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2:26:43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动画电影异常繁荣,除了3D动画,传统的手绘、粘土等动画也纷纷出现,给电影观众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视觉盛宴。但是当我们对全球的主要动画产地进行对比会发现,这是是一场2D与3D、传统与创新的斗争。如今看来,除了日本、印度这样仍保持传统动画的市场外,3D动画已经成了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通行证。首先,如今的动画电影已经形成了虚拟美学的审美形态。虚拟美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电影观众的审美趋向,这在我们比较《勇敢传说》和《僵尸新娘》时有很明显的体现。观众觉得三维制作的《勇敢传说》可以将人物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而人偶制作的《僵尸新娘》却看不到人物的情绪变化。由此可见,三维动画不仅是在立体感还是思想性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视觉表现,其创作的虚拟美学是其他动画形式无法企及的。其次,三维动画不能再是仅仅的视觉炫耀。虽然如今的动画电影市场日益喧嚣,但是三维动画也并不是保证票房的万能条件,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还需要独特的核心创意和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形象。全新外延的独创性思维是一部优秀电影脱颖而出的关键,例如《千与千寻》对成长女孩的创意设置。独特的卡通形象则是一部商业动画电影的票房保障,有些卡通形象可以衍生出游戏、图书等周边产业来保证收益。例如我国最新的动画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其卡通形象深入人心,仅仅是自身形象产生的商业价值就是一笔客观的收益。

二、导演创作与语言创新

动画表现是基于视觉暂留现象,而且最初的动画电影也仅仅是通过图像的集成表现的,当时没有有声的语言,因此,动画里视觉语言的表现是决定该部动画电影表达效果好坏的关键。动画的创作融合了绘画的艺术美和漫画的通俗特性,区别一般的电影创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电影的视觉语言也在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例如,二维和三维技术相结合,聚集二者的优势和特色创作出的动画电影使人们在是视觉上更有所享受,动画电影《Krapooyo》即采用3MAX和Flash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的,使得整部影片制作出来的效果惟妙惟肖。另外,多层制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动画电影的创作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不同的制作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阶段,整部影片演绎下来运用了几十种的应用程式,最后的表达效果可见一斑。视觉语言是动画表现的主要媒介,动画视觉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产物,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站在拇指大的小人的视角,展示了我们眼中所见的世界的另一角度的美,从阿莉埃蒂的角度看,一切我们认为很小的东西,通过电影的展示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不仅是这一部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都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他独有的审美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令人身心愉悦。除此之外,动画电影制作还采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颠覆传统观看方式等形式进行着创新。然而,动画电影的语言创新之路还很长远,需要电影制作者不断的开拓,从而在设计制作中赋予动画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很是强大,动画电影发展的起步时期,制约它向前的发展是技术问题,如今动画制作运用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制约动画发展的却是导演的主观创作,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对动画电影的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创作中应该传递真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动画制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产业都是从无到有,然后慢慢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动画电影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电影的创作的形态也会不断突破,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峰。中国动画电影落后于其他国家,强化技术自主开发才是中国动画电影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因此,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突破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关键任务。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2篇

动画电影的创作,就是将绘画艺术、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等许多的艺术结合,运用剧本创作的文学思想,采取影视表现手法展示出电影思维,重新构建出对人物造型、场景造型、动物造型等构成元素的创意性思维,创作动画电影作品。成功的动画电影,会非常注重表情达意、画面的设计、风格表现、构图等,基于其构图,就是在作品的原则上使内容更有表现力,画面中的人和物要以什么形式出现,表达什么感彩,这些都是通过动画设计者对灵感及创作技艺的完美诠释。动画电影创作中,对于传统创作手法中,多采取手绘在二维空间完成,但是对于当前动画电影市场来说,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基于3D数字技术,为提升动画电影影院播放效果,不仅为动画创作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创新动画电影创作手法,大大提高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

2动画电影创作中的3D数字技术

2.1动画前期制作

3D数字技术的出现,给人最多的是视觉的震撼,导演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更加精彩的再现动画电影场景。例如,针对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中,应用3D数字技术,不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置,都是利用电脑平台,采取3D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建模制作的,不仅使动画电影达到非常自然逼真的播放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动画设计,使得动画电影创作更接近生活[3]。基于强大的3D数字技术,不仅开始对电影的人物真实性提出更高的需求,同时在动画电影的造型、构图、配色上,也要求可以有真实的观影效果。

2.2动画影院播放

在动画电影创作中,3D技术可以更好的深化主题,且动画创作中,还会按照音乐与影片之间的联系关系,采取3D数字技术描绘场景,有效渲染动画电影气氛,以音画同步式的配乐形式,在3D数字技术描绘场景中,很好的感染观众情绪,使观众对于动画电影的视觉感官得到提升,3D数字技术使得动画电影表现的感情不再孤立,更能够深化提升动画电影画面氛围。

33D数字艺术对动画电影创作的影响

3.1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3D数字技术,再应用透镜组合,调节画面转换效果,采用精密机械式调节方式,使得动画电影创作发生技术上的改革。故此,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更加注重动画的表现力与场景的真实效果,纵观每部动画电影,在其创作中,多具有奇幻、炫酷的3D场景,并且更是通过3D数字技术,深化与烘托动画电影中的人物与情节,有效填补动画电影场景之间的空白间隔,还很好的发挥一定的叙事功能,扩大动画电影的创作空间。同时,动画电影创作中,追求与3D技术的融合,采取3D技术创作动画电影,如在《龙骑侠3D》中,采用了3D数字技术进行动画播放,可以提升动画的震撼场面,基于3D影院转换设备的支撑,更是可以精彩再现动画中激烈的战斗镜头,塑造主人公坚强勇敢的正面形象,且延续了励志冒险的主题内容,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看性,采用“控制景深,调节速率,善用颜色”手段,保证立体效果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极度震撼和华丽的视觉体验。3D数字技术,不仅会影响动画电影观众的心理,也会影响其视觉感官,深化动画电影的主题[4]。在动画电影中,通过3D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抒发影片中人物的情感,还可以渲染场景以及刻画电影人物的性格,引导暗示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情绪,这是其他动画电影语言所无法代替的。

3.2丰富动画电影播放色彩

色彩在动画电影作品创作中,可以赋予作品以艺术基调,直接关系到动画电影作品的成功。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3D数字技术,提升动画电影播放精度,有效调控电影画面色彩,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采用了光回收系统,分光路不同光转换系统、PLC电气精准控制系统的组合,达到提高3D转换设备的整体光效值和对比度值。其中光回收系统,采用同一束光在经过特制光学原件后进行分光,并对原本的一束不可用光进行回收重新转换,在分光路不同光转换系统中,对光回收系统中分光产生的两束光分别进行机械式和液晶式的调制,达到两束光的光学同步投影,在PLC电气精准控制系统中,采用PLC对整个电气运行系统进行控制,保证控制精度。应用3D数字技术,将DLP放映机放出来的画面进行转换分离,使左右眼图像光束分别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观众再佩戴上对应的偏振眼镜,就可以使左右眼看到对应的画面,从而在观众的大脑中合成出立体画面。目前市面上使用的3D转换系统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3D数字技术,通过修改材料的配方,使得数字放映机透射出的画面颜色损失最小,从而具有较好的色彩还原性。播放方面应用主动式设备,根据3D数字技术特征,主要依靠色彩原理实现了对光的转换,从而使左右眼画面分开交替显示。应用3D数字技术,对于动画电影播放中的被动式设备,则主要依靠光学偏振片完成了对光的转换。主动式设备由于转换效果不彻底、重影严重、色彩饱和度差及转换后画面亮度太低而被市场逐步淘汰。在被动式设备中又分为两类,机械偏振式和液晶偏振式。机械偏振式主要通过偏振调制器(主要材料偏振膜片)被伺服电机带动高速旋转来实现高帧率的左右眼画面分离并交替显示,从而达到3D转换的目的。而液晶偏振式则是通过液晶分子对电压趋向性的快速反应来实现3D转换目的。3D数字技术的出现,提升了动画电影后期创作水平。

3.3优化动画电影播放效果

在3D动画电影的播放中,当显示器在显示左眼画面时,右眼镜片应该是全黑的,若是快门式眼镜开关周期与显示器刷新周期没准同步,会导致漏镜片的鬼影的出现,影响人们观看3D电影的效果。故此,在3D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面向影院的3D转换设备,强化对此问题的重视,不论是3D动画电影的内倾角,还是平行光轴,以及外倾角,强化其3D动画电影的播放效果,提高左右画面的重合度,使人们观看3D动画电影时的视野更开阔。3D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观众能毫无阻碍地通向导演构思,通过3D技术,让观众站在原地就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动画电影创作中,更加关注播放效果,故此,拟采用组合透镜的方式对光程差进行调节,首先通过整个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精确计算出两路光的光程差,然后根据光程差设计组合透镜的相关参数,但是通常由于机械系统的机械加工进度等误差,这些微观的误差会在光学系统中做宏观的表现,所以需要在设计完成后通过反复的实验进一步确认。就如对于动画电影《豚鼠特工队》之中,不管是简单模型的创作,还是对于动画中豚鼠形象的创作,总是秉持人们的立体视觉体验,结合3D数字技术,进行活动跟踪,对指定地区举行活动的跟踪阐发,有效应用3D数字技术,并主动创建出主要的动画帧,将3D数字技术得到的跟踪结果,应用到动画电影创作之中,用实体任务动作标记动画人物的行动,使用计算机设计动画人物行为,使得动画电影的效果更加逼真。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3D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3.4促使动画电影创作向3D发展

基于3D数字技术的动画电影,带给人更多的新奇感,特别是在影院播放中,基于3D数字技术的支持,不仅提升动画电影的逼真效果。同时震撼观众心灵,呈现出美丽且动人的画面,给人的心理上产生巨大感触,增加人们在视觉上的认知度。动画电影创作中,也开始构建更具想象力的场景,动画电影创作也开始走向3D技术方向。并且在动画电影中可以应用3D数字转换技术,将动画电影虚拟在人的眼前,使人们产生更加真实的观影体验。例如,对于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该片应用3D数字技术,不仅制造的动画电影色彩浓重,动画人物造型奇异,动画的场面也是十分的雄伟壮丽,赋予动画形象鲜明的人格特征,使得动画电影的情节跌宕有致,将孙悟空这一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3D数字技术版的《大闹天宫》,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同时节奏更加紧凑,并且配合3D数字效果,更是在片中设计了几十个镜头,做出“冲出银幕”的效果处理,突出地表现孙悟空机智乐观、大胆反抗神权的无畏精神,不仅满足观众立体观影感,同时也唤起观众对中国传统动画作品的热爱。在动画电影创作中,还需结合动画电影播放效果考虑,因为当前3D技术在电影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不仅在动画电影播放中做出一定的改进,还采取先进技术,使得动画电影的画面更加精细,色彩也更加丰富,更能提高动画电影制作水准,有效提升观众喜爱度,做出巨大技术上的提升,有效提高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观影体验。例如在动画电影《怪物史瑞克》中,就采取3D数字技术,设计出其主要的故事人物形象,“怪物”史瑞克不仅是可爱的绿色怪物,同时也是极富正义感的故事人物,他在动画电影中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的场景,美化动画电影的影院播放水平,使人们可以接受这样的动画形象,通过3D数字转换播放设备,使史瑞克更加真实。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电影创作中,应用3D数字技术,必将会有效提升动画创作水平,不管是在人物造型还是场景制造方面,都将有效提升动画电影创作质量,3D数字技术对动画电影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动画电影创作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动画电影创作更加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拓展动画电影创作空间,发挥重要作用。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画 传统美学 发展演变

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在观赏动画片时,一般成人观众会被动画中的玄妙形式吸引,但是作为成人,他们更希望获得更深层次的趣味,同时也希望更深厚的情感体验来充实精神世界。少年观众则是被其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面对生动的故事情节,他们就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动画电影中,这也是他们充实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他们都希望能够从动画电影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精神享受。审美趣味会随着时生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趣味。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保持与全球化一致,是现阶段国产动画电影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艺术经验,这也是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了很多政治讽刺作品。审美观念的形成一部分与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有关,还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在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饱含激情,还要有艺术技巧和审美情感,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活力。艺术家除了有高超的技艺和创作激情外,还要具备崇高的艺术情操。在物质缺乏的年代里,他们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仍然饱含激情,用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创作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尽到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也受到了冲击。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的文化元素以民间文化为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国产动画电影,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就是动画电影的素材,甚至有些民间故事直接改编成了动画电影,这样的动画电影很受影迷们喜爱。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产动画电影中融入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例如,国外一些浪漫主义文化就渗入到了国产动画电影中,有了这些外来文化元素的渗入,使原本显得有些单调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新的活力,喜爱国产动画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它主要是满足国内影迷的需要,这就需要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有所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观念在发生着转变,与此同时,影迷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艺术家在寻求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影迷们会随着年代的不同,欣赏动画电影的趣味也会发生转变。早期人们只是追求最低标准的视觉享受,不会从深层次的趣味方面去欣赏一部动画电影,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享受,对动画电影的艺术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今后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发展方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首先,一部动画电影要想更好地吸引观众,就需要在艺术效果上有所创新,不仅在动画电影中要有创新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创新精神,这也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动画电影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上,因为人们在观看动画电影时,是用审美的心态去观看的,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动画电影的创作就需要在审美效果上有所创新,现今主要是采用3D动画效果,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创新。

其次,现今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很快的发展,不仅在题材上有了改变,而且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转变,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采用民间文化元素,很少有外来元素,比较保守,不像国外的动画电影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然而现阶段的国产动画电影逐渐与世界动画电影挂钩了,有很多的外来元素和先进的技术,这就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更能够受到国内动画影迷的喜爱,也能够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总而言之,国产动画电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将会在世界动画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课题名称: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023)

参考文献:

[1]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J].装饰,2004.

[2]宗白华.意境——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小林.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5]万然,左珂.中国动画与国外动画色的色彩研究[C]. 2007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

[6何臻婵.试谈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化[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7.

[7]张松林.再谈振兴中国动画业[J].电视研究,2003.

[8]路盛章.动画艺术要发展创新[J].电视研究,2003.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 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 “挂钟管家” “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四、回首与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之发展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希腊城邦文明、基督兴起等,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惟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自身很强的修复能力。20世纪的中国动画是作为区域的一个个案存在的,那时的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动画这种异域艺术品种“中国化”。似乎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就要追究什么是“中国风格的动画”?是不是改编了古典神话,做了水墨效果,加上民族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动画呢?在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第一次被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史评价专家说:“该片还是首次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活动起来,影片大量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赋予了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②1956年,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在后来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里体现出来。之后,国产动画陆续推出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在1964年,对于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改编是拍摄出了集这一时期民族动画风格的成功探索。通过以上的论据得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其实就是“中国题材、中国样式、中国音乐”三者相加。无论是剪纸、皮影、汉代画像砖还是水墨画,能想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基本上都曾经被动画所采用。早期是将传统山水画动起来,后来是将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动起来,如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再后来是将水墨画动起来。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电视动画的创作者,都以从中国传统美术中吸取养分为荣。结合传统工艺,从民间考察调研得到大量素材,而从中获得灵感,并将这些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动画中去。“人物用线条刻画,而背景则用晕染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试图把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所谓‘吴带当风’的韵味,在动画银幕上体现出来。在背景设计上,借鉴了敦煌壁画、藻井、中国古建筑的风貌,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③

在当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完全隔绝于主流商业动画,盲目地发展所谓的“中国学派”?这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动画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来说。首先要好看(娱乐性),其次才是有特色(艺术性)。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存在一些弊端,在那时一直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为最高标准。但动画创作逐渐偏离了动画的本体,淡化了动画的叙事,一味地在选材和视觉表现上追求与传统艺术的简单对接,这样就忽略了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当代动画来说,在动画价值的追求和动画叙事的研究上需要我们努力。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一直抱着五千年文明不放,那样就很难走出自设的牢笼。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曾经回忆说:“动画片在中国出现,在题材选择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起来。”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动画一味偏重于低龄儿童。更多观众只能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动画片应该像保姆一样百般呵护他们的孩子”,这些观念都需要我们去改正,其整体的叙事策略需要我们斟酌。

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产业。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需要借鉴与吸收。我们应该探索其中规律,深入研究,从中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创意,寻求正确叙事策略和方式,真正创造出自主模式成长的中国动画,从而真正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 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②③④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第474页,第476页。

[参考文献]

[1] 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 凌纾.动画编剧[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电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国动画电影

前 言

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70年代社会对动画电影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情节上,80年代对视觉上有了一定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动画电影的需求上升了一个新的档次,精神上的需求。皮克斯动画电影无疑迎合了这一需求,造就了不可复制的辉煌传奇。

本片论文主要阐述皮克斯动画电影中具体的故事情节,发展上对应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现代社会需求的满足,实现了大多数人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梦。

1.研究背景:皮克斯的成功

动画,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语;动画,一个老少皆宜的产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传统纪录片、剧情片和先锋派电影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极大改变了动画电影的面貌。在动画电影的创作领域,皮克斯无疑是最成功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即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并在 1996 年推出历史上第一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此后皮克斯到 2010 年陆续出 10 部动画长片,均取得了商业和艺术双重成功,皮克斯成为梦想和品质的保证。

2.动画电影受众群体

国内,有传统观念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从上个世纪的杰出作品《雪孩子》到本世纪的杰出代表《喜洋洋与灰太狼》,均以儿童为主要受众,作品中表现的角色形象设计与语言、动作特征,无一不以儿童喜好为基本定位,而内容设计上又很难脱离“寓教于乐”的教条化模式,讲求价值导向与教育意义,其中很多人物形象脸谱化的现象极为严重。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其它国家的动画电影表现的内容要丰富一些,他们的动画事业发展的也更加成熟,而他们动画的思想内容也早已深深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3.影创作要考虑的受众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需求。他假定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现在的动画创作,不仅仅要满足观众对传统视觉上和情节上的需求满足,还要满足观众的更高层次情感,比如可以在电影中找到爱的归属,可以再动画中感受到现实中享受不到的尊重,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动漫人物中,最终自我实现

在对皮克斯所创作的12部动画电影分析后发现,这些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充分满足了人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实现后,更高层次的三种需要――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体现

4.1归属和相爱,亲情友情爱情的体现。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三个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作为最高等的动物,根本的区别就是对感情的向往,这其中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皮克斯正是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更高层次需求,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才取得了不可复制的巨大成功。

爱情的绽放:《机器人瓦力》。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动画大作,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要母题的动画长片。这部以环保、消费等话题为隐喻的片子相对儿童来说略显沉重,他们还不会注意到片中无数的细节与桥段,宇宙的冒险是吸引孩子们的主要噱头。但谁说动画片就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呢?比起关注谁走进电影院,皮克斯更执着于如何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这部影片虽未正式引进国内,却受到无数影迷追捧。故事弥漫的温情和主角机器人瓦力对伊娃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感情渐归平淡的人们。

亲情的展现:皮克斯的标志《顽皮跳跳灯》。短片不仅刻画了顽皮闹腾的小台灯,还生动的创作了台灯爸爸的形象:他陪伴小台灯一同玩耍小球,当气球破了之后小台灯的失望溢于言表,可是之后他找来了一个更大的气球,我们虽然看不见台灯爸爸的表情,但分明通过他的摇头和最后无可奈何的定格感受到家长的心情,这无疑来自于导演的生活阅历。原本没有生命的台灯被拉塞特(导演)赋予亲情并串联起银幕前的观众。

4.2 平等尊重的动画世界

动画王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一般会按照地位、阶级、权势、财富对人们进行划分,处于劣势的人们往往会因为缺少尊重,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自卑感。

马斯洛的第三层需要,“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固定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者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而要获得尊严,受人尊重的首要条件,就要打破阶级,实现人人平等。

动画中的强势者一般都作为反面人物出现,他们也影射着现实社会中的强势者。

在《怪兽电力公司》中,阴险狡诈的大反派其实就是电力公司的老板鲍格斯,以他为首的一伙人企图通过绑架人类小孩来为电力公司提供能源。正像好莱坞商业电影通常会出现的情节一样,正义之方苏利文最终打败了鲍格斯,强势集团最终被,这也正好暗合了影者对于“平等、尊重”的深层欲望。而在这伙反派角色之外,毛怪苏利文的朋友,邻居,公司员工都有十分和谐平等的关系,并且互相尊重,打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动画空间。

4.3 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最高一层提出的是“自我实现”需求。而他“这种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思想来源于戈尔德斯坦的潜能论。戈尔德斯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能或能力要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潜能或者能力在于机体的内驱力,即实现自身能力、人格的倾向性”。

皮克斯动画电影的主人公,大多都不是英雄。一个被人类遗弃在地球上整理垃圾的机器人;一只下水道的老鼠;一个耄耋老人和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只狰狞的怪物。

《料理鼠王》,仍然是这只小老鼠,脏兮兮的老鼠,干净的厨房,干净的厨师。在没看过这部电影之前,谁会把这两件东西联系到一块。但是雷米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它成功了,一只老鼠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厨师,并且被人们接受。这部就是最震撼的自我实现吗?

只要有坚持,就会有成功,皮克斯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结 论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院线动画电影;产业链;票房;发展瓶颈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国产院线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动画电影作为中国美术片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展历程可谓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1941年万氏兄弟完成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道路漫漫已经走过了75个年头,从被局限到主动寻求发展,有坎坷也有喜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电视机走入平民百姓之家,传统媒体的介入,让更广泛的中国民众接触到动画电影,目标受众群体的数量从这一时期起进入爆发式增长。

这些80后、90后的目标观众,他们称自己为“粉丝”,对国产动漫有着多年的“情怀”,他们收获的观影乐趣,几乎完全取决于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和热爱程度。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动画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数是庞大的,他们的消费贡献,可以帮助动画产业链持久地运转下去。经典“情怀”之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文简称《大圣》)收获9.56 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成绩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它的成功正是粉丝电影的效应,也印证了目前国内拥有良好的动画电影消费市场。

但我国动画电影的产业链正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低龄化的院线动画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无法满足全年龄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样以“情怀”吸睛的《我是哪吒》,豆瓣电影短评给出了“幼稚”的标签;低质量、低评分的影片依旧充斥着市场,仅2016年国庆档上映的四部国产动画电影中,就有三部票房成绩不足千万,其中《新东方神娃》的票房仅为20万元。笔者通过统计豆瓣电影短评,2016年前11个月的影片评分数据显示,国产动画电影评分低于5分的占58.9%,进口动画电影评分低于5分的占4.3%(10分制)。

二十一世纪新媒体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深入动画电影领域,无论是前期制作、宣传,还是后期发行、放映,从业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政府投入资金、制定政策来培养动画专业人才,填补行业空缺,动画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显著。据2015年仅杭州地区的数据统计,动漫相关企业已达220余家,就业人数达1.8万,且仍在增加中。

中国动画专业从业人员的制作技术近年来也有大幅提升,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也在不断加深中。早在2003年左右,中国动画人就开始在三维动画技术方面进行研发了,包括口型动画、模型制作等。梦工厂动画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Inc.)作为美国排名前五位的动画公司,与中国合资组建了东方梦工厂,共同完成《功夫熊猫3》的制作。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动画从业人员已能参与制作高水平动画作品,技术上已经得到了弥足进步。

二、国内外院线票房对比

作为一部成功的院线影片,我们除了探讨它的艺术性价值,还要看它的商业性价值。电影行业的主流运营方式,仍旧是需要人们通过购买电影院门票,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大圣》9.56 亿元的票房佳绩,保证了续集的顺利制作,为逐步形成具备优秀民族IP的系列片打下基础,横向带来更广的商业圈和更长久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在竞争上限制进口片数量。根据《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2015年进入中国城市主流院线并完成上映的动画电影共计57部,票房共计超44.08亿元,票房较上年增长了45%.其中国产占43部,票房总计约20.54亿元人民币;进口占14部,票房总计约23.54亿元人民币。国产动画电影以约75%的上映总量,取得了约47%的票房成绩。

笔者根据2016年1月至11月票房数据的统计显示, 国产动画电影(由中国大陆独立制片)已上映39部,票房约18.34亿元人民币(D1);同时间段内已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24部,票房总计约55.82亿(图2)。总体票房成绩国产不及进口动画电影,尽管刷新了单部影片最高票房,但仍有64.1%的影片票房低于1000万元,大部分低质量影片的产出仍是局限住中国动画电影的绳索。

图1 2016年1月~11月国产院线动画电影票房统计

图2 2016年1月~11月进口院线动画电影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库(http://)整理

三、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发展瓶颈

(一)投资方对动画产业认知的欠缺

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虽然前景巨大,但产业链的规模形成较晚,特别是国内动漫市场的盈利模式的不明确性,使得产业链断裂的风险较大。

首先,投资影响着影片的审美水准。动画电影中体现艺术性的宏大的场面,色彩的极至运用,制作精良优美的画面等等,都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如果投资金额不到位,直接影响产出作品的质量;其次,从长期投资方面来讲,很多投资方的功利心重于耐心,不敢扶持新人,某一种类型作品火了,就扎堆做相似题材作品。但是动画电影的商业性不仅仅体现在电影本身,由影片而引发的对周边衍生产品的市场范围也不容小觑。如果投资方能将目光放长远,对优秀的动画电影项目多一些信心与耐心,商业回报便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

2016年票房破5亿元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问题。2013年通过影片资金众筹,最终筹得158万元,一度打破了中国众筹融资纪录,也因此引起了主流资本的关注,影片才得以再度重启,为十二年的“跳票”最终画上圆满句号。

(二)主流媒体对国内动画电影及受众群体的“歧视”

国内主流媒体对于进口动画电影的“偏爱”程度远大于国产,在新闻报道的数量上可以直观体现出。通过对百度新闻实时数据的搜索,对比2016年3月同期上映的两部影片的相关新闻的报道数量,国产动画电影《摩尔庄园3》相关新闻标题共计378篇,进口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相关新闻标题共计7950篇,新闻量相差21倍之多。

主流媒体对中国动画类型的认知停留在Cartoon(卡通)而不是Anime(动画),将动画电影的定义局限于青少年甚至幼儿(泛指14岁以下)影片。在一份由盘剑指导的中国动画受众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对动画的喜爱程度远多于中学生和大学生。

反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不论是2015年票房榜首的《大圣》,还是2016年票房榜首的《大鱼海棠》,都突破了低龄范畴。但相比而言,这两部片子更多针对的是成年人,而中国近些年却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年龄动画电影作品。反观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一度创造票房神话,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不单是高超的制作水准,还因为他的作品是面向全年龄的,不论男女、老幼都适宜观看,这使得影片的受众群不局限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或群体中。

(三)发行方在宣传力度和宣传策略上的错判

随着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搜索网络资源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低龄也越来越低、越来越普及。截至2016年12月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仅仅控制线下的平面广告宣传已经不足为道,未来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面对的是线上网络这个竞技平台。

特别是在影片前期宣传阶段,在上映前狂轰乱炸般的造“势”。迪士尼有一套完整的宣传体系,以媒体报道为主力,配合线下推广,通过实时动漫作品创作历程、展示作品细节等,来拉拢人气、提高受众的观影热情。相反,消极的宣传必然会失去一部分受众。

2011年《功夫熊猫2》在中国创下的5345万元首日票房纪录,2015年《大圣》首日票房1795.6万元。相比于深谙市场运作之道的梦工厂动画,在项目立项时就为未来的发行、排片做好了筹备;《大圣》的出品方是在后期才慢慢介入的,宣传显得弱势和“不作为”。《大圣》能取得较高成绩,离不开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自来水军”――通过个人观影影评,主动、自发参与电影宣传的方式。正是这种在国产甚至整个电影界都不常见的口碑营销,将《大圣》推到了广大观众面前。发行方如何在动画电影上映前期,正确的预估宣传力度并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是打开影片市场的重要保障。做好面对全年龄段的精准宣传,便能在电影宣发营销上获得更高效、更具针对性、更好的优势。

(四)创作上的单一和粗糙

由于上世纪末中国动画行业的断层,我们只顾着吸收外国的动画文化,国产动画的原创能力也被逐渐削弱。就创作方面来说,国产题材不够丰富,思维模式受局限导致影片类型不够多元化。《狮子王》、《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这些贴着外国标签的动画电影背后都有中国的影子。

美国动画电影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精致的观影画面,吸引受众的关注。人们主动观看的最主要原因是打发时间和纾解压力、调节心情,真正被其画面、情节和配乐配音所吸引的人并不多,这说明国产动画在创作质量方面吸引力还比较薄弱,尤其以配音配乐为最弱项。[1]248

2015年上映的《汽车人总动员》其制作水平不尽人意,电影宣传海报有抄袭皮克斯《汽车总动员》的嫌疑。作为一部三维动画电影,有网友甚至评论其“动画效果还不如flash软件做出来的好”。豆瓣电影短评对该片评分,破有史以来的最低分―2.1分(10分制)。正是这样的一部粗制滥造的动画电影,该片475万元的票房难以覆盖1千万元的制作成本,诸如此类的低质量、高产出的影片,恰恰体现出了国内对动画电影品质监管、把控的不足。

四、总结

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存在不良循环,中国动漫产业链不完善主要是整体环境的问题,投资、制作、宣传,以及围绕在中间的受众群体,任意一个环节决策的失误都会对整个链条产生严重的连带影响。面对好莱坞的强势“入侵”,国产的动画电影仍在艰难中前行。虽然发展的态势刻不容缓,但相比于2014年唯一一部进入“亿元俱乐部”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4639亿元票房),2016年已经有三部的提高,进口动画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的目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亿元突破不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何拿出更多秀的动画电影作品才是下一步路的方向。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并有因为起步晚、发展一度缓慢而停滞不前,在追赶时代步伐的路上,必将摆脱瓶颈的束缚,让作品更多的提升到文化和艺术层面上来。低门槛的动画电影终将面临时代物竞天择的淘汰,行业监管的门槛也必然会随着发展而提高,无论历程怎样艰辛,但是这个行业仍旧有着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盘剑.动漫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卢斌,郑玉明,牛兴侦.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赵小波.中国动漫产业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殷俊,杨金秀.迪士尼动漫发行销售环节策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

[5]米澄质.从动漫产业发展看中国动漫模式创新[J].美术大观,2010(7).

[6]陈志宏.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S1).

[7]邢学生.从文化生态看中国现代动画的发展契机[J].电影文学,2011(18).

[8]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王卓敏.中国动画电影的全龄化研究[J].当代电影,2014(6).

[10]杨晓林,张静.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综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6(2).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7篇

日本动画电影按照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为战前萌芽期、战后恢复期、风格形成期、技术突破期、成熟壮大期、风格创新期。具体如下:

(一)战前萌芽期:战前萌芽期指的是日本最早出现动画的1917年至日本二战战败的1945年这个时期。这段时期的早期,日本动画主要是选取世界各国的名著为题材,展现了很好的国际视野。

(二)战后恢复期:战后恢复期指的是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到1974年为止。

(三)风格形成期:风格形成期以上映于1974年的动画电影《宇宙战舰》为开始标志,而结束于1982年。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将近30年的探索期,厘清了动画和卡通的区别,从此动画电影真正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四)技术突破期:日本动画电影技术突破期始自1982年上映的《超时空要塞》,结束于日本动画电影进入成熟期的1987年。该时期由于日本观众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动画界不得不在画技上力求有所突破。

(五)成熟壮大期:成熟壮大期指的是自1987年到1993年。当日本动画发展这一阶段后,对动画年龄层次的反思使得日本动画电影开始由成人观众向低龄观众集中,低龄化的趋势一步一步得到强化。

(六)风格创新期:风格创新期指的是自1993年到现在。这一时期,日本动画电影在制作技术、剧本、画技、设计等方面都更加成熟,并逐渐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对原有的思路和框架进行创新。

二、 日本动画电影的总体特征

综观日本动画电影的概况,可以发现日本动画电影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题材上注重精神层面的呈现和民族情怀的表达

从日本动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动画的优势,这也体现了日本人良好的借鉴能力和在别人的成果上进行发挥的天赋。精神层面的呈现,一方面体现为动画工作者通过动画作品对人们情感生活的关注;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日本动画工作者对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方面的深度挖掘。许多动画电影作品不管题材是现实的还是非现实的,都由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而成为久盛不衰的经典作品。民族情怀的表达在日本众多动画电影中比比皆是,如今敏导演的动画作品《千年女优》,就通过渲染女主角的执着精神来表达日本的民族精神。

(二)制作方法的持续创新和应用

先进制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使用,是日本动画电影屹立于世界的法宝之一。例如“口动作画法”和“保存备用法”等先进动画制作方法的使用。在日本动画电影中,许多都采用了只让说话者的口形发生变化的“口动作画法”创作,而“保存备用法”则指的是动画制作中将一组连续动作(如海浪翻滚的场景等)的画面反复使用以节省浪费,提高效率等。这种制作方式制作的动画电影作品,相比于一般的迪斯尼动画,作画的数量确实减少不少。

(三)从内容上看:题材广泛,不拘形式

日本动画电影在全球动画电影界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无法磨灭的影响。美国、英国、中国等国的文学作品、艺术著作、绘画作品等丰富多样的素材,都在日本动画电影作品中得到呈现。拿宫崎骏的作品来说,就很好地体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这种特征。和许多动画电影大师一样,宫崎骏的作品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中如《风之谷》《干与干寻》《幽灵公主》《红猪》都属于宫崎骏原创作品,内容构思为宫崎骏独创,而《天空之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则改编自西方文学名著,为其吸收、借鉴之作。《风之谷》的诞生奠定了宫崎骏在日本动画电影界的地位,而这之后的《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红猪》《龙猫》《幽灵公主》《干与干寻》等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则奠定了其在世界动画界的地位。从早期的成名作到2008年创作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宫崎骏以其别具一格的作品风格,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动画电影经典作品。

(四)情节方面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等,是成熟期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一点和中国、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动画电影作品是不一致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动画电影界不仅仅将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为低年龄,而是大量地考虑了成年人的观看需求。可以说,同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主题简单、情节单一的动画大片相比,日式动画电影的情节和任务关系上显得更丰富化和多元化,在思想层次上更加深邃,思想纬度更加内敛和深沉。一些市场调结果就发现,由于善于描摹动画人物间微妙的感情和关系,使得日本动画更加受到东方观众的观赏需求,而西方观众则很难接受。其实,这样的情节设置方式才是日本动画真正的精髓。而正是靠着这种情节设置,才能一步步抓住观众的心灵,才能使动画人物一步步走进观众的内心,才能管窥到日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

(五)独特视角和准确丰富的角色塑造

角色是动画电影的灵魂所在,角色的塑造是动画电影制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角色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动画电影是否能为观众所接收和喜欢。日本动画电影在角色塑造方面可谓是十分准确而独到的。动漫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充分塑造是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前提的。角色丰富的心理世界和情感让日本动画电影所塑造的动画形象深入人心,如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娜乌西卡、清纯可爱的希达、善良淳朴的小月和小梅、古灵精怪的小魔女琪琪以及充满爱心的干寻等。这些角色基本上都具有胆怯、柔弱的外表及勇敢坚强的内心,这样的角色塑造手法使得剧情显得夸张、虚幻、离奇而又不失可爱。角色的成功与否并不单单只看主角,还要看配角,配角塑造的成功能够从侧面为主角的塑造提供衬托。

三、日本动画电影发展所反映的日本社会空间变迁

“涂尔干”1893年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社会分工论》中最早提出“社会空间”这个概念,他所理解的社会空间概念的内涵更多是地理意义的。后来社会空间这个概念得到很广泛的研究。综合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社会空间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群体居住的地理环境、个体对社会空间的认知或者个体在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定位等方面。

(一)社会群体居住的地理区域:对生态环境由过度利用到重视保护

日本社会对于生活方式的变革、住宅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开始于1949年。建筑师以各种课题展开了多样的实验住宅设计,比较熟悉的“最小限住宅”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变化都在不同时期的日本动画电影中得到了体现。宫崎骏的《风之谷》就通过虚幻世界中的角色关系和情节构成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日本社会也经历了工业文明的阶段,也为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在动画电影的呈现相当普遍。而由于日本是个岛国,水在动画电影如《干与干寻》中得到了很多的呈现,也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群体居住的地理区域,就很好地体现了人们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和环保意识。

(二)个人对空间的主观感受:由重视团队发展到追求个性独立

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索尔扩展了涂尔干对社会空间的界定,他把社会空间想象为众多区域的拼贴物,每一区域依据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空间感受来划分。社会群体的价值和特性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空间呈现出来。例如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团队意识,而缺乏对个体特点的鼓励。但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日本人的个性逐渐得到解放,这些都能在不同时期的动画电影中找到蛛丝马迹。如早期的日本电影《海之神兵》中所表现的就是日本人强烈的团队意识对个体个性的压抑。而新时期的动画电影《干与干寻》中主人公干寻就通过在幻境中的神奇经历反映了个体在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即对个体个性的解放的赞扬。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愫在幻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干寻的独立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由不受重视到重视程度加强

美籍俄裔社会学家索罗金1927年最先使用“社会空间”这一术语确定个人与他人或其他被选作“参照点”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日本社会空间的变迁轨迹之一,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方面主要在于个体由不受重视到被重视的程度得到加强。宫崎骏的《风之谷》讲述的是世界产业文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在《风之谷》中更多地体现的是大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则是十分渺小的,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一个阶段社会空间的特征。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代表作《火影忍者》中就成功地讲述了每一位年轻的忍者都在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忍道,进而强调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重要位置和价值。此动画电影中个体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变迁。

四、 日本动画电影反映社会空间变迁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迪

动画电影是艺术的一种,艺术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更加能够反映社会的变迁。日本动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持续而坚挺。其内容、题材、风格等从诞生起到成熟期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技术因素革新的影响,也是对日本社会文化变迁的记录和反映。通过对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脉络的回顾和对其特征的总结,可以发现其与日本社会空间的变迁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反映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居住的地理区域方面对生态环境由过度利用到重视保护、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方面由不受重视到重视程度加强。动画电影对社会空间变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对其的研究也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比较好的视角,通过对动画电影的研究无疑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空间变迁的轨迹。其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启迪:

(一)深挖民族文化和时代特色,借鉴新技术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我国政府近年来愈发强调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在软实力上与世界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舒适的外部环境。动画电影在文化交流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应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力军。目前已经有中国文化题材和内容的动画电影在全球成功的案例,如《功夫熊猫》。虽然该影片不是中国导演的作品,但还是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化传播提供了学习的范本。相比较而言,我国动画电影工作者在理解中华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深入发掘,一定能够制作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动画电影作品。

(二)重视精神层面的挖掘

重视精神层面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挖掘上。纵观我国动画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中的一个显著方面,就在于贯穿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中既有对人性的描述和歌颂,也有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宣扬。如其《干与干寻》及《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就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赞扬了爱的伟大,这种爱不仅仅是男女之爱,更包含有更多复杂的关涉人性的成份。如干寻和白龙之间的爱就带有感恩、责任等意境,而这种爱在《萤火虫之墓》和《龙猫》中则表现为亲人之爱。

(三)重视成人受众,满足成人受众的需求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动画电影;成人;价值;属性

据AC尼尔森媒介研究专业研讨会针对上海《炫动卡通频道》公布的数据,炫动卡通在15-34岁的人群中收视率高达40%,居上海各频道之首!2008年影院热播的《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及春节期间影院的票房黑马――《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自上映之后,更是引发成人观看动画电影的热潮。这意味着“动画只属于孩子”的固有观念正在快速消解,成人已成为消费动画电影的主力军之一。正如日本经济动画产业研究会委员久保雅一所说,动画吸引更多有独立购买、决策能力的成人,对于一个新发展的市场可以起到跳跃式的带动作用。因此大力开发24岁到35岁的成人收视群,大力发展以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成人为受众的新型动漫产业是我国动画电影开创市场的有效手段!

然而成人消费所具备的理智性和对时间合理安排的压力,使其选择观赏动画电影时需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如有无必要观看、花耗时间是否值得等等,因此有必要探讨消费者重视动画电影的何种特质属性以及该特性能产生何种效应,该效应能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层的何种价值需求。卡勒于1986年提出的LOV量表有效地阐明了价值观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内容主要由自尊、受尊重、自我成功、成就感、开心和享乐生活、刺激感、安全感、归属感及保持友好关系共九项价值观构成。论文基于此理论依据,借由列举大众熟知的“迪士尼”“梦工厂”与“吉卜力”等动画电影公司近年来所制作的动画电影,以认知结构的方式,将成人对动画电影所重视的属性、结果与价值需求串连起来。为本土动画电影创作上更切合观众价值需求提出建议,为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动画的强势围剿下,能够突围而出,进军世界舞台尽绵薄之力。

一、动画属性――结果――价值需求的关联性分析

1.娱乐性

毫无疑问,娱乐性的魅力对于观众来说无可抵挡。动画影坛所向披靡的美国主流动画电影就强调整体的娱乐性,而且几乎是将这一点强调到了极致。这表现在主流动画电影怪趣新奇、幽默细腻的叙述方式,美满的喜剧式结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主流动画电影在结构上的一大特点:幽默搞笑贯穿始终。如:《花木兰》中小龙和蟋蟀指导木兰在兵营里生活得如何像个男人,闹出不少笑话;《狮子王》里多嘴多舌的乌鸦让复仇的沉重主题也呈现幽默性,《冰河世纪》中为松果执著到疯狂的松鼠洋相百出。《功夫熊猫》中阿宝娇憨搞怪,《马达加斯加》各个角色都极尽搞怪之能事。

Thomas and Johnston1995年归纳了动画12项准则条例,其中的夸张性即是为了让内容更具喜剧感和幽默感。动画在表情、动作、剧情及造型设计上借由夸张的表现,强调情绪的起伏,使观赏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对角色和内容产生共鸣。这种共鸣直接引发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心理体验,满足人们享受生活的价值体验。

2.创意性

Maestri1996年指出,动画是创作者灵感的真实化呈现,拥有无限的创造力特质。这些创意性的特质,强烈地吸引着观众,成为消费观看动画电影的首要因素之一。

动画电影多半以虚构的内容,加上作者的巧思与创意所制造出来的。动画是一种视觉上的幻想,创作者可以尽情地挥洒无限的想象,透过动画影片的播放呈现另一个奇幻的虚拟空间。因此观众在看一部动画电影时,仿佛翱翔于这个虚幻奇特的异空间,满足刺激和好奇的价值需求。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使不管是二维平面动画创作,还是三维电脑科技的运用,都呈现出另一种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独特的美学特点。这种美感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也是独特无法取代的。由于制作者的思想在创制的虚拟空间中可以突破现实社会的逻辑限制,成人通过动画电影的信息传达,可能会颠覆解构固有的、陈旧的思考方式,激发想象力,达到培养创意力的结果能够推进人们快速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满足人们成就感的价值需求。另外,动画中大部分创意性情节及语音极富有娱乐性和幽默感,创意性也是影片具有娱乐性的一大要素。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调侃性台词“黑牛和白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只有我们黄牛的奶安全”,《功夫熊猫》中阿宝试图坐火箭椅飞进会场等等,都把创意和幽默合二为一,博得满堂欢笑喝彩,自然达到满足人们享受生活的价值目标。

成人在创意性的动画属性基础下,可以借由想象空间的发现,让自己沉浸在一个幻想世界中,暂时让思想脱离现实社会的压力,忘却不愉快的事情,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并有可能因为羡慕或向往这样一个生活空间或经历,而将自己假想成故事中的虚拟人物,让自己有一个角色联想的寄托,跟随角色体验在现实中不可能体验的感情和生活,完成不能完成的事情,满足低微的小人物成就大事、梦想成真的愿望等等,进而使得成就感、享受生活和安全感的价值需求得到满足。

3.启发性

启发性也是成人在消费动画电影的一个重要选择因素。成人化的动画电影不能只是高娱乐的媒体,隐喻性或警惕性的内容的加入,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成熟性。如日本动画电影一般都有个比较成人化的主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动画电影创作的初衷便是承载那个先行的主题。其中宫崎骏与高烟勤所领导的吉卜力制片,以其清新细腻的手绘风格以及有关社会、生态、人类终极关系等议题的反思和传达,旋起另一股动画风潮。除了《风之谷》《龙猫》《魔法公主》引发了强烈回响外,《神隐少女千寻》也在2003年拿下奥斯卡的动画长片奖与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此外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制作的《阿基拉》《攻壳机动队――无罪》等作品更是承载着人类的终极命运和世界的运行机制这样沉重宏大的主题,通常会引导人们质疑存在的意义与真实性,颠覆惯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启示性的内容,能够让成人对比自己在现实上所遭遇的事情与环境,思考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或是重构思维方式,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结果。此外,成人在观看具启发性或警惕性的动画片段时,会深度思考去反观自己的行为举止,尽力寻求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避免生活上可能遇到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自我省思的结果。其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达到培养创意力的结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能够满足人成就感和享受生活的深层需求。而自我反思落实在道德观和为人处世中,则会满足保持友好关系的价值需要。

4.视听效果

Thomas and Johnston(1995)所提及的迪士尼动画准则中,音乐是动画具有吸引力的要素。研究发现,相较于视觉美感,优美、震撼的音乐和声效更能对成人产生高度的吸引力。动画电影的音效及音乐可以将视觉注意引导至思绪上的投入,深化内容意涵的表现。除了衬托描绘人物角色的情绪外,亦可以渲染动画中的气氛,强化动作的节奏感,对于观看者的情绪引导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和日本在声效和配乐的运用上各具所长,但是都十分擅长透过旋律的带动,达到画面与意境的完美融合,塑造得以一个引导观众情绪进入剧情内容的气氛。这种对音乐的欣赏、对剧情的投入、对意境的深入体会能够使观众进入角色转换的神游状态,根据剧情和场景的转换体验激情、刺激、平静、解脱等各种感受,满足虚拟期望,因此直接或者间接使人得到享受、放松、刺激感及安全的心理满足。

通过属性-结果-价值需求的关联性分析可以得知成人对于动画电影的价值认知中首以享受生活乐趣的价值为主。Rokeach(1979)在RVS提出目的价值中的“快乐”以及Holbrook(2002)提出消费价值中的游乐价值都显示了在人们心中,快乐始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观众透过动画电影中幽默情节、无限的创意幻想,产生虚拟的角色投射和期望心理,暂时脱离现实压力,带来疏解压力及放松心情的效果,Lassetcr(1987)甚至认为,动画电影最终的目的是带给人们欢笑,因此观看动画电影被称为是一种高娱乐的休闲食宴。

其次重要的是成人在动画电影中追求现实或者虚拟的成就感,Mitchell(1983)提出VALS中的成功者以及卡勒(1986)提出LOV中的成就感的价值的研究都显示成人在对于成功价值的追求极为强烈,希望能够展现出自我能力,追求被肯定的满足。无论是对于成就感的掌握,还是自我实现的期许,显示出成人对于事务处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成年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期待从单一的娱乐性晋升至学习的要求,而动画电影的创意性,可以刺激成人的创意思维能力,使之学习到更灵活的想法以及观点,更易得到成就感的价值享受,因此成人对于Maestri(1996)所提及的创意性特质以及启发性的表现有较高的重视,以期借由此帮助自己在思考上、观点上以及生活的处事上有所获益。

此外由创意性、启发性和声画结合带来的安全感刺激感和保持友好关系的价值满足也是动画电影带给观众的精神盛宴,满足成人价值观的多形性和复杂性需求。

二、本文就以成人为主要目标顾客群的动画电影的创作和行销策略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娱乐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快快乐乐的享受生活。然而不愉快的事务、无形的压力都会使得人产生抑郁感。动画电影的创意的剧情与逗趣的场面,可以让观众释放压力,得以开怀一笑。因此,不管是用滑稽夸张的表演,还是用诙谐讽刺性的调侃语言,或者不明所以的严肃等等方式,使动画电影极具娱乐性,就能吸引到男女老少大批消费者。

2.强调创意及启发的学习意涵

创意性是整部动画电影的精髓。对消费者而言,动画电影如果缺少了创意巧思的呈现,就如同精灵没有了灵魂。且成人阶段是对于群体归属的需求降低,转而重视自我能力被肯定的阶段,在处理事物时期望自己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消费者对于动画的要求已从欢乐迈进意涵学习,注意力会从视觉性转移至内容的意涵性。尤其成人是一个会审慎的审视自己能力的阶段,可以明确地意识到增加成就感的价值连结所带来的效应。他们会借由动画内容的创意巧思,激发自己的创意能力以及通过意涵性的启发促使自己获得到更多处理事物的方式与观念,以达成自我实现以及成就感的价值连结。

3.营造柏拉图式虚拟空间

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长时间的处在多压力的生活形态,因此,需要寻找一块属于自己不被打扰的虚拟空间,暂时逃脱现实中不愉快的事物。故动画创作的设计上,可以创造出与现实有所落差的幻想空间,这个空间拥有斗争的同时也能承载人们柏拉图式的生活期待。当这样跳脱传统束缚的虚拟时间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人们得以架构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达到放松疏压和找到安全感的目的。

4.增加寓意性的内容

时至今日,动画电影不再只是娱乐工具。当动画电影加入具有意涵的内容时,可以同时吸引到小孩子与成人的消费群体。小孩子可借由启发性的故事,让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以及重新审视自我的反思引导。而成人会因为动画电影具备了启发性的内容,认知到动画电影不再只是属于幼童观看的幼稚性影片,改变对于动画电影的刻板印象,增加对动画电影的消费意愿。

5.强化社会教育之效益

当动画电影加入了有关人类、社会、自然、战争等的启发性的意涵时,可以引导观众思考和自省甚至是带来温暖人心的结果,带来社会教育的效益。事实表明,动画电影强化社会教育的良好公民形象时,可以满足观众对于媒体传播应具有社会责任期许。

6.注意音乐与内容的配合

相较于儿童更重视“美型”的人物及画面,成人更易对动画中配乐的恰当和优美产生高度的吸引力,这是成人投入剧情的关键要素。透过旋律的带动,活化剧情的呈现,达到画面与意境的融合,可以带领观众的情绪,借由旋律的引领与点缀,清楚地诠释动画电影所要陈述的内容,吸引成人的思绪深度的投入。因为投入则更易引发享受、轻松、成就及安全的感受。

7.广告推广策略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电影中逐渐运用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对于任何一位动画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影视特效;动画电影;色彩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影视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表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过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观众颜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参与了剧情的渲染,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二)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据色彩理论,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个独立的参数来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正是由于显示设备本身色彩管理与现实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进行了相应的色彩截取,从而使现实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并节省资源。

四、色彩表现思路及实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视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由于拍摄时地点、时间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胶片材料、灯光器材、光学镜头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间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异。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影片影调和谐统一,需要对影像素材进行色彩值、色度值的进行调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间保持色彩的连贯性,这就是色彩匹配的传统定义。

在数字特效制作过程中,尤其数字特效合成镜头中,经常需要将多源素材进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间的颜色、反差、质感等方面经常出现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各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调整,以便使合成镜头形成统一的画面风格和质感,这是数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动画电影中,为了表现动画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此时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进行创作。

(二)色彩表现的应用类型

在影视特技的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何将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维制作素材与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体上分为实景拍摄匹配和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两种类型。

实景拍摄匹配主要处理一些由拍摄场地光源、拍摄时间、现场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素材间的色彩不统一。

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很难实现它,因此不得不用数字手段来创造它。因而需要将机生成的cg图像进行色彩上的统一调整,使观众看不出是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画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进行匹配的时候,将所需匹配目标素材与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将目标素材中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彩、亮度与源素材匹配一致,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体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们需对目标素材与源素材之间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进行比较,为后续制作提供匹配依据。

五、数字色彩处理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无论是电影之前的美术,舞台美术,还是影视美术,造型、色彩、质感都是众多导演和艺术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数字下的动画电影和数字影视的各方面元素进行阐述,色彩匹配与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础上的艺术性表达。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的必然选择。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的依赖,更是赋予导演更宽泛的创作空间。

通过对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场景之间的和谐性,不同场景之间的连续性,甚至产生时空错觉,让一切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此,“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再现客观色彩的技术元素,在电影工业漫长的中,电影创作家们逐渐了以外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的经验,色彩开始以纯电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色彩一项环节在动画电影与数字电影制作中的基础知识,制作要素,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更后续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以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为线索,穿起整条综合匹配的大龙,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业添砖加瓦。

说明: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关于《动画(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色彩》的研究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0d032

参考文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教授;

[2]《色彩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李天祥 赵友萍 著;

[3]《动画场景设计》上 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严华主编;

[4]《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孟群 编著;

[5]《影视画面造型》中国电影出版社刘立滨主编;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第10篇

>> 变枯燥单调为丰富多彩 会计工作是“单调”和“枯燥”的吗? 打破枯燥 另类教育,做非常规父母 平常心做非常剧 非常美,非常罪 非常预约非常实用 非常美,非常贵 非常女人,非常公关 非常创意 非常“造型” 非常女生非常保护 非常夏日 非常美丽 非常策略 非常收获 “非常”字“非常”写 非常时刻 非常期待 非常透明 非常美 非常时期:如何做,如何爱 做公司非常需要做的事 “做教师是非常困难的工作”等8则 董明珠:做汽车空调非常容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做动画就是单调、枯燥、重复非常非常细致 做动画就是单调、枯燥、重复非常非常细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薛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王微 追光动画创始人兼CEO

Q:你今年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A: 我去年看了一部纪录片,看了20多遍,这部电影是关于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叫《梦与狂想的王国》,宫崎骏创造了日本电影的好多纪录,有史以来什么最高的纪录都是他做的,但是他每天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状态,很淡然,走在路上不会有什么人围着他签名之类的,跟任何一个老爷爷差不多,他到一个地方坐下,然后他画、他做二维动画,然后碰到角色,该生还是该死……他每天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哎,太苦了,简直太苦了,我怎么选了做动画,太苦了”。这就是动画人的生活状态,但是在你造出这些角色,这些人的时候,那种感觉我觉得特别好。动画片总的来说是给孩子,给有童心的成年人看的。我们看动画片的时候把自己变成小孩会更奇妙,小孩会一遍一遍一遍地看。我们希望我们的片子也是,它经得起大家一遍一遍一遍地看,且每一遍都有收获。

Q:你对2015年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A:电影还是属于消费经济,整个2015年是消费驱动带动中国经济。

Q:你认为现在是冬天吗?

A:对我们来说,我没有什么感觉,我们是一个小公司,也不太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增长,跟互联网那种突然间爆发性增长,我们也爆发性增长不了。一年做出一部片子,我们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我们也不可能说一年出20部。我们就是慢慢地,一点点打磨,然后控制好这个品质,成本好好地控制住,希望做出来的作品还不错,能够让我们大家过得还不错,就这样就可以了。

《小门神》里有一个镜头,小女孩握住了门神神荼的手,他的手指稍微动了一下。电影里每个镜头,我都看了两三百遍,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细节,但我们的动画师为了体现神荼内心的柔软,设置了这么一个动作,剪辑师看到了就把这个动作放慢了一点点,我才注意到,然后在预告片里面剪出来。我很感动,追光动画团队里每一个人都投入了非常巨大的爱――在我们电影的人物里面,在每一帧的每个小动作里面,像我这样看了几百遍的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小细节。

2015年的上半年对我来说,是最艰难的半年。追光动画有三部电影在进行中,我都是编剧和导演。作为导演来说,第一部电影要完成,第二部电影正在做故事板也是非常关键,然后第三部电影的剧本正好开始在写。我脑子里要装三个故事,同时都要往前走,这是很大的挑战。

我就逼着自己在脑子按照时间来划分,基本上那段时间我早上6点到8点写剧本,9点多到公司,做第二部电影的故事板,下午做第一部电影的中后期。比较难的是――三个电影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都加在一起大概有那么五六百号人,要在这些人中间穿梭,挑战很大,也很辛苦。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做的就是工匠的活儿,为了让活儿做的更好,我只有把自己的生活变得非常规律。基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几点到几点之间一定是做故事板的,几点到几点时间是做动画的。每天到点我的身体自然而然就醒了,不用去提醒,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我可以坐在任何地方写东西,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果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天塌了我都可以不去管它,也看不到,也不会影响我写东西。关于创作,做东西,写东西,脑子要完全放空的。而且写故事跟写别的不一样,写故事的时候就是完全放空的,是造一个世界的感觉。但做故事板的时候更多是跟我们几个故事板的创作人,每天商量、讨论,做一些推进。然后到中后期制作动画的第一部片子,那个更多是看、给意见。

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状态。大家自嘲,做动画就是单调、枯燥、重复,非常非常细致。每天到下午5、6点钟,我跟视效总监韩磊的眼睛都是红的,因为我们看了无数的东西,想很多细节是不是合理。

打个比方,设计师在墙上设计了一个小窗口,有几根铁条,故事情节发生的时候,感觉不合适,又把它变成了铁丝网,然后铁丝网又太细,其中的一个角色穿不过来,所以既要足够宽,又不能宽到很稀疏。反正每天都是大致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就是在做非常枯燥的工作、打磨这些小细节。

追光动画成立这3年时间,我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动画工匠。幸运的是国产动画片在复苏,在《大圣归来》之前,大家看不到希望,看到《大圣归来》有那么好的成就,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做动画是很苦的,又苦又穷,我们大多数同事都是年轻的小孩,他们需要养家糊口。

在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到了400亿,每年有30%到40%的增长,看好电影行业的人更多了,这跟我们整体关系不大。虽然都隶属于电影行业,但是我们做的是动画电影,动画电影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光鲜的,你看奥斯卡颁奖的过程大概三个小时,宣布动画电影的得奖人就几秒钟。

上一篇:劳动权益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话通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