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8:09:20

调研结果报告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在我省*、*、*、*博、*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共检测7-22岁大中小学生13185人。检测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共4个方面的24项指标。

二、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

(一)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我省汉族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如与20*年相比,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56厘米、1.73厘米、2.14厘米和1.20厘米(全国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70厘米、0.31厘米、1.00厘米和0.69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31千克、0.70千克、2.41千克和1.64千克(全国平均增长值分别为1.52千克、0.82千克、1.32千克和0.92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1.33厘米、0.85厘米、1.70厘米和1.18厘米(全国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24厘米、0.14厘米、0.26厘米和0.16厘米)。*省多项指标的增长幅度大于全国的平均增长幅度。

2、学生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我省城乡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7.06%、28.74%、22.14%和28.56%,比2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低于全国4.5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也有所下降,以9岁为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分别为10.59%、8.24%、13.37%和13.56%,分别比2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

(二)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我省学生肺活量水平在20*年比19*年下降的基础上,20*年又比20*年明显下降,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分别平均下降180毫升、272毫升、171毫升和292毫升;19-22岁大学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分别平均下降648毫升、7*毫升、710毫升和896毫升,大学生下降幅度更加明显。

2、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不同指标下降幅度呈现不同特点

(1)速度素质(50米跑)

与20*年相比,中小学生变化不大,7-18岁城市中小学生稍有提高(平均提高0.1秒),乡村中小学生稍有下降(平均下降0.1秒),19-22岁大学生下降幅度加大,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下降0.2秒、0.5秒、0.3秒、0.5秒。

(2)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

与2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爆发力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7-18岁中小学生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下降6.0厘米、4.2厘米、1.4厘米、1.0厘米;19-22岁大学生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下降13.7厘米、11.1厘米、14.2厘米、8.4厘米,大学生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3)力量耐力素质

7-12岁男生测试斜身引体,13-22岁男生测试引体向上,7-22岁女生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

与20*年相比,7-12岁斜身引体城市男生平均提高2.9次,乡村男生平均提高4.8次;13-22岁引体向上,城市男生平均下降1.5次,乡村男生平均下降1.0次。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7-18岁城乡女生分别平均下降3.3次和2.3次,19-22岁城乡女生分别平均下降7.6次和7.8次。

(4)耐力素质

7-12岁测试50米×8往返跑,13-22岁男生测试1000米跑,女生测试800米跑。

与20*年相比,7-12岁城市男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6.2秒、6.8秒;乡村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13.4秒、10.4秒;13-18岁城乡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5.4秒、15.6秒,19-22岁城乡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9.4秒、22.7秒;13-18岁城乡女生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1.8秒、5.0秒;19-22岁城乡女生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3.9秒、26.5秒。

3、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如7-18岁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由19*年的6.48%,上升到20*年的11.68%,肥胖检出率由19*年的5.40%,上升到20*年的12.34%。

4、近视患病率仍居高不下,中小学生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年近视患病率小学生为42.06%,比20*年上升了9.6个百分点;初中生为78.62%,比20*年上升了12.8个百分点;高中生为90.35%,比200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大学生为88.*%,与20*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5、口腔保健水平较低20*年学生龋齿患病率虽然较20*年稍有下降,但龋齿充填率仍然较低,尤其是乡村小学生更低,乳龋充填率不到5%,恒龋充填率低于10%。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建议

2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省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肺活量和多项运动素质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不断上升,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口腔保健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议事日程。要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督促检查的力度,促使两个《条例》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2、要进一步探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多种途径,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性体育运动活动。

3、要切实增加学校卫生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防病意识。要加大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力度,针对近视眼、龋齿、肥胖等令人担忧的问题,积极开展群防群治。

4、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和作息制度,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2篇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2、将预算执行计划的“一上一下”模式改为“二上二下”模式。前面说过,预算执行的计划主要是各业务处室提出,预算执行审计部门挑选,饭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实际上就是“一上一下”,基本上不可能进行调整。为了保证预算执行审计的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可以实行“二上二下”模式,即: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草案,交各业务部门讨论、论证,各业务部门和组织预算执行审计部门结合本部门掌握的情况,提出修改意见;计划管理部门结合上述意见对计划进行修改,报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3篇

一、辖区出口食品基本情况

辖区主要出口食品包括水产品、果脯、粉丝和果汁等。其中出口水产品类企业15个(其中有2个企业为新注册,监控按照出口情况调整),果脯类企业12个,粮食制品、及面、糖制品类企业4个,花生制品类企业1个,酒类企业2个,饮料类企业1个,功能食品类企业1个,泡菜类企业1个,速冻脱水果蔬类企业2个,粉丝企业7个,花生企业1个,白瓜籽企业1个,保鲜菜企业1个。

二、监控项目的确定

(一)水产品:原料主要是进、来料加工,少量使用海捕原料,没有养殖类水产品原料。根据输往国家、地区及产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产品的监控工作,主要监控项目包括微生物、二氧化硫、孔雀石绿、结晶紫、重金属等项目。

(二)果脯:根据年度调查和出口果脯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开展安全监控,监控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二氧化硫和甜蜜素方面。根据国外通报情况,重点监控葡萄干的赭曲霉毒素。

(三)粉丝:粉丝生产所用原料经调查农药使用很少,监控的重点在于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项目和二氧化硫。

(四)花生制品:根据花生原料农药使用情况,结合国外警示通报的检测项目,花生制品重点监控黄曲霉毒素,抽批检测六六六和乙草胺、丁酰肼。

(五)果汁:根据果汁生产企业对生产用的原料果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别对原料苹果和成品果汁进行检测,另外,该企业生产的果汁为原料果汁,并不进行小包装的分装,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根据国外警示通报和2011年监控的结果,制定的重点监控项目包括:多菌灵、甲胺磷、棒曲霉毒素。

三、监控频率的确定

(一)水产品:按照《检验检疫局2012年度出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表要求实施监控和检测。

(二)其他出口食品的监控频率按照《2011年检验检局出口加工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2011年度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指导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表》执行。

检验检疫局将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检测情况、国外有关要求等对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以满足出口食品安全的需要。

四、取样和送样

(一)各科根据辖区内出口食品的实际情况及所承担的任务取样,要保证样品代表性,抽样记录应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二)检测项目与样品须相对应,一张取样单和一个样品只能对应一类项目。

(三)样品取好后,立即做好样品标识,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四)送样科室与实验室应按规定进行样品交接手续,核对样品数量、标签和样品状况等。

五、检测

(一)加强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建设,增强检测能力,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化学品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二)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尽早地完成检测任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送样科室,出具检测结果报告单。

六、阳性结果处理和应用

(一)阳性结果通报。经确证结果阳性的,在收到阳性结果报告后,填写《检验检疫机构药物残留监控阳性结果通知单》,在48小时内通报样品农牧渔业部门和被取样单位,并以风险预警形式(附实验室检测报告)报省局食品处。同时通知出口企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紧急处理措施。尚未出口的,暂停出口;已经出口的,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三)阳性原因调查。确证阳性后,我局对产生阳性的原因进行追溯调查。

(四)材料上报及归档。对阳性样品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建立阳性追踪档案,记录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并及时将相关阳性追溯材料复印件快递报省局。

(五)阳性结果利用。在充分调研和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对监控计划进行调整。

七、档案

2012年底,完成本年度出口食品安全监控抽样及检测任务后,须建立监控档案,对监控工作所涉及的文件和记录(包括对于残留物质超标案例的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等记录)等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归档,并认真总结,撰写监控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监督检查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4篇

全县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组成单位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聚鑫经济开发区、部分县直属事业单位、部分上管部门。新农办、办、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列入全县政务信息成员单位。

二、考核内容

全县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政务信息上报及采用情况(计分情况)

三、考核办法

县政府办公室每季度通报全县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报送信息被采用的条目、当季信息得分及累计得分情况。年终根据累计得分结果排定名次,以此作为评选政务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的依据。凡未完成县政府办公室下达的政务信息工作目标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不纳入评选年度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范围。

1实行信息采用情况季通报制度严格按照政务信息记分标准进行得分统计,每季度统计时间为当季度首月初至当季度第三月末,得分结果将在每季度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进行公布,通报结果报县政府领导参阅,并下发到全县各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

2实行政务信息约稿制度。约稿形式分两种,一是实行电话通知约稿;二是下发政务信息约稿通知。接到约稿通知后,各成员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约稿任务。

3实行信息员署名制度。各成员单位报送信息时要求署名(原则上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县政府办公室刊发的政务信息》及季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也相应实行署名制度。

4实行通报制度。各成员单位在一个季度内未向县政府办公室报送政务信息的将在当季政务信息采用情况中给予通报;连续两个季度未报送信息的全县范围内进行点名通报,并将通报结果报其县政府分管领导批示。

5实行奖励制度。年终县政府办公室将根据各成员单位全年累计得分结果排定名次,并以此作为考核全县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政务信息上报工作的依据,评选出年度政务信息上报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

6实行专(兼)职信息员制度各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政务信息工作,并安排12名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信息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政务信息上报工作(详见附件2

四、记分标准

县政府办公室对全县各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报送并被采用的信息,实行记分考评制。同时,根据各成员单位所报送信息情况,及时向省、市推荐。具体记分标准如下:

1省政府办公厅向国办推荐上报的信息,每条10分;国办采用的综合类、动态类信息每条30分,调研信息每条50分。

2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的综合类、动态类信息每条10分,调研信息每条20分。

3市政府办公室采用的简明信息及综合类、动态类信息每条5分,调研信息每条10分。

4县政府办公室采用的简讯类信息每条1分,综合类、动态类信息每条3分;问题类信息及调研信息(含政务信息约稿)向省市推荐的每条5分,向县政府领导呈送的每条10分。

5凡国务院领导在采用信息上批示的另加50分,省政府领导在采用信息上批示的另加30分,市政府领导在采用信息上批示的另加20分,县政府领导在采用信息上批示的另加10分,一条信息被同级多位领导批示,只加分一次。

6对失实信息每条扣20分。一年内出现两次报送信息失实,取消全年评优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凡不能按时完成县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约稿的一次扣10分;凡不能按时完成省、市约稿的一次扣20分。

五、上报信息及本县信息刊物内容

1综合信息。主要由全县各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负责提供。主要报送内容: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县在改革、开放、稳定等方面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及相关建议;各乡镇、各部门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2调研信息。主要由各政府系统信息成员单位负责定期或不定期为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的调研报告、工作经验和分析等。一般应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主要目的汇报工作、反映问题、谏言献策。

3政务信息》县政府办公室定期刊发的县本级政务信息刊物,主要反映我县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在工作中遇到普遍性问题,主要报送内容: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动态信息、社情民意等。

六、目标任务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5篇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员工针对公司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改革方案,籍此改善公司经营管理,节减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总经办负责组织对改进提案的全程管理工作,包括: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在公司内广泛地宣传并营造出改进的良好氛围;收集公司改进提案,整理、汇总改进提案中的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提案进行分析、评价,汇总改进措施;协调各部门进行有效地改进;对重大改进提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改进提案的相关资料的归档;改进提案总结与奖励。

责任部门负责改进提案的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二、细则

第一条 提案项目范围:

(一)重点建设性提案项目

1、 作业流程的改进;

2、 市场渠道开拓方案、营销手段及营销创意;

3、 广告宣传创意设计、形象设计、产品设计;

4、 具开拓市场潜力的新品种的引荐、引进;

5、 控制、节约成本费用、简化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新方法;

6、 减少或预防浪费的方法;

7、 对公司采购、营销、仓储、物流运输、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建议;

8、 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规划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等;

9、 公司急需解决的难题;

10、 其它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提案。

(二)一般性意见、改善措施项目

1、 各种操作方法的改进及现场改善;

2、 设备保养方法、废料利用、节约能源、作业安全等的改善;

3、 对于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结构、各项隐患防护等的改善;

4、 对不良行为的举报及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建议。

第二条 提案申请、审核程序

1、提案申请人填写《提案申报单》,并附详细实施方案,经部门负责人评审后交总经办,口头申报无效;

2、总经办将《提案申报单》存档,并交主管总监对提案进行评审;

3、一般性建议、改善措施等提案直接由主管总监鉴定批准,予以实施。重点建设性提案项目提交总经理评议复审;

4、提案实施如需经费开支,报总经理批准核定;

5、提案实施需其他部门、人员予以配合,由总经办协调;

6、提案审核结果,由总经办反馈给提案人。如提案未被采纳通过,总经办还应注明原因并通知提案人。

第三条 提案评审依据

1、提案的客观性及具体性,即要求提案人把现状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事实和数据说话;2、提案把握问题原因的准确性,即要求提案人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来;

3、提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即要求提案人针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只提问题不提解决办法的提案被视为无效提案;

4、改善的绩效性,一切提案都以绩效为导向,这种绩效不一定是以金钱去衡量,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的判定标准是促使公司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条 提案效果的评估、鉴定

1、提案采纳实施后,由实施部门经理填写《提案效果报告》《提案改善评分表》,并备齐报告所需的数据、图表等资料,交总经办。

2、总经办在收到上述提案资料后一周时间内,会同实施部门经理、主管总监及相关责任部门组成评定组,评定组根据该项目创造性大小、水平高低、难易程度、经济效益大小、对公司发展的贡献率大小等进行复核与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上报总经理。

第五条 提案奖励

1、公司根据《提案改善评分表》,对提案申请人员进行奖励;

2、奖励办法

分类等级

评分值

奖 励

奖金

奖励

a

90分(含)以上

1000

大功一次

b

80分(含)以上

500

小功一次

c

70分(含)以上

300

嘉奖一次

d

60分(含)以上

100

嘉奖一次

不采用或暂保留的

每3项

100

3、对因改善而降低成本或增加改入的,超过5万元的,总经办专案提报总经理核定奖励奖金。

4、联名提案的奖金分配由第一提案人主持分配。

第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附表:《提案申报单》《提案效果报告表》《提案改善评分表》

提案申报单

编号: 年 月 日

部 门

提案人员

提案名称

现状说明

(改善原有)

提案内容

(改善方法、措施)

实施步骤

(时间、责任人)

经费开支

预计效果

(达成目标)

审核批准

部门经理意见

年 月 日

主管总监意见

年 月 日

总经理意见

年 月 日

提案效果报告表

提案名称

编 号

实施单位及人员

日 期

为什么改善

简要叙述其动机、原因

改善前的情况

详尽叙述改善前方法、效率及关键数据

怎样改善

详尽叙述改善过程、方法及费用开支情况

改善效果

(改善后的情况)

详尽叙述改善成效(附证明等资料)

评定组意见

签字:

总经理核定意见

签字:

提案改善评分表

提案编号: 年 月 日

提案名称

得分

项目

评分标准

标准

部门经理初评

评定组

复评

动 机

20%

主动发觉

15—20

原有缺陷不足而激发

7—14

上级指示

1—6

创造性

15%

独特发明、发现

10—15

参考资料并加以改良

5—9

引进或摹仿其他公司

1—4

可行性

25%

可依提案或稍修改后实施

15—25

需进一步检查修正后实施

6—14

只能实施少量方案

1—5

效 果

20%

达到预期目标

15—20

有明显改进

7—14

有少量提高

1—6

应用范围

10%

公司各部门

8—10

部分部门及人员

4—7

本部门

1—3

职务相关性

10%

直接相关

间接相关

1—5

不相关

6—10

合计

总分:100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 改革思路 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94-02

一、前 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基于在校知识学习基础上,结合实习岗位工作内容而做的综合性实训任务。高职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体现高职教学“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毕业设计的考核应从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学生专业要求和职业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规范,高校房地产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遵循行业规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考核方式。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基于毕业设计改革实践效果,探讨毕业设计及其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二、传统房地产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房地产专业毕业设计通常要求一篇理论性论文作为成果,以论文数据或材料是否真实;立意、观点、意见等是否妥当或创新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标准,不符合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毕业设计要求与学生知识结构不相符

高职教育体现的是技能教育,知识结构围绕岗位工作任务设定。理时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将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带来的是理论知识的分散化,毕业论文选题大都较宏观,所以要求学生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而高职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撰写时难免根据网上资料东拼西凑,这样的成果既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实习效果,也不能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就业岗位不相符

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毕业设计在选题时,学生通常根据资料可查找的难易度来选题,撰写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取得资料,简单的复制粘贴,内容大都过于理论和空泛,与自身工作岗位毫无关系。另外,毕业设计撰写期间学生正在进行毕业实习,若知识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也无法抽出时间实地调研,因为毕业论文基本上宏观性的选题较多,学生实际工作岗位很少有能直接提供数据的。

3.毕业设计形式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相符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岗位不相符,所以过于理论导致应用性与技能性无法得到体现;也因为知识结构受限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取材不当导致论文基本无质量可言,所以毕业论文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三、房地产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为解决传统毕业设计形式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对毕业设计教学安排时,需考虑行业人才需求技能、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实习就业方向实施改革。主要改革方向有以下几方面:

1.以工作岗位为选题基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将所学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形成的学习实习成果,所以毕业设计选题必须以工作岗位为基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置业顾问、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估价员,实习期间,学生将在校所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工作中,转化成效如何可通过一份毕业设计体现出来,而这份毕业设计既要考核知识又要考核技能,所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必须能够体现岗位目标。例如房地产估价员的岗位目标就是协助估价师完成估价报告,那么从事房地产估价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完成一份估价报告作为毕业设计。

2.以工作任务为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对理论与技能向实际工作成绩转化成效的检查,考核工作成绩的目标就是工作任务的完成与否,因而毕业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例如房地产估价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实地勘察、价格测算并协助完成房地产估价报告,那么毕业设计中就要体现这些过程性的成果。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房地产估价报告主要包括致委托方函、估价师声明、房地产估价结果报告、房地产估价技术报告和附件等内容。房地产估价结果报告中有对于估价对象的描述内容,需要实地勘察,并且通过附件图片的形式加以佐证,所以可考查学生的实地勘察情况;房地产技术报告中有估价技术路线,即估价结果的计算过程及依据,可考察学生的价格测算能力;整份估价报告的撰写可考查学生对估价规范、估价方法和估价流程的掌握。所以,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岗位的同学来说,以估价报告作为毕业设计可以很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水平。

3.以工作目标为考核标准

毕业实习是为就业服务的,毕业实习的岗位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基本上是相符的。实习生也是企业招聘人员的优先选择,所以一般也会将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来考核,而正式员工的考核依据于员工的业绩,业绩则主要通过工作目标的完成与否来体现,因而毕业设计应以工作目标为考核标准。例如,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工作目标是完成一份估价报告并可应用于相对应的估价目的,那么资料搜集是否齐全和有效、估价方法选择是否正确、价格测算是否准确均影响着报告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报告的有效性。因而毕业设计考核时,主要考核资料搜集、估价方法选用、估价结果计算。另外,一份质量好的报告还需要在内容格式上符合估价规范要求,因而格式是否符合规范也是考核的标准之一。

四、房地产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践效果

为更好地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本专业对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模式实行了改革,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原来的毕业论文改成了体现专业特点和结合岗位任务的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楼盘营销策划方案或房地产评估报告。目前毕业生毕业设计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修改。总体而言,实施改革后,毕业设计的可操作性更强,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师指导工作也更易开展,所以毕业设计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实践效果总结如下:

1.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集中实训,实训的内容主要有市场调研报告撰写、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营销策划方案制作、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等。据调查,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工作方向主要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调研、房地产营销、房地产经纪和房地产估价等。将传统的毕业论文改革成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楼盘营销策划方案或房地产评估报告,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实习后的实际工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可很好的考核学生的学习与实习成效。

2.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

如前所述,毕业论文改成专业方案可很好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方案可以反映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成果,而这些过程既是工作过程,也是教师在理时一体化教学中的授课过程,从学生上交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教师授课时可以加强容易出错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训练。例如房地产评估报告中,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料搜集的有效性上,具体选择的参数和因素不是十分清晰,而资料搜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价格计算以及整份报告的质量。发现问题后,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针对不同估价对象在不同估价目的下估价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提高了教学针对性。

3.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料,促进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料,例如房地产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需要真实的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作为参考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操作时有具体的模板参照,提高操作针对性。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课程中除了让学生自己学习撰写报告外,还要结合房地产估价师及房地产估价员考试,让学生对错误的估价报告进行挑错和改错,因而需要大量的估价报告,通常教师会向校企合作单位要资料,然后自行设置错误陷阱,让学生查找和改正,这样教师备课量很大,而毕业生上交的毕业设计中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将毕业设计初稿作为教学资料用于估价报告撰写教学中。毕业设计上交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促进专业建设。

五、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离校前的学习实习汇报,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在学生知识结构基础上,这份汇报需要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效,也要与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将来的就业方向相结合。毕业设计的改革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工作任务为内容、工作目标为考核标准,采用专业方案形式替代传统毕业论文,从实践效果上看,毕业设计改革和深化十分必要,也能更好的缩小毕业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卓坚红.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教师,2009(6):96~97

2 李 峰、袁克强.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设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44~46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7篇

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在一些重要方面和环节的突破。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在整体工作中权重的突破。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委任工作,在审计局全部审计项目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呈高位态势。近年来都要占到50左右,其中20__年占全部审计项目(不包括基建审计项目,下同)的59.5,20__年占全部审计项目(计划)的48.5。

二是任中审计的比重有突破。20__年,25个受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包括离任和任中)中,任中审计项目12个,(7个镇党委书记和5位机关部门负责人)占全部受托项目的48。20__年,16个受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任中审计11个,占全部受托项目的69。改变了传统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果滞后的局限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

三是对审计重点的把握有突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一通常的财政财务审计,对重点的把握事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绩效。20__年,吴江市审计局着重对乡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进行的专题的调查研究,锁定了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及落实情况、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取得并查阅党委会记录、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记录)、涉地事项(抽查土地批租、出让事项,审查程序的合法性和收支的合理性,查清任期内涉地事项应取得的收入和实际到帐收入、应付支出和实际支付的情况)、非税收入的核算和管理情况、拆迁的赔偿和补偿过程中评估计价的真实性和计量结论的客观性、公共工程投资管理的合规性和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城镇建设和房屋开发过程中的收入、支出、管理情况、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和收益性审计(是否存在帐外的房产、地产、或有收益的公共设施和工商资产,尚未改制的集体资产的管理情况,改制中取得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其它各种产权的主张的情况)、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的分割和收支管理情况、对村支书、镇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和实施情况、综合负债和对外担保情况等十一项重点,用于指导当地的审计实践。

四是改善审计结果报告的表现形式有突破。20__年,提交给市委的结果报告的篇幅一般在10页左右,比以往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对审计发现的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关联性不大的事项,通过交换意见环节,以业务抄告单的形式,主送被审计镇财政所抄送当地党委政府,责成基层财政所落实整改。探索给结果报告缩水,一方面,为报告使用人提供了节约时间、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事项上等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审计人员更好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通常的财政财务审计的区别,按照“重要性”原则调整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增强审计的针对性,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五是回访督查有突破(下文将有专门介绍)。

六是审计业务过程的一些环节有突破。推行了审前公告制度;探索了进点会议活动;强化了审前调查环节;试行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汇集工作;以“我市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思考”为题,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专项调研;实行了审计组廉政情况函访制度;实行了多部门联合,对审计结果报告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督查的制度。

二、联合督查、关注绩效,努力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空间。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是审计人员劳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的重要体现,是审计工作绩效的体现。实践表明,它更是能不能取得地方党政对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进一步拓展工作空间的重要基石。

我们通常关注对公共资金和领导行为的绩效审计,但对审计的绩效关注不够。审计实践中,在这些意见和建议形成之前,被审计对象边审边改的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审计绩效的一部分;这些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的结果构成审计绩效的另一部分。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是否得到整改和落实,类似以“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如果说审计部门在问题的检查、发现、揭露等环节上有优势的话,在处理处罚和督促整改的环节上显得比较薄弱。

为了使优势的势头不减,把这二个环节链接起来,使审计的绩效得以延伸、放大和聚集,20__年下半年,吴江市审计局协同当地纪检监察和财政

部门,在部门联合组队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回访督查这一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上述部门共出动8位工作人员,分二个小组,用一个月的时间,以年内形成的26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为工作对象,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逐条进行查询检查。审计部门积极发挥工作优势,起草检查通知由市纪委下发各相关的党政领导部门,提出检查的组织、分工和计划意见,进行业务培训使检查人员了解每一条问题和建议的背景、实质和权重,主持检查现场,索取和收集整改文书,统计整改绩效。

通过联合回访督查,该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绩效的反映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完整和充分。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绝大部分得到了落实,共有10个单位重新修订了有关制度,调整了财务人员7名,清理银行户头63个,收回历年陈欠应收款4175万元,补缴财税部门资金6426万元,纠正帐务处理不当31508万元,化解担保风险14092万元,有4063.25万元帐外资产纳入帐内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了领导干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财经管理工作的意识。在离任审计情况下,被审计者在对审计报告进行签字确认后一般不再关心整改落实的事项,接任者情况不太熟悉加上新来刚到事务也多,对前任工作中留下的整改事项一般也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任中审计情况下,在任领导对需要整改的事项的关注程度一般要高于前一种情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05年,在纪委的牵头下,采取了联合督查的措施,联合督查的过程变成了相关单位在任领导对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再研究再认识的过程,变成了整改措施进行再落实的过程。各单位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讨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切切实实把整改放上重要位置。检查中,在家的一把手都亲自汇报,对照整改内容逐项进行整改情况的介绍,对一些没有整改到位的事项,虚心接受检查组的指导,并作好下一步整改计划。有的单位请前任领导到场,与检查组共同商量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某个局曾经牵头组织本单位和社会相关人员向某企业投放个人集资款,历经四任领导,现集资的企业已名不符实,回访督查中,现任领导与检查组人员共同分析情况、评估风险,制定整改计划,尽快与集资企业法人重新签订还款协议,尽力使单位和老干部个人都降低风险。

2、促进建章立制。在整改中,许多单位围绕审计结果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危害,共有10个单位重新修订了有关完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一些单位还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下发。农口某局经慎重研究,成立了局财务结算中心,专门修订下发了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抓好局机关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放松对下属单位的监管。某委,在整改期间,专门征求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单位内部管理的所有18项制度。某镇在督查当年,针对审计结果报告中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提出的建议,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本镇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制度,第二年初,还是基于那份结果报告提出的建议,出台了“镇机关、事业单位及镇属企业财务管理及审批权限的若干规定”。有四个局级机关根据结果报告和督查意见,专门明确了内审职能部门并制定了本部门的内审制度,防止管理上出现漏洞。

3、促进了对财会人员的教育管理。落实整改的过程也是对面广量大的财会人员进行财经法规、财会业务和职业操守教育管理的过程。许多乡镇在整改期间,由镇长挂帅,纪委、财政所负责,对涉及整改的所有下属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10天内回复整改结果。经过数个回合,基层财会人员在实践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教育。除了广度和深度,教育的力度也比较满意。某乡镇,在市审计局审计后重新成立审计组,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中提出的“不发表审计意见”的三个下属经营性事业单位,镇上单独组织内审组,进行延伸审计,发现了这些单位在资金的内部控制和执行财务规章上的许多问题,并对这些单位的相关领导和财会人员进行了经济和行政上的处置。整改期间,全市各被审计单位调减不合适的财会人员和配强财会人员共7名。

4、维护公有资产权益的安全。在各审计组的审计结果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维护公有资产的权益发表意见的。检查发现,整改期间共收回历年陈欠应收款4175.31万元;还有的单位从考虑部门利益出发,少缴或不缴应上交财税部门的资金,通过整改,按规定重新上缴财政及税务部门资金达6426.75万元。由于历史上体制原因,一些单位存在以公有资金为私有企业担保现象,风险较大,通过此次整改,这方面的收获也不小,通过解保、脱保等措施,共化解担保风险14092.3万元。商业资产经营公司根据审计建议,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化解银行信贷担保风险,到05年10月,已化解担保854万元;盛泽镇借这次整改机会,为企业做好工作的同时,大力撤销历史遗留的银行担保,对两笔数额较大的担保共计12778.3万元已于11月份到期脱保;由于管理疏漏、资产权益观念淡薄,一些单位对所拥有的资产没有记录在帐,形成帐外资产,给公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主张留下了隐患,这次整改中,有4063.25万元帐外资产纳入帐内管理。市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对原参股投资的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在认真进行清算、维护公有资产权益的基础上,实行民进公退,公有资本全部退出。

5、清理整改不规范财务运作。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不少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的严肃性,多开银行户头,入错帐、乱入帐的问题突出。整改期间,清理银行户头63个,纠正收支挂往来等帐务处理不当事项31508.23万元。

6、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一些漏洞如被加以利用,小差错便会出大问题。因此,此次跟踪检查,使得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从治本的角度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达到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回访督查中也发现了全市财经工作中一些值得重视和研讨的问题。如乡镇土地交易过程的规范及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衔接,对公有资产参与商业性竞争性行业的控制,对帐外公有资产特别是公有债权的清理及权益主张,对镇级公共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对招商引资工作经费的规范。

三、面对现实、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与时俱进。

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

1、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在本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设立了市基建审计中心,新增人员4人,相对缓解了基建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经济责任审计于审计部门来说是一项新的业务增量,目前我们通过整合原有的人力资源和项目(财政同级审、财政上审下、部门审计、企业审计、条线授权项目等),来完成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这种措施,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遵循自身的规律运行和拓展,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以一般的财政财务审计为基础,但又是区别于财政财务审计的专业审计类别。修改后的《国家审计法》仅仅以一个条款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其他区别于国家审计的要求和规范,将专门以《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的形式出现,就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许多区别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地方,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已有一些地方在审计局下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或经济责任审计中心。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新的专门审计类别在国家审计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大。目前,除了人员数量不够外,还要逐步解决相关人员的政治素养、知识构成、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等问题。

2、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重点和结果报告的表现形式难以把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托,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是提交审计结果报告的基础。现有审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往往把这一基础性的工作视同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部。如何从家底审计的基础上走出来,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目标,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审计,通俗明了地报告审计结果,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难点。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办国办于1999年印发的暂行规定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有待我们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3、审计结果运用有待加强。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专业人员脑力劳动的成果,既有鉴定功能又有资政功能。所以各级有关文件都强调了要切实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从去年本市监察、审计、财政联合进行的回访督查情况来看,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对审计结果的利用是好的。但是在宏观层面上,当前对结果的运用并不明显,例如能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面的制度或统一集中的动作就比较少,审、用脱节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一方面,存在审计结果运用的模式尚未统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备、审计手段有限难以挖掘深层次问题、审计反映问题过于单一专业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个案剖析、综合分析、集中研究、面上反馈和教育等处理和运用机制还没有有效地设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作用,同时也浪费了审计资源,弃置了审计成果的许多社会价值。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1、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基础工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托国家审计但又难于传统的国家审计。这项工作以其说是专业业务工作还不如说是一项政治任务。在审计目标的认知和把握、部门联系协调、审计对象的确立、审计重点的权衡和确定、评判标准的确认和把握、审计结果的处理和审计成果的利用等方面,都有别于通常的国家审计。在进一步发挥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基础工作十分必要。

(1)进一步完善工作组织机制。在各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之下,加强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建设,办公室以设在各地党委的组织部门为宜,办公室主任应当由组织部门相关副部长担任。办公室承担部门联络、沟通、协调,承办联席会议交办事项,从宏观层面汇集分析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2)在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增加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活动频次。对批量审计事项,事前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要求,集中研究和确定审计的重点,事后集中听取审计结果的报告,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加强干部管理教育、完善基层行政行为的意见和措施。

(3)根据实际,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机制。探索确定年度审计对象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继续增加任中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总体中的比重,规定主要领导任职满一定时段后必须进行任中审计,再结合述职评议、年度财务审计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鉴于工作的负荷约束和质量约束,计划一经确定,不宜再有大的调整。探索经济责任审计集体预告制度、审前调查会办制度(组织、纪检、审计联合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方案)、进点会议制度(组织、纪律检查部门和审计组召集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人员开会,对有关事项进行通报)。通过以上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收集有关信息和反映,以增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客观性。对成批次的委托事项,由委托者牵头,集中举行预告会。改进审计结果报告的表现形式,明确审计结果的报告要素及评价制度等。

2、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要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为工作平台,突出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特点,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每年,在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之前,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联席会议提出关于当地当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的建议,作为联席会议必议的内容,并要求审计组在审计实践中做到必查必审必报告。

3、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相关各方增强这样一些意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常态工作的意识、经济责任审计欢迎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参与意识、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在于揭露问题而不在总结成绩的意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不是万能的手段的意识。

4、进一步加强审计力量。为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和覆盖面,建议尽快充实一线审计力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如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或市经济责任审计中心。同时要注意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审计机关在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可适当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5、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规范。中央六部委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有一些原则性的表述。在上级没有统一具体的规定前,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模式进行自行设计和探索。对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揭露的问题和不足,切实进行整改,举一反三地进行完善;对涉纪涉法事项,及时负责地移送相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发挥好惩治和防范的双重作用、鉴证和资政的双重作用;对单个的审计结果报告进行“深加工”,提炼归纳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综合报告,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审计发现的重点问题,以联席会议名义向市委书记办公会议汇报。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利用审计结果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如在党校干部培训班上安排经济责任专题辅导。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是一个多元多重的设计事项,涉及组织、纪检、监察、财政、被审计对象的分管领导、被审计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等许多部门和个人。目前可根据各部门各自的职权范围对不同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反馈方式先作出一些明确统一的规范,各部门再自觉按规范处理审计结果。联席会议应当对规范执行情况定期组织检查,以保证审计结果运用落到实处。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8篇

公共预算是各级政府、公共部门依据法律和制度规定编制,并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成立的以政府财政收支为主的年度财力配置计划。预算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预算不仅是政府的财务计划,更是一个将人民的意愿和资源转化为政府政策行动、促进政策目标实现的强力工具[1]。公共预算的本质是民意在国家财力配置上的体现。所以,公共预算不能由少数决策者说了算,而应当由全体人民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如通过选举议员组成议会并由议会来决定,以实现公共偏好。在我国,预决算编制权属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审查批准预算、决算的权力分别属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预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则是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重要职权。

1999年以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为开始,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共财政理念的深入传播,社会各界对财政预算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呼声也空前高涨,各级人大加强了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力度。从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践看,我国的财政改革以及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是互相促进并且是渐进推进的。1999年以来,全国开始实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口径预算等一系列财政改革,为加大人大预算实质性审查监督提供了条件;不断推进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反过来又推动了财政改革的纵深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大,实效性也不断增强,部分地方还出现了财政预算在线监督、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预算修正权等一些新的突破,也出现了诸如参与式公共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网上公开、预算听证、否决预算草案等一些代表性的案例。毫无疑问,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改革实践相呼应,一些学者虽然分别从政治学(含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经济学或者法学的角度对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是,笔者通过阅读这些论文或专著,发现这些研究在人大预算监督必要性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对人大预算监督乏力的原因分析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实现路径方面也存在惊人的一致。普遍认为制约人大预算监督实效性的内在因素有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的法律依据不充分、预算执行过程监督和决算制度不完善、财政信息不透明等制度因素和人大监督能力不够、审查时间不足、技术不能保障等客观因素几方面,提出的建议也基本上是完善宪法和预算法、提高预算透明度、加强人大组织和队伍建设、强化预算监督刚性等几个方面。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实践主要是零散的、偶然性的改革,而非系统的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的自觉。这些改革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改革,而预算决策政治控制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政治层面的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模式,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学界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理论研究,同样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提出的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的建议又过于原则和笼统,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本土化建设性建议。这些“研究更多是概念化的、非经验性的和非理论取向的,研究质量不高、研究规范性不强、科学研究方法缺位,既缺乏对公共预算真实世界的了解又缺乏公共预算的本土化理论努力”(武玉坤,2009)。

笔者认为,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改革、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目的不是将预算由原来的“政府说了算”变成“人大说了算”,而是建立一种代表公众偏好和利益的财政预算民主决策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推进政府良好治理。目前亟需将这些改革实践成果和研究成果理性化、系统化和内在逻辑化,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建立一整套预算审查监督的机制或体系。改革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应当坚持顶层设计的原则,明确改革目的和任务,在对改革成本和收益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条适合中国政治体制、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路径,着手设计预算审查监督的政治控制机制。这种政治控制机制的设计,既不能从西方的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石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找出路,也不能从西方的两院制找出路,而应当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坚持顶层设计,推进人大预算审查改革。

为此,本文提出了重构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框架建议。“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一词,有的学者称作“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机制”,学界屡有提及。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不能等同于“制度”。笔者认为,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有法律制度,有改革实践,有理论研究成果,但没有一个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体系”。完善并重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关键是要赋予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财经委”,包括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将两个委员会视作一个主体,下同[2])更强有力的手段、更重大的责任和更严格的约束,规范其监督行为,防止其不作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忠实履行预算审查监督的受托责任。本文所谓的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就是指,以规范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监督行为作为切入点、着力点,以人大财经委的初步审查监督工作和出具的鉴证意见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预决算的决策基础,以审查抽样技术作为财经委发表鉴证意见的信赖基础,以预算审查理论体系、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公共选择机制体系、审查准则体系为主要内容,并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建立的一套预算审查监督机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本文不是理论建构,而是理论框架的提出。

二、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来予以指导。笔者认为,科学的实践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没有成熟的理论,就无法达成普遍的社会共识;没有普遍的社会共识,其实践就缺乏合法合理性的基础。但是,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践总体上是在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压力下的自发过程,缺乏理论的必然自觉。虽然在法学、政治学、财政学等理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理论并没有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结构,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学科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理论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一是基础理论的缺陷。20世纪40年代初叶,美国学者凯伊( Key)在《预算理论的匮乏》一文中将预算的“元问题”概括为:“将×元资金分配给活动A而不是活动B的决策,其基础到底是什么?”同样,在我国各级人大审查批准公共预算时,也面临类似的“元问题”,即“各级人大在审查批准预算时,其决策基础到底是什么” 这个“元问题”其实隐含着一系列的诘问:“人大实际/应当按什么标准/程序来审查批准预算并使之符合公众的偏好?”“如何保证人大批准的预算符合社会公众的偏好而不是官员的偏好?” “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如何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此外,在理论上,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如何转化的问题、党的领导权的边界及制约问题、党的领导和人民意志如何结合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机制问题等等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谢庆奎(2004年)认为,在中国进行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二是应用理论的缺陷。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涉及政治、法律、经济、财政、税收、会计、审计、统计、金融、投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等诸多学科和知识,专业性强,业务要求高。对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实践工作,需要一个把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合乎逻辑的组合形成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但是目前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方式方法即技术上也缺少一套具有操作性强的应用理论体系。

(二)缺乏一个反映公众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来予以制约。公共财政的民主性特征,本质上要求在财政预算收支安排过程和结果上尊重社会公众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代议制民主)将有限的公共资金(资源)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特别是公共偏好次序安排到有关的公共项目。预算既关系各个部门、各个利益阶层和普通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预算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如果预算仅由一些“政治精英们”进行决策,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既难以保证公共预算资金用到公共目的上,也难以保证公共预算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满足公共偏好的程度,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产出效率)。在西方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社会公众以及利益集团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主要通过政治投票这样一种公共选择机制来表达和实现自己对公共预算的政策偏好,维护公众权利,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在西方国家,反映公众预算偏好的表达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两党制”或“多党制”竞选的政治投票机制,广大社会公众通过政治投票来选择其支持的政策、政党。出于“当选连任”的动机和压力,决策核心机构中的政客们在决定预算时,不得不平衡考虑选民和各个利益集团尤其是中间投票人的预算需求。二是听证会机制。普通社会公众和院外利益集团代表都可以以游说和参与预算听证会等方式来表达其对预算的支持或反对。但是,西方的预算审查监督理论与实践,根植于西方的政治制度。由于根本政治制度的差异,这些理论和实践虽然可供借鉴,但并不能解决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所面临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困境。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就是在政府领导人的选任上往往是等额选举,因此不存在这种通过政治投票来反映社会公众的公共选择机制。同时,我国虽然一些地方人大开始“试水” 参与式预算,举行预算听证会,但听证的范围不广,参与的深度有限,仅仅局限于个别专项资金,听证的程序也不规范,听证的作用也有限。

(三)缺乏一个完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予以规范。目前,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散见于宪法、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监督法、地方组织法、人大议事规则、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审计法和各省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既过于粗略、笼统,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又留下许多法律空白和漏洞,人大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缺乏系统的法律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二是预算审查监督程序的规定不科学;三是预算修正权上一般没有规定;四是法律法规对一些关键术语定义模糊;五是预算法约束性不强。

(四)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组织体系来予以保障。一般认为,组织是指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公共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包括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规章制度、支持硬件、团体意识、权责划分、技术和信息等构成要素[3]。目前,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组织体系是相当脆弱的,主要表现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专业机构——人大财经委的人员编制过少、规章制度缺失、监督技术和所需信息缺乏等四个方面。

(五)缺乏一个严密有序的审查监督规范来予以约束。如前所述,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人数众多,如全国人大近3000人,省级人大可能近1000人,地市级人大往往500人以上,在短短的几天会期里,难以对财政预算进行详细的审查,因而借助人大财经委的初步审查工作和审查结果报告来作出是否批准预决算的决议。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批准预决算的决议中往往表述为“同意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或所提的建议),决定批准某级某某年度预(决)算”。那么,人民代表大会信赖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结果报告的基础是什么?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结果报告在何种程度上值得信赖?

目前,人大财经委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初步审查监督情况,是通过预决算审查结果报告的形式。一般而言,审查结果报告由四部分组成:导语部分;预算执行情况梗概及评价;预算收支安排梗概、评价及批准预算或决算的建议;财政工作建议。从全国各地人大财经委审查结果报告看,预算审查结果报告内容上往往是简述财政部门的上年度预算执行数字和预算草案数字,提问题隔靴搔痒,提建议泛泛而谈,至于采取了什么审查方法、审查了哪些内容、存在哪些实际问题、如何改进问题,则语焉不详。而且,不管预算执行实际情况是否合规合法、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审查结果报告无一例外都是建议人大常委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因而,这样的审查结果报告缺乏说服力,权威性不够,公信力不强,对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实质性地审查预决算帮助有限。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或者政治学的观点,不但政府及其部门,而且立法机构以及立法机构的内设机构如人大财经委,也不是一个“铁面无私”的管理者,它们同样是一个个利益主体,同样是一个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经济人”,自然具有实施不作为、寻租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如果没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予以约束,何以保证人大财经委勤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预算决策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但也是一个技术过程。预算审查监督业务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也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人大财经委预决算审查结果报告之所以缺乏说服力,权威性不够,公信力不强,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技术不成熟,程序不合理,质量控制不严格,缺少一个严密有序的审查监督准则来指导和约束。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以及政府审计的审计监督。因此,如果人大财经委在预算初审过程中没有预算审查准则可供遵循,没有一定的质量控制,那么出具的审查结果报告就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基础。

人大预算审查业务作为一种专业的技术,理应遵循一定的审查程序、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因此,如同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必须遵循审计准则一样,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也必须遵循严密有序的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但是,目前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工作委员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仅仅是停留在听一听财政部门、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国库、审计部门的汇报这样一个阶段,汇报什么听什么,鲜有真正实质性的审查监督。没有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的指导与规范,人大财经委的预算审查和监督,必然导致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不负责任甚至机会主义行为。

三、为什么要把规范人大财经委审查监督行为作为重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切入点、着力点?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主体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把规范人大财经委审查监督行为作为重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从委托理论的角度考量,重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必须规范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监督行为。在委托—理论中,委托—关系视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人为他们的利益(相对于人而言就是受托责任)而从事某些活动,这其中包括授予人某些决策权力。由于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可能不一致,在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条件下,人可能罔顾委托契约中的受托责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等成本。

将委托理论应用于政府预算过程,则政府预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多重委托—关系和多重利益博弈。如在我国,在这种多重委托关系中,首先,初始委托人(社会公众、纳税人)通过选举人(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代替他们对税收征收与公共产品的产出等问题进行集体决策,这是第一重委托关系。其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选出政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通过财经委委员,这是第二重委托关系(为了叙述方便,不考虑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问题,其实也构成一重委托关系)。再次,政府将预算管理权、编制权、预算执行权、内部审计监督权分别委托给政府财税部门、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和审计部门,这是第三重委托关系。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政府预算在第二重委托关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给政府的是预算的编制权和执行权;委托给人大常委会和财经委的则是预决算的审查权和监督权(当然并非全部权力)。在这多重委托关系中,体现了多重的受托责任。

显然,人大财经委在政府预算多重委托关系中处于一个联结政府及政府预算有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部门预算单位与社会公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其他专门委员会的十分重要的纽带地位。在这个委托关系中,一方面,财经委承担着对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进行初步审查的受托责任,另一方面,人大财经委行使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审计工作的监督职权。由于人大财经委处于这样一种地位,更有条件与政府预算有关部门形成利益联盟,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不合理预算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换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预决算的重大决策是根据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结果报告作出的。如果不对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监督行为进行严格规范,财经委就可能出现不忠实履行受托责任,甚至选择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行事,显而易见会对整个预算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降低预算委托过程中的委托成本、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按照委托理论,不仅要在选任财经委委员及财经委工作人员上注重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财经委监督能力(的能力),而且重点要放在规范财经委的审查监督行为上。因此,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规范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来规范人大财经委的预算审查监督行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从理论上讲,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不仅需要人大加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审查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财经委自身的监督行为也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质量标准、审查方法,才能保证预算审查监督的质量,同时防止监督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实际的情况看,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监督也不尽如人意,也需要规范和监督。

(二)从监督成本的角度考量,把规范人大财经委监督行为作为建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无疑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赋予人大财经委预算审查监督更强有力的手段、更重大的责任和更严格的约束,规范其监督行为,以局部的改革切入人大预算审查体系整体改革,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一是无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现行审计体制进行重大的变革,改革成本低;二是可以将对预算的社会监督成本降到最低;三是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预算监督成本最低。

(三)从公共选择的角度考量,把人大财经委作为建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公众表达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

“财政乃庶政之母”,国家预算及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职能,既是保障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工具,也是国家对经济计划管理的重要方式,还是国家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预算过程是一个公共决策过程,政府预算决策的对象是对公共偏好的选择,需要通过政治过程把每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公共选择。学界普遍接受了这个观点。如贾康认为,公共财政第一个基本特征,是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主要的目标和工作的重心。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公共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基本方式。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公共财政以公民权利平等、政治权利制衡前提下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4]。

如前所述,如何分配政府预算权力,达到财政资源的有效、公平的使用,是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的主要内容。如果预算仅由一些“政治精英们”进行决策,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既难以保证公共预算资金用到公共目的上,也难以保证公共预算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

贾康认为,“要形成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财力分配和政策安排如何把握轻重缓急,作出合理决策,不能由少数政府官员决定,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法制化的程序、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来形成决策方案。”笔者认为,这种法制化的、规范的预算公共选择机制,最适宜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由人大财经委主导组织实施,并将这种预算公共选择机制纳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之中。这是因为:第一,人大及其常委会、财经委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担负着预算审查监督的职权和职责,在身份地位上能够代表选民,在职责上必须听取选民关于预算的意见和建议。第二,人大财经委在预算委托过程中是联结政府及其有关预算部门与人民群众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纽带,在信息和工作联系上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有利于建立公共选择机制。第三,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公共选择机制,把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与党的意志的实现连接起来,也许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推进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第四,预算公共选择机制的建立和公众的参与有利于强化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责任,提升民众的民主意识和融入地方发展的热情。

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基本框架

对财政预决算、预算执行进行初步审查和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财经委的重要职权,更是人大财经委的重要职责(受托责任)。但是,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首先必须以某种控制体系予以保证,否则责任往往流于一纸空文,责任履行也就流于形式。从表现形式看,控制体系由法律法规、质量技术标准、道德自律(职业伦理)三者构成。其次,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人员、能力、信息、经费、时间,否则,责任履行就是无米之炊。再次,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共识(认可)、社会环境、文化意识、制度环境等。人大财经委在预算过程中处于联结政府预算编制权、执行权与人民群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批权、监督权的纽带,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人大财经委要较好履行其肩负的责任,必须相应地具备规范的责任控制体系、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建立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理论体系、完善预算法律体系、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组织体系、建立社会公众预算参与机制和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

(一)建立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理论体系。目前,全社会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依据和必要性达成了普遍共识,但对人大实质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现路径则存在诸多分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涉及政治、法律、经济、财政、税收、会计、审计、统计、金融、投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等诸多学科和知识,专业性强,业务要求高。对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实践工作,更需要一个把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合乎逻辑的组合形成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但是,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践总体上是在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压力下的自发过程,缺乏理论的必然自觉。虽然在法学、政治学、财政学等理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理论并没有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结构,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要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间不长、财政意识刚刚兴起等有很大的关系。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议会预算审查监督理论,虽然在“资金为什么分配给A而不是B”(美国财政学家凯伊把它作为一个元问题)、预算决策实际上是民粹民主还是精英民主等问题上还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但预算决策和监督的实施机制却是成熟的、一贯的,其内在逻辑和理论结构更是非常清晰和一脉相承的。

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理论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一是基础理论的缺陷。如前所述,当我们在面对“各级人大在审查批准预算时,其决策基础是什么”、“如何保证人大批准的预算符合社会公众的偏好而不是官员的偏好”、 “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如何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之类的“诘问”时,我们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又如,人大财经委负有对预决算进行初步审查和监督的职能,但这种审查监督的性质是什么、效力又如何,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理论上的共识。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按照集体行使权力的原则行使批准预决算的权力,人大财经委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机构,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职能是鉴证职能,以鉴证观作为人大预算审查的决策基础是恰当的。二是应用理论的缺陷。目前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方式方法即技术上也缺少一套具有操作性强的应用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一个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定义、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哲学基础、方法论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技术等等。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理论从理论结构层次来看,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如公共财政理论、理论、代议制理论、委托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应用理论(监督实务)两个层次。基础理论应当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监督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法学、公共管理、经济学基础理论构成,以及基本概念、假设、原则、依据等)、监督的必要性(为什么要监督的问题)、监督的主体和对象(谁来监督和监督谁的问题)、监督的内容(监督的客体即监督什么的问题)、监督的目标(监督要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等。人大预算监督的应用理论主要是预算审查监督的技术构成,即如何监督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监督方式方法和程序、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等。建立完善理论体系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有待学界去完善。

(二)完善预算及预算监督法律体系。目前,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散见于宪法、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监督法、地方组织法、人大议事规则、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审计法和各省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既过于粗略、笼统,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又留下许多法律空白和漏洞,人大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缺乏系统的法律保障。主要表现在:

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虽然对规范预算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的需要。2004年,财政部就拟对预算法进行修改,而后多次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但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和分歧,预算法修改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将预算法修改再次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笔者建议预算法的修改应当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预算审查监督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受托责任。现行的预算法、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和地方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仅对财经委和预算工委的初步审查的职责(实际上仅仅是职权)进行了粗略的授权式规定,对初步审查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后果则没有规定。这种只规定职权而没有规定责任后果的法律形式,容易导致财经委和预算工委缺乏监督责任感,消极行使、放弃预算监督权,甚至利用职权为个人、小集体和个别利益集团谋取私利,违背对公众的受托责任。从政府、财政税务部门以及部门预算执行单位等被监督对象来讲,我国预算法虽然对各种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但不过区区三条,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给予“行政处分”,存在着权力与责任配置严重失衡的情况;同时,对预算违法行为处罚的方式和程序的规定也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预算违法行为行政问责程序和政治问责程序的规定。这就容易使政府及这些部门缺乏对社会公众履行受托责任的责任感,导致预算违法失职行为。王雍君指出,受托责任是构成政府良好治理的“四大支柱”之一[5]。没有责任后果的受托责任,就不会有真正的受托责任,政府良好治理也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议在修订预算法时,细化政府及预算相关部门行政责任、政治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强化预算约束。由于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如何规范人大财经委及组成人员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需要在法学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不过,笔者认为,代表法规定的是“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并不妨碍对代表大会前预算审查监督失职行为及违反预算审查监督程序的行为追究责任。因此,应当明确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失职行为和违反预算审查监督程序的行为的相关责任,以强化人大财经委的预算审查受托责任。

2.规范预算审查监督程序。一是建议修改预算年度,将我国预算年度日历年制改为跨年制,如4月1日至3月31日止,解决目前在人代会批准预算前无批准的预算可以执行的问题。二是规定提前编制预算以及向人大财经委提交预决算草案的时间,使人大财经委、人大常委会有更多的时间对预算问题进行调研、听证、审议。三是增加预算听证和辩论程序的规定。由人大财经委按照规范的程序组织预算听证会,听取利益相关者的预算诉求。四是建立总额控制制度和预算分项磋商机制。财经委应当组织财税部门、有关经济领域的专家对预算整体(总额控制)进行讨论,在讨论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提出预算总体盘子的建议,交由政府研究处理。建立预算分项磋商机制,由人大财经委组织人大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财政预算有关部门、有关领域专家在预算总额控制下,就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文化、科技、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安排进行磋商论证,并将磋商结果提交政府处理。这既有利于对预算资金拨款请求进行优先次序排队,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拨款申请部门提高受托责任意识。五是规定预决算草案及报告不通过的法律后果及处理程序。六是规范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规定审议意见不得改变当年预算。

3.规范人大预算修正权。笔者认为,赋予人大预算修正权是人大预算审批权的逻辑必然。建议增加人大预算修正权以及表决程序的规定,但预算修正权应当受到预算总额的限制。

4.明确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划分。规范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是实现财政法治和的基本条件和内容之一。明确和规范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政府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自主规划发展地方事业。此外,如果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划分没有法律的规范,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形。例如:在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中,一般县(含县级市)的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财政“省直管县”的政策背景下,如果县(市)级代表在审议市本级预算时不同意市本级预算草案,认为市级对县级财政的支持太少,要求将市本级可用财力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县级建设,提出预算修正案并付诸表决,这时就会出现极端的结果。因此,建议制定转移支付法,用以规范转移支付和上下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

5.实行全口径预算。一是建立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债务预算在内的全口径综合预算体系,并要求全部向人大报告。二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以及诸如开发区的预算纳入一般预算。

6.其他方面的修改。如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强化部门预算编制,要求部门预算特别是专项资金不仅体现预算支出的金额,也要体现受托责任,即预算支出预期要达到的效益和效果;明确超收收入使用程序和方向;明确预算调整、预算科目调剂的概念和报人大审批标准,增强预算约束力;加快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报告准则建设,规范政府会计报告,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账户管理,规定开户银行和国家金库向人大财经委报送账户收支及结余情况,鼓励开展人大在线监督;建立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监督制度等等。

(三)健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组织体系。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组织体系是相当脆弱的,与其承担的受托责任相比,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的情形。笔者认为,健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组织体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增加人大财经委内设机构和编制,充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专业人员。建议按照经济职能分类,根据具体情况在县级以上人大财经委设立综合(主要负责信息综合与行政)、总额控制(主要负责财政收入盘子和可用财力的调研与测算,以及对税费征收行为的监督,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供相关方面的分析材料)、行政与政法、农业林业与水利、城市建设与环保、医疗卫生、教育科技与文化、社会保障、金融商务与企业事务(以上主要负责相关支出部门的预算请求支持材料调研与分析、组织听证和磋商、开展预算支出监督与项目效益评估、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供相关方面的分析材料)等内部机构,分别承担相关监督职能。对财经委委员和从事预算审查监督的人员,要设定准入条件和任职资格,保证从业人员具有与其工作职位相称的专业能力。建立预算审查监督专家库,参与预算收入的预测、预算支出安排的听证、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绩效的评价等等。

2.建立全国预算审查监督协会。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领导下,成立全国预算审查监督协会,负责组织预算审查监督准则的研究、起草和,组织预算审查监督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指导地方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组织预算审查监督质量抽查,培训预算审查监督从业人员,编写协会刊物,通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政策变化,推动各地预算审查监督经验交流等等。美国有个公共管理协会(ASPA)和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对推动预算管理研究、预算经验交流和职业道德建设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在后续教育准则的指导下,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

(四)建立完善预算公共选择机制。政府预算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应当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主要的目标和工作的重心,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基本方式。但是,我国的预算实践和预算制度,一个主要的缺陷就是缺少一个成熟的反映公众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许多预算决策往往是行政首脑一个人“拍脑袋”作出。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规范的预算公共选择机制。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良好治理的支柱之一。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社会公众偏好的预算公共选择,是我国预算改革的方向。可喜的是,一些地方人大如上海闵行区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如焦作市、合肥市财政局开始进行预算听证的有益尝试。由于人大在预算听证中比政府财政部门的地位更中立,人大建立预算公共选择机制有着比财政部门预算听证更明显的优势。

笔者认为,一个规范的预算公共选择机制,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社会调查机制。人大财经委可以针对政府预算草案提出的收支项目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走访公众和企业、发放问卷、网站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有关方面对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预算分项磋商、预算听证等收集信息。二是预算听证和磋商机制。针对预算具体事项,听取利益相关当事方、人大其他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财政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听证结果提交政府研究处理。三是预算响应机制。对公众疑问、意见、要求的响应,是公共部门负责任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大和政府的公信力。针对社会公众对预算收支的疑问、意见和建议,人大财经委有责任进行解释性的答复。四是预算信息公开机制。不定期通过网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预算政策分析报告、预算绩效分析报告以及预算收支预测报告等。如美国加州议会立法分析办公室每年都会许多的预算研究分析材料,为社会公众和议会两院做参考。

(五)构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如前所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效性不佳,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技术不成熟,程序不合理,质量控制不严格,缺少一个严密有序的审查监督准则来指导和规范。如果人大财经委在预算初审过程中没有预算审查准则可供遵循,没有一定的质量控制,那么出具的审查结果报告就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基础,也就失去了审查监督的意义。人大预算审查业务作为一种专业的技术,理应遵循一定的审查程序、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因此,如同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必须遵循审计准则一样,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也必须遵循严密有序的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以鉴证观为理论核心、以抽样审查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制定和实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可以为规范和指导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规范化的实现,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权威性及公信力。基于此,笔者建议成立全国预算审查监督协会,逐步研究、制定和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待成熟时上升为法律法规,用于指导和规范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行为。

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一样,所谓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指的是这样一套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包括实施预算审查监督所必须遵循的权利义务、工作责任、审查监督范围、工作程序、技术规范、质量要求、报告规范、考核办法、后续教育、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强制性或者指导性规范。具体而言,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包括预算审查监督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审查结果报告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内容。

预算审查监督基本准则,主要是规定预算审查监督的本质、目标、原则、假设、主体、对象、基本概念等,处于准则体系总纲性的地位。如审查原则应当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如真实性、责任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重要性、适当性等。

预算审查具体准则,主要规定预算审查的具体业务的技术、程序、方法,如工作底稿与证据、与预算相关部门的沟通、对预算制度执行的评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性复核、社会调查统计规范、听证程序规则、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对审计工作审计质量的抽样方法、对部门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审查方法等。如在审查财政决算时,人大财经委可以运用抽样的方式,对审计局工作底稿和案卷进行随机抽样,根据抽样结果,再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复核性检查,以此来评估审计工作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工作误差。又如,为了审查和评价某税种执行情况,为预决算审查提供佐证,人大财经委可以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样本企业进行检查,在对样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断出该税种执行情况的总体特征。

审查结果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审查结果报告的格式、内容和对预算执行、预算草案的意见。如前所述,目前的人大预算审查结果报告套话空话多,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很少,证明力很弱,对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了解预决算真实情况、审查批准预决算帮助有限。审查报告准则应当有助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委员理解预决算报告及草案,有助于提振对人大财经委审查监督工作质量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是否审查批准预决算的决定。笔者认为,人大财经委除了向人大常委会或人民代表大会提交比较简略的审查结果报告、提出带倾向性的是否批准的建议外,还应当在平时或者会议时以分析报告的形式(或者作为审查结果报告的附件)向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报告所有从专业判断角度认为重要的事项。

预算审查质量控制准则,主要规定从事预算审查监督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在进行预算审查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等。

后续教育准则,主要是为保持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业务水平,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所进行的学习与研究等制度规定。

职业道德准则,主要规范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

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笔者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提出建立预算审查监督准则体系的设想,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建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需要的外部条件

当然,建立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一是加快推进政府预算改革。如建立全口径预算,建立中期预算框架,加强预算与计划(五年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出台政府会计准则、政府预算(会计)报告准则,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没有这些,人大财经委就缺乏预算审查监督的基础。笔者认为,政府会计报告应当按照IMF《财政透明度手册》的建议,真实、完整揭示政府收支、资产、负债、结余情况。同时还应当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揭示以下重大事项:如城市基础建设、重大民生项目执行情况;下一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情况;政府税式支出情况;政府担保等或有负债;基本的经济数据如地方GDP、物价指数、金融数据、储备的土地等;基础数据如人口、土地面积、政府职能结构、财政供养人员数

量等等。二是改革和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没有完善的选举制度,不能选举出真正代表地方民意、关心选民利益的人大代表,反映社会公众偏好和利益的财政预算民主决策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就是空中楼阁。三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在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理顺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的关系,理顺党的领导权与人大决策权的关系,加快建设。四是有待民主意识、公共财政理念的深入人心。

注释:

[1]王雍君:《公共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2]在全国各地的人大机构设置中,除深圳市等个别地方外,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属于同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协助同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承担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预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方面的具体工作。事实上,许多地方的财经委和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职能关系上还有待理顺。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其与财政经济委员会视为一个监督主体,合称“人大财经委”,以下一般不再单独说明。此外,在县一级,人大财经工作机构一般是称作“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为常委会工作机构,不属于专门委员会,本文一般不做区分,统称“人大财经委”。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0页。

[4]贾康:《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载《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4期。

[5]王雍君:《中国的预算改革:评述与展望》,载《经济和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1期。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9篇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科技局、机关各科室及下属单位。

二、考核任务

1、各县市区科技局:每年至少向局办公室报送12篇科技宣传信息和1篇调研报告,要求被采用信息不少于5篇/年。

2、局机关业务科室及下属单位:每年至少向局办公室报送10篇科技宣传信息和1篇调研报告,要求被采用信息不少于4篇/年;非业务科室:每年至少向局办公室报送3篇宣传信息,要求被采用信息不少于1篇/年。

三、考核计分标准

(一)中央主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发稿,每篇计30分。其它中央媒体发稿减半计分。

(二)省级主要媒体(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河北工人报、河北农民报、河北青年报、河北科技)发稿,每篇计15分。其它省级媒体发稿减半计分。

(三)市级主要媒体(邢台日报、邢台电台、邢台电视台)发稿,每篇计10分,其它市级媒体发稿减半计分。

(四)省科技厅外网及厅属网站各栏目,采用1条计5分,同一信息不重复计分。

(五)市科技局外网、《科技信息》,采用1条计2分。

(六)经市科技局办公室采编报送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普通信息采用1条计5分,调研报告每篇计15分。被市以上领导批示的,每条(篇)在原有基础上加计15分。同时,分值计入报送单位。

(七)计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办法,1条(篇)同时被国家、省、市采用的按最高分计,不再重复计分。

四、考核标准

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为信息宣传达标单位。否则,为未达标单位。市科技局对全市科技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和定期通报制度,每年年终兑现奖惩。

(一)全年信息量化计分达到以下标准:各县市区科技局30分,市科技局业务科室和下属单位20分;局机关非业务科室10分。

(二)全年信息报送数量达到要求的。

五、奖惩

(一)为充分发挥信息宣传考评作用,市局将每年对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优秀调研报告作者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年度考核各单位的主要指标之一,实行信息宣传工作“一票否决”。信息宣传工作不达标的单位不得参加省、市科技管理先进单位评选,不达标单位一把手不能被评为省、市科技管理先进个人。

六、考评时间

为与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信息工作考核同步进行,每年的信息宣传工作考评时间截止到11月底,12月份采用的信息及分数计入下年度。考评工作由市科技局办公室具体负责,考评结果报市科技局主管领导审批。

调研结果报告范文第10篇

>> 如何提升员工敬业度 某外企招聘员工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招聘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敬业度提升的相关研究 浅谈酒店招聘员工的雇佣过程 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 论员工如何自我提高敬业度 浅谈优势理论的知识员工敬业度提升策略 提升员工敬业度的九项行为 章凯: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与幸福指数 提升核心员工敬业度的对策分析 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企业领导方式分析 5项行动提升员工敬业度 烟台万华招聘员工标准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员工敬业度初探 员工敬业度管理 员工敬业度研究 新生代企业员工敬业度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航空企业地面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委托-理论的饭店企业员工敬业度提升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曾晖.员工敬业度的评价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翰威特咨询公司.2010年厦门地区薪酬调研结果报告[R].2010.

[3]北京太和创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09太和顾问敬业度调查报告[R].2009.

[4]刘建军.认同感:如何让员工从认同到忠诚[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上一篇:在线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美业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