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2:38:17

地方研究生论文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普通高校学报;发展

自1978年我国高校恢复研究生招收,三十余年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经费的不断加大投入,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曾连续3年以大约30%的比例增长,在校研究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1,2]。与此同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相继制定了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案,多将公开情况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及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1,3,4]。因此,研究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学术论文创作集体。其论文丰富了各级各类学术期刊的稿源,高校学报逐渐成为发表研究生学术论文的主阵地。这一状况在普通高校学报表现更为突出[5,6]。现结合潍坊医学院学报刊发研究生论文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院近3年统招研究生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每年研究生发文总量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相关国内外各级专业性及综合性学术期刊中,我院学报发文量遥遥领先,占据绝对优势。

二、我院学报近3年刊载论文情况(见表2)

由表2知,研究生论文占据了学报近一半的版面,已成为学报的主要稿源。据报道,其他普通院校的情况基本类似[5~7]。

三、普通高校学报多刊发研究生论文的原因

(一)研究生论文数量大,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前已述及,高产出的研究生论文待发表,而本校学报因投稿方便、易于修稿,少收费甚至不收费等优势成为投稿首选,导致研究生论文数量在学报稿源中占据主要位置。另外,研究生导师大多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在本专业领域有专长,持有各级科研基金项目,经他们悉心指点的研究生论文一般具有创新性,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8]。这一点从学报的稿件录用率可见一斑。我院学报近3年稿件录用情况见表3。

由表3知,研究生论文录用率远高于其他投稿,表明研究生论文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二)研究生之外稿源大幅缩水。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9,10]:①受学校科研奖励、职称评审政策的影响,校内部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流入国内外各种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特别是SCI、EI刊源期刊,而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期刊不在此列。②宣传、投稿渠道不畅,校外作者认为学报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水平不高,青睐于专业性期刊。③另外,也有作者认为高校学报主要发表本校作者的论文,外稿录用率不高。④普通高校学报多为双月刊,甚至为季刊,发表周期较长也使部分作者转而选择他刊。

因此,研究生论文为普通高校学报撑起半壁江山,稿源相对充足,学术水平也稳中有升,一派欣欣向荣。但笔者以为繁荣背后隐藏巨大隐忧。

四、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稿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论文稿源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稳定性较差 研究生稿件数量变化是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使然。就我校而言,2010年之前,硕士研究生只完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即可,在读期间无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这一阶段,学报少见研究生论文,偶有综述之类的文章见刊。之后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专业学科学习与学术水平提升并重,规定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必须至少公开1篇。如参加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评比,发文数量及层次是一项主要的测评指标。自此,大批研究生稿件涌入学报,稿源一时间极大丰富。2015年,学校出台新政策:学术型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专业内核心期刊,对专业型研究生暂不作要求(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这样一来,许多高质量的优秀论文流向核心期刊(从整体而言,学术型研究生论文水平高于专业型),学报研究生稿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笔者以为,2015年学报刊载研究生论文数量下降即源于学校新政。因此,由研究生论文撑起的半壁江山并不稳固。

(二)作者群范围明显缩小,学报的刊载能力有限,大量刊载研究生论文的同时,势必影响其他稿件的录用。另外,研究生大多对发表时间要求迫切(因关系到考博、毕业及联系工作等),有时会出现难以取舍、不好安排的现象,导致合格甚至优秀稿源流失。长此以往,部分稿件或因低录用率、周期过长、急用等原因改投他刊,学报作者群相应进一步萎缩,不利于学报的长远发展。

五、应对策略

(一)重视研究生稿件,认真践行学报办刊宗旨。研究生培养质量与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对学校的科研和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学报作为展示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学术窗口,有义务切实反映研究生科研产出、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应不断强化为研究生服务的意识,对稿件择优刊用,公正客观评价,从审稿、编辑、修稿等环节层层把关,对研究生在科学态度、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切实促进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11~14]。

(二)拓宽各类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优秀稿源。①密切关注学校的科研动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开题报告会、深入了解各级各类课题进展情况。②主动约稿,尤应重视基金项目资助稿件。这类稿件的论文常代表某个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学术价值较高。因此,应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基金项目的研究进展,适时提供帮助。③坚持高水平的基金项目论文优先、优惠发表。④加强宣传,定期给相关部门、个人寄送样刊、和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互通有无。

(三)在栏目特色上下功夫。学报栏目的设置在不违反办刊宗旨,不超出刊载范围的基础上,可采用灵活的刊发形式[15,16]。例如我院学报多年来一直坚持“专题”特色,反馈效果良好。所谓专题,即将相似或同一研究的系列内容集结,同时专栏刊出。这样的栏目设置,让科研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可让读者一目了然,对整个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能更好地借鉴利用。另外,更具时效性,有利于各类评定及展示,作者认可度较高。

(四)必要时可缩短发表周期。当录用稿件数量超出期刊的刊载能力时,缩短周期势在必行。出版时间过长,不仅影响论文的时效性,也造成大量稿件流失,挫伤作者投稿的积极性。编辑部应从各个环节加快来稿件处理,缩短稿件滞留时间,使作者的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面世。

(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办刊观念。高校学报历来是展示本校科研成果的窗口,以展现本校的科研成果和医疗水平为己任。就医学高校学报而言,新形势下应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医学领域,广泛吸纳优秀外稿,尤应关注高层次的基金资助课题论文,从而提高学报被检索、引用的机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综上所述,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为普通学报扩充了稿源,但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稳定性差。普通高校学报应快速适应形式转变,全力拓展稿源,突出特色,积极主动求生存,凝心聚力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匡云,张凤莲.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作者的指导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2006,18(4):313-315.

[2]孙永怡.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1-23.

[3]黄建军,郑文杰.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给学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150-153.

[4]孙永怡.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1-23.

[5]张所滨,周觅.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稿源状况分析及对策[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93-94

[6]邓秀林.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65-68.

[7]王兴全.特色栏目 重在建设――地方高校学报走特色办刊之路的再探讨[J].编辑之友,2011(8):57-59.

[8]郭俊仓,严文.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407-409.

[9]杨小萍,王景辉,翁志辉,等.争取优质稿源提高省级学报质量――《福建农业学报》办刊实践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831-833.

[10]吴效普,邵文锦.学报对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84-87.

[11]黄建军.高校学报应重视并加强其对研究生的培养功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717-718.

[12]栾嘉,徐迪雄,李凤学,等.医学期刊编辑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J].编辑学报,2014,(26)2:178-180.

[13]姜凤霞.高校学报对研究生论文的质量控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6):130-132.

[14]杨继成.论高校学报对在校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5,17(1):60-61.

[15]王娟.地方高校学报发展应走个性化道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2):212-213.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部 研究生教育 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72-01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在内的12个省市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各个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西部发展,对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对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西部地区近年来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可以说西部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认识并最终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未来西部研究生教育继续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 西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办学条件和学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西部高校虽不断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但研究生教育的实验、教学等硬件环境却严重滞后,对于一些重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兴学科发展的研究条件、研究手段都十分缺乏,研究生的科研经费也明显不足。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经济创收的主要途径,在不具备足够学科带头人和梯队人员,或者根本就没有专门学科队伍的情况下,通过非学术因素获批后,盲目大量招生,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少学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必然下降。

1.2 导师队伍参差

西部地区学校研究生大量招生后,虽然很多导师能做到对学生认真负责,但很多学校的导师队伍也存在问题。导师队伍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年龄层次偏大,在推进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国际化方面本身都难有所作为。有相当数量的导师缺乏研究项目或经费不足,研究生依然是受本科式的书本教育,并未投身到学术研究中去,缺乏实践。一些导师只顾自己做课题或搞行政工作,对学生缺乏引导和交流,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随之下降。

1.3 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缺乏差异,大多数强调理论的创建,各类研究生培养标准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口径过窄,不能体现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培养课程的设置过于陈旧,不能反映最新学术成果、研究进展,有些课程完全是因人而设,并没有真正考虑现阶段课程如何设置才最合理,不能跟上科学技术和时展。同时因扩招速度过快,一个导师要带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专业课程也进行大班教学,研究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盲目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学生依赖书本的惯性思维无法改变。

1.4 毕业论文质量堪忧

国家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是明确的,但现实中情况令人堪忧。研究生阶段最关键的事情,一是找工作,二是完成毕业论文。然而二者相比,毕业论文往往被冷落。美国一位研究大学教育的学者布鲁斯指出,硕士学位本身如果已不再是学术造诣的标志,而仅仅意味着能过上一种收入可观的生活[1]这无疑是研究生教育的退化和悲哀,是对研究生教育固有理念的破坏。现阶段研究生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重要问题:①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学生充当剪刀、浆糊的作用。②研究生论文创新性不够,包括论文选题、实验方法等;好的论文选题应该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有可实现性[2]。③研究生论文答辩流于形式。由于参加答辩的评委大部分是本校或导师熟悉的外校老师,为照顾彼此情面,答辩都容易通过,非学术性因素对学术的影响较为明显。

1.5 西部研究生教育缺乏特色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模式单一,研究生教育缺乏特色,人才的培养多表现为创新动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西部在人才需求上的特殊性,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2 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思考

2.1 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办学环境和学术

科学规划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是改变西部教育落后局面的重要保证。切实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出发,扶持一批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特别是西部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加速以环境保护建设和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适应西部开发的需要;大力发展电子科学、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学科和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3]。

2.2 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教育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表现在论文质量,更表现在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为了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得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良好培养,西部研究生教育还需要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除了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现有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非常必要。建设以激发研究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研究型课程,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环境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西部地区导师队伍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均不能满足需求,导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在导师队伍建设中,要增加投入,完善机制,改善环境,增强吸引人才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学历层次,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导师遴选条件和淘汰制,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导师。另外,可以改革导师个人指导制度,以导师小组制代替导师个人指导制,使导师资源共享,开展联合研究与协作培养的制度。

2.4 注重过程管理,保证论文质量

论文的撰写是对研究生学习的总结,然而写论文不是最终目的,完成论文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保证论文质量,必须对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严格监控,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对于论文的送审可以采取盲审、随机送审等方式进行,严把“出口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5 结合西部特点,发展特色教育

由于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西部地区如何培养研究生,培养怎样的研究生,应该把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以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根据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真正实现自主办学。通过西部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合,高校出师资、政府和企业出资金的办法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联系的新体制的重要手段,加强西部与东部、中部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欢迎国外高校和企业来西部地区联合办学。

参考文献

[1] 余三定.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问题讨论的评述.云梦学刊,2007,28(2):5-13.

[2] 薛惠峰,扶庆华.论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六级培养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73-76.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管理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是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的学生。”[1]所以,高校对研究生的培育,应该以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除了在知识上更深的挖掘和教导,更要让他们学习学习的具体方法,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自己的专业上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才达成对研究生的要求。所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研究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一、我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相对来说还不够理想,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第一,研究生缺少一定的创新精神。现今,很多研究生上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出于对好工作的需求,或者不想太早进入社会,而学习动机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生的学习热情。研究生如果本身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学历,而对自身放松了要求,就很难自觉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创新研究了。另外,很多研究生虽然做了很多年的好学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老师的培养计划,一步一步学习,他们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都习惯于直接接受,而没有自我探索、质疑的过程。很多高校培养大学生,最多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而具体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涉及。所以到了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依旧缺少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精神。第二,研究生论文完成质量不高。在研究生阶段,课程考核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大多数课程从先前的闭卷考试转为论文。但是现今的考试论文没有硬性要求,又多数集中布置于期末,很多研究生只注意速度而不注意质量,就从大多论文中摘抄节选,以蒙混过关,而不去悉心研究相应的学术文章。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学习探索能力与总结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第三,在导师管理上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专业研究生很多,导师的精力有限,很难顾全所有研究生,而很多研究生也不会给导师做定期的研究汇报,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够。

二、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教育模式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很多因素,首先是研究生所受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运行机制相对来说比较模式化,教师的讲课模式有具体的时间地址,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研究生习惯了在室内被传授知识,课后作业,结课考核的形式,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被安排的很满,很少会通过课余时间自己查资料学习,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很难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想法。另一方面,研究生的选修课有限,在课程安排上,必修课和必选的选修课就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和实践,研究生的选择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研究生选课不会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而是追求一些上课形式轻松,考核简单,或者考核分数高的课程来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好最大化的提升自己的课程分数。所以,也会影响选修课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为了节约师资力量,安排研究生的选修课都是安排其他院系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作为选修课,而选修的同学作为集体中的少数人,在学习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时,容易遇到基础知识不了解、基础技能没掌握、专业知识跟不上的状况,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研究生对于跨专业的课程的知识掌握,造成基础知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的状态。综合来讲,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知识、轻方法,重科技、轻人文,重书本、轻实践,重认知、轻情意,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厚此薄彼的现象。[2]

(二)评价机制

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生的学习上进心和对自我的要求标准,但是在研究生的评价标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研究生日常的考核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而期末的成绩占了很大的分值。很多研究生平时不认真上课,寄望于期末等老师划重点或者是拼凑论文来完成学业。在研究生比较多的环境里,老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研究生。而对于研究生逃课、迟到等现象也缺少严格的惩罚。通常,研究生期末考核不过也可以来年重修,这种缺乏惩罚的评价机制放纵了研究生的惰性,也使研究生缺少认真做学问的态度。第二,高校给研究生安排的讲座等活动,虽然有签到牵制,但是很多不算入具体成绩,使研究生对一些能提升自身水平的讲座不够重视,就很得到相应的提高。第三,很多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实践安排上存在问题,把开题时间安排的很靠后,使研究生写论文的实践不够,而众多高校送去给专家审核论文的时间又很相近,使专家对论文的审核也不够细致,不能使研究生在论文中得到具体的长进。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解决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努力营造富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的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高校为研究生创造足够吸引人的环境才能使研究生多在学校学习,而不是出去实习或者玩乐。那么,首先就是要引导研究生学会学习和疑问,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思维。在教师方面,要在课程中留给学生讨论、答疑、上台讲解展示的时间,让研究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宣传知识。在高校方面,高校要营造出注重学术的校风,让研究生们发现研究问题的乐趣,并建立一些奖惩机制,督促研究生进行自我提升。在日常中,鼓励研究生多写论文,多做课题,为研究生创造研究创新的机会,使研究生有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在机构上活动上,可以增加优秀论文、优秀创新课题的筛选缓解,以鼓舞,提升研究生的积极性。

(二)推进教育制度系统创新

在教育机制上,要健全挤兑教师教学行为和研究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机制。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手机应用的功能,让研究生固定座位、按时签到,教师上下课打卡。并做相关的教学检查,以保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加适当的淘汰和惩罚机制,让研究生充满危机意识,不再懈怠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刺激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在研究生的课程中,也要根据学院需求安排一些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让研究生的选课真正是为了兴趣,而不是完成任务。教师对待研究生论文时,要提高标准,以杜绝拼凑、抄袭等现象,在研究生的论文安排中,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在平时的课程中,就多引发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认识和思考,让研究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学术成果,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创新水平。最后,激励政策是研究生教育的杠杆。[3]可以在奖学金的设置中,增大科研所占的比例,以实际利益鼓励研究生多学习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殷明.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2]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的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 我国政策性股权基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微信营销发展现状及对策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困境应对 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微博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访问日期2014.7.8

②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③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④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⑤朱友红. 刍议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定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9)43-44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访问日期2014.7.8

[2]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3][4]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5]朱友红. 刍议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定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9)43-44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论文是研究生最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探讨、分析、研究、解决本学科某一科学问题的科学实践的总结性报告,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但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写作格式及规范等问题。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方便研究生撰写论文,作者介绍科技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论以及正文和参考文献方面的写作格式及规范。

1 摘要及关键词的撰写

1.1 论文摘要的撰写

具备强大信息含量、精确表达作者研究的摘要能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阅读文章。摘要是读者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应具有独立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在论文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论文摘要的撰写应符合规范、精练。论文摘要是精彩论点的浓缩精华,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论文摘要常见的错误有:缺目的、结果项、结果叙述不准确与方法混淆;结果及结论冗长;无结论等错误。其原因是作者缺乏对撰写“四大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认识(梁三英、陆娜,2005)。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的前题、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和研究的数据、结果、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1.2 论文关键词的撰写

关键词是能够反映出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以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从其题名、文中标题和论文中的论点、方法、数据等中提炼出来。在提炼论文关键词时,可以先分析文献主题,弄清论文的中心内容与重点,再从题名、摘要与正文的主体段落中提取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

2 论文前言与结论的撰写

2.1 论文前言的撰写

前言是作者进行课题研究时,进行调研和课题论证工作的概括和总结,主要研究“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前言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邓建元,2003)。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前言都比较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前言写得太多,便如同一篇文献综述;写得太少,又难以让读者明确作者写文章的意图。一篇好的前言,短短几百字,不仅可以使读者大概用少量的时间了解该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更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文内容。

2.2 论文结论的撰写

结论是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林清华,2007)。结论是科技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的总结,通过它传达作者的主要观点,回答论文中“研究了什么”、“得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何重要进展”等问题,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每篇科技论文在正文后面都要有结论(王平,2006)。论文结论要表达实验或观察的结果,是作者通过实验或研究分析总结出来的知识。

结论一般不再以图表形式来表达,主要是文字表达,可以适当引用文章中得出的一些关键数据,以增强读者对研究发现的更深层理解。作者也通过与本课题前人的研究结果尤其是与权威结果作比较,重点指出本研究工作相比他人有何进展与突破。作者可以通过比较,体现论文工作的创新性,明确论文的精华。

3 论文主体部分的撰写

论文主体部分一般都包括研究的方法、结果这样两个部分。撰写科技论文要求语言简洁明确,思路清晰、合乎逻辑,内容要求客观、科学、完备。论文主体作为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决定着论文作者水平的高低。论文主体部分体现出(下转第6页)(上接第3页)论文的“新颖”, 主要阐明论文的观点及其原理,阐述如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文正文撰写时应注意语气一致,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需加圆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标题。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设计有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符号中所有单位相同,并且不可省略。

4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出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而且还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参考文献不仅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文献信息获取、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而且能增强为图书机构的资源建设与配置,进而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

如果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新,说明论文作者能密切关注本专业最新动态,主动利用最新文献,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以保证学术论文的新颖性。一般科技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为10-20篇。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的格式一般为:[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期刊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从文献的时效性、权威性、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方面,编辑可以从文献的引用量和文献的质量判断稿件质量。另一方面,读者从参考文献的质量看出论文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的学术水平,从而决定其参考价值。

5 结论

论文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在选题上要有创新,论文写作要会总结、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研究生论文除能体现作者驾驭文字的水平外,更能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研究生要重视论文格式与规范,进一步提升科技论文质量,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建元.科技论文引言的内容与形式[J].编辑学报,2003(5)

2 李克兴.大学生翻译中的逻辑矛盾[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3 林清华,李金丽,徐用吉.科技论文结论部分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梁三英,陆娜.论文摘要撰写存在的问题与编辑责任的关系[J].右江

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1)

5 王平.科技论文结论的内涵与表述形式[J].编辑学报, 2006(3)

6 科技论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写法以及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的选取.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00-02

学位与研究生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经济体系,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很多的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就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需要更好发展教育体制,争取在改革中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管理研究生?这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

从现在形势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已逐步增加,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从每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膨胀,不难想象随着数量的增加将会直接对我国的管理研究生的研究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研究生的研究处中,面对逐年增加的研究生,要做好相应的措施来面对大量的研究生,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1.缺乏应有的服务理念。其实,从跟本上来说管理就是服务,没有太大的实际性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坚持并树立好服务的信念,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去观察他们的情绪,及时的处理好他们的疑难,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靠纸上谈兵,有些管理者把“管”真的作为了一个“官”,他们认为所谓的管理不过是用来管这些研究生的。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作为国家研究生的管理人员来说,我们要真正做到为研究生服务,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做好管理研究生的工作也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好的人才,使国家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2.匮乏一人为本的理念。现阶段的培养与管理研究生中,还是有些人没有走出物本管理的传统理念,没有对研究生本身作为一个应有一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待,从而在管理中产生了厌恶情绪,导致管理效率降低。虽然有些管理者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从实际情况看,还是没有从传统的理念中走出来,是要以研究生的角度来对待并观察他们。

3.管理人员中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在管理研究生的过程中,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人员更需要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意识,因为只有在一个和睦共处的工作环境下,每个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有了管理人员的团结,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在一个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和谐的环境下,会更有利于管理。每个人员都要能秉持一课人人平等的信念,教师也能愉快地上课,这样研究生才能在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愉快的进行,也因为有了这和谐的氛围,才能提高研究生的管理质量。

(二)找到一个健全并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更好的去指定一个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使研究生在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发展。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来说,要不断地创新与研究出最适合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研究生,但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各学科的不断增多,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单单依靠某一个管理研究生的管理,那远远是不够的,也很难在管理研究生获得更大的突破,在这个问题的上,各个地方都有着相同的问题。因此,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探索一个新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找到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所以从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白了一个找到正确的高效的模式,强化院系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成为了必要条件。

(三)培养与管理研究生的质量差强人意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位论文是研究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研究生教育总结性成果,教育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导致了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有生源的差别、还有有效的课程设置、导师的专业水平、教育管理的不同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质量的不同,每个高校施行的审核制度、答辩要求的不同,但是缺乏更好的、更有效的考核办法。

二、在新阶段、新条件的形势下,开展有效的对策

(一)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提升管理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研究生属于国家和政府重点培养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基础,但在自律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必须要监理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当研究生数量达到某种规模时需要设定专门管理研究生的监督小组和机构,依照建立好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管理。

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立好管理体制后必须要严格执行才能发挥管理体制的价值,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负责人与其他单位联系,从各单位的实际利益出发来达成协议,形成各大院系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处理好各研究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此来尽到对研究生的管理义务。管理体制应该充分发挥出一个管理人员的作用。

1.打造更好的师资团队。随着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成为强国兴邦的重点因素之一。如果想要培养一批优质的研究生,那么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从而为研究生的培养保驾护航,为我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就目前而言,导师指导研究生依然是采用以前的传统观念,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每个人的专业水平不一样,所制定出的培养方案也应不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导师的帮助,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一直发挥着引路、监督的重要作用。作为导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道德素质,在文化水平上有很高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能秉持严谨教学的品质,对每一位研究生都应该有相同的态度,在研究生遇到问题时,能积极的去处理,并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习任务。导师应积极的参加一些学术讨论,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学术水平,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思想觉悟高的研究生。

2.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和水平取决于整个论文创作和指导过程,该论文创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和配合,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必须要加强对此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保证研究生创作论文时精力集中,态度端正,并要避免长期创作过程中前紧后松的不良状态,对文章创作缺少激情和灵感,就会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和懒惰性,并且会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到研究生论文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针对该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就需要导师、学校和管理人员加强对论文创作报告的管理、审核和监督工作,并且要组织好答辩,在答辩之前的规定时间内上交创作好的论文,严格按照规范由专业的评审老师来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查,审查和评阅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由于答辩前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来让评阅老师审查,故研究生论文需要提前半个月上交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手中。

(二)信息化的时代,及时更新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的东西可以在网络中实现,很多的服务也在网络中一一实现了,比如说在研究生报名一样,在网络上享受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务。然而作为研究生的管理人员来说,更应该借助网络的快捷性来有效的管理研究生,这样就会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做到紧跟时代步伐。由学院统一建立一个QQ群、讨论组等系统,将由以往的学生自发建立的班级网络平台纳入研究生管理工作中,这样研究生管理具有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将逐步发展完善。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汉英语篇差异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论文英译

1 引言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国家教委制定并修订了《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并在总则中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研究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罗晶,余高峰,p49-52)。而学术论文写作和英汉两种能力的互译能力成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及发表的一大难点。本文拟从汉英语篇差异的视角入手,探讨科技论文翻译的一般技巧和翻译原则,提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受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语篇思维习惯运用于英译文上面,并以受母语迁移的典型案例为例阐述了更加地道,更加符合英文思维和写作的翻译文本,为以后的科技论文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2 语篇分析与翻译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重心从句子扩展到语篇无疑对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的视角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静态的词句视角转变到动态的语篇视角。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并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把语篇看作是元功能结构体(metafunctional construct)。同时,语篇也是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任何一个语篇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图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使语篇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联系在一起(张德禄,2006:218)。

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M.A.K. Halliday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85/1994)一书中明确指出,他建构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黄国文(2001 )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个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因为“它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黄国文在他的《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2001)一书中,专门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理论指导,从小句、句际关系、逻辑-语义关系、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篇体裁、语域变体到交际角色,对英文广告语篇作了多维分析,从而证明他所说的“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他的分析模式虽然不是专门为英汉翻译而设,但我们可以借用它对翻译进行描述和解释(张美芳,2001:78)。

3 汉英语篇差异

由于语言都是人类用于交际的一种手段,所以各种不同语言的存在有其共性;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语言的使用者和语言本身结构的不同又导致语言多样性的存在。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上存在的差异:

从逻辑-语义的角度看,英汉语篇分别呈现直线型和螺旋式的逻辑特征,从根本上讲是中西方各自重综合与重分析的思维习惯的表现(何善芬,2002:470-471)。中国的螺旋式,公认为以八股文的“起、承、转、合”为典型:先宣称主题之重要,继而展开反复的论述,最后回归到主题并对它再三强调。其根本特征显然是重复,乃至不厌其烦地强调,即词语和结构的复现与叠加(英语往往用省略和替代)。

从句际关系和衔接手段看,由于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导致汉语的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性和意合(parataxis)与英文的理性和形合(hypotaxis)的不同。汉语的意合无须借助词汇语法的衔接手段,仅靠词语和句子内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或靠各种语境和语用因素),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英语则少不了词汇语法的显性衔接,即从语言形式上把词语句子结合成语篇整体(472)。

例1: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之害也。

The hungry think any food sweet,and the thirsty think the same of any drink, and thus they do not get the right taste of what they eat and drink. The hunger and thirst, in fact, injure their palate.

由于分析事物的立足点不同,中西方存在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不同。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所以凡事凡物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表现形式上多以“人”作主语。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所以一方面或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或以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需要而定;另一方面更多地抱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这就导致英汉语篇主语、主位或重心的差异(何善芬,2002:474)

例2:近年来热情的读者纷纷致函各地方报纸,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种种建议。

In recent years local newspapers have been sprinkles with passionate letters advising various suggestions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4 非英语专业论文英译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重庆大学电气学院研究生的一篇将要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的论文为案例,分别从上文提出的汉英语篇差异的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由于本人参加了改论文英文译文的修改,所以也保留了原文作者的翻译初稿,将初稿和最后定稿的译对比分析。

从整体来看,论文翻译原稿过于直译(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只是把中文的意思逐字翻译为英文,而忽视了对句子的结构组织、语篇的连接词以及对整个语篇的逻辑连贯等的重视,所以译文显得生硬、连接不当、逻辑混乱而且也不适合英文的书写习惯。下面就从上文提到的关于汉英语篇差异的三大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例3:本文分析了覆冰XP-70绝缘子长串的交流闪络特性,并提出覆冰水电导率r20 (换算到20 ℃时的值)与覆冰量w(每片绝缘子上的平均覆冰量)的积δ0可作为表征覆冰和污秽对绝缘子串最低闪络电压影响的特征量。

原译: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voltages of long iced and polluted XP-70 insulator string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productσ0 of the icing water conductivityρ20 converted to the value of 20 ℃ and the average ice amount w accreted on each insulator unit can be used as a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to indicate the effect of the ice deposition and contamination on the minimum flashover voltages of insulator strings.

改译:The 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rel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icing stress product (ISP),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ice-layer conductivity and the ice layer weight per centimeter of dry arc distance can be taken as a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to indicate the effect of ice accretions and contaminants on the flashover voltage.

本段取自于论文的开篇陈述,对于科技论文而言,往往是以“本文分析了/通过本文论证了……”等开头。基于东西方对语篇主客体意识的不同,西方人分析事物的角度常常从理性出发比较客观地描述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所以往往采取被动的形式或以形式主语“it”开篇,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原译文中用“This paper analyzes...and puts forward that...”这种句式是不适合英文科技论文的描述习惯的,那样就违背了科技论文的客观性及科学性的特点。再者,原译文的这种句式还导致一个中国学生的翻译误区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误区,那就是用一个非常长的句子表达多层意思,如有些作文中出现的逗号统领全篇的现象,中间部分小句,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句子。虽然从中文的原文看所有作者表达的意思全包括在一个句子里面,但因为中文的意合特征导致这样的表述不会让读者觉得累赘,表达的意思也还是比较清楚。相比之下,英文是重形合的语言,在表达不同的意思时往往会用上一些连接词或是单独成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修改的译文注重了汉英语篇的差异,而且用上“It is put forward that...”这种英文里面的固定句式,一方面避免了逻辑混乱,另一方面也使行文更加地道。

再从逻辑-语义和句际之间的关系考虑,在有些情况下中文可以用一个专有词汇表达清楚的概念,翻译成英文时为了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需要进行必要的阐释性翻译,给译文读者设定可理解的图式或情景。如:

例4:严重覆冰会引起输电线路机械和电气性能急剧下降,导致输电线路发生倒杆(塔)、绝缘子串闪络、导线舞动等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原译:Severe icing may lead to the drastic decrease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property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consequently such accidents as collapse of poles and towers, flashovers of insulator strings and galloping of conductors may occur, which will greatly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servic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改译:In many cold climate regions of the world, overhead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as well as their substation equipment are subjected to ice accretions.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severe ice accreti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drastic decrease i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can lead to collapse of poles and towers, flashovers of insulator strings, galloping of conductors and consequent power outages, which will greatly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servic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从原文的语义中可以理解到“严重覆冰”指的是在一些寒冷地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仪器设备都会遭受冰冻的影响,但是原译文中仅仅只用“Severe icing”来替代这个意思是模糊的,在语义上产生了分歧,让译文读者很难真正理解“覆冰”的确切意思。而改译文为了克服这个缺陷,首先给译文读者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景,相当于把“Severe icing”这一个不为所知的“专有名词”进行了阐释性翻译。改译中的第二句“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severe ice accretions.”清楚地说明了这种严重覆冰和输电线路之间的密切关系,自然地引出下文所提出的严重后果,使得文章因果关系分析层次清晰,句际之间的意义连接非常连贯,附加使用了如“Under certain conditions”这种语篇衔接短语使行文更加连贯,逻辑语义层次更加清晰明白。同样看以下的例子:

由于原文只是作者自己写的一个大概意思,在一些细节方面并不是很注重,如上文的“研究结构”到底是前人的研究证明还是本文作者从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第二句的描述是已经证明的事实还是不需要证明,本身就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实。这些细节在国内读者看来可能已经不需要具体说明,但是发表成英文后的目标读者就有别于国内的读者。而且为了体现科技论文的精确性和科学的客观严谨性,在改译中增添了一些原文中所没有的细节,如在“research results”前面添加了形容词“existing”,在一二两句之间增加了衔接短语“As a matter of fact”。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供译文读者所不知道的潜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科技翻译不像文学翻译那样,有些原作者要隐藏的值得读者去细细玩味的东西不可以在译文中直白地表达出来,科技论文讲究的是清晰、精确、论证严谨,因此增译出一些译文读者所不知道的信息是有其必要性的。

5 结语

总之,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受母语的影响比较严重,受母语的迁移把论文英译文翻译得不符合西方人一般思维的思维习惯和写作风格,对其论文的外文发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从汉英语篇差异这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英译,基于优劣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科技论文较好的译文规范,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际论文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希望对以后的科技论文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1985/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罗晶,余高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p49-52,2002.

[5]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著.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术界也逐步迈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而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抄袭造假、数据信息的恶意篡改等学术不诚信行为也愈演愈烈。有报道称,从2000年至2010年,仅被举报的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就达到900多例,有学者还指出,这仅仅是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冰山一角。还有一篇文章就曾经披露,“54%的研究生在第一篇论文完成过程中,有‘剪刀加浆糊’的拼凑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界的声誉,阻挠了学术创新的健康发展,对高校学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研究生学术诚信发展要求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科学精神。而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屡见不鲜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中国学术界的未来。对高校学术诚信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完善高校学术诚信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1、数据、信息的恶意伪造、篡改

有一项调查问卷,其中一题为:“在学位论文的试验中,因时间紧迫,修改一下试验数据可以拿到学位,而按事实可能拿不到学位,你想改还是不改?”,结果想改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33%。由此可见,对于研究结果中的数据和信息等的恶意篡改的现象,在研究生中非常的普遍。众所周知,一项实验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结果失败不停的需要修改实验方向和方法。实验结果对实验者本身来讲就如同辛苦孕育出来的孩子,实验者本身对它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而那些对于实验结果有偏差,却又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修改方案的研究生来说,直接修改别人的数据和信息则成了一个看似通向成功的捷径。然而,这样的做法,一是对于实验者本身极大的不尊重,二是对于“学术诚信”极大的藐视和挑战。同时,也不利于篡改者本人的成长和成才,有百害而不一利。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些没有认真进行实验、没有认真进行数据分析而篡改他人劳动成果的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精神,也完全背离了人类共同体科学研究的初衷。他们不但不能为人类学术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反而成为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拖了学术进步的后退。

2、学术论文的抄袭造假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学术造假的报道日渐增多:《新快报》2012年4月19日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院涉嫌造假;《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22日报道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女博士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等。W•布劳德和N•违德曾估计:“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就会有一百多个累死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而每发生一起大作弊,就会有一千来起小作弊得逞。”由此可见,更多的研究生的学术造假行为还没有得到揭发和公布,研究生论文的抄袭造假行为已经变得非常的普遍。研究生论文的抄袭造假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用“剪刀+浆糊”方式进行简单拼接的;有将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据为己有的;有将别人的部分成果细小就改的;更甚者有直接照搬别人的整篇文章。

3、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主要是指研究生把自己在读书期间完成的各种小论文同时投到多个期刊、杂志社,期刊、杂志社没有在一定时间发回用稿通知时,又会把论文改投到其他期刊、杂志社的行为。很多研究生都认为一稿多投可以提高他们的投稿效率,避免因投稿未成功而带来的时间成本,是一种策略。一稿多投可能引发一稿多发,一稿多投在当前研究生看来并不是多么不道德的事情,这是学术认知的缺失,同时也说明高校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规范道德教育的不到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稿多发可能引发的登稿期刊和杂志间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让他们认为有多家杂志,登记成果时只取一家则不存在违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风建设、影响了研究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阻碍了他们自身在学术上的发展并且给学术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诚信危机,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影响我国科学创新的发展。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很多不良风气日渐严重。学术界受到“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影响特别严重。再加上,大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研究生避免不了的受到不良影响,摒弃了前辈们踏实苦干的优良品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走不良捷径,甚至不劳而获。特别是在看到别人通过这些手段暂时性的获得一些不法利益后,自己更是蠢蠢欲动。

2、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不健全

众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对于毕业都会有方面的要求。比如规定必须发表有SCI或核心杂志的论文多少篇,并要求有创新性研究结果,等等。此外,高校过重的科研任务,也使得一部分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完成实验任务和撰写论文的“廉价劳动力”,为了及时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为了能顺利毕业,为了个人的某些利益,部分研究生也会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显然,必定是一项衡量研究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但是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不应该把的作用扩大化,而使得其成为评价研究生是否合格,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唯一标准。

3、学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位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依然是“应试教育”当先,一切向成绩和科研成果看齐,忽略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虽然也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进行素质教育,但是高校在增设了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的同时,忽视了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再加上研究生们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保护伞”下长大,没有真正形成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使得研究生对科学道德规范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在道德规范和内容上产生了困惑,很难在平日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导师言传身教的失误

最近几年,关于高校教师、教授等学术不诚信的报道也非常之多。如:《华夏时报》2006年3月27日报道了清华大学教授刘辉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被撤职解聘;《现代快报》2009年7月7日报道了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7日报道了郑州大学贾士秋教授因造假被免职等。导师本应该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道解惑者,是研究生为人处事的模范榜样。可越来越多的导师们,不但没有肩负起做榜样的责任,反而自身学术道德败坏,给研究生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5、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错误和学术能力的缺乏

研究生,象牙塔里的佼佼者,学术共同体的潜在力量,应该是以科学研究、求实创新为目标。但是纵观现在的高校研究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本科毕业时过重的就业压力,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而选择读研究生。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科研和深造,而是为了躲避就业的压力,或者混个研究生的文凭去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他们的自身价值观念就存在错误的地方,因此更容易变得急功近利,出现学术不诚信的行为。此外,现在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变得比较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扩招,导致各高校研究生数量的增加,这势必也会引起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导师带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对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上的指导势必也会不如从前。自身学术能力的缺乏也会导致研究生们铤而走险,做出一些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四、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研究生新生入学的学术诚信教育。

研究生学术诚信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新生一开始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扭转他们对学术诚信一贯不重视的态度,这样在后期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期间,才能更好的避免他们出现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2、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过渡的依赖论文的发表,甚至将论文的发表作为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唯一衡量标准。诚然,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对一个研究生来说必须是重要的,但是仅用这一单一的方式来衡量,忽略了科学本生的求实创新的目的,容易滋生盗用抄袭等不良现象。应结合研究生日常表现,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等来制定一套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制。

3、加强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诚信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学术研究方面和学术诚信道德规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研究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对象。而现今越多越多的导师学术不诚信事件,给研究生们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研究生导师的自身学术诚信建设。首先,在教师申请成为导师的时候,就应该形成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于那些曾经出现过学术不诚信、甚至某些道德上出现过问题的,应该一律审核不通过。其次,在对于成为研究生导师的老师的每年考核上,应该加大学术诚信的监管,若出现相关负面事件,应即使取缔其继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资格。高学历人才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而高学历人才的学术诚信和道德品质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重视并加强了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才能让高校持续性的为社会输送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为我国的繁荣和富强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9篇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地方高校面向地方大中型企业,在机械工程领域已经招收了大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培养条件差异化较大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当于国内一流高校和各种强大资源,其硬件条件(如实验条件、经费支持、信息资源等)和软件环境(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研究氛围、校企合作、公共关系等)处于相对劣势。但另一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为重视工程硕士培养,在导师选聘、学生待遇、学习环境上或能提供更有优越的条件,且政策层面更加灵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共29人,学院在授课方式、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并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研究生论文全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条件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2.生员质量参差不齐

(1)知识背景各异:由于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材料、机制、电气、测控、管理等诸多学科,生员专业差异性大、毕业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该领域的生员背景知识差异较大。

(2)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具有极为丰富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经验,但绝大部分人员离开高校较长时间,加之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存在一定知识陈旧现象,且英语、计算机等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3)学习积极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参加工程硕士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往往很难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3.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协调一致

地方高校机械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企业、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1)企业迫切需要学校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难将上述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并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

(2)大多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受以往惯性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更为重视研究生的理论及学术水准提升,未能有效与企业沟通,协调一致,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3)绝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很强的求知欲来学习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学习过程的艰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响,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要求,演变成为仅仅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学习,把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而有利于自身发展作为学习目的。

4.过程管理不够建全和完善

工程硕士研究生往往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科研、生产、管理任务,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又是“进校不离岗”,因此在硕士生培养阶段的学员往往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投入精力上会出现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此外,学习内容与学员自己的知识背景差距大,学习难度大;同时,导师往往在学校承担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实际培养中往往沿用学术型培养模式,学院负责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工作,企业很少能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往往造成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与研究生的培养脱节。另外,“双导师制”是针对工程硕士特点而实施的,但由于学员是在职学习,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学校导师往往很难像指导学术型研究生那样细致指导,企业导师则往往是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难以抽出有效时间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工程硕士指导过程出现空档。

5.评价标准难以把握

工程硕士培养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内容侧重于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毕业论文中应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校内指导老师往往沿袭以往惯例,重学术水平轻工程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仍需要进一步厘清,因此对工程硕士论文客观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提高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质量的探讨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师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养体系,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应用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及“夯实基本素质”原则,学校、企业单位、学员(导师)三方面结合协商制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开学前邀请研究生院主管领导、企业专家、部分导师和学员代表进行沟通,根据生产、开发、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经现场专家、导师的交流和学员的面谈后,学员可以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选择合适的课程满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课方式,强调灵活性和实用性

湖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大都来源于本地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学员无法脱产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确立班主任责任制,每个班级配备1名硕士生导师为固定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系。(2)多时段集中授课。由班主任提前调研,确定合适授课时间,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学员。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授课的学生则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单独补课。(3)现场授课。对于部分距离较远的学员,湖南科技大学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如学校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到学生较为集中的企业等进行集中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校企合作,深化“双导师制”

湖南科技大学针对“双导师制”进行了以下改进:(1)师生双向选择:入学前组织师生见面会,加强交流,保证学员、校内导师、现场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2)重视论文开题。由学位分委员会统一组织、集中管理、集中审核、严格把关。

(3)加强中期考核。由校内导师和现场导师组成评议组,互相检查监督,保证论文质量。

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湖南科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院、学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

(1)研究生院严把生源质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严把招生质量关。

(2)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上有效结合学员实际工作内容、突出个性,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方式采取读书笔记、笔试、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

(3)导师负责督促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由专家组集中组织学生开题、期中检查,答辩过程由导师初审、预答辩、匿名评审等环节组成,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

三、结语

工程硕士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培养过程涉及企业、学员、学校三方,其管理过程更为复杂,只有努力实现地方高校、合作企业和研究生协同合作,对于培养过程各个具体环节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学校放心、学员满意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14-03

学位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检验研究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因此,充分了解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分析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探索提高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推广硕士生源特点及学位论文情况调查

青岛农业大学自2004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研究生200余人。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对近三年的生源调查发现,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自来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政府机关占28%,事业单位占63%,各类企业单位仅占9%。他们年龄跨度大,学历结构、专业基础和职称差别大,其中初级职称的占73%,中级职称的占19%,高级职称的占5%;具有本科学历的为90%(17%没有学士学位),专业学历的为10%。他们实践工作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基础,但基础理论和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研究生“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及自身的特点,导致研究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在对全校2008-2010年入学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研中发现,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中,平均79%的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本符合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要求。从2009—2011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情况来看,学位论文类型逐渐向应用研究倾斜,并由2009年的45%提高为2011年的70%,基础研究的学位论文类型比例有所减少,其他类型基本稳定;有课题来源支撑的学位论文基本保持稳定在35%左右,与工作相结合的论文比例由66%提高到80%;研究型论文比例相对稳定在89%,项目设计或产品研制报告比例相对稳定在7%;论文送审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52%提升为2011年的73%。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如表l所示。

此外,通过对近三年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反馈意见的调研来看,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农村发展与管理、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但论文质量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写作水平有待提高;论文选题避重就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论文缺少创新,不能运用新方法和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论文比例偏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尚有一定的距离;等等。

二、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生自身的因素,开展学位论文所必需的科研环境、导师指导、监管机制等。

(一)研究生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精英和骨干,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能够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工学”矛盾突出。在学习期间,研究生兼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家庭压力,很难保证学习必要课程和研究课题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对相关的前沿知识了解不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论文写作技能和水平不高,不能灵活地掌握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深度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将学位的攻读作为职称评定和职位提升的条件,主观的研究欲望不强。在论文研究阶段往往前松后紧,偷工减料;甚至有的研究生答辩前东拼西凑,直接导致学位论文质量偏低。

(二)科研环境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决定了专业学位论文要有明确的生产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多方外部因素的协调配合。充足的教学资源、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秀的导师团队构建的科研环境是保障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完备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是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所需的必要条件,是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优秀的导师团队可以争取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与大量的科研经费,构建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指导出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受研究生工作单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研究生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查阅文献资料不方便,很难及时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测试方法,开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还有的研究生在工作单位找不到适宜的论文选题,不是论文研究内容过于简单,就是达不到技术难度或工作量要求。同时,还有些企业单位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不高,不能提供一定的经费、实验条件等,难以保证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导师指导

导师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指导研究生学习、进修、撰写学术论文的人员,是研究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和朋友。他们的教育理念、学术视角、创新素质、学术水平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很大。研究生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新手,在研究工作、论文撰写、科研能力训练等工作中都离不开导师的引导和指导。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他们可以与研究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给予恰当的指导,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效率,帮助学生挖掘学术潜力,同时做到“教学相长”。目前,应用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指导中的“双导师”体制可以帮助研究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良好结合。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往往因为两个导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侧重点的不同,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常常存在分歧。部分研究生导师之间交流较少,致使产学分离,各自为政,在责任问题上互相推脱,不能真正发挥“双导师”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导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与学生交流时间少,不能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论文监管机制

学位论文监管机制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没有严格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则无从谈起。目前,学校在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和答辩等环节中存在许多监督不到位的地方。如论文的选题、开题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标准模糊,论文答辩把关不严。尤其是在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存在“人情味”重、提问避重就轻等情况,为学位授予大开方便之门,严重影响了学术论文的公正性。这些问题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内容不严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科研成分少,论文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实现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规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对一些零散的异地学员的培养、检查和督促的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投人人力物力不足,疏漏较多的问题。如在论文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技术难度、工作量及创新程度等方面要求模糊;论文分析不够,指导流于形势,修改评阅走捷径等情况。

三、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充实新的高层次理论知识,增设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综合性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改变研究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使研究生掌握各种方法手段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使研究生由知识积累向发展能力方向转变。发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不断纳入教学之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二)深化校企结合,提高师资力量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式决定了高校必须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发展相关的单位和部门紧密合作,开展研究互助,以此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进程。充分利用资源和条件,开拓单位间的合作空间,扩充研究生的选题范围,加强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工作单位将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作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来完成,提高了各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研究生培养、监督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培养中“工学”矛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论文的理论和应用水平,增强了论文成果的研发性和可推广性。此外,聘请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富有实践经验的高职人员充实导师队伍,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入生产科研第一线,进行课题和经验交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教师。这样可以克服高校多数教师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对提高研究生培养,加快工作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规范学位论文研究过程,完善论文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的科研工作过程,通常包括选题、开题、科学研究、中期考核、论文写作、论文评阅和答辩等重要环节。加强学位论文研究的过程管理,可从源头上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入学后要求在第一学期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报告会,并借此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作为选题的重点。在第二学期借助开题报告会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解决问题、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课题论证,力求及早地发现问题,避免研究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此外,严肃中期考核,重点进行课题前期工作的检查和后期计划的论述,及时纠正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利用学术报告活动,对研究生课题的后期进展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之后,通过严格的论文评阅、预答辩会对学位论文进行系统的修改和完善。采用论文“比对”和校外论文“双盲”的评审机制,杜绝人情,维护论文评阅的公正性。最后,通过规范的论文答辩程序,从论文的选题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的难易和工作量、工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结果的效益性、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论文质量的整体权衡和评价。

(四)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监督机制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渠道决定了研究生工作单位应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实验条件;高校应为研究生提供课程学习、学术交流、查阅文献资料等学习条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下,只有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导师责任,实施质量监控,方能确保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第一导师主要引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论文的选题、方案、计划提供可行性建议,并对最终的学位论文进行质量把关;研究生第二导师产生于合作单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并结合工作实际修正论文方案和计划。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制度。选拔专业领域中的优秀教师、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督导小组,对导师的聘任和考核、论文研究和考核进行严格全面监督。实现论文质量与导师选聘、招生名额相挂钩,提高导师工作的责任、危机意识,彻底改变导师队伍的终身制。除了对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追究论文较差的指导导师的责任。

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等诸多因素的协调、配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从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对论文研究要做到“三早”,即早定题、早开题、早研究;导师指导做到“三勤”,即勤指导、勤检查、勤总结;论文评审做到“四要”,即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要科学实用,技术路线要科学可行,成果要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洪亮,李眷英,李德才.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0,(7):136—138.

[2]鄢洪平,吴小红.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09,(8):9—10.

[3]李占华,罗英姿,董维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与时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55—56.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提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践研究”(编号:SDYY11087)]

上一篇: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