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16 17:26:06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我市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行政服务提速提效。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和答复工作。

二、规范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指导工作,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规劝提示、行政建议等方式,切实提升行政指导和服务效能。依法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完善说理式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等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实现执法考核、责任追究与评先评优、晋级使用有机结合。

三、深化行政机关公信力建设。开展群众评议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强化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积极作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各项制度,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后评估”制度,完善“立、改、废”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贯彻落实行政机关重大决策的征询、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决策听证会程序。

五、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继续突出宪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坚持局党委中心组每年2次集中学法制度。深入推进公务员学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工学法。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通过《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刊、电视台、电台、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方位的法制宣传活动。

六、规范经济法治秩序。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能力。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七、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按照调处主体更多、调处网络更全、调处平台更实、调处机制更活、调处手段更优、调处队伍更专的目标追求,进一步拓宽行业领域、放大品牌效应、提升调处绩效,将社会矛盾化解不断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推进。深入贯彻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处理问题,克服和纠正突破法律底线、牺牲法治原则处理问题的一些做法,维护法律尊严,有序把涉法涉诉纠纷纳入到法治渠道加以解决。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林业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法治建设,健全和完善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林业发展新形势的林业法治体系,为促进XX生态林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秀美XX建设,努力迈出“林业立县”新步伐营造良好的法治林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三单一网”工作,促进机关依法履职。

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在县编办统一部署下,认真做好“三单一网”相关工作;局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局党组确定的《“三单一网”等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各负其责,分工协作,按时完成“三单一网”各项工作,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规范化、法定化、程序化;推行责任清单管理,明确职责边界,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机关各股室负责)

(二)加强林业普法宣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林业系统各单位及党支部理论学习要采取会前学法、专题学法、举办法制讲座等多种方式,认真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和规章(重点是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常态化,要求年度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2、落实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各单位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林业系统定期组织林业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使全体干部职工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要求干部职工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40学时,并将学法情况和考试成绩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任用、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系统所属各单位、政策法规股负责)。

3、坚持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开展林业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更新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者进行限期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建议离岗培训;做好2015年国家林业局行政执法换证工作(系统所属各单位,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4、做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的总结验收工作和“七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政策法规股负责)。

(三)做好重大行政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一是依法界定林业部门的重大行政决策范围,严格落实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部门协调、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结果公开等决策程序规定;二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按照要求通过政府网站、林业局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布方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三是对涉及林农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要积极开展决策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政策法规股、办公室负责)

(四)推进林业法制建设,落实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林业系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建设,配合县政府法制办制定宣传、培训、执法评估等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林业法规体系,提高法规规章的实施效果,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政策法规股负责);二是积极推进和配合完善林业地方立法听证、论证、公示、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机制,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林业立法项目,原则上都要组织听证,同时规范立法听证程序,不断推进林业立法制度建设科学会、民主化(政策法规股牵头,系统相关单位参与)。

(五)规范行政执法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1、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深化林业执法体系改革。按照县政府和市林业局要求,做好我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探索解决交叉执法、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及时解决综合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杜绝超委托范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现象,不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广综合执法试点建设先进经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稽查大队负责)。

2、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之前,应当由本机关法制机构进行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做出决定(政策法规股负责)。

3、继续做好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衔接工作。全面深化全县林业系统行政审批改革,进行审批流程再造,编制林业系统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权力实施全程监控,促使行政权力高效、规范运行(林业窗口、政策法规股负责,相关股室配合)。

4、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贯彻落实《XX省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严格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权力行为,适时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行政执法文明用语基本规范,倡导执法人员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着力推行“和谐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监察室、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负责)。

5、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和问责制度。按照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并经研究批准,将林业系统行政执法信息在网站、行政服务大厅或窗口实现全面公开;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畅通群众监督途径,认真受理群众反映问题,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监察室、政策法规股及各职能单位负责)

6、推进林业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行政执法文书电子化,充分利用办案信息系统、现场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技术手段,建立对立案、调查取证、决定、执行等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的跟踪记录,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稽查大队负责,各执法单位配合)。

7、健全林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实现案件的网上移送、网上办公、执法动态的交流和业务研讨,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森林公安、政策法规股负责)。

(六)调整工作机制建设,增强纠纷化解效力。认真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案件申请、受理、调处、回访、登记统计、立案归档等配套制度。完善行政调解协调机制,落实行政调解工作经费,保证行政调解工作全面开展。(山纠办、各林站、综治办、办公室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部门首长负责制,林业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依法行政工作重要事项,确保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

(二)加强法制机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林业法制机构薄弱、人员不足等突出问题,使林业法制机构规格、设置、编制与其承担的任务职责相适应(各林站、木检站必须配备兼职法制员)。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强化法治保障,构建法治经济社会秩序

1.构建法治经济秩序。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深入开展建筑市场、燃气供应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工作。不断推进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能力。加强诚信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部门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两新”组织建设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控制,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着力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矛盾。进一步健全依法调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加强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征地拆迁等重点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二、推进科学决策,提升行政效能

3.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依法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出台,必须切实遵循征求群众意见、专家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各项程序。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推出改革举措、作出重大项目决策的必经程序,促进稳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建立决策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4.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可以让县(区)实施的行政执法权力下放给县(区)住建主管部门。推动建筑市场、燃气供应等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取得新进展。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化,促进说理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等执法方式制度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

三、推进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意识

5.提升法治意识和能力。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论述,准确把握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重要作用的新要求,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施党委(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述学制度。党委(组)中心组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充分发挥市委党建手机报、手机党校等载体作用。推进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努力增强全系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阵地和载体,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继续抓好“12.4”法制宣传日、“法治宣传月”等活动。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中期迎检工作。

6.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基层各类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参与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动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展板、法治画廊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充分运用系统各单位网页等现代传播手段,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推进公园、居民小区法治文化永久性阵地载体建设。

四、实施法治惠民,让群众共享法治成果

7实施法治惠民办实事工程。按照市委政法委部署,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督促检查,提高法治为民办实事的实效。充分发挥工作维护稳定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积极做好阳光住建网络舆情工作。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1、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理念。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通过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专题法制讲座、领导干部述法考核等载体和制度,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能力。

2、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局党组依法决策的各项程序规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程序规定,进一步提高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为着力点,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理顺食品执法主体,改变食品“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体制带来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的现象,进一步明确食品药品安全各监督部门的职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2、推动机关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进一步推动机关职能向行政相对人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转变。

三、深化法治文化建设

1、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全面落实我局“六五”普法规划,改革和创新普法宣传机制。在全局宣传一盘棋、构建大宣传格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法治惠民”普法品牌创建活动,塑造具有食品药品监管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品牌。二是不断深化和拓展“法律七进”活动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在普法对象上更加注重青少年和基层群众,在普法内容上更加注重实效性,在普法形式上更加注重多样化。三是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良性互动,扩大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2、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一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党员活动室为依托,加强机关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法治教育宣传栏、机关法治学习园地;在办公场所、机关周边设置法治名言、警句、格言,确保每人一套法律知识读本,通过潜移默化的法治文化熏陶,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二是丰富法治实践,坚持将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依法治理中。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1.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一是完善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坚持立案、行政处罚事先告知、行政处罚决定前三次审核制度,提高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对执法案件的调查、审理、处罚等程序层层把关,严格对照“十看”进行内部审核,积极参加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案件大评查”活动,不断提高行政处罚案卷质量。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行政不作为,推动全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规范、合理行使。三是严格执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凡是情节复杂或涉案货值、罚没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重大违法案件,都要由局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2、落实内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一是实行行政执法权利义务告知、行政处罚案件“一事三卡”和案件回访制度,通过在行政执法前向行政相对人发放告知卡、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放监督卡、在行政处罚后发放回访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体系。二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试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试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

3、健全外部全方位监督制约。一是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监督,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机制。二是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主动、及时、准确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特别是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四是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功能,及时对行政权力库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权力库信息完整、准确,加强电子监察和法制监督,提高权力运行质量。

五、维护稳定,做好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

1、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和送达“权利义务告知书”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合理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案件,要认真进行答辩,按规定提交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有关背景材料,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局指派人员应积极出庭应诉。加强与法院、纪检监察、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交流,积极做好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工作,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认真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

3、促进“两法衔接”工作。主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明确移送工作程序,定期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努力在涉刑移送立案标准上求得共识,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六、深入推进法治系列创建活动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

1.健全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委中心组学法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述法考评制度,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有记录。

2.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党委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切实把公众参与、专家认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作出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必经环节”和“刚性门槛”。

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决策跟踪反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出庭应诉率达100%。

二、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4.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进程,努力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衔接,及时承接食品、餐饮监管职能,做到协调有序、平稳过渡。

5.加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加大基层执法力度,推进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6.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按照省、市局及县政府的具体要求,设立食品检测检验机构,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食品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三、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7.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高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等柔性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探索建立违法行政预防和惩戒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做好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

8.实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全面梳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权力事项,编制行政处罚流程,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公示,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四、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

9.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认真组织“六五”普法教育,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确保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合格率达100%。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力度,突出食品监管重点,采取专家辅导、专题讲解等形式,把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机构改革后职能的顺利承接。

10.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推行移动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建立行政执法评议机制,强化社会对行政执法人员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五、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11.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食品领域,以乳制品、肉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食用油等为重点,加大学校、小餐馆(小作坊)聚集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及生产企业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整治力度;在药品领域,重点开展制售假劣药品、网上非法售药、非药品冒充药品、无证经营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智能”造假、非法添加、挂靠经营、借证经营、网络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展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整治”专项行动;在保健食品化妆品领域,组织保健食品打“四非”回头看、化妆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12.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区域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力度,深挖案源。坚持把大案要案查处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研判,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公、检、法、药监“四方”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执法部门的联动,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六、创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新机制

13.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排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调查研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大排查”行动,集中排查和治理各环节风险隐患和监管薄弱点,对关键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全面可控”。

14.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和咨询专家队伍,配齐配强应急处置人员、设备和设施,加强应急处置培训,形成食品药品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群众投诉、举报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制度,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15.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重大信息直报、安全隐患整改督查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流程,适时组织处置演练,提升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统筹协调、舆情引导四项能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新模式。

七、扎实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工程

16.深化“百佳药师进万家”特色品牌普法活动。充分发挥“百佳药师”为骨干的普法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普法志愿者的业务水平,真正带动千家万户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的显著提升。

17.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日、12.1《药品管理法》实施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广泛开展广场咨询活动。组织人员走进学校、社区,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食品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科普宣传站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法律法规宣传新阵地。

18.加强法治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法治、《药监之声》、法制宣传栏等载体、阵地,开展法治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途径提升法治药监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争创法治型机关,充分展示法治药监的风彩。

八、加强法治保障机制建设

19.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收集法治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阶段工作;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法治领导责任制,完善法治建设在内的年度工作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20.创建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工作督导,推动法治建设上下互动、整体联动,形成齐创共建的整体合力,促进局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

21.健全工作保障制度。配齐法治工作人员,加强与县依治办、政府法制办的工作沟通与联系,建立健全依法治理工作制度,确保法治建设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按章办事。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推动落实。

(二)健全法治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党组会专题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不少于2次;主要领导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压紧压实责任,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分管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法治学习培训,提高普法宣传工作力度

(一)强化法治学习培训。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增强学法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新制订或修订的法律法规纳入年度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今年重点学习《宪法》《国家安全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电子商务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领导班子中心组全年学法不少于4次,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法律学习不少于10次。全面推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按要求完成年度规定学法内容和学习课时,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活动。

(二)提高普法宣传力度。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战略部署,结合《区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持续深化宪法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开展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重点加强《电子商务法》《外商投资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等商务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中心,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防护知识为重点,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各项商务活动中。认真对照“七五”普法规划,开展自查自纠,巩固现有普法成果,查找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八五”普法工作。

三、全面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要求,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将法治审查贯穿于商务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依法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切实强化决策责任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材料归档、档案管理制度。

(二)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报备、清理等行为,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和上级文件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对本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三)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评先选优活动,逐步实现执法信息一次录入互通共享、执法数据齐全完备实时推送、执法活动网上留痕高效监管。

(四)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加强酒类、再生资源、成品油、二手车等领域监管。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各项措施,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改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扩大消费,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继续完善“一窗受理”,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推进落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减证便民”等各项改革举措。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抽查工作细则,确保实现双随机监管全覆盖。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三)大力推进“四办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办事”,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倡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查询、申报,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递等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积极推动“掌上办”、打造“指尖办”,推广政务服务APP“陇政通”,切实让企业群众享受“一部手机、一个APP、一个入口”带来的智慧政务和便民服务。

(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点事项,加大公开力度,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求,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的信息全部向社会开放。落实“双公示”制度,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网上公布。及时公开突发敏感事件处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回应社会关切。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其政治上的民利。国农村改革需要处理好村民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关系。

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互结合不断推进的过程。村民自治是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民利给予了保障。党的全会把“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农民民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并且这两种改革都发端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并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中必须大力加强的六项重大制度之一。

基于这样的规划。更要注重农民政治上的民利。使得参与民主政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加快我国农村改革、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激发村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

村民民主选举与民主治理的关系

这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关键要处理好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者的关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样也是民主自治的重要内涵。如何保证制度有效运行,避免“重选举、轻治理”误区。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着“重选举、轻治理”现象。选举之后。如何实现民主的有效管理,这是当前村民自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次法律修订在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和罢免程序的同时,更加关注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问题。

不仅要有有效的经济治理。国村“两委”基本上服务于经济建设,民主治理中必须平衡自治组织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关系。还要保障有效的公共服务落实到基层。长期以来。职能明显行政化,主要精力放在税费征缴、计划生育等工作中,而其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则发育不良。税费改革后,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共财政的阳光已经普及到农村,强化村民自治的公共服务职能变得更为迫切。本次修改法案规定了村委会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来设立,应当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从而强调了自治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有利于其职能转变。

基层村民自治与政府他律的关系

防止“自治”缺位与“律”越位的局面。充分发挥农民在自治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修法还要协调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并在自治过程中实现村支部与村委会的高效协作。

村民自治中。而村委会作为村民选出来的非政府机构参与村民自治体现的民治。这次修订草案中规定。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种原则上的定位有利于协调好村委会与上级组织的关系,律”和“自治”具体表现为官治与民治。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机构参与村民自治体现的官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处理好“自治”与“律”分工协作。

同时。自治中还要充分发挥农民在自治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完善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自治中要协调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此外。以“四个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广大农民的创举。

权力有效运行与制约权力的关系

权力的有效行使必须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及时的监督。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只有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和相互制衡。进而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民主自治机制。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民利。国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甚至是少数村干部集决策权和执行权于一身,做出侵害其他村民或者村集体利益的行为,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村委会和村干部的行为难以得到规范。这次修订草案增加了村务监督机构和村务档案制度的相关规定,为村民直接参与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村民自治内生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因此必须处理好村民自治制度内生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为村民自治带来新的活力。村民自治面临着“精英”人才流失而无人治理的问题。通过户籍制度的变革和选举制度的完善实现人才的引进。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1、不断推进法治工作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围绕法治建设目标,突出“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住关键,积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召开一次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会议。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提升年活动。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法治建设纲要(2011—2015年>任务分解方案》,制定《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4年重要工作目标任务》,并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协调职能,检查、指导和督促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完成。

2、深入推进法治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关于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深化法治创建,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银行法治之窗”、“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推动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开展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重点做好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领域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3、完善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完善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标准,改进考核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考核的导向作用,提升考核结果的权威性。探索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二、继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4、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党的十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实现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氛围。

5、深入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以及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6、大力宣传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2014年度重点普法目录。加强宪法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主要原则、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7、加强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定2014年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实施意见或方案的落实。突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以及所在单位、部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月”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优秀案例媒体展示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和各地各部门实际,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中之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取得实效。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结合各类重点对象实际,组织开展适合不同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活动。

8、深化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县“法律六进”工作制度(试行)》,实施“法律六进”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围绕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大浦试验区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制宣传;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对外开放,提供全时空的法律服务;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依托乡镇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逐步建立常态化法制宣传机制,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提升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今年党和国家重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扎实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江淮普法行”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9、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并大力推进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加强城乡公共场所及基层村(居)普法阵地建设,依托农家书屋推进普法活动室、法律图书角覆盖所有行政村,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设立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在加强普法网站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作用,启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大众传媒履行公益法制宣传的社会责任制度,利用并推动在车站、医院、银行、邮政、电讯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开展法制宣传,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公共设施体系;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社会覆盖面和渗透力,实现普法对公共场所的有效覆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加强县创新管理网法治广场普法栏目、县司法局网法制宣传栏目建设,形成面向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媒体普法载体体系。

10、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以完善法治建设政府目标考核为牵引,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部门责任机制、协调协作机制以及监督、保障等机制。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法教育的工作机制。

1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宣传工作。举办全县普法骨干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培训;组织开展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宣传活动。

三、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12、推进法治文化组织协调机制建设。研究制定《大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县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全县“县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建立一批县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13、推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机制建设。争取和运用好文化强省相关政策,探索“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产品发展模式,用市场化的方式,鼓励中小和新兴文化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法治文艺作品创作。

14、推进法治文化传播行动机制建设。适时启动实施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即著名景区嵌入行动、繁华街区融入行动、乡镇村庄纳入行动、建制小区注入行动。在全县组织实施“千百十”工程(千幅法治漫画、摄影作品,百部法治小说、故事集锦,十部法治戏曲、小品视频、黄梅戏)以及法制公益广告征集宣传活动。继续加强法治广场、法治主题公园等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大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站台、移动通讯、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刊播优秀法治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大应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引导和鼓励应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各级各类普法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建设,推动形成新媒体普法平台的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扩大新媒体普法的覆盖面。

15、大力推进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举办年度法治书画摄影作品竞赛及展览活动。举办一次法治建设论坛。推进各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演出活动。

16、稳步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创建工作。启动法治文化“双创”活动,探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县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加大法制公园、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窗口场所建设力度,依托县城、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广泛建立各种普法阵地,大力推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在普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启动法治文化“双创”活动,探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镇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推进差异化发展,加大法治文化“一镇一品”特色品牌建设力度。

四、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

17、加强普法依法治理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普法经费的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普法的积极性。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群团组织和行业组织的普法教育协调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大众传媒履行公益法制宣传的社会责任制度,形成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合力。

1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各级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一期普法依法治理质量提升年活动专题培训班和一期法制宣传教育信息员暨普法微博管理员培训班。引导他们利用各自优势,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9、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宣传载体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交流,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利用普法网、法治文化网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办好县社会管理创新网法治广场栏目、司法行政网法制宣传栏目、《法治建设简报》;适时开通普法官方微博。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切实加强对外法制宣传。加大对各镇各部门法制宣传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一、加强法治宣传,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文化建设

1、继续深化宣传活动,构建大宣传格局。结合药监《六五普法规划》继续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12.1”药品管理法施行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及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等有声势、有影响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重点进行食品药品法律基本知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巩固宣传阵地,组织食品药品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七进”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进行饮食用药安全咨询、清理家庭过期药品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法律和药学服务;继续开展“聚焦食品药品安全”专栏和“食品药品安全与文化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2、加强监管相对人法治培训。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流通、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开展法治培训,培养监管相对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依法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

3、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一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现有党员活动室为依托,加强机关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法治教育宣传栏、机关学习园地,确保每人一套法律知识读本、在办公场所、机关周边设置法治名言、警句、格言,教育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二是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发掘和宣传文明执法典型,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当事人实际情况,将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操作结合起来,提高执法效果,打造执法文化品牌。

二、注重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1、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以宪法、基本法律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加强专业法知识学习,重点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行政强制法》、《刑法修正案(八)》等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以行政执法证申领、注册工作为契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

2、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公开等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杜绝超越职权、。

3、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才可取得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4、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认真研讨执法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探索更为和谐、有效的执法方式和手段。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结合“黑名单”制度,强化体系建设,促进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强化内部行政问责。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试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试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2、健全外部监督制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监督,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3、完善法制监督机制。一是把好案卷审核关,对执法案件的调查、审理、处罚等程序层层把关,确保执法案件的内部审查落实到位;严格对照“十看”进行内部审核;没收违法所得或涉案物品价值以及罚款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一律提交局案审会审理。二是落实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工作,积极开展局机关内部的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4、实施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社会监督。一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主动、及时、准确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特别是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完善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二是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局网站的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功能。三是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功能,打造精品权力库,加强电子监察和法制监督,提高权力运行质量。

四、维护稳定,做好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

1、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和强化权利告知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政府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要认真进行答辩,按规定提交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有关背景材料,指派人员积极出庭应诉。加强与法院、监察、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交流,积极做好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工作,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认真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

3、促进“两法衔接”工作。主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明确移送工作程序,努力在涉刑移送立案标准上求得共识,建立药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工作载体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1.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将法治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坚定率先基本建成法治目标的信心。准确把握法治建设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法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2.优化粮食行政管理。适应机构改革形势,按照政府、企业、市场的不同功能定位,进一步合理、明晰地界定行政职能和权限,整合、优化行政管理资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为各类粮食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推进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考评。

3.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依法应当公开的各类信息。加强网站管理工作,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认真执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等软件平台建设和管理。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二、积极推进粮食制度建设

4.突出建设重点。围绕《市“十二五”粮食流通发展规划》,结合粮食收购、市场调控、储备管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法制建设等重点,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积极开展粮食立法调研工作,认真提出建设性的立法意见和建议,促进制度决策、制定进程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

5.规范制定程序。严格履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征求意见制度。起草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征求征集意见,特别要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原则上都要组织听证或专家论证。加强规范性文件解释工作。

三、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6.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市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切实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重点进行决策前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7.加强决策执行评估。完善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对直接关系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要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作为决策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予以调整完善的重要依据。完善决策执行情况监督制度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通过跟踪检查、督办、考核等措施,对决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四、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果

8.加强粮食流通执法。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抓好政策性粮食购销、出库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做好粮食库存检查,确保粮食库存安全。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维护国家粮食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把好粮食质量检验项目关,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加强对“粮安工程”实施情况、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农户科学储粮项目落实情况、“五要五不准”粮食收购守则执行情况的专项治理,确保涉粮政策落实到位。

9.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保障程序公正。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开展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执法案卷评查、执法结果公开、执法质量考评和满意度测评等工作。

10.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行政监管劝勉、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积极做好行政指导工作。探索推行行政执法相对人权益告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充分利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政务系统”信用信息,实施差别化监管,促进企业自律,提高监管效率。

五、建立矛盾调解化解机制

11.化解行政争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和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制度、机构、队伍和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阳光”,依法规范行为和程序,全面落实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积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12.畅通监督渠道。建立言路畅通、办理快捷、反馈及时的社会监督运转机制和互动反应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于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及时地向社会,通过媒体采访、情况通报、形势分析、政策阐释等,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建立完善舆情分析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举报反映的问题。

六、完善法治建设保障措施

1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市局成立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其他处室要按照相应职责细化工作责任。

14.坚持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和机关人员学法制度,加强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更新知识培训考试,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

上一篇:标准化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统计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