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22:21:56

地质科学论文

地质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了2003-2012年广东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

明细,并对论文的数量分布?机构?论文研究领域等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广东省在

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4点提高广东省基础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的建议和对策

?

〔关键词〕Science;Nature;顶

级刊物;;统计;广东省;基础研究;水平;影响力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16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821(2014)01-0069-05

Statistics on Papers Publish

ed by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es and Level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i Y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Guangzhou 510033,C

hina)

〔Abstract〕”BZ〗In this paper,statistics were made about articles published in Sciencean

d Nature written by Guangdong authors,including the quantity,the fields and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these articles.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ies o

f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uggesti

ons were propos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o promote the level and influence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Science;Nature;t

op journal;statistics;fundamental research;Guangdong province;level;influenceHK〗

1 Science和Nature在国

际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在国际学术研究报道的前沿领域,有两种杂志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尖峰地位,它们代表了科学

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显示度,这就是Science和Nature?

能够在Science和Nature上,是每个科学工作者的梦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科研水平的无可置疑的金标准?

1.1 Science

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行的Science是久负盛誉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具有新闻杂志和学

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发表约20篇文献,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兼

顾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和全球科技突破性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接受来自不同科学领域和各种渠道的稿件?在其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中,生命科学

方面的研究论文约占60%,物质科学方面的论文约占40%?这些稿件由16位编辑处理,其中

5位是物质科学的编辑,11位为生命科学的编辑?在Science上竞争性非常强,它要

求论文揭示崭新的概念,对自然或理论界提出重要的新见解和原创性研究?包括对某一已沉

寂的领域提出的创新见解,也可能是多个不同领域的交叉,或是报道某一活跃领域的重大进

展[1]?2012年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为31.201?

1.2 Nature

英国伦敦出版的Nature杂志是Science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性杂志,二者曾为率先发表人类

基因组谱图而强烈争执?Nature创办于1869年,发表过达尔文?赫胥黎等科学大师的文章

[2]?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

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Nature杂志发表科学和技术所有领域的论文,报道和评论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突破

,不但要求科研成果新颖且引人注意,还要求该项研究在该领域之外也具有广泛的意义?从

收稿到正式受稿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3周,从收到稿件到发稿的时间间隔为7周?重要论文在

投稿后一个月内发表[3]?

Nature发表科学论文的准则:报道原始科学研究,其主要成果和结论不得在其它地方发表或

投过稿,具有突出的科学重要性;令有关的学科读者感兴趣;其论文在科学家和在一般大众

中极具广泛影响;论文有一个明确的?原始的结论;论文的写作尽可能地简单,尽量不用专

业术语?该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达36.28?

2 统计数据来源

本文以网络版美国Dialog系统为检索平台[4],检索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SCI)中,机构中含有广东省?广州市?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茂名?湛

江?江门等地名,且发表于Science或Nature的2003-2012年间的文献?通过甄别机

构,筛选出了广东省不同机构于近十年来发表于上述两份杂志的所有论文,并进行统计分析

?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22日?

3 广东省发表的SCI和Nature论文数

量统计分析

广东省和全国近十年来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数目详见表1?

4.2 广东省Science和Nature论文内容的领域分析

从论文内容的领域分布看,广东省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了基因?病毒?

环境?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见图4?从发表数量上看,广

东省在Science和Nature上领域集中于“基因研究”?“生物技术”?“地球环境

科学”等公众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人类基因组的变化图谱”?“多功能干细胞研究”?“

中国的环境保护?能源政策”等,都是在公共媒体曝光度很高的热门领域?

此外,与广东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如“SARS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也

是Science和Nature的主要关注内容?2003-2005年SARS在广东流行期间,广东省在Science

和Nature共发表涉及“SARS冠状病毒”相关的论文3篇;2004年禽流感流行期间,广东省发

表“H5N1流感病毒”相关论文2篇?2010-2011猪流感流行,广东省发表了涉及“猪流感”的

基础研究2篇;说明广东省在地域性特定病毒的研究方面已经具有国际水平,其研究结果被

认为具有广泛影响力?

新兴产业做出规划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科学界互相评议

?沟通和认可的窗口?基础研究的选题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从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广东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基础研究的优势是与地方资源密

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科研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广东省特有的物种?矿物和地质资源,采用国

际先进的研究技术,在诸如“南海油气资源?可燃冰的开发”?“广东地区特有生物种类的

基因分析”以及“广东省地方病的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

样的科研项目不仅题材新颖,其研究成果也能造福广东民众?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拟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

?新材料[6]?要实现这些领域的科技攻关突破,必须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研究作为

支撑?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应该结合省里的科技战略部署进行选题,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

做出突破,夯实重点科技研究领域的根基,促进广东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5.2 重视和奖励高级别,增加广东省研究实力的显

示度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高级别杂志的论文不仅能让同行了解专业领域的最近成就

,还能展示研究机构的水平和人才实力?Nature曾率先报道了电子及中子的发现?维生素C

的分离?原子的分裂和铀的裂变?近年又发表了人类基因组的第一个目录?富勒烯的结构?

克隆羊“多利”等,这些项目背后的科研团队也因此获取的极高的知名度,并得到持续的资

金支持?

广东省的科研人员应该增强宣传意识,除积极向单一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投稿外,还要力争

在Science和Nature这样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宣传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提高广东省科

研水平的展示度,扩大科研机构的影响力,用优质团队?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吸引海外更多的

优秀人才流向广东?

在Science和Nature,是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突破并得到全球科学界承认的标志?科

研管理部门应该大力鼓励和扶持这类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研究项目,在资金?土地?设

备使用方面给予多方面资助,鼓励广东省科研工作者在高水平研究领域的产出?鉴于广东省

近年来Science和Nature数目较少,科研管理部门应注重对这种高级别论文的奖励?

5.3 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更多的国际协作科研项目

一项杰出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多个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利用各自优势协作完成的?Science

和Nature论文的发表单位通常少则三四个,多则涉及10余个研究机构?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

共同参与一项研究的情形更比比皆是?表3列出了2011年中国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较

多的6个地区和论文篇数?据统计,Science杂志70%的论文来自美国,其余来自欧洲和亚洲

地质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让已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地球古生物

重新站立起来。他把自己的工作比

作一个“时空旅行者”。

2015年初,“80后”赵闯和袁

隆平等11位专家一起,被评选为了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在纸上组装古生物化石

走进赵闯的工作室,的确会有

种“穿越”的感觉。工作室的墙上

挂着油画,箱子里装着素描,地板上

堆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雕塑――主

题都是“恐龙”。

赵闯指着颜色不同的两只南美

洲恐龙雕塑,调侃说有一只颜色调

坏了,像六块钱的地摊货,随后他又拿起一只“沧

龙”,指着它眼睛和鼻孔之间的小凹槽说:“这是‘颊

窝’。很多远古的爬行动物都有颊窝,它们能以此来

感觉温度的细微变化,判断天敌和猎物的方位。我

必须做这个凹槽。小时候没玩过特别像样的恐龙类

玩具,现在自己做自己玩儿。”

书桌绕了半面墙,立着好些大部头的书,基本

跟化石、考古有关。两台大电脑,一台正用来绘制“长

羽毛的恐龙”,一台好像正在放着一部科幻电影。

赵闯随机打开了一个页面,是一张电脑绘图,此物似

鸟非鸟,头羽亮红高耸,翅膀黑白相间,尾羽蓬松,两

条腿强壮如兽,做站立长啸状――这也是一只恐

龙,源于几年前辽宁出土的带毛恐龙化石。赵闯是

在分析了这些化石的骨骼尺寸,又参考了大量科学

的数据后,用艺术的手段让这只“赫氏近鸟龙”穿越

了1.6亿年的时光,向我们走来的。

“这也是科学复原最吸引我的一个兴趣点,从

骨骼构架到肌肉纹理,再到毛发颜色等细节,这有点

像法医的破案工作。”赵闯的第一个复原古生物作

品是在他21岁时,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远古翔

兽”,这个“远古翔兽”还登上了世界知名科技杂志

《Nature》的封面一有的科学家穷尽一生之力也

未必能与之结缘。

目前,世界已发现1500多种恐龙,而赵闯逼真

复原过500多种。他和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大学

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著名科学家都有过合作。他画

过的“恐龙”素描、油画等,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多张。

赵闯的合作者之一,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

博士称他“是世界一流的科学艺术家”。“许多科学家

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复杂的数学公式,难以

理解的分子生物化学无法让研究成果显得有趣。但

恐龙是大众科普教育的一个绝佳题材。赵闯基于最

新的古生物科学报告以及论文进行创作,他用绘画、

雕塑、素描以及电影表现恐龙,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

术境界。”马克还说。

一堆古生物化石,一个80后青年的另类创

作――这两者,是如何打通的?

从远古翔兽到宇宙黑洞

赵闯出生在沈阳市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

童年,他迷恋火车头,7岁有了套《十万个为什么》,

翻到“霸王龙”那章:“身长15米,体重6吨,最凶猛

的动物之一。”他对此念念不忘,就开始自己摸索着

画恐龙了。他在图书馆里翻找了资料,小学毕业时,

他手绘了一本《中国的恐龙》。有人笑他是恐龙附身。

考上东北大学平面设计系后,赵闯也想停下来,画恐

龙都是小孩子的游戏,自己是不是也该像别人一样,

画画“美少女战士”吧。那时,他自学了电脑绘图,画

一张游戏场景就能收入百元,一天能画几张,可是

他觉得没意思,“恐龙”如同魔兽一般在召唤他往深

了探索。这个好奇男生在大学又 修了心理学、生命

进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闲暇时,他最喜欢浏览国

内外的古生物专业和博物馆网站,一边翻英文字典,

一边看科学论文。别人觉得艰涩难懂,而却他沉溺其

中:“过去,你能在书上看到三角龙一个正脸已经很

不错了,但一连互联网,你能看见三角龙各种角度的

照片,还有研究所的论文,各种科学推理。那么多资

料,把我的这个心劲一下子燃烧起来了。”

边看边画,赵闯也会上传一些恐龙的彩铅素描

到各种网站。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

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就是注意到了这些素描,才发邮

件给赵闯,希望他参与最新发现的古生物物种“远古

翔兽”的复原工作。赵闯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赵闯必须学会分析一

堆骨头化石,依据科学家提供的古生物肩胛骨、腿

骨、头骨等数据,想象古生物的形态。他备了一本厚

厚的英文书籍,内容全是关于动物骨骼研究的。另

外,像《中国化石》、《周明镇科学文集》等,也都被他

放在了案头。一个月后,汪筱林研究员打来电话,约

他“喝酒庆祝”,因为他复原的那只“远古翔兽”上了

《Natute》封面!当时,赵闯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

登上《Nature》的封面后,赵闯成了名人,一位中科院

院士找到他,说:“听说你给汪老师画得很好,我这儿

有个鸟,你愿不愿意画?”

2008年,赵闯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

出版社,两年后离职,与好友兼科普作家杨杨创建了

“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合作“达尔文计划――生命

美术工程”,复原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古生物;他们出

版过多种图书杂志,如《恐龙秘史:剑龙卷》、《史前帝

国:恐龙大演化》和属于《少儿成长大百科》的《超级

恐龙全书》、《超级翼龙全书》、《超级海龙全书》及《跟

赵闯学画恐龙》等,尤其是大型画册《它们:恐龙时

代》,厚、重、大,一打开,狂野逼真的恐龙时代,就会

扑面而来。

赵闯边用电脑绘画,为2016年3月在纽约举

办的“长羽毛的恐龙”主题展做准备,边和我们聊天,

说话挺逗:“有一种恐龙,手也是翅膀,脚也是翅膀,

反正进化也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我想飞,听说需

要翅膀,长几个不知道,多来几个试试。”‘霸王龙是

终极王者,但幼年时也是毛茸茸的,挺可爱的。”赵

闯不仅画各种古生物,也画复杂的机械运动,画癌细

胞入侵身体的瞬间,他还想画能吞噬一切的黑洞,他

对天体宇宙也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一切,都需

要长时间的探索。同事们说,他每天平均工作都在

15个小时以上。

“没觉得累啊。我很感谢同事们,他们要操心

如何盈利,我只需要创作。如果哪里不明白,能和

科学家聊明白,就觉得很满足。公司有周末,我也

闲不住。我喜欢复原各种古生物,并且把这些知

识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是有使命感

的。但我不想说服谁,说这个更有价值,更靠谱。

地质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中国顶尖的恐龙研究者也不超过十人。

一块古生物的骨头化石,

一个80后青年的另类创作――

这两者,

是如何打通的?

在纸上组装古生物的骨头化石

29岁的赵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科学艺术家”。2015年初,他和袁隆平等11位专家一起,被评选为“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赵闯能借助一块古兽的骨头化石,用艺术手段复原已经灭绝了的地球古生物。他定义这份职业是“时空旅行者”,穿越时空障碍,让化石在纸上组装,重新站起来。

来到赵闯的工作室,确实挺“穿越”的。

工作室墙上挂着油画,箱子里装着素描,地板上堆放着雕塑――主题都是“恐龙”。

他指着颜色不同的两只南美洲恐龙雕塑,调侃有只颜色调坏了,像六块钱的地摊货;又拿起“沧龙”,指着它眼睛和鼻孔之间的小凹槽说:“这是‘颊窝’。很多远古的爬行动物都有颊窝,以此感觉温度的细微变化,判断天敌和猎物的方位。我必须做这个凹槽。小时候没玩过特别像样的恐龙类玩具,现在自己做自己玩儿。”

书桌绕了半面墙,立着好些大部头的书,基本跟化石、考古相关。两台大电脑,一台正用来绘制“长羽毛的恐龙”,一台好像放着一部科幻电影。

赵闯随机打开了一张电脑绘图:此物似鸟非鸟,头羽亮红高耸,翅膀黑白相间,尾羽蓬松,两只后肢强壮如兽,正在站立长啸――这竟是一只恐龙,来源于几年前辽宁出土的带毛恐龙化石。赵闯分析化石的骨骼尺寸,配合科学数据,用艺术手段让这只“赫氏近鸟龙”穿越1.6亿年而来,现于眼前。

“这也是科学复原最吸引我的一个兴趣点,从骨骼构架到肌肉纹理,再到毛发颜色等细节,恐龙形态有不可预知性,更像法医的破案工作。”

赵闯的第一张科学复原作品,是21岁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远古翔兽”,登上了世界知名科技杂志《Nature》的封面――有的科学家穷尽一生未必能与之结缘。28岁,赵闯创作的古动物神兽仙兽、古银杏和古松柏,又登上《自然》杂志网站头条。

目前世界已经发现1500多种恐龙,而赵闯逼真复原过500多种,和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著名科学家都有过合作。“恐龙”的素描、油画等,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多张。

合作者之一,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博士称赵闯“是世界一流的科学艺术家”。

“许多科学家都在封闭环境中工作。复杂的数学公式,难以理解的分子生物化学无法让研究成果显得有趣。但恐龙是大众科普教育的一个绝佳题材。赵闯基于最新的古生物科学报告以及论文进行创作,他用绘画、雕塑、素描以及电影表现恐龙,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全球研究恐龙的学者只有一百多人,在中国顶尖的恐龙研究者也不超过十人。一块古生物的骨头化石,一个80后青年的另类创作――这两者,是如何打通的?

从远古翔兽到宇宙黑洞

赵闯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

童年,他迷恋火车头,7岁有了套《十万个为什么》,翻到“霸王龙”那章:“身长15米,体重6吨,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回家后念念不忘,从此自学画恐龙。在图书馆里翻找了所有资料,小学毕业时他手绘了一本《中国的恐龙》。有人笑他恐龙附身。

考上东北大学平面设计系后,赵闯也想停下来,画恐龙都是小孩的游戏,也该像别人一样,画画“美少女战士”吧。那时,他自学了电脑绘图,画一张游戏场景几百元,一天能画几张,可是他觉得没意思,“恐龙”如同魔兽般在召唤他往深探索。

这个好奇男生在大学修了心理学、生命进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闲暇时,他浏览国内外的古生物专业和博物馆网站,一边翻英文字典,一边看科学论文。别人觉得艰涩,而他沉溺其中:

“过去,你能在书上看到三角龙一个正脸已经很不错了,一连互联网,你能看见三角龙各种角度的照片,还有研究所的论文,各种科学推理。那么多资料,把我的这个心劲一下燃烧起来了。”

边看边画,赵闯也上传一些恐龙的彩铅素描到各种网站。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注意到了中科院BBS上的这些精准素描,发邮件给赵闯,希望他参与最新发现的古生物物种“远古翔兽”的科学艺术复原工作。赵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这个工作不容易。

他必须学会分析一堆骨头化石,依据科学家提供的古生物肩胛骨、腿骨、头骨等长度数据,想象古生物的形态精准,严谨,不允许任何偏离科学的想象。他备了本厚厚的英文书籍,全是动物骨骼的研究,作为工具书。《中国化石》《周明镇科学文集》等,也都放在案头。

一个月后,汪筱林给赵闯打电话,让他“喝酒庆祝”,这只兽,上了《自然》杂志封面!当时,他还在读大学。

2008年毕业,赵闯进入一家稳定的出版社,两年后离职,与好友兼科普作家杨杨创建了“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合作“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尽力复原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古生物;出版过多种图书杂志,尤其大型画册《它们:恐龙时代》,厚,重,大,一打开,狂野逼真的恐龙时代,扑面而来。

赵闯边用电脑画画,为2016年3月在纽约举办的“长羽毛的恐龙”主题展做准备,边和记者聊天,说话挺逗:“有一种恐龙,手也是翅膀,脚也是翅膀,反正进化也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我想飞,听说需要翅膀,长几个不知道,多来几个试试。”“霸王龙是终极王者,但幼年时也是毛茸茸的,挺可爱。”

赵闯不仅画各种古生物,也画复杂的机械运动,画癌细胞入侵身体的瞬间他还想画能吞噬一切的黑洞,对天体宇宙始终有浓厚兴趣。

这一切,都需要长时间执着的科学探索。同事们说,他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

“没觉得累啊。我很感谢同事们,他们要操心如何盈利,我只需要创作。如果哪里不明白,能和科学家聊明白,就觉得很满足。公司有周末,我也闲不住。我喜欢复原各种古生物,并且把这些知识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是有使命感的。但我不想说服谁,说这个更有价值,更靠谱。尊重别人自己的想法。”

探索未知,是一个永恒的趣味

《中国青年》:在发展史上,恐龙是先有羽毛还是先有鳞片?

赵闯:你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以往,我们传统观点认为恐龙先有鳞片。后来在辽宁的化石材料里发现恐龙有羽毛,推测是在白垩纪早期,那时恐龙时代都过了三分之二了,应该是先有羽毛。

《中国青年》:可我们熟悉的恐龙,都长着鳞片,而不是羽毛。

赵闯:恐龙身上所谓的“鳞片”,跟最早的蜥蜴鳞片不一样。蜥蜴鳞片像瓦楞一样,一层一层有覆盖,恐龙鳞片像拼接的马赛克,不存在覆盖现象。现在已经有直接证据,两米多长的帝龙是有羽毛的,在形体巨大化时,身体内的热含量就会越来越高,不再需要毛发保暖。所以这种“鳞片”结构,应该是毛褪掉后的皮肤组织。

《中国青年》:电脑上这是棘龙吧,背上这些长棘,是用来干吗的?

赵闯:之前科学认为主要是降温。棘龙体型巨大,一根长棘就高达1.65米,构成帆状物,连着神经体,要用这个“帆”来散热。最新的化石研究表明,它的喜水性相当之高,适应水中生活。棘龙可能用“帆”来调节方向帮助游泳,也跟散热不冲突。随着科研的每一个新发现,对恐龙的认识也会随时调整。探索未知,是一个永恒的趣味。

《中国青年》:如果没有21岁跟《自然》杂志的结缘,可能你现在不会成为一名科学艺术家?

赵闯:也许吧。当时登上《自然》杂志封面,我的偶像级人物,一位中科院院士,过去你想上北京找都找不到的,现在找你来了,“听说你给汪老师画得很好,我这儿有个鸟,你愿不愿意画呢?”(笑)

《中国青年》:你希望借所做的事情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这种乐趣本身供养你?

赵闯:都有,后一个原因要更强烈一些。有的人可能就不喜欢这个,你没办法强加,是对人家不尊重。我们是搞恐龙研究的唯物主义者,我身边也有人信佛教,信道教,信基督教的,各有各的信仰吧。搞科学的,应该跟这些水火不相容,但是要聊宗教历史,我也能聊得还明白,因为会去了解我兴趣广泛。

一个小组与地球的46亿年PK

《中国青年》:有青年去各种地方拍珍稀的鸟,说身边的同伴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而你画恐龙,都是一个人。孤独吗?

赵闯:我跟宅男也能聊,跟不是宅男的也能聊。该闹也闹,也能安静。各行各业也有同龄人收集恐龙模型谈不上孤独。我对别的兴趣也大。

《中国青年》:听说你很喜欢太空探索题材,会改行画太空吗?

赵闯:太空包含很多我喜欢的点,比如天体现象,红巨星,黑洞,虫洞等等这些玄理论,像《星际穿越》《地心引力》都是严肃好看的科幻片啊。我也想用创作,来实现脑子里很多的想法。如果有个种族大联盟,地球人会扮演什么角色?恐龙这道风景在地球发生过,假想有另外的星球和高等智慧生命,又经历过什么?我想用科学理论,用艺术创作,连接这两头。

《中国青年》:谈到高等智慧,我想起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超体》,女主角最终成为一种无形无状的超级电脑,可以穿梭时空回到过去,也可以直接和朋友心灵感应。

赵闯:这个是可能的。人脑和动物的脑,都有可能收到某种电波,类似于某种“心灵感应”。不过,人脑有结构限制,单从美术方面来讲,人就没法感知所有的色彩,只能看到整个电磁波的一小段,咱们叫可见光,从红到紫。像鸟这一类,包括恐龙的眼睛,要比人的视力范围大很多,能看见的色带宽很多。包括味道也是。我们能尝到酸甜苦辣咸,但昆虫用触角能感知空气中上亿种分子信息,人是永远感知不到的。

《中国青年》:哪只昆虫都可以?

赵闯:任何昆虫都可以。蚂蚁为什么能沿着一条线走?因为蚂蚁边走边释放信息,空气就是互联网。要不几万只蚂蚁能非常协调地工作,建立复杂的建筑?一群蚂蚁的社会形态,相当于人脑的一个生存形态。

我们在非洲看到野外的白蚁窝两米多高,中间是一个螺旋形大圆洞,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下雨可以排水;正面朝南,有孔,保证里面永远通风。它们有养殖业,有畜牧业,还会在地下种蘑菇。蚂蚁单个的智能不高,但是集体智能非常高。

《中国青年》:你希望和搭档杨杨用创作来“重述地球”,复原已经灭绝的古生物。这是个太过漫长的工作,听说小组成员几乎都累倒过。为什么这么拼?

地质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报刊; 科技传播 ;特色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019-03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新的历史时期也由此开端。”[1]五四时期,大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为科技传播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同时对民众进行了影响较深的科学启蒙。

1 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的生态环境

五四时期,报刊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种新的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形成了报刊繁荣的局面。据估计,在1919年,至少出现了400种白话报,“民国十年全国共有报纸1 134种”,[2]到1927年,大概有2000种之多,现代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报刊开始出现。五四时期,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创办了一批工程、农、林、水利科学方面的科技期刊,如《电界》、《矿业杂志》、《农学杂志》、《观象丛报》等。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报刊科技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时期是中国报刊改革的重要时期。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在报刊上广泛使用,报刊编辑进一步改进,新闻体裁趋向多样化,使报刊日益生动活泼,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报刊方面的改革,有利于科技传播效果的发挥。

五四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当时的科学家认为,要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必须建立自己的科研体系,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在这样的思路下,五四时期科学团体纷纷设立,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等,几乎遍及整个科学领域。“根据1925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发表的各种学术团体名单统计,1912年~1925年,先后成立了各种学术团体44个,其中研究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占半数以上”。[3]在这些科学团体中,汇聚了众多的科学家,他们大多受过国外专业知识的洗礼,希望通过传播科学的真谛,用科学的精神改造民众的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改造民众的思维,用科学的应用改造中国社会。这些科学团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办刊物,进行科技传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2 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的概况

五四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几乎所有的报刊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介绍和普及,不同程度地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过贡献。在众多的报刊中,《新青年》和《科学》成为了当时科技传播最为重要的两大舞台。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为科技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舞台。《新青年》将倡导科学作为办刊的主旨,从创刊到1922年7月休刊,共9卷,“这九卷《新青年》,自始至终,几乎每期都发表了宣讲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的文章”。[4]《新青年》中的科技传播,超越了五四之前的科技传播的境地,已经上升到了提倡科学精神、科技信仰的层次,有学者对此有过论述:“《新青年》的科学报道超越了科学文化的技艺表层,穿越了科学生活方式、体制——制度中层,直指科学精神、科学信仰深层,完成了由技入道的转变。”[5]

同于1915年创办的《科学》,也是五四时期科技传播的重要阵地。《科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重要的科技期刊,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第1卷第1期的《例言》里,对其宗旨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说明:“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而在将来中国的科学发达后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求真致用两方面同时并重;栏目次序为通论、物质科学及其应用,自然科学及其应用,历史传记、杂俎”。[6]《科学》设置了大量反映国际科学最新信息和科学动态的重要栏目,如科学思潮、科学新闻、书报介绍、科学通讯、科学拾零,以及后来由此演变的栏目,研究通讯、书报评介、消息、文献集萃等栏目。《科学》进行科学启蒙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内外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启蒙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科学》还发表过许多的专论,如《科学与工业》、《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商业》以及与教育、社会、和平、德行等等,将科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论述科学的巨大作用,吸引民众对科学的关注。《科学》刊登了很多旨在提高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水平的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很多方面。在《新青年》和《科学》的推动和影响下,宣传科学技术的报刊不断涌现。另外,一些在五四以前创办的报刊,也纷纷加大了科技传播的力度。就杂志方面来看,《东方杂志》、《少年世界》、《少年中国》、《新生活》《青年进步》、《农商工报》、《中华学生界》、《学艺》等刊物都积极地进行科技传播。

五四时期,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深入人心,综合报纸上面的科技内容增多。《晨报副刊》从创刊开始,就重视科技传播,开设了“科学谈”、“卫生浅说”、“地质浅说”、“科学浅说”等栏目。这些栏目采取连载、专论等方式,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科学知识,涉及地理、地质、天文、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如发表了《电是什么》、《动物的寿命》等连载文章。上海《时事新报》是研究系的机关报,1918年创办副刊《学灯》。创刊初期着重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后加强了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宣传,介绍了很多西方科技知识,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在上海的学生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北京《晨报》的《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三种副刊,1919年刊出自然科学的文章176篇,1920年刊出84篇,1921年刊出124篇,1922年刊出94篇,1923年刊出77篇,1924年刊出24篇。另外,《申报》在五四时期,除了在平时的报纸上刊登科技知识方面的文章,还开辟新专栏、新副刊,刊登科技方面的知识。

总之,在时期,重视科学技术的介绍和普及成为很多报刊的使命,不仅科技类刊物进行科技传播,一般的综合性报刊也加大了科技传播的力度,报刊科技传播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

3 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的特色

五四时期,科学成为流行的话语,传播科学技术成为了当时报刊的重要任务。无论是综合性的报刊还是科技期刊,都将科技传播置于重要地位。综观五四时期报刊的科技传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3.1 科学精神的广泛渗透

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中以及科学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近代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外人在华办的中文报刊不论是宗教还是商业报刊,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科技知识的报道占重要的比重”。[7]从1814年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察世俗统计每月传》到1915年前,在这百年当中,中国近代报刊科技传播主要传播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和器物层面,而不是科学精神的弘扬。而到了五四时期,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五四时期,“科学精神是民主精神,也是爱国精神的根蒂,是整个五四精神的精髓”。[8]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的内容,既有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以及物质文明的大力宣传,但更多的是指向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观念方面的传播。

科技知识的传播是五四时期报刊功能的一方面,而科学精神的塑造则是另一更深层的方面。无论是《新青年》还是《科学》,都十分重视科学精神的传播。提倡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在《新青年》并不鲜见。五四时期,《科学》杂志以宣传科学理念为主,希望通过鼓吹科学,在民众中普及科学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崇尚科学的风气,以此来达到开民智的效果。“实际上,中文文献中的科学精神一词,是由《科学》杂志最早创用的,也是由《科学》杂志长期坚持传播的。”[9]在《科学》杂志有许多介绍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的文章,如胡明复的《科学方法论》、任鸿隽的《科学精神论》、黄昌谷的《科学与知行》等等,对西方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予以称道。《科学》杂志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之所以能发扬光大,并成经伟世界之大学术,就是因为其背后有科学精神之存在”。[10]《晨报》副刊等报纸,都在传播科学精神方面着力甚多,如《晨报》副刊1922年5月17日至26日连载的论文《科学与其价值》,阐释了科学的意义、方法和问题。

3.2 传播内容丰富,深度和宽度有所突破

五四时期,从报刊科技传播的整体内容来看,较之过去,无论是新颖程度、深度和宽度都有所突破,内容更加丰富。

五四时期,世界科学技术出现的变化,成为了报刊科技传播的重要内容。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涉及的内容广泛,大致包括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另外,西方的科学方法,近代的科学家、科研机构和有影响的科学著作,西方科学技术史等,也被介绍给国人。

五四时期,报刊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内容广泛,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以及19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都得到了介绍。对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报刊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如无线水雷艇、电灯、飞机、无线电等。例如,《科学》杂志介绍了实用性强的新式净街机、新式电话机等。除以上内容外,关于采矿、机械、汽车、火车、造船等方面新技术的介绍,在当时同样也十分多。

五四时期的众多报刊,既重视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开始注重报道国内学者的科学研究成果。例如《科学》杂志,在介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时,也报道了一些国内学者有关气象、化学工业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如《科学》杂志在1916年就发表了竺可桢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国的雨量及风暴说》。《观象丛报》在第1卷、第2卷上连载了中国现代气象学事业先驱者蒋炳然的《实用气象学》全文。另外,像《学艺》、《中华医学杂志》等,在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时,也已经开始注重报道国内学者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技术发明创造,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注重传播内容的通俗性

如何让高深的科学理论、科技成果让普通读者能够读懂,这是报刊在进行科技传播需要考虑的问题。科学技术对于普通民众较难理解,考虑到当时中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报刊在进行科技传播时,很注重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力求做到以最浅显的文字和明白的图片,阐明高深的科学道理,介绍新近的科学知识,启发读者,从而使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也能够读得懂,看得明白。

《科学》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科技传播语言的通俗性。《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为文不敢过求高深,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每一题目皆源本卑近,详细解释,使读者由浅入深,渐得科学上智识,而既具高等专门以上智识者,亦得取材他山,以资参考”。[11]《科学》杂志上面通俗易懂的科技内容,对于缺乏科学知识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有利于培养人们讲科学、爱科学的风气。例如张准在第2卷第8期上的《论水》、竺可桢在第3卷第3期上的《说风》等文章。另外,像“调查”、“新闻”、“杂俎”等栏目的文章,就更加通俗易懂。像第1卷第3期的杂俎栏目就有“身体轻小之优点”、“近世之七大奇物”、“地球人与宇宙之星”这样一些引人入胜的文章。

《晨报》副刊在进行科技传播时,也是比较注意通俗性和娱乐性,“科学的材料,也未始不可做得人人能懂”。[12]比如在《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栏目中,夏敬农发表的《雷祖爷欢天喜地》里,针对看见窗门缝里射入电光,便只道是闪电娘娘拿了两面大镜,窥测人心善恶的封建迷信,生动形象地介绍说:“英国出了一位培根老爷,说天上这些雷公电母之流,只要人有力量,都可以捉来听差当老妈……点灯的是他,传话的是他,送信的是他,拉车的也是他;热得受不了,有他给你当扇,冷得受不住了,有他给你当炉子。”[13]这种“开心话”栏目的文章,借助简洁通俗的文字和幽默风趣的情调,宣传了科学知识。

3.4 传播形式活泼,注重效果的反馈

为了达到传播效果,五四时期报刊在进行科技传播时,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注重传播手段的多样性。

五四时期报刊在进行科技传播时,科学故事和科幻小说是重要的形式。例如在《科学》杂志上,赵元任编写的有关地球知识的《科学会话》、董时编写的以故事形式介绍生物学知识的《科学常识》、竺可桢写的《钱塘江怒潮》(2卷10期)、《空中航行之历史》(第5卷连载),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读性。《科学》杂志在第4卷第4期发表了赵元任翻译的科幻小说《七天中三个礼拜日》。小说通过生动风趣的航海,说明了东西半球的时差问题,涉及到了不少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为了更为集中地进行科技知识的传播,五四时期许多的报刊采取专刊和连载的形式来进行大量的介绍。“近代以来的中国,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最先注意到这种报刊专栏和长篇连载的社会作用”。[14]连载和专刊在知识的传播上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重视,所以传播的效果就更明显。《科学》杂志上出版过大量的专刊和连载文章。《晨报》副刊对地质学介绍,每次连载,几乎都发表在第一版的头条位置,仅1921年10月至12月间,就达8次30多期。

五四时期,许多报刊开辟科学问答的栏目,解答读者的疑问,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形成了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新青年》设立有“读者论坛”、“通信”栏,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或回复读者的咨询。

4 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的影响

五四时期,科学崇尚和科学意识深入人心,据学者统计,“当时以科学命名的杂志多达70余种,倡言科学以为宗旨的大小刊物更有百余种”。[15]五四时期中国报刊科技传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传播达到了新的规模,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报刊科技传播为进步势力批判封建主义和迷信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五四以来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报刊的广泛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力量只有经过广泛的传播才能取得效果。五四时期报刊的科技传播,广泛介绍了科学知识,不仅有众多国外的科技知识,还有中国科学家的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过报刊的大量介绍和宣传,国人的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研究得到重视,一批科研机构得以建立。

五四时期报刊科技传播,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和科学的本质等内容,为国人勾勒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对广大民众起到了科学启蒙和普及的作用。报刊对科学的介绍和宣传,增强了国人对科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国人的科学水平和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四时期的许多报刊,都将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作为重要的目标。如《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痛斥所谓“灵学”,从多方面论证鬼神为无稽之谈,进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宣传。《科学》发表了《雷电说》、《说虹》、《论早婚及婚属嫁娶之害》等文章,宣传科学常识,破除人们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陈陋观念。《晨报》副刊也刊登了许多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文章。

总之,报刊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媒介,在五四时期的科技传播中充分发挥了其大众媒介的功能。报刊在向民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依赖报刊,国内外的许多新兴科技知识才被我国民众接受。报刊传播范围广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引导民众科学观念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报刊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民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科技进入民众当中。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358.

[3]数据来自《第一回中国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1106-1108,1421—1423页附表统计.

[4]田中阳.论《新青年》的科学话语传播[J].求索,2006(6):175.

[5]吴廷俊,张振亭.科学报道视野中的新青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4):10-11.

[6]社员.例言[J].科学,1915(1):1-2.

[7]廖声武.论近代中文报刊的科技报道[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4):76.

[8]徐辉.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精髓[J].民主与科学,2009(20):8.

[9]樊洪业.《科学》杂志与科学精神的传播[J].科学,2001(2):30.

[10]任鸿隽.科学精神论[J].科学,1916(1).

[11]例言[J].科学,1915(1):1.

[12]晨报副刊[N],1921年4月9日第1版.

[13]晨报副刊[N],1921年11月20日第1版.

[14]刘为民.科学与现代中国文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401.

上一篇:新财会制度论文范文 下一篇: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