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工程范文

时间:2023-12-09 16:04:06

电气机械工程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机械工程;应用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对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视。就电气机械工程领域而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气机械行业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智能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有效的提升了电气机械工程自动化效率。鉴于此,本文对“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1. 人工智能概述

对于人工智能,其主要是通过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操作,从而实现节约人力资源这一目的,有效的增加了经济效益。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不仅仅能够代替人工工作,还能够完成一些人工不能完成的工作,由于机器操作完全受到精确的程序控制,并不会出现工作疲惫状态,能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同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呈现出人工智能与人们生活相互促进以及发展的新局面。

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对于智能化发展,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主要是由于社会需求与人工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产业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在电气机械工程当中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当前智能化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诸如农业灌溉、信息处理以及电气化工程等,不仅仅有效节约了人了资源,还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经济财富[2]。换一种说法,智能化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其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电气机械工程而言,电气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实现自动化,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保证电气机械工程的安全运行。现对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中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3.1电气机械工程中变电站的自动化

电气机械工程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同时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具有重大影响。变电站作为电气机械工程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直接关系到电气机械工程安全运行,智能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能够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操作准确度以及工作效率。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依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实现自动的职能变动,其主要是采用微机设备代替电磁装置,利用电缆代替电力信号,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2机器故障检测实现自动化

众所周知,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老化、磨损等原因出现故障。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之前,一旦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必须通过人工查找故障点,不仅仅效率低下,还对故障位置拿捏不准确,促使电气机械工程的运行效率低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智能化可以在电气设备运行时,自动记录运行数据,一旦出现故障,只要根据不正常数据,就可以快速查询故障位置,有效减少了故障排查时间,从而有效增加了电气机械工程效益[3]。

3.3对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建设。

控制系统在电气机械工程中尤为重要,其实现自动化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有效增加电气机械工程经济利益。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从而实现经济型办公。最橹饕的是在日常的机械故障处理、数据控制等均可以实现经济节约型,同时在人力资源上也会有所节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有必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办公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使得调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升了电气机械工程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宇博.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5,02:92.

[2]张立莲,刘传新.简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234.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管理

机械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机械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并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建筑机械工程施工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工程当中,而且专业性很强,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一、加强对施工的技术人员的管理。

对机械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技术人员的合理搭配。对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质量资质。对质量、检测、监督等人员应进行职业资格考核,按照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工作业绩、能力、培训成绩等要素,安排其合适的岗位,从而形成激励,促进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技术,积累新经验的团队。二是加强对团队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一定要加强对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预防性意识。同时,要对电气机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讲授适合工程需求的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让大家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施工。三是注重团队班组建设。施工班组人员通常在一线施工,按照每个班组内员工各自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责任到人,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互相帮助,将员工工作效能发挥到最优。

二、做好电气施工的材料、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1)施工前的材料、设备管理。首先,物资采购部门要认真负责,采购时要根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厂商和产品,切不可出现“关系式”采购,采购之后应对产品进行详细核算;其次,质量人员要对拟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填写报验单,并将厂商提供的检验报告仔细阅读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使用。对于国家强制管理的产品,必须要符合我国电工、机械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要求,相应的设备上必须要有安全认证的标志,而且附有证书,坚决不用“三无”产品。同时,建筑机械、电气所使用的各种高低压箱柜等设备,一定要采购定点厂家提供的设备,对于关键的材料和设备,要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流程、检验标准和工艺进行充分了解,有的还要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选最优设备。还要通过考试,对电气设计人员、施工及检验人员都应掌握一定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入场前检测,准确判断产品优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必须马上停止施工,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些电气材料或设备在安装的时候要进行系统试验,以判断该产品在系统中能否正常工作,有时还要和设计、质量、检验等人员协同进行解决。(3)进场使用的材料、设备管理。在建筑机械工程系统交付使用后,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仍要继续进行。要密切跟踪回访,了解使用的效果,积极与用户沟通,排查质量问题隐患。

三、加强施工机械使用的过程管理。

(1)机械在施工使用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重点检查。首先,要检查接地情况,包括底板钢筋是否贯通,榷子与主筋的焊接质量,接地电阻的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引下线的检查,如果工程使用柱子主筋作为引下线,要注意在主筋上从上到下都做好标记,如果使用的是专用引下线,则要引下线上下连贯,并且焊接质量要符合标准,还要进行防腐。(2)电气安装阶段是施工的关键。施工中要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巡查。首先,要检查在吊顶的线管焊接情况,以及其他室内线管的种类是否符合要求。其次,管内穿线是否按标准对零线、地线和相线进行区分开。第三,用电设备的安装检查,其位置是否合理,接地是否可靠,接线是否正确。第四,建筑避雷网和引下线的焊接质量是否牢固。(3)工程验收阶段。在系统调试阶段,施工管理人员应在现场积极参与,并与相关人员一起检查各项调试结果是否正确,性能是否稳定,所以现场操作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迅速组织讨论、分析,及时予以解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应产生相应的报告、记录、数据等文件,在验收阶段,应认真整理全部文件,纳入档案管理,检查整个数据包和施工图纸的前后一致性,并进行仔细、严格的评审,作为验收和后续使用、维护的依据。

总之,当前,随着建筑物的智能化逐步提高,建筑机械系统的施工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当中必须重视机械现场管理。只有做好建筑电气机械施工的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材料管理,并且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重点管理,才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电气机械系统工程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机械管理.《中国科技纵横》杂志.2011(5)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发展,期间虽然遭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终于获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尤为迅猛,建筑行业所包含的运作项目也日益增多,在施工技术方面也获得了飞跃和突破。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型机械的使用已经在建筑行业内部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覆盖程度。随着机械使用的普及化,机械使用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繁多,所以对于机械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和管理就成了众多施工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机械的使用及维护状况也直接影响到了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是否能够达到实际要求,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也会为企业财产安全以及机械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机械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机械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并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建筑机械工程施工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工程当中,而且专业性很强,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1 建筑工程现场机械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不是简单的设备实物管理还包含了其他相关管理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软件管理(施工项目现场机械使用及相关技术管理)和硬件管理(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管理及设备维护、维修及保养问题)。建筑行业的机械作业及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其主要管理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机械设备想要正常作业离不开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想要让机械发挥出较高作业效率,那么操作人员的水平也必须较高,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也有专门的机械操作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大多都是从普通工人转岗而来,接触机械设备之前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更加没有安全生产意识。其次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都是户外项目,项目作业受天气影响突出,又由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缺乏基本的机械设备管理保养意识,所以出现大量机械直接放置在露天场所未能妥善保管,加之工程建设本来就较为繁重,进而管理者也无暇顾及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上述两点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 加强对施工的技术人员的管理

对机械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技术人员的合理搭配。对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质量资质。对质量、检测、监督等人员应进行职业资格考核,按照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工作业绩、能力、培训成绩等要素,安排其合适的岗位,从而形成激励,促进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技术,积累新经验的团队。二是加强对团队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一定要加强对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预防性意识。同时,要对电气机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讲授适合工程需求的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让大家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施工。三是注重团队班组建设。施工班组人员通常在一线施工,按照每个班组内员工各自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责任到人,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互相帮助,将员工工作效能发挥到最优。

3 做好电气施工的材料、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3.1 施工前的材料、设备管理。首先,物资采购部门要认真负责,采购时要根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厂商和产品,切不可出现“关系式”采购,采购之后应对产品进行详细核算;其次,质量人员要对拟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填写报验单,并将厂商提供的检验报告仔细阅读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使用。对于国家强制管理的产品,必须要符合我国电工、机械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要求,相应的设备上必须要有安全认证的标志,而且附有证书,坚决不用“三无”产品。同时,建筑机械、电气所使用的各种高低压箱柜等设备,一定要采购定点厂家提供的设备,对于关键的材料和设备,要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流程、检验标准和工艺进行充分了解,有的还要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选最优设备。还要通过考试,对电气设计人员、施工及检验人员都应掌握一定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入场前检测,准确判断产品优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必须马上停止施工,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些电气材料或设备在安装的时候要进行系统试验,以判断该产品在系统中能否正常工作,有时还要和设计、质量、检验等人员协同进行解决。

3.3 进场使用的材料、设备管理。在建筑机械工程系统交付使用后,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仍要继续进行。要密切跟踪回访,了解使用的效果,积极与用户沟通,排查质量问题隐患。

4 加强施工机械使用的过程管理

4.1 机械在施工使用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重点检查。首先,要检查接地情况,包括底板钢筋是否贯通,榷子与主筋的焊接质量,接地电阻的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引下线的检查,如果工程使用柱子主筋作为引下线,要注意在主筋上从上到下都做好标记,如果使用的是专用引下线,则要引下线上下连贯,并且焊接质量要符合标准,还要进行防腐。

4.2 电气安装阶段是施工的关键。施工中要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巡查。首先,要检查在吊顶的线管焊接情况,以及其他室内线管的种类是否符合要求。其次,管内穿线是否按标准对零线、地线和相线进行区分开。第三,用电设备的安装检查,其位置是否合理,接地是否可靠,接线是否正确。第四,建筑避雷网和引下线的焊接质量是否牢固。

4.3 加强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力

在机械使用过程中必须落实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如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人员定位制度,确定机械使用人员具体名单、投入作业的机械编号、作业环节以及作业具体内容。在人员和机械交接班过程中也要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各项手续记录。而且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及特点制定保养维修周期表,力求使机械设备随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机械设备需要保养和维修的时候也要做好严格登记,要加强故障原因的总结分析工作,寻找机械维护保养的最佳时机和方法。加强机械作业的考核制度落实,建立积极有效的人员奖惩制度,对于违规违章操作行为严肃处理,全方位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提高人员责任心与执行力。

4.4 工程验收阶段。在系统调试阶段,施工管理人员应在现场积极参与,并与相关人员一起检查各项调试结果是否正确,性能是否稳定,所以现场操作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迅速组织讨论、分析,及时予以解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应产生相应的报告、记录、数据等文件,在验收阶段,应认真整理全部文件,纳入档案管理,检查整个数据包和施工图纸的前后一致性,并进行仔细、严格的评审,作为验收和后续使用、维护的依据。

5 结束语

当前,随着建筑物的智能化逐步提高,建筑机械系统的施工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当中必须重视机械现场管理。只有做好建筑电气机械施工的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材料管理,并且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重点管理,才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电气机械系统工程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机械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杂志,2011,(5).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机械工程;应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国内机械工程领域的各大企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视,通过科学合理地将智能化技术与机械工程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简述智能化机械工程及其特点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等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军事、金融等。机械智能化是未来我国工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机械自动化是机械智能化的来源,二者并不自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机械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化机械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工作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意义重大。(2)机械工程智能化与机械工程自动化。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工业大国,但并不是工业强国,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无论是在机械自动化领域还是在机械智能化领域都与文章发达国家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机械工程自动化是指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依赖于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或所生产出和产品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特征。机械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特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确存在着生产方式一定成形就很难改变,无法满足现代消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机械自动化技术仍然无法摆脱对人工劳动的依赖,这种依赖主要体现在生产计划方面、产品推广方面以及设备控制方面。智能化机械工作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将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不仅降低了一线劳动人员数量,也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工作强度。智能化操作系统可以对机械运行作业过程中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计算机根据计算得出的结合来灵活地指导机械设备下一步的动作,大大提高的机械设备生产的灵活性,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实现的产品种类的多样化生产。通过软件、硬件、机械、人工相互集成与交流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性与高效性,对于一定范围内的修改化服务需要也可以就会自如,使得机械设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厂流水线,而是可以更大程度上服从人的命令,接受人的改造的智能化机械设备。(3)智能化机械工作中的特点。智能化机械工程具有四流集成、四流交汇、高效率、高品质等优点。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化机械工作中的核心,它可以对机械作用进行现场操作,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设备运行方式,提高产品良品率。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机械工程生产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应用的最为广泛,以往的工业企业都是以流水线的形式来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与组合的,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手工作坊相比有着十分巨大的效率优势和质量优势。然而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消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严重同质化的产品逐渐受到了市场的冷漠。尤其是我国消费者对科技类产品的消费快速增长,流水线机械列阵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没有多大程度的科技含量。在这种市场需求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来增加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灵活性,利用软件操作和数据指导的方式来对机械设备进行调整,从而代替了大量的人工劳动,降低了企业成本,更重要的是其生产过程中的精确性得到了质的提高。另外智能化机械设备还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智能化操作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准确显示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发生故障的具体原因,帮助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意外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2)机械工程生产管理智能化。智能化技术为企业生产带来的使得还不仅仅体现在机械操作方面,还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管理工作向来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企业的基础性工作,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技术,良好的企业管理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

3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履带式凿岩台车。隧道施工中需要经常用到履带式凿岩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重要施工机械,结合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冲击次数、回转速度以及钻进速度的智能化控制,还可以依照岩石的质地来自动测量钻入的深度的转矩。(2)自卸车。自卸车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机械工具,在矿山开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利用推测航法来指导运行方向,利用反射板和激光传感器来对误差进行控制。结合GPS技术来为处于运行状态的自卸车进行现场控制。(3)轮式装载机。智能化技术与装载机相结合可以形成V字形自控移动、自动铲控系统、以及防侧滑系统。结合轮式装载机铰接转身方式的特点,采用特殊的控制模式。(4)旋转式扫雪机。为了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路面除雪的工作效率。传统的路面除雪方式利用车载传感器对路面进行检测,对道路上事先设置的标记进行识别,对车辆运行路线进行引导。而经过智能化技术改造之后的旋转式扫雪机已经实现利用GISDUI/GPS来对车辆进行定位并控制其运行方向。(5)自动化盾构。利用PLC单片机结合控制杆相结合,对盾构的切割轮进行自动化控制,现实盾构作业控制的自动化。(6)挖掘机。利用车载计算机可对铲斗的位置进行定位+使铲斗沿预定的作业轨迹动作,并对铲斗的挖掘阻力进行分析,对发动机功率进行调节。(7)钢索式挖掘机。由于铲斗由钢丝吊控,所以当吊臂回转时铲斗的摆动控制是自动化的关键。可利用视觉传感器来检测铲斗的摆动,通过改变吊臂的移动速度来控制铲斗的摆动。

4对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建设

机械智能化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一个好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大大降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的开支,提高机械设备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提高机械工程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引入智能化系统,利用智能化系统对机械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不仅大大提高了研究机械与改造机械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对重要机械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控制能力,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在自由市场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在自动擅长的专业领域来谋求生存,这就离不开智能技化技术的辅助。不仅要在机械设备运行方面实现智能化,也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立莲,刘传新.简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11):12-13.

[2]马铸,李锁云,张文明,等.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03,09(25):4-5.

[3]叶兵,安阳.工程机械机群智能化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分析[J].电子世界,2014,02(28):39-40.

[4]耿胜利.工程机械技术现状与智能化信息化趋势[J].硅谷,2014,06(23):27-28.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领域;地方高校;工程硕士;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会强(1976-),男,河南洛阳人,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胡忠举(1976-),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项目(项目编号:JG2012B037)、湖南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2010A016)、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JY-05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17-02

一、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背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仅长株潭区域内就拥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湘电集团、江麓集团、平安电气、南车集团等数十家知名大型企业,根据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业年均可实现23%的增幅;为适应这一跨越式的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也相应有如下要求:第一,数量大,且尽量为通用性人才。第二,拥有较丰富的现场经验,熟悉一线生产、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一线设备、熟悉一线人文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三,具有时效性。新进的研究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和磨合,市场变幻莫测,往往因此会耽误很多机会。第四,忠诚度。要求人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正是为了适应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高校和企业合作,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为目标,为大中型机械领域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将本领域前沿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实践及工程管理能力。2009年度,获得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39家,仅次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其中绝大多数新增单位是地方高校。

目前,长株潭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长沙汽车产业、株洲电气机车、湘潭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作为机械类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之一,湖南科技大学目前已经招收了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3届,在招生、培养、管理、考核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这里,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地方高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地方高校面向地方大中型企业,在机械工程领域已经招收了大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培养条件差异化较大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当于国内一流高校和各种强大资源,其硬件条件(如实验条件、经费支持、信息资源等)和软件环境(师资力量、管理体系、研究氛围、校企合作、公共关系等)处于相对劣势。但另一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为重视工程硕士培养,在导师选聘、学生待遇、学习环境上或能提供更有优越的条件,且政策层面更加灵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为例,共29人,学院在授课方式、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并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研究生论文全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条件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2.生员质量参差不齐

(1)知识背景各异:由于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材料、机制、电气、测控、管理等诸多学科,生员专业差异性大、毕业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该领域的生员背景知识差异较大。

(2)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具有极为丰富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经验,但绝大部分人员离开高校较长时间,加之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存在一定知识陈旧现象,且英语、计算机等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3)学习积极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参加工程硕士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往往很难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3.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协调一致

地方高校机械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企业、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1)企业迫切需要学校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难将上述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并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

(2)大多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受以往惯性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更为重视研究生的理论及学术水准提升,未能有效与企业沟通,协调一致,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3)绝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很强的求知欲来学习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学习过程的艰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响,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要求,演变成为仅仅为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学习,把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而有利于自身发展作为学习目的。

4.过程管理不够建全和完善

工程硕士研究生往往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科研、生产、管理任务,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又是“进校不离岗”,因此在硕士生培养阶段的学员往往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投入精力上会出现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此外,学习内容与学员自己的知识背景差距大,学习难度大;同时,导师往往在学校承担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实际培养中往往沿用学术型培养模式,学院负责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工作,企业很少能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往往造成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与研究生的培养脱节。另外,“双导师制”是针对工程硕士特点而实施的,但由于学员是在职学习,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学校导师往往很难像指导学术型研究生那样细致指导,企业导师则往往是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难以抽出有效时间进行科学指导,从而使得工程硕士指导过程出现空档。

5.评价标准难以把握

工程硕士培养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内容侧重于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毕业论文中应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路、新设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校内指导老师往往沿袭以往惯例,重学术水平轻工程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仍需要进一步厘清,因此对工程硕士论文客观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提高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质量的探讨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师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养体系,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应用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及“夯实基本素质”原则,学校、企业单位、学员(导师)三方面结合协商制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在具体实践中,开学前邀请研究生院主管领导、企业专家、部分导师和学员代表进行沟通,根据生产、开发、制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经现场专家、导师的交流和学员的面谈后,学员可以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选择合适的课程满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课方式,强调灵活性和实用性

湖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大都来源于本地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学员无法脱产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确立班主任责任制,每个班级配备1名硕士生导师为固定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系。

(2)多时段集中授课。由班主任提前调研,确定合适授课时间,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学员。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授课的学生则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单独补课。

(3)现场授课。对于部分距离较远的学员,湖南科技大学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如学校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到学生较为集中的企业等进行集中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校企合作,深化“双导师制”

湖南科技大学针对“双导师制”进行了以下改进:

(1)师生双向选择:入学前组织师生见面会,加强交流,保证学员、校内导师、现场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

(2)重视论文开题。由学位分委员会统一组织、集中管理、集中审核、严格把关。

(3)加强中期考核。由校内导师和现场导师组成评议组,互相检查监督,保证论文质量。

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湖南科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院、学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

(1)研究生院严把生源质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严把招生质量关。

(2)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上有效结合学员实际工作内容、突出个性,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方式采取读书笔记、笔试、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

(3)导师负责督促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由专家组集中组织学生开题、期中检查,答辩过程由导师初审、预答辩、匿名评审等环节组成,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

四、结语

工程硕士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培养过程涉及企业、学员、学校三方,其管理过程更为复杂,只有努力实现地方高校、合作企业和研究生协同合作,对于培养过程各个具体环节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学校放心、学员满意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健.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5):78-79.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6篇

由于“电气机械复合型”专业教师不是非常普遍,电气工程制图课程大多数只能由电气工程师背景的专业教师或者有机械设计背景的任课教师承担,前者擅长采用AutoCAD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明细表制作等一些基础制图功能,后者擅长采用制图软件进行二维、三维机械制图,都会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偏离课程目标,无法实现从电气原理图开始到电气控制柜效果图、加工图设计这样整套流程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遍认为电气工程制图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度不高,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实际工作中电气工程师需要的设计技能。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般是根据企业要求电气工程师具备哪些制图和设计能力来确定。通常一个小企业中电气工程师人数不会太多,因此要求电气工程师需要掌握涉及电气方面多数的技能。在承接一个项目后,由机械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项目机械结构的设计,通常都会采用Solidworks、Pro/E、UG等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电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驱动和控制机械设备,因此在机械结构设计时,会与电气工程师协同设计电气部分,电气工程师要根据控制对象,绘制电气原理图,通过计算,选择电气元件的类型、型号、供应商等,再进行采购;完成采购工作后,需要对电气元件进行排布,设计电气控制柜、控制面板,此时需要与机械结构工程师协调设计,如何安装方便、美观等工作就在此时确定;根据设计结果,绘制电控柜的效果图和加工图,外协加工;完成加工后,电气工程师进行元件布置和接线,然后进行调试。在这个过程中,电气专业毕业生需要会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明细表制作等一些基础制图技能,同时要熟练使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机械电气协同设计,绘制效果图和加工图,才符合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在68课时的教学时间里,要精通所有的软件有相当的困难,因此教学内容主要突出AutoCAD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设计,加上三维结构设计软件中其中一个到两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学习,通过教室内电气控制柜的实测练习,初步掌握整个流程的操作方法,在后续的课程里,通过加深练习,完全掌握上述流程和技能。

三、优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电气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是采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体系转化过来的模式进行教学,对识图和二维制图能力进行充分教学,缺乏直观性,由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里面缺乏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方面的先修课程,使得电气学生在学习识图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形时非常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易被学生接受。采用简单图形学维制图软件Autocad,在掌握一定技能后,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等专业图形,配以国家标准的图框和表格,采用虚拟打印的方式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在二维软件学习同时,采用简单机械3D模型的绘制,让学生渐进式掌握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后续通过实测计算机房里面的电脑、桌子、配电箱、路由器控制箱等设备综合练习,获得三维设计技能。在后续的课程里,可以加入测绘复杂的电气控制柜、流水线等内容,使得电气学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需要的制图技能。从三维设计简单模型或者零部件入手,使没有机械制图和画法几何基础的电气自动化学生容易入门和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避免传统的大量时间进行二维机械设计过程教学,符合现在企业中大量采用三维设计二维出图的设计流程。同时,在机械设计同时,学习Autocad绘制简单的二维图形,进而掌握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明细表制作等一些基础电气制图技能,使得学生逐步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几届学生的课程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电气工程图绘制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四、小结

根据企业对电气工程师的技术需求,在高职培养阶段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制图和设计能力,包括用二维设计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图等基本的电气图,同时要求能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结构的设计,能与机械结构工程师协调设计电气控制部分,为设计出融合电气与机械美学的优秀产品而打下基础。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型港口;机械电控技术;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领域对机械电控技术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对机械电控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文章将以大型港口机械电控技术的新发展作为切入点,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现阶段大型港口机械对电控技术的需求

目前一些港口码头的装卸机械对电气设施都有下述需求:(1)高效高速化,高速正反转,启制动稳定、确保设施可以长时间高速平稳的运行;(2)一经出现故障可以第一时间予以排除;(3)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需要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如负荷限制以及风速保护等;(4) 操作简易、在其转动时可以随机更换转速;(5)要方便其维修,匹配相应的检测显示设备与故障诊断管理机制。目前,大型港口机电气设施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优化,特别是海港用大型码 头装卸机械,几乎全部使用了前沿的电力电子技术。国内一些进口的港口机械也配置了较为前沿的电气 技术设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电气控制设施已被电子数字化控制系统所逐渐取代。

2.全电子数字控制模式

全电子数字控制模式是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一个创新之作,其主要通过全数字化控制直流驱动设施、可编程序控制设备PLC、故障诊断与相关参数管理机制以及数字化检测等设备所构成。

2.1.全数字化控制直流驱动设备.

自八十年代一些大型港机就使用了全数字化直流驱动设备,九十年代中期G E公司就使用D C 一 300设施装置了四十台起重设备、西门子用S IM OR E G 一 K装备了八十台起重设备。

2.2.P L C和工业微机的全面使用

刚进入八十年代时P L C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港机,其可靠性较高,且不存在机械磨损等问题,在港口起重机械上使用主要包括下述特点:(1)可以简单的达到单机及半自动化;(2)减少继电器的使用率;(3)功能软件化,容易满足相关的使用需求;(4)便于和半数字化及 全数字化控制驱动设备数据通信相匹配。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构建参数管理机制与综合参数管理库;(5)减少主令控制设备,触点仅根据指标予以对称安排,或通过光电编码设备,减低触点消耗进而延长使用寿命;(5)输出及输入组,尤其是智能R I/O组有L E D显示器,能够明确辨别设施状态与外设备的基本情况,只用少许投资就能够演示故障的检测及诊断设施。

2.3.故障的诊断与参数管理机制.

大型码头的主要装卸设施若长年停机,那么不但会影响港口的生产,同时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微电子技术深化了大型港机故障检测方面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下述几种:

(1)参数记录设备;(2)模拟控制传动设备故障检测诊断设备;(3)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构建的监控机制;(4)通过P L C组建监控机制。现阶段应用 (4)与(5)较多,下面来阐释一下:通过P L C组建监控机制,大型港机使用P L C系统与数控驱动设备组建控制 驱动体系,P L C采集相关设施的状态信号,综合驱动设备自诊断信息,加设显示屏与打印机,进而构建了监控体系。主要功能:(1)监视控制;(2)提示故障;(3)存储故障;(4)将相关故障打印成文。

其打印传输的信息通常为下述几种:(1)驱动系统故障;(2)相关体系连锁故障;(3)主电机过热,风机故障;(4)供电交流回路主开关以及主接触设备故障。

为深化监控诊断增强R A S综合性能、提高装卸生 产量与设施维修管理,以工业级个人微机系统作为P L C上位微机的起重机监控管理系体系,1988年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电气公司就已经推出。其中包括G E公司“延伸起重机管理体系 ―E C M S L E v E L S,还有 A B B公司“起重机微机监控体系―P c c R A N EM O N I T o R”等。

上述管理监控体系均利用有线及无线参数通讯和码头中心计算机联系使用并、串联通信和可编逻辑程序控制系统P L C相兼容,P L C经局部网和数字驱动设备进行连接,利用通信母线和相关设施相 联,硬件择取和B IM相匹配的工业 级个人微机。

2.4.数字控制.

主令与外在设施也逐渐趋于数字化。数字化无痕主令控制设备原有接点模拟控制设备的弊端包括下述几点:(1)电气机械使用时间偏短,且存在很多故障;(2)和其他控制相适应相匹配的主令闭合参数,导致其繁琐且种类杂乱;(3)模拟发送设备――自整角机角变压装置以及电位计等信号要通过A / D予以变更,提高P L C体系的繁琐性。使用P L C与RI /O系统的时候,后者组块能够装置于司机控制台中,这样可以更便捷的收集参数信号。

3.半自动控制

为深化工作效率,现阶段一些抓斗卸船机设备均匹配了半自动操作体系,其要从根本提高抓斗轨迹运行,减少循环周期。集装箱岸边起重设备半自动控制也在持续的改良。G E公 司在九十年代初期为自动化起重机已配置了近一百三十套系统。以下将对抓斗卸船机予以简单的介绍。

船限位抓斗和船的安全距离一定要通过人工进行输入。抓斗最佳运行轨迹也就是指在安全范围内全面利用小车和起升联动系统,根据最佳的轨迹减少周期。在抓斗通过手动完成抓取后,予以自行上升,同时和车的运行予以联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小车驶入船舱后再进行手动抓斗。

以上是过去常规止摇控制的半自动操作,均通过P L C系统进行 。抓斗止摇统一摇摆控制是抓斗装卸桥半自动化的一个标志,可以从根本深化卸船效率。现阶段我们都会使用止摇控制机制与以A S E A体系为代表的摇摆控制模块。

4.交流变频调速技术

三相交流电机从上世纪开发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电力拖动控制技术也随之有了一定的发展,已从以往的直接起动变为现阶段的变频调速。交流电机其构建简单,且成本较低,近年来已被很多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系统作为核心动力。不过,电机的起动特点却始终没什么改变。由于电机在恒压下直接起动时电流大概超过其额定值的五倍,而电机转速需在短时间内从零提高到额定值,这回产生非常大的冲击,而且在起动开始大电流的作用下,会导致电网压减少,更有甚者会影响电网内其它设施的运行。由于电压瞬时下降,因此电机可能就会无法起动,进而导致电机堵转及烧毁。

变频调速技术是伴随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上世纪流失年代中叶,电力电子器件从晶闸管、双极型功率晶体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静电感应晶闸管、静电感应晶体管、MOS控制晶体管以及MOS控制晶闸管发展到如今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器件更新推动电力革新技术的持续进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脉宽调制变压变频(PWM-VVVF)调速研究吸引了相关学者的眼球,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变频技术代表的PWM模式优化问题,更是让学者们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研发了一些优化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鞍形波PWM。

变频器即适用于工业通用电机与常规变频电机、常规电网供电(单相220瓦特、三相380瓦特50赫兹)、作为调速控制的一类可以调节电源频率的器件,其主要是通过滤波、整流(交流变直流)、逆变(直流变交流)、驱动、制动以及检测等构成。

起升机构较之运行机构的可靠性具有更高的需求。数字控制式电压型矢量控制逆变器是最为科学选择,富士电机公司的FRENIC 5000 VG3矢量控制驱动设备,不仅可以能满足快速启制动正反转、耐冲击负荷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在额定转速下予以恒力矩调速,若超过额定转速,则可实现恒功率控制,不管静态亦或动态都可以达到直流驱动同等性能,能够达到集装箱起重机的起升需要。

常规的电压矢量控制逆变器匹配于能耗制动电阻,在降低速度与下降环节中耗能产生制动力矩。为深化节能,实现再生制动,把驱动机构、电动机以及重物的动能反馈到交流电网,要用反并联可控整流桥替换二极管整流电路。这会使其在效率、节能以及功率等方面得到收益,同时也能够减少电源装机的容量。

而变频调压笼型电动设备驱动与直流驱动进行比较,前者可方便电动机的维护及修理、可以从根本加强其可靠性,同时在节能及遏制电网公害等领域均有突出的表现。应用于港口起重机上其会有下述优点:(1)较高的调速比,边界的操作;(2)减少起动所耗的电流、降低装机的容量以及功率消耗,调整功率负面因素;(3)无转子外接电阻能耗,可以控制不必要的能源浪费;(4)笼型电动机无电刷与集电环,能够便于维护及修理,且在恶劣的条件下亦可使用;(5)平稳启制动。

如何防止或减少异步电机起动瞬间大电流冲击现象,是保障电机良好运行的首要任务。为此,改善电机起动状态,使之处于低或无冲击及平滑柔和环境,各种限流起动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现阶段在运行体系已被广泛的应用。起重机上采用的变频设备已有很多种类,基本可分为转矩控制类、通用类及矢量控制类等,根据重物下降制动形式我们将其分成再生反馈模式与耗能类。

参考文献

[1]唐小平.运用数据流分析诊断电控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集[C],2012(01):23-24.

[2]张家锟.港口电气自动化的发展[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03):32-33.

[3]段锦良,马俊功.PLC在液压能源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05):51-53.

[4]杨卫星.基于无线数据通讯的智能保暖裤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08):67-71.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现在,机械设备都倡导要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1]。电气工程技术在机械设备当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而且还能提升设备的整体运行水平,可以使生产单位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收益。机械设备只有更好地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才能够使机械设备能够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具体对一项系统性工程,一定要结合设备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确保机械设备性能能够在使用这项技术之后达到新的水平。

一、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概述

智能化和自动化作为现在人们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中。机械设备是实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备,如何能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率是千百年来人们研究机械设备的关键所在[2]。电气自动化是由美国的工程师提出的,用来对机械的一些生产过程加以描述。机械设备的电气自动化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特别快。目前,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水平比较成熟,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应用,并且极大地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机械设备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小到医药,大到航天。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也将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水平提上了政府的发展目标。

二、数控机床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目前,机床设备拥有很多的电机驱动系统,而这些电机往往都采用横向布置。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装机容量写在不断地增加,功率从1000 kW上升到1500 kW,而牵引功率达到了 120kw。目前市场上采用的办法是增加一个交流牵引电机,交流牵引电机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使设备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这种电机也可以减少机械设备维修的强度,所以受到了广大机床生产企业的欢迎。而计算机技术是控制自动化设备的核心技术,同时增加一些自动传感技术和自动诊断技术等辅助技术,让机床的设备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这样,数控机床最具备了多种优点,比如效率高、稳定性能好、精确率高等等。除了数控机床,一些输送设备也不断地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有一些工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已经在机床中加入了双速电机,而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机床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全方位监控。液压支架也是机床拆卸、安装所必备的重要工具,在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电液和大流量高压电液,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机床的效率,并且增加了机床在使用过程当中的可靠性。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仅仅有部分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在实际操作当中。一些先进的操作系统和电机,目前我国还都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行进口,反映出我国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电机自动化技术的人才。

三、运输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显现,我国运输设备呈现爆发似的增长,货物运输量也在逐年地增加。所以如何能够确保物品在运输过程当中不受损坏,而且还能安全快速地运到目的地,成为摆在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前,社会上大量的运输设备都采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一些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PLC技术等。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目前建立起来了初步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体系。有一些比较实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比如回路控制、行程控制等,不但使得机械技术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并且为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四、电力机械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首先电力机械设备分为成套的设备和单个设备,其中成套的设备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领域[3],所以我们先从这个方面来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成套保护设备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部件,原理是差动保护和后备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可以防止电力机械设备出现相间断路、匝间断路和一些接地故障引起的电力机械设备温度过高的情况。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对这些装置起到保护的作用,但如果用微机线性保护装置来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有助于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行稳定,还可以使得一些人员能够监视电力机械装置的运行情况。工程技术人员如果将这种装置和电流保护、接地保护和后加速等方式来进行配合,那么电力机械设备的运行将会更加稳定,同时使电力机械设备的运行得到安全保障。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监控电力机械设备的运行呢?目前在实践当中我们都用后台计算机系统来对其进行监控。所以,后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便成了电力机械设备能否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使我们的电气机械设备安全、稳定、智能化的运行,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电力机械设备自动化运行的结构和体系基础。运行人员应该对后台计算机系统采用隔层设计,上传数据和下行数据均得到充分的保障,并且用一定的储存空间来采集现场的实时参数,并用计算机来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地发出指令并作出正确的动作。

五、刀具加工产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刀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品,但是制作刀的过程却不容易。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刀,用什么样的工艺、形状制造刀,都需要人们认认真真的去研究、讨论。而且,刀具在最终成型之前,要经过多种的工序使刀具的质量合格并且便于人们的使用。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加工刀具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刀具的质量。由于刀具的制造过程当中属于半自动,所以,利用机械设备对刀具进行打磨能够使刀具的宽度、花纹更加细腻,同时也提高了刀具生产的效率,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刀具生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时,人们需要计算才能得出刀具的最佳宽度,如果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那么这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方便了人们关于刀具设计的工作。

六、总结

电气工程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备方面的应用可以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在国民经济领域起到基础性的地位[4]。我们通过对以上四个例子的说明,足以证明了这种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所以这种方法如果能够大量的在社会当中得到应用,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广辉.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3):23-23.

[2] 吴忠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13):72,285.

[3] 王兴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1):85.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PLC 比例阀位置 闭环控制 实现

在传统的工业液压系统之中,电液比例作为阀门开展的基础,需要使用可靠的电气机械转换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让电信信号可以做到有效转换,促使液压控制系统能够产生介于工作介质本身的压力指示,形成对液压元件的设计与完善。当然,在这种控制阀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液压电机会根据所受到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的操作内容,以此来满足对电压比例的需求,做到对流量输出的把控。

电液比例阀的操作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液压系统的简化,促使其可以降低自身所受的压力影响,提高变换速度,降低冲击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也能在液压阀的运转中,提高对功率的使用,在对生产成本有效把控的前提下,对油液的过滤质量有效提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对相关研究报告的引用,提出通过对PLC控制器的使用来完成闭环控制内容的建设,做到对软件系统的完善,也切实提高了实际操作性,促使生产精度能够推动工业活动的建设需求。

1 根据PLC比例阀门位置完成对闭环的有效把控

在对PLC所带有的比例阀门位置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将其投入到闭环控制内容中来,使其可以增强相应地传感能力,降低其对计算机控制内容的依赖程度,实现自动化生产。例如,西门子S7-200就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对液压控制阀中的缸置进行把控,做到对生产活动的自动化开展,这既是因为缸体本身带有传感器能力,可以对位移变化实时分析,也能让这一机械模式可以将所需信息进行搜集,做到对指令信息的处理。进而让控制量得以有效地发送给比例阀的电烙铁部分,促使液压缸可以引发缸体的内部控制闭环运动。即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说,主要包括了:液压泵源、三位四通的方向扣工资阀以及传感器系统。促使其能够在电气控制活动中借助于自身的CPU来对电流量输出到位。

2 PID的功能使用在比例阀位置的表现

2.1 S7-200PLC 在PID中的功能表现

PID的控制活动需要将整个液压系统存在的偏差进行调节,促使其控制变量可以和实际产值相适宜,将定值内容与工艺需求结合起来。

在关系式中:u 作为控制器的输出内容表现;e是定值就实际值之间存在的差异额度; kp即为比例增益内容;kI是积分内容;kD是微分的收益表现。总的来说,PID控制器所拥有的优点在于:

(1)可以不使用控制对象的数据模型就完成控制活动;

(2)设计结构较为简单,其所需进行的处理计算量较低,因此,整体的设计参数可以满足调整活动,做到多渠道控制;

STEP7 作为西门子公司的编程软件包,PIC所采用的控制内容是这一软件包的衍生体,PID的功能追求也是借助于此才能得以实现的。所以,其计算活动的开展内容有着更为明显的功能追求性,也可以对控制的数据量进行计算与处理,让其成为回路的中枢所在。

当然,受到控制系统的实际环境影响,其所搜集的数据需要在工程活动中发挥价值,也就必须要让其能够成为标准化的内容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可以被PLC系统所认可,执行相关指示内容,提高实际输出值。

2.2 比例阀对缸体控制的软件表现

三位四通这样的比例阀门的结构物质结构中,是由两个不能一起通电的电磁铁所构成的,其需要根据软件系统的内容来对内环位置进行明确,促使其可以不被误差方向所引导,保障其可以根据误差内容来发出控制的电压,在液压缸中的指定位置来满足STEP7的编程需求,提高工作精度,稳定扫描时间所带来的适应性波动,将程序采样的时间设置为规定的单位,即100ms。

3 实验进程的内容

Festo TP701 作为德国企业设计与制作的比例流量控制台,它的泵力压值保持在0.5到6MPa之间,限定的流量为每分钟不超过6升。再者,它的液压活塞直径为16mm,杆体直径为10mm,最高行程能够达到200mm,灵敏度可以达到0.01mm。

本文利用西门子S7-200 系列PLC 对FestoTP701试验台进行控制系统的改造与开发,并进行比例阀系统液压缸位置闭环控制的实验研究。实验系统中选用西门子CPU224,A/D 和D/A 模块则分别选用具有4 路模拟量输入的EM231 模块和具有2 路模拟量输出的EM232 模块。系统中的电流放大器实现电压信号转换电流信号并按比例放大,用于驱动比例电磁铁。实验中通过给定不同的PID 控制器参数可得到不同的控制特性。

利用PLC 中的PID 指令可很好地实现比例阀控液压缸的位置闭环控制,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等能满足一般的工业需求。

4 结语

实验研究表明,开环比例控制系统中,利用软件的方法可以实现位置等物理量的闭环控制,虽然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不如伺服阀控制系统,但能满足一般工业应用的需求,该方法扩大了比例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基于液压比例位置控制的数字PID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6):126-128.

[2]孙亮,张青川,江慧丰等.溶质浓度对Al-Cu合金中PLC效应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6,42(12):1248-1252.

作者单位

电气机械工程范文第10篇

近年来学校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在先进制造领域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推动地方技术进步、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学校的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大关,其中大部分是直接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横向的科技服务项目,学校教师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计,学校的横向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

立足上海――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自主创新的先进制造业,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先进制造业研发提出了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为学校发挥传统的学科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

长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积极依托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努力构筑先进制造业研发高地。如学校正在建设的“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学科群”涉及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机与电器、工业设计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领域专业特色明显,应用前景广阔。依托这些传统优势学科,学校立足上海,对接地方需求,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积极承担地方重点产品开发、生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

SHZl044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生产电梯中有一组关键零件:曳引轮蜗轮组件,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上海三菱公司急需一种加工曳引轮的专用数控设备,然而当时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机床。鉴于该情形,为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上海市经委将其列入“上海市重点产品开发、生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进行招标。上海重型机床厂和上海理工大学获悉此信息后,决定产学研合作,由上理工应用技术研究所承担设计、上重厂负责制造,厂校联合攻关。经过精心设计、专家论证、用户最终评审,该项目采用了学校“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方案,用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电梯曳引轮蜗轮组件的自动加工,成为工厂关键装备。此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MGK99光纤接口数控同轴磨床

随着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光纤连接器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制造的光纤连接器及元件大量出口,在世界光纤活动连接器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国内现已成立了多家专业生产光纤连接器器件的厂家。

为解决光纤连接器核心零件――ZrO2陶瓷插针同轴精密加工难题,学校受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委托,根据引进技术吸收研发了国产精密数控机床――2MGK99光纤接口数控同轴磨床。经此磨床加工后的光纤接口精度可达亚微米级。该机床及配套的光纤接口数控C面机,已经成为上海太平洋蓝登光器件有限公司光纤接口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此项目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伽玛刀B型机(陀螺刀)结构优化设计

2005年上理工与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启动“伽玛刀B型机(陀螺刀)结构优化设计”项目。此项目2006年11月通过上海市经委鉴定。首台“GMX-I型陀螺旋转式钴60放射外科治疗系统”(简称陀螺刀)参展了2006中国国际工博会,获工博会“创新奖”和“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等奖”。

建设特色学科和合作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在上海市教委支持下,上海理工大学建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高地”――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基地》协议、申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这些中心和基地瞄准国际机械工业发展前沿,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调试机床关键技术实验平台:“高速滚珠丝杠性能测试试验台”及“龙门式可调节同步双直线电机进给驱动试验台”,通过学科建设与国家、上海经济发展结合,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高速高效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

这是上理工和上海电气机床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被列为上海市经委2007年度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加工业也加快向中国转移。航天、航空、兵器、汽车等行业迫切需要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卧式加工中心,用以加工复杂零件和模具。而国内生产卧式加工中心的企业较少、产品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本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对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首台业绩突破有积极推进作用。

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

这是上理工和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被列为上海市经委2007年度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我国现在的五轴联动高档数控工具磨床大都依赖进口,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近年来生产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采用的数控加工机床也是从国外进口,因此研发高性能数控工具磨床装备,替代进口,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聚焦长三角――积极搭建先进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与长三角的交流合作中,学校围绕“以项目互动为主题,以信息交流为纽带,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合作共赢”的原则,注重实效,积极搭建先进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学校已和浙江省武义县签定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和江苏省张家港市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办公室,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还与江苏省萃隆铜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武义机床有限公司、江苏省张家港市海陆锅炉有限公司、浙江省余菱制冷设备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研究所等机构。与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

2005年,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为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理工大学自主开发高温高压自然

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双方携手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和余热锅炉联合研究所,同时还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室和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2006年10月该合作项目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余热锅炉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年11月,公司和学校的研发人员以竞标的方式取得了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的生产制造权。同时,为了余热锅炉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和推广,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申请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研制”,使此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已为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申请了1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使得该项目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一年多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样机生产制造和运行,设计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完善,企业在学校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着手该项技术产业化,2007年双方申请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效环保节能干熄焦余热锅炉及其产业化”,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江苏省政府资助1500万人民币。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合同金额达2亿多元。

与浙江武义机床制造公司共建“数控机床研发中心”

为了抓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机遇,依托长三角联动发展,2004年经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与浙江省武义县科技局牵线,上理工与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斜床身数控车床新产品。

斜床身数控车床是国际机床制造业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颖卧式数控车床,由于斜床身结构车床具有刚度高、抗震性好、排屑流畅、造型美观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专业车床制造厂首选的数控车床机型。此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设计,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于2005年元月签约启动,2006年被列为浙江省新产品计划项目,项目成功完成后,于2006年11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鉴定。

服务全国――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

上海理工大学积极对接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需求,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发展校办产业,建设部级科技园区等多种途径服务全国,服务社会。

发挥优势,在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近年来,学校科技服务活动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广东、福建、山东、山西、江西、河南、北京、天津、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

与太原第一机床厂共建山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1年,经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牵线、上理工与太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理工大学与太原第一机床厂合作技术中心”,2003年经山西省经贸委认定为山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心成立以来双方进行了多项合作,由上理工设计、太原一机制造的“XQK2415龙门数控镗铣床”被列为2002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2004年P2月通过山西省经委验收;双方合作开发的“CNC-32数控卧式车床”参展了2003-CIM7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2005年7月31日总书记视察太原第一机床厂时,参观了此台数控车床新产品。

与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产学研项目对接

2005年“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理工与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实现项目对接,由上理工为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设计新产品“C5116G单柱数控立车”,样机参展了2007年4月厦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电产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校有企业

校办产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为了服务全国,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成绩斐然。

例如,学校附属工厂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召,瞄准国外先进制造业水平,依托我国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在长钢轨生产线加工设备这一薄弱环节,自主创新,大力研发,始终坚守“在市场上销售第一代产品,在车间生产第二代产品,在实验室里开发第三代产品”的企业发展战略。正是这种居安思危,放眼未来的策略,也正是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使得工厂成为铁路行业中的知名企业。

我国铁路提速的要求使无缝钢轨的生产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生产设备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工厂就是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通过近几年的课题攻关和实践,完成了一系列的长钢轨生产设备,这其中包括:CKJ-3200钢轨焊前校直除锈一体机、SKJ-2500数控四向钢轨校直机、MK-1000钢轨焊缝数控精磨机,这些设备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硕果。它以科技含量、性能质量超过进口产品,价格却低于进口产品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如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工厂已经拥有十多项国家专利,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附属工厂已经拥有了40多种产品,大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产品具有应用范围广、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特点,现已成功跻身铁道部的内部生产市场,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评价和声誉。打造“引擎”,努力建设好部级大学科技园区

为建设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更好地服务全国,根据上海市“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科技园。园区的总体定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将充分发挥国际化、专业性、智力型的建园特色,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通过搭建“3T平台”(技术平台TeohnoloqvPlatform、转移平台Transfer Platform、培训平台TrainlnQPlatform)、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

2006年10月,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虚拟制造技术专业公司一一上海沪江虚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优势学科的前沿技术推进到企业应用前沿,成为先进制造业引擎的主体部件。公司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和全国DOMA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已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园区规划、艺术、博览、远程教育、航天军事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为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检验测试、职能培训、市场宣传等企业生产周期提供技术服务。

上一篇:广告制作范文 下一篇:城市绿化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