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8 11:30:28

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范文第1篇

2.智能变电站张沛超,高翔,ZhangPeichao,GaoXiang

3.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新技术沈昌国,李斌,高宇亮,朱金大,ShenChangguo,LiBin,GaoYuliang,ZhuJinda

4.信息动态

5.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徐磊,XuLei

6.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综述李再华,刘明昆,LiZaihua,LiuMingkun

7.智能电网及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发展周华,孟晨,张战军,华飞,王鹏飞,ZhouHua,MengCheng,ZhangZhanjun,HuaFei,WangPengfei

8.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田军,朱永强,陈彩虹,TianJun,ZhuYongqiang,ChenCaihong

9.大容量风电远距离送出的经济性研究华文,徐政,李慧杰,林晞,HuaWen,XuZheng,LiHuijie,LinXi

10.风电以微网的形式并入智能电网的研究王帅,,崔红芬,WangShuai,LiPeng,CuiHongfen

11.数字化水电站中智能水轮机调速器的设计思路蔡卫江,陈东民,荣红,朱军,蔡晓峰,CaiWeijiang,ChenDongmin,RongHong,ZhuJun,CaiXiaofeng

12.风电场运行中电网频率和相位信息的检测王帅,,崔红芬,WangShuai,LiPeng,CuiHongfen

13.基于图像采集与识别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曹翊军,董兴辉,曹年红,吴虹,祈永涛,CaoYijun,DongXinghui,CaoNianhong,WuHong,QiYongtao

14.电力推进船舶电网提高电能质量方法研究许晓彦,石晴晴,XuXiaoyan,ShiQingqing

15.终端用户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网技术研究王仁祥,王小曼,WangRenxiang,WangXiaoman

16.并网发电厂运行考核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孟荣,褚罡,杨丰,MengRong,ChuGang,YangFeng

17.装置设计寿命估算方法在变电站LCC招标评估中的应用魏勇,马力,李志超,张乔宾,WeiYong,MaLi,LiZhichao,ZhangQiaobin

18.基于FPGA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周国平,ZhouGuoping

19.智能电液随动系统的研究何林波,许栋,胡伟,汪军,HeLinbo,XuDong,HuWei,WangJun

20.基于电流记数型分段器和重合器配合的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研究及应用刘红伟,封连平,王焕文,LiuHongwei,FengLianping,WangHuanwen

21.数字化变电站中通信设备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王彦亮,卜宪德,高安邦,张浩,何迎利,WangYanliang,BuXiande,GaoAnbang,ZhangHao,HeYingli

22.电气技术 基于三次B样条小波的电力故障录波器数据压缩的研究周天沛,黄文芳,ZhouTianpei,HuangWenfang

23.智能变电站集成一体化方案的应用研究陈力,孙嘉,牛强,姜帅,ChenLi,SunJia,NiuQiang,JiangShuai

24.节能减排背景下的火电AGC机组组合优化研究马一凯,雷霞,柏小丽,程政,孔祥清,MaYikai,LeiXia,BaiXiaoli,ChengZheng,KongXiangqing

25.数据挖掘在电网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程政,雷霞,廖翔,马一凯,柏晓丽,ChengZheng,LeiXia,LiaoXiang,MaYikai,BaiXiaoli

26.DN250主配压阀国产化的研究李建华,朱军,许栋,何林波,胡伟,LiJianhua,ZhuJun,XuDong,HeLinbo,HuWei

27.电力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终端服务器的研究张长利,房俊龙,王树文,ZhangChangli,FangJunlong,WangShuwen

28."电路故障智能化预警装置"探讨赵克季,ZhaoKeji

29.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抗干扰和可靠性的措施张志琦,孔维娜,ZhangZhiqi,KongWeina

30.采用智能电表的居民用户无线自动抄表系统曹舒,CaoShu

31.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用电器分类测量终端的设计张超,江贤康,任建文,李泽荣,ZhangChao,JiangXiankang,RenJianwen,LiZerong

32.一种实用的智能交流电网节电装置梁忠民,刘再略,LiangZhongmin,LiuZailue

33.微机型PT并列及切换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丁健,DingJian

34.千兆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探讨杨贵,王文龙,熊慕文,刘明慧,YangGui,WangWenlong,XiongMuwen,LiuMinghui

35.智能配网3D监控系统别志铭,辛勇军,BieZhiming,XinYongjun

36.耐张引流发热的分析与处理郭晓飞,李拥春,赵元林,GuoXiaofei,LiYongchun,ZhaoYuanlin

37.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顾定军,GuDingjun

38.大负荷接入小电网中安全问题的研讨电气技术 张宗芳,陈志英

39.考虑衰减直流分量的电压补偿量直接检测方法崔红芬,,王帅,刘建涛,CuiHongfen,LiPeng,WangShuai,LiuJiantao

40.光伏发电逆变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解决方案范莉平,FanLiping

41.磁阀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荣俊锋,杨圣利,RongJunfeng,YangShengli

42.小直流电容三相变换器新型调制技术的研究王树文,WangShuwen

43.永磁真空开关投切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和应用刘建初,LiuJianchu

44.新型可变频变压器(VFT)的设计与研制宁玉泉,NingYuquan

45.开关变压器模块在抽水蓄能电站软起动方面的应用研究潘政刚,潘家忠,PanZhenggang,PanJiazhong

46.基于固态继电器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配电变压器的研究与实现赵玉林,董守田,梁秋艳,ZhaoYulin,DongShoutian,LiangQiuyan

47.船舶辅机电气设备节能技术研究阳世荣,王云鹤,吴团结,夏伟,曹晨,YangShirong,WangYunhe,WuTuanjie,XiaWei,CaoChen

48.绥电8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振动在线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倪志英,NiZhiying

49.低压智能电动机保护器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及高端工业用户对电动机保护装置应用功能的需求吕隆壮,董桂成,张汝山,胡郧生,岳建宁,LuLongzhuang,DongGuicheng,ZhangRushan,HuYunsheng,YueJianning

50.国外无刷励磁机国产化绝缘结构的研究刘凤娟,李金勇,李铭,任志学,田永平,LiuFengjuan,LiJinyong,LiMing,RenZhixue,TianYongping

51.基于Multisim的控制系统串联校正分析孙立军,SunLijun

52.施耐德电气升级为电能配送和管理智能先锋肖吉德

53.ABB的智能电网观肖吉德

54.决战智能电网的竞赛场肖吉德,奚大华HtTp://

55.白晓民:全面推进标准建设工作,服务智能电网大市场王玉胜

56.饶陆华: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级能源服务商——访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陆华肖吉德

57.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电气技术》编辑部

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DaiWeili,FeiJuntao,XiaoJiankang,FanXinnan

2.风力发电机叶片数值模拟综述刘丹,李军向,薛忠民,陈淳,LiuDan,LiJunxiang,XueZhongmin,ChenChun

3.我国环保型绝缘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卢春莲,周键,LuChunlian,ZhouJian

4.电力机车断电过分相的速度和时分损失研究刘柏思,王青元,LiuBaisi,WangQingyuan

5.用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提高风电场的电压稳定性唐俊娥,朱晓平,黄小银,李伟,刘冲,TangJune,ZhuXiaoping,HuangXiaoyin,LiWei,LiuChong

6.电气技术 并网型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及仿真李功克,吴捷,姚国兴,LiGongke,WuJie,YaoGuoxing

7.信息动态

8.配电网自动化通信规约转换器的设计黄世远,杨如辉,郭谋发,杨耿杰,高伟,HuangShiyuan,YangRuhui,GuoMoufa,YangGengjie,GaoWei

9.农电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杜欣慧,蔡亮,武云峰,DuXinhui,CaiLiang,WuYunfeng

10.超声波法在GIS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王伟,冯新岩,曲文韬,徐亮,WangWei,FengXinyan,QuWentao,XuLiang

11.220kV迪光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优化分析倪泰文,康东,严海磊,何润财,程邦富,NiTaiwen,KangDong,YanHailei,HeRuncai,ChengBangfu

12.基于纹理特征的绝缘子检测方法杨翠茹,YangCuiru

13.基于CAN总线的自动刨煤机组监控网络动态调度研究郝刚,HaoGang

14.自抗扰技术在PWM整流器中的应用赵俊梅,任一峰,ZhaoJunmei,RenYifeng

15.基于PAC的温度控制自动化实验系统设计任永辉,RenYongHui

16.基于ArcGIS的城市化粪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侯春兴,靳丽,王森,车万锐,HouChunxing,JinLi,WangSen,CheWanrui

17.矫直机辊缝调节系统王忠,王善富,WangZhong,WangShanfu

18.自动发电控制(AGC)在330MW机组上的运用与分析庄述燕,吴忠强,ZhuangShuyan,WuZhongqiang

19.大唐鲁北发电厂330MW机组励磁系统模型参数确认试验及仿真的分析王茂松,徐海东,WangMaosong,XuHaidong

20.0.4kV无功补偿电容柜弧光短路事故原因深度分析谭永林,TanYonglin

21.6kV厂用电快切二次回路改进谢勇,段周朝,谭富娟,XieYong,DuanZhouchao,TanFujuan

22."晃电"检测与再起动控制器设计陈亮,信明贵,ChenLiang,XinMinggui

23.一起主变套管渗漏油故障的综合分析梁爽,LiangShuang

24.交流电机交叉式绕组展开图连法分析吴晓霞,申晓剑,WuXiaoxia,ShenXiaojian

25.追日有源滤波守护光彩世博周韦

26.ABB传动建设中国节能美好世界——访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陶诺·海诺拉肖吉德,罗慧姝

27."2010第五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盛大举行

28.2010年世界电气上市公司100强分析肖吉德

1.我国20kV配电电压等级的历史沿革及应用综述殷红旭,张建华,YinHongxu,ZhangJianhua

2.信息动态

3.电力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李林,康积涛,刘永江,张学群,LiLin,KangJitao,LiYongjiang,ZhangXueque

4.并网风电场发电可靠性的新的评价指标许郁,朱永强,XuYu,ZhuYongqiang

5.住宅年用电量的评估模型研究林承就,林承华,LinChengjiu,LinChenghua

6.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研究王全胜,郭纯生,曹桂荣,WangQuansheng,GuoChunsheng,CaoGuirong

7.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电气技术 薛敏,韩富春,XueMin,HanFuchun

8.矢量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王嘉男,李春明,张春雷,WangJianan,LiChunming,ZhangChunlei

9.基于开关状态函数化的三电平逆变器分析及仿真研究赵圣宝,黄松清,胡寅峰,ZhaoShengbao,HuangSongqing,HuYinfeng

10.基于DSP单相逆变电源抗直流偏磁技术彭博,王琳,陆帅,PengBo,WangLin,LuShuai

11.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SVPWM)的原理及其仿真研究张强,任一峰,林都,赵敏,ZhangQiang,RenYifeng,linDu,ZhaoMin

12.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研究马晓娜,任一峰,MaXiaona,RenYifeng

13.变频技术在定州电厂二期工程凝结水泵控制中的应用王斌,郭乐乐,WangBin,GuoLele

14.基于PIC12C672的半导体制冷系统过热保护装置郭朝有,吴雄学,GuoChaoyou,WuXiongxue

15.SPWM的谐波及抑制程宝平,ChengBaoPing

16.基于CAN总线的环网柜监控系统高伟,陈清川,郭谋发,杨耿杰,曾志洪,GaoWei,ChenQingchuan,GuoMoufa,YangGengjie,ZengZhihong

17.直流螺管式开路磁系统的试验研究于季刚,YuJigang

18.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在330MW发电机组上的运用徐海东,王茂松,XuHaidong,WangMaosong

19.解决克拉玛依电网6kV、35kV系统铁磁谐振的方法纪建强,JiJianqiang

20.基于S7-200设计的复杂交通灯控制系统张小青,ZhangXiaoqing

21.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选线方法分析与比较姜维胜,JiangWeisheng

22.东莞中压配电线路的故障主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徐宏海,XuHonghai

23.电线电缆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要点张立伟,ZhangLiwei

24.电气技术 标准是技术创新的总结与产品检测的根据蓝洁,LanJie

25.三菱PLC和触摸屏在变压器绝缘层压板热压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刘洪江,刘洪海,LiuHongjiang,LiuHonghai

26.低损耗稳相电缆的温度稳相及机械稳相研究张磊,靳志杰,高欢,ZhangLei,JinZhijie,GaoHuan

27.两票评价分析"联合会诊"管理在我局的实践王连辉,WangLianhui

28.用PLC实现变频器的有级调速陈洁,张其努,贾利忠,ChenJie,ZhangQinu,JiaLizhong

29.钢厂中频炉系统谐波实测及治理薛耀华,张丰收,李峥,XueYaohua,ZhangFengshou,LiZheng

电气技术范文第2篇

2.用于SVC控制系统闭环测试的RTDS建模上海电气技术 缪勇,王伟岸,MIAOYong,WANGWeian

3.SupDATA实时/历史数据库在发电企业SIS系统中的工程应用毛幼维,MAOYouwei

4.基于PC平台的开放型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的实现余颖,张琦明,YUYing,ZHANGQiming

5.基于ABAQUS软件的细纱机牵伸机构吊皮圈现象数值分析束永平,宋东亮,徐继,SHUYongping,SONGDongliang,XUJi

6.液化天然气冷能储存技术研究曾乐才,张东,徐建辉,廖文俊,ZENGLecai,ZHANGDong,XUJianhui,LIAOWenjun

7.基于案例推理的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开发朱文博,刘莎,甘屹,ZHUWenbo,LIUSha,GANYi

8.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视频共享系统研究陈赤峰,陈洪,CHENChifeng,CHENHong

9.风力发电场SCADA系统的设计佘慎思,杨文斌,李春,SHEShensi,YANGWenbin,LIChun

10.烟囱-脱硫塔"烟塔合一"技术在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魏宇,郭士义,代伟伟,WEIYu,GUOShiyi,DAIWeiwei

11.从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的特点谈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丁建中,DINGJianzhong

12.高压加热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初探牛立,NIULi

13.城市道路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探讨张兴军,ZHANGXingjun

1.我国环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房豪杰,FANGHaojie

2.模具深槽型面加工方法的探讨王本日,WANGBenri

3.数模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王靖,庞立,WANGJing,PANGLi

4.五轴龙门摆头机床Cimatron后置处理的研究周吉,尹冠群,杨家荣,ZHOUJi,YINGuanqun,YANGJiarong

5.棉精梳机分离运动的传动方式探讨张慧芳,ZHANGHuifang

6.滨海核电厂厂坪标高优化设计与研究江才俊,佘靖策,侯平利,JIANGCaijun,SHEJingce,HOUPingli

7.奇偶校验法在二进制编码器刀架换刀控制中的应用陈贤国,CHENXianguo

8.上海电气技术 IT系统应用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姚智杰,YAOZhijie

9.新型铝合金自关节轴承的研究张翔,杨明君,黄雄荣,段宏瑜,ZHANGXiang,YANGMingjun,HUANGXiongrong,DUANHongyu

10.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钱晖,QIANHui

11.老电厂加装脱硝装置探讨俞利强,顾圣秋,韩立安,YULiqiang,GUShengqiu,HANLian

12.工业厂房管线汇总设计问题探讨施周钢,SHIZhougang

13.从批次追溯到单件追溯:产品可追溯系统升级方案探讨朱铁,ZHUTie

1.我国环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房豪杰,FANGHaojie

2.模具深槽型面加工方法的探讨王本日,WANGBenri

3.数模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王靖,庞立,WANGJing,PANGLi

4.五轴龙门摆头机床Cimatron后置处理的研究周吉,尹冠群,杨家荣,ZHOUJi,YINGuanqun,YANGJiarong

5.棉精梳机分离运动的传动方式探讨张慧芳,ZHANGHuifang

6.滨海核电厂厂坪标高优化设计与研究江才俊,佘靖策,侯平利,JIANGCaijun,SHEJingce,HOUPingli

7.奇偶校验法在二进制编码器刀架换刀控制中的应用陈贤国,CHENXianguo

8.IT系统应用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姚智杰,YAOZhijie

9.新型铝合金自关节轴承的研究张翔,杨明君,黄雄荣,段宏瑜,ZHANGXiang,YANGMingjun,HUANGXiongrong,DUANHongyu

10.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钱晖,QIANHui

11.老电厂加装脱硝装置探讨俞利强,顾圣秋,韩立安,YULiqiang,GUShengqiu,HANLian

12.工业厂房管线汇总设计问题探讨施周钢,SHIZhougang

13.从批次追溯到单件追溯:产品可追溯系统升级方案探讨朱铁,ZHUTie

大型镗铣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张宜胜;

未来发展的单张纸胶印机陈贤国;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中吸收塔浆液泡沫过多问题探讨顾圣秋;俞利强;

致癌物二恶烷在环境中的危害及绿色化学房豪杰;

120km/hB型地铁车辆构架研制王忠杰;严晓明;王辉;

地铁车站动力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对策穆广友;尹力明;马文;

6RT-FLEX82C超大型曲轴精加工工艺研究周俊栋;潘峰;

雨水排水系统晴天入流量实时预测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李红;蒋隽睿;何义明;陈洪;

《上海电气技术》征稿简约

2MW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器设计奚玲玲;朱立刚;佘慎思;

中压交联电缆绝缘质量的技术保证及绝缘厚度的合理控制朱欣娣;

上海电气技术2010年第3卷总目次

《上海电气技术》来稿要求

一个10位逐次逼近式ADC电路江利;赵志宾;

数控凸轮轴磨削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在国产数控系统上的实现程松;王昌富;徐志明;

三维软件在大型复杂锻件制造中的应用邹晔;

汽车冲压模具型面的反弹补偿上海电气技术 王本日;

西门子刀具管理软件的应用探讨陈贤国;

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在变电站设备中的应用谭湛;HtTp://

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制造中的精度测量与控制钱康华;张钧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隧道监控系统陈志峰;凌峰;

基于Web服务的多媒体数据挖掘系统设计潘大胜;黄小龙;

胶印机输墨系统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戴园伦;王树人;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运行流程与安全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孙佳林;奚玲玲;

陶瓷涂层及喷涂工艺研究廖文俊;曾乐才;陶顺衍;孙兴伟;

一种高速高精度的CMOS比较器的电路江利;赵志宾;

半干法烟气净化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中的应用王少君;张运翘;

中国模切烫印设备新技术发展的分析与展望郭海祥;

智能微电网中的超级电容技术屈伟平;林燕;

基于重复控制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研究刘天羽;陈国栋;董祖毅;

数控程序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刘漫晖;叶英德;

Vericut软件在数控加工仿真中的应用周吉;徐志明;

Gt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方法的研究雷燕;

基于LabVIEW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唐丽婵;齐亮;王庆东;陈江洪;

直线电机开发及应用研究王振滨;余鹿延;周守国;

面向复杂环境的移动机器人在线路径规划曾佳;李菁菁;

基于分布式神经网络的同步合闸时间预测方法研究赵佳;吕家锋;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畜牧场污水中的砷房豪杰;林淼;赵志辉;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及焚烧处理现状温俊明;吴俊锋;

大型制造企业发展生产业研究宋浩亮;

我国华北地区的水危机和海水淡化的市场前景毛申允;

新型烟气脱硫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廖文俊;李荣斌;

单张纸双面多色平版印刷机的发展动向全代伦;

声源定位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研究与应用叶一枝;黄建民;

汽车外板模具中旋转斜楔机构的加工制造王本日;

电厂水处理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杨艳华;

动叶可调轴流式引风、脱硫、脱硝合并风机方案选择万方;

《上海电气技术》来稿要求

上海电气技术 《上海电气技术》征稿简约

基于WinCC的单晶硅提拉生长系统应用研究张凯;

综合物流实验系统的研发张迎春;张志秀;

基于弧面映射的图像桶形几何失真的校正方法何平;殷睿;

机器人喷涂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周宜;张宜胜;顾玉兴;

多通道电阻信号变送模块在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祁峰;

基于InTouch组态软件的油压机监控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汤雪华;齐亮;陈江洪;王庆东;

一种基于路径代价的移动机器人目标分配方法白志刚;江兆平;曾佳;

电气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电气接地;电气保护

引言

为了方便大家,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电气系统供应环境,高层建筑设计者在电气的安装上采用了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设备,为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概率,减少电气的安全隐患,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就成为了高层建筑中的主要因素,因此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最主要的施工标准之一,必须加强接地保护系统建设研究。

一、接地系统及实例分析

在我国接地规程中只考虑了均匀土壤条件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计算,可是在实际情景中,几乎不可能理想的均匀土壤。大部分区域的土壤结构成分都比较复杂。因而,在设计接地系统时,必须考虑对接地层的土壤结构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目前工程设计时大多是按照双层土壤情形对多层土壤中接地的电气特性进行分析的。

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设计接地系统是为了给雷电感应和故障电流提供流向大地的通道,良好的接地系统则可以提供阻抗较低的通道。这样一来,当出现运行问题或者是受到雷电灾害时,电气设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正确地安装接地系统有着严格要求,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标准,还要掌握正确的连接方式,选择恰当的材料来做导体,不同的土壤条件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土壤电阻率的变化会影响接地电阻的阻值。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土壤的以下特性应该优先考虑: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土壤的类型,这些特性都会对土壤电阻率产生显著影响。接地电阻阻值是否符合要求是电力系统安装的主要根据,因此,如何正确地测量接地电阻阻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测量接地电阻阻值的步骤中包括测土壤的电阻率。

目前所广泛采用的接地系统有三类:一是TN系统:电源端通过某一点直接接地,通过保护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到此接地点。TN系统又分为三种方式:TN-S、TN-C-S以及TN-C;二是TT系统;三是IT系统。

弱电机房中采用的是TN-S系统。TN-S系统适用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如爆炸、火灾等;也适用于对安全方面要求高,需要连续供电的场所,如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等。TN-S系统在正常工作时,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都表现为零电位,是一种安全性十分可靠的系统。共用接地是一般弱电机房采用的接地方式,其接地电阻应以三种接地装置中最小一种作为根据,一般来说,阻值不超过十欧姆。这样的方法不仅做到技术上的合理化,也能做到经济合算。因为一旦统一接地后,各系统的参考电平将是相对稳定的,纵使有其他因素干扰,其参考电平也随之变化以保持稳定。这是当今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案,能一次解决很多问题。

但并不代表着设备的电涌系统不受外部干扰,能保持良好的电路系统。计算机设备和精密电子仪器的正常运行都要求机房接地。机房接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机房中机器运转时所产生的静电,保障人员和机器的安全,另外,还有一些仪器要求在机房接地后才能正常地运行。所以机房接地设备并不是为了避雷,想要防雷还必须安装电涌防护器。

二、分析问题

土壤特性对电气设备影响方面的问题:(1)在测得土壤的电阻率后,时常会发现土壤的电阻率不符合要求,这时,应考虑如何降低其电阻率。(2)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装置的接地电阻须尽量减低。

在三大系统的存在问题:(1)TT系统中的电源某一点和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都是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是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通常情况下这样是不安全的。(2)每一个系统并不是普遍适用的,须根据具体设备选择的系统。

对于弱电机房中而言,内部的接地设备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弱电机房还需要外部安装防雷设施。

三、解决策略

目前可供选择的降低土壤的电阻率的方法有:

(1)在土壤中添加某些无机盐,例如氯化钠、氯化镁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然而,盐类在土壤中会被雨水冲洗掉,之后土壤又会恢复未添加无机盐之前的状态,所以此方法要经常给土壤补充无机盐,比较消耗人力,长久下去会造成土地盐碱化。(2)增加土壤中的水含量,给土壤进行大面积洒水,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资源耗费严重,并不容易实现。(3)对土壤使用接地增效剂,接地增效剂的优点是其效能稳定,不需要持续投入人工进行维护,并且还能改善土壤的接地性能。通常使用的接地增效剂有:膨润土、导电水泥和碳粉,其中导电水泥是最为理想的增效剂,它不仅可以在湿润状态下使用,在干燥状态下也能使用。干态时,它会从四周的泥土中吸收水分并锁在其内部以保持水分。

降低接地电阻常见的方法有:(1)外引接地。外引接地是指在变主接地网区域之外的某一土壤电阻率较低区域铺设接地装置相连通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阻值,不过此方法的限制条件也很明显。(2)扩大接地网面积。在理想的条件下,增加接地网的面积,能使接地电阻值降低。然而通过扩大接地面积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要考虑实际情况是否允许。对于建在山区的和市区的变电站,因地形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做到无限制地扩大接地网面积。(3)将接地网埋得更深。

在三大接地系统中,IT系统和TN系统不能一同安装。TN系统的三种方式适用范围也各有不同。TN-C-S系统能用于对供电要求高,安全性能稳定的厂房及民用楼房等。TN-C系统则比较适合电线路简单,安全条件也比较好,不易发生爆炸、火灾等状况的较简单的场所。

弱电机房的防雷设施在设计时要划分出防雷区域,依据就是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并且在不同的区域的界面上要进行等电位连接。进行等电位连接时有些金属物可以直接相连,另一些不能直接连接的如:通信线路和电力线路之类,则要依据划分出的不同等级的防雷区域,选取相适应的设备防雷,也使后续被保护设备保证安全,最后还必须实施等电位连接。这种被保护设备受防雷设备保护,并进行等电位连接的防护方式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电涌防护器的安装中应该注意以下要点:(1)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使接地线长度布置得最短最直。因为接地线越长,总阻抗越大,电涌防护器的正常动作会受到高阻抗产生的大电压降阻碍。而且,高频瞬时电压引起的谐振加上过大的总阻抗会导致装置的接地效果形同开路。(2)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必须要跟屏蔽护套电线电缆隔离安装。(3)选择接地线时最好采用双股或多股绞线,尽量不要使用单股铜线,因为双股或多股绞线表面积更大,阻抗就比较小,安全性也较之更好。(4)接地线的安装设计时不要让装置的接地线贴着拐角处转直弯。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拐直弯的连接方式下线路钳制电压与无直弯相比增加了几倍。

四、结束语

我们必须承认电气施工确实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也必须重视作为电气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既要安全又要美观实用,这就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丽.浅析电气设备接地保护的重要性[J].通讯世界.2015(03)

电气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B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85-01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更是把焦点放在了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上,针对这一需求,有关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开发商和施工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寻找和研发改进电气安全的技术,以及保护措施,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电气安全性能的要求。但是即便如此,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极高不下,所以有必要对电气安全的现状以及防护技术作进一步地探讨和分析。

一、电气安全相关理论概述

1.电气安全技术的定义

电气安全是以安全为最终目标,以电气为领域的应用科学,与电气相关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工程。主要包括:电气安全实践、电气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科研。电气安全又可分为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其基本理论是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1]。电气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可能发生的因电击引起的财物及生命的损害所采取保护措施的专业技术。由于安全的概念是相对风险而言的,也就是说, 电气安全性取决于人们对电气安全的风险评价和预判。

2.电气安全规范标准

电气安全规范标准,即是依据标准化法,制定负荷国家规范实施的、适用于若干大类产品的通用安全规范,使之成为技术法规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控制电气设备专业产品安全。它反映了安全技术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或在生产者预见的合理的条件下使用时,合法地允许某产品的生产或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只要将危及人员的健康、设备安全等因素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许多相关因素之间达到最佳平衡[2].

3.电气安全的意义

由于电气设备的高危险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事故频发,针对这种行业特性,做好工程的安全预防额相关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施工中,有利于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足够重视,才能使实际措施发挥实效;加强电气安全保护措施,也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预防意识,及时发现电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隐患,并给予及时的对策解决[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技术方针,通过提高和完善企业中的事故防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贯彻自己工作的本位,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成效,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而不是在惨剧发生后再亡羊补牢。保障电气安全,不仅有效报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其他领域的工程安全问题给与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二、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电线管安装

在电线管的安装过程中,有些安装人员敷衍了事,偷工减料,没有注意到电线管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给建筑物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设备与材料

在电气工程使用的设备与材料中,由于在购买设备与材料时,其自身质量就有一定问题,或是采购人员以次充好,这就给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带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3.导线穿管

在导线穿管的连接过程中,要认真参考施工图上的要求,注重包扎时的松紧度,正确安装导线。但是,由于导线穿管的工作较为细碎,工作量也十分庞大,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时常出现疏忽和遗漏,这也给,由于自身的电气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三、电气安全评价因素

综合论事故模式的基本观点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事故是否发生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事故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偶然事件。在这种理论观点基础上,这些物质、管理、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就成为安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方面。

1.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工业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因此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电气危险的根源。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也是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在评价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应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检测,玩玩不可轻视忽略。

2.电气环境

所谓的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自然及非自然因素。前者主要包括雷电、静电等;后者主要包括电气系统工作的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辐射;一些特殊场所,如易燃易爆、高温、潮湿、腐蚀、金属占有系数等[4]。由于电气环境是电气工程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因素,因此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在评价企业或工程电气安全现状时,应给以电气环境充分重视,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较重考虑。

3.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包括工程技术,也包括组监察。工程技术与组织监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补充、协调。没有严格的组织监察的安排,不可能保证工程技术层面不出差错;没有完善的技术措施,组织监察制度则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对于电气安全管理方面,要给出工程技术和组监察综合措施,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效率。

四、电气安全保障技术

1.隔离带电体

隔离带电体是防止人体遭受直接电击事故的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常见的方式就是绝缘。绝缘,就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构成导流体,借以隔离带电体或不同电位的导体,使电流能按规定好的通路流通。良好的绝缘能够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必要条件。绝缘材料也能起到其他作用:散热冷却、机械支撑和固定、储能、灭弧、防潮、防霉以及保护导体等。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

电气技术范文第5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健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其现代电气工程系统逐渐健全,满足了时代经济对于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电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内部理论应用体系的健全,实际上电气工程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当时的经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二、关于电气学科环节的分析

1随着电气工程系统的不断健全,电气学科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应用,这两者实现了相互促进。我国对于电气信息学科的划分包括以下内容,其属于工学门类,其学科分支有电气工程、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分支,其都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这是电气学科的理论实践基础,也是电气工程的应用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技术工程及其电磁类的基础学科得到有效结合。实现了对其现代电气工程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理论、MATLAB仿真等。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暂态分析、电力电子、电机学、高电压与绝缘、电力拖动、输配电、工厂企业供电、电力市场等。

2目前来说,国外发达国家的电气工程专业体系是比较健全的,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其内部理论实践体系日益健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以前的电气工程专业中,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是以电力工程为主要的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其电子技术及其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电气工程的应用核心,其电气学科体系日益健全。有些国外高校的电气工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电力工程学科的取缔,取而代之的是电气工程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这满足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局势,实现了对电气工程的更新,保障了电气学科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无论是电气学科的健全还是电气工程技术的更新,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的软硬实力。我国的电气工程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电机电工学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17年该校的电机专科设立了电讯门,即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都是由此发展演化而来的。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建国后,我国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大多设立了电机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更名为“电气工程系”,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把“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电气工程学院”。我国的电气工程虽然与国外名称相同,但内涵有很大区别,我国大学一般都是强弱电分开,即电气类与电信类分设在不同的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电气工程教学中,电力学科也逐渐实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符合了国家信息化经济的法发展需要,这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电气工程的学科应用系统的健全,进行其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保障其内部技术应用环节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为了本国的电气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国外电气学科的先进管理经验的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着名大学大都把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放在同一学院,以利于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与企业联系密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

三、关于电气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

电气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其影响着电力工业及其相关电力行业发展,可以说电气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电气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深化应用,满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对风电技术、光伏技术及其氢能的有效应用,这符合未来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氢能技术的应用,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超导技术的深化,满足了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对其超导储能系统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其电能的有效转换,实现对其电磁能的应用。它是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安全性的提升,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保障电网安全。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四、结束语

电气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住宅电气设计;用电负荷;照明设计;电气设备

Electrical technology in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Mo Jianjun

Yangjiang city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by the 529500 measurement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in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Key words: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ical design; electric load; lighting design; electrical equipment

1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

根据调查,居民用电的峰值,一般在夏天晚饭之时,此时的实际用电负荷可能达到估计最大值的40%,查电气设计手册,我们知道需要系数0.4~0.6,所以根据上述实际情况,我们设计时取0.4便可以,则小型住宅负荷计算取3.5kw,同理,我们也就得出:中型住宅负荷计算取4.5kw,大型住宅负荷计算取8.5kw。

2电气照明设计要求

住宅(公寓) 电气照明应具有浓厚的生活感。住宅照明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合理地选择光源和灯具,而灯具造型的多样化又是个人对灯具形式偏爱的需要,在条件允许时应尊重使用者的意愿进行照明设计,以利住宅的商品化、生活化。

2.1住宅(公寓) 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因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时,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问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等。高级公寓的起居厅照明宜采用可调光方式。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大便器上方及其背面或淋浴、浴缸的上方(o、1区范围内)。

2.2随着照明设施、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增多,因住宅内电源插座过少,住户滥拉临时线或滥接插座板而引发电器短路或异常高温产生的火灾时有发生。为了安全、方便地用电,住宅内的配电箱回路数、开关、插座的布置均应按一定标准配置。

3 住宅电气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3.1导线的选择

导线选择的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用电的安全,又不浪费材质。以此为指导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即导线截面)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所选导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的计算电流较小(

3.2电气设备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电源配电箱、电表箱、控制开关、漏电保护装置及电源插座等的选择。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通常应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具体的,还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证书的电气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必须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3.3住宅电气设计

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应采用三相四线(TN―c系统),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改成三相五线(TN―s系统)后再辐射到各用户,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以及漏电保护措施,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但适宜将单元总开关及分户电能表集中设置以便管理。

住户内电气设计:由于居民家用电器日益增多,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照明应设1~2个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3~5个大负荷专用插座回路(如空调插座回路、厨房插座回路等)。此外,考虑到家庭办公的需要,还应设置一条相关专用回路。

4 防火设计

由于现代住宅电气设备的增多,火灾隐患也日益增加,因此,必须做好系统的防火设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1)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方式,一路为市电电源,另一路为应急电源,并配备应急照明系统;(2)应同时设置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手动响鸣火警警报系统;(3)开关和导线应选用符合防火规范的开关和阻燃型的电线电缆,并严格注意导线连接处的处理,保证符合施工规范。

5 防雷设计与措施

现代住宅,必须防雷,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防直雷击。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应与避雷针(带、网)全部可靠连接。在实际操作中是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做法。(2)防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一般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

6 电气系统的智能化

建筑的智能化必然要求电气系统的智能化,要求电气设计的前瞻性。目前来看,在传统电气系统的基础上,与智能监控系统的结合将是一条现实而快捷的途径。即由智能监控系统对整个电气系统内的设备运行、故障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统计和管理电气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并通过网络与消防、住宅管理、甚至是住户本人等建立密切联系,从而形成智能住宅电气管理网络,将电气技术和电气设计带入新时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住宅的电气设计与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设计人员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最新电气技术的发展,明了居民电气消费的最新特点,这样才能推动电气设计和电气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彭川.住宅电气设计要以人为本[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5期

2.叶劲.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一些看法及探讨[J].山西建筑, 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电气技术范文第7篇

建筑电气的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影响质量的好坏,存在一定的隐患,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多威胁性硬塑。对于这点而言,就会重点的提出些要求,安装工程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装质量。低压电器安装工程工期进度长,安装工序多并且复杂,这就促使在这个过程中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施工的综合性质量难以保证。在施工之前,接地网,管线铺设的准备工作要充足,这之后就进入了设备试机阶段。在所有工程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将系统调试到最佳状态,由有关部门检测验收。

2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种类

2.1配电盘的安装技术

配电盘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安装位置,正确连接内部线路,要确保安全的运行整个电力设备。在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不可燃材料,确保安装牢固,各类技术参数指标正常。要依照图纸结构对箱内原件分布严格把关,严格划分区域,严格按照图纸的线路界面进行操作。要保证基础型钢和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金属框架接地的正确性,设置与之相配的可开启门。要确保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内部线路保持整齐,紧密连接,避免交接无序现象的发生和断股伤芯线的出现。

2.2管件预埋的安装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包括管件预埋和焊接。其中管件预埋最为重要。只有提高管件预埋的质量,那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就有了保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发生了错埋和漏埋的现象。因此对施工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施工人员一定要提前对预埋件规格型号和预埋部位与图纸进行严格核对。检查设备基础施工质量是否过关。对于上述要求,如果出现不达标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避免损失。

2.3接地装置的安装技术

在进行埋设防雷接地干线时,要注意干线在经过人行通道时的埋地深度一定要在1m以上,为了更好的方便人们通行并且更加舒适,在管道的上方最好铺上沥青,使路面平整。接地模块的间距不能过小,应是模块本身长度的3-5倍,埋地深度要在0.6m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工作。安装模块要保证水平或者垂直,接触距离要适宜,整合处理各个模块的引线要用焊接成一个个环路,接地模块与干线的材质要相同。在暗敷操作过程中,抹灰层内的芯线下方要设置出固定的装置,不能够弯曲。明敷操作时要引下线。放置装置时要尽量平整。在支架焊接位置处用油漆做好防腐工作。

2.4低压电气安装的协调施工技术

低压电器是供给电源的基础性物件,所以应该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进行低压电器的安装,在安装前,要综合考虑现场各个工种的进度,要保证做好各专业施工顺序的正确,明确不同施工顺序的重要性,从而对各个不同施工工种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土建工程的进度会受到低压电气安装的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两者协调分配。要依据土建施工为核心项目,低压电气在之后,并且要求低压电气应该尽量的协调配合土建工程建设。当排水工程与建筑工程低压电气产生交叉相遇时,要协调配合两个工种的施工图纸,从而进行认真的研究,最终敲定先后顺序的安排。

3低压电气安装技术难点

3.1步骤繁多

安装困难触电是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所需要十分注意的危险现象。为了防止触电,在电力系统中通常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和支架还有一些相互接触的装置运用良好的导体进行连接,这就是接地技术。接地线是由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和电工设备。在低压电气接地安装中,安装步骤繁多,错综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故此要求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3.2时间长,干扰多

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十分的辅助,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十分的多,最终导致会有较长的工期,工序的复杂,就会导致在安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面积十分广,交叉性比较强等特点。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与细心。安装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出现故障,引发危险的发生。

3.3定期检查,有效运行

在低压电气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气设备的绝缘体出现故障,那么触电事故就会发生,对广大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地隐患。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接地。由于低压电气协作面广和工序多,运行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故障和电路老化等问题。公路的修建和森林绿化等工程都会对输电线路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派遣专门的维修人员排除安全隐患。总的来说,低压电气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那么就要求我们严格把关,将安全隐患消除,防患于未然,保证低压电气的可持续发展。

电气技术范文第8篇

[Abstract] at present, PLC it has a good performance, programming is very simple, is widely used in a plurality of control field, but also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For example: PLC is often used in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It not only solve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ontrol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trol level, so as to create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LC technology in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 electrical automation; PLC application; research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为我国工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为我国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PLC可编程控制器,它是在工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作为数字运算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所有的操作、 运行以及控制等指令都能够在可编程控制器的作用下完成。 然而,在工业化生产当中,利用模拟量与数字量方式完成对所存储内容的输入、输出控制。 从整体上分析,当前PLC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在 电 气 自 动化 系统 控 制 中应 用 极 为广 泛 ,它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继电接触控制等多种技术完成的, 对最终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这样一来,既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电气控制系统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又能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同时又为工业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1 PLC 可编程控制器所具有的特点

①性价比高,而且性能十分的完善。 事实上,在 PLC 可编程控制器当中,其编程元件相对较多,以便供用户应用,因此,使得它控制功能更加完善。 另外,业可以借助通信联网技术,对其 jinx 集中式的管理,但是,控制却主要为分散式的。 ②抗干扰能力强。 和传统应用很多继电器的控制系统比较来说,PLC 技术能够真正解决触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而也只是借助一些硬件原件,如:输入/输出等维持系统的运行,这能够大幅度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抗干扰对策,提升系统的整体抗干扰性。③编程十分简单,使用更便捷。实际上,PLC 技术不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而是借助可编程语言的编写所完成的,因此,它的开发周期相对短一些,便于用户使用。 另外,实际设计、安装、调试等也十分简单,这大大降低了实际工作量。 同时不需要拆卸任何元件,可在线修改程序,变能够改善与调整系统的控制方案。 ④硬件配备十分完善,系统适应性较强。当前 PLC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配备十分的完善,而根据系统配置不同, 可以构成不同的 PLC 系统, 再结合用户的需求,对程序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的工艺施工条件,因此,它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⑤维修操作简便。在PLC 系统中,因自身有着较强的诊断和实现功能,因此,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一旦发生任何故障问题,系统会自动显示出相应的故障信息, 同时对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但是,故障的排除也都是采用更换模块的方式最终实现的。

2 PLC 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一般来说,PLC 控制技术常常应用到工业生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关量控制中。不过,由于传统监控能力较差,因此,处理数据能力也非常差,因此,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此方面的处理能力。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工业生产的深入改造,从而使得 PLC 技术应用十分的广泛。 通常 PLC 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顺序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即顺序控制以及开关量控制。 然而,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降耗增效引起了高度关注。因此,对自动化控制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PLC 可编程控制器完全可以替代继电控制器,辅助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控制功能,这既可以对某单一流程进行控制, 又能在通信连接和信息模块共同配合之下,完成对工业生产的协调和控制。 但是,作为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无论是从人力控制还是到强电控制上,都是借助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PLC 技术后, 其网络接隅主要包含三层,即主站层、远程 I/O 站、现场传感器层。 其中,位于系统控制室的主站层以及 I/O 站都是借助通信总线予以相连的,但是远程 I/O 站和传感器的连接则是利用二次电缆实现的。 利用主控制室的显示屏,操作人员便能对系统运行进行监控和管理。

2.2 开关量控制

在过去几年, 控制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电磁性继电器,所以,容易发生触点事故,这极大的影响到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再加上,在传统控制系统中,存在着接线较复杂等多种问题,但是,在应用 PLC 技术后,借助对实物元件的软继电器就能实现对系统的操作,这样一来,既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又能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维护更加便捷。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二次接线予以优化。 另外,PLC 控制系统既可以降低系统辅助开关量,又能够同时显示多台断路器信号,并且对其进行集中式的控制。 除此之外,在应用 PLC 技术后,又进一步增强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并且将应用范围予以扩大化,使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得到提高。

2.3 闭环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 其泵类电机的启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自动启动、手动启动、机旁手动启动等。 然而,在引入 PLC 技术后,其常应用的启动方式为自动启动,其中,当泵处在开机状态时, 其 PLC 中的顺控模块则是通过累积的运行时间来选择主备用泵。 但是,如果采用的是机旁屏手动启动方式,那么在泵启动之后,只需对现场的开关量进行调节,由泵运行时间长短决定主泵为启动状态还是为关闭状态, 即把开关量调节到“调速器手动”档即可。 事实上,在 PLC 控制系统当中, 和常规的控制系统相互配套使用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 换言之,当 PLC 系统因发生故障而不再运行时,由常规控制系统确保泵类设备的运行,以便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另外,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其调制解调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而通过大量实践表明,这对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然而,在应用 PLC 控制系统时, 主要有三个构成单元, 即电子调节单元、转速测量单元、电液执行单元,同时,上述三个单元共同形成了调制解调器的调节规律、测量规律和驱动控制规律。

3 结束语

总体来说,PLC 可编程控制器因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在当前工业领域当中应用十分广泛。 并且,借助顺序控制、开关量控制、 闭环控制等优化与改善电气走到哪个好控制。 这样一来,既能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又能满足当前不同工业生产的需求, 为提高工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打下牢固基础。 近年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对工业生产的深入化改造,从而使得 PLC 控制系统逐渐趋于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控制系统存在的弊端, 为工业产生营造一良好的工作环境。 可以说,这对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姝晟.PLG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9).

[2]张嘉谷.化工装置电气自动化控制中 PLC 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4).

电气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居民住宅;电气防火

引言

电器在住宅的用电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住宅失火常常是因为电器使用不当,或者用电负荷过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电器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为了减少住宅发生火灾的几率,尤其要重视住宅电气防火的设计与安装。

一、确定住宅的用电负荷

以前住宅用电负荷的标准通常比较低,但现在许多大功率的电器成为家电中常见之物,比如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等。这些大功率电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住宅经常会因为用电负荷过高,导致家电燃烧,进而引发住宅火灾的情况。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之前,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就必须先明确住宅的用电负荷,针对性做好电气防火措施。

住宅的用电负荷一般与住宅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住宅面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小于90m2的小型住宅,90~140m2的中型住宅,大于140m2的大型住宅。根据住宅的用电情况,住宅负荷包括照明用电、厨房用电、卫生间用电、空调用电等,小型住宅的用电总负荷大概在7200W,中型的在9360W,大型的在14400W。就实际情况而言,住宅用点负荷最高峰值一般是在夏天晚饭之后,此时用电负荷较多的家电有: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等,大概占了住宅用电负荷总量的40%,按照住宅设计手册的要求用电负荷系数选择0.4~0.6,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住宅设计电气设计时选择0.4系数即可,那么小型住宅用电负荷就是3.5kw,中型的就是5.0kw,大型住宅就是6.5kw。

二、电气线路的防火技术

(一)导线选择

导线选择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导线的型号以及规格,为了保证导线选择可以合理又实惠,那么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就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导线型号的确定要根据施工工地的电压和敷设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导线规格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来选择:

1.机械强度要够

机械强度是保证线路不会出现短线情况的基本前提,为了避免出现线路断掉、磨损等情况,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导线规格的选择上就要选择机械强度较高的导线。如果是照明回路计算的电流较小的话,那么其导线就要根据机械强度来进行选择。

2.保证导线可以安全运行

导线的安全运行除了在安全电流上要超过长期最大负载电流,也要保证进户线和干线截面在选择的时候要有余量,还有单相制中和相线截面的中性线要一致,以及三相四线制中中性线的载流量要大于线路中不平衡负荷电流的最大值。保护中性线的线路的电导要大于其相线电导的一半。而某些照明线路是通过气体放电,三次谐波电流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其中心截面的选择要根据最大一相的电流来选择。

(二)导线敷设

线路敷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用直线方式,尽量避免交叉跨越。由于电线之间以及电线和用电设备的连接处,接触电阻大,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燃烧绝缘层。所以,导线敷设时要加固电线之间的接头,避免其接触面出现松动和氧化的情况。穿墙部分的线路应套管埋设,避免线路因磨损导致漏电、短路等线路故障。最后,敷设露在外面的线路要穿阻燃套管,避免因为线路起火导致室内易燃物被引燃。

三、插座的防火

(一)插座的高度

插座高度应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适用性。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插座都是具备挡板,安全系数较高,可以忽视儿童触摸插板而出现触电的情况。故而,除了空调插座之外,居室内的其他插座的高度最好选择最低点,大概和地面相距0.5m即可,和电话及其类似插座高度相同时最佳高度。因为空调电源插座插拔次数较少,其高度在2m左右比较合适,厨房和卫生间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电源插座在和地板相距1m比较合适,抽油烟机之类的在2m比较合适,为了保证安全,厨房和卫生间安装插座时要带防潮盖。

表1 不同地区住宅内插座数量统计

(二)插座的数量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插座数量大体上属于偏少的状况(如表1所示)。但是居民中许多电器设备都会用到插座,这样居民为了弥补插座数量的不足,就只好采用接线板。但是接线板电线的绝缘线多数是用的双芯单层线,这种电线不仅不具备护套,容易因为挤压出现损伤导致绝缘被破坏,而且还不具备PE线,导致使用接线板通电的家电无法接地。加上一些质量不好的接线板,在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上都不够,一旦用电负荷过高接线板就会由于接触不良导致升温发热,进而造成电气火灾事故。

根据国家住宅电气设备的相关标准规定,对住宅设计的防火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即住宅中插座设计安装的双良应不低于12个。为了更加住宅电气设计更加科学化,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电气设计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3A级标准(如表2、3所示),对室内各个房间的墙上插座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每间卧室插座数量为4组,空调插座数量为1组;客厅电源插座数量为5组,空调插座为1组;厨房电源插座为5组,排气扇、电冰箱插座为2组;阳台电源插座为1组,一共19组。

表2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表3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四、住宅防雷

住宅会遭受雷击的装置有高层金属构件、电话线、室外或者公用天线、低压配电线路等。针对这些导电装置,家庭住宅在防火设计上应做到防直雷击、防感应雷击和防高电位入侵。比如防直雷击,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屋面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安装接闪器,然后再利用引下线和接地电阻较小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接闪器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屋面露出的金属部件和避雷针、带、网可以全部可靠连接,通常会把屋面的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就防感应雷以及高电位入侵而言,可以在电缆进户和出户的地方绝缘铁架与地面进行可靠接地,且要安装避雷器或者其他类型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五、接地

接地是住宅电气防火需要重视的内容,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主要有三种系统,即TT、TN-C-S、TN-S。其中TN-C-S系统属于住宅电气设计比较常用的,由TN-S以及TN-C构成,TN-S系统分别由保护线PE以及中性线N对其进行操作。采用这套系统的时候,其中N线是对地绝缘的,同时PE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是不会传输电流,加上系统外部设备也不会带电,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漏电而引发的火灾。

六、结语

住宅电气的使用属于系统性的用电网络,一个线路出问题也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为了做好住宅的防火设计,就必须从住宅的全方位出发,首先就是要考虑住宅的面积大小,其直接决定住宅的总体符合大小,其次就是要合理安排线路,然后是插座数量和位置的安装,最后就是要做好防雷设计。这样才能整体上保证住宅的防火性能。

参考文献

[1]陈坚海.住宅电气设计及防火[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2]马驰,毕疆.住宅电气设计及电气防火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3).

电气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气安装施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也日新月异,本文就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所掌握的知识,简单研究介绍了一下电气安装中强电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一、电气安装施工工序

安装准备管路预制加工箱盒定位管路连接穿带铁丝扫管带护口穿线电缆敷设配电箱安装照明器具安装防雷接地安装系统调试。

二、电气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1配合土建施工预留预埋时,应首先要弄清楚建筑标高、装饰材料及抹灰装饰厚度,以此来调整预留预埋的高度和深度。混凝土内暗敷线管应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线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暗配盒、箱应在其对应的模板处,用防锈漆或其它有区别的油漆做好标志,引出混凝土墙、地面的管子要顺直,两根以上管引出时应排列整齐。管子切断后,断口处应与管轴线垂直,管口应挫平,刮光使管口整齐、光滑无毛刺,并封堵严密。

2.1.1钢管暗配: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外均应做密封处理;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管与盒在焊接连接时,应一管一孔顺直插入与管相吻合的敲落孔内,伸进长度最好为3~5mm,应在管与盒的外壁相接触处焊接,焊接的累计长度不宜小于管外周长的1/3。

2.1.2PVC电线管暗配:PVC电线管耐腐蚀,但易变形老化,且机械强度不如钢管好,它常适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线管暗敷时,以最近的线路进行敷设,且尽量减少弯头的数量,以便管内穿线时减少阻力;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褶皱、凹陷和裂缝,而且弯曲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管的弯曲半径也应符合规定,当线管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线管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它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暗敷于砌体内的PVC电线管,补槽时填充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10作抹面保护,其厚度不小于15mm;所有进盒的电线管,必须采用锁扣连接,也应做到一管一孔,没有线管进入的盒面上的敲落孔应保证完好无损。

2.2管内穿线:

2.2.1清扫管路在管内穿入导线前,应进行一次扫管,清除管内残留的积水及杂物。一般可在钢丝上绑上破布,来回拉几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特别是对于弯头较多或管路较长的钢管,为减少导线与管壁的摩擦,应随后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

2.2.2穿引线穿引线也是检察管路是否畅通,管路的走向及盒、箱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图的要求。在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的同时将引线一并穿好。穿引线受阻时,应用两根铁丝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把引线拉出。

2.2.3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和扭结,也不得将导线接头埋入箱底板后的墙体,如有接头必须在箱、盒内。导线在盒、箱内应预留长度。在接线盒、开关、插座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0mm,在配电箱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周长的1/2,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米。共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

2.2.4穿入管内的导线应分色分相。L1相为黄色,L2相为绿色,L3相为红色,(中性线)为淡兰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穿线时根据各相用电负荷情况,L1、L2、L3相之间作适当调配,确保各相之间负荷平衡。

2.3电缆敷设:

2.3.1电缆敷设前,要认真检查电缆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相同,电缆的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必要时还要进行超潮湿判断。直埋电缆还应经过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2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6KW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和直流泄漏试验;1KW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试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兆欧并做好记录。 2.3.3敷设时不应进行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直埋电缆沿线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的分位标志或牢固的标志。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应按由上而下配置,电缆和控制电缆若敷设于同一侧支架上时,应将力缆放在控缆上面。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三层。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二层。

2.3.4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制作时,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室外制作电缆头时,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并应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看电缆绝缘状况是否良好,有无受潮;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密封材料不得失效。电缆终端头与接头从开始剥切到制作完毕,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以免受潮。剥切电缆时不得伤及芯线和绝缘,包缠绝缘时应注意清洁,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绝缘层,力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外壳与该处的金属护套及绝缘层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采用铜绞线,其截面不宜小于10cm2。

2.4配电箱、柜安装配电箱、柜安装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后进行,墙柱上明装箱也应在土建施工完后进行,而暗装配电箱、接线箱应在土建抹灰装饰前,根据抹灰厚度进行。配电箱、柜安装位置应准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接,无绞接现象,油漆完整,盘内外清洁,箱盖、开关灵活,回路编号清晰,接线整齐,并绑扎成束。配电箱、接线箱、分线箱如有引出管而需开孔时,必须使用开孔器,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2.5防雷接地,按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结构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应焊接跨接线;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在焊接引下线时,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门窗相连接;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则需用铜套管压接,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结束语

在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是一个电气技术人员应有的技能,除了了解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外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上一篇:胰腺肿瘤范文 下一篇:机械零件范文