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36:17

地质档案论文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1篇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与服务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特征,基于此,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络化已被列为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管理部门的奋斗目标。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地质资料的处理、保管水平,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社会提供公益”。当前,煤田地质档案网络服务体系在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黑客、境外间谍、恶意软件的攻击和入侵,增加了机密资料泄密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煤田地质档案安全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煤田地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现状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勘单位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一种宝贵财富。我国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经过长期积累,到目前为止共形成了近6000个项目的地质报告。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滞后和管理理念的缺失,纸质媒介形式单一、数字化处理不够,地质资料汇交不畅,资料共享困难,影响了档案的使用和挖掘。为推进我国地质档案信息化水平,2006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保密局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煤田地质局着力建设地质资料管理网站和服务栏目。目前我国地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全国地质资料目录服务电子网络初步建成

截至2007年4月,除外,各省(区、市)都建立了煤田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栏目(网站),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电子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地质资料信息互通共享。国土资源部网站上了超过22万余条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了2078份图文地质资料全文(附图除外)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实现了在线地质资料服务方式从目录服务向内容服务的突破。

(二)馆藏成果资料查阅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2007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为3.9万人次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资料达16.6万份次,约265.7万件。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访问量达27000多人次,资料数据服务各栏目网页访问总量达42000余次,馆藏资料查阅利用246480份次。[2]

二、网络环境下煤田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安全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国家、省市煤田地质局所属档案部门均建立了馆室内部的档案局域网和接入互联网络的档案站点,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对机密信息的安全管理,构成了严峻挑战。

(一)境外间谍、黑客的入侵

随着全球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争夺的加剧,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西方国家加大了通过地质档案信息网络窥测、窃取我国煤田储量和产能情报的力度。据调查,2006年下半年来自美国计算机的网络攻击占到全球总数的1/3,对大陆进行网站攻击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40%)、日本(11%)、台湾省(10%)和韩国(8%),中国则是网络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者之一,“黑客”造成的损失高达76亿元。

(二)信息管理部门安全意识不足

1、机密信息审核不到位。为满足社会对资源信息的需求、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2006年国土资源部与国家保密局联合《关于开展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除核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以大比例尺地理地形图为底图形成的地质图以及少量在有国际领土争议地区取得的地质资料外,今后我国绝大部分地质资料将可以提供给社会公开利用。有关部门对煤田类机密地质资料的模糊认识,导致信息上传把关不严,大量有价值信息外泄。

2、安全意识淡漠。由于当前我国地质档案的管理是以国家、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为主体、各种社会渠道为补充,信息技术人才少,经费少,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差,忽视网络安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例如文件数据不备份,安全监管形同虚设,网络防火墙、杀毒软件、信息加密、机密信息入侵自动报警等技术薄弱,用电子邮件、U盘随意收发、拷贝等现象普遍存在。网络安全令人担忧。

三、加强地质档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由于煤田地质信息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安全以及档案信息特有的原生性、凭证性、不可替代性,因此,在网络传输中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1、访问控制和信息加密。一是入网访问控制,控制用户登录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二是权限控制,控制用户对文件、目录、设备的只读、改写、创建、删除、查找、存取控制。三是防火墙控制,阻止机要信息、专利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非法输出。四是网上电子文档信息用异步数据加密机进行加密处理或使用阿帕比系统对用户进行阅读、打印、复制设定控制。

3、系统安全监测报警与审计技术。VPN技术综合了传统数据网络链接结构简单和低成本以及专用网络数据安全等特点,今后要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加强信息保护的制度与规范建设

1、建立健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网络工作人员的职责需严格规范,加强对密码、口令、授权的管理,重视软件、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工作,禁止使用电子邮件随意传送机密文件、非法安装未经数字签名的软件等。

2、实施信息分类管理。为了保证煤田地质档案的绝对安全,应实施信息分类,对于公开的免费信息可以上网交流;有价值的商业技术信息采用计算机安全保护,可有限制的上网;秘密信息、机密信息和绝密信息禁止上互联网,甚至进入局域网,实施物理隔离。

总之,地质档案的网络信息化和社会服务化趋向不可阻挡,但网络的安全也是不容忽视,必须统筹兼顾、慎重操量,才能实现“服务和安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方立霏:21世纪档案馆的机构设想[J].中国档案,2003(7):36。

[2]周桂华,李德新等:关于科研院所档案管理框架的探索[J].中国档案,2003(7):29。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2篇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管与监两方面入手,做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数据齐全,内容完整。要达到此目标,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把地质档案资料、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正确区分,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收集工作。抓好基础数据,比如地质档案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档案、水文地质档案、工程地质档案、地质科研档案等。其具体内容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所以在收集和整理时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片、图纸、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便于利用和保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编号与编目、范围、术语与定义、规范性引用档、归档范围与分类、立卷归档要求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档案信息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我院采用的是科怡档案软件,档案信息化就是把我院现有传统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质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例如在建立地质档案资料时,地质档案资料由分队,普查组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及复制成果地质报告,经大队资料室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分类、编号、立卷、归档,经过计算机数字化转换处理[3],建立科怡档案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它档案如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也都根据上述情形,将纸制档案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质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地质资料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使匮乏的资源得到开发,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3.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方式,绝大多数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都依靠人工进行,收集数据相对麻烦、更新起来也比较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更新就慢。地质部门采用人工管理档案还会造成数据疏漏,首先从这方面来说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就比传统方式更为准确。其次,在对数据查找时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可以输入任意一项检索词,如类别、资料名称、编著、矿种、勘查程度或几项检索词的组合等,都可从科怡档案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的地质档案信息,节省了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

3.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比较系统、详细、及时的资料信息,为制定部门提供合理、适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随着新技术、新理论越来越多的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在管理方式上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断创新,地质工作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越来越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建立,在地质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地质资料资源,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节约无谓投资,提高地质项目成功率,为地质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

社会发展步伐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最新型的一个课题,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人力劳动的程度,能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有所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开发,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这种信息化管理更有力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档案需求者带来诸多便利,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这能将资料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诸多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当前不使用的档案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计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所有的档案需求者,这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领域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信息化管理介质平台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编号,然后归档管理,如果有需求者想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介质对档案进行查询,根据编号去寻找档案,再借阅给利用者;当利用者归还档案的时候,再依据档案的编号,将其归档到相应的位置,再将档案编号录入到电脑中,标注档案在档,这样能方便下一次的档案借用,还不会出现差错。这就是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资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建立基本网络环境的框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以及记录管理的原则、理论和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件的广泛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建设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社会服务。1.2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对地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再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开发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最后实现档案的利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的,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档案管理的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通俗地说,档案管理就是对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开发,再到利用的过程,其利用结果是要依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来定。当然,这种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存储,也更能发挥其自身利用价值,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2地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通用性的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有其各自特色的,最基本的要说就是要有记录管理功能,如今的文件信息已经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中也都是优先考虑文件管理这一功能,而这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档案部门不同,那么计算机的模型不同,文件系统平台也就不同,也就导致了规格的不同,各个软件开发系统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是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也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地归档,在信息上也是有一定弊端的,这也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发展的制约。2.2缺乏规范化管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光搞形式是没有用的,对表面不实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档案管理则是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类,管理服务做的不到位,和档案需求者和提供者也没有过多地交流,这和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相悖的,尤其是文件夹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管理系统不能对所有的文件类型进行兼容,在档案资料进行移植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书目,文件自动化管理还是没有完善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档案资料也都是限制于一种类型,只能提供给一小部分的人使用,这样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途径

3.1档案标准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标准使其基本文件到达标准化,这也是规范的重要前提。劳动力的技术部门一直是—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部门,是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3.2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地质档案,它的征收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文件共享。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继续推进现代管理记录不断向前发展。3.3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保管十分麻烦。如纸张容易发黄,变脆。但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所有地方享受其的方便。任何人通过网络的任何一点、任何终端可以访问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文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4档案干部队伍通才化。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质量对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直接影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是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复杂的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为了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质单位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地质档案管理必须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地质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地质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档案事业、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辛 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1]潘丽莉,孙燕鸣.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2]刘钧.浅谈地勘单位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J].陕西煤炭,2012.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4篇

一、工程文件与工程资料概念混淆的现状

工程文件与工程资料概念混淆的现状,真可谓是比比皆是,有时让人哭笑不得。笔者在建设工程档案工作中经常发现,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甚至有些档案人员也会经常这样说:“请抓紧时间把某某工程资料整理好,准备工程交工验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是偷换和混淆了工程文件和工程资料两者的概念。领导或者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不熟悉工程文件和工程资料的区别,说了外行话或口误,还有情可原,而工程档案人员也这样说,就很不应该。准确地应称“某某工程文件”。再如在某档案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论文中,竟有20多处“工程资料”的提法,并且讲“专兼职档案人员具体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从该论文内容上看,讲的是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而从该论文的字面上看,讲的是如何做好“工程资料”工作,而工程资料只有收藏,而是不需归档的。不可否认,工程建设中也有工程资料需要按资料要求收集、整理、保存。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直接形成的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才是工程档案的主要和重点内容。该论文中之所以出现多处表述不准确,主要是在工程文件与工程资料的概念上没有搞清楚,相互混淆所致。

凡是经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或推荐的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和办法等,对工程文件和工程资料的表述都十分准确,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但是,有些没有经国家档案局联台颁发的文件甚至是国家标准,对工程文件和工程资料的表述就比较混乱。如国标《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7.1监理资料”,到底是工程监理文件还是监理资料分不清楚,也闹不明白。从该《规范》的内容上看,确实属于在工程监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监理文件,应当收集、整理、归档,而从该《规范》的字面上看,又是工程监理资料,就不应该归档。这样就给工程管理、工程档案和监理人员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

二、工程文件与工程资料区别的关键点

建设工程文件是指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真实记录。而工程资料是指通过交流、赠送、购买和汇编而来的,仅供工程建设参考和借鉴的技术材料。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是建设工程直接形成的。是工程建设直接形成的工程文件就必须归档,而工程资料是游离于工程建设以外形成的,只有参考价值而没有查考价值,不属于工程文件归档内容和范围,决不能进工程档案。

总之,工程文件与工程资料区别的关键点:是否是在建设工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是直接形成的就是工程文件,就必须归档,不是直接形成的就是工程资料,就不应归档。只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就能从根本上区分工程文件和工程资料,也就搞清楚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和含义。

三、工程文件概念外延的几个误区

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工程文件概念的外延是指工程文件的对象范围,这个范围是确指的,是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工程资料也有其自身的概念,根本不是工程文件概念的对象范围。因此,工程资料是不能转化为工程文件的。有的人或有的教科书讲:在特定的条件下工程资料可以向工程文件转化是一个误区,必须澄清,以正视听。

1 借用外单位的地质资料向工程文件转化的误区

有的人,甚至某教科书写道:在基本建设活动中,为赶工期,节约经费,有不少项目的地质资料是向有关单位借用或购买复制过来的,虽然有些资料是反映相邻单位的地质情况,但与工程地段相距近,当其中部分地质资料作为设计依据时,应将此地质资料转化为建设工程档案。

笔者认为此提法根本不妥,是个大误区。首先这些地质资料是借来的或购买的,是其他工程形成的;其次根本不是本建设工程范围内地质钻探形成的真实记录,而是相邻单位相距较近地段的地质资料。再次是此资料只有参考价值,而决不能成为本工程的设计依据。工程地质是复杂多变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的相距几米就会有不同的探测结果,更不用说相邻单位或相近地段的地质资料了。相信没有哪个设计单位敢这样胆大妄为地使用不是本工程勘探形成的地质数据,进行工程设计。因此,上述所说的地质资料只能作为本工程资料保存,决不能归人工程文件。否则,工程档案的准确性根本无法保证,后患无穷,贻害子孙。

2 预测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向建设工程文件转化的误区

某教科书还写道:任何重要的工程项目、科研课题都需要进行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预测,在预测活动中收集的大量资料,如反映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发展前景等有关的论文、文章,一旦作为预测的基础资料时,应将此类资料归入档案。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个误区。针对工程建设而言,任何其他工程、科研课题形成的技术预测报告,科研课题形成的技术论文、文章都是资料,只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并且是部分内容的参考和借鉴,更不能转化为工程文件,只能作为工程资料保存。只有在本工程的预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预测报告、科研报告,哪怕把其他工程、科研课题的论文、文章绝大部分内容被抄写到新形成的预测报告、科研报告中,也是本工程文件,才能归入本工程的档案。

3 替代设备资料向设备文件转化的误区

某教科书中说: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单位的设备图纸因种种原因而丢失、损坏,在设备维修中,使用了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或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有关图纸资料,此类图纸资料已由原来的参考作用转化为依据作用,应归入科技档案。

笔者认为此提法差矣。图物相符是工程竣工图和设备随机图不可改变的原则。上述图纸虽然是同型号或同类型,但是,是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设备图纸,制作、安装、调试也决不会相同,只能借来作参考,而不具有依据作用,绝对不能归入本设备的档案,即便是归档了’这些图物不符的图纸又有何用?要归档也必须是设备维修中参考、借鉴其他设备图重新绘制的图纸。假如设备图纸丢失或损坏,也只能复制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设备图纸替代归档,也是补救的措施之一。

4 “五小”活动中有关资料向科技文件转化的误区

某教科书中说到:某企业在开展“五小”活动中,由于采用外来技术资料而创造的操作方法,使产品的优质品率和数量大幅度提高。这些小创造、小发明、小改革大多来自外来技术资料的消化吸收,如果不把这些有关的技术资料归入档案部门,那么产品档案就不完整、不准确。

笔者认为“五小”活动中借鉴、吸收、消化外来技术资料,只有设计出新图纸,编制出新的操作方法和新工艺流程,记录小改小革真实过程的技术文件,才能归入档案。参考、消化、吸收外来技术资料不需归档保存。假若归档保存,产品档案的不准确性就会更大,以后对这些设备保养、维修的技术参数就无所适从。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CNKI;EndNote;中文文献;乱码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3-5728-02

Method and Solution of Importing CNKI Literature to Endnote

HE Xiao-tian

(Henan Zhengzhou Water Conservancy School,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As a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ool of references, EndNote has been applied by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a fast method to import CNKI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Endnote database, and solved the Chinese messy codes during the importing process. Finally,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method to import more article information to the database according to actual dema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Key words: CNKI; EndNote; chinese literature; messy word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科研人员能够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接触到海量的文献资源。以国内来说,CNKI中文文献数据库是国内最具有权威和最受欢迎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包含多种类型的文献: 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如何对数量众多、类型繁多的文献进行高效的管理,在科技论文中以正确的格式引用是科研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能够辅助科研人员完成文献整理和标注的专用工具软件有EndNote、Note Express、Reference Manager 等。其中EndNote由Thomson Corporation下属的Thomson Research-Soft(http://)开发。EndNote是一个专门用于科技文章中管理参考文献数据库的软件,使用最为广泛。EndNote不仅可以完成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等文献统一管理,还能在诸如word、latex等环境中完成引文统一标注、在文末自动按特定格式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等强大功能。

使用Endnote 软件的第一步是建立个人参考文献库。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如何利用CNKI 中文文献数据库的网上资源检索的结果建立个人参考文献库,实现对参考文献进行统一管理。EndNote没有为中文文献的导入和文献格式的编排提供模板,给中文文献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姚炜等人提出了利用RefWorks格式和cnki filter导入中文文献,但filter的格式存在多种选择,容易出错;目前CNKI对endnote文献的导出格式进行了全面的改版,改版后,文献各种信息可以完全的导出,包括卷,期,页码,摘要等信息,本文详细介绍该方法及解决该方法导入文献时出现的乱码问题、添加个别信息的方法。

1 CNKI文献的检索及导出

通过单位已经购买的CNKI数据库连接进入网站,并进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打开检索页面,输入需要查找的关键字,并点击搜索按钮,选中你需要导入的文章(单选或者多选均可),点击文献条目表上面的“存盘”按钮。在打开的新的页面中,选中左边栏中的EndNote,则右边栏显示了多条文献的输出格式。点击“输出到本地文件”,将内容保存本地电脑。该文件包含了多个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顺序依次是文献类型、作者、出版地址等。其中期刊文献的题录格式如下:

%0 Journal Article

%A 顾建新

%+ 东南大学;

%T 谈联机检索中的叙词检索和自由词检索

%J 情报科学技术

%D 1995

%N 02

%K 叙词检索:5409,自由词检索:4772,联机检索:4102,叙词表:2586,手工检索:2438,数据库:2416,自然语言:1990,计算机:1713,文献记录:1708,文献标引:1686

%X 计算机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检索途径……。

%P 38-40

%L 11-2324/N

%U 10.200.200.80/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ZGKX199502012&dbname=CJFQ1995

%W CNKI

会议论文的题录信息如下:

%0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 温雪茹 %A 翟国平 %A 李银罗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T 将情报语言与自然语言一体化检索应用于地质资料检索系统

%C 中国青海西宁

%?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敦煌研究院

%D 2009

%K 地质资料;;信息化检索;;情报检索语言;;自然语言

%X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信息资源……。%U 10.200.200.80/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ZTUZ200909001035&dbname=CPFD2009

%W CNKI

学位论文的题录信息如下:

%0 Thesis

%A 张海霞

%T 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Y 傅锁根

%I 内蒙古大学

%9 硕士

%D 2010

%K 档案资源;;开放利用;;问题;;对策

%X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

%U 10.200.200.80/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2010182164.nh&dbname=CMFD2011

%W CNKI

2 EndNote数据库的建立、文献导入

启动EndNote程序,弹出一个窗口,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选择Create a new EndNote library创建一个新的EndNote图书馆,命名文件(如命名为filecontrol)并保存文件。然后系统自动生成扩展名为enl的filecontrol。enl文件,即EndNote个人参考文献图书馆。如果已建好图书馆,选择Open an existing EndNote library,在下拉选单中选择,如filecontrol. enl ,接着点选OK。如果filecontrol. enl没有出现在下拉选单中,点选Browse按钮,系统会跳出一个窗口让您选择,开启filecontrol library。另外也可以使用EndNote reference library 下的File menu 来开启档案。

文献导入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手工录入,即将文章题名作者等信息手工录入到对应的标签栏中;第二种是直接将输出的题录文件直接导入;第三种是利用EndNote进行联机检索将结果直接输入到EndNote图书馆中。采用第二种方法,利用CNKI输出的EndNote 题录格式文件直接将参考文献导入到数据库中。Files->Impor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choose,选择自己保存的题录信息文件;Import Option 选择EndNote Import,Duplicates选择Import All,Text Translation选Chinese Simplified(GB2312),执行Import,EndNote就会依据模板将题录信息逐条导入到数据库中。

3 文献导入时乱码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Text Translation的选项设为默认的No Translation,则导入的题录信息全是乱码,这时需要将导入的参考文献全部选中,删除,进行重新导入。正确的设置选型如图1所示。

4 在EndNote中为数据库中的文件添加信息

在往EndNote数据库中导入题录时,还可以对题录添加某些信息,Translate Title,Electronic Resource Number等信息。添加方法是对题录信息文件的末尾,输入相应的Tag corresponding Fields。EndNote Tags 及Corresponding Fields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CNKI文献导入EndNote方法,以及在导入时出现的乱码问题的解决方案,文章还研究了EndNote的Tags信息,用来方便科研人员为文献添加更多信息。将CNKI文献导入到EndNote数据库之后,科研人员可以对文献进行集中的管理、阅读、批注,结合EndNote的Word插件,还可以系统对科研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进行自动编号,自动更改参考文献格式等,为科研人员的论文撰写工作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王德英.基于Endnote的CNKI文献导入方法[J].现代情报,2008(1):180-181+201.

[2] 郭永杰.文献信息管理软件endnote应用简介[J].硅谷,2008(23):48.

[3] 温素梅.简述EndNote在Word文档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0(1):149.

[4] 钟燕.EndNote在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1):8639-8641.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石油地质 资料 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011-01

一、石油地质资料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石油地质资料数量大,资料多而广,石油地质资料是石油勘探工作客观表现,客观反映石油勘探业发展的全流程,是石油勘探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资料以石油地质科技为主体,做好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提升石油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促进石油地质勘探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2013年部、省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职能,强化管理,积极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国内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全国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站之间的链接,形成部级地质资料目录数据中心;实现目录信息互通共享,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已成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要媒介。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推广了社会化服务,网络服务已成为主要媒介。 近年来全国持续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全国各级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服务3.96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15.45万份次(244.33万件次)。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全国馆”)和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服务2.2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9.22万份次(228.11万件次),

2.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管理“五平台一支撑”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共享服务平台继续发挥“资料信息分散保管、全国一站式服务”的强大功能,各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26号)要求,积极推进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了平台功能。

国内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功能,开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并正式提供使用,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全国馆和部实物中心完成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试用工作,初步实现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从地质资料汇交到馆藏机构资料接收和转交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丰富了馆藏资料

国内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和转送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全面开展。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要求,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1160种,其中以矿产地质、区域地质调查和水工环类资料为主,占总接收量的90%,甘肃、陕西、等省(区)接收原始地质资料超过100种。受托单位2013年共接收19.19万种原始地质资料,截至2013年11月底,馆藏原始地质资料达51.42万种。

4.通过信息化强化地质资料监督检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馆藏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强化了地质资料的监督检查。地质资料信息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资料信息的需求,档案系统将建设档案信息服务网站,建立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

三、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1.建立地质地质资料信息化数据库,促进了石油地质资料管理的活力

地质资料对于现今地质勘探开发与研究还有着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建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了地质资料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检索系统,实现了一次输入多种用途及二次检索的功能。加快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心从实体性管理向信息化管理以及深度开发利用转移的步伐。

2.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石油地质资料的深度应用

利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资料汇编,如编辑钻井数据表汇编、化验分析报告数据表汇编、某区块或地区的资料目录数据表汇编、鄂尔多斯盆地公开目录及论文汇编、某油气田建设项目资料数据汇编等等,充分利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和借鉴作用。

3.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石油地质科技项目管理文档一体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文档是迅捷的工作方法,网络构筑了崭新的虚拟空间,创造了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按照纸质档案归档和管理规则进行归档和管理,从电子文件产生起就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与管理,直至永久保存与提供利用,即保障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这一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实施管理,初步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现代化的管理在地质科技档案中应用,已经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我们知道这只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在地质科技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也只是一些浅显的做法,目为此,我们还需提高意识,不断加强石油地质专业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学习,积极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法,通过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促进石油地质资料的深度应用,为提高石油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与互动《中国档案》杂志2003年第12期40页

[2]刘洪等,面向网络优化档案作三要素《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4期26页

[3]蔡学美,稳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国档案,2003年第3期。

[4]杨公之主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7篇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地质科技档案信息电子化、网络化,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给地质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服务观和效益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

传统的地质档案工作,虽然也重视档案的利用,把档案的利用作为地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来认识和对待,但仅从“效益”观点出发追求最佳效益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档案在利用上多是被动的,即是以档案实体为提供形式与手段的被动服务,而主动服务即以档案信息为单元的传递、利用和发展不够。这实际上是不注重效果,或者说没有注重获得最佳的利用效果。第二,档案的利用并不核算成本。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没有档案利用成本的概念,更没有从产出与投入比的角度去分析地质档案工作或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的效益。显然这样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是建立在不讲消耗、不讲效果、一切由国家承包的计划经济模式之下的。第三,没有把优质档案的增加看做是地质档案工作的效益,导致“效益观”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地质档案工作全面效益的提高。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地质档案工作更要讲究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其完善程度最终要以地质档案工作的输出――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为标准进行衡量。当然,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具体衡量的,但是树立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的概念,产出尽可能增多、消耗尽可能减少的观念,却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效益明显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讲究效益,树立全面的效益观,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从根本上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树立全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益观,还必须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现实效益和历史效益的关系。

二、明确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特点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都附着和渗透在科技工作和有关的工作当中,而它本身不能独立表现出来。第一,地质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益附着和渗透在利用者的劳动之中,人们看到的是利用者的工作产生效益,而忽略了档案人员的贡献因素。第二,由于科技人员利用的档案,均产生于一定的形成者,给人的印象是地质科技档案的形成者给了利用者的效益;对馆藏的增量也认为是别人移交的,忽略了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其实,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六个重要环节,经过前四个环节所形成的科技档案虽然储存在内部单位,但它和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一样,也存在“著作权”问题。如果没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有关档案文件材料就可能不存在,或是残缺不全,科技人员也无法利用。第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均附着和渗透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对象之中,使它总是不能独立显现,而隐含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和总体效益之中,难免人们往往忽略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效益贡献。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有些情况下是不明显的,例如地质科技成果的利用,以及地质储量报告的利用、图件文件的应用等,在为地质工作服务中,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更多的是隐含的,由于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利用效益的缓释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短期内不能集中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实现。如果地质档案工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特点,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者能够在眼下显示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但这是不能持久的,也是有害的。

三、区分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档案利用效益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与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是有区别的。构成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的因素包括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因素,档案利用者的智能劳动因素和档案形成者的劳动因素。这里谈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是指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贡献。区分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问题。历来人们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等同于档案利用效益,所以追求的目标基本是现实的利用效益,其中又主要是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更是如此。表现在档案学术理论的研究中,多以档案利用为主题,甚至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档案利用畸形观点。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取得现实最大利用效益,同时还要取得档案潜在价值、潜在效益的增量上,也就是地质档案的增量上。

四、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地质档案工作要讲经济效益,但还必须讲社会效益,二者并重,不能偏废。不论是基层档案室在为本单位科技工作服务中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是档案馆在为历史研究服务中取得的社会效益,都同等重要,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两利,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讲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有害的。

五、促进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大,人们效益观念不断增强,冲击了档案封闭型管理制度,使档案在内部利用上解除了限制,对外部提供利用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基层档案室要变为完全的开放型档案室是不可能的,档案管理的开放是有条件的,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档案都要保密,需要保密的档案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对所有人需要保密。新时期中,基层档案室在坚持效益观念的同时,要进一步认清保密工作的相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由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从而扩大利用程度,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8篇

《地质科学译丛》(CN:42-1274/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地质科学译丛》是全国地质科技期刊重点支持的优秀学术期刊,是全国性地质矿产领域知名的中文翻译期刊。主要宗旨是广泛收集和传播地质矿产学科,特别是前沿和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对外文献的翻译和最有新意的研究综述,为推动国内地质矿产学科研究进步和国际合作交流以及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方面做出贡献。

该杂志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全国广大地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相关从业人员,同时也对广大地质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学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杂志是我国地质学科领域长期发展的重要舞台,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科学译丛》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地质学教育、科研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学生和科技爱好者。另外,该杂志也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吸引了一些国外地质学界的专家学者阅读关注。

该杂志主要栏目包括翻译论文、应用研究、论坛、综述、档案、虚拟专刊等,内容涉及全球地质学领域最前沿、最有价值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等,为读者提供了一批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研究资料和学术交流平台。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矿井;预测预报;地测防治水;精准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31

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都相对复杂,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很容易导致突发水。面对煤矿矿井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需要着重分析各种风险因素,诸如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矿井周围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情况等等,采取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精准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1 矿井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技术所采用的方法

预测预报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字方面的内容和图像方面的内容。文字方面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达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井区域的工程实H情况、矿井所在地质环境条以及和水文环境条件、影响矿井地段安全的各种因素等等。对于这些因素都可以基于预报所获得的结果对这些因素进行技术处理[1]。图像方面的内容是用图像表达预测预报的内容,包括矿井周围区域环境的平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剖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综合柱状图、能够体现物探中所产生异常现象的特征图等等。

2 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方法

2.1 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技术方法

2.1.1 预测预报中采用综合物探技术

对于矿井施工的现场要进行勘探,如果发现有可疑之处,就需要深入探查,并提高探查的精确度。基于此,在矿井的开采工作中,还要按照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开采,以对各种危险因素充分掌握,特别是危险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就需要遵循先物探后开采的原则,以降低这些不确定危险因素的作用。

2.1.2 预测预报中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

在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中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配合使用高端技术的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对矿井所在区域的状况进行动态分析[2]。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状况,就要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各种危险因素消除,以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

2.1.3 采用超前勘查的方法了解地质状况

要对矿井周围的地质状况充分了解,就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对于分析结果进行比对、推理。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够及时地发展地质环境中的异常状况。

2.2 预测预报精确性提高的辅方法

预测预报精确性提高的辅方法就是对各种资料实施档案管理。特别是隐蔽性的工程,就可以采用档案管理模式对所获得信息进行记录,所包括的内容为各种文字信息以及图像信息等等,诸如矿井工程所在地段的规格、相关的平面图以及剖面图等等,要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都可以采用查阅档案的方法,由此可以深入了解矿井生产地段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请款,能够预防突水灾害事故。对于矿井工作面的信息都要做好收集工作,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收作线所在准确位置的信息、空煤柱放置在采空区中的合适位置等等,以防止采空区有突水事故发生。

3 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效果

3.1 采矿设计得以进一步优化

矿井周围环境的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当矿井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地质状况,一些工作面需要经过技术改造之后才可以回采。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可以对采矿区的地质结构深入研究,从中推测出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总结出发育规律,并进行优化设计,以使得工作面的数量降低,单一工作面的储量增加,可以开采的储量也有所增加。经过优化设计之后,单一工作面的采出量增加,甚至超过了原有采出量的一倍,由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量也有所降低。

3.2 预测预报的精确性得以提升

随着预测预报的精确性得以提升,突发灾害的发生几率逐渐降低。如果在矿井作业环境中或者周围的环境中有断层,采用这种技术就可以精确地预报[3]。比如,在预测工作面是否存在逆断层的时候,就可以将正断层预测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而且预测的精度是非常高的。

在进行积水区预测的时候,通过提升预测预报的精确性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地质环境的预测和对水文环境的预测上,都能够对积水区域准确地定位,还可以预报水量的情况和水压的状况。根据所获得的预报结果,就可以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探放水方法,可以达到消除突水危险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矿井的生产中将预测预报精准性技术引入其中,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采掘技术也得以优化。预测预报的质量更高,具有针对性,而且科学性也非常强,对矿井的生产发挥着精确制导的作用,不仅使矿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矿井的社会效益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左峰.对进一步提高矿井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精准性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272-273.

[2]王建恒.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系统设计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4(B8):137-139.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提高青藏高原地质矿产服务于国民经济,开展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获取、加工、基础职能,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全面展开。至2005年,历时七年,投入3.4亿元人民币,国内30多家地质单位、近千名地质工作者,完成了全部空白区158万km2的110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标本等实物地质档案资料,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获取的这些实物档案资料为下一步青藏高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研究素材,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在国际上的综合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介质,推动了青藏高原解决地球演变历史的成因分析进展。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保存状况

由于项目结题时间较长,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和专门的管理费用,加上部分地质单位的合并、迁址以及工作人员调动等原因,这些实物资料的遗失、损毁严重,其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有下列方面:

物档案资料保管责任不明。很多单位的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项目结题的时刻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因参加其他项目工作而加入到新的项目组。对于1/25万区调工作的实物资料,部分地勘单位则移交给该单位资料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些部门对区调实物资料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甚至未能进行全面整理统计;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专属保管库房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其实物资料没有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仍由项目工作人员分散保管,由于他们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其他项目等原因,没有能力保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的实物资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丢失、损毁。

实物档案资料保管条件简陋。大部分单位的1/25万区调标本散乱堆放在简易库房的自制标本箱内,标本箱损坏、腐烂现象严重,不少标本原始编号字迹脱落,模糊不清:也有部分单位的标本甚至没有单独的保存场所,而是同其他杂物混乱堆放在办公室、楼道一角或其他临时场所。

大部分光、薄片与文本资料被一起保存在档案室或办公室内,保管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光、薄片的易损性、特殊性,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地方仍然不是理想的保存场所。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收集意义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是地质大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产生标本、光薄片、实验测试样品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示区调成果,为后人留下实物档案。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在全面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如: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撞的蛇绿岩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带;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带和300余处矿(化)点;第四纪地质与高原隆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取得重要进展等。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区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述重大发现和科研进展的实物见证。及时系统地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避免损毁散失,不仅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成果,而且为国家抢救积累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

避免重复地质工作,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载体。青藏高原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地区难以进入甚至将来不可能进入,收藏这些实物档案资料,可以避免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复的、耗资巨大的地质工作。这些实物档案资料是提供资料服务、科普宣传和专业教学等的重要实物载体,为公众认知该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途径。例如,需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该地区地质矿产背景和工作进展等。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还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实物的筛选采集应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质构造单元中重要地质体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总体面貌的系列地层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光、薄片等实物为主。主要包括:命名和建组剖面系列标志性标本或薄片;典型沉积建造的系列标志性岩石、沉积构造标本或薄片;古生物化石标本或薄片;结合带系列标志性岩石、构造标本或薄片;变质岩、超高压带变质岩、韧性剪切带标志性系列岩石标本或薄片。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它实物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实物,如化石样等。

根据实物所代表的地质体的重要性筛选。一个图幅内重要的地质体(地层、岩浆岩、侵入岩等)和构造带一般皆由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来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质体和构造带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收藏意义也越大。

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使实物资料更好地反映区内的地质特征,并为后期的实物整理及服务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还应收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及影像资料。

必须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区1/25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岩矿鉴定报告、图幅地质成果表、实测剖面样品登记表、剖面记录本、图幅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清单等;尽量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图幅成果报告、地质档案原本登记薄、综合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等。

各种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有电子文档的应收集电子文档;收集的相关资料应该清晰,内容完整;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参考有关要求进行整理登记。

进一步工作设想

随着大量图幅标本、薄片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尽快推出这些实物档案资料的统一规范性收集,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开发综合服务产品日趋紧迫。因此,有必要对图幅资料展开综合研究,整合和集成现有图幅区调成果和实物档案资料成果,构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档案资料信息体系,进一步扩大地质成果的应用前景,加速地质成果交流与共享,满足社会对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档案资料方面的服务需求。

上一篇:金融制度论文范文 下一篇:繁殖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