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18:31:19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行为导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49-02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和社会脱节,知识更新不够,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并不重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1]。为此,职业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对实践和自主学习要求较高的专业,其特点是对实际操作要求高,同时要求工作的逻辑性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技能提升,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培养出对社会企业有用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一、研究的思路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主要承担珠三角地区的机电、3C、物流、食品、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的电气控制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维修、培训,以及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工作。供配电系统运行检修、电气产品销售以及企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等岗位工作任务,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力,电气自动化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宗旨,以适应社会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2];而教学中行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是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方法完成教学,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反馈评价”的方式进行。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围绕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安装、维修、设计的岗位群;其次将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分解,确定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再者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将相同职业能力的课程进行整合,设置学习领域。

最后创建行为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具体见图1。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对兄弟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调研;再从制造类相关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开展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文献参考分析:对国内外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借鉴他人研究的经验,指导构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3.实践验证:引入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教学体系,通过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效果做对比,对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三、研究的成果

1.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确立了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撰写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调研报告,确定了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及人才培养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将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分解,确定43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已确定的有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维修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确定了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把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分类整合,按照项目的同一原则和职业发展过程设置出学习领域,制定出基于行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撰写了基于行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

2.对兄弟院校、多家企业进行调研,经过多次探讨和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基本确定了初次就业岗位:维修电工、电气设备装调维修工和技术员、自动化设备维修工和技术员、质检员;二次晋升岗:电气控制设计员、技术支持;未来发展岗位:电气工程师(主管)、部门主管,我们制定了职业岗位分析表;根据专业岗位确定行动领域,分析得出26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11个学习领域,制定基于行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3.制定新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等5门课程标准;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得到每门课程对应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任务,任务具体实施过程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反馈评价”的方式进行。

4.在新课程体系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核心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了微型资源库,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基本完成,基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学习导航、教学设计、考核方案等;拓展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等。

目前我校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2013年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获二、三等奖;2014年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015年参加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能竞赛获学生“维修电工竞赛项目”包揽前三名。近三年学生考证通过率均达到99%以上。顶岗实习企业对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动手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工作态度满意度高,普遍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中,基于行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将职业教育深入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职业人才培养策略,与企业需要相结合,展开理论学习、实践培养相结合的双向平行的教学体系[3]。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案的实现,还需要学校方面积极配合,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并配套资金保障。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教师必须与校外实训基地展开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教师还需要花更多时间顶岗实践,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注重实用性,在实训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候聪玲.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现代企业教育,2014,(8).

[2]莫慧芳,陈瑞.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的构建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在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也已于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也大大促进了课程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本课程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在方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油味”特色,且“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新晨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调研 分析 教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42-02

2013年7月15日至19日,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组成员到贵州省遵义市的军工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在考察期间共走访了两家国有大型军工企业,整个考察行程按计划进行,顺利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企业调研情况

(一)考察目的和调研途径

根据“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项目的需要,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组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方面的需求,为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寻求培养适应企业用人需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和落脚点。了解维修电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商谈与企业合作培养维修电工的办法,为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新形式的工学结合新教改奠定基础。同时,对企业部分从事电气控制技术相关工作的一线员工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工作的切身体会,探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工作情景侧重点。到企业后,项目组成员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及从事一线维修工作的员工进行了交谈,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电工、机床维修岗位的工作状况与需求,特别是不同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应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二)企业简介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组共走访了贵州省的两家大型军工企业。一是贵州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它是2004年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遵义江南航天紧固件公司改制重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有近40年的紧固件和橡胶件的专业研制和生产历史。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00、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军工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和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现场审核,是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曾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研制配套”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二是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01年12月30日,前身是国营朝晖电器厂和国营朝阳电器厂,主要从事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和组件线缆的研制生产和技术服务,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高端领域、高端产品研制生产的主要企业之一。多年来,该公司承担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和探月工程的配套产品研制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考察了解到的主要信息

工作岗位方面。贵州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有500~600名员工,其中电工、维修工各10人;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变电站,由电工班组负责;设备约2 000台,其中数控车床50~60台,工厂里允许几台机床或设备待修,维修工作主要由机床售后服务解决,过了保修期的设备由公司的维修人员进行修理,维修的方式主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有400~500名员工,主要进行机械加工、生产继电器和连接器;公司有电工、维修钳工(属于高端技术维修,主要由大学生担任)各2人;有设备400多台,其中数控机床50台左右。

用工方面:两家军工企业都设立了与自身企业对口的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贵州航天中专学校)和大专部(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员工主要从这两所学校招收。一线工人以大专毕业生为主,兼招中专、技校毕业生。企业一般通过学校培训提高工人的质量,也会在内部培养电工及维修人员;一个维修小组由1~4人组成,工作没有三班倒,但需要经常加班;机械修理和电气维修分开,目的是使工作人员的维修技术更精湛、处理故障更快捷。但也有弊端,曾出现过一个机修工和电工同时维修时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事故:机修工先到,切断电源后开始维修;电工后到,为了查看电路故障现象便自行合上了电源,在合上电源的瞬间,一个冲压部件突然落下,压断了正在维修的机修工的两根手指,造成残疾。

企业提升方面。航天航空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内部也追求企业效益。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的设备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而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机床维修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思想。

二、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调研信息,项目组找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在校学习及毕业后的学习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二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辅导平台。基于上述要求,项目组对2013年9月开设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处理方面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由原来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转换为教师根据知识要求及特点,设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由此,教师转变为引导、提示及辅导等次要角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各类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电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的控制功能,让学生自主把观察到的现象口述出来;其次,利用课前制作好的电路,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通过模仿将电路制作出来;再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以自己制作完成的电路为依据,自行画出电路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最后,学生参照电路原理图口述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并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1个人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单元,即1人制作一个电路,转变为以小组(每3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单元,即3人共同制作一个电路。在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将任务分解,每个人承担任务的一部分;被分解的任务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联系,每个人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有联系的团队成员交流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如一个接触器的开关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如果进线端由一个成员连接、出线端由另一个成员连接,那么两人就必须选择同一个端子,商量好谁的进、从哪里进,谁的出、从哪里出,否则,电路将无法正常工作。这是为了创设一种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广泛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良好习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而为了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成员实现目标。

(三)师生关系方面

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来教师命令式、教导式,学生听从式、接受式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取而代之。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对于每一个电路单元的学习,以学生主动观察电路功能、自己分派学习任务、合作完成电路制作、总结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主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和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的任务是主动尝试、积极探索、提出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有坚持表扬为主、鼓励为主、引导为主,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乐意探讨,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和“我能行”的信心,才能使激励性原则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发展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挥潜能。

(四)教学的可持续方面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室里的学习,而且强调注重学生课后及走到工作岗位后的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及就业后的知识更新,加强与学生、企业、同行的交流、合作,项目组将拟建一个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各教学内容相应的课件、视频、动画、作业及练习等教学资源都将放在教学网站上,并实时更新,方便学生持续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

此次项目组走访的是我国军工企业,属于我国老牌国有企业的代表。除此之外,项目组考察和调研的企业有中外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的企业类型。因此,通过详实调查、仔细分析、统筹规划,最后得出教学改革结论,本项目组将在教学中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景彪,马荣振.略谈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J].秘书之友,2012(11)

[2]王公义.如何写调研报告[J].中国司法,2012(4)

[3]Shirley R.Steinberg Joe L.Kincheloe.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美]L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 静(1968- ),女,广西机电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法;莫 慧(1977- ),女,广西机电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法。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主要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课程教学与考级考证无间隙衔接、不但能够获取专业所需的技能证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获取其他相关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2.基于工学结合理念,分析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就业趋势与职业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的让学生感受到电气控制在各种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实实在在的应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在教研会上,集体研讨并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方案,依据方案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并在我校的2010级机电和2011级机电专业各班级试点,通过近两年的试点,通过教学反馈和调查问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明显看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实践中所用到导线进行精细化测量使用,节约制作成本,在进行电气控制电工职业资格工种的培训和鉴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毕业设计可以和教师的科研相结进行动手自制实训教具和小型控制系统,提出并制定的设计方案等和具体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按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案例分析的方式构建课程习题库、试卷库、动画素材库等基本教学资源库。制作大量的视频和仿真单元,用以生动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在里特别要讨论一种我们正在试点的课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上课前先自学老师事先录制的在线教学视频,并完成简单的作业,然后在课堂中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讨论上的一种教学形式。核心理念在于转变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School WorkHome Work转变为Home WorkSchool Work,意在弥补在线教育无法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缺陷。在2012年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讨论调研中分析,证明这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研究成果

1.节约了教学成本,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实践中所用到导线进行精细化测量使用,节约了制作成本,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们的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以下是我们的实训室展示图。

在图2中的工业控制实训室是我们核心实训室,在这个实训室有一代表当前先进机电、电气自动化、PLC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室,我们进行了仿真实训开发工作,实际真实与仿真相结合,硬件与软件并进,效果非常好。图3机床电气实训室主要完成各种机床电气控制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就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中所涉及的典型机床中数控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的供电部分、PLC部分、伺候系统、电路控制部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重点解决PLC部分、伺候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与课题组的教师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高职组)中荣获国家三等奖,参加2011年全国第三届教学仿真软件比赛荣获二等奖。在2012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取得三等奖。

3.收集了大量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资料,提供了一套文字、图片、视频等技术资料,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和资源共享。

4.为适合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研究成果进行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工(中级)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鉴定相关工种650人,2011年鉴定相关工种520人。

三、突破和创新

1.利用研究成果,积极为企业提供了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及改造等技术服务咨询,主动参与周边企业的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发表相关论文;收集大量资料并编写教学改革方案和调研报告,设计制作教学教具及相关配套的校内实训指导书,在实际运用中节约了实训成本,更加有针对性的教材更便于教学理解。

3.第学期至少调研一次,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修正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很好的提高,学习成绩上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黄卫庭主持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0c2042123).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 电气照明

1 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 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高春侠(1977-),女,山东鱼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磊(1977-),男,河北任丘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43-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通用性本科专业,国内的理工科高校几乎都有设置,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具有本校的办学特色,下设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石油石化领域的技术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专业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科研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其“油味”特色,已经于2010年被列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通过近两年的特色专业建设,深切感到要想将这一省级特色专业建好,并且要冲击部级特色专业,一个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要将“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体系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好,实施好。因为“电力电子技术”对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及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及实践类课程都具有技术支撑作用。要想真正将特色专业建设好,一方面需要将“电力电子技术”本身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好,另一方面,要将“电力电子技术”与本专业各专业课程,尤其在体现专业课程与石油石化领域中应用的联系与桥梁作用发挥好。否则,特色专业建设就只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不能落到实处。“电力电子技术”是将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在石油石化和电力节能等领域付诸实施的接口和桥梁。

总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消除各课程之间的壁垒,突出石油特色,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

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

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

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

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在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也已于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也大大促进了课程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本课程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在方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油味”特色,且“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唏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4):55-58.

[2]高春侠,张磊.PSPICE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3):125-128.

[3]徐春燕.独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280-281.

[4]杨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95-96.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ZHU Zhiwei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Although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but only stayed in the idea stage, rarely for certa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study specific practices not specifically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based o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skills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eti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kill competitions; teachingreform

1 研究本教改方案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是与产业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其重要意义如下:(1)本课题的研究,将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2)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校教学内涵建设,将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使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紧随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断提升。(4)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加强我校与全国同类院校的交流,也将促进校企合作与交流,为校校和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途径。(5)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将引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装备的发展。(6)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将会为打响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品牌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其改革总体思路如下: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针对的是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针对的是生产一线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总体思路上,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对应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不同层面,并不会产生冲突的地方,且是一次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部分和提高拓展部分的全面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方案

3.1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方案

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调研报告》研究结果,我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学生可在毕业前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接触网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变电所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在毕业前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以上职业资格证之一,才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所需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因此,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改革方案:首先,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中级维修电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以接触网工国家职业标准、变电所值班员岗位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执业职格资格标准等主要职业资格标准为重要依据,构建完备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合适的课程;然后,针对接触网运行与维护、牵引变电所运行与检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和电气CAD等重要专业课程,依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设计高效的教学实施、管理和评价方案,即从课程内容上要把各职业资格标准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都包含进去,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能够灵活承载以上全部教学内容,并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以相关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总体评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效。这就形成了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完整的设计,为课程教学基本部分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3.2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方案 (下转第227页)(上接第182页)

依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展项目调研报告》研究结果,研究确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能够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有3大类6小项,如表1:

表1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拓展部分的方案:首先,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结合生产一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做好教学准备;然后,教学制度化的在专业群范围内、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定期开展上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检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可聘请来自企业的技师担任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老师,让学生在聘请来的企业技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职业技能,以此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使我们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符合本专业各职业资格标准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要求,全面提高拓展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生产所需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把在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的学生,派往校外参加行业企业与全国职业院校联合举办的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实现全国各相关院校间交流,还能实现校企交流与合作,获得奖项还可为打响我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品牌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完备的教学体系设计,为课程教学的提高拓展部分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总之,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提高拓展部分的改革方案,可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向更深入更广扩的方向发展,可培养出更符合当前生产一线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可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加强与全国同类专业间的教学交流,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求与效果

若将本教学改革方案顺利实施,发挥出较好的实效,需要从教学制度到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做到以下几点:(1)按照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重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按照与产业对接的要求,重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案。(3)按照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4)按照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特点,制定能够与教学实践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5)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到企业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水平。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任仕达奖于1999年在比利时发起,到2013年参与的国家或地区已达到18个。它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雇主品牌调研行动。通过和独立调研公司ICMA集团的密切合作,今年全球调查共收集约16万人的意见。此次任仕达在中国大陆的雇主品牌调查共有150家在华员工人数最多的公司入选,超过1万人接受了第三方咨询公司ICMA的在线调查,其中包括公司人、求职者和大学生。

此次是任仕达奖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同时也是任仕达奖的最后一站,可见其意义的重大!调查活动历时共2个月,在被调查者中男性为5423人,女性为5109人。教育水平大学学历达8910人,占84%,继续教育(非大学学历)达653人,占6%,中等教育879人,占8%。调研从雇主品牌重要组成因素“薪酬和福利“、”职业发展“、”工作长期稳定“、“公司氛围”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在调研人群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受访人数达3298人,占31%,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各占11%、8%和7%,华中和华南地区各占28%和15%。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入选公司及所在行业在国内的雇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居于何位。

其中英特尔和埃森哲分别荣获了中国外资企业组”金银奖。中国银行和中国石油则是“中国内资企业”金银奖的赢家。通用电气荣获了“2012年中国制造业最佳雇主“称号;卡夫食品中国荣获了“2012年中国消费品行业最佳雇主”称号。

根据《2013中国任仕达奖雇主品牌调研报告》分析指出,在求职者考虑工作时的重要因素中,男性往往偏爱提供职业前景、优质产品及服务,以及具有环境和社会意识的有实力和创新型企业,而女性往往追求交通便利、愉快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35-64岁的潜在员工往往追求财务状况良好、能提供长期工作稳定性及交通便利的企业。

电气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用电工电子技术及装置使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现代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等,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随着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旺盛,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我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过程中,“有的放矢”,完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顺利就业,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必须进行调研,深入走访各行各业,专家学者,获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做好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调研目的

为主动追踪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步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内涵建设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深入地走访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活动设计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及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专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对企业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问企业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召开专家访谈会;对学生(主要为机电专业学生)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和回访。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此次调研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特别是对口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及职责、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应学习的课程等。二是调查高职学院,如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过程。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学院坐落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如“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大麦地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变压器厂”、“云南易初明通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上海紫光”、“云南陆航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泛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绿生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公司”、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欧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进一步走访到大理“杭州哇哈哈集团大理哇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禄丰供电有限公司”、“禄丰德胜钢铁厂”、玉溪“华宁供电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等单位调查调研,另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运营急需4000名人才,其中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师和机电设备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这两个岗位技术人才是属于尖端的,最紧缺的,同样属于这个尖端的还有土建、桥梁、通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等十余个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从这些公司单位和昆明的各项经济发展趋势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涵盖范围广,通用性强,厂矿企业都紧缺,厂矿企业、铁路运输、物流、药业等单位很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据社会调查表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且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①生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人员;②生产服务型企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电工;③高低供配电系统配电柜接线工;④电气设备操作员、管理员;⑤自动化工程施工人员;⑥生产型企业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人员。再加上云南许多企业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运用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继电逻辑电路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以及配电柜的销售和服务岗位;二为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改造岗位。前者约占60%,后者约占4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安装和调试岗位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维护和改造岗位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电气控制系统技术员、设计员及现场工程师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明确的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服务区域经济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宗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特的行业、区位优势,由于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旺盛,面对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及论证,确定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云南省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药业、物流,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人员(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可从事企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可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为云南省昆明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可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自动流水线的安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等工作。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并借鉴各院校的专业建设之长,建立公共课程学习领域,包括综合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职业标准的分析及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并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依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图

根据能力跃升理论,这三个等级的职业能力是逐级递升,而实现职业能力等级的跃升是以具备前一级能力等级所包含的职业技能为触发条件的,即前一级能力是本级能力的必备条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针对职业能力来设置,应突出高教性、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对应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项目,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废除不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多门课程。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按照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很好契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其难点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以实践教学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并按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转换培植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关指导性文件,将上述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得到具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见表1。

表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经全面、全方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调研,邀请企业从事多年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并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不断进行完善。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可以通过广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基本原则都是“行动导向”,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比如学生状况、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硬件条件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水平,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结合起来。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具体分析各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经过充分的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通过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将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来安排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评价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为主,如过程考核,避免一卷定结果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建设。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进行对《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工作,引领示范,随之而来,其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也将进行开发和实施,

专业调研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研活动,教学改革才有依据,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杜,2003.

[4]万金保,刘兰平.基于职业要求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

上一篇:通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