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档案范文

时间:2023-05-05 11:08:33

法治档案

法治档案范文第1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档案法治与依法治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法治国对档案法治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还对档案法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法治的关注度还不够,对档案法治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以为例,在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中,从1979年到2014年12月底,以“档案法治”为主题检得73篇,其中,以“档案法治”为篇名,只检得18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加大对档案法治的研究力度,加强档案法治建设,为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 档案法治在立法与执法上的误区

2.1 立法理念上的偏差,造成档案立法的国家为上和权力为上。立法理念是蕴涵于立法这一环节的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它体现了立法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是立法者期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国档案立法理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国家为中心,重国家公权力,轻个人私权利。比如《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制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此规定既不符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基本原则,也有悖于我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赋予了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应有的、超越《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之上的权力,漠视了个人的合法权利,割裂了法治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其次是以权力为中心,重管理者的权力,轻利用者的权利。如在使用档案方面,对于利用者的利用权利《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档案馆应当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此规定把使用档案的一个行为,割裂成利用和公布两个部分,并把利用和公布权力全部赋予了档案管理者。即使是已开放的档案,利用者利用已开放的档案还需要证明,而档案管理部门在如何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方面,法律却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规定。

2.2 工作定位不准,导致档案执法监督检查的错位和越位。首先,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内容本末倒置。目前,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仍偏重于案卷质量的内容检查,而对《档案法》明确规定的档案违法行为不作重点检查,对借档不还、归档不全、归档不及时和档案损坏情况缺乏执法力度,没有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尤其是,在档案执法实践中突破《档案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范围,增加了档案执法的内容,把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与档案业务工作的达标升级挂钩,档案执法俨然成为推动具体档案业务工作高标准的工具。其次,档案执法监督检查的主体或方式不合法。目前,由于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档案执法操作实务中的障碍和困难,直接影响了档案执法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超出法律规定的形式与内容创新,比如聘用义务执法员制、协助执法制和执法工作督办制等,这名为“创新”执法,实为法外执法,违反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执法原则,是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之大忌。

2.3 视《档案法》为武器,是法律工具主义的表现。档案法治在档案执法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视《档案法》为权力工具,这是法律工具主义的典型表现。1987年王庆成提出:“《档案法》作为法律是档案工作者手中的一种武器。”这是把《档案法》当作“武器”认识的最早论文,之后“以《档案法》为武器”成为档案工作者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组,经常见于档案杂志,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说“以《档案法》为武器”的提法不妥,因为一则把《档案法》当作“武器”来使用,摆错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有把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当作“敌人”来对付之嫌。二则“武器”一般是针对别人,而不用来针对自己,把《档案法》当作“武器”来使用,是将档案行政管理者自己置超然于《档案法》约束之外。比如档案执法检查,从1988年的检查对象广泛全面,到后来的检查范围缩小,缩小为只检查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而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却退出被检查的范围,不再是档案执法的对象。结果,档案执法成了“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有悖于落实《档案法》之初衷。

3 加强档案法治,建设档案强国

档案法治是指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一切档案事务以完善的法律为尺度和准绳,以符合宪法中的法治原则为原则,形成档案事务依法而治的社会状态。加强档案法治,建设档案强国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3.1 修改完善《档案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质量是关键,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而现行《档案法》颁布于1987年,至今已有将近30年的时间,尽管1996年进行过一些局部的修改,但其立法原则和立法理念的时代局限性明显,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档案法治化进程,应尽快修改完善。首先,立法思想从管理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作为一部面向整个社会的档案法律规范的《档案法》,定位应避免其成为一部档案馆保护法,或者成为档案系统的业务法。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人民参与立法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避免部门化利益倾向。其次,遵循公正、对等和利益均衡原则,调整各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一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对等。在规定社会公众具有保护档案义务的同时,在规定非国有档案所有者妥善保管、严禁倒卖、接受代管和接受征购收购义务的同时,应规定其合法权利的保障。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责任对等。在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权力的同时,还要规定其履职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在规定其公布国有档案的时间期限、公布范围和公布程序的同时,还应规定其不作为的责任。

3.2 档案法治,确保档案行政执法在依法行政轨道上运行。档案法治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治的具体体现。具体到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要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整改规范化、制度化,使依法行政与档案法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树立现代法治理念,提高档案法治重要性的认识,严格依法管理档案事业。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把传统的人治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转变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正确处理权力和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在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中切实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以档案法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的实施。其次,按照国家档案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档案行政执法必须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尤其是以档案法律制度规定的权限范围、行使程序和行为对象严格执法。档案系统应通过健全和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依法行政工作力度,保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保障各项档案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从而保障档案行政执法在依法行政轨道上运行。

3.3 档案法治,为档案强国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建设档案强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档案强国”不仅是档案本身的总量丰富、档案事业体系完备、档案管理水平高并且档案开发利用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档案法治,档案法治是档案强国建设的第一要义,是档案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档案法治是一个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国家档案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首先,档案法治对于档案事业长足发展的今天是功不可没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档案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特别是档案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档案法》1987年的颁布实施,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制度化和规范化档案工作成为常态。其次,档案法治对于推动实现档案强国目标的明天是不可替代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中法治是一面高扬的旗帜,而档案法治一直都处于国家法治进程之中。作为建设档案强国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建立“大档案”机制,整合多方资源,还是鼓励设立私人档案馆,拓展档案馆结构体系,法治尤为重要。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重视档案的档案强国或档案大国,也无一例外都是法治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档案事业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化是其必然趋势。“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档案强国也是如此。

法治档案范文第2篇

【摘要】档案是反映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与《广东省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和管理好学校档案,并促使学校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依法治档

一、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其表现为:⑴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多年来,由于对“教育改革”的狭隘认识,导致档案事业建设降低到了教育改革的附属地位,经常以一种对当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实用主义来衡量档案事业,而这一观念又恰恰违背了档案的价值属性,因为档案是历史的产物,不能产生直接的教改成绩或效果,档案往往是到检查评估利用的时候才显出它的价值。⑵依法归档的意识不强。基层的领导同志不能深入实际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档案收集方式仍然依靠档案管理部门主动索取,而依靠有关部门主动移交的可操作性不强,致使档案移交工作迟迟不能落到实处,甚至材料收集不齐全,直接影响收集工作的开展。⑶对《档案法》的宣传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年了,除档案管理部门认识外,大多数人不了解、不认识档案法律责任,不重视统一管理档案的意义,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依法自觉保护、收集、移交档案材料的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教职工对依法治档的观念淡薄。由于档案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具有间接性、隐蔽性,这导致了人们忽视或轻视档案违法行为。因其后果不如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等所造成的后果那样,直接地明显地危及国家、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直接的、明显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考核也没有把依法治档作为其中一个条件。把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不当一回事,学期或学年结束,该交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整理移交,需档案管理人员的多番催促。

3.上级档案部门,对学校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监督力度不够。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存在的档案违法行为,往往只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久而久之,执法检查变成了上门服务,上门帮助组卷、立卷,以指导替代执法、替代执罚。而对于法定破损档案、不及时归档、归档不全、利用不还、档案面临危险等档案违法行为不作重点深入检查和追究。

二、如何依法管理档案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打好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的群众和社会基层。“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是我国档案宣传工作的方针,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也是全社会的普法意识的体现。但目前档案意识还很淡薄,档案观念模糊。就我们基层而言,要争得领导的重视,把它纳入学校的普法工作中去。除做好各部门工作宣传外,还可通过宣传周、宣传月搞定期宣传,也可通过学校的内部网络宣传、学校公示栏宣传,通过研讨会、座谈会,举办展览、知识竟赛等形式,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档案,自觉遵守《档案法》。还可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果,以案说法,以警世后人,从而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争取领导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建议从教育档案工作实际出发,会同档案局、教育局一起制定并及时修订适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学校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和档案工作标准,加强统筹领导,宏观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效监督,形成有关业务部门与办公室配合对学校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机制,促进《档案法》实施在学校落到实处。

3.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和整理、保管,是发挥档案工作整体功能的前提,也是做好档案业务工作的重点。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不仅要把学习贯彻《省档案管理办法》与学习贯彻《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还要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档案收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登记制度。为了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应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形成必要的制度。

(2)时限制度。及时收集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关键。收集材料不能等到年底收集与整理,而应区分不同情况,明确收集与归档时限。因为有些文件材料在办文部门较长,遇上机构变化、人事变动、工作调整,很容易散失,造成归档不全或不完整。

(3)查对制度。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到对所管档案材料心中有数,必须确定一个时间核对收集归档材料,对收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不全、短缺材料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追要收集,对错装、错收的,材料要及时查清并予以纠正。

(4)移交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与质量要求,使各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一般应及时处理完毕后,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保存,避免任何组织与个人以任何理由积压、滞留应归档材料的现象发生,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特别是人事档案更应注意及时移交。

(5)索要制度。对于未能及时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材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完全坐等有关单位或部门主动送交材料上门,对以上制度执行情况,可与工作评价结合起来,奖惩分明,如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

4.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依法治档的关键是严格档案行政执法,法律是依靠人来贯彻执行的,法律秩序必须通过良好的执法来维护。再好的法律和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和遵守,也将形同虚设。依法治档更重要、更核心的是我们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法定权限内,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树立坚定政治信念、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胜任新形势下工作需求,是保证依法治档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法治档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依法治档;档案;行政司法化;档案执法;行政司法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开启了依法治国新时代。这新16字方针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同成为依法治档——档案事业法制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着重从依法治档视角探讨档案行政司法化的问题。

1 司法及行政司法化

1.1 司法及其特征。“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1]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又称法的适用,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司法分为刑事司法、民事司法和行政司法三类。司法的基本特征:

1.1.1 专属性。司法是以国家名义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活动,司法权是一种专有权。“这项权力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行使,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行使此项权力。”[2]

1.1.2 程序性。司法活动是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程序性是司法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诉讼程序,以保证司法的公正。

1.1.3 专业性。司法是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这种专门的活动需要精准地专业判断。要达到作出精准的专业判断,就要求作出判断的司法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生活与司法经验。

1.1.4 权威性。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并且以国家的名义运用法律来处理案件的活动。因此,“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案件所作出的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3]

1.2 行政司法化。虽然从理论上说司法与行政是分立的,彼此之间不应出现“交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国家管理与运行实践中,司法与行政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具体表现为行政权的司法化与司法权的行政化,也就是行政司法化和司法行政化,这里只讨论行政司法化。

所谓行政司法化,就是行政行为司法化,或是司法形式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权的运行采用司法的构造方式”,[4]“将司法的程序导入了行政领域,通过争议双方的司法化程序寻求纠纷解决的最佳途径,以求行政权运行的公平、公正”。[5]行政司法化“反映了行政权和司法权在某些领域方面出现了融合的趋势”。[6]产生行政司法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来自行政理念与现实需求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正当程序保障的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广泛适用”,[7]这是行政理念上的原因。二是因为“传统司法程序规则无法应对日益加剧的案件负担,若所有纠纷都按复杂的诉讼程序解决,国家及当事人皆无法承受其沉重代价”,[8]这是来自社会实践中的现实压力与需求。而行政司法化趋势更深层所表达的是“将行政运作程序视为司法程序一样,目的在于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9]的行政理念。这种行政理念从其实质上讲就是依法行政的理念。行政司法化涉及行政执法司法化、行政司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

2 档案行政司法化

在行政司法化的大趋势下,作为国家行政组成部分之一的档案行政,其司法化进程亦是一种必然。档案行政司法化包括档案行政执法的司法化、档案行政司法、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三方面内容。

2.1 档案行政执法的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司法化是指按照司法模式严格档案执法程序,以及档案执法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包括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的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程序的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运行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听证司法化等内容。

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是档案执法行为的重要书面材料,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的司法化就是以司法文书的要求来形成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这样做的本意在于能够更为理性地实施档案行政处罚,保障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客观公正。司法化的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可以客观真实地记录整个档案执法的过程,要求档案执法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法律运用技术水平。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司法化,客观上使案件调查材料更加严谨、更加接近于司法文书。这样的文书材料不仅使档案行政执法的当事人比较容易接受档案行政处罚,而且在行政复议或行政处罚听证中易于得到裁决机关和听证代表的认同。这样做,提高了档案工作依法行政效率,也提高了依法治档水平。

档案行政执法程序的司法化就是将档案行政执法的程序按照司法的程序加以规范。在我国,长期以来深受“重实体,轻程序”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结果与过程之间,往往偏重对结果的关注。“对于行政权的运行,人们同样过于注重结果的合法与否,注重行政执法的效率而忽视了公正、忽视了行政权的运行过程。建立严谨的、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以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于行政程序意识普遍缺乏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10]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司法化,涉及告知、调查、检查、取证、文件审核、处罚、决定送达、处理等全部档案执法程序。只有建立司法化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才能从程序上保证档案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并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执行力。随着档案行政权运行的法制化进程,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程序的严谨规制将越来越明显,档案行政执法将越来越注重程序和关注过程,这是依法治档理念下档案行政执法方式在新时期的变化。“司法程序设计的严密是司法权追求公平、公正的有效保障,为此,为达成行政执法公正的价值目标,行政执法司法化也成为行政执法方式的必然变化趋势。”[11]也可以说档案行政执法司法化是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化的必然结果。

在所有档案执法行为中,档案行政执法听证的司法化倾向最为明显。档案行政执法听证要求档案行政机关在正式公布有关利害人的执法决定之前,要接受档案行政执法当事人口头提供的证据,允许档案行政执法双方当事人就档案行政执法听证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辩论,为档案行政执法当事人提供申辩的权利和机会。

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运行司法化是指档案行政机关在处理与档案行政执法相关的事务时,应当改变传统的内部行政运行模式。档案执法案件调查材料的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程序的司法化、档案行政执法听证司法化不仅仅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化,而是行政理念的司法化。这就要求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在内部运行机制上也要司法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行政执法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更加严谨、公开、公平。

这些内容涉及档案行政行为中的文件起草、办事程序、当事人陈述申辩及档案行政机关内部运行模式等多个方面,这对于习惯于传统行政机关工作模式的档案行政管理人员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通过学习,确立正确的行政执法观念,改变旧有的内部运行机制,掌握正确的行政程序与方式,适应档案行政执法司法化要求与变化。

2.2 档案行政司法。档案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它是指档案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按照准司法程序来审理和裁处有关档案或档案事务的争议或纠纷,从而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影响,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档案行政司法行为包括档案行政调解行为、档案行政裁决行为、档案行政复议行为、档案行政仲裁行为。档案行政司法具有如下特点:

档案行政司法行为是种“准司法”行政行为,是依法裁处档案事务纠纷的档案行政司法行为。其行为应遵循程序司法化原则。

档案行政司法行为的主体为特定主体。这一主体只能是各级档案行政机关,档案行政机关同时也是档案行政复议机关、档案行政裁决机关及档案调解机关。

档案行政司法行为的对象是由法律特别规定的。一般是由于当事人不服档案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双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档案行政机关、其他当事人侵害相对方合法权益而产生的,是权利和义务发生利害关系的争议或纠纷。

档案行政司法行为对纠纷的解决不具有终局性,是可诉的。当事人如果不服档案行政机关的档案行政司法决定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

档案行政司法在档案行政司法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档案行政调解行为、档案行政裁决行为、档案行政复议行为、档案行政仲裁行为是最为常用的档案行政行为。将这些常用的档案行政行为划入档案行政司法的范畴,对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而且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做,探索上述每一种具体档案行政司法行为的方式、方法。这种实践上的探索不能等上级档案行政机关的安排,也不能靠其他同级档案行政机关提供经验,更不能依赖司法机关的帮助与指导,而需要我们在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主动地在审理和裁处有关档案或档案事务的争议或纠纷时,根据相关法律,按照准司法程序来办理,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2.3 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档案法》与《刑法》的相关条款,为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档案行政执法如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却缺少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实例与文献。这也是档案界普遍认为《档案法》是软法的症结之一。在我国现行的档案法律体制下,对于《档案法》所规定的危害后果比较轻微的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并不会主动介入,主要通过档案行政执法的处罚与制裁方式实现其档案行政管理的目的。如果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某种档案行政违法行为已经超出《档案法》规定的处罚限度,仅靠单纯的档案行政制裁不能达到档案行政管理的目的,且根据刑法与档案相关的规定,该行为已经属于情节严重或者后果比较严重等情形而构成犯罪时,需要将其移送刑事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照司法程序进行处置。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是近年来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项工作。2011年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法制办等八个部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对完善衔接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制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则在“立法层面上首次对行政执法证据司法化予以肯定”。[12]然而,档案界对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实践中也少有案例,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更是少有这方面的理念与观念。笔者认为,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主要包括证据衔接、程序衔接两个方面:

2.3.1 证据衔接。“行政证据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定程序收集的、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刑事诉讼证据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收集的、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13]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2001年7月颁布施行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必须受理。但在当时《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都没有规定当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原行政执法机关所收集的材料能否作为刑事侦查、和审判的证据使用。2013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该条款允许行政执法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为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的衔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证据衔接提供了法律依据。

2.3.2 程序衔接。即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如何将涉嫌档案犯罪的案件进行移送、刑事司法机关如何受理并对案件进行处理。虽然对于案件移送在《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核心是程序问题”[14]对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将处在档案行政执法环节构成档案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给刑事司法机关处置,从而实现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进而避免出现以档案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置,导致有罪不究现象的发生。行政执法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衔接包括:档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程序,司法机关对档案执法机关移送档案案件的受理及处理程序,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程序中的证据收集与转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尽管案件的移送、受理及处理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关键程序问题,但是,这些程序性的设计还必须有合适的配套制度来加以有效的保障。”[15]

3 结语

司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亦是依法治档的重要内容,档案行政司法化是依法治档进程中的一种必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关注档案行政执法的司法化、档案行政司法、档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更多地进行实践探索,更加有效地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化的进程。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2][3]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2.

[4]王永杰.从独语到对话——以行政司法化为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3):46~49.

[5]张宇飞,陈慧.论有限政府的指标[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6):44~48.

[6]陈颖.我国行政性ADR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D].苏州大学,2008.

[7]王豪.我国行政裁决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

[8]张建伟.试论环境行政裁决[J].河南社会科学,2004(5):14~16.

[9]姜国兵.行政投诉的决策模式探究——以广东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108~111.

[10]曾洁雯,詹红星.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J].湖南社会科学,2011(4):75~77.

[11]肖金明.论政府执法方式及其变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4(4):9~16.

[12]孙伟.行政执法证据刑事司法化的现实性浅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33~36.

[13]谢治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若干问题理论探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4):54~59.

[14][15]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7~52.

法治档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加强 档案法治 建设

1加强档案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而档案法治化建设始终处于国家的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颁布,使我国的档案事业步入正确的法制轨道。《档案法》不仅从法律上解决了档案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使与档案有关的事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同时,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展就应该得到各种保障,最根本的是要有法律保障。有了法律保障,人们就能依法办事,就能够依照《档案法》的规定切实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计划,依法建立、健全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所需经费,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使长期困扰档案事业的人、财、物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地解决,从而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和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档案建设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在新形势下对加强档案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提高大家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将档案工作融入到各单位、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融入到当地法治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当地,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和发展服好务;有利于档案部门自身职能的履行,真正发挥好档案部门的作用;有利于档案服务功能的实现、档案资源整合的科学管理和档案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使档案、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充分认识档案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做《档案法》的宣传员和守护者,真正做到懂法、用法、执法、守法,理论联系实际,对我们依法做好档案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当前档案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社会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法治化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但由于档案工作在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单位中不可能成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具体表现在:作为领导者不设立档案部门,不重视人、财、物的投入,不关心档案人员的政治进步和生活待遇;作为档案工作者,不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重视档案法规的宣传,不重视档案的保护,不认真执行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成员,档案法治观念淡薄,不知道公民在档案事务中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2.2档案执法力度不大。如果用《档案法》的尺度衡量,很多地方和单位违反《档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但真正得到处理的却极少。一方面,不少单位和个人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违法,甚至是知法犯法,认为档案部门“软”, 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另一方面档案执法部门不能严格行使执法权,不敢碰硬,不敢得罪人,得过且过,绕着矛盾走,致使问题越来越多。

2.3档案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国的档案法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而取得了很大进步,重新修订了《档案法》,此外,各级地方档案事业管理部门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这些法规为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了配套、完善、延伸,但是,与档案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档案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档案法规体系尚待完善。

3加强档案法治建设的对策

3.1加强档案法治宣传。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档案法制宣传力度,创新档案普法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现场咨询、悬挂标语、布置展板、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档案法律知识传播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扩大宣传的社会覆盖面,提高档案工作影响力。通过宣传档案遵法守法的典型和曝光档案违法案例,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大家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让更多的人自觉遵守档案法律,自觉维护档案法律的尊严,为档案法治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增强人们的档案法治意识。档案法治意识在人们遵守和执行档案法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档案法治建设教育,转变思想观念,严格依法治档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真正站在履行法律赋予职责的角度、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谋划、推进、落实档案工作。做好社会公众的档案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档案人员和公民的档案法律意识,使社会大众不但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增强自觉运用档案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档案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明确自身在保护档案、利用档案中法律责任,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从接纳档案依法治理,到逐渐拥有档案法治素养,营造档案法治文化氛围的过程。只有这样,依法治档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3.3完善档案地方法规体系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档案规章、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体系,增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支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的档案事务,以适应新常态下依法管理档案的新要求。

3.4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通过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档案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档案执法是档案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档案工作检查。通过开展全面或专项检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档案行政执法机机制,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违规案件,促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提升各单位档案工作水平,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档案范文第5篇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一次档案法治专题集中学习,党组成员年底结合述职专题汇报学法用法情况。建立健全党组会议、股室办公会议定期会前学法制度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公职人员学、用档案法考核制度及任期内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

(二)加强执法人员法治能力培训。以档案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培训执法人员,提高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活动。印发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法律读本、法制宣传资料,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档案法定义务。

二、严格做到依法执政、行政

(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建设法律顾问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好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

(五)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领导班子依法执政、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

(六)完善和落实党务公开制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要求,凡需要党组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心的热点等问题,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的以外,都要最大限度的向群众公开。

(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合档案执法主体,开展相对集中执法权工作,推进综合档案执法,下沉档案执法重心,提高基层档案执法效能,切实解决不执法、乱执法等问题。完善档案行政执法机制,有效解决档案执法主体在履职过程中的产生的争议。健全档案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制度。

三、建立健全法制保障

(八)严格工作考评。在依法治档、档案法教育等方面,分别建立科学的法制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细则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和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九)明确落实责任。成立档案局依法治档领导小组,研究和解决依法治档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依法治档日常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法制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分解责任、明确时限、确保工作落实。

(十)加强工作监督。建立依法治档监督体系。加强各股室内部监督和实施,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档案行政领导问责制。组织开展专题视察、民主监督和行风、政风民主评议活动,推动依法治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一)落实问责制度。在全局党组和干部职工中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权则统一、有错必究。强化问责监督,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

法治档案范文第6篇

1法治原则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器和必要条件。改革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档案管理及服务的现代化也需要法治作为重要保障,人事档案重建必须坚持法治原则。

2真实原则

各地现有的人事档案重建的相关规定均强调人事档案重建的真实性,强调人社行政部门应对人事档案重建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

3唯一原则

实际上,人事档案重建单位对以前的人事档案进行重建,只是对以前既存档案材料的重新确认与建档,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随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关部门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打印人事档案材料,人事档案的内容仍然具有唯一性,特定人的多份纸质人事档案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二人事档案重建法治化的若干建议

1治理方式

相对于因意外事件损毁、人为损害、丢失及被盗而引起的人事档案重建,当事人因工作变动而引起的人事档案重建更多地体现出政策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政策之治向法律之治转变成为必然趋势,人事档案重建制度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

2立法形式

从立法成本来看,地方立法成本较高,也容易出现重复立法现象;从立法技术来看,地方立法将人事档案利用人由于工作变动而引起的人事档案重建单独立法,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人事档案重建分别立法、多头立法,这影响到了法律的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可以由中央统一对人事档案重建立法,建议在《档案法》中增加完善相关法律条文,而无需另行立法。

3归责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规定:“保存档案的企事业单位,违反关于妥善保存档案的法律规定,丢失他人档案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档案关系人请求补办档案、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该司法解释规定了保存档案单位承担补办档案、赔偿损失的归责原则为违法原则。采用违法责任归责原则,加大了档案关系人的举证责任,却没有将补办档案与赔偿损失的归责原则区别开来。赔偿损失强化了档案保存单位的财产负利益,应当合理规制。补办档案造成档案保存单位财产负利益通常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档案关系人来说,补办档案虽不能直接增加财产利益,却可能间接为档案关系人增加财产利益,如就业、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等。因此,从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出发,在坚持保存档案单位赔偿损失适用违法责任归责原则的同时,还要对补办档案采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

4内容法定

当前,人事档案重建制度,尤其是人事档案利用人工作变动带来的人事档案重建做法受到多方质疑,迫切需要对重建对象、程序及内容进行法定化。建议统一规定人社行政部门审核人事档案重建人资料前置原则,然后由人事档案重建人的单位进行档案重建,即先审核档案材料、后重建档案。适当规制人事档案利用人工作变动而引起人事档案重建的条件,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对人事档案利用人工作变动而引起人事档案重建的条件作出不同规定,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适用范围人事档案

重建采取中央立法的方式,如果没有特别规定,一般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一体化实施,这是重建人事档案使用范围普遍化的法律基础。人事档案重建的真实性原则是重建人事档案使用范围普遍化的社会基础,重建人事档案的成本是重建人事档案使用范围普遍化的经济基础。

法治档案范文第7篇

1 法律制定相对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档案利用率和价值也随之提高,利用形式也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因素,使利用、存储、管理档案工作摆脱了过去的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确实空白,比如现有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干部档案管理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利用、保密以及问责问题规定条例。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档案管理需求,有必要进行合理的修订和完善。

2 配套的档案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合性不强

档案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一方面指的是档案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规定中管理档案规定的协调性,是平级的法与法之间的比较,属于横向配套。例如,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的追究和界定,在《档案法》中有较为明确的表示,但是在《刑法》中无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在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和追究过程中出现追究不及时的情况。另一方面指的是上级档案管理法律与下级档案管理法规的协调性,属于纵向配套。

3 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上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行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是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法律的集合,要保证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性与协调性,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才能树立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在实际共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法和要求,许多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法规有交叉重复和体例不一的情况,甚至是不同管理体制各行其是的情况。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档案法治建设的进程。

4 档案工作法治建设的宣传与执行力度不够

《档案法》的颁布已经接近三十年,但是各地各级政府对档案工作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工作,在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工作中也常常被忽略,造成档案工作法治建设的认同度低,困难大的局面。也有部门管理部门对档案法制建设有一定的宣传力度,但是多数流于形式化,实践性不够,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同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和执行力度不够也是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档案法》本身的缺陷和不足,造成违法行为的追究界定的模糊;另一方面是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真正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处罚的不多,这属于管理的旧症,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许多干部档案造假案,诱发出假年龄、假身份、假学历等诸多腐败问题,虽然曝光的多为年轻干部,实际上不少年龄大的干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者,始终坚信“真实”是档案的生命,“真实”体现了档案存史资政、利国利民的权威性,这就好比会计不能做假账一样,档案离开了“真实”就不称其为档案,就变成了一堆废纸,不能发挥其借鉴、参考、凭证的重要作用,更证明不了干部个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档案离开了真实,档案也就失去了生命,更不能还原历史真相。

“真理因它而弘扬,谎言因它而原形毕露,功臣因它而流芳百世,败类因它遗臭万年。”一份档案折射出大问题,它记录了社会大舞台诸多的表演,反映了部分干部道德诚信的缺失,揭露了社会虚假浮躁的不良现象。档案造假,是利益驱使、是诚信缺失、还是私欲作祟?答案不言而喻。

如何防止档案造假?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依法治国”这个大命题开始,一切依法办事,一切讲规矩,用真实作为尺子来丈量。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真实的信息记录,就取得了唯一的身份信息,这个信息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它将伴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并辐射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更改的。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全社会,引导公众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强化法律观念,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兴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之风,要让造假者无市场,守法者有地位。再次,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严格选人用人权威,强化监管力度,防范造假行为,同时要严厉打击各类造假现象,让造假者身败名裂。要坚决查处和纠正不正之风,让造假者付出极高的造假成本。最后,就是要规范档案管理,强化信息化管理,减少人为干预,确保档案资源的绝对安全与完整。在一些地方,档案工作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若把档案部门的职能赋予得再具体一些,对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再坚决一些,各单位和各部门对档案源头把关再严格一些,避免多头执法,做到有法可依,如此,档案造假之风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依法治档”是解决症结问题最关键的议题。

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完善地方性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完备的档案法律规范体系是档案依法行政的保障。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规划,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立法需求,突出地方特色,优先解决群众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具体笔者认为需做到一下几点:

一、加强依法行政决策机制建设。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程序公开,诚实守信。

二、加强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深化档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档案依法行政管理相适应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严格依法行政。

三、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用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公开透明。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制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嗔η宓ィ使档案部门实行行政权力时公开运行,并公布监督电话等通过网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检查和监督。

四、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机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增强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努力使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上出成果,在服务部门工作上做文章,在服务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上求突破。

五、扩大档案法制宣传影响力。持续、广泛、深入地宣传现有档案相关法律,开展知识竞赛、有奖答题、征文等活动,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大力宣传。面向全社会宣传涉及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补充、更新档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都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不允许任意篡改或修正,所以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保持档案的原貌,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坚持依法治档,真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国家、社会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客观展现时代特色,推进社会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档案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作者简介

法治档案范文第8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使依法治档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型经济组织、民间团体以及普通公民档案法治意识普遍增强,促进档案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任务

1.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以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运用法治手段开展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局党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建立健全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及纠错机制,对事关全县档案工作的重大决策、重大决定、重大项目,充分进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局党组、行政决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2.恪守职权法定原则。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把是否符合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有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以及是否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作为决策或处理问题的首要考量原则,把法律咨询、合法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决策的必经程序。

3.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和重大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聘请法律顾问,配备专(兼)职法治工作人员。

4.服务“三区一城”建设。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巴山新居、产业基地及重点工程建设搞好档案工作配套法律服务。

5.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动态清理、取消、搁置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严格执行免收档案查阅费用的政策规定。

6.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教育、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形成人人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讲活动,大力开展档案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本单位门户网站和学习园地要开设依法治县专栏,深入开展“法律赶场”活动,组织编发普法读物,使群众自觉运用档案法律知识武装头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7.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局党组要把依法治县列入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每年至少进行1次法治专题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底结合年终述职专题汇报1次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建立健全党组会、办公会定期会前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特别是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考试,凡考试不合格的一律实行待岗学习。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要加强对本局依法治县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书记为本局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第一责任人。成立本局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局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服务、综合协调、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局办公室办公,负责本局推进依法治县日常工作。要按照全县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要求,制定本局法治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任务,明确时限,确保工作落实。

2.强化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制,将依法治县纳入中层以上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法治档案范文第9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依法治国方略,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学习和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依法治国方略,不仅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依法治档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依法治档,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只有提高依法治档水平,才能繁荣发展档案事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一、推进依法治档,必须把严格执法、责任追究作为根本。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主体,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增强依法治档意识。各级人员要着眼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强化档案法律意识,各级领导要注意引导档案人员积极参加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门培训,在了解、掌握档案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并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把档案法律观念的强弱,依法治档水平的高低,作为各级档案人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好重业务、轻法制,重指导、轻执法的问题。二是要把档案执法和业务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档案执法检查要以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为前提和基础,通过档案业务指导,不断规范工作内容、方式和程序,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档案业务指导应以档案执法检查作保障,通过档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借助档案执法检查解决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难以解决和推动的工作,力求做到边执法、边指导,在指导中发现问题,通过执法解决问题,使档案执法成为档案监督工作的常态。三是严格执法。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制度和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追究制度。对违反档案法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格的执法强化社会对档案的关注度。要积极开展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要定期开展档案安全、馆库建设、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等专项检查,既要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又要促进工作的落实,切实维护正常的档案管理秩序和档案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二、推进依法治档,必须把完善执法机制作为重要环节。健全和完善执法机制,是推进依法治档的重要工作。首先,要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支持档案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监察部、人社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及全省“六五”普法规划。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层面、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工作,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覆盖面,要广泛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档案法制宣传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解档案、熟悉档案、珍惜档案和关注档案事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健全约束机制,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的发生。要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明确相关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保障档案执法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第三,要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按照《档案法》的总体要求,将有关职责分解落实到具体执法岗位,使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责任明确、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档案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凡是办理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应把执法依据、程序、结果向社会公开,以增强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失职和不当行政的档案行政执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防止和克服在执法或对违法案件查处中的执法过错。要严肃执纪,对违反档案法的事要一追到底,该处罚的处罚,该限期改正的限期改正,并建立台账、定期复查,切实将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纠正档案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真正走上依法治档的正确轨道。

三、推进依法治档,必须把提高档案执法队伍素质作为保障。执法水平代表着执法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要做到严格执法,必须注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一是要加强档案执法队伍的建设。各级领导要把加快档案执法队伍的建设,当作档案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培养的力度,积极抓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执法人员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最需要、最管用的知识和执法技能。要鼓励档案执法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选修或在职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参观学习和执法经验交流,加快经验和成果的转化。二是要重视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档案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掌握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在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掌握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其法律修养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

(作者单位:保定市高开区管委会 保定市档案局)

法治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提高;档案服务;法治中国;需要

1 档案服务能力的现状

通过对目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现状剖析,从中很容易发现,很多部门档案的管理方式停滞不前,几乎没有一点变革。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档案资料的需求,不够公开不利于民主法治。而且,很多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引不起上级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不能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很好地管理文书档案,这都促使档案服务能力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档案的需求,更有悖于我国法治国家的理念。因为管理工作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对其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无论是在资金还是人员管理方面都不能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正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工作并没有专业人员来实施,不少档案管理人员是一些兼职人员,这些人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更不具备档案管理经验。并且,他们的工作不受到上级的重视,工作人员得不到相应的专业培训,使其思想停止在落后的层面,无法与时俱进,档案服务工作不规范。这就导致档案服务能力下降,更不用说做到开放公共档案资源了。档案服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和公开性不断下降,不能有效的服务法治中国的理念。

2 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进步,并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与进步,档案管理中也逐渐运用到现代化技术,并逐渐不断推广。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档案服务现代化建设是要将员工与各种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进行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开放公共档案资源,服务更多的人。档案服务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档案资料,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各种信息资源,促进人们了解新的事物,做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又能极大程度的节约人力物力,符合我国法治中国的理念。相关部门理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化素养,并将现代化技术不断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去,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极大的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管理档案,提高档案服务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档案服务现代化的建设顺利进行与发展,符合法治中国的要求。

3 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的途径

3.1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在新的时期,提高档案服务能力,推进档案服务工作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一批高素养的工作人员。故想要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并且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做到以“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服务法治中国。相关部门要不断吸引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基础学科专业知识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

3.2 规范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档案管理活动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执行,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培训与内部约束,而且在制定档案资料的规则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在法治中国,做到档案管理规范更为重要。

3.3 完善监督制度

只有有效的管理力度才能提高档案服务的能力,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促进档案服务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工作和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工作找到更好地实现档案现代化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进一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

3.4 建设实用的现代化资料库

如今很多的档案资料利用网页的方式进行储存,那么工作人员就可以随时检索需要的资料,促进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做到开放公共档案,服务法治中国。建设一个实用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网站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档案库房登陆网页界面查询当前档案库房中资料的情况,包括是否在库房中以及何时归还等;而档案服务人员可以及时查阅某种资料被何人借走以及当事人借阅记录等,这样通过设置查看权限保护个人隐私等。档案库房现代化建设是要将员工与各种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进行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数据库,这样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相比依靠纸质文档保存资料更有利于进行资料检索,而且节约时间与资金。

3.5 保障档案的安全

想要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就必须保障档案的安全。为每个工作人员办理进入档案库房的证件,同时安装相应的检测设备,这样只有具备证件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进入,可以减轻档案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记录相关人员的进入情况。在档案库房里安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等设备,这样设备通过无线网实时传输到值班室的监控屏幕上,这样档案服务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到库房中的情况。同时利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各种传感器传输回来的数据,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档案库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其能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实现档案库房的自动化管理,更好的服务法治中国。

3.6 运用现代技术

要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应该建设的档案服务的现代化。在档案服务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档案服务的安全性能,又能极大程度的节约人力物力。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档案服务工作中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技术。不再依靠纸质文档保存资料,这样大量的档案资料就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检索出来,而且节约时间与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现代化得到顺利推进,使档案服务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服务法治中国。

4 总结

随着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与进步,档案管理中也逐渐运用到现代化技术,并逐渐不断推广,档案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档案开放性不断提高,有利于服务法治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要将各种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进行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有利于档案资源的检索,服务于更多的人,服务于法治中国。目前,档案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发展的趋势,很多部门在档案服务能力的提高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琳. 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档案服务的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4,11,(26).

[2]张奎明.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提高档案服务能力[J]. 山东档案,2010,02,(15):1.

[3]柴晓曦. 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之我见[J]. 黑龙江档案,2011,12,(15):96.

[4]张博. 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4,04,(01).

[5]马为民. 信息技术与档案服务能力建设[A]. 国家档案局.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下)[C].国家档案局:,2012,10,(3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企业计划范文 下一篇:商务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