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4 17:11:31

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

一、土地管理与GIS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土地管理工作面广、涉及信息量大,从调查登记到发证统计涉及到众多的作业流程,为保证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每一流程所获取的信息都应当准确无误,这是一般手工管理方式所无法胜任的。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出现为有效管理土地信息提供了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利用GIS建立的土地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而且可以根据决策部门的要求,快速地提供多种土地利用及规划方案供领导部门选择,为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土地统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分析及评价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土地地理信息系统的GIS平台

(一)GIS平台选择的标准

GIS平台的选择对成功的建立土地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GIS平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系统的伸缩性在网络技术和环境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时代,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应该成为信息海洋中的一座“孤岛”。在设计和实现系统时候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是一种上佳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系统所依赖的平台的“可伸缩性”则是关键,它可以保证系统的分步实施不会因为平台的提升和系统规模及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系统的集成性土地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跟其它诸如MIS等系统集成,方可满足需求。因此,我们常常会谈论到所谓“无缝集成”的问题。对“无缝”的追求其实是因为以往许多软件系统(包括GIS平台)在与外部系统连接时是“有缝”的,无法很好地集成和融合。

3.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应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系统自身的坚固性,即系统应具备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数据和使用对象都不能崩溃的特质,以及灵活而强有力的恢复机制;二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权限控制机制以保障系统不被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三是系统应具备在并发响应和交互操作的环境下保障数据安全和一致性。

(二)土地地理信息系统的GIS平台——ArcGI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革新,GIS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商业化GIS平台产品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软件产业之一。从目前国内众多地理信息系统使用的GIS软件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使用国外进口软件,以ArcGIS、MapInfo较多。国内GIS软件由于面世时间短,用户较少,其性能及稳定性尚待提高。

这里我们主要调查比较了目前国内土地部门比较常用的三种GIS平台:MapInfo、AutoCADMap与ArcGIS。其详细比较结果见表1。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ArcGIS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GIS平台,基于ArcGIS平台构建系统只是投入相对较大。我们的土地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实用性强的信息系统,它必须具备良好的延伸性、集成性和系统安全性,具有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高效并发访问的能力,满足无缝图文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ArcGIS开发前期投入大的缺点完全可以忽略。因此,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选择ArcGIS平台来构建本系统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ArcGIS概述

ArcGIS是ESRI(美国环境资源研究所)在全面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它多方面的计算机主流技术之后,成功地推出了代表GIS最高技术水平的全系列GIS平台——ArcGIS系列。ArcGIS是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由五个重要部分组成:(1)ArcGIS桌面软件。一个一体化的高级GIS应用;(2)ArcSDE通路。一个用关系数据管理系统(RDBMS)管理空间数据库的接口;(3)ArcIMS软件。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数据和服务的GIS;(4)ArcGISEngine。一个完整的基于ArcObject嵌入式的GIS组件库;(5)ArcGISServer。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企业级GIS应用。

下面是这五部分的具体内容:(1)ArcGIS桌面软件指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它们分享通用的结构,通用的代码基础,通用的扩展模块和统一的开发环境。从ArcView到ArcEditor到ArcInfo,功能由简到繁。所有的ArcGIS桌面软件都由一组相同的应用环境构成: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通过这三个应用的协调工作,你可以完成任何从简单到复杂的GIS工作,包括制图,数据管理,地理分析和空间处理。还包括与Internet地图和服务的整合,地理编码,高级数据编辑,高质量的制图,动态投影,元数据管理,基于向导的界面和对近40种数据格式的直接支持;(2)ArcSDE通路指ArcGIS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GIS通道。它允许用户在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理地理信息,并使所有的ArcGIS应用程序都能够使用这些数据;(3)ArcIMS指一个通过中心网络门户来GIS地图、数据和元数据的有效解决方案。使用ArcIMS构建的GIS网站允许任意数量的用户通过企业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访问;(4)ArcGISServer指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的平台。ArcGISServer提供了丰富的GIS功能,例如地图、定位器和用在中央服务器应用中的软件对象;(5)ArcGISEngine指用于构建定制应用的一个完整的嵌入式GIS组件库。利用ArcGISEngine,开发者能将ArcGIS功能集成到一些应用软件,如:MicrosoftWord和MicrosoftExcel中,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GIS解决方案的定制应用。

三、土地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

(一)土地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我市土地地理信息系统是我市土地规划院为推进“金土工程”建设,应管理全市的土地方面的数据的需求而开发的一个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规划院管理和利用土地调查的数据,实现多种土地信息的协同管理与应用,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整理、土地规划与评价等主要业务提供帮助。

(二)土地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

土地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图档管理、土地规划、土地评价、权限管理模块。系统采取C/S架构,分为数据存储层、数据服务层和系统应用层三层。

数据存储层采用ORACLE作为数据库对2D、3D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各类关系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Oracle10g是Oracle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为进行数据管理而设计的数据库平台,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大型数据库平台。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快速发展,在土地管理中越来越要求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查询能力、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图文一体化”办公能力。传统的MIS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建立基于GIS平台的土地管理系统,已经逐渐被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所认同。

参考文献

[1]钟耳顺,宋关福,王尔琪,吴秋华.GIS组件化与组件式GIS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1998,(5).

[2]郑洪波,罗志军.GIS技术发展趋势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62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104- 02

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地理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可以采集地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模拟相关的数据图形,进而辅助必要决策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通过系统中各种数学模型、多要素空间数据库及应用软件来实现对属性、图像的分析处理。

GIS具有以下3方面特征:

(1)能够深入处理各类地理空间信息,除了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还具备精细化管理、分析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2)在空间分析和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处理常规属性、图像基础上,可以产生较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3)能够依托计算机系统,对各类繁杂的地理信息能够进行既快捷又准确的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完成一般工作人员难以完成的工作。

2 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

房地产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土地的调查、登记、数据统计以及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产权产籍是指房地产的所有权。它是指房地产的产权所有人在我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房地产行使权力,包括对其房地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在房地产信息管理中,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产权产籍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4方面:①明确房屋所有权及其占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办理产权登记;②掌握房屋、土地的占有及变动状况;③房地产测绘;④产籍建档。

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的管理是房地产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地籍、产权产籍管理,明确产权归属,建立产籍档案,对于保护产权人合法权益,规范房地产信息管理,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传统的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对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的管理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它是以通过计算机,用系统思想、信息理论等建立起来,能够为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便捷管理业务服务的信息系统。在地籍、产权产籍管理方面,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收益”的强大优势,但随着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工作内容、方式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房地产信息管理需要,就目前C/S模式系统、单机单用户系统、B/S模式系统这些早期地籍、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表现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应用范围狭窄。一般地籍、产权产籍管理系统仅仅能够满足简单文本信息的处理,但对于地籍、产权产籍管理中经常涉及的图形信息却是鞭长莫及,成为目前管理木桶上的一大短板。

(2)资金投入巨大。市场上的诸多软件开发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基于GIS的地籍、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但所研发的技术多为在ArcInfo等GIS低端工具软件的二次研发,这就增加了整个系统的资本输入,间接增加了房地产行业建立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

(3)重要功能欠缺。房地产地籍、产权产籍管理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面积计算,但目前的各类管理系统多数面积计算模型设计简陋,程序运行不够合理,进而造成计算结果或大或小的偏差,给地籍、产权产籍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由此可见,传统的地籍、产权产籍管理模式注定将要被行业发展所淘汰,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现代房地产信息的管理,即是当前形势下行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房地产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

4 地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GIS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土地、房产测绘,根据统一数据标准的CAD制图软件,对测绘成果数据进行符合GIS要求的质量检查、数据编辑,然后将编辑完成的CAD格式文件,通过GIS平台提供的空间数据引擎功能转换存储到GIS数据库中,并确定GIS设置的精度值、坐标平移值以及空间网格索引的大小,形成房产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数据库。

(2)利用GIS建立房屋信息关联。每幢房屋在二维的数字图里表示为一个闭合的几何图形,并通过房屋要素关联一条房屋的自然属性信息,假如该房屋为一个产权人问题就比较简单,形成一对一的数据关系,可是在实际管理中这种现象只是少数。在进行大面积房产测绘和初次建立房产信息系统时,只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条件允许,或者在中小城市进行此项工作,由于测绘面积相对较小,就完全可以达到上述目标。然而由于分层分户图的测绘工作量大,对先前记的房产进行分层分户图的测绘会涉及到较强的政策性,则在大面积房产测绘时难以同步进行。在分层分户图测绘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下,造成建设周期冗长,甚至无法按照上述方法将房屋的空间地理属性信息、自然属性信息、社会人文属性信息实现一一对应的关联。

5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于房地产信息管理的实际意义

将GIS运用于目前的房地产信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管理更加智能。能够将办证的房屋与房产分幅平面图紧密关联,通过GIS技术,可满足房产管理对制做和输出土地、房产分幅平面图等图形的需要。通过平面图的准确坐标来确定土地、房产地理坐标,以平面图及其信息作为重要管理依据。

(2)工作更加高效。能够兼顾好产权和产籍的关系,双管齐下,建立房产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历史演变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产商的管理开支,达到地籍、产权产籍管理上的事半功倍。

(3)决策更加可靠。能够更好地掌握房屋状况,对系统覆盖内的所有房屋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房产容积率,明晰房产密度,方便按产别进行的分类统计,提高房产管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信息准确性,提高决策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

[1]侯立春,徐磊,许正昊.高师院校GIS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2011(1).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具有复杂多变性,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管网的收集,明显是不现实的,同样也很难满足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因为往往会发生根据收集好的资料刚绘好图纸,实际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况。所以将城市地下管线赋存状态进行一次性探明是实际情况的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借用一些科技手段,这里面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技术等。借用这些技术手段建立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对地下管网全过程规划管理的操作,对地下管网实现科学化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借用它促进城市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一种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地理学新技术。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通常是由网络计算机实现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整合等,该管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系统管理操作人员以及地理空间及属性数据组成。

2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的需求分析

地下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可以从地下管网空间数据库上面体现出来,整个数据库的功能可以按照GIS平台进行划分,分为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制图以及分析四大功能。地下管网虽说赋存于地下排列杂乱无序,但其仍然有着自己的特点:互不交叉性,也就是不同管线不会出现交集,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这点按照专业管线进行划分,去管理这些数据;管线存在结点和管段,同类管线之间只有这两点的拓扑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以二维空间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将实际呈三维空间分布的管线表达出来。尽管可以有其高程属性,但大部分的GIS难以以三维方式表示空间数据。

3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3.1地图登录完整地图是根据整个地下管网系统的实际地图或图纸资料绘制出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完整的地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将该地图数字化、矢量化,然后整个系统以此数字化地图作为依托和框架。在使用这个系统的时候,这个数字地图作为登陆口,将管网信息叠加在上面。因为数字地图是多层次的,所以在绘制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图纸资料进行分层叠加,需要在设计登陆功能时加入分层信息,最终实现使用者选择性的分层登陆和管理、动态显示。这个模块的功能主要有放大缩小以及地图漫游等功能。

3.2查询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将涉及各个方面和层次的地下管网系统应当更多的特性和功能,所有有效信息记录到图库。系统可以实现用户查询网络和附属设施,选择图上的设备可以查询其属性。主要功能包括:模块数量或设备和相应的名称和属性查询,系统图和当地地图查询,用户信息查询,网络基本属性查询,查询的管道配件。

3.3统计功能为了实现系统对各类信息的统计就需植入统计功能,该功能包括:管线统计(规定范围内的)、有关管线属性动态统计、管线故障信息统计、管网节点数统计(规定范围内)、各种类型管道性能统计、管网更新情况统、用户类型统计、信息记录统计等。

3.4故障分析功能当整个地下管网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时,系统就能够实现故障的筛漏、定位、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分析确定故障部位,然后用设定色彩标注。故障分析系统能够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利用系统运行将这些数据显示在指定的屏幕上,例如:分析并生产故障数据,显示故障的具体部位、故障类型、检修方法等。

3.5性能维护功能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会快速确定故障位置,然后显示故障两端的设备背景图,并将这些背景图输出。系统经过修整排除故障后,就会对管网的数字地图及数据库信息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

3.6测量运算功能要想计算整个管网地图的面积和长度等信息,就要根据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的数字地图信息,调用数据库资料,以折线、圆弧、圆、多边形等形式,累加或累减的方式。因为面积和长度信息包括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

3.7图形、数据输出功能由于系统调出资料,通过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的原因,用户就可通过计算机链接打印机、绘图仪等工具调出当前所需要的地下管网资料数据、统计报表等相关信息。

4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1管线纵横断面图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资料,地下管网信息的基础———地下管网的断面图:该断面图不仅方便管理,而且防止了施工的无意破坏。断面图又分为横断面和纵断面,横断面是指垂直于管线位置的一个截面,纵断面是指沿着某一管线方向的一个截面。横断面的主要作用是得出各管线的坐标然后进行标注,根据标注可得出管线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纵断面的主要作用是直观体现管线的走向与走势,体现管线的坡度和地理特征。

4.2爆管分析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功能是爆管分析功能。当地下管网出现故障时,分析出故障点及周围设备信息,设定最优解决方案就是爆管分析功能的工作。出现故障时,首先经过分析计算出应当关闭的阀门,标示出关闭阀门后的影响范围。继而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即影响最小的方案。爆管分析主要又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故障点,利用逆管追踪的方法从故障点出发沿着管线追踪,直至找到第一个阀门后停止,然后由该阀门确认其所管辖范围,及关闭后的影响范围。第二步,从查找到的阀门反向出发进行追踪,得到受影响的管线范围。

5结束语

虽然这个数据结构设计是针对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但对于所有的管道网络构建空间数据具有普遍意义。城市地下管网类型是复杂的,一些特殊部门还需要特殊的结构,但是这些应该属于当地的细节变化,整个数据结构的框架应该是相同的。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Google Earth,通信光缆,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1,引言:

一谈到地理环境信息的管理系统,首先应该提到基于gis地理信息的应用系统。通过对多个单位和部门情况的大体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影响其实际推广应用的致命缺陷:首先,是对地理信息的维护量惊人。以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为例,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城市在以天为单位演绎着变化。而投入高额资金的依赖着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一旦失去准确的地理属性的信息,则意义尽失。所以需要使用单位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系统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2,系统结构

2.1, 基于Google Earth卫星图象建立线缆管理系统的优势:

Google Earth 卫星图象软件所提供的,由卫星拍摄的高清晰地球图象,其最小分辨率达到0.6m,也就是说实际为0.6m左右的物体在图象中作为一个象素点。通俗地讲,在浏览国内一般中等规模的城市地球图象时,观察高度设为400到600米的情况下,图象最清晰。而象北京、上海等大规模城市,观察高度可以继续降低,可以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图象。如果观察高度进一步缩小,则图象中的物体边缘将越来越模糊;高度增加,则图象中的物体变小,也逐渐变模糊。举个简单的例子,打开GE,找到我们的一个变电所后,放大图象,在观察高度约为400m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变电所内控制室机房的轮廓、颜色,高压区内的母线段及相互间隔,地面上的电缆沟的盖板颜色及走向,周围草坪区城的颜色,变电所围墙外出线杆塔的位置、形状,甚至隐约能看到高压双回路杆塔上的电力线及走向。从系统的图象清晰度、所表观物体及周围环境的真实感等诸多方面来看,都较之先前一直在用的GlS系统有质的提高。

2.2,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管理资料:

电力通信光缆按布放的方式可以分为架空地线复合OPGW光缆、全介质自承式ADSS光缆、电力线路钢绞线承载的普缆、电力管道光缆以及极少量的直埋式光缆等几种形式。从光缆线路的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及日常的运行维护等各个不同阶段,都将形成不同深度和不同形式的资料。通常,设计施工中将形成光缆线路所连接站点名称、芯数、所经过通道路径(电力架空光缆中的杆塔点、电力线路名称)、接续点位置、交叉跨等信息资料;这种信息数据在线路建成后,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变动,并且和地理环境等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这套系统最为关注的内容。此外,通信光缆在正式投入运行前,还需要进行光缆的传输性能方面的测试,一般包括1310和1550纳米两种波长双向衰耗值、双向OTDR波形的测试,以提供供光缆线路传输性能的比较分析。有时还需要记录在光缆段接续过程中所形成的融接衰耗,以便于对光缆性能做进一步的分析。

2.3,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

通过以上的分析,同时结合电力通信光缆在组网上的特点,确定了系统的层次结构,主目录是“连云港地区电力通信光缆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此主目录下,按照实际情况分为几个环路,分别命名为“光缆环路一”、“光缆环路二”…等等;在每个环路下,可以由某个通信站点引出链路。比如“光缆环路一(公司主站-电厂基站(链路到伊芦站)-凤凰-南城-刘顶-海州-公司主站)”中,是由包括“公司主站”在内的共6个站点组成的光环路,其中的“电厂基站”到“伊芦站”是一条链路。这样结构特点是,系统目录结构和系统的实际组网结构相互对应,对应关系清晰明了,显得比较简洁,便于理解和掌握到系统的真实路径和网络的结构情况等。

3,系统管理范围 :

在管理系统中需要管理的对象如下。

3.1,基础网络设施

3.1.1,局站:

局站是本地网中容纳一个或多个通信机房的建筑实体(含地下进线室、管道闸)。在通信管线网的拓扑结构中,局站作为光缆和管道的源或目的点。

3.1.2,管道:

管道是整个通信网络中光缆的支撑和承载通道,由人井、进线室、管道段、管群等组成。

3.1.3,杆路:

杆路和管道同样作为光缆的支撑和承载通道。由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杆塔组成。

3.2,光缆网络设施

3.2.1,光缆:

光缆由通信站间中继光缆和一些供电所、信息用户等的接入光缆组成。其中,中继光缆提供通信站点之间的传输通道,以环形结构为主;接入光缆用于连接站点与供电所、信息用户等,以线形结构为主。 共同组成环路带链路的结构网络。

在光缆网的拓扑结构中,有两种基本要素:点和线。点元素有两类:光交接点、光接入点,连接这两类点的线即是光缆段,光缆则由多个连续的光缆段组成。

3.2.2,光交接点:

指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光配线架、光交接箱为光缆段提供固定纤芯的端子,利用跳线使两端线对任意跳接连通,以达到灵活调度线对的目的。

3.2.3,光接入点:

主要指光分纤箱。它介于光交接箱与用户之间,以光缆段与光交接箱相连,用尾纤或尾缆与用户设备相连。光接入点与光交接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光缆纤芯的终结点,光纤不会转接到其他光缆段上。

4,结束语: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1.1系统硬件构架

系统采用运行稳定的C/S结构体系,使用Oracle10g数据库。

1.2系统的价值

方便易用的操作形式,节省使用者掌握系统功能的工作量。快速建立设备台账,能够结合生产业务的工程管理流程,动态地维护设备变化情况。直观的图形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查询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地了解线路设备的详细情况。标准的图形输出和数据接口,为工程设计、线路改造、线损计算等生产业务提供依据。

2关键技术

2.1自主研发的矢量绘图和图形生成技术

能够对系统方便地进行图形操作,完成设备维护,并且可以快速生成线路条图(平断面图)、线路拓扑图。

2.2线路设备模板

通过设备标准模板的维护,加快了线路设备维护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录入设备的标准性。

2.3丰富的数据接口

系统中包含了GPS卫星定位接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转换接口、用电整合接口。提高了配电基础台账与平断面图管理系统作为生产基础性管理系统的价值,同时也将系统结合到生产的工作流程之中。

3在配网管理中的作用

配网管理地理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网管理方面的应用系统,是在地理背景图上对配电网的变、配电站内设备及配电网上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是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用电管理及调度管理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使网络拓扑和配电网信息更直观、更便于运行管理。

4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情况

4.1系统基本信息维护

包括部门维护、操作员维护、口令管理等功能模块,管理系统运行最基础的数据。

4.2基础数据维护

4.2.1材料库管理

管理配电设备台账维护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基础材料信息。包括杆塔、线缆、开关、变压器、配件、拉线等设备的型号信息和具体的材料信息。操作方法。以“材料类型维护”为例,介绍“材料类型维护、线缆类型维护、拉线类型维护”功能的使用方法。点击“材料类型维护”(路径:系统–基础数据维护–材料类型维护),弹出“材料类型维护”窗口,点击“新建”后,新建的内容可以在“详细信息”中操作(此时“新建”“修改”“删除”均为灰色不能操作状态),可以选择新建的“材料类型”“存储类型”,添加“材料名称”“规格”“单位”“单重”“单价”。添加了相应的数据后,点击“保存”按钮,数据库就保存成功了。如果不想保存,则点击“取消”按钮。

4.2.2设备模板管理

根据线路的架设情况、杆塔类型、线缆类型,建立一系列的线路设备模板。在条图批量绘制、设备维护时使用模板进行设备维护。在系统中,将模板分为两种类型,即“杆头模板、拉线模板”。以维护“杆头模板”为例,介绍模板的制作。点击“添加”按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模板编号”。为模板选择相应的“模板名称、导线架设类型、导线类型、电杆类型、线缆型号、模板编号、模板说明和模板设备”。此模板中的材料名称“钢绞线”设备类型“GJ–25”,是从窗口右边的“设备类型”中选择过来的,选择方法:在窗口右边“设备类型”中,选择“钢绞线”,选中后,点击“+”按钮,“钢绞线”即可。“钢绞线”的数量可以手动输入。

4.2.3设备模板批量修改

设备模板批量修改,可以认为是设备模板管理的辅助功能,它可以更直观地批量修改模板的配件设备。

4.2.4条图图例维护

维护条图、拓扑图生成过程中需要各种设备图例。图例维护界面分为三大部分,顶上为工具条、左下为设备类型拓扑、右下为画板。

4.3操作权限管理

管理各个部门操作员对线路的操作权限。默认情况下,操作员只能查询和维护自己建立的线路。

4.4配电基础台账审批

配电管理人员通过配电基础台账审批功能,对基层单位提交的基础台账修改情况进行审核。可以保证配电基础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5配电基础台账数据备份历史

将配电基础台账按时间段进行完整备份,保存各个历史时期的完整配电基础台账。

4.6条图(平断面图)生成

根据维护好的基础台账数据,按选择的线路自动生成线路条图。可以进行图纸的打印和工程的设计。

4.7拓扑图生成

根据维护好的基础台账数据,按选择的线路自动生成线路及分歧线路的拓扑图。并可以进行图纸的打印。

4.8数据查询、历史数据差异比较分析

数据查询。按部门、线路统计出设备台账的相关报表,并进行打印。历史数据差异比较分析。将备份的历史设备台账和目前运行的设备台账按时间段进行分析、比较,并形成反映各个基层单位设备台账变化的相关报表。为工程管理和材料管理提供依据。

4.9GPS数据定位接口

将配电基础台账数据下装到GPS卫星定位设备上进行设备定位,并将GPS卫星定位设备采集的数据上传到配电基础台账数据库中。为GIS系统数据转换、工程设计、线路长度计算、线路走向及转角角度计算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

4.10GIS系统数据转换

将配电基础台账数据和GPS卫星定位数据进行计算,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生成ArcGIS格式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供地理信息系统使用。也可以提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到配电基础台账数据库中进行使用,更高效地利用配电基础台账与平断面图管理系统和系统中基础台账数据。

4.11工程管理

结合配电线路工程信息,进行设备台账的维护,生技科管理人员以工程编号为单位,对条图的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并以配电线路工程为单位对设备台账的变化情况进行查询统计。

4.12用电营销系统整合

结合用电营销的业扩报装处理流程,与用电营销系统进行系统整合。使用电营销系统能够提取生产的设备台账数据,特别是变压器信息,进行业扩报装工作。在配电基础台账与平断面图管理系统中,根据用电业扩报装提供的登记书信息,结合生产工程管理工作,维护生产设备的变化情况。每月进行用电、生产设备盘点,及时纠正设备的差异。

5结束语

通过配电GIS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公司长期配电网络管理手段落后局面。在配网改造中,资料数据全部录入GIS系统,设备管理更加简洁方便,无论是对维护人员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随着配网建设改造工作不断深入,配网改造的力度及资金的投入明显增加,电网管理越来越明显地需要一个稳定统一的管理手段和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自动化及电网管理两方面均已开始全面部署及开展试点运行工作,同时国家电网公司ERP项目的全面启动,长期困扰供电企业的各专业管理手段不统一无法接流的问题将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省公司及市地供电企业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把有效的时间全部用在电网建设与改造中,最终配网技术管理系统将完全统一使用全新的ERP系统。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GIS;插件;框架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30-01

随着承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日益增高,无论是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方面的需求都追求完善。然而承钢信息化资源的管理还仅仅是依赖手工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缺点,例如:各种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工作不够准确、及时;整理、查询、修改工作日趋繁重;对整个系统情况不易把握、维护不便等等。因此,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则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提供丰富的采集、检索、分析统计功能,可以对各种通信资源进行综合、准确、高效的图形化管理,既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承钢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显示、描述和分析特定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的数据信息系统。它是建立在空间实体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形数据等等)的基础上,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等分析方法,实现对空间地理信息的实时地分析和研究,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承钢地理信息系统架构

承钢地理信息系统采用ArcGIS系列产品线,是在Visual 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建立的基于ArcGIS Engine 93和ArcGISServer 9.3应用的开发项目,即在vs2008中注册ArcGIS Engine开发组件,然后创建基于窗体的应用程序,添加ArcGIS Engine组件并编写代码来建立应用逻辑。本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端)+B/S(浏览器/服务端)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以及ArcSDE和Oraclel0的混合数据库模式进行设计。

3、承钢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1)数据的采集、审核、编辑与更新:

该功能主要用于实时、动态地获取地理空间数据,从而保证系统数据数据在内容与时间上的完整性等等。本系统支持离线增加、删除和编辑功能,能够随时对端局、管道、杆路、光缆、电缆、配线架、交接箱、分线盒等网络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2)数据的查询、检索、统计与计算:

这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它提供对各种信息资源实体的查询、显示和定位功能,我们能够根据系统提供的各种关键字,在地图上进行快速的查询、定位各种属性,还包括基于网络拓扑模型的路由计算功能。能够根据各种数据模型进行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指导进一步的数据更新和采集。

(3)数据显示与输出

数据的显示功能包括了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全图、视图、鹰眼等等。数据输出方式则包括了地图输出、网络传输、图层打印、图层管理等等。

二、插件式GIS框架的具体应用

所谓插件式GIS框架,是指在不修改程序主体的情况下,通过插件模块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的软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整个应用程序被划分为主体程序、插件对象、插件协议三部分。主体程序独立于插件对象存在,通过调用插件对象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插件协议是沟通主体程序和插件对象的桥梁,是插件对象能够被主体辨识的关键所在;插件对象包含了一系列基本的功能模块,比如:放大、缩小、全图、漫游等等。插件式GIS框架通过模块化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承钢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集成性,从而为系统的日后维护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插件式GIS框架在承钢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简单介绍如下:

1、主体程序的设计

首先,启动vs2008,新建一个WinFonn类型的C#项目,项目名称定义为CGGIS.MainGIS,并将Forml窗体修改为MamGIS窗体,即主体程序的主窗体。主体程序MainGIS将在Load方法中,在程序被加载时完成插件的加载和解析工作,包括ICommand、ITool、IMenuDef、IToolBarDef对象等等。

2、插件协议的设计

插件协议是主体程序和插件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是实现插件式GIS框架设计的关键所在。主体程序需要将多个属性传递给插件对象,我们通过IApplication接口来进行描述而这些属性。根据设计需要,我们定义了如下几种接口:ICommand、ITool、IltemDef.ITooBarDef、IMenuDefo

(1)ICommand接口在框架UI层上表现为一个命令按钮,本接口定义了10个属性、2个方法。包括这个Command要显示的图片、文字、名称等等。OnClick( )是当用户点击该Command的时所触发的事件,OnCreate( )是当实例化继承ICommand这个接口的类的时候需要调用的方法。

(2)ITool接口在框架UI层上表现为一个工具按钮,它继承自ICommand接口,只是又曾加了一个Cursor属性和9个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是与键盘或鼠标有关的事件,比如OnMouseDown( )、OnMouseMove( )、OnKeyDown( )等。

(3)IltemDef.IToolBarDef接口都代表了UI层上的一个工具条,用于存储ICommand、ITool对象。

(4)IMenuDef接口代表UI层上的一个菜单栏,共有3个属性、1个方法。

3、插件对象的设计

本系统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插件,简单介绍如下:

(1)ICommand类型插件AddData,它的UI对象被放在MainTool工具条上,主要实现数据添加功能。

(2)ITool类型插件Pan,用来实现地图平移功能。

(3)ITool类型插件ZoomIn/ZoomOut,用来实现地图放大、缩小功能。

三、结束语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7篇

摘要:立交桥是公路设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立交桥在公路设施管理GIS中表示方法研究的实践,介绍了立交桥在GIS上表示的模型、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匝道编码的方法以及网络分析等关键技术。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立交桥;GIS;数据模型;编码方法;路径分析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开发了公路路面——桥梁管理系统和公路设施管理系统。为实现对公路设施的空间信息、公路设施损坏状况在空间的分布等进行管理的需求,又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建立公路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PS和GIS技术的结合,运用路网线性参照系统,实现了在GIS系统软件ARC/INFO环境下的动态分段技术和路径选择等功能。公路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对管理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如重车过桥路线的选择、最佳(短)路径的选择等空间网络分析功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传统的将立交桥以一个点的形式来表征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本文结合立交桥在公路设施管理GIS中表示方法研究的实践,介绍了立交桥在GIS上表示的模型、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匝道编码的方法以及网络分析等关键技术。

2 需求分析

国家标准和交通部制订的“公路数据库指标体系规范”、“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公路路况普查数据指标集”等规范对桥梁数据库从数据项、数据格式及编码规则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对立交桥数据库仅涉及了主桥,而对匝道数据库的规定不够详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高等级公路网中立交桥的数量比较多,形式又各异,每座立交桥或一座立交桥不同的匝道的技术状况各不相同,如果笼统地对一座立交桥进行损坏调查、损坏状况及承载能力的评价,将很难正确地得出结论;另外,由于部分立交桥没有全部互通,以及部分匝道的承载能力、平纵曲线、养护维修等条件的限制,在网络分析中重车路线选择、最短(佳)路径选择等均要求对匝道进行分析。基于这些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求对立交桥进行细化,要将每条匝道纳入管理范围。

3 立交桥在GIS上的表示模型

立交作为公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道路和桥梁的基本特征外,更有其复杂的空间架构,这就为如何利用计算机图形来表征它增加了难度和复杂度。

一般地,当参照地域范围比较广时(比如,以整个城市为参照),可通过抽象地将立交表征为一个对象,即通过两条或更多条道路的交点将其表示,此时,立交以一个点的形式存在,如ARC/INFO软件就提供了将立交作为点来处理,通过对该点的一系列相关数据的设置来表达立交桥的属性。这种模型可以比较详细的通过数据来描述立交,在相关数据处理时比较方便,但缺乏形象性,且数据结构复杂。

当参照地域局限在某一范围时(如为立交本身),可通过拓展将立交桥抽象为“立交道路”,一个立交桥可看作数条或数十条“立交道路”组成,“立交道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交错通过每一段“立交道路”来表征。这种模型对于立交图形的构建比较方便,且在进行包括其他道路数据的运算时可以不做特别处理,但由于计算机图形平面二维的限制,在形象性表达和交互处理时不近人意。

经对比和分析,可采取如下模型:把一个立交桥作为一个大对象,将匝道(含立交桥主桥)作为子对象,在每一个匝道上赋予属性数据,在图形显示和数据处理时以匝道为对象,这样所有匝道就构成了立交桥整体。即满足了立交的形象表达,同时在数据处理上进行了细化,可以对每条匝道进行处理,又显得比较简洁。

4 立交桥数据库的建立

4.1立交桥属性数据

4.1.1 属性数据的组成

根据立交桥设施的数据结构,一个立交桥有其整体的数据,比如桥梁代码、中心桩号、设计荷载等级、抗震等级等,这部分数据可采用交通部路况普查桥梁概况的数据项和格式;同时每条匝道又有其独立的数据,如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每一条匝道用一个总表和一个分表的数据来表示。总表数据主要有匝道代码、匝道名称、起点路名称及代码、讫点路名称及代码、匝道总长、匝道重复长度、匝道总面积、匝道最大宽度、匝道最小宽度、匝道最多车道数、匝道最少车道数、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匝道最大纵坡、竣工日期、管理单位及代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分表是根据匝道桥跨分类、宽度的不同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段处理,每一段用一张分表来表示,分表的数据项主要有匝道分段代码、起讫点桩号、跨径长度、分段长度、宽度、净宽度、车道数、行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桥下净空、上部结构形式、桥墩类型、桥台类型、支座类型、桥面铺装类型、伸缩缝类型、上部截面形式、上部材料类型、桥墩材料类型、桥台材料类型、基础形式、通航等级、技术状况评定等内容。

4.1.2 匝道代码的编码方法

匝道代码是数据处理中的关键字段,通过它建立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它可以判断经过立交桥时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连通与否。为满足这样的功能需求,可采用如下的编码方法。

匝道代码由13位字母或数字组成,其中前10位是匝道编码,后3位为分段顺序码,其中汇总表中的分段顺序码为000;10位匝道编码中前5位代表匝道起点断面编码,后5位表示讫点断面编码;5位起讫点断面编码中的前4位代表起讫点路线的编码,如外环线为S120,沪杭高速公路为G065等,后1位表示该路线进出本立交的两个断面的代码,用“0”表示小桩号断面,以“1”表示大桩号断面。如莘庄立交,该立交有沪杭高速公路(G065)、沪闵路(G320)、莘奉路(S104)以及外环线(S120)4条公路相交,共有6个进出断面组成,根据以上原则分别可以编制为G0650、G3200、G3201、S1040、S1200、S1201,然后根据每条匝道起讫断面的不同可以分别进行编码如S1200、G0650000(表示从徐浦大桥到沪杭高速公路的匝道)、S1040、S1201000(表示莘奉路到外环线虹桥机场方向的匝道)。

图1编码示意42立交桥空间数据

数字化地图一般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立交桥图纸也同样采用AutoCAD的格式,AutoCAD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绘图软件,一般以DXF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其数据格式已成为大多数绘图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之一。AutoCAD的文件由多种绘图实体(Entity)组成,其实体采用坐标描述,实体间不具备拓扑描述信息。而GIS软件采用的数据结构与AutoCAD不同,需将AutoCAD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相应的GIS软件的数据[!]格式,以便于管理数据,本系统开发采用的GIS软件为ESRI公司的ARC/INFO软件,需将AutoCAD的基础地图转换为ARC/INFO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转换时,每一种绘图实体都会转换为相应的叠合层(Coverage)要素(Feature),ARC/INFO采用叠合层(Coverage)将多种数据组织一起,叠合层中可包含多种类型的要素( Features),如弧段(Arcs)、节点(N odes)、标记点(Label Points)、配准点(Tics)、多边形(Polygons)、注记(Annotation)等。ARC/INFO的要素间具有拓扑关系,AutoCAD的数据转换为ARC/INFO的数据格式后,其绘图实体会转换为相应的ARC/INFO数据要素,表1给出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ARC/INFO采用弧段——节点拓扑(Arc-Node Topological)的数据结构对绘图要素进行组织。ARC/INFO采用弧段拓扑表(AAT表)、多边形拓扑表(PAT表)及节点拓扑表(NAT表)来描述各绘图实体之间的关系(相邻、相交等),采用点(包括节点、形状点)的坐标来定义绘图实体的位置,ARC/INFO绘图显示时,对NAT表、PAT表、AAT表及弧段坐标表进行检索,由NAT表、PAT表、AAT表取得各叠合层要素间的拓扑关系,由弧段坐标表取得绘图点的坐标,完成绘图显示。CAD图形转换为ARC/INFO的叠合层格式时不具有拓扑关系,需为叠合层建立拓扑关系。系统根据不同图层的具体情况,采用ARC/INFO的CLEAN或BUILD命令为各叠合层建立了拓扑关系。

对于立交地图数据,不仅要通过矢量数据表征出立交的空间效果,而且要做到与已经存在的GIS地图数据的无缝整合,这就增加了立交地图数据处理的难度。一般要经过立交匝道的绘制、属性数据的编辑、地图比例的调整和纠正、立交与现存道路的人工纠偏等工作。

表1AutoCAD与ARC/INFO的数据转换对应

AutoCAD绘图实体〖〗ARC/INFO

数据要素〖〗注释线段〖〗弧段〖〗这些绘图实体转换为两点的弧段可具有任意宽度的直线

填充体〖〗弧段〖〗转换为四点或五点的弧段圆

弧段〖〗弧段〖〗转换为弧段,圆由361个点组成,每度一个点,起、终点在同一位置多义线〖〗弧段〖〗可转换为同一弧段,其上有多个节点点

形体〖〗点注记〖〗点或注记〖〗可转换为注记或注记文字放在属性表中的点块〖〗点、弧段、注记〖〗块可转换为多种叠合层要素,取决于块中所含的实体类型5路径分析

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公路设施(路面、桥梁等)的设备状况及地理空间信息,要求不仅要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还要为管理者进行最佳(短)路径、重车过桥路线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及决策支持。

5.1ARC/INFO的网络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

ARC/INFO软件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在ARC/INFO中,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线性物体组成,资源(Resources)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网络是对现实运输网络(如公路网)的抽象与概括,在ARC/INFO中,网络由网络连线(Network Links)、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站点(Stops)、转向(Turns)和中心(Centers)组成。

网络连线构成了网络的骨架,连线具有属性,包括连线阻抗(Link Impedance)及连线需求(Link Demand)。

网络节点为连线的起终点或连线间的交点。连线在网络节点处相交。交叉口、立交桥等可表示为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具有节点需求 (Node Demand)的属性信息。

站点是路径分析(Path或Tour)所要经过的位置。

  转向表示在节点处从一条网络连线到另外一条连线的转移。转向主要表示连线间的关系,如在交叉口进行左转需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单行道禁止U型转弯。图2给出了转向的一个简例,每个节点可能存在的转向数为n2个(n为弧段数)。

转向具有阻抗的属性,当阻抗值<0时表示禁止转弯或立交桥某一方向到另一方向的不连通;节点不设转向时表示该节点处没有阻抗。表2给出了具有转向阻抗的节点的一个简例。转向发生在节点处,但其属性信息单独维护在转向属性表中(TRN表),用户可往该表中添加转向的阻抗信息。

图2转向示意中心指具有资源(Resources)或能够吸引资源的位置。

5.2 现状数据调查

在ARC/INFO的路径分析中,用户指定路径所必须经过的几个点(在ARC/INFO中用站点表示)及指定站点的访问顺序,ARC/INFO会按用户指定的条件(如行程时间最短、路程最短等)为用户寻找出一条最优路径。

5.2.1 数据的转换

进行路径分析等网络分析时,需将已有的数据需转化为ARC/INFO所特有的网络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采用节点—连线的数据结构,需将路径分析的起讫点、路线经过的桥梁等转化为相应的节点—连线数据结构。

路线分析的起讫点在ARC/INFO中用站点(Stops)表示,起讫点的属性信息可存放在站点属性表中,用户可通过鼠标在数字化图上任意点取点位来定义起讫点。

在路线的选择中,桥梁可视为点状层。相应地在ARC/INFO的路径分析中,桥梁应定义为节点(或站点),重车可在所有桥梁间选择适合通过的桥梁,并生成最佳路线。

表2连线阻抗表

5.2.2 属性数据调查

在路径分析中需调查的属性数据很多,如起讫点、路线现状、交通量、交叉情况、桥梁状况等,这里主要介绍立交桥有关数据的调查。立交桥的属性数据根据本文第4章所介绍的数据项进行采集,主要采集匝道(含主桥)的现状,由此得出路线分析时立交桥的阻抗、转向等数据,从而为路线的选择提供决策数据。

5.2.3路径分析的实现

以重车过桥路径分析为例简单介绍路径分析的实现。

系统根据重车对桥梁荷载的需求,如挂车—120、特—汽300等,在已有数据(包括桥梁承载能力、已有重车路线等)中采用相应的路径分析算法寻找出一条合适的路线。我们也可通过指定路径所必须访问的站点,经网络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后,可给出相应的最佳路线(如行程时间最短、路程最短等)。

在路径分析中,用户也可通过指定一系列路径分析所不能通过的点(如立交桥并不互通或匝道正在进行维修等)从而实现限制路径选择的目的,则所有通过该节点进行连接的路线皆被禁止,系统会绕过该点。

6 结语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WEBGIS;数据整合;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25-02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Internet网络与WWW万维网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逐渐产生了基于WEBGIS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仅使得地理测绘信息走入了千家万户,因为只要有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实现对WEB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访问;更重要的是,借助于网络技术,对基于WEBGIS实现的地理测绘系统的地理信息能够很方便地实现数据整合与更新,这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后期数据管理和信息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目前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这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一个必然趋势。

本论文主要结合基于数据整合模式下的地理测绘成果信息的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以期能够从中找到合适的面向数据整合功能的地理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应用模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地理信息管理技术概述

WEBGIS是互联网WEB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产物,是实现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走向大众化普及应用的一项技术。基于WEBGIS实现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有着传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应用全球化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全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诞生的WEB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其应用范围也能够轻易实现全球化,这使得很多企业能够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资源为社会、民众提供相关服务。

2.2 良好的可扩展性

基于WEBGIS实现的地理信息系统,其优势之一便是具备了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对传统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扩展,例如增加矢量属性、图像属性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量。

2.3 访问终端具有独立性

由于基于WEBGIS实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访问需要借助于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即可实现,这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访问终端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相对独立的访问终端客观上也能够降低地理信息系统的负载量,提高系统自身的健壮性。

3 基于数据整合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系统结构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普遍有B/S和C/S两种应用模式。B/S俗称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在该模式中,服务器主要负责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存储与管理,访问数据只需要浏览器即可实现,系统结构简单,后期维护便利;C/S模式俗称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为客户端针对性地开发专用程序,才能够实现对服务器中数据的访问与管理,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但是系统成本较高,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系统扩展升级与维护。鉴于此,基于WEBGIS的测绘成果信息管理系统选用B/S模式进行系统结构的开发设计与应用。

3.1.2 系统结构设计。基于WEBGIS实现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从系统结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测绘成果输入层。测绘成果输入层主要为人机交互提供了可操作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摄像头、扫描仪等录入设备,将相关测绘成果直接转变为数字文档进入到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

(2)测绘成果数据信息管理层。测绘成果数据信息管理层主要是指系统中的服务器,而这一类服务器主要是数据库服务器,其主要职责是对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分层存储与管理,采用构建数据库系统的方式实现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

(3)访问终端层。访问终端层主要是由能够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实现,通过计算机内的浏览器输入固定地址访问测绘成果管理系统,能够对服务器内的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在一定的权限下还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修改、更新、维护等数据管理操作。

3.2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数据整合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其系统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2.1 数据访问。数据访问是系统的主要功能,也是其价值体现的核心功能。用户通过互联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实现对该系统中地理测绘成果或者相关数据信息的访问。除了能够访问地理数据信息外,还能够实现对相关地理数据信息的三维显示、地理数据接口转换等操作。

3.2.2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管理员实现的系统内测绘成果或者地理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管理员应当定期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整合、更新、维护等管理操作,以实现系统内测绘成果的高度集成应用。

3.2.3 系统扩展。考虑到系统应用的将来,应当为系统预留出一定的扩展升级能力,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数据接口升级、系统数据能力升级以及系统的安全等级升级等。

3.3 数据整合应用

在基于WEBGIS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中,数据整合是指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测绘信息或者同一地理数据主体的不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数据利用率、提升系统数据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本系统中,采用WEBGIS数据管理中“层”的概念进行数据整合,采用图层的方式来组织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分布性和空间数据类型(即点、线或面),而空间数据分层处理,每个图层数据存储在四个文件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点、线、面来组织空间数据以形成点图层、线图层和面图层。对于同一个地理主体的多个数据信息,建立关键数据节点,其他非关键数据信息作为附属的属性数据进行关联,从而由一个关键数据节点牵出其他属性数据,实现关联性整合;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保存同样也由关键数据层牵出其他属性数据所在数据层,从而实现数据的整合联动管理。

4 结语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9篇

>> 建立房地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 房地产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现代房地产管理的结合 可视化安全生产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面向地质工程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及其结构系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语义的信息集成系统分析 对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 房屋测绘管理系统分析 浅析房地产测绘管理及房地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 房地产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研究 小区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简介 医院信息服务系统分析与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分析 基于GIS的房地产测绘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 对房地产测绘信息化的分析 基于XML的馆际异构数据集成系统分析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12-18.

[2]龚建雅.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武汉:武汉测绘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强.地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2):79-81.

[4]廖忠礼,周蓉晖,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房地产管理系统[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

作者简介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10篇

一、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案

1.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目标

在城市电子地图的基础上,从房地产信息的基本特征入手,探索可行的数据存储结构,可以将房地产普查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实现对房地产信息的集中统一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主动化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的建立用于对房地产资料进行查询和检索,并提供直接查询、条件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制作各种专题图等功能,系统可以将查询结果以图、文、表并茂的形式进行详细展示,使信息更为直观和清晰。

2.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

房地产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房子的位置、周边环境等房地产本身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还包含房地产的空间分布数据,另一类是表示房地产的功能、建设日期等属性信息。房地产信息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对房地产信息进行准确的描绘,同时可以建立房地产信息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实现空间分析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其中,动态更新和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最为显著的功能。地理信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功能,可以对特殊信息进行提取,并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建立起各种信息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在开发工具方面,MapInfo以其操作简单,汉化程度高等优点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构建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时使用MapInfo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VB编程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并便于用于操作。

3.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近些年,组件式开发是一大技术热点,这种开发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效率,组件式GIS就是将已有的巨型GIS分解为若干可互操作的自我管理、互相独立的组件,包括数据管理组件、空间查询组件、数据获取组件、主题制图组件和显示组件等,软件开发者只需要用这些组件进行应用软件的组装,便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采用基于组件的方式来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灵活方便,嵌入性好,功能强大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传输的负担,实现了获取和管理多数据源数据等功能,还可以很好的减少系统的体积,降低开发难度,使开发更为灵活和便捷,此外,由于GIS组件良好的嵌入性,软件开发更为简单,也可以显著降低开发成本,目前,组件式GIS已经成为GI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

在GIS平台上开发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并不断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二是加强地理信息与计算机图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显示更为准确和丰富。三是在实现数据管理能力的同时,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四是使数据格式标准化。

二、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结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信息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地图操作模块、专题图模块、视频信息模块、全景图模块等。信息查询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在电子地图上分级显示房地产信息,并实现对房地产信息的查询以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等功能;系统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基础数据库进行维护,并对房地产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等;统计分析模块和专题图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然后运用文字、表格、图像等对统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并制作各类统计报表与专题图;视频信息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典型的地段,进行全景图显示,同时播放相关的视频信息;全景图模块可以实现鹰眼功能,同时为地图的各项操作提供便利。

三、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库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操作的只能是实体的数据,它们都有描述其质量、数量、时间特征的属性数据,也有其非属性的数据———空间数据,即以点、线、面方式编码并以(X,Y)坐标串储存管理的离散型空间数据,或者以一些列栅格单元表达的连续型空间数据。地理实体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和拓扑关系的描述,每一个坐标编码都代表着房地产的位置信息,而属性数据则是描述空间数据特征的数据,因此在系统设计中,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灵活性,可以将两种数据分开存储,空间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特定的目录下,它的每一个地物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属性数据存储在属性表中。属性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属性数据,为了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可以采用数据捆绑的方式。

2.多媒体信息

为了更好的展现一些主要地段的房地产信息,设计者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中,将空间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融合,设计了全景图模块和视频信息播放模块。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设计者先让系统获取对象的属性,然后在系统中搜索图像以及视频资料,并随之调用视频播放程序或者全景图浏览程序。

3.全景图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更好的展示房地产信息,对某些关键地段提供了全景图显示的功能,这些全景图的制作是先利用数码相机获得该地段的独立影像,再结合计算机图像技术生成全景图像,因此用户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点击观看全景图,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全景俯视导航图,避免用户观看时迷失方向。

四、结语

在GIS软硬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房地产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行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际可行的,这一管理系统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图文互访查询,具有操作简单、内容全面、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对房地产信息进行全面的展示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房地产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服务。

上一篇:银行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保险行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