南的受贿调查,还有林冰和齐雁南不打不相识的爱情,贩毒团伙之间的黑吃黑,直到公安局“内鬼”戴文星(张磊饰)的逐渐暴露,不,应该说是到了最后一刻的暴露。还有韦陀散谜团的加入,可谓悬疑剧情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我们先说说剧中反面人物柯世兰。这个人物一改以往剧中反面人物的凶神恶煞,打破了固有反派的表演模式。他阴险、狡诈、狠毒,但是每天满面春风,吊儿郎当,打扮得花枝招展,再配上那个呆头呆脑的“熊”,调侃逗逼。“我就是一个司机”是他的口头禅,他身为毒贩,罪不可赦,但是他却不忘本,剧中的人物设置他有大量的镜头是在修车,脚踩“风火轮”自由流窜,也说明这是个不忘本的人。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增添了生活情趣,该逗逼逗逼,该破案破案,张弛有度。李乃文也因为柯世兰的出演圈粉不少,更多网友表示:李乃文这样的演技不堪称新一代男神,天理不容。可见这个反派人物深入人心。

再说说能让柯世兰一次次逃脱公安机关追查的内鬼戴文星的扮演者,张磊。剧中设置瞒剧中人,也瞒着观众,不敢想象如此优秀的公安干警竟然是真正的内鬼。因为人情和无意,他一步踏入险境,导致一错再错,说他和毒贩内外勾结不为过。但是细看这个人物,他对妻子的愧疚和照顾,在最后关头和柯世兰,和徒弟齐雁南的三面对决,他毫不犹豫地坚守了警察的天分,拿枪指向了毒贩柯世兰,回归了警察的本色。这种错位的设计,让观众五味杂陈,是可恨?还是可敬?而他的人生迷途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警醒,一步错,步步错,所以一步也不能错。张磊作为众多公安剧的主演,首次挑战反派,将戴文星这个人物复杂的内心、挣扎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来说说李宗翰,我想《谜砂》之后,国民小生的标签可以彻底撕下来了,李宗翰转型硬汉绝对是成功的。制片人陈奕名介绍:剧本初定的是2014年7月开机,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所以一改再改,宗翰一直等了4个月,不接戏,并且在开拍之始就进驻深圳市公安局,跟着专业警官教练学习开枪、擒拿等所有警察的专业技能,每天晚上疼得胳膊都抬不起来。拍摄期间更是全程不离组,甚至连活动、代言的邀请都统统推掉,他说怕影响这个人物的塑造,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甚至细心到,有一次拍他的镜头,他连这个画面手里是否应该拿包的人物设置都和道具老师反复沟通。剧中李宗翰饰演的齐雁南因为战友齐峰被杀,憋着仇恨,不抓到毒贩誓不为人的狠劲和毒贩展开了真正的斗智斗勇的激烈较量。也同时对警察的刻板形象做了新的突破。

弘扬法治题材剧

做观众最好的普法作品

剧中一幕让我热泪盈眶,齐雁南用枪指着师父戴文星,眼睛里含着泪水问师父,为什么?他一字一句地说出师父曾教给他的誓言:“我誓死捍卫,国旗在上,中国警察的一言一行,绝不能玷污金色的盾牌;鲜花在上,中国警察的一丝一念绝不能触犯法律的尊严;人民在上,中国警察的一生一世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为了国家的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全,中国警察与各种犯罪活动,进行无休止的斗争,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了神圣的使命,为了牺牲的战友,中国警察宁守清贫,永不贪赃,守护公正,一日为警,廉洁终生。”齐雁南的表白让人心疼。

戴文星回答说:“那都是骗人的,你看看那些有钱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我们要忍受着清贫和危险,一无所有,你没钱根本不知道有钱人什么感觉?”这些台词直抵心灵的拷问,写出了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靠的就是信仰与忠诚,如果遇到利益诱惑时,信仰和忠诚的力量就要和自我修行形成合力,才能够抵制诱惑发人深省。

在不久前举办的《谜砂》专家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亲自点赞:《谜砂》的成功是主流价值观的成功,传播正能量,非常有艺术感染力,观众之所以喜欢《谜砂》,就是这部剧呼应了观众对今天社会的公平正义主流价值观的追求。我记得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齐雁南去医院看文章演的角色,古力,他们有一段对话。古力说,正义在利益的面前不堪一击,没有人在乎正道,齐雁南说:如果没有人在意的话,我的战友不会牺牲,我也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样一句很平常的话让人热泪盈眶,他的价值观,深深击中了你。第二个因素,它聚焦当代现实生活与民生的成功,是深入生活,提炼生活,艺术地表达生活的成功。因为这部电视剧发生在我们身边,抒写了当代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信仰与欲望,牺牲与奉献,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第三个成功,是当前类型电视剧的成功,最近这些剧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主创都敢于创新,敢于借鉴类型电影、类型电视剧的经验,把正反两方面的斗争拍得很好。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塑造的英雄形象,英雄应该是类型电视剧的一个最核心的元素。

上一篇:法治理念范文 下一篇:法治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