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7:01:32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十分讲究应用性,在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应用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十分适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在专业

>>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期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单片机与传感器课程联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与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实践总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国家规划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电网调度自动化”项目教学法探讨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 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方向的探讨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及其方法改革 浅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谷云香.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1(2).

作者简介:

曾繁明(1966―),男,北京市人,硕士,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与建筑智能化。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参考文献:

[1]包锦阳.高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28)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8-02

一、概述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和基础性都很强的宽口径专业,其岗位覆盖面宽,人才需求旺,技术发展快,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高。但是口径宽带来的问题是教学的目标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目的较模糊,就业后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2006年以来,我院在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重构了以典型应用技术和具体应用为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夯实了基础,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使二者相互兼容,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就业后很快能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要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确定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学校所处行业、地区的产业情况,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以典型技术、具体应用为主线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了以典型技术为一条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初步解决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口径问题。第二,构建了以典型应用为另一条主线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初步解决了该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宽口径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第三,构建了与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教学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实施体系,实现了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初步解决了该专业教学实施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技术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宽口径专业,其覆盖的岗位为各类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其核心的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电工电子设备安装调试基本能力,以PLC技术、单片机技术、常规电器控制技术、交直流调速技术、供配电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安装、设计、维护能力。对应六大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典型技术为主线我们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组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供配电技术等8门技术课程。

2.以典型应用为另一条主线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了楼宇自动化方向,以楼宇自动化为电气自动化的典型应用为主线设置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楼宇自动化行业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但是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对岗位群的分析,核心的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施工安装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操作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测试、维护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调试、故障排查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设计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施工管理能力,能力分层递进,对应楼宇自动化应用技能的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典型应用为主线,我们设置了供配电与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消防、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小区与弱电工程新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8门职业技能课。课程以项目或模块为载体,项目或模块的设计基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楼宇自动化方向)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开发的具体路径为:从岗位工作任务中分析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核心技术),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设计典型教学项目。项目或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相关实践知识为重点,以相关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拓展知识为延伸;相关实践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相关理论知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拓展知识主要解决覆盖面的问题。《供配电与电气照明技术》课程内部项目或模块结构见图1。

图1?摇项目或模块内部结构图

3.“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实施体系结构。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建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本领;二是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建立整体结构为“单项、综合、创新”三层实验实训立体架构,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三是实现开放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四是实行“任务引领”类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的成果成效

2008以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经过4轮的教学实施,取得了优良成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毕业生专转本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明显提高。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06级、2007级、2008级毕业生专转本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见图2。

图2?摇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说明:2006级、2007级的数据统计分别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2008级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31日,转到本科继续求学视同就业。2007级学生就业后,我系曾向他们发出《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表》,陆续收回反馈148份,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或接近的占90.6%;100%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称职”以上的认可;同学都能独立工作,独当一面;涌现出一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2.技能证书方面。从2006级学生以来,我们组织了四届学生参加维修电工(中级)技能鉴定和AUTOCAD中级证书考试,平均通过率分别为88%和97%。通过考证促进相应的技能训练,通过训练实现“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后很快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以典型技术、典型应用为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新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路径、课程门类划分和课程序化的基本方法,为高等职业教育宽口径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化改革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以典型应用为主线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体系,总结了项目课程实施应具备的硬件、师资、管理等基本条件,总结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威.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0,(10):39-40.

[2]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30-30.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研组,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楼宇设备专业群建设方案[EB/OL].2007-08-21.

http:///2006/Build/news_content.asp?id=73.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作者:周业春 单位:东营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3]周鑫.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J].城市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年13期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麦可思研究院

高职教育是需求推动型教育,专业设立之初要经过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找到该专业的岗位缺口以及可以胜任这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倒推出该专业的培养规格以及在学期间支撑各个能力的课程体系;对于已经开设多年的专业,也需要不断根据就业市场以及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完善和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教育开办以来比较成熟的一个专业,该专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如何跟上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如何确保专业定位准确,能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如何保证出口,即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要回归到就业市场上,认真分析、研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善于总结现有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等过程,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从而使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采矿冶炼、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军事技术、航空航天、办公服务以及家庭生活等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制造业,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正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水平、拉动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正是大幅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的现代工业基础性支撑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与应用开发,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这些职位正是就业市场非常紧缺的职位。

另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名列“2012就业率最高50大专业”;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就业率持续走高;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薪资高于毕业生平均水平;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对口率高于毕业生平均水平;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较低。[1]

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数据表明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大好。但是我们仍然要不骄不躁,总结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办法,不仅要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而且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收入期待较高、有短期离职的现象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收入和工作状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承受加班、出差、压力大等工作要求,期待得到一份付出少、收入高的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这种期待在毕业之初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后认为薪资福利较低或者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而离职。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当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2.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

专业对口率反映了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在主动选择方面,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情况,录取后发现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距甚远,毕业时会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跨专业就业。在被动选择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挑选个人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的学生录用,基本能力素质相对较弱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跨专业就业。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对口率。

3.加强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另外,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是销售,销售与营销是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因此在培养高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的现状及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进一步改善就业现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严把培养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为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1]一是严把培养质量关、改进培养全过程,落实好“三个对接”,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二是优化紧扣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根据典型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工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其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亲临现场,既能够节省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避开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的说教。四是在技能培养方面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双证书制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拓展能力培养视野;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创造能力培养平台。

人才培养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学生的就业做积极准备,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胜任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从就业市场上看,电气自动化用工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要求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企业涉及的领域专项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学量的专项性内容;有的企业需要电气自动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而一般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并不会涉及到某一特定的其他学科;而通用型技术企业则希望大大缩短培训时间,毕业即能上岗。面对这样的市场要求,做好“严把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具备自动化行业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远远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共育;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彰显专业特色。

(1)实施“行业企业订单”培养。选择与本专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组建“订单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教育,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2)实施“专项专业方向”培养。选择区域经济中份额较大、用人缺口较大的行业企业,开设与企业方向紧密联系的专业方向。例如可以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煤矿机电专业方向、铁路电气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专业方向、化工设备与仪表专业方向等。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

3.引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广度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是销售,2007届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中热门的也是销售。[1]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有本专业背景的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工作。在这些行业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背景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学期间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这种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首先,可开设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其次,可通过图书馆、校园网把各个专业的精品课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学;最后,毕业设计时可由学生自愿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复合型的设计题目。

4.其他应注意的地方

(1)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就业指导不仅要开好职业指导课,加大力度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使学生对就业薪资待遇不报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频繁离职,能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得到企业的认可。

(2)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除了教委规定的基础课外,还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课上课余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3)鼓励帮助学生自主创业。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通过就业指导课讲授创业教育相关知识,邀请知名专家、成功人士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开展创业大赛等方式启迪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创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反映专业建设情况,应及时关注专业的就业现状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从而使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电气自动化 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76-02

所谓的电气自动化,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利用电工电子技术以及相应的装置,使得生产的过程当中,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电气化操作要领,不断的提升生产效率,应用到现代化产业当中。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教学技术落后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当中,掌握全新的技术要领,经常性的进行实践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目前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状况来看,教学的技术和手段都相对落后。尤其在一些发展较慢的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故而,在很多时候本是应该进行操作的课程,教师却选择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这就使得学生本应该进行的技术化训练得不到机会,进而造成电气自动化掌握的技术相对有限,并不能够掌握较强的操作技术要领,不能有效的实现对于这门技术的掌握,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教学设备陈旧

首先,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因此,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并不能够完好的配备相应的设备,这就导致了教学设备相对陈旧,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对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以及相应的故障排除,可是很多时候,却由于设备的相对陈旧和落后,不能够满足学生训练和操作的要求。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只有一些简单的电钻、电线、电路控制机器等,缺乏相应的高科技现代化机器设备,进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够更好的应对就业。最后,在现代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当中,因为缺乏相应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设备,而造成教学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对有限。

3.师资队伍不够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队伍还不够壮大,即便每个学校都有那么一些从事这一专业教学的教师,但一方面教师数量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通常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主要是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同时,电气自动化也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个专业,因而许多从事这一专业教学的教师的教学时间较短,对于电气自动化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重新学习,加之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术要领掌握也不够完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一些教师主要是来源于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往往理论知识很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可是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却显得有些困难。这些都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队伍不够壮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4.教学的内容与生产的结合度不够

电气自动化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这一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所以教学的内容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更需要与实际的生产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可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往往与现实的生产活动隔离开来,这主要就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不符合生产的实际要求,或者教学的内容理论化过强,却忽略了实际生产中需要掌握的操作要领和实践经验。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这一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讲述的是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而实际操作和就业当中,需要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的主要工作特点、工作要领以及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危险,抓住重难点开展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根本要求和方法。

5.实验实训条件落后,缺乏资金投入

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都相对的缺乏,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高职类院校除了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教学之外,更应该明确自身承担着学生和社会交接的重要责任,学生只有真正的在学校内得到了相应的实训机会,才能够更好的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场所,学生在课堂中即便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可是却没有相应的场所供学生练习和施展,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实践性较差,即便到了社会,也会造成自身操作性的降低,很难尽早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相关的部门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国家应该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训练平台。

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措施和方法

1.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教学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转变,才能够保障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不应该只利用课堂内的教学,更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抓住电气自动化这一专业教学的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性。除了要利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之外,更应该有效的锻炼学生课堂实验操作的本领。除了应该讲授电气自动化相关概念知识,还应该对具体操作的要领进行讲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综合性实践人才以及为社会培养更多可直接利用的实用人才作出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2.充分的利用丰富教学设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专业,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于电路的自动化控制,实现电气自动化的高水平发展,所以实际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课本内容都相对较少,只有充分的利用起网络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教学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网络资源可以有效的整合各地区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也可以总结出电气自动化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基本的应对策略,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都有重要的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全新的教学手段,播放一些相关的电气自动化研究成果和工作视频,有效的实现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实际操作要领掌握,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和落实。

3.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对于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干,只有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作为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意识,不仅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具有超强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本领,这样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将会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相对具有开放意识的教师团队,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另外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也有重要意义。

4.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将教学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当今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主要就是将教学与实际的生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很多时候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与实际生产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隔离开来的,这也就会造成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产生沉重的就业压力,同时这些年学到的知识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教学的内容应该紧密的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例如,为学生带来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试着利用知识解除电路故障,实现电路维护等等,更好的与实际发展和生产接轨。

5.加大相关设施投入,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基地

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设施投入。高职院校在我国不断的发展,这也就需要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带来机会和帮助。校方也应该不断的重视设施建设,建设相关的训练基地,让即将毕业和面对就业的学生尽快的投入到实训基地中,有效的进行模拟社会的训练,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不断的兴起和发展,而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兴起的专业,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想更好的实现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就必须有效的实现对教学的改革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建设综合性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刚.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探析[J].轻工科技,2013,04:130-131.

[2]李俊涛.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202+204.

[3]侯慧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家,2012,11:73.

[4]李俊涛.工学结合模式视角下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4,21:103.

[5]施剑凡.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15:600+604.

[6]倪涛.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78-79.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技师学院 电气自动化 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实践

引言: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M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

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3]周鑫.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J].城市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年13期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作者:周业春 单位:东营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3]周鑫.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J].城市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年13期

电气自动化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中职院校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for a newly emerged cross discipline, the main application to the mechanical and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of the computer, the actual application widely. As the main teach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students work.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background and its future work demands aspects.

Key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Education reform; Vocational schools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院校的带动下,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规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也都明显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先进的教育发展需求,对其教学的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以及人才需求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加上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高密度、高污染、低效益的重工业产业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借助这一改革春风,重新的焕发出勃勃生机。中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发展规划的设计就决定了其必须针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一些特定的职业岗位或者是一些技术领域,并且,这些岗位对人才的实用性要求严格。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其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安排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课程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工作重点,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从而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业也逐渐形成规模,并且,在经济建设中的比例不断加大。近年来,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也纷纷在中国投资建造工厂,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一变化推动了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蓬勃发展,进而也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需求量增长迅速,逐渐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抓住时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出高品质、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改革构想

(一)基础学习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期间,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段时间内,首先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学科,使得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学生开始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这期间,教师不仅要讲授相关了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各种实际操作为学生讲解这些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而且,还要开始相关的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验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

电气自动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通过特定实验熟悉特定电路等具有代表性的线路。这些特定的实验都是根据特定章节设定的,特定的实验是为了加强对某一实用性的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这些特定的实验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通过特定

实验中学生间的实践教学安排,让学生们尽早的接触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实物,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践教学中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参加工作以后也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外实践小组的实践教学提供的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也给学生想搞科研发明提供了平台,这种科研性质的实践教学的确可以成为中专实践教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

(三)提高教育技术手段

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推广以行为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此外还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定点(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外要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可建设远程实验室,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的方式进行远程实验,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室紧缺问题,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个维度更深层的开展教学,从深层次思考课程的关键环节、主要瓶颈等,期待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新的突破。

三、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其速度之快甚至令很多发达国家都表示担忧。这一事实证明,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

[2]金永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2,04.

[3]赵杨,丁宝峰,杜翠女,赵明.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03.

[4]刘群.浅议中等专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上一篇:学前班幼儿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一毕业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