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队形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02:00:28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基本技能课;教育实习;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应具备相应的实习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特别需要具备适应体育专业特点的特殊能力,如口令的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的能力、动作讲解示范能力、动态组织教学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往往也是实习生最缺乏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对实习生这些现象分析后,针对这一情况首次开设教师基本技能课,以培养实习生应具备的体育教师基本技能为手段,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性体育教师为最终目的。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在同类学校前列。本课题在肯定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的重要性的同时,试图进一步找出完善该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使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共172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询收集国内高师体育教育实习情况有关资料和发展动态。

1.2.2问卷调查法

向我院参加过集中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64份,回收率为95.3%;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1.2.3访谈法

与多位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和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教师进行座谈,从多角度为本研究提供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对在调查中收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口令发放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3.2%、98.8%和96%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口令发放的口齿清晰度、声音大小和准确性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提高发放口令的口齿清晰度、声音的大小以及口令吐字和选择的准确性。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在体育课上因学生听不清、听不到和听不懂老师的口令而出现体育课散乱、无组织、无纪律等不良现象。清晰、响亮、准确的口令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起到警示学生避免学生对老师敷衍了事的作用,好的开头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一半,可以为接下来课程的正式内容的教授奠定良好的开始。

2.2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对列队形调动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0%和86.2%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时的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都有较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组织教学期间准确和熟练地变换和调动队列队形,这样就能避免因队列队形调动不当对授课和组织教学带来的很多不必要的不良影响。然而分别合计后两项评价等级可以看出,10%和13.8%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能力帮助不大。因为他们在教育实习初期在队列队形调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进行较复杂的队列队形调动时会出现“忘词”现象,不能很快的在大脑中构想出队列队形调动的流程和组织出队形调动所需的口令导致口令组织的不严密。这样就影响授课的流畅性,导致不能顺利完成本次课的任务,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实习老师的看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实习老师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等负面效应。

2.3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动作讲解示范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6.9%、93.3%、96.2%、93.7%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动作讲解示范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实习生在教学时动作示范的准确性、讲解表达的准确性、动作示范的时机和方位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就避免在动作教授的时候出现示范动作不规范、动作讲解的不完整、学生看不到和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动作以及讲解与示范脱轨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动作的学习。

2.4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72.5%、80%、75%、67.5%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实习生教案的设计、教案编写的方法与步骤、编写教案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教案的执行能力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能力帮助还不够。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是初期教案编写方面的能力仍有一定的欠缺。

2.5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其他能力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87.5%、75%、80.6%、68.1%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育实习期间组织教学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力以及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能力都有帮助。但是仍有不小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还需对这几项能力进一步加强。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我院开设的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我院实习生的教师部分基本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能基本帮助我院学生从大学生平稳过渡到实习教师。提前让实习生了解到了教育实习的各项内容,多方面传授学生教育实习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口令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能力、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另一部分技能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如教案的编写能力、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练习密度的把握能力等。这几项技能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技能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注重这几项内容教授。

3.2对策

3.2.1 重视学生教案的编写能力,加强学生自主教案编写的意识,重视教案编写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提出更正办法,加强学生的教案执行能力。

3.2.2 加强学生组织教学方面能力,组织内容安排要紧凑、灵活多变、且具较强创新性,提高组织教学预见性,预防影响教学流程的不良现象发生。

3.2.3 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把握能力,注重学生体育教材的学习,在对各项体育技能熟练掌握的同时了解其重难点。

3.2.4 向学生介绍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方法,并要求在模拟授课时能灵活运用,最终实现多种教学技能灵活运用。

3.2.5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适应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强度,制定出不同年龄学生段所适应的运动强度表,以加强我院学生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适应的不同强度的练习负荷的认识。

3.2.6 在规范学生动作示范的同时,让学生对动作技术深入理解,特别对技术细节更应该细致分析。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全面深入认识各种动作技术及其易犯错误。以保证能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

3.2.7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超英主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90

[2]王启明主编.体育教育实习(M).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7-56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2篇

基本体操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体操教学规律,运用体操教材向学生传授基本体操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1队列队形调动能力

队列队形是基本体操里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是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形练习是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和要求,进行各种队形和图形变化。[1]队列队形调动是各种复杂图案图形变化的基础,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能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队列队形调动能力是学校体育常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效率,严密教学组织的重要方面。

1.2基本体操创编能力

体操创编能力是在掌握基本创编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授对象的特点,依据特定场地条件,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体操基本动作的创新组合的能力。基本体操的创编是学生掌握体操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知识的直观体现,创编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点水平。创编的结果最终体现为教案,具体表现为格式规范、组织教法的设计,术语的准确运用。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在创编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术语和创编原理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3直观展示能力

直观展示能力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表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产生动作表象的能力。直观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特征。其次,直观示范要考虑示范面的选择,还要考虑示范点速度、学生人数和视线的干扰。教师通过正确标准的动作直观展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1.4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教师,语言表达是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之一。讲解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启发设疑,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手法。教师运用语言得当不仅能说明事理,还能将传授知识、道德教育、智力发展有机结合,最终升华为教学的艺术。幽默的谈吐、准确的术语、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1]课堂组织管理内容纷繁复杂,大致包括教学形式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的布置、课堂的控制、违纪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几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影响体育教学的许多因素都会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呈现。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也是体育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2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储备过程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储备越丰富越扎实,在下一个实践操作阶段时才能厚积薄发。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必备环节。

2.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当人的行为在目标指引下进行时,目标则形成指引人不断前进的动机和不竭的动力源泉。首先,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其次,学生了解各个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评估目前的水平状况,找出与目标存在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下一步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

2.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通过比赛和竞争性的游戏营造良好而热烈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一旦产生,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对教学活动无疑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执行者是否妥善地选择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关系就是人与工具的关系。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锻炼水平来科学地选择、组合、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体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基本术语的教学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再通过身体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动作印象;教师还可针对相近或类似的动作适时进行提问,使学生明确动作概念。最后教师可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几个简单的动作串成连接动作,借此既掌握基本动作,又增强学习兴趣。

3实践锻炼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一阶段所学习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做到知行合一。在学生实践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能力。

3.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指学生掌握的基本体操相关知识,行是指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识掌握来代替具体实践,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用具体实践来替代知识掌握,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实践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须步骤,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基本体操理论和实践知识才是自己正在掌握的知识,而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正是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很多领域,例如:队列队形的调动、体操术语与示范、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学到的体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3.2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要正确规范

基本体操作为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示范领做规范正确,教学步骤简洁清晰。体操动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控制准确,对术语的运用正确,队列队形的调动、指挥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队列队形的调动路线设计好,口令清晰、洪亮;示范动作要反复练习,达到标准熟练;讲解动作的术语要事先看书,要求讲解示范相互配合,达到示范标准,讲解正确。实践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运用相关知识,重在把功夫放在课前,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基本体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3.3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善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是技能向能力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体操实践课中,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集体备课,准备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总结经验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是教师对实践学生的评价: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整节课的闪光点,教师在提出建议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提高自省能力;再次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互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和优点,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才能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在基本体操教学中的闪光点要给予表扬,让实践学生对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之后重复进行基本体操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过程。

4创新是形成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关键

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都能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就之前基本体操实践过程中的优点进行整合,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重新设计编排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能力,通过实践来进行评价,不断总结,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基本体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队列队形变化顺序的创新,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和教法组织的创新等方面。队列队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通过人员位置的调整,变化出不同形状和规则的图案,这个过程要求除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根据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想像力,进行大胆实践。基本体操创编的新颖主要体现在动作组合和方向的变化上,如双臂对称类动作比不对称类的动作简单,单个方向动作比复合方向类动作简单。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创新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正确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5小结

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储备为基础,实践锻炼为途径,大胆创新为突破,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规律。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要遵循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要善于思考,积极实践,敢于创新,在外因的影响下,加速自身内因变化,进而提高基本体操的教学能力。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操教学;实践课;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9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教育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生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针对目前体操教学与当代体育教育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契合度不足的现状,面对当前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本学院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经过对近几年教学实验的梳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启发、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体操教学改革进行实证尝试和积累,为其他体育院校乃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体操课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和平衡木成套动作等教学内容的创编和组织、课内教学实习创编和组织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近10年相关论文47篇、书籍3部;查阅国家教育部近10年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公告,为研究收集理论依据和参考,并结合研究形成观点。②访谈法。对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研究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动作细节的修缮进行探讨;对施教对象进行访谈,对学习的收获和满意度进行研讨。③实验法。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9班19名女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研究时间跨度两个学期,课堂实验时间共计32学时,占总学时的25%,时间分配方式为在每次课中抽取20分钟实施研究计划;研究实验时间还涉及课外的学生创新学习的更多时间,不包括在32学时之内。④观察法。对本研究的过程、结果等客观公正地观察,并进行记录,以便全面而深刻地把握研究全过程。

二、结果与分析

1.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策划。①更新教和学的理念。教学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唯技术论”为主导思想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传道”,重点在于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授业”是给学生提供最正确的知识;“解惑”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生的学习应处理好“学”和“习”的关系。“学”是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资源获取专业知识,学习要改变从前单纯、被动地接受状态,而要积极自主参与活动,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习”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平台,进行习得,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灵活机动地运用知识,改“我学会”为“我会学”。②确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在教学初期,通过更新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性地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成功范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段,通过课内、外研讨和演练,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后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和体验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③选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教学的进度,考虑各个教学阶段的衔接,确定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平衡木动作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队列队形的教学主要考虑学校的需求,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各级各类单位团体的运动会、庆典表演等活动中,队列队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徒手体操的教学主要面对学校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健身等需求,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风格、难度的徒手体操,成为大众健身体操的表现形式;轻器械体操的教学注重开发适应社会潮流的时尚轻器械,教学中根据学校体育的需求、社区活动、广场健身、趣味体育游艺活动等设计动作;技巧动作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单个动作创编成套路;平衡木将单个动作创编成套路,同时为其从事专项的继续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2.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实施。①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知识点和成果范例,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操课程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根据课程提供的知识积累创新的素材;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究性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然后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巩固课堂知识,为自己的创编收集材料,在积累和灵活运用素材时锻炼创新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和阶段性成果回到课堂,再进行更具体的探讨和研究。使教学走出框架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创新空间。②启发学生创新。首先,教师引导体操专修学生带领普修学生共同学习,建立承接式、互助式的教学模式。专修生深入普修课堂,成为普修生的学习顾问,成为教师的助手和骨干,配合教师带领普修生开展创新性学习;然后,给学生设定创新主题,引导学生根据前期的知识积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素材进行创编,在操作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在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中锻炼创新想象能力;最后,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开展比赛、表演等活动,或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深入到中小学校、社区等社会活动中,学以致用,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对深入学习起到促进作用。③科学考核和评价。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实践操作、文字处理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技巧和平衡木的考试办法为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考试规定,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其动作的质量及成套编排的合理性、新颖性、连贯性,动作的熟练性、规范性进行评分;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这三方面内容以课内教学实习为表现形式,采用微格教学法,学生独立设计20分钟的教学,内容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中的任意两项,学生自编成套动作,书写教案,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

3.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成效。①创编形成技巧和平衡木成套动作。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从所掌握的若干技巧和平衡木动作中自行选择符合考试规则规定的动作,将单个的动作串联成套路,创编的过程中自行安排连接动作,最终形成了灵活多样、展现个性的成套动作。在创编过程中锻炼了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考试中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好成绩。②创编成套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学生在课内根据教师的教授掌握了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基本动作方法,学习了部分成套动作,在课余的大量时间里,学生自动形成学习小组,探讨创编,最终形成了互不重复的、风格各异的成套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学生在创编动作、安排各节顺序、绘制动作图、书写动作图示的创作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③创编形成主题队列队形表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参与和实践创编和组织的全过程,将队列的基本动作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本研究形成了配乐主题队列队形表演――《走向复兴》。在确定表演主题、选择动作和队形、选择编辑音乐、进行文字和绘图记载、设计表演服饰、演练成套动作的每个环节中各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锻炼和提高的作用。④课内教学实习个性化。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设计和策划20分钟的微格教学,将创编形成的徒手操、轻器械体操和队列队形表演整合成教学内容,策划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步骤。构思和演练之后书写教案。最后,将设计和创编计划以课内教学实习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位学生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亮点,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努力做到新颖和个性化。⑤学生提高认识和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本研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从被动地、不情愿地跟从到愉悦地参与思考和行动。对体操课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理解,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主动,收获越来越大,消除了畏难情绪,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提升了满意度。

三、结论

1.研究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实践,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2.本研究进行了授课教师、体育专业体操专修学生和普修学生阶梯式承接学习的模式探索,具有重复操作性,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可为体育院校术科课提供行动研究范例,可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共性借鉴。

3.本研究在先前发表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在行动研究领域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侧重实效性,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张健,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1-192.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校内实习 培养目标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都应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以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然而,事实上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内实习环节并没有很好地与基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本文旨在指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同行在开展学生校内实习工作时作为参考。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实习内容以体育讲师基本功训练为主,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说课、写教案及试讲四个环节。

1.1队列队形练习。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队列队形练习的难点在于对口令的正确把握。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由指导教师带领,首先进行集体练习,之后分组逐个进行练习。口令通常由实习教师根据中小学教师上课的需要提供相对常用的口令,学生要在保证口令正确的情况下逐渐训练喊口令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轻重缓急。

1.2说课。

说课的校内实习包括两个环节:写说课稿和说课。辅导老师通常事先给学生提供理论课模板和实践课模板。学生根据模板选择合适的内容写说课稿。说课稿完成后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学生按照修改后的稿件反复进行读背,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辅导教师根据说课表现给学生打分。

1.3写教案。

写教案的情况跟说课的情况类似。教案分理论教案和术科教案。辅导老师通常事先给学生提供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案模板,学生根据模板选择合适的内容写以上两种教案,通常刚开始所写的内容与自己的专项相关,这样做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把握教材内容。教案完成后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后定稿、打分及存档。

1.4试讲。

校内试讲通常以实践课为主,程序往往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利用公体课上课时间带公体学生的准备活动,或者教授某个动作,通常一节课时间在30分钟左右。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教师带领组内学生上20分钟左右的课。辅导教师根据上课学生的表现跟其他学生一起对上课的学生进行现场评价。第三个环节是各小组抽出试讲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展示课及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加深对上课各个环节的理解。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存在的弊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时间短,项目多,且实习内容脱离实际,与基层中小学体育课实际相差甚远。

2.1授课对象脱离实际。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时的授课对象有两类:第一类是上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学生,第二类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两类授课对象均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接受能力跟中小学生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首先,采用大学教学方法教授中小学生将产生一系列冲突与不适。其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与中小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相比,接受能力差别更大,简直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再次,公共体育课多数为男女分班上课,这与基层中小学生的男女生合班上课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小学生男女合班上体育课的情况毕竟还是占绝大多数。

2.2授课人数偏少。

大学公体课的上课人数为30至35人,比基层中小学的班级人数要少一些。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的班级只有1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人数与比基层中小学的班级人数相比相差太大。班级人数不一样,上课时组织方式就有所不同,相同的组织方式下学生的练习密度就有差异。人数不同,课堂管理难度也不一样,教师所要考虑的因素就有多少之分。因此,校内实习时班级人数偏少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2.3场地器材条件太优越。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进行的校内实习所用的场地器材都是大学校园里的场地器材。场地器材数量充足、质量优越,与基层中小学的场地器材相比有很大区别。利用大学校园的场地器材进行校内实习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容易忽略一些安全因素。毕竟基层中小学的场地器材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多的隐患,而学生利用大学的场地器材所考虑的安全因素要少于在基层中小学上课所考虑的因素。其次,基层中小学的体育器材相对较少,甚至根本没有,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实习所用的器材越多越不利于毕业后的体育教学。

3.基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改革策略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于实习工作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教师,因此,实习的工作尽量与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接轨,越接近基层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际越好。鉴于此,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校内实习工作有必要进行如下改革。

3.1正确理解校内实习的含义,积极联系基层中小学。

校内实习是学生在走出校门正式实习以前的实习的统称,学生在校内实习期间的实习环节均在教师统一管理下进行,具体形式各个学校存在差异。为了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学院可以利用体育教材教法或者学校体育学的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基层中小学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加深对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及学生、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整体了解。

3.2“两内两外”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两内两外”指的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两内两外”相结合的含义是:学生在校内利用课堂的理论学习和课外的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然后结合校外基层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把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3“听、评、讲”相结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绘图 小学体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42-01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很喜欢用体育绘图表示体育动作,尤其喜欢在备课时运用体育简笔画绘图,配上简短的述语来说明运动技术动作。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人以很强直观感受的同时,也增强了教案本身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时,资料记录、收集、整理时,运用体育绘图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一 体育绘图在体育教学设计撰写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备课时,以简洁、明快的线条,组成优美、生动的直观图示,提示运动时的用力方向和顺序,代替冗长烦琐的文字说明,即节省了备课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使教案图文并茂、直观清楚、美观大方,也很一目了然地表示出不同动作的运动轨迹。

以编写花样跳绳教案为例,若用绘图的形式配上简短的文字来描述合作跳绳动作简介,就省去了教案中大量复杂的文字说明,节约了时间,还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 体育绘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体育绘图符合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促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出示体育图解或现场绘图直观演示,配以动作说明、要领讲解,使学生对所学动作一目了然,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和对动作技术要领(重点与难点)的理解,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技能。

以队列队形课的教学为例,在并队、裂队、分队、合队、开口螺旋、闭口螺旋、绕“8”字等队列队形教学时,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配上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动作简图,提示队伍调动时的方向和顺序,使学生建立起队形变换的初步表象,从而尽快地学会队形的变换。

在进行集体项目游戏时,比如游戏队形是圆形、弧形时,或组织往返跑、间隔跑时,用简图表明队形、游戏方向,让学生分组了解游戏的站位、方法和路径,配上简单的规则讲解,学生活动起来就更有序、更有组织。

以韵律操模块单元教学为例,在教授韵律操时,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分组强化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绘制的活动简图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认识。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采用快速、准确、优美的绘图,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动作学习的浓厚兴趣,更能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技能动作,带来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三 体育绘图在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符合学生需要、教师特点、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我利用学校体育现有的课程资源,发挥民族民间体育特色项目的优势,选择如花样跳绳、柔韧创编、体育儿歌、球类游戏等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体育绘图自编体育校本课程单元教材进行教学。

在研发柔韧校本单元课程时,“身体变变变”单元创编时神奇的数字:7、2、4、9;变幻的字母:L、V、C;合作创意字母:A、H、W、M,用体育简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为直观。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不同学段的创编整理,将部分难度动作用简图绘制出来,以便长久的查阅和保存。

我将体育校本课程中不同类型的体育动作绘图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学校独有的特色,充分尊重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四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绘图的作用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要钻研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巧,熟悉绘图方法,力求使绘图形象逼真,符合运动动作技术规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绘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作用。在编写教案时,想要画出正确、优美的直观图示来辅助教学,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运动技术,熟悉各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其次,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掌握绘图方法的同时,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性,绘图必须准确,注意运动动作的位置和角度,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更要与体育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绘图,避免不正确的绘图带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再次,作为体育教师,绘图应和课堂中的讲解、示范相结合,以利于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和表象,加快学习动作技能的步伐。同时可将课中的重点、难点、注意点以及问题动作的正确和错误表现用对比图的形式绘出,起到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根据课的目标、内容、学生实际及课堂需要,巧妙安排,恰到好处,合理运用所绘制的体育绘图。最后,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对体育电子绘图的学习和理解,学会用电子绘图软件绘制体育动作图解。

五 结束语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6篇

一、这是一次全面展示体育教师风采的比赛

首先从开幕式的广播操展示说起,看了让人振奋,从选手的着装和动作的规格都让人眼前一亮,每组比赛结束后总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队列队形展示可以说是代表一个省市参赛队形象的最佳时刻,也是反映一个队伍凝聚力的比赛项目。威武飒爽的英姿,整齐划一的步伐,干净利落的转身,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尤其指挥员铿锵有力的口令,在偌大的会场没有扩音器的辅助下却听得清清楚楚,俨然是一次正规的阅兵式。自选项目给各位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参赛队员积极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运动能力绝不亚于专业运动员。模拟说课,不仅展示出选手对教材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练习手段富有实效,而且还展现出体育教师极强的课堂表现能力和驾驭能力,连表情、动作、手势、眼神都是那么到位,让听者不由地成为课堂中的一员。

二、这是一次难得的培训学习的比赛

从广播操和队列队形展示中,参赛教师的动作力度、肢体的控制能力、表现力都非常到位,举手投足无不显示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气质和专业特征,这正是体育教师所特有的风范。自选项目的精彩展示更让人目不暇接,田径场的矫健身姿,武术的刚劲有力,健美操的动感节奏。在欣赏几位选手在双杠上轻盈舒展、干净利索的表演时,不由地惊叹参赛教师能够这么轻松地完成高难度的双杠动作,还能保持这样优秀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规定动作的模拟上课,看到选手绘声绘色的表演,听到流畅的教学流程,有效、新颖的教学手段,让我倍受启发。模拟上课应该是高于说课的一种比赛形式,它需要关注课堂中更多方面的因素,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教学,比赛选手只有将自身融入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氛围中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还有一点,这次观摩让我对中学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上,在不同项目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教法上都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这是一次回归体育教学本质的比赛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真正实施体育新课标,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这次比赛的四大板块:队列队形及广播操、自选项目展示、规定教材模拟上课、教案及评析报告,从理论到实践、从全面技能到特长展示,全方位地考核了参赛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扬州大学潘绍伟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学校体育发展的两点危险“教育对体育的忽视”和“体育对教育的游离”,要改变当前对体育教学这些不公和误解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形象。在这次比赛中没有太多华丽的包装,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生动,让观者悦目,让听者悦耳,展现的是每一位参赛教师真实的教学技能。

四、这是一次检查和反思自我的比赛

我在观摩比赛的同时,更多的时候还做自我对比,选手们都是一线体育教师,与他们矫健的动作、优美的姿态相比,自己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次比赛使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掌控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教学知识传递技能和教学过程组织能力、师生互动能力、个性化的语言和示范风格。这些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成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成长于长期的反思和学习、成长于长期的探索和自修、成长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体育教师,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7篇

1.1幼儿基本体操的课程性质

幼儿基本体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是基本艺术技能与幼儿教育实践相辅相成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动作教学为中心,以幼儿基本体操的编排为重点,结合体操运动的特点,将幼儿基本体操的基础性、工具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综合素质。实践理念在幼儿基本体操课程中全面渗透。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就决定了该课程的实践属性,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的夯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更加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在幼儿基本体操课程中表现为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奠定幼儿基本体操动作、队形、编排、教学等各方面的理论基础,学习幼儿基本体操的内容、分类、特点,掌握幼儿基本体操的口令与术语,训练徒手操、轻器械操和队列队形,掌握组织队形排列、体操活动、体操教学、体操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幼儿基本体操的课程目标

基于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观,幼儿基本体操的课程目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了解背景与趋势。了解体操及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框架;了解当前中国体操及幼儿基本体操的现状和发展概况;了解当前在中国幼儿园实施幼儿基本体操工作的一般操作技术;了解幼儿基本体操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趋势。掌握知识与技能。掌握幼儿基本体操的内容与分类、任务与特点;掌握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动作与技术;学会运用幼儿基本体操的口令与术语;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与幼儿基本体操的关系。能够教学与编排。掌握幼儿基本体操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体操教学(包括自编教案、指挥讲解、示范动作、组织教学等);能够根据音乐、动作、器械特点等要素进行徒手操与轻器械操的创编;能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进行基本队列队形的指导与训练。提升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操学习能力、创编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2幼儿基本体操的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幼儿基本体操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2.1基本理论

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理论包括掌握幼儿基本体操的内容与分类、任务与特点;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部位、基本动作和方向、基本步伐、基本练习;幼儿身体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幼儿基本体操的关系;幼儿基本体操的口令与术语;幼儿基本体操的常见练习方法、组织策略;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基本体操编排的原则和要素、结构与要求。

2.2体操训练

针对3~6岁幼儿的特征,幼儿基本体操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和轻器械操三大部分。所以本门课程的体操训练内容分为队列队形训练、徒手操训练、轻器械操训练。队列队形训练包括队列的口令与手势、基本队形的排列、队形的种类与变化、队形变化的方法、队形变化的指令与要求。徒手操训练包括热身运动、平衡练习、力量练习、灵敏练习、柔韧练习等基本练习;动物模仿操、徒手姿态操、礼仪操、少儿健美操、韵律操等幼儿园常见徒手操全套动作。轻器械操训练包括啦啦操、垫上操、圈操、旗操、花环操、沙锤操、球操的基本动作与不同器械的特殊动作。

2.3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包括体操分析与鉴赏能力训练、体操教学能力训练、体操编排能力训练。分析与鉴赏能力训练包括动作分析(身体运动部位、动作幅度、动作方向、动作速度等动作要素的分析)、音乐的分析与鉴赏(音乐的风格、速度、节奏、结构等要素的分析)、分析幼儿的动作特征与体操动作的联系。体操教学能力训练包括体操动作的分解与合成、体操动作的示范与讲解,观察能力、组织与指导能力、利用游戏开展体操教学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体操编排能力训练包括选择合适的音乐(节奏、速度、旋律要适宜幼儿基本体操的编排)、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动作、动作顺序的安排、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组合、轻器械的利用与开发能力、队形的编排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3编排幼儿基本体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紧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门课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3.1幼儿基本体操与专业理论课程的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主要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了解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等。“三学”即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也为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如幼儿动作的发展在学前卫生学与学前心理学都有所涉及并且是学习重点,只有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知道如何保护幼儿稚嫩的身体、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运动项目,才能学到幼儿基本体操的精髓和内涵。而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同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延伸,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应用。

3.2幼儿基本体操与艺术技能课程的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为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奠定技能基础。舞蹈基础训练、乐理、音乐鉴赏等音乐舞蹈类的技能技能课程为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做好铺垫,幼儿基本体操是艺术技能课程的升华。如乐理、音乐鉴赏课程中对音乐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对音乐本身的分析,在幼儿基本体操的编排中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应用与实践;如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中所涉及的身体基本方位、基本步法以及头部、手臂、脚的基本位置等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学习,特别是舞蹈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修养亦是为幼儿基本体操的学习延展了广度。

3.3幼儿基本体操与职业素质课程的关系

职业素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幼儿园教学、管理实践能力的一系列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五领域的教学法课程中的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幼儿基本体操关系密切,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有幼儿园健康生活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体育教育,幼儿基本体操就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仅一个学期,学时有限、学习内容量大,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幼儿基本体操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在学生对幼儿园健康领域的学习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内容,加深了学生职业素质课程的学习深度。

3.4幼儿基本体操与实践课程的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环节。幼儿基本体操课程与见实习实践课程相辅相成,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幼儿基本体操的知识与技能,在见实习实践课程中加以理解与应用,扎实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总之,开设幼儿基本体操课程是加强改革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手段,在实践取向人才观的指导下,幼儿基本体操课程完成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力的使命,为幼儿园一线提供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师资。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问题反思

一、前言

新体育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目标该怎样定,教学内容该怎样创新组合,教学组织该怎样打破传统、别出心裁,教学评价该怎样强调过程评价、情感体验等”这些内容正逐渐成为每个一线体育教师的日常话题。同时,各级的新体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也层出不穷,新体育课程的研究、实施已渐成气候。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细细品味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总觉得这些精心准备的课中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的。

1.课前钻研不够,准备不足。

(1)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偏差,少见恰如其分。

从教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其实是很盲目的,不清楚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合适的。很少能看到针对该堂课制定的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2)教学的预设缺乏实践支撑,差距过大。

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教学预案与课堂教学能无限接近,但事实是很多课的预设与生成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预设有点过于理想化和脱离实际,以他们自身的理解和想当然地预设课堂教学生成,导致在教学实际中出现很多令人无法预料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流程不顺利或不成功。

2.课中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1)过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体现。

这应该与新课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关,许多课都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确实被激发了,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过于被放大了,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等于零。整堂课看起来气氛非常好,非常有趣,非常热闹。

(2)教师动作示范的缺失。

教师示范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传统的体育课评估中,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打分标准,它体现了一个体育教师自身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特点,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但实施新课程后,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对待示范这个教学环节。有的教师干脆在整堂课中都没有使用一次示范,最多让学生进行示范。

(3)队列练习有所忽视。

队列队形练习是传统体育教学的精华,以往很多堂课教学的准备部分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队列队行练习,如四面转法、齐步走、并队走、向后转走等。队列队行中学生的表现会影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但新课程实施后,许多课堂教学无一例外地没有进行一次哪怕与队列有关的内容,连调动队伍必需的齐步走都被忽视了,通通改成了小游戏的比赛形式:看谁到位快,导致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排队了。

(4)动作技术被淡化,强调不够。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多进行游戏活动和身体活动,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对技术动作规范的要求有较大的缺陷,少数教师几乎没有指出学生在活动中的技术错误动作。

(5)过分强调过程评价,忽视了总结性评价。

以往的体育课当中,我们比较注重结果的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模板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但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教师采用的评价几乎都用于过程评价,对结果评价很少涉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时都只采用了笼统的口头表扬,如“你好你棒”、“真了不起”、“你真行”等,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内在,即学生往往经过练习后到底哪里进步了,教师都没有进行评价。

3.课后只有反馈,没有反思。

(1)交流流于形式,光说优点不提不足。

在每次公开教研活动中,听完课后,我们总会安排一个评课的环节,或选择代表发言,或随意交流,或专家与听课教师一起进行所谓的“互动”评课,但无论是怎样的评课形式,我们会无一例外地看到、听到评的主要内容都是该堂课的亮点,涉及不足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或一笔带过,给人的影响一般都不是很深。

(2)反思只是流于浅层面,没有深入研究“为什么”。

有的老师反思只是停留在浅层面,停留在当时,停留在“听听激动,想想要动,回来不动”的状态上。部分老师的反思充其量只能算是反馈,根本没有再往深层次考虑,没有再进一步问自己为什么,这种状态是非常无奈的,几乎不会有很大收获。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过于考虑安全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发现一些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强调的东西一并被抛弃了,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被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忽视了,学生的挫折教育被忽视了。

一些项目若有一点安全隐患,就会被彻底打入“冷宫”,如单杠双杠类教材、跳山羊类教材等。还有队列队形练习,因为学生不是很喜欢,练习时又比较辛苦和枯燥,往往教学效果不佳,被淘汰似乎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

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常被提起的。但新课程后,我们似乎又有些矫枉过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的确确被确保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被忽视了。

我们常常批判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导演”、学生做“演员”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给彻底扼杀了。但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老师很少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动作技能的最优化策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学生很“会学”,但教师“不会教”。

③淡化了对体育学习的基本要求,使评价运用出现了偏差。

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但这种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地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学”,重要的是学生努力了就行。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体操;教学能力;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005-02

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体操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能够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来增加教学效率,以确保在完成技术动作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操教学能力与水平。

1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原则

1.1计划性原则

体操教学能力是需经历清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过程、了解教学方法等几个部分,同时与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把体操的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以,提升教学技能需有针对性,教师需参考培养目标与计划方案,结合体操教学具体情况,建立实施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体操基本教学水平。

1.2渐进性原则

体操教学能力是由示范、讲解、口令指挥和保护与帮助等相关能力组合而成的。在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示范为例:广播操教学中,由最初简单的背面示范与领做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镜面示范与领做。总而言之,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要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在内容方面需从局部至整体,针对组织模式而言需由随队至出列上“教台”,由易至难逐层开展。

1.3结合性原则

培养体操教学能力,首先需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需体现出实践性,也就是开展实际的施教工作,单纯依靠体操课的教学时数是不易实现这个标准的。所以,针对培养能力的内容而言,需参考所有教学时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掌握其重点,还要使彼此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才可以确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操基本教学技能。

1.4实践性原则

所谓体操教学能力就是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讲授体操内容的技能。体操知识和技能是体操教学能力的前提。能力的培养应该具备施教过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首先验证有关的知识、技术的了解与使用状况,其次,根据研究、归纳,持续了解教学技能,增强教学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才可以让学生在体操教学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2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

2.1语言讲解能力

语言讲解是可行的体操教学策略之一。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应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的观念,逐渐增强语言表达水平。在课堂中需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术语进行教学讲解,包括传授动作要点,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学习动作时的感受等需具备的术语。授课过程中教师需有针对性的指明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给出问题答案,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2示范动作能力

在课堂中需清楚示范不可以单单理解为“会做”,示范动作需可以激励练习者掌握动作的要点,让其可以使用有效的方法去模仿。示范动作需精准美观,参考动作技能建立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具体的示范,增加示范的成效。所以,需要让学生在熟悉示范动作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2.3保护与帮助能力

保护和帮助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能够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信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构建清晰的动作感受,熟悉动作技术,增强动作质量。学生需要了解保护和帮助同时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培养具备其能力。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保护和帮助站位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在动作基本掌握后,让学生相互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练习,使全部学生均可以加入到保护和帮助的实践中,根据此教法明确动作做法、要点与注意安全的习惯。

2.4纠正错误能力

体操教学的实践,也是持续纠正错误的过程。在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动作之后,学生不会立刻熟悉并掌握动作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才可以逐渐熟悉动作。在练习的时候发生的错误不但是表面现象,也需发现其错误的源头,在研究的前提下,指明并给出纠正错误的策略与方法。

2.5基本体操组织教学能力

基本体操不仅是体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还是优秀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基本体操是由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轻器械体操和专门器械体操等内容构成的,是增强集体意识与观念,对学生开展思想作风教育的可行方式,是体操教学的核心部分。基本体操的口令发挥着关键作用,口令精准、明确、响亮,可以快速调动队伍、变换队形,增强练习的主动性,提升课的密度。在课堂中,使用让学生边喊边做的方法进行练习,在口令基本达标之后,进行指挥调动小组与全班的队伍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3培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措施

3.1合理安排体操课堂教学

在体育课教学中,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出现在整堂课的准备部分,而体操教学中,以上两项内容作为基本体操的主体往往出现在基本部分中,在进行教学和指导纠正的同时将学生口令呼喊、示范讲解和广播体操的创编贯穿到课堂中,实现动作要点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针对技术动作的教学组织方面而言,整体衡量技能间的迁移,预防及减少彼此间的影响,减少熟悉技术要点练习的时间。针对难以掌握的动作技术在教学前对学生说明,让学生可以在课前充分的预习与练习,学过的技术动作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3.2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体操教学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部分错误动作技术进行对比与纠正,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善于找出问题,指明问题,探索正确的答案,同时进行彼此交流与纠正动作,将知识、技术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里,运用正确、合理的教法增加教学效率。

4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对侧重知识与技术的讲解,也就是关注学生在技术动作方面的了解与掌握,将考核集中在技术评定。没有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适当的技能考核,很多学生尽管考试符合要求,然而具体的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师的标准相差甚远,存在“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问题[1]。关键在于:首先组织和监管部分不足,难以进一步组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队列队形的指挥水平欠缺,口令指挥错误等问题普遍存在;再次是发现﹑研究和纠正错误水平不高,对具体状况的判断﹑研究与处理问题的信心欠缺,无法尽快找出错误所在以及全面预防和纠正,对紧急事件的处理不及时,易引起不必要的后果;讲解和示范能力欠缺,动作要领讲解模糊,把握不住关键点,术语的运用不准确。针对动作示范而言,相对熟悉的动作示范相对规范,反之欠佳。示范能力不仅要做出准确、规范的动作,更关键是可以参考教学的需求,妥善挑选示范的模式﹑时机﹑地点﹑示范面等;最后是保护与帮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熟练运用保护和帮助以配合学生完成动作,导致有些动作出现失误和难以完成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引起体操教学能力不高的因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被原来体育教育指导模式的限制,导致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忽略,一些教师没有认真仔细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就仅仅满足对知识﹑技能学习的简单掌握,没有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进行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体操课的教学时数持续减少,导致教师缺少时间在学生的教学技能方面进行更有目的性的培养。

5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5.1调整教学指导思想,提升对学生学习意识的教育力度

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需改变以竞技体操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高效利用一系列可以帮助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推动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在体操教学中还需提升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与教育,让学生明确了解,不但需熟悉技术,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把增强基本教学能力当作是自己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

5.2改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是教师编写教案的依据和参考资料,其内容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率。所以,对教学进度做出适当的改进,能够大大增加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相对集中的教学中,针对口令呼喊、队伍调动、徒手操、轻器械操的创编以及术语的运用方面进行重点教学与其能力的培养,妥善地组织教学的顺序与教学的时数等。

5.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在熟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调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引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找出问题,指明问题,同时给出正确的答案。在教学活动时,增设一定的学生实践部分,为学生创造一个运用掌握知识的机会,是增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可行性方案。增强学生教学技能,不但需要关注师生的彼此转换关系,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重视学生间彼此进行实习﹑沟通﹑测评与研究,进而实现彼此间的启发﹑帮助与纠错的目的,最终增加实习的成效。

5.4创新考核内容,健全考试制度

体操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繁琐的综合体,包括很多因素。这里面涵盖最关键的是:示范能力,传授能力,教法运用水平,保护和帮助能力,纠正错误能力,指挥队列队形的能力,编操与领操能力。所以,教师在制定考试内容的时候需全面衡量上述的几个部分,不但要对技术技能部分进行考核,也应将基本教学能力列入其考核内容进行教学成效的展示。

6结语

教师不但需关注学生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还需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中。对当下的教学大纲与进度做出改进,让其可以降低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引导与激励学生注重教学能力的锻炼,关注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为今后创新教学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晶宇,刘排.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系统结构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8,80.

[2]杜家俊.我院体育系2000级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4-55.

[3]李德斌.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探索[J].安顺师专学报,2011(2):98-98.

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34-02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对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反映,通过此次技能大赛,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赵永忠(新疆教科院)

新疆代表队在今年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基础上,选拔出六名体育教师于12月11日赴克拉玛依市参加了为期12天的集中训练。这六位体育教师中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汉族,他们克服了生活、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困难,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中。集训中,老师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小学生广播操和武术操、队列队形、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这四大部分的集体项目,还要掌握理论部分(撰写教学设计教案,听课、评课),以及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实践部分(自选项目,规定项目共计三十个),这是对每个参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考验,新疆代表队本着“务实创新、全面练兵、以赛促培”的原则,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使老师们认识到,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体育教师更难,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趋重要。体育教师承担着发展学生健康体能、传授良好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只有注重加强自身锻炼,才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体育教学的需要。

开阔视野 坚定方向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一部分体育教师笼罩在“职业怠倦”的阴影下,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如何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速体育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学水平已是各级教研员工作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若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则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到以下几方面: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首先,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作用和改革主体地位的肯定和确定。我们强调教师就是课程,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教师融入到改革的大潮中来,教师要面对课程的建构,认识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的认可。作为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主动接纳、积极践行,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方法。新课标需要有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在熟悉理论的前提下,多组织类似于基本功类的专题培训,让教师经常性、目的性的进行相互的研讨、提高,让教师更注重课堂实效在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相互切磋与交流,进而提升专业能力。

2.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自我形象良好的合格载体。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此外,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主的理论思想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不但要具备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搞好教学,同时要善于记录、反思和总结,提升科研能力,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而反思和总结能使我们有时间提炼和升华这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创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体育教师向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努力。

海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强化体育课关键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的兴趣和锻炼效果,这样的比赛对于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都会有重要意义。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议的过程中,这样的比赛将会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此次大赛的项目设置、比赛方式、组织方式及评分规则方面,您有何建议?

赵永忠 (新疆教科院)

对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建议:

一,既然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参赛教师应参加所有自选项目的比赛,并且在所有的项目中抽签上模拟课,这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评审专家应聘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员担任,因为他们对比赛项目相对比较熟悉。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本次比赛在各方面都较以往有了不小的改善,但在个别细节问题上还有待提高。首先,在项目设置上,模拟授课的教材选择太不接地气,小学的内容多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多是高中的。高中和初中一起评课,两块目标还不一样,评委老师水平差异大。在裁判过程中,脱离了比赛规程的要求,只强调专业性,而忽略了模拟授课中的对象和方式,与实际教育教学的授课脱轨,使得教师在本次比赛中慌了手脚,抓不住重难点,就失去了模拟授课的意义,脱离了教师的课堂,模拟授课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此外,在组织上安排强度太大,体能消耗大。评分方案不透明,所有参赛选手不知道如何计算成绩,也不知道自己的各项成绩名次,成败在哪一无所知。比赛中裁判的评判尺度不一,项目不同打分的尺度和把握点也不一样,失去了比赛的价值和公平性。

建议:1.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比赛时要给参赛选手更多学习的机会。2.评分方法提前告诉各省带队领导,让领对较好的把握比赛的进度。3.评委的评分点一定要接近教学一线。4.主办方能够推出一些优秀的参赛教案、评课,模拟授课的视频等供大家学习。

陈明祥(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国家此次比赛从下文到比赛的时间太短,省里没有充分的时间选拔和准备,建议至少提前半年下达相关文件。各省派出的教师都是层层选拔的,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也不是特别乐观,希望设置奖项的时候,设置成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教师指导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广播操、武术操比赛十几个队同时上场比赛,且是排成纵队,评委也只是看个大概,无法看出各个参赛教师的真实水平。从参赛教师项目选择均衡性来看,建议减少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的分值所占的百分比。队列队形比赛建议每个参赛教师自喊自做,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是先计算团体分数,再分别计算到每个参赛教师身上,这样对有些优秀的参赛教师不公平。广播操、武术操所占比例建议减少到5%,队列队形所占比例不变。

比赛的项目设置上,从一专多能的角度出发,建议每个参赛教师必须选择两个自选项目,所占百分比建议减少到25%,以引导高校学生认真学习运动技能。

如果比赛时间允许,每个参赛教师选择两个规定项目,其中一项为参赛教师自己最擅长的,另一项为最擅长的一项和两个自选项目除外的7项中抽取一个。所占百分比建议增加到40%。

海 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1.规定项目选择教材的统一性和适用性问题

在规定项目中,分中学组和小学组,但在实际教学中各地区所使用教科书的版本是不同的,而且有些教材的名称混乱不能统一;此外,比赛中中学组是有初中和高中之分的,而高中实行的是模块教学,在比赛中规定项目比赛,有的教师对教学对象把握不清。因此,亟需对现有教材进行梳理,请有相关专家把关,使教材名称科学化。

2.规定项目的抽签问题

一是取消大项目的抽签,直接抽小项,但竞赛规程公布须提前,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二是直接规定教材,像自选项目一样让参赛队自主安排,但队员间不能相同,目的是展示最好的教学。

3.评审专家的组成问题

由于教师技能比赛不是用时间、距离、高度等量化指标来评判成绩,而是根据动作规范性与运用效果由裁判员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观的感觉进行评分,这种评判方法给评委们增加了评判的难度。在比赛过程中,要求各项目裁判严格遵守比赛规程,尊重运动员,尊重客观事实,严肃认真、公正地裁决,秉公执法,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专业的裁判素质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此次比赛裁判是由各省市大学教师选派,但没有制定相关的同省教师考核裁判回避制度,造成比赛评判公正性的缺失。建议建立以高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家库,今后技能比赛的评审专家主要将在专家库中抽取,并且制定评审中的回避制度,以提高专业性和公正性。

4.成绩公布与奖项产生问题

成绩录取的方法,应提前告知,比如本次T值计算方法的取分,会前未明确公布,还有笔试部分考试成绩没有公布,造成公开性的缺失。

在原有奖项设置的基础之上,建议设置单项奖。例如在个人全能奖的基础之上,像体操比赛那样设置单项成绩排名奖。

结束语:

上一篇:圆的认识教案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