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4 15:31:04

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范文第1篇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权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环保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

(一)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采用航空、航天、全球卫星定位、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新技术、新方法全面彻底开展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我县土地利用现状、权属、面积、分布及基本农田等,准确掌握我县土地资源的底数,为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二)调查内容

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形成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据库。

调查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和谐社会进步年”的总要求,从理顺情绪平衡心态着手,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着眼,从搞好治安维护稳定着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满意度,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创建“全省平安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和责任

全面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掌握对治安工作的真实反映,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我镇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为进一步明确责任,以片为单位成立四个公众安全感摸底调查组。

三、步骤方法

这次公众安全感摸底调查工作从6月20日开始至8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走访调查,摸清情况。(6月20日—6月25日)

1、组织村委会干部进村入住户,特别是对有固定电话的村民必须每户必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排查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逐件进行登记。

2、镇综治办对年以来的立案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有关案件当事人,尤其是侵财性案件的受害人进行一次全面走访,反馈案件办理情况,集中征询意见,理顺当事人的情绪。

第二阶段:梳理问题,做好工作。(6月26日—6月28日)

1、各村委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逐件落实领导和专人负责,限期做好疏导化解工作。

2、以村委会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所有固定电话用户开展电话调查。对有意见的群众必须每家必到做好工作。对通过工作仍存在不满情绪的,挂村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门做工作,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消除不满情绪和怨气。

3、对村委会职能范围以外且无力处理的问题,各村要及时将情况汇总报镇综治办,由镇综治办协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解决。

第三阶段:统一测评,巩固成果。(6月29日—8月底)

1、镇综治办委托有关部门对各村的公众安全感工作进行测评,按照调查的安全感指数高低对各村委会进行排名,并作为年度综治考证的重要依据。

2、镇综治办将公众安全感调查情况反馈给各村委会,由各村委会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3、镇综治办再次对测评中有意见的群众进行电话访问,查看工作成效。对个别仍有意见的,挂村领导、驻村干部协同村委会干部再次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直至满意。

四、具体要求

1、落实责任,镇挂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自己所负责的电话。如有遗漏的电话,由村委书记负责,如有问题,责任倒查。

2、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公众安全感摸底调查工作,认真研究部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

3、在全镇公众安全感摸底调查工作期间,镇派出所和村委会要加强治安巡逻工作,加大公安民警和治安巡防队的巡逻范围和密度,提高各村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4、镇综治办成员要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群众疑问,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在法律需求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5、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树好“窗口”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调查方案范文第3篇

通过对2011、2012年皖籍流动人口生育情况的调查,分析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和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情况,了解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为探索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控制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二、调查内容

(一)流动人口双向协作情况调查

调查了解各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作、落实国家“一盘棋”工作方案情况,重点掌握分析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流动人口双向协作中重点难点等情况。

(二)流动人口生育基本情况调查

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生成2011、2012年流动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分析流出人口生育基本情况,以及生育人群的流入地分布、流出时间分布、生育孩次分布等情况。

(三)流出人口生育个案抽样调查

1、调查对象和规模

按照10%的比例,从2011、2012年跨县以上流出人口生育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全县调查规模1116人(各乡镇抽样调查个案名单在流动群共享中)。

2、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流动人口的婚姻、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婚育证明持证等情况。

(2)流入地、流出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流入地婚育证明查验、流动人口避孕节育信息网络化协作、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均等化服务落实等情况;流出地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婚育证明发放、流动人口信息核实和反馈情况。

三、调查方式

1、调查采取询问本人、亲属、知情者并查看有关资料的方式进行。

2、省统一从全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2011年、2012年生育人员名单,基层调查人员按照抽样名单负责进行问卷调查。

3、调查人员携带调查对象名单逐户进行走访调查。对未返回的调查对象,可通过询问亲属、村干部,或电话询问本人等方式,完成调查项目。

4、现场调查结束后,县将随机选取若干案例进行调查质量抽查。

四、调查数据汇总分析

1、数据录入。县级人口计生委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对调查问卷认真审核后,录入调查数据。

2、调查报告。各乡镇要对调查数据结果认真分析,掌握和分析流动人口生育情况,积极探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措施和办法,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五、组织实施

(一)本次调查由各乡镇按照本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对调查质量负总责。

(二)各乡镇要认真做好调查员的选调和培训。由各乡镇抽调具有调查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计生工作人员,每调查小组(不少于2人)调查10户以内。

(三)为保证现场调查质量,县人口计生委要做好对现场调查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并抽调2-3人担任调查监督员,负责现场调查的指导、调查进度和调查质量的监督。

(四)本次调查省人口计生委将采取电话回访和现场抽查方式,对问卷调查质量进行检查。

调查方案范文第4篇

一、调查目标

(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水平及特点,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二)了解城乡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水平,分析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及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依据;

(三)了解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重点人群对卫生服务的特殊需求以及在利用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障碍,为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四)了解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及进一步改善服务提供依据;

(五)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与感受,测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评价医改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

(六)了解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调查内容

(一)城乡居民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特征;

(二)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居民两周病伤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

(三)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疾病治疗情况、需求未满足程度及原因、居民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情况、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类型、水平及费用等;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程度、补偿水平、居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利用等;

(五)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

(六)妇女、儿童、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特殊需要;

(七)医务人员工作特征、工作感受、执业环境等;

(八)县、乡、村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人员服务提供能力、房屋及主要设备、收支状况、服务提供数量与质量等。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抽中住户的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部分医务人员和基层卫生机构。

调查样本遵循经济有效的抽样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覆盖5个乡镇(街道)、10个村(居委会)。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市共抽取600户。调查样本可以对城乡、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

四、调查方法与数据录入

卫生服务调查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为主,机构调查为辅。

(一)家庭健康询问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调查住户中的常住人口逐一进行询问。家庭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应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

(二)医疗卫生机构调查表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填报。调查对象为中心医院和整骨医院、样本乡或街道中所有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样本行政村或居委会中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机构调查由卫生局负责组织填写、收集和质量核查。调查表主要由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及管理等内容组成。

(三)医务人员问卷调查

医务人员问卷调查由医务人员按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自我填报。调查范围包括我市的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人民医院及样本乡镇(街道)中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调查对象为上述机构中被抽样选中的临床医生、护理及防保人员。由卫生局负责组织填写、收集和质量核查。

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取两遍录入的方式。

五、调查组织与时间

卫生局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地现场调查和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

全市调查拟定于10月份完成现场调查、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和报送。

六、调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的顺利开展和调查质量,必须在调查的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抽样设计)的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现场调查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抓好现场调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及调查质量核查

明确调查人员职责与任务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防止出现由于分工不清和责任不明导致的任务遗漏和信息误差等。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开展工作。调查质量核查制度包括:

1、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

2、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逐项审核,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就应逐日检查每份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3、卫生局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全程监控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通过电话或再入户的方式对复核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复核调查结果与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符合率;

(二)质量要求

1、调查员调查技术一致性:要求经过培训后,调查人员调查技术达到一致;

2、调查完成率:在三次上门未调查成功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选户中按顺序递补。调查完成率应控制在85%以上;

3、本人回答率:原则上调查内容应全部由本人回答,如调查期间内本人确实外出不在家或者本人无应答能力者可由熟悉其情况的人代替回答,但育龄妇女的问题必须由本人回答,要求成年人的本人回答率不低于70%;婴幼儿一般应由直接抚养者回答;

调查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籍;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1.1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

现阶段农村地籍的重点一方面应能确保土地权属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因此在地籍调查上,主要是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护的集镇土地登记和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权属确定。

1.1.1 详查资料与地籍资料的差异

为弄清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调查中,使其不仅能达到经济、快速的目的,而且还有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保证,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种资料的差异。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调查

1)农村宅居地的地籍调查。农村宅居地调查可将核实丈量和权属结合进行,调查的同时添写地籍调查表或调查记录,相邻宅基地界线及时由双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确认并因地制宜设立界标,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至于在村内、外厂矿企业单位用地仍应采用先申报,后进行权属调查,确立权属界址点位置,再进行地籍测量。

2)宗地界址边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绘制。宗地草图是以权属界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勘丈图。宗地图形与实地大约成比例,在相应位置注记实量的界址边长和确定界址点的条件距离及界址边与实地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

3)村庄地籍测量。村庄地籍测量的方法要考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一地区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2 方案的实施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确定以后,就会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去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介绍如下。

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1)土地权属调查。①土地的确权。土地的确权是指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相邻土地权属主、地籍调查员或其他必要人员参加的集体依法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包括权属类别和权属主的确认。②有争议宗地界线处理方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其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等作为确权依据。③界址点设置。权属界线走向明显变化处及2个以上权属界线交叉处,应设置界标,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地籍要素测量必须满足:①测出每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宗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满足地籍图的要求;②测出每宗地内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围,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测图者要与调查者配合,对每宗地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

1.3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的实例

农村地籍调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实施,本节将通过实例来探讨。

1.3.1 测区情况

本次调查的地点是土桥镇,土桥镇位于榆树市的东南边陲,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是两省三市六乡镇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九个行政村,103个社员小组,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7600公顷。省级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镇通过,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1.3.2 测绘资料及利用情况

1)控制测量资料。原有吉林省测绘局提供的C、D级GPS控制点(2005年施测)做为本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点。

2)图件及其它资料。①由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993年航测),做为本次地籍调查的设计用图和工作标图。②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1988年精测),用于本次地籍调查的街坊划分和外业工作参考图。③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籍调查、测绘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④地籍档案:申请书、权源文件、地籍调查表等档案。

2 技术依据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全国土地分类》国家土地管理局土资发[2001]255号;《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5)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吉林省地籍调查成果验收办法》;《试行》;

8)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3 地籍调查的步骤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与勘丈。3)打印数据、表格,成果输出。4)质量检查。5)提交成果。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农村地籍调查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就农村地籍调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调查技术方案,其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地籍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骤来展开: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输出――质量检查――提交成果

基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4)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的认识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面向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炳元.农村土地调查之浅谈[J].土地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汇编,1990,1:19-2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A].新华社北京,2007,6,26.

[3]徐冬妮.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33,7635.

[4]朱小兵,冯洁,栾卫东.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探讨[J].209-212.

调查方案范文第6篇

一、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目的、意义

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促进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服务业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政策,也需要有一套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通过服务业统计调查经过推算可以全面反映我区服务业规模、结构、效益及分布、行业等情况,对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部门管理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范围和调查方法

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区辖区内所有从事服务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组织机构和城乡个体经营户。

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行业范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国民民经济第三产业的15个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39个小类行业。

本次统计调查将综合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限额标准的划分原则

除国家统计制度已经规定限额标准的行业外,对其他被调查行业,以国民经济小类行业为基础,分别确定划分标准。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以年营业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以本年支出)为指标值将调查单位划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部分。原则上将占行业(不包括个体户)经济总量70%左右的单位划为限额以上单位,其他单位划分限额以下单位。

(二)调查单位的确定与维护

1.调查单位的确定

限额以上单位:根据限额划分标准,以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建立限额以上单位字典库,经清查摸底,结合近两年单位的增减变动,确定初次调查的限额以上单位。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样本单位:根据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方法,以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建立样本单位字典库,经清查摸底,确定初次调查的样本单位。

2.调查单位的维护(不适应于本次清查摸底)

限额以上单位:

(1)单位增加:调查时新增的限额以上单位由各街道报统计局审核汇总后上报市统计局审核,在下一报告期内纳入统计,其中,由限额以下达到限额标准的单位同时从限额以下字典库中剔除。

(2)单位减少:对限额以上单位在一个调查年度不得调减,若单位撤消或达不到限额标准,经审核后,在下一调查年度进行调整。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样本单位:使用周期原则上为一个调查年度。

(1)在调查年度内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换样本单位:A:国家、省级样本单位更换,则必须相应更换;B:样本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由市统计局选择经营类别相同、经营规模与样本单位上一报告期相近的单位予以更换。

(2)若单位在调查年度内撤消,经审核后,在下一调查年度进行更换。

(3)样本村(居)委会内的个体户,在调查年度内出现增减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填报个体户增减变动情况表。

(三)调查方法

1.对限额以上单位采取全面调查。

2.对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采取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

(1)限额以下单位:以市为抽样总体,以国民经济行业中类建立171个抽样框,采用一阶段分层等距抽样方法,以10%的比例抽取样本。

(2)个体经营户:以区、市为抽样总体,将每区市所有的村(居)委会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子总体,建立24个抽样框,采取一阶段分层等距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的村(居)委会作为样本单位,对其所有的服务业个体户进行调查。

抽样数据使用办法:以全部样本单位推算全市及分区、市总体数据,参加各行业样本均值,测算全市分行业抽样调查数据。区统计局将根据市局推算方法推算各街道服务业比重。

3.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特殊行业采取重点调查。

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和出租车客运采取重点调查的方法推算总体,具体调查单位由市局统一抽选确定。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调查按区市分别进行,我区共抽取9个,在确定重点调查单位时,考虑区域特点、城乡特征、发展水平等因素,保证重点调查单位对市、区均具有代表性;对出租车客运公司按照25%的比例抽取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被调查出租车公司填报交通运输企业法人单位报表,同时,对承包和挂靠的营运车辆进行调查,填报出租车营运情况表。

(四)其他规定

1.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包括个体经营业)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单独采取现行调查方法。不再划分限额标准,也不参与其他行业的抽样调查。

2.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房地产开发经营、银行、保险、证券、邮政、电信、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权力机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其他国家机构、人民政协、派等行业单位实行全面调查,不划分限额标准。

三、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表式、主要内容、标准和频率

(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分别建立财务经营性统计指标体系和行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类型,分别制定按年度和季度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填报的基层及综合统计报表。调查内容主要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及反映其他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状况。

1.财务经营性指标体系: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满足核算为标准,以现行会计制度为基础,分别制定适合企业(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的财务报表;对个体经营户,在抽样调查表中设置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财务统计指标。

2.行业发展指标体系:行业发展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由政府统计调查的执行现行国家统计制度,

二是由区直有关部门统计调查的,对部门原有统计指标进行充实、整合,形成新的部门统计制度。

(二)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单位划分规定和统计分类标准。

(三)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频率为:年度、年内1-5月份和1-8月份。服务业行业发展统计调查频率为:年度、季度、月度。

四、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实施

各街道要根据工作量大小配备落实服务业统计工作人员。服务业统计调查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实施、集中处理”的原则,属于部门统计调查的由区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属于政府统计调查的原则上按照“属地统计原则”组织实施。

(一)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

区统计局:

1.负责制定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根据限额划分标准确定服务业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单位,建立全面调查单位字典库,分别建立限额以下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框。

3.组织除区直有关部门承担以外的全面调查单位的统计调查工作;组织对部分行业的重点调查工作;协调、督促区直部门的统计调查工作。

4.负责对区直部门、各街道报送数据的接收、整理、汇总工作。

5.组织对区直部门和各街道的服务业统计业务培训。

6.负责全区服务业主要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和检查工作。

7.市反馈数据后,按时服务业统计数据,为党政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业统计分析报告。

区直有关部门、单位:

1.完成《区服务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调查任务,按照行业全社会口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汇总,按时向区统计局相关职能科室报送服务业统计报表。

2.加强与各自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参加区统计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做好行业内服务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3.协助区统计局做好服务业统计单位名录库以及各自行业全面调查单位字典库的维护、更新工作。

4.负责对行业内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自查和评估。

各街道办事处:

1.根据《区服务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按照本方案要求,负责本街道服务业统计数据及调查资料的收集、审核、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

3.指导基层统计人员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4.做好本街道服务业统计单位名录库及限额以上单位字典库、限额以下和个体经营户的抽样框的维护、更新工作。

5.制定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做好本街道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和检查工作。

(二)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

1.全面调查工作按行业分工由区统计局相关科室协调区直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区统计局有关科室的工作分工为:

综合科:负责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金融业等行业部门。

调查队:负责组织房地产业等行业部门。

普查室:负责组织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体育,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部门。

2.限额以下及个体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工作各相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有关科室要对相关行业的抽样数据进行审核评估。其中: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下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由普查室按现行方式组织实施。

3.重点调查工作按行业分工由区统计局相关科室组织实施。

全部调查资料按照专业分工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录入报市局相关处室。

五、数据质量控制,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要严格依法统计,确保数据质量。

各街道要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报表方案的要求,对全面调查单位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并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市、区统计局将其他服务业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六、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实施步骤

1.7月底,区统计局与区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进行业务衔接。同时于完成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的业务培训及调查单位的清查摸底工作。

2.7-9月份,按照《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年1-5月、1-8月数据,并按照职责分工,完成调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工作。

年1月份正式实施《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调查方案范文第7篇

一、目的和意义

城镇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在现有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和《国家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查清全县范围内城镇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各类土地分布,掌握权属清楚、地类明确、图数实地一致、真实准确的城镇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衔接和数据成果的信息化管理与共享,进一步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夯实土地管理基础,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减少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二、内容和任务

(一)调查内容

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勘丈);权属调查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地类、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地籍测量(地籍勘丈)是测量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其他地籍要素、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以及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

(二)主要任务

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制镇范围内的每宗土地。具体包括奇克街道办和逊河镇。

1、查清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状况,汇总有关数据。按照国家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逐宗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地用地权属及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统计汇总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房地产用地等土地利用数据。

2、建设集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城镇土地调查统计、监测与数据更新机制。

3、进一步完善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日常变更制度。土地登记表、卡、册及宗地图、地籍图等,按有关规定形成档案资料,在完善日常土地变更制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地籍档案资料公开查询服务。

三、工作依据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199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省土地登记办法》2004年10月15日实行;

《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地籍字[1995]26号;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询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4804-93;

四、技术基础

(一)土地分类系统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系统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的二级分类法,实行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地类12个,二级地类57个。对于一宗地以它的主要用途确定其土地级类,一宗地也可以确定两个土地的地类,主要用途注记在前,次要用途注记在后,但进行宗地的地类统计时,以主要用途进行统计。

(二)数学基础

1、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采用1:500比例尺。

2、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投影方式: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标准分幅图。

5、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和亩。

(三)统计基本单位

统计的基本单位:县级行政单位。

五、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以县级为基本单位,按照城镇土地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农村土地部分和原有的城镇地籍测量、基础测绘、土地登记和行政勘界成果,采用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遥感技术(RS)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准确的城镇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数据。

(二)调查方法

1、采用解析法,按照规程要求和程序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登记等有关资料,进行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数据库建设,全面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工作。

六、实施步骤

根据省厅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此次城镇土地调查与建立数据库工作计划于一年内完成,分以下五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4月20日~6月10日)。

1、召开城镇土地调查动员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工作范围。

2、落实城镇地籍调查资金。

3、确定作业队伍和监理队伍,编写具体周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4、落实工作底图。收集城镇土地调查资料、土地登记发证资料、原有城镇地籍调查图件等资料。

(二)县城镇所在地城镇土地调查(2010年6月10日~2010年7月10日)。完成补充测量、土地权属调查、地籍勘丈、内业建库、成果整理、成果图编制、文字报告的编写。

(三)县城镇所在地以外建制镇(逊河镇)土地调查(2010年7月10日~2011年4月30日)。完成控制测量、土地权属调查、地籍勘丈、内业建库、成果整理、成果图编制、文字报告的编写。

(四)县城镇所在地城镇土地调查成果验收鉴定阶段(2010年7月10日~7月30日)。验收分自检、市级复查、省级预检和验收。

(五)县城镇所在地以外建制镇土地调查成果验收鉴定阶段(2011年4~6月)

七、组织领导及主要工作

(一)成立城镇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保障城镇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成立城镇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工作的领导组织推动。由政府副县长王岭生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连生任副组长,成员由参加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的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王国春担任,副主任由执法局局长张文礼和地籍股长杜锁成担任,王增强担任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下设三个组:

第一组,负责奇克街道办。

组长:

成员:

第二组,负责审核二调的成果、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挂图和基本农田挂图等,地籍新老档案及变更档案的整理,整理二调所有的资料和归档,城镇土地数据库的验收。

组长:

成员:

第三组,

组长:

成员: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全县城镇土地调查的实施方案,部署全县城镇土地调查工作,负责审查县级城镇土地调查的实施方案;负责指导全县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组织开展县级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县级“二调办”负责县本级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编写工作方案报市“二调办”审批备案实施,本辖区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度管理和质量监控;负责审查县级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城镇土地调查的土地权属和地类调查成果的抽检工作;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所辖的城镇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工作;对调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及时发现,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土地调查办。

八、主要成果

通过城镇土地调查,将全面获取全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形成包括影像、图形、权属、文字报告和数据库等一整套城镇土地调查成果。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4、地籍测量原始数据(记录);

5、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6、地籍图、宗地图、宗地草图;

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8、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9、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

10、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11、城镇土地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城镇土地调查工作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在省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级土地调查办成立相应组织,为专业队伍提供土地登记资料、用地审批档案资料,做好权属调处,在提供方便的同时,要配合作业队伍搞好外业测量、内业建库、自检和上报验收等工作,做好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防止资料遗失。

(二)经费保障

“二调办”主动联系财政部门,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字[2008]759号)精神,将调查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可从土地出让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确保城镇土地调查经费到位。

调查方案范文第8篇

依法规范推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职责分工

(一)县畜牧水产局负责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和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设立县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组,承担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汇总全县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数据,开展分析评估,组织起草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报告。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县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各乡镇、开发区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同时要做好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工作,定期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和疫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必要的时间、车辆和工作经费,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相关单位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协调指导,形成合力。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协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畜牧业生产和检疫监管数据,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班讲课、以会代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培训调查方法、技巧、信息报送等内容,切实提升乡镇、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的整体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县畜牧水产局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和工作报告机制,系统、科学、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当地畜牧业养殖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情况,具体细化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定期开展分析评估,为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后,组织实施机构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做好分析评估,积累资料,及时反馈有关调查信息和检测结果,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意见,指导被调查的养殖企业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10日前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半年度和年度动物流行病学总结与分析报告。

四、调查方式

依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设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调查方式。

(一)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紧急情况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县畜牧水产局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并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市级流调专家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1.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1.2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1.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1.4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再次发生;

1.5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2.目的任务

2.1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2探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3.工作程序

3.1各乡镇、开发区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县畜牧水产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全方位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按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3.4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必要时,由市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进行复核确认。

4.工作要求

4.1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与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4.2疫情解除封锁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县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3各乡镇、开发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报工作,并建立系统档案封存。

(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地畜禽饲养情况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布病、结核病等主要共患病调查,并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

1.主要禽病调查

1.1调查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病毒遗传演化趋势,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1.2调查范围。综合考虑家禽饲养数量与分布,选择在双墩、造甲等家禽(肉鸡)饲养集中乡镇,作为县级禽病调查地区,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3调查方式。选择2个乡镇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分别于5月上旬和11月上旬根据需要开展一次调查,每次随机选择1个种禽场、1个商品代养禽场、2个行政村。在每个养禽场采集30只家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在每个行政村选择5个以上的家禽散养户(家禽养殖数量少于100只)采集30只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

2.猪疫病调查

2.1调查目的。掌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疫病流行动态、分析发病趋势,评估防控效果。

2.2调查范围:选择水湖、朱巷两个生猪养殖密集乡镇作为重点调查点。根据工作需要,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方式与时间。

⑴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调查。每季度开展1次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问卷调查,在部分种猪场采集血清样品,了解种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流行态势。

⑵猪群疫病监测。①临床健康猪群监测。选择1个屠宰场开展采样检测,采集15份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等)5月、9月各实施一次。②发病猪群监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时要收集、冷冻保存发病猪组织病料(每年不少于10份),分别于4月底、10月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并同期报送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配合市中心做好家畜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调查疫苗种类包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经典毒株猪蓝耳病疫苗、猪瘟脾淋苗、猪瘟原代细胞苗、猪瘟传代细胞苗、亚洲I型-O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口蹄疫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主要调查猪瘟脾淋苗中细胞苗掺加情况、其他细胞源活疫苗的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圆环病毒等外源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招标疫苗的使用情况、副反应、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

3.布病与结核病调查

3.1目的:了解牛、羊和猪布病、牛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风险因素,指导“两病”防控。

3.2范围:双墩、造甲作为动物布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点乡镇。每年选择2个奶牛场、1个羊场和5个散养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3.3调查内容与方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各乡镇牲畜饲养情况,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工作。调查指标包括:牛场与羊场能繁母畜的流产率与空怀率、母牛胎衣不下率、个体抗体监测阳性率与场群阳性率,结核病畜阳性检出率、病畜无害化处置情况、人间新病病例数。

严格按照农业部“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春秋两季普遍开展牛布病与结核病检疫监测工作,评估我县“两病”致病因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3.4调查时间:5月至11月间。

3.5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启动专项调查研究,为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动物疫病防控与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1.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1目的:了解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开展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研究;分析环境微生物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1.2范围:我县选择规模养殖场、专业户各2个,定期采集畜禽饮用水、饲料、土壤和空气样品,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检测分析。

1.3时间要求: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采样检测工作,可与疫病调查工作同步开展。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2.仔猪腹泻疫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2.1调查目的:了解仔猪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各乡镇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主要致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2.2调查范围。相关乡镇,以水湖、朱巷为主。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内容和方式。采取养殖场免疫情况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

2.3.12010年以来的疫情流行现状及特点;

2.3.2当地在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及防控效果;

2.3.3采集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相关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开展主要致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3.4调查时间。2012年3月、12月各进行一次。期间如发生此类疫情,应及时开展现场调查。

2.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调查方案范文第9篇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我镇各类残疾人的人数、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家庭状况及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等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我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残疾人优扶政策、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组织实施

本次调查工作按照“全镇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合作、村(居)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镇成立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的领导与全面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具体名单附后)。

各村(居)要成立相应的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按照镇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的范围和对象为我镇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口中已领取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疑似残疾人”。

四、调查内容和方式

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调查,并以户为单位填写《市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残疾信息、家庭主要成员信息、经济状况、特长爱好、社会保障信息、康复信息、职业信息等。在登记调查表各项内容时,对不能接受调查的对象要以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的述说为准进行登记,特殊情况可以询问左邻右舍进行调查登记。

五、调查时间和步骤

调查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日24时。调查时期是2008年4月1日0时至2012年3月31日24时。调查共分5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3月)

成立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调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做好调查的相关物质准备。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8月)

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的宣传活动,在3月份掀起宣传高潮。宣传活动贯穿于整个调查工作之中,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支持和配合调查工作。

(三)调查实施阶段(2012年4月)

1、调查。调查员在全镇统一要求时间内进行入户登记,填写《市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表》,做好“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2、互查。全镇共分为四个互查小组。负责对收集的《市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表》进行互查。互查小组由镇指导员与村骨干调查员组成(具体名单附后)。

3、抽查。按照全市统一规定的随机抽查办法,市、县重新入户进行抽样调查,计算统计全镇误差率。

(四)残疾人评定阶段(2012年4月—7月)

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细则(试行)》,按照县残联、卫生局的统一要求,由镇组织实施。残疾评定标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执行。办证范围必须为已经登记在本次调查表中的残疾人和疑似残疾人。没有登记的不予受理。

(五)数据处理阶段(2012年4月—8月)

根据市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方案,建立镇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

数据处理采取市、县、镇三级处理模式。县负责乡镇(区)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数据的接收、合并、审核、汇总、上报和本级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镇负责村(居)委员会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数据的录入及本级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处理、汇总上报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调查的原始纸质资料由镇以村(居)委为单位装订成册,统一上报县残联保管。

六、总体要求

各村(居)调查单位要根据常住人口规模,从村(居)干部和卫生防保员中选调2名同志担任入户调查员。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调查指导员和入户调查员的培训工作,保障调查员的履职能力和依法调查的权利;要建立调查数据岗位责任制,制定镇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确保调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分管负责人是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镇财政部门要将本次调查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加强经费的管理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调查工作要与核发第二代《中代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调查方案范文第10篇

通过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掌握我市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总体情况,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实现"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目标,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保障*年奥运会安全举办创造条件。

二、工作组织

市应急办负责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各区县应急委负责组织开展属地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调查工作,充分调动属地行业监管部门和街道、乡镇力量,指导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监管(管理)职责的通知》(京政发〔2004〕22号),负责配合各区县应急委,推动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对所监管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组织相关培训。

三、实施步骤

本次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1月中旬,市应急办会同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11月20日前,各区县应急委要总结分析今年第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调查工作情况(见附表5),结合属地实际,核准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和分布;要落实专门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研究制定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方案;要逐级传达,广泛动员,督促属地内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采取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二)指导实施阶段:12月15日前,各区县应急委和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指导、督促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深入基层掌握工作实际情况,全面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确保完成工作目标。预案编制工作基础较好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全面完善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预案体系;基础差的单位,特别是小商户、小餐馆和小网吧等"小门脸"类单位,要依据预案编制范本,按时完成本单位预案编制工作。

(三)总结改进阶段:12月20日前,各区县应急委要督促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上报预案编制情况,按要求完成汇总统计(见附表1-4),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区县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要统计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总体情况,深入分析预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做好下一步预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四)全市汇总阶段:今年年底前,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收集汇总各区县应急委、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上报的预案编制情况,总结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的总体情况,按照有关要求完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统计的上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各区县应急委要加强本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和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密切配合,切实完成各项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预案编制工作。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各区县应急委要根据年底前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都要编制预案的工作要求,按照"*年抓数量,*年抓质量"的工作思路,重点解决"企业先要有预案"的问题,确保预案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充分利用第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调查工作成果,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对企业督促指导不力、统计数量不全等问题,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予以改进,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案,周密部署本次工作,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三)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各区县应急委、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要通过下发预案范本、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指导,把未编制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对"小门脸"类生产经营单位,要采取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强的指导措施,确保按时完成预案编制工作。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预案编制的各项工作要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上一篇:调查问卷范文 下一篇: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