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

时间:2023-03-01 19:45:10

访问学者邀请信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1篇

属自行联系国外留学单位的人员,在办理签证等出国手续前必须先与留学基金委联系办理“同意派出函”,具体程序如下:

1、留学人员获得国外邀请信后,先将复印件(原件做签证用)送交本单位审核,如单位同意派出,由单位主管人事的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后传真或寄至留学基金委出国事务部。邀请信中应包含如下内容:

1)留学身份(如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等);2)留学期限(明确到月份);3)课题或研究方向;4)赴英访问学者邀请函上须注明外方院校要求的Bench fee金额,超出1000英镑部分应另附保证书(证明超出部分由个人自理),保证书需本人签字和单位盖章;5)攻读学位人员应注明费用负担情况(如学费、注册费等)。

以上1)-3)项内容须与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录取名单上有关内容严格一致。

2、请同时将外语合格证明一并传真至基金委出国部:

1)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人员,提交成绩单复印件(该成绩2年内有效);2)参加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外语培训的人员,提交有关培训部颁发的英语高级班培训结业证书或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培训合格证书;3)按规定参加英语口试人员,提交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和指定培训部颁发的外语口试合格证书;4)外语专业本科以上毕业人员须提交毕业证书复印件;5)近十年内曾在相同语种国家学习一学年或工作一年以上人员须提交驻外使馆教育处组出具的留学回国证明,或国外单位及国内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请注意在传真件首页上注明“徐峥嵘老师收”及您所去的国家、项目名称、页数和您的联系方式(最好是手机号码)以及您拟办理签证机构名称(请查看《出国留学人员须知》第11页)。

3、PPP项目和软件学院项目人员除办理上述程序外,须将项目管理费收据一并传真至出国部。

4、“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被录取人员请按照《“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留学人员派出管理新规定》办理(见西部项目专栏/项目管理/派出管理新规定)。

5、留学基金委将在材料收到后五个工作日内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由留学基金委出具“同意派出函”,并直接将“同意派出函”传真至相应的留学服务中心或集训部(原则上不再传给留学人员本人)。之后,您就可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或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上海集训部或广州留学服务中心联系办理签证等事宜。

6、如您的材料未通过审核,出国部会在五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并告知审核情况。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合地址簿 邀请订阅 订阅 SIP

1 引言

为了克服实际网络中存在的多种地址簿系统服务所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等弊端,开放式移动联盟(OMA,Open Mobile Alliance)提出了融合地址簿(CAB,Converged Address Book)研究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统一的地址簿系统规范,使得所有用户和所有业务可以共享该地址簿,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整个项目只是提出了需求和简要的框架结构[1,2],具体的实现流程、实现方法及部署仍处于研究阶段。

融合地址簿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存储用户的地址本,并且能够通过同步技术实现用户多个终端与网络数据库数据的同步更新。它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个人联系卡,并且通过视图管理的方式来限制个人联系卡中数据公开的范围。系统支持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设置的字段来搜索其他用户的联系信息,并且通过视图的方式来获得返回数据。系统增加了订阅/通告机制[3,4],使得用户可以订阅其他用户的联系信息并获得最新的更新数据,保证了订阅数据的可用性、准确性。同时,系统内的用户可以进行共享等操作。

融合地址簿需求文档[1]提出了邀请订阅和订阅的需求。其中邀请订阅是指CAB用户可以向特定的对象发送邀请信息,请求对方订阅自己指定的视图范围内的个人信息;订阅是指CAB用户可以对特定的对象发起订阅,保证订阅者订阅的信息能够得到实时的更新。当然,邀请订阅与订阅都受用户偏好及策略的相关约束限制。

本文从融合地址簿系统中的这两个主要需求出发,概述了CAB系统的架构及邀请订阅与订阅相关模块;同时提出了邀请订阅与订阅的场景及流程,分析了两者在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2 CAB系统架构

本文提出的CAB整体架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CAB客户端、CAB服务器和XDM[5,6](XML文档管理)系统。其中CAB客户端又包括了数据同步(DS)客户端和XDM客户端;CAB服务器主要定义了数据同步服务器(DSS),设备管理服务器(DMS),网络互通模块(IW),联系订阅功能模块(SF),邀请订阅功能模块(ADF);XDM Enabler是对XDM架构的部分重用,但也加入了密钥管理模块(BSF-KM)、共享模块(CS)、视图管理模块(VM)等模块。

图1为融合地址簿系统中与邀请订阅和订阅相关部分的结构图:

图1 CAB中与邀请订阅和订阅相关的架构图

图1中与邀请订阅和订阅相关的主要网元包括了:

(1)联系订阅功能模块:根据用户偏好及策略中定义的订阅列表,订阅相关联系人的信息,并将订阅获得的更新数据写入订阅者的地址簿中。

(2)邀请订阅功能模块:接收来自邀请发起方的邀请信息,并将其以通知的方式转发至邀请接收方;进一步的,该模块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模糊邀请订阅,即对于邀请发起方没有指定具体接收方地址而是指定了接收方属性的情况,该功能模块能够结合系统中的搜索功能,搜索出符合邀请发起方要求的接收者,并将邀请信息转发至这些接收者。

(3)订阅模块:接收来自CAB用户或CAB服务器联系订阅功能模块的订阅请求,作为一个定义资源列表服务器(RLS)记录订阅者与订阅信息的对应关系,执行后台的订阅操作;当订阅信息发生改变(联系信息的修改、删除、增加以及订阅状态的改变等)时将更改信息以通知的方式发送至联系订阅功能模块处理。

(4)地址簿XDMS:保存CAB用户各个终端地址簿上所有联系人的信息。

(5)个人联系卡XDMS:保存CAB用户的个人信息,当用户被订阅的信息发生改变时通知订阅模块。

3 CAB系统中的邀请订阅流程

邀请订阅就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对CAB系统中的其他联系人发送邀请订阅信息,主动要求对方订阅自己开放的联系信息。邀请发起方可以针对自己地址簿中拥有的联系人发起邀请,更可以设定接收方的条件从而结合搜索功能模块返回符合条件的接收方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发送邀请信息。后者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一对多的模糊邀请订阅模式。

图2为邀请订阅的详细流程图。图中XDMC为XDM客户端,ADF为邀请订阅功能模块,SIP/IP Core为SIP/IP核心,AP为聚合,SEP为搜索,UPP为用户偏好及策略,PCC为用户个人联系卡。

流程概述:

步骤1~4:用户A邀请具有特定属性的其他用户来订阅其个人信息,消息转至邀请订阅功能模块,该模块解析出属性字段,然后以此发起搜索;

步骤5~8:搜索查询包括用户A以及搜索到的用户的偏好及策略后,返回搜索结果至订阅邀请功能模块;

步骤9~12:邀请订阅功能模块再次查询搜索得到的用户B、C、D的偏好,如果他们愿意接受邀请信息,则将用户A的邀请转发至用户B、C、D。

4 CAB系统中的订阅流程

CAB用户可以通过订阅功能订阅其他用户的信息,通过所建立的订阅关系,一旦被订阅者的联系信息或是订阅状态发生改变,订阅者就能获得同步的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图3为订阅的详细流程图。图中SF为联系订阅功能模块,SUP为订阅,AB为网络地址簿。

流程概述:

步骤1~5:通过两种方式发起订阅,客户端直接发起订阅或者是联系订阅功能模块根据用户事先设定的订阅列表来代表用户发起订阅,订阅请求转至订阅,订阅查询被订阅者偏好及策略后进行后台订阅;

步骤

6~8:个人联系卡XDMS产生并保存最终的订阅关系,将订阅到的信息发送给联系订阅功能模块,该模块处理后写入订阅者的网络地址簿中;

步骤9~11:订阅项发生变化,产生携带更新数据的通告至联系订阅功能模块,处理后写入网络地址簿。

5 邀请订阅与订阅中的关键技术

邀请订阅的目的是为了通知对方来订阅自己的信息,所以消息中携带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多,完全可以用类似发送即时信息的方式来到达目的。而对于订阅,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及时的更新,所以要利用一种订阅/通告机制来实现。前者可以利用SIP MESSAGE的方法在消息体内携带通知信息,而后者可以用SIP SUBSCRIBE/NOTIFY方法来订阅和获得及时的信息更新。

5.1 SIP MESSAGE方法[7]

作为CAB项目,无论是邀请信息还是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通知信息都可以应用SIP Message这个方法,应用OMA指定的关于Instant Message的技术来实现。由于不需要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大规模的即时信息交互,所以应该选用IM中定义了的寻呼模式(Page Mode)。

MESSAGE采用MIME格式的消息体携带具体内容。 发送IM消息时,构造一个MESSAGE,要发的具体信息放在消息体里。消息体可以是任何MIME格式,已有的IM系统标准是message/cpim格式。

图4是一个简单的基于SIP MESSAGE的邀请消息:

5.2 SIP SUBSCRIBE/NOTIFY方法[3,4]

SIP SUBSCRIBE/NOTIFY是RFC3265中扩展的两个方法, SUBSCRIBE方法用于发起订阅请求,NOTIFY方法用于通告当前资源的状态。

CAB项目中的订阅/通知可以用SUBSCRIBE方法来订阅其他用户信息,而用NOTIFY来实现订阅信息改变后的携带。同时将Event头域定义为CAB的相关事件,Expires时长定为符合CAB需求的一个合适的时长,而对于SUBSCRIBE/NOTIFY消息体可以结合“xcap-diff”SIP事件包,将SIP协议消息与XML的消息体结合,从而指示由XCAP协议管理的文档发生变更的文档结构。这个结构可以指示文档的改变,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一组补丁操作,指示如何从发生改变前的版本转换到之后的版本。

不失一般性,图5是一个简单的基于SIP SUBSCRI

BE的订阅消息。

6 结论

本文主要对融合地址簿中邀请订阅和订阅两大需求在系统中的结构、具体的应用场景、实现流程以及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作为融合地址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邀请订阅和订阅的研究对于整个系统的实现和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在本文的基础之上,仍需对整个部署做详细的研究,使得系统不仅可以单运营商部署,而且可以跨运营商部署。

参考文献

[1]Open Mobile AllianceTM. Converged Address Book Requirements, OMA-RD-CAB-V1_0 [EB/OL]. /.

[2]Open Mobile AllianceTM. Converged Address Book Architecture, OMA-AD-CAB-V1_0 [EB/OL]. /.

[3]Roach A B,et al. IETF RFC3265.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Specific Event Notification [S]. June 2002.

[4]张峰,糜正琨. SIP事件通告机制及应用[J]. 中兴通讯技术, 2003(10): 40-43.

[5]Open Mobile AllianceTM. XML Document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OMA-AD-XDM-V2.0 [EB/OL]. /.

[6]Open Mobile AllianceTM. XML Document Management (XDM) Specification, OMA-TS-XDM_Core-V2_0 [EB/OL]. /.

[7]Campbell B,et al. IETF RFC3428.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xtension for Instant Messaging [S]. December 2002.

【作者简介】

程佳鸣: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

糜正琨:本文通讯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TU-T中国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与英国萨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提出的智能网和因特网互通网络结构被纳入国际标准,主持完成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攻关等多个项目。出版“九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各一部、通信专著7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3篇

出生于教育世家

次央出生在旧的贵族强俄巴家族。

强俄巴家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颇具影响的人物。史料记载,距今300多年前强俄巴・朗索塔杰既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保健医生,又是个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和五世达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五世达赖的传记中多次提到他。在公元17世纪40年代初,强俄巴・朗索塔杰受五世达赖之命将原先在哲蚌寺的藏医学校搬到布达拉宫,他和另一著名藏医一起重新扩建了藏医学校,不仅亲自在该校授课,而且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从此强俄巴家族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采取新政措施时,从贵族子弟中选派了4名聪慧者到英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年龄最小、学习成绩最好的就来自强俄巴家族。他就是次央的祖父强俄巴・仁增多吉。

1925年仁增多吉留学英国回来后,带领十多个藏族民工和50多个石、木、泥瓦匠,在拉萨的夺底地方修建了第一座电机房,他既是工程师和设计者又是民工的师傅,经过两年的建设,电机房开始运转发电。

而次央的父亲强俄巴・多吉欧珠则是新教育教材编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后来他还担任过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50多年来他一直奋斗在教育战线,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当次央还徘徊在师范学院大门外时,是父亲给了她跨进教师行列的勇气。对教育工作有着特殊感情的父亲说:“这么好的职业,对你再合适不过了,你还犹豫什么?干吧,全家人都支持你。”

次央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自己很幼稚,我要感谢父亲让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刚开始教授翻译理论,现在则是大学藏学系藏族历史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的兼职教授。

其实,她不仅成为一名教师,而且还是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99届历史本科班全体学生签名献给她的哈达上写着“桃李满天下,师恩如海深”;同样她给记者展示的一大摞学生来信来函中可以看出,她的学生已经遍布各地、各行各业,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旺多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次央老师教过“历史课”的首批毕业生。毕业后他留在了老师的身边,如今成了大学藏学系藏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次央对这一切十分欣慰。

从普通教师到藏学专家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次央已经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国际知名的藏学家。“没有教学工作,就没有我的研究成果,”次央说:“然而,改革开放和我国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开阔了我的研究领域。”

1999年初,次央被评为藏族历史专业教授,当时她是大学唯一的女教授,也是最年轻的教授。 如今,身为大学的教授、唯一的硕士生女导师,强俄巴・次央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历史,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她的处女作《桑耶寺的名称考辨》论文,在1985年获得了大学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二等奖。

从此,次央对藏学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85年,她的论文《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在温江举行的全国藏学研讨会上宣读。写该文时她查阅了很多资料,请教和访问了很多人,做了大量的记录。由于该论文中信息量特别多,有不少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所以,当时反响较大,后来有不少学者在文章中引用她的学术观点。

次央研究的领域常被藏学家认为是“被遗忘的角落”。她谈到对达赖世系的研究时说,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对五世达赖的成就及其对历史的贡献,而很少涉及三世、四世达赖的情况。次央在教学工作之余,经常到布达拉宫等地翻阅浩如烟海的经卷和历史资料,同时她还向许多老先生请教,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最终她完成了《三世达赖索朗嘉措点滴考》、《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主要政绩考》等一些颇受国内外藏学家青睐的论文,其中的许多访问资料已经成为珍贵的史料,因为她访问过的老先生已经陆续去世。

随着次央在藏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她也受到了国内外藏学界的关注。1992年她首次和著名学者东嘎・洛桑赤列一起参加了在挪威举行的第六届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大会上宣读了她的论文《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主要政绩考》,并收进了大会论文选集。经过考证,这篇论文还首次公布了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是在哲蚌寺坐床的历史事实,从而澄清了许多专家一直误认为他是在热振寺坐床的说法,引起了国际藏学家的极大关注。日本的一位著名藏学家当时就对次央说:“我也一直想写四世达赖,但你走在了我的前面,向你表示祝贺。”许多外国藏学家问她:“您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你是在那里学习的?”得知她是在北京学习、并很多老师都是汉族时,他们更加感到惊奇。

就这样,此后的每届国际藏学研讨会,次央都是作为中国藏学代表团成员参加并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随着强俄巴・次央的名字在藏学界的频频出现,很多国外的藏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也纷纷邀请她前往各国进行藏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和讲座。1995年11月到1996年6月,她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到挪威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中心,参加了本教大藏经《甘珠尔》目录研究的合作研究项目。在此期间,她不仅在藏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水平,而如今她运用自如的电脑操作技术也是那一次开始接触并掌握的。1999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奥斯陆大学文化所参加了妇女学研究的课题。

1979年,次央第二次到中央民族大学深造,并于当年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该院古藏文班录取,学制两年。并师从著名藏学家东嘎・洛桑赤列等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对她以后的藏学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功底。

次央强调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我的机会。”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这几年次央经常收到国内外一些著名学府和学术团体的邀请函,比如99年美国芝加哥市市长邀请她参加世界各地一百个著名人士迎接新千年的大型活动;2000年又收到了在北京和香港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邀请信及有关“西部大开发与藏学研究”会议的邀请信;还收到了2001年在英国召开的藏学会的邀请信等,还收到过一些世界著名学府的邀请。为了不影响给学生授课,包括以上这些邀请及许多交流机会都被她谢绝了。

为藏族妇女鼓与呼

如今,强俄巴・次央老师对研究妇女问题入了迷,已推出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谈到对妇女问题研究的初衷时,次央说:“这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启发了我的思路。”有一次,课堂上有位学生向次央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上除了赞普、国王、喇嘛之外,从未提起妇女的作用。这个问题引起了她深深的思考,并立志研究妇女,如今她已经爱不释手。

通过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研究,她发现,其实藏族妇女对历史、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89年到2001年,她陆续撰写了《吐蕃王朝王妃墀没禄其人其事》、《妇女与传统教育》、《上层妇女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极其作用》等一系列关于妇女的论文,并分别在奥地利、美国、荷兰等国举行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国际藏学会上宣读了这些论文。为此还应邀到过英国、法国等国的高等学府和学术机构进行过学术访问。

次央在《吐蕃王朝王妃墀没禄其人》的论文里提出,这位杰出的藏族妇女为促成唐朝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墀德足赞之间的联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与祖国内地的频繁交往。在该论文中她发表了一些别人从未讲过的学术观点。

她说,由于旧是封建农奴制社会,明文规定妇女不准参政议政,埋没了妇女的聪明和智慧。尽管这样,在历史上还是出现了不少杰出的藏族女性。另外,妇女在承担繁重家务的同时还负责子女家庭教育的重任。她说:“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母亲是旧的大贵族占东・居美嘉措的女儿,她小时侯在印度上过学,她的英语、藏文不错,还会说汉语,她是我的启蒙老师。”

为了引起更多人对妇女的研究,也激励藏族年轻女性奋发自强,目前次央正在积极筹备组建大学藏学系妇女研究所,这将是目前在全国大专院校第一家全面研究妇女的机构。她的计划得到了学校和藏学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如今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女儿 妻子 母亲 朋友

作为一名教师,次央桃李满天下;作为一名藏学研究者,她硕果累累;同样,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也是无可挑剔的。许多人看到次央取得的成就,认为她可能不需要为家庭琐事操劳。对此次央说:“我做的西餐没的说,父母、爱人和孩子都喜欢吃。只要有时间我就下厨房为家人为朋友做可口的饭菜。”

次央介绍,她的爱人次朗是在电信部门工作,是一个电脑工程师,过去孩子小次朗却经常出差,工作也很忙,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落在自己身上,如今父母年龄大了,她要照顾他们,经常做家务活儿。次央夫妇的独生女儿正在北京中学读高中,性格开朗、活泼,还喜欢踢足球。“女儿在北京上的初中,现在在北京上高中,有时我想女儿想得快发疯了,”她说:“所有女性有的脆弱,我都有。当事业受到挫折时,我掉过眼泪,甚至消沉过,但当我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的所有不愉快就都忘得一干二净。”

同样,有的朋友看到她整天忙个不停,不是看书备课,就是写论文,就对她说:“你该有的都有了,还不好好休息、享受生活。”次央却认为,时代在变、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当老师的不学习、不“充电”,将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她说:“现在学生汲取知识渠道很广,不仅仅靠教材,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成为合作伙伴,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次央除了看历史书籍,还特别喜欢国内外文学名著,她的房间里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从最新的生活杂志,到文学名著《红楼梦》、《红与黑》……而一部台式电脑和一部便携机电脑则是她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和知识的最好“伙伴”。

次央除了看书还喜欢听歌、唱歌,她说,她最喜欢听美国乡村音乐,也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联欢会和朋友的聚会,有时和同事、朋友一起玩儿到夜里一两点钟。她说这也是一种交流、学习的过程。次央特别喜欢交朋友,她说:“交朋友必须以诚相待。”她以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赢得了众多的知心朋友,有藏族、汉族,还有外国藏学家。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4篇

初次采访

1979年秋季的一天早晨,我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访时,听说了丁肇中要来中国访问、讲学的消息。在这之前,我对丁肇中一无所知。

丁肇中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已经多次来中国访问,可我无缘与他相见,他的名气和成就是那样的显赫,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他的采访报道工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此,我有些踌躇,为了完成好采访任务,决定求助中国科学院当时的负责人方毅。

听了我的想法后,方毅说:“丁肇中教授对我国培养实验物理人才,很热心。我们的高能加速器(也就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后,很需要他的帮助,希望你能像采访报道李政道那样采访报道丁肇中。”

我一般是在正式采访本人之前,先做采访,对于将要报道的人物有足够了解之后,再与采访对象接触。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充足的素材,不至于临时慌乱。就这样,在丁肇中到来之前,我用半个月的时间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到丁肇中实验组工作过的科学家唐孝威、郑志鹏等人,阅读了丁肇中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后写的文章《个人的回忆》。正当万事俱备时,不料直接采访丁肇中时却遇到了麻烦: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美大处的负责人以种种借口,拒绝安排我直接采访丁肇中。

那时,我年轻气盛,一气之下把他告到了方毅那里。很快,方毅的秘书郭日方便通知我说,方毅批评了那位负责同志,他们已经安排我到北京饭店会见并采访丁肇中。就这样,我与这位物理学家的交往就这样开始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午后,我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北京饭店旧楼的一个会客室里。下午2时半,丁肇中教授走进了和我会见的房间。那天,他身穿黑色的西装,系着红色的领带,满面红光,英气勃勃,看起来不像43岁的人。他笑着和我握手问好,然后坐下来认真地听我提问。

“听说您领导的实验组近来找到了胶子存在的证据,祝贺您啊!”

丁教授笑吟吟地听了我的开场白,说:“最值得祝贺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决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随后,他便用带有山东日照口音的普通话和我交谈起来。

丁肇中离开中国台湾去美国求学时只有20岁,他靠奖学金念完了大学,用6年时间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20世纪70年代初,丁肇中带领一个实验组在美国东海岸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把一束高能量的质子打在铍靶的原子核上,发现了一个重量比质子重3倍多的粒子,就是著名的由丁肇中亲自命名的丁粒子。丁肇中因此获得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在这之后,丁肇中带领一个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实验组,在欧洲和美国的各大加速器上继续做实验,寻找新粒子。

采访中,丁肇中对我说,高能物理这门科学发展非常迅速。自从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丢下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证实了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直线加速器吧。到19世纪末期,光的发现,相对地说也算是当时的高能物理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子的发现以及后来越来越多的新粒子的发现,使高能物理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对仪器精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探索的粒子越来越小。而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当时,中国正在酝酿建造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对此,丁肇中说:“在加速器建成前,物理人才的训练,实验题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否则,加速器虽然建成了,很可能做不出像样的物理实验。”

这是我对丁肇中的初次采访。从那以后,我开始了与这位物理学家长达十几年的密切交往。

虽是初次相识,但我发现丁教授非常坦率,平易近人。初次谈话时,他就直言不讳地说,由于做科学研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在生活上应当尽量让科技人员不要为生活琐事分心,他说:“一天回家做三个钟头的家务,做饭、买菜,那还搞什么科学研究?!”

访问快结束时,我请他谈谈自1975年以来,四次访华的观感,他笑着坦率地说:“1975年我来的时候,在北京和科学家们谈了谈。那时,没有人谈科学,科学家们都处于恐慌状态。1977年我再次来访,科学家们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获得了第二次解放;这次回来,我见到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已经开始,慢慢地也有个计划,大批的留学生、研究生、访问学者也都派出去了,和几年前相比,大不一样了!”

采访过后,我写了长篇通讯《丁肇中教授谈科学实验》,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后,被报刊广泛采用。

到日内瓦采访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过了9年。1988年夏天,我在北京饭店再次见到了丁肇中教授。我发现,9年的时光在他身上仿佛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他依然是那么年轻,那么幽默,那么雄心勃勃。见面后,谈到分别几年的情形。我把刚出版的《华罗庚传》一书送给他,还谈了采访邓稼先的种种见闻。

“可惜这些人都去世了。”听完,他说。随即站起来从里屋拿来几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的大幅照片。

“你看,这张照片是从空中拍摄的,这是日内瓦城。这个对撞机周长27公里,离地面最浅50米,最深150米,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差不多快要完工了,预计明年7月份全部建成,建成后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这台对撞机上做实验。”

丁肇中说,他领导的L3实验,在这个对撞机的地下50米处进行……随后,他拿来一块核桃大的白色晶体对我说:“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晶体,和钢一样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制的,现在已经研制出8吨。准备用在我领导的L3实验的探测器上,你瞧,很重是不是?”

听完丁肇中兴致勃勃的谈话,我心里想的是采访后如何写篇访问记,于是便对他说:“听说您很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意见?”

沉吟片刻,丁肇中说:“任何一个大国,尤其是有历史传统的国家,都不能不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现在,工业、商业、国民经济都是用已经成熟的技术,新的技术只能从发展自然科学得到,不然,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举例说,假使没有高能物理的研究,这个世纪就不会发现激光,也就不会有激光在医学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如果没有30年代的高能物理研究,就不会发现电子,核裂变,不发现电子和核裂变,就不会有新的能源,不会有核电……”

他说,自然科学从发现到应用都有一过程,自然科学研究的新发现能够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

活。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对人类科学作出过很重要的贡献,因此,不应忽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支持。

访问中,他还对我谈了对自然科学投资的重要性。他说:“目前世界各国用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的钱,相对地说很少,例如我领导这个大型实验,所用的钱还顶不了几架军用飞机的钱。”

在座的陈和生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告诉我,从1977年开始,丁肇中教授已经为中国培养了1130多位科教人才。

随后,我写了一篇访问记,刊登在1988年第27期的《望》周刊上。

这次访问中,丁教授表示想邀请我去CERN采访。他说:“你可以去看看,来个‘西游记’,不一定写东西。”

丁教授是位很细心的科学家,在这之后,他不仅很快寄来了邀请信和往返机票,还请中科院的一位访问学者陪同我去欧洲采访。

那是1988年冬季的一天,我们乘坐南斯拉夫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经迪拜,到达苏黎世。然后,又从苏黎世乘火车到达日内瓦。瑞士的火车宽敞、明亮,乘客很少。从车窗向外望去,只见碧绿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边。草地上间或见到一些矮小的房舍,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被绿树、花草簇拥着。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幅迷人的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

那天,我大约坐了3小时的火车,穿过瑞士绿色的原野,傍晚时分到达日内瓦。下车以后,我被安排住在日内瓦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旅馆里。晚上,电话铃声响了,对方用缓慢的英语自报说,他叫施道耶,是奥地利人,在丁教授实验室工作。他说:“顾女士,明天早晨丁教授想见你,到时候我到旅馆里来接你。”

坐了将近10个小时的飞机,又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可是我丝毫没有倦意。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过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不停地想着明天和丁肇中的会见,以及如何度过这紧张而又漫长的两个星期(丁教授在信中写的邀请时间是两周)。

天亮以后,我问旅馆服务员在哪里可以吃到早饭,他用不太纯正的英语回答说,旅馆里不管早饭。无奈,我便信步走到日内瓦大街上,这时,街上已是车水马龙,日内瓦的建筑物都不太高,除了柏油马路外,许多偏僻的街道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显得有些古朴典雅。我花了1美元买了一个火腿面包,带回旅馆作为早餐。不久,施道耶博士来了,他是位中等身材的奥地利人,大约40岁,憨厚的脸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茬儿,简短的寒暄过后,他把我带到一辆白色的奔驰车上,沿着日内瓦宽阔的街道,向瑞士和法国交界的边境地区驶去。汽车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路边出现了一个醒目的标牌――CERN。进了这个中心,只见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施道耶带我走进了一座米黄色的建筑物――32号楼的4层。

见我来了,丁肇中教授迎上来,用炯炯的目光望着我,笑着说:“很恐怖吧!”意思是我一个人来国外采访,很害怕吧。

“我叫你顾女士呢,还是叫你顾小姐?”

他大概见我有些局促不安,诙谐地说。

他又问我一路上可顺利,随后给了我一个纸口袋,说:“这是你两个星期的生活费(每天30美元),因为你在国内有工资,所以只发给生活费。不包括你在瑞士停留期间的房租费,房租费我已另外替你支付了。”

这年,丁肇中正在领导由十几个国家、数百位科技人员参加的L3实验,可以说是非常的忙,但他对我的生活琐事还是很关心。短暂会见以后,他又亲自带我到三楼――中国参加L3实验的访问学者的工作室。人们见他来了都站起来,人人面前都摆着一台电脑终端。

丁肇中把我领到一位访问学者面前,交代了几句,就匆匆忙忙工作去了。随后,这位访问学者把我带到一幢白色的建筑物――CERN的招待所里,住下以后,他又带我到日内瓦一个名叫JUMBO(音江仓,中国人叫它大象鼻子)的超级市场买了些食品,然后又回到CERN。

吃过午饭,我随便转了转。CERN坐落在瑞士和法国交界处,在这个庞大的研究机构的墙壁上,到外都可以看到一张式样奇特的挂图。这张图的背景是从空中拍摄的日内瓦城,图的中心印着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LEP。

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示意图。这台周长27公里的巨型粒子加速器,能量高达1300亿电子伏特,它用一个城市的电力,让正负电子在1亿分之1秒的时间里进行碰撞,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就在第二个对撞点上进行。

当天下午,丁教授又带我参观了他领导的L3实验地下隧道里的现场。

我们来到地下隧道里,他头戴防护帽在前面走,我在后面紧跟,我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你已经得到诺贝尔奖,为何还这样不辞辛劳?”

他停下来,用炯炯的目光注视着我,说:“关于这个问题,10年以后我再回答你!”

第一次到瑞士访问,邀请信上写的是两个星期,后来丁教授盛情相邀,我的访问延长到两个月。两个月中,除采访外,我还被丁教授指派的瑞士人皮特・拉抗领着,驾车进行了瑞士全境一日游。

瑞士给我的印象是:发达、富有。从日内瓦到苏黎世,再到伯尔尼,城市虽小,但整洁有序;街上店铺的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表、金银饰品,还有五花八门的巧克力。

游过瑞士后,我觉得瑞士不但是名不虚传的钟表的王国、巧克力的王国,而且还是勤劳牧民的聚集地,因为到了20世纪末,宇宙飞船已上蓝天,而这里的人们还在放牧。

从这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应邀去丁肇中的实验组采访。年复一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我广泛接触并采访了许多世界著名科学家,其中有CERN的负责人,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丁教授的得力助手贝克博士,以及陈敏教授等。

他们详细地谈了多年来与丁肇中共事的许多动人故事,尤其是丁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前后的共同经历。

有一年,丁教授亲自开车带我和中国访问学者马基茂到他的家中做客,顺便说一下,那些年采访中我时常被邀请去他家做客。日内瓦郊区的深秋,山下碧草连天、山顶白雪皑皑的莱拉山,云雾缭绕,在这片田园诗般的原野上,间或看到两三头奶牛在悠闲地吃草。

丁教授一面开车,一面说笑。

他指着窗外起伏的山峦和绿色的原野,幽默地说:“我住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三家村’,这里所有的人都加起来,还没有北京王府井的人多!”我们听了都笑起来。

丁教授的家在靠近瑞士边境的法国一个小镇。他家的门前是片葡萄园。在两幢不太高的欧式建筑物前,他把车子停下来,用钥匙打开了矮矮的铁门。进了院子,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院落,绿茵茵的草地环绕着两幢小楼。草地上,间或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桃树、苹果树、梨树……

“这院子里大约有80多棵树,秋天苹果熟了,落了一地,因为没有时间摘……”丁教授说。

走进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丁肇中和儿子丁明童的照片,另一面墙上挂着丁教授妻子苏姗抱着儿子的画像。书橱里摆着丁教授和女儿丁明隽、丁明美的照片,以及各种文字的书籍。其中

有许多中国的线装书,如《儒林外史》、《山海经》,等等。它提示客人:房子的主人除了精通物理学外,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学也很酷爱。此外,还有些来自中国的录像带《淮海战役》、《大决战》,以及中国相声的录音带等。书架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书写的大条幅:“丁肇中先生大雅:万木参天宝殿雄,四方游客浴香风;劝君休做山门客,不再飞来第二峰。”落款是:“苏步青灵隐寺前戏作”。

我们正在欣赏主人客厅里的摆设时,丁教授端来了他亲手泡制的乌龙茶款待我们。

我们坐在沙发上一面品茶,一面听丁教授谈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谈话间,他讲了中国的许多历史典故。

丁肇中说,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和都已经去世。回中国后,会见了他,他还见过邓小平和。有一年回国时,中央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请他看了电影《城南旧事》。

有一年,我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还访问了丁教授的妻子苏姗・马克斯・丁。她是一位长着满头金色长发,皮肤白净,双眼碧蓝,瘦削而又美丽的美国籍爱尔兰裔妇女。

她用纯正流利的英语和我交谈,我们聊天时,他们的儿子丁明童就在旁边玩耍。一开始,苏姗在纸上工工整整地给我写下了她的名字:Su San Marks Ting,她微笑着对我说,早年她曾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后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

“我第一次遇见丁是在汉堡。听说他对科学贡献很大,于是,我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和丁接触后学了许多物理学的知识,因此,我对物理也很感兴趣。大学毕业后,我做过一段时间的专职教师,因此,我对中国的教育也很感兴趣。在丁的帮助下,我还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研究。丁是一位年轻人很崇拜的科学家,他工作非常刻苦,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决心是很大的。”

苏姗说:“我们的儿子出生时,丁就在我们母子身旁,因此,儿子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他的父亲。平时,他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工作,但是,他是一位很好的丈夫和父亲。虽然终日忙于工作……”谈到这里,苏姗郑重地笑着说:“他是Work Work and Work!(工作,工作,再工作!)但总是和家庭保持着密切联系。”

当时,丁肇中正领导着有14个国家46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6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L3实验。听了苏姗的这番话,我心想,丁肇中如此刻苦、勤奋,以至于他最亲近的人都这样评价他,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还不到40岁就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物理学家的原因吧!

1991年春天,我再次应邀到CERN采访。当时,L3实验组的科学家们正在召开每月一次的组会。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教授因患肺癌,在台北去世。丁肇中专程从瑞士飞往台北,参加了父亲的葬礼。那天,他从台湾奔父丧归来,下飞机后没有休息就直接来到会场。他在主持召开组会前,见到我,递给我一份他父亲丁观海教授的讣告。我想安慰他几句,但又不知说什么好,见他有些疲惫和伤感,便问道:“丁观海教授的葬礼举行得很隆重吧?”“嗯。”他苦笑着说,“台湾所有的‘政府要员’都参加了追悼会,说什么我父亲的去世是对‘党国’的一大损失。其实,我父亲无党无派,谈何‘党国’?”

散会以后,我看了丁肇中教授给我的讣告。

讣告说:“1991年9月19日,丁观海教授不幸因患肺癌,病逝于台湾大学医院。享年80岁,在这之前,丁棠华(丁肇中的弟弟)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噩耗传来,丁肇中、丁肇民(丁肇中妹妹)立即从国外赶回台北奔丧。”

由吴大猷等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在讣告中高度赞扬了丁观海教授的一生。我正在看讣告时,丁肇中突然来到中国访问学者的办公室,他交给了我一份英文稿,文章的题目是《怀念》。我和在场的中国访问学者们边看边把这篇文章译成了中文。丁肇中在这篇文章中深情地缅怀了他父亲的一生。

征得他的同意后,我把这篇文章寄给了国内的《望》周刊海外版,他们很快就编发了。

去美国采访

“你去过美国吗?”有一天,丁肇中问我。

“去过。”我说。

“什么时候?”

“1980年夏天,我随中国高能物理代表团去美国访问了一个多月。”

“我想邀请你去美国采访。”丁肇中说。

事情就这样定了。签证办好后,我独自一人从日内瓦乘飞机,在大西洋上大约飞了七个多小时,到达波士顿。

下飞机后,我就被丁教授安排的人接到了波士顿的剑桥。在剑桥,波涛汹涌的查尔斯河将丁肇中执教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分开。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里,高楼林立,鲜花盛开。在丁教授工作的44号楼前,矗立着一个大写的“J”(他发现了粒子的标志)字。上面标着“1974-1984”。进门以后,左边大厅里,摆着L3实验用的ω子探测器的模型。再往里走,是科学家们的工作间。一台台的电脑终端,随时可以和世界各地的高能物理加速器中心联系。右边是丁肇中秘书的办公室,当时,他的女秘书名叫爱伦・宝贝,是位德国人的后裔。我去的时候,她正在谈恋爱,她上班的时候,身旁总有一条大狗陪伴。

上班后,爱伦小姐总是拿着电话用英语不停地说:“This is Prof.Ting Office!”(这里是丁教授办公室)。

上了二楼,右边会议室兼学术报告厅的墙壁上,挂着丁肇中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接受诺贝尔奖时的大幅照片。穿过走廊便是丁教授的工作问。在他工作间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大照片,都是他和他孩子们的照片。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步行到麻省理工学院采访。除采访丁肇中本人外,我还与他的助手们交谈,并且采访了麻省理工学院核能研究所所长柯尔曼教授。他说,这个研究所是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在这里工作过的学生和教授中共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距离研究所不远的地方,建有一台电子加速器,这个研究所参与的第二个大项目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L3实验。我们和中国物理学界有很多联系,时常有中国学者来访。

“作为一位世界杰出的物理学家,丁在这里工作,我们感到很自豪。他是MIT(麻省理工学院英文缩写)的骄傲。”

“丁领导一个实验组从事寻找新粒子的研究,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里,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大的合作项目。他成功地把各国物理学家组织在一起,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各国物理学家都愿意跟丁在一起工作。”

一天,丁肇中教授要去波士顿大学演讲,我应邀去旁听,同行的还有柯尔曼教授和丁教授的女秘书爱伦・宝贝。

途中,丁肇中用英语说:“这河名叫查尔斯河,和英国查尔斯王子同名,类似中国的秦淮河。柯尔曼也知道秦淮河,因为他到过中国。”

报告结束时,夜幕降临。丁肇中教授开车把我送回了旅馆。

在暮色中,波士顿街上车水马龙。查尔斯河畔的绿树红花,在夕阳的辉映下,披上了金黄色。我一面透过车窗望着这异国城市的美景,一面盘算着如何独自一人应付从波士顿到日内瓦横渡大西洋的旅行。

“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你这样好吗?”途中,丁肇中突然对我说。

“不知道。”

“就因为当年你和某某某(即当时中科院外事局美大处的那位负责同志)吵了一架!”

“我和他吵架,你怎么知道的?”

“他告诉我的。他说,你把他告到了方毅那里,他觉得很委屈……”丁肇中说完笑起来,我也笑了。

听了丁肇中的这番话,我心想,如果当年我不坚持采访丁肇中,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就不会和他以及他的助手、学生们打那么多年交道,也就不会受到丁教授如此特殊的厚待和礼遇。

所有这些,都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其实,在第一次采访丁肇中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做好对这位大物理学家的采访报道工作,把稿件写好。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5篇

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1.与张恨水谈了两个多小时“如何书写爱情”

张恨水以写小说驰名,作品数量多得惊人,拥有的读者群也相当广。鲁迅的母亲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也读他的小说。

1944年5月,重庆《新民报》记者赵超构随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因为张恨水那时也在《新民报》,与赵超构比较熟悉。一天晚上,与坐在一起看戏时,赵超构谈起张恨水写的《水浒新传》,一听便说:“这本《水浒新传》写得很好,等于在鼓舞大家抗日。”

第二年秋,到重庆谈判。张恨水接到秘书打来的电话,说第二天下午有个活动请他务必参加。一见面,就笑着告诉他:“张先生,要单独见你,我都不能陪呀!”正在写东西的一见张恨水进来,忙站起来和他握手。

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在报纸上看你的连载小说。”

多年以后,张恨水女儿张明明曾问起这次谈话的内容,张恨水说:“主席说的是关于怎么写爱情的问题。”

1955年春节,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见到了张恨水,问他:“现在有很多有关工农兵的作品,为什么不见你的新作?”张恨水说:“一来生病多年,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此后不久,工作人员便向张恨水转达了的意见:为工农兵服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老作家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

1956年1月,张恨水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又有了与见面的机会。茅盾向介绍:“这是张恨水。”连连说:“当然记得,我们是老朋友。”

2.老舍感慨“最了解我、最信任我”

与老舍结识于抗战之初,自此相识、相知而结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中共在武汉酝酿成立抗战文艺团体“抗敌文协”。选谁当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这个人既要有相当高的文艺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考虑再三,决定请老舍出山。那时老舍在冯玉祥出资办的《抗到底》杂志当编辑。找冯玉祥商量,冯玉祥一口答应放人。老舍久慕的英名,欣然从命,担任“抗敌文协”总务部主任。

“抗敌文协”成立后,向延安发了一份电报,向报告,说他将邀请老舍访问延安,希望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会见老舍。接着,又亲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老舍出鄂入陕,跋涉数千里,最后在西安搭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卡车,抵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在窑洞里会见了老舍,亲切地说:“你是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抗战,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1946年,老舍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对解放区和国统区两股文艺大军汇聚北平的大好形势,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个人了,请他快回来吧!”

根据的提议,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等30多位文艺界名人联名写了一封邀请信,经过秘密渠道,于1949年10月辗转送到大洋彼岸、定居美国纽约的老舍手中。老舍接到信,万分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彻夜难眠。那时老舍动手术不久,尚未痊愈,但他再也躺不住了,积极准备行装,动身回国。老舍回国后,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说:“最了解我,最信任我,我应该多写文章。”

1950年和1958年,老舍先后创作了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这两部大手笔的杰作,最初遭到抵制,险些被“枪毙”,幸亏站出来讲话,给予充分的肯定,才得以搬上舞台,同广大观众见面。

1950年7月14日中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老舍,用家乡菜红烧狮子头、霉干菜烧肉、虾仁煮干丝和黄桥烧饼招待。席间,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写作高手,希望多为人民写作,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出北京的新变化,相信你能写出好作品。”后来,经专门向推荐,《龙须沟》成了进城后观看的第一部大型话剧。

3.金庸拜访,邓小平已经等在门口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金庸先生。这是邓小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

1981年,金庸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接到邀请后,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

金庸先生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

这一信息很快就传至邓小平处。邓小平对金庸先生的要求立即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

得知邓小平将会见自己的消息,金庸十分高兴。7月18日上午,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金庸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邓小平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金庸回答:“我一直对邓先生您很仰慕,今天能见到您,深感荣幸!”邓小平笑着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那天,邓小平穿着短袖衬衣,而金庸则按照香港的礼节穿着西装。邓小平对金庸说:今天北京天气很热,请查先生除了外衣,咱们不用拘礼。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许多。那天,两人的话题很广泛。他们谈到了中美关系,对的评价,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谈到了人才的培养。会谈中,邓小平给金庸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这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收下了。”谈及这一细节,金庸记忆犹新。

会谈结束,金庸告辞。邓小平亲自把他送到福建厅门外。邓小平握着金庸的手说:“查先生,以后要常回来,最好每年来一次,到处去看看。”

金庸先生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同志专寄了一套由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说全集》。有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至今依然。

4.与王统照,文坛挚友30年后久别重逢

1923年10月,22岁的从故乡四川来到古都北京,进入中法大学陆谟克学院读书。在这里,他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环境重温旧梦,向往着做一个文学家。

1924年初秋的一天,同学、文友金满城匆匆地找到,不容分说地拖着他就走,急着问:“干啥子去?”金满城只报以诡谲的微笑,闭口不答。两人进城后,来到一家报社门前,金满城掏出一封信,对报馆门房说:“贵报王统照先生托鄙人引见这位陈先生。”愣了,王统照是当代知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读过他不少作品。这样一位文坛名将,会约见无名之辈?

原来,王统照当时任《晨报・文学旬刊》编辑,金满城翻译的法国小说《阿佰衣女》(法郎士著)投寄该刊后,得到王统照的赏识。一星期前,他曾约见金满城。见面时,金满城向他推荐了,说1920年就开始新文学创作。金满城没有想到,很快接到了王统照来信,信中要他得便邀请进城一见。金满城熟知有不肯攀附名人的脾气,怕不肯来,所以才事先不露一丝口风。

其实,当时王统照只是一个比长4岁的山东青年,质朴、和善,没有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一见面,他对说:“听金君介绍,君有志于新文学,咱们彼此同怀此心,交个朋友吧。”交谈之间,王统照诚恳地希望他俩写稿,他一再向约稿:“我的铺子一切都要的。”

此后,有时带稿子登门请教,王统照偶尔也到香山来相聚,你来我往,两人成了知心好友。有一次,当面评说王统照的作品有雕琢的缺点,王统照不仅不见怪,反而更加喜欢他快人快语的豪放性格。

1925年初秋,党组织需要从事实际的革命斗争。1926年8月,奉命回到四川,不久就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数十年驰骋疆场,南征北战。王统照则于1927年3月回山东诸城为母奔丧,随之,举家又迁居青岛,之后又去东北、上海,一直艰难地战斗在文学这个阵地上。、王统照两位文坛挚友长期天各一方。

1954年夏天,两位老友在泉城重逢。时年53岁的已是赫赫有名坐镇华东的统帅,而文坛宿将王统照时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30年的离情别绪,使两人分外激动。王统照含泪紧握着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说:“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接着,他还鼓励年近花甲的王统照,再拿出新的著述回报人民。

这次泉城重逢令王统照感慨万千,回来以后,他意犹未尽,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写下了《赠同志》诗四首。可惜的是,这四首诗一直放在作者的案头,生前没有寄送。1957年王统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将先生遗物三件赠给诗人臧克家作为永久纪念,其中之一就是用彩笺楷体字写的《赠同志》诗四首。那时,臧克家在《诗刊》工作,于是在1958年2月号的《诗刊》上发表了这四首诗,并把王的彩笺题诗手稿送给了。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6篇

2009年9月,李世蓉赴英上任,出任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新任全球主席(2009~2010)。接下来的1年,李世蓉将带领CIOB全体会员引导学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建筑标准,向世界推广更先进和更环保的建筑理念。

CIOB第一位中国女性会员

“1993年到荷兰Delft技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让我眼界大开,当时我在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当教师。”

在荷兰期间,李世蓉了解到CIOB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是一个涉及建设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学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IOB会员资格在国际建设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于是,她决定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申报“英国资深皇家特许建造师”的资格。

周围的朋友都担心这么高的资格,能给中国人吗?英国资深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派出3人考核小组,到荷兰对李世蓉的研究进行全面考察。通过科研成果介绍、论文答辩和面试等一整套资格评审程序,李世蓉终于获得了“英国资深皇家特许建造师”的资格。

就在这次考核中,李世蓉给3A考核小组中的英国里丁大学教授Roger Flanagan留下深刻的印象。面试后,F1anagan教授邀请李世蓉参加“中英建筑业比较研究”的课题。1995年,她来到英国里丁大学攻读建筑管理专业博士,同时做Flanagan教授的研究课题。

这3年的甘苦,事隔多年回忆,李世蓉还是很感慨。“当时我既有离开家人故土的感情煎熬,更有要完成学业和兼顾科研的双重压力。在英国我人生地不熟,女儿不到10岁,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却没在她身边。而除了完成博士论文,我还要和导师Flanagan教授完成一项中英建筑业的比较研究,报告全部用英文写作。而因为没有任何时间去打工补贴生活,所以我只能尽量压缩开销,生活简单再简单。”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李世蓉的身体开始“罢工”,她得了严重的耳鸣病,白天工作紧张可以分散注意力,晚上安静时是最难熬的,睡觉时常常把宿舍的二手电视打开,以分散注意力而入睡。去医院检查,却又没什么不对,医生告诫说耳鸣病没有药物治疗,唯有安心静养、放松生活。李世蓉只好每周去看一次心理医生,疏导和释放内心的焦虑。

在3年时间里,李世蓉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同时还与导师Roger Flanagan教授共同完成了科研报告《中英建筑业的比较研究》。随后,英文专著《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建筑业》在英国出版发行,被英国有关部门称为“在国际上关于中国建筑业的权威性著作”。其间,她还为我国建设部、高校、建筑企业等牵线搭桥,帮助建设部组织的考察团到英国进行学术交流。

1998年,李世蓉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她还获得了英国资深皇家特许测量师、英国资深皇家特许土木工程师、英国特许工程师等资格。

从学者到城市管理者

回国后,李世蓉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先后主持了2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先后指导多名建筑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她特别强调培养建筑管理领域的国际型人才,通过若干国际间的科研合作项目,让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出国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假如说我有国际化视野的话,我也要让自己的学生国际化,走出国门,学习更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中不少人很能干,毕业后都在跨国公司工作。”

2003年1月,李世蓉的命运方向再次发生了改变。她被重庆市委组织部任命为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分管城市建设。“我从硕士到博士都研究的是建筑经济管理,所以,从建筑工程和政府管理职能这两方面来说,都与我的专业有联系。”李世蓉说,“大概因为有多年高校和海外求学背景,我一直反对搞什么大广场等形象工程,我和周围的同事强调说,城市建设最要紧的是城市规划。这4年的从政工作对我锻炼特别大,有更多的机会将我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推行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的理念和成果。”

2007年1月,李世蓉被调到重庆市外经委担任副主任。她和CIOB结下的缘分还在继续。

CIOB全球首位女性主席

2007年6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在学会的总部正式宣布李世蓉将担任2009~2010年度全球主席。按照学会惯例,自宣布之日起她就成为全球副主席,2008年6月成为全球高级副主席,2009年6月将“转正”为全球主席。为此,她成为这家有着175年历史的学会的第一位非英籍全球主席,也是CIOB第一任女性主席。博导Roger F1anagan教授和他的学生李世蓉先后担任CIOB垒球主席,成就一段佳话。

“为什么我能担任CIOB全球主席?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既是CIOB对我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的认同,也是CIOB国际化的一种表现。CIOB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焕发新的生命力。”李世蓉说CIOB的认证资格已得到国际上100多个国家的认可,“皇家特许建造师”已成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澳大利亚、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通行证。

李世蓉介绍说,CIOB自1993年与中国建设部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专业评估以及对大学专业课程的相互认可,举办一系列研讨会,为中国建筑管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对于我国的建筑队伍来说,CIOB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走出去和其他的建筑队伍交流;CIOB在全球有4.3万名会员,在中国有近4000名会员(其中香港有2000多名),可以把国外CIOB会员引到中国来投资。在实际工作交流中,我遇到很多CIOB的会员就是投资商,或者很多ClOB会员是为业主方、投资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中国建筑业来说也是一个平台。”诚如CIOB总部给李世蓉的邀请信中写的那样:“我们相信,一旦您成为CIOB主席,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建筑市场的影响和形象,同时为中英两国的建筑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我目前从事的是投资贸易工作,我知道要尽量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国际化的人脉积累,应该能成为更有效的资源。”

说到家庭,李世蓉满怀愧疚,又洋溢着幸福。“我们这个家庭互相影响、互相支持,先生是我大学同学,目前在重庆大学做常务副校长。因为一直很忙,女儿我没怎么管,家务也没怎么做,都是我婆婆在照顾家里。女儿21岁,很独立、很自信、很有自己的想法,已经上了大学,现在美国做交流学生,她给我发电子邮件,说老师让她写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她写的是我――说在她成长的路上,有很多人帮助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但是在思维上,是我给与她坚强和坚持!她说:‘你的身体力行影响我,国际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我。’”

李世蓉,四川雅安人,1957年11月出生,1978~1082在重庆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1982~1984年任重庆建筑大学建工学院教师,1904~1987在重庆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建筑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1093~1994年在荷兰Delft技术大学土木系作访问学者;1995~1998年在英国里丁大学建筑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建筑管理博士学位。曾任重庆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府副区长,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7篇

从高一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至法国国家终身研究人员,再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高杰的青春就如同他的专业――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一样,是在加速运行中的对撞与升腾。

青春乐章:第五交响曲

下午五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拿着饭盒,冲进食堂。整个下午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大脑或小脑的高速运转,让他们希望尽快抢到晚饭,祭一下自己的“五脏庙”。打完饭后,坐在食堂的餐桌旁,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同学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倾诉着人生与梦想。

然而,校园一隅,没有热闹的谈话声,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音乐从窗缝飘出。一个中等个头,有些偏瘦的十七八岁的男生把吃了几口的饭放在桌子上,微闭双眼,头轻轻仰靠在椅背上,拿着筷子打着拍子,完全陶醉于房间里飘扬的美妙音乐。这是高杰最爱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虽然已听过多次,可是,熟悉的旋律再次回响在耳边时,仍能让他在第一时间沉溺其中。聆听着“命运的叩门”声,从令人紧张的森严、舒缓的抒情、乐章的高潮、至最后的狂欢,高杰在音乐的世界里又经历了一次“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激动。

“我在清华读书时,学校有个音乐室。音乐老师每天都会在下午五点吃饭时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他希望大学生能有些古典音乐素养。”刚好这位音乐老师的儿子与高杰是好朋友,让他有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每天都有或优雅、或激昂、或明媚、或忧伤的古典音乐轻轻拂过耳朵,震撼着这个年轻的灵魂。

从第一支曲子穿过耳膜,就直接进入了高杰的骨髓。从此,他对古典音乐的热爱持续至今。而那首谱出他青春乐章的第五交响曲洋溢在他的大学生活里,让他的青春比同时期,甚至比现今的大多数青年人更绚烂、精彩。

1978年夏天,高一刚刚毕业,未满17岁的高杰考取了清华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业,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加速器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读哲学书籍的高杰,被周围的人称作“高秀才”,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会死读书的人,尤其是在多彩的大学生活中。高杰的爱好很广泛,除了听古典音乐,还包括打棒球,滑冰,学习英语、德语、俄语……当然,他最爱的还是读书。“我母亲在中国政法学院的图书馆工作,我从小就特喜欢待在图书馆里。所以,我比其他同学更了解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除了书籍、音乐、体育,让高杰的青春更香醇、更值得回味的是梦想、荣誉,以及责任。

回望大学生活,高杰认为他们那个时期的大学生真正处在“宝塔尖”,因为稀缺而“炙手可热”。他们以身为大学生自豪,比现今犹如过江之鲫的大学生有更高的精英荣誉感、责任感。

“大学是青春岁月中最美好的时光,中国应该增加更多的专业课之外的素质教育课程(如:表达、社交、军事、外交等),在社会上赋予大学生很高的荣誉,以增加其对国家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就如同他的青春岁月一样,对自己身为大学生满怀骄傲与崇敬,对祖国更有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青春语言:英语转法语

高杰的青春旅程刚开始启程时,他身上就负重不少。这个负担在他的心灵上,从刚开始大学生活时起,就与他的灵肉融为一体,无法剥离。他却甘之若饴。

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高杰就上了两堂“政治课”。

“开学后的第一次大会,是听学校领导何东昌老师的报告。何老师列举了大量校友的例子,鼓励我们要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深受鼓舞的,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人才,对国家要承当责任。这种强大的荣誉感就是责任感。”

到清华后的第一堂体育课,“体育老师带着我们跑出了校园,经过田野,到达了终点圆明园。大家自己看,静静地看,仔细地看。回来的路上,大家都没什么话。这是我到清华后的又一堂政治课。”

坐在对面的高杰的眼神透过眼镜,飘向远方,眸光中有微微星火,仿佛回到那曾令他热血沸腾的现场。“从圆明园回来后,我感触很多,觉着国家衰弱时遭受的是这么大的灾难!这让我立志,作为知识分子,承担责任,要让中国强大,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

一旦有了奋斗的动力以及目标,高杰马上行动起来。

虽然,按当时的大学课程,英文不算分,但是,高杰依然很刻苦地学英文。“对工科的来讲,英语是很重要的,否则你就无法看懂那些外文资料。我们刚入学时到研究所去参观,看到研究人员书桌上放着一大堆外文资料,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意识到这点的高杰学习更加刻苦。

“我的室友比我大10岁,他的英、德文都很好,我不认识的单词就问他,他跟字典似的。但是,他不告诉我,逼着我自己不得不去查字典。这样重复多次地查,就提高了英语水平。他告诉我,学好英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读,你面前的英语稿子要被你的口水打湿,这才能见到效果。”听到同学的谆谆教诲,高杰一脸认真地点头,马上抓起英语课本开始“疯狂”。

当时,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松下牌的录音机,“那种砖头形的”。买了之后他就对着录音机读、听,从此,清华校园的某棵树下总会站着一个瘦瘦的男生,手里拿着《基础英语》,对着录音机大声练习。至大学三年级时,高杰的英语水平在学校名列前茅,已可以轻松阅读英文资料。

大学几年学习十分刻苦的高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校徽底色也从白变粉了,有点晋升军衔的感觉”。

然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清华已经呆了8年的高杰,此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飞出清华园的时候到了。“尽管离开清华就意味着失去校徽底色从粉变红的机会,意味着远离我心爱的清华图书馆、游泳池、露天滑冰场,和大礼堂,但这不足以改变我的决定。在学校我总有一种在后方的感觉。”他要趁着青春年少多接触些、多学习些。

高杰于1986年6月考取了中科院高能所谢家麟先生的博士生。“谢先生给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是,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微波电子枪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这时,高杰的青春旅程在他意料之外地有了大转弯。

一天,谢先生领着一对法国夫妇来室里参观。被告知那位先生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的所长后,高杰给他们介绍了整个装置和实验结果。临别前,所长对高杰说:“你毕业后可以到法国来。”几个月后,该所的加速器物理室的室主任也来参观,听完高杰的解说后,认定他在美国呆过。“我的英文水平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高杰很快就收到了法方的邀请信。

虽然此时离博士论文答辩只有三四个月时间了,但高杰还是选择把握住这个青春旅程中的变数。“那时候,我的身体不好,由于长期从事辐射试验受射线的影响,我的白血球降到了两千,人感到很疲劳。而且,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跟夫人商量后还是决定去法国。”于是,高杰于1989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巴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开始在这个浪漫的国度从事严谨的科学探索,手握青春方向盘来了个急转弯。

青春理想:直线对撞机

由于刚到一个新地方,一切都需要适应。

几个月后,看到研究进展不大的时候,高杰蹙起浓黑的眉毛,嘴角紧抿,反复地急躁地把研究材料反复翻阅。

一天,在咖啡厅他向室主任表露了这种心情。室主任并没有马上安慰他,而是满不在乎地说:“我们是在做科学。”直直盯着主任的眼睛,高杰微愣,然后低头沉思。他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在安静的环境和平静的心态下精神才会集中,集中的精神才会有穿透力。“从那以后,我能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学习,研究,思考。到法国后我的研究工作更多地集中在加速器物理理论上。”

与此同时,国内高能所同意高杰的博士学位学习转到法国巴黎XI大学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业。他于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大博士学位(相当于过去的法国国家博士)。就在这一年的夏天,高杰的青春旅程又一次面临重要抉择。

1996年夏,经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的推荐,高杰收到了李政道教授的邀请信,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高等科学与技术中心,做为期三天的关于未来高能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的讲座报告。这封邀请函意义非同寻常,因为高杰大学选加速器专业就是受到李政道教授的影响。“回想当年选择专业时李先生的名字所起的作用,收到李先生的邀请我当然感到非常高兴。”同时,高杰也欣喜地认为,“这是我第一次为国服务的机会。”

报告会的第一天,当他看到谢家麟先生和陈佳洱校长骑着旧自行车赶到会场时,高杰的眼眶微湿,有些东西梗在心头。

“我的导师谢家麟先生是1950年代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成回国的。他曾对我说,待在国外是‘锦上添花’,回国服务是‘雪中送炭’。多年来,谢先生回国服务、报效祖国的人生经历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符合我的人生价值观。”

正是这种对国家的责任意识,2005年元月高杰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中的一员,离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投身于中国的大科学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改造工程(BEPC-II)及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的国际合作当中去,并得到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ILC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惟一的已经启动但还未确定选址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00亿美元),这个探索直接涉及人们对一切物理质量起源的了解。同时,ILC的建造时间表也是符合中国未来10-20年发展路线图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简言之,ILC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地全面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讲到自己几乎燃烧了所有青春热情的专业研究,高杰的眼神又开始闪闪发光。这是他青春旅程的路标,也是实现他最初理想的有力工具。他希望中国积极参加ILC国际合作,这有利于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大幅提升中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从而“高效实现由经济实力到科技实力的迅速转化,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8篇

这些年大家对于留学的热情日渐高涨,本以为像加拿大这样的地方应该算是比较冷门了,没想到去了之后才发现中国人还是很多。可能是因为我去的是温哥华,在那里有时候甚至觉得跟国内没什么区别。

加拿大政府对于留学生还是很慷慨的,现在本科以上的留学生,毕业之后无需找到工作,也无需有雇主支持,就可以申请到工作签证。但就算这样,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之后还是会选择回国。一个原因是当地工作确实不好找,雇主们相对于文凭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另一个原因,我想还是这几年国内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我顺利拿到了工作签证,但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拿到的学位,总不能干一些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而且加拿大的生活的确是有些无聊,对于我这种不是很爱户外运动的人,平时除了工作就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于是,回国似乎成了更好的选择。

既然决定了要回国,就要好好准备一下。在加拿大需要办理的手续相对简单,就是找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教育处组开具一份《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就可以了。这份证明非常重要,不仅是留学回国人员的身份和留学经历证明,同时也是购买海关指定品牌的减免税国产小汽车的凭据,而且可据此在创办企业、安排工作、落转户口、子女入学、多生子女上户口、购置住房、申请国内各类科研基金、评定职称、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等方面享受国家或各地、各单位给予留学回国人员的各种优惠政策或各种便利条件。

一般来说办理这个证明需20天左右的时间,所以在回国前1个半月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了。其实办理过程很简单,就以加拿大为例,我所在的城市是温哥华,当地有中国总领馆,所有的材料需要寄到总领馆教育组。首先申请者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1.应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2.在国外正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留学、研修连续6个月以上,已完成学业并取得本专科以上学历、学位的学生,以及完成进修、合作研究任务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3.已决定回国工作,并有回国机票。

确定了自己满足这些要求,就可以去教育处组的网站上登记注册,然后按网站上的要求准备材料。

要准备的材料有:

1.《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申请表(网上下载);

2.贴有照片的护照主页(和延期页)复印件;

3.学位证书复印件及正式成绩单的原件,进修、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人员请提供加方导师的邀请信复印件或者合作导师的证明信;

4.学生证复印件;

5.写明回邮地址并贴有足够邮资的回邮信封;

6.校方(或系或导师)出具的注明留学期限、校方联系电话号码、有效签字/印章的证明函;

7.有效的加拿大签证及学习/工作许可复印件。

准备好所有资料后就可以递交给使领馆教育处组了,一般都是将材料寄过去,记得一定要将写好地址的回邮信封也加进去,这样他们才能把《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给你寄回来。

拿到《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就可以打包行李准备回国了,不过临走前记得再去学校拿几份正式的成绩单。像我们学校,正式的成绩单要先在网上预订,然后再去取。貌似他们也提供邮寄服务,不知道能不能寄回中国,所以还是临走前自己去取比较靠谱。正式的成绩单回国后办理一些手续,或者是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用到。

终于回国了,调整一下时差,适应一下国内的生活就要马上开始找工作,投入到水深火热中去了。

找工作的同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首先就是要去办学历学位认证。由于国外的学位证书都是英文的,拿回国内使用的话需要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学历学位认证,这样才算是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要办这个学历学位认证,先要去留服中心的网站上注册登记,然后根据网站上的要求准备材料。这个时候成绩单就派上用场了,不过不管是学位证还是成绩单都需要拿到留服中心的认证部门去翻译成中文,自己翻译可是不行的。材料备齐了就可以拿到选定的验证点去递交材料和缴纳认证费。如果是在北京,就可以直接去位于中关村的留服中心总部办理学历学位认证。办理的过程中他们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让你补交一些材料。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就是递交材料2个星期之后接到电话让补交材料。因为之前没有准备,还给UBC的教授发了邮件让教授把材料Email过来的,前前后后用了2个月才认证完。所以这个事情还是最好一回国就开始办比较好,因为其他相关证明或者是户口、档案之类的办理都需要学历学位认证。

由于我是北京户口,所以并不需要转户口,找到工作后只需要办理就业证和档案转出就可以了。以前我并不知道就业证这回事儿,后来办理转档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先要办理就业证。像在国内毕业的大学生,找到工作后都需要签三方协议,对于留学生就没有这个三方协议了,但是要证明你就业,就需要办理就业证。就业证的办理跟之前办理学历学位认证的过程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讲了。如果你的单位有地方存放档案,也可以选择把档案转出来,只要所有的材料准备齐了,去留服中心办理就行了。当然,他们这个时候会让你把之前欠着的档案保管费都交齐了。

现在国家鼓励留学生回国,除了可以落户首都,还附带一个免税车的指标。只要是在国外正规大学注册学习或进修在1学年以上,在国外连续停留180天以上,且完成学业后2年内回国,就可以申请免税车。即使现在北京买车需要摇号,这个指标也是可以用的。只要是在毕业之后2年内回国,且在回国之后1年之内向海关提出购车申请就可以保留指标,直到摇上号以后再用此指标购买免税车。

相比于之前办理各种证明,购买免税车的手续会相对复杂一些,因为一般4S店没有这项业务,需要直接联系工厂进行购买,而且买车还需办理海关关封、免缴购置税、工商验证等手续,其中有些并不是自己可以完成的。所以想要购买免税车最好还是找一家专业的公司,他们会带着你一步步完成各种手续。

找到公司以后,首先要去海关办理购车申请。这里比较麻烦的是,即使没有摇到号,也要先确定要购买的车型,因为在去海关申请关封的时候需要填写车型,这个与之后的购置税减免有关。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在毕业回国后首次入境1年之内去海关办理手续。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2012年5月毕业的,然后一直在加拿大,2013年1月回的国,所以我要在2014年1月前去海关办理购车申请。购车申请拿到后就可以等着摇号买车了,等拿到车以后再去办理免购置税等手续。虽然购车手续办理起来相对麻烦,但是可以省几万块钱的购置税和进口零部件的税,麻烦一下也是值得的。当然,这里还会用到之前办理过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那个证明非常重要,所以在回国之前一定不要忘记去使领馆教育处组办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现在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还是建议办理各种证明和找工作同时进行。虽说很多单位会要求提供各种证明,不过很多证明并不需要在面试的时候就提供。我当时就是在入职以后才慢慢把各种证明补齐的。不过所有证明中最重要的还是学位学历认证,办很多其他证明都需要学历学位认证。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就业指导和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契合 新途径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六年多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努力探索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把握契机,凝练内涵,深入发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素材

中央16号文件下发六年多来,中央、国务院始终着力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展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近几届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单独把就业工作作为一个段落加以阐述,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领导的重视、政府的关怀和期望,极大地鼓舞着广大青年学生,构筑了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景氛围。同时也为我们高校在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愿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提供了最佳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辅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资源、最大范围地引领教育对象、最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实效。

二、遵循规律,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为此,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据各项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具体内容及不同性质,科学设计教育主题,创新开展教育途径,以有效增强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

1、以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中国是这样,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要破解就业难题,就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我们注重教育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如今的大学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后到基层就业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同时,对部分就业困难的同学,动员他们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虽属“曲线求职”,但也会给自己积累经验和创造更多的机会,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学院从新生入学起就有意识地面向新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大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些报告和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企业,也使学生懂得了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去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这些教育形式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理性择业、主动参与创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学院还利用励志人物访谈这一特色品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励志成才教育。先后邀请学院海归博士为学生讲述如何自强不息,勤奋刻苦;邀请学院赴美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励志成长历程;邀请企业校友、政府公务员、优秀学生干部、创业典型与学生面对面,探讨为了早日实现职业梦想,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这些人物访谈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做好规划的必要性,增强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勤奋努力的理想信念。

2、以做好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工作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教育

长期以来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使很多毕业生高枕无忧,在择业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如过高估价自己,持太高的期望值,向往东南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而不愿下基层锻炼,要求专业对口高待遇等。在“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若不引导毕业生走出误区,毕业生将四处碰壁。

因此,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转变毕业生择业观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毕业生给自己一个比较真实的估价,宣扬基层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等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开展利用宣传板、条幅、网络、手机飞信等各种宣传阵地向毕业生宣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及其优惠政策的教育活动;对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并邀请其回校开展“基层――人生大舞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院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了到基层工作的光荣性,鼓励学生下基层接受锻炼,关爱基层群众,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择业与祖国的兴衰结合起来。“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3、以搭建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重视校企合作是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工作一大特色,学院先后与烟台建设集团、威海建设集团、山东兴盛建设集团、烟台勘察设计院、清泉建筑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选派毕业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提升了大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实习的机遇,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双赢。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山东兴盛建设集团为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兴盛建设”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学院与烟建集团合作实施“种子计划”,每年选派30名优秀毕业生利用暑假到烟建工地实习一个月;选派毕业生到威建集团进行就业创业见习。这些社会实践不仅为学生人才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优质的培养环境,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坚持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创新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激励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开拓创新。学院经常性举办创新和实践活动讲座;先后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未之星”大学生创新协会;建立了创新活动室,经常性开展小组活动,研究探讨一些创新课题,尝试一些创新试验;设立了科研助理岗位;连续举办了4届特色品牌创新实践活动――烟台大学结构设计竞赛;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摘得4项大奖;连续4次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收获各类大奖十余项,名次位居省内各高校前列。开放的平台、丰富有趣的活动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涌现,使同学们实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了自己所学,提升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了锻炼,了解和接触了社会,体验了生活,检验了所学,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校园典礼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展,学院提出了就业工作“要立足山东、走向全国”的奋斗目标。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几年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动教师提供所熟悉的、部级的大型企业名单。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院安排学工人员主动给这些单位发送学院简介、毕业生的相关宣传资料。同时,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主动与各大企业沟通联系,发出邀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引起了国有大型企业对烟台大学的重视,前来招聘的大型企业逐年增多。目前,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水利水电、中冶、中交隧道等国字号大型企业以及胶东地区实力最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都受邀亲临学院选聘毕业生。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学院于2007―2011年连续五年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为了做好就业工作、破解就业难题,学院早计划、早准备,未雨绸缪。其方法可简称为促进就业三部曲:即国庆节后给企业发送毕业生就业信息,同时介绍学院的教学质量及专业简介;在元旦之前给企业发送新年贺信、贺卡,宣传来年毕业生招聘会的概况;春季开学后给企业发送招聘会邀请信,并随后多次电话邀请。同时,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档期,将集中招聘与灵活招聘相结合,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为不定期前来招聘的企业推荐人才,或者推荐毕业生去企业面试应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土木工程学院约有近50%的毕业生是通过参加专场招聘会和学院推荐的企业灵活招聘实现了就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并以不断开拓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开展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和感激。同学们在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得到了感恩教育。

另外,学院还充分发挥校园典礼的教育作用,在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毕业典礼中全面融入烟台大学传统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例如,开学典礼中,安排院长介绍学校及学院发展历史、学生会主席致欢迎词等环节;社会奖学金颁奖典礼,让受奖励学生与企业资助者面对面交流,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未来的职业理想;毕业典礼中,每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聆听校长和师长的临别祝福,由校长亲自为其拨穗,并由学校专业摄影师为其拍摄这难忘的瞬间等。逐渐形成了贯穿大学生涯、滚动式、持续性的校园典礼模式教育,使得烟台大学光荣传统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发出更加蓬勃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充分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成效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家长、毕业生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既是以学生为本,也是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示之一。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由院长、书记担任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就业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场合积极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动员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动员一切社会资源,主动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渠道。另外,学院还实行党政领导分工协调毕业班就业工作制度,每位领导分管一个毕业班,协助班级导师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院每年拿出约3万元专项资金,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院长、书记还亲自带队,赴威海、潍坊等地市开展毕业生推介活动,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全院教职工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热心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岗位,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参加学院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每年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都有近40名毕业生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帮助,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至今,传统的本地就业格局已经打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进入到省内外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和建筑设计院工作。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的“大就业系统”已经初步形成,正在逐步优化为一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而烟台大学土木学院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唱响了主旋律,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个人成长听从党的号召、个人发展服从人民利益”的成才观念。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积极追求进步,每年都有大约60多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近3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5%以上,总体就业率98%以上;立志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典型不断涌现;超过95%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代烟大土木学院学生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爱国热情和志愿精神持续高涨,成才观念逐渐成熟,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益强烈,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师长的情怀越发浓厚,同学们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访问学者邀请信范文第10篇

为满足法国民众对中国签证日益增长的需要,使申请人享受更优质的签证服务,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决定在巴黎设立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该中心由在法国依法注册的China Bridge公司负责具体运营。中心将于2011年1月5日开始试营业,于1月中旬正式开业。截止目前,中国在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共开设了14家申请中心。

巴黎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位于巴黎八区香榭丽舍大街117号,位于地铁1号线George V站和Charles DeGaulle站之间,周一至周五9点半至16点半对外办公,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休息。申请签证前,要先在网上预约。网址将在近期公布。申请中心运营后,大使馆只受理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士和申请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签证/进入许可人士的签证申请。申请中心开办后,将为各旅行社开设专门窗口,方便大家递交签证申请。旅行社递交签证申请无需像一般申请人那样网上预订,中心对旅行社的申请随到随收,可继续办理团体签证,比一般申请人递交申请更经济、快捷、方便。(译文)

美国延长五类签证审查有效期

美国国务院日前宣布:放宽困扰某些敏感科技领域学生、访问学者的“VisaMantis”(特别签证严格审查程序),将其审查有效期分别延长为四年和两年,而不再需要每年重新审查。

该项改革不仅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大量此类学生、学者申请美国签证的难度,而且意味着他们在美期间赴外旅行、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回国探亲时,对返美签证审查受阻的担心也可以得到缓解。

据了解,美国国务院经与美国国土安全部协商,决定延长F类(学生)、J类(交流访问者)、H类(临时工作人员)、L类(公司内部调动人员)和B类(旅游和商务)签证的VisaMantis审查有效期。在原签证已到期的情况下,如为继续在美国参加原定的学习或工作项目提交新的签证申请,可能不必接受另一轮VisaMantis审查,但如有必要,领事官员可在审理签证申请的过程中酌情要求进行VisaMant‘is审查,除延长VisaMantis审查有效期外,美国国务院已经改进了VisaMant’is程序的其他几项内容,并通过增加人员、改善有关制度并与其他部门共同努力,已使V[saMantis审查的完成时间缩短到不超过14天。(艾嘉)

美绿卡持有者为配偶子女申请签证等待期缩短

美国联邦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宣布,美国合法居民(绿卡持有者)为其配偶或子女申请赴美签证的等待期已大幅缩短,过去5年平均费时6至8年,现在则缩短为8至10个月,有助合法居民为家人申请绿卡。移民专家表示:“这是显著的改变。希望把家人合法带来美国的合法居民,现在遇到最好的时机。”但尽管处理签证时间缩短,申请人还是面临开销巨大造成的问题。除了缴付相关规费,申请人还必须为每一家人付体检费、旅费,以及长期留美的费用,最近有一个合法移民为了使妻子和三个子女来美,总共花费将近6000美元,负担很重。(晓枫)

美中小城市吸引力增强移民置产渐远离大城市

美国《国际移民评论》杂志上刊登一项研究显示,移民购买房产趋势出现变化,从大城市转移到中等城市及市郊地区。研究者发现,移民正在逐步远离类似纽约、洛杉矶、迈阿密、旧金山、芝加哥和圣地亚哥等的门户城市,搬迁到中等城市。

研究重点是,新移民从门户城市转向中等城市的趋势。数据显示移民被吸引转向那些靠近同类移民活跃支持网络的地区,以及移民增长速度较慢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在初级工作方面的竞争较小。研究者预期,未来数十年美国的移民人口会迅速增加,加上他们转向中等城市地区的行动,可能会改变那些小区,估计至少会大力推动那些城市的地方饮食。

研究作者指,新的移民热点城市包括拉斯维加斯、亚特兰大、波士顿、西雅图、达拉斯一沃斯堡、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纳什维尔、科罗拉多泉、奥兰多等。(任静)

澳洲技术移民短缺现象恶化边远地区薪酬上涨

随着世界各国渐渐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澳洲技术移民短缺现象进一步恶化。西澳及边远地区人才短缺现象尤为严重,进而导致薪酬上涨。澳洲商业协会说,面对日益凸显的技术移民短缺现象,应提早计划,做好准备。

据悉,因技术人才短缺,资源行业已经面临薪酬上涨的压力。相关人士指出,澳洲此前因先于其它国家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而在资源行业投资方面抢得先机,但世界各国经济逐渐恢复,正加入了对技术工人的争夺战。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西澳及边远地区劳工的薪酬不断上涨,一个司机的薪水就可以达到东部司机薪水的3至4倍。而在管理层,这一问题尤为棘手。在东部工作的高级主管薪酬为8.9万元,在边远地区,高级主管的薪酬可达20万甚至更多。(艳红)

逾七成申加中国厨师造假签证办事处设厨房考厨艺

加拿大移民部北京签证办事处发现,目前申请厨师工作签证造假率竟高达72%,远较之前超半数造假、被喻为最严重的配偶移民申请高出不少。移民部甚至要在香港签证办事处设立设备齐全的厨房,以便向厨师申请人当场测试“厨艺”,以确定身份的真假。

律师李克伦透露,移民部一度受限于经费,减少派人进行“实地访查”来验证申请人是否为真厨师,但移民部后来特别在办公室大楼内,兴建一个厨房,准备大批中菜材料,当场考申请人。移民部通常会说:“你说你是厨师,那就请做一两道熟悉的点心来看看。”

李克伦说,一些并非真厨师,又无特别准备的申请人,会当场被考倒而遭拒绝,其中有人连“正确打蛋”的方法都不会,更别说会做“鲜虾云吞”或“春卷”。他表示,有些申请人知道要去面试做菜后,便不出现,放弃申请。

李克伦解释,厨师工作签证申请目前造假率偏高的原因,是因为若厨师直接申请移民,必须达到一定英文水平,但申请厨师工作签证则不需要英文达一定水平,而外国厨师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后,即可申请各省推荐移民,那时亦不需要理会英文水平,因此厨师在中国被视为热门移民途径,才会出现大量造假情况。(追逐)

加国外劳项目获中国移民青睐厨师保姆农场工最热

由于加拿大联邦移民部2010年8月收紧临时外国劳工计划管理规例,自2011年4月1日起将实施更严格规定,以保护临时外劳,令他们免受不公平待遇与剥削。

移民顾问估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申请外劳。其中厨师、保姆、季节性农场工会是中国申请热门项目。

移民部网站显示,目前外劳并无特定申请项目,各类雇主只要得到人力资源部发出的劳工市场意见书,证明加拿大本地劳工不敷需求,都可以引入外劳。

自2011年4月1日起,雇主聘用保姆或临时外劳前,政府会考虑雇主过去是否遵守法规,如果有不良纪录,可能不获发出聘用外劳所需的许可证。如果雇主没有在薪金、

工作条件上兑现承诺,两年内不能聘用外劳。

温哥华移民律师库兰表示,外劳来到加国后,多半只能赚取各省的最低时薪,或是更低的薪酬以及支付昂贵的住宿费用。

虽然卑诗及亚省的法律规定,招聘外劳的机构须向政府申请牌照,也不能向外劳收取费用。库兰表示,这些法律只在加国适用,却无法监管包括中国在内等境外招聘外劳公司或个人,令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向申请者做出不实承诺以收取高昂介绍费。

中国外劳热门工种:厨师、保姆、季节性农场工、食品厂工、厨房工、肉厂工、建筑工、重型机械工、木匠、烧焊工、水管气管工、肉品包装工、厨房帮工、理发师、清洁工。(三风)

日本新设医疗逗留签证望吸引中国人产生经济效果

日本政府近日决定新设有效期最长为6个月的“医疗逗留签证”,以方便外国人赴日治病疗伤。此举旨在利用日本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富裕阶层赴日,从而产生经济效果。医疗逗留签证将从2011年1月起施行。

日本政府在2010年6月出台的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将新设医疗逗留签证。政府消息人士强调,新设这一签证将发出“日本积极接纳外国患者出于医疗目的而入境”这一讯号。

在这之前外国人为接受医疗而入境日本可申请为期90天的短期逗留签证,医疗内容以体检和健康咨询为主。欲长期接受医疗须延长逗留时间,但手续繁杂且不一定都被批准。去年只有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约一百人得以延长短期逗留签证有效期。

医疗逗留签证还允许患者的陪同人员入境,填补了目前签证制度的空白。患者获得这一签证后,除了手术后长期住院和定期去医院检查外,在日本接受康复治疗也将成为可能。(悠然)

意大利新移民劳工输入法令出台名额接近十万

意大利再次敞开引进移民劳工的大门,家庭服务和护理人员3万名,从与意大利有合约的国家引进移民劳工5万名。

在停顿了两年之后,意总理签署了新移民劳工输入法令,这一法令规定的名额接近十万个,其中5万将从与意大利有合约的国家引进,它们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国、埃及、菲律宾等i另有从其它国家引进的3万名家庭工(服务、护理和保姆);此外,还有4000个名额分配给那些在原籍接受培训的人员;500个名额给予移民到阿尔巴尼亚、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巴西的意大利人后代;1.1万个名额给予学习、培训、季节工和持其它国家长期雇佣工作居留人员转换居留;500个名额给予持其它国家长期自主工作居留转换居留。

这次雇主仍然是通过网络递交申请,审理顺序以递交申请时间先后为依据。按照工作类型不同,目前预定有3个开始发出申请的日期,可能是2011年2月。根据以往的经验,虽然这种申请方式有很多问题,而且申请人肯定远远超出名额限制,但是如果一名无居留人员借此机会办理了申请,就有可能回到原籍,然后以合法签证入境。(好时)新西兰学生签证新政策出台

新西兰移民部长目前表示:“新的学生签证政策将于2011年2月7日执行。该政策减少了申请程序,能更好地帮助国际留学生简便拿到学生签证。”

主要更改如下:

1 在新的移民法下,那些正在申请签证的学生能被免费发放“过渡签证”。“过渡签证(‘interim v’isa)”主要是指当学生签证的申请正在审批中,移民局发放的一种临时性签证,保证学生能够合法地在新西兰学习。

2 相应的“无犯罪记录”及“体检报告”的有效期也会从现在的2年延长到3年。因此,对那些读大学本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本科三年的学习中,只需要提供一次体检报告。这无形中为国际留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从而使学生签证的申请变得更加简单。

3 食宿担保方面更加简单化。年满18岁的学生不再需要提供食宿担保证明。未满18岁的学生,只需要证明该学生的食宿与教育部对国际留学生食宿的要求相符合即可。

专家建议学生要保证出勤率,认真上课。因为目前政府就教学质量问题日益重视,并且新政策的出台,让中介和学生以后很难再以“等待签证”为理由解释出勤率不够的问题。目前,移民局认可的最低出勤率需要在80%以上,现在学生签证因出勤率不够的拒签率已经成倍上升。

移民部长说,该新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国际留学生顺利地在新西兰学习,使得申请学校的过程能顺利进行。另外,他还说:“这个新政策的推出,估计能给新西兰留学市场增加2亿纽币的收入。”(北北)

中国公民过境法国机场被拒中领馆提醒注意事项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近日,部分中国公民从法国南部尼斯机场入境法国时,因携带入境材料不全,而被拒绝入境。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经询尼斯机场海关,中国驻马赛总领事馆提醒旅客带齐以下材料,以备机场海关检查:

一、所有入境旅客均需备齐:1 有效的护照及申根签证。2 一定数量的钱款(法国海关对出入境携款额度有明确规定:个人入、出境法国携带现金限额为10000欧元,对于查出携带的巨额现金,海关会予以没收)。3 旅馆订单或邀请函(接待证明)原件(旅客出示的旅馆订单需已付费或已向旅馆提供付费方式,如银行卡支付)。4 医疗保险证明(保险金额需达到30000欧元)。5 回程机票。

二、此外,因不同原因入境的旅客,还需提供:

(一)因职业原因入境的旅客:1 邀请函原件:2 职业证明(CARTE PROFESSIONELLE):3 能够证明商务或职业关系属实的证明;4 在企业内任职情况的证明材料。

(二)旅游或因私入境的旅客:1 参加旅游团的相关证明:2 旅途所需的机票、火车票等交通票据。

(三)政治、科学、文化、体育或宗教交流的旅客:1 邀请信;2 活动入场券:3 参加会议或其他活动登记证明。(润音)

新加坡异族通婚夫妇子女可申请“双重种族”身份

新加坡异族通婚夫妇在为孩子填写种族类别时将有更多选择:从2011年1月1日起,他们将可以申请在新加坡籍孩子的证件上填上“双重种族”的身份。

换句话说,这些家长除了可以选择给孩子跟随父亲或是母亲的种族,也可以根据夫妇两人的种族在孩子证件种族栏目中填写像印族华人(1ndian-Chinese)、白种华人(Caucaslan-Chinese)或者马来印度人(Malay-Indian)等“双重种族”身份。

不过,移民与关卡局提醒家长慎重选择孩子的种族身份,因为这将对孩子日后申请组屋以及被分配到的母语课程构成影响。该局解释,有关当局在实行组屋种族比例政策或者给刚入学的双重种族者分配母语课程时,会以填写在前面的种族为标准。

假设孩子成年后改变主意,他也能申请在证件上做出改变,当局给予每个新加坡人两次更换证件上种族类别的机会:一次是在他未满21岁之前,另一次是在21岁之后。

移民与关卡局强调,政府不会在任何政策上给予单一种族或双重种族国人特别优惠。该局指出,允许异族通婚家长灵活选择是否要给孩子双重种族身份,是政府顺应社会改变而定期对政策做出检讨的结果。

从2011年起出生的新加坡籍新生儿在申请出生证书时,可直接在医院办手续时申请这个“双重种族”身份;在这之前出世的混血儿则需到移民与关卡局大厦3楼的公民服务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处理更换种族类别的程序是免费的,不过若申请获批准后需更换身份证,那申请者就必须支付更换身份证的60元手续费。(林慧)

大马发居留证招徕外国专才其家人可在大马就业

马来西亚政府将从2011年1月开始发居留证给前来大马服务的外国专才,以吸引他们在大马工作。居留证有别于工作准证,持有居留证的人士可自由进出大马,而且其家人也可在国内就业。

家人可在国内就业

移居海外的前大马公民,也可以申请居留证,以便在国内工作或与家人一起。内政部秘书长拿督斯里玛目阿当说,居留证与永久居民(PR)无异,唯获得居民证的外国专才可自行选择在大马居住的期限,直到他们想返回本身的国家为止。他表示,只要被鉴定是专才,政府颁予居留证,让他们自由进出大马。

玛目阿当说,不论有关专才来自什么国家,只要他们在人才机构计划下被招揽前来大马,皆可获得居留证。他解释,一般专才不愿成为永久居民或大马公民,主要是担心一旦他们的孩子在大马出世后,可能成为大马公民。

“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专才都是富裕的一群,他们也担忧成为大马永久居民后,可能会失去原本的国籍。”他说,在人才机构计划下,政府从今年起将发出居留证予在大马服务的专才。

24小时获永久居民证

此外,任何在人才机构计划下前来大马服务的专才,可望在24小时获得永久居民证,而且他们的配偶也可以在本地工作。

玛目阿当说:“只要被鉴定是专才,移民局可以即刻发出永久居留证予他们。”

上一篇:结婚电子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vi设计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