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范文

时间:2023-03-11 02:17:55

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1篇

今年2月下旬开始,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牵头,组成了由省国土资源厅测绘行业管理处、省第二测绘院、省测绘科研所8人参加的地理信息产业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

调研组历时半年,辗转北京、浙江、江苏、河北和湖南省多个市县等地,行程万余公里,通过专题汇报、实地调研、网络查询、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5600字的《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背后,凝结了测绘地理信息专家、测绘管理层、企业家等数十专业人士的智慧。

企业:潜力巨大的下游产业链

3月19日,调研组来到第一站――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电软件园。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是从事科技型产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和运营的专业服务商。目前,园区已搭建起产业集聚、央企对接和协同创新3大产业服务平台,引进了以北斗导航与军民融合、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与工业软件、智慧产业与现代服务为产业方向的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产业集群式互动发展的格局。

调研组的目的是了解“北斗导航现状、LBS(基于位置服务)为主的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现状”,一共参观了湖南芯丰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长城信息和北云科技等3家重点企业。

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核心成员都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开发和应用方向都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软件和设备终端等应用。

金勇章一边调研一边感叹:“.中电软件园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从园区的领导班子,再到力量的配备,都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完全可以做点对点的合作。”

因此,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希望“(湖南)省第二测绘院除了承担传统的工程测量外,还要大力推进遥感中低空。省测绘科研所要考虑整个北斗导航定位这块如何做大做强。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则要加快推进‘智慧长沙’的建设。”

因为“把北斗导航兼容问题解决了,才能形成产业链”。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三测绘院副院长汤仲安在考察后认为:“考虑到湖南省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湖南CORS)还不兼容北斗,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加快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我省北斗高精度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因为我省导航电子地图现势性严重不足,更新严重滞后,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带来不便。因此,推进面向北斗导航应用的地图数据中心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副院长雷宇斌从事传统测绘多年,此次调研,对他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没想到北斗产业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超乎想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数是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一些大公司购得,没有和我们国土资源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连接起来。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地理信息下游产业链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潜力很大,我们已经有合作意向了。”

为进一步增进对北斗导航产业的了解,3月26日,调研组来到岳阳。去年10月19日,岳阳获得“北斗城市应用示范”称号,成为继广州、上海之后的第3个城市。

调研组主要考察了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在查看了北斗相关软硬件产品后,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北斗导航事业的信心。

事业:加快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3月19日下午,调研组马不停蹄的赶往长沙县暮云经济开发区。此次调研的重点是探讨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可行性。

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湖北、浙江、山东等13个省份建立了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

实际上,暮云经济开发区曾经与湖南科技职院搞了产学研调研,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若要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问题。暮云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提出了“暮云经济开发区每年只有1000亩的储备用地,甚至去年只有300亩,可见是捉襟见肘”的困境。

但是,此地聚集了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探院、湖南省核工业303队等一大批从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事业单位,产学研力量雄厚。

金勇章在考察之后,认为“暮云经济开发区初具地理信息产业格局。更加坚定了在这里上打造高端战略性产业基地的信心,共同实现暮云经济开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他希望“尽快圈定(地理信息产业)园区范围,理清交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尽快提出产业发展的方向,向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相关报告。”

随后,调研组又远赴浙江、江苏、河北等省份专门考察了其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产业园建设经验。

在最后形成的《报告》中,对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有延伸意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吸引和支持国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在产业园区和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地理信息产业园由所在市州或扩权县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由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按照有关条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审批。”并提出“重点以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增值服务为特色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对于申请入园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优先安排用地。”

院校: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

4月11日,调研组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希望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利用其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研发优势,为湖南省地理信息事业输送相关人才,因为目前这方面“人才奇缺”,以此促进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4月17日,调研组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学校的北斗应用技术研究情况、基于并行计算的大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iGIS)研发和市场化情况调研、学习。

5月5日,调研组带队再次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调研、讨论地理信息产业军民合作项目具体事宜

……

在国防科技大学,金勇章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强调了自主可控、自主创新”。

国防科技大学在导航与定位,遥感,数据的加工、处理,银河计算机、超算,HiGis和芯片制造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国产、高端、自主可控的相对比较完整的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的链条,而这个一个高端化的正好跟地理信息行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显示军地融合的优势。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2篇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部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人民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高潮。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山西省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印发《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北斗应用及服务,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3篇

近几个月,围绕创业板的话题火到烫手,作为3S企业勇探创业板的代表,超图软件被媒体频频翻炒,其连锁效应就是,股民词典里多了3S这个新词,连测绘这个向来比较专的行业也开始备受关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数字城市、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等建设项目也对地理空间信息呈现旺盛需求。地理信息产业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得“炙手可热势绝伦”

8月8日,“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国家科技部、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以及全国各地测绘系统的260多名参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大转变带来的难题

周德军认为,新形势对测绘的要求有五大转变,第一是对象的转变:测绘从面向专业部门、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员到面向大众提供社会化服务,应用领域扩展到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许多方面;第二是内容的转变:从标准化、专业化地图服务为主向多方位、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更加强调分析、预测与辅助决策等功能;第三是技术的转变:数字化测绘体系已经建立,测绘从地面测量发展到空间定位与遥感、从单一技术融合为多种技术相集成;第四是方式的转变:从提供静态数据和资料到提供实时/准实时地理信息,从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向快速的网络化、流程化信息服务转变;第五是主体的转变:以前是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体,现在市场化服务的提供变为以企业为主体。

这些转变,使测绘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显现出来,第一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足,测绘基准体系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要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没有实现必要的覆盖且现势性差,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资源建设滞后、更新缓慢。第二是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不强,空间定位和卫星遥感几乎完全依赖于外国,不仅无法满足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需要,也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留下隐患;在信息服务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大部分地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对其提供使用有明确的限制,也导致信息资源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利用率比较低。第三是测绘行政管理薄弱,部分市、县未明确测绘管理机构和职责,编制和人员也不到位。

黑龙江测绘局李志刚局长致辞

多数国家政府都把基础地理信息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高度重视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有60多个国家有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计划或类似的计划,有10多个多边国际组织在进行NSDI的发展工作。

“在我国,新形势下测绘事业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公共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前两项侧重于建设,后两项侧重于服务。” 周德军分析说。

产业重组势不可挡

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被列为测绘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地理信息产业中最活跃的元素还是企业,2008年,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业机构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40多万,以车载导航、手机定位、虚拟地球、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产业产值规模年增长率25%以上。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地理信息产业鱼龙混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这显然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在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成为一种趋势,大企业并购潜在的竞争对手,以此作为补充自身短板、扩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 每个产业都有其发展阶段,当地理信息产业逐渐步入成熟期,市场横向、纵向发展趋于饱和时,就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扩张。

国家测绘局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主任李朋德认为,地理信息企业的重组趋势是:龙头企业的布局将向综合化、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连锁化发展;配套企业的布局朝专业化和园区化转变;逐步建立起网络化、分散化的服务渠道。

今年,业界收购重组趋势已初见端倪,3月,东方道迩全面收购时空信步的所有业务,时空信步的全体人员并入东方道迩并成立 Skyline 业务部。东方道迩目前已在国内和海外建立起多家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涵盖了空间信息数据领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收购时空信步是东方道迩在得到Skyline在中国地区独家权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加速了其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的成长。与此同时,一些GIS软件提供商、GPS导航服务商等公司间的并购也在暗潮涌动。

李朋德对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预测是,未来3~5年,通过并购重组,市场上将形成5家影像获取和提供类企业、10家数据加工类企业、5家导航企业、5家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类企业、2家地图出版类企业,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或企业重组,将会形成5家大型地理信息集团公司;此外,测绘仪器装备类和民族品牌的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类企业也会逐步整合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当然,这些数字只是一种预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并购、市场洗牌是地理信息产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目前,与地理信息产业沾边的企业,已经有有中信安和北大千方两家涉足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其中,中信安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共计1850万美元,有46%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约占851万美元。北大千方是去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正式挂牌交易的,公司以GIS为核心技术,在公路信息化、城市智能交通、基于GIS的政府信息化、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工程设计与实施等多个领域拓展了业务。今年7月17日,千方集团股票开始从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升版至全球市场进行交易,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增加了曝光度和股票流动性,也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投资人的基数,使投资者群体更加趋于多元化。

上市后公司并购的手段得到拓宽,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成长的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上市可以支持企业更高速地成长以取得在同行业领先的时机;另一方面,如果同行竞争者均已上市,企业同样需要充足资本与竞争对手对抗。然而,目前地理信息产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等尚显稚嫩,它们是否能应对资本市场的风险,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产业园区效应凸显

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不能靠企业的单打独斗,产业园区的模式值得推广。地理信息产业是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测绘部门在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黑龙江测绘局做了很好的尝试。

2003年6月,黑龙江测绘局党组提出建立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构想,同年7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6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签约共同支持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产业园成立6年来,已初步建立起以1个孵化器、2个工程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基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吸纳了30余家企业入园发展。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车载GPS监控系统、遨游龙江影像网络浏览系统(Blackland Explorer)等产品。”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介绍说。园区产品配套能力强,专业化的配件企业专而精,规模也非常大,符合国际标准,有利于整体企业降低集成成本和流通成本,增强竞争力。

今年6月,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国内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公司和测绘单位在从事国际市场的地理信息数据加工业务,地理信息数据加工服务外包既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为数不多的以高新技术承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产业之一。对于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境外服务外包项目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但目前还存在着规模不大、分散、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和内部竞争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已经受到冲击。“可考虑建立地理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企业协会,分析国际市场走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李志刚分析说。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将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目前,二期工程的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标准化;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typical standardiz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tandard items and variation, and thus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1引言

对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而言,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地理信息共享的必由之路,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的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数据库为基础,查询分析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从地理信息

标准化主体和客体(即:标准制定者和标准应用类型)的构成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角度,针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主要的标准化问题,剖析了各种标准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设想和对策。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支撑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应融入IT主流。地理信息产业的综合性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合的复杂性,凸显了标准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标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标准化对地理信息技术积累及其产业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支撑作用。

在市场层面,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应用和服务的,一个良好的地理信息共享环境是国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保证,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地理信息标准及标准化是保障地理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地理信息元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等技术标准已成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行业内部开展地理信息集成的重要前提,大大促进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在政策层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等政策体系的支持,标准是政策法规的技术依据,地理信息标准与政策体系相结合,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地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保密问题一度成为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如“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标准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地理信息产业中导航电子地图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产业迅速发展。

3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3.1“十一五”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并支持,通过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扩大委员范围,设立专门工作组、增加通讯成员等措施,与建立“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以及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项目指南等的实施,也使标准制修订工作纳入体系化轨道。从现行92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时间来看,“十一五”以前制修订23项,“十一五”以来制修订69项;“十一五”以前采用的国际标准4项,“十一五”以来采用的国际标准13项,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和数量,以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方面

均有显著增长。一大批基础性、关键性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扭转了标准严重滞后的局面,正在减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地理信息标准化网站的开通运行,地理信息标准宣贯工作的加强与深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周期化与常态化,都促进了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普及与提高。

3.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突出的标准化问题

通过整理近3年来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培训调查问卷、地理信息标准化调研报告以及部分公开

发表的科技文章,结合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实践,可将普遍反映的突出标准化问题归结为标准的适用性问题、一致性问题与先进性方面的技术问题和标准化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问题。

3.3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的构成及变化分析

标准研制是标准化的核心工作,标准的起草单位是这一核心工作的主体,标准是其客体,标准化正是主体围绕其客体开展的前期研究、标准研制、测试验证、宣贯培训等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本文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及计划项目数据库中查询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及其在研标准项目共计131项,其中,现行国家标准92项、在研标准项目39项。对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和客体(即:标准应用构成)及其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力图准确认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各种标准化问题的源由。

(1)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的构成及其变化

按照地理信息标准化主体(即:标准起草单位)的单位性质进行统计,将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的第一起草单位划分为标准科研单位、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从起草单位的构成类型来看,标准科研单位承担研制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含在研项目)75项、占57%,行业事业单位紧随其后,为40项、占31%,这两类起草单位承担了近九成的标准研制工作,而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均为8项、仅占6%。从现行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到标准项目的起草单位变化来看(如图3所示),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标准研制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分别从现行国家标准的60项、26项下降到在研标准项目的15项、14项,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有所增加,从现行国家标准的2项增加到在研标准项目的6项。

从以上两项分析不难看出:(1)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力,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则成为弱势群体。(2)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正在逐步增加,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构成正在发生变化。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决定了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逐步深入,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其标准化角色日益显现。

(2)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溯源

从上述分析看来,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地理信息标准化的主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导致研制标准跟不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造成标准适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研制主体和标准执行主体的分离,标准需求变化难以及时反应到标准更新中,带来了标准滞后等许多问题。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客体失位是各类标准化问题的推手。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已将地理信息推入服务时代,近两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地理信息标准研制中正在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向地理信息Web服务标准化转型。而当前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仍然以数据资源为主,客观上形成了标准研制与标准现实需求的脱节现象,导致标准难以满足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剧了标准适用性差、先进性不够等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参与程度正在加深,标准研制方向也正在向应用服务类转变,地理信息标准化主、客体失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4.结语

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仍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其主体仍然是标准科研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企业仍处在弱势群体地位。目前,这一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行业协会和企业承担标准研制呈现逐步增加态势。我国地理信息国家标准仍以数据资源类为

主,其次是应用服务类,管理类和环境工具类国家标准较少,当前标准研制方向已呈现出从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转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分布现状研究[J].测绘科学,2010(S1).

[2]钟耳顺,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分析[J].测绘科学,2008(1).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品牌战略;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关的重要新闻,2009年7月首届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在北京举行,以“构建数字中国,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将“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年7月召开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座谈会,决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步伐;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由此可见,国家已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新兴产业范畴,并提升为国家科学战略高度,毫无疑问,这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产业潜力巨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进程,地理信息技术将从政府应用走向企业应用,走向社会,走向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地理信息技术融入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并与交通信息、商业信息等融合,提升IT的综合服务水平,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和移动通信的发展,一个新的综合性产业即将形成,以网络和移动为基础的大众地理信息服务将在10年之内快速发展。

GIS 正成为IT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GIS 为IT 技术提供空间信息处理功能,极大推动GIS 的社会化和商业化应用,与此同时,企业GIS服务也酝酿起步,以服务器GIS和数据集成式服务的企业GIS将在众多行业中展开。在IT 技术变革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在进入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以微软、谷歌、百度、搜狗等国内外IT 巨头相继推出互联网地图,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纷纷介入,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位置服务等大众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正在我国蓬勃兴起,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蓄势待发,我国导航骨干企业已经形成,涌现了高德、凯立德、四维图新、瑞图万方等电子导航知名企业,它们通过创新拥有了导航地图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度极大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拓展阶段。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发展,到2012年底,作为导航卫星应用的主流市场,这两大市场在国内的规模将居世界首位,极大地促进我国导航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

据权威部门估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地理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走向合理,我国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将更加丰富,共享机制将初步形成,自主产权软件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5%,将涌现一批大型骨干专业企业,并形成合理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地理信息产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为1000亿元,2011年达到1500亿元,较2010年增长达50%,2012年后将保持2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形成万亿年产值,是2010年产业总产值的10倍。

安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安徽地理信息产业起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基础测绘服务工作起步早,但地理信息产业发缓慢,从测绘服务、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四大产业现状,逐一分析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1.测绘服务产业

安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省测绘局下属四个测绘分院和一个信息中心,拥有雄厚的测绘技术和强大的地理数据处理能力,现在已初步建立了全省1:25万、1:5万数据库和部分区域1:1万的DLG、DRG、DOM、DEM数据库,并自主开发了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地方各市县都有测绘队伍,为全省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测绘队伍的迅速扩大,测绘服务市场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市场竞争激烈,全省有近400家测绘单位,多数是在传统测绘服务领域作业,真正从事地理信息产品研究开发的很少,大多缺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地图出版作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非常广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全省地图市场相对迟后,地图品种及载体单一,多数是行政区划图和交通旅游专题地图,真正有科技创新的地图品种很少。

2.遥感应用产业

安徽1997年就进行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政府高度重视遥感技术体系与应用系统的建设。目前,遥感技术在城市测绘中应用广泛,许多城市及大型开发区建设规划,均采用遥感测绘技术完成大比例尺成图,遥感应用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粮食估产、灾害评估、城镇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加强。使用遥感技术完成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及土地利用二次调查,利用卫星开展了巢湖的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安徽省气象研究所建立了卫星遥感业务系统;微波遥感数据应用于农业研究也逐渐开展。随着我省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有着很大需求,在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面,我省已经形成了基于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体系。

3.导航定位产业

卫星导航在我国地球资源调查与测绘、交通运输业、精确农业、林牧渔业、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车载导航、便携导航、移动位置服务、互联网位置服务的普及,导航产业的市场非常活跃。安徽导航技术开发较迟,真正涉足导航产业的是 “安徽烽火台卫星导航研究所”(2004成立),从事专业GPS导航研发,主要开发GPS定位与监控等汽车防盗系列产品,其它公司多数从事导航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导航产业相对缺少导航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及导航软硬件开发企业,也缺少具有竞争力的自主产品,省属品牌汽车奇瑞、江淮等车载GPS,都是使用省外公司研发的导航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从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安徽省政府GIS技术系统开始,省政府重视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94年成立省GIS办公室。1998年正式成立安徽地理信息中心。多年来,全省各行业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进行GIS技术研发,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研究应用成果,代表性的有《1:1万基础地理信息建库系统》、《森林火灾扑救决策支持系统》、《安徽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地质勘查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安徽省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业务系统》等等。《合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黄山风景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获得过全国优秀地理信息银奖,代表了安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最高水平。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GIS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动力,特别是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GIS的主要市场。

综上所述,在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中,我省大多测绘单位局限于测绘服务工作,即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产业范围位于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上游;遥感技术的应用在遥感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区域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加强,信息使用多在政府层面;从事导航产品研发公司和从业人员偏少,导航技术作为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显得非常单薄;全省GIS产品开发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数是专业的GIS,在政府管理方面应用。总体来说,相对于国内产业的巨大需求和潜力,安徽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发展后劲不足,地理信息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和创新品牌。

安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应对措施

1、加强政策监管 优化产业环境

2012年2月安徽了测绘地理信息“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目标,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体系,建立全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安徽”地理空间框架,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地理信息产业较快发展,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要逐步实现上述目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是当务之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科技政策从覆盖测绘系统向覆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变。各级测绘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纳入本地产业战略规划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测绘事业转变为测绘产业发展。

目前,全省地理信息产业管理尚缺乏指导全局的政策及配套措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产业政策、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地理信息市场监管相对薄弱,地理信息产业市场不规范,加之保密措施限制等原因,不仅降低基础地理数据的使用效率,而且严重限制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根据安徽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依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新的测绘数据安全管理和应用的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工程咨询与监理制度,以提升地理数据的利用率,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市场;三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管理和整合,完善平台管理政策,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地理信息市场自我调节,五是成立“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构建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加快我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大政府投入 调整产业结构:

地理信息产业是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安徽基础测绘投入与邻省相比偏少,地理信息科技研发投入也较少,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很少,科研费用比例偏低,与全省地理信息科技发展不相协调。在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土地调查、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测绘地理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地理信息成果作为战略性资源,是地方各级政府掌握地方情状、提高管理决策能力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加大基础测绘的财政投入,提高地理信息在地方各项经济建设中运用,服务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部崛起的宏观背景下,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在中部六省保持领先地位,要保持经济以二位数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我省信息化进程。地理信息成果应用是发达地区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资源开发、城市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休闲旅游以及公共应急等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的有力支撑,无论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还是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抑或是某一个工矿企业的建设,都离不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因此,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大在开发地理信息科技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

3、加速数字建设 构建共享平台

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共享已成为现阶段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是一切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与空间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从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涉及的工程建设的任务来看,大致包含有:地理信息基础共享平台构架和数据库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交换网络及服务体系建设;空间数据共享、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遥感信息获取。按照现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计空间信息共享将是未来各种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信息技术都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形成空间型信息系统,能提供时间、地点、事件以及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服务,还可以进行三维虚拟场景漫游查询,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管理与开发服务体系。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各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是城市信息化的关键,实现数据共享,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多的信息查询服务,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空间信息数据的公共性和基础性,积极推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以及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其它各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要注意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连接,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交换制度,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应用范围,以避免重复建设。“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庞大工程,必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空前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合肥、黄山、马鞍山等城市市区的“数字城市”建设已完成,应加快 “数字安徽”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4、加快科技创新 扶持企业发展

从2010年开始,国家每年评选一次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项,安徽无一产品获科技进步奖项,这与我省综合科研实力不相对称,也说明我省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目前,全省从事地理信息研究和开发中高级人才相当缺乏,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地理信息产业生产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基本保证,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结构的合理化才能保证地理信息产业结构的规范化,解决的途径一是改善培养模式,联合省内外高校,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先引进掌握测绘地理信息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端人才;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措施,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三是鼓励科研机构联合测绘单位共同研究开发理信息软硬件系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

目前,安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公司不多,大多测绘单位为各部门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测绘服务,多数缺乏创新机制,真正从事地理信息产品开发的还是少数民营企业和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为数不多,“安徽科力信息”公司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开发许多产品,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安徽迈普德康信息”公司开发的“合肥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目前已处于国内领先位置;这些公司在安徽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在技术和品牌创新上还要继续拓展。当务之急是鼓励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激发地理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加速产品研发进程,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加快我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地理信息企业而发展的,因此在政策和科研方面,政府要给予地理信息企业大力扶持,鼓励测绘地理信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只有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才能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繁荣地理信息产业市场。

五、结束语

随着安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地理信息产业显现了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逐步完善,卫星导航应用,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等核心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和互联网、通信、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要在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掌控地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急需创建安徽地理信息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走产业发展创新的道路,抢占省内外地理信息产业市场。

参考文选:

[1]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集,2008年7月,1-6

[2] 郭宏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01期 40-42

[3] 李德仁 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 》 2009年06期 579-587

[4] 储征伟, 杨娅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测绘,2011年01期 19-22

[5] 蒋旭东.安徽应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J] .安徽科技,2011年第05期6-7

[6] 龚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7期66-69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6篇

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被行业内认为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精神,培育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记者就此次调研的成果以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采访了负责组织调研的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

产业规划:政府主导、合理布局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根据调研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接近120亿元,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从绝对数字上来看,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不小的规模,但与北京、广东、湖北等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缺少强势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的问题,同时在产业链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及终端制造等环节,湖南也存在着明显的市场短板。从政府规划统筹层面来说,该如何去引导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金勇章: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关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需要政府采取长期的战略安排和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个产业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统筹引导的原则应该是“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考虑到湖南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形势,应当围绕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应用、北斗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硬件装备制造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等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和顶层设计;应当围绕数字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成果,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教创新成果,基础地理信息与其他行业专题信息集成融合应用等重点方向去组织和开展示范应用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我们也在谋划形成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联合省内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产品使用者等力量建立一个“七位一体”的产业战略联盟,以期促进产业优势资源深度整合、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上下游企业深入交流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导刊: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已经筹建了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基地,陆续建成了39个北斗产业相关的园区和基地。但湖南的企业分布还比较零散,如何进一步完善湖南的地理信息产业布局?

金勇章: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将直接限制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我们正在谋划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工作,加强产业聚集平台的建设。可以立足我省目前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的布局,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园区,建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就目前情况,长沙高新技术区信息产业园已经聚集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100多家,主要的方向是北斗导航和军民融合、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金融电子和智慧银行等;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可以发挥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单位的优势,以地理信息大数据获取、处理和服务等为主要方向;此外还有岳阳的北斗导航制造基地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规模产业园区开发的良好雏形。

此外,为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实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常态化,定期采集更新地理空间数据,持续推进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工程,着力完善北斗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南数据与应用中心,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体系等,全方位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支撑平台和基础建设工作。

政策环境:加强扶持、有效监管

导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主体扶持、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但报告显示目前湖南对地理信息产业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发展的资金只能主要依靠国土、规划、房产、公安等强GIS部门投入;而从产业政策环境来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关联的政策文件,但还缺少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尤其体现在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还缺乏直接性的操作性政策措施。应该如何从政策环境上寻求进一步优化?

金勇章: 我省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撑,需要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好的扶持,帮助地理信息企业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

财政方面,建议参照扶持新兴产业做法,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税收方面,建议税务管理部门针对产业特点,加快出台有利于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支持政策,尤其是针对产业园企业发展有利税收政策;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帮助。

另外重要的一点,可以适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选择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通过提供政策、资源和培育品牌的方式进行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或兼并重组,尽快发展成为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并扶持优秀企业加快“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

导刊:长期以来,政府各专业部门和有关单位采集保有了大量专业地理信息数据,但这些数据一方面出现了重复建设,一方面又存在标准不统一、难以共享且渠道不通畅等问题。而企业在地理信息资源获取方面也受到了诸多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开拓和深化发展。相比之下,浙江、江苏、湖北等省份都已出台了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法规,湖南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该如何开展?

金勇章:考虑到我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使用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社会化应用程度不高、地理信息成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湖南应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建议加紧出台省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管理办法、地理信息使用管理等相关地方法规制度,梳理地理信息内容,划分安全级别,明确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以更好地统筹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更新,实现由多部门分散管理向单一部门集中管理转变,推动使用财政资金的地理信息建设项目的汇交、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提高使用效率,促使地理信息最大化地社会化应用。

同时,鉴于地理信息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涉及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应加大对地理信息安全、标准、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推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产业市场,建设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

提升竞争力:加快创新、培育人才

导刊:跟传统产业相比,地理信息产业被定位为“知本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和创新的要求很高。但调查报告显示,湖南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一直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缺乏“湖南特点”,除北斗移动终端制造技术外,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配套产品 和增值服务都依赖省外供给。如何有效改善这种局面?

金勇章:地理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远远快于普通产品,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而湖南的相关产业确实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有必要通过国家和湖南省有关科技计划和资金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加大开展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依托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等平台外,还可扶持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等机构,促进产业发展。

此外,还应完善相关科技协同创新和军民两用双向转移机制,建设转移平台,切实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复杂环境高性能地理计算平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两用双向转移。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位置;地图;电子政务;智慧政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Smar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owered by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eing e-government. In this paper, by thinking of this might-be impact of this force for Smart government, it i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great value of GI industry in smart government, Discussed several focal points of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raditional E-government technologies with GIS technologies, and dissected the constraints of GI technologies in the e-government field-related applications.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Location;Map;E-Government; Smart Government

1 引 言

互联网时代,地图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地理信息相关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有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应用中,有67%的应用与导航地图有关,因此,地图以其刚需性和强扩展性成为了几大商业巨头移动互联时代布局的战略级产品。到2014年年初,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百度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在位置服务领域的布局。

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由地图引领商业产业领域的变革绝不是偶然:地理信息拥有其他任何信息都不具备的强大兼容性。人类活动天然和位置密不可分,这就导致人类活动产生的所有信息几乎都可以通过地图进行直观的展示,地理位置天然应该成为商业产业链锁的重要一环。这一点早在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运用SDSS(空间决策支持)、SI(空间交互模型)等先进的空间地理理论方法进行选址工作时就初见端倪。事实上,地理信息大展身手的领域不限于商业,地图对于电子政务领域的影响更为深刻。

2 地理信息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调研目前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发现大部分城市政务网站上都链接有电子地图,大多数地图为当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即“天地图 **”,如上海、深圳、杭州、天津、济南等,也有城市链接到百度地图(长沙)、都市圈(广州)、E都市(成都)等地图服务商的产品,可以说,地理信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基础已经相当扎实,下一步应当关注基于地图的政务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最近一两年,大数据浪潮袭来,部分城市开始重视数据,并重视数据开放问题,地图作为政务信息的理想载体,在数据开放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北京和上海已推出了数据开放的门户网站,并开放了部分数据,其中都包括地理信息(电子地图)模块。该模块以城市基础数据为底图,综合了医疗、金融、生活服务及政务服务专题信息,使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形象。

除了数据开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地理信息也大有可为。最近几年来,各城市各部门纷纷就智慧政务展开了探索,智慧水务、智慧电力、智慧应急……这些智慧政务系统所涉及的管理与服务,与位置、与地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资料显示,80%的政务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未来的电子政务中,位置将不再是简单而抽象的文字描述,而是直观的以可视地图的方式出现,位置不是简单的浏览展示,还要依靠强大的地理分析功能参与到管理与决策,不断提升部门的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水平。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不断创新互联网地图服务,丰富产品种类,充实信息内容,增加服务功能,优化表现形式。积极探索将地理信息服务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出更多种类的服务。

3 地理信息产业在电子政务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3.1 电子政务领域地理信息数据量不大、更新频率不够高

从调研情况看,不管是各地天地图还是北京上海的数据开放,其部门政务地理信息数据量都不大、数据更新频率不够高。天地图平台上对部门专题信息整合共享度较高的有重庆(共享了农业、交通、公园绿地相关信息、停车场信息等)和深圳(共享了交通、文化、医疗卫生等信息),其他城市的天地图在部门专题信息整合共享方面都还大有提升空间。北京、上海数据开放网站中所开放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集看似不少,主题涉及生活、教育、、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这只是政务地理信息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数据尚未公开。

3.2 互联网上地理信息数据开放领域存在运营资质门槛和数据审核关卡,却没有配套、完善的管理审核机制

按照相关管理要求,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需要资质。为了互联网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上的地理信息模块,北京相关部门申请了甲级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上海相关部门则委托具备甲级资质的单位运营该模块。实际上光有资质还是不够,按照相关规定,互联网地图数据每次更新都需要审核备案,这一点让地图数据的现势性与安全性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地理信息重要性及便利性的普及,这种矛盾也将升级。

3.3 存在部门重复建设现象

实际工作中,已有不少政府部门开始重视“位置”优势,试图探索将地理信息服务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出更多种类的服务。但由于地理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力度不够,部门之间存在地理信息标准不一、重复开发建设等情况。[1]靠各部门去自己摸索,每个部门花大量人力物力搞一套的方式肯定不是行业主管部门所乐见的,为了避免更多重复建设行为的出现,当下亟需在统一的平台上将地理编码、非空间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数据、数据共享这些地图服务的必须步骤封装起来,让部门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实现业务地理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定制,用无技术门槛吸引部门使用,用设计的便利性向部门展示平台之利、破解部门利益保护惯性,并为下一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4、地理信息产业助力智慧政务的着力点

4.1 政务GIS共享平台的部分功能应当一键化、低耦合,让共享更轻松。

优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应该充分考虑最终用户的体验,既能提供高质量、高效快捷的基础支撑服务,又要大幅度降低用户操作的复杂度,将用户从一切与业务无关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功能完备性与操作简洁性的完美平衡。因此,未来的政务GIS平台应该设计周密、功能便捷,平台的基础层部署在云端,客户端只需插件,甚至免安装,部分基础功能应当一键化、低耦合,客户需要哪部分功能,就可以迅速将哪个模块一键嵌入到部门业务系统或基础办公软件里。这样,各部门的非技术人员就随时可以轻松将政务信息通过地理编码转化为地理信息并展示在地图中,并能实现一键共享。这种方式能无缝衔接部门的业务与地理信息应用的优势,并能实现数据源端与云端的无缝连接。当然,共享之前,在云上要区别开来,日常政务放在政务私有云中,政务放在安全级别更高的私有云上,至于经过审查可以对外开放的数据则可以放在公共云上。公共云中的东西,所有能上互联网的人都可以看可以用,政务私有云上的东西,只有该云中的人可以看到并通过申请使用。

4.2 用位置去触发业务协同。

电子政务的另一大难题是业务协同难,国务院积极推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工作,屡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但是目前来看,抱怨依然不少。从位置出发,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新思路,比如,某施工单位要对某路口开挖施工,首先它需要向主管部门提出掘路申请,在这个过程中会将拟施工位置上传,大数据抓取工具根据各部门的“业务关键词”给部门管理系统推送相关信息,这样市政、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甄别后可以推送自己的业务提醒给施工单位,告知其除了掘路申请外,还需向自己部门提出何种申请。这种思路还可以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网格化管理的趋势就是业务协同,系统合并,高度共享,这与位置触发是殊途同归的,这种位置触发机制不仅能优化市民体验,还能帮部门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部门的管理服务效率。

4.3 地理信息平台有能力、有优势管理好、利用好物联网感知传输的实时数据。

智慧政府是否智慧不止取决于业务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能力,还取决于数据的现势性,能否将实时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上并将数据有序管理、充分利用决定了能否将形势了解清楚,也就决定了决策的方向。根据Daratech公司的统计,地理空间数据的增长已经超过了软件和服务的增长,数据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传感器数据、视频监控流媒体数据等,尚属新型待收纳和待管理的数据,这些海量新资源将有力拓宽管理平台的“智力”。[3]相对传统的纯事务型数据服务商,地理信息厂商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地理信息软件处理激光雷达技术、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农场的实时传感器等技术获取的数据的经验有力证明:地理信息平台有能力、有优势管理好、使用好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海量新数据、新资源。

参考文献:

[1]熊伟. 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智慧中国”建设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3:139-141

[2]编译 王前进. 地理信息产业的大数据时代[J/OL].《3S新闻周刊》第32期/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2&id=12123,2011-7-15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具体对策

0.前言

所谓地理信息产业,主要是指以地理信息为资源,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地理信息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生产、储存、传递及地理信息商品营销,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1]。地理信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渗透性强、低耗、高效、更新快、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转移成本高等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越来越突出,这种形势下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结合,技术上呈现出前沿性、集成性和智能型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地理信息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且卫星导航定位、遥感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作为一种交叉和融合的学科,地理信息是地理、测绘、信息、系统等科学的集合,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与决策、应急救急和风险管理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1)地理信息市场仍不够规范,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2)产业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3)产业主体规模较小,市场集中程度较低,专、精、特能力的企业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实力弱;(4)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上游和下游偏弱;(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对我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2.我国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组和调整。而地理信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具有创新性、辐射性和低能低耗等特点,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2有利于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地理信息产业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及设备制造等众多学科的综合,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还能够切实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证创新推动战略的有效实施。此外,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全面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带动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这是我国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3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打造竞争新优势

地理信息产业与当前信息产业中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具备高技术性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特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面,从而有效缓解和处理当前我国就业难问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巨大优势,发展竞争新优势,形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3.1制度政策方面

国家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效益高、需求广、潜力足、前景好的特点和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将培育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加快出台相关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切实将鼓励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法规体系,积极面对法律法规覆盖面窄、考虑不足等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形成配套、齐全系统的法规体系,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除此之外,国家政府还应逐步调整地理信息市场准入政策,完善现有测绘资质标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准入政策,从而吸纳更多的企业和人员参与,壮大产业队伍,满足社会需求[2]。

3.2管理和服务方面

为确保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须对现有政府现有地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构建出以“天地图”为代表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增值[3]。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产业推广、项目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社会消费和产业投资,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市场规范化,明确地理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做到责任明晰、监管到位,为地理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地理信息市场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1)扶持企业发展。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使企业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主体,从而促进资源分配效率的有效提高,满足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地理信息工程咨询与监理制度,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等的资格审核,为企业及事业单位研发地理信息产品提高服务和技术支撑。(3)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应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地理信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3发展模式方面

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尤其应该大力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成功转变。国家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如“国家平台+商业化运作”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提出,将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发展合力。这在确保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资本多元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挖掘企业的发展潜能,实现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服务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

4.小结

总而言之,地理信息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十分密切,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而且还要全面发挥市场“有形”的手。只有加强思想重视,从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才能切实推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科]

【参考文献】

[1]孙中伟,王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3,(08):1266-1275.

[2]龚丽芳,俞春娜,董文.地理信息产业结构特点与潜力预测研究――以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06):21-27.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9篇

地理信息产业是应用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对地观测等高新技术,从事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广泛开发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地理信息产业总值年增长率达25%,服务范围已经覆盖管理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各个领域,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需求旺盛期和发展战略机遇期。但目前来看,湖南的地理信息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产业聚集平台缺乏,产业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缺乏,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此外,地理信息产业基础投入、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地理信息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以及军地测绘融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深化解决。

既是产业就有产业发展的周期与规律。当前,各级都高速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深化应用相结合,坚持融合带动与信息安全相结合。要合湖南实际,推进平台、重点领域、环境等各方面的突破。

首先,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加快建设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聚集的产业发展平台。

其次,要实现产业重点领域的突破。突出提升遥感数据获取和应用能力,发展北斗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提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做好地理信息大数据超算应用、智慧城市时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和地理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推行基于地理信息的移动政务,推进三维地理信息产业的示范建设,推深度应用。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10篇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已从2007年的400亿元快速增至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36%,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测绘大省、强省的陕西,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而日前落户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中国原点地理信息产业园,则为陕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国内第二个部级地理信息产业园

把世界最尖端地理信息技术引进来

当你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环游”世界时,可能并没意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起的巨大作用。因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吸纳就业强等优势。

那么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又将如何推动陕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呢?记者了解到,这个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产业园,将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条和社会应用,以政策扶持和社会需求为带动,以测绘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应用等技术,建设集设备研发、仪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分发、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群,最终打造成政策优良、空间广阔、科技密集、竞争力强、辐射全国的部级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成为引领低碳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新标准。

依托几何国心的空间优势

挖掘大地原点的文化内涵

中国原点地理信息产业园,顾名思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有着紧密联系。

“大地原点是我国的几何国心,是国家坐标系统的起始点和基准点,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独一无二的国 项目,正是西咸新区积极落实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又一重大举措,将为推动陕西科技发展,壮大国家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诚然,依托大地原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园有着先天优势,但长远发展则取决于多方因素,如政策支持、产业氛围、区域经济活力等。

据了解,泾河新城作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团,以“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着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地理信息、云计算等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成功启动了中国锂谷、美国科技产业园、温商高端制造产业园、关天云谷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的建设,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劳动就业,推动西咸新区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此次中国原点地理信息产业园落户泾河新城,不仅为西咸新区抢占信息产业制高点,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更将以部级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平台,推动西部乃至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上一篇:新经济地理学范文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