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8 15:49:25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绿地空间;改造设计

1 概况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化用地。其防灾避险的功能,包括减轻或防止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有效减轻爆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作为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等。

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防灾避险绿地的研究和规划建设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1993年北京最早提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至2003年北京建成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城遗址公园。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防灾避险场所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震后各级政府对城市应急防灾场所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加紧了城市防灾规划的步伐。苏州、厦门、武汉、烟台、佛山等众多城市纷纷开展了防灾规划的修编。防灾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建设高潮。

2 项目介绍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建立健全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措施,2009年8月,依据桂城中南片区总体规划,结合桂城东板块现状,按照“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布建设,逐步完善”的规划理念,桂城有关部门着手开展了桂城怡翠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计划通过改造将怡翠片区建成桂城应急避难疏散、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多功能场所。怡翠片区应急避难场所整体规划以东校区为依托,怡翠公园为核心,覆盖周边科教板块,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露天操场面积约6万平方米,按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具备一般设施配置,服务半径约为1公里,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其他突发重大灾害时,可紧急疏散群众4万多人。

3 改造措施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核心组成部分的怡翠公园位于片区的中心位置,周围人群密集,可达性好。公园占地4.2公顷,设有滨湖区、林荫休闲区和趣味活动区和公园服务区等区域,园内地势平坦,植被茂密,设施齐全,基本具备了应急避难场所改造的条件。依据《佛山市南海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及《怡翠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要求,2009年底桂城对怡翠公园实施了改造:

3.1设置应急避难指挥中心

怡翠公园西南面的公园管理处平时用于公园的日常管理用房,发生灾害时即成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作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会议室。

3.2增设应急指挥管理设施

增加建设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在公园隔入口、应急指挥部、重要区域及制高点设置监控点,安装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点和广播中心应设在应急指挥中心内。广播系统包括一套高音喇叭,,平时可播放音乐等,让市民精神放松、心情愉悦的休闲娱乐,发生灾情时,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转变功能,及时向灾民灾情等有关信息,讲解避难场所各类设施配置情况,对灾民开展防灾应急、自救互助的宣传教育,起到宣传和指挥疏导作用,制止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的社会秩序。

3.3划定应急避难篷宿区

在公园中心区地势平坦的开阔地设置应急篷宿区,应急是,周边居民进入安置区域指定位置搭建帐篷霍活动简易房临时居住。

3.4划定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区

公园的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的固定用房设置在公园的管理处内,必要时可根据气象情况在下风位开阔场地搭建临时应急医疗救护站。救护站主要是发放常用药品,进行简易医疗处理和卫生防疫等工作,遇到伤重患者,再转入附近的医院。

3.5 规划应急供水设施

利用公园已有的供水管网设置2个应急供水点,必要时供水部门根据公园水质情况配置自来水净化设备。应急时,由市政部门和供水部门提供若干紧急供水车进行临时供水。

3.6 配备应急供电设施

利用公园原有电网供电系统,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配置可移动的小型发电设备和一定数量的油料,以备紧急情况时能提供照明和通讯设备用电。电源控制室设在应急指挥中心内,具备防触电、防雷击保护措施。

3.7 规划应急排污设施

检查和清理现有片区的排水排污系统,设置忙着应急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管线、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排水排污系统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接。

3.8 规划应急厕所

一方面利用公园内现有的固定厕所,保证排污管道通畅;另一方面要在公园的下风位预留出一定面积,供紧急情况时从片区外调运若干移动式应急厕所放置。

3.9 划定应急物质储备用房

利用公园管理处的办公用房,作为食品、饮用水和其他救灾物品等应急物质储备用房。储备用房前的开阔场地作为食品、救灾物资发放场地。

3.10 预备应急消防设施

检查公园北端及西端市政道路的消防用水管网,检查现有的防火设施并保证防火设施的正常使用,坚持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对上述消防设备定期保养检查,确保在发生灾情时能立即投入使用。

3.11 规划应急垃圾储运设施

设置在公园现有停车场附近,应有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距离应急帐篷区应大于5米,且位于公园的下风位。

3.12 增设应急标志

在公园的主要交通路口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标志,标明方向、场所名称和大致距离,以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在公园的各个入口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标志和各功能分区示意图,附文字说明,简要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意义、使用时机及各种应急设施的位置等。

结语

建设防灾避险绿地,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前期防灾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公园绿地在规划初期,就要引入防灾的功能,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引导建设;另一方面,要着力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经过多年的建设,各城市已建成大量的公园绿地,这些绿地中相当一部分在防灾避险功能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具备条件的公园、绿地合理、有效的加以改造,完善其防灾避险功能,从而实现防灾避险场所的全面覆盖,这对实现城市防灾避险场所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怡翠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该项目在绿地、公园的改造方面意义较大,通过合理改造,满足防灾避险的基本要求。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对原有设施、空间重新规划,以满足灾时应急的需要;二是增加不足的设施,如加装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应急标志等,应尽量不影响原有的景观;三是加强宣传、定期进行防灾避险的演练,让民众掌握灾时生存的必要知识,熟悉应急救灾绿地的使用方法等。

目前,怡翠公园的改造已基本完成,作为佛山市首个应急避难场所,2009年12月24日怡翠片区应急避难场所正式启用,并进行了应急避险的演练,通过演练,充分证明了场地改造后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当前社会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怎样的把科技转变运用到关系广泛群众的民生工程的建设中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和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业,就在不断的根据科技的发展来进行自身设计建造的不断革新。让步智能科技和传统的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使人们的生活和办公工作更加的迅速和便捷。这就要求建筑的只能建设就必须要根据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的原则来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让智能建筑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这就对建设智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关于智能建筑的构成和概念

什么是智能建筑,随着现在高新技术快速的发展产出变化,它现在还是―个发展中的概念。再国际上还没有无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根据GBT/50314―2012这一智能建的筑设计标准里列车了对智能建筑的一些定义:智能建筑,“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现在,构成智能建筑标准有,通信的网络系统、办公的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的系统、综合的布线系统及建筑物的管理系。

二、建筑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住宅平面的布局中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不能使人屈就建筑,需要符合人们生活的基本活动的规律,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方便性。(一)、以人为本,要美观性与实用性结合

1.住宅动静功能的分区

把餐厅、厨房和公用卫生间进行集中的布置,和静区的卧室、化妆间、书房,及半静区的客厅形成干扰较小的分区布局,来显得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已经从过去只考虑睡眠这一功能,延伸到了休息、看书、核妆的多功能。普通的主卧面积已经加大到了十二平方米以上,而豪华型的住宅更是超过了二十平方米;舒适和多功能的卫生间及化妆间和主卧的阳台;便于工作和学习。

客厅是家人的聚会、娱乐及会客的地方,不能够采用狭长的形状和异形,大多数是以方正、宽敞、明亮为好。最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厅内的交通,要防止出现交通的面积过大和房门过多,从而减少使用功能的弊端。

2.充分的考虑住宅次空间这一功能。

厨房和餐厅相邻,构成一体的餐饮空间。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厨房,让餐饮的空间更加的宽敞。

卫生间的设备一般由3大件:洗面设备、便器设备、沐浴设备。所以卫生间的设计首先是解决盟洗、浴室、厕所的多功能要求。便器、洗衣机、便盆、浴缸等设备的位置,以及人体活动的空间要求,都必须作周密的考虑。功能齐全的卫生间,以面积空间较大为前提。这种卫生间除洗漱、洗浴、排便空间外,还巧妙地组合贮存柜、衣帽架、浴巾毛巾架、梳妆台、坐倚等。

阳台在一般的房屋中面积相对于其他面积小,但是对于设计来说却相当重要与不可忽视,阳台是人们喜欢的小天地,不仅是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如果设计得好,阳台可以变成美丽的小花园,人在家中依然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风景,呼吸到清新且带着花香的空气。成为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一景。户型的设计、室内的布局都要尽量的满足住户对景观的需要,将室的内景观在向室外延伸,可以使住户更好的亲近自然。所以,窗户需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需要降低,还可以设计出弧形窗、转角窗、落地窗、宽角度窗这些方法使住户能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

(二)、以人为本,要把创新的理念和人们能动性的需求相结合

1.住宅的设计对科技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改变。新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的应用已经从由单一性逐渐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住宅的设计也要适应这样的趋势。应该适应在经济浪潮中的发展,更多的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设计科技、市场信息。

2.居住空间的设计多样化。现在的设计已经从平面的空间设计转向三维空间的设计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设计复式、跃式、错层和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这些住宅的模式,适应不同的消费对象。

3.住宅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及弹性。普通的住宅要参照国家的小康型示范小区的设计导原则来进行设计,并在套型、环境、功能、配套设施这些方面有一定的超前,并预留出可以调整和改造的余地,要做到二三十年后也不落后,四五十年也可改造。住宅是由于居住者的年龄、家庭的成员来变化的,以及由于变换居住人员,应改在需要时可以对室内的布局、分隔的灵活性进行调整;也要能有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4.居住功能的多元化。现在,住宅已经从过去主要的强调生存的功能向现在重视发展的功能、享受的功能过渡。住宅不在只是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的空间、享受的空间。住宅除了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还要能设计出供住户和其子女进行读书学习、作心写书、艺术培养、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空问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感觉享受、视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5.住宅的建筑应追求造型的完美、色彩的协调,和环境的配合相宜。各地近年所建成的优秀的小区都是十分重视住宅的立面造型及色彩。外立面也可以说是建筑的时装和城市的面容。建筑的立面造型及色调的采用可以多式多样,但应该依据特定的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应重视协调性、耐看性、和谐性。外立面需要防止出现单调沉闷,要尽量的做到流畅大方、明朗、简洁虚实有度和刚柔相济,有节奏的韵律感和时代的特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三)、以人为本,要求设计有把人性化和技术的经济性相结合

设计的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要尽量减少业主们投资的成本。技术的经济性应该是优化设计的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的集成商需要对建筑物的功能本身要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做出符合建筑情况的具体的实施优化的方案。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及中标后,必须依据总体的设计方所提供系统的设计施工图及招标文件,在满足一定的要求下,结合技术发展及自身的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 ,并经总体设计方同意后批准实施。

结束语: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提供便利,所有新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事依据这一最根本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社会生活工作中新的科技是无处不在的。怎样将科技转变成为生产力和更好的为人们所用,就成为了现在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最基础民生建设,如何做到对科技在以人为本这一前提下的合理正确的运用和融合就成为当下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只是对人们的生活做出改善的作用,还具有为推动科技发展提供正确方向的重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智能是大步向前,是不可阻挡的。会成为未来科技应用的重要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杨苗.浅谈智能建筑设计.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j].2014,(1).

[2] 张利花.浅谈智能建筑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j].2014,(3).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扶贫园区(基地)目标任务数4个,共完成6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目标任务324户,完成335户;自种自养贫困户户数目标任务241户,完成225户;采纳信息数目标任务3条,完成4条。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

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有组织领导、有办公场所、有工作措施、有指导农业产业化企业规范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监督指导4次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快检任务目标任务数800次,全年共完成快检1037次,超过目标任务237次。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20年全镇养老保险参续保目标任务18200人,截止12月底,已缴费人数达15782人,领取待遇人数6801人,新增参保298人,完成续保率86.71%。

四、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

1、截止到2020年12月底,镇对符合条件的5户家庭,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共计49200元。其中社区2户,村1户,村1户,村1户,至此,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政策的家庭已全部保障到位。

2、镇为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协助部门对自愿参加婚检的对象认真做好服务,保证婚检工作质量,全年补检对数44对,需补检26对,已补检对数27对,参检率达103.85%。超额完成市下发的补检任务。

3、镇为保障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第一类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其中乙肝、卡介苗、脊灰、白破、麻腮风等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

4、镇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关怀工作,镇镇村两级联合计生协、卫生计生联合组织走访慰问活动,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健康包、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并且和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倾听他们的生活困难。卫生计生工作人员还对他们进行上门免费体检,并给他们科普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和控制知识,指导他们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惠及总数达200人以上。

五、党建引领扶贫工程

全面落实各村党建及服务群众经费101万元;严格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办公经费报销使用制度;发挥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作用,全镇3个贫困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社区超过50万元,申报培强村,在贫困村示范带动下,全镇其它8个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全面消除了空壳村、薄弱村。

六、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镇建立健康档案34604人,建档率达100%。完成全年建档任务。

2、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教育资料发放4000余份,参加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接受健康教育咨询的人数410人,更新宣传栏数12版。

3、家庭签约服务人口20604人,65岁以上老年人和重点人群签约数4763人,其中辖区内贫困人口1960人,签约1630人,签约率达83%(上级要求不低于75%)为贫困人员办理慢性病证603人,大病救治32人,为贫困人口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贫困人员13人每月一次开展送药上门服务。

4、免疫规划方面,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卡介苗100%,乙肝100%,脊灰99.64%,百白破99.93%麻风97%,麻腮风96.12%,流脑A群999.96%,流脑A十C群97.69%,甲肝99.1%,乙肝100%,开展了麻疹强化补种和常规查漏补种工作。

5、传染病防治工作,疫情报告和处理做到准确无误,无漏报、迟报及瞒报的现象。积极做好各种传染病宣传防控工作,已登记的传染病患者有73人,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有73人,发现肺结核病人17人、转诊肺结核病人17人,上门督导访视肺结核病人96人次。加强艾滋病宣传力度,完成防艾宣传工作,认真做好预防狂犬病发生工作,积极宣传和教育,提高被咬人群的接种率,接种狂犬疫苗180人份,无一例狂犬病发生。

6、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我院认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四病”防治的宣传,新生儿的保健,体检人数1252人,累计活产数有275人,已接受访视的新生儿275人,全镇应管理的0-36个月的儿童有1297人,已经规范管理的有1026人。

7、孕产妇健康管理,认真做好孕产妇健康档案的管理,做好孕产妇孕期、产褥期保健,全镇有305人按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相应频次产前随访,产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家庭访视的产妇数300人,家庭访视率86.2%,两癌筛查完成任务110%。

8、老年人管理,继续对全镇65岁以上的2136人老年人进行建档,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通知、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9、慢性病病人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全镇3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宣传,定期随访,全镇已登记的高血压患者有1478人,已规范化管理的1478人,全镇已登记的糖尿病患者有415人,已规范管理的415人。

1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全乡有147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专业机构确诊,已经规范管理的有147人,并进行定期随访。

11、卫生监督协查,对辖区内的食品、水厂、公共场所巡查登记,重点加强对中心学校、农村50人以上聚餐等食堂的卫生监督检查力度。配合上级卫生部门行政执法和监督协查工作,消除食品不安全隐患,保障老百姓安全。

1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为65岁以上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2)为辖区内月龄在6-36月龄的儿童家长提供儿童中医学健康指导,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七、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

1.截止到2020年12月底,镇对符合条件的1042名高领老人发放了高龄津贴,对266名符合低收入条件的老年人发放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已经做到了应发尽发。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入住特困供养人员9名,城镇三无1名,覆盖面已达到全镇60%以上,院内基本设施齐全,能为院民提供相应服务。

2.截止到2020年12月,镇农村低保564户907人,城镇低保97户115人。镇对低保人群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尽退,并积极与扶贫站对接,及时了解贫困户情况,对于新识别贫困户,及时按照低保申请程序为其申请低保,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镇为提高特困供养机构运营水平,改善院民生活,积极与县民政局对接申请资金,用于厨房卫生设施改造,确保入住院民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分散供养的特困人群,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完善供养制度,对该部分人群应享受资金及时打卡发放,并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镇特困供养人员共220户233人。

4.镇孤儿现有4名,每月生活费900元,现根据有关政策调整,孤儿每月生活费提高至1050元,并按时打卡发放。

5.为了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镇政府主动为生活困难人群提供临时救助,目前救助87户246人,救助金额1008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52人,救助金额27700元。

6.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实现应助尽助。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应救尽救,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2020年一季度共救助20人,合计58465元。

八、贫困残疾人康复

2020年镇共有64人申请精神病药费补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民生工程14人,合计补助104000元。

九、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1.就业创业培训课:镇为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的活力,更好的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工作,2020年11月底组织30名群众参加了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为期10天的创业培训课。以此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劳动者创新精神、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创造自身价值的途径,进而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退役军人培训

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联系2020年退伍的退役军人,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联系了5名退伍军人前往捷利达驾校学习驾驶。

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1.全镇2020年全年民生工程改厕目标任务是608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制定了《镇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改厕工作领导组全面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截止12月1日,在农林、爱国、三个行政村共完成农村改厕610户,竣工610户,验收610户,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录入610户,全部完成民生改厕任务。

2.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镇紧紧围绕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年底完成环保督查任务的目标,将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作为全镇当前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在县水司和住建局等县直主管部门指导下,全力配合中铁四局施工。现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了镇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2)污水处理终端基础已竣工,土建部分已竣工,年底前能确保完成污水终端的建设;

(3)全镇污水管网工程量3000多米,目前已铺设管网近2250米,完成任务量超70%,年底前有望能全面完工。

十一、沙包地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总结

2018年以来,全镇在县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优异村庄为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逐渐呈现出“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新面。

(一)、健全组织,狠抓工作落实

为认真落实好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镇党委、政府于今年初就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沙包地中心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持续抓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

(二)、宣教结合,提升全民素质

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道德讲堂”、“最美清洁户”评比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20余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表彰和宣传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雷锋等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三)、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环境

1.沙包地中心村共计新建1500米污水主管道及两处三格式化粪池,单处化粪池日处理能力18吨,满足中心村污水处理能力要求。完成中心村厕所改造,中心村内新建两处公共厕所,传统旱厕全部改为卫生厕所。

2.加强道路交通,完善村庄基础建设。硬化村庄主干道,村内主干道实现白改黑。新建入户路及游步道800米,新建600平米停车场1座,完善村庄内道路交通网格体系。统筹推进村班子办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便民超市等服务场所建设。

3.整治房前屋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结合农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心村内部实现“五清一改”,发动群众打造自家房前屋后,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共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实现家禽圈养,改善人畜共存环境。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畜禽散养现象,动员群众圈养家禽,避免家禽随意啃食花草,污染水质,粪便污染道路情况的发生。

5.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沿线道路、河道及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小广告,告别“牛皮癣”。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四)、转变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传统水产品的培植。结合本地传统螃蟹养殖产业,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镇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小结

2020年4月15日,县住建局下发了<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接受到文件后,镇主要负责人立即召开党委会对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布置安排,由第一包村干部将文件精神传达给各村(社区)。根据文件精神,主要负责人会上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改造方式与时限进行着重强调,要求全镇务必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本年度危房改造工作。

2020年4月25日,通过村摸排、镇审核、县级鉴定,全镇共计83户农户上报了危房改造政策,其中建档立卡类贫困户44户,低保户23户、五保户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7户,上述4类对象人员身份条件审核通过后,各村(社区)立即按照文件方案对危房改造工作展开落实。镇扶贫工作站要求各村(社区)每半个月上报一次房屋改造进度,并实时附上房屋改造照片,工作站业务人员根据反馈情况对施工进度慢等问题户及时下村进行督导,镇村对于农户房屋改造进度均给予实时关注。

2020年8月20日,9月11日,9月25日,县住建局对全镇危房改造户分别进行了三轮验收,全镇83户农户最终通过验收并获得补助资金发放,打卡金额共计131.6万元。每户危房改造验收合格户已根据上级要求张贴危房改造标志牌。

十三、文化惠民工程

2020年镇综合文化站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年送戏下乡11场次,放映电影132场次,体育活动15场次。综合文化站各功能室正常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不少于6天,多功能厅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500人次,文体活动8场次,社会购买活动1场次"荷蟹之乡、听涛小镇,首届螃蟹节",全镇各村(社区)农家书屋正常开门对外开放,活跃了广大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十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

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保护生态环境,镇成立镇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分管负责人、责任部门为成员,并依据镇实际情况,制定了镇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联防联控,把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

(一)、建立包保机制

将机关和镇直单位分成11各小组,建立包保到村的秸秆禁烧包保机制,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将包保单位纳入包保村(社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共同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在农作物收割期间,要求包保单位指导包保村(社区)秸秆禁烧工作,针对秸秆焚烧现象,协助处置到位。

(二)、制定巡查机制

建立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的秸秆禁烧巡查小队,每日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同时镇政府成立禁烧办,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办,对巡查工作进行监督,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巡查工作不间断,巡查时间全覆盖。

(三)、落实处罚机制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2013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在较高起点之上向更高目标推进的重要一年。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战略思想,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收入有新提高、基础设施有新加强、社会事业有新改善、党的建设有新进展、精神文明有新提升、社会和谐有新进步,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主要工作任务,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围绕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全力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棚室蔬菜提升、人参振兴、食用菌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发展,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不仅关系到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而且也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林业、草原、水面、矿产、企业等资源,加强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开源节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进合资合作、股份经营、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形式,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兴办各类企业或农业公司,实现合作共赢和利益分成,扩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加大对薄弱村和落后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注入动力,增加活力。三是强化示范村产业支撑。积极推动全省2000个示范村建立主导产业,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特则特、宜商则商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村屯、工商企业和乡村旅游,突出地域产业优势和民俗经济特点。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013年重点围绕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3个1000”,即:抓好第一批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工作,力争打造成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抓好新启动的第二批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基础设施的突破工作,力争打造成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在提升村中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抓好1000个跟进村的基础设施推进工作,力争打造成新农村建设达标村。重点任务10项:一是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完善村屯排水设施。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确保排水通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四是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清洁能源开发,积极推动大型秸秆气化站、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建设探索和实践。五是加强村部和休闲广场建设。重点是加强村多功能室武装配套和农民群众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六是加快卫生厕所建设。加快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实施整村整屯改造和建设。七是加强垃圾集中处理。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八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尽快实现人畜分离,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九是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加强村屯周边、道路两侧、塘坝水库、沟渠、荒滩荒山以及文化场所的绿化美化,实现“公路绿化、村庄美化”。十是积极推进路灯建设。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高度重视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2013年,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校车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四)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魅力乡村

从2013年开始,我省重点推广8种环境整治模式:一是“三线一环”整治推进模式。加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抓好“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二是整体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指整乡、整村、整屯进行推进。各地要依据投入能力,确定建设规模,能整乡推进的就连片开花,能整村推进的就全面打造,能整屯推进的就实行重点建设。三是功能分区推进模式。按照功能分区的思路,建设好工业集中区、农业高效示范区、棚膜特产园区、畜禽养殖区、农民居住区、休闲健身区、村务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要开发好乡村旅游区等。四是综合建设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村屯在完成道路、排水、围墙大门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庭院人行道硬化,房屋进行全面改造。五是农村社区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城镇郊区村屯的改造建设,采取统一建设农民住宅楼,农民享受化管理和服务,促进城镇化建设。六是生态村推进模式。集中力量建设生态村,对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七是旅游村推进模式。要积极开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历史遗迹景观区、独特自然风景区、民俗风情展示区等,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不断发展旅游村的运输、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打造环境,完善服务,提升品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八是移民村推进模式。结合开展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工程,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农民,以整组、整屯、整村的形式移民搬迁,建设农民新村。

(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营造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

继续抓好2013年吉林省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五年培训1万名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大力宣传它们的好经验、好做法,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和农民群众考察省内外新农村建设典型,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起到相互学习、互促共进、借鉴提高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解决好等、靠、要思想,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六)继续强化帮扶工作,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集中建设新农村。一是明确落实帮扶责任。继续落实好全省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新选的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明确帮扶责任和目标,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合力建设新农村力度。三是打捆使用涉农资金。完善专项资金制度,2013年各地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项目奖补力度。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体系,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目标、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省、市、县三级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考核评比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和项目监管,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积极推动各级主要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会各界视察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重在行动,贵在落实。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具体落实的办法,保证帮扶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一,切实落实好部门帮扶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具体分工为:农业部门负责优先支持示范村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做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组织协调工作,同人保部门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部门负责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示范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发改部门负责示范村清洁能源、泥草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民生改善;教育部门负责示范村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安全校车保障,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示范村村警务室、消防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抓好专项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抓好示范村农业综合开发;民政部门负责示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养老场所建设;人保部门负责加快示范村社会保障,同省农委共同抓好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建设部门负责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乡村清洁工程、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示范村农产品市场、商贸物流设施、连锁超市建设;林业部门负责新林区建设综合协调,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负责在示范村优先安排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优先支持示范村用地规划调整和土地复垦、整理、调配工作;文化部门负责示范村村级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交通部门负责示范村村道、巷道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立新的农村道路养护机制;水利部门负责示范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卫生部门负责示范村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动全省农村改厨、改厕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保部门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村建设,促进全省农村环境根本改观;体育部门负责示范村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示范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信部门负责示范村信息工程规划、企业担保和扶持工作;广电部门负责示范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粮食部门负责示范村户用科学储粮仓建设;畜牧部门负责示范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开展畜禽粪尿综合治理;旅游部门负责示范村旅游项目建设;电力部门负责示范村生产生活电力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电网的二次改造;供销部门负责示范村“新网工程”入村、农资连锁经营店建设;邮政部门负责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建设;扶贫办要结合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负责争取资金,支持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他部门也要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希望省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按照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研究制定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落实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组织和动员全行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形成资金整合、行业包保、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破坏,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适用性和功能性原则

“适用性”是指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利用园林景观设计技术和工程设计技术创造科学性的适用于服务对象的园林景观。因为“因地制宜”不仅能够帮助设计者了解服务对象需求,使适用性的价值最大化;而且能够最小化投资成本,使“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得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是指园林景观能够提供给服务对象和生态环境最有效的功能,其体现形式包含:视觉观赏、环境净化、庇荫、土壤进化等。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功能性的体现形式不同。同时,“功能性”中的环境净化、土壤进化等能够充分体现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经济型”植物配置、“经济型”植物管理模式、保存现有植物、建立损害植物恢复系统等方面。“经济型”植物配置是指在满足植物的适用性、生态性前提下,选择成本偏低的植物进行植物配置;“经济型”植物管理模式是指选择植物剪枝、浇灌、养护等管理程序和成本较低的植物。

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指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构造,对绿化空间进行生态合理化配置与设计。通过构造乔、灌、草和地被植物的复合群落结构,实现叶面积指数最大化,光合绿化效率最大化,创造适合人居住和生活的最佳环境。在构造复合群落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群落稳定性、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及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其中,群落稳定性是设计的核心;种间关系是设计的关键;多样性是设计的基础;多样性保护是设计的前提。

4、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园林景观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能够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能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价值。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2、物种合理配置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2.1了解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

在明确了用户需求和设计目标之后,设计者首先需要做的事便是了解当地的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设计者一般可以从地域特征构造出独特形式的景观,从而实现当地乡土景观的延续。以绍兴市镜湖新区北部的镜湖景区为例,其设计目标是将其打造成绍兴市的绿色核心。通过调查发现,它包含大量的地域特征信息,如鱼塘、农田、水利工程、居民、树林、小桥、石板路等乡间文化气息。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设计者首先应该确定区域内要保留的信息和地面肌理,得到现状层面规划图;然后将生态层面、社会层面和视觉层面的规划图与之叠加得到最终的规划方案。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符合气候条件的植物;而且还应将适合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植物。

2.2合理配置植物

园林绿化中经典乔、灌、草的配置模式是模拟大自然中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方式,它从生态效益与审美角度诠释了自己的优势。所谓乔、灌、草组合配置,就是以乔木为主,灌木填补林下空间,地面栽花种草的种植模式,垂直面上形成乔灌草空间互补和重叠的效果。这种绿化配置亦被称着立体绿化。在选择乔木树种时,最好选择四季常青的树种,如松树、柏树等。在亚乔木和灌木的配置上,元宝枫、碧桃、迎春、女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二月兰、紫花地丁等具有耐旱、耐践踏、抗虫、好管理,抑制扬尘的作用,更适合做复合式绿地里的地被植物。

3、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景观中植被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选择,可以选择那些已经经过国家改良的优质品种,用来代替外来植物。外来植物不仅难以在本土成活,还需要花费较多资本,这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资源浪费情况也因此加剧。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选用本土优质,具有层次感的植物进行种植,不仅有着美观的特点,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本,所建设出来的园林景观也将是具有本土气息的经济性建筑景观。

三、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1、设计中的水资源节约

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土壤之外,还需要有水进行灌溉。园林景观中植物居多,需要用水的地方也就多,所以,一定要能够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1.1因地制宜,设计水景

例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水资源比较缺少,应该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在园林中建造出一块多功能水景观赏区,可以是溪流式的水景,充分利用雨水,在雨水充足的天气,城市居民可以在溪流边戏水玩耍。

1.2多次利用水资源

若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喷泉或者是瀑布水景等,就可以利用潜水泵,将水潭中的水加压后提升,重复利用水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景观的需要。冬季来临,这些景观难以开展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些水用来浇灌植物或者是冲厕所等,充分利用水资源。

1.3打造意境水景

意境水主要是利用一些造景元素,包括水车、假山、石桥等来代替水,创造出意境水,让居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到园林景观中所具有的水。

2、设计中的能源节约

2.1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利用生物能、太阳能等,这些资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比如,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装置将太阳能、风能等转化成可利用能源,不仅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形成一道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2.2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本土特色,园林景观应当与本区域条件相符。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本区域的风土民情以及乡土文化特点,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多下功夫,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浪费。

结束语

总之,在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倡导走节约型园林建设成为趋势。节约型园林建设是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是避免铺张浪费、建设华而不实园林景观工程的必要保证。坚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构筑城市生态美好新家园。

参考文献

[1]徐倩,周建华,王艳等.节约型城市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3).

[2]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一、六年历程回顾

2006年至2011年六年来,兵团累计为职工群众办了13个方面共29项实事,完成投资357.73亿元。

一是完成农牧团场解危解困住房4.89万户;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02万户;完成游牧职工定居房1968户,兵团34.7万户120多万人喜迁新居。保障性住房基本都是宽敞整洁、水电暖配套齐全的楼房,职工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二是新建改建通营连公路10555.3公里,兵团团场之间、团连之间、连连之间都铺设了不同等级的道路,改变了职工群众出行和生活方式,改善了团场环境面貌。

三是基本解决了项目区107万职工群众喝水难、水质差的问题,提高了职工群众的饮水安全。

四是完成了52个边境团场的水、电、暖、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兵团整体城镇化水平;改善了无电地区电力设施,解决了1万多人用电问题。

五是加强了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建成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0个、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1047个、全民健身场地651个、科普画廊50个。75%的边远农牧连队有了文化室,并配备了图书、音响等器材,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是加强了广播电视建设,为l万户少数民族家庭及汉族特困职工家庭赠送电视机;消灭了20户以上广播电视空白点,工程覆盖户数16661户;建设了41个团场1个乡252个连队广播电视有线网;对兵团电视台(输出)设备、配电系统进行升级,实现了兵团电视台节目覆盖全兵团,使兵团团场连队近5万户职工群众听到了广播、看上了电视,有效地改善了收听收看效果,实现中央、兵团、师、团四级节目同网传输。

七是建设连队卫生室1309个,使90%的边远农牧连队有了卫生室,方便了连队职工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完成了兵团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累计建立247.6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6%,初步建立了全兵团居民健康信息档案,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为48.22万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普查,掌握了妇女常见病患病率。

八是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118栋,消除了校舍安全隐患;新建改建中小学水冲厕所240座,彻底改变了校园“脏、乱、差”的环境卫生面貌;建设团场公共幼儿园15所,解决了团场职工子女入园难问题。

九是实施了法律援助工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368件;接待来电、来访咨询总数为16533人次;建成14个师级、3个垦区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了法律援助服务效率和质量。

十是建成团场养老机构17个,解决了团场1000多个老年人、病残职工的集中供养、生活照料等问题。

十一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6万人次;帮助1,8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十二是建成团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个,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居民办事实现了“一门进入、一站受理、一次办结”。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群众。

十三是职工群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建成户用沼气16215户;建成团场室内卫生户厕4.03万个;完成200个基层连队的绿化任务,改善了团场连队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美化了连队人居环境。

这29项实事的实施,使职工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饮水等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职业培训及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加大、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逐步配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团场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二、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兵团党委、兵团始终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每年都召开兵团党委常委会议、司令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十件实事”工作,将每一件实事的目标任务、责任分解量化到各牵头部门,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部门联络员会议全力推进“十件实事”工作。各师、各牵头部门把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十件实事”目标任务,作为兑现兵团承诺的一项硬任务,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实行问责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工作氛围,为“十件实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兵团、师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开通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各牵头部门、各师均通过制定各类管理办法,建立工作机制,对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房屋拆迁、资金使用、施工进度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为“十件实事”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也从源头上减少、杜绝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规划先行,确保实施。将规划编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每项工程都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建设规划,组织专家把关,确保了规划方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饮水安全工程,首先统筹考虑水源的可靠性和未来的发展及用水多元化因素,紧紧抓住水源选择和水厂适度规模两个关键,因地制宜选择工程类型和模式,切实发挥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作用。

保基层保基本,加强公共服务。在实事安排上突出普惠性,六年来连队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加强,集中建设了安全饮水、连队职工解危解困住房、连队卫生室、文化室、广播电视和通营连公路,加强了团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目前,道路和广播电视基本实现了连连通,90%的边远农牧连队有了卫生室,75%的边远农牧连队有了文化室,并配备了医疗设备、图书音响设施等器材。在选择具体项目时,重点向边境团场、边远连队倾斜,比如公路建设、解危解困住房和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优先安排边境一线团场和贫困团场,满足了职工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关注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在实事安排上,突出普惠性,集中安排广大职工群众能够广泛受益的实事;在选择具体项目时,重点向边境团场、一线连队倾斜,同时加强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件实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兵团民生事业发展,但也存在投资渠道单一、各级筹集资金能力不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需要、项目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工作

1.加大团场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随着兵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团场城镇原有供暖、给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职工群众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热情依然高

涨。目前,保障性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继续加大与保障性住房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最迫切的要求。建议加大团场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垃圾收储、处理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团场面貌。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大力支持,对有专项投资渠道的民生工程,抓紧跟踪落实。对目前没有投资渠道的,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精神,专题汇报,争取国家优先安排民生建设项目投资。二是积极协调对口援建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尽量减小团场配套资金压力。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凡是涉及公共服务的一些项目,无论是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都可以考虑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化解资金筹措难题,逐步建立行政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推进公共服务设施联建共享。把“十件实事”的安排与团场小城镇规划、社区规划、卫生区域规划、学前和义务教育规划、文化活动设施规划、养老机构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联建共享,一次到位,不留遗憾。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务能力,适应兵团城镇化发展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使团场职工群众全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过上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如在建设保障性住宅小区时,同步规划和建设集“五站一室”、社保、便民、文化、卫生、老年人日间照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避免出现外观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浪费建设用地等问题。

4.健全项目管理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不仅要建设好项目,更要发挥好项目的作用,让职工群众切实享受到“十件实事”带来的好处。要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和人员,确保项目建成一个,受益一个,长久发挥效益。要落实团场主体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避免设施闲置,出台保障房物业管理办法。养老院可采用公建民营、合作经营、委托管理等运行模式,致力于完善管理机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县妇女发展规划(—年)》,大力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权益,妇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程度有新的提高,县级四套班子都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县机关党政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女领导配备面分别为51.7%和100%;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升,小学女生入学率达100%,初中女生入学率达99.68%;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妇女就业领域有较大的拓展;妇女健康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94.13%和99.81%,孕产妇死亡率年为0;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得到实施;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县妇女发展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妇女的参政水平、就业层次、受教育质量、卫生保健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实现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集多重使命、多重挑战于一身的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也是我县妇女事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推动全县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年)》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妇女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县妇女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妇女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妇女民主参与、就业保障、素质技能、卫生保健、法律保障及社会环境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我县妇女的全面发展和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男女平等,优化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妇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妇女参与经济活动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妇女平等就业和共享社会资源程度进一步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明显提高,妇女各项政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妇女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妇女卫生保健状况进一步改善;妇女法律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力争全县妇女发展水平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经济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共享社会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

——妇女享有平等的社会资本、信贷、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和有效服务的权利。

——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安置、社员股份量化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权利。

2、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就业。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实现大中专女毕业生、失业妇女、农村妇女、残疾妇女、外来妇女的就业机会均等。

——扩大妇女就业领域,确保妇女就业率在“十五”基础上有所提高。

——改善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就业比例。

——提高妇女就业层次,逐步缩小男女收入差距。

3、女职工享有特殊的劳动保护权利。

——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安全及卫生保健设施。

——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落实女职工“四期”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4、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女职工享有与男子平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权利。妇女参加社会保险比例逐步增长。

——进一步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全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每年有所增加。

5、贫困、残疾妇女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妇女数量逐年减少。

(二)策略措施

1、将促进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就业的政策措施。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发和拓展适合女性就业的行业和领域,实行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为妇女就业提供政策扶持。建立完善妇女平等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农村妇女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3、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网络,为妇女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提高妇女的就业率。

4、认真宣传贯彻《劳动法》、《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将女职工劳动保护列入企业集体合同和女职工劳动合同中,逐步规范女职工劳动用工制度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设置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卫生设施,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及时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女职工平等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服务。努力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维护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权益。

6、加强对妇女宣传和教育,积极组织妇女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进一步实施“农村女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每个有就业能力的农村妇女得到一次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扶持发展“妇字号”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巾帼创业带头人”。

7、为残疾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妇女就业和再就业比例。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弱势妇女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二、妇女与决策管理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程度。

——县、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要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

——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配备正职女干部各达10%以上。

——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并有一定数量的正职女干部。

——县、乡镇人大女代表、县政协女委员的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

——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

——妇女人数比例较高的部门和行业,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2、提高基层妇女民主参与的水平。

——基层组织民主选举中,妇女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村民代表中,女代表达到15%以上。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中应有1名以上的女性成员。

——职工代表中,女职工应占一定的比例。

(二)策略措施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决策、管理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的社会环境。在换届工作中,努力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保障妇女平等进入权力机构和决策层面。

2、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列入各级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按照培养、选拔女干部规划,完成县、乡(镇)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目标,并将其作为领导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在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时,要注意班子中的女性比例,班子候选人中女性比例不足时,由上级通过交流选派方式解决。

3、重视女党员的发展工作以及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使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加大公开选拔女干部的力度,对年轻优秀的女干部要跟踪培养,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在选派干部上挂、下派、轮岗、交流、学习时,保证女性有一定的比例。

4、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和要求,完善平等竞争机制,在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坚持男女平等原则,除特殊职位外,不得设置性别要求。坚持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干部选拔、聘用、晋升中为妇女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5、重视奖励、表彰妇女先进模范人物,加强对优秀女性的宣传,提高优秀女性的知名度,为女性的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各级“女性人才库”的作用,扩大视野,及时发现和推荐优秀女性人才。

6、在制定涉及妇女根本利益的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以及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各级妇联组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使其成为反映妇女群众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7、关注女性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努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女性管理人才,提高企事业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在女职工较多的企业,提高职工代表中的女性比例。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重视高层次妇女人才的培养。

8、加强对妇女主动参政议政的教育,帮助妇女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在基层民主选举时,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宣传,鼓励妇女自觉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引导村(居)民推选优秀妇女担任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引导帮助妇女破除传统观念,积极参与竞争。在基层民主选举中,引导和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竞争以及直接行使民利,使基层妇女参与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比例逐步提高。

9、加强妇女组织建设,重视对妇代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开展对社区和村妇代会主任轮训,不断提高妇代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在基层妇女组织中创新妇女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探索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基地。

三、妇女与教育

(一)主要目标

1、适龄女童平等接受15年基础教育。

——3—5周岁学龄前女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教育阶段女童入学率达100%。

——初中毕业女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三类残疾女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他阶段受教育率与正常女生基本保持一致。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中适龄女童受教育享受同城待遇。

——妇女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2、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构建妇女终身教育体系,妇女接受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在“十五”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努力提高妇女的科技水平。

——提高妇女的科学素养,扩大城乡妇女实用技术培训覆盖面。

——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的比例。

——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女科技人员的比例在“十五”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策略措施

1、进—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完善适龄女生与男生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禁止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对农村家庭独生女接受教育实行优惠政策。

2、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配置教育资源,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机会和条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保障男女共享现代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3、把性别平等观念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中学阶段开设“四自”教育讲座,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4、加大对农村和边远乡镇教育的投入,为贫困家庭女生接受教育提供补助。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资助困难家庭学生政策,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继续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爱心营养餐工程”、“大学生助学计划”等社会助学活动,保证适龄女童完成15年基础教育,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

5、完善成人、职业教育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创造条件为残疾妇女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增强残疾妇女的生存发展能力。

6、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帮助妇女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建立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网络,并利用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妇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创造条件。全县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年平均量突破5000人次。

7、加强对农村妇女科技文化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妇女的科学素质。在农村以“农函大”为阵地,推动“一专多能”、“农民技术员”等培训,使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

8、将流动人口中妇女的管理和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和管理之中,引导妇女接受职业培训。统筹考虑流动女童教育问题,争取以公办学校为主渠道,为女童提供平等接受15年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9、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吸引和鼓励优秀女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培养造就一批女性学科带头人和现代管理的女性专业人才。

四、妇女与健康

(一)主要目标

1、城乡妇女享有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90%以上的农村妇女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定期开展常见妇科病的筛查,提高妇女病普查率。

——农村妇幼卫生保健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基本享有与户籍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确保县妇幼卫生经费每年有所增长。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按辖区管理人口15000∶1配置。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十五”时期有所下降。

——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其中因产妇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20%以下。

——积极开展更年期女性的卫生保健服务。

4、保障育龄妇女享有计划生育权利。

——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达到90%以上。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3/万以内。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5、增强妇女的健身意识,提高妇女的健康素质。

——妇女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二)策略措施

1、把妇女健康列入各级政府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将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贯彻落实以妇女健康和公共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加大对卫生保健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各类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

2、实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把基本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家庭和妇女个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妇女实行医疗救助,推广惠民医院政策,保障城乡妇女普遍享受卫生保健。

3、增加基层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特别加大对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使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卫生服务站形成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圈,建立基础工作扎实、专业服务保障、综合服务落实的服务体系。提高卫生院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技术服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妇幼专业队伍。

4、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审批许可制度。依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内容,开展保健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发生。加强妇女心理健康干预工作。

5、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建立部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工作机制,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形成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作出特别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6、出台相关政策,提倡鼓励婚前医学检查,逐步实行免费婚检。加大妇女病的普查力度,为已婚妇女提供常见妇科病的筛查,城镇1—2年、农村2—3年进行一次妇科病查治工作。

7、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使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技术服务随访率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8、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强化对采供血机构和制品生产单位的管理,在妇女中普及艾滋病防治及自我防范知识,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镇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5%以上。

9、将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统一纳入管理,享受户籍地妇女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

10、重视对妇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家长学校、电视、广播、报刊、讲座、黑板报、健康处方等各种形式和途径,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妇女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妇女群众的保健知识。重视和提高中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女性生殖保健知识受教育率达90%以上。

11、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组织开展“十万妇女健身活动”。提倡社区资源共享,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在社区、公园兴建和开辟妇女健身场所,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素质。

五、妇女与法律保护

(一)主要目标

1、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2、提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普及率。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

3、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有效打击侵害妇女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保护妇女合法的控告权、申诉权及在诉讼中的各项权益。

4、健全和完善社会化的妇女维权网络。

——健全和完善县妇女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妇女维权机构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健全反家庭暴力联合救助机制,使家庭暴力案件逐步减少。

——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二)策略措施

1、把依法保障妇女权益工作纳入建设“平安”、法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充分体现社会性别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协同机制。

2、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识。开展妇女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依法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及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处理对妇女的性骚扰行为。及时处理、审理涉及妇女婚姻和财产权利的民事案件,切实保护妇女的民事权利不受侵犯。

4、健全和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女性人民陪审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巾帼法律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5、坚决打击贩卖、吸食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不让进我家”和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家庭”活动,全面加强面向妇女的禁毒教育,引导和帮助妇女充分认识的危害性,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女性吸毒人员进行综合矫治。

6、全面开展“平安家庭”、“零家庭暴力社区”的创建活动。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充分发挥110妇女儿童救助工作协作网络作用,及时处理家庭暴力事件,采取多种形式,向遭受暴力侵害和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医疗、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7、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为贫困妇女、残疾妇女、老年妇女、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8、健全接待制度,完善接待首问制和限时办结制度,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继续做好4665466妇女维权热线,为全县妇女维权投诉和倾诉提供方便。

六、妇女与环境

(一)主要目标

1、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保护和尊重妇女的良好风气。

——加强教育,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

——县委党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课程。

2、优化妇女的生活环境。

——创造适宜、安全、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推动生活方式的更新。

——发展老年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事业。

3、改善妇女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策略措施

1、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县委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课程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增强全社会特别是管理决策者的性别意识,消除对妇女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传统观念。

2、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妇女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宣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树立一批妇女典型;引导妇女培育和形成良好的社会礼仪、生活礼仪和职业礼仪,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道德风尚。

3、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精神作品,要扩大对妇女的正面宣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禁止在宣传媒体、广告文艺作品中出现色情或有辱妇女人格的作品,严禁组织、强迫、引诱、利用妇女进行表演等有伤风化的活动。

4、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提高社区家政服务水平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和以扶老助困为主要内容的老年公益事业的发展,完善老年集中供养制度,保障老年妇女的晚年生活。

5、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妇女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失地妇女的生活和就业保障制度,帮助她们适应身份转化和生活环境转变。

6、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7、加强对妇女用品质量的监管,鼓励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妇女生活用品,不断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8、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公共场所合理设置为妇女服务的公用设施。在社区加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丰富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9、强化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的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大农村改路、改水和改厕等力度,减少家庭、工作、生活场所及其他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妇女的危害,为妇女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0、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妇女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普及率。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改变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消除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

实事项目

一、实施“农村女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针对我县农村女劳动力的状况,加大对妇女的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女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继续实施欠发达地区“母婴健康工程”。

实施第二轮“母婴健康工程”,努力争取省、市的支持,改善妇幼保健工作的条件。

三、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

对农村符合一定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实行奖励扶助,以改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生活、养老方面的状况。

四、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

通过对妇女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并将农村妇女的妇科病普查纳入“农民健康工程”。针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生殖健康、妇科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五、建设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通过建立“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多功能的学习、活动场所,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组织领导

一、《县妇女发展规划(-年)》是县政府确定的县“十一五”规划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实施妇女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县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将妇女发展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并作为本地区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内容之一,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如期完成。

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的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每年向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县、乡镇人民政府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力、经费保障。加强县妇儿工委办公室机构建设,确保做到“机构单设、编制单列、人员配强”。《规划》的实施经费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专项安排,专项保障,并根据财政增长逐步增加。

三、县、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明确行政职责权限,认真履行妇女发展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工作报告、督办反馈、检查评审等制度,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

四、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加强对示范工作的管理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实施《规划》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监测评估

一、县政府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和全面反映达标情况。

二、建立《规划》监测评估制度。

1、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妇女规划监测评估的组织领导工作。其职责是:负责制定妇女规划的监测评估方案;定期编制监测统计报告,监测统计成果;根据监测评估结果,考核实施规划的绩效,提出相应对策。《规划》各项可量化的目标尽可能设立分性别的统计指标,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调查。

2、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

(1)统计监测组由县统计局牵头,其职责是:制定《规划》分性别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建立县妇女数据库,定期报送监测信息;撰写统计监测分析报告。

(2)专家评估组由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其职责是:制定监测评估方案;审评年度统计监测报告,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提交监测评估报告。

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对实施《规划》情况每年自查自评一次,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分别在2008年和年进行规划实施中期和终期评审,编制评审报告,推进妇女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三、县政府建立实施妇女规划的监测评估机构和制度,为监测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认真开展《规划》实施的督查和监测评估工作。

四、各成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五、建立县级妇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健全妇女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妇女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县儿童发展规划(-年)

前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十五”期间,我县各地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和《县儿童发展规划(-年)》,儿童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11.64‰和13.43‰下降到年的8.97‰和10.39‰;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下降到1.03%;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9.41%。儿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已基本普及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97%,幼儿入园率92.34%,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儿童权益得到保障,加强了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了打击侵犯儿童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日趋优化,全社会关心儿童、重视儿童事业的氛围初步形成。

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儿童事业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卫生保健、课外活动场所建设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城乡之间儿童事业发展不平衡,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贫困家庭儿童、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基础教育、法律保护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发展儿童事业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集多重使命、多重挑战于一身的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也是我县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县人口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儿童发展的实际状况,特制定《县儿童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儿童的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生存发展环境为主要领域,强化政府职能,明确目标和对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县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儿童优先,注重优化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推进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儿童在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享有更加良好的资源和服务;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儿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整体上得到提高;统筹城乡儿童事业发展,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儿童发展的差距,努力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儿童发展主要指标赶上全市中等县市水平。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健康保健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增强新婚人员的婚检意识,提高婚检率。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县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产前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55%以上。

2、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

——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稳定在2%以下。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4个月以下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85%。

——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2%,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

——注重未成年人青春期心理教育,减少和控制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不断提高农村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

——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率达90%。

——降低儿童的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防止未成年人吸毒。

5、加强儿童体育锻炼,增强儿童身体素质

——儿童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达90%以上。

——幼儿园儿童体质抽样率达到30%以上,儿童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90%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练时间。

(二)策略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儿童健康,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规章及政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审批许可制度,规范儿童保健服务及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为儿童健康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卫生、医疗和保健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及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增加对基层及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技术服务,提高医疗保健质量。

3、开展婚前保健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公民增强婚检自觉意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婚前医学检查,逐步实行免费婚检。完善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工作制度,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努力推进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工作。

4、加强孕产妇的保健服务,继续完善高危孕妇筛查,降低破宫产率。开展“爱婴行动”,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加强基层卫生院孕产妇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使人员、设施、技术、管理达到相应水平。

5、继续推广计划免疫接种,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建设规范化接种站,实施安全接种。

6、建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制度,使他们享受与户籍地儿童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多渠道筹集贫困儿童疾病救助基金,帮助困难家庭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

7、贯彻落实省、市、县《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管理和健康监测,提高在园幼儿的健康水平。加强对学校学生集中用餐的营养和卫生安全监管,实施“农村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加强碘盐合格情况的监督监测工作,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8、建立以医疗保健机构、幼儿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及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孕妇健康教育和儿童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指导水平。

9、开展防毒拒毒宣传,创建“无毒社区”、“无毒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及预防吸烟、吸毒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10、加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儿童心理发育偏离和行为发育落后状态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监测和辅导,中小学普遍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咨询门诊。

11、把施行《国家体育锻练标准》工作列入学校综合考评内容,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加大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教育

(一)主要目标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

——3—5周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

——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和达标率均达90%以上,建成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95%。

——三类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其他阶段受教育率与正常儿童基本保持一致。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中适龄儿童受教育享受同城待遇。

2、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0%、99%、98%、95%、85%以上。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60%以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90%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使我县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装备和技术的总体水平居全市中等以上行列。

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乡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家长学校真正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0-5周岁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二)策略措施

1、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省教育强县的目标。

2、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推进依法治教,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制意识。加强教育法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全面实行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3、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的实施办法,加快缩小城乡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加快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争到年,全县省教育强乡镇比例达65%以上;制订教育系统“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争取培养出20名以上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100名以上县级学科骨干,其中女性不少于40%;培养出2名以上特级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超标率比“十五”期间有较大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已建成校园网的学校设立道德教育专页,推进德育教育进社区,向未成年人进行校内外一体化教育。

6、深化教育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教学为人的发展服务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体系。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形成保障学生公平发展的评价体系。完善中考改革体系。加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7、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满足社会各阶层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城区以示范性托幼园(所)为骨干,建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农村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建立辐射农村托幼园(所)的管理、辅导网络。

8、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好中小学学校的规划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工作。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政策、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9、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式的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磐会员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趋势、新规律。

三、法律保护

(一)主要目标

1、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保障儿童参与权。

——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维护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有关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权益。

2、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

——控制并减少侵害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

——杜绝违法使用童工。

3、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接受普法教育率达100%。

——设立社区儿童维权机构,建立健全儿童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

——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和犯罪人数,力争使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总犯罪人数的10%以下;失足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85%以上。

——城镇中小学警校共建率达100%,幼儿园警校共建率达98%以上,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的覆盖率达80%。

4、加强儿童法律援助。

——健全和完善少年法庭制度。

——建立和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提高流浪儿童的接受教育率和回归安置率。

(二)策略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制订和完善保护儿童的地方性政策,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2、尊重儿童和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保障儿童对影响本人或本群体利益的各种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3、巩固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体系,中小学普遍设置法制教育课,扩大警校共建和法制副校长的覆盖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4、积极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实施对社会闲散未成年人的有效教育管理,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跟踪帮教、就业安置工作,全面实施“导航工程”,力争全县有4家以上企业发展成为安置帮教归正青少年的基地。

5、广泛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努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

6、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把净化环境、保障儿童安全健康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的管理,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机、网吧、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督查力度,严肃查禁危害儿童的视听产品,对儿童不宜观看的影视片和广告严格审定制度,严格规定播出时段。加强儿童网络安全保护,有效控制儿童网络成瘾、网络不良信息毒害以及网络犯罪。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接受安全教育率达100%。

7、加强对家庭暴力、危害儿童及儿童违法犯罪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的研究,科学构建以服务、管理和打防为一体的儿童权益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新体系,建立儿童违法犯罪状况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公示制度。以警务室为平台,在学校、社区建立儿童违法犯罪预警站,整体推进快速处置学校意外事件和社区家庭暴力案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8、严厉打击引诱、教唆和强迫未成年人犯罪及各种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刑事犯罪。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积极探索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方式改革。

9、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权利得到保障。加强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做好流浪儿童的管理、收容、教育、遣返等工作。

10、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生存、保护、发展、参与的权利。

11、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现象。

四、成长环境

(一)主要目标

1、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

——城镇空气质量全年70%左右的天数保持在Ⅰ级标准。

——城镇建成噪声达标区。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80%以上。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大于72%。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以上。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将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至少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加强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县城在综合公园内开辟儿童娱乐区。部分科普、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对儿童实行免费开放或优惠票价。

——不断扩大县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规模,增加藏书量。

——全县少先队员参加雏鹰奖章活动城镇达80%,农村达70%。

——县电视台全部开通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电台和电视台均设置儿童专栏。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具的安全合格率,保障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无害。

3、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改善孤儿的供养、教育和医疗康复水平。

——提高聋哑、肢残、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率。

(二)策略措施

1、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政策、法规,遵循“儿童优先”原则,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关心儿童的良好风尚。

2、在儿童中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儿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建设,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在扩大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同时,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

4、将各类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场所建设列入城镇建设统一规划,创建儿童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对儿童的教育作用,提高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质量。各类校外儿童活动场所实行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5、加强社区儿童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功能,建立完善社区儿童工作机制。

6、进一步落实《浙江省雏鹰奖章实施细则》,引导少先队员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7、丰富活跃儿童文艺生活,提高儿童艺术素养。重视对儿童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8、加大对儿童食品、玩具、用品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安全监测机制,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定期检测与维护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防止儿童意外伤害。

10、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城镇规划及住宅小区建设中统筹安排儿童的教育与活动公共设施,保证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成后不改变使用性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保障学校建筑用地、运动用地和绿化用地。

11、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改善孤儿、弃婴的供养和教育。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增强社区和家庭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功能。

12、关注流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探索解决贫困家庭儿童的医疗救助问题。

实事项目

一、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

对农村中小学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收课本费或住宿费,并逐步扩大困难学生的资助范围,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二、实施“农村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

对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的住校生,由学校每周免费提供2-3餐营养合理的爱心营养餐,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生食宿改造工程”。

对农村中小学宿舍、食堂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学生人均宿舍建筑面积3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1平方米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继续实施欠发达地区“母婴健康工程”。

实施第二轮“母婴健康工程”,努力争取省、市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妇幼保健工作条件。

六、建设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通过建立“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多功能的学习、活动场所,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组织领导

一、《县儿童发展规划(-年)》是县政府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县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乡镇儿童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将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门职责范围,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并作为本地区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内容之一,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如期完成。

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的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每年向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县、乡镇人民政府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力、经费保障。加强县妇儿工委办公室机构建设,确保做到“机构单设、编制单列、人员配强”。《规划》的实施经费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专项安排,专项保障,并根据财政增长逐步增加。

三、县、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明确行政职责权限,认真履行儿童发展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工作报告、督办反馈、检查评审等制度,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各乡镇和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每年向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

四、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加强对示范工作的管理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实施《规划》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监测评估

一、县政府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和全面反映达标情况。

二、建立《规划》监测评估制度。

1、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监测评估的组织领导工作。

其职责是:负责制定儿童规划的监测评估方案;定期编制监测统计报告,监测统计成果;根据监测评估结果,考核实施规划的绩效,提出相应对策。

2、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

(1)统计监测组由县统计局牵头。其职责是:制定《规划》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建立县儿童数据库,定期报送监测信息;撰写统计监测分析报告。

(2)专家评估组由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其职责是:制定监测评估方案;审评年度统计监测报告,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提交监测评估报告。

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实施《规划》情况每年自查自评一次,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分别在2008年和年进行规划实施中期和终期评审,编制评审报告,推进儿童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三、建立实施儿童规划的监测评估机构和制度,为监测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认真开展《规划》实施的督查和监测评估工作。

四、各成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抓结构调整,拓宽农牧民增收路子

1、突出特色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思路,结合我镇实际,继续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多措并举、多元增收。按照“稳粮油、扩饲草、抓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共种植各类作物62966亩,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其中粮食作物27250亩,占43.2.%;油料作物22638亩,占36.2%,比上年增加5.9%;蔬菜778亩,比上年增加34.1%;饲草12300亩,占19.5%,比上年增加2.1%。在抓好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播种三红胡罗卜135亩,箭舍豌豆与高产燕麦混播1000亩,脱毒马铃薯240亩,试种黑饲麦草2亩,早熟小麦新品种5亩。年初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春播资金,落实生产贷款170万元,供应各类化肥__7.6吨,各种农药5288公斤,施用有机肥6万方。大力实施灭草工程,全镇人工除草14000亩,药剂灭草43200亩。落实支农补助资金9.6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补助2.44万元(购置四轮拖拉机3台,多功能粉碎机3台,铧31台,条播机20台,喷雾器50台),灭草剂补助3.06万元,三红胡罗卜种子补助2.1万元,金丰燕麦种子补助2万元。粮食直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我镇粮食直补发放工作圆满完成,粮补资金407797.8元全部发放到户。今年全镇总收入达5626.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农牧民人均收入2323.03元,比上年增长23.6。

2、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来抓,优化畜种结构,做好抗灾保畜、畜疫防治、接羔育优等工作。全镇繁殖各类牲畜27956头(只),繁活率达到84.6%,出栏牲畜27240头(只),出栏率达到46.5%。进一步加大牛羊育肥贩运力度,育肥贩运牛羊32852头(只),其中牛4339头(只)、羊28513只,销售羔羊7561只,实现销售收入1581.99万元,纯收入1326.41万元。认真抓好畜疫防治工作,全镇牲畜传染病防治达25.8万次,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完成防疫统筹费10000元。加大牛羊改良力度,完成牛改720头,完成任务的131,绒山羊改良920只,完成任务的153,引进良种绒山羊60只,牲畜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抓为民办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并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了整村推进、道路硬化、沼气池、卫生厕所等项目。一是实施了投资308.9万元的碱沟、甘沟两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牛羊棚311个,猪棚62个,购买羊3260只、牛129头、猪68头,使两村的577户2802人受益;二是实施了投资281万元,全长21.7公里的塔龙滩道路硬化工程;总投资19万元的全长2.62公里的麻当道路硬化工程;三是实施了总投资13万元的克图至却藏等总长51.7公里的道路养护项目;四是实施了总投资13万元的麻当脑、寺尔沟桥2座;五是完成了总投资31.4万元的120平方米牛羊育肥棚20个;六是实施了总投资94.5万元,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楼两幢;七是实施了总投资24.99万元的孔家庄170处沼气池项目;八是实施了770个卫生厕所项目(其中整村推进村570个);九是投资100万元的塔龙滩机砖厂已建成投产。

(三)抓劳务输出,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联系,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扩大劳务输出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全镇劳务输出人数达到6412人,完成任务的123,较上年增长8.5,其中女性1151人,占17.7,省外2801人,长期务工人数达到4178人。全镇实现劳务收入1462.99万元,人均创收744.03元。劳务收入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达到32.4。为提高劳动者技能,年内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4期,参加451人次。为鼓励更多的群众外出务工,年初镇党委、政府对6名劳务输出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对劳务输出人数达100人以上的两个团队披红戴花举行了欢送仪式。

(四)抓林业生产,再造秀美山川

镇党委、镇政府根据本镇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道路绿化、义务植树、荒山造林等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的林业生产任务,全镇完成荒滩义务植树110亩,完成任务的507.6,道路绿化10公里,完成任务的110.4,四旁植树2.5万株,完成任务的125,农田林网2.42公里,完成任务的101,完成41亩的孔家庄后山阳坡实验林。加大退耕还林(草)地管护力度,退耕还林保存率达到96以上。全面完成了岗青公路绿化和

庭院绿化工作。(五)抓党的建设,基层组织不断强化

我镇党委按照县委的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党委自身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党性教育,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着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推动新农村新牧区提供组织保证。

1、抓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首先切实抓好党委自身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对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同志“七一”讲话,《文选》,州县“三会”精神。通过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学会如何用新时期的理论来指导农村各项工作;二是强化制度。制度是约束领导及干部的最有效措施。一方面完善了考勤制度,制定了领导分工、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联点制和镇属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制度,以制度来约束每个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执行制度上,做到领导带头,相互监督,做执行制度的模范;三是加强团结。经常性地召开工作会和民主生活会,通报、研究各项工作,做到工作上勤通气,多商量。大事讲原则,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小事讲风格,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和分歧,及时交流谈心,达到以心换心相互贴心的目的,使班子成为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提高了党政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四是全面完成了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了镇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新选举产生的镇领导班子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既发扬了民主,又体现了县委意图。五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班子成员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其次,加强了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树立勤学、务实、高效的机关干部形象,我镇在机关、站所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勤政务实、努力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第三,切实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村班子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己能致富、也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里。班子成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善于为民办好事,勤于为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继续推进党支部分类转化工作,全镇12个村党支部中一类支部8个,二类支部4个,无三类支部。二是抓好村班子整顿。一方面整顿村班子成员的思想。通过先进性教育,开展了干部谈心活动,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班子之间的团结,村支部建立健全制度,以制度管人。另一方面整顿村级财务,对全镇12个村的财务进行整顿并公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化解了许多矛盾,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抓好村班子成员的教育。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使村干部树立党的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法律观念,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思想观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认真开展了“三培双带”活动。今年全镇把2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8名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24名党员致富能手被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党员、致富能手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牛羊育肥、劳务经济等措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使“三培双带”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五是在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党员责任岗”活动。针对各党支部党员队伍实际状况,给无职党员定责定岗,并根据所签订的职责岗,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从而使党员责任岗成为党员联系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六是在各党支部中认真开展了“双五好”评比活动。根据一年来各支部和党员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效,评出“五好”村支部8个,“五好”农牧民党员68名,镇属单位“五好”支部3个,“五好”党员10名,认真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镇评出优秀党员73名,合格党员358名。同时,严格按要求发展党员,年内发展党员9名。第四,开展了“学习、寻找差距、增强党性”和党员党性分析评议为主的党建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广大党员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第五,积极开展村党支部联姻结对帮扶活动。州县联点单位积极为联点村办实事、办好事,年初结合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春播资金170万元,衣物1万余件,解决帮扶资金4500余元、面粉73袋。通过开展联姻结对帮扶活动,州县联点单位帮助各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扶贫帮困,关心群众生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六,继续抓好先进性教育“回头看”工作。认真整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提出的各村道路维修、项目建设等意见,今年先后实施了寺尔沟、尕牧龙上村砂路、桥梁维修,碱沟、甘沟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塔龙滩、麻当村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从而形成了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第七,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和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党员应肩负的责任,明确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所应发挥的作用。并根据县委转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党员培训力度,举办党员培训班2期,培训党员610人(次),培训面达到90以上。并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对拥有电教设备的

10个村播放电教片46次,党员收看人数418人(次),从而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转变了党员的思想观念和创业理念。

2、抓廉政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了党员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在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学习,还是党员干部各类培训和会议,我们总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认真学习了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多次开展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正反典型案例进行了警示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党内外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利,我镇在实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机结合,全面接受党内外的监督。(六)抓精神文明,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干部群众中学习宣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干部群众明白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原则、主要内容、措施保障等,基本掌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在抓好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三德”、“三观”、“三个主义”为主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建立保障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制定下发了《东川镇文明公约》、《村民守则》。

2、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前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一是在农牧民中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全镇4326户农户中,评出“十星级”文明户918户,占21.2,“九星级”文明户2085户,占48.2,“八星级”文明户1184户,占27.4,“七星级”文明户139户,占3.2,五好文明家庭60户。二是在单位、村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向县级文明委申报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社5个,镇党委审批文明社12个。三是争创文化中心户活动,全镇评出文化中心户15户,向县级文明委推荐2户。

3、认真开展了科技培训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一是认真开展了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我镇实际,确定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科技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月活动中,向农牧民集中培训种植业、养殖业、畜疫防治等实用科技知识,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水平。宣传月活动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6次,培训农牧民4000余人(次)。并与县残联、县农牧局联合举办残疾人、整村推进项目村群众培训班,提高了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的科技水平。二是利用节庆活动举办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五四”青年节,举办了全镇职工农牧民篮球比赛,各村各单位相应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达20次。三是认真开展了“黄、毒、赌”等专项整治活动2次,使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七)抓社会事业,确保蓬勃发展

进一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了农牧民负担;计划生育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86.8,人口出生率为11.9‰,多孩率为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综合节育率为87.6,及时率82.5。完成绝育手术98例,放环124例。全面落实独生子女、双女户绝育奖励政策,20__年20户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其中给3户落实奖金3000元,对20__年3月以后做绝育手术的8户双女户落实奖励扶助资金各1000元。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9,初中阶段入学率96,巩固率97,初等教育普及率96。积极改善学校办公条件,投资300万元修建了东川中学两幢学生宿舍楼,投资110万元维修了东川学区学校危房,其中新建教室6幢。卫生工作以抓好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落实医疗费用报帐的有关规定,确保了合作医疗的健康有序运行。全镇17889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00,收缴参合金178890元。加强水费征收工作,全镇完成水费61919元,完成任务的100。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成脱贫人数2802人,完成任务的306.9。

(八)抓综合治理,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

镇党委、镇政府把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制定创建方案,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档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使全镇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事故。并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全镇12个村评出“十星级”平安户4146户,占98,“九星级”平安户84户,占2。针对我镇与甘肃皇城镇的草原纠纷问题,镇党委借鉴赴江苏、山东等发达地区处理边界纠纷的经验,及时加强与皇城镇政府的沟通、协调联系,与皇城镇政府就如何解决草原纠纷问题进行了互访,并就双方做好教育群众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力度,达成了共识,今年未发生边界草原纠纷问题。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发展”。不断完善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实行了民族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了防范与未然,实现了全镇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同时及时查处各类矛盾和纠纷,把各类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结合平安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

新农村新牧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对孔家庄等四个试点村专门制定了整治规划,孔家庄村修建沼气池170个,卫生厕所170个,初步实现人畜分离,试点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二、存在的问题

1、农牧业基础脆弱,“靠天吃饭”局面长期难以改变,农牧民增收困难

2、贫困面大,社会保障和救灾救济不能满足需要

3、尕牧农中村、上村、下村、碱沟等村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协。特别是中村、上村、下村道路已被冲毁,群众行路十分困难、碱沟村面临山体滑坡,直接危协生命财产安全。

4、教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尤其是东川中学教育设施严重不足,缺教师,缺教室的矛盾十分突出。却藏、麻当、寺尔沟村小学危房、危墙面较大。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升学困难,需设立高中部。

5、党员活动室为主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滞后,有7个村无党员活动室。

6、村干部报酬低,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工作被动。

7、20__年到20__年我镇共退耕还草7605.6亩,涉及1756户,7024人,到期停发补助金后,造成绝大多户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100多户农户生活陷于困难,20户无地户无口粮。

8、浩门河东川段得不到治理,夏季洪水泛滥时,严重威胁两岸耕地。

9、农牧民的技能培训规模小,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

三、二0__年工作重点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

落实县委提出的在五个方面走在全州牧区前列要求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州县“三会”精神,真抓实干,团结拼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按照“稳粮、增油、扩饲草”的工

作思路,进一步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大力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北青系列青稞、E—144油菜、黑饲麦草、三红胡萝卜等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业效益。依靠省州县农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产品流通。

(二)以牛羊育肥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畜牧业生产

在抓好畜疫防治、接羔育幼、草原防火、补饲草料等常规畜牧业生产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实施“种子工程”,改良本地绵羊、山羊、黄牛,特别在冷配为主的牛改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实施“西繁东育”工程,加大牛羊育肥力度,扩大育肥规模,牛羊育肥达到3.5万头(只)以上。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进一步抓好劳动者技能和有关维权知识培训,提高劳动

者素质,使劳动者由体能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扩大就业范围。继续发挥劳务经济能人带动作用,对在劳务经济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能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到20__年底,劳务经济收入在人均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四)围绕村容整洁,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对不同区位,不同地貌,不同规模的村(镇),实行旧村(镇)整治,新村建设,生态移民建村等各种办法进行分类改造。一是在县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12个村的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并通过州县验收。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塔龙滩村塔龙沟38户村民整体搬迁项目,建成我镇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个示范样板。三是抓好以“改房、改棚、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为主的六改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道路排水、垃圾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变脏、乱、差的面貌,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五)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新型农牧民

全面落实国家“一费制”、“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镇适学少年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100,初中达到99,巩固率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热爱基层教育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积极申报修建东川高中部项目,培养更高人才。申报修建东川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以“阳光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依托,加大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牧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六)进一步做好卫生工作

继续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面落实合作医疗有

关政策和规定,及时报销农牧民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同时,认真实施好克图卫生院综合楼项目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建设好12个村级卫生室,基本满足农牧民的医疗需要。

(七)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下大气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五关爱”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落实奖优免补政策。抓好妇女绝育、放环等节育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三查”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八)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积极申报孔家庄—却藏—克图口约15公里柏油路项目;尕牧农沟、碱沟四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上村、香卡、寺尔沟、塔龙滩、孔家庄等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孔家庄幼儿园项目;1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上村、中村、塔龙滩、巴哈、寺尔沟、甘沟党员活动室建设项目;力争却藏、香卡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认真实施好甘沟、巴哈、麻当三村牧业社通电项目;铁麻公路东川段修建项目;孔家庄、塔龙滩投资1900余元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下村、中村、塔龙滩、麻当、碱沟五村的沼气池建设项目;浩门河东川段大坝治理项目;孔家庄、塔龙滩100余亩旱地造林项目;上村、甘沟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牛羊育肥棚、猪棚建设项目。

(九)认真抓好救灾救济和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扶贫、救灾救济资金,关心和支持特困户、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通过整村推进、联姻结对等有效形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十)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1、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镇村两级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治安防范,从严查处黄、赌、毒及社会丑恶现象。加强“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使平安创建目标落到实处。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单位(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机构,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精神文明创建目标,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倡导新风,反对陋习,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倡导文明,反对愚昧,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全镇发展提高强大精神动力。

3、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围绕“团结门源”的创建目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再教育,引导各族

群众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思想“。广泛开展“双五好”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形成全镇民族干部团结共事,群众团结友爱,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十一)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9篇

(一)、严谨细致,办文办会提水平。在公文处理上,坚持从严、从精、及时、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从文书处理的收发、印制、传阅、清退、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把政策关、时效关、公文体例格式关、文字关和校核关,力求政策清楚、主题突出、观点准确、格式规范、逻辑严谨、准确及时。同时,规范发文行为,精减文件数量,努力做到少行文、行短文、行到文。在会务工作上,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认真审查会议议题,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同时,狠抓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三个环节,力求会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务求实效。

(二)高质高效,信息工作创一流。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创新环境、社会稳定等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反映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进展情况。透过现象看问题,编写有情况、有分析、深层次、高质量信息。深挖特点,发挥信息导向作用,编写一些有思路、有特色、有突破,对指导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社情民意的各个领域,搜集素材,捕捉信息,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公正,既反映好的一面,及时上报全区的新成绩、新经验、新做法、新典型,又反映问题和差距,使领导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便于领导调整和完善决策。

为了使区政务信息工作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我们加强了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成立了城区人民政府网站。网站开设了20多个栏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区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以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信息,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承载信息的平台,更是社会和城区、了解城区,参与和促进城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桥梁。二是注重政务信息员队伍建设。政府办下发了重新报送政务信息员的通知和政务信息员登记表,目的是在城区政府系统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敬业精神的政务信息员队伍。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安排骨干来从事信息工作,并给信息员提供便利条件,由是形成了一张自上而下信息递送和管理的组织网络。三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就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工作机构和职责及工作制度,对发挥政务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功效,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逐步通畅了报送信息的渠道,形成了顺畅的信息报送审定机制。四是提升《城区政府信息》刊发政务信息的质量,下大力气提高政务信息的时效性、时新性和时宜性,不少政务信息被市政府《政务信息》和省政府《晋政信息》刊登和摘发,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依据,同时也增强了城区政府的影响力。

一年来,政府办累计向市政府报送政务信息370篇,约27万字,被采用29篇。从市政府信息办通报情况得知,我区投稿条数、采用条数、总分值和总排名四项指标,在全市11个县区和市直部门和单位当中位居第一,提报信息的质量和内容宽泛度在全市县区中力拔头筹。

(三)前瞻调研,多参善谋增能力。

今年,我们始终把调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领导决策和决策实施的服务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形势,以全区工作重点定方向,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以及领导的关注点,积极主动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强化超前性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强化策略性调研,为领导决策完善思路;强化问题性调研,为领导决策提出建议。今年以来,在政府构建、“两会”筹备、政府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的确定等方面积极主动,超前筹划,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完成了区政府在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起草工作,明确了全区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提出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继续实施经济强区、科教兴区、开放富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全力做好发展民营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三篇文章”,加快“非公大区”、“三产大区”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升中心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同时,围绕经济建设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力建设非公经济大区,努力发挥第三产业区位优势,不断提高二产整体水平,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区经济水平的政府工作主题,并就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社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为政府工作争取了主动。

*

(四)尽职尽责,加强督查促落实。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把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提高实效。一是在督查形式上狠抓“四个转变”。即从事务性督查向决策性督查转变,从消极被动督查向积极主动督查转变,从以部门督查为主的小范围督查向协调各方联动的大督查转变,从突击性、阶段性督查向经常化、制度化督查转变,使督查工作较好地落到了实处。二是在督查内容上突出“三点”。即:督重点,抓住项目建设这个中心,深入部门、各街道,督查了解项目建设的规划、申报、审批、立项及实施情况,摸清底子,找准问题,分析对策,提出建议,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督难点,紧紧围绕政府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进行督查。一年来,围绕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社会保障、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督热点,围绕政府和领导关注的问题,突出领导交办、批办事项的督查,不断增强政策敏锐性、工作主动性、情况预见性,想领导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把领导与群众的关注点作为督查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了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在督查实效上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发现问题的力度,提高善于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督查工作的角度和高度,力求督查工作应有的宏观性、政策性、决策性;加大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坚持把协调解决问题作为提高督查实效的突破口,对政府和领导授权的督查事项,大胆负责地督办,积极主动地协调,对领导尚未明确的事项,在职责范围内督办解决,确有困难的,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及时向领导反映;加大督查调研的力度,做到督查和调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督查工作情况清楚,有的放矢,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五)求真务实,议案办理重质量。

我们始终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大事、实事来抓,提高思想认识,狠抓交办、督办两个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为了提高办理质量,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以严格程序、严格时限、保证质量为根本要求,从各个具体环节入手,做到接受任务、组织领导、责任分工、组织办理、负责实施、答复代表、质量监督七个“一抓到底”,并在办理过程中,主动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和代表、委员实地察看议案、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及时督查办理质量,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六)快捷周密,后勤保障上水平。

一是工作服务求优质。以“保证运转、促进工作”为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为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改善办公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工作,干好工作。二是接待工作求实效。坚持热情接待,从俭招待的原则,与有关部门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各种庆祝活动活动、各级各类现场会和上级机关及兄弟市、区考察接待,促进了对外交流与协作。三是财务管理求严格。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把财务支出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持“家”,杜绝浪费,为办公室的整体运转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五是车辆管理求安全。加强对车辆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合理安排调度,严格车辆检修保养,确保车况良好和安全行车,严禁出私车、出人情车,保证了领导安全用车。

一、全年基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年内撰写报送《城区政务信息》260条,占目标任务200条的130。其中,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采用35条;撰写调查报告6篇,为各级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依据。(二)全年收到各类文件3100件,制发各类文件512件。其中,以市人民政府发文319件,以政府办公室发文239件;起草各类工作汇报、领导讲话250件;筹办、协办各类会议70次。其中,政府常务会议15次,其他各类会议55次。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全局性督查4次,专题性督查12次,确保了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三)安排和督导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21条;办理政协提案176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四)审查、修改行政规范性文件30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5份;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4起;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2起;主持召开听证会4次,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五)协助有关部门完成了城建、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城市管理推行新举措,市容环卫实现新突破

1、理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今年,我区在强化原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市容环卫管理新办法。一是推行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督办制度。即对检查中发现的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下发《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督办卡》,责成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解决。二是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办事处的卫生管理职能。通过把卫生经费与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挂钩,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细则等措施,进一步调动了街道办事处的主动性,改善了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效果。三是在环卫处内部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制度,特别是在道路清洁、垃圾清运、厕所清掏等方面实行内部层层承包,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环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四是聘用140多名“4*0”市容协勤人员,充实了城管队伍一线。按照定人、定点、定路段、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强化了对“门前三包”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五是在东、西、南、北四大街推行了垃圾袋装化并统一清运的管理制度。要求沿街单位做到垃圾袋装后,定时、定点倾倒,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六是建立了清雪预案机制,成功地应对了冬季四场大雪的考验,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2、狠抓市容环卫重点环节。我区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了“六大突破”:一是在市容市貌的治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重点对市区1个广场和34条主干道进行全面整治,共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260余起,教育、处罚违规商贩千余人次,督促施工围场20余处,实现了市容市貌的整体好转。二是在小街小巷暴露垃圾的治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加强了大街小巷的日常清扫保洁工作,加大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垃圾袋装化、按时定点倾倒制度的落实,街巷卫生落后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变。三是在打造城市管理示范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大力实施示范工程,精心组织,打造出一批示范街巷、示范广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实现了市容市貌整体提高。四是在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合理规划建设新的垃圾转运站,增设封闭式垃圾箱200座;加大公厕建设维修力度,在市区范围内新改建水冲式公厕16座,新建旱厕10座;购置推土机1部,垃圾车4部;加快小街小巷道路硬化改造,改造10余条小街巷。五是在深化改革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加快专业队伍内部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精简机关富余人员,充实基层一线队伍。六是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进一步健全完善“区街居三级联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责任和标准,健全监督考核办法,将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发展轨道。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板报和会议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市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有了明显改观,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3、加大美化绿化投入。我们加大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绿化美化工作目标。全年共完成市区19条路街的新植任务,对37条路街的景点进行了补植,完成新增绿带1条,改造补植绿带6条。共栽植乔木、灌木、绿蓠花卉等80余万株(墩),铺植草坪3万多平方米,粉刷树木4000余株。

三、社区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基础设施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社区建设是城区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我区投入150万元专款,按照“社区建设、建设社区”的工作思路,继续做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9个,改扩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3个,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430平方米。截至目前,有2个社区居委会正处收尾之中,10个社区居委会投入使用。全区以社区为单位,以40个文化广场、25个体育活动站、45个社区文化站、60个职工之家、30个文化茶社为阵地,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组织专人赴大连、四平、长春、哈尔滨、北京、太原等地学习考察,先后实地察看了15个社区和2个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市政府社区建设调研组工作,对我区社区居委会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对目前我区的社区人口、办公室用房、文体设施、活动场所、组织建设、服务网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分析,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召开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动员大会,制定了《大同市城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和《大同市城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办法》,11月底,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

四、社会各项事业生机盎然,专项工作亮点频现

1、倾力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年初,区财政列支100万元,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目前,40校的教学楼改造工程已交付使用,多功能综合楼将于年底投入使用;14校教学楼加层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的教学楼已封顶;新建少体校训练楼完成土建工程;24校新建教学楼开工建设。今年,区财政拿出50万元,兑现优秀教师奖励。投资33.5万元建起3个多媒体电教室;投资20余万元建成微机室3所,装配电脑110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继续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继续实施“百千万名师”工程,加强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构建起了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课改方向的主体型教育教学体系。我区被省、市评为“课改先进实验县区”、“先进教育县区”。

我们举办了区机关“大众广播操”比赛、举办了“全区老年健身活动展示暨全民健身周启动仪式”和每年一届的老年运动会,在全市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比赛中,我区代表队获得第一名。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做到教育收费的阳光作业。继续把学校安全、饮食卫生管理和防疫工作抓紧抓好。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检查,完善了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积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建设,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有效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蔓延。今年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成立了领导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方案,印发了《城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和《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小分队、医疗救助队、流行病调查组和卫生消毒队等,进行了模拟演练。为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了红十字服务站试点单位,举行了福兴园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挂牌仪式。开展了以“食品安全关系你和我”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卫生危害风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搞好日常监督工作,对所辖15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大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力度。制定了《城区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完成食品打假、食品添加剂、散装食品、食品卫生许可证、集贸市场、食品生产重点环节、云冈旅游节等重大节假日监督等12项重点监督。

3、大力推进各项文化建设。春节、元宵节期间都组织上千人的街头文艺活动表演队伍。广场文化是社区文化的延伸和拓展,“大同市城区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艺展演”和“文化服务快车进社区周末行”搞得红红火火,举办了“激情夏日?广场消夏晚会”—地方戏曲专场演出,强调了“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受”的主题,达到了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广场为平台,让大众文化走进生活,走进百姓、走进千家万户的目的。校园文化有声有色。红领巾艺术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参加了城区“迎新春?新春欢乐歌舞情”文艺演出;城区非公经济突破亿元庆功会专场文艺演出;大同电视台20*年“大同少儿春节文艺晚会”专场演出;“以红红火火的家园文化营造和谐社区—2009年城区文化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的演出;大同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场文艺晚会的演出;城区校园艺术节文艺演出;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艺晚会;大同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演唱会演出;大同第六届云冈?恒山旅游节专场演出。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有效净化文化市场。开展了大型音像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加大了音像市场、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力度,收缴了dvd压缩碟665套2500余张、盗版vcd激光视盘600余张、盗版录音磁带300余盒。

4、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示范作用。把科普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学校,选择福星园社区为示范基地,设置了科普橱窗,配备了电脑及整套科普光盘。选择17校为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科技信息网站业已运行。举办了“科普快车进社区”系列活动,深入社区、学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重点,狠抓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积极收集,筛选各类科技项目,编制科技项目,为我区的企业科技发展铺路搭桥。依照城区地震应急方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地震抗震救灾模拟现场演练。

5、夯实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为引深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改善了服务条件,充实了技术力量,采取“三纳入”和“三落实”加以保障。截止10月底,全区人口出生率平均为4.51‰,自然增长率3.06‰,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省市下达的标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驻区单位服务条件先进的优势,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普法活动,面向家庭、面向群众,开展特色服务。将计生技术服务、生殖服务融入驻地医疗卫生机构,育龄妇女与其建立服务联系卡。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分级对全区计生人员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和竞赛。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落实了区、街、居三级例会制度,统一了表簿卡设置,规范了“两卡三册一表一单”填写标准,使基层基础工作趋于规范。

五、社保工作再度发力,“两个确保”深度延伸

截止10月底,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达到860万元,比上年同期净增260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全年任务的128.3,在全市11个县区中名列前茅。为3930名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00万元,发放率达100。为全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244万元,并享受了代缴医疗、失业、养老三项社会保障费的待遇。医保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了个人帐户,公布了医保定点医院和医保药品,严格了申报程序和制度,全区参保单位151个,参保人员9000人,发放报销医保金额550万元。进一步巩固城市低保工作“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取得的成果,以规范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不断提高低保工作管理水平。截止10月底,全区共有低保家庭26904户,7109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12,共发放低保资金5010.45万元,人均补差标准78元。开展低保工作“四查、四把关、三坚持”活动,对全区低保户进行了复核,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22*户,5693人。

全区把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岗位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灵活的就业方式,充分利用全区非公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拓宽就业和再就业领域和渠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截止10月底,为5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有针对性地对1845名下岗职工进行了转业、转岗技能培训。召开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启动实施大会,建立启动了14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全年共安置3763名待业、失业和下岗人员就业和再就业。

六、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明显改观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区开展各项综治工作,创立了“一网、双控、三建、四管、五防”的立体防控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社会治安良好稳定,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被中央综治委、中央人事部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突出强化领导责任这一重点,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健全了区、街、内保单位三级综治工作网络。以开展“八创五争”竞赛活动为重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平安城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整体推进。深入开展了“百日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相继开展了破案攻坚战、指纹会战、网上追逃等专项活动。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我区明确了以抓好煤矿“一通三防”和机电管理为重点,实施煤矿安全许可为主线,杜绝重特大事故和控制零星事故,减少轻重伤事故为目标,并与各煤矿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对安全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实现了安全目标管理。组织各矿认真开展了春季安全大检查、“一通三防”和机电大会战、地测防治水整治、瓦斯集中治理、矿井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月、秋季安全大检查、冬季安全大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对煤矿共计安全检查236次,查出各类隐患792条,有效地遏制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全区煤矿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按要求足额提取了安全费用。全区煤矿累计应提安全费用1349.79万元,实际提取1437.62万元,实际使用1448.73万元。

3、加强地面企业安全生产。今年我区地面企业安全生产继续以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特种设备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春季、“五一”、“十一”、秋季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大检查等活动,加大安全检查和隐患查处力度,有效地消除了事故隐患。共检查各类企业140次,查处各类隐患94条,整改率达到了94。我区就学校安全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强化了对师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各学校都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消除了不安全隐患,确保了学校安全无事故。

4、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我区积极开展防火监督和专项治理整顿,大力强化基层各项工作,认真推行消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化进程,确保在“三节两会”、“五一黄金周”、“云冈旅游节”、“国庆黄金周”等消防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今年共出动人员400多次,检查单位177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06份,发现隐患720多条,当场整改隐患406条,已整改隐患284条,处罚有关单位20家,保护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约100多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火灾隐患的数量。

5、加强区域环境质量。我区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了辖区83家100台锅炉、茶炉污染严重的餐饮、洗浴等营业性场所治理工作;完成辖区所有企业、煤矿、煤站的粉尘污染治理工作,对全区重点企业、煤站、煤台进行防尘治理,取缔市区内污染严重的露天煤场,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加大对辖区内360家燃煤炉灶拆除力度,抓好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推动全区环保进社区工作,5个示范绿色社区建设已见成效,3所绿色学校效果明显。

此外,人事、审计、统计、物价、人武、人防、老龄、档案、地矿等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些部门获得了省级或市级荣誉。

回顾今年工作,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招商引资效果还不够理想,引资规模不大,财政增长后劲不足。二是由于财政实力所限,在职工安置、社会保障、基础建设项目资金配套上投入能力弱。三是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公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不实,效率不高。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前所未有危机感、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在2010年,城区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非公经济大区目标,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区位优势,全力做好社会管理和城市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平衡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城区。

多功能厕所建设方案范文第10篇

一、自治县历史沿革和自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政务院批准,于1956年1月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同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1991年隶属于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1992年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变为松原市,前郭县随之归松原市管辖,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同松原市相联。

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地处东经123°35′-125°18′,北纬44°17′-45°28′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5°C,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无霜期141天,年平均降水量451毫米。全县总幅员6,980平方公里,共有9个镇、16个乡、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152,845户。全县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有蒙汉等25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0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郭尔罗斯”一词,源于蒙古古部落“豁罗剌思”的译音,意为“江河”。郭尔罗斯前旗相对于郭尔罗斯后旗,位于松花江南岸,蒙语为“江南”之意。

二、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2001年12月,我县召开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年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分析我县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定立了“三个三”的发展战略,即打好“三张牌”,主攻“三个重点”、破解“三个难题”。

打好“三张牌”,就是打好生态牌、绿色牌、民族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优势和特色。对于前郭来说,优势就在于生态、绿色和民族。打好“生态牌”,就是发挥这里草原面积大,森林覆被率较高,水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等优势,进一步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近期主要是突出抓好“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草建设工程、查干湖湿地保护工程等大型项目。打好“绿色牌”,就是抓住生态建设的核心,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带动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我县建设成为绿色产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县。打好“民族牌”,就是发挥民族优势,利用民族政策争取国家投资,并发掘和打造“郭尔罗斯”这个无形资产,更好地招商引资,加快民族经济强县的建设步伐。

主攻“三个重点”,就是主攻生态富民、工业强县和旅游拉动。生态经济是发展方向,工业经济是强县之本,旅游经济是新兴产业。在这三个方面,我县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也是我们发展三次产业的核心。“生态富民”就是把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作为生产要素加以培育,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草原、林地和水面等自然资源,依靠最佳的生态条件,发展牧业、草业、渔业、林业和稻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工业强县”就是围绕资源优势抓好农畜产品、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和石油矿产等支柱产业,加快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使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旅游拉动”就是以查干湖风光、草原风情和蒙古族风俗为特色,与现代休闲度假旅游相配套,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以此为龙头,拉动信息、金融、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破解“三个难题”,就是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财政实力。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财力不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扩大经济总量”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增量存量一齐抓,大小项目一齐上,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实现规模和总量的迅速扩张。“优化经济结构”就是抓住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县域工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从根本上提高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增强财政实力”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芾恚徊教岣卟分柿浚档蜕杀荆嘤笮圃矗黾悠笠稻眯б婧拖丶恫普杖搿?BR>2002年,由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各项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县委“三个三”发展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2002年建成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7350万元;在建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24.8亿元,完成投资19800万元。完成一般开发项目9个,完成投资4850万元;完成储备项目23个;完成招商引资近6亿元。

二是县域工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工业的原则,开发建设工业项目22项,总投资13900万元。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大豆扩产,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和龙海石油天然气公司新区块开发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提高了地方工业的发展水平。2002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680万元,利润4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0.5%。

三是以“五业”开发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畜牧业发展上,新建了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肉鸡项目实现产值2.6亿元,农户代养鸡704万只,收入840万元。乳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全面启动了“黄改奶”工程,购进黑白花奶牛674头。牧业总收入达到4.2亿元,人均牧业收入920元。在渔业生产上,开发查干湖大水面养鱼,鱼产量达到6000多吨。在林业上,全面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62500亩,森林覆被率达21.8%。在草业上,全县草原治理总面积达到34万亩,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在稻业上,新开发水田42856亩,稻米质量进一步提高,水稻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同时,绿色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品牌发展到6个,其中查干湖胖头鱼被评为AA级绿色食品,我县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前郭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鲜丰特色大米经武警部队监制,直接供给中南海。目前,我县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部级草原建设基地县、良种细毛羊基地县、黄牛生产基地县和吉林省绿色产品示范县、生态草示范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区。

四是旅游等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编制完成了《前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功举办了“2002吉林查干湖首届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吉林查干湖首届冰雪捕鱼节”。投资7200万元,完成了旅游宾馆、妙因寺等十几处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商贸小区步行街,巩固了松原地区商贸购物中心的地位。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筹集资金6730万元,建成了郭旗街广场、哈萨尔广场,完成了县民族体育场一期工程,高标准建设了平安街郭尔罗斯大路至民主路段,新建了县幼儿园,硬化了三条巷路,增铺了雨水管线。在农村,修建改造了31.4公里油路,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民族宗教等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到2002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300元,同比增长11.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275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3%;本级财政收入12771万元,增长31.6%,两项增幅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500万元,同比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500元和2678元,分别增长14.6%和12.5%。

可以说,两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县的“三个三”发展战略是切合前郭县发展实际的,也符合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2003年的工作思路、任务和主要措施

2003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实际,确定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实施“项目和招商年”计划为载体,深入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1.6亿元,增长11.7%;本级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把2003年确定为“项目和招商年”,努力通过实施“项目和招商年”计划,促进预期目标的完成。在项目和招商年计划的落实过程中,突出“四个围绕”和“五个结合”。即:围绕资源优势上加工项目,围绕中省直企业上配套项目,围绕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上高科技项目,围绕国际国内市场上外向型项目,力求在农畜产品、石油矿产、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把项目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业项目开发和一、三产业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把抓大项目和抓小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项目开发和解决就业及维护稳定等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工业项目开发,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项目开发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松发[2002]20号)和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县实际,在发展工业经济上,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在《项目和招商年实施方案》中,县级重点调度的工业项目17项,乡局级工业项目18项,两项计划总投资39056万元,占项目开发总投资的37%,工业项目投资比例居各类开发项目投资之首。截止到4月末,开工项目23项,完成投资10734万元,同比增长372%。其中县石油开发公司、龙海石油天然气公司、联华石油开发公司、亿丰实业公司前郭分公司、前郭肉鸡项目、乳业加工项目、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大豆分离蛋白扩建项目以及稻米加工、建筑材料等项目发展势头也十分看好。

二是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今年以来,我县确定了四个工业园区,分别是郭尔罗斯工业园区、长山工业园区、红旗工业园区和王府工业园区。目前,郭尔罗斯工业园区和长山工业园区已经被市里确定为市级的工业园区。年初,在对园区进行多次调研和现场办工的基础上,明确了园区的发展方向,把工业园区做为拉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县的有效载体,高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更大的工业企业前来投资,推动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县里专门成立了郭尔罗斯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园区工作办公室设在前郭镇,由前郭镇党委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直接负责园区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郭尔罗斯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较快,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即起步区1平方公里、发展区3平方公里和控制区6平方公里。园区在原有宏展塑料型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建材公司等21户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又新引进韩国工业园的阿尔本、那罗太、斗来砖3户工业企业和不二扩产项目、30万吨水泥项目、木器加工、磷脂饲料加工、豆奶胡萝卜汁加工、石油助剂、玻璃钢石油管道加工等15户工业企业,总投资达15000万元。园区的规划已经聘请哈尔滨工程设计院正在设计,园区内600延长米丁字型油路已完成土方工程,供水、排污等项工程正在施工,园区变电所建设事宜已与白城供电公司达成协议,年内基本可以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讯和土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标准,届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100万元。长山工业园区、红旗工业园区和王府工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已有一些企业进入园区开发建设,园区的功能正在不断完善。

三是搞好大项目的储备。今年,我县在工业项目的储备上,主要是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抓好石油矿产、建筑材料等方面项目的储备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资源潜力的开发,切实抓好农畜产品加工项目研制和储备工作,用工业化方式带动“三农”裂变。今年计划储备项目50项,其中工业项目30项,目前完成工业项目储备20项,项目建议书基本完成。

四是积极搞活现有工业企业。当前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由于缺少周转资金和技改资金,处于停产状态。我们将采取出租、出售、出让、破产等形式,努力搞活现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关停企业。同时,努力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最大限度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银行、工商等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也正在研究企业核呆工作,力争核销企业贷款及利息7600万元,从而搞活现有工业企业。同时,支持中省直企业开发建设并积极搞好合作对接,并围绕这些企业研究上更大的配套加工项目。

(二)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努力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一是搞好绿色产业项目的开发,全面落实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稻业和渔业产品的绿色品牌认证工作,力争在更多领域搞好绿色产业开发。

二是加快精品牧业建设。把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以德大公司为龙头,突出抓好20个现代化商品鸡养殖场(年出栏商品肉鸡4000万只)建设,努力扩大农民代养商品肉鸡1000万只,实现农民增收1500万元,使德大肉鸡发展到5000万只规模。以吉林省乳业集团为龙头,西部有关乡镇场为基地,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并协助龙头企业建立奶站,实现“以建促养”,年末良种奶牛达到1万头,日产鲜奶30吨。同时加快细毛羊、肉羊、肉牛、生猪、大鹅的发展。继续保持全省特种经济动物皮张数量全省第一的地位,把兰狐、紫貂、梅花鹿、马鹿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作为一个产业,大力扶持,不断扩大数量,形成规模。今年4月份已经与吉林省乳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协调银行养牛贷款4000万元,5月23日又召开了全县牧业经济工作会议,会上还下发了《关于乳业发展的意见》,为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政策。

三是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抓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搞好生态林、生态草工程,加强“三化”草原治理,推动生态县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今年将完成生态林建设8万亩,生态草建设15万亩,完成境内珲乌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上述各项工作正在实施,其中“绿色通道”工程已全部完成,栽植树苗37.3万株,面积217公顷。

四是搞好稻业开发。2003年新开水田3.5万亩,主要是利用松嫩两江的地表水资源和前郭灌区的有利条件,开发盐碱地和废弃地,变废为宝,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已完成水田开发任务12350亩,完成投资1022万元。同时积极扩大稻米加工规模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引进的“裕丰米业”年加工稻米10万吨,属绿色环保项目,该企业在加工稻米后,利用稻壳发电,利用稻壳产生的灰烬生产复合肥料,同时开发生产稻糠油。今年末将建成米业加工厂和发电厂。此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县稻米加工能力提高到25万吨,占全县水稻产量的80%。此外,大力发展稻草造纸项目。

五是切实搞好查干湖大水面养殖项目的开发和特种鱼苗基地建设,目前已投放春片18万公斤,完成投资136万元。同时已经着手查干湖部级湿地的申报工作,并将查干湖申报成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鱼生产基地和淡水鱼类科研基地。

六是搞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及引松补水工程,部分泵站、渡槽和渠道衬砌正在施工,现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其中引松补水站完成土方16.7万方,修护水渠2600延长米;投资2075万元的松嫩两江防洪工程项目,护岸、土方填筑和涵洞工程正在施工,现已完成投资250万元。同时,正在积极与供电部门研究灌区内的电网改造,尽量减少用电投入。

七是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产先进技术和其他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目前,“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项目全面展开,主要是通过温室、厕所、猪圈、沼气池四项配套建设,形成能源、生态、环保、生产无公害蔬菜体系。同时,切实抓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搞好优质玉米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

在狠抓基地建设的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化项目,我们还在农村经营组织创新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积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壮大各类经纪人队伍,发展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开发第三产业项目。

在旅游开发上,我们坚持以查干湖风光、草原风情和蒙古族风俗为主要内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首字井至川头26公里旅游路建设,此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正在整修路基。二是在查干湖旅游区完成成吉思汗纪念馆建设。三在查干湖旅游区搞好恢复王爷府项目建设,开发商品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提高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500万元的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抓好郭尔罗斯餐饮业的发展,重点抓好投资900万元的旅游区多功能宾馆建设和投资700万元的郭尔罗斯生态园建设。目前宾馆在6月末将全面交付使用,郭尔罗斯生态园已经完成桩基础。六是盘活国有商业资产,整合商业资源,统一化解、处理债务问题,并将剩余资产出售后交县财政。七是继续抓好郭尔罗斯餐饮品牌的打造,强化商贸小区步行街建设与管理,巩固松原市商业、购物中心地位。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项目开发,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2003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十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是乌兰大街改造、源江路拓宽及向南延伸建设项目。目前,乌兰大街正在移路灯、路岛,源江路路基处理1300延长米,管线1500延长米,完成投资800万元。二是蒙古艾里、金岛花园、查干淖尔小区和鑫宇花园小区等住宅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投资820万元。三是供热及配套工程,建设供热面积为64万平方米的8号供热站,目前完成投资227万元。四是农前线前郭至小六股道的37公里油路,正在按规划线型整修路基。五是“村村通油(砖)路”新规划的一期工程,将新修村级道路269公里,现已完成道路25公里,完成投资180万元。六是县第五小学5011平方米的教学楼、前郭镇中心校7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县第五中学4200平方米宿舍楼和县实验小学易地建设6808平方米综合楼项目,已基本完成桩基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七是图书馆综合楼建设项目,已开始主体施工,完成投资150万元。八是县医院7284平方米的门诊楼建设项目,已经开始主体施工,完成投资200万元。九是查干花草原文化馆建设项目,资金已到位,已经开工建设。十是抓好通讯设施建设,目前,宝甸乡村村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查干花镇伯音花村的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工程正在施工。

(五)认真搞好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积极搞好工商企业改革。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的原则,重点抓好工业、物资和商业企业的改革,盘活国有资产,使工商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实效。目前已经政府研究,出台了《前郭县工商企业改革方案》。二是继续搞好国有农林牧渔场的改革试点,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改革办法,尽快使国有农林牧渔场走出困境。目前已将哈拉毛都原种场并入八郎农场,将查干花种畜场并入深井子牧场,这将有效解决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养老问题。三是谋划事业单位改革,并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改革意见》,撤销、合并了6个事业单位,13个事业单位转为企业,2个事业单位转为中介组织,并调整了3个事业单位的职能。通过改革,可减少机构21个,精简人员270人。同时,还在教育、卫生系统实行了效益工资改革试点。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成份进一步扩大,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筹划成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五是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杜绝向企业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六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六)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是上下齐抓共管,形成项目开发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领导每人抓一个超千万元的项目,县人大、政协两个班子各自抓一个超千万元的项目。部门都有开发项目,个人都有招商指标。县财政安排项目专项经费100万元,对17个县级重点工业项目分别成立了项目推进组,项目不建成,推进组不撤。为了把全县各级干部的精力都集中到抓经济、抓项目上来,今年我们把城镇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纪检工作会议等几个大型会议都压缩到十一届三次全委会之内,部门的一般工作都以文件形式进行部署。

二是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一手抓政策引导,一手抓环境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给民营企业高于“国民待遇”的特殊政策,对机关干部领办经济实体,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以上、安置就业5人以上,年缴税金5000元以上的,三年内保留原单位编制,工资、级别、待遇不变。进一步强化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和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局面。版权所有

三是发挥人才作用,依靠人才兴业。为了充实抓经济工作的力量,我们专门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和绿办、乳办、草办、稻办、鸡办等五个专项办公室,配备了32名工作人员。还选派2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广东、浙江以及省内一汽、吉林油田、吉化公司等大型企业挂职锻炼,从各乡镇选派1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直经济综合部门挂职学习。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在抓项目当中培养干部,用效益高低考核干部,没有项目撤换干部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经济综合部门和专业部门的领导力量,发挥了“人才兴业”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督查调度,严格考核措施。项目开发办公室对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情况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项目组的领导同志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人大和县政协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上一篇:旅游厕所建设方案范文 下一篇:造林绿化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