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9 15:36:35

方剂学课程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1篇

PBL教学模式在方剂学课程中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来获得知识:选择案例—导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方剂学》PBL教学以病案形式开展,以“幕”的形式分阶段呈现给学生(一般PBL教案可分成3~4幕)。10人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推选1名学生组长和学生记录员。首先设定学习目标,教师提前一周将选取的典型病例进行适当修改,典型病例要求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编写时尽量覆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其次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学生针对问题先进行自学,即利用各种检索工具、网络、相关图书或文献资料,查阅资料,多途径探寻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组内讨论;再次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围绕已经设立的问题,小组成员发言陈述相关知识、对每个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每个小组书写本组对案例的解决方案,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本组同学随时补充。最后教师重点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不足及改进意见,并做总结性讲解。PBL教学模式中,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方剂学PBL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2]:①明确教学目标;②具有真实感;③较强的可读性;④情节的层次递进性;⑤整合知识性;⑥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关怀性;⑦流程的相对固定性;⑧简洁性。在案例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辨证论治思路富有启发性的病案。PBL教学案例可以参考古代、近代的名家医案,或者编写者自己的临床案例。其次,在方剂学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再是威严的无所不知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在PBL学习中担任Tutor(导师)的职责。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使问题解决过程有计划地进行等等。在关键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引导,但不做权威性的结论。适时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充分相信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作为教师的参与。

2方剂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的优势

PBL教学在方剂学课程中有很大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PBL教学突破了传统方剂学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型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不应只注重获取知识或技巧的多少,更应强调素质或能力的发展。这种教与学主体角色的转变,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大挑战。

2.2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PBL教学打破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从方剂学的角度来看,病案应设计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涉及多个章节的内容,拓展学生在整体观念下的辨证思维,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与理解,加强了辨证的拓展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整理和运用。

2.3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临床诊断实践人为地隔离开来。PBL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讨论,其自身的临床思维得到了锻炼,使传统方剂学教学的基础和临床脱节的现象得到改善,使学生初步建立一种面向临床问题的中医学线性思维方式,对学生临床辨证思维模式的搭建有启蒙意义,而及早建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对今后的临床实践有着深远影响。方剂学所选病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在今后临床中面对真实的病例时能够正确地做出诊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方剂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师那里接受各种方剂,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医学数据库等各种手段寻找相关方剂学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5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PBL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进行的部分,又有需要协同作业的部分。每个成员各抒己见,交流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建立起和谐、积极、互助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加强了人际间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3PBL教学亟待完善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PBL教学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属于探索阶段,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仍有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PBL教学的效果,因此PBL教学对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学生对PBL教学的适应问题,课堂讨论学生积极性不够,有一定数量的同学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实施PBL模式所需课时远比LBL多,往往超出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要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标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BL在方剂学教学中的推广。因此PBL教学虽好,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4结语

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合适地引入PBL教学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我国《方剂学》教学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方剂学教学应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方剂学;课程;评价;探究式教学

方剂学是中西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重视中医理论知识教学,也结合了西医理论,是中西医学中的必须课程,《方剂学》课程中包含很多的重难点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因此,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开展教学,下面本文就针对高校《方剂学》课程的探究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1 传统方剂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模式死板

《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极大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临床技能运用相对较差,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死板的不足,往往学生的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只是死板的记忆,却并不了解知识的深入内容,这样就会使得方剂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 教材落后

我国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方剂学》教材其中所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和分论两个重点,在教学讲解中,着重强调内科方剂,这样就使得讲解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在制定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当前的临床中西医发展情况,在病例的运用上也较为落后,并没有融入最新的病例,这样就使得我国高校学生所学习的方剂学知识无法有效的运用到临床中,医院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学教材无法与时俱进,就会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而我国的《方剂学》教材就面临着这种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的方剂学教材中内容的规划也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并不适用的教学重点内容,而一些实用的教学内容却并讲解不明,造成了学生综合技能的不足。

1.3 教学评价单一

《方剂学》教学中,考试的形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闭卷考试,而且在考试内容上也偏于理论知识,实践的内容考察较少,而且在考试之前,都存在划重点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剂的能力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采用的是听讲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停课的单一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发挥。而探究式教学则以问题为主,利用探究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打破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答的教学模式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2.2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利用一些临床病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通过讨论和探究之后,能够更加的熟悉方剂学中的各种临床知识,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中脱节现象的出现和发生几率。在方剂学教学中,病例的列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实例教学,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其综合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性临床思维。

2.3 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方剂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其也是知识的传递者以及探讨者,探究式教学法,在目的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步骤,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教学的开展,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方剂学知识点,依据这些知识点来解决方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除了网络还能够利用图书馆以及广播新闻等进行方剂学知识点的积累,从而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方剂学课程中的应用

3.1 病例设计要精细化

病例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就现阶段的方剂学教学中的病例设计来说,病例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临床表现都较为明显,而且体征归纳也很具体,因此,高校学生无法依据从病例中获取的信息来进行自身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因为病例中的临床表现相对较为简单,其中的诊断内容也残缺不全,学生无法依据这些内容来掌握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

一份高质量的病例中,需要包含病人发病的历程以及病人接受治疗的经过,同时在病例中也要突出体现出相应的辩证思想,并且要融入一些用药的过程,高校学生通过这样的病例,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病人发病的全过程,就如亲身出诊一样,依据其中的辩证思想,来锻炼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方剂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更加的理解,也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对方剂学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病例设计在方剂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对与教学相关的病例进行集中收集,在课堂教学中活用各种相关病例,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利用病例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建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内容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要想能够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就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制订和修改,以构建全面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方剂的使用方法,突出强调方剂应用的作用,对药物的组合形式以及所能够带来的功效进行科学的讲解,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教学的重点可以得到突出,加深学生的记忆。

3.3 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高校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该将方剂学的考核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划分,并且依据教学的重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学考核形式。每种考核形式在方剂学教学中都占有不同的比重。在实验课中,考核的次数被分为3次,只有3次试验都通过,才能够算是考核合格。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依据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对问题进行解决。而针对案例考核也是通过3次的病例分析来进行,依据重点的病例材料或者是相关的视频来进行考核训练,依据病例分析,总结出相关的诊疗过程以及症状特点等。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合理的方剂学考核方法以及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会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要求,在《方剂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依据探索来进行《方剂学》教学的开展,从而使得高校的《方剂学》教学能够得到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对推进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44-45.

[2]姚利民.史曼莉.大学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4.

[3]严启英.关注高校探究式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3):73-77.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医药类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要求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从事中药流通、生产、检验、鉴定、分析以及制药或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中药新药开发、中药制剂创新、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由于中药复方用药的显著特色,方剂是被誉为“开发中药新药的金矿”,《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在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继承创新、新药研制开发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在中药学专业作为基础课、主干课、必修课开设。在近年的方剂学教学中,我校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调整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点

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教学,长期以来混同于中医专业,使用与中医专业相同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教学要求是掌握100首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及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与中医专业的教学要求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方量略少。教学大纲没有体现专业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不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剂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熟悉配伍方法和配伍规律,具备分析方剂的基本能力,了解方剂包括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及中药新药的研发思路,能够在今后工作中给予正确指导与启发。我们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减少掌握方剂的数量,同时调整教学内容的着重点,使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参考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并拟定的《中药学本科教育标准》,将掌握方剂的数量减少为70首。为突出专业特点,我们精选与常用中成药相关度高以及配伍特点突出的方剂作为重点讲解,并适当调整方剂讲授的侧重点。如六味地黄丸系列方剂的介绍,在介绍三补三泻配伍用药的基础上,讲解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的组方特点及适应病证。

考虑到《中药药理学》课程在中药学专业中作为专业课开设,且实验项目中涉及到复方药理研究,因此本校《方剂学》教学中不开设实验教学,但在理论授课中针对性的介绍某些名方实验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进展。

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也克服了以往教学内容太多,教学任务繁重,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指导帮助不大等缺点,使学生体会该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较以往使用统一的大纲有明显改观。

2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

就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而言,是在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之后开设的,课时为64学时,使用与中医专业相同的教材。由于课程设置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深度不足,学习方剂学时对理法方药中的基础问题“理、法”的理解难以透彻,学生学习有较重的畏难情绪。考虑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临床执业医师,学生毕业后很少直接从事临床诊疗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进行调整,不再把方证的理解做为重点,而着重阐明中医治法的特点,重要方剂的配伍规律。从药物组成切入,理解单味中药对方剂整体功效的影响。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介绍药物的品种、炮制等对方剂功效的影响,注重相关方剂剂型改革、毒副作用的讲解,增强方剂学与专业课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科研思路。

3改革教学方式

以往《方剂学》课程授课模式上遵循临床“理-法-方-药”的诊疗过程,按教材编排顺序依次讲授方剂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由于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相对较薄弱,对方证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我们在授课模式上针对方剂的特点采用多种授课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药物功效结构析方法[1]、方证相应教学法、案例式教学[2]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方剂的教学效果。

在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中,按照教材编写体例,从药物组成入手,先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中药学知识,通过单味药物的功效分析成方的功效主治,教师再进一步分析方剂的主治病证、组方结构和配伍特点。如在学习麻黄汤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中药学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4味药物的功效主治,让学生分析综合出麻黄汤的功效主治,教师再进一步分析主治病证外感风寒表实证的病因病机,以及组方基本结构和配伍特点,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峻汗解表,麻黄和杏仁宣降相因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以平喘止咳。甘草一方面化痰止咳为佐助药,一方面缓和麻桂之峻烈为佐制药,一方面调和麻杏之宣降为使药。全方药物功效配伍结构严谨有序。从药物组成入手学习方剂,可以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功效特点掌握较好的特点,从中药功效特性合理组合的角度理解方剂严密的君臣佐使组方结构,从而有效规避其中基、中诊知识相对薄弱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改善其对于方剂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分析成方的能力。这是中药学专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部分方剂,我们仍然可以依据“方证相应”的思路讲解。如清热剂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讲解,应首先介绍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及各阶段的病证特点,制定相应的治法及组方用药规律。如清营汤主治热入营分证,病机特点以热邪扰乱心神,耗伤营阴为主要病机特点,针对这样的病证特点,制定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治法。方中以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散瘀为君,生地黄、麦冬、玄参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为臣,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黄连清心泻火,丹参凉血活血,诸药共用为佐药。重点介绍方中透热转气的治法配伍特点,通过对丹参和丹皮两味药物的功效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方中丹参清热凉血防热与血结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的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同时让学生学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所学知识运用到方剂的学习之中, 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 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尽管中药学专业今后不从事临床,但在方剂学的教学中仍然有必要适当安排少量案例式教学,使学生领会中医临床辨证组方的思路方法,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是那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层层推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方歌记忆

《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基础方,在《方剂学》规划教材最后也附有方歌。教师授课时可以介绍一些趣味方歌的记忆方法,如麻黄汤“干妈姓贵”,三仁汤“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以及组成药味相近的方剂的比较记忆,如小柴胡汤“柴芩参夏姜草枣” ,半夏泻心汤“芩连参夏姜草枣”。此外,可以采用课前课中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背诵方歌,学期末安排方歌默写考试,选择50首掌握类方剂,要求学生默写方歌或方剂组成功效主治,以考查全部学生方歌记忆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10分。从近几届学生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云雪林,杨卫平,冯泳.基于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16-717.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BB平台 成人高等教育 方剂学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有效传播教学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BB平台是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简称,是一种在线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并能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我校引入与开始BB平台的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推广运用。我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介绍BB平台应用于方剂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案

1.1试点班级。因我院每年中医学专科专业招生人数少,课堂出勤人数极低,且学生多来自市四郊五县,上课学习路途远,故选定2013级中医专班作为试点班级,人数6人。

1.2试点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方剂学课程为部级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大纲、教案、授课录像、课件、综合实验指导、自测练习、考卷等资源,对面向成人学生开设的方剂学课程建设已具备基础。

1.3教学方案。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文件,规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要求、网络授课与面授的学时比例、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

2.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学前教师在BB平台上构建教学平台模块,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

3.教学实施

其教学与考试安排详见表2。面授讲课主要阐明课程教学方式和要求,以串讲、复习、答疑为主,旨在解决学生自学期间的问题及满足更多的学习需求;BB平台学习主要是学生登录BB平台,完成视频与课件学习、作业提交、在线练习等,并及时查看通知公告,参与讨论;BB平台考试可用时间为一周,一周内未提交视为缺考,为方便学生答题,未限制一次性完成考试的时间,可允许多次尝试,并以最后一次尝试结果进行评定。

4.结果反馈

BB平台课程统计和成绩分别见表3、表4。

由表看出,除1名学生外,其他学生均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表现为:①在线点击数不高,讨论参与度很低,原因可能为成人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已很疲惫,可利用学习时间不多,缺乏积极性,期望通过集中面授掌握课程重点及获取更多知识信息。②期末成绩较高,原因可能是成人学生都具有中医专业中专学历基础,多年从事医院临床工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备一定能力。

综上所述,BB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借助BB平台开展教学,能更好地设计与安排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讲授、提炼课程内容精华,通过平台自动完成评阅作业、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并核分、加权计算、生成总成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档案的实体存储空间;学生能自我掌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解决单一面授学习带来的知识断缺和不连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逐渐能主动获取知识。总之,BB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新型教学方式,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渠道,我们会在成人高教课程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庆红,王谦,潘彦舒.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1):37-38.

[2]徐雅,李卫红,许筱颖,等.基于BB平台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9-40.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方剂学;实验课;教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它关系着中医药院校学生未来临证应诊能力的强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近年来,方剂学借助现代实验研究手段,综合现代药理学、药剂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在中成药、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与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古方生脉散中开发研制出的益气养阴药--生脉注射液,就是方剂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方剂学实验已经成为《方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医药院校不仅开设了方剂学实验课,而且在不断尝试与摸索的过程中建立了方剂学实验教学体系,有的院校已经把方剂学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分化出来设置成为独立的课程--《实验方剂学》,成为一门将方剂学中处方变化、配伍、治法等基本知识和现代实验研究手段相结合与多个学科交叉的课程[1]。

方剂学实验课在经历了从初期的尝试、开设、摸索、隶属于方剂学理论课程的境地发展到现在的独立设置课程阶段,从开始的简单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现在的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创新性并重的实验项目,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PBL、CBL、三明治教学法以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模式。

1、《方剂学》实验课教学及其教改发展现状

1.1国内中医药院校《方剂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目前为止,全国性方剂学教学大纲也未规定中医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开设实验课[2],许多中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实验条件和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方剂学实验课。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验讲义、教学时数等课程要求,以我校为例,方剂学实验指导书由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照其他院校实验项目并结合实际自行编写,实验课内容: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的比较(2学时),大承气汤对胃肠道蠕动的影响(2学时),四逆汤的回阳救逆(4学时)等共计7个实验项目。课程教学时数共计18学时,分两部分:一是动物实验,共8学时,主要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授课内容可由实验教师根据各班级具体情况,从上述实验项目中自行选择,并可适当增加或修改实验项目;二是方剂学的典型医案讨论。总得来说,本校方剂学实验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和国内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类似,比如湖北、湖南中医药大学均开设4学时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目前,成都中医药和山东中医药将方剂学实验课从方剂学理论课程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成为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为主,教师引导与组织为辅,方剂学教改工作走在了国内中医院校的前列。

方剂学实验课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时间尝试和摸索的过程,本校开设方剂学实验课至今,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相对基本稳定,达到了实验大纲中对于实验目的的要求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加深理论联系实际。横向比较一下近年来其他中医院校方剂学实验课开展情况,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已经有所落后。按照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对于学校现有很多课程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必须从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1.2国内几所中医药院校方剂学实验课教改发展现状

在国内的很多中医药院校对于方剂学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教改工作虽然从未停止,但是教改工作的推进也是比较艰难,作者将国内几所中医院校关于方剂实验课教改发展现状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2.1 湖北中医药大学[3]

湖北中医药大学采用将传统的实验课程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做动物实验的基本要领,包括动物的抓取、灌胃、注射、取材等的规范操作,熟悉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室规定等;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实验设计上做了灵活的调整,由原来的简单实验方剂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增加为方剂部分拆方后的比较[3]。虽然只是增加了方剂部分的拆方后的对照组,但对于实验课教改工作也是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实验设计上的调整对于理解方中药物配伍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2.2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自97年开设方剂学实验课程至2002年,在其两个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专业: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专业,开展共计5个实验教学活动,本科生2个实验项目(6学时),研究生3个实验项目。对本科生采用规定实验项目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科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方剂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为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展课题打下基础[2]。截止到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方剂学实验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形成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内容分为以深化理解知识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设计性实验和以培养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实验3个层次[4],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了学生从事医药科研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1.2.3 山东中医药大学

0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将曾经一度中止的方剂学实验课重新纳入方剂学教学内容中,08年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顺利实施,截止到目前该校方剂学实验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较为充足的教学课时(24学时),编写了规范的实验教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方剂学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创新意识、培养与能力训练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方剂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

综上所述,方剂学实验课从它的开设之初到拥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逐步改革,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每一个中医药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去探索和尝试建立符合本校实情的实验课程体系。纵观国内中医药院校,在方剂学实验课程改革问题上都面临相似的问题,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2、《方剂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

2.1本校方剂学实验课开展CBL与中医师承班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校方剂学实验课自2007年开始就已将典型病案讨论课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CBL教学法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案列为引导,以分组讨论明确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不断找到的支持或反对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出诊断和治疗结论。整个过程,教师起到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CBL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剂学实验课CBL模式,虽然是通过分析病例结合教师实际临床经验,但是在学生真切体会其临床应用方面还是有局限性。为了增强学生的临诊应诊能力,避免教学与临床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本校中医学院开展“院校+师承”相结合的中医教育培养模式,中医学院于2013年3月11日第一期本科生师承班开班,培养对象为中医学类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学生一对一配备导师,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及假期跟师上门诊抄方,跟随教学查房,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加深对理论及实验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结合本校实情,探讨方剂学实验课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可能

PBL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作为当今世界倍受青睐的高等医学教育方法,自99年第一次亚太地区PBL会议之后,我国多个医药院校也开始PBL教学的尝试。近两年本校在PBL教学上有了实质上的进展,前期遴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赴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学校,接受PBL教师培训,学习PBL教学实施细则。通过师资培养、教室改建、设备配备和规范管理,迄今已培养PBL导师40余名,并于12年年底共建立了6间PBL专用教室,并且配备了所有软硬件设施,已于本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方剂学实验课引入PBL教学模式就有了现实基础。

方剂学实验课内容涉及到药理学、药剂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PBL教学打破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糊了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搜集有效资源,学会筛选与整合信息,主动学习,真正意义上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方剂学实验课程的PBL教学,可以参照临床专业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属于方剂学实验课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提出案例、列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提交方案―教师指导并修改方案―具体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总结”。

引入PBL意义:一方面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会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于方剂学理论联系到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破学科界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3 尝试将“三明治”教学模式引入方剂学实验课程

本院于2012年5月派专职教师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参加《三明治和微格教学理念》培训后,首次引入三明治教学理念。三明治教学理念最早由19世纪的英国工学院提出,它遵循“学习一实践一学习”原则,具体到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其要点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引导”。教师引导:1.设计开场白,引入问题。2.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3.问题的设计必须满足:问题解决了,大纲的要求也达到了。学生学习:1.学生依照字母小组,根据所分的问题,合作查找资料、共同找出答案;2.学生按序号组组,汇报先前得出的答案,记录其他组答案。再回原组汇报他组结论。教师引导:1.进行总结;2.提出新的问题。

新一轮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认为其发展阶段为:PBL―CBL―三明治教学模式的逐渐过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三明治教学法的引入无疑是给方剂学实验课增加了一种教学思路,它更多的是强调了小组自主合作结合小组汇报、交叉汇报等学习模式,更大程度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思维火花的碰撞。

2.4参照其他中医药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方剂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情况在国内的各个中医药院校不尽相同,大部分院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其他中医药院校可以借鉴山东中医大学现有的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方剂学实验课程改革一直稳步推进,他们不仅设置了实验方剂学的独立课程体系,而且抓住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这一契机,发展方剂学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尝试与西医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引入实验方剂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方剂学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发,建立实验方剂学虚拟实验室[5]等。

总之,方剂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至今尚无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多中医药院校是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有的院校则是一直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并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建立何种教学关系,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和特点,采取学习其他院校成功教学改革经验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情的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实验条件基础上,积极申报实验课程教改项目,改善实验室条件,同时尽快建立方剂学实验课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方剂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才是方剂学实验课程进一步完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欣.《实验方剂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29-130

[2]欧阳建军,白宇乾,何欣.引入方剂实验教学,培养观察分析与动手能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增刊):53-55

[3]吕银娟,张智华,李德顺,等.中医《方剂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44-45

[4]胡方林,袁振义,欧阳建军等.《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13-215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6篇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2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3.1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3.2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3.3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4本研究的结论

4.1《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4.2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4.3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4.3.1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4.3.2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4.3.3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4.3.4《方剂学》教学的实践环节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用能力的培养,如模拟药店药师、药品推介师和住院药师的工作场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方剂学知识撰写求职报告病进行模拟求职答辩等,通过以上环节的讲解和点评,使方剂学理论知识实用化。实践环节可以再教学课时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教改;思考

方剂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创新方剂学教学体系,搞好方剂学教学改革,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摆在所有方剂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记忆,坚持运用“方歌教学法”

1.1 自编教材,提前开设《方歌导读》课程

方剂歌诀是中医初学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或常用方的诵记歌诀。目前国内院校都对方剂学课程提出了背诵方歌的要求,与《方剂学》课程开课同学期同步完成。我们组织编写了教辅材料《方歌导读》,在《方剂学》课程开课的前一学年即开设 18 学时的《方歌导读》选修课程,主要涉及重点方剂的方名释义、方歌解析与注释等内容,旨在启发、指导学生如何背诵方歌,解读方剂歌诀,使其对重点方剂有个初步的认识。考核的重点在于对方歌的背诵,这将减轻二年级《方剂学》正式课程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方剂的兴趣与效率,提高考试通过率。

1.2 强化记忆,方歌背诵督导与抽查

我校方剂学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歌的吟诵与理解,形成了“导读――背诵――抽查――考试”相结合的“方歌教学法”。首先,方歌导读方法如前所述;其次,采取在每堂课上随机抽查部分学生当场背诵方歌的手段,督促其一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积极背诵方歌的驱动力;再次,采取两段式考试方法,要求学生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先进行方歌背诵的过关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方剂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最后,根据实习医院反馈,许多同学方药基础不扎实,常常无法根据带教老师要求开具成方, 我们采取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再次要求其强化背诵、记忆方歌,进行一次实习前方歌考核,通过后方准许进入临床实习。

2深入浅出,灵活运用“三段式教学法”

2.1 彰显幽奥,务求详尽

在本课程开课之初,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透彻讲解《方剂学》的基础知识;详析要求掌握与熟悉的重点方剂,从方名、沿革、组成、功效、主治、立法意旨、配伍意义与特点,到临床应用与使用注意等均逐一剖析;但讲解语言要生动, 力求幽默趣味,富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方剂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 明确学习方剂学的重要性。本阶段重视培养学生明确《方剂学》所应该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且初步掌握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2.2 循循善诱,启迪互动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方剂学的基本知识与学习方法之后,则采用边讲边议、诱导启发的方法。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清本章章节的轮廓及来龙去脉, 指出重点、难点、疑点。然后指导学生思考、自学、讨论,并让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当即加以解答,在课堂上形成教师边讲边议,学生人人动脑,踊跃发言的互动式教学氛围。

2.3 自学提高,督导答疑

当学生具备了本学科的自学能力时,则进入学导式教学阶段。即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总结答疑为辅,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而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该法以一章为一个单元,首先说明教学大纲对本章节的要求,以及本章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同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提出必须具备的教学参考书; 其次布置自学内容、要求、作业。作业完成后交老师批阅。最后由老师有针对性地总结,精讲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阐明教师的见解。

3病案实训,提高临证遣药组方能力

引入病案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教师临床处方经验讲述与学生典型案例分析两种形式。通过典型病案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锻炼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使其运用理论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方剂学的浓厚兴趣,坚定其学好方剂学的信心。另外,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怎样开好中药处方》选修课,配合学生病案实训的开展。

4开展方剂实验, 深化对课本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我校已经编撰《方剂学实验指导》,根据不同专业、学时,增设《方剂学》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方剂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剂的功效,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与理解该方的内涵实质。不但有助于阐明方剂的作用机制,剖析药物的配伍关系,提高对方剂立法组方理论的认识,还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开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范围,弥补教材不足

我们根据方剂学教学内容的专业选择性,即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有所侧重,选择相适宜的选修教材,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上体现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章节内容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在课堂上灵活地穿插运用提问兴疑法、对比鉴别法、系统归纳法、图表解析法、多媒体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程结束前让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评估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优缺点,并对方剂学的教学提出建议与要求,以利改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熊洪艳,奏竹,张胜.方 剂 学 教 学 改 革 探 讨[J].中医杂志,2007, 48(4):368~369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美容方剂学教学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教学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帮助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更好地学习、掌握美容方剂学。第一,调整美容方剂学相关基础课程的开课时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中医基础概论和美容中药学因早于美容方剂学完成,笔者认为最好能提前一学期完成,因为通过期末考试后学生可以被动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这更加有利于美容方剂学的教学,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美容方剂学的学习效率。第二,教材内容的选择。美容方剂学是一个相对比较新兴的学科,现在可以选择的教材较少。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美容方剂学较为权威的教材之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丽萍主编的《美容中药方剂学》。该教材选方注重基础方,用知识链接展示基础方在美容中的实际运用,学生非常喜欢,但不足之处是未涉及具体美容方。笔者认为美容方剂学教材选方应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方,强调对方剂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便于学生今后的自学和深造。基础方的选择应突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像羚角钩藤汤、芍药汤等方学生毕业以后运用概率小,故可以不选入美容方剂学。第二部分是美容方,可选择中医外科的一些外用方或《香奁润色》等美容专著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容方编入教材。学生可以通过美容方剂的学习掌握其拟方思路和组方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今后开发利用古代美容方。第三,通过方歌背诵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任何一本学科的学习,记忆是掌握的基础。方剂学本身具有知识点多、难于记忆的特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方歌记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美容方剂学教学中为学生选取方歌,并随堂抽查记忆情况,通过强化记忆2013级医疗美容技术班学生对重点方的掌握达到100%,效果显著。第四,教学结合美容病案。美容病案比普通病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选用美容相关病案与美容方剂学教学相结合是美容方剂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美容方剂的实际讲授过程中可结合疾病进行专题讲授,以黄褐斑为例,可以通过其成因引出四逆散、逍遥散、四物汤、四君子汤等多个基础方,还可结合临床,故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加有兴趣,效果更加明显。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6-02

方剂学是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是必修课之一。随着中医药院校的成立,方剂学课程也相应建立,至今已有六十年历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长期形成的固有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中医思维、批判思维和横向思维,而新形势对方剂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方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方剂学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连贯性,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涉及中基、中诊、中药诸方面的知识,它是理、法、方、药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因此内容零散。有些学生认为方剂学难记、难学、难用,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由此而易产生畏难情绪。作为方剂学任课教师,想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做到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剂学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许多教师为此努力探讨方剂学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吴氏认为,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研究古方组方结构,对药的配伍规律,尤其对经方的常用药对,在教学中讲深讲透,触类旁通,教授给学生名医名方的配伍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在临床中选药组方。谭氏在教学中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提问质疑、图表分析、类方鉴别、“前后联贯法”、“医案印证法”等形式进行启发式授课,使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袁氏将方证对应的四原则穿插在方剂教学方法中,方药作用的部位与疾病的病位相一致原则,如四君子汤作用在脾胃,完带汤在肝脾,龙胆泻肝汤在肝胆等;方剂的缓急与病证轻重相一致原则,如人参汤、理中丸,同样组成,剂型不一样,所治病证轻重缓急不同;方药剂量的增减应与病证的兼症相一致原则,如桂枝汤证兼喘咳加杏、朴,为桂枝杏朴汤;方药的寒热温凉应与疾病的寒热虚实相反原则,如芍药汤配肉桂等。如此教学目标明确,便于学生掌握方剂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想要设置与安排方剂学教学内容,就要有很好的教学方案设计。王氏认为,教案设计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应理清每类方剂的配伍规律,找出配伍上存在的异同,如掌握同一章节方剂配伍的共性,纲举目张,这样才能搞清楚每首方剂的用药个性。如解表剂方剂配伍用药规律有哪些?与此同时找出每个方用药的不同。如何将方剂单调枯燥、零碎片断的内容疏理出脉络来,以利于学生趣味学习。崔氏提出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既要对同章节、同类型方剂横向分析,更要对不同章节方剂进行纵向个性化提炼归纳,如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均治咳喘,临床如何区别应用?这样既有同类方剂横向联系,又有对不同类型的方剂纵向关联,从而绘制出清晰的脉络线条来。章氏则提出应加强药对学习,每首方剂都有其药对配伍意义,且不可分隔,临床也常用。如调正气血的有黄芪、当归;调和少阳有柴胡、黄芩;调和营卫桂枝、白芍;调和脾胃的生姜、大枣等,将常用药对提炼出来,在教学内容中强化药对的学习,对于学生开好方大有裨益。

三、教学形式的改革实践

方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苏氏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学实行“二段式”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分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打破了“十年一贯制”的一学期完成授课形式,第一阶段在第三学期开设,以讲授方剂学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在第四学期临床见习结束后,第二阶段在第七学期开设,以学习理论与实践提高课的课程为主,改革了“满堂灌”单调的方剂学教学形式。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临床实践、再提升学习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

方剂学既注重“三基”内容传授,又强调方剂配伍及其临床运用介绍,对中医临床各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叶氏体会到教学中分利用好PPT条理清析、层次分明优势,教学中着重围绕“为什么这样组方”授课,纠正孤立分割式的学习方法,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使学生掌握方剂配伍的精髓所在。鼓励学生闲暇之余,到医院跟随名医坐诊抄方,让学生增加感知认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培养学生临证用方能力。“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作为教师要常备课、备好课,应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地脱稿授课,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留下深深印象。目前,我校在方剂学学科中开展PBL教学,给学生介绍PBL实施流程,提出学习要求,教师给出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案例,列出参考资料清单,学生找问题,由学生组长主持,将所列问题挨个讨论,当所有问题解决后,每个人进行评价,然后教师总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五、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方剂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课,在方剂学教学模式的建立研究探索中袁氏等认为教学中应强化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与中基、中诊、中药知识融会贯通,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采取如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方剂教学应开设方剂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方药在动物体内的作用。也要进行方剂临床见习,形成课堂、实验、实习三联式教学模式。罗氏也提出教学中当运用PPT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开设案例分析及实验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王氏等提出独具匠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精讲广联教学,如着重讲清四君子汤为什么是补气代表方,从而联系到一系列补气类方有异功散、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举行视频病例讨论;让学生开展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进行英汉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改革考试模式,重视形成性评价。

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践

注重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方剂学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传授系统的方剂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方剂基本原理和方法组方用药,从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秦氏做法是对中医专业学生突出辨证用方能力培养,紧扣基础方剂,率一统十,启发引导,同时善于取象比类、触类旁通,如以补阴的六味地黄丸为例,在此基础上的类方有杞菊地黄丸、都气丸、知柏地黄丸等。教学中可以模拟门诊处方,锻炼中医思维,培养用方能力。张氏认为,方剂学教学中存在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提出教学目的应该掌握临证方药组方变化规律,“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教学中既不能忽略总论中方剂组成与变化,又应阐明各章方剂配伍规律,如解表剂方剂除以解表药组成外,常配伍宣肺止咳药、温化水饮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等,让学生执简驭繁,纲举目张,为临床辨证论治,选药组方奠定扎实基础。

七、教材的改革与思路

教材建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方剂学教材内容略显陈旧、零乱,缺乏实用性、科学性,并且重方剂个性化阐述,轻方剂整体配伍阐明。方氏等认为针对如此现状应强调每类方剂组方结构、配伍规律的论述,强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内容,增加病案教学,将教材中重点、难点、疑点疏理出来。王氏认为,教材中关于中成药的知识内容偏少,指出应重视中成药知识的传授,教材中要体现中成药相关知识。随着数字信息化的普及,数字化教材越来越引起重视,十三五方剂学规划教材已将此纳入其中,相信教材建设改革将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八、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方剂学的教学如何开展是每位从事方剂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其任重而道远。倪氏指出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方剂学教材与相关学科衔接不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如师资梯队构成、专业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影响方剂学学科建设。教学与临床、科研脱节,存在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不足;注重应试教育为主,形成性评价不够;现有方剂教材单一,缺少专科方剂教材,从而影响骨伤、妇科、儿科方剂的教学。其对策是加强教材建设,与相关学科接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教学、科研、临床方面都具优势的团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及临床组方用药能力的培养,注重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吴依娜.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要[J].中医药学,2001,19(6):639.

[2]谭兴贵.方剂教学课堂讲授方法的探讨[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1):57.

[3]袁冬生.方剂教学中的方证对应关系[J].江西中医药,2000,31(3):46.

[4]王付.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改革[J].中医教育,2000,(1):39.

[5]崔连有.“方剂学”教学中加强方剂间联系的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47.

[6]章巧萍.药对与方剂教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65.

[7]秦竹.方剂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63.

[8]张鸣,金晓东,方剂学.教学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5,11(6):89.

[9]苏敏.方剂学二段式课程学习体会[J].中医教育,2004,23(6):71.

方剂学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医高职方剂学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临证处方的基础,也是中医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院校方剂学课程放置在第二学期开设,其中部分同学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课后综合运用能力偏差,而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加之目前高职教学中《方剂学》实训课时低于总课时40%、学校配置的教学资源综合使用率不高,且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故急于探求一套适合当下教学的方法。目前有学者在中医方药教育领域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本教研室在多年中医高职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索出方剂学标本教学法,通过课堂讲授过的《中药学》及《方剂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结合我校中医药标本馆、中药植物园等教学资源及相应实训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做”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技能培训中,现总结如下。

1.方剂标本教学法的探索

1.1课前引导,感性认识方剂学标本,夯实中药学基础。

课前引导环节分为《方歌导读》学习阶段、课前标本馆参观及学生自我预习三部分,教学目的主要是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好《中药学》知识,打牢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同时感性认识组成方剂的各种中药。《方剂学》和《中药学》一样,知识点较多、较繁琐,学生学习一般采用明辨方药差别,综合施用多种抗遗忘,强化记忆,这种方法缺少形象性思维,短期内较好,但是容易遗忘。随着课程优化改革开展,近年来本教研室尝试在新生中第一学期学习《中药学》阶段,增加18学时的《方歌导读》课程内容,同时该课程都是在中医药标本馆实训讲授,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将“药物”与“方剂”有机结合,更好用药、记药。该课程主要是围绕中药学知识延伸展开相关方剂内容阐述,每周开设2学时,隔周一次,以出勤率作为考核标准,期末不参加卷考。虽然增加课时,起初不被学生及老师接受,但长期实施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强化了中药学记忆能力,逐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有效完成了第二学期《方剂学》教学任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药学》实训课时不足的缺点。

1.2课堂启发,结合方剂学标本,授议结合,提升职教水平。

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围绕常用方剂的基础知识展开阐述,要求学生明确学习方剂学方法,养成勤动手、勤读勤背的习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录像、动物药理实验教学等方法,尽可能地引入方剂临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案例式探索开放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疾病特点,临证运用方剂的能力。标本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初步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与学习方法之后,则采用边讲边议,诱导启发的方法。临证案例式教学方法,搜集患者所述症状,四诊资料综合分析,明确病机、确定治法,结合幻灯片中展示组成方剂的中药图片或者文字表述性味功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处方。然后讲授古代医家创立此方的初衷及配伍要领,在比较之中找差距,继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3课后答疑,运用方剂学标本,强化记忆。

当学生具备了一般自学能力,方剂学标本教学法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外生活,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临证处方经验。近年来,我校相继投入中医药标本馆、中药植物园等中医实训基地,并成立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这不但增强了中医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更锻炼了专业规划管理及自主学习能力。我校中医药标本馆陈列国内及本地临床常用中药饮片、中成药800余种,尤其是以药物组成分类展出了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八珍汤、金锁固精丸、四神丸等100多种常用方剂,这为方剂学标本教学法的开展及学生日常课外活动、参观学习提供了实践基地。

职业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3]。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实践阶段,是以每章作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与答案,侧重考查学生在标本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最后由老师针对普遍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精讲解决方法,阐明科学见解。教师讲解的时间约占1/4,3/4为学生自学时间,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不同章节的重点方剂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大纲规定的100首一级方剂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配伍、主治及其加减变化,主要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怎么用。

1.4见习演练,实践方剂学标本,培养临证组方能力,提高职教素质。

方剂学标本教学法是“强化临床,拓宽视野”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的临床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师带徒”教学模式,这无疑为方剂学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学完方剂学理论,掌握了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此情况之下,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应用于《方剂临证模拟实战课》、《怎样开好中药处方》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疑是巩固方剂学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临证化,并为临床各科奠定基础的必要途径。在此阶段,给学生布置典型病案,同学辩证分析,辨识药物,立刻处方。同时,在老师指导下煎煮,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感同身受,体验方剂临床功效,提高职业素质。

2.方剂学标本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

2.1研究对象

我校2013级、2014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各2个班学生,共计168名,性别不限,年龄为18~21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中2013级83人纳入教改组,2014级85人纳入对照组。教改组采用方剂标本教学方法,对照组施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两组学生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为期1年。

2.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学生方药辨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师生满意度情况。①选择高职教学方剂教材中解表剂、清热剂、温里剂及补益剂常用方剂作为评价内容,在第二学期末考查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药物选择、动手组方能力的熟练程度及准群率,将其作以分数形式记录,作为方药辨认应用能力量化考核标准;②按照出勤率(10%)、课前引导完成情况(30%)、作业检查分数(10%)、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20%)、方药辨识应用能力(30%),权重后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考评结果;③设计量表,调查师生分别对于教学考核满意度。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5结果及其分析

2.5.1两组基线比较

分别从年龄、性别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5.2两组方药辨识应用能力比较

2.5.3两组综合素质能力比较

2.5.4两组师生满意度互评比较

3.讨论

由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传统方剂学学习方法相比,我校推行的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医高职学生在《方剂学》学习过程中的方药辨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师生满意程度,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大部分章节方剂的药物组方记识及运用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本教学法符合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也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的基本中医组方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本研究中温里剂方药的辨识能力、作业检查考核环节,方剂学标本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差异不大,这可能与温里剂章节药物偏多,容易混淆,学生记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课堂教育布置作业难易程度不当、教学方法未综合娴熟运用,或者评价时间过长,应该采用中间节点及时评估、正向反馈有一定的关系。这提示下一阶段在《方剂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加强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全国中医高职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增添无限活力,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爱威,温宝阳,宋慧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24(8):121-122.

[2]李洪,张静,高玉梅,等.高职院校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777-8778+8780.

上一篇:课程规划范文 下一篇:商务英语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