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标准范文

时间:2023-02-25 03:47:02

法规标准

法规标准范文第1篇

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是由信息系统审计及控制协会(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和IT治理研究所(ITGovernance Institute)于1996年的标准,并定期予以更新,目前已到第四版。作为IT治理方面的一个开放性标准,目前COBIT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之一。

COBIT的理论前提是,一个组织需要使用信息来达成它的目标,并且需要用一套自然分类的IT过程来对其IT资源进行管理。COBIT代表了一系列已被广泛接受、用于企业范围内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大型机和分布环境。

COBIT构架包含34项高级别的控制目标,每一目标都针对一个IT过程,同时包含衡量企业在这些IT流程中能力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了性能测量组件、为每种IT流程提供最佳实践的关键成功因素清单,以及帮助进行基准测试的成熟度模型。它们被标识并分成4个领域,分别是“计划制定和组织机构”、“获得与执行”、“交付与支持”以及“监控”。

ITIL(IT基础架构库)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标准,已在欧洲流行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引发了美国企业的需求,目前一些国内信息化程度较深的企业也正在关注ITIL的应用。这套标准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现在为政府商务办公室),作为支持机构,IT服务管理论坛负责推进ITIL在企业中的应用,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拥有12000多家企业和政府成员的全球性组织。

作为一种服务及流程的管理架构,目前ITIL已经被汇编为一套“从书”,它向用户提供了一种可定制的实践框架,为内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ITIL框架中主要包含着六部分的内容: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以及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

ITIL列出了各个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目标、活动、输入和输出,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保证各流程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并与其它流程相协调。企业可以通过应用ITIL来有条不紊的进行法规遵从的实施。同时,马萨诸塞州剑桥福里斯特研究所(Forrester Researchof Cambridge,Mass)提出一个观点,由于COBIT主要针对的是有效的IT管理,而ITIL是一种服务及流程管理架构,在实现IT管理方面比COBIT更加注重实效,因此能在低于传统治理框架下运作。

另外一个在法规遵从方面有着重要价值的标准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7799,它是于2000年在BS7799标准的基础上所产生,并于2005年进行了改版,我国也即将采用BS7799标准成为CNSl7799。其中的内容包括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分类、人员安全、实体和环境安全、通信和作业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符合性等十个部分。

事实上,ITIL的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就是建立在ISO 17799标准之上的。该标准所建立的最佳实践标准可以用来确保在系统故障或其他中断时,业务能够持续运行;控制对数据、系统和网络的访问;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对业务设施的非授权访问;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根据福里斯特研究所的观点,尽管COBIT和ITIL均设计并详细说明了IT安全的需要,但他们并未就实际IT安全及控制构架做出具体指导。因此,IS017799的应用要比其它标准更为广泛。实际上,ISO l 7799提供了一个框架,围绕着这个框架,企业可以打造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这些IT建设的框架以及其它的一些相关标准通常都能被企业法规遵从实现过程中的参考标准,但并没有哪一个标准能够全面地覆盖企业在法规遵从方面的要求。而且这些标准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重叠之处,但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重复,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一个以上的IT标准。

法规标准范文第2篇

2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其中,删除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中“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删除“落后产品”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意味着这两种产品可以重新入市。

该决定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2月18日,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要求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活动中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并遵守东道国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项目,应当依照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当地政府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许可;应当强化企业的环境、健康和生产安全管理;应当按照东道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建设和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或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东道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正式公布

2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涉及战略新兴产业7个行业、24个重点发展方向下的125个子方向,共3100余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新材料产业中,包括多个与印刷包装行业相关的产品,如高品质有机颜料、立德粉、新型油墨、新型膜材料、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等。

《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施行

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办法》要求:获得低碳产品认证的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在获证产品或者其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印刷、模压低碳产品认证标志;可以在获证产品广告、产品介绍等宣传材料上印制低碳产品认证标志,并可以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2013年版)》正式

2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正式公布《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2013年版)》。《目录》列出了25个小类行业,与2011年的目录相比,减少了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颜料制造、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等13个小类。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3月1日起正式施行

3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正式施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依照《办法》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证(有效期三年)。进出口列入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事先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凭相关证件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

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向公众公布上一年度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危害特性、相关污染物排放及事故信息、污染防控措施等情况;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还应当公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释放与转移信息和监测结果。

工信部公布《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四批)》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四批)》。该推荐目录是结合工业、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实际,经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最终评选产生的。目录中包括印刷包装行业相关的电机、工业锅炉、压缩机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企业对此应加以关注。

《国家药包材标准汇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3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药包材标准汇编(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包装材料与药用辅料检定所完成,按照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橡胶类、预灌封组合件、其他类、方法类几大类,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2006年的129个药包材标准进行了重新整理、勘误、修订和汇编,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药包材标准,统一各项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提高和完善我国药包材的质量标准。

不干胶标签质量标准颁布实施

法规标准范文第3篇

引言

由最新的非煤矿山法规标准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我国已制定的矿山安全法规标准更加关注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对矿工职业健康方面的关注较少。随着采矿环境的变化,粉尘噪音等职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采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世界上70%的尘肺病人在我国,我国矿山尘肺病死亡的人数超过因工死亡的人数。矿山粉尘浓度高,地下矿山的粉尘浓度合格率只有40%~60%,露天矿也只有70%~80%。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下降,深凹露天矿的大气污染等综合性危害引人注目。噪声是污染矿山环境的另一种主要危害,井下作业人员受其危害更甚。近年来,不少大型、高效、大功率设备的使用,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井下设备具有声源多、连续噪声多、声级高及噪声谱特性多呈高、中频等特点,加之井下工作面狭窄、反射面大形成混声场,且噪声只能沿巷道延长方向传播,对作业人员危害更大。美国对矿工的职业健康十分重视,矿山安全健康法规标准体系比较成熟,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有关采矿职业健康的井下空气质量及噪音方面的法规标准,并与我国相应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我国制定矿山职业健康法规标准提供参考。

1美国法律法规标准概况

1.1美国法律法规美国对职业健康的关注比较早,在1970年美国已经完成了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到了1977年,美国在《矿山安全健康法》这部矿山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中强调了矿山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法规由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和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MSHA,Mine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制定的非煤矿山职业健康规范组成,该规范被收录在美国联邦法规典籍矿产资源卷职业健康部分。

1.2美国标准美国致力于职业健康标准制定的组织很多。美国最著名的标准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及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andMaterials)都有相关的粉尘和噪音标准的制定。政府的一些技术机构如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NIOSH,NationalInstitutefor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也把不需要强制的规范以自愿性的标准形式。其中NIOSH关于粉尘监测和控制的规范有133条,听力保护的规范有59条。这些自愿性实施的标准为矿山企业推行职业健康计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中国法律法规标准概况

2.1中国法律法规针对矿山职业健康,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但是在《矿山安全法》及1995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令第4号《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具体条款中对矿山职业健康进行了强调。

2.2中国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中国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的主要规范,相关标准主要包括: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1992年12月19日批准,1993年7月1日实施的呼吸性粉尘标准LD41-92《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3中国、美国法规标准的比较

3.1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美国对非煤矿山空气质量的限制主要包括:空气中含氧量、粉尘、有危害气体、浓烟和薄雾等。这具体包括一氧化碳、爆炸产生氮氧化合物、机械设备产生的浓烟、硅化物粉尘和水银等空气污染物。通过比较中美井下气体组成限制、柴油机产生污染物限制、呼吸性粉尘限制和粉尘测试规定4个方面,可以看出中美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差别。

3.1.1井下气体组成限制中国、美国对空气组成都有十分详细的规定,具体情况如(表略)。,美国对井下的气体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表现在禁止使用的有毒化学物品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四氯化碳完全禁止,而中国标准中关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平均浓度为5mg/m3。

3.1.2柴油机产生污染物限制有关井下使用柴油机产生的污染物,中国尚无相应规定。美国将由井下柴油机产生的污染物称为柴油机产生的颗粒物质(DMP,DieselParticulateMatter),并规定8小时产生的柴油机颗粒物质(DPM)不得超过160tcμg/m3(总碳含量)。如果超标,则应该根据OSHA规定,由PLHCP(physicianorotherlicensedhealthcareprofessional)确定矿工需要采用的保护装备,譬如,负压呼吸器或动力空气净化呼吸器等。

3.1.3呼吸性粉尘限制中国对各种粉尘的具体限制主要包括: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具体粉尘的限值和LD41-92《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具体限值。具体内容如(表略)。由于美国非煤矿山呼吸性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较高,所以美国对呼吸性粉尘的要求十分严格。在联邦法规典籍矿产资源卷中规定非煤矿山呼吸性粉尘健康标准可由以下公式求得:10(/呼吸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的百分数+2),单位为mg/m3。此外美国对部分矿物性粉尘还分别作了规定,如石墨呼吸性粉尘健康标准2.5mg/m3,云母粉尘3mg/m3,滑石粉尘2mg/m3。石棉粉尘按其物理特性分为:铁石棉0.5个纤维/ml,温石棉2个纤维/ml,青石棉0.2个纤维/ml。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美国政府每年对粉尘健康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以引导企业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美国新修改的呼吸性粉尘测定规程,着重强调了在矿山井下指定的采样区内进行个体粉尘采样的问题。依照现行条例规定,矿主应采集4种不同类型的粉尘样品。此外,美国政府在其矿山安全健康的根本大法1977年《矿山安全法》第二章中规定了矿山环境粉尘的阈限值,并确定矿山环境粉尘浓度,指每个工作班的矿工在其活动的场所内接触的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在法律中强调粉尘浓度的限值及具体的控制方法,体现了美国对粉尘的重视程度。

3.1.4粉尘测试规定我国在法律法规标准中对粉尘的测试十分重视。《矿山安全法》中第十八条规定,必须对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危害采取预防措施。在1995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令第4号令的《〈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中强调,矿山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按照要求定期检测。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企业对地面、井下产生粉尘的作业,应当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控制粉尘危害。同时在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中规定,测定作业场所的空气含尘浓度,凿岩工作面应每月测定一次,采、掘(剥)工作面接尘人员每3个月测定两次。每个采样工种分两个班次连续采样,一个班次内至少采集两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应少于4个;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一次。美国关于粉尘的检测在美国《矿山安全健康法》中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使用仪器作出详细规定:作业场所每个月采集5个有效样品,此外,所有井下工人,不论从事何种作业,在一年内都要定期采集粉尘样品。在生产区作业的工人每120天采集—个粉尘样品;非生产区的工人,每180天采集一个粉尘样品。粉尘采样使用的滤膜由滤膜生产厂家进行称量,滤膜称量精度应达到0.1mg。滤膜生产厂家需提供带有资料卡的滤膜,把滤膜编号、滤膜原始重量及有关特殊要求印在资料卡上。《联邦条例》还作出具体规定:矿主每个月必须把采集的粉尘样品与滤膜资料卡一并送往匹兹堡卫生技术中心呼吸性粉尘分析实验室,或由地区监察室主任指定的其他单位进行测定。每个分区矿山安全监察办公室,每年向该卫生技术中心送交一次各矿的粉尘样品,以检验矿主所送样品的正确性。按规定送往卫生技术中心的粉尘样品,应按要求通过邮政寄出,在粉尘样品寄到中心以前,任何人不得拆动样品,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在具体的检测方法上多采用NIOSH等研究机构所推荐的科学方法。由上述粉尘浓度限值及测试规定可以看到,有关井下空气质量的控制,美国标准要求较高,考虑到二氧化硅的危害,对各种粉尘的限值规定得很低。一系列的检查和考核作为日常工作来进行,以利彻底消除灾害隐患。美国把这些常规的检查法制化,若不遵守则被视为违法行为。

3.2噪声防治标准中国、美国的噪音标准主要规定了接触噪音时间的限制和相关的管理规范,以下是对具体标准内容的分析。

3.2.1中国噪声防治的标准中国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应随噪声声级的不同而异,并应符合具体的规定。但是,最高限值不应超过115dB(A),(表略)。

3.2.2美国噪声防治的标准在噪声防治方面,MSHA规定了噪声级别,并且给出了计算最长噪声暴露时间(T)方法:T=8/2(L-90)/5和计算暴露剂量(D)方法:D=(C/T)×100%,其中L为最小噪声级别,C为矿工实际的噪声暴露时间。中美两国的最大限制均为115dB(A)。在暴露噪声限制标准方面,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职业健康标准3分贝法。其交换率(ER,ExchangRate)为3,即卫生限制每增加3分贝,则暴露噪声时间需减半。而美国交换率为5,因此中国卫生限值的变动要求高,对噪声水平的限制较为严格。但是,美国噪声标准有剂量的概念并且在执行时辅以相关保护装备。噪声标准剂量概念的引入有利于在不同噪音环境计算矿工受到持续性噪声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计算出不同声级噪声对矿工的实际影响。而相关管理措施及保护装备的标准确定使得噪声防治标准的可操作性更为灵活、实用。中国相关标准中并没有强调保护装备及管理措施,反映出中国在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和管理经验方面尚有欠缺。

4对我国矿山职业健康标准的建议

法规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改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133-02

Abstract:

Keywords: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是从事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贮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侧,也是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该课程集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食品专业本科生具有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意识及素养,为以后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在该课程的教W过程中发现,课程存在如内容枯燥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教学组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诸方面的教学改革活动,以期努力提高学生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方面的素质。

1《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内容更新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内容中基础部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整体属于时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根据时代和国家政策的改革作出相应的调整。每年国家会更新一些标准与法规,目前已有多本教材可供选用,最新的教材为2013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由胡秋辉主编[1],目前我校选用此本教材为主,参考张建新[2]、周才琼[3]等编写的教材为辅,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教学框架。但是所选的最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2015年国家完成了新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并且将大量的食品标准内容进行的修改和完善。国际上,如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不断地对本地区和国家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修改。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的课本往往滞后于时展,因此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食品标准方面,GB2760-2011已经全面被2014版替代,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用量也进行了调整,需要学生认识到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的同时,关注标准的更新和修改,为以后在工作中实时注意文件的时效性奠定基础。在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章节中,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取消了食品流通许可和食品餐饮服务许可,全部合并为食品生产许可,因此在课程讲解中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以便学生了解最新的政策更变,也明确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方向。

2《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方法改革

该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食品标准以及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解读,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听老师讲,教学效果不佳,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21增强课堂教学互动该课程主要以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为主,语言晦涩平乏,学生不喜学习甚至产生抵触,在上课过程中应多用实例进行讲解,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食品法律法规的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更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以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为例,要求食品包装上需明确表明商品名称、配料表、食品添加剂、规格、日期标识、生产商、厂址、联系方式、储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且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课堂讲授时以饼干包装为例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灌输平时多多关注食品的标签的好处,尤其作为食品专业的人才则更需要关注和学习食品标识中的信息。另外,我校该课程团队的教师均参加过ISO质量体系培训,可以将ISO体系实际内审和外审的实例添加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听,更容易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由于该本课程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学生死记硬背后在实际生产中仍不能灵活应用,因此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性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参与度。在讲授标准的框架和内容时,要求学生以产品标准为例,以企业标准为模板,自行选择产品类型,根据编写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从封面到附录自行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和教师针对编写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讨论和更正,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加深印象和理解。整个标准的编写过程不仅是对我国食品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学校的过程,而且为以后学生进入食品行业工作奠定了食品标准的理论基础。

23实践性教学我校食品专业学生有工厂参观认知性实习阶段,在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时,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思考题,如企业生产采用了哪些标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了哪些认证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标准以及质量的体系的感性认识,在后续的理论课程讲解时,学生更易理解。

3考核方式改变

该门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单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因此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笔者采用了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建立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增加了出勤考核、上课表现包括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和PPT展示、标准编写范例等方式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实时关注标准与法规的更新,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并运用标准与法规的意识,为今后进入食品行业奠定基础,促进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参考文献

[1] 胡秋辉. 食品标准与法规[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2] 张建新, 陈宗道. 食品标准与法规[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 周才琼. 食品标准与法规[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4] 王勤志.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6:170-172.

[5] 陈h颖, 郭丽萍, 孙庆杰, 等.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难点及改革措施[J]. 安徽农业通报, 2014, 20(7):139-141.

法规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9-03

这几年,从“三聚氰胺”到“问题酸奶”,从“瘦肉精”到“速生鸡”,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食品案问题频繁曝光,而食品安全问题更多地来自于成品之前的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而现在许多高校的食品专业把精力放在了对成品的检测上,如果对食品溯源、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也就变得事半功倍了。随着高校食品专业招生数量的增加,他们大部分将从事与食品相关的行业,但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形成《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意识。因此,培养本科生《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储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分析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培养高校学生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素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的难点

1.1 课程内容枯燥,学生《食品标准与法规》 意识不强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法律法规条文晦涩难懂,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们只有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运用,违背了教学的初衷。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在超市购买食品时从不看食品标签,作为食品专业的人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食品包装标识应严格遵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例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明确规定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应按GB2760、GB14880和卫生部公告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当GB2760、GB14880和卫生部公告中已规定了某食品添加剂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1]。

1.2 《食品标准与法规》更新相对较快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重要的特点就是“变”。法规方面,1995年实行了《食品卫生法》,2009年《食品安全法》,2011年《刑法修正案》颁布,2013年《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公布,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目前国家正在整合5 000项食品安全标准,把以前滞后的、缺少的或矛盾的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及时把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动态。

1.3 缺乏实践性,生产生活中缺乏随时运用法规的意识 此类课程缺乏实践,在学习后仍然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食品工程师,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与法规》,从食品溯源到生产、包装、销售严格把关,那么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就相对容易了许多。例如,果冻行业标准QB1432-2001明确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的直径最小不小于3.5cm,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的长度不能小于6cm。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具备《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要求教师不仅只是在教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时才涉及到食品标准与法规,而且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与食品相关的专业课中,积极把课程内容与《食品标准与法规》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食品包装学》中讲到食品薄膜包装袋时应提到GB/T4456-199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B12025-1989《高密度聚乙烯吹塑薄膜》等标准与法规;在《粮油工艺学》[2]中面包的生产工艺中应用到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糕点、面包的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包装、标识、贮存及运输要求和检验方法;在《乳品工艺学》[3]中应提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中,牛乳中滴滴涕残留限量为0.02mg/kg等[4]。这样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能受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素质,让《食品标准与法规》扎根在学生脑海中,对以后从事食品相关工作,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大有益。这就要求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以保证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强烈的责任心,适时学习和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动态。

教师应密切关注最新动态,增强教学内容时代感。食品相关专业教师与任课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给学生讲解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最新动态。如在讲食品标准时密切关注近2a颁布的食品方面的标准,不能生搬教材,因为教材上有些标准早已废止;在讲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时结合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12月30日并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19001-2008/ISO9001,代替GB/T19001-2000,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讲课之初,先由近几年震惊世界的几个食品安全事件引入。比如疯牛病、苏丹红事件、啤酒含甲醛风波等,告诉学生除了这些重大事故外,我们身边诸如食品污染、添加剂滥用、食源性疾病等也在悄悄吞噬着我们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由此让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提问同学们,针对这样的局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的行之有效[5]。由此导出食品标准与法规的重要性。

2.2.2 整合划分、简单明了 对遴选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划分。例如将绪论、中国食品法律法规、国际食品法律法规归为法律与法规基础模块;将标准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归为企业资料的编写设计模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质量认证归为企业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模块。

2.2.3 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我们生活中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有意识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普通生活当中的食品外包装,如牛奶、方便面、薯片等,看看上面的标签是否规范,从外包装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导入到食品标签与标识章节的讲授与学习,使同学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3 改进教学方式

2.3.1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加深记忆 老师在课前选择好案例后,对课堂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索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结学生提出的知识点,对学生忽视的问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是综合性的学习。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会了解掌握更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知识,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深刻。通过案例穿插教学会使课程更加真实的反映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上来,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更加牢固。

2.3.2 引导学生养成查阅法规、标准的习惯 靠一门课让学生掌握所有相关知识是不可能的,况且食品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也在不停地更新。本课程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长效的、自主的学习能力。为此,先让学生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网站,每次上课随机抽取一组学生把近一周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新信息向其他同学介绍。开始时,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但很快就能养成主动查阅法规、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出学习兴趣[6]。

2.3.3 尝试实践性教学,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由于法规的内容比较枯燥,可以成立宣讲团,开展相关普法宣讲活动。食品案法规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维护自己权利的有利武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宣讲普法活动,同时志愿答疑解惑。开展活动能促使同学们主动地自学食品相关的标准与法规,或者主动地向老师咨询。另外,也可以开展类似于“法庭辩论”等场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与辩论。在整个过程中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由此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标准与法规的积极性,同时能活学活用,真正理解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参观式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在讲食品生产的准入和认证管理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一些典型的食品工厂参观。在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之前,应先向学生讲清参观的目的和计划以及受访企业的基本概况,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如:该食品厂采用的哪种生产方式?企业的生产标准是怎样的?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学生将获得更多的知识[7]。

2.4 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

2.4.1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在企业参与培养人才过程中,深化其与高校合作的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并提升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可以力邀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青食集团、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建立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讲解基地。在亲身参观和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使《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观念深入到以后的工厂生活中[8]。例如在波尼亚的肉制品生产中要运用到GB/T7740天然肠衣GB/T9695.1,肉与肉制品游离脂肪含量的测定GB/T9695.8,鲜、冻片猪肉GB/T9959.2分割鲜、冻猪瘦肉GB9961鲜、冻胴体羊肉GB12694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等。

2.4.2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政府的重任,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政府应积极参与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素质培养。政府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和具有较强工科背景的高校共同参与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的培养。其次,政府应该在资金和硬件建设方面给予最大可能的支持。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尤其要加强对企业参与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素质培养的计划和实施。

3 结语

为了减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必须提高食品工程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专业素质,让《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观念和意识在食品工程师心中根深蒂固。而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内容枯燥,《食品标准与法规》意识难以深入学生心,《食品标准与法规》更新相对较快,缺乏实践性,生产生活中缺乏随时运用法规的意识等。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理论应用于实践,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逐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食品工程师《食品与法规》素质培养模式。在食品的加工、包装、检验等所有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与法规》,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保证农业、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放心。一言以蔽之,只有真正实现食品行业人员食品标准与法规的高素质培养,才能彻底打赢食品安全“保胃战”。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张霁月,张俭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修订[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6.

[2]李新华.粮油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和平,张佳程.乳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赵同刚.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乳业工业,2010,6.

[5]李颖,郭丽萍,孙庆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0,8(8):75-77.

[6]李书国,李雪梅,陈辉,等.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14-16.

[7]李桂琴,赵士豪,刘晶.财经类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57-160.

[8]蒋将,刘元法.浅议食品学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中国食品,2012,11:45-51.

法规标准范文第6篇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强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单纯用语言和板书表达清楚抽象复杂的理论很困难,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新的内容,最新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有关保健食品、绿色食品、QS认证标志等图片,中央财经频道的《食品安全在行动之中国政策论坛》和《每周质量报告》等视频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能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锻炼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快速、清楚、系统地了解这些教学内容,对食品法规与标准的相关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

2.采用对比教学方法,加深记忆。在讲解国际食品标准组织章节时,让同学们自己分项,将CAC、FAO、ISO等国际组织的职能、目标、总部所在地和成员权利与义务等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比较这些国际组织的不同,而后总结、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影响,使同学们在记忆时不至于混淆。在讲解国外食品法律法规时,和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相比较,同学们在了解了国外食品法律法规的同时又回顾我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内容,还能掌握未来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哪些趋势,加深印象。

3.多用案例分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是我国法律法规的章节的重点,单纯逐条学习这两部法规是非常枯燥的。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应该搜集大量的典型食品违法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案例是违反了法规的哪条哪款,应该怎样予以处罚,如有不同意见就可以进行辩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同学们对两部法规充分了解。

二、教学内容合理化,注重前沿与实用

1.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我们从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入手,例如三鹿奶粉、含甲醛啤酒、地沟油非法加工经营、面粉漂白剂、火锅口水油等,让同学们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从以前存在的食品安全多头分管造成的所谓“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引出《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食品卫生法》的废止,由此导出食品法规与标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法规与标准的兴趣。

2.章节内容模块化,有利于整体把握。在讲解食品法规与标准时,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例如将绪论、中国食品法律法规、国外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法规与标准文献检索归为法规与标准基础模块;将标准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内容归为企业资料的编写设计模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质量认证归为企业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模块。将相关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任务的难易递进方式构建教学模块化课程结构,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3.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生活中的食品法规与标准。有意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普通生活当中的食品外包装,如纯净水、碗面、牛奶等,看看上面的标签是否规范,从外包装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导入食品标签与标识标注章节的讲授和学习,使同学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考核方式多重化,注重学生能力评价

只从期终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认为应该增加平时的成绩考核比例,如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通过平时考核,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讲课效果,得到学生掌握了解已学知识的程度的信息反馈;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一些有关内容来丰富自己。我认为平时的作业10%、课堂提问和讨论20%、期终考试70%的考核比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彤.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M].科学出版社.

[2]张建新,陈宗道.食品标准与法规[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法规标准范文第7篇

在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标准值得企业注意: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ITIL(IT基础架构库)和ISO 17799。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标准的基本内容。

COBIT提供IT治理参考框架

COBIT是由信息系统审计及控制协会(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和IT治理研究所(IT Governance Institute)于1996年的标准,并定期予以更新,目前已到第四版。作为IT治理方面的一个开放性标准,目前COBIT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之一。

COBIT主要致力于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管理与控制。它的理论前提是,一个组织需要使用信息来达成它的目标,并且需要用一套自然分类的IT过程来对其IT资源进行管理。按照这个标准的研究所的说法,COBIT代表了一系列已被广泛接受的、用于企业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大型机和分布环境。

COBIT完全基于IT,其IT准则反映了企业的战略目标,IT资源包括人、系统、数据等相关资源,IT管理则是在IT准则指导下对IT资源进行规划处理。COBIT构架包含34项高级别的控制目标,每一目标都针对一个IT过程,同时包含衡量企业在这些IT流程中能力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性能测量组件、为每种IT流程提供最佳实践的关键成功因素清单,以及帮助进行基准测试的成熟度模型。它们被标识并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规划和组织”(Planning && Organization)、“获得与执行”(Acquisition && Implementation)、“交付与支持”(Delivery && Support)以及“监控”(Monitoring)。

COBIT标准为IT、安全、审计经理和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参考框架,为企业IT应用的治理、安全与控制提供了一个一般适用的公认标准,可以辅助管理层进行IT治理,以满足法规遵从的一些要求。该标准体系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重要组织与企业中运用,指导这些组织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管理与信息相关的风险。

ITIL提供基于流程的管理架构

ITIL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标准,已在欧洲流行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引发了美国企业的需求,目前一些国内信息化程度较深的企业也正在关注ITIL的应用。这套标准起源于英国的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现在为政府商务办公室),上世纪80年代末,该机构开发了这套用于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标准。作为支持机构,IT服务管理论坛负责推进ITIL在企业中的应用,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拥有12000多家企业和政府成员的全球性组织。

作为一种服务及流程的管理架构,目前,ITIL已经被汇编为一套丛书,它向用户提供了一种可定制的实践框架,为内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ITIL框架中主要包含着六部分的内容: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以及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

ITIL列出了各个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目标、活动、输入和输出,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保证各流程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并与其他流程相协调。企业可以通过应用ITIL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法规遵从的实施。

ITIL与COBIT的异同

马萨诸塞州剑桥福里斯特研究所(Forrester Research of Cambridge,Mass)提出一个观点,由于COBIT主要针对的是有效的IT管理,而ITIL是一种服务及流程管理架构,在实现IT管理方面比COBIT更加注重实效,因此能在低于传统治理框架下运作。

因此,企业在应用ITIL与COBIT的时候,应仔细分析两者的异同,COBIT提供了控制和审计的需求,而ITIL提供了流程的细节及流程之间的关系。

COBIT的四个管理域定义了34个控制目标,定义了控制和审计的需求,包括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性能指标、详细的控制目标/可交付物和成熟度模型。

ITIL则定义了相关流程的详细实现方式,包括定义流程活动、流程关系和策略,定义角色和职责以及流程的推广和培训等。

另外一个在法规遵从方面有着重要价值的标准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17799,它是2000年在BS 7799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于2005年进行了改版,我国也即将采用BS 7799标准成为CNS 17799。其中包括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分类、人员安全、实体和环境安全、通信和作业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符合性等十个部分。

事实上,ITIL的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就是建立在ISO 17799标准之上的。该标准所建立的最佳实践标准可以用来确保在系统故障或其他中断时,业务能够持续运行;控制对数据、系统和网络的访问;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对业务设施的非授权访问;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根据福里斯特研究所的观点,尽管COBIT和ITIL均设计并详细说明了IT安全的需要,但它们并未就实际的IT安全及控制构架做出具体的指导。COBIT和ITIL都没有就信息安全给出详细、明确的解释,无法满足企业在这方面的要求。因此,ISO 17799的应用要比其他标准更为广泛。实际上,ISO 17799提供了一个框架,围绕着这个框架,企业可以打造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福里斯特研究院的报告中指出,和其他框架一起,ISO 17799帮助企业在其环境中建立、规划详细的控制措施提供了基础,尽管它不能在文档编制过程中自动地填补空白。

法规遵从路线图

通常意义上讲,实现IT治理,达到法规遵从,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组织架构和角色 指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定IT组织或个人的职责;

2.人员 支持IT服务管理的人员;

3. 指标体系 衡量人员、技术和流程是否按设定的目标在运行;

4. 流程 为内部和外部的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一系列过程和活动;

5.技术 支持IT服务的相关技术;

6.控制 对IT活动的一系列控制点,确保IT流程的高效、合规运行。

ITIL、COBIT和ISO 17799等IT建设的框架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标准通常都能被企业法规遵从实现过程中的参考标准,来实现如上的IT治理的六个目标。而这些标准所强调的目标不同,而且这些标准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重叠之处,但是它们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重复,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一个以上的IT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可以根据具体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标准中的相关部分来帮助自己实现法规遵从的过程。这其中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会各自选择不同的标准。

上一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下一篇:财税法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