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12 00:18:08

法律英语

法律英语范文第1篇

一、概述 法律英语,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行业用语,里面融入了英美法系国家千百年来的法律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将法律英语归为“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法律英语最主要的是为法律相关的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术语,它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以及体裁都是定型化了的,不能离开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来学习法律英语。如果仅仅只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学科之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脱离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甚至简单地用中国的法律作为学习内容,只不过用英语表述出来,岂不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所以,首先对法律英语的定位应该是一种不可脱离英语语言国家法律文化传统的行业用语,定好了位才能够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既然法律英语离不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那么,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英语国家的老师,把自己和学生完全放在他们的大背景下,象他们一样教授法律语言。而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郎得尔曾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判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说,要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其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即使他们记不住法律条文,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近几年法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案例教学法”,但是主要停留在部门法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纳入到法律英语教学中来。在此认为,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任何部门法更加适合。因为本来英美法系国家就是以普通法或判例法为基础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以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也就是说今天法庭裁决的案件必须与以前裁决过的类似案件保持一致,至少不能完全发生冲突。由于司法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法学教育十分注重案例教学。要学习别人的专业语言,当然也应该吸取他们的先进教学方式,也采用“案例教学”。 也许有的人要说: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法学院的学生是从最优秀的申请者中录取的。学生进入法学院之前,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学生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学生进入法学院还要通过全国性的法学院入学考试(LawSchoolAdmissionTest),且成绩优异。 此外,在他们进入法学院的时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日常英语可能都过不了关,怎么能要求他们象要求美国学生一样,对他们用同一种方法呢?现在小孩都早熟,到大学阶段已经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而且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开设,对于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的部门法都已经学习过了,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有专业基础。而美国的学生在没进入法学院之前还没像中国学生一样接受专业的学习。并且,学生们为了过英语四级、六级一直在学习英语,语言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英语授课实行象美国等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是行得通的。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要从案例中学习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学习它的语言特点。具体的来说就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的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现象的用法。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老师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基本上每一所有法学专业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法律英语这门课程,说明了对法律英语的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确大多数不合理,使得学生都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种负担,很少有人是真正感兴趣的。针对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的存在:

(一)课时短人数多普通高校的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开设,一共学习两个学期,每个学期32个学时。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法律英语的时间一共是64个学时,即48小时。要想在两天学一门专业语言,别说掌握,就是连基本的了解都很困难,最多只能算是接触过了。另外,上普通英语都是小班授课,专业英语应该说比起普通英语来讲要难得多,确是一两百人一起上,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本无法交流。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使用“填鸭式”的讲授课的方式教学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无法调动,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听得也辛苦,到最后学生不仅没兴趣,大多数同学还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负担。#p#分页标题#e# 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案例教学法”。首先,由于课时太短,如果要用讲授式的方式,根本不能教授多少知识给学生,反而让他们产生思维惰性。法学本来就是一门要积极思辨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到最后他们也就懒得去想了,反正老师课堂上没有留有空间时间给他们想,课下他们又要消化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更没时间思考了。这样,还不如用“案例教学法”,传授一种学习方法给他们,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多让他们说,这样法律和语言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即使以后没有这门课了他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 针对人数太多,“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缺乏兴趣,但是却对案例很感兴趣。如果用讲授式的办法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阐述对一个案例的看法,并自己推导出其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虽然说人多对于讨论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参与,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 总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二)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说明法”。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标榜实行的是“案例教学法”,而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的案例而已。“举例说明法”的本质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其目的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个抽象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而为。学生还是处在“听众”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清楚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2.借“案例教学法”之名,行“放羊式”教学之实。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操纵全局———既要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又要将学生讨论的焦点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因此,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借助案例教学的名义实行“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一些案例给学生讨论,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遑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兼顾,既要培养学生们用法律思考问题,又要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校让外语系的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由于外语系老师没有法律基础,所以很多词汇对他们来说非常晦涩难懂,老师都不明白,怎么讲述给学生听呢?另外,有的学校虽然让法学专业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但是很多老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多都成了用汉语对某个英语单词作“名词解释”,同样,学生老师都头痛。所以,建议专业英语老师的选择最好是有英语特长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懂法律的英语教师,以补不足。   三、在法律英语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一)教材设计 在法律英语的教材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法律英语是一门法律和英语的交叉学科,以及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因此作为法律英语的教材,决不能只是纯粹的案例选编。从文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著作、法庭审理与辩护、司法文书写作以及个案分析等;从内容来讲,应依次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及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律师职业介绍、英美主要部门法、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法律等等;从结构来讲,应该包括文章、问题、词汇及重难点句分析。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适合的已出版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英语教学资料。 当自己编写案例时,要注意个人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材料,要把法理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选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二)角色设计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常常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在用课堂讲授这种方法的时候,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老师。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是主动行为者。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聆听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忘记怎样去思考,反正老师讲的都是有权威的,却忘了法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挑战”,这对学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师生双方地位应该完全平等。老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老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都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该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互补不足,合作双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这样,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三)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要由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必须在上课前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前,学生必须花大量的功夫来进行准备工作。学生要读懂该案例、要去了解该案例的背景、里面涉及的基本原则、有争议的地方以及学生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美国的案例教学中,一节案例课往往需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学生要做的工作老师都要完成,另外老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好所有的环节,让学生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所以老师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如果说学生需要两个小时准备,那么老师至少要花3个小时左右进行精心设计。#p#分页标题#e#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首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介绍,准确向学生报告案例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或者专业水平有限,理解的案例可能有所偏差。由于案例分析必须要立足于原始案例,所以,读不懂案例或者读错了案例,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其次,用演绎的方法,从分析研究个案出发,去探讨“类”的现象。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和掌握同类现象形成类的结论或理论。这是学生唱主角的时刻。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呈列出来,然后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即使是现在仍在使用的成例,学生仍然可以抛开判决,从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最后,经过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由老师做出总结。这个总结不仅包括对案例本身的总结,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总结不一定要有结论,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总结只是为了由类的结论出发向规律性探索的高度和深度进军。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了思维,这才是目的所在。 3、课后总结 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总结他人的,也包括总结老师的表现。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巩固学过的知识,也为以后更好的表现做准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案例教学学生部分的终点。 对于老师来说,总结也是同等重要。特别对于年轻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不足或者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在这过程中能够向学生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要用一种形式总结固定下来,以便以后的改进和巩固。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另外,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仍然要和教授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法律英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长句;翻译策略

一、引言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同时兼具英语和法律语言的特点。法律英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大量使用长句。法律文件的目的和性质使得长句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正式文体。这些长句不仅体现了英语法律体系的特征,而且使法律英语更具有正式性、庄严性及权威性。因此,法律英语长句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法律英语翻译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法律英语长句翻译也需要更多地研究,作者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翻译法律英语长句的一些策略

二、法律英语长句的种类

法律英语长句一般指20个单词以上的句子。除了主干外,长句还携带各种修饰成分,如从句、短语或独立主格结构等,其中定语或状语可以一环套一环,修饰中另有修饰和限定,形成峰回路转,错综复杂的长句结构。常见的法律英文长句包括以下几种:

1.状语从句

在法律英语文件中,状语从句尤其是条件状语从句是最常见的。法律规范通常由3个部分组成,即假定、处理、制裁。“假定”指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这种条件必须由法律明确下来。因此条件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在法律文本必不可少广泛使用。

2.定语从句

法律规范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调整应当清晰具体,有关的概念和定义明确的限制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定语从句能清晰准确的划出条款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排除歧义。因此法律英语文本中定语从句使用频率也很高。

3.并列结构

法律英语的内容往往是全面而系统的。句子结构的安排通常是许多并列成分纳入一个句子中。这种并列结构可以使法律规范全面、细致、准确。

4.复合从句

在法律英语文件中,通常一个法律条款,会同时含有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并列结构,这些成分使句意更加详尽甚至嗦,句式更加复杂,同时增加了译者理解和翻译的难度。

三、翻译策略

1.顺译法

顺译法指按照原句的顺序,把整个句子分割成若干个意义单位逐一译出,再用增补,删减等手段把这些单位自然衔接,形成完整的意思。当法律文本都是符合汉语的略记表达关系时,通常采用顺译法。

2.变序法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语法规则,翻译法律英语长句时,运用顺译法有时显得牵强别扭,这时则宜采用变序法。变序法就是抓住原语中的信息点,根据目标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和安排信息顺序。英语法律条文中,从句一般放在主句之后。而在汉语法律文件中,通常把法律规范的时间、条件、目的、让步等修饰限定成行放在主题之前。比如:

All Liberian citizens shall have equal opportunity for work and employment regardless of sex, creed, religion, ethnic background, place of origin or political affiliation, and all shall be entitled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Article 18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不论性别、信仰、宗教、种族背景、出身地或政治立场,所有利比里亚公民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并且同工同酬。

(利比里亚共和国宪法 第十八条)

3.插入法

插入法就是利用破折号或括号把难以处置的句子成分插入到译句中。破折号用于表示语流的中断、转折或跃进,也可以用于对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注释说明.。括号一般用于解释语意、补充说明,以及交代某一事实或引语的出处等。比如:

Any citizen, political party, organization, or association, being resident in Liberia, of Liberian nationality or origin and not otherwise disqualified under the provisions?of this Constitution and laws of the land,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anvass for the votes for any political party or candidate at any election, provided that corporate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labor unions are excluded from so canvass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whatsoever form.

(Article 81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任何公民、政党、组织或协会,条件是居住在利比里亚,拥有利比里亚国籍或出生于此――否则根据本宪法和其他国法的规定没有资格――有权为任何政党或候选人在任何选举中拉票。但是企业、商业组织和工会无论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形式,都被排除在这种拉票行为外。

(利比里亚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一条)

原文为 “subject +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的句式,这种句式在法律英语条文中很常见,通常翻译为“主语+有权……”,这种翻译并不困难。但是此例中主语后面增加了“and not otherwise disqualified under the provisions?of this Constitution and laws of the land” (否则根据本宪法和其他国法的规定没有资格),此分句与前后内容并不矛盾,但是其卡在中间使前后内容不协调不连贯。译者试图调整词序,将其置于句首或句末,结果显得突兀而且使读者困惑。细分析,此句紧跟在主语之后,是对主语的情况的一种反面的补充说明,因此不能与主语分离,当以插入的方式置于主语之后,前后使用破折号,表示句意上的中断与转折。这样使整个译文内容协调,表达清楚,避免嗦又不会产生歧义。

4.综合法

有些法律英语长句包含太多的修饰限定成分和平行结构,单独使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这时,译者可着眼篇章,仔细推敲,按照逻辑关系,有顺有倒、有主有次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比如:

No person shall be held in slavery or forced labor within the Republic, nor shall any citizen of Liberia, nor any person resident therein deal in slaves or subject any other person to forced labor, debt bondage or peonage; but labor reasonably required in consequence of a court sentence or order conforming to acceptable labor standards, service in the military, work or service which form-part of normal?civil obligations or service exacted in cases of emergency or calamity threatening the life or well-being of the community shall not be deemed forced labor.

(Article 12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任何人不得在共和国境内被奴役或被强迫劳动,任何利比里亚公民和居住在利比里亚的人也不能从事奴隶交易或强迫他人沦为债奴或劳役偿债;但是,以下情况不能视为强迫劳动:(1)根据法院判决或命令,符合可接受的劳动力标准的合理劳动要求;(2)在部队中服役;(3)属于公民义务的工作或服务;(4)在发生的紧急情况或灾难,已经威胁公众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的服务。

(利比里亚共和国宪法 第十二条)

原文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复合句,包括两个意群。分号前为一个意群。此意群由 一个“no”和两个 “nor” 引导的三个并列的否定句组成。分号后 “but”引导了第二个意群,从原文来看,此意群的主语部分包括 “labor”, “service”, “work or service”, “service” 四个并列的词语引导的定语从句或短语组成,而在定语从句中又包含条件状语和结果状语,其中也包含 “or” 引导的并列成分,过去分词,一环套一环,非常繁琐。单独的使用某些翻译技巧无法准确清楚地表达原文意义。译者从整体出发,根据意群,把原文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原文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采取顺译法翻译。第二部分,主语部分较长,成分较多,若按照顺译法翻译会增加读者理解的难度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此部分采用了倒译和拆分法,先将主句译出,在把法律规定的各种情况依次列举出来,这样即忠实又通顺,清楚明了,增加了可读性。

四、结束语

法律英语长句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逻辑层次繁杂,并列成分多,修饰语及连接词较多,且后置定语很长,而且法律英语长句中的代词常需根据上下出判断。因此,译者在翻译法律英语长句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理解,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表达。本文所提的方法和策略仅是一些常用的策略,每位译者都应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不断完善对法律英文文本翻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永强.法律英语解构[A].陆文慧.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1.

[2]杜金榜.法律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

[3]李克兴.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7.

[4]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0.

[5]陆文慧.中译法律文件须注意的地方[A].陆文慧.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2-33.

法律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修辞;名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03-02

“修辞”一说最早源于古希腊,指的是“说明的技巧”或“演讲的艺术”。古今中外语言学者的定义都认同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对词语精心选择,妥善地配置就是词语修辞。在20 世纪西方新修辞学中,体现为相辅相成的两大分支:一、语体文体修辞学(Stylistics)其中,语体部分研究语言在不同的交际领域中所形成的功能分化,如科技语体、新闻语体等; 文体部分则研究文学语言与风格,包括个人风格与时代、流派风格等。二、人文修辞学(Rhetoric)重点研究控制读者或听者反应的技巧。在人文修辞学的范畴内,英语修辞包括两个基本侧面: 交际修辞与美学修辞。交际修辞,在内容的表达上偏重于炼字锻句、明确流畅;在形式的结构上偏重于平匀缜密、严谨妥帖,总体上讲究逻辑严密、叙述准确、鞭辟入里, 以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而美学修辞则指的是各种“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形式的运用。

本文拟从法律英语的词汇选择、句法和语篇结构三个层次来简析法律英语中的修辞。

一、法律英语名词的特点

1、日常词语及专业词汇: 明晰性与专业性

一些法律英语名词来源于日常词汇,但其在进入法律语境后,意义会由模糊不定变得明确而具体,从而产生与日常意义不同的法律意义。如下列英语单词的不同(日常意义/法律意义): avoid避免/撤消,battery电池/伤害,continuance延续/诉讼延期,declaration声明/申诉书,exhibit展出/物证,immunity免疫力/豁免权,instrument仪器/法律文件,minor少数的/未成年人,warrant保证/拘捕令,precedent先前/判例, real rights真实权力/物权, service服务/传票送达,等等。

除此之外,法律英语中一些外来词和旧体词也是法律词汇专业性的一个体现和标记。

如ad hoc专门地、bona fide真诚地、de facto事实上的、in re关于per se自身、pro bono为了公益 、pro rata按比例、hereinabove 在上文、hereunder 在下面、whereof关于那个,whereby 凭借

2、ed 和-ee型名词与名词化结构:简洁性和精练性

(1)法律英语中有许多-ed 和-ee型名词 ,

例如: the accused(被告人),the deceased(死者,被继承人),the insured(受保人),the escapee(逃跑者)the arrestee (被逮捕的人),the nominee(指定人)devisee(继承人)。

例 1 In case the children of the deceased die prior to the deceased, the junior lineal kinship of the deceased shall take succession by subrogation.

译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应由其晚辈直系亲属代为继承。

(2)名词化结构

例1 The assignment of registered trade mark shall be announced upon its approval .

例2 No w ill shall be revoked by any presumption of an intention on the ground of an alteration in circumstances . 遗嘱不因任何假设的变化情况而变更撤销。

(3)名词重复结构: 准确性和精确性

名词重复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相近的名词用and或or并列而构成的名词短语结构。例如: Last Will and Testament(遗嘱)、heirs and devisees (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losses and damages(损坏)、 null and void( 无效),等等。

(4)模糊词语的使用

法律语言一般要求用确切的词语表达明确、确切、准确。但并不绝对排斥模糊词语。从辨证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使用模糊词语也是必须的。

Unless this account is paid within next ten days, we will take further measures.

除非在10天内把帐付清,否则我们就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模糊词语 “take further measures”本可以用bring suit等词语来取代,但律师采取了一种委婉的说法。

二、法律英语语句正规,有高度的程式化,专用于严肃客观地表述所涉事项

为了突出客观公正性,不带主观色彩, 法律英语句子中较少出现人称主语, 更多的是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

例如:Modification of a labor contract shall be implemented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procedures for the modification shall be undertaken.

变更劳动合同需经双方协商同意, 并办理劳动合同变更手续。

Unless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erein, failure or delay on the part of any party to exercise any right, power or privilege under this Agreement shall not operate as a waiver thereof, nor shall any

single or partial exercise of any right, power or privilege preclude further exercise thereof or exercise of any other right, power or privilege . 除非本协议另有规定, 任何一方未能或延迟行使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权利、权力或特权,不应视为其放弃该权利、权力或特权;单项或部分行使任何权利、权力或特权, 亦不防碍其进一步行使该权利、权力或特权或行使其它权利、权力或特权。

三、从语篇结构层次上看,法律语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高度程式化

法律语篇注重前后层次、埋伏照应、结构严谨、简详得当并具有严格特殊的程式。

如The Constitution美国宪法

Preamble序言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後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Article 1-Legislative Powers 第一条 立法权

Section 1. 第一款

All legislative Powers herein granted shall be vested in a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consist of a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参考文献:

[1]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

[2] 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3] 李 丽.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

[4] 宁 梅.交际修辞――翻译中必不可少的手段[J].贵州大学学报.2003(3):114-119.

[5] 苏燕萍,李 芝.浅谈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山西大学学报.2007.

[6] 魏海波.法律英语文本名词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

[7] 肖云枢.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运用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

法律英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律模糊语言根源运用解释原则

1.引言

随着中国入世,对法律英语复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法学家与语言学家对法律英语教学中法律内容与法律语言的优先问题各有己见.本文认为在法律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不仅是法律基础理论,实体法,程序法的教学,也应包括法律语言本身的教学,即采用法律内容与语言有机结合的(integrationandbalanceofcontentandlanguage),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d)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法律模糊语言的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尽管简明,准确的法律语言(plainandpreciselanguageoflaw)是立法活动与司法实践所追求的目的与标准,但正如有些评论家认为的那样:如果法律是模糊的,人们的权益,义务与责任在一些情况下就无法确定,最终导致法治的难以实现。立法使用模糊语言的最大危害在于法律法规难以操作.法律法规制定出来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所以法律法规应该刚性十足,即非常明确.我们必须承认,过多的模糊语言的使用会导致其固有的一些弊端。英国法学家曼斯斐尔德勋爵曾说过:世界上的大多数纠纷都是由词语所引起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告诫立法者:法律不要过于模糊和玄奥,而应像一个家庭父亲般的简易,因为它是为具有一般理解力的人们制定的。他甚至尖锐地指出:法律条文含义不清,罪文不明,足以使一个政府堕落到专制主义中去.然而模糊语言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大量存在.语言中的精确性与模糊性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从存在的条件看,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精确语义就没有模糊语义;同样的,没有模糊语义也就没有精确语义.法律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而语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法律概念的不确定。由于语言的丰富与精妙程度还不足以反映自然现象在种类上的无限性,自然力的结合与变化,以及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演变;而这种演变具有我们所理解的客观现实的特征.因此,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多么详尽完善,多么具有识别力,现实中会存在着严格,明确的语言分类也无能为力的细微差异与不规则的情形.在法律中,语言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具体概念都用一个独立的词语加以表述。具体经验的无穷性与语言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使得立法者不得不把无数的概念归到某些基本概念之下,或者甚至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符号表示不同的概念。

然而要弄清模糊语言的本质,首先要弄明白语义的本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词义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客观事物或现象,而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这在Odgen&Richards的“符号学三角形”理论中也得到了验证:概念/语义与所指/客观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概念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概念与符号之间也存在直接联系。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表意符号/词才能表达出来,即词是用来表达概念的。而符号与所指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带有任意性。因此模糊语义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模糊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而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模糊反映。

2.模糊语义与歧义,多义

尽管都普遍认可模糊语义(semanticvagueness)与多义(polysemy)和歧义(ambiguity)是有所不同的,但有时难以区分。有些学者称模糊语义为“语义含混”。模糊语义是指一个词或句子没有一个明确的意思,是与精确含义相对而言的。英国语义学者RuthM.Kempson将语义含混划分为指称语义含混(referentialvagueness),因语义不确定性而引起的语义含混(indeterminacyofmeaning),因语义缺乏专指性而引起的语义含混(overgeneralization)以及因选择性连词而引起的语义含混(selectivevagueness)。同一语言符号表示多种意义,就为多义现象。但常有人将多义或歧义现象当作模糊现象。模糊语义和歧义主要区别在于在具体语境中同一语言符号是否存在两种或以上的解释。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多义符号一般能借助语境确定其意义,从而变为单义。如果在具体语境中仍然不能确定其意义,就叫歧义。而与多义词相对而言的单义词也可能是模糊词,如“晚上(night)”。

3.法律模糊语言的定义

如果立法文件与司法文书中含有模糊语言,那么法的实施与实现是否还能成为现实呢?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因为“不谨慎驾驶”(drivingrecklessly),“有伤风化”(moralcurpitude)或“性骚扰”(sexualharassment)而被拘捕;你可能因行为不端(unprofessionalconduct),公共滋扰(publicnuisance),或习惯性疏忽(habitualnegligence)而被罚款;合同也有可能因“不当影响”(undueinfluence),“胁迫”或“不道德意图”(immoralintention)而被认定无效。确实,有时模糊语言的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一个人有可能因杀人罪而入狱几年,但因谋杀罪而被绞刑,而杀人罪(manslaughter)与谋杀罪(murder)的界限是模糊的,在实践中有时难以操作。然而,有时候立法上使用模糊语言比使用精确语言显得更为适当。中国大陆《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该条规定中,由于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差异以及经济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模糊语言的使用更能反映立法者的前瞻性。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指某些法律条文或法律表述在语义上不能确指,一般用于涉及法律事实的性质,范围,程度,数量无法明确的情况。法律模糊语言包括(1)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可使本来意义精确的概念变模糊的词语,如about,orso(2)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及其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3)模糊蕴涵,有的词概念清晰却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英国法律中为了区分夜盗罪(burglary)与为抢劫而侵入住宅罪(house-breaking),立法上采用了"night"一词,然后将其解释为“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然而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中还是难以把握。]

4.法律模糊语言的体现及运用

模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领域里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现,就法律领域而言,具体地讲,法律界人士在下情况下常用模糊语言:

4.1立法体现

在立法上运用模糊语言,主要是为了体现法律条文的预见性,适用性以及普遍性。一部过分强调文字准确的法律难免会导致立法的片面性,而模糊法律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实现立法意图不可或缺的手段。《香港合约法纲要》(DigestofHongKongContractLaw)中规定:要约在要约人规定的期限内有效.如果要约人没有规定期限的,要约在合理的期限内有效。合理的期限(areasonabletime)在此是一个事实问题,受要约规定的条件影响。英国上诉法院曾裁定:在能够合理地推定受要约人已经拒绝要约之际,合理期限即告结束。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曾裁定:在可以推定要约人已经撤回要约之际合理期限即告结束。中国大陆的《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关于“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具体标准,根据《贯彻意见》第2条的规定,是指自己的劳动收入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这里的“主要”,“一般”无疑在具体的案例中会因情况而异,而这恰好体现了模糊语言的优势所在.2法律实践

1)体现礼貌原则

在法庭辩论中的控辩双方律师或合议庭中的法官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及体现自身的修养,常使用委婉语或非直接用语以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如:mylord,Itakethestrongestpossibleobjectiontothecourseproposedbymylearnedfriend.在此,strongest/opposition表达了不同意见,而possible/learned/friend显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2)自我保护

在诸多合同关于数量,性质,时间的条款中,模糊词常被使用,主要是为了日后产生纠纷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如一房地产商在其格式合同中写道:Thegreenerycoveragewillbebetween25%~35%.在此,房地产商就有较大的余地来确定绿地覆盖面积。

3)故意隐瞒信息

当一项交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时其书面文字就可能含有模糊词。此外,一些虚假的商业广告也常用模糊语言。

4)为预期违约或撤消合同提供便利

合同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如果考虑到预期违约,就有可能在立约时有意使用模糊语言。(来源:英语学习门户网站)

5.法学界对模糊语言的态度

尽管模糊义与歧义的区别对语言学家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法理上经常被混为一谈。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减少和根除法律文书中的歧义,而模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内在部分,必然会存在于各种语言场合,包括法律语言。模糊语言是不可能被完全“过滤”的。下面是法学界对法律语言模糊义或歧义的一些观点:

5.1“模糊无效”原则("VoidforVagueness"Principle)

在美国,大部分持"解释-裁决标准观"的法官主张"模糊无效"原则.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主张采用“合理的人”之标准(reasonablepersoncriteria)——如果某一法律条文不能为一具有正常理智并合理掌握英语的人所理解,那该法条就会因模糊而无效.(IfalawcannotbeunderstoodbyanindividualofreasonableintelligenceandcommandoftheEnglishlanguage,oriswritteninsuchaway,thatitcanbeconstructedtohavemorethanonemeaning,thenthelawisvoidforvagueness.)对于法律条文中的模糊词句,法院不得进行任何解释,即使是联邦最高法院.该标准的"reasonable"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

5.2合理解释原则(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

如果某一法条如此模糊以至于容许两种解释,那应该考虑到不同解释的后果,如果其中一种解释会导致明显的公共危害(manifestpublicmischief),极大不便(greatinconvenience),相互矛盾(repugnance),不一致(inconsistency),不合理(unreasonableness/absurdity),或不公正(injustice),那么该种解释不应被采纳。

5.3实证主义:法定解释的方法与原则

当法律条文中出现歧义或模糊语言时,一般来讲,法官,法学家或律师都应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一律以无效待之。就实证主义而言,应采用下列的方法与原则:

1)方法

①旧文本主义("Old"Textualist):如果法条的意义是明白清楚的,那就适用该法条,但应避免不合理性;运用法定解释的原则确定法条意义;结合立法背景以寻求立法机构对该法条的确切理解。(来源:英语麦当劳-英语学习门户)

②新文本主义("New"Textualist):如果法条的意义是明白清楚的,那就适用该法条;运用法定解释的原则确定法条意义;参照词典,法条的其它部分以及法律的其它条文;立法背景与法律模糊/歧义的解决无关;法律模糊/歧义应由专门的授权机构而非法院来解决。(来源:英语麦当劳-英语杂志)

③目的主义(Purposivist):适用法律是为了最好地实现立法目的;在确定立法目的时,应参照:法律文本,立法背景以及公共政策。

2)原则

原则是法律解释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在出现法律歧义或模糊义时确定法律条文的准确含义,从而体现立法目的。

①文本原则:同类原则(EjusdemGeneris):当上义词位于下义词之后,该上义词的意义仅限于列举的下义词范围之内。如::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若非另外规定,这里的交通工具一般仅指火车,汽车,飞机。

明示其一即排除其他原则(Expressiouniusestexclusioalterius):一种或几种情况的明确表达就排除其他情况。比如,一部法律明文禁止民族,种族,国籍或宗教歧视,那该法律不该被推定为暗含禁止性别歧视。

②实体原则法律部分适用法律时,解释应受严格限制;宽大原则:刑事法律应进行狭义解释;特别优于一般。

5.4合同中模糊义或歧义的处理

在大量的司法文件中,合同中模糊义或歧义的处理显得尤其重要,突出,也最具有代表性.对于合同条文中的模糊义或歧义,一般采用下列原则:

1)探求当事人真意原则

合同中因条文含有模糊语言或歧义而引起当事人理解不一致时,解释的基石应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当然,真实意图并非当事人主观的,内在的意图,而是客观的,外在的意图。否则,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将处于不确定状态。当然,此种客观意图原则仅限于当事人具有合法意图的情形。

2)整体解释原则

在解释合同条文时(即条文含有模糊语言或歧义),应采用整体解释原则,即不能孤立地而是结合其他条文甚至整个法律文本来确定某一词句的意义。

3)不利于起草方原则

在合同(尤其是标准格式合同)中,某一术语,条款或规定语义模糊或存在歧义,那么解释应采用不利于合同拟订者的原则.这主要考虑到缔约双方在缔约地位上的悬殊差距。

参考文献:

1.罗德立,王贵国主编.香港合约法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JoannaChannell.VagueLanguage.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WuTieping.VagueLinguistics.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4.C.N.Candlin,V.K.Bhatia,C.H.Jensen.DevelopingLegalWritingMaterialsforEnglishSecondLanguageLearners:ProblemsandPerspectiv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2.

法律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法律英语中的修辞;翻译策略

1.0前言

法律英语是法律界通用的书面英语(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协定、判决、裁定等),尤其是指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合同、章程、协议、契约等)惯常使用的语言。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法律英语语体特点是:(1)精确简洁,正式客观;(2)矫饰夸张,庄重威严;(3)类语重叠,要言重复;(4)句子冗长,刻板保守。中国现代修辞理论的奠基人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并认为“法令文字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实际上,法律语言在主要运用消极修辞的同时,也不排斥积极修辞(如重复、排比、对偶、委婉、引用、暗喻、讽刺等)的运用。正是由于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强化了法律语言的劝说功能,从而实现其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态度的目的。本文根据法律英语的文体特来探讨法律英语中修辞的应用。

2.0法律英语的修辞特征

2.1词法上的修辞

(1)古旧词语(Archaic words)

如herein、hereto、thereof、therefor、whereby、whereas等。古英语往往非常简洁、庄重,适合于法律文体庄重严肃、简洁明了的特点。

(2) 专业术语(Technical terms)

法律术语是法律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门性和排他性的特点,是法律语言法律性、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泛使用专业术语是法律英语的一个重要修辞特征,其重要性决定了专业术语在法律英语中出现的频率和交际效果。 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较为灵活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尊重惯译、直译、直译加解释和解释性翻译等。

(3) 词语重复(Repeating words)

日常英语,使用词语重复的修辞手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为了保证前后内容的一致性,避免发生歧义时使用。(2)作为过度,形成逻辑上的衔接。(3)达到强调效果。尤其是文学英语为了使得语言丰富、生动、鲜活,在用词选择方面较为灵活多样。与此相反,体现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同一名称,同一概念在法律文本中的表述必须前后统一,不怕多次重复。例如,A party suspending performance, whether before or after dispatch of the goods, must immediately give notice of the suspension to the other party and must continue with performance if the other party provides adequate assurance of his perforce.(陈建平:2007,29) 翻译时也是如此,其实,这也体现了法律文本语言用词同一律及其翻译统一性的基本原则问题。

(4) 模糊词语(Vague words)

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绝不是文字其一、寓意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意思,其实,法律语言中的这些模糊词语不仅具有开阔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可更好的发挥法律的调节功能。尤其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可以对文件的条款进行谈判的情况下模糊词语可以使当事人达到一定的妥协,以便交易能继续进行。

2.1句法上的修辞

(1) 长句(Long sentence) 在法律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文字作品。为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几个分散的句子可能引起的歧义,法律英语中许多句子并列成分和限制性成分丛生,使句子结构变得复杂, 把主要线索淹没在支脉细节之中,这无疑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于长句的翻译主要是抓住主线,理顺脉络,然后再根据汉语习惯加以调整,便会达到“准确无误”和“逻辑严密的”双重效果。

(2) 名物化结构(Normalization)

名物化结构是法律英语中典型的修辞手段,也是英语语法结构的特色表现。它使得法律语言具有简练性、衔接性、客观性,因而使得意思在法律语篇中的表达符合简练、紧凑、客观等行文要求。同时,对于法律思想简洁、周密和客观的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虽如此,但汉语法律语言中却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似的功能。对此,译者可采用转换原文的修辞手法以适合汉语法律语言的要求,根据汉语法律语言的要求,对原文的修辞手段加以转

化,以使原文的法律功能和修辞意义在译文中得到对等或相似的表达。

译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

3.0结论

在法律英语中,无论在词法、句法,还是在篇章层次上都离不开修辞手段的运用,正是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丰富了法律语言的内涵,加强了法律语言的实用性,提升了法律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因此,法律翻译首先要顾及的是不同法律体系下的不同文本的法律效力,其次才是法律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法律英语修辞的汉译也必须遵守这一基本原则,即在不违背原文的法律效力的情况下,使译文尽量符合目的语(即汉语)的使用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实践,善于总结和深化翻译方法与技巧,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4.

[2] 裴由福. 试论法律英语文献的修辞[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0: Abstract.

[3] 黄永平. 2004. 法律英语文体学[M]. 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33.

[4] 王佐良, 丁往道. 1987. 英语文体学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18,287,228.

法律英语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经济纠纷时常发生,对应的涉外法务活动也空前频繁。而涉外法务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相当好的法律英语水平。然而,由于法律英语的专业性及其自身的特点,在日常的法律英语翻译中常出现歧义。因此,如何依托法律英语文化、借助语法结构、把握词汇特点实现法律英语翻译,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1、词汇特点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一般而言法律英语词汇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普通词汇拥有的不同意义,来自古语词汇的影响以及专业性强的法律术语。

(1)不同意义的常用词

法律英语翻译与一般英语翻译的区别在于,形式和发音相同的词汇,却有着在普通英语中完全不同的含义。常用词汇在用于法律领域时,往往会失去一般人理解的通常含义,而采用与其原意相差甚远的一个含义,很多时候只有律师和法官才能看懂。例如,award,通常含义为"授予,奖励",但在法律领域译为"法庭宣判",condemn意为"谴责",但在法律领域被译为"定罪"等。所以,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去审视单个词汇的准确含义。

(2)旧体词汇

旧体词汇也称中古词汇,这些词汇的产生和使用一般认为在1100年到1500年,在现代英语中已很少使用了,但是在法律文件中却随处可见旧体词汇。虽然英国和美国提倡使用简明法律语言,但是为了保持法律文书的正式性和严谨性,适当的使用古语词还是必不可少的。旧体词语通常是由介词加前缀和后缀构成,最典型的就是由here-和there-构成的词汇,如thereof(因此),hereunder(在?以下) ,hereafter(此后将来),therein(在那里)等等。它们的使用,可以是法律语言变得更为直观和精炼。

(3)法律英语中专业术语

词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法律英语的使用标准,所以法律英语一般使用被赋予专门法律意义的专业术语,和其它行业中的术语一样,法律英语中的专业术语实际上就是法律相关工作者使用的行话和套话。由于法律专业术语的专业性,导致一般人在刚接触法律英语时是较难准确翻译和理解的。这一类的术语有很多,例如:will(遗嘱),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包括但不限于),recidivism(累犯)等。

(4)法律英语中严的书面语

在国外,法律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地位及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意识。因此法律英语几乎不会使用比喻、夸张或是模棱两可的语气修饰方法,而是使用被赋予专门法律意义的书面语,如"制定法律"一次中的"制定",就不使用口语化的"make",而应该用正式的formulate或promulgate来表示。如下句: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formula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所有的建议都由欧洲委员会制定,要考虑要不同寻常的环境因素)。

所以,在法律英语翻译中,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丧失用词的严谨和规范性。2、语法

语法分析在法律翻译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正确利用语法知识进行结构分析,可以使得译文更为准确简洁。对语句中的修饰关系、限定关系的分析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对长句的语法分析则有利于对原文含义的准确领会和理解。

(1)注意词的搭配

由于语言的差异,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理解语句表面的含义,还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准确翻译出其内在的含义。有些词汇的组合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含义。

例如语句"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health in the interes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被译为 "为保护其健康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的"modernization"应该译为"现代化建设",而不是单一的译为"现代化",在英文中,该单词的后面是不要加上 "construction",加了会更为费解。

(2)长句的语法分析

由于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法律英语的句子往往都是复杂冗长的语句,在对该类语句进行翻译时,首先应该找出句中的最简主语、谓语和宾语,先对句子的主要含义有个大概把握。在找出它们的同时,句子也被自然的拆分开来,接着就对各部分进行翻译,然后再研究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进行完整准确的翻译。

例如: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mvement in terms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to govern areas such as crimes in cyberspace and Interact 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该语句真正的主语是"legal and regulatory"(法律和监管条例),"is"是谓语,"room"是宾语。简单译为:法律和监管条例有余地。句子的后面是由"such as"引导的状语以及过去分词定语等。于是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也就出来了。3、法律文化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现代法律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外来用语,融入了大量西方的法学思想。进行法律英语翻译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的问题,除了考虑词汇和语法的因素外,还需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其的重要影响。国内很多法律英文翻译中问题出得最多的,就是无法结合法律文化背景,还原作者本来真实的意图和想法。

如attorney 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律师,人",也可以指"检察官",这是和英美检法一体的历史有关。而在涉外合同中的blaektea直译为"黑茶"、goldensugar为"金糖",为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应该分别被译为"红茶" 和"赤砂糖"。译者只有对相关的西方法律文化的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并融入其文化氛围当中,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4、结论

法律英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法律英语特点 解构主义

一、引言

翻译的实质就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译者个人的翻译理念和经验、能力和语言素养、主体行为的目的性等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译者的行为。法律语言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与其他文体的翻译相比,法律英语翻译则不仅要求g者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也要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译者该如何把握自身的主体性,是彻底地“隐形”还是“显形”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法律英语特点

法律英语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到法律、法规、立法解释、规章、条例、判决、协议、合同、章程等。这类型文件不仅与人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明确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因此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法律英语会采用专有的词汇、句法、用语和表达方式。一些学者对法律英语特点概括出四类:1.词语的专业性; 2.句法结构的模式性;3.表达方式的特定性;4.语体风格的庄严性。笔者认为法律英语作为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使用的专业性用语,它不仅具备行业用语的精确性、准确性、严密性、权威性特征,从翻译实践的角度上看,法律英语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律英语背景性。很多人抱怨法律英语晦涩难懂,在译文中经常出现望文生义、错译、漏译现象,其最重要原因是译者缺乏对法律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比如在中文的“法”的概念在具体运用中也表述成: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办法、细则等内容。同样表达“法”的英语单词非常多,在阅读法律英语文件时会遇到law/ act/ bill/ statute/code/regulation等词汇,其功能用途各有不同,bill是尚未通过的法律草案;所有经过国会或议会通过的提案都称为“law”,地位仅次于宪法;statute,也就是制定法或称成文法;由国会内专业领域委员会审议制定的法律文件称为“act”,如Federal Tort Claims Act(联邦侵权法),有时联邦或州级的具体的法也称为act或code;下位法通称为regulation,译为“规章”如果没有了解法的制定主体和位阶效力,则无法区分一部法律的重要性和效力。

2.法律英语专业性。法律英语是建立在法律专业基础之上,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话语体系。因此,法律英语会采用有别于普通用语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这种专业性体现在:(1)普通英语词汇在法律英语中有特殊的含义。如complaint(抱怨)指民事状或刑事控告书;damages(损

坏)指赔偿金。(2)大量使用外来词和短语,尤其是拉丁语和法语。如stare decisis (遵循先例),Contra bonos mores(违背公序良俗)。(3)使用古体词,使句子结构紧凑,语义明确,文体更为正式、庄重、严谨。在实践中主要以here、there、where为词根与介词构成复合词,如hereinafter、thereof、whereas等。

3.法律英语的模糊性。法律条文以文字为载体,在实践中也存在内涵无确指,外延不确定的语言模糊现象。究其原因分为两类:(1)立法意义模糊,是指法律条文或法律表述涉及法律事实的性质、范围、程度、数量、时间、应用等方面无法明确、在语义上不能确指的情况。especially cruel means

(手段特别残忍),flagrant(情节恶劣),serious consequences (严重后果),对于什么是“残忍”“恶劣”“严重”条文没有明确规定。(2)语义模糊,体现在词汇歧义、句子结构歧义、语境歧义等情况。如,minor offense 在法律英语中指“轻罪、小罪”还可指“未成年人犯罪”,如果上下文不注意术语的一致性,则可能产生歧义。

三、法律英语翻译译者的地位

法律英语作为专业性用语,语义精确、严密,句法结构复杂,语体庄重严肃。译者在法律英语翻译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自身的主体性因素呢?

1.传统视角下的译者的“隐形”。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处于“隐形”、“透明”状态,译者不能带有主观思想,更不能彰显个性,对原作和作者亦步亦趋,充当原作的“忠实的仆人”。按照德莱顿(John Dryden)的观点,翻译就是“带着脚镣起舞”,译者就是“奴隶”,认为译者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的酒确是主人的。可以看出译者处于被动的、依附的、甚至是卑微的状态,而法律英语中语言的特点似乎给带着脚镣起舞的译者再套上一层“枷锁”。

2.解构理论下视角下译者的“显形”。对于译者主体性地位最大的肯定莫过于解构主义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解构主义,以德里达、本雅明、韦努蒂为代表分别从哲学、语言、文化视角对传统翻译观进行彻底批判和颠覆。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认为译者和译文不一定低于原作和作者,翻译并不是服务原作。译者的任务就是发现原作者“轻轻附属于词语之上”的特殊意涵,并把这禁锢的意涵在目的语中释放出来。正是译者的存在使得原作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了“来世的生命”。他指出:“翻译的语言能够――事实上也必须――摆脱意义的束缚,从而与原作的意涵同生相应。这种同声相应不是复制,而是对原作的和谐补充,也就是译作与原作在意涵上的互补。”从这意义上看,译者自身的理解和阐释都可以看作是原作“共鸣”,是在另一语境下对原作的补充。这对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予极大地肯定,改变了以往译者卑微的“隐形”状态,为译者“显形”提供理论的支持。

3.法律英语翻译实践中译者的“显形”。在法律英语翻译实践也需要译者的“显形”,需要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挖掘法律文本词组、短语、句子、上下语境的专业含义,这是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的内在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找准术语的专业含义。从法律英语术语的专业性上看,需要译者在使用术语时排除与法律无关的涵义,使用单一固定的词义来指定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译者在实践中会排除、缩小、扩大词义,长此以往就形成法律行业的行话和套话。比如说 fine 基本含义包括“罚金、罚款”,但译成中文只能缩小,局限于“罚款”,而“罚金” 只能译成financial penalty,罚金是刑法范畴的附加刑,罚款属于行政惩罚手段之一。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领域”,译者不能望文生义将概念理解成“领土”,需扩大解释成within the territory or territorial waters or spa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灵活处理语言的模糊现象。法律英语始终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也存在语义不能确指的模糊情况。这一方面是立法机关给法官和行政机关留下一定的裁量空间。对于这种不确指的模糊,译者可采取以模糊应对模糊,如“对贸易的不合理限制”就直译成unreasonable restraints of trade。另一方面是语言本身不可规避的歧义。如any person who has been injured may bring an action to enjoin and to recover damages.(任何受到伤害的人均可提出寻求禁令 and 取得赔偿诉讼。)这里的and 是“分别的”还是“共同的”意思?从语言的角度看是“共同的”,但在法庭解释是“分别的”。理由是:立法机构的意图允许消费者选择他们的补偿办法,而且不是消费者同时选择了两种补偿办法才允许诉讼。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法律翻译不局限于字面的含义,需要译者深入地立法者的本意,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翻译的策略。对于模糊的语义,译者可以根据上下语境把模糊译成精确的表达。例如:The seller are allowed to load5% more or less and the prices shall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unit price.(卖方可溢短装5%,价格仍按上述单价计算)这里more or less 相反却译成精确的“溢短装”。反之,译者也可将精确语义模糊化。

(3)实现不同法律语言功能的对等。法律英语翻译实践中,常遇到的一大难题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存在许多不对等的概念和表达,为实现法律功能的对等,也就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的对等。此时这就需要译者追根溯源,深挖专业术语的概念,译者可以改变词义的范围、适当地给予注释,甚至是创造一个新术语。以美国法院名称为例,多数的最高法院一般称为Supreme Court,但纽约州法院的名称却相反,所谓的“纽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其实纽约市基层法院,而非最高法院,此时译者应当适当地做注解以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错误。再如翻译barrister和solicitor时,统一都译成“律师”显然是扩大了词的本义。为作区分,有些译者缩小词义分别译成“大律师”和“初级律师”;有些译者为体现反映二者的分工译成“辩护律师”或“出庭律师”;更有译者以发音为基础,创造性地译成“巴律师” 和“沙律师”。

四、结语

传统翻译理论一味地强调译者“隐形”,不可在译文中留下痕迹,忽视译者的主体性。然而在实践中译者主体性在语际转换中不可规避。法律英语翻译实践更需要译者主体性发挥。从理论上看,译者自身的理解和阐释都可以看作是在另一语境下对原作的补充,使得原作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了“来世的生命”。从实践上看,译者的“显形”无处不在,而且是有积极意义的,使得译者能找准术语的专业含义,灵活处理语言的模糊现象,实现语言功能的对等。

参考文献:

[1]孙懿华,周广然.法律语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58.

[2]法律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60.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2.

[4]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485.

[5]陶博.法律英语中英双语法律文书制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24.

[6]法律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36.

作者简介:

麦芷翎(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

法律英语范文第8篇

摘要: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法制建设,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我国法律文书的英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法律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用词和表达方式有别于普通英语,应对法律英语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从法律英语的词句分析入手,进而分析法律英语中长句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法律英语 句子结构 长句翻译

1、引言

法律英语指的是在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商业证明中使用的英语。不同于普通的日常英语,为了做到精确性、明确性和正式性,法律英语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古体词和古体语法的使用使得法律文本更加正式。常用的有here、there和where,与after、by、in、of、under等。其次同义词并列经常出现在法律英语中,主要是为了让意思的表达更加精确,例如有terms and conditions,null and void,able and willing,purchase and sell,agent or collector等等。陈述句和完整句的使用也是法律英语特点之一。由于法律文书的严密性,即不容许丝毫的引申、推理或抒发个人主观意志,法律英语的基本句式通常是陈述句结构。陈述句的使用使人们对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规定的义务一目了然。除此以外法律英语句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句占多数,这导致了句式的复杂化和语义的深奥性。长句能有效地传递复杂的意思,并且经常在法律文书中使用。本文着重探讨法语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2、法律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法律英语文书的翻译应该遵循五个原则,即庄严词语的使用原则,准确性原则,精炼性原则,术语一致性原则和专业术语的使用原则[1]。特别是在翻译长句的时候,译者要语言过关,熟悉法律文书特点,真正使译到严谨、准确、精炼、规范,把原文的字义准确无误地再现给相关当事人。

2.1状语从句的翻译

法律英语中有很多的条件状语从句来规定权利和义务。条件状语从句中常出现的句式骨架是:If X,then Y shall do Z。其中,X代表法律制度适用的情况,Y代表法律主体,Z代表法律行为[2]。这种表达方式在法律英语文书中是非常普遍的。例如If the party who leaves the deposit faults, he shall not be entitled to demand the return of the deposit; if the party who accepts the deposit defaults, he shall repay the deposit in double(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个例子中,条件句出现了两次,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了这个句式和条件句的表达方式后,再按照汉语的习惯调整译文,便会达到准确和严谨的效果,翻译此类句子就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2.2定语从句的翻译

定语从句是英语复合句中重要的从句之一,通常以名词短语的形式作后置修饰语;而汉语的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形成偏正结构。两种语言表达定语的差异,导致了定语从句较其他各种从句要难译。翻译时,为了避免不自然的汉语表达,在处理定语时要紧扣原句的意思而又不拘泥于原句的结构,把一层一层的内容按照汉语的习惯和逻辑关系恰当地链接在一起,把定语从句最初的意思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A reply to an offer which purports to be an acceptance but contains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terms which do not materially alter the terms of the offer constitutes an acceptance(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之添加或不同的条件在实质上并不更改该项发价之条件,乃构成接受)。该句中有两个which引起的定语从句,要做到翻译中的对等,就要改变原句子的结构,按照汉语法律语言的形式表达原文的意思,这就使得译语符合汉语的习惯。定语从句的翻译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在翻译实践中把几种翻译定语从句的方法加以比较和分析,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种。

2.3并列句的翻译

在法律英语的长句中逻辑连接词and和or发挥着重要的逻辑衔接作用,在处理一个长句中的几个分句和分句中的平行或并列成分时显得尤为重要。在法律文书中,这些连接词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或者某一签约方是否违约。有学者用下列公式表达了逻辑连接词and和or在法律英语中的作用差异。

1) If X does A, B and C, X shall be liable to punishment.

2) If X does A, B or C, X shall be liable to punishment.

在1)中,只有X实施了所有的三个行为,即A+B+C,X才会依法受到惩罚;但是,在2)中,当用了转折连词or后,X只要实施了三个行为中的任何一个,X都会依法受到惩罚。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逻辑连接词and和or误用的严重后果。

3、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同全球经济的密切接触要求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的外国投资者也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法律。因此对于法律的学习和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对法律英语长句翻译方法的掌握在法律文书的学习和翻译中很有指导意义,并且可以让我们在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法律英语长句译法的初探,以期为相关实践或研究提供有益的鉴赏。

参考文献:

[1]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5月,第13卷:5期

法律英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法律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法律术语

法律英语(Legal Language or Language of the Law),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与科技英语、医用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一样,都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美国权威法律语言学家大卫・麦林克夫David Mellinkoff)教授在其著作《法律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Law,1963)中把法律英语定义为“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律师在一般的司法活动中通常所使用的语言”。事实上,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体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它是人们根据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等语用因素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法律英语的形成与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渊源等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法律英语区别于普通英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

法律词语是构成法律语言的基本单位,其运用在法律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语言特点主要体现于其用词的特点。法律英语中的词汇一般都是比较正式的书面语,中间甚至杂有很多古体词,而且为使表达准确,常常使用专业的法律用语,并且大量并列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以消除歧义。

一、语体正式化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法律英语通常都使用正式性的词汇,既正式又庄重,绝对不允许使用方言和俚语。如,law enforcement officer,policeman,cop和 fuzz 都可以表示“警察”这一概念,然而,就其正式程 度 而 言 ,law enforcement officer居其首位,policeman居其次,cop属于非正式词汇,虽然被广泛使用,却是非礼貌的用语,fuzz则属于俚语,具有较强的侮辱性。此外,法律英语中会使用正式而非日常使用较多的词汇,例如:After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a contract are terminated(“正式”没使用 “end”一词),the parties shall follow the principle (“ 原则 ” 没使用“rule”一词)of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and the appropriate trading practice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s of notification(“通知”没使用“notice”一词),assistance(“协助”没使用“help”一词)and confidentiality.同时,在法律英语中,绝不能使用口语,如by virtue of,ensue,in effect等。

二、旧体词和外来语的广泛使用

旧体词和外来词汇是法律词汇专业性的一个体现和标志。法律英语词汇的主要来源是靠古体词。古词语在现代英语中早已经不再适用了,而且有消亡的趋势,但在法律英语中古体词却仍旧很普遍。这些古体词有一部分是由here/there/where和介词合成的。这样久而久之就成了专业术语。常见的一些旧体词有hereby(由此,以此,特此),herein(其中,在此处),hereof(至此,由此),hereto(至此,关于这个),therefore(因此),thereon(关于那,在其上),whereby(靠那个),whereof(关于那个)等。具体使用如下面的例句所示: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A sales contract is a contract whereby the sellers transfer the ownership of an object to the buyer and the buy-er pays the price for it.

法律英语词汇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法语和拉丁语。在“诺曼底人的蒸发”时期,拉丁语和法语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英语只是下等人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当时的法律法规中无疑会使用大量的所谓的官方语言。即使是现代,在英国,拉丁语仍然被视为个人深造的基础,法语则被认为是西欧上层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具有高贵的气质和身份的象征。例如,来自法语的法律语言有:estoppel(禁止发言),feesimple(不限制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继承的土地),attentat(谋杀,谋害),de facto marriage(事实婚姻),fait accompli(既成事实)等。大量的法律英语术语直接来源于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如今,现代法律词汇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拉丁文词汇,而且有不少拉丁词汇已经被收为英语词汇。如:adhoc(专门地),inre(关于),perse(自身),prorata(按比例),mediator(调停者),declaration(申诉),sinedie(无期限的),infinitum(永久的),interalia(特别是)等。因此可以说,法律文体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应该是它以各种形式保留了在其他文体中早已经废弃不用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保守原则。因此,法律英语的这种大量保留古词、旧词和使用温情十分正式的词等的特点都是该原则的具体体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律师和起草者们都遵循了“不要轻易改动已经使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格式”的原则。

三、法律术语专业化

1.源于普通词汇的法律术语

“法律语言由日常用语和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组成。日常用语中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非常罕见,也用得很少,如过失、非法侵害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词汇,我们并不陌生,可是这些普通词汇一旦被用于法律法规当中,就具有了法律范畴中独特的意义,意思和其原义大相径庭,这也就是法律词汇的“专业性”。例如battery一般意义是电池,法律含义是伤害攻击。Immunity一般含义是免疫力,法律意义为豁免权。Vacation一般意义为假期,法律意义为休庭期。还有很多英语词汇,其一般意义和法律意义已大相径庭,初学者切忌望文生义。

2.专业法律术语

任何学科都有其专业词汇,法律英语也不例外。法律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使得其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所指事物更为具体明晰,也让法律工作者之间拥有更加轻松自在的交流与沟通。习惯上,我们通常将法律术语根据其用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被随意引申的、专用于法律范畴的法律术语(legal term of art)。此类专用的法律术语在数量上较少,且一般拥有比较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及适用范围,因而不能被其他词汇取代。另一类法律术语虽然可以兼用于其他语体,但它们在法律英语中同样具有确切且肯定的词意。因此,同legal terms of art一样,它们也不能被其他词取代,也不能随意引申。如agency一词,在法律英语中,它表示“Relation in which one person acts for or represents another by latter’s authority,either in 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 and agent,master and servant,or employer or independent contractor.”()在民法中,一提到,人们就会想到人(agent)、被人(principal)和相对人(the concerned person),联想到是一种行为人依据其权以被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人的法律行为,进而联想到其他法律概念,如指定、法定、委托等。但是,在日常英语当中,它仅仅表示“经办,”或“处”的意思。很明显,其所指的意思是不同的。此类词汇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罗列。

四、近义词的重复使用

法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法律术语的严谨和呆板。法律文件签约双方或者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总是被要求谨慎小心,思辨清晰。可是有些汉语词语本性上比较笼统,表意模糊,因此翻译时应突破汉语中重知觉、重表象的思维模式,寻求词语的确切含义。这一特点在法律条文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也体现了汉语重“意合”和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特点。例如:职工(staff and workers),规章(rules and regulations),条款(terms and conditions),无效(null and void),children and issue(子孙),last will and testament(遗嘱),terms andconditions(情况)等,此种结构一部分可能已经成了习惯用语,广为人接受,其他只是出于表达意思精确,避免语义晦涩而用。除此之外,在句子中也倾向于重复词语。如:行政法律规范载体的行政法的渊源分为基本渊源和其他渊源两个方面。The origins of administrative law,as the carrier of administrative law,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basic origins and other origins.又如:行政行为大致可以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处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司法等行为及行政相关行为。Administrative acts include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administrative handling,administrative coercion,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administrative juries dictions well as acts related to administration.这种同一个词的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重现的现象表明法律英语对词义正确,语境确凿的刻意追求,从而形成了法律英语用词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使用通常能使法律文件的内容更全面,也更有弹性。

然而,在近义词或同义词的重复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本身就是一个未解的难题,反对和赞成的人都互不相让,各执一词。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些近义词或同义词的重复完全是源自于传统的表达。如,cease and desist难道就一定比单独使用cease或desist当中的一个词更好吗?笔者认为就不一定。这里的同义词的重复完全是源于传统表达的缘故。然而,当今的趋势是在照顾传统的同时,更注重实用,也就是说,在重复这些近义词或同义词的时候,更要考虑不仅仅是传统和习惯,而是其使用的效果和理由。

五、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法律英语词汇的精确性是指“语义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现象)完全相符,正确、准确、精密,准确地反映事物(现象)的主要特点和一般特点”。可见,准确性始终是法律语言的生命与灵魂。有时候,因为一词之差就可能导致官司的发生,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当中屡见不鲜。法律英语中要求用词准确,但并不排斥其对模糊语言的使用。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法律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并非一门很精确的学科,所以其语言多多少少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的语言也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普通法的灵活性。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适当地使用模糊性语言反而是确保法律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律英语当中,追求表达的准确与其对模糊性语言的使用并不矛盾,相反,这正是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为执法留下足够空间。含义模糊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出现在法律英语中,目的是让意思表达更充分而“故意”使用的,这和意思含混、让人费解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法律英语(书面英语)作为英语国家中法律的重要载体,它是由词汇、语句和语篇构成的。通过对正式性、法律术语、大量借用外来词汇、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并用及近义词或同义词重复等五个方面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其他文体相比,在词义、词源及其使用方面,法律英语的词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些词汇,才能全面地掌握好法律。此外,法律英语除了在词汇上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外,在其句子结构上还有大量地使用长句、复句的特点。在我们仅对法律英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我们在正确、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尤其是和普通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国际关系法律法规与惯例的基础上,促进、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各个层面上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法规的移植,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治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季益广.法律英语文体特点及英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1999(4).

[2]孙万彪.英汉法律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

[3]王士如.法律基础双语教程.天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1.

[4]徐瑶松.法律类语的语言特点[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

[5]张新民、高泠.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J].上海翻译,2005.

[6]李丽.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

法律英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英美法律影视剧;法律英语视听说课程

一、引言

凭借其激烈的戏剧冲突,紧张的悬疑推理和精彩的法庭抗辩,法律一直是英美影视剧历久不衰的主要题材。一直以来,法律电影经典辈出,题材多样。有反映黑白种族矛盾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描述枪械管制的《失控的陪审团》,揭露军队内部惩罚制度的《好人寥寥》,讨论艾滋病的《费城故事》,刻画污染赔偿的《永不妥协》,聚焦死刑存废制度的《死囚漫步》,可说是举不胜举。近十几年来,法律电视剧也开始大行其道。如从1990年开播至今,美国电视史上最长寿的“涉案剧”《法律与秩序》,以民事案件为主的《波士顿法律》《神奇律师艾尔》,以刑事案为主的《金牌律师》《律政狂鲨》等等。这些精彩的法律影视剧多角度地还原了美国艰难的司法程序,在力求细节真实的基础上对各类案件进行了高度浓缩和艺术处理。特别是其中的民事类案件,新型案例大多与时俱进,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更易引发关注和共鸣。有了这些英美法律题材的影视剧作为语料资源,法律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就变得水到渠成,再无巧妇难为元米之炊之忧。

二、英美法律影视剧的看点

与其他类型的影视剧不同,英美法律影视剧中最有特色,也是最出彩的情节一般集中在法庭辩论的部分,尤其是其中的交叉询问和结案陈词。当然,法律影视剧中还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英美法律制度及其文化,生动详实地展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交叉询问、结案陈词、英、美法系的法律文化,正是英美法律影视剧的三大看点。

1 交叉询问

交叉询问(cross examination)是指控辩双方的律师对同一证人进行盘问。如果是在询问控方证人,那么辩方律师要想尽办法挑出其证词上的漏洞,反之亦然。精彩的交叉询问是控辩双方用言语进行的攻防和决斗,其震撼力绝不输给功夫大片。以《好人寥寥》为例,这部影片围绕一名驻守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的一等兵Santiago的离奇死亡,揭露了军队中私刑泛滥的现象。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辩方律师Kaffee上尉,为军方推出的两名替罪羊士兵进行辩护。他和控方律师争论的焦点就是“军队是否存在Code Red(私刑)”。辩方力图证明私刑的存在,而控方则要矢口否认。

辩方证人是关塔那摩基地的一名下士Barnes,在交叉盘问时,控方想证明,军队中的私刑,即Code Red的存在没有书面证据,因此也就不得采信。他要求证人在《海军新军训练纲要》等官方文件中找出有关Code Red的章节和定义,证人当然无法找到。

但辩方律师迅速反击,要求证人在同一本《海军训练纲要》中找出食堂的地点,证人自然也无法找到。辩方追问:“如果《纲要》中没有食堂地点的记载,你怎么知道食堂在哪里?”然后他得到了预想中证人的回答:“我只要在饭点儿跟着大家走就行了”。至此,陪审团和法官就不难理解一个呼之欲出的推论:Code Red当然不会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但大家却都“跟着大家走(follow the crowd)”,心照不宣地掌握并执行着“潜”规则。这一回合的较量中,辩方律师应变迅速,见招拆招,漂亮地进行了反击。这种言语的交锋,正是只有法律影视剧中才特有的“唇枪舌剑”,也是法律影视剧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元素。

2 结案陈词

结案陈词(closing argument)是英美法系中庭审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在开庭声明、交叉询问之后,结案陈词由控辩律师双方分别对整个案件作一个综述和总结,再次强调和陈述各自的立场和论据,力图充分利用最后一次机会打动陪审团。

在美剧《波士顿法律》第二季的一、二集中,辩护律师为一位涉嫌杀害有钱老翁的年轻妻子所作的结案陈词就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当时,控方指控这位妻子杀夫的证据大致包括:1她为钱结婚并有婚外情;2她在丈夫的红酒中加入硝化甘油,促使他心脏病发作;3她在警察调查取证时表现得十分冷静,甚至是冷酷。辩方律师在作结案陈词时,一方面对这些所谓的证据一一加以驳斥,指出其中都含有“reasonable doubt(合理的怀疑)”,即这些证据中都含有疑点和破绽,并不是百分之百靠得住。

另一方面,辩方律师洞察人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位“黑寡妇”遭到千夫所指的根源:“schadenfreude(幸灾乐祸)”。他首先为“Schadenfreude'’下了定义:指出“幸灾乐祸”是人类的本性――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接着举出例证:科学研究发现“幸灾乐祸”是一种生理现象,看到他人失败,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一种令我们愉快的化学物质。然后先后退一步:指出被告做出了为钱嫁老翁、与人等种种行为,让她进监狱的确是个人人称快的结局。最后做出结论:能裁定被告谋杀罪名成立、“排除所有合理怀疑”的证据,其实一个也不存在。让陪审团做出有罪裁决的惟一理由就是“schadenfreude(幸灾乐祸)”。这番慷慨激昂,却又发人深省的结案陈词促使陪审员们自省:“所有证据中真的没有疑点吗?我是不是在幸灾乐祸呢?”最后,陪审员们做出了无罪判决。

英美法律影视剧中的结案陈词,往往会起到起死回生,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除了交叉盘问以外的另一大高潮和看点。这是法庭剧最大的看点之一,也充分体现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

3 英美法系文化

英美影视剧对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堂堂生动的英美法律文化的入门课,从各个角度向学生展示了英美法系的特点。比如每部警匪片、刑侦片必出现的,警察逮捕疑犯时宣读《米兰达警告》的场景。在《十二怒汉》《失控的陪审团》中清晰展示了美国陪审团制度。还有在《一级谋杀》和《双重阴谋》中着力刻画的“一罪不再理”原则,即任何人不能因同一罪行受到两次审判。在《好人寥寥》等影视剧中出现的证人宣誓不作伪证的场景。以及在《波士顿法律》第二季第二集“黑寡妇”案中反映的美国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证标准“beyond a reasonabledoubt(排除合理的怀疑)”。这些反映在英美影视剧中丰富多彩的法律文化,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学生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产生更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当中,这些异域的法律文化知识既可作为背景知识由教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全面清晰地理解和把握。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个人或分组进行陈述(presentation),提高材料搜集、整合能力与口语 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三、法律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模式

激烈的庭辩、法律文化的多元展现,上述法律影视剧的特色都有助于达成法律英语视听说课程开设的目的:丰富学生的法律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1 以法律文化为教学内容

英美法律影视剧中往往会展现法律文化的表象,而法律英语视听说课程应当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来源和深刻内涵。如上文中提到的《米兰达警告》,除了警告语的内容外,学生还应当了解该警告出现的背景、立法的过程以及它所体现的法的精神。观看电影《失控的陪审团》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还可以介绍美国枪械管制方面的立法,尤其是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总之,讲英美法律影视剧中体现的点滴法律文化扩展开来,让学生不仅对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对美国的司法制度,如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判例制、陪审团制度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印象。比起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影视剧更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去追根究底,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2 精听+泛听的教学手段

从提高听力的角度来说,英美法律影视剧有一个最重大优势:不枯燥,有吸引力。单纯的听力训练会令学生觉得枯燥,从而缺乏持久训练的动力。而优秀的英美法律影视剧凭借紧张精彩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追看。日积月累,量变引发质变,学生听力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在课下,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剧集让学生自行观看,指导他们用不带字幕、带英文字幕观看的方式各观看一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情节、演员表演和逻辑推理,听出剧情的大致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则采用精听的方式,找出存在听力难点和重点的片断,对学生进行详尽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尽量听出教师所选片断的每一个词和句子,并分析曾经听不懂的种种原因。这种课下泛听、课上精听的方式相结合是英美影视剧教学的特色。学生虽然无法直接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但英美影视剧提供了一个拟真的环境,学生长期利用英语影视剧学习语言,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听力会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3 语音+口语的教学目的

一方面,英语影视中的口语能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发音不仅仅是单个单词的读音,还包括了词和词组的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的发音规则以及英语句子中语调的升降、词语的重音、句子的停顿等各个因素,英美影视剧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经典模板和免费的本族语教师。另一方面,从提高口语的角度说,从英美法律影视剧中存在最地道的语汇用法,各种实用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日常口语还是法庭口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资源。如果学生把听到的东西以复述、归纳、讨论等方式重新处理和表达,把获得的信息输出,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口语。如2008年一部小成本制作影片,以少女怀孕为主题的《朱诺》,就引发了学生对“未婚先孕”“堕胎”等法律相关问题的热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地利用英美影视剧资源,对法律院校或者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法律英语视听说教学大有裨益。因为教学时间所限,每次只能观看影视剧的几分钟的精彩片段,而学生会主动在课后看完全片,达成了“寓教于乐”“边娱乐,边学习”的目的。尤其对一些因基础差而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恶性循环的学生,他们因为英美影视剧而与英语有了近距离接触,从而慢慢消减了对英语的厌恶之情,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变得“敢说爱听”,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上一篇:法律知识范文 下一篇:法律图书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