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节目范文

时间:2023-03-19 19:19:18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重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83-01

电视文艺节目作为我国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最终目标在于通过采取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向公众传达主流价值观。然而,电视文艺节目在丰富了民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一种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电视节目教化和引导民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作用的发挥,危害了民众的心理健康。因此,重塑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引导电视文艺节目向正确地方向前进,才能促进电视文艺节目更好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了解电视媒体属性,发挥电视文艺节目的功能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存在着不同的电视管理体制。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电视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三种:如在资本主义国家,电视媒体被看作是一种营利的工具,因此充分发挥其商业属性而建立了私营电视管理体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电视媒体被看作是一种传播国家意志、传达主流价值、引导公众舆论的手段,因此充分发挥其政治属性而建立了国营电视管理体制;在另一些国家,电视媒体被看作是体现公众诉求的一种手段,因此充分发挥其社会属性而建立了公共电视管理体制。我国建立了国营电视管理体制,这就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电视节目传播主流价值观。我国电视文艺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承担娱乐大众功能的同时,更重要是通过电视文艺节目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即价值导向功能。

二、认识文艺节目现状,分析电视文艺节目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电视媒体的市场化逐步发展,海外电视节目走进大陆,人们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电视文艺节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新颖的电视文艺节目大量涌入人们的视野。广义的电视文艺节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视晚会、小品、相声、曲艺、戏剧、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和电视综艺节目等等。当前电视文艺节目中影响最大、公众关注度最高同时争议也最大的是电视综艺节目。从早期的《综艺大观》到现在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电视节目,各个卫视都在想尽办法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如游戏性电视节目有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选秀类电视节目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加油好男儿》等等;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有《壹周立波秀》《金星秀》等等,还有近期发展势头迅猛的真人秀类电视节目,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等。此外还有电视征婚类节目如《非诚勿扰》,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职来职往》。

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电视文艺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关注度之高、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史无前例。各大卫视发现了电视文艺节目的巨大发展潜力,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这类节目上。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许多电视文艺节目为了引人注目,出现了过度包装、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媚俗化的现象。这不仅没有发挥电视文艺节目娱乐大众、价值导向的功能,反而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低俗的电视文艺节目会在潜移默化中扭曲其价值观,使其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引导文艺节目回归,重塑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

为了避免电视文艺节目趋向低俗化、过度娱乐化,使民众能更多的享受高雅的、积极向上的电视节目,节目创作者和管理层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对于电视节目创作者来说要秉着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思想,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进行创作。从源头上杜绝炒作、庸俗的电视文艺节目出现,从而创造出既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又喜闻乐见,受大众欢迎的电视作品。其次,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加强对电视文艺节目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低俗、色情、八卦等降低民众品味、消磨人民意志的电视节目坚决取缔,防止其大肆渲染而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或鼓励一些优秀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来引导公众和社会,使他们明确什么节目可以做,什么节目是好的节目,从而为社会树立标杆,引导电视文艺节目朝着积极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电视节目的市场化发展,滋生了一些媚俗化、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文艺节目,这些节目消磨了公众意志,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只有重塑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功能,鼓励将娱乐性与价值导向性统一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抵制低俗电视节目的滋生,才能真正发挥电视媒体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促进一些积极向上的、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镇.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2):98.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专题文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48-02

1专}文艺的界定

由于专题文艺包含的范围广、类型多,若想对其进行准确界定,就需要聚集众多学者,通过交流讨论,方能得出较为合理准确的定义。由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此举办了3次专题节目,节目中邀请了相关的专家和学者,通过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究,顺利的开展了界定专题文艺的研讨会。活动通过3次会议的详尽讨论,归纳并整理了各种复杂纷繁的电视专题节目形态,并用具体的定义表述出了节目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延伸,最终制定了《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分类条目简表》。由于专题文艺包含的范围广、类型多,所以简表中未能将其进行准确的规划预定义,但简表中将专题文艺节目归纳为专题节目的一个分支。其中,专题节目的特点是主题鲜明一致,文艺节目的特点是以文艺为选题对象,综合两者可以看出专题文艺既与专题节目又共同的特性又秉持文艺节目自身的个性,是一种通过文艺素材能够全面、详细、深入的反应主题的一种节目形态。因此,专题文艺节目就被界定为专指中心为文艺人物、作品、现象、活动和问题等题材的节目。

电视专题节目既是一个较大范围的归类,对专题节目的界定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对其进行概括,而专题文艺节目是指由文艺编导制作的节目,它既可以说成是属于文艺专题节目的一小部分,也可说成是文艺与专题的综合产物,有着二者共同的属性,将真实性和文艺性合二为一,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2专题文艺的类型

2.1访谈类专题文艺

访谈类专题文艺节目的反映对象不是以文艺为本体,而是以对文艺现象的评价和介绍为主要对象,它必须是以访谈的形式对与文艺有关的活动的开展进行界定。例如,《春节晚会访谈录》就是以春节晚会为主题进行的采访、评论、叙述和伸展,节目是由主持人提问、受访者回答和二者之间的交谈3部分组成的。类似的访谈节目有单人访谈和多人访谈,《春节晚会访谈录》就是一种多人访谈节目,访谈中设计的方面较广,访问的人数较多,受访者的回答也丰富多彩,这种多人访谈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基本能涵盖广大电视观众的观点、想法、意见和愿望。单人访谈是深入探讨和详细介绍以艺术创作为话题的访谈。例如,《王洗平谈春节歌舞晚会》这个访谈节目,通过提问和解答的互动形式,对歌舞晚会的构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晚会的艺术处理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对晚会幕后的花絮进行了趣味性的报道,此类访谈基本上是从细节的角度对节目的创作历程和表演手法进行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也能使观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使观众的审美得到培养。

2.2报道类专题文艺

报道类专题文艺主要报道的是有关文化艺术和电视文艺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表演和导演等等,因其纪实性与新闻相同,故与新闻同样具有的时效性。例如共有8集的《来自98春节晚会的报道》,从晚会的筹备过程到演出过程再到幕后花絮都系统的向观众详细的报道,让观众对晚会的演出场地、所用道具、舞台布置、节目安排、幕后人员的前期准备及晚会负责人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使观众不再将目光拘泥于晚会的舞台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了晚会的各个细节及整体布局,让观众们了解到晚会幕后工作的繁杂与艰辛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们对晚会幕后神秘感的好奇心,从而对晚会的主创团队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

2.3介绍类专题文艺

介绍类专题文艺的制作是从介绍的角度出发的,通过对人物、知识、作品等的介绍使观众增长知识。节目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文艺界的杰出人物,有关文艺的知识常识和具有特色的文艺作品。介绍类专题文艺主要分为介绍人物、介绍知识和介绍作品3种类型,其中介绍人物的节目主要是对画家、音乐家、舞蹈家、表演艺术家、雕塑家等任务的介绍;介绍知识主要是类似于《京都古戏楼》《古乐南音》《川剧变脸》等知识进行介绍;介绍作品就是对诸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茉莉花》《歌唱祖国》等作品进行介绍。

2.4赏析类专题文艺

赏析类专题文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如对歌曲《雾里看花》、歌曲《东方红》等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目的、作品灵感来源及作品内容进行赏析。

2.5评述类专题文艺

评论类专题文艺一般指一种在叙述中掺杂议论,将二者合并为一体的节目,既有解说词来叙述作品又有对节目的评述,有的时候还会加入隐身含义,借题发挥,对主题进行更深远的讨论和深化。例如,《1997年中国电影回顾》《舞蹈比赛评述》等。

2.6艺术片类专题文艺

电视艺术片与其他电视节目不同,它是即一个特立独行的形式又是一个对电视艺术特性充分反映的形式品种,但由于它不是对某方面知识的介绍,因此又不同于介绍类专题文艺,而是能起到对欣赏性的集中和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对人生奥秘的探究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的作用。

3专题文艺的表现元素

专题文艺节目设定的主要目的是对知识进行详尽的介绍、对信息进行准确的传达、对情感进行恰当的抒发、对专题文艺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观众对文艺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观众对文艺节目的喜爱程度。因此,在专题文艺节目的制作时,要抓住中心思想,集中表达主题,阐述鲜明的观点,还要通过精巧的构思使用尽可能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最终得以实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视觉和听觉是电视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感受,鉴于此,有学者将电视专题片的描述形态分为画面、有声和造型3种语言形态,学者们将专题文艺节目设计到的语言元素归纳为主持语言、解说语言、画面语言、字幕语言、音乐语言、造型语言、音响语言、资料语言和采访语言9种元素,以上9种语言基本可以涵盖组成文艺专题节目中的各个小部分。

在专题文艺节目稿件的编撰过程中要保证文字与图片出现的时机相投,互辅互助,使二者相互融合,不可显得某一方突兀。解说词的书写问题要采用散文的形式,通过散文语言细化中心思想,突出主题。由于专题文艺节目的结构简单,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丰富资料,保证素材多样化,提高节目的信息量,使节目形式更加饱满,节目内涵更加丰富。

4结论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6-02

自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经历了起步、初次繁荣、受阻、复兴到近几年的繁荣姿态这样一个过程,如今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的天下。市场经济制度之下,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愈加的专业化和栏目化,精品性和个性飞快发展,也由此带来了一些电视文艺节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面对的问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

1 目前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暴漏出了更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识到目前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

1.1内容庸俗。

中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庸俗,诸如相亲节目、靠模仿来博得眼球的搞笑节目,没有任何内涵的连续剧和流行音乐节目等等。只靠搞笑和场景来做电视文艺节目,最终会走向庸俗化的道路。

1.2创新意识薄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创新、多样化的文艺节目是当前的主流,所以如何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来说很多文艺节目都落下了俗套的问题,不追求改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前些年是广大观众除夕夜必看的节目,新奇精彩的文艺节目让观众们体验到了愉快和欢乐,但是近些年来晚会形式一味不变,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很大的突破,在信息时代逐渐蔓延人们生活的今天,很容易导致民众对其失去兴趣,不再观看。另外国内其他文艺节目,尤其是流行音乐唱歌类节目,大多沿用国外模式,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节目也是阻碍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因素。

2 提高电视文艺节目质量的策略

目前电视文艺节目正处于一个大而快发展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年代。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克服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不足,创新文艺节目形式和内容,提高文艺节目质量是摆在广大广电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1主打品牌战。

一个电视台要想顺利发展文艺节目,必须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和高知名度的王牌节目。这要求电视台实施品牌化战略,本着提高电视文艺节目质量的原则,从策略、包装、开展到运营过程中都要加强精品意识,从节目类别、主持人、包装风格、栏目风格等方面创造真正只属于自己的栏目。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什么可以成为内地综艺节目的王牌节目,首先得益于其对节目的定位就是轻松娱乐,然后无论是导演组还是主持人都很好的按照这个定位来进行节目的包装和运营,通过音乐、小品、搞笑等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打造王牌节目,尤其是五位主持人各有千秋,各有特点,是品牌节目不可缺少的一环。再比如去年浙江卫视很火的《中国好声音》,乃是浙江卫视主打的品牌节目,从选择著名主持人华少,到原版引进国外模式,再到节目现场的新颖模式,四位导师的空前绝后,这样的节目中国的观众从来没有看过,当然会火爆起来。

2.2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是固步自封,是不会取得一丝一毫的进步的。真实是一个节目能否赢得观众喜爱的首要因素,贴近生活的节目内容也是创新的根本。浮夸不是创新,要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亲切。生活中的小事也比编导自己编撰的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更加感人,要记住创新来源于生活。还有就是节目要有深度,无论节目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有深度有广度,这需要一个有高超艺术修养的编导来实现;最后电视文艺节目要符合时代潮流,求新是一切节目的生命力。突破原有的模式和内容,可以让观众有前所未有的感觉,丰富电视文艺节目品类。

2.3沟通观众,无缝交流。

观众是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而每个观众对一个电视文艺节目都有不同的见解。电视文艺节目的建设和策划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情感和嘉宾的审美意识。选择贴近观众生活,积极向上的节目来提高收视率。从心理上开始接近,区分观众们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分别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的节目,可以让电视文艺节目迅速繁荣起来;再者就是人文接近,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人文需求打造满足其习惯爱好的节目,让节目充满人文气息;最后是地理接近。生活在相同区域的观众,其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往往相当,对这样的群体开发文艺节目也是提高其质量的策略。总之通过沟通受众群体,掌握最需要改变和创新的点,是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关键一环。

2.4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左右一个电视文艺节目档次和级别的关键因素,时代的创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的欣赏水平,电视文艺节目工作者应该掌握观众的审美特点,创造出属于大众审美水平的电视节目才是最终的追求。

2.5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电视文艺节目往往都是自主化的经营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节目中要有很浓的商业气息,节目的最根本目的是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如果一档节目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那么做得再好也不会长久的。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社会效益来维持,比如中央电视台连心艺术团下乡表演慰问,引起社会的反响和好评。再比如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节目,通过嘉宾的挑战来获得扶贫基金,这样的节目时广告商和电视台共赢的典型代表,只有拥有了身后的社会基础,才会带来经济效益。一个电视文艺节目,出发点必须是社会,之后才是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电视文艺节目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时代。相关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主打品牌节目、敢于创新、多沟通观众、提高节目审美意识和实现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共赢等五个方面来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

党的十圆满顺利召开,通过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决策部署,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图书管理科学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契机。要深刻认识到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把深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贯穿到每项工作中,体现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在心灵深处坚定扎实做好各项文化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在促进文化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图书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从事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要认清发展趋势,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图书管理为重点,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并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献身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中,创新工作发展模式、拓宽工作发展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努力构建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升华精神情操的重要文化阵地,彰显出图书管理的蓬勃发展潜力和昂扬向上发展活力,反映出图书管理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以深入到各行各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功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从而建立正确的数据,经加工处理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并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图书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等三方面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同时可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1 系统分析

1.1功能模块

图书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书的管理。人的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书的管理主要是书籍的添加、书籍的借阅、书籍的查询等管理。本系统的实现是以模块管理的形式来完成的。

本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书籍管理部分:实现图书类别设置、图书档案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读者管理部分:实现读者类别设置、读者档案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借阅管理部分:实现借阅信息的添加、查询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系统管理部分:实现系统用户密码的修改和新用户的增加管理功能。

1.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大量数据按照模型组织,提供存储、维护和检索功能,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因此,数据库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本系统的开发。

本系统前台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后台连接是采用Ac-cess2000数据库。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由事件来驱动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最迅速、最简洁的开发应用程序方法。Ac-cess2000具有十分强大数据库具功能,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信息保存、维护、查询、统计、打印、交流和,而且它可以方便地与office其他组件进行数据交流。通过对图书信息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图的分析,设计出如下所示的数据项数据结构,在图书信息管理库中一共包括以三个表格:

读者信息管理,里面记录了读者所有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编号、性别、类别、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登记日期、已借书数量等)。

2 图书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对上述三个表格的分析,利用Visual Basic的可视化特性、Access2000数据库强大连接功能及可提供各种数据库访问标准接口能力的ADD数据控件,建立了九大窗体:主窗体、图书类别窗体、图书类别管理窗体、图书信息窗体、图书信息管理窗体、查询图书信息窗体、借书信息窗体、查询借书信息窗体和还书信息窗体。

2.1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过程简单、快捷,只需用户名和密码。

2.2用户登录

进入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即可登入主界面。为避免出现多次错误输入,如输入密码与用户名出现三次不符,系统将自动退出登入。

2.3书籍查询

用户进入本模块后,按照图书编号、图书名、作者等关键字进行图书查询。同时,图书管理员也可通过相关的查询操作来了解新书入库情况等。

2.4书籍借阅

完成图书的借阅、返回、超期破损等处理,查询功能。借阅时,需改变该书的库存量记录,借阅时间为当前时间。如果为续借,应需清空该书当前记录并重新借阅。对还图书超期、书籍缺页破损或丢失等,应由借阅者确认并需交纳一定的罚金,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应对该书的使用情况及时做以备注。为方便他人借阅,应限制借阅数量,对归还的书籍应及时变更库存数目,删除读者对该书的借阅信息。

2.5读者管理

读者管理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读者信息添加主要是读者最初的信息录入操作,若读者退还借阅证件时,需进行读者信息的删除操作。读者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姓名、编号的精确匹配来完成,排除同名情况。

2.6书籍的添加

书籍的添加是本系统的一项主要功能。启动系统,以超级管理员身份登陆系统,就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添加信息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代码、作者姓名、书籍价格、出版者及登记日期等。

2.7密码修改

为保证安全访问,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可自行修改密码。

2.8辅助功能

图书管理的辅助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导人和备份,用户留言、系统公告和帮助信息等。

3 结束语

通过实际的需求分析,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操作上力求简单,易于用户掌握和使用。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4篇

导播就是对电视文艺节目的转播进行多讯道现场电视录制。由于导播工作的特殊性,就要求导播要具备很强的电视感、屏幕感,用连续的图像思考,处理画面的剪辑和切换。因为导播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在导播的切换工作中是没有时间仔细斟酌的,不恰当的切换,将导致节目的镜头衔接混乱。然而每一种电视文艺节目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也必须以不同的画面进行呈现。对戏剧演出、文艺晚会、音乐会等节目的电视转播,导播的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给演出添彩增色,使本来并不算精彩的演出变得精彩许多,让人感觉在荧屏上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的效果还要好。而如果导播工作有限,就有可能使荧屏效果大打折扣,将一台本来十分精彩的演出变得平淡无味,让人感觉在电视上看到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看差得多。可以说毫无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的人,仅靠对熟习设备操作方法来做节目,是绝对不可能做出好节目来的。而导播对各类文艺演出的转播,是要把艺术再现给观众的工作,除首先应具有一般导播所应具有的各种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作品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导播经验和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还应具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电视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按照舞台艺术的固有规律来表现好舞台艺术。

一、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要精通电视画面语言

导播对画面语言应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把要传播的各类电视文艺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创作呈现给观众。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导演指挥摄影机比指挥演员更重要。”作为一个搞电视艺术的工作者,最终还是要用镜头说话,要懂得镜头语言,就要学摄影,学构图,以及学习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则,只有精通了它,才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现场实况转播和录制各种电视文艺节目,都是以声、光、画、字为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的,而其中又以画面语言为主要语言。对画面组接艺术的掌握至关重要。电视文艺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熟悉画面剪辑点和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画面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动作、氛围、节奏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语言、音乐、音响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播不仅要有以上的专业修养,还要求导播具有构图、景别、视角知识。电视画面构图包括单镜头构图,还包括运动中的构图。导播要能根据情况选择景别,远景、全景、近景、特写交替运用,每个景别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远景主要用来交代环境,表现气氛;全景可以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既注意表情又能兼顾形体动作;近景主要突出表情;特写照顾局部,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导播要根据总体构思用不同的景别来切换,完整地表达主题与创作意图。导播还应熟悉拍摄角度,平视最符合人的审美记忆,是在画面中最常用的角度;仰角会使画面有开阔、舒展、崇高等感觉;俯视,在远景与全景画面中,适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电视观众在剧场欣赏观看演出会局限于一个视角,而通过多台摄像机多个角度拍摄又经过导播切换的电视画面,可以有多个观看视角,使画面更鲜活、灵动,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不仅仅观看画面图像,同时要监听声音,作出各种判断,给录音师、调音师指令,使音乐效果配合良好,各声音元素相互协调。这样产生出来的画面效果,就会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文艺导播要熟悉和了解不同种类的舞台艺术

在最为常见的电视艺术类节目中,如演唱会、文艺晚会、音乐会、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专场演出,它们无不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因此,对于从事电视文艺的导播应该多熟习和了解这些舞台艺术,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平。熟知这些舞台艺术的风格特点及结构规律,是导播搞好这些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的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基础。

在电视文艺导播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应是舞台艺术,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各种形式的演唱或舞蹈等形式相结合的舞台文艺节目。例如在独唱歌曲的画面语言处理上,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独唱,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录制美声唱法的独唱歌曲时,其画面语言就应简洁些;在录制通俗歌曲的独唱时,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就应充分利用舞台的舞美元素,把画面处理得时尚些、动感些。再就是对所录制的音乐作品的熟习,如歌曲是几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前奏与间奏的长短都应胸中有数。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的导播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很重要。

三、电视文艺导播在导播中对节奏的把握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必须熟悉音乐的节奏语言和电视画面语言的节奏及掌握两种语言间的关系。在电视文艺作品中最具约束的是音乐音响的节奏,导播在构思电视画面语言时,要紧密结合音乐的节奏来构思和处理画面。一般来说,在电视艺术的舞台上,音乐音响大多有其段落结构,这个结构或是呈起、承、转、合或是平行结构的上下句乐段,这为我们的导播提供了一个处理画面语言的基础,当然也可有意识地用反差强烈的对位法来反衬画面的节奏 。

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应该听得出音乐的前奏、乐节、乐句、间奏、段落收束,这样在处理画面时就不会盲目,现场切出的画面就有句逗。而音乐会上的演唱和演奏导播要能根据这些音乐的句法及节奏来切换,节奏快的歌曲、音乐往往是根据乐汇或乐句的节奏点直接切换;而舒缓的歌曲、音乐及舞蹈等可以运用淡出淡入切出画面,使画面过渡和谐自然。这样做就能使画面自然流畅,节奏鲜明,音乐与画面交融错落,互为补充。而戏曲节目有自己的程式化动作,一个翻身、一个眼神都独具魅力,通常的做法是在前奏、过门时切出全景或小全景,在演员张嘴演唱时要切出近景,有些特殊的程式动作虽然没有演唱但也要根据音乐节奏,切出特写或近景,切点准确,以表现戏曲的独特魅力。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5篇

一、立足本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在资金、人才、节目资源、节目覆盖等占优势的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其文艺节目已经形成了专业化频道和品牌化栏目的强势格局。与之相比,地市级台文艺栏目要想达到那样的水平和影响力,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一味地模仿央视和省级大台,拼凑一些综艺节目来维持,道路将越走越窄,直至走入死胡同。因此,地方台文艺栏目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解决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矛盾是解决节目资源的问题。作为地方台文艺栏目要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栏目立足点、主要受众群体等,来发掘适合栏目要求的本土化节目资源。

本土文化是当地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灵魂。地市级电视台大都没有上星,其收视群体基本上是本地的百姓,饱含浓郁当地生活气息的本土文化,对他们而言有着先天的挥之不去的亲情情结。因此,作为地方台文艺栏目的定位和立足点,毋庸置疑应当放在本土文化上,充分发挥地方台近距离、高实效性、直观性地反映本地文化的优势,利用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当地的自然人文习俗、风土人情和文化形态,利用区域优势增强竞争力,以此来开拓自身的节目资源,最大限度实现栏目的个性化和节目的对象化。观众要想欣赏到贴近自身生活的文艺节目,其首要的选择就是当地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从而形成稳固的受众群体。

那么,怎样发掘本土文化、地方文艺的精华,形成适应栏目播出的文艺节目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挖掘本土文化题材,丰富栏目的节目资源。常言说“十里不同音,八里不同俗”,每座城市、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同时也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地方民歌、地方戏曲和曲艺、民间乐器及乐曲、方言小品等类型的作品,在当地都具有各自独特个性,也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对地方台来说,在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发掘,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就可以使传统题材创作常变常新。二是精心编排,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口味。在选取好的题材以后,挑选哪些文艺作品,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从何种角度切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都对节目成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通过二次创作,编排出适应电视文艺特点的优秀节目。三是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反馈,及时改进节目。地方文艺节目从民间来,从群众中来,其收视效果如何,必须让广大观众来检验,根据观众的意见,不断完善、修改,使观众常看常新。这些方面功课做足了,地方台文艺栏目在残酷的媒体生存竞争中才能获得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找到地方电视台文艺栏目的灵魂和根基,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营养,从而开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内容形式并举,实现节目创新

在地方台电视文艺栏目中,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的新颖鲜活往往能更好地揭示和反映主题。这里所说的形式应该涵盖文艺节目的角度、结构、表现和包装的全部过程。新颖的体裁是我们从本土文化的精华中发掘而来,但鲜活的表现方式、精当的包装方法,都是一个优秀电视文艺节目不可或缺的必然要件。当前,地方台文艺栏目的普遍问题是节目雷同、没有新意。比方说唱几首歌,跳几段舞,再配个器乐演奏等就算一期节目完成。久而久之,内容单一,手法老套,观众便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也是制约栏目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栏目的创新势在必行。所谓创新,也就是不断创作新的节目,不断调整节目的表现形式。这对于节目采编人员来说,每期节目都是一个挑战,都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将群众中鲜活生动的人和事及社会上的新风尚、新风貌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敢于大胆尝试,力求使自己所创办的栏目从内容到形式新颖独到,有品位有特色。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节目编排多元化。现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在多元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因素支配下,欣赏口味有了较大的变化,节目常变人们心中就会感到常新,这也体现了观众多元化、多样性的心理需求。因此,文艺栏目的编创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尽可能使编创的节目满足人们这一欣赏需求。常态的文艺栏目组成多以歌曲、舞蹈、器乐、小品等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这是观众喜欢欣赏的主流文艺节目,不管怎样立足本土文化,都离不了这些内容,在以此为基础的节目中,如果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和曲艺,采取综艺节目与戏曲节目相结合的办法,既增强了文艺节目的多样性,又丰富了节目的来源,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欣赏口味,又扩大了栏目的收视率,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二是栏目容量扩大化。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各种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坐下来静心欣赏某一频道、某一栏目长篇的、完整的文艺剧目或者戏曲,短而精,节奏快的电视文艺节目愈来愈受到观众的欢迎,在一个栏目播出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融入更多内容、更多形式的精品节目,再结合文艺访谈、当地文艺动态、各种文艺知识、常识等,扩大栏目的信息容量。三是古今结合时代化。电视媒体无论是上星台,还是地方台,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社会教育属性,即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宏观上看,电视文艺节目的社会教育作用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应该提倡的某些思想、观念、精神等等。这些作用由电视文艺的形式来体现的话,就要力求丰富多彩,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教育作用。电视文艺栏目中的各类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到的是微观教育功能。因此文艺栏目的编创,不管是传统节目,还是现代节目,都要贴近时代,紧跟时代,为栏目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紧扣时代来编创节目,使节目具有鲜明主题,并根据形势不断变换节目主题,就能使栏目常办常新,为观众带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观众在节目欣赏中,世界观、价值观得到净化。

三、打造地方品牌,强化娱乐功能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电视媒体的品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要求频道、栏目和节目在质量、形式、服务、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回报率等方面均要有优异的表现。因为电视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牌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视文艺栏目必须确立自己的品牌地位,提高社会影响力,以争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央视及众多省级卫视文艺栏目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稳固的收视群体,极易形成自己的品牌,而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文艺栏目要形成品牌,则有很大的难度,必须在突出地方性上做文章。

要想成为地方电视台文艺品牌栏目,不仅要突出地方性,更要强化当地观众参与的互动娱乐性。电视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大众传播媒体,多数受众收看电视文艺节目,目的往往就是娱乐。人们经过一天的紧张劳动之后,打开电视观看文艺节目,首先是为了放松、娱乐和消遣。如老年人喜欢戏曲,青年人喜欢歌曲,儿童喜欢动画片等,假如我们文艺节目满足不了人们的这个愿望,恐怕就很难吸引受众。即使你办的节目再有“水平”,再有“意义”,群众也不会买你的账,也就很难发挥其作用。那么,怎样增强电视文艺节目的娱乐性呢?我认为观众的参与,栏目与观众的互动,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如今的电视观众,不仅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对节目的参与意识也在增强,人们观看电视文艺节目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想融入节目之中,参与其中,娱乐自我。参与的形式不变,而参与者却在不断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节目的新鲜感,观众在节目中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又有什么理由不锁定频道、关注栏目呢?地方台文艺栏目尤其要把握好这一点,尽可能地编排便于群众参与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手法,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以增强栏目的互动性。如河南南阳电视台的文艺栏目《新梨园》,有很多节目就是通过观众参与而增强了收视效果。像几近失传的曲艺“鼓儿哼”、“蛤蟆嗡”,还有一人能担当十几种器乐的绝活“百鸟朝凤”、“指书”等等。同时通过戏迷擂台赛,观众评议打分,栏目走进观众群、走进居民小区制作节目等群众性参与活动,活跃了舞台,丰富了栏目,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趣味性,收视率长盛不衰。因此,地方台文艺栏目在编创节目时,一定要注意栏目的互动性,在群众性的参与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地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地市级电视台文艺栏目的生存和发展,对地域文化的促进和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存在的,各播出机构应该给予大力扶持。同时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相比中央及各省级台文艺栏目,地方台电视文艺栏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虽然暂时面临一些困难,但不是不可克服和逾越的。作为栏目的编创人员,要转变编创理念,拓展思路,积极寻找和探索栏目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法,办好栏目,力争为传播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6篇

那么,电视媒体的编导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个审美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不懈努力。

一、重新审视电视文艺节目的变化,以及形势对编导的要求

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选择和编排文艺节目,经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二度创作,构成充分电视化的、独立完整的电视艺术作品,给观众以多样化和整体感的审美享受。

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步电视化的过程。以往的电视文艺节目,只是各种文艺节目的简单组合,观众鉴赏的仍然是原有的文艺节目形态。只有电子手段介入创作后,才能真正构成名副其实的电视文艺节目。这犹如电子创作的“MTV”,才是真正的电视音乐;电子创作的“PTV”,才是真正的电视诗一样。电视文艺节目,也只有经过电子手段创作,才能真正构成电视的文艺节目。

先进的电子设备,如便携式摄像机、隐型话筒、微型调音台、电子编辑机,可以将电视文艺节目的演出调离舞台,走向无限广阔的时空。从而扩展了观众的视野,造成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以及变化多端的审美感受。便观众通过小小电视屏幕的方寸之地,显现电视文艺节目的独特光彩。

电子特技的综合开发不可忽视。

正是这些先进的电子技术,造成了屏幕画面千奇百怪的奇特变化,给观众以目不暇接,难以想象的奇妙视觉效果。

场性信息的艺术体现尤为重要。

舍弃线性思维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电视的场性思维,声画同步地给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文艺演出信息:环境、氛围、情绪、形象、声音、光效、色彩、节奏、韵律,形成了完整的“场信息”。这样,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幅谐合的自然场、文艺演出的艺术场,激昂慷慨的音响场,欢腾雀跃的氛围场。从而给观众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

二、赶超电视观众审美的时尚性

现代的电视观众,已不是手拨频道的电视观众了,而是手握遥控器的电视观众。他们想看什么节目,只要轻轻按动电钮就行了。因而审美的主动性大大加强,这构成了电视重要的审美特征。也就是说,你的节目好,人家就看下去;节目不好,人家就转向其他频道。看与不看的操纵权,完全控制在观众自己手里。这不能不说是对电视综艺节目编创作者们的巨大威胁。面对手握遥控器,掌握审美主动权的电视观众的严峻挑战,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者们绞尽脑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在节目的设计和安排上尽力做到百花齐放、品种翻新,在节目的形态、风格、样式、品种上力求多种多样、丰富多采,以满足不同审美趣味的电视观众的不同审美需要。在舞蹈节目中,有民族舞蹈,有现代舞蹈,还有现代化的传统舞蹈;在歌曲节目中,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有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在戏曲节目中,有京剧、有川剧,还有武旦绝技;在曲艺杂技节目中,有小品,有相声,有魔术表演,还有气功绝活儿……正是这种节目形式的多样性、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视观众的审美主动性。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观众再也不是像早期那样只守着一两个频道一看到底,无多大选择余地了。目前,一般的数字电视观众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撩人眼目的频道了。这样,现代电视观众的审美选择性大大增强了。因此,现代电视观众的观赏特征是――“转着圈”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无论地方台的还是中央台的,仍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它仍然逃不出观众审美选择性的客观制约。因为任何魔力都难以让观众在长达三五个多小时里不转换频道。这种设计和安排本身又违背了现代电视观众审美选择性的根本特征。恐怕没有哪一个观众从头到尾地看完这一台春节联欢晚会。那么,创作者的什么整体构思、完整框架、内在逻辑、艺术脉络、整体把握、完整构筑,不就统统落空了么?究其原因,这种晚会的整体设计本身与电视观众的审美选择性相违背。这是值得晚会创作者们认真对待的客观实际。不能视现代电视观众的审美特征于不顾,只是一厢情愿地搞节目。

现代电视观众观赏电视节目,特别是观赏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是从兴趣出发,因此,审美的趣味性也构成了重要的审美特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电视观众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电视观众了。经过多年电视文化的熏陶,现代电视观众的审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他们都看了,所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越来越难“侍候”。也就是说,春节联欢晚会的创作者们,面对着的是“见多识广”的电视观众层,再也不能随便“糊弄”他们了。怎么办?只有拿出高档次的艺术精品,满足电视观众高层次的审美需求。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7篇

(一)节目定位理性化

1.结合受众所需和自身实际两方面来合理确定频率风格、节目内容和形式

现代传播学告诉我们,受众对于新闻信息而言,一方面是传播对象,另一方面又是接受主体,它对媒介发出的信息具有选择的权力。因此,充分研究受众所需是节目定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正确分析自身实际,明晰长处所在,并通过理想的方式,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与听众达成的最大程度的共鸣。

2.有效把握广播文艺节目的舆论导向

首先,要注意事实软化引导。“软”主要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兴趣的文艺娱乐作品。有这样一个广播剧:一个小男孩每日都在村头张望,路人不解,问其原因,小孩说道,前些日子,两个警察叔叔把爸爸带走了,妈妈每日都偷偷抹眼泪,小孩子最后流下泪问:“爸爸什么时候来呀?”这个文艺小品全文没有一个“法”字,但却处处体现着法的严肃性。文艺作品就是要充分利用文艺这种“软”的优势摆事实、讲道理,不是扳起面孔训人,容易触动思想,以达到引导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社会上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和错误观点,作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宣传,不能采取急风暴雨,或者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而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加以引导。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少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观点,思想颓废,斗志丧失。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1套节目适时播出了世界历史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的强烈的反响。这说明,文艺节目贴近群众,努力寻找准确的切入点,是正确引导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要注意旁敲侧击引导。一个事物,正面有一个,而侧面却有好几个,侧面引导是建立在多元、侧向和逆向思维之上的一种引导方法,其角度多,内容丰富,引导更为全面。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曾有这样一个相声段子,大意是这样的:某上村致富后,参观团一拨连着一拨,最后竟吃空了这个山村,最后实在没吃的了,就开始吃路旁的树叶子。这段相声没有直接批评吃喝风的腐败行为,而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说理方式,引导人民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文艺节目应从事实出发,选准角度,捕捉实际生活中的精彩素材,加以升华,凝结为有分量有深度的文艺节目,以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

二、广播文艺节目的深度发展

(一)坚持广播的党政支持和党性原则

广播节目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应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智力上的支持。文学节目的喉舌功能,虽不象新闻节目那样直观,但它寓教于乐、寓理于文,能形象、含蓄、艺术地展现党的主张和意志,使听众在不自觉中受到薰陶和洗礼,这实际上就是在实践文艺工作的“两为”方向。所以,办广播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唱响主旋律,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好务。

(二)广播文艺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入

广播作为现代化的传媒,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标准,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思想和艺术性的统一,要保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艺节目舆论导向和定位具有非政治导向和宽泛性,这就要求文艺节目在自身特征上要认真地加以把握。比如,某个电视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抗战期间,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送给一位将领,画中内容是秋风中的一棵苍老的大树,树根旁有一片落叶,意思是说“落叶归根”,政治思想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视;文艺节目;录音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08-1

一、制订录音方案

电视台节目中,大到一台晚会,小到一首歌,都有很多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分工合作,以演唱为例,来录音间录制歌曲的大多为歌舞团的专业演员和电视台组织的歌咏比赛的获奖选手,有些人对乐理知识比较了解,舞台感也比较好;有些则把录音间当成了卡拉OK舞台。此时,录音师的责任是协助编导或导演制定较完整的录制方案。就这一点来讲,没有系统、完善的艺术构思,就没有出类拔萃的音响艺术作品,就像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要有主流,才会有总谱。

录制歌曲时,演唱、音效、音乐三要素要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每一部分的出现、质感、方向、距离规模、层次、速度等都要按照总谱进行,以达到以声传情、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我们在录制一首合唱歌曲时,在录制时必须统筹兼顾,使各声部达到均衡,避免一边重一边轻;在音量分配上要突出主次,使主奏与伴奏层次分明;所以在合唱与领唱之间必须根据歌曲的主题,掌握力度和音色的不同,在声像设计中体现出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的布局。

在录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录音师与演员等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我们在录制音乐节目前,一般都与创作人员、导演和编导共同认真分析作品的主题构思,制订录音方案,共同研究如何圆满完成录音制作。

二、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加以处理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语言属系、生活习俗等原因,各种不同的音乐都有其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和特有的韵味。要录制好音乐节目,必须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演唱方法,并针对演唱者的特点加以处理。

目前很多录音间的录音器材采用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录音系统,通常采用了数字音频工作站,在音乐的音色和音高上作了一些特殊处理。在录制合唱乐段时,有时会出现合唱加倍的乐句对位不是很整齐的情况,细听之下,有杂乱无章之感,此时,可以运用工作站的移位及复制功能,进行逐字逐句的对位缩轨和多轨复制,再适当调整各轨的音量和相互间的先后次序,这样,几十人的合唱便有了百人大合唱的恢弘气势,且整齐划一,效果卓著。

三、要精确处理好延时及混响

人声的混响处理,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是使用3台效果器。其中一台数码式混响器用于形成主混响;一台机械式混响器,用于为原信号加置染色效果;一台数码延时器,用于生产回声。

要处理好曳混响。用于增加主旋律与伴奏的混融度,可用一强染色性的混响处理,如大厅混响当中的钢板、弹簧混响模式,将其混响时间置于3~10秒之间,预延时应设长一些,如设在100~800ms之间。实际上就是为主旋律增加一个低响度,且高融和性的声背景,此声背景混融于伴奏声部,就像是伴奏当中的和声,然而它又与主旋律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这样主旋律便可很好地与伴奏融在一起。

合唱效果处理。这可以将两个人的声源处理成七八个或一大群人合唱的效果,很适合伴唱、和声和大合唱。最好是用三四台效果器并联,并且这些合唱效果应设置不同的参数。合唱本身的音感在中、高频段上具有混乱、浑浊的效应,所以合唱处理如果太重,甚至此时为合唱号再加置混响处理,都很容易造成其中频的浑浊化,高频有时也会产生尖啸的声响,此时建议适当衰减合唱声道的高频。

四、录音时要考虑声音与画面的剪辑,为整个节目做好整体规划

音乐录音时要考虑留好声音剪辑的空间。特别是音乐录音中要在间奏处留足时间。在剪辑中,音乐剪辑的剪辑节奏是以音乐的情绪为基础,以旋律节奏为依据,结合考虑画面的造型因素,来选择剪辑点。这些剪辑点一般会选在间奏。在一些演唱会、文艺汇演、MTV等以音乐为主的作品中,就应当将音乐的剪辑点选在录音师留足时长的各节间奏或副歌之间,使音乐节奏视觉化,镜头与音乐完美结合。例如,歌唱家和乐队组成音乐会,音乐开始比较柔和,弦乐组慢慢开始,然后人声进入直到铜管和打击组把音乐推向高潮。剪辑时就可以依靠音乐的变化来确定剪辑点及剪辑节奏,首先是乐队全景,伴随着柔和弦乐,画面慢慢遥到弦乐组,人声响起,镜头慢慢摇到人物,随着人声唱到高音,镜头慢慢推到特写,在画面为主,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声画之间的呼应,使情感、主题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升华。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9篇

电视文艺节目是丰富广大观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观众通过欣赏文艺节目,从中得到轻松与愉悦,受到思想启迪与艺术熏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催生了电视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一批批优秀作品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电视文艺节目是如此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使人们足不出户尽可饱览天南地北各民族精彩艺术之美,欣赏世界各地艺术争奇斗艳的华彩乐章。

电视文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虽然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在内容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普遍存在以下弊端:

一、思想性缺失

目前的娱乐节目现在普遍内容空洞,忽视内容而突出各种搞笑的形式,浅薄轻浮、虚张声势,过分夸张的肢体语言与自娱自乐,让人笑过以后没有回味。大多数娱乐节目肤浅无深度,缺乏思想性,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虽然娱乐节目不要求其具备太强的教化功能,但并不等同思想的缺失。在观看文艺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寓教于乐,让人快乐的同时又有所受益,雅俗共赏才是最佳境界。

二、生命周期

短当某一新娱乐节目出现,因出现众多定位、风格、内容雷同,创意缺乏的同类节目而使受众出现审美疲劳,收视下降。众多娱乐节目在短时间内便销声匿迹,从而造成一段时期内,某些类型的文艺节目盲目跟风,以此阶段性地循环。

三、盲目跟风模仿

纵观周末荧屏,几乎各台文艺节目风格相似,内容相近。麦克风刮来,婚恋风卷起,选秀浪又时而此起彼伏,除去大型文艺演出。近乎所有文艺节目无外乎三类内容。一台出新,众台模仿,毫无新意的娱乐节目使得观众产生了视觉疲劳。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电视文艺节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将越来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要做到内容上的创新,而且节目形态也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娱乐节目的样式,不断扩展娱乐节目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节目策划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体现电视的媒体优势,要在“新”字上下工夫:

一是内容新。媒体原创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核心尺度之一。众多电视媒体纷纷成立节目研发与创新机构,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借用外力等多种手段,激活内部节目创新能力,争取做到引导潮流,而非跟随潮流。节目内容要充实,要有一定深度,还要贴近观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好的娱乐节目应该有内在的东西,不应该只停留在单纯搞笑、煽情的层面,应该让更多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认知。节目的质量是由节目内容决定的。

二是形式新。好的节目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播出形式和主持技巧,同样达不到提高节目质量的目的,为此应该在形式上的创新上下工夫。电视文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也极易风格雷同,没有新意。要想在节目内容上出新,就要摒弃老脑筋,开拓新思路。电视文艺节目要突出知识性、娱乐性、欣赏性。观众对象众多,口味需求各不相同,节目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常变常新。节目的片头、片尾、片花及音乐、音响、灯光效果都应精心设计,是观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是风格新。语言是主持人的品牌,代表着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节目风格的体现,主持人起着极大的作用。所以,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非常重要,不同的文艺节目要有不同的风格。语言的运用应有一定的技巧,也应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语言的创新是提高节目编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亲和力和幽默感的语言,能使观众心情愉悦。稳定并扩大受众队伍,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文艺节目里,主持人不仅是主持人。还要成为一名杂家、表演家,甚至是歌手、文艺工作者、文学家。在节目中显示突出的个性才能够更赢得观众的喜爱。电视文艺节目的个性,就是它的特点或特色所在,它可以是“新”、“奇”,也可以是唯我独有的。

四是包装新。电视节目的包装靠画面。靠视觉冲击力。所以电视节目的包装不仅需要有美妙的音响效果,同时还要震撼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策划者精心的构思、创作。灯光屏幕的默契配合以及主持人充满激情的临场再创作。

五是意识新。树立竞争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创造一流的业绩,这是时代前进的要求,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文艺节目的编辑和策划,更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善于吸纳他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消化、吸收、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文艺节目的创新,要求编辑与主持人必须具有扎实的文艺专业知识做基础,具有厚重成熟的文化底蕴做后盾。电视文艺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宽。在文学、戏曲、曲艺、音乐等方面,都应有较深的造诣。还应具备一定的文艺专长,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编排技巧。只有高品位文艺节目的不断推出,才能收到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传统文化,努力用新的节目形式丰富舆论引导内涵、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催生新的节目样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的规律和观众的喜好,在坚持正确导向、抵制低俗化的基础上充分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力争每一档节目都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做到雅俗共赏。在节目内容、形态、立意方面开发新的资源、寻求突破,才能进一步增强节目的个性特色,在稳定核心受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栏目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抓住契机,联手策划特别节目和大型活动,打造节目品牌,扩大节目影响力。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10篇

用时尚形式推广经典,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传统的中国文艺样式,是中国人民在悠久的文明史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传统文艺样式因为国人的喜闻乐见得以流传至今,有些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广播电视文艺应为这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但由于电视文艺节目的海量播出,仅采用传统文艺样式的节目不仅供不应求,也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多元需求,借鉴和引进非传统文艺样式的节目也理所当然。这符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不过,目前大部分电视文艺节目还是处于借鉴阶段,成功的本土电视文艺节目形式很少。往往一种节目样态走红,各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就一哄而上,竞相模仿。一时间,众多内容雷同、缺乏创意的同类节目充斥荧屏,不仅使观众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而且使传统文艺样式更加边缘化。为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有志者做过有益的探索。

将传统文艺样式元素融入时尚文艺之中,让观众容易接受。有的把格律严格、文辞难懂的古诗词进行通俗化改造,使喜爱通俗歌曲的青年人也爱听爱唱。一度流行的通俗歌曲《涛声依旧》的词“带走一盏渔火 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和“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等,虽然没有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的意境却有其意味。还有的把京剧的曲调以歌曲的唱法来演唱,后来大家都称之为“京歌”。这种“京歌”可以让青年人从感到“京歌好听”逐渐发展到“京剧也好听”,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也能吸引不少参与者。

在地方形成传统文艺特色,扩大观众群。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具有地域特征,也会形成其特有的文艺样式。各地电视台可以进行发掘,将其融入本台文艺节目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一种优势。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诞生在河南,享誉全国,历经十年而不衰。《梨园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依托,除了为本省的豫剧、曲剧提供舞台外,还为邻省的秦腔、蒲剧等提供一席之地,并兼容京剧、黄梅戏、越剧、评剧等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的其他剧种。所以,不只是河南人、中老年人是《梨园春》的“粉丝”,邻省人、青少年甚至连几岁的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到《梨园春》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梨园春》的特色是民族的、本土的,背靠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所以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和无限的生命力。

为传统文艺样式增加现代制作手段,提高其观赏性。在对传统文艺样式制作手段进行创新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与播出模式,对中国传统文艺样式进行本土化改造。2011年湖南卫视的“端午赋”诗歌晚会采用了国际先进的3D全息投影技术,以3D舞美营造出的天马奔腾的意境,实现了诗歌与高科技效果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将“阳春白雪”的内容以先锋、时尚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湖南卫视的“端午赋”诗歌晚会可以被视为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具有典范性的标本,很有借鉴意义。

用现代视角重新认识传统题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电视文艺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创造出好的收视效果,除了敢于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还必须在内容上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毋庸讳言,传统文艺在表现形式、思想内容等方面都有局限和糟粕。我们传承传统文艺样式必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体现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中国人民勤劳坚强、正义善良等需要弘扬光大的传统剧目、故事,以电视文艺为载体,广为传播,让青年人了解中国文明史,了解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这是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内容推陈出新,用传统文艺样式表现全新思想内容。许多民间流行的文艺样式如二人转,过去由于插科打诨的内容等原因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赵本山的拉场戏《摔三弦》令人耳目一新,以二人转演员为代表的一代笑星的小品表演也成了央视春晚的力作。这与节目内容的推陈出新不无关系。

二是不断推出传统文艺样式的新作,增强传统文艺样式的新鲜感。尽管许多传统剧目、唱段中老年人百听不厌,但年轻人却认为传统段子炒来炒去缺乏新鲜感、没看头。虽然年轻人的看法有些偏颇,但努力为传统文艺样式推出新作也很必要。有些老的剧目也有翻新提高的空间。京剧《锁麟囊》经程先生改编的新版比以前更受欢迎,在电视上学唱的很多,不少是青少年,可见这次改版有较好的推广作用。新编历史剧《谢瑶环》的推出也是这样。侯宝林先生不仅说、学、逗、唱的表演上乘,而且长于翻旧为新,他的相声多取材于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大部分是根据传统剧目或笑话改编的。如《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空城计》等,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连西岗区文化馆为推出更多的相声新作,举办过多届全国相声大赛,许多新作产生轰动效应,如《还礼》《无价的情》《缘分》《梦飞东洋》《迎接视察》等;输送了许多相声人才,大兵、周志华、陈寒柏、王敏、奇志、孙晨等都是通过“西岗杯”这个舞台有了知名度,继而走向全国,成为观众喜爱的演员。如今“西岗杯”相声大赛是大连的一个文化品牌,在全国相声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

打造热爱传统文化的节目制作团队,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

电视文艺节目的筛选、编导和播出,需要有好的品质做保障,这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节目制作团队,能对文艺节目有非常好的把握和拿捏。人才是关键,只有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人才,才能创办出高品位的文艺节目。

首先,选好编采播人员。电视台从栏目编导、摄像到节目主持人,要对民族文艺有感情,以传承民族文艺为己任,善于从热闹的演播室跳出来,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

其次,制作有推介作用的节目。大连电视台的编导录制过姜家锵演唱古典诗词名篇的《诗香歌雅万古流》,荣获全国“星光奖”,可见业内对传统文艺传承的共识。地处辽宁省南部的瓦房店电台经常播出当地中老年人喜爱的辽南影调戏,为吸引关心影调戏迷,他们编排了一个“孙女”和“爷爷”对话的节目,介绍影调戏的渊源、主要唱腔和经典唱段,很受欢迎。

最后,利用好社会力量。广播电视文艺源于社会文艺,是社会文艺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部分。只有利用好社会文艺,包括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文艺人才,团结和联合社会力量,才能既能很好地为观众服务,又能完成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2008年湖南台开播的《天天向上》将节目定位于传播中华礼仪文化,力邀中国手影大师沈晓、全国普通话泰斗级人物张颂、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等名家加盟。节目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同文化产业的运作与互动中重新包装开发,把文化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和文化不容忽视。在传媒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和改造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国情,展望世界,创造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中国电视必将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化学科学范文 下一篇:文艺汇演节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